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2024-07-15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16篇)

1.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一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一堂思品课

----观看政治学习培训光盘的心得体会

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灵活地运用。在备课与上课时,不能只考虑“知识目标”,眼中只有“知识点”,而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以及教学展开过程中“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要重“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下功夫,要注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那些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产生迷惑兴趣求解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打开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地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怎样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呢?这里本人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贴切而精炼的引语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诱发思维,强化求知欲。在教学中,如能围绕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体裁、写作背景等方面的特点、重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新颖别致、动心触情的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新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严也是一种爱》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笑星赵本山的话题,以对话的形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让学生欣赏他自编自演的小品《父与子》,顿时激活了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轻松愉快地投入课堂。

二、师生携手共同遨游知识的海洋。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改要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赞赏、帮助、引导每一位学生,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从“知识为本”的教育向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转变,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好的老师就应对教学内容做一个有始无终的安排,用开放的教学点亮学生的灵感,发散他们的想象,让教学内容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不断加入新的注解,从而扩展到无限,为了改变思想品德课的形象,切实提高它的教学效果,必须倡导一种民主的、探究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如在《成长也有烦恼》的教学中,我传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讨论: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学生设身处地,真实感受,进行课演练,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师生不断建构意义的生成过程。

三、将探究性教学引入课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往往会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因此,传统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探究性学习引入思想品德教学中,是学生德育培养的切入口,它能让学生变外在的“学”为内在的“学”,让学生动起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

四、思想品德课要有时代性。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本身就体现着时代性。它使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时代的特征紧密相连,这对于培养师生的现代意识,造就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取得现代的意识,学会现代的技巧,感受现代的问题„„拿起现代文明的钥匙继续不断地去开发现代化文件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五、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初中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即进行课堂行为分析。学生的评论虽简单,但通过这样一评,表扬了先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明白了是与非。经常向他们讲述或学生自己收集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身边的好人好事,让他们学有榜样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达到了思想品德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积极实践,善于总结,就会发现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象,使学生乐于参与轻松快乐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2.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二

3.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写作训练的目标要明确, 一次只针对某一方面进行。这样, 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某一个写作内容加以注意, 印象也较为深刻。

4.始终牢记学生的主体位置并贯串始终

在范文讲解过程中, 老师要对课堂教学中自己和学生的角色, 进行准确定位。必须转变观念, 做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信息的传输者, 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 创造良好的物质情景和心理情景。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接收信息,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布置课后写作任务时, 也要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 引导学生去查找各

类资料, 熟悉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不同种类商务英语文书的文体特点。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课堂分析时, 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讲评或互相点评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 对某一形式或技巧进行探讨, 将具体的写作理论或技巧进行归类, 然后把总结出来的要点和难点告诉老师, 转授给其他同学。这种相互间的学习协作, 既有助于学生相互之间发现问题, 找出错误, 取长补短,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及协调能力。

总之, 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都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进行教学和指导,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写作的每个细节和特点, 了解写作的正当程序和步骤, 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李金红.国外主流写作理论对我国外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

国外外语教学, 2006 (2) .

[2]叶萍.高职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 2004 (8) .[3]黄源深.好的文章是“写”出来的[J].外语界, 2006 (5) .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 我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了总结, 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一个亮点, 在于以人为本。我对新课改新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认真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 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 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 指而不明, 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 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表现一种启迪, 当学生迷失方向时, 教师不要轻易告诉他方向, 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 当学生畏惧的时候, 教师不要拖着走, 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 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因此, 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 强行灌输, 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 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 而不是站在演员这个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 如果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培养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是一节失败的课。

二、转换教师角色, 改变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 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 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 在现代课程中,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 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三、教学中要“会用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 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 要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 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学会走路。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 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 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 是广泛的, 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 “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 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 现在则可以根据需要自己“改”教材。

四、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 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人的思想品德, 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 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及规范, 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 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把多种教学法引进思想品德课堂

(1) 自由论谈, 激发兴趣。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 是否成功, 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条件,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关键。

(2) 自设问题, 学习探究。思想品德新课程一节课究竟应当让学生学习一些什么知识, 明确那些道理, 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这是每位授课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在导学实践中体会到, 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 设计提问, 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因为, 教师直接提出、告诉给学生的问题, 学生没有动脑、动手, 是被动地学习, 机械地接受, 实践证明, 教学效果并不好, 课堂效率并不高。人们常说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有价值得多, 那么我们为什么只说不做呢?这里最关键的一点, 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 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3) 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深化提高。学生提出了问题, 也探究了问题的答案, 课堂上教师再导什么呢?那就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共享获得成果的喜悦。人们都十分清楚, 一旦自己解决了某个难题, 或者某项试验取得了成功, 喜悦、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学生也不例外。我让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 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继续深化, 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根本途径,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事。

六、多媒体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

电化教学可以弥补教学手段的许多不便。利用电教手段上思品课,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三

关键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20-01

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很长时间了,但不少老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使其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师的“满堂灌”或是“一言堂”。教师枯燥的讲解、乏味的说教、空洞的理论使整个课堂如同一潭死水,导致许多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课上强打精神却又恹恹欲睡,课后尽抛脑后,不理不睬,使得教师费力的讲解和低得可怜的课堂效率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什么语文教学会走到这样的境地呢?究其原因: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被迫地接受知识,老师置学生的兴趣感情不顾,只是一厢情愿的关注系统知识的传授,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的讲法,教学效果就如同“剃头的挑子”——老师一头热了,而学生仍是一头雾水。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几乎完全被扼杀了。这怎能不说是背弃语文教学的根本呢?这又怎能调动学生的热情,从而达到高效率的课堂局面呢?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种问题呢?

