《比尾巴》教学案例及反思(共12篇)
1.《比尾巴》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一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比尾巴》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用“问-答”的形式朗诵儿歌并尝试创编,初步了解部分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妙用,能简单复述故事,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比尾巴》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部分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妙用。
2.学习用“问-答”的形式朗诵儿歌并尝试创编。
3.能简单复述故事。
4.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故事的大概情节。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尾巴图片
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了,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说它象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象把扇,花花绿绿真好看。(孔雀)展示图片,并提示孔雀尾巴真好看,像一把大扇子。并让幼儿表演一下孔雀开屏。
2.图片展示,对比、表演。
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别的小动物的尾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看:
课件:小猴的尾巴:长,能倒挂在树枝上 小兔的尾巴:短,遇上大灰狼,能很快地逃走。松鼠的尾巴:象把伞,让幼儿学一学小松鼠怎麽走路。
3.教师说儿歌,幼儿学儿歌师:这可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展示课件并使用快板示范朗诵儿歌:
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兔子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扇?孔雀的尾巴像把扇。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并要求一老师配合一起以“问-答”形式朗诵儿歌。
4.送尾巴游戏教师请幼儿将自己座椅后面的尾巴贴到相应的动物那。
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念儿歌,并展示课件画面。
谁的尾巴扁?鸭子的尾巴扁,谁的尾巴弯?公鸡的尾巴弯,谁的尾巴象把伞?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教学反思:
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
本文扩展阅读:尾巴基本的意义是指动物的身体器官,因其在身体的后部,后来延伸为事物主要部分的跟随部位。
2.《比尾巴》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二
《比尾巴》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儿歌的形式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 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儿歌内容极富童真童趣, 语言通俗易懂, 欢快活泼, 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部分生字, 认识笔画“撇折”和偏旁“八”字头, 会写“公”“云”“车”三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 谈话激趣。
森林里有场比赛, 动物们想邀请咱们小朋友去当裁判。同学们, 你们想去吗?森林里动物王国的小动物可多啦, 今天, 它们聚在一起要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瞧, 它们各自把名片都拿出来啦, (出示动物名字字卡) 你想知道它们要举行什么比赛吗? (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 “巴”要读轻声)
2. 思考问题。究竟有哪些小动物要参加比尾巴大赛呢?它们是怎么进行比赛的?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题, 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
二、学习课文
1. 答一答。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动物有谁呀? (指名回答, 出示动物图片)
2. 认一认。 (出示词卡: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学生认读。
3. 看一看。自读课文, 看一看小动物参加比尾巴大赛要比些什么。
4. 想一想。
动物们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这次比赛的项目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6个问句, 请注意, 这6项比赛的名称后面都有个小耳朵, 这个小耳朵叫作问号, 表示提问题。)
5. 问一问。
当我们提问题的时候, 应该用什么语气来问呢?你们觉得用怎样的语气问最棒就怎样问, 试一下, 看谁问得最棒。 (指导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要学习逗号、句号、问号的用法, 才可以为今后用在自己的写话中做好准备。此环节除明确问号这一概念, 还教会学生问话时应有的语气。
6. 贴一贴。出示写有动物尾巴特点的词卡, 让学生贴到对应的动物图下方。
7. 试一试。
你能用一句话说出每个动物尾巴的特点吗? (相机拓展①长和短是一对反义词。复习9课学过的或已知简单的反义词:前后、左右、大小、多少……②用“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用的比喻示例。③引导读“最好看”。)
8. 夸一夸。
孔雀的尾巴多美呀!你们喜欢它吗?请夸夸美丽的孔雀。 (指名读, 引导学生配上动作) 用自己最喜欢的语气和动作, 一起夸夸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9. 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 熟读成诵, 并引导学生配上动作背诵课文。
1 0. 说一说。还有一些小动物也要比一比自己的尾巴, 应该怎么比呢?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各种动物图, 让学生直观了解动物尾巴特点, 引导学生配上动作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读背课文, 使读不再枯燥无味, 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动物尾巴特点的理解,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学习生字
1. 学习“公”字。
(1) 介绍“公”字, 它的偏旁是“八”字头, 下边的笔画叫“撇折”。 (2) 观察田字格里的“公”字。 (3) 教师范写“公”字。 (4) 学生书空“公”字。 (5) 学生描红临写。 (提醒学生坐姿要正确, 动笔要规范) (6)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 (教师点评并加以指导)
2. 学习“云”“车”两个字。
(1) 观察“云”“车”字撇折的位置, 以及主笔“长横”。 (2) 教师范写, 学生书空, 学生描红临写, 进行评价改进。
设计意图:教学要留够学生写字的时间, 让学生学会观察字帖、认识新笔画名称及汉字的写法和正确笔顺, 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并通过对比与评价改进自己的书写,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总结拓展
在动物王国里呀, 还有许多动物都想参加比尾巴大赛, 同学们能根据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进行评价吗?请把自己的评价编成儿歌, 好吗?
