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教学

2024-10-27

小班美术教学(共17篇)

1.小班美术教学 篇一

《水果接龙》是主题《夏天真快乐》里面的一节数学游戏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学习观察、操作,将相同的水果图案头尾相接;理解接龙游戏的规则,能按照要求自主地进行接龙游戏;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操作的乐趣。

对于这次活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我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幼儿兴趣,当我出示各种水果图片时,幼儿能很快说出水果的名称,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让幼儿熟悉了常见水果的名称以及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第二环节中,我用拟人的手法,告诉幼儿水果宝宝想要找和自己长得一样的水果宝宝做好朋友。通过让幼儿扮演水果宝宝,来寻找好朋友这样一个游戏,为后面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水果接龙游戏的规则做铺垫。这个环节,幼儿表现得很棒。

在活动时,我发现大部分幼儿能理解水果接龙游戏的规则,并按照规则自主地进行接龙。有一小部分幼儿似乎不能完全理解水果接龙游戏的规则,当他们在接龙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及时给予引导。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更好、更快的掌握水果接龙游戏的方法。

总体来说,这个数学活动具有游戏性质,所以孩子们非常有兴趣。游戏过程也很简单,幼儿操作方便。水果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整个活动下来,幼儿情绪高涨,考虑到在操作时由于卡片较多,幼儿坐的比较拥挤,所以幼儿之间的卡片容易混淆在一起,在玩水果接龙时有的幼儿就找不到卡片去接了,这样游戏就玩不下去了。所以在幼儿游戏时,我给幼儿每人一张操作纸板,让幼儿在纸板上进行水果接龙活动,这样可以避免这种混乱的现象,活动后收拾材料也比较方便。为了丰富本主题的区域材料,我把《水果接龙》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角中,方便幼儿去探索,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于《水果接龙》游戏的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在教学活动中要反复研究教案,不断深入,全面考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2.小班美术教学 篇二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 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游戏并不只是童年期一种特有的、快乐的活动, 它同时也是对幼儿成长、发展和学习有价值的一种活动, 可以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优条件。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促进幼儿大脑健康发育、开发初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键过程。由于幼儿生理发育水平的限制, 幼儿美术教学的施教方法、手段和过程的设计对教学的效果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将游戏融入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 正是为了对幼儿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培训。游戏式教学不再直接注重绘画、手工技巧的学习和作品效果的评价, 它根本不必考虑画得好不好、做得像不像, 它注重的是孩子通过各种绘画、手工活动, 来充分宣泄情感、展现能力, 它考虑的是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如何更具有丰富性、随意性、游戏性。它真正使幼儿美术活动成为让孩子自由翱翔的广阔空域, 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游戏化美术教材的选择

1.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 生活经验较少, 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我们就可以设计“蜗牛赛跑”、“蜻蜓花中飞”、“企鹅跳舞”等手工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食物或其它事物为题材, 如“妈妈的花衣裳”、“我爱吹泡泡”、“五颜六色的棒棒糖”、“马路上的汽车”“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绘画、撕贴内容。

2.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

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 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 如:在“我爱吹泡泡”绘画活动中, 教师事先准备好几瓶肥皂水, 让幼儿在室外玩“追泡泡”的游戏, 并引导他们观察泡泡的变化 (由小到大) , 让他们在快乐地游戏中感知泡泡的产生、变化和特点, 再适时地结束游戏, 以“泡泡这么有趣, 可是一会儿就变不见了, 如果我们把它画下来多好啊!”激发幼儿画泡泡的兴趣, 而先前直观的泡泡游戏使幼儿在作画时更好地把握泡泡的特征。在活动中由于游戏的引入, 绝大多数幼儿较好地完成了“吹泡泡”的作品, 同时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对独立完成美术作品的自信心也大幅上升。

三、游戏化美术材料的投放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 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 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 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 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 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 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 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 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 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 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 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 幼儿只需轻轻一喷, 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印章画“小兔的新衣”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 (胡萝卜、藕) , 等等, 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 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小兔做新衣, 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 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四、游戏化美术教学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越小的幼儿越是如此, 这与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都有很大关系, 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 所以常常认为玩具狗、布熊等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这属于心理学上的“儿童泛灵论”。要顺应孩子的这一需求, 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 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 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以游戏的口吻导题, 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 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 笔者在活动中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 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 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 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屋顶”的开始部分, 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 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屋顶, 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 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 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新房”。这时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 贴在小兔的屋子上, 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还有在绘画活动中“帮妈妈绕绒线”中, 我在活动的开始, 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 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 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 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 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 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 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剪纸“雪花”活动中, 教师让幼儿把小纸条变成一片片的小雪花, 然后将小雪花放在一起, 和幼儿一起玩下雪的游戏, 并让幼儿在捡雪花的游戏中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玩色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桔子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又如用弹子蘸上颜色, 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 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还有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 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 对着白纸吹泡泡, 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 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 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在折纸添画小狗时, 由于教师始终用游戏的口吻, 幼儿在折出不同方向的耳朵时, 会为自己解释:“小狗听见声音了, 所以这个耳朵是竖的。”还有一位幼儿把小狗嘴巴画歪了, 说“这是小狗生气了”, 这都显得轻松自然, 孩子会在这种乐趣中成长, 而教师千万不要为此恼怒或责备孩子。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 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 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 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 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 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 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 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

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 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 陆嘉琪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 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她下去继续作画, 而是对他说:“琪琪, 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 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 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关紧, 别让大狮子跑出来。”陆嘉琪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苹果”中, 季朝阳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 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边唱苹果歌, 边带劲地涂了起来。

五、游戏化评价, 让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更需要游戏化的评价过程, 我在评价幼儿作品时, 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幼儿学画小鱼时, 我们对幼儿说:“谁画的鱼儿最漂亮, 小猫就会来钓鱼。”这时幼儿的绘画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为了招徕“小猫”, 他们画鱼儿的时候特别认真仔细。评价时, 教师一边观察巡视, 一边在幼儿的作品旁印上不同数目的“小猫印章。幼儿一边数, 一边兴奋地交流着:“我有三只小猫来钓鱼, 你呢?”“我比你更多, 我有五只小猫呢。”洋洋小朋友对我说:“老师, 今天我这儿只来了一只小猫, 明天我画许多许多漂亮的鱼儿, 你能多请几只小猫咪吗?”我微笑地朝他点头, 表示非常愿意。

就这样, 我如法炮制:画瓢虫, 我给孩子们印“叶子”;画乌龟, 我就给孩子们印“兔子”;画小鸡, 我就给孩子们印“小虫子”……运用这种有趣的游戏评价形式后, 每一次的作品讲评, 幼儿都充满着期待。游戏化的评价避免了单纯的评价作品的好与不好, 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提高幼儿美术技能, 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美术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

六、结论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而美术活动与幼儿的游戏行为存在着本质的一致, 即幼儿作为主体从活动中获得愉悦与满足, 顺应儿童天性的美术活动就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地突破了这种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 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 运用游戏化美术教学的形式, 为幼儿提供游戏化的绘画环境, 采用寓美术技巧于兴趣之中的游戏方法, 使幼儿体验了艺术活动的乐趣和美感, 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时让幼儿珍爱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异想天开, 充分开掘和发挥孩子们的艺术潜能。不但大大提高了美术的教学效果, 而且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005.