对此,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学生、教师、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几个方面努力: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模式中,教师处于主人翁的地位,牢牢掌握整个课堂。把课堂45分钟有自己一个人“唱”下去,特别是初三教学尤其明显,使其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萎缩,呈现“费力不讨好”的局面,效率极其低下。与其这样,何不试试把学生的“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这就需要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好是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正面鼓励,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只要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去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起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扮演指挥员、示范表演者、心理辅导员、游戏伙伴等多重角色。 总之,我们在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是每一堂课充满生机,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二、深入挖掘语文灵魂,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学科和数理化学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每一篇课文里都有灵魂,有思想感情,这是课堂教学展现无穷魅力的宝贵资源。我们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挖掘出来呢?这与教师的角色和职能有关,教师既是一个评判者,又是一个表现者。在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中,教师是一个客观评价者,同时,教师也是作者情感、个人情感的表现者。学生要感受语文的灵魂,往往是通过教师领略课文的感情得以实现的,只要挖掘出语文本身的动人力量,语文课就不枯燥乏味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对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等方面精心设计,特别是我们在每教完一篇文章后,都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课文的灵魂,这样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高涨的情绪,从而取得动人的课堂艺术效果。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也有过深切的体会。教完一篇课文后,我都会叫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从而用课文的灵魂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良好的教学效率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在传统的教育中,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也是不民主的。呈现“讲授法”、“一言堂”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可以说背离了教学活动本身的规律。在课堂教育的今天,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它课文里包含丰富的情感因素,人生感悟,必须要有教育者与学习者情感和体验的参与,很大程度上是在师生的情感交流中完成对作者文章本身感情的再品味和思想认识,这种交流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放下“架子”给学生倾吐心声的机会,倾听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双方在沟通和交流里逐步达成共识。这样,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才能改变“一潭死水”、“一头雾水”的局面。

总之,语文教学是富于变化的,单从文章体裁来说,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应用文等文体,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或单调的教学方式“包揽一切”,况且我们的教学对象又是生动鲜活的人,因此,教学方法应该因时而变,因文而变,因人而变。我们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提高课堂效率的新经验。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 《教育学基础》

4.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四

卫 凯

【摘要】 本文通过对美术课程标准的分析,列举了传统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何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教学手段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多个角度优化课堂教学的举措,并结合教学实践加以阐述论述。

【关键词】 新课改 强调技法

多媒体与音乐融入

自主互动与激发想象

积极评价与审美培养

教师

课堂教学

效率 思考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比较深,旧的美术教学大纲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目前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思路狭窄,教学方法陈旧,往往存在以下弊端。

一、教师讲的得过多,教法以“满堂灌”为主,少启发引导。一般小学美术课都是由评讲复习作业→讲授新课→作业练习→小结这几个环节来完成的;教师唯恐学生不能掌握绘画方法,就全部嚼细了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自然讲述时间占用了不少,一节课也就所剩无几,造成了学生课堂创造实践的时间过少。

二、过于强调技法的传授。技法知识无限膨胀,学生难以承受和消化,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学生易依赖范画而少动脑筋,艺术创造少,独立思考差, 最终导致学生作业缺乏童真童趣等。

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设计应用,欣赏 评述,综合 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的方式。那么,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主体呢? 针对以上的诸多不足,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堂教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要注重 “多媒体” 的引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美术课一开始,老师就紧紧抓住起主体作用的学生,带领他们走进课题情境中,使学生主动、自觉、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保持他们昂奋的学习劲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引子”,创造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启开学生思维的门扉。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伊始,演示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2、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如:在教学《看花灯》一课时,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的动画情景:正月十五观看花灯的热闹场景以及大量各式各样的花灯图片欣赏,学生沉浸在对花灯造型的无限遐想和神往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二、将音乐融入课堂,声形并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又如在教学《画情绪》的时候,就可以选用不同节奏旋律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从中感受到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并用点、线、面表示出来。这时候播放节奏强烈的《命运》,适合画跳动起伏的折线,播放轻柔舒缓的《高山流水》可以感悟到平滑婉转的曲线。再如播放节奏欢快的民乐《喜洋洋》,适合用暖色画跳动的曲线、小点组成的曲线或者由曲线组成的弧形的面等表示。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画出不同的点、线、面,通过学生自身的感觉来提高对艺术的感受能力。

三、构建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相互合作,实现“自主互动”式教学。

课堂上学生如何能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师生互相理解与尊重是重要前提。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身为人师,要理解与尊重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和“奇思妙想”。教师良好的言行会影响到学生,做“平等中的首席”是我们教师应该具备的新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组织形式应由原来的灌输学习逐步转变为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共同发展。教师应尽可能的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像《奇怪的梦》、《我干家务活儿 》等课,都可以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把学生的思维自然的转变成“我想画”、“我要画”、“我一定能完成好”。然后把个人作品组合成完整的合作作品,既可相互学习又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课堂气氛和谐,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新气象。师生关系的和谐使学生更乐于积极参与学习使课堂更具有生气。

四、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想象。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知识、能力等均不同,教学中应注重鼓励学生加强体验,进行丰富的联想。如在讲“丰富表情的面具”这一单元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收集的面具图片资料和课件后,在选择五官等部分的造型及适合材料时,我又在实物投影上画好脸型后用绒线、玻璃球、胡萝卜、香蕉等分别代替头发、眼、鼻子、嘴,颇具想象力的造型、全新的面具形象使得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激情,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有的用蜻蜓张开的翅膀做眼睛、胸腹部做鼻子、跳动而弯曲的鱼做笑嘴,有的用火箭起飞时喷发的火焰做头发、点燃引线的地雷做眉毛和眼睛、F14战机当鼻子、向上凸起的弯刀当哭嘴,有的用菠萝叶子当头发、羽毛当眉毛、苹果做眼睛、伞当鼻子、修剪后呈不规则状椭圆形的叶子当愤怒的嘴(叶脉画得整齐有序仿似紧咬的两排牙齿),有的用彩笔画,有的用彩纸剪贴,有的用实物做,还有的用折叠好的各种造型做成立体的面具。他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面具艺术的美。

四、采用积极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过单调刻板,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们对评价提不起兴趣、麻木。现在我通常用几种方法:

1、尽量多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师生在评价作业时有对比,有参考。

2、用几分钟时间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作自4

我评价。

3、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评论。

4、老师评论。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我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挖掘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即使作业表现不太理想,也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多激励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不光评价作业的效果,更注重评价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以上只是我对美术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个人之见,但是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有我们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同志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把美术教学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参考资料: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5.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五

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 王芳(地理)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发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地理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以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在现代教育中承担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地理教师必须放眼未来,从地理学的发展,地理素养的提高,甚至于民族素质的角度来认识其重要性,认真做好新课改在地理教学上的实践。对于我校艺术生来说,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是扎实有效地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重点和关键。而地理教师是有效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关键,如何做到“教(教学)、研(研究)、训(培训)”一体化,让教师在教学中搞研究,在教研中做研究,从而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而且对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我校的地理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当前地理课程改革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教材的设置上由以前的“一纲一本”改为“一标一本”(即课标只有一本而教材可呈现多本),因此现在倡导依据课程标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那“教什么”是教师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对“教什么”有更清楚的认识。