3.《比尾巴》(第1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比尾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中的一篇短文。本篇短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二、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认识“比、尾、巴、短、把”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图文结合,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并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比、尾、巴、短、把”等12个生字。
2.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好问话的语气。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小动物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
上新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热身操游戏,好吗?游戏规则是老师下达一个命令你们要迅速做出相应的动作,并说出来。比比谁的速度快。游戏开始了!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眼睛,摸摸你的肚子,摸摸你的尾巴!
哦,对啊,你们没有尾巴啊,谁才有尾巴呢?(小动物)哪些动物才有尾巴啊?(指名回答)
2.揭示课题
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准备举行一场比尾巴大赛呢,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森林里很多小动物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出示课题:10 比尾巴)。
读课题。师范读“尾巴”。(学生练读,展示读)谁能给“比”组个词?(指名提问)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尾”字的?
【设计意图】以游戏导入,由学生摸没摸到自己的尾巴从而引出课题《比尾巴》。再谈话激趣,把学生带入了生动活泼的童话世界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步感知课文,听一听
比赛快要开始了,哪些小动物参加比赛呢?狮子大王让他们藏在了课文里面,只有小朋友认真去读才能找到他们,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
请同学们快速读一遍课文,找到比赛选手的名字用笔圈出来,拼一拼、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认识比赛选手,记一记
请按动物选手的顺序来说说有谁来参加比尾巴大赛?还能拼读动物的名字吗?
出示相应动物名字拼音卡片,学生带读。读完后张贴在黑板上,并写出选手序号
第一位比赛选手是……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看看怎样才能记住这些生字?请小组内讨论交流识记加点生字的方法。
(新偏旁“八”八字头、“鸟”鸟字旁)
4.看尾巴的样子,猜一猜。
下面跟大家玩个猜一猜的游戏。请仔细看好尾巴的样子,猜一猜它是谁?并请一组的小朋友帮老师把图片贴在相应的名字上面。(打乱顺序出示动物折叠图)
比赛选手已经到齐了,我们开始点名吧!(学生齐读黑板上的动物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听、读、记、猜的过程中认识了“比赛选手”,学习了六个词语和五个生字,通过由简到难,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既认识了生字,又初步了解了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趣味对读,品味感悟
1.学习问句
在你们点名的时候,小动物都问我,它们到底比尾巴的什么啊?比赛项目是什么?你们能帮帮它们,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比赛项目吗?(指名回答)
(1)认识问句。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个比赛项目。请你们认真读读这个句子,看看这是什么句?带的是什么标点符号?(屏幕出示:比赛项目一:谁的尾巴长?)
(2)指导朗读。问句要读出问的语气,读时突出问句的句末,语气上扬。范读,生练读。
(3)学习问句。你们还能在课文中找到其它几个比赛项目用﹏画出来吗?(出示,比赛项目二:谁的尾巴短?比赛项目三: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比赛项目四:谁的尾巴弯?比赛项目五:谁的尾巴扁?比赛项目六:谁的尾巴最好看?)
教师范读,小组练读,学生展示。(边做动作边读)
(4)随文识字。问句里面的生字宝宝忍不住要跑出来和你们打招呼。你们欢迎吗?就请大声拼读,认识它们吧!(师出示生字卡片,生齐读后指名读,识记生字)(新偏旁“矢”矢字旁)
生字宝宝现在累了,想要回到问句中,你们能送它们回去吗?
请把它们的问句在屏幕中找到并做动作读出来。(师出示生字卡片)
2.学习答句
(1)生字词认读。小动物知道它们的比赛项目了,正在为比赛做准备呢!可是它们还少了裁判呀。小动物们想请表现好的小朋友做它们的裁判。你们能准确地一起拼读一遍课文的生字吗?