3.论小班化教学 篇三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来源。随着中国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也必须同时进步,这样,作为时代接班人的新一代学生才不会落后,才可以使中国屹立于世界的前端。因此,我国的教学模式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伴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小班化教学应运而生。字1996年起,我国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实验。虽然未大面积推广,但是已经在悄悄蔓延。小班化教学非常注重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以往的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它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是对学生的一种新要求,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它使学生的学习与兴趣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便达到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字】内涵、模式、原因、特征、目标

【正文】

(一)小班化教学的内涵

小班化教学顾名思义,突出其“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人数比较少,而且师资比较“精”,教室的设置也打破之前那种规格,而是设置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的场所。它的物质条件相对比较优越,而且教育集中,是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加深印象,提高教育效果。小班化教学应该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并在这样理念和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运用了充分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形态。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围绕学生个体展开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育是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追求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可以形成积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生动的学习、独立思考和不斷发展。

(二)小班化教学的特征

1、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父母的教育水平等种种差异导致学生在校的学习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小班化教学根据其围绕个别学生的教学有效的缩短了学生之间应为客观原因造成的学习差异,有效利用了学生自身的优点,扬长补短,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这正是遵循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体现人性化教学,是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2、开放式教学

小班化教学时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它不是原先那种古板的教学模式,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的差异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它不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更适应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通过生动的实践来加深印象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会如何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是学生进行深层的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3、显著的有效性

小班化教学因为其人数少,所以各种班级活动,课堂游戏可以实现每个人都参与的目的,是每一位学生都深入其中,学生广泛参与,师生的活动空间明显增加,师生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优化了教学的客观条件,使教学的效果出现了显著的有效性,能对教学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也正是它能投入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小班化教学的原因

小班化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最优化,可以使广大师生耗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一种更好的效果。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否达到最优化有两个基本标准:其一是效果与质量的标准,其二是时间标准。慨括之后就是教学效果佳,时间耗费少,精力耗费少,过重精神负担少,经费花费少。教学最优化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今后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向。小班化教学刚好符合这个目标,符合了时代的要求,是一种大势所趋的教育系统。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教师本身的个人修养。创设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把握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

(四)小班化教学的目标

实行小班化教育,是积极走科技兴校之路的表现,创办学校特色。小班化教育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实现老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性化,提高学生与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培养全面素质的学生,促使他们养成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它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对教育各个环节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快乐、活泼、生动带进课堂,营造一种温馨、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发挥其独特的优势,造福与国家的教育,为下一代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五)小班化教学的模式

1、情景教学

组织游戏、话剧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投入游戏,在各个情节中饰演不同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综合能力。

2、个别教学

教师融入学生当中,没有师生,只有朋友,亲人,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注意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

3、尝试教学

教师并非像以前那样把理论古板的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先去尝试,先去探索,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推断,在教师的从旁指导下得出结论。对学生采取鼓励的态度,让他们大胆去试,去创造,去探索,加深学习的印象。

4、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但是注意不能使各组之间孤立,注重培养他们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对不同组的教学方案也作出相应的调整。

【总结】

小班化教学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系统,不仅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为了我国的教育发展,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一种优秀的教育系统可以培育出一群优秀的知识分子,投入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所以,我们应该将小班化教学积极投入实践,努力为下一代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 《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2】百度文库教育网

【3】王班花《小班化教学的优点》

【4】杨阳《小班化教学初探》

4.小班美术教学 篇四

3-4岁幼儿以涂鸦为主,爱拿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比如铅笔、蜡笔、粉笔,甚至树枝、泥块等;在他们认为能画的材料如纸、书、墙、地板上又涂又画。当他们看到自己涂画出的线条时,就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满足。但我们在进行美术活动时也发现,班上有一些幼儿对绘画不感兴趣,上到绘画课不是呆呆地坐在那儿,就是拿到纸乱撕乱画,要不就是泪眼汪汪,不要画画。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幼儿年龄小,小肌肉发展不完善,拿着笔不能挥洒自如的涂画。

2、孩子胆小,往往拿到了纸和笔不知如何画起。

3、教师的要求过高,对幼儿绘画中的“错误”加以批评、指责,使孩子散失了绘画兴趣。具体表现为:

①、教师没有注意个体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不同,教师在选择了教学内容、制定了教学目的,一部分孩子能如期完成,而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只能是望而生畏。

②、教师重视绘画结果,而忽视绘画过程,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孩子积极性很高,其间有自己想象、创造,但他不能考虑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一次活动下来,一张纸全是密密麻麻、乱七入糟的“抽象画”,老师看不懂,让幼儿解释,有的.说:“我不知道”“让我想想”;或者反问你“你说呢?”有的甚至摇头。

③、教师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感知周围事物,观察大自然,而只是通过一张范画在教室内说教式的传授,让幼儿失去了绘画的兴趣。

4、教学形式的单一、枯燥、乏味。

5、部分家长不能真正的理解幼儿涂鸦的特点,往往不断制止幼儿的乱涂乱画。

为了让幼儿喜欢画画,从老师让我画到自己要画,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一、幼儿自由发挥,大胆作画

对于刚入小班的幼儿,教师不要求他画什么,只要他拿起作画工具在纸上涂、画就可以了,让孩子根据自已的感受,自由发挥,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二、采用多种绘画形式,激发幼儿兴趣

对于小班幼儿,如采用单一的油画棒作画,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在一张作业中,也用几种作画形式,幼儿不能掌握的,教师帮助完成。如在“好朋友”的作业中,当幼儿画好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后,教师可用手指点画的形式,帮助其画上背景,使画面更完美,幼儿尝到成功的愉悦。另外,可利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因为手工与绘画相结合,不像单纯绘画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折纸、粘贴等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如,为了让幼儿感知、了解小鸡的基本特征,让幼儿观察小鸡后,用橡皮泥把小鸡的形状捏起来,幼儿感知了小鸡的形状,绘画时,不既能很好的画出外形,且形态各一,充满童趣。再如,用棉签画“一串红”前,先进行撕纸、有序粘贴活动。幼儿通过粘贴,对花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很容易了。