2、进一步改进地理教学方式的需要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倡 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们如何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式,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而有效教学的研究又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设计。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要发展,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有效地课堂教学才能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探索方法,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有效教学是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学设计的撰写、说课稿的撰写、课件的制作、说课的实施都将成为教师的基本功,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教、研、训”一体化的研究,教师们在做中学、在共同的研究中成长。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教学。这就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有创造性的见地,出现了高分低能。

2、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长期以来对地理学科的偏见加上初中地理侧重于学生记忆,学生认为地理学习只需要死记硬背,而高中大多数地理教师往往只是重视知识点的传授,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对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淡然处之。这样的课堂,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地理越来越难学,从而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失去学好地理的信心,进而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新课程理念使我们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也逐渐转化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者也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被代替,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新课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着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 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作为艺术生,本身的文化课底子比较薄弱,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进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巩固知识。比如在讲解《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节内容时,对于黄山四绝的成因,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去理解和消化,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参与意识,还让他们学会了表达和倾听,这样就会有很好的课堂效果。

新课程给老师带来了新的巨大的挑战,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悟其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

2、努力开发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传统的地理教学,就是利用书本、地图、挂图和地球仪等教学工具,加上教师的“满堂灌”,长久下去,使学生失 去的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课件走进课堂,它的时代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特别是地理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鼠标轻点,天下知识皆汇于咫尺荧屏,内容丰富而详实,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学的综合性创造了更好地条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展示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它不仅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显示知识背景,而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带进虚拟的世界,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

新课程的地理教材有很多地图,但对于艺术生来说,有些图片很抽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去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力图去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中,把地理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制作成三维动画的形式,来模拟地球的运动状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地球的运动,还有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课程标准倡导现代地理课程要注重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形成习惯,自然而然的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注意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

(1)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科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要求学生阅读自学地理知识的时候,还应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这样长期坚持,在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形成区域性思维方式。

(2)整理地理素材,运用地理理论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做笔记方面可能会做得比较凌乱。教师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的形式、督促学生课后整理、补充笔记,尤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要引导学生做好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从中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把书由“厚”读“薄”的同时,还可以在分析问题时知识明确,综合、清晰。因此,要让学生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去探讨它的相关问题,便于形成一个总体的综合认识。例如在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时,通过整理,将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相关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块,它将帮助学生对风形成一个综合的认识,进而能解决与风有关的各类问题。

(3)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基于此点的重要性,新课程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有关地理问题,提出探究的方案,与他人展开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学习来帮助他们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文素养。

地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收集生活 中的地理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思维更加活跃和全面。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又可以与实际紧密结合,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顺应高考地理试题的发展模式。

6.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六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强调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改革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模式,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热点。不断探索职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中职生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意义深远。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中职教育教学效果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通用语,不仅代表了一门外语课程,同时,也成为当今社会谋生和工作社会需求所必备的一种技能。但中职英语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校的目的是希望尽快掌握一门技术,顺利实现就业。他们对文化课尤其是对英语学科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而中职生学好英语对于今后的工作能力至关重要,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刻不容缓。

一,新课改标准与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截然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材、教师,使学生在各个孤立的的基础上被动接受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教材四个因素的整合,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并要求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任务驱动型学习,内容涉及文化、情感态度和跨学科内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新课堂呼唤建立新型的中职课堂关系: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英语教育的现状堪忧,无论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的角度来说,都存在较大问题。首先,中职学生虽有过基础英语学习经历,但整体水平不高,英语基础较薄弱,缺乏相应的英语运用真实环境,没有意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其次,大多数中职英语教师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和课堂教学专业内容毫无关联。对课程教材体系把握不够精准,对学生的就业工作实际应用了解不够。教学仅停留在理论之上,并且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教学只照本宣科,较少进行拓展教学,教学气氛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部分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对学生上课的“不学习”情况听之任之,缺乏责任心。

三,新课改理念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启示

1,树立现代职教理念

1.1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1.2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负责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1.3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1.4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

2,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选择实用的教材体系,必须符合学生的就业导向。教科书的选择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文化知识,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在编排形式上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科书内容的阐述,要层次分明。难易结合;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可以根据时代、区域特点对教学内容适当增减,改变教学内容的繁、难、偏、旧的状况,被时代淘汰的一些生僻词汇可以省略。随着网络、书刊、杂志、报纸应运雨生的新词汇,做适当增加。既要精简内容,又要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与现实生话的联系。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中职生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和组织者,尽可能地采取直观、生动的工作场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采用录音、挂图、影像等手段刨设学习氛围,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法,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刨新的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定要互动起来,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改变学生以往机械的学习方式,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学生预习学习内容,使其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调查搜集和教学相关的一些资料,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

教师不能仅仅沿用传统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法的教学方法,也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向教师询问实际工作中的疑难向题,采取课堂一问一答的形式,既充实了学生的知识量,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实际所面临的困惑,学生就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4,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

教学工作以课堂上课为中心环节。在课前准备教师应当围绕学生的就业工作特点提前准备好教案,包括学生班级、人数、上课时闻、地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步骤和教学教具的使用等;还要根据中职生不同班级、年级、专业、性别等,注意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的人,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看到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教师课堂教学中占主导作用,教师要围绕学生全方位传授知识技能。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任务。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提问问题展开教学内容,再借助录音、教学挂图等进行讲解,接下来,学生个人阅读和小组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适当指导。第二,反复操练。提升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于教学重点反复操练,可以进行对话、跟读、抄写等模仿情景,贯彻深人教学内容。总之,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不断探索职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从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教学生涯的快乐,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终身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敏瑜.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2013.(35):56-57

[2] 何文明.职业教育呼唤教学方法大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35):16-18

[3] 丁莉维.新课改下的中职英语课堂互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6):110-111

7.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七

下面我从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设计导入环节, 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丰富多彩的活动, 能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事物的现象, 进而产生某种认识倾向,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调动学生运用各种器官将信息注入大脑取得成倍的效果。总之, 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既能萌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 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 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 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优化课堂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考虑到考试的压力, 有的教师讲得面面俱到;有的教师搞题海战术, 学生负担重, 语文能力得不到培养、开发。这时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构建一个有活力的开放的课堂,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 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节奏。

在短短的45分钟里, 面面俱到, 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所以, 我认为,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法, 不刻意追求大容量和课堂结构的完整。比如:精心安排授课内容, 做到把握要点, 化解难点;强化基础, 适时点拨;温故知新, 深入拓展, 注意做到“长文短教”, 即使就是精读课的教学, 根据课文特点, 教学中也要各有侧重、灵活处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起主导作用, 其主要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维, 训练学生能力。