幻灯片出示全部生字,全班齐读一遍。
你们读得真好!生字宝宝可高兴了,他把他的好伙伴带来了!出示生字词,学生练读。
学生拍掌读词语。(请你跟我这样做)
(2)找找答句。通过你们的表现,裁判已经选出来了。小动物的比赛已经正式开始了。请小朋友们快速读一遍课文,在课文中找到比赛结果,用 画出来。
(师给表现好的学生做裁判,分发动物奖牌。)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答案。
(3)颁奖典礼。(背景音乐播放)现在有请我们裁判员拿着奖牌上台。请下面的小朋友报比赛项目,裁判员大声公布结果给小动物颁奖。
(学生答并对应贴“长”“短”“扁”“弯”“最好看”“好像一把伞”等词语卡片)
(4)汇报结果。小动物得了奖高兴得不得了,它们可感激你们了!只是狮子大王还不知道比赛结果,咱们向它汇报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出示各种动物图,直观的了解其特点,随文识字,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比尾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理解了“长”、“短”、“扁”、“弯”等字词的意思,并加深了对动物尾巴特点的理解,使学生在玩乐中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唱读儿歌,巩固识记
1.唱读儿歌。狮子大王看到比赛结果很高兴,它说你们这些裁判评得很好、很公平,就把这篇课文的儿歌送给大家,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唱一唱吧!
(播放儿歌视频)师生一起做动作歌唱。
2.动物尾巴的形状各种各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喜欢?(指名提问)
3.练读课文。让学生带着喜欢的语气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象比赛的场景。
【设计意图】借助录像中的音乐及画面,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用唱歌的形式和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既巩固了内容,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五)拓展训练,发散思维
1.通过比尾巴大赛,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指名回答)
2.出示动物图片,你们能用今天学的问答方式编儿歌吗?
(小组内讨论交流编儿歌。)
3.学生展示创编的儿歌。
谁的尾巴粗?恐龙的尾巴粗。
谁的尾巴细?老鼠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卷起来?小猪的尾巴卷起来。
【设计意图】结合课后“读读画画”的习题,设计了创编儿歌这一环节,从同学们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使课堂延伸到课外,更开放、更有活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真正地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任选一题:
1.在课文中找出动物们尾巴的特点,跟同学说一说。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样子,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际水平,自由选择作业。作业的布置体现弹性,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使课堂学习得到了课外延伸。
4.小班语言比尾巴教案及反思 篇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部分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妙用。
2、学习用“问—答”的形式朗诵儿歌并尝试创编。
3、能简单复述故事。
4、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故事的大概情节。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尾巴图片
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了,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说它象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象把扇,花花绿绿真好看。(孔雀)展示图片,并提示孔雀尾巴真好看,像一把大扇子。并让幼儿表演一下孔雀开屏。
2、图片展示,对比、表演。
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别的小动物的尾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看:
课件:小猴的尾巴:长,能倒挂在树枝上小兔的尾巴:短,遇上大灰狼,能很快地逃走。松鼠的尾巴:象把伞,让幼儿学一学小松鼠怎麽走路。
3、教师说儿歌,幼儿学儿歌师:这可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展示课件并使用快板示范朗诵儿歌:
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兔子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扇?孔雀的尾巴像把扇。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并要求一老师配合一起以“问—答”形式朗诵儿歌。
4、送尾巴游戏教师请幼儿将自己座椅后面的尾巴贴到相应的动物那。
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念儿歌,并展示课件画面。
谁的尾巴扁?鸭子的`尾巴扁,谁的尾巴弯?公鸡的尾巴弯,谁的尾巴象把伞?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教学反思:
5.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五
在解决生字的问题上,我决定采用小老师领读、交流方法,对比识记等方式来落实识字目标。本节课的写字环节我安排的是书写“云和公”,练写巩固“撇折”。另外还设计“()的尾巴()”这样的练习,拓展孩子的思维,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课前对于这样的设计还比较满意。但课堂是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课堂同样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因为自己内心有些浮躁,有些环节是施而不实,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个环节。比如:在识字环节,比较“把和巴”时,就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找规律识记,结果孩子还把“巴”读成“尾”,说明了识记效果不理想。
二、在指导孩子朗读问句、答句时,有些乱,指导的层次性不够强,评价不够到位,孩子的朗读兴趣没有平时课堂上那么浓,朗读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限。所以时间掌握的不好,后面的写字环节还没有得到落实。
我深知高效的课堂不是一时就能造就的,功夫应下在平时每一节课,今后我会多学多钻,不断努力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2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三个字,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几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师,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学科综合,教师在教学当中也注意和美术与音乐结合。在学习各种动物名称时,我及时出现相应的动物图案,让学生字词和动物样子结合起来,整体认识。课件还配有歌曲,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唱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
我们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上好这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和解决了重、难点,在学习生字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把握好,引导还不到位,学生在说出认识这个字后,我们应该立即追问从哪里学会的?怎么学会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字。
