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15篇)
1.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一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我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设疑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
一、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依旧停留在旧的知识基础上而沾沾自喜,终有一天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社会所淘汰。
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亲自参与,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小问题的现成答案,没有参与思考,解决问题,思维就得不到锻炼,一味地只是接受,时间久了,定会一无所获,人的大脑就象一部机器,常用常新,越用越灵活,如果放在那里不用,就会生锈。
二、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学情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境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需要靠激励推动他们内部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学习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图画、悬念和现实生活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对学生已有的不完整的知识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
当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产生冲突或差异时,就会引起他们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读一读。
利用“读一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其中的“关于代数的故事”、“有关几何的一些历史”、“关于中国古代的一次方程组”、“中国古代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研究”等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秘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巧用材料”、“完美的正方形”、“黄金分割”、“求平均数”等内容起着对课本知识引深拓广,消化应用等重要重用,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意识的重要素材。
4、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例如;可以把学生分组,提出的问题让各个小组分别解答,然后给每个小组评分,得分最高的给予表扬,甚至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人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学习的动力。
总之,当前国家已经严格规范了教学行为,没有了以前的加班加点。为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到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二
一、巧妙运用课堂教学语言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 语言运用得好, 才能让学生有听课的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 概念较为抽象, 如果教师一味地去说理、空洞地去讲解, 照本宣科地去读, 学生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辞不可不修, 说不可不善”。巧妙地运用语言, 让学生容易接受, 学习感到轻松, 才更有表现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语言要生动形象
枯燥的语言表达如同一杯白开水, 味同嚼蜡, 不能引起思维的活动。要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风趣机敏的话, 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这样就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地表达出来, 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2. 语言节奏要抑扬顿挫
在教学中, 教师语言节奏的变化是保证教学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教学语言快慢适中, 抑扬顿挫, 充满生机和活力, 自然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教师要注意自己教学语言节奏。 (1) 语言的节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听课情况随时改变, 当在讲述重点、分析难点时, 语速可以适当放慢, 并且突出重点。当学生的注意力涣散时, 教师可以提升语调, 及时拉回学生注意。 (2) 注意语调的适时变换。一节课就像一部电影一样, 有前奏、开始、高潮、结束, 教师的语调要随着教学过程的曲折跌宕和情感态度的变化而高低起伏。当高兴激昂的时候, 要自然地露出笑容, 语调要高一些;悲伤的时候, 语调要低沉一些。 (3) 注意语调的停顿。恰到好处的停顿, 可以起到叙述清晰、集中注意、引发思考、突出重点的作用。总之, 语调起伏的变化伴随着感情的抑扬, 成为有力的表达手段, 会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3. 语言要准确、规范
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 因此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要求教师讲课时要正确地向学生讲解术语、概念和原理, 不能含糊不清;要求论证严密, 立论有据, 不以偏概全。不能牵强附合、说一些大话、空话, 啰嗦话。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 才具有美感效果, 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 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 让学生反感, 妨碍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威信
学生对学科是否感兴趣也取决于对教师的认可程度, 正所谓,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对教师的好感、肯定而对其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反之, 对教师有反感, 不认可教师本人, 自然对学习有抵触心理。因此, 教师要用自身的素质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取得学生的认可、尊重, 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自己的教学, 对学习感兴趣。一方面, 教师要以身立教。教师运用自己的学识、思想、行为和举止, 在工作和生活上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塑造个体。教师本人是校园最主要的表率, 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 也是学生鲜活榜样。在教学中, 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地让学生进行评价。比如, 教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走进课堂精神饱满、不迟到早退等, 这些积极的心态和行为会无形中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看到的是衣着拖沓、讲台上瞻前顾后、讲解含糊不清的教师, 自然听的没有了兴趣。另一方面, 教师要善待学生, 以情感人。批评、指责、体罚的教育手段已经过时了, 这只能让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疏远, 学习上更加被动和消极。教师对中学生, 要用真诚的情感去打动他们, 以最温和的方式教育他们, 循循善诱, 关爱他们,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愿意与教师沟通, 共同探讨, 学习的气氛活跃, 兴趣高涨。
三、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找到教学与学生认知的兴趣切入点, 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定教, 做到切合实际, 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 最终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教学中掌握知识。我总结了两点:一是要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政治理论内容是抽象的, 要通过感性的媒介帮助学生建立感性思维。如依赖一些社会热点话题、案例等与政治原理对接, 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的套路中。案例的选择一定要与本堂课的教学目的紧密结合起来, 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案例若太难太偏, 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案例和寻求答案, 那就脱离了向学生展示案例的初衷, 反而额外增加了教学难度, 无法让学生感兴趣。二是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任何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孟子主张教学遵循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 一步一步地进行。他说:“流水的为物也, 不盈科不行;君子的志于道也, 不成章不达。”他以流水比喻, 指出流水在行进中必须流满经过的洼地才能继续前进;君子有志于学问道德, 没有达到一定的成就也不能通达。说明学习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扎扎实实打基础, 循序渐进, 否则“其进锐者, 其退速”。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以课、节、框的知识点孤立存在, 但形孤神不孤, 如哲学生活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 经济生活中生产、分配、消费的关系等, 且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较多的过程, 所以教师的教学用语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过渡衔接, 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 分析问题的层层深入,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这种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 让学生一步步的掌握知识, 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有成功的体验, 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重磅”的知识讲给学生听, 学生没有“门路”去探究, 不知道如何去建构, 有了畏惧感, 就没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总之,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课程, 教学内容比较枯燥, 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 讲些笼统的大道理, 显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方法, 化枯燥为形象, 化理论为实用。以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来展开教学, 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三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拿一段直铁丝,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在讲动量定理时,可先提出人从高处跳下来时为什么要蹲下来,而不是直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而缓慢蹲下来人与地面的作用时间长,地面对人的作用力校通过这个实例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校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进行军事侦察,传送无线电波。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弟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在学习每一章后都安排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是非,从而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讨论上,学生对波明显衍射的条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不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还是小,只要二者相差越小,衍射现象就越明显。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的情况下,二者之差越大,衍射越明显,波长比障碍的尺寸小的情况下,二者之差越小,衍射越明显。此时教师从中引导,我们把波长看作人,把障碍物看作墙,把衍射看作人翻墙,从而很容易断定后一部分学生对波衍射条件的理解是正确的。