三、营造良好气氛, 培养探究精神

最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育注重以人教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 要注重营造氛围, 让学生敢于参与, 勇于表达。营造氛围, 实则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智慧碰撞的机会, 为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提供环境, 更有利于课堂中学生的探究学习。例如, 在学习《故乡》这一课时, 让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意的基础上, 结合当时的背景, 分析闰土人物形象, 让学生根据我的引导、启发或与其他学生共同地形成他们自己的见解, 更加深刻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是一种参与, 一种交流, 一种激励, 更是一种创新。

四、运用信息技术, 教学形式多变

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要求体现重点和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的教学手段同样能达到体现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目的。在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 选取恰当的内容、在恰当的教学时间里使用电脑技术, 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 运用得当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 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 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还能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环境。

五、建立和谐关系, 做知心朋友

“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情感效应”。努力创造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使之“亲其师, 信其道”, 引发情感共鸣。在情感调控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遵循“表扬+鼓励”的原则, 发挥微笑的威力, 避免批评与训斥。其实, 微笑的力量是最大的。在教学中, 我们的微笑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略带点头的微笑则是对学生的肯定与支持, 促进学生朝前的步伐迈得更大;摇头的微笑, 能激发起学生改错的信心, 使学生在笑中纠正了错误, 获得进步。笑中教, 笑中学, 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

在新课改下,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 接受新事物, 涉足新领域, 提高新能力和自身修养和文学修养, 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才能把课上得有魅力, 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真正适应新的教学形势。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 一半是艺术。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把课教活了。”我认为:从宏观上着眼、微观上入手,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才能从根本上走出语文教学疲于赶进度、苦于应付考试, 效率低下的困境,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8.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八

关键词:高中语文;提高;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14-01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强化实施,高中时期的语文学习在学习方法和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我们广大高中语文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从如下几方面作浅要论述。

一、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强调的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构建高效的语文高中课堂,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的“一言堂”、“填鸭式”等以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要和同学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至于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提出的不一样观点,我们老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并进行鼓励与尊重。老师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他们自己的独特性,假如在课堂上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实行一样的标准与要求,那样与科学教育是不相符的,也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在原来基础、自我发展方向与学习需求等方面的不一样,启发学生的潜能,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建更好的学习条件与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这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体现,是结合实际的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二、目标精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就是有一个合理精当的教学目标,把新课改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同学们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联系结合起来,目标一旦制定就可以掌握明确的方向。我们以苏教版教材必修一的第一个专题诗歌教学作为例子,如果没有精当的目标设计,就会削弱学习的重点,同学们也得不到真正的感悟。在这一阶段的诗歌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有相应的诗歌理论方面的基础,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没有自己深刻的认识,对于“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也不太明了。所以,在这个专题的教学中,“意象”和“意境”以及它们二者在情感表达上所突出的作用,就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的重点问题,而将怎样感受诗歌中青春的激情作为教学的难点问题也是比较合理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相信未来》组合在一起,通过《沁园春·长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感受磅礴的气势与壮阔的画面中意象的壮美;通过《相信未来》“蜘蛛网,炉台,灰烬的余烟;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霜的枯藤”等感受色彩灰暗低沉的意象,以此体会意象的不同在情感营造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比较和认识,使学生在诵读中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三、引导质疑,让学生成为提问主角

思维的火花是靠质疑来引燃的,同学们只有产生了疑问,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才能推动他们探究知识的兴趣。因此,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构建,要提倡与鼓励学生质疑,并要注重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质疑的能力。据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资料表明,人在大脑中产生了问题后,才能让自己去积极思考探究,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得到启发,就会让思维快速进入活跃的状态中,就会茅塞顿开,新的认识与想法就会迅速产生,并在努力不断的探究下,最终得到满意的答案。什么样的创新都是以质疑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去引导与培养同学们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改变以前的主角位置,让同学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思考者,在老师与学生平等的情况下,鼓励他们大胆地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提出更多有份量的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这样才能在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过程中,创造出一条更加有效的途径。

四、多媒体教学,提升美育德育效果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备受青睐,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广为高中语文教师所运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重视提升同学们的审美情趣与品德修养,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都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多媒体集音、画、形、声于一体,可以帮助老师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置身其中,欣赏课文所描述的境界,提升美育和德育的教育效果。如教学《荷塘月色》时,随着轻柔、清雅的音乐,为学生展现出一幅幅宁静、美丽的荷塘月色的图片;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可播出《红楼梦》电视剧这一情节的片断等,让学生如临其境,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是构建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方式之一。

总的来说,我们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努力去探索与实践,积极去构建高效的课堂,才能让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的培养理念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究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教书育人工作的任重而道远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夏玉庚.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语数外学习.2014(3).

9.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九

摘要: 新课改理念高效课堂是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教材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教师角色的转化;“名师指点”;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新课改在我校推行已两年有余,作为站在课改一线的老师,面对新课改,全新的理论,全新的教材,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人生走向一片蓝蓝的天?

高效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学习了有关新课改理论后,高一开学之后就尝试着改变授课模式,试图改变自己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从而提高授课的效率。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精神与力量源泉。学生对这们课缺乏兴趣,任你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感到索然无味,因为他缺少了一种学习的内驱动力。但兴趣是不能强求的,要顺其自然、着力培养。兴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的强化和积累。“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 1

作舟。”为了提升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要求一个大的演讲话题,让学生在此话题内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演讲,可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讲笑话,进行成语接龙,讲身边的故事,校园新闻,说绕口令,即兴讲故事(随便找几个词语,编一个完整的故事)等。学生演讲充满个性而富有创造性,课前三分钟演讲成了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很好的舞台。实践证明,学生们也恰恰找到了这种感觉,使每一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成为学生的一种期待,一种满足。

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是声音、图像、文字等的组合,随着我校教学条件的改善,高一年级所有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具有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结果的功效。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能冲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形态的多样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对象,扩大直接经验的范围;它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当然,多媒体教学中也要避免一节课成为课件的展示,忽视对教材具体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忽视对诵读、语感的培养,限制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教师可把学生在生活中少接触、不易见到、无法体验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音像材料加以表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可以用来激发兴趣、渲染气氛、营造意境,使学生尽快进入文本。

二、教材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

“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这句话用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上课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不可图求面面俱到。