6.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六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入校不到三个月,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课堂常规的训练还不到位,如何让学生关注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喜欢猜谜语,上课一开始,我用动物谜语导入新课,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接着创设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物比尾巴大赛”的情境,学生始终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地投入学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多法识字,不断巩固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并鼓励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在教学中,我把整个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的`比赛当中来进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下子拥有了多种角色体验。首先是一个学习的小学生,同时又是一个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小裁判,力求突破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在学习中感悟。同时识字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设法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
我对学生说:“今天,小动物们不仅要来比尾巴,而且还要来考考小朋友,看你们认不认识文中的生字。”我注意变换各种方式认读生字,使学生对生字的接触处于一种常识常新的状态,也使学生无形中接受了由字到词的训练,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我注意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并告诉学生:“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熟字加偏旁、组词、说一句话等都是我们记字的好方法,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快乐阅读,提高能力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部分提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中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首要任务是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学生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我给学生示范朗读,并直接告诉学生:“这一句比较长,可以在谁的尾巴的后面─―好像的后面歇一歇气,再读。”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
学习课文中的长句子“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时,我先出示松鼠和降落伞的图片,让学生理解松鼠的尾巴像什么伞?为什么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学生理解后再看图指导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学习“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时,我通过课件出示孔雀图,学生欣赏了孔雀美丽的尾巴后,发自内心地赞叹:“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朗读效果不言而喻。
快乐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不但提高的朗读能力和朗读兴趣。
四、抓住契机,说话训练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因此通过朗读,回到问题,谈想法、谈感受是十分必要地。既能拓展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瓜泽网 www.guaze.com)
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模仿课文说。我用课件出示6个问句,告诉学生每句话后面都有个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有问号的句子叫问句。我先示范说了几个问句,然后请学生说问句。学生先认识了课文中的问句,又有老师的示范做铺垫,说的问句十分精彩,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儿童诗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马、燕子、金鱼、梅花鹿、猫、牛),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头发?马的尾巴像头发。”“谁的尾巴像剪刀?牛的尾巴像剪刀。”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7.一年级《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七
一、应用儿歌特点,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部分提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我从四个层次体现了这个乐趣。
1、现在,我们隆重地请出这些参赛的模特,那有哪些动物来比赛呢?请这一排的小朋友来请,其他同学随着音乐响起来。(请6人上台贴出小动物的图片,一边贴一边说出动物的名称。音乐、掌声)在热烈的掌声中,在嘹亮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就把这些动物模特请上场,上场了以后,因为孩子们都非常喜爱,所以我们就主动观察了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看了尾巴的特点,那马上顺利成章的让孩子们从课文的句子中找一找,这也就是动物们比尾巴怎么样?六个问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也为深入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模特,瞧,模特们多么兴奋啊!它们纷纷翘起了自己的尾巴。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评委了。我们来仔细瞧瞧动物们尾巴有什么特点,哪位代表先发言,有其他代表发言吗?这位评委你说(学生说尾巴的特点)让评委们发表对动物尾巴的特点的一个意见,比如说小猴子的尾巴,课文中是长,但是小孩子他就觉得除了长还有软,还可以卷起来,其实也就强化了他对动物尾巴的一个认识,从小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动物尾巴,它局有什么样的特点,其实这里也留给了孩子们很大的思考空间。
3、动物们的比赛进行的非常成功。一名记者到场参加,心里非常激动,当场做了一首儿歌。他就把这六个问句分成了两个部分。你能把回答的六个句子也分成两个部分吗?(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把整篇课文怎样巧妙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我采用了小记者,这个小记者也参加这场比赛,看了以后非常的激动,就写下了这么一个儿歌,这首儿歌就是我们刚才所学的,这样孩子们自然地再回到语文书中,去进行朗读,让孩子始终感觉都非常有情趣。
4、告诉这些小评委,你们也可以当小记者,去争当这样一个小记者,你们还可以在动物王国里找一找其他动物,来给这些动物们编一编儿歌,这样续编儿歌,孩子们也就发展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展示了学生课外获得的信息(上网、课外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被关注的乐趣。