除此之外,还通过阅读科普读物、编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其次,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直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学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则,使学生认识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根据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其與三角形中三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庄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4.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四
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所思考的问题,根据教材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是不太可能的,教学内容也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例如做泥塑的时候,没有橡皮泥,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砖瓦、陶瓷厂所用的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制,更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户外,欣赏家乡的新楼房,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立志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设计长大以后的乡村、楼房、马路、学校„„,使学生的思维无限地得到延伸。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又以平淡的口述专业技能技巧为主,能刺激学生感观的实物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的兴趣也没有了,审美判断更谈不上,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才能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首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如学画动物变形,教师举例示范,画小白兔,突出两个长耳朵,画猪突出肥胖,画熊猫把它人性化等。这些东西,学生比较喜欢,教师的示范更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将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和主动创造。
一、利用声像信息,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由于声像信息富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它容易吸引人的注视和心向,诱发人的想象和思考。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巧妙设计和合理运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声像信息,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如《激情面具》一课,我采用独特的故事情节为开端,营造一个极具情意性的氛围。在课前准备中,我把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宝莲灯》中一段情节(画面中人物围绕篝火狂舞、祈祷祭祀)改编成一段flash影像情境。上课伊始,教师神秘地拉上教室窗帘,关闭灯光,播放声像,荧屏上狂热的舞蹈场面和不时出现的面具特写营造出强烈的声像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此时,教师作故事旁白:“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重大的庆典活动中,人们会头戴造型奇特夸张的面具,用他们特有的舞蹈狂欢庆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尝试体验、探究创造,他们陶醉在少数民族地区那个具有神秘而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奇思妙想,大胆创意,运用综合造型材料设计制作出一个个具有个性化的面具„„
可见,美术教师以生动有趣的声像信息为抓手,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丰实了学生的表象信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
二、利用多感官参与,诱发学生探究兴致
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学生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情境,发挥多种感官的综合感知功能,拓展学生认知客体的维度,立体地、全面地、由表及里地让学生感知探究事物的本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餐盘中的“画”》,这是一堂泥塑制作课。课前,我特地到学校食堂买来一盆糖醋排骨,嫩绿菜叶作底,附以橙色的萝卜花。为了使教学具有神秘感,吸引学生好奇、注视,我特意在菜盆上蒙上一块洁白的纱布。上课铃一响,我将菜盆端进教室,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扑鼻的香味引发了学生们多元的猜测„„接着,教师又问:“什么香味?”“什么做的?”“什么味道?”“什么颜色?”“用什么搭配?”让学生通过猜——嗅——摸等感官体验,逐一作出了相应的回答,最后,教师请一位女同学上台揭开菜盆上的面纱,此时,随着神秘面纱的揭开,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哇!”的响声„„于是,教师顺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的食文化,让学生在讨论发言中了解、领悟和烧制(画与做)中国菜的“色、香、味、形”。学生通过多感官参与的实践体验,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造型能力得到了训练,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情感得到了提升。
三、利用情感共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利用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现一种“以情促情,以情促思,以情作画,以画抒情”的美术创作教学的境地。
如《和老师合影》。上课伊始,我让同学们回忆有趣的同学往事,表达对老师、对母校的依依之情。接着,我在实物展示台上,通过电视屏幕熟练地画出自画像,画好后,剪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展示栏里,和事先准备的班主任画像一起深情的“注视”着同学们。在此情此境下,同学们的自画像是多么的富有个性,具有感情,有的相互“勾肩搭背”,有的互相招呼„„更让人感动的是有两位女生画着手里捧着鲜花,她们说:“我要贴在老师旁边,鲜花送给老师。”场面感人。
由此可见,健康向上的情感心理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和主动创造的重要保证。
四、利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乐于创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根本动力。由于小学生好玩好动的身心特征,利用趣味性的游戏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力、探究力、创造力的好策略、好抓手。
如《布置新房间》,我以“现场招聘设计师”和“选择样板房”的趣味性游戏来代替作业和作业评价。在课中,我以招聘“装潢设计师”海报导入,让学生自主进入设计师角色,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产品——“样板房(纸工艺)”来“应聘”,再由消费者——同学和听课老师一同参与选择预定“样板房”,从而进行讨论、欣赏,挑选出最好的作品。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要有好的产品不仅需要速度还更讲求质量”的意识。在这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由发挥自我想象,自由表达自我追求,自由张扬自我创意。
在上《数字变变变》一课,我采用竞赛的教学形式,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发现数字与美术造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对数字产生联想,让学生用绘画、剪贴等形式制作自己的电话号码,采用“比一比、赛一赛”,谁的想法最新奇,谁的作品——“名片”最漂亮。通过趣味游戏——“找朋友”这一教学设计与应用,让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交换自己设计的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的“名片”。因此,通过该课的教学,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增进了友谊,而且体会到了美术劳动的价值。所以说,情景的创设不在于简繁难易,而是在于合适。在美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各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情境之中,以创造性教学为主,因材施教,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还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及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出独具个性的鲜活的人。
实践证明,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五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就得先让学生对历史教师感“兴趣”。
教师不仅要扮演师长的角色,更应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充分运用情感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成绩,更应尊重他们的思想。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从而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熟悉、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了解学生喜欢怎么样的老师上课是大前提?
