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作文范文(精选6篇)
1.人教版必修三作文范文 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认识本文论述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
4.体味本文充分运用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加强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味比喻的意义和妙用。
课时安排: 6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篇有关“学习”的小议论文,白寿彝提出治学的“三个境界”,谢冕又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其实早在战国时期的荀子就以他睿智的思想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2.介绍《荀子》
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同时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3.题解(出示投影)(提问、教师点拨)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文章中作者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熟读课文
1、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3、学生齐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三、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一段(学生找出中心句):提出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二段(学生找出中心句),“善借于物”即善于向外界学习,这样就可以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谈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生找出中心词):“积”、“锲而不舍”“用心一也”,强调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3.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
一、提出中心论点,并论证学习的意义
二、论证学习的作用
三、论证学习的方法、态度
第三、四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课文第一、二部分:
第一部分:
1、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可以”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点拨: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1:名词 “青”2:形容词。“于”1:从 “于”2;比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
“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揉”,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4)“日”:名作状,“每天”。“参”,同“三”。
2、学生齐读第一段。
3、教师明确本段第一句话“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l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它们的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现在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差不多,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以此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所以学习可以使自己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用“輮”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这一重大作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
得出的结论是:事物经过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喻义: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板书}
青——胜于———→蓝
提高自己
冰——寒于———→水
直木——輮————→轮
木———受绳———→直 改变自己
金———就砺———→利
结论:事物经过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喻义: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第二部分:
1、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终日而思”和“跂而望”——属于“对举”,结构相同,“而”表示修饰关系。用现代语表述,依次为“整天地想”和“抬起脚跟向远处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
(2)“能水”——今南方亦有“会水”一词,指游泳而言。
2、学生齐读第二段。
3、文理分析。
(1)教师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一一列举出来。
——(①“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则“闻者彰”;④“假舆马”可“致千里”;⑤“假舟揖”可“绝江河”。)
用了五个比喻。
这五个比喻的共同点是:“善假于物”。
(2)作者先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善假于物,可以弥补不足,达到目标。
落实到“学习”上来说: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3)“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点拨: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里强调的是“借助外界”,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板书)
跂而望——————→登高博见
登高招——————→见者远
顺风呼——————→闻者彰
假于马——————→致千里
假舟楫——————→绝江河
共性:“善假于物”。
结论:善假于物,可以弥补不足,达到目标。
喻义:人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注:教师提示学生回顾荀子思想,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从而提高自己成为君子乃至圣人的修养,所以荀子特别重视学习的作用。
3、教师引申: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又面临许多不利条件,每个学生都应该利用和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修养。
作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学不可以已()②木直中()绳 ③使之然()也
④声非加疾()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
①虽有()槁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君子生()非异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①已:停止。②中:符合。③然:这样。④疾:强。⑤假:借助。⑥绝:渡过。①有--又 暴--曝 ②知--智 ③生--性 }
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第三部分、总结课文、整理重点词句。
一、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读qiang,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
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2、学生齐读第三段。
3、教师出示问题:荀子在本段中强调了哪些优秀学习品质,除了运用比喻论证外还采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
明确:学生不难得出本段中强调的三种优秀品质——积累、恒心、专注,以及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4、拓展延伸:积累、恒心、专注,是一个人学有所成的三种关键品质,我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这种品质。教师在此处设置“缺点曝光台”和“优点展示厅”两个栏目,针对这三种学习品质,鼓励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不足,也大方说出自己做的比较好的方面,进而激励学生不断增强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修养。
5、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板书}
积累(1)积土、积水——积善(正面)
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反面)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反面)
坚持(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正面)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反面)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面)
专一(3)蚓无……用心一也;(正面)
蟹六……用心躁也。(反面)
6、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点拨: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7、本段主旨:学习知识必须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地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心专一。
二、总结课文: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劝学》尽管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关键在于:
1、大量运用贴近生活的比喻阐明事理。(释理通俗,形象鲜明)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2、论证方法灵活(观点突出,说理深刻)
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3、结构采用“总—分”式。(纲举目张,条理清晰)
4、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提高自己(2个比喻)
学习的意义
改变自己(3个比喻)喻证
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5个比喻)道理明白
积累(4个比喻)具体生动
学习的方法、态度 恒心(4个比喻)对比 深入浅出
专心(2个比喻)论证
三、整理词句:
1、通假字:輮,有,暴,知,生。
2、活用字: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3、.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介词结构状语后置 A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省略句:輮(之)以为轮
(4)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4、一词多义
(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名词)(2)蛟龙生焉(生长,动词)
(1)骐骥一跃(一,数词)(2)用心一也(专一,形容词)
(1)非利足也(敏捷,快,形容词)(2)金就砺则利(锐利,形容词。下文“蚓无爪牙之利”的“利”同此)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形容词)(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智慧,名词)
5、成语:青出于蓝胜于蓝、锲而不舍、积善成德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册
2、背诵全文
课后记:本文多用对偶,夹用排比,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背起来难度不大;大量运用贴近生活的比喻阐明事理,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分析课文时,我注意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本文论述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学生日后的学习。学生初中基础不够扎实,在一些文言知识的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2.人教版必修三作文范文 篇二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全文, 了解生命的起源过程, 并完成所布置的任务。
2.用所学的词汇和语言点复述课文, 掌握段落大意。
3. 用所学的知识与伙伴进行交流、沟通, 提高交际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 任务教学法:快速阅读, 掌握段落大意, 匹配正确选项。
2. 合作学习法:仔细阅读, 讨论生命发展的过程, 并排序。
3. 交际学习法: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运用所学知识对生命的起源进行叙述。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部分旨在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手段, 获取有关“地球生命的起源”方面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素质, 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珍爱生命的意识, 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天文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对我们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课文以“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为中心话题, 内容涉及太阳系、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宇宙大爆炸、黑洞效应等, 主要围绕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展开。本课时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本篇阅读文章采用了叙述方式, 按照时间顺序, 主要叙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我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以问题导入, 让学生思考, 激活学生的思维, 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 进而扩大课堂的材料输入量和学生的语言输出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对全文大意作整体理解:本篇阅读文章采用叙述方式, 按照时间顺序, 主要叙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与词组 (Useful words andexpressions) :
Big Bang watch out
break out exist
in time now that
block up as a result
give birth to lay eggs
cheer up prevent … from
in one’s turn puzzle
3. 找出各段的主题句, 并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
1. 如何利用预读、略读、查读等阅读技巧和识别关键词、确定主题句等阅读微技能, 形成阅读策略。
2. 如何帮助学生运用阅读策略, 实现自主学习。
3.怎样以阅读课的教学为依托, 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 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与词组,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适当的辨析与拓展, 提高实践能力。
四、学情分析
在高一第一学期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已经掌握了略读、快速阅读等阅读技巧, 以及识别关键词、确定主题句、预测等阅读微技能, 形成了初步的阅读策略。但大部分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较为薄弱, 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较差, 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然而, 他们学习比较认真, 学习较为优秀的渴望在班集体里得到他人的认可, 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与此同时, 他们的求知欲旺盛, 思维比较活跃;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好, 能主动配合老师, 愿意开口讲英语;他们有着高中生的独立、爱表现自我的特点。因此, 只有设置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 因材施教, 才能让他们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本课课文是一篇科普类文章, 文中有许多专有名词, 如, 两栖动物、水生有壳动物、爬行动物等等。因此必须先学习单词, 同时学生可将英文所呈现的内容与生物知识相结合, 帮助理清文章的脉络。
五、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复习 (Reviewing) (5分钟)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简略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铺垫。
师:How many planets are there in solarsystem? What are they?
生:There are eight planets in our solar system.They are Uranus, Venus, Earth, Mars, Mercury, Jupiter, Neptune and Saturn.
师:Very good. Do you know the words andexpressions on the blackboard. They may be used inthis class. Let’s review them.
学生活动: (The students read the words loudly.)
步骤2:导入 (Leading-in) (5分钟)
师: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information aboutthe universe?
生:Yes, very much!
师:Do you know the origin of life on earth?
生:Pangu separates the sky from the earth.
生:Nvwa makes human beings.
生:God created the world.
师:Yes. You are right. There are differentversions about the origin of life on the earth. But doyou know the scientific idea of the development ofthe life on the earth? OK, now look at these picturesand then answer my questions.
多媒体利用:用多媒体展示以下图片。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导入过程,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猜。这样的导入能让学生打开思路, 回想起地理课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本堂课的主题, 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营造一种宽松和活跃的课题氛围。本环节能让学生学习一些生词, 为下一步阅读策略的掌握及教学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1) The Big Bang宇宙大爆炸
(2) A cloud of dust一团尘埃
(3) A solid globe一个固体的球状物
(4) The globe exploded with fi re and rock球体爆炸喷出烈火与岩石
(5) The atmosphere大气层
(6) Oceans and seas海洋
(7) Small plants and tiny organism小植物和微生物
(8) Shellfi sh and all sorts of fi sh贝类及各种鱼类
(9) Amphibians两栖类动物
(10) Reptiles /Dinosaurs爬行类动物 / 恐龙
(11) Mammals哺乳类动物
(12) The evolution of human beings人类的进化
步骤3:略读 (Scanning) (7分钟)
师:Ok, so much for the pictures. Can you tellme what order of the pictures it is?
生:They are in the order of time. From thesepictures, we can know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师:That’s right. Now let’s look at the text. Lookthrough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each paragraph.
任务学习法:限时阅读活动, 学生在5分钟时间内把握文章各段的中心大意。
设计意图:准确、快捷地找到段落主题句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巧。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浏览文章, 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技巧找出段落主题句, 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此项任务可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 让学生基本了解课文的章节安排和主线。
多媒体利用:用多媒体展示以上练习, 并连线。
师:Please 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eachparagraph.
生:para.1—d, para.2—c, para.3—a, para4—b, para.5—e
步骤4:精读 (Intensive Reading) (10分钟)
师:Well done. Now we’ll read the text carefullyand then put the right order of development of lifeinto a timeline, then discuss in groups.
1. Insects and amphibians appeared.
2. Dinosaurs appeared.
3. The earth became a solid ball.
4. Small plants grew on the water.
5. Reptiles appeared.
6. Plants began to grow on dry land.
7. The earth was a cloud of dust
8. Water appeared on the earth
9. Shellfi sh and other fi sh appeared.
10. The universe began with a “Big Bang”.
11. Clever animals with hands and feet appeared
12 Mammals appeared
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生命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这一系列的环节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 捕捉文章细节。引导学生先根据文章的主线, 搞清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领悟和分析语篇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各小组把讨论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生:the right order should be 10, 7, 3, 8, 4, 9, 6, 1, 5, 2, 12, 11 (对学生展示结果进行表扬)
师:Very good. Now you must have a generalidea about the text. Can you retell the text using yourown words?
生:... ...
交际学习法: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表述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该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平台。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了语言储备, 为语言的输出做好了铺垫。同时, 此活动还可以激励学生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跟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步骤5:讨论 (Discussing) (15分钟)
师:Good job. Now think about what you haveread and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pairs.
Why was the earth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planets?
Why did the plants grow before the animalscame?
Why is it wrong to show fi lms with dinosaurs andpeople together?
What problem is caused by human beings?
