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2024-10-17

医院手足口病培训总结(精选5篇)

1.医院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篇一

2018版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实际,于2018年6月3日在卫生院大会议室举办了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镇各行政村卫生室防疫人员及卫生院职工人员、教管办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及江西省5岁及以下儿童发热或皮疹病例管理培训班。任务目标是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病例的报告与监测,达到手足口病病例早期发现、正确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及时治疗。培训方法以采取培训班集中培训方式,由经过培训的教员负责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手足口病病例诊断技术、手足口病病例的隔离治疗、江西省5岁及以下儿童发热或皮疹病例管理、手足口病例及江西省5岁及以下儿童发热或皮疹病例管理报告及个案调查、医疗机构的消毒处理等。本培训班应到75人,实到70人,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受训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病例的报告与监测,达到手足口病病例的早期发现、正确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及时治疗以及医疗机构消毒处理的目的。提高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和对手足口病的警惕性和敏感性,需握了手足口病病例的报告与检测,提高了手足口病的诊治技能和水平、防治和卫生宣教的技巧,对我院今后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8.9.17

2.医院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篇二

1 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测工作

加大手足口病的疫情以及病原学的监测力度, 提高危重患者以及疾病爆发的鉴别与处理能力, 努力实现疾病的尽早发现、提早报告、提早诊断、尽早治疗, 从而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国家的卫生部门以及疾病控制中心, 若发现手足口病的传播, 应及时安排专人赶赴现场, 开展疾病的病原学调查及疫情检测, 以有效确定该疾病的发病原因, 从而掌握该疾病的流行规律。

2 加大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力度

我国应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逐步提高人们增强疾病卫生的意识, 以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及传播。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患者, 对此, 各托幼机构、医院以及中小学等重要场所, 应宣传及教育学生及病患培养饭后洗手的习惯, 保持室内的通风、干净。与此同时, 进行健康安全的知识普及, 提倡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疾病流行期间, 各家属应尽可能的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娱乐, 以免被疾病感染。

3 构建转移诊断的通道

依据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的相关规定, 若发现真正或者类似手足口病的疫情, 应立即向当地的卫生部门以及传染病控制中心报告, 以便给予相应的处理。为使危重手足口病患者尽快转到指定的医院治疗, 防止院内病情的严重感染, 医院应尽早和指定的医院联系, 并详细记录对方的联系方式。最后, 由医院安排的救护车将手足口病患者送往指定医院进行救治, 并做好病人转移的交接手续。

4 预检分诊并加强疾病的消毒隔离

门诊的预期检查, 是预防及控制手足口病感染的首要环节。而在这个环节中, 加强疾病的健康教育, 有助于人们正确掌握疾病的防治及控制知识, 而且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积极实施门诊的预检工作, 开设相应的预检分诊, 并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测量患者的体温,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按顺序就诊。备齐足量的体温计, 实行一人一消毒。详细登记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地址以及其他资料等。开窗通风, 确保室内空气的正常流通, 从而降低室内的细菌密度。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1d 2次, 每次1h。进行物体表面的消毒, 采用一定的含氯消毒剂擦拭诊疗台、板凳、桌子以及门把手等。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墙壁与地面, 每天2次。消毒体温表或者盛体温表的容器, 分别采用适量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 再用清水冲洗。待其干燥后, 放入加盖的容器内, 作为备用。对于医疗及生活垃圾, 均采用具有警示标记的黄色垃圾袋进行双层包装, 并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收集及处理。

5 加强防控手足口病的知识培训

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及培训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加深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了解, 正确掌握诊疗的原则, 不断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4]。首先, 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病史的采集、病情报告的规范要求、治疗的原则、消毒隔离以及防护的基本技能等。做到疾病的尽早发现、诊断、报告、隔离以及治疗等, 有效预防及控制病情的感染。其次, 组织清洁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其中包括:拖把及抹布的分类管理、消毒液的配制、自身职业的防护、医疗废物的处理以及正确洗手的方法等, 使其深刻认识到防控疾病感染的重要性, 认真履行职责, 并贯彻落实疾病的消毒、隔离以及防护等措施, 从而减少院内疾病的交叉感染。

6 结语

总而言之, 手足口病是一种因肠道病毒的感染, 而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较高, 其中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应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 设立专门的诊室进行预检, 加强病院的感染管理, 以防止手足口病在院内传播。

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 若发现后, 应及时通知相关的卫生部门及防疫中心, 以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及流行。本文简单介绍了手足口病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3.医院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篇三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EV71)引起的传染病。危重症病例可并发脑炎、脑干炎、神经源性肺水肿(NPE)、肺出血,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底共收治手足口病212例,重症病例8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现就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护理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重症病例81例,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中的重症病例诊断标准[2]。81例中男55例,女26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22个月。≤1岁12例(14.8%),~2岁48例(58%),~3岁14例(18.2%),≥4岁7例(8.6%)。发热80例(98.8%),平均热度38.2℃,手皮疹75例(92.6%),足皮疹78例(96.3%),口腔有皮疹或溃疡71例(87.7%),惊颤或肢体抖动63例(77.8%),臀皮疹38例(46.9%),恶心35例(43.2%),呕吐32例(39.5%),嗜睡3例,抽搐1例(1%)。