学生普遍喜欢的是不仅能上好课的老师,而且还要相信他们,理解他们的老师。爱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学生得到老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一建立,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学习打下了基础。
02让每个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然后得以肯定。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
如找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谈话时,我常说这样两句话:“过去不代表未来!其实你很聪明,并不比别人笨,只是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了。”
这句话就像给他们注入一支兴奋剂,会使他们浑身充满求知的力量,能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
因此,不少差生进步很快。而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我常说:你是老师教过的最出色、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老师以你为荣,希望你在历史学科上能有更出色的表现。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充满学习的热情。
03精于备课,巧用方法, 新颖独特的课堂形式是关键
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教师教、学生学,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一堂课,在关注课堂内容教授的同时兼顾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引入新的课堂形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才会有良好的课堂效果。
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界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
如对问题展开辩论。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记过时间、人物和事件经过就可以,必须要学会发现现象的本质、由现象而学会归纳历史规律,这才是真正会学历史。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才能引发智慧火花,这个目的实现的最佳途径就是发动学生进行辩论。
辩论是非常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的,形成学生独特见解和观点的方法;如对于“是不是华盛顿拯救了美国?”、“你如果是谭嗣同会不会逃走?”等论题鼓励学生进行辩论的同时,一定要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式和方法,辩论的技巧。
如对历史进行演绎。教古代政治制度时,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假设你作为当时的皇帝,如何制定出合理的政治制度来巩固自己的江山,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参与的热情,当进入到角色中来以后,再进行政治制度的分析时他们就会在比较中得出一些历史的智慧和历史的规律,从浅入深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研究的能力。
历史是一门很有故事性的学科,或是很感人很悲壮的故事,或是很幽默的故事,通过穿插一些在历史小故事,可以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一些历史名人。
寓教娱乐于历史。在知识的复习和归纳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很多娱乐节目的做法来个比赛,如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复习,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不管他们讲述的结果怎样,大家都给予掌声鼓励,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04加强学科的相互渗透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过程。同样,学习每一学科时也不能孤立去学,而应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是相互依托、相互辅助的。
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往往就要涉及到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直接的联系。这样就要涉及到政治学科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当学习唐诗宋词等古代文学成就时,就会联系语文学科的分析文章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分析文人的作品体味其中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局势。通过语文知识的引入,学生们思维活泼而且能够将文学与历史结合起来,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文学成就的特色和文学作品的时代环境。
还可引入音乐与美术, 在学习抗日战争时候,放上一段《义勇军进行曲》,学生们产生了许多的感触,有的说这首歌充满了战斗的顽强斗志;有的说,紧急的节拍就犹如催人奋进的鼓点,催动人们奔赴沙场,奋勇杀敌卫国,通过分析都能认识这首歌曲的激励作用。
6.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六
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先导,文章从教师应该首先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启蒙人入手,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机械基础教学的经验.总结出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和开辟第二课堂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知识在兴趣驱动下得以巩固和升华.
作 者:李青莲 Li Qinglian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山西,晋城,048000 刊 名:科学之友 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9.28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7.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七
一、以良好的契机, 诱导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诱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 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个粉笔盒放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 然后问:谁能拿出盒子下面的纸条而手又不接触到粉笔盒?做法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 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 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 通过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不仅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 可借助教室内随处可见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 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 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 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尺, 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此实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 同时, 教师本身若以饱满的热情、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 带领学生去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 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 通过精心设计,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 结合教学内容, 巧妙地包装, 隆重地介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 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 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 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 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 走进了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 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三、加强物理学史学习, 巩固学习兴趣
科学史所能告诉人们的科学思想的逻辑行程和历史行程, 对学习科学理论和激发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助益的。当学生开始学习物理学时, 常常为那些与常识格格不入的观念而烦恼,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把这些物理学观念逐步建立的历史介绍给学生, 接受这些观念就变得容易多了。科学家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古怪”地思考问题, 他们建立“古怪的”科学观念的过程极好理解而且引人入胜。以“运动”为例, 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的观念很符合常识。比如, 不推物体, 它是不动的, 推力越大走得越快, 突然撒手, 就会停下来。这些结论, 学生从常识的角度觉得很自然, 很有道理, 可是近代物理学恰恰首先要破除这些观念。“运动”观念上的变革首先是由伽利略做出的。伽利略从一个逻辑推理开始批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他设想一个重物 (如铁球) 与一个轻物 (纸团) 同时下落。按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当然是铁球落得快, 纸团落得慢, 因为重物含有更多的重性。现在伽利略设想把两者绑在一起下落会发生什么情况。一方面, 绑在一起的两个物体构成了一个新的更重的物体, 它的速度应该比原来铁球更快, 因为它比铁球更重;但另一方面, 两个不同下落速度的物体绑在一起, 快的物体必然被慢的物体拖住而不再那么快, 同时慢有物体也被快的物体所带动比从前更快一些, 这样绑在一起的两个物体最终达到一个平衡速度, 这个速度比原来的铁球速度更小, 但比原来纸速度更大。究竟哪种说法更合理呢?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它们之间却不一致。伽利略据此推测落体速度与其重量有关的说法值得怀疑, 从逻辑上讲, 解快这个矛盾的惟一途径是: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 所有物体下落速度都相同。通过科学发展史的学习, 使学生感受到, 物理学知识并不是死板的结论, 而是有其活生生的有趣的形成过程, 因此增强了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 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 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摘要: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一旦个体对某种活动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8.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八
