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素描作文训练》导学案

2024-09-17

《唐诗素描作文训练》导学案(3篇)

1.《唐诗素描作文训练》导学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4、启发学生创新写作,在领会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5、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6、通过朗读、赏析、创新、写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诗歌意境,进行创新写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大家从儿时起就开始接触中国古诗,你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儿时的启蒙诗。你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诗歌?(归纳诗的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走进诗的世界。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朗读诗歌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并安排各种形式反复诵读以帮助记忆。

2、作家作品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26岁时溺水而死。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有《王子安集》。

3、品味赏析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这两句气象开阔,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同是宦游”是说二人皆为“宦游”,此别乃是别中之别,尤为可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虽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般。此句在安慰杜少府的同时,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别之时,效儿女之常态,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此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古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而此诗一反送别诗缠绵悱恻的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

4、小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离别之情,但由于诗人开阔的胸怀,完全没有给人一种因离别而悲伤的情调,而是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坚贞信念和对世事旷达的情怀。堪称古代送别诗中上乘之作。

5、赏析其他送别诗

〔附〕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王昌龄

渭城朝雨轻尘,寒雨连江夜入吴,

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明送客楚山孤

劝君更尽一杯酒,洛阳亲友如相问,

西出阳关无故人。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送杜十四之江南

高适孟浩然

千里黄云白日曛,荆吴相接水为乡,

北风吹雁雪纷纷。君去春江正渺茫。

天下谁人不识君?天涯一望断人肠。

三、学习《登幽州台歌》

1、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朗读,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可让学生谈初读感受。

2、作者与背景简介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人),唐代文学家。他是一位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直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公元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3、品味赏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供参考。《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4、写作特色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在遣词造句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5、小结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四、布置作业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诗歌,体会了诗中之情,诗中之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在唐诗的世界中徜徉。

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寓中亚的碎叶城。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浪漫主义诗风的典范代表。李白、王昌龄同为盛唐著名诗人,二人友谊深厚。这首诗是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谪为龙标尉后所作,大约作于天宝八年(749年)。王昌龄的诗歌久负盛名,但仕途却很坎坷,曾“屡见贬斥”。天宝七年,又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由江宁丞贬为龙标尉,李白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好友的安慰与情谊。

2、朗读背诵

3、品味赏析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五溪指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龙标县当时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溪深涧险,“非人迹所履”,其生活条件艰苦。王昌龄从江宁启程,要沿长江逆水而上,过洞庭,入沅江,然后才能抵达偏远荒凉的龙标。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朋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和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王昌龄知己甚众!在众多的知己中,李白这种无私的声援、坚定的信赖和诚笃的友谊,不仅给王昌龄以温暖,而且也给了他与邪恶势力斗争的勇气。王昌龄后来在贬所曾写了《送柴侍御》和《龙标野宴》两首诗,都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前一首写道:“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后一首写道:“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这两首诗中都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大概王昌龄也从明月中看到了李白、常建诸诗友遥寄给他的友好声援了吧?另外,从王昌龄这两首诗中也可以看出,李、王的交情之笃,互相了解之深,志趣爱好之接近,不然,诗中的“明月”怎能起到两相慰勉的神奇作用呢?

4、小结

这首诗歌感情深挚,意境高远,胸襟开阔,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古时由于封建阶级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一些文人往往为仕途的坎坷而叹息,更有为“左迁”而“黯然神伤”者。但李白却一反俗念,视仕进为其次,而将“人生贵相知”、珍视友谊放在首位,表现出飘逸豪放的情怀。

三、学习《滁州西涧》

1、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约792),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韦应物的诗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的影响,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

2、朗读指导

教师先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之后学生质疑。

3、品味赏析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唯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鹂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4、讨论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

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现,开篇幽草、黄鹂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5、小结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

四、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世称“韩柳”。

2、朗读背诵

3、品味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犹胜,别出新意。

4、小结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2、自创一首新诗,有突出的景物描写,并渗透自己的主观情感。

2.高二作文训练导学案 篇二

课题: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 第 1 课时 总课时:3课时

编制人:胡小丹 审批人: 编制日期:2013年10月17日

【名词解析】

半命题作文是命题人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先由考生按照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它兼具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半命题作文比较突出地考查了考生的构题、审题、构思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结构分类】

半命题作文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

1.命后半题。如《我不再 》,《十六岁,我多了一份 》等等

命前半题,如《 的滋味》,《 也美丽》等等

3.命中间部分,如《当我面对 的时候》,《一份 》等等

4.命首尾部分,《,别再让我 》,《 是一把双刃剑》 等等。

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材料的选材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技巧点拨】 1.补题的技巧