三、幼儿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学习绘画的基本技能

四、在绘画过程中,增加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绘画过程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无以下笔时,要引导大胆作画,鼓励其积极参与活动,进行想象、创造。

5.小班美术教学设计 篇五

1.通过参观、回忆、交流和相关问题的讨论,了解超市的主要布局和人们逛超市时的场景。

2.尝试表现超市的货架和货物以及自己和家人逛超市时的情景。

3.有序转版,及时检查,养成细致、认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逛超市的经验,对超市的货物摆放很熟悉。

2.课件:超市的照片多幅(货架,购物的情景)。

3. 8K铅画纸一张,8K白板纸两张,复写纸,夹子,笔,剪刀,油墨,胶水,胶滚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讲述自己逛超市时的情景

(l)教师:你在超市里看到了什么?货物放在哪里?货架是什么样子的?上面的货物是怎么摆放的?

(2)教师:你是怎么逛超市的?和谁一起逛超市?

2.细致观察,集体交流。

(1)教师:你在照片匕看到了什么?几个人?

(2)教师:他们在-l二什么? (选货物)怎么选的?选好的货物放到了哪里? (篓子或车子里)

(3)教师:超市里还有什么? (货架)有几层?最卜而放了什么?最下而放了什么?货架在人的.前面还是后面?

3.教师交代创作要求,幼儿操作

(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逛超市,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为什么?

(2)要求幼儿能较生动表现自己逛超市时的情景,注意人物和货物前后关系的处理。

(3)有序转版、拓印。若时间不够,可以带同去或放存区角进行)

4.集体欣赏、评价幼儿作品。

6.小班美术教学 篇六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小猪逛果园小班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他们的世界里,太阳可以是绿色的、小鱼可以在蓝天上飞翔„„所有的一切都在他们无穷无尽的幻想之中,但由于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许多东西想象得到但却说不出来,3岁左右的幼儿对绘画都教感兴趣,虽然他们只是处于涂鸦阶段,但画出的东西成人往往看不懂,有时只是涂了一个圈,但却能乐滋滋地说:“我画了一个香蕉”并陶醉在自己想象的天地。看到幼儿的这一特点,我抓住另他们感兴趣的水果课题设计了美术活动《小猪逛果园》,他们虽然不能画出各种水果,但可以在自己的能力下初步尝试想象画各种记号表示水果,缩小绘画的难度不仅能激起幼儿的自信心,还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到各种水果,在讲解作品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地做到《纲要》中提倡的各种领域渗透教学新理念。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三种热带水果的颜色。

2、大胆想象并尝试画记号。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准备:多媒体一台及课件,每人一张画有小猪图案的纸和蜡笔。活动过程:

一、以“找脚印”活动激起幼儿的兴趣,导入主题。

咦,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我们跟着脚印找找看它是谁?去哪呢?(幼儿进入活动室)

二、播放多媒体,初步感知三种热带水果的颜色。

1、出现小猪,你们猜一猜小猪要到哪里去呢?我们跟着小猪去看一看。

2、果园里有哪些水果?

3、提出疑问:小猪噜噜逛果园会吃到什么水果?(芒果、荔枝、香蕉)一边观看多媒体一边提问:芒果是什么颜色的?荔枝是什么颜色的?香蕉是什么颜色的?

三、讨论各种简单的画记号的方法。

1、问:小猪噜噜逛果园吃了什么水果,噜噜记不住,小朋友能不能帮噜噜想个办法记住自己吃过的水果?

2、幼儿讨论。

我们可以在噜噜的身上做个记号,吃了芒果就在噜噜身上做个记号,吃了香蕉也做个记号,这样噜噜就不会忘记了,可是怎样做记号呢?

www.hoing.net

3、幼儿讨论简单的画记号的方法。(如:圆圈、箭头„„)

四、大胆想象并尝试画记号。

小朋友快去帮噜噜画记号吧,果园里还有许多水果噜噜还没有吃过,小朋友可以喂它吃,我们一起行动吧!

幼儿绘画。

7.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 篇七

一、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特征

(一) 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

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说, 学习英语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而传统的班级规模不仅不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 也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相反, 小班化教学的规模较小, 学生学习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再加上特殊的座位排列方式, 如:U字型、扇形、半圆型、圆型等, 这些会使师生交往的机会增多的同时, 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甚至更多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二) 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的规模小, 学生人数较少,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和水平的差异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比如说教师可以对性格内向的小组成员布置理论性的学习任务, 而性格相对外向的小组可以进行情景对话的任务, 这样安排不仅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又能使其感受到学到知识的喜悦感, 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 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 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班化教学, 它是以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基础, 量体裁衣, 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学习、乐于团队合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愉快的学习氛围, 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策略

(一) 分组教学法

英语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是指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再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去完成。小班化学生的人数可以设置在20人左右, 所组建的小组由4到6个学生组成, 成员由成绩较突出的A类学生、成绩中等的B类学生, 以及学习稍有困难的C类学生组成, 这样分组的是为了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进行不同的课堂学习任务分配, 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 分层教学法

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就是要“阳光普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即学生是千差万别、各具特点的, 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可以在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 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分别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 可以让基础较好的那一组以自学、或者完成更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 而基础较差的一组可以由老师指导学习。两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各不相同, 但久而久之, 我相信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升。

(三) 多元化评价方法

评价具有诊断、鉴别的功能, 同时也具有调节、激励的作用。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 还表现在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 小班化教学的教育方式, 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从而进行多元化评价。因此, 根据高职学生自身和学习的特点, 可以采用比如“观察记录法”和“延缓评价法”。

(四) 个性化作业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与此同时, 教师也要从作业的完成情况中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 以便调整作业的内容和难度。

三、英语小班化教学方法在新课程中的运用

我们现在使用的新世纪应用英语教材每册是由八个单元组合成, 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小主题, 其中第三册Unit7的主题是Bad Bag Habits (使用塑料袋的恶习) 而所授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所以根据这一现象, 结合教材,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教学实践。

(一) 分层、分组教学

1.