一、树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中要达到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推动力。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想当班长而学习;有的是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不断努力,这就是他们的学习目标。但由于学习的目的是社会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所以,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对事物的新奇感是学生兴趣形成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一句不同凡响的话语,就会成为学生的焦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独创新颖的导语,就会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课堂气氛进入高潮,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以达到预想目标。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了一组太阳在不同时间段的图片,然后导入:“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但你有没有观察过,在一天当中,太阳有什么变化?(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观察说出太阳的种种变化)老师有个发现,太阳在早晨看上去比中午大。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难住了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想知道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了解这个故事。”由日常生活导入课文,学生兴致高,兴趣浓,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三、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
人的兴趣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兴趣的产生起着综合作用。尤其小学生的兴趣还没有完全脱离情感性的特点,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因此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不枯燥、乏味、单一,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兴趣达到持久不变。如《影子》一课,在教学时先播放《可爱的中国》的录音带,师生齐唱,感觉太阳的温暖,然后老师说:“你们看,太阳公公散发出了光芒,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还会照到哪里?”学生会说:“阳光会洒到小朋友的身上……”师说:“当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时,我们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然后带学生到户外活动,这时引出课题《影子》,让学生做“踩影子”的游戏。同学们两个一组,三个一群,快乐的唱着歌,开心的做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发现:当我面向太阳的时候,影子在我身后;当我背对着太阳的时候,影子就会出现在我前面;当我右边对着太阳,影子在左边;反过来影子就在右边。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充分感受眼光和温暖。在游戏中体验光、物体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教学上的灵活多样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才能使他们对事物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以便牢固掌握,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高效高质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是相互依存的。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高,如果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特别感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的态度就是主动的积极的,就能发挥他的学习潜能。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枯燥无味,缺乏动力,就会阻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而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性的意向活动,并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由于学生对知识真理有强力的追求,就必然转化成学习活动中强有力地内在动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学习方法并从中悟出许多道理。就拿《中彩那天》一课来说吧,同学们都清楚,如果中彩的话全家就会皆大欢喜,但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情节的冲突,提出:作者父亲的彩票中了梦寐以求的大奖时,为什么全家心事重重?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真正中彩的是父亲的同事库伯,而中彩的奔驰汽车,父亲完全可以占为己有,因为外人都以为是父亲中了彩。全家人心事重重的根本原因是违背道德、信义占有这辆汽车,还是遵守道德信义,把这辆汽车还给库伯呢?全班同学围绕这个问题读读、想想、议议,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人生价值的讨论。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人应有的志气,人穷应志不短,金钱有价而道德无价的道理。
以上就是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几点教学体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还需不断改进新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把学习变成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使之受益终身。
9.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九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学习。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望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倘若能很好的把握,抓住学生的兴趣,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英语
学习兴趣
树立信心
创设情境
融洽师生关系
课内课外结合激发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望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倘若能很好的把握,抓住学生的兴趣,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考虑调动对所学科目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学习成为一种由兴趣出发的主动行为,使课堂的45分钟得到充分的利用,以最好的成绩完成课程的任务,既要省时高效、高密度,又要大容量的完成教学目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确立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需要”的观念;
学生的“学习需要”的观念,这是进行“乐学”的前提。就是说,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都会有积极发展的需要,心理学认为,需要的满足,是心理健全必要的“营养”。要让学生们能够感觉到学习需要的满足,这样,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就不能够对每一个学生提出同样的学习要求,而应当根据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应当指导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来学习,要因材施教。重要的是,必须帮助那些对于学习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了发展,才会有积极的体验,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兴趣。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2)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3)互动的师生关系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诸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4)融洽的师生关系 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英语。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英语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态度,而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具体措施如下:
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目标激励,分层互促。知识层次低的学生,做问答练习、转换练习,对于他们的提问更要保护其积极性,简单的问题要尽量留给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他们能回答更难的问题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智力因素突出的学生做阅读性强、推理性强的练习。根据渐进性原则,在部分学生确有困难,难以为续时,适当放慢进度,查漏补缺,甚至是“开小灶”,让他们在教师的耐心帮助下,充满信心,一步步地赶上。对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也不能轻视,否则会使他们盲目自大,进而丧失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扩大难度和浓度,也可以在练习或检测中增加信息量,让他们不断受到新的信息刺激。总之,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遇事能做,做则有所获,进而乐此不休。
2、关心鼓励:对学生关心,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鼓励,会引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老师要不吝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我在班上实行平时成绩计分制,鼓励学困生平时多表现,多加分,增进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三. 渲染英语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说,课堂上如果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和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小对话,如:-Are you happy? –Why are you sad?等有趣的对话来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者,学生学习的情况各有差异,因此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常常会设计口头活动,要求学生进行训练,这时可以充分利用集体、小组、同桌组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创造一种互助协作的气氛,这对于能力相对差的学生来说既得到参与练习的机会,又能感受到集体学习的安全感;当需要个别提问或检验个别学生情况时,教师应更多地作出鼓励和引导,适当、中肯的表扬、启发和暗示有利于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如此一来,学生遇到适合自己程度的题目并作答成功,就能从中获得了成功感,激发信心和热情,学习积极性自然提高,兴趣也得以培养。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就会喜欢学习英语,爱上英语。