多媒体利用:用多媒体展示以上问题。
合作学习法:学生合作学习, 共同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把教学活动变成了真正的交际活动, 并将课堂活动推向高潮。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浅层次的参与为深层次的参与。学生将所领会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另一个情景中去, 通过交际学会交际。使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实现学以致用。
师:Yes, we human beings did much harm to theearth. The earth may become too hot to live on. Sowhether life will continue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s ofyears to come will depend on whether this problemcan be solved.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should dosomething to protect the earth. Protecting the earth isprotecting ourselves.
步骤6:作业 (Homework) (3分钟)
Write a report about what you will do to protectthe earth.
Find out the useful expressions and languagepoints in the text.
Underline the difficult sentences and analyzethem.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是本堂课的延伸, 旨在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平台;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了语言储备, 为语言的输出做好了铺垫; 复习本节内容并为下节课做好预习。
六、教学小结
本节课通过不同的任务设置, 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合作和探究来完成各项任务。深层思考的阅读理解活动和讨论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达到了增强学生成就感、自信心, 培养其合作精神的目的。
七、教学反思
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笔记 篇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的学者和不同思想学派。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是指他们围绕自然、社会和人生等问题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2.背景: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2)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重视网罗人才;
3)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4)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思维拓展1
: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主要流派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商鞅
韩非子
李斯
墨家:
墨子
4、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先秦时期)
一)、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
1、孔子的生平(前551——前478)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2、孔子的思想主张
①
“仁”的学说
(核心)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②
人性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政治思想
①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进步)
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②
“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礼
社会行为规范,是外在的。
仁:自我的道德约束,是内在的3、文化教育贡献
①、创办私学
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③、“因材施教”等教育、学习方法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④、整理编订“六经”
4、孔子的地位
1)、“万世师表”——教育家
2)、“至圣”—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3)、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二)、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孟
子、荀子
1、孟子的思想
①
“仁政”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
伦理观:“性本善”
④价值观:舍生而取义者也
A、“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2、荀子的思想
①
“仁义”和“王道”
②
“君舟民水”
③
伦理观:“性本恶”
④朴素的唯物思想
A、“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份,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儒学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巍然大宗。
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
三、道家
1.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
1)、“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主张。
3)、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福祸相依)
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事物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
2、为无为,则无不治。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庄子的思想
1)、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继承与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3)、社会批判精神
四、法家: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①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
②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③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物权》)
“法”:严刑峻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术”:驾驭大臣的权术,“潜御众臣者也”
“势”:君主的地位和权力,“如虎豹之爪牙”
五、墨家
1、代表人物:墨翟
2、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
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墨子•兼爱上》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道家
老子
“道”、“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
继承老子的学说、万物相对、精神自由
儒家
孔子
倡“仁”、重“礼”、讲“以德治国”、“有教无类”《六经》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
“制天命而用之”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法家
韩非子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原因
客观: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主观: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3)思想来源: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4)措施:与民休息,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大量复员士兵;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5)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汉武帝时,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②政治:社会潜伏着危机:
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3)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思想)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中朝、外朝);
经济: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军事: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外交:打通“丝绸之路”
文化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新儒学的内容
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提倡实施“仁政”。
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2、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什么地方
1)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2)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4、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5、地位:汉武帝始,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儒学成为正统
1、过程:
1)政治
启用儒士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并接受和实行
3)教育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设“博士”专门研究和传播“五经”;教师:五经博士,儒学垄断教育
中央:兴办太学,考试合格可任官。(影响:破陈规,大大提高儒学的地位)。
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得到推广,在民间独尊)。
2、结果:2、结果:
四、评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2、积极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稳定社会秩序;利于限制君权,使君主实行“仁政”;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利于弘扬传统美德;确立儒学正统地位,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消极
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第3课:宋明理学
一、宋代程朱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三教合一
1.汉武帝以后: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
2.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儒学有新发展,且成为中华民族共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3.隋朝时期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4.唐朝时期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受挑战。
探究: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
①佛教盛行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人民精神寄托;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经济;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探究: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二、宋代程朱理学兴起
1、历史背景
1)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儒学受到冲击,面临着严峻挑战;
2)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规范受到极大破坏,需要一种新的思想体系稳定社会秩序
3)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4)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5)魏晋至隋唐时期以来儒道佛三教长期融合的产物。
2.理学的含义:
北宋,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3、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
4、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二程——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北宋洛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二人。
朱熹——南宋著名思想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5.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
(3)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
2)朱熹的理学观点(南宋):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
三纲五常。
②
人性与天理一致,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3)、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是永恒存在的,先有理后有物;
2)伦理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等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通俗理解:封建伦理道德、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秩序等都是天理,是永恒存在的,是不可改变的。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人们要通过自我修养克制欲望,要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使自己的一切言行符合“天理”,实际就是每个人的言行要符合现存的统治秩序,应绝对服从于现行的统治秩序。
(3)认识论:主张“格物致知”(通过学习实践探究万物明白天理)
6.程朱理学的发展: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依据的教科书。
学术思想影响海外,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
2)思想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反对“格物致知”
陆九渊的思想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
2.王阳明(明朝):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心学”创始人。
2)思想: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
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1、相同:
1)内容相同:
①“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②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3)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
3)影响相同:
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2、不同: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
2)哲学范畴不同
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3)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①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②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五、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1、消极
①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②用三纲五常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③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礼轻法、轻视自然科学等观念。
2、积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起了积极作用。
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发展?
来源: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
内容:注意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作用:强调个人修养,甚至压抑人性
地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成为官方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原因
1、政治:封建制度盛极而衰;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3、思想:明清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西学东渐;
4、阶级:新兴市民工商业阶层日益强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李贽,明末进步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多种。
2、思想主张
1)反对以孔子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
材料一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焚书·何心隐论》
2)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材料三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四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与百姓不相关者也。——《焚书·答邓石阳》
3)提倡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
材料五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书》
材料六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3、评价
1)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
2)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1)生平著作
黄宗羲:主要著作有《明夷待访录》等。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清三先生(或清初三大儒)。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明夷待访录.原君》
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3)评价
(1)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作用。
2、顾炎武
1)生平著作
顾炎武,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思想主张:
(1)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反对不切实际学风,提倡实践和真知;
材料一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日知录》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二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
(3)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
材料三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日知录》
3)评价:
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
1)生平著作
王夫之:人称船山先生。著作有:《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后汇编为《船山遗书》。
2)思想主张
(1)唯物论: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材料一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气者,理之依也”“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之即古水……”——王夫之《读通鉴论》
(2)认识论: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是可以认识的,提出“行先知后”;
材料二
“行先知后”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必矣!”——王夫之《尚书引义》
(3)辩证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材料三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由阖而辟,由辟而阖,皆动也。废然之静,内则是息矣。——王夫之《思问录篇》
3)
评价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黄宗羲
---
《明夷待访录》---
①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代一家之法。②
农工商皆本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①倡导经世致用。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读通鉴论》----①世界是物质的,变化有规律;②事物是可认识的。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三、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评价
1、进步性
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其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2、局限性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没有摇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
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有哪些进步性?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义
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关注国计民生、注重实践
和考察
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春秋(应运而生)----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武帝(正统思想)---
魏晋隋唐(面临挑战)---宋明(官方哲学)---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思想演变规律
①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②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③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单元线索
产生
前5C中叶以后(奴隶制)
古希腊人文思想、智者学派等
发展
14-17C(近代)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成熟
17-18C
17-18C
第五课
西方人文主义的思想的起源
一、人文精神
基本涵义其核心思想为: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人文精神”狭义上,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
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③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人文精神”广义上,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其基本特征为:
①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
②理性,对真理的追求;
③超越性,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1、什么是智者学派
在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常要发表意见,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雅典法庭规定每个公民须替自己辩护,不许旁人代辩。由于社会的需要,出现了一批“教授智慧的教师”,即“智者”。他们向人传授说话的艺术——修辞学,争辩的艺术——雄辩术,据理论证的艺术——辩证法。这些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自称为“智者”,形成了智者学派。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原因)
:
(1)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
(2)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社会环境比较宽松。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人在社会的地位日益突出
(3)思想文化:希腊人具有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希腊人重视海外贸易,易形成开拓冒险平等诚信的思想观念;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3、代表人物及主张
1)普罗泰格拉
2)探索主题(对象):人和人类社会
3)思想主张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是相对的其它的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对于社会道德,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4)评价:
(1)积极:强调人的作用、否定神的意志,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过分强调个人感受,认为没有是非之别,忽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
三、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主张: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内心的美德。
3、影响: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
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不同点: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作用,忽视社会道德。
苏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道德对人作用,认为美德即知识。
四、柏拉图
1、关注焦点:人类社会
2、代表作:《理想国》
3、观点:
根据智慧品德(出身)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责;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
4、评价:
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亚里士多德
1、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2、观点: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真理高于一切。
3、地位影响:
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新航路的开辟(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时间:十四五世纪
2、原因:
1)经济上:
意大利城市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达。
2)政治上:
工商业主掌握了城市的权力,各城市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3)位置上:
意大利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处在西方贸易(金融)的中心地位。
3、具体表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繁荣
4、影响:
1)阶级关系: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2)思想领域:文艺复兴这一思想解放运动首先开始于意大利。
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二、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含义:是公元14——17世纪,初在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反封建教会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2、时间:14—17世纪
3、原因:
1)十四、十五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基础)
2)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享乐。
(阶级基础)
3)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垄断教育和思想文化,压抑了人和人性。(社会背景)
4、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人才);古代希腊罗马丰富的文化的遗产。
(文化基础)
4、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1)主张:主张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自由,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科学。
2)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
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现世幸福与享受
自由平等
冒险、理性、科学
5、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
1)文学领域(三杰)
1)但丁
①代表作:《神曲》
②评价:“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2)薄伽丘
①代表作:《十日谈》
②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3)彼特拉克
①代表作:《歌集》
②最早提出“人学”对抗“神学”,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领域-绘画
(1)达·芬奇
①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②对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人和人性的肯定。
2)拉斐尔
拉斐尔的绘画代表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他在其一生短暂的37年中创作了数不清的天主教主题绘画和其他神话及世俗主题的绘画,而其创作的众多美丽的“圣母画像”则更是世人为之倾倒的艺苑奇葩、画坛绝笔。
事迹:“画圣”;擅长画圣母像;《西斯廷圣母》
3)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琪罗,1475年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作品:擅长雕塑绘画;创造专注人体,表现人的力、美及精神;《大卫》《摩西》。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作品的共性?