由于班级同学基础相差较远, 所以我把拥有32个同学的班级分成两个小班进行分别教学的尝试, 即每个班16人, 其中一个班级的英语基础较好 (小班1) , 另一个班级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 (小班2) , 同时小班1没有进行小组分配, 小班2进行了小组分配, 这样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不同, 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以达到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目的。

2. 为不同的小班级设计各自的教学方案。

由于所学的是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 所以在对文章内容的掌握这一方面, 两个班级设置了共同的题目。接下来的课堂设计是这样的:在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这一环节, 小班1设置的问题稍微难一些, 而小班2则简单些;在学生活动这个环节, 小班1主要以大家提问, 一个同学作答的方式来消化文章, 小班2则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活动, 而为他们设置的问题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消化文章;讨论部分, 这篇文章是极其贴近生活的, 又和保护环境有关, 所以在如何对待“使用塑料袋”的态度上面, 我对两个小班设置了同样的问题。

(二) 个性化作业

文章学习过后, 应该布置家庭作业来对文章进行巩固, 所以小班1的作业是围绕文章内容写一篇倡议书, 这样既可以复习所学知识, 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小班2的作业稍微简单些, 即课后熟读文章。

8.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班化;学生主体;尊重差异;合作小组;兴趣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83-01

《礼记》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片段:一次,孔子的弟子们聚在一起,议论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人问“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这是为什么呀?有人回答说:“此四者,心之莫同也”;有人坦言:“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它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学生们的个性不同,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然而小班的构建为充分了解学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适合小班化语文教学的方法,使因材施教得以真正意义上的体现。

一、要转变思想认识

要从传统的语文知识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能力的教育。在语文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方法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

二、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组建合作型的学习小组

学生的家庭环境、所接触的社会不一样,所以性格也不同。开朗与沉闷,内敛与张扬没有好坏之分,但如果想更快的适应当今社会,展示自我,就必须敢于表达,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交流。小组说话训练为提高表达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将30人左右的小班分成5—6小组,有利于教师的巡视、师生个别交流和学生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是依据学生的性格差异组建的。尽量让每组内都有开朗型、沉闷型和中间型的孩子,教师要引导他们认识组内伙伴的优点,充分调动合作小组的功能。引导开朗型的孩子在讨论时起带头作用,中间型孩子弥补不足,沉闷型的孩子,可以先简单重复同组学生的话,在熟练的基础上再鼓励其大胆发言。这样,既可以促进组内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又给不爱说话的孩子提供了锻炼说话的机会。

三、 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

在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能力,避免过多地强调知识的灌输, 应尽量使教学方法“儿童化”、“兴趣化”。

所谓儿童化教学,就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进行语文教学。低年级学生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如:使用儿童化的语言、使用色彩鲜艳的直观教具、运用多媒体、穿插游戏等符合儿童心理的手段去辅助教学。

所谓兴趣化教学,就是要依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组织教学。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游戏和比赛等有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小班化的特点,我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朗诵会、写读后感等。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内容,积累了词句,提高了读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写的能力。在练习写字时,让学生自己找优点、找缺点进行评价,学生与学生进行作业PK,学生自己评价作业书写情况,无疑会很快提高他们的写字水平。

四、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

在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我感觉到:“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是目标。要将这一目标实现,就得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习题,如果答对了、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激励他们。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你的看法很独特!”不但承认其的步,而且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

9.小班的美术教学计划 篇九

小班的美术教学计划一

小班幼儿对外界的各种物体和图形都感到新奇,初入幼儿园还不习惯于有组织的活动,对绘画是怎么一回事也并不清楚,做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和帮助幼儿由不习惯过渡到习惯,由不清楚过渡到清楚,让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本学期我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1、运用看看、做做、玩玩的方法,激发幼儿学画的兴趣。

(1)组织幼儿观看幼儿园墙壁上的大幅图画,告诉他们这是老师画出来的,还可以带领幼儿看看中大班幼儿画画的情景和画的内容,让幼儿知道自己也能画,而且还能画得很美丽。

(2)鼓励幼儿放心大胆地自由涂抹,练习手指、手腕的动作,教师对幼儿绘画的内容、题材、形式及技巧等不能提过高的要求,而是鼓励幼儿大胆用笔,以轻松愉快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去随意洽涂抹,自由表现。

(3)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采用游戏的方法,如添画游戏、涂色游戏等,使幼儿逐渐有意识、有目的的画出一定的线条。

2、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提高幼儿的学画兴趣。

可以让幼儿拿教师制作的印章或笔帽、蔬菜等,蘸色盖印在纸上;可以让幼儿用手指或手掌直接蘸无毒颜料。在纸上印出不同色彩的指纹或掌印;也可以教幼儿将颜色滴在纸上。用嘴或小管吹出各种自然的纹理;还可教幼儿使用棉签进行简单的涂染。

二、训练幼儿画出基本线条和简单的形体技能。

1、线、形体的训练

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幼儿熟悉和喜爱的事物选择外形可以概括或点、线的物体为内容,如用点画“飘落的雪花”,用直线画绿绿的小草、用横竖线画“好玩的梯子”。画斜线时引导幼儿想象滑梯、山坡等,幼儿就会懂得斜线的含意。

圆是幼儿绘画中最早出现的图形,为了使幼儿较好地掌握画圆的方法可以教他们使用徒手做悬空练习的方法,经过多次练习后再进入用笔在纸上直接作画的阶段。小班幼儿作画时,往往只看一看所要画的物体,只得到一个笼统的印象就终止观察。这样所描绘出的形象,只能是最简单而粗略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绘画一些生动的熟悉的事物。

2、色彩的训练

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但不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更不会把某些物体固有的颜色正确地表现出来,在作画时,往往任意取用一枝笔不加选择的涂色,或是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一直涂到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认识几种颜色的名称,学习辩别相近的色彩(认识渐变色),同时训练幼儿涂色的技能,不要涂到轮廓线的外边去。

三、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

1、教会幼儿正确的画画姿势,包括坐的姿势,执笔的姿势和画画的姿势,手眼保持一定的距离,握笔自然。

2、教会幼儿认识和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培养幼儿绘画时的良好习惯。

以上是我针对小班幼儿特点制定的美术特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争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辅导幼儿绘画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这一步训练虽说容易,但往往做起来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时刻注意调整自身所处的地位,细心地去了解每个幼儿的潜在能力,大胆地做出新的尝试。科学地评价每位幼儿的作品,并做出随机记录。

通过在绘画活动中发挥孩子的创造离,使他们能够在游戏创造中找到绘画的乐趣,敢于用线条、色彩、形状来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通过绘画表达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他们手中的稚笔将带着一颗颗纯真质朴的童心描绘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通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小班的美术教学计划二