四、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用多媒体教学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它改变了以往学生不论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教师和黑板的单
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情境,改变以往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学习知识,培养口语能力,从而提高英语的实践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我在教学英语“Numbers”时,利用小朋友充满童稚的心理,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让七个小矮人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同时还配上欢快的音乐,当我点击他们时,他们亲切地发出“How old are you? I’m five years old.”学生们见到了童话中熟悉的人物,乐不可支,争先恐后地想和小矮人教朋友,不仅快速地学会了课文中的句子,而且还复习了日常用语。“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Goodmorning.Hello!”等句子,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又如我在教学Christmas这课时,在本课开始阶段,引入了著名的圣诞歌曲《Jingle Bells》,学生随着优美的歌曲一起 哼唱,仿佛把学生带入了圣诞节祥和的氛围中,接着让学生看了外国小朋友欢度“圣诞节”的场面,以及圣诞老人从烟囱中爬进家里给小朋友送礼物等,学生看了,非常感兴趣。这时我又结合实际,让小朋友看了我们是如何过传统的节日“春节”的,放鞭炮,焰火,赏灯,吃汤团等,在真实有效的情景中,学生既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又学到了本领。
五、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玩,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玩,和学生们一起玩,引导学生玩得有意义。英语游戏由于带有比赛的性质,参加游戏的人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这就使参加活动的学生有兴趣学、积极去学,并有助于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提高了口语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参与语言交际,在游戏中学会使用语言,育教于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各种游戏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 Whisper(悄悄话)、Listen and do the action(听音做动作)、Find your friend(找朋友)、Listen and color(画一画,涂一涂)通过多听、反复感受,从而加深了印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游戏中,还可以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如在教学 “hamburger、chicken、French
fries、bread” 等food 的单词时,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我让一个学生出教室,把学过的其中一个物品的卡片放在另一个学生课桌里,然后请其他同学齐声念这个物品,而出教室的那个同学进教室里根据同学其他同学的声音来猜卡片在哪里。规则是当猜的同学靠近卡片,齐声念的声音轻;反之则响。用这个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脑筋,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这个单词的发音,学生兴趣十分高。用这种方法既活泼又能掌握知识,实在一举两得。
又如在巩固色彩及动物的单词时,我借助“Magic Bag”,让学生触摸、猜物、取物、观察、描述,让学生在自我尝试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揭开谜底,享受到“跳起来摘桃”的成功喜悦,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内容。
六、坚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和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并不代表教师因此能够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情况正好相反,课堂上听说活动的增加就会造成其他练习的相对减少,要引导学生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就必须顾及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训练。为此,我校特地为初一学生聘请了外籍教师,每周上一节口语课。让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并有机会适应不同的语音、语调和地道的英美口音。着重强化培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达到适应新时代对英语技能的高需求;改变长期以来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落后做法,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英语素质全面发展。同时我们重视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在起始年级就抓好书写规范化,课堂做笔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养成自觉订正的好习惯。为此我校还开展了作业评比、展览活动,以资鼓励。课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自学能力,组织学生欣赏演唱英文歌曲、上演英语剧,例如The fox and the cock,The race between 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例如,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英语课外读物进行阅读,从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开拓视野和扩大知识面;在课室里出版英语墙报,开设英语角,开展英文手抄报比赛、英语剧比赛和英语单词竞赛,还组织学生在教师节给老师写英文敬师卡、节日给老师写英文慰问信等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培养集体荣誉感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同时也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学习可以取得好成绩,取之,欣喜若狂;反之,垂头丧气。这时,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并作出恰当的评估,增大成绩好的学生再接再厉,注意发掘成绩差的学生的优点并加以鼓励和表扬。我们重视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律成才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明白学好英语是为了将来的前途、个人的持续性发展,和为了适应将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准备,有着终身受用的好处。同时我们觉得无论在教学还是在各种活动中作出适当的奖励,即使只是一本练习本、一张小卡片也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功,“激励就是向上的动力”,因而学习兴趣就更浓厚,学习也更努力,成绩也会逐步提高。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笔者都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值日生(两个),先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未学到的项目可适当删减)。然后由这两个值日生,或者他们再邀请别的两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需要运用已学过的类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但是,针对学生怕听怕说的心理,且缺乏相应的学语言的环境。教师应该特意在课堂上开设形式多样的口头活动。具体做法:
1、布置课前的口语训练,如唱英文歌曲、朗读英文简短的诗歌,听录音带等,让学生过渡到新课作准备。
2、组织学生进行句型问答。这类活动的内容是已学过的基本句型,让每个同学都有参加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有锻炼口语的机会。
3、巧设课堂小游戏或小比赛。在学完课文新内容后,适当设计一些新颖巧妙的小题目,以游戏或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复习巩固新知识的积极性。以上这些口头活动,占用时间虽然不多,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了听说的机会。既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八、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渗透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兴趣。
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习俗往往跟我们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每逢节假日,教师都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把节假日的名称,由来(如April Fools’ Day,Christmas Day)做一介绍。这不仅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也补上了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教学,从而通过文化差异比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 way”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 “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在英语学习中,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尽可能的发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让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英语教育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
10.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
摘要: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关键字: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将达到惊人的程度。”小学生年纪小,喜欢好动,学习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激发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得从课堂抓起,下面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略谈一些看法。