二、引导探究,加强实践,让学生感悟语言,应用语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这意味着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真正的学堂,要让孩子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在运用这个语言的过程当中,他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来掌握语言,这是新课程标准一个明显的特点,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好语文学习基础,让他有持续学习语文的后劲。
1、通过读、说的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读的方面呢,首先重视了他们的自读自练,出现了问句以后,孩子们就运用他们所学拼音的知识,运用这个拐棍自己去读这个问句,目的就让他们读通读顺,从而达到语文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初步感知这六个问句是什么意思呢?接着就是在读中指导,六个问句出来以后,孩子们第一次发现这个问号,读这样的句子的时候和平时读句号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悟,然后问谁来读读看,看谁问得好?以后看到这样的问号,就知道该怎么读了。
2、在理解的过程中去读,解决了松鼠的尾巴是很轻很柔的降落伞,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怎么去读好这两个句子呢?让他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示这两个句子就更好了。最后就是表演,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很喜欢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劲性表达,辅助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去表达,读儿歌的时候就加上了这个动作,孩子们带着笑带着动作通过读表达出对儿歌的喜爱,对课文的喜爱,也可以说对学习语文的喜爱吧。在说的方面呢,也有一个层次,开始刚看到六个模特时,在说他们的特点,先是一个词语,再是一个句子,后来在作为评委这个角色变了以后,他们运用自己所看到的一些电视或者一些收集到的资料,以前的一些旧知在辅助他们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像课堂上出现的松鼠的尾巴像雨伞、太阳伞,降落伞,棉被等等。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让还孩子们不但要从形状上去观察还要从颜色等方面去考虑。孩子们的各种认识都是他们的独特体验。动物模特比尾巴大赛,学生学习的激情很高,语文教学不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孩子们很快地进入了比尾巴大赛的现场。因为新课程倡导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我以主持人学生以评委的身份拉进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然后在主持人与评委的一次次对话中解决问题,让孩子们以评委的身份去观察动物尾巴的特点,去公证仔细认真地评一评,在评议中达到学习课文的目的.因为我认为学习的方式比学习的内容重要。我们让孩子找到学习的钥匙而不是帮他直接开门。
三、拓展延伸,放飞学生潜能
这一次新课程改革有一个很突出的特色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课程体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我们要努力的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那么就要加强学生课堂与课外,课堂与生活相沟通,把我们的语文课变成生动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说讨论、欣赏、表演、展示、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都能动脑筋,动口,然后动手,让他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努力使我们的小课堂能够连着我们的生活大世界,所以要从课文中找出连接外面这个世界的连接点,这堂课中反复出现的问句和答句,抓住他切入这种创造性的教学,运用他已有的知识和积累跟文本展开对话,创造性的来仿造说的句式,孩子是从生活中来的,他对生活自己最兴趣的东西其实真的非常的喜欢,因此课前我就让孩子去收集、观察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那么他们从生活中走来了,最后课文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再走到生活的这个大世界里去,就是从课文中你们学到那么多尾巴的特点,你们知道这个儿歌的形式是这样的,那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原有的一些知识的学着也去编一首儿歌呢。语文学习的空间应该是很宽的,正像有一位专家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宽。这方面我想还要继续努力。
8.一年级上册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八
比较好的做法:
扎实识字写字教学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所以在整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小评委们比写字”这一写字环节,先出示一个也有长长的尾巴的“巴”字,在学写这个生字后,又出示“把”,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比较“巴”和“把”的过程中懂得,虽然“把”字里也有“巴”,但是“把”是由提手旁和“巴”两个“好朋友”组成的,好朋友要互相谦让,所以“把”里面的“巴”要写得相对小一点。这样学写两个有相似之处的生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有效地把字记牢、写好。
但是在这堂课中,问题很多,这些问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
一、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因此,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这一节课上,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地把握,比如在教学“巴”这个生字时,我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哪个字里也有这个“巴”字,一学生回答“把”,我当时否定了他的回答(“不对,‘把’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生字),因为在我原有的教案中,生字“把”的学习要放置在学习生字“伞”之后。课后,我深刻意识到这样的处理太失败了,日后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二、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对他们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评价。
一年级的小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表扬,因为老师的评价会深刻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所以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要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自己在课堂上应变能力还不够,所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处理得不够完善,比如上例中对学生回答“把”的否定,对该学生生成的闪光点未能及时抓住并进行延伸。还有,特别在学生回答不足时,我操之过急,没有很好的循循善诱,可能直接让别的学生回答了。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继续摸索、学习,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评价。
三、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讲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落实“高效课堂”。在这节课中,我一直很担心学生说不出或者说不好,所以有些应该让学生说的内容,都被我“抢”走说完了,整节课中我说得有点多。
9.语文一上《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九