题材:大多为宗教题材;
特色:都采用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
精神:都体现了其人文主义思想,其关注点是人性,而非神性;
6、文艺复兴的扩展
1)时间: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2)成就: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
3)代表人物:
1)文学:莎士比亚(英)四大悲剧、喜剧
拉伯雷(法)
《巨人传》
塞万提斯(西)《堂吉柯德》
伊拉斯谟(德)《愚人颂》
2)科学领域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的革命为开端的。
①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②开普勒: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③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
④布鲁诺:宇宙无中心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的革命为开端的。
7、如何评价文艺复兴
(1)积极方面:
①思想: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高扬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启蒙运动打下基础。
②文学艺术: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果成为人类的的宝贵财富。
③自然科学: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二、宗教改革(16C)
1、背景:
1)根本: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和经济掠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新君主制的发展。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矛盾。德国是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4)宗教上:天主教会成为最腐败的封建统治集团,社会对教会的普遍不满。
5)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2、宗教改革的概况: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序幕: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2)主要思想:
①因信称义,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②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圣经》高于(一切)教皇和教会,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④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教士甚至教皇;
2)扩展:宗教改革在欧洲兴起,形成形成了不受教皇控制的教派——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
3、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4、宗教改革的影响:
①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促进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一个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及发展
一种精神:人文精神
共同影响:
解放思想,资本主义发展
第7课 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指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的壮大
3.思想基础:
1)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三、启蒙运动的概况
1.性质: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2.主要内容:民主、自由、平等、科学
3、斗争矛头(目的):反封建制度及天主教会
4.核心:理性(主义)
一般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所谓“理性”即人自己思考、判断,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强调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5、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
兴起—英国(17世纪);高潮—法国(18世纪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扩展——欧洲其他国家(康德、德意志)
四、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1)思想主张
①
抨击天主教会
②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
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④
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2、孟德斯鸠:
1)主张
①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②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分权制衡)。
③认为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2)意义
①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②
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4)成功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卢梭:
1)主张:
(1)天赋人权
(2)人民主权(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3)社会契约论
(4)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2)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五、德意志的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1、主张:
1)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人非工具)。
3)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4)但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5)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2、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六、启蒙运动的意义
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3)、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4)、成为人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点
1、相同: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2、不同:
1)发展阶段
文: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启: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2)核心:
文:人文主义
启:理性主义
3)斗争对象:
文:主要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宗教神学)
启:封建专制统治及教权
4)斗争方式:
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启:直接反对
5)范围:
文: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
启:源于英国,法国是高潮,扩展到欧洲等
6)影响:
文: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
启: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一、四大发明
1、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1)材料:殷商: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春秋:竹木简牍、丝帛。
2)缺陷:(笨重、昂贵、不易获得、难以保留……)。
2、发明: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3、改进
1)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制成了植物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原料:树皮、破渔网、麻头、破布
制造工艺:制浆--制纸--晾干
2)魏晋南北朝:造纸技术明显进步(百度;平滑;细薄),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3)唐宋:产地增多,竹纸、皮纸成主要品种。
造纸术的外传
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结束了羊皮纸和小牛皮纸的时代,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4、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有利于文明的传播和继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二)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1)隋唐之际,出现;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雕版印刷术的三费:费时、费力、费钱
2、活字印刷术
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
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新”在哪里?具有什么优点?
新: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三省:省时、省力、省钱
三)火药
1、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
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3、宋元时期,在军事上广泛应用。火药发明开始了冷兵器向热兵器发展时代
四)指南针的发明
1、战国时期,发明指南仪器-司南(世界最早),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等。
②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③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五、四大发明的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但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对世界文明(欧洲)的影响
①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②火药的使用,摧毁了欧洲封建堡垒;使骑士阶层衰落。
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④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总之,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火药和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中国: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计算工具
1)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演变为算盘;
2)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3)明朝时,珠算法传至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
三、天文学成就
1、原因:
1)我们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通过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天文学。
2)封建王朝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天文观测机构。
2、成就
1)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编出《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使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3)创制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历法
夏朝:
《夏小正》;
商朝:“殷历”;
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五、农学(四大农书)
时间
作者
成就
西汉
氾胜之
《氾胜之书》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南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农书
元朝
王祯
《农书》
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
明朝
徐光启
《农政全书》
传统农业达顶峰,最早介绍西方科技
六、医学:古代医学著作
时间
作者
成就
世界地位
战国问世
《黄帝内经》
中医学奠基之作
西汉编定
东汉末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系统总结往代;“东方药物巨典”
七、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制度先进,政府的重视;
经济:农耕经济繁荣;
政策:国内民族间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
教育:发达的文化教育,为科技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主观因素: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八、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
项目
中国古代科技
西方近代科技
内容
应用科学
理论科学,探索规律
方法
整理古籍与总结经验
观察和实验
目的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统治需要
服务于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趋势
逐渐落后于西方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诗经》到唐诗
1、诗歌的产生:语言
歌谣
诗歌
2、《诗经》(孔子编订):
2、时限:西周-春秋中期
3、内容:风——各地方民歌民谣
雅——正统宫廷乐曲
颂——宗庙祭祀的颂歌
3)特点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主义。
4)地位及影响: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战国——楚辞(骚体--诗歌体裁)
1)含义: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骚体
”。
2)代表及作品:屈原《离骚》
3)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多用语气词“兮”;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4)《离骚》的地位:创楚辞体裁,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开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源头
《诗经》、楚辞并称为“风”、“骚”,分别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三、汉朝——赋
1、含义:以楚辞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兴起原因: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统治者田猎、巡游之风盛行。
3、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4、代表及作品: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
四、唐朝——诗歌
1、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2、原因
1)政治: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环境)②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经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物质)
3)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
3.概况:
1)初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1)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
2)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2)盛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1)边塞诗
①特点:主要描写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②代表:高适、岑参
2)山水(田园)诗
①特点:主要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
②代表:孟浩然、王维
3)“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以抒情为主。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4)“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炼浓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多涉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被称为
“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
3)中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强调诗歌要反映民生的疾苦。
代表作: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
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
4)晚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杜牧、李商隐(小李杜)
四、唐朝——诗歌
1、简介: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五、宋朝——词
1、起源: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是一种音乐化和格律化了的杂言体诗歌
2、特点: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3、宋词派别、代表及风格:
1)婉约派:
①代表:柳永(北)李清照(两宋之交)
②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叹咏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2)豪放派:
①苏轼(北)辛弃疾(南)(合称“苏辛”
②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宏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六、元曲:
1、发展阶段及特点:
1)散曲:
(1)发展阶段: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
(2)散曲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
2)元曲:
1)含义: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2、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1)关汉卿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被誉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2)马致远
(1)特点:压抑愁闷
(2)社会背景:
①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3、词曲在宋元流行的主要原因
(1)经济:随着商业发展、城市的繁荣。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通俗化)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七、明清——小说
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搜神记》
(兴起),②唐朝:短篇小说传奇—《柳毅传》
③宋代:话本(小说创作新阶段)
④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空前繁荣)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①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加深。
③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④
社会结构:市民阶层扩大,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增加。
⑤小说体例,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⑥印刷术的的进步促进小说繁荣。
3、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文学成就大大超过前代
4、明清小说代表作:
①《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西游记》,吴承恩,明,浪漫主义小说;
④《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⑤《儒林外史》,吴敬梓,清,讽刺科举制小说;
⑥《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优秀短篇小说集。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
图画文字→象形字符号化→形成汉字(商朝时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3)趋势: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越来越规范、稳定。
2、书法艺术
1)含义: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2)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条件
(1)大量汉字的出现是书法艺术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知识群体形成后为力求汉字之美进行了孜孜探索。士人常常“写字”抒情达意,最终使书法艺术成为自觉。
(3)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3)阶段及特点:魏晋以前基本是自发阶段(实用性强);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兼具审美与实用)。
4)书法艺术的几种形式:
1)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
①特点:始于东汉。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不可比拟。
②代表人物和作品
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和王羲之
唐代楷书步入盛世;欧、颜、柳。
(2)草书(“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
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随心所欲。
①特点: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但不容易识别。
②代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朝:张旭、怀素
(3)行书:
①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②代表: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盛唐颜真卿(《祭姪文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
5)书法艺术发展的时代特点:
①秦汉以前:主要使用实用性文字;
②魏晋南北朝:书法成为艺术;
③隋唐:书法发展到新的顶峰,注重规范,风格多样;
④宋代:追求个性,忽略法度;
⑤明代: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创造;
⑥清代: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含义:中国画,又称国画,是指用毛笔、墨汁或特定颜料画在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种类从手法上讲,分为工笔、兼工带写、写意三种;从内容上分,有人物、花鸟、山水、博古(相当于西洋画中的静物画)等类型。
2、中国画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夏商周时期
以人物肖像为主;代表作是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
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注重线条和色彩.代表作有马王堆汉墓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等.4)魏晋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
①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②特点:人物肖像画是创造的主题
③代表:顾恺之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提出“以形写神”
5)隋唐时期: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①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继承优秀传统,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②代表: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6)两宋时期: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
宫廷画进入最活跃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最大的亮点,代表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①、特点: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②、代表:
元代王冕的《墨梅图》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3、中国绘画的特点
一方面盛行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另一方面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画不求形似,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4、作用:中国画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其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京剧的出现
1、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1)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大傩之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出现艺人优伶。
3)元代杂剧:戏剧艺术推向成熟。
4)明代:江苏昆山一带形成昆曲。
2、京剧的形成发展
1)形成: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形成“徽汉(湖北汉剧)合流”的局面;徽汉融合,兼收其他剧种,形成新剧种——京剧。
2)发展
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3)特点: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将唱、念、做、打手段有机结合,并继承歌舞并重的传统;表演多采用虚拟性动作,达到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4)影响: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发射着奇光异彩。
3.其他剧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经典力学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定者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他第一个把望远镜对准天空进行观测,出版了《星空使者》一书。1632年,他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把哥白尼的学说推到了最终胜利的阶段。
1)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迫切需求。
(3)
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4)
科学家勇于的探索精神。
2)成就:
(1)
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和观察。
(2)
物理学:实验证明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是改变,不是维持);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
(3)
天文学: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3)意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2.牛顿(英)——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建立标志: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2)内容:
①提出物体机械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比例定律(即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作用和反作用相等定律。
②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3)特点
:
注重实验(基础)
数学化(表达形式)
4)局限:只适用宏观世界低速运动状态,绝对的时空观无法解释微观高速运动现象。
5)意义
:
(1)牛顿力学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
(3)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相对论的创立
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面临的新问题(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
2、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德)提出相对论
3、内容
1)狭义相对论:1905年
①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质增效应);
②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2)广义相对论:1916年
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时间:钟慢效应
质量:质增效应
空间:尺缩效应
4、意义:
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
(2)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
2.诞生: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标志量子论的诞生;
3、发展:
①爱因斯坦用量子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③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3.量子论的重要影响
1)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重大进步,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2)量子论与相对论共同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3)推动了物理学的进步,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一、教会的禁锢
1.古代:世界神创说(神创造了人类和世界万物)
2、原因:
政治上:统治阶级推行愚民政策和精神独裁。
经济上:生产力落后。
文化上:生物知识匮乏。
3、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生物学发展缓慢。
二、早期生物进化论思想
1.背景和条件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4)科学技术的进步,17---18世纪生物学的发展为进化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内容:
1)、细胞学说:
①17C,[英]胡克发现细胞;
②19C30年代,[德]施莱登、施旺共同创立细胞学说;
③19C50年代,[德]德马克发现胚胎发育过程就是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学说进一步发展完善。
2)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19世纪):
①思想: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肯定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两个原则:“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②意义:早期进化论思想开始形成;为达尔文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2、观点
1)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生物进化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物种不断地变异,新生旧灭)。
2)生物进化是逐渐和连续的,自然界没有不连续的突变和飞跃;
3)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生物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4)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即-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4、原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3、影响
1)对宗教界: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2)对科学: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3)对世界:震动近代中国思想界,成为改造社会的理论武器;
成为西方国家经济兼并、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原因和条件
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2)经济:工场手工业发展,使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3)科技: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
2.蒸汽机的改良和推广
1)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单动式蒸汽机。
2)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成联动式蒸汽机(1785年,万能蒸汽机的应用)
3)蒸汽机在各行业被广泛采用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
1)积极: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改变了工业的布局,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③促使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社会化大生产)。
④形成许多工业城市和工业国家
(工业化、城市化)
⑤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消极
①加剧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
②拉大社会贫富差距,阶级对抗加剧。
③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拉大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差距。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
1)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
2)科学家们对电的研究不断深入;
3)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过程
1)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使电力成为新能源。
2)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成熟。
3)电器的发明(爱迪生)。
4)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主要动力的原因:
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
3、影响
1)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促成垄断组织的形成4)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原因
1)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技术的发展;
2)
冷战争霸的需要。
2.过程
1)奠基:1946年,美国制成第一台计算机。
2)产生:
1969年,美国国防部网络,互联网技术出现
3)
发展:209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3、互联网的功能:
提供文件传输、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谈心等
4、互联网的特点:
界面直观、音像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5、互联网的影响
1)积极:
①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信息社会,知识经济)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③促进传统产业的进步(管理水平;新的市场)④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
2)弊端: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犯罪网络安全,影响经济发展。
②互联网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使部分人沉迷其中,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易于腐蚀人们的心灵。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形成巨大冲击。
三次科技革命
事件
时间
重要标志
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60S
蒸汽机
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70S
发电机
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C40S
电子计算机
信息时代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阶级
活动
层面
地主阶级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器物层面
洋务派: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
资产阶级
维新派: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
制度层面
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
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思想层面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19C40-50s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统治危机四伏,盲目自大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3)
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开始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
主张:向西方学习
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
编译出《各国律例》《四洲志》
③地位: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
①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代表作品:《海国图志》
③地位: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④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3)其它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的接连出版
作
者
代表作品
内
容
姚
莹
yóu
《康輶纪行》
介绍西藏、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历史地理知识。
shē
徐继畲
《瀛环志略》
介绍世界各洲的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等。
nán
梁廷枏
《海国四说》
介绍对英国、美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
4)核心内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器物),探索强国御侮之路。
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抵抗外侵。
4、性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5.评价
1)积极方面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局限性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
停留在技术或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内忧外患
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②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并将之付诸实践。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同、异)
⑴相同点: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⑵不同点:对待“外国事务”的态度不同。
洋务派:主张面对现实,师夷长技以自强。
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改革。
2.内容:
“中学为体”:“中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西学为用”是指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
3.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西”。
5.实践:洋务运动
创办近代工业(军用、民用)
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6.本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7、性质: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
8、结果及原因
1)结果:破产,其标志是甲午海战失败。
2)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列强的破坏;顽固派的阻挠。
9、评价:
1)积极方面:(客观)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经济、军事、教育、思想)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窗口;冲击了守旧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环境。
2)局限性:(主观)仅学习西方物质文明,未触动封建旧制度。
洋务派与林则徐、魏源思想的比较
1、相同点:
阶级属性:同属于地主阶级;
主张相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
结果相同:都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最后结果:都失败了
2、不同点:
(1)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领域更广;
(2)首要目的:洋务派学西方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来维护封建统治;林则徐、魏源学西方目的的重心在于抵御外侮;
(3)洋务派学习西方进行了充分的实践。
三、维新变法思想
一)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1、背景:洋务运动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4.评价:
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局限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
二)康梁维新思想(19C90s)
1.背景
政治上:甲后,西侵,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上:甲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上: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力量增强。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不断传入西学知识的增长和维新思想的发展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①主要活动宣传方式: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②思想主张: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扬维新变法必要性、合理性;主张君主立宪;
特点: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原因: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借助它可以为变法减少阻力;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
意义: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他为什么要“跪着造反”?