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以内容“熟”为考虑的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题目小”为上策,闪亮登场,抢人眼球。下面仅以《让___的____》为例,谈几种常见的补题技巧。

1.巧借经典歌曲添趣味。2.化解诗词警句添韵味。3.倚仗修辞求生动。

2.半命题作文容易犯的毛病

1、拘于提示,拟题过大。

2、选材俗套,情感平淡。

3、贪大求全,缺少细节。

4、脱离自我,文题不符。【写作策略】

写作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握好“一半命题”的权力与空间,把半命题变为容易自己发挥的命题,这就是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下面就此问题谈四点策略。

1、切合题意,明确补题范围

琢磨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补题的内容。一般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以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居多,考生应当根据题意明确补题的范围,否则容易偏题甚至离题。二是文体的要求。有一些半命题确定了文体,比如《小议》,显然是议论文,但更多的题目则是不同的补题有不同的文体,因此,考生要在文体定向的前提下选择补题内容。

2、拓展思维,筛选补题对象 许多考生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所以往往难于开掘出更大的补题空间,因而也就无法补好题目。一般来讲,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筛选好补题对象。

比如《生活因______更精彩》这个题目,从家庭考虑,可选择亲情、母爱、温馨、电视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语文、学习、《红楼梦》、考试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爱心、宽容、选择、网络等;从自然考虑,可选择登山、探险、亲近自然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

3、力求新颖,发挥补题创意

对任何一种作文题型来说,创新都显得相当重要。在半命题作文考试中,要使自己的补题富有新意,一要善于拓展思维,让思考的触角伸向不同的层面。二是要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学会从深处补题。

比如:《 的滋味》这一文题,填上“牛排”、“辣椒”、“喝茶”,就滋味写滋味,则缺乏新意。如能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扣紧“滋味”进行深处开掘,那么《登山的滋味》、《下雪的滋味》、《采访的滋味》,则有了一定的新意。再进一步拓展思维,选择《作弊的滋味》、《说谎的滋味》、《出走的滋味》,则题目就更为新颖了。求新是好的,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令人生厌。

4、寻求展示,争取补题有利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能够使考生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助,因此,在补题时,考生要尽量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发挥和展示的内容。有利于自己发挥和展示的内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己熟悉的内容,不熟悉的内容,考生难于把握,很难写成功。二是与自己的知识储存紧密相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知识储存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方便和自由。【写作要求】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许多瞬间,让我们难以忘怀。那一个个一闪而过的镜头,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惊叹,让我们反省,让我们愧疚„„让我们铭记于心永生难忘。请抓住生活的那些镜头,以“__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

1、在横线上用“美丽”、“永恒”“幸福”“令人难忘”等词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800字。【构思引导】

来自家庭的难忘瞬间。面对我的过错,温柔的母亲流下的一行伤心泪;面对我的进步,严肃的父亲的一个赞许的眼神;蓦然中发现父母的几缕白发几道皱纹干裂如松皮的手掌沟壑纵横的额头和脸颊„„这瞬间的发现和感悟都会唤醒我们潜在的良知与不安,从而催我们反省促使我们进步。

来自学校的难忘瞬间。入团宣誓时那一瞬间的激动与誓言;运动场上的那一瞬间的冲刺与拼搏;演讲赛上的那一瞬间的掌声与喝彩;答对问题时老师灿烂若花的笑容;消除误会时好友的热烈拥抱;看到试卷上一片“火钳”时的那份羞愧;背完一篇长课文时的那份自信„„校园生活的点滴小事,会有许多美丽的瞬间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来自社会的难忘瞬间。当看到两个老人在夕阳的余辉下相互搀扶着散步时,那瞬间定格成幸福;当看到一个陌生人在寒冷的冬天脱下棉袄跳入水中救起小孩时,那瞬间定格成善良;当看到清洁工弯下腰细细的清扫落叶时,那瞬间定格成责任„„来自社会多层次画面,让我们尚稚嫩的心在瞬间的感悟中渐渐走向成熟。

来自自然的难忘瞬间。春天里从石头旁斜长出来的纤细小草,夏日里热辣辣的蝉鸣,秋天里依旧苍翠的青松,冬天里漫漫白雪,这些平时里看惯听惯的事物,或许在某一瞬间,都能引起我们的特殊感悟,那就用得笔写出我们灵光一闪的感悟吧。