1、我在课堂上太拘泥于教案,阻碍了原来想创设的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局限于课本。如教学到狼尾和狗尾的区别时,只是匆匆地讲解过去,而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说。因为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底子、自己的生活积累。如果这里让学生说,有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倒如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平时的阅读信息,这样在课堂上一起交流,就是一种感悟,一种互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所以,今后在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也要纳入很多弹性灵活的成分。
2、读不够凸显。本来想让学生以“读”为主,采取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思考。我坚持以“读”为主线,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但这一课是分角色读,教师的范读还不够,学生读的面不够广。应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3、还没有注重评价。评价在一堂课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评价的语言还不够丰富,今后要多注意到。
4、能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抓关键字词的训练中,如教学“花言巧语”能利用情境,不仅理解了词,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词汇,课堂上形成一种融洽的气氛。
10.《比尾巴》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十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教案设计安排四个板块:自由读文、了解大意;随文识字、介绍方法;看图学文、感情朗读;写字指导、拓展提高。但这首儿歌很简单,孩子们一会儿就会背了,学生虽然觉得这篇课文有趣,会背之后也就没有新鲜感可言。因此,我把课文延伸到课外,提出:“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吗?
话音刚落,孩子们就滔滔不绝地讲开了,不但讲了尾巴的样子,有的还一个劲地讲述尾巴的作用。比如小壁虎的尾巴,能长出新的尾巴。还有的补充松鼠尾巴的用途: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时候能当伞用,冬天当被子盖,从高处往下跳时还可当降落伞用。看孩子们兴致勃勃,就因势利导要求孩子们借助课件自编儿歌。学生表现非常精彩。有的编: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猫的耳朵圆,大象的耳朵像把扇。谁的尾巴细?有的编:谁的尾巴卷?谁的尾巴像把小剪刀?水牛的尾巴细。小狗的尾巴卷。燕子的尾巴像把小剪刀。
11.课文比尾巴的课后反思 篇十一
这是本册书中的一篇童谣,本课的识字任务很重,如果集中在一定时间反复读,学生必定会感到枯燥。如果采用随文中识积生字,可以使学生减少学习生字的枯燥。我采用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字义,在学习生字后,学生们已经把童谣轻松得背下来了。
在这篇课文中首次出现问句,一问一答的.形式。我备课时特意安排让学生理解问句读的时候收尾时必须上场。那么在课堂上我范读,再请一个学生读,再让学生们比较,我忽视了一年级学生没有能力评价分析,正在苦恼时,我灵机一动,提出了几个生活中的问题,如:你今年几岁了?你吃饭了吗?你好吗?并让学生跟读,学生们很快得领会到了读问句的方式,我特高兴。
所以课堂上需要老师的“灵机一动,需要老师”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
12.一年级《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十二
人教版一年级《比尾巴》教学反思1
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线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还占相当大的空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教师应该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等。现就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谈谈几点感想。
一、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表演
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教师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其间教师不断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不急于表演交流,而是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在这基础上,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教师看。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三、表达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减去了教材中重复的环节,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悟。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悟出课文是用童话体文体把知识写出来的,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外阅读——《尾巴的妙用》,通过填表格,书面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然后,通过简单的模仿说话,了解并掌握另一种文体——介绍体;最后,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种文体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
四、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教师针对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还是自己挣断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文、演示,取得共识。这样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就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
人教版一年级《比尾巴》教学反思2
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现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 “牵” “放”
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课程是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的课程应该是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和归宿,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这堂课上,我一直在试图把学生引入我事先设计好的路径中去,这也恰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遏制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课后反思,我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课文中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还可以随便挑两到三种动物的尾巴进行“长短、粗细、直弯、宽窄”等各种角度的比较,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如将猴子、小狗、兔子进行尾巴长短的比较,从面引出“谁长谁短、谁宽谁扁”等都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这是不是辨证思维启蒙的最佳机会?