一、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1)本学期美术班共分16课时

蜡笔画 10课时 水彩笔 4课时 手工粘贴画 2课时

(2)本兴趣班幼儿的基本情况

本班幼儿年龄偏小,考虑到这个原因,本学期主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及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初步兴趣为主要目的。运用看看、做做、玩玩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幼儿由没有习惯到有习惯,有不清楚到清楚,能辨别红、绿、黄、蓝等基本颜色,基本分辩上、下空间方位,知道用点、竖线、横线、斜线圆形和涂染的方法画出熟悉的简单物体,使

幼儿从不会画到会画,从不愿意画到愿意画最后到想画。

(3)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开阔幼儿的眼界,提出较为广泛的主题和内容,如:在人物方面,要求幼儿能比较完整地画出有相对高低大小的大人和孩子,以及这些人物的正面和侧面,从单一的表现过渡到表现一定的情节等。鼓励孩子画自己想到、看到的事物。培养幼儿在观察实物和图片的基础上进行独立作画的能力。发展幼儿连贯表现情节的技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教导幼儿选择与实物相似的颜色画画,逐步作到涂色均匀。同时,为进一步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爱好、开阔幼儿视野、丰富知识,应适当进行美术欣赏活动。

二、美术教学要求

(1)绘画方面

1.教幼儿学习用圆形、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以及涂染等方法画出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简单的风景、动物(侧面)、人物(正面),能画出其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学习在画面上进行简单的布局,画一些辅助物,表现简单的情节,能大胆地按意愿画画;

3.能选择与实物相近的颜色画画,逐步作到涂色均匀;

4.会在长方形、正方形纸上用点、线、小圆圈、花朵、叶子等花纹画出简单的图案,作到色彩鲜艳。

(2)手工方面

1.泥工:学习捏的技能。能塑造出想象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图案,作到色彩鲜明;

2.纸工:学会一些简单的折叠方法,较平整地折叠简单的玩具。能把现成的图形或材料按顺序粘贴到适当的位置上,认识剪贴工具、材料,知道其名称,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3)欣赏方面

欣赏一些幼儿能理解的美术作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三、美术教学材料的准备

白纸、蜡光纸、水彩笔(24色)、蜡笔、废旧物品、小班的美术教学计划三

一、玩 色瓶盖印画

引起幼儿对颜色、图案的兴趣。

继续认识几种颜色,如咖啡色、紫色。

学会选择大小不同的瓶盖,用不同的方法来印。树叶印画

学会印树叶的 玩 法。

欣赏各种树叶的形状、色彩,感受其美感。海面球印画

引起幼儿对色彩及画画的兴趣。

认识葡萄、枇杷的形状、颜色。棉签画

教会幼儿用棉签点、拖、涂的画画方法。

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颜色画一幅画。

二、添画吃点心

通过添画点心,学习画三角形、正方形、半圆形和圆形。脚印

学习由里向外的涂染方法,并用它来表示脚印。

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球拍

练习横、直线。

变换颜色画小圆圈。我学妈妈洗衣服

试着用简单图形表示衣服。

培养爱劳动的意识。果子树

区别红、橙、黄颜色,并运用这三种颜色学画苹果、桔子、雪梨。

均匀涂色。

三、贴画贴鸡蛋

认识椭圆形。

学习粘贴方法。鸡蛋变小鸡

认识小鸡的主要特征,添画嘴、眼、脚。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画法为小鸡画栏杆。太阳

试着用短线、曲线及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太阳光。

学习选择两种颜色的搭配。大象

认识大象基本特征,学习简单的表现方法。

学习添画简单背景。

四、简笔画小白兔

认识小白兔的基本外形特征。

学习用圆、椭圆画小白兔的主要结构。蝴蝶

学习用两个相同图形相接,画蝴蝶基本特征。

学习对称涂色。长颈鹿

学习用圆形、椭圆形、线条画长颈鹿的主要特征。

10.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方案 篇十

1、学习画大大小小的圆形,能用多种颜色画画,画得多。

2、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感和美感。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鹅卵石小路

2、范画、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教师:步行街要新造了一条小路,工人叔叔们来铺鹅卵石的小路,既漂亮又可以锻炼身体。

2、欣赏感受,激发兴趣 。

教师: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很漂亮,小朋友走过鹅卵石小路吗?

走在上面有什么感觉?

3、讲解示范

(1)观察鹅卵石是什么形状的,颜色。

(2)教师示范鹅卵石的画法。

4、幼儿创作

鼓励幼儿大胆下笔,一起来铺路。能用多种颜色来画,画得满。

5、互相欣赏

大家看一看,评一评,谁铺的路鹅卵石多又好。

延伸活动。

11.小班美术的教育策略 篇十一

一、好玩的棉签画

幼儿由于年龄小不能专注于某一事物,光凭说教、示范是没有用的,于是美术活动我也从游戏开始,让幼儿在玩中学习。进入小班下学期后,我在开展美术活动时适当多加入了棉签画的方法。棉签画是用棉签蘸颜色作画,对于初学画画的幼儿来说比用毛笔画简单而易行,又比蜡笔画更加有趣,我觉得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特点。

如:在《我的妈妈》美术活动时,由于孩子们已经用蜡笔画过人物画,对于基本形态也有所了解,怎样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和能力呢?经过思索——棉签画,这是我脑海中急速闪过的想法,而且琢磨后也越发觉得可以尝试下,在准备活动时考虑到孩子还小,颜色不易太多,以单色棉画签来完成作品,活动开始后,经过老师的讲解幼儿对于棉签画的方法有了了解,而且也在自己尝试中发现棉签吸上颜料后画出的线条要比平时用的蜡笔粗很多,所以一定要把画面画的大些才能完成整幅作品,个别幼儿在第一次勾画出现失误后,我及时地给其换纸,并微笑着给予鼓励:“我们再来试试画大些,一定能画一个漂亮的妈妈出来……”最后小朋友每人都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个别幼儿在表现线条方面非常棒,直线曲线能很好地进行组合,而且有的画得快的幼儿画完一张还兴趣不减,希望能再画一张。

本次作品画面十分生动有趣。对于幼儿的这些成功作品,我给予了热烈的表扬,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里我可以感受到他们正在回味作画的乐趣,充分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活动结束后的几日里,幼儿对棉签画念念不忘,总有人来问:“老师什么时候我们再画棉签画?”于是在我们的桌面游戏中也及时地增添了这个活动内容,请幼儿用棉签画出不同的人物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宝宝。画得出色的作品我们也展示到了走廊公共区供大家一起欣赏。这些棉签画以它丰富的色彩,突出的效果,给每位经过这儿的家长、老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让我们的小朋友对绘画有了更多的兴趣。