来自影视难忘瞬间。某个惟美画面,让你叹为观止;某个特写镜头让你气愤填膺;某个精采动作让你为之振奋„„这些瞬间的震撼都可以写出来与别人共享。

最后特地说明一点,文章中所有的前铺后垫均是为“瞬间”服务的。在写“瞬间”时必定得有细节描写,将之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切不可因为“瞬间”短暂而就一笔带过,这样最易跑题。【范文展示一】散文

品味美的瞬间

阳光洒在了小道上,顺着它的指引,我踏入了这条布满爱与美的小道。寻找着那一个个美的瞬间„„

品味亲情美

冬去春来,和煦的阳光洒在了农家小院中。一位母亲正为女儿辫者辫子,她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眼中充满了爱与温暖,手轻轻的抚摸着女儿的秀发,不时的把阳光辫入了女儿的头发中。阳光调皮地亲吻着她们的脸,温暖留在了她们的脸上。

望着这犹如圣母与天使般的画面,我甜甜地笑了。美就在那一瞬间绽放了,是母亲为女儿辫辫子的动作,是母亲那满脸的柔和„„

品味友情美

碧绿的草坪中传来孩子门阵阵的笑声,夏天在他们的欢乐中充满了喜悦。不远处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摔倒了,血慢慢的渗了出来。他紧缩着双眉,咬着嘴唇始终不肯叫喊一声,一个小女孩看见后,毫不犹豫地拿出一块洁白的手帕,为小男孩轻轻的包扎着,她低着头,手慢慢的包着,仿佛害怕弄痛男孩一样,手帕上映出了一朵鲜红的花朵,仿佛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

望着这充满了友情与关爱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20年后他们依旧是朋友的画面。美在这一瞬间又静静的绽放了,是他们的友情,是他们的爱,是那一个微小的动作,是那„„

品味鼓励美

战败后的我,像落汤鸡一样,漫无目的地骑着自行车。骑到一个山坡前,我骑了几次都未冲上去,刚想下车,却听见身后传来了一声:“加油啊,年轻人!”我循声望去,感激地望着那个人。他正微笑地望着我,眼中充满了鼓励。我朝他点点头,然后用尽全力向上冲去,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鼓励,老人的鼓励直至伴我成功。我回头向老人望去,他正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笑容依旧回荡在他脸上,那满头的白发仿佛雪山上盛开的雪莲,那样的纯洁与美丽„„

那声声“加油啊!”依旧回荡在我的耳边,是那一声声的鼓励带给了我美的瞬间。

我轻轻地采撷着这一个个美丽的瞬间,有太多的追忆。让美静静的绽放吧,让“美”的花朵绽开于大地每一个角落吧„„

【佳作点评】本文采用片断组合式,截取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中的三个镜头,从不同侧面为我们描绘出人生中美好的瞬间,热情歌颂了人与人之间淳朴、浓厚的情感。小标题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思路清晰,形式新颖。开头总领全篇,结尾照应开头并点题。【范文展示二】小说

拐角处的瞬间

我要上学了。

微风轻拂,阳光普照,天空像一块巨大的翡翠,没有一点瑕疵。在鸟儿的歌声中,我拎着大包小包出了家。送我的是父亲。

也许是出门时,母亲一股脑将父亲要说的话说完了,一路上,除了几句“我帮你拿点儿”“休息一会儿,别累着”,再无别话。

我边走边同父亲讲述在学校发生的一些趣事,时不时开怀大笑。父亲也忍不住,爽朗地笑出声来。我心里感到一阵快慰。

快到车站时,父亲却先开了口:“马上就要到中秋了,可你又不在家,我去给你买几个月饼带着,你在车站等我。”还没待我回应,父亲已经一路小跑地去了。远远望着父亲那灰色微胖的背影,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

父亲已经走到一个店门口,选好了一袋月饼,爽快地付了钱,立马又向我奔来,仍是一路小跑。

“给,放包里,跑上饿了也可以吃几个。”看着那十几个小巧玲珑的月饼,有绿豆的,红豆的,水果的,竟都是我的最爱!再看看父亲,头上竟渗出了细上的汗珠。

父亲没有再说话,把月饼递到我手上,转身就走了。看着父亲的灰色背影,心里涌起了似乎从未有过的依恋。于是就那样远远地望着父亲,看着父亲渐行渐远。

父亲已走到离车站不远的一个拐角处。而我也不再盼望,心里隐隐有一丝埋怨,准备收回目光。

就在这时,父亲转弯的时候,看似不经意间地,父亲向我这里轻轻扫了一眼,是那么随意。可是就在这一瞬间,我的眼神接触到父亲的目光。在那看似随意的目光中,我分明看到一种明晃晃的东西在父亲眼里闪动。

那里饱含有希望,有忧虑,有关心,有祝福,有欣慰,有鼓励,还有一种最圣洁的东西!