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语文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师生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老师该强调的不强调,不该强调的大讲特讲,学生也没有消化重点的方法,导致时间和精力分散,不能有效的学习。学习的重点常常成为学习的盲点,知识体系不完整。“蜻蜓点水”式的肤浅和面面俱到的强调,是导致低效课堂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何才能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潜心研究教学”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坚强后盾,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知有也。教学是一门学问,有一种魂隐含其中,不深入研究是掌握不了它的真谛的、抓不住它的精随的。教师课前应该大量占有资料,潜心研究教材,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做到了然于胸,上课才能做到自信激情、驾驭有度、收放自如。

三、教师角色的转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变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要从过去的单向的独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话,使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个人秀”。在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中,教师忠诚于学科知识,却背弃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表演,忽视的是学生的反映与参与;体现了独断与专制,忘却了民主与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几乎“垄断”了课堂里的所有话语权,从而把学生置于“失语”的境地。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未必听的带劲,人的注意力有强有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太少的话,难免思想开小差。

怎样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原则转化为课堂教学结构、具体如何操作?这是每一个老师上课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新课改要求老师考虑的不是上课时自己讲些什么,而是考虑如何让学生手、脑动起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名师指点”

教师也不是全能的,教师也需要教师,也需要名师指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名师”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现在有一部分教师是单打独斗,或闭门造车、现编先卖,或坐吃老本,孤芳自赏。有的老师善于讲小说,有的老师喜欢讲诗歌„„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精彩的课,也会有一些让自己都觉得汗颜的课,有的课讲了两三轮,还不尽如人意,讲不透彻,以己之昏昏而欲人之昭昭,怎能如愿?

“强将手下无弱兵”,体现的是对主将的要求,“主将”弱,他的兵又能强到那里去呢?其实谁也做不到课课精彩。遇到自己没有把握的课,事先多向名师学习,人家怎么讲,切入点好不好,思路是否清晰?只要自己不回避短处,博采众长,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教法,把课上精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毕业论文范文。

“名师”可以是身边的同事,也可是网上一些同课优质教案、课件,课堂实录等。古人有一字之师,我辈为何不能择优而师呢?

从教十几年,对自己觉得不好处理的课,我总会主动的去和同事讨论、翻阅资料、上网浏览,自己感觉受益匪浅。

五、教学反思

反思是未来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若能坚持,成不了名师也能是成功之师,但是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可能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发

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新起点。

每次讲完课后,我都认真反思这次课的得与失:检查在落实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否将预设的教案转化为课堂的教学实践,尤其特别关注是否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实际进展情况;学生的当堂反应和当堂作业等学习状况怎么样,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思考、讨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高不高。

课后反思让我把在课堂上的意外收获一吐为快;使我将自己的失误记载成文。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当一辈子的老师要教一辈子的书,适时反思可以促使我们克服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有助于防止某些失误的再次出现,同时根据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对症下药”,从而能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让我们的课堂人生走出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07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5期、2010年7期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等网络资料

10.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十

摘要:有效教学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都应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笔者就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当前,不少学生抱怨高中地理难学。我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手段的落后。教师不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固守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造成了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地理学科产生了排斥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自然也会费时费劲;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差异性。现在很多学生都认为地理难学,而且学习地理对提高自己成绩的作用也不大,逐渐对学习地理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新的要求,就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多样化的学习思维和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一、改变历史认识,重塑学习信心

在学习评价方式上,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评价模式,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教师还要改变过去只关注学生的地理成绩而不注重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观念,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融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教师要想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可采取“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并努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拉近地理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震逃生知识、旅游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等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与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对后进学生,教师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重塑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工具,由于媒体介质的不同,地理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在表现力、再现力、传播面、参与性和受控性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媒体的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媒体的效能。在教学中,对于地理事实(包括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过程)、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技能和地理问题解决,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些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地理教学实践表明,计算机媒体在揭示地理过程、解释地理原理、引导地理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等方面具有高效能,可以极大地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教师可以采取问答式、竞赛式、表演式等诸多教学方法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能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另外,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野外或城市街头去实地观察和体验,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有更加真切的认识。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个更为具体的要求。虽然,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也讲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原因很简单,即学生只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往往不能提前获知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没有充分质疑的机会,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对地理教学有浓厚的兴趣。在现在的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发言权,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得逐渐变得兴趣盎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获得较大的发展。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把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有趣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实践证明,生活化的东西是学生都比较感兴趣,使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联系生活经验,引入地理实验

高中地理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讲“地球和地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切西瓜的经验,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课堂教学,从而为高中地理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生活内容。同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适时地引入一些有趣的地理实验,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讲热力环流这一规律时,我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讲到这部分内容时正好是秋末,上课时我把门开了一条小缝,让学生把备好的打火机打着,分别放到门的上沿和下沿,然后观察火苗的方向。大家清楚地看到把打着的打火机放到门的上沿时火苗向外,当放到门的下沿时火苗向内。接着,我让学生探讨原因并绘出简图,这一节的教学难点在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被突破了。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实验所得到的认识更具体、更深刻。

11.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十一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生物课堂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24-01

1. 合理组建生物教学框架

上好一节课,如同写好一篇文章,首先要规划好篇章结构,编排好每一环节,组建合理的教学框架。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排列,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前后、上下、左右必须各得其位。例如讲授“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内容时,应从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组成充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样,让学生由浅入深既掌握了基本概念又掌握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知识框架,从而使学生得以从整体上把握这一问题,达到高屋建瓴的效果。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在巧妙地利用教材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照本宣科。因此在教学中可对教材有关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根据授课需要),适当对原教材篇章结构作一些相应调整,会更有利于教学的完整性和条理性,从而事半功倍,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化。如生物必修二的讲课顺序可作适当的调整,我们可以调整为先讲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这样可使课堂教学结构显得更为完整、合理,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遗传知识,抓住生物知识规律,理解生物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然,课堂结构的问题涉及面广,因素复杂,我们应视教学的具体实际,选择组建最优的课堂教学框架,改革教学模式,以便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 恰当使用现代生物教学媒体

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录象、电影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媒体化。如在上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我们把“精子的形成过程”,“卵子的形成过程”, “受精作用”等材料制成一个课件。虽然信息量大,但由于课件能综合信息,可以有序、生动地展示各个直观素材,学生可以轻松地接受有关信息。如此直观、丰富的画面也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很浓。