二、有趣的美工活动

美术活动中的手工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其中我们的撕纸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能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及创造能力。

在《菠萝》的美工撕贴活动中,老师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后,决定采用撕贴的方法教幼儿操作。为了让画面更完整,除了为幼儿准备好长纸条供幼儿撕贴菠萝的果实外,还用绿色的彩纸为幼儿剪好了菠萝的叶子形状,使幼儿在操作时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到自己的成果,这样的形式十分适合小班小朋友。孩子们用食指、拇指稚拙地从长条纸上撕下一块块小小的桔色小纸片,贴满在菠萝的格子内,没多大功夫就把菠萝装扮好了,对于自己作品的成功,孩子们的喜悦之情表露无遗,同时对这种撕贴活动的兴趣也越发提高了。掌握方法后,在接下来的撕贴活动中,老师也是不断地提高要求。如我们请幼儿在正方形的纸上撕出圆形并将多个圆拼贴组合出毛毛虫,虽然教学的技能只有一个,但要求有不同,所以孩子们每次活动的参与热情都比较高。撕纸粘贴活动使幼儿进一步有了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

三、生动的蜡笔画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语嘉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她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她说:“语嘉,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语嘉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苹果”中,李朝阳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边唱苹果歌,边带劲地涂了起来。

四、重要的欣赏评价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的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用某种语言来说话)展现出来,才能成为可供欣赏的具体的艺术作品。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老师都不会忘记将孩子的作品来进行一个展示,那些作品有序地摆放整齐后能更好地将孩子们带入一个艺术天堂,幼儿也通过自己的眼睛欣赏审视每一个作品,对自己的作品都会赞叹不已,使其在“美”的环境中进行感受、体验、领悟,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景交融的审美把握,并引起感情上的激动、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12.小班化教学之我见 篇十二

—、按程度分组,各有收获

我班有几个学生,他们年龄和学习程度悬殊较大,尤其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不小的差异。有的学生自觉性很强,提前预习,老师没上新课就自学了课文中的一些内容,布置的作业也往往提前完成;而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差,接受新知识较迟钝,加上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落后,这种差异很难拉平,从而出现不能同步共进的状况。针对这种现象,我按不同的学习程度把全班分成三组,不同组别有不同的学习内容,难易各异,布置相应的作业,比如说,按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我把英语作业分成了A、B、C三类,学习较好的做A本,学习程度中间的做B本,较差的做C本。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在所规定的时间中按时完成作业,并且每个学生作业的正确率都很高,从而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共同进步。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优越于大班化的一统理念,能使“优、中、差”三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共同提升,各尽其能,各得其乐,从心理学角度开启了学生思维,这样就能够水到渠成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以爱好归类,激发兴趣

小小的班级,一张张稚气的笑脸,一颗颗纯善的童心,天天蹦跳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天真的精灵。作为老师,爱学生爱孩子是天职,带着爱去教书、带着感动去育人、带着激情融入孩子群,在这特殊的师生纯情中把孩子们的“爱好”归类成不同的板块,例如,爱好英语的学生就给起个名:“我是英语小翻译”;爱好数学的学生就叫“小数学家”;对语文特别爱好的就称为“小作家”等等,在相应的课时和自由的活动空间里让学生各尽其能,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在进行这些活动的同时相机渗透爱的教育、美的教育、感恩教育和理想教育,从多元角度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以多种形式丰富课堂内外

对于学生数目特别少的小班来说,我们更应该这样去做,我们应让学生多长些见识和生活阅历,这对他们思维的开拓,写作水平和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对他们以后如何学会自己去学习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我们应把“教育”放在生活的广深处,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狂野中去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去踏青、赏花、观景;走进现实生活去体验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田间去真实体会劳动的快乐与艰辛……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13.小班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篇十三

小班上学期美术兴趣班教学计划

一、学期美术教学计划(1)本学期美术班共分16课时

蜡笔画

10课时 水彩笔 4课时 手工粘贴画 2课时

(2)本兴趣班幼儿的基本情况

本班幼儿年龄偏小,考虑到这个原因,本学期主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及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初步兴趣为主要目的。运用看看、做做、玩玩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幼儿由没有习惯到有习惯,有不清楚到清楚,能辨别红、绿、黄、蓝等基本颜色,基本分辩上、下空间方位,知道用点、竖线、横线、斜线圆形和涂染的方法画出熟悉的简单物体,使

幼儿从不会画到会画,从不愿意画到愿意画最后到想画。

(3)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开阔幼儿的眼界,提出较为广泛的主题和内容,如:在人物方面,要求幼儿能比较完整地画出有相对高低大小的大人和孩子,以及这些人物的正面和侧面,从单一的表现过渡到表现一定的情节等。鼓励孩子画自己想到、看到的事物。培养幼儿在观察实物和图片的基础上进行独立作画的能力。发展幼儿连贯表现情节的技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教导幼儿选择与实物相似的颜色画画,逐步作到涂色均匀。同时,为进一步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爱好、开阔幼儿视野、丰富知识,应适当进行美术欣赏活动。

二、美术教学要求(1)绘画方面

1.教幼儿学习用圆形、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以及涂染等方法画出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简单的风景、动物(侧面)、人物(正面),能画出其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学习在画面上进行简单的布局,画一些辅助物,表现简单的情节,能大胆地按意愿画画;

3.能选择与实物相近的颜色画画,逐步作到涂色均匀;

4.会在长方形、正方形纸上用点、线、小圆圈、花朵、叶子等花纹画出简单的图案,作到色彩鲜艳。

(2)手工方面

1.泥工:学习捏的技能。能塑造出想象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图案,作到色彩鲜明;

2.纸工:学会一些简单的折叠方法,较平整地折叠简单的玩具。能把现成的图形或材料按顺序粘贴到适当的位置上,认识剪贴工具、材料,知道其名称,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3)欣赏方面

欣赏一些幼儿能理解的美术作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三、美术教学材料的准备

白纸、蜡光纸、水彩笔(24色)、蜡笔、废旧物品、四、美术教学进度安排

月份 课时 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 九月 1 蜡笔画 大螃蟹吹泡泡 九月 2 蜡笔画 小鱼游啊游 十月