1.理解:
跪着:借助孔子(经学);依靠皇帝
造反:宣传反封建专制的维新变法思想
2.原因
封建势力的强大,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软弱性);维新派没有实权;康有为本人的原因:
2)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思想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变法图存;
代表作:《变法通议》
3)严复的维新思想
《天演论》敲响了危亡警钟:生物不断在“变”、不断进化,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社会也是如此。中国变法救亡不仅合理、可能,而且刻不容缓!
思想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借用进化论原理,论述变法合理性
方式:翻译《天演论》
意义:系统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
3、维新派的主张:
政治:要不要变法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民权);文化教育: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西学);经济:发资。
4.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9月21日戊戌政变(百日维新)
2)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3)结果:失败
4)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5.康梁维新思想的评价
1)意义
①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思想启蒙(最主要)的作用,促进人民觉醒。
②是一次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③突破物质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④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2)局限性:没有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思想。
林则徐、魏源
洋务派
维新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宣传维新变法
学器物
学制度
挽救清朝统治
实行君主立宪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
一)、历史背景
1、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进一步发展(根因),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2、政治:民国初年,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仍是两半社会;袁世凯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对外卖国、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2、主要基地和活动基地:
阵地:《新青年》。基地:北大(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3、代表人物
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
4、新文化运动经过:
1)新文化运动前期(五四运动以前)
1)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旗帜和指导思想),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新道德:
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②旧道德:
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
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新文学提倡白话文,采用的自由文体,注入新的内容和新的精神
②成就: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文章“须言之有物”.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c鲁迅:成就最大;著《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和《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的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5、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6、影响
1)进步性: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解放。
②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理论武器)
④弘扬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⑤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文化平民化)
2)局限性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②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1)内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的开展;新、五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外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传播过程
1)五四运动前:
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中国最早)
2)五四运动之后
①传播理论: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建立组织: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和党的早期组织。
③实践活动: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音》和《劳动音》等工人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意义:
①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②建立一些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现
③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思想基础
④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建设
三个代表——现代化建设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的形成1、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屡屡失败。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
4)孙中山个人
1)转变:上书李鸿章失败后,由改良走向革命
2)组织活动:①1894年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②1905年在日本创建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
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A、机关报:《民报》
B、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C、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意义: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E、三民主义
孙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2、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内容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政治革命)
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含义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前提)。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
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资本主义土地国有制)(补充发展)。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4评价:
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不彻底):不明确反帝;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1911年11月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1912建立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民主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
1917年、1921年发动两次护法运动。
教
训:老办法行不通;必寻求新途径、新力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在两半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捍卫民主共和实践的失败
2)十月革命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3)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2.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1)民族主义
新: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各民族一律平等
旧: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
新: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旧: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
新: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旧: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资本主义土地国有制)。
4)“新”的所在:
明确了反帝目标(最大);更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且与反帝反封相结合;更关注农工利益。
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
相同点: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要
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民族:旧反对满洲贵族统治,不明确反帝;新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不同点:民权:旧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赋
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旧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新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什么关系?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4、如何评价新三民主义
1)进步意义:
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反帝反对封),成为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2)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内容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四、新三民主义的实践:
1、1924年,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2、1924—1927开展国民大革命运动
[合作探究]
探究之一:
本课内容涉及到了孙中山人生中两次重要的转变
第一次:
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后走上革命道路,提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第二次:
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开展国民大革命。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阶段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中共创立时期(1919—1923)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中国现代史
过渡时期(1949——195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至今)
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78至今)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诞生的条件
①历史条件
近代以来中国人各种救国方案均未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②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
③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④实践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
⑤国际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
①.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时期,到北京结识李大钊等人,阅读共产主义书籍。
②.投身革命: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③.建立政党: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是中共缔造者之一。
2、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①时期:从共产党创立到国民革命时期(21—27)
②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内容:
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④意义:
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根本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⑤实践:一大、二大、三大、大革命
3、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1)时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2)背景: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城市中心论道路失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3)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内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5)意义:
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6)实践: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打败四次“围剿”;长征的胜利。
4、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2)背景:毛泽东确立党领导地位;中国主要矛盾变化。
3)著作:《论持久战》(1938);《新民主主义论》(1940);《论联合政府》(1945)
4)内容:《论持久战》:抗战是持久战;战争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及前景。
5)、影响: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走向成熟。1945年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6)实践:抗日战争的胜利。
5、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2)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3)内容:
1)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
工作重心转移、工作中心、方针、基本政策、总任务。
2)《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总结中国革命经验;规定新中国(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4)意义:
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5)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的建立.6、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
1)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主要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民主政治建设;外交。
(3)实践:农业、手工业:合作社
私营工商业: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和平赎买政策)等。
(4)实践:完成过渡(私—公);建成社会主义;“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外交成就。
2)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年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我国进入初级阶段。
(2)著作:
《论十大关系》(1956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3)内容:
注重农、轻、重的比例协调;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影响: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5)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7、其它
毛泽东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四、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精髓
1、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5).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6).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
2、精髓: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
五、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实践上:
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
2、理论上
六、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四,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十八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1)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
2)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继续“左”倾错误。
1)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2)错误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
(违背实事求是)
3)影响:“文革”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出现“文革”后的“两年徘徊”。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时间: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意义:,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过程:
1)宣言书: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实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①时间:1978年
②内容: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点转移,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③意义: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简而言之,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理论。
二)、背景:
(1)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三)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
1、酝酿阶段(1978年)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十一届三中全会。
2、初步形成——中共十二大、十三大
1)最早提出理论:十二大
1982年;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共十三大
87年;内容: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制定三步走的战略。
意义:第一次系统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后被称为小平理论。
3、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1)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内容: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理论上作了新的回答。
对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等。
②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2)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92年,中共十四大
1)内容:
①明确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②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意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邓小平理论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4、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中共十五大
5、其它
还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①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开端)
②82年:中共十二大
(最早提出理论)
③87年:中共十三大
(第一次系统概括)
④92年春:“南方谈话”
(理论成熟并成体系)
⑤92年:中共十四大
(比较完整的体系
⑥97年:中共十五大
成为党指导思想)
四)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①发展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④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目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⑤政治保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⑥建设战略:三步走的战略;
⑦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⑧依靠力量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3、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的构想。
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
(图形略)
五)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六)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
1.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2、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时代理论的重大发展。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3)世界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同时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
2.形成过程
1)2001年,七一讲话,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
2)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3.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实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
4.历史地位
1)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成为指导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旗帜。
四、从创立者、解决问题、思想精髓及历史作用方面比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的思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毛泽东思想
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三个代表
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者都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一)两弹一星
1、何为“两弹一星”
“两弹”:原子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2、新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3、进程:
①1964年:原子弹试爆成功
立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2)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③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4、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
①军事上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②政治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世界和平。
③经济上促进经济发展。
“两弹一星”
后中国的科技成就: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从“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至2001年,中国研制并发射了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率达90%以上。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
二、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1、历程:
1)1992年,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战略。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
2、作用和意义:
1)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
航天技术的国家。
2)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科技和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3)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
一靠邓小平:邓小平提供了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靠袁隆平:袁隆平提供了技术,他研制的杂交水稻增产明显,产量大增。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就: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2、意义:大大提高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五大发明”
四、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1983年,“银河--Ⅰ”巨型计算机(上亿次/秒;
1993年,“银河--Ⅱ”巨型计算机(10亿次/秒)
2、生物技术
1)成就: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实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参加人类基因工程研究
2)意义: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贡献。
五、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
1.制度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3、物质基础: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
4.主观因素: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5.人才基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6.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六、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①增强了国防力量
②提高了国际地位
③增强了综合国力
④振奋了民族精神
七、通过本课学习,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反之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科教兴国。