2.重症手足口的观察

2.1 掌握手足口重症的早期识别:

针对2010年手足口重症病例较2009年增多的趋势,我们组织学习卫生部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要求对3岁以下的患儿,有以下症状者:①持续高热不退。②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③呼吸、心率增快。④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⑤高血压。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⑦高血糖等,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工作中发现重症患儿臀部皮疹不明显或皮疹往往较小,数量较少。食欲较差,常常几天没有很好进食。而且发病年龄小、嗜睡、精神倦怠、肢体抖动、惊跳、持续发热提示HFMD患儿可能合并神经系统的损伤[3],病情凶险。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转上级医院。

2.2 医、护、患三方联手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早期干预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患儿的预后[4]。我们强调医生护士交替每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要求护士每小时监测患儿体温等病情变化并记录,对高热及有重症表现的患儿增加测温及观察次数。告知每一位患儿家属重症的早期表现,请家属协助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假如患儿出现高热持续不退,食欲差,哭闹,恶心呕吐,表情淡漠,嗜睡,不发热时惊颤或肢体抖动等情况要立即告知医生、护士,以便及时处理或联系转上级医院。

3.重症患儿的护理

3.1 用药及对症处理:

对有重症表现的患儿及时给予丙种免疫球蛋白静脉点滴,连用三天。颅内压高者给予甘露醇,口腔溃疡者局部喷施双料喉风散,体温38℃以上的患儿应及时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或尼美舒颗粒口服,39℃以上者给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持续高热者置冰袋于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足部给予温水袋保暖,以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鼓励患儿多饮水,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毒素排出。经过治疗症状持续加重者立即联系转上级医院。

3.2 注意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文关怀:

手足口患儿就诊时家属多表现为急躁、焦虑、不知所措。接待就诊的医护人员应耐心、热情,语气柔和,行动迅速。对患儿亲切的称谓如“乖乖”、“宝宝”等能迅速拉近和患儿家属的距离,帮单身家属办理住院手续,适时的给口渴的患儿递上一杯水,及时给予高热患儿口服退热药或给予物理降温,给呼吸急促的患儿立即吸氧,能有效的稳定家属的急躁情绪,减少纠纷的发生。

3.3 建立上转病人的绿色通道:

迅速及时上转能为患儿救治赢得时机,为此我们优化了上转患儿的流程。具体程序是:当班护士、医生发现患儿存在重症表现后及时告知科主任,主任查看病人,必要时申请院内会诊,确认为重症患儿后和家属谈话征求家属意见,家属同意转院后由主任报告县卫生局,确定上转的市级医院,然后不等不靠由我院派出急救车护送患儿到市级医院,大大缩短了等待救护车到达的时间。使更多患儿的生命得到及时救治。

4.加强消毒隔离,限制陪护探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强调操作前后洗手,病室每天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墙壁、地面,用循环风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1~2次,保持环境卫生,通风干燥,对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时消毒,生活垃圾集中焚烧处理。加强探视管理,门口有谢绝探视的标牌,禁止一般人员随便进入病区,告知家属尽量固定陪护照顾患儿,减少探视。嘱咐家属每次生活护理前后,接触排泄物后要正确洗手,以减少感染机会[5]。离开病区的所有人员用万福金安消毒液消毒双手。

5.小结

手足口病一般预后较好,但重症患儿病情变化较快,病情凶险,对基层医院来说做好重症儿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显得至关重要。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底共收治重症患儿81例,因病情较重转上级医院53例,无一例死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田庆玲,庞保东,张双,等.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危重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3):2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2010,4,20.

[3] 卓志强,潘万贵,赵国荣,等.手足口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时脑脊液改变和高危因素的临床探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1):48.

[4] 陈先君.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识别和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2):198.

4.2012医院手足口病防治方案 篇四

各科室:

当前正值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高发期,我市已出现2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我区也出现了2例重症病例,发病人数急剧上升,防治形势较严峻。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手足口病的医疗救治工作,切实保护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区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区卫医发[2012]23号)精神,特制定我院手足口病防治预案,请遵照执行:

一、成立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 XXX 成员: XXX、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主抓全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协调、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由邓建民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成立手足口病诊疗技术组 组长:XX 成员:XX

三、成立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组 组长:XX 成员:XX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医务部制定防控方案,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协调、组织医院各科合作防控,上传下达,随时沟通信息,成为医院与卫生主管部门的桥梁和纽带,由急诊科负责转运重危病人。

2、预防保健部加强疫情网络直报、健康教育宣传,加强与疾控部门的信息沟通,加强我院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控与流调。

3、门诊部要严格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按照发热门诊设臵流程和要求,认真做好手足口病的预检分诊。对发热和手、足、口有疱疹的患儿进行仔细甄别,发现可疑患者及时引导就诊、确诊,不得推诿、拒诊,以 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要按照首诊负责制的要求,做到全程跟踪,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登记、记录工作,保证就诊患儿信息的真实性、可追溯性。