3 水彩笔 轮船来了 十月

水彩笔 可爱的小鸵鸟 十月 5 蜡笔画 大力士蚂蚁 十一月 6 蜡笔画 热气球 十一月 7 水彩笔 下雨了 十一月

水彩笔 洗澡 十一月 9 蜡笔画

《小班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14.小班美术《添画下雨》教学反思 篇十四

同样是画下雨的活动,给孩子讲一个关于下雨的故事,对孩子说“小兔特别喜欢花雨伞,你能用漂亮的颜色帮它变出一把美丽伞吗?”他就会兴致勃勃地用各种办法装饰美丽的伞。或者你对孩子说:“雷声一响起,大雨哗哗下,你能用线表现出下雨吗?不一会儿雨变小了,小雨点又是怎样的呢?请你大胆的表现出下小雨和下大雨。”孩子们就会很开心地画起雨来。

因为本次活动雨水的表现也是画面的关键。有的幼儿画下雨点用点,有的用短线,下大雨是用长线。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在老师拟人化语言的指导下,创造线条痕迹的快乐。

《下雨》这一添画活动特别适合小班幼儿作画。它取材于幼儿生活身边的事物,孩子易于理解和体验,所以小朋友们很喜欢。

15.小学小班化品德教学实践 篇十五

一、小班化教学模式

1. 小班化教学是指在小班额的环境下, 开展的能关照到个体的教学活动, 小班化教学的教学行为与策略与传统教学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小班化教学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教育公平发展, 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2.小班化教学的作用

(1) 由于小班化教学班级学生数量少, 教师能加深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和了解,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尊重和关怀每个学生特有学习现状。 (2) 小班化教学尝试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 (3) 小班化教学下, 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怀, 这样有利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均衡发展, 实现公平教育。

二、如何开展小班化品德教学

1.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

近些年, 互动教学作为小班化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 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将小班化教学应用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关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教师通过合理设置问题, 达到与学生良性互动, 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如教师在教“我们的学校”一课时, 教师领着学生到校园参观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新建的塑胶球场打篮球应该很过瘾!”也有同学说“:新建的教学楼里每个教室功能各不同, 我喜欢音乐教室, 喜欢听钢琴悦耳的声音……”学生发言过后, 教师可引导说“:这就是我们的校园, 咱们是不是希望我们的校园更加美好呢?”学生们又进入下一轮发言, 讨论的氛围活跃……通过这个互动教学, 使学生对自己校园的认识也不再单一和片面, 对自己的校园的情感也变得充满喜爱。因此, 教师在品德课堂上应增加学生沟通的机会,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加强小组合作

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比较少, 因此在品德课堂的教学上更应重视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合作学习, 让每个同学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如教师在品德教学中“行政区”一课时, 教师可设置行政区拼图游戏。教师先提问“:大家想一想用哪种方法能最快完成拼图。有同学说先拼自治区, 再拼省;有同学说先把外围省拼好, 再拼中间的;还有同学说先拼4个直辖市, 再拼其他的。大家意见不能统一。此时教师说“:四个学生为一组一起拼图, 看哪个小组先拼完。”通过对学生分组, 每个小组可联合各成员想法合作进行拼图, 班级处于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当拼图结束后, 可向最先拼完的小组询问成功的原因, 学生往往会说因为大家的分工合作, 每个同学负责自己的部分, 大家齐心协力, 成功就不再遥远。

3.重视学生角色体验

高尚的品德是往往依于健康的情感基础, 因此, 学生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非常重要, 小班教学中由于人数少, 可采取角色体验的方法, 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激发学生的感受最终形成认知和情感的统一。如在小班品德教学课堂“如果我是他”一课时, 可设置这一情景:天亮了, 快到8点了, 贝贝还一直懒在床上不想起来, 妈妈催他赶紧床去上学, 经过一番商量终于贝贝起床了, 没有时间吃早饭了, 他匆匆忙忙背上书包往学校跑去, 最终他还是迟到了。教师将学生引入这一故事情节后, 先让学生以贝贝的角色表演故事中的情节。教师也可问同学“:如果你是之前嘲笑过贝贝的同学, 你会怎么做?”同学也会说对不起, 对曾经的不礼貌的行为道歉。总之, 小班化品德课作为新课改的新秀, 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为品德教育提供了巨大的舞台, 学校应把握小班品德教学的优势, 使学生在小班化教学中健康发展。

4.提倡分层式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情况及教材的难易, 对不同学生要求不同。这正符合“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在学生分层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进行分级教学, 弱化教学难点, 同时加强对以往知识的复习, 便于更多的对后进生进行关注和了解, 教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高求可相对高些。分层教学也要体现在教学计划中, 在课堂提问和作业布置上也应分层对待,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际能力水平上, 经过认真努力都有很大收获。小班因人数少, 实施分层教学具有一定优势。教师在对学生分层教学的时间会相对充裕些, 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在小学品德的课程教材中, 可通过让学生填补留白的方式, 鼓励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可以画画、可以文字形式、也可图文并茂地去表达。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尝试有兴趣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巡视逐个指导, 帮助学生向难度更高的作品挑战, 分层教学使学生的水平逐步提高, 使学生的发展空间变得更加宽广。

小班化品德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枝独秀, 小班化品德课以它独有的教学特点为品德教育的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为小学课堂注入了活力。小班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促进个体的发展。品德教师在小班化教学中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学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可通过角色体验学会换位思考, 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进行分级教学, 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夏芳.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寓教于体验之中[J].中学课程资源, 2012, 02:18-20.

[2]毛剑华.思想品德课小班化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文理导航 (上旬) , 2013, 03:78.

[3]吴东红.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3, 03:92-93.

16.小班化教学的主要策略 篇十六

一、兴趣教学策略

兴趣教学策略是指在小班化教学中寓教于乐,既要注重“乐中学”,更要讲究“学中乐”,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从乐学到爱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体验教学之乐的前提。教师要对学生施之以爱,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从而乐于接受教诲,乐于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创设乐学情境能使学生体验到参与学习之乐,充分挖掘教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尽量采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

二、参与教学策略

参与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参与教学首先要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按照明确的目标导向进行自学。其次要做到主动参与,让学生有话敢说,乐于参与。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还要加强参与方法的指导和参与能力的培养。参与的要求和程度要有弹性,参与的方式要有不同,参与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参与教学是积极的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策略关注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教师在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多样的科学方式,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衡、充分的发展,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都变得更加自信。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家庭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智力禀赋、情感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地予以补救、纠偏。教师应针对所有学生,照顾到每一个层面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教学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四、互动教学策略

互动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化教学中,能改善师生、生生的关系,形成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和优势,积极开展小组学习、组间竞赛等活动,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在教学要求、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方面体现出来,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所收获。教学时可将学习程度相似的学生归为一层,依据差异提出分层要求,然后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摘到桃,学困生也能消化得了,使基础不同的学生,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六、小组学习策略