4.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5.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为人类造福。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内涵:
1)范围:“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前提:《宪法》允许范围内
3)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样性;是社会主义的自由、民主在科学文化领域里的反映。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2.背景
1)国际: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开始批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国内因素: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义建设道路(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义)——必要性
(2)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为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3.提出
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
4.影响及成果:
1)科技领域和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①文艺领域:
作品:老舍—话剧《茶馆》;
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
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等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质量提高,版面扩大。
电影:“难忘的1959年”,②科技领域:
生物学领域摩尔根学派与李森科学派之争
2)大大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二、遭遇曲折——“双百”方针受到破坏
1.原因:
政治运动扩大化(反右派);文化大革命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
2.表现:
1)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
2)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
昆曲:《李慧娘》
电影:《北国江南》
《早春二月》
3)知识分子(作者)受到伤害(“右派”“反动学术权威”)。
3.影响:
1)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统天下。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受到很大影响
三.文艺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结束,清算极“左”路线,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根植于人民生活。
2)邓小平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提出“双为”方针。
3)80年代初开展“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
2.繁荣景象
1)文学作品
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反映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2)反映丰富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作品:
3)科学、文艺工作迎来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
名称
类型
鲁迅文学奖
优秀文艺创作
茅盾文学奖
优秀长篇小说
金鹰奖 飞天奖
电视艺术大奖
金鸡奖
百花奖
华表奖
电影荣誉奖
五个一工程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21世纪,文艺内容更丰富,形式越加多样化,并逐步走向世界。
四、“双百”方针的历史经验教训:
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问题。
2、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
3、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
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4、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
1)措施
1)接管旧教育,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自主权,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2)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教育向工农敞开大门。
2)特点(结果):将两半教育改变为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1)制定教育方针:
1956年提出:全面发展;培养有觉悟
有文化的劳动者
2)初步建立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体系:
①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
3、新中国的教育成就;
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答: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逐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育等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原因是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育方针。
二、**中的教育
1.原因
“左”的指导思想影响;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2.表现
1)师生卷入“破四旧”
批“走资派”活动,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
3)70年代初,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4)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3.影响
1)破坏中国教育事业,2)导致人才缺乏
3)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4)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教育的复兴
1、拨乱反正,重归正轨
①整顿教学秩序
②1977年恢复高考
③组织编写新教材
④倡导尊师重教
2、蓬勃发展:
1)、指导方针:
(1)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
出“科教兴国”战略。
(2)20世纪80年代“三个面向”,促进教育改革步伐。
2)具体措施
(1)教育改革:
①基础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
②中等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
③高等教育:新兴学科、学位制度、招生分配、扩大办学自主权。
93年实施“211工程”计划。
(2)教育投资:
①体制: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②措施:
社会力量助学:启动希望工程
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力度;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3)成就
1)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2)高等教育取得持续发展。
四、我国教育经历怎样的历程,有何经验教训
1、历程:
开创基业,建立教育事业;探索道路,形成国民教育体系;十年浩劫,破坏教育事业;复兴教育,成就辉煌。
2、经验教训: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从国情出发;
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五、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2、教育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推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国民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科技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4、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19世纪的世界文学: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20世纪初期的现实主义文学
(2)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3)苏联文学
(4)亚、非、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18C末~19C30S)
1.流行时间:
18C末-19C30S2、社会背景: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不已;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
2)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特点
创作风格: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手法);情节跌宕(风格)。
思想感情:反对崇尚理性,深入发掘感情世界。
政治:反映现实,反对封建制度,憧憬未来。
4、主要成就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
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5、影响:
扫荡了封建残余势力,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雪莱的诗中充满了幻
想和憧憬,体真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西风颂》是雪莱的代表作。
二、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
1、时间:19c30s-20c早期
2、背景:
①
19世纪30年代以后,伴随着工业革命在欧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3、特点:
①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再现社会风貌;
②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③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
4、代表作
法国
巴尔扎克小说集《人间喜剧》(展现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被誉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英国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丹麦: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
美国: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批种族歧视及金钱至上)
4、影响
揭露资本主义本质
法国现代小说之父——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
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俄国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始祖”。
代表作: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
小说:《上尉的女儿》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现实主义作家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大作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一生中创作了25部戏剧,被誉为与莎士比亚齐名
。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代表作《玩偶之家》
马克·吐温(1835—1910)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原名是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
他的早期作品表现了对美国民主所存的幻想,以短篇为主,作品有《竞选州长》、《高尔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长篇小说为主,讽刺性加强,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后期作品则由幽默讽刺转到愤怒的揭发,作品有《游记》、《给范斯顿将军辩护》等。
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
同:对社会现实不满情绪的反映
异: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主观性,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
现实主义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
三、20世纪的西方文学1、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2、现代主义文学
1)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两次世界大战和席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造成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2)特点:
①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
②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认为人应该是绝对自由的;③表现方法上: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反传统、反理性)
3)代表作: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
4)影响:
揭露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和人格自由发展之间的冲突。
荒诞派作家
贝克特,为爱尔兰著名
戏剧家及小说家,荒诞派戏
剧鼻祖之一。《等待戈多》
3、苏联文学:
1)二十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繁荣。
2)原因: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建设使苏联社会取得巨大成就
3)特点:反映苏联社会的巨大变化,反映强烈社会责任感
4)代表作:高尔基《母亲》
(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影响:反映苏联社会历史性变革
4、亚非拉的文学
1)原因: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2)特点: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殖民压迫的思想。
3)代表作:
印度泰戈尔长篇小说《戈拉》
中国鲁迅《呐喊集》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尼日利亚索卡因《解释者》
4)影响:
体现反对殖民压迫和反对社会不公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流派风格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时代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个性
注重感情
真实表现自我绝对自由,表现自我共性
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备课中心 篇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备课中心
【免费精彩专题】-精品导航、教案学案、课件试卷、珍贵素材!全站免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4课课后演练(打包14套,含答案,全站免费…12-07【人教版】福建省州芗城中学必修三语文:第1-14课全册教案(打包14套,…10-05【人教版】河北邯郸曲周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三:小练习(10套,含答案,全…10-05【人教版】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1课教案(打包11套,全…10-05【人教版】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必修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册14套,全…10-05【人教版】四川岳池一中必修三语文:第1-14课导学案(打包28套,全站免…10-0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4单元单元测试(12套,含答案,全站免费…09-26【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3)高一下学期语文(22份打包,含答案解析)04-18【教案精编】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案全集(16份打包…10-262014年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案、练习(全套,21份,含答…10-192014版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案全集(精编16份,word版)10-112013-2014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全册课后作业(14份,含答案)08-18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稿(全册,含答案)03-08高中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教案全集(137页)08-07高中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免费版教案全集04-04高中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免费版教案全集03-19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教案.doc03-12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免费版教案全集.doc03-11【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单元ppt导学课件包(含答案…10-29【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ppt导学课件包(含答案…10-29【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ppt导学课件包(含答案…10-29【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单元ppt导学课件包(含答案…10-29【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练案(打包34份,含答案)10-26【人教版】2017年高中语文必修3:课下能力提升(19份打包,Word版,含解…10-07【人教版】2017版全优指导高中语文必修三ppt全册课件(18份打包,全站免…08-19【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测控指导必修3全册配套ppt课件(18份打包)06-17【人教版】2017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测试题(含答案)05-19【人教版】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练习题(19份打包,含答案)04-04【人教版】2017年春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ppt课件(14份打包,全站免费)04-01【人教版】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导学ppt课件(14份打包,全站免费…03-12【人教版】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同步课件(14份打包,全站免费)03-12【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3课时检测(29份打包,Word版,含解析…03-12【人教版】2017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2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解析)03-06【人教版】2017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03-06【人教版】2017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03-06【人教版】2017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03-06【人教版】2017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03-06【人教版】2017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03-06【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ppt精品导学…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ppt精品导学课件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3课《老人与海》ppt精品导学课件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ppt精品导学课件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ppt精品导学课…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ppt精品导学课…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ppt精品导学…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ppt精品导学…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ppt精品导学课件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ppt精品导学课件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ppt精品导学课件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ppt精品导…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13课《宇宙的边疆》ppt精品导学…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全册打包,Word版,…01-14《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ppt课件(40页)06-08【人教版】2016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学案(共28份打包,含答案,全站…04-12【人教版】2015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全套(44份打包,全站免费)12-27【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单元单元测评(7套,含答案,全站免费)12-25【粤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备课精选:第9课《祝福》同步练习及答案(共2…10-10【粤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备课精选:第15课《蜀道难》同步练习及答案(…10-10【粤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备课精选:第16课《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10-1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课《老人与海》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课《老人与海》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同课异构(1)ppt课…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同课异构(2)ppt课…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3课《宇宙的边疆》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3课《宇宙的边疆》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1)ppt…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2)ppt…06-15【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祝福》ppt课件05-22【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5课《蜀道难》ppt课件05-22【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6课《琵琶行(并序)》ppt课件05-22【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5课《劝学(节选)》ppt课件05-22【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6课《过秦论》ppt课件05-22【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7课《师说》ppt课件05-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素材积累04-1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素材积累04-1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老人与海》素材积累04-1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素材积累04-1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素材积累04-1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素材积累04-11
5.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课文翻译 篇五
— — Reading — —
节日和庆典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就有各种各样的节目和庆典。大多数古老的节日总是庆祝严寒的结束,春季的种植和秋天的收割。有时,在猎人捕获猎物后,也举行庆祝活动。在那个时代,如果食物难以找到,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月,人们就会挨饿,现在的节日有很多由来,一些是宗教上的,一些是季节性的,一些是纪念特殊的人和事件的。
亡灵节
些节目是为了纪念死者,或使祖先得到满足,因为祖先们有可能回到世上(给人们)提供帮助,也有可能带来危害。在日本盂兰盆节,人们要扫墓、烧香,以缅怀祖先。人们还点起灯笼,奏响乐曲,因为他们一位这样做可以把祖先引到世上。在墨西哥,亡灵节是在月初。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人们会吃制成颅骨形状的食物,和装点有“骨头”的蛋糕。他们向亡者祭献食物、鲜花和礼品。西方的万圣节也源自人们古老的信念,以为亡者的灵魂会返回人间。万圣节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节目,这天他们可以乔装打扮上邻居家要糖吃。如果邻居什么糖也不给,那么孩子们就可以捉弄他们了。
纪念名人的节目
也有纪念名人的节目。中国的端午节(龙舟节),是纪念古代著名诗人屈原的。美国的哥伦布日是纪念克里托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子。印度在10月2日有个全国性的节目,纪念莫汉达斯.甘地,他是帮助印度脱离英国而独立的领袖。
庆丰收的节日
收获与感恩节是非常喜庆的节目。越冬的粮食收集起来了,农活结束了,人们都心怀感激。在欧洲国家,人们通常用花果来装饰教堂和市政厅,在一起聚餐。有些人还可能因为他们的农产品(参加各种评选)而获奖,比如最大的西瓜或最帅的公鸡。中国和日本都有中秋节,这时,人们会赏月。在中国,人们还品尝月饼。
春天的节日
最富生气的而又最重要的节日,就是告别冬天,迎来春天的日子。中国人过春节要吃饺子、鱼和肉,还要给孩子们送红纸包着的压岁钱。(他们)舞龙灯、狂欢,全家人聚在一起欢庆阴历年。在一些西方国家有激动人心的狂欢节,通常在二月,复活节前的四十天。狂欢节期间,人们身着各种艳丽的节日盛装,伴随着鼓噪的音乐,在街头游行,昼夜跳舞。复活节是全世界基督教徒的一个重要的宗教和公众节日。它庆祝耶稣复活,也庆祝春天和新生命的到来。在晚些时候,日本就迎来了樱花节,(节日里)整个国度到处是盛开的樱花,看上去就
像是覆盖了一层粉红色的雪。
人们喜欢聚在一起吃、喝、玩耍。节日让我们享受生活,让我们为自己的习俗而自豪,还可以暂时忘掉工作中的烦恼。
— — Using Language — —
一段伤心的爱情故事
李方的心都碎了。这天是情人节,胡瑾说她下班后会在咖啡馆和他见面的。可现在她却不见人影。也许她这会儿跟朋友在一起,正在取笑他呢。她说她会7点到达,他(李方)认为她会守信用的。他一整天都期盼着见到她,而现在他拿着玫瑰花和巧克力独自一人守候着,像个傻瓜一样。他不想屏息等她来道歉,他要用咖啡来解愁。
很明显,咖啡馆里的经理在等李方离开——他擦好桌子,然后坐下来,打开电视机。这正合了李方的意!正在播出的是流传在中国的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
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下凡来到人间。她的名字叫织女,做纺织活的女孩。她在人间遇到了牛郎,两人相爱了。(李方想:“这正像我和胡瑾。”)于是他们秘密结了婚,并且生活得非常幸福。(李方想:“我们也可以像他们那样幸福的。”)当王母娘娘知道自己的外孙女跟一个世上的凡人结了婚,她勃然大怒,强行把织女带回到天宫。牛郎试图追随上去,却被银河阻挡住了。看到织女伤心的欲绝,最后王母娘娘决定让这对夫妻每年跨过银河相会一次。阴历七月七日,喜鹊们会展翅搭桥,让这对恋人过河相会。中国人都希望这天天气晴朗,因为如果碰到下雨,这就意味着织女在哭泣,两个恋人不能见面。
支持人说道:“这就是乞巧节的故事。外国朋友听到这个故事就将它称作中国的情人节故事。今天天气晴朗,我希望你们都能见到所爱的人。”
李方动身往家走,心里想:“我想胡瑾是不爱我了,就把这些鲜花和巧克力都扔了吧。我不想因它们想起她来。”于是他把花和巧克力都扔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神情失落地走过拐角处的一家茶馆,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那是胡瑾在向他招手,她喊道:“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呢?我在这等你好久了!我有礼物送给你!”