一、积极营造探索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这是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三主”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努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有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故事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五、凭借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面临着时代的发展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
参考文献:
11.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一
关键词 激发;学习;兴趣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一些新奇有趣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过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平面小车上平放一块木块,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木块从车上 “ 冲出 ” ,让学生观察木块“冲出”是为什么?在观察磁铁向上吸引用细线拴着的回形针,分别用纸片、木板片、玻璃片、铝片、铜片插入其间,会看到回形针不掉落下来,而分别用铁片、钢片插入其间,却看到回形针掉落下来,这是什么原因?通过上述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注重物理知识的连贯性,多渠道传授知识
物理知识系统本身就有着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的特点先讲质量再学密度而后学力的概念并扩展到重力、弹力、摩擦力,继而学习二力平衡条件,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及牛顿第一定律……讲后面知识注意前面知识的衔接,讲后面的知识应联系已学过的基础内容,对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可接受性是很重要的。再讲清物理概念或规律要从澄清原由的连贯来体现知识的可接受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涉及的具体实物、模型、图形、实验等很多,这些内容在教材上都能找到其对应的解释性内容,但若不展示于学生眼前,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它、认识它,所谓“眼见为实”。然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将起到直观形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改变时空、动静变化、快慢可调、重复再现等作用。例如,电学中短路问题,若不去认真做,则对短路的概念很难搞清楚,无法在脑海中扎根,更不用说去判断,甚至连如何正确的连接导线等最简单的操作也一无所知。又如在《左手定则》教学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作用力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及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出来,使学生很容易建立这三个物理量在空间上的立体关系。因此,通过动画模拟,可以将教材上抽象静止的画面变成栩栩如生的动态情境,降低了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物理教学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模拟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于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不易观察到的、复杂的实验,如电流、磁场;一些不能搬进实验室进行操作的物理现象,如闪电、日月食、海市蜃楼、内燃机、潜水艇、核裂变、核聚变、超声波等,都可以用模拟的方法直观而形象的在计算机上演示出来。
三、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课本中各种各样的受力图、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换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和认识,也就是通过作图来分析、判断、想象认识物理规律。如光的折射现象引入时,观察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所出现的现象,或者“硬币重现”,自制放大镜试验等的现象。这些物理现象便引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出他们自己经验的现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四、鼓励学生做好小实验、小制作
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的“纸盒烧水”、“蜡烛跷跷板”、“自制潜水艇模型”、“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里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课堂小实验、小制作,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的互补。这样,既促进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12.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二
一、解析课题,激起学习兴趣
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解析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见题激思,寻根问底。通过理解课题知其文章内容,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学第十二册《将相和》一课时,先从解析课题入手,“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再抓住关键字“和”,在这里是“和好”的意思,将相和就是大将廉颇和上卿蔺相如和好了。师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他们在和好之前闹了什么矛盾?为什么会闹矛盾?他们之间又是怎样和好的……”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给予肯定,并提出需要大家来共同解决。于是,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读起了课文,急于寻求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全文作了铺垫。
二、给予质疑空间,培养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动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探索未知领域的摇篮。让学生自己去引发质疑,更贴近学生的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把时间、空间、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适时地进行质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在教学第十册《琥珀》一课时,让学生通过预习,产生了许多问题,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课文时又产生新问题,迫切希望得到解决。我给予学生足够的质疑时间和空间,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是在一万年前而不是一百年、一千年前?前面写苍蝇飞进‘树林’,后面写海水逼近‘森林’,‘树林’怎么会变成‘森林’?为什么两只小虫在松脂里挣扎以后,腿的四周会显现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一篇课文,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十几个问题,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小组合作,尝试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就尝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以提倡、鼓励、引导的态度,使学生敢提出设想、大胆质疑、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争议,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会善于创新、善于超越。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真情实感。对文章的解释应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的结论,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此结论。应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结论。当学生的见解正确时,教师应给予支持和珍视。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我在教学第十册《跳水》一课时,我紧扣“跳水”这一故事情节设疑:“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这难道是解救孩子的唯一办法吗?”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有的说:“船上有结实的渔网,打开渔网让孩子跳到渔网上,就会避免跳海可能发生的溺水事故。”有的则反驳说:“船上不是表演场地,横木、船帆都会阻碍孩子往下跳的。”有的随即补充:“海水比海绵垫还要柔软,又有浮力,孩子不会受伤的!再说,船长的儿子水上功夫一定不错,何况甲板上还有那些训练有素的水手呢……”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相当激烈。此时,我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比较哪种办法好?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一致认为:在当时那种危急的情况下,跳水虽然不是唯一的选择,但却是最佳的途径!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学会了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进行舍同求异,从而发展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激发想象力是培养智力发展极其重要的因素。在教学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缺乏想象力,而其思考问题思路狭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而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活动。因此,想象力对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狐狸赞美乌鸦时,乌鸦想了些什么?”学生按照自己的体验和领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想:“我原来这么美,谁说我是丑小鸭,我可是一只白天鹅。”有的想:“人人都说狐狸是个骗人的坏家伙,这一次,它会骗我吗?”有一个同学却说:“我想乌鸦这时很愤怒,心想:‘狐狸,我一定要揭穿你的真面目。’”大家一听他的想法,反驳说:“乌鸦听到狐狸的赞美,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这样想?”而这位学生却理直气壮地回答:“乌鸦外表并不美,可《乌鸦喝水》却说明乌鸦很爱动脑筋,它不会上狐狸的当。”同学们肯定了他的观点,并称赞他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显然,这个讨论已超越就内容而论内容的范围,点燃了学生想象的火花。