刹时间,只觉得一股暖流,从头到脚,浸没其中,我那颗沉入谷底的心又欢快起来。

谁说爱一定要惊天动地?谁说爱一定要轰轰烈烈?这拐角处的父亲的眼神,在那一瞬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这世间最伟大的爱!

3.唐诗素描作文创新写作 篇三

崇礼县第二中学苗萍

一 导入(创设文化情境):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举起唐宋名篇这樽美酒,邀明月至花前,引诗情至九霄,开启一次美的旅程。

二 出示“素描”含义,让学生明确“唐诗素描”的含义

关于“素描”,《现代双语大词典》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①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某种毛笔画等。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②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相素描写。”

三 听音乐,看图片,欣赏《春江花月夜》,学生配乐朗诵。

1.学生思考:这首诗中哪一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原诗的优美画面。

2.教师明确:同学们所说的其实就是诗。

3.品读杜牧的《江南春》以及曾冬的《唐诗素描》,(放映出示)小组讨论写法: 《唐诗素描》可以看作是一首散文诗,它的写法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

唐诗素描(曾冬)

二月的一个早晨,大地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细雨惊醒。

阳光乘着风的马车,倏忽驶过了千里江南。黄莺理了理羽毛,站在树梢上,大声朗读着写给春天的情诗。叶子们好奇地张开了嫩绿的眼睛,望着一片含苞欲放的花朵,在经过一夜的梳妆后,如乡村含羞的女子,半遮半掩,开放在阡陌交错的村口,满脸绯红。她们是在等一位梦中的王子,来采撷自己的美丽吗?

傍水而居的村庄,打开了等待了一冬的柴门。田埂上,有匆匆的脚步,踏响了季节的序曲。城郭顺着山的余脉,蜿蜒伸进了绿色的怀里。街头村尾,飘展的酒旗,指向了一条很深很深的巷子。那天,心旌摇荡的诗人,被一种缠绕的清香灌醉。

黄昏像一堆失落的羽毛,梦一样铺满了天空。南朝的四百八十寺,纷纷披起神秘的袈裟,湮没在迷离的烟霭之中。袅袅的诵经,是一些跋涉了千年的流水,悠远而深邃。一只坠入暮色的小鸟,空寂的钟声,是否会治愈它受伤的翅膀?

朦胧中,又有雨点,滑过春天的睫毛,打湿了姹紫嫣红的江南。

4.讨论交流要点:

(1)篇章: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塑造了生动的形象。

(2)想象:想象奇异,联想丰富。

(3)句式:反问句和陈述句使诗人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突出。

(4)修辞:拟人、比喻、通感。

(5)用词:词性活用,如“绯红”等。

四 泛读类似的文字(放映出示)

(1)《游子吟》素描范文

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

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飘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今生今世,我明白了。

(2)《夜雨寄北》素描范文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到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起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弱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五 讨论后再交流要点:

(1)形式新颖,耳目一新,两篇文章都把唐诗改写成了散文。

(2)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比如: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3)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塑造了生动的形象。《游子吟》对母亲真挚而热烈的赞美和《夜雨寄北》那种缠绵而悠长的思念之情,在范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4)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诗词的内涵

六 教师朗诵下水诗作《春雨》

随着脉脉的期冀

风与你携手

潜行小村便醉倒

入定夜色与你交织出一首小夜曲

润湿的情感

物质般萌发出新叶

细雨如丝

无论何时

声音和言辞都不是唯一的表达

七 师生共同归纳“唐诗素描”的含义。

“唐诗素描”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它是一种作文的形式。

八 指导写作,热身运动:

1.根据“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展开自己的想象,写成现代文。

2.在这个季节,你能想到哪些写春的诗句?

小组交流,把诗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3.从中选择一首诗词,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改写成现代诗或散文。

4.师生赏析,评说优缺点

九 作业

选择一首你所喜欢的诗词,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改写成现代诗或散文。(以下诗词仅供参考)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 张志和《渔歌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暮江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维《渭城曲》

上一篇:超市促销员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竞聘制度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