他怎么办呢?他把情人节的礼物都扔了!她恐怕永远也不会原谅他了。这个情人节快乐不起来啦!
Unit 2 Healthy eating
— — Reading — —
到这儿来用餐吧(1)
王鹏坐在他那空荡荡的餐馆里,感到十分沮丧。这个上午真是怪得很。通常他很早就起床了,准备他的菜肴——烤羊肉串、烤猪肉、炒菜和炒饭。然后到午饭时分,这些菜都会买完。这个钟点他的餐厅本来是宾客盈门的。但是今天却不是!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了什么事?他想起来他用滚烫的精制油烹制的羊肉串、牛排和腊肉。他的可乐又甜又冷,冰激凌是用牛奶、奶油和水果制成的。他想,“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了”。突然间,他看到他的朋友李昌匆匆地走过。他喊道:“喂,老李!你是吃老一套的吧?”可是李昌似乎没有听到。怎么回事呢?要是李昌不像往常那样不到他的饭店里吃饭,那问题一定严重了。
王鹏跟着李昌来到一家新开张的小餐馆。窗子上的标牌写着这样的一些字:“肥腻的东西吃厌了吧!想变瘦吗?请到永慧减肥餐馆来吧。此地只供应减肥食品,让你恢复苗条!”
王鹏受好奇心的驱使,走了进去。里面坐满了人。店老板,一个清瘦的女人走上前去来说道:“欢迎光临!我叫永慧。您要是天天来这里用餐。我可以保证在两周内 去掉您的全部油脂。”然后,他递给王鹏一张菜谱。菜谱上有很少几样食物和饮料:只有米饭、醮醋吃的生蔬菜、水果和水。王鹏对此感到吃惊,特别是对它们的价格。这价格比他在餐馆吃一顿好饭还贵。他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甩了菜谱就急忙往外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想起了自己的菜谱。那些菜让人发胖了吗?也许他该去图书馆查查看。他可不能让永慧哄骗人们却不受惩罚!他最好做一番调查!
在图书馆,王鹏很惊讶地发现,他餐馆的食物脂肪含量太高,而永慧餐馆的食物脂肪含量又太少。尽管顾客吃她的餐馆里的饭会变得苗条,但是他们摄取不到足够的热量来保持健康,很快就会感到疲乏。开车回家时,王鹏觉得又有了希望。也许写个新的标牌、打点折,能够帮他赢回顾客!于是他写下了他的标牌:“想保持苗条健康而又精力旺盛吗?到这儿来用餐吧!今天打折!我们的食物能够给您提供一整天所需的热量!”
这两家餐馆之间的竞争开始了。
— — Using Language — —
到这儿来用餐吧(2)
一周后,王鹏的餐馆几乎坐满了人,他感到高兴些了。也许他仍然能够谋生,而不至于关张了。他不希望由于餐馆不受欢迎而负债。他微笑着坐在门口热情地迎接他的客人。但他一见到永慧走进来,脸上的笑容马上消失了。永慧瞪着他,看上去不高兴。“请问你那天到我餐馆里来干什么?”她大声地问道,“我本来一位你是一位新顾客,现在我才发现你只是过来打探我和我的菜谱的。”王鹏心平气和地解释说:“很对不起,上周我想知道我的顾客是上哪儿吃饭去了。我跟着一位顾客走,发现他们在你的餐馆里。我并不想让你心烦,不过我发现你菜谱上的才太少了,所以我也就不着急了,我也开始宣传我餐馆的食物的好处。你为什么不坐下来吃顿饭呢?”
永慧同意留下来。没过一会儿,他们两人就津津有味地吃起饺子和蒜蓉鸡胸。当到吃冰激凌时,水慧开始感到不舒服了。她说:“吃了这么多油腻的、难消化的食物,我都觉得恶心了。我想吃我的蔬菜和水果。”这时候,王鹏正在吃第二盘饺子,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同样地,(如果在你的餐馆)我还想吃我的饺子和肥肉呢。你不觉得自己很容易疲乏么?”“是的,我的确经常需要休息。”永慧承认了。“不过,难道你不认为瘦一点更好么?我相信,那样你会觉得更健康写。”
他们开始谈论菜谱和平衡膳食的问题。王鹏解释道:“我的研究表明,你我两家所提供的都不是平衡膳食。我没有提供足够的纤维食物,而你提供的食物没有足够的营养和热量。也许我们两家所提供的食谱应该综合起来,做出一份富有热量和纤维的平衡膳食。”于是,他们就照此做了。他们用生蔬菜配汉堡包,煮土豆而不是油炸土豆。还拿新鲜水果配上冰激凌。这样,他们减少了饭菜中的脂肪含量,增加了纤维素。他们的平衡膳食非常有效,王鹏很快就瘦了,而永慧却胖了。过了不久,这两个人发现,他们生意上的合作变成了私人的合作了。最后,他们结了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 — Reading — —
百万英镑
第一幕,第3场
旁白:1903年的夏天。一对年老又富有的兄弟,罗德里克和奥利弗,打了一个赌。奥利弗认为,一个人靠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在伦敦能活一个月。他的兄弟罗德里克对此表示怀疑。这时,他们看见一个身无分文的年轻人在房子外面的人行道上游荡。他叫亨利.亚当斯,一个美国商人,在伦敦迷了路,不知道该怎么办。
罗德里克:年轻人,请进来一会儿,好吗?
亨 利:先生,你叫谁来呀?是叫我吗?
罗德里克:是的,就是你。
奥利弗:从你左侧的前门进来。
亨 利:(仆人给他打开门)谢谢。
仆 人:早上好,先生,请进。先生,请让我来带路吧。
奥利弗:(亨利走进来)谢谢你,詹姆斯,没你的事了。
罗德里克:你好,先生,你贵姓?
亨 利:亚当斯,亨利.亚当斯。
奥利弗:来,请坐,亚当斯先生。
亨 利:谢谢。
罗德里克:你是美国人?
亨 利:是的,从旧金山来。
罗德里克:你对伦敦熟悉吗?
亨 利:一点儿也不熟,这是我第一次来伦敦。
罗德里克:亚当斯先生,不知你是否介意我们问几个问题?
亨 利:不介意,请问吧。
罗德里克:可不可以问问,你在这个国家干点儿什么?你的计划又是什么呢?
亨 利:嗯,谈不上有什么计划,我希望能找到工作。事实上,我在英国上岸是偶然的。
奥利弗:这怎么可能呢?
亨 利:嗯,你看,在美国的时候,我有我自己的船。大约一个月前,我开船驶出海湾……(他的眼睛盯着兄弟俩留在餐桌上的残羹剩菜上)。
罗德里克:往下说呀。
亨 利:哦,好的。嗯,傍晚时分我发现我被一阵大风刮到海上去了。这都是我的错。我不知道是否能活到早晨。第二天早上,我正感到绝望的时候,一艘海船发现了我。
罗德里克:正是那艘船把你带到了英国。
亨 利:是的。事实上我靠做义工来顶替船费。这就是我为什么衣冠不整的原因了。我上美国大使馆求助,但是……(兄弟俩相顾而笑)。
罗德里克:嗯,这一点你倒不必担心,这还是优点呢。
亨 利:对不起,先生,你的话我没有听懂。
奥利弗:亚当斯先生,请你告诉我们,你在美国干哪个行当?
亨 利:我在一家矿业公司工作。你们能不能给我提供一份工作呢?
罗德里克:耐心点儿,亚当斯先生,如果你不介意,我能不能问问,你手头儿有多少钱?
亨 利:嗯,老实说,我一分钱都没有了。
奥利弗:(高兴地)老兄,真走运!真有运气!(鼓起掌来)
亨 利:嗯,这对你们来说可能是运气,但对我来说可不是。事实上,正好相反。如果你们认为这是一个笑话,我可不觉得很好笑。(亨利起身准备走)好了,请原谅,我想我该上路了。
罗德里克:亚当斯先生,请别走。你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不在意你的感受。奥利弗,把信给他。
奥利弗:是,那封信。(从桌上把信拿起来,像送礼品一样递给亨利)给你信。
亨 利:(小心翼翼地接过信)是给我吗?
罗德里克:是给你的。(亨利要拆信)啊,别拆,你不要拆,现在不是时候,到两点钟你才能打开。
亨 利:噢,这真可笑。
罗德里克:这不可笑,这里边有钱呢。(叫仆人)詹姆斯?
亨 利:噢,不,我不需要你们的施舍,我只要一份老老实实的工作。
罗德里克:我们知道你工作是很卖力的,这正是我们给你这封信的原因。詹姆斯,请送亚当斯先生出去。
奥利弗:祝你好运,亚当斯先生。
亨 利:嗯,怎么不给我讲讲,这究竟是什么回事呢?
罗德里克:你很快就会明白的,(看看钟)一个半小时以后。
仆 人:请这边走,先生。
罗德里克:亚当斯先生,两点钟以前不要拆信,答应吗?
亨 利:答应,谢谢。再见!