五、体会语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境是语言交际得以实现的环境系统。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语言交际训练,语文教学必须依据语境、结合语境来进行,以语境为核心,实际上就是语境教学。而语境总是隐藏在语言的背后,在语言中总能找到它的蛛丝马迹。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语文教材中理性因素随着学段增高逐渐增多,语言中的概括性、逻辑性、抽象性也在加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寻找语迹,体会语境,领会文章的内容。如第十册《白杨》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白杨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也不动摇。”以上这些句子是赞美白杨树的特点———树干挺直、生命力顽强、坚毅。可是被“从来”、“哪儿需要……就在哪儿……”、“不管……不管……总……”这些抽象概括的词隐藏起来。在教学时,我问学生“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让学生换成具体的地方说一说。有的说:“戈壁需要它,它就在戈壁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有的换成“高山”、有的换成“草原”,有的换成“河边”等不同的地方。然后,我出示以下填空:风沙四起,白杨;大雪纷飞,白杨;数月干旱,白杨;洪水浸泡,白杨。我质疑,白杨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有怎样的表现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学生填出:“风沙四起,白杨挺起坚实的胸膛,挡住飞来的风沙;大雪纷飞,白杨挺直腰杆,承受重重的雪压;数月干旱,白杨的根深深扎进泥土里,顽强地生长;洪水浸泡,白杨任凭风吹雨打,毫不动摇。”这样就通过语言把潜藏的语境表现出来,白杨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立”了起来,最后学生体会出了白杨的那些可贵品质。
六、注重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手巧才能心灵。”动手实践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语文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在课内要尽量让学生动耳、动眼、动口、动手,让他们多些综合训练;在课外多接触生活,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知识,学生就会探索创新。要把课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如我在教学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时,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与地球有关的材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更多的地球知识。课后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周围的生态保护情况以及谈谈自己环保方面的设想并把它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又能使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可见,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自己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1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十三
安徽省固鎮县连站中学 刘焱 233700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 生来说是一大乐趣。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有的学生背诵十遍还不一定能记得牢,而一个有趣的故事,只要听一遍基本上就能较完整地讲给别人听,所以通过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例如:教《密度和浮力》时,可用“辨别真假皇冠”故事引入。
3、利用悬念:讲“摩擦”时,可提一个问题,把一只大约一吨重的石球放在地上,一只蚂蚁能否推动它?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非常新奇,试图能回答其所以然。
4、制造矛盾:例如:在讲“力的合成”时,先问学生:1+1=2一定成立吗?让学生猜测。当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无法对以上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的时候,便会产生急于探求新知的愿望及兴趣。
利用一题多解激发兴趣:我们知道,对于物理题,一道题目存在多种解法很常见的。比如,有些题不仅可从能量守恒方面入手,也可从动量守恒方面解答出结果;而有些题不仅可从力学方面入手,也可从电学方面解出结果。一题多解是开拓学生思维、优化解题方法的有效措施。每个学生对知识的应用都有较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掌握了一题多解之后,对学生来说更会有一种成就感。对于同一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想出一两种解法,有些同学可能想出多种解法,教师可以把不同的解法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解法的正误,哪种解法简洁,这样对解法既正确又简洁的同学来说,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得以充分展现,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鼓励,成就感在心中有了充分的体现。而解法少的同学,开拓了他们的思维,有了思考问题的余地,可以得到较多的收获,由此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变教法激发兴趣:教师要熟悉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适时地变换教法,使学生对物理老师有崇拜感,对物理课有热情,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脱离教材而进行,应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调味品”;a.插图。物理教材中有几百幅直观、幽默的插图。如冷水烧开水、飞行员抓子弹、海市蜃楼等,它把各种奇特的物理现象、自然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引发其学习的兴趣。b.阅读材料,教材上编选了一些物理史上的轶闻趣事,象牛顿吃鸡、安培追“黑板”等,利用这些材料可进行思想教育和学法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c.知识内在的趣味性,象光学中的成像、大气压与液体的沸点、美妙的磁感线、勤俭的电磁继电器等神奇内容本身无不对学生产生极强的诱惑力。d、善于利用学生想得到表扬的心理:鼓励学生去观察、动手实验,记录各种现象、数据、发掘出有待探索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思维提供依据。对学生的成果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快感,学生会在高兴的气氛中把所学物理这一艰苦的智力活动由好奇、趣味转化为喜好、热爱、追求,自觉地探索,并让优生带差生,进行互帮配合,使优生“飞”起来,中等生“跳”起来,后进生跟上来,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物理美学激发兴趣:物理科学美主要包括:
1、物理学内容体现形式美,即物理结构和运动形式上的对称美,物理理论体系的简洁和谐美;
2、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美,即研究方法体现了形象和抽象、感性和理性的辨证统一,是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的;
14.例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十四
【摘 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可见,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才能在学习中积极起来,活跃起来,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顽强的学习意志,敢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对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大贤大家也有相同的看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对各科的学习兴趣。因此,要使学生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教师首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上好“序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初二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程。这门课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简直有点“谈虎色变”,因为他们听说物理最难学,所以对物理课的学习或多或少产生逆反心理和畏难情绪。要改变学生对物理课难学的想法,必须用“兴趣”心理去战胜他们的“逆反”心理。按照心理学认知规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最难忘的,而序言课是初二物理的第一节课。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力求把它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印象。由此我课堂上做了大量有趣的实验。如:1.让学生观察烧瓶颈部的水沸腾了,而金鱼却在下面的水中游来游去。2.水在纸制的“锅”里烧开。3.锥形瓶瓶口“吞蛋”,和蛋从锥形瓶口吐出。4.用红、绿、蓝三色卡纸制成三色盘,调整三种颜色露出的面积,旋转三色盘后可看到不同的颜色。5.用大功率的电吹风向上吹气,形成向上的气流,将气球静静置于气流之中,发现气球没有被气流吹开,而是悬浮在气流之中。观察了这些直观的演示,学生都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通过这一教学过程,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物理有趣。课后不少学生讲“有意思极了”,“神奇极了!”由于起始课的成功,不少学生爱上了物理课。
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与日常生产及生活紧密相关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联系日常生活及生产中司空见惯的事物,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中感到愉悦,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科技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出他们学习物理兴趣。例如:学习了“家庭电路”这一节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里电能表表盘的参数算出家中某种用电器的功率。再如学习了“杠杆”后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运用了什么原理,如何识破这些“小伎俩”?所提的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的理论规律无一不凝聚了物理学家的大量的心血,是物理学家们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深刻的思维才发现的,这些理论规律对学生们来说是间接知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只能机械被动的吸取知识,对学习毫无兴趣,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贯彻成功性原则,实施成功教学法,把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变为发现规律的创造性劳动过程,让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掌握知识,则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和兴趣。由此笔者为学生创设发