在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使用,这就既要选择好教学课件,又要注意与传统媒体的互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①叙述生物现象不妨多选用视频文件辅助教学,如讲授“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减数分裂” 的过程。使用前,还应该给学生设计好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观看,以利于开展问题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②进行单元复习或知识网络的归纳,可通过课件,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的目的。③活动课上可播放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影视录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这实际上也是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准备。

3. 发挥实验、插图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课堂教学重在知识理解,通过实验,分析现象,探寻规律,揭示事物间内在联系。而实验、图片、实物等在教学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教师的讲述固然很重要,但有时在讲述的同时配以实验以及学生的讨论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让学生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并分组讨论,这样结合实验理解知识点,既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真实感),牢牢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也使学生直观理解了产生3:1的分离比的条件。

此外,插图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也经常会“说话”,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重要作用。插图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在上课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插图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比如在上光合作用过程时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来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一目了然。

4. 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生物教学语言,努力实施情感激励,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良好课堂情境,努力实施情感激励,有利于形成良好课堂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的心理动力机制。为达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们的思维工具,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就教师而言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生物教学本质在于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概念和生物知识,生物教学语言是一种以生物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主要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专业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学、教育学和语言学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语言。

其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路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教师可结合自身体会与施教对象的实际情况,独辟蹊径,勇于探索,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许高厚主编.课堂教学技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十二

一、更新教育观念, 重新进行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改下要实现从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首先必须彻底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改变教师的“导演”和“唯一主角”的地位, 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戏中的“主角”, 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再也不能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大篇幅的讲解上。而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动手练”上, 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 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就美术学科而言, 教师在课堂上着重要做好的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和学生一起共同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美术学习策略。

二、更新教育模式, 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要想在高中阶段把每个学生培养成相同的美术兴趣与爱好那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可能的。要想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发展每个学生的艺术个性与爱好, 靠古老的单一的同步教学模式也是实现不了的。

在新课改实践中, 我们尝试改革单一的同步教学形式, 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实现兴趣求学、分项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 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爱好, 实行分项教学,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1. 同步教学。

就是全班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一内容, 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达到统一的水平及学生获得系统科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相观而摩”。教学新内容;讲解美术理论知识;作画示范;观看教学片;测验及摩拟考试等, 可采用这一教学形式。

2. 分项教学。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 针对高中生的爱好, 引入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艺术项目, 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在新学期开始时, 根据对学生兴趣爱好进行调查, 结果确定下来6个项目:国画、书法、版画、卡漫、海报装饰、摄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 从以上6个项目中, 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艺术项目上课, 进行学习。教师因材施教, 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并提出不同要求。

在美术课的分项组织方面这样安排:3个班级同时上艺术课, 学生从6个项目中自由选择一项, 由6个教师按专项进行分组, 重新编班分项教学。

分项教学实施以来, 教学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美术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学习主动轻松。通过营造宽松、民主,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 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分组教学。

是将各个分项班里的学生进行编组, 组内异质, 组织同质。在组建小组时, 要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 取长补短。编组时要考虑几个因素:学生成绩均匀搭配;学生能力高低搭配;性别搭配等。人数一般以6人左右为一组, 每组推选一位小组长。如在教学静物写生之构图时, 教师可要求每组推选一名同学, 按照老师提供的静物, 摆一组写生静物, 然后分别对每组所摆静物进行点评。通过点评总结出构图时应注意:物体的大小搭配、前后虚实、统一协调等关系;四边形、三角形、S图形等构图形式。在写生过程中, 把成绩好的同学安排在前面画, 在后面画的同学可起到“相观而摩”, 实现同学间的互助, 形成了“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 个别教学。

是教师分别对一个个学生进行教学的形式。这种形式一般是指教师因人而异地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现代教育关注人的精神、个性和感受, 在崇尚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的新时代, 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是帮助学生个人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培养人的素质, 开发人的潜能的最有效手段, 它独特的优势, 就是可以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这一过程, 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辅导都属于个别教学。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出现的情况,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对学生的画进行修改等。一堂课不可能对全班每一个同学都进行细致的个别辅导, 应该重点辅导2至3个同学, 其他同学教师可指出问题, 让其自己解决, 之后在下一节课对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再重点进行辅导。

以上各种教学形式在开展教学活动方面各有自己的独特的作用。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进行的。在教学中选择哪一种形式, 或保持哪一种形式在某个阶段中的主要地位, 哪些形式可以结合起, 这取决于教学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 灵活运用组织形式, 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境, 引领思维参与

在改革教学模式的课堂上,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十分重要, 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并形成高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不断激发学习内驱力, 引领学生进人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学“人物速写的认识”时, 我精心设计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的改革, 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促进了个性的完善与身心的和谐发展。保护了学生独特的个性, 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 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发展了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了创新精神, 符合了新时代对高中学生培养要求。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 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通过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更新教学模式、引领学生思维参与三方面改进, 使教学的三维目标达到了和谐统一,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产生发现新知的欲望、提高创作表达水平, 从而有效获取知识, 感受情感价值, 使美术课堂呈现出高效、特别的一面,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犹如劈波斩浪乘风扬帆的大船, 与之同行的教师只有尽快调整行为, 转变角色, 才能跟上时代潮流。美术新课程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比如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本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 就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提四点建议, 以期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

1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十三

如何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府谷县华阳九年制学校 刘爱民

摘要:思想品德大纲中指出:“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思想品课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育人的重要学科,在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

关键词:勇于探究 创新

思想品德大纲中指出:“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思想品课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育人的重要学科,在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活动示例,在思品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取得创新收获呢?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有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创造性开展教学情境。学生好动,爱表演,喜欢模仿,教学中,教师运用教材中的人物、情节构思成情境,指导学生充当其中“角色”,在表演模仿的过程中,无论“演员”还是“观众”,他们的情绪都会随活动的进展而强化,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静为动,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我的自画像》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驴、抬轿的人、路人等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做好导演,给学生的 府谷县2016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台词”、“表演”评分指导总结并及时反馈。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设疑导问激发兴趣

“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朱熹语)。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要有质疑习惯。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如教学《诚信使你我走的更近》这一课,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课题,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学生们被老师一激,好奇心被引起,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诚信?”有的说:“为什么说诚信能使人走的更近?”也有的问:“怎样才能诚信?”……学生的问题接连不断。顿时,课堂上出现热闹的场面,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三、辩论活动开发潜力

思品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原则性强,如果老师只是照着书本讲,学生听起来显然是索然无味的。讨论活动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教学《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这一课时,我组织全班同学分成二人小组围绕“漫画中两位学生的行为是否为不良行为”这一问题进行辩论赛,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有的说是,他们