— — Using Language — —
第一幕,第4场
(在餐馆外边,亨利看了看那封信的信封,没有打开,然后决定走进餐馆。他在靠近前边窗户的一张桌子旁坐了下来)
店 主:(看看亨利的那幅穷酸相)那张桌子有人订了。请到这边来。(对服务员)霍勒斯,来等先生点菜。
亨 利:(坐定之后,把信放在桌上)我要火腿加鸡蛋,还来一块大牛排,要特厚的。我还要一杯咖啡,一份菠萝甜点。
服务员:好的,先生。恐怕这得花费一大笔钱。
亨 利:我明白。我还要一大杯啤酒。
服务员:行。(服务员离开了,很快把所有的食物端上来)
女老板:天哪!你看他,吃起东西来就像头狼。
店主:瞧着吧,看他是不是像狼一样机灵?
亨利:(刚吃完了所有的东西)喂,服务员。(服务员过来了)同样的东西请再来一份,呃,再来一大杯啤酒。
服务员:每样东西都再来一份吗?
亨利:是,没错。(看着服务员脸上的神色)有什么不对吗?
服务员:不,没什么不对。(对店主)他再要一份同样的食物。
店主:嗯,许多美国人喜欢吃得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哦,我们得冒点儿风险。去吧,让他吃吧。
服务员:(饭后念账单)好了。两份火腿家鸡蛋,两份特厚的牛排,两大杯啤酒,两杯咖啡和两份甜点。
亨利:(望着墙上的挂钟)请等几分钟号码?
服务员:(很不耐烦地)还等什么?
店主:霍勒斯,行啦,这儿由我来照应。
亨利:(对店主)这餐饭吃得真棒。从生活中如此简单的东西之中竟能得到这么大的乐趣,真是令人吃惊,特别是当你暂时吃不到这些东西的时候。
店主:是的,很有意思。如果你现在能付账的话,我就可以去照顾别的顾客了。
亨利:(又望着墙上的挂钟)好了,我看两点钟到了。(他把信封拆开,那车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亨利感到吃惊,店主和服务员惊呆了)很抱歉,我……我……我没有小一点儿的钞票。
店主:(还在发呆,而且有点儿紧张)好……嗯……,等一会儿。玛吉,来瞧瞧!(女老板尖叫起来,其他顾客都望着她,于是,她用手捂住了嘴巴)你看这张钞票是真的吗?
女老板:天哪,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
店主:嗯,我确实听说过英格兰银行发行了两张这样面值的钞票……不管怎样,我觉得这不可能是假钞。这么大面值的钞票会特别引人注意的。小偷可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女老板:但是他穿得破破烂烂的!
店主:也许他十一哥非常怪异而富有的人。(如梦初醒似的)啊,对了,一定是这样的。
女老板:(在她丈夫的手臂上打了一下)是你把他带到餐厅后面去的,还不马上去看看他。
店主:(对亨利)先生,对不起,非常对不起,这张钞票我们找不开。
亨利:而我身上就只带了这张钞票。
店主:哎呀,先生,请别着急,一点儿也没关系。我们非常高兴你能走进我们这家小吃店。先生,真的,我希望您随时光临。
亨利:这,你太好了。
店主:我太好了?不,先生,是您太好了。您什么时候想来就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您就是在这儿坐一下也是我们莫大的荣幸!至于说账单嘛,先生,请把它忘了吧。
亨利:忘了它?喔……,那就太谢谢了。你太好了。
店主:啊,先生,该是我们谢谢您呢。先生,我从心底里感谢您。
(当亨利离开的时候,店主、女老板和服务员都一齐向他鞠躬)
Unit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 — Reading — —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没有人确切知道地球是怎样开始形成的,因为在很早很早以前它就形成了。然而,一种普通为人们所接受的理论是: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这次大爆炸将物质投射到四面八方。然后,原子开始形成并结合成恒星和其他天体。
大爆炸后好几十亿年过去了,但地球还只是一团尘埃。随后它会变成什么没人能知道,直到38-45亿年前,这团尘埃才慢慢地形成一个固体的球状物。地球(开始)变得激烈动荡,不知道这个固体形状是否会继续存在下去。它(地球)猛烈的爆炸喷出了烈火与岩石。最终产生了碳、氮气、水蒸气和其他多种气体,从而形成了地球的大气层。更为重要的是,地球冷却了下来,地球的表面就开始出现了水。
在火星这些其他行星上都出现了水,但和地球不同的是,这些水后来都消失了。水会对生命的发展起关键作用,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明显。很多科学家相信,由于地球表面上长期有水存在,它使得地球得以把有害气体和酸性物质溶解在海洋里。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使得生命就有可能开始发展了。
好几百万年以后,水的表面开始出现了极小的植物。它们繁殖起来就使得早期的海洋充满了氧气,这为早期的贝类及其他各种鱼类的发育进一步创造了条件。接着,绿色是植物开始出现在陆地上。随后,陆地上出现了动物,其中有一些是昆虫,另外一些叫两栖动物,它们一般是通过孵蛋而繁衍后代的。再后来一些叫做恐龙的巨型动物出现了。它们也生蛋,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四千多年。然而,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时代结束了。它们为什么会突然灭绝至今仍是个谜。恐龙的灭绝使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产生有了可能。哺乳动物不同于以往所有的生物形式,因为它们能从体内生产出幼仔并给幼仔哺乳。
最后,大约260万年前,一些小巧聪明、长着手脚的动物出现了,它们散布在地球的各个地方。于是,他们接着成为了这个行星上最重要的动物。然而,他们对地球却并不怎么在意。它们把过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层中,这使得地球上的热不能释放到太空中去。因此很多可科学家相信地球可能会因此变得太热而不适合生物的生存。所以,在未来的数百万年中,生命能否在地球上延续取决于这个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 — Using Language — —
月球之旅
我的朋友李彦平是一位宇航员。上个月我有幸得到一个机会同他一起去太空旅行。我们乘宇宙飞船参观了月球。
在启程以前,李彦平向我解释说,在我们的航行中会有三次引力的改变,而第一次的改变将是最强的。随后我们就起航了。随着火箭徐徐升空,我们慢慢逃离地球的引力。但这种引力太强了,把我们重重地向后推在座位上,以至于我们彼此间都不能说话了。随后,这个力量慢慢减小,我才能够同他讲话。我问道:“为什么太空船不会向后朝地球的方向落下去呢?在地球上的时候,如果我从书上掉下来,总会朝地上落下去的。”李彦平解释说:“现在我们离地球太远了,感觉不到地球的拉力,所以我们好像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地球引力了。当我们更接近月球时,就会感到月球的引力在拉我们。但是,月球的引力不像地球的引力那么大。”我立刻感到很高兴,由于失重我在太空舱里飘来飘去,我望着(身后的)地球越来越小,而(前方的)月球越来越大。
我们到达月球时,我就想立即进行探测。“来吧,”我说,“要是你讲得对,我的重量就会比地球小,而我就能够更自由地活动了。如果我在月球上呆的时间足够长的话,我甚至可能长得更高,我的体重肯定也会变得更轻!”我笑着从火箭的阶梯上爬下来。而当我试着向前迈步的时候,我发觉我被送出去很远,步子的跨度竟然是在地球上的两倍,因而我摔倒了。“天哪,”我大声说,“重力改变了,看来走路也的确需要练一练了。”过了一会儿,我才掌握了走路的诀窍,这才开始感到自如了。
摆脱月球引力不想摆脱地球引力那样痛苦。但是返回到地球的经历却是非常吓人的。我们惊奇地看着,随着丢引力的增加,宇宙飞船的外层燃烧起火。当我们回到地面时,我们又感到被重重地推到在座位上。我说道:“真是精疲力竭了,但也很激动人心。关于引力,我现在就懂得更多了。你认为下次我们可以上星球上去参观吗?”“当然可以,”他笑着说,“你想到那颗星球上去呢?”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
— — Reading — —
“真北方”之旅
李黛予和她表妹刘倩要去加拿大大西洋海岸的蒙特利尔市看望她们的表兄妹们。她们不想一路乘飞机,她们决定飞到温哥华,再从西海岸乘火车横穿加拿大到达东海岸。要横贯整个大陆的想法很是令人兴奋。
她们的朋友林丹尼在机场等候她们。他要带着她们和行李到火车站乘坐横穿加拿大的“真北方”号列车。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林丹尼聊起了她们的旅程:“你们沿途将会看到美丽壮阔的风景。向东一直走,你们会经过一座座山脉,上千个湖泊、森林,还有宽阔的河流和许多大城市。有人想在不到五天的时间里横穿加拿大,他们忘了加拿大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共有5,500公里。这儿,温哥华,是加拿大最温暖的地方。人们说温哥华是加拿大最美丽的城市,被大山和太平洋环抱。落基山可以滑雪,海港供你扬帆,这些使得温哥华成为加拿大最受欢迎的居住城市之一。这个城市的人口增长很快。在温哥华北面的海岸上保存了最古老、最美丽的森林。那儿的湿度很大,所以树都长得特别高,一些高达90多米。”
那天下午表姐俩才登上了火车落了座。火车先是穿越落基山脉,她们设法看到了野山羊,甚至还看到了一只大灰熊和一只鹰。她们的下一站就是卡尔加里,这个城市因“大西部赛马会”而闻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牛仔们来参加赛马会比赛。他们中许多人都有骑野马的本领,他们能赢得几千美元的奖金。
两天以后,她们开始意识到加拿大人烟稀少。他们在学校学过,大多数加拿大人定居在靠近美国几百英里的边境地带,加拿大的人口也就是三千万多一点儿。但是现在看到这么空旷的国家,她们很惊讶。火车穿过一个种植小麦的省份,她们看到了面积有数千英亩的农场。晚饭后她们又回到城市,位于五大湖区顶端的繁忙的港口城市桑得贝。巨大的海轮可以开到五大湖,让表姐妹俩感到吃惊。她们知道,因为有五大湖,加拿大的淡水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事实上,加拿大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淡水量,其中大部分都蓄在五大湖泊里。
那天夜里她们睡着了,火车越过苏必利尔湖,穿过大森林,朝南向多伦多飞驰着。
— — Using Language — —
多伦多—蒙特利尔的“真北方”列车
第二天早上,在她们的车窗外到处是灌木丛和枫树,挂满朱红、赤金和橘黄色的叶子,地面覆盖上一层薄霜,表明秋天已经来到了加拿大。中午时分,她们来到多伦多—加拿大最大、最富有的城市。她们要晚些时候才动身去蒙特利尔,因此就在多伦多市内游览了一番。她们登上了高高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俯瞰着下面的湖水。远处,她们可以看到湖的南边尼亚加拉大瀑布上方升腾着的雾霭。湖水流入尼亚加拉河,再经过大瀑布,流向大海。
她们看到了加顶的大型运动场,那是几支著名的篮球队的驻地。当她们从港口区向北走的时候,李黛予说:“我妈妈的老同学林菲住在这里,我该到电话亭去给她打个电话。”
大约黄昏时分,她们在市区的中国城遇到了林菲,这时多伦多三个中国城中的一个。在一个名叫“海珠酒楼”的餐馆里用餐时,表姐妹和许多年前就移居加拿大的林菲闲聊了起来。林菲告诉她们:“我们在这里可以吃到很好的广东菜,因为这里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自中国南方,尤其是香港。很可惜你们不能一只走到建安大的首都渥太华。它在多伦多东北方约400公里,要去那儿花时间就太多了。”
火车在那夜晚些时候起程了,第二天黎明到达了蒙特利尔。火车站里,人们到处说的是法语。指示牌和广告也都是法文的,但有些标注了小字体的英文。刘倩说:“我们要到傍晚才动身,不如到市区去走走。”整个下午她们穿梭于布局可爱的商店,还摆放了水边工作坊里的艺术家。当她们坐在咖啡馆里眺望广阔的圣劳伦斯河时,一个年轻人坐在了她们的身边。
“你们好,我叫亨利,是这里的大学生。”他说:“请问你们从哪里来?”姑娘们告诉他,她们是坐火车来旅游的,要横穿加拿大,在蒙特利尔只待一天。他说:“这太糟糕了,蒙特利尔这个城市有极好的餐馆和俱乐部。我们大多数人既说英语也说法语,但是这座城市具有法国文化和传统。我们喜欢好咖啡,好面包和好音乐。”
6.人教版必修三作文范文 篇六
一、用词不恰当
1.P18, “而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 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这段内容中的“破碎”一词,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破成碎块的;零碎的”, 日常使用时更多地是指立体的大块东西变成零碎的小块的东西。而城市用地是平面的, 用“破碎”一词来描述城市用地不太恰如其分。建议把这段内容修改为:“而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往往比较零散, 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
2.P20, “在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还会形成一个特殊的商业区中心商务区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简称CBD) ”。这段内容中的“一个”一词使用不恰当。这是因为在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可能会形成一个特殊的商业区CBD, 但也可能会形成多个特殊的商业区CBD, 例如上海就形成了陆家嘴、淮海中路、徐家汇、人民广场中心区、虹桥、南京西路静安寺、五角场新江湾城等七个风格明晰、个性迥然的CBD。建议将这段内容中的“一个”修改为“一种”。
二、定义不确切
3.P8,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这一定义对“人口迁移”的概念内涵上缺少具体的明确的质的规定, 造成了外延过宽, 使“人口迁移”的概念等同于“人口移动”。建议把原定义修改为:“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长期性的改变。”
4.P41,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 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这就是农业。”这一“农业”定义外延过窄。这是因为: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已经可以不直接利用土地而通过无土栽培技术获得农产品; (2) 现在人们已广泛通过栽培木耳、香菇、平菇等菌类作物获取农产品, 而菌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而是属于微生物。因此, 建议把上述“农业”的定义修改为:“人类利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这就是农业。”
三、概念不明确
5.P4, “目前,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较低水平, 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减少, 例如俄罗斯、德国和日本。”根据前后语意, 这里把“俄罗斯”作为了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情形的典型代表, 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 从经济上来讲, 俄罗斯不属于发达国家;再者, 俄罗斯人口数量减少和一些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减少原因不一样。发达国家的人口减少是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发达, 社会福利制度健全, 人们衣食无忧, 老有所依, 老有所养, 不愿意要孩子, 所以生育率低。而俄罗斯人口数量减少是因为俄罗斯经济相对落后, 住房、医疗、教育等没有社会保障, 人们生活比较紧蹙, 养不起孩子, 所以人们不愿意要孩子;再加上气候寒冷, 酗酒成风, 平均寿命短, 离婚高等原因, 造成生育率低。因此, 建议把这段内容中的“俄罗斯”删除掉。
6.P5, “阅读”中, 文字说明有三句话, 前两句讲的是“人口大国”怎样, 后一句讲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怎样, 前两句里的“人口大国”是属概念, 后一句里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是种概念, 前后概念游移不定, 易引起人们思维上的混乱。为了前后概念统一, 语意连贯, 建议在“所以, ”后添加“人口大国、尤其是”。