【摘 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可见,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才能在学习中积极起来,活跃起来,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顽强的学习意志,敢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对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大贤大家也有相同的看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对各科的学习兴趣。因此,要使学生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教师首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上好“序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初二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程。这门课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简直有点“谈虎色变”,因为他们听说物理最难学,所以对物理课的学习或多或少产生逆反心理和畏难情绪。要改变学生对物理课难学的想法,必须用“兴趣”心理去战胜他们的“逆反”心理。按照心理学认知规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最难忘的,而序言课是初二物理的第一节课。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力求把它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印象。由此我课堂上做了大量有趣的实验。如:1.让学生观察烧瓶颈部的水沸腾了,而金鱼却在下面的水中游来游去。2.水在纸制的“锅”里烧开。3.锥形瓶瓶口“吞蛋”,和蛋从锥形瓶口吐出。4.用红、绿、蓝三色卡纸制成三色盘,调整三种颜色露出的面积,旋转三色盘后可看到不同的颜色。5.用大功率的电吹风向上吹气,形成向上的气流,将气球静静置于气流之中,发现气球没有被气流吹开,而是悬浮在气流之中。观察了这些直观的演示,学生都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通过这一教学过程,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物理有趣。课后不少学生讲“有意思极了”,“神奇极了!”由于起始课的成功,不少学生爱上了物理课。
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与日常生产及生活紧密相关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联系日常生活及生产中司空见惯的事物,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中感到愉悦,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科技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出他们学习物理兴趣。例如:学习了“家庭电路”这一节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里电能表表盘的参数算出家中某种用电器的功率。再如学习了“杠杆”后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运用了什么原理,如何识破这些“小伎俩”?所提的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的理论规律无一不凝聚了物理学家的大量的心血,是物理学家们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深刻的思维才发现的,这些理论规律对学生们来说是间接知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只能机械被动的吸取知识,对学习毫无兴趣,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贯彻成功性原则,实施成功教学法,把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变为发现规律的创造性劳动过程,让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掌握知识,则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和兴趣。由此笔者为学生创设发现规律的外部条件,例如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再现史上发现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中寻找新的物理规律,让学生的意识中有“我们发现“xx规律”的自豪感。
在课外,尝试着开展物理小制作活动,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小制作的机会。一旦小制作成功,学生的心情是非常快乐。他们就会主动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共同分享喜悦。在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和欣赏的过程中,他们的成就感会得到满足。尤其这种成功是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得来,所以自制教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小制作的活动能落到实处,教师要甘为人梯,为他们的成功提供条件,提供必要的指导。例如、我向学校专门申请物理小制作室,用来存放资源和小制作成品。定期向学生征集有创意的作品,并给予表扬和奖励。有必要时自己还会提供活动经费。
四、应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很多先进的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了,运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例如在“磁场”一节教学中我利用投影仪的放大功能和改变光路特点,来优化演示实验。传统的做法就是在条形磁铁周围放上小磁针,演示磁场方向。此方法不仅可视性差,而且只能在水平面完成,学生看不真切。为了学生便于观察,我就把条形磁铁放在载物台上,周围排上小磁针,来演示磁场方向。教学实践表明,此方法不仅提高了能见度,且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又如在“电动机”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电动机工作过程的动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如在“电路实物图”的连接教学中,我用了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把实物图画在黑板上,让同学上黑板连接实物图,费时又费力。采用电子白板教学模式,就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呈现事先设计好的实物图的各种题型。同学们此时可以在白板上连接实物图,而且还可以进行修改。此方法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则该老师所教的科目,学生必定喜欢学习,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某教师,则该老师所教的科目,学生对其则持消极态度,所以能否让学生喜欢上你所教的学科,教者的影响非常大。怎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
首先教师必须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敬重。其次教师上课时要精神饱满,仪态优美,语言要富有磁性,让人听起来心旷神怡,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教师还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可靠保证。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而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五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活动,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活动。因此, 上课时, 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 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 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可以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自然也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 积极思维, 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唱英语歌曲、做游戏,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教师每节课都能燃起学生的激情, 让他们总用期待的目光迎接你的到来, 学生上课还会做无关的事情吗?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语说得好,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 他们佩服你、喜欢你, 才会上好你的课。在教学中, 爱是情感有诱导的根基,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手段, 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 创设一个师生心里相容的良好环境, 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这样, 学生就会由爱教师转化成爱上英语课, 学生从喜欢学、愿意学到自觉学, 在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充满情趣
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集中精力上好课, 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总感到新奇。比如, 课上经常采用全班讨论、同桌活动、小组互动、采访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这样, 学生就会感到课堂不是教师的, 更是他们自己的, 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当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采用各种适合学生的方法, 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进行设计。教师在教学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性, 让他们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 对英语乐学、善学。因此, 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四、开展竞赛,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恰当运用英语游戏, 不仅可以缓和课堂上的紧张气氛, 还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 可以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游戏中积极思维, 掌握知识。如在教学新单词时, 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听读背, 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我就采用像开火车、爬楼梯等游戏、开展“记忆之星”比赛、抢答比赛等多种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记忆的细胞都动起来,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把所学知识掌握。这样不仅掌握了大量词汇, 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学生的竞争意识会更加激烈, 将竞争机制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抢答、小组比赛、男女比赛、单词接龙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 就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 这样就调动了全体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荐阅读: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8-07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学生学习兴趣的转变06-14
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7-12
在情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10-08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8-23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