4、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因此,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但今天的课上,我感觉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的把握。
人教版一年级《比尾巴》教学反思3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课文较为简单、易懂。教学中,我以读、演、说为主要形式,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
一、读,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同时,让学生在读中发现各个自然段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找得很准:都是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什么地方,看到谁在干什么,就对谁说:,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说:不行啊,我的尾巴摇用来()呢。不同在借的对象,尾巴的作用,尾巴的动作。
二、演。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积累语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在这基础上,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教师看。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基础。
三、说。找到规律后,我让学生记着这个方法,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外阅读——《尾巴的妙用》。在交流完动物尾巴的作用这个资料之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继续编写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学生因为有之前的铺垫,仿写显得不是很困难,有的说:小壁虎爬呀爬,他爬到水池边,看见鳄鱼拖着长长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就对鳄鱼说:鳄鱼大叔,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鳄鱼说:不行啊,我的尾巴要用来拖猎物下水呢!有的说小壁虎来到高山上,看到老虎竖着尾巴威风凛凛的蹲在那里,对老虎说:老虎大伯,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老虎说:不行啊,我的尾巴摇用来攻击敌人呢。--------由于了解了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再加上朗读中对语段形式的把握到位,这一次的仿说很成功。学生也在模仿中感受到了自己编说故事的乐趣,此时的课文才真正是学生通向更广阔的世界的窗口,此时的课堂才真正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人教版一年级《比尾巴》教学反思4
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他都跟谁借尾巴了?小壁虎最后借到尾巴了吗?”让孩子但这一系列有趣的问题细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主动。经过研读,孩子们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壁虎为了保护自己不被蛇咬到,就把自己的尾巴挣断了,为了不让自己这样难看于是决定出去借尾巴。孩子在阅读小壁虎分别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被一一拒绝的过程里,自然而然的读懂了鱼、牛、燕子各自尾巴的特点,明白了“动物尾巴都有用”的.科学道理。
我还通过结合课文插图让孩子仔细观察小壁虎尾巴的不断变化,让孩子发现小壁虎的尾巴能自己慢慢再长出来,这种现象就是再生。文章生动有趣,我采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让孩子把小动物之间礼貌、真诚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孩子们读得童趣盎然,饶有兴味。
人教版一年级《比尾巴》教学反思5
在孩子眼中,动物是他们的最爱。《比尾巴》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和答句的读上,我读,让学生发现问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通过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问句和答句读法的不同。接下来,又进行了男女比赛读、个别读,谁读的好,就请他来给大家示范某一句,让大家跟学。最后,请个别同学采用问答形式来读,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着读。大家的兴趣很高,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可是,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地在那学着小动物的动作来表演课文。
我认为在低年级,只要老师紧紧地抓住一个“趣”字,无论什么课,在指导孩子朗读上,只要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他们,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一、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本案例中,教师始终站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怎样对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在这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怎样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续编课文”中,教师融入学生中,“别忘了,有问题找老师,老师也是你们的小组成员哦”,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二、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个性心理的需求,构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满足了儿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让儿童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习。在本课中,我在开课之时,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面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而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快乐无比”;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三、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课中,我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如果每个教师都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唤起儿童个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语文的大课堂里幸福成长。
人教版一年级《比尾巴》教学反思6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
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没有注音,而且篇幅较长,存在一定的难度。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个人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
最后,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借”字,让学生想想为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不肯借尾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小结。
人教版一年级《比尾巴》教学反思7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
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没有注音,而且篇幅较长,存在一定的难度。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个人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最后,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
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借”字,让学生想想为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不肯借尾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比尾巴》教学案例及反思】推荐阅读: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06-27
10《比尾巴》教学设计与反思08-12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学反思范文08-1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找尾巴》及教学反思10-16
比尾巴》10-27
新版一年级《比尾巴》教案06-10
一年级比尾巴免费课件06-22
小学语文《比尾巴》教案设计09-17
比尾巴部编版课件10-19
语文优秀教案比尾巴教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