7.P10, “案例2”介绍到:“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16世纪起, 欧洲人开始移居美国。……目前, 在美国人口中, 白人占82﹪, 黑人占12.7﹪;华人有100多万, 印第安人有100多万。”我们都知道, 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因此, 对于美国来讲, 除去100多万印第安人外, 都是移民或移民的后裔。而P24“案例1”介绍到:“纽约市内约有1筑4的人口是国外移民的后裔, ……”言外之意, 纽约市内约有3筑4的人口是土著居民即印第安人。据资料表明, 纽约市现有人口1800万以上。据此推算, 现在纽约市约有1350万印第安人。显然, P24“案例1”介绍的内容与P10“案例2”介绍的内容相矛盾。造成两处内容相矛盾的原因是两处“移民”的标准不同, 即两处“移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建议编者将两部分内容统一起来。
8.P15,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在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 出现了源源不断的农民工。大批农民离开家乡, 来到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这段内容中, “东南沿海地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后表述概念不同, 容易造成人们理解上的混乱。因为,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概念外延大于“东南沿海地区”, 而且, 事实上农民工在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的同时, 也在向其他沿海地区流动, 尤其是环渤海地区。所以, 建议把这段内容修改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大批农民离开田地, 走出家乡, 源源不断地来到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9.P50, “案例3”介绍到:“玉米带面积不到美国耕地总面积的1筑10, 玉米产量却占全国的4筑5。”这段内容中的上一句是“玉米带面积”与“美国耕地总面积”作比较, 从逻辑上来讲, 下一句就应该是玉米带的玉米产量与全国粮食总产量作比较, 但根据教材内容中的数据, 实际上却是在与全国玉米总产量作比较。因为, 玉米带的玉米产量不可能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筑5。由此可以看出, 这段内容前后比较对象不统一、不清晰, 易引起人们理解上的混乱。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建议编者将这段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10.P53~54, “活动”的标题为“西欧的乳畜业”, 内容介绍的也都是西欧乳畜业的情况, 但在第一句中却冒出“和中欧一些地区”。为了表述上的清晰, 前后概念的统一, 建议把“和中欧一些地区”删除。
11.P83, 图5.7的标题“浙江嘉兴略图”语意表达模糊, 所指范围不明确, 容易让人产生歧义。这是因为浙江省实行的是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 所以, “嘉兴”有狭义的概念与广义的概念之分。狭义的“嘉兴”仅指嘉兴城区, 广义的“嘉兴”除所辖城区的2个市辖区外, 还辖2个县、3个代管县级市。因此, 根据图中所绘内容, 建议图的标题修改为“浙江嘉兴城市略图”
12.P91, “但是人类对人地关系还是有了科学的萌芽。”这句话表达不够明确。因为, 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地关系, 但是人类是不是意识到了这种关系的存在, 是否对人地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 是另外一回事。所以, 建议把这句话修改为:“但是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是有了科学的萌芽。”
四、判断不准确, 推理不合理
13.P83, “在我们居住的社区中, 至少有一个商店。”这一判断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是因为, 所谓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人群形成的具有共同生活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这种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可能是集聚几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也可能是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 可能是法定性的城市中的区政府辖区共同体、街道办事处辖区共同体、居委会辖区共同体, 也可能是世代繁衍、自然形成的小山村。现实社会情形是, 这些小村庄、小山村可能有商店也可能没有商店。因此, 建议把这句话修改为“在我们居住的社区中, 一般会有一个商店。”
14.P83, 正文第2自然节介绍到:“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 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 交通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一判断缺少前提条件, 不够准确、恰当。因为, 影响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因素有多种, 如人口密度、交通运输、购买力、消费观念、地形等。在人口密度、购买力、消费观念、地形等条件一定的前提下, 交通运输就决定着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但是, 当交通运输、购买力、消费观念、地形等条件一定的前提下, 人口密度就决定着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购买力、消费观念、地形等的影响依此类推。因此, 不好无任何前提条件地断定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交通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 建议把这段内容修改为“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 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 交通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再者, 这节内容从P84图5.8“山区商业网点示意”与图5.9“平原商业网点示意”的比较中, 得出因山区比平原“交通运输线路稀少,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而“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结论, 推理上不合乎逻辑。因为从图中观察可以看到, 山区与平原相比不仅“交通运输线路稀少,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而且人口少, 因受地形、河流、耕地面积等条件制约, 居住分散, 人口密度小;还有, 一般来讲, 山区比平原地区经济落后, 人们不得不节衣缩食, 省吃俭用, 购买力弱。由此可以看出, 山区比平原“交通运输线路稀少,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不是造成“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的唯一原因, 而是还有其他原因, 如人口密度、交通运输、购买力、消费观念、地形等。所以, 把“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的原因归结为山区比平原“交通运输线路稀少,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未免以偏概全, 牵强附会。建议编者调整图5.8、图5.9的绘制内容, 调整到两图人口密度、可能具有的购买力等因素大致相当的情况, 再来比较交通的差异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5.P84, “……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建立在市区环城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这段表述不完整、不全面, 甚至可以说是以偏概全。因为, 自然是“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那么, 一般来讲, 商业网点就应首选市中心交通便捷的地方, 其次选择市区交通干线的两侧, 然后选择市区环城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因此, 建议把这段内容修改为“……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建立在市中心交通便捷的地方、市区交通干线的两侧、环城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16.P86, “集镇也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建议修改为:“大部分集镇也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由全称量项改为特称量项更符合集镇形成的客观实际。
17.P91, “从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来, 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 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 极大地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这段内容语序上存在问题。一般来讲,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会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所以, 建议把这段内容修改为:“从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来, 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 极大地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
五、文图内容不统一
18.P8, 正文介绍的我国人口迁移的时间是起始于“新中国成立以来”, 即可理解为1949年10月1日以来, 分为两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P9图1.8绘制的我国的人口迁移是从“1949年以来……” (图的标题) , 即可理解为1949年1月1日以来, 也分为两个阶段:“1949~1986年期间”和“80年代后期”。图像内容和文字内容表述不一致, 时间有差异, 容易造成人们理解和认知上的混乱和困难。因此, 建议图像和文字上的时间规定和表述要统一, 都统一为文字介绍中的时间划分和表述。
再者, 图中把“80年代后期”人口的迁移仅仅认定为是“民工潮”, 这是狭隘的、不全面的。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口迁移除了民工外, 还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工人和大学生等迁移到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因此, 建议把图例的文字说明由“有组织和自发的人口迁移 (1949~1986年期间) 和“民工潮 (80年代后期) ”, 修改为“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19.P27, “案例2”介绍到“上海市能够成为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的原因时讲:“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但是, 在P31图2.17“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中, 上海市并不是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 而是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东部中间位置。所以, 为了避免前后文图表述上的矛盾, 建议P27“案例2”对上海市的位置表述修改为“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南岸、长江三角洲的中东部……”
20.在P44、P46、P48、P49、P50、P51等多处文字内容中涉及“科学技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P49图3.1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中也已经把“科学技术”作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一种因素, 但是, P42图3.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中却没有“科学技术”。文字与图像、图像与图像之间内容不统一, 显然不妥。为了体现出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 使教材内容前后对应、统一, 建议把“科学技术”作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一项主要因素添加在图3.3中。
21.P58~59, 教材文字内容“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中把“技术导向型工业”单独列为一种工业类型, 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P59教材文字内容“工业区位的选择”中特意强调:“近年来, 科学技术进步很快, 工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同时, 在P61还特意强调:“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 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一些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 则应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但是, 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中, 没有标注“科学技术”和“环境质量”。教材文字中十分重要十分突出的内容图4.2中却没有对应标注, 显然有失偏颇。所以, 建议把“科学技术”和“环境质量”标注到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中。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886.
[2]韦克难.社区管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5.
[3]徐锦中.逻辑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36.
【人教版必修三作文范文】推荐阅读: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三默写练习及答案06-09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跟踪训练:12探索生命起源之谜含解析08-31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重力07-01
人教版必修五情境默写08-15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梳理08-20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必修1第三单元作文10-13
高中英语必修5人教版09-28
高中英语必修1人教版11-0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教案09-01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提纲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