4、医院感染控制部重点加强对儿科留观室、收治手足口病患儿病房等重点区域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好门诊、儿科留观室、儿科病区等重点科室的消毒、监测工作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5、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医院转发的卫生部《2010年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物理学检查、临床诊断、留观或住院指征、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临床治疗方法,切实提高手足口病防治敏感性、主动性和诊疗技术水平。

6、我院是汉台区卫生局指定的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儿科等科室要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内部应急机制,确保每名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要做好抢救、监护设备器材以及救治、消毒药品、救治物资储备,认真做好危重患儿的救治和管理,对收住的危重患儿,及时组织院内会诊,全力救治,并按规定逐级上报。

对诊疗有困难的或重症患者应及时报告医务部,联系中心医院、3201医院专家进行会诊指导诊疗,必要时转院治疗。

7、放射科、超声诊疗科、检验科及时做好辅助诊断工作。各科室之间必须加强沟通、通力协作。

附件:

1、卫生部发《2010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XX医院手足口病病情告知书

3、XX医院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转诊流程图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附件1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卫生部2010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三)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

(四)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五)病原学检查。

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六)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物理学检查

(一)胸X线检查。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二)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三)脑电图。

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四)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少数病例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

四、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临床分类。

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2.重症病例: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②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五、鉴别诊断

(一)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要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二)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

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呼吸道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 重症病例表现相似,对皮疹不典型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三)脊髓灰质炎。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

(四)肺炎。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一般无皮疹,无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加重或减轻均呈逐渐演变,可见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

(五)暴发性心肌炎。

以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需与暴发性心肌炎鉴别。暴发性心肌炎无皮疹,有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发作表现;心肌酶谱多有明显升高;胸片或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异常恢复较慢。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六、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七、处臵流程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

(一)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

(二)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三)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危重病例及时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救治。

八、治疗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mg-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mg-1.0mg/kg〃d。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30cmH2O,PEEP 4-8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臵胃管、导尿管。(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3.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2)功能康复治疗(3)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中医治疗。1.普通病例:肺脾湿热证

主症: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基本方药: 甘露消毒丹加减

连翘、金银花、黄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兰、通草、生薏米、滑石(包煎)、生甘草、白茅根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

加减:

(1)便秘加大黄;

(2)咽喉肿痛加元参、板蓝根;

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等。2.普通病例:湿热郁蒸证

主症:高热,疹色不泽,口腔溃疡,精神萎顿,舌红或绛、少津,苔黄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基本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

连翘、栀子、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薏米、川萆薢、水牛角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3.重型病例:毒热动风证

主症:高热不退,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甚则昏矇,舌暗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数,指纹紫滞。治法:解毒清热、熄风定惊 基本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

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生薏米、全蝎、白僵蚕、生牡蛎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4.危重型病例:心阳式微 肺气欲脱证

主症:壮热不退,神昏喘促,手足厥冷,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可见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沉迟,或脉微欲绝,指纹紫暗。

治法:回阳救逆 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味 人参、炮附子、山萸肉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浓煎鼻饲或结肠滴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5.恢复期:气阴不足 余邪未尽

主症:低热,乏力,或伴肢体痿软,纳差,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治法:益气养阴,化湿通络 基本方药:生脉散加味

人参、五味子、麦冬、玉竹、青蒿、木瓜、威灵仙、当归、丝瓜络、炙甘草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分3—4次口服。

针灸按摩:手足口病合并弛缓型瘫痪者,进入恢复期应尽早开展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

6.外治法

口咽部疱疹:可选用青黛散、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1日2—3次。附件2

XX市人民医院 手足口病病情告知书

各位家长:

如果您的孩子患手足口病或有可疑症状,请您注意早期识别重症病例,使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如有以下8项表现中的任何1项,请您及时带宝宝到当地卫生院或来我院就诊,及时电话咨询。千万不要贻误!

1.三岁以下小儿;

2.持续高烧不退;

3.精神差、烦躁、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等;

4.呼吸、心跳增快;

5.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凉;

6.高血压;

7.血白细胞升高;

8.高血糖。

我院联系电话:XX(儿科医办)

XX(儿科护办)

家长签名:

家庭住址及电话:

医生签名:

XX市人民医院

2012年

5.2015手足口病培训小结 篇五

为了提高我乡工作人员手足口病的防治水平,我院于2015年3月23日对我院职工及各村卫生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现将培训工作小结如下:

此次培训应到34人,实到34人。由本院副院长黄金同志详解上一年全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情况,并安排本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蒋艳详细讲解了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通过这次培训参会人员了解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预防等,大家认真听讲,会后进行了学末测试,全部合格,会议圆满结束。并要求各村做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且不能收治5岁以下发热、手、足、口腔等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的患者,积极发动群众提高手足口病的预防及线索报病质量,做好2015年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上一篇: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三步曲论文下一篇:小学三年级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