府谷县2016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的做法正确,有的说不是,对社会有危害。这时,我就趁热打铁,紧追着问:“那究竟什么才是好的行为呢?”接着,围绕“不良行为”开辩论会,学生推选出主持人,并志愿加入正方或反方,围绕辩题准备理由,这种形式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思维活跃,更具创造潜力。

四、情感交流互动体验

情感体验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学习中。在他们鲜活的心灵中植下一片葱茏浓郁的绿洲,使他们人性丰盈,人格健全。如九年级第六课《角色与责任》一课,我让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充当学生、工人、公务员、律师、农民、科研工作者、文艺工作者、记者,每组发给笔、本子、计算器、锄头、音乐曲、照相机、法律文书、显微镜等。你们能说说自己组的用处吗?责任是啥?学生拿着礼物,摸一摸,比划比划。各组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说出了一大堆的责任,体验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每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接下来我让学生玩一个“黄金广告——亮出我自己”的游戏,设计一段广告来推荐自己,然后请学生上台推荐自己,展示自己。通过充分发挥作为共同活动的师生群体的交互作用和创造力,使课堂充满生气与乐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在互动中强化了体验。

五、走出课堂拓展空间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 府谷县2016年教科研论文参评

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认知去认识世界,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如教学《合理选择职业》一课,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从事某种职业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我们组织学生考察部分环卫工人的工作,到环卫所了解了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使学生了解到环卫工人对人们生活的的重要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充分认识到每种职业都有它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了基础。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我们一线教师观念的转变,我们应把书本和生活联系起来,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以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行为深度转型 韩立福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14.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十四

砚山职中

杨自娟

【摘要】教师要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关键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让学生热爱生物学科,近而热爱劳动和热爱大自然中神奇美丽的生命。【关键词】巧设导语

情感

巧用活动小组

设疑

多媒体

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摄取知识,就需要动力,而动力则来自于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有对知识获求的渴望。若学生对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发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深厚、深远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让“死”知识“灵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教学艺术的感染和正确的引导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本人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拖动人们追求知识和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好的导语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放飞想象的翅膀,实现语言思维的快速转化,可以迅速拉开创新教学的幕。

例如在如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可以这样导入:2004年春天,安徽阜阳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件──“大头娃娃”事件。(展示相关新闻、图片和数据统计)调查:发现罪魁祸首是婴儿每天食用的奶粉。经检验,这些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多为2%—3%,最低的只有0.37%,大大低于国家标准12%—18%。此外,当然还可以从近期大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来导入新课并辅以相关的文字说明:为什么奶粉里有大量的三聚氰胺?──由于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的缺陷,所以三聚氰胺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高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通过学生都了解的重大社会事件来激发学生学习“蛋白质”这节的热情。再如讲完“遗传与变异”时,可以这样设计语言:“学完遗传,我们明白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原因,那为什么又会出现‘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的现象呢?”。

二、注意师生情感的培养 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我常听学生私下里说“我喜欢哪个老师,我喜欢(他)她教的学科”。细想并无道理。师生情感的培养起源于平时的点点滴滴的交往之中。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正确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服务者,要尊重、相信、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以宽容的态度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要真心关爱学生,以大朋友的身份主动和他们沟通、倾心交往,尽可能参加到学生们组织的活动中去。在课堂上注重语言修养,表现亲切幽默,教态平易近人,利用作业评价语言和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传递,同时,注意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若发现学生表现异常,在课后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要经常的和他们进行沟通,对症下药帮他们逐步的树立起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三、巧用活动小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中的很多结论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验证的,因此,巧用生物活动小组进行多角度的实验探究验证,有助于结论的得出。对于复杂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组同步推进地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又有利于营造活动小组之间竞争意识,使每个小组都有“任务”可做,还可避免因某一组实验失败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的尴尬局面。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分为6组,前三组分别探究低温、最适温、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后三组分别探究过酸、最适PH、过碱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后根据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组讨论,可以是每小组内讨论、同类实验的三小组间讨论,最后是全班讨论,总结影响酶活性的主要条件是温度和PH。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五、在教学活动中设疑、质疑,以疑诱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多数老师习惯于“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的固定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唱独角戏“自编自演”,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这种做法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滋生了学生的思想懒惰性,这样一些学生感到生物课枯燥乏味,对生物的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提到生物就头大,就想睡觉。

学贵在有疑,有疑才会有所思,有思才会有所得。在讲课过程中设置疑问,2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每节课都觉得有事可以做不会感到无聊。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启发诱导学生。培养学生象孟德尔一样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如讲孟德尔《遗传定律》时,设问学生,孟德尔的《第一遗传定律》要告诉我们生命的什么现象?孟德尔是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第一遗传定律》的正确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然后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答案,通过设疑和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从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使静态转变动态,使微光的变的清晰明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如在讲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采多媒体可以使分裂各个时期动起来,同时,把各个时期的变化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如在讲细胞器时运用多媒体可以各个细胞器的结构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这些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光结构可以直观易懂。主要参考文献

15.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十五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一、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自2001 年国家启动新课程改革以来, 初中历史教学也兴起了一股改革热潮, 相关理论、教材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 初中历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课改本意在于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人性化培养, 然而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却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 一味追求教学的外在形式, 却忽视了对影响教学成败最为根本的因素, 即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许多学生纷纷反映初中历史课堂难以学到有用知识, 学习效率低下。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低下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学生课堂收获的有限, 初中生必须投入更多的课下精力学习历史知识, 这无疑增添了初中生本的学习压力, 不仅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 更与素质教育的潮流相悖。

正是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使我们必须对初中历史教学加以全面深入研究, 以切实可行措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使初中生在享受历史教学的同时收获更多知识。

二、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一) 教师的科学化、精细化、艺术化课前教学设计

以往教师课前备课, 更多的是从自身教学主体出发, 进行知识准备, 重难点分析。然而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输, 更是对学生进行的精神滋养, 因此科学化的课前备课, 要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和艺术化。具体来讲, 科学化的课前设计首先应突出鲜明的课堂主题, 例如专题化学习、历史人物评说、通史学习等等;其次教学设计不应仅仅站在教师的角度, 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 改变传统课堂枯燥的灌输模式, 增加学生间知识交流讨论环节, 师生间交流互动环节, 避免课堂的枯燥化;最后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制定应考虑学生的合理化诉求和建议。