小组学习是小班化教学常用的策略。小组学习有利于全员参与,掌握新知;有利于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学生在小组内学习,关系融洽,研讨气氛良好,有问题时一起讨论、一起研究,分工合作,互帮互学,相互启发、共同发展。为了使小组学习落到实处,应强化小组的建设,同时要教会学生小组学习的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特长、学习基础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或异质组,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学习要让学生全员参与,组内学生通力合作,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经常开展组间竞赛,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力争人人参与、个个交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去,掌握每组的学习状况,适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更好地促进小组学习。

七、评价策略

小班化教学评价不仅可以衡量教学质量,更应该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儿童的学习态度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评价可以促进教与学产生“共振”,使学生处于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中,是促进学生取得成功的动力。小班化教学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评价的方法也要多样化。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赞许的目光里扬起自信的风帆,快乐地成长。

17.小班化教学 篇十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实施,我县人口增长明显减缓,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由此形成了一个学龄人口逐年增长至高峰期然后逐渐回落的几何曲线。加之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急切需求,乡村学校学生往城镇学校大量流动的现实及全县学校结构布局的调整,我县农村小学除部分中心小学外,所有村级小学的班级人数都在30人以下,小班化学校占到全县小学的90℅。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已无法适应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学生学习氛围不佳,教师学生精神不振,到底该如何去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面临极大的挑战。这种现实状况在我县农村小学已经大面积存在,并且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文件,小班化教学应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实施过程、教育策略和教育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因此,探索农村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创设和谐、生动、愉快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和优化教育资源,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让小班成为提升师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探索、实践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使小班教师能够把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和要求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和落实。

2、让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充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教师了解和掌握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掌握评价的方法,从评价中进一步实现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健康的成长。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对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历史很短,最早是上海于1996年开始小班化教学的,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北京市从1992年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其它省市如南京、大连、台州等城市紧跟其后。目前,我国小班化教学各试验点,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生源状况来控制班额的大小,一般控制在20~35人之间。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总结,目前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现状是:

(1)借鉴、模仿国外小班化教学的经验。

(2)从理论上对小班化教学进行可行性研究。如对国外的小班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然后把它介绍给国人,另一些则是立足于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验,从局部进行研究论证,对它进行总结和提升。

(3)将小班化教学与当前教育的主流思想相衔接。如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小班化教学与素质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个性教育、小班化教学与人本主义、活动教学理论及主体性教育思想等的关系,等等。(4)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报告。如太原市黑龙潭小学推进“小班化教育实验”;大连市甘井子区“小班化教育研究”之点滴;苏州市钟楼小学主编的《小班化教育研究与实验》,等等。

2、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对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期,近二十年来更是发展迅猛,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将小班化教学列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柯亨(德国哲学家)及其同事于1983展开了一项名为“班级规模与教学”的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小班化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目前,美国各州的小学每个班有20-30人组成。法国1990年每班平均不超过25人,加拿大小学班额平均20人,日本小学班额平均30人,新墨西哥州小学每班平均在24人左右。

3、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目前国内外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基本上都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个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人为的“小班化教学”实验。我们的课题是基于一种现实的存在,是为了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而开展的研究,虽然研究的背景不同,但出发点和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2)教育学理论基础。“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3)我国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这对小班化教学起着明确的指导作用。我国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样也对小班化教学起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小班化教学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较少,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我县的小班化特指班级学生在20人以下。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从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全班;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因此,我县的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在2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形成关于“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形成立体多元的“小班化教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4)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是一项从我县教育实际出发的行动研究,我们本着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的方针,将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课题化。基本内容包括:

1、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管理研究。

2、小班化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3、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个性成长的研究。

4、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5、小班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学生进行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解、分析、整理、从而了解现状。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小班化教育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引导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组成研究共同体,使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在研究中都获得发展。

3、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了解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和小班化教育的最新成果,力图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新的突破。

4、经验总结法: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学工作经验与理论。

5、个案研究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实践中的事实进行研究,丰富理性认识的基础性材料。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

2011年1月---2011年3月

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②召开由单位领导和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的研讨会,理清研究思路,撰写课题结题实施方案并上传至宁夏教研网。

③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相关理论,主要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特点、城市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探索和成果等。

第二阶段:

2011年3月---2012年1月 ①摸底。摸清全县农村学校小班化分布情况;

②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访谈、课堂听课等方式了解全县小班化教学现状,选定实验学校,确定具体研究思路。

③组织开展小专题、课例研究、观课议课等形式的活动进行研究,收集信息,积累资料。

2012年2月---2012年3月

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研究总结,探讨、反思、调整和改进研究策略,确定下阶段研究具体思路。

第三阶段:

2012年4月---2013年4月

继续以小专题、课例研究、观课议课等形式的活动深入开展研究。

2013年5月---2013年6月

课题组成员就第三阶段开展的研究活动进行讨论、反思、总结。

第四阶段:

2013年7月---2013年10月

课题组成员整理收集的各种音视频文字资料,全面进行反思总结,准备结题事项。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完成我县农村小学小班化程度及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2、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收集资料,不断进行反思,撰写课例报告、教学案例等。

3、对实验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4、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活动形式及要求

课题组组长: 袁栋(县教研室主任)

负 责:协调各方面工作,保障课题研究正常、有序、有效开展。课题组副组长:祁炳英(县教研室副主任)

负 责:课题申报、管理,课题具体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课 题组成 员:袁治军(县教研室教研员,课题核心组成员)李文科(县教研室教研员,课题核心组成员)

杨秉毅(县教研室教研员)

白兴虎(县教研室教研员)

李晓琴(县教研室教研员)

陈雅宁(县教研室教研员)

王树琴(县教研室教研员)

负责:通过问卷、访谈、深入课堂听课等方式了解、分析全县农村小班化教学现状,组织开展小专题、课例研究、观课议课等形式的活动进行研究,收集信息,积累资料。不断总结,探讨、反思、调整和改进研究策略。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在成立课题组的基础上又成立了课题核心组。课题核心组定期召开会议,调整课题研究进度,制定每一步研究方法、内容,讨论分析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扎实高效开展。

2、人员保障

课题组成员均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绝大多数为大学本科学历,课题核心组成员均为区级骨干教师,具有课题研究经历,教科研功底扎实,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知识能力保障。

3、经费保障

教研室保障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切必要的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上一篇:灿烂的中华文化整体化教学设计下一篇:大学生党员优秀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