例如在讲解宋元社会风俗内容时, 组织学生以清明上河图为课堂背景, 进行历史场景再现, 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又让学生对历史有了直观性把握。再比如讲解新航路开辟时, 老师教学设计首先让学生观看新航路开辟的影片, 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讨论后在全班汇报, 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 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良好的课前准备

初中历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 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 因此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要求初中历史老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以往初中历史老师把握教学重点往往是根据教学经验以及参考书籍所给出的教学重点, 却并没有考虑自己学生的诉求, 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课前准备, 上课时间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在走, 难以发现自己的困惑。因此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离不开学生充足的课前准备, 唯有学生在课前准备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储备, 课堂上才能有与老师互动的可能, 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发现自己掌握的不足, 这也正是初中历史老师课堂教学的重点。

但初中生由于经验的缺乏以及课下时间的有限, 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必须对学生的课下准备给予必要指导。具体来讲, 首先, 老师应为学生精选适合的课前预习材料。预习材料不应仅仅局限于教科书, 更应有老师优选的辅助材料, 老师对辅助材料选择必须贴合教学内容, 贴合学生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其次, 初中历史老师可以针对教学重点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提出思考问题, 让学生课下先对重点进行思考, 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课堂才能发现自己理解的局限, 知识领会才会更加深刻, 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

(三) 把课堂还给学生及历史教学材料地合理整合与运用

师生间在课堂上的良性互动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学生理解老师讲解的关键, 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成败。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应改变传统课堂老师单向度传授的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丰富多彩且贴合教学的形式增加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以及师生间的知识互动。

其次, 新课改背景下, 历史学习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 在教科书之外, 还有配套的辅助教材, 更有课外的史料事实, 实物图像资料……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注意对丰富的历史教学素材的合理整合运用, 例如教学过程中借助历史地图册等辅助读物综合解读知识背景,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课外筛选高质量的史实史料, 利用优秀纪录片, 例如《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以及中外历史经典原著读物开拓学生历史视野。

(四) 课后任务应更注重体验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课下的良好巩固。但传统上, 初中历史老师大都通过布置书面作业来让学生巩固知识, 不仅内容枯燥而且效果并不明显。科学研究发现, 体验式学习是高效的学习方式。在信息高度丰富的当今社会, 学生历史知识的来源更加丰富, 例如某校即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 能够吸引学生兴趣, 更是对课堂知识的有效补充。因此学生课后的知识巩固应更加注重课堂难以实现的体验学习。另外在知识和信息快速更新的当今社会,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环节的初中历史教学, 应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以及历史学习方法地培养, 例如学生运用多种史观的能力, 这样才能从长远上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三、结论

新课改背景下, 初中历史老师必须与时俱进, 转变教学思想, 提高辨识能力, 深化对初中历史教学目的的认识, 注重对学生历史素质的综合培养;在教学方法上, 从课前设计、课堂教学、课下指导等教学环节全面入手, 采取更加合理、民主、高效的人性化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提升对历史兴趣的同时, 更加牢固的掌握历史知识, 获得历史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孙福章.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D].首都师范大学, 2007

[2]季新华.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备课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 2008.10

16.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 篇十六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教学效率

历史是一门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课程,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通过梳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为学生们了解人类的进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俗话说读史能够明智,学习历史能够让人们的意识更加清晰,让人们能够从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由此可见,高中历史课堂的重要性。历史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紧紧围绕着新课改的旗帜,顺应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习兴趣

历史是总结自古以来中外历史进程的经验和教训的重要方式,它包含了人们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政治改革的认识,为人们看待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新课改指出,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汲取历史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高中历史教师首先需要努力地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第一,要求历史教师注重课堂导入。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较大的调动起来,这有助于让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为集中,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提高。高中历史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内容比较广泛,同一时间各地各国的事件还可能相互交错,彼此关联,如果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能够以充满吸引力的方式导入课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能够更高。例如,历史教师在导入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时,就可以用漫画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让学生观看一些精美的古代绘画,让学生们进行欣赏,然后再恰到好处的引入课堂,告诉学生“我国古代拥有许多璀璨的文化成就,这堂课我们就选取一些比较经典的成果来进行学习。”无论是文化、绘画还是书法,历史教师都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来导入课堂。高中阶段的学生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之后,对历史上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历史教师通过各种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导入去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得到培养,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第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历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课堂上,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如果用静止的思维去看待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将本该成为整体的关系割裂开来,这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教师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如果能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够利用学生的亲切感更好地带动学生进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更有动力。

因此,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需要注重培养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无论在学生心中是权威型的形象,还是友善型的关系,只有和学生之间建立比较和谐的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对历史课堂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和学习进取心。要想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历史课堂应当尽量容纳不同的意见,学生们对同一个历史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这种时候历史教师不能够过分扼杀学生们思想上的火花,而是应当鼓励学生们多多进行交流,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进行思想之间的碰撞,使学生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而且历史教师如果能够善于倾听学生提出的见解,还能够让自己的历史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化,使学生和自己的关系拉近,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

第三,提高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加强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历史这门课程并不是一门静止的学科,历史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历史中的问题学术界还在不断地进行着研究。高中历史教师作为辅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重要引导者,需要与时俱进,了解历史学术前沿的动态,明白历史研究的热点状况,努力做到与时俱进。要想达到这一点,高中历史教师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历史专业素养,教师在进行历史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时,需要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通过各种可靠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课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给学生们的历史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历史教师的与时俱进既包括学识上的自我完善,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完善。学识上的完善也就是专业知识的自我加强,高中历史所涉及的知识比较繁杂,要想更好地在历史课堂中展示这些知识,历史教师就需要融会贯通这些知识,以清晰地方式将这些重要的历史知识串连起来,不断地汲取优秀历史教师的教学经验去丰富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使学生们对历史课堂充满兴趣。如此一来,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素养得到培养。

二、注重知识渗透

高中历史课堂遵循着新课改的基本要求,除了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历史学习兴趣之外,还需要让课堂上的历史知识和其他科目之间融会贯通,让学生拥有触类旁通的能力,也是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强调知识渗透的重要性。历史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高中历史所包含的知识也会与经济人文等学科相互滲透,因此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注重进行知识渗透,让学生们学会不孤立地看待历史问题。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而不是忽视历史的因果关系,忽略历史事件周围的千丝万缕的因素去孤立地看问题。学生养成辩证的思维之后,就能够多角度的分析同一个问题,这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上一篇: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持词下一篇:国庆中秋双节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