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

2024-10-09

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精选8篇)

1.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 篇一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感染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对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46.6±7.8)岁。并对其中有7例出现感染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例出现感染,占比为7%,接受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5.8%的患者出现感染。结论: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发生感染的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此要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分析主要因素,进行重点防治。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感染;护理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较其他科多,而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目前国内对此报道的文献较少。为了探讨我院神经内科近年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一些护理体会,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住院患者,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感染,并对其相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46.6±7.8)岁。对上述患者的病情、体温单和病程记录加以仔细的分析,此外对B超室的检查结果以及检验科检查情况进行对照,并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指南》的相关规定作为感染的判断标准,对上述患者进行诊断,对其中有7例出现感染的患者情况加以整理分析。

2结果

2.1感染区域

在所有100例重症患者中,有7例出现了感染,占比为7%,其中1例为黏膜和皮肤感染,占比为14.3%,2例为泌尿道感染,占28.6%,3例为呼吸道感染,占比例为42.8%,1例为其他感染,占比为14.3%。

2.2感染原因

采用抗菌药物对本文所选取的所有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其中接受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5.8%的患者出现感染。在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中,有4.6%的患者出现感染。在采用留置尿管治疗的患者中,有3.4%的患者出现感染。

3讨论

3.1感染区域和感染原因

本文所选的患者样本中,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概率约为7%。在所有出现感染的患者内,最为多见的即是呼吸道感染,位居第二的则是泌尿系统感染。分析出现感染者的各项原发疾病,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脑出血患者,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此类患者的吞咽反射和正常生理反射都有各种程度的下降乃至消失,无法及时有效地将呕吐物和痰排出;而当采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者吸痰等入侵呼吸道治疗方式时,存在损伤呼吸道黏膜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免疫屏障的功能,此外接受麻醉处理的患者,其吞噬细胞功能也会随之而降低。另一方面,脑出血患者通常伴有呼吸道的慢性疾病,从而引发了患者局部甚至整体抵抗力下降。基于上述原因,患者呼吸道被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的观察结果还提示,患者的住院时间长短与出现感染的概率成正相关,该情况主要是由于医源性因素及重症患者本身因素所造成。而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会影响患者体内菌群平衡,从而提高了感染的概率。

3.2护理对策

首先,应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因大部分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没有正常工作及生活的能力,其精神已经受到了较大的打击,其家属的心情也比较复杂。此时,和意识清晰的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极其重要,应努力改善及消除各方面的负面情绪,使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或生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把患者的实际情况告知家属,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同时应努力取得家属的配合,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其次,应对病区进行充分的消毒。患者治疗前后都应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患者所在病区,应保持空气流通及室内卫生,完善对环境的管理。对于吸氧管、呼吸机、吸痰管等呼吸治疗设备都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绝对防范一切外源性感染的机会。第三,特殊护理。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若处于昏迷状态,应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床褥干燥及卫生,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疾病。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通过胸部叩击、震颤、咳嗽、体位引流等协助患者进行排痰。若患者意识模糊,应在病床边准备气管切开包及吸引设备,防止进行气管插管时延误时间,当进行气管切开时,应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的波动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应考虑是否为呼吸道被阻塞,及时进行雾化吸入、彻底吸痰等治疗,清除上呼吸道及口腔的分泌物,此外还应根据血氧饱和度的波动情况判断吸痰的时间,通常在15秒以内。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幅度的变化。若患者大小便失禁,则应加强局部护理。采用三腔式尿管进行导尿,严格根据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尽量减少导尿管的留置时间。若患者使用引流管,则应保证引流管的密封,并防止逆行导致的感染,进行动态监测,另须对女性患者进行会阴部的冲洗,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第四,合理使用药物。相关文献报道,若不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能提高患者感染的概率,因此在护理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对患者体内菌群平衡状况进行密切的监测,严格控制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以药敏测试情况为基础,降低重症患者菌群失调的概率,从而控制感染的发生率。

4结论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发生感染的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此要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分析主要因素,进行重点防治。医护人员更应提高预防感染的意识,对医院预防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措施进行严格的遵守,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针对性地将易感因素加以排除。医疗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应严格洗手,防止将病原体传染给重症患者,另有效防止患者间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适度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无谓的侵入性操作,从而,有效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龚海燕.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9).[2]周永生.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0).

2.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 篇二

关键词:创伤外科,护理管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疼痛被视为血压、呼吸、频率和脉搏外的第五生命体征, 对消化、循环、呼吸、神经内分泌等多系统都有影响, 可导致情绪变化, 不利于术后康复, 容易诱发术后并发症等[1]。目前, 对疼痛的研究经历了两次转变, 由单纯的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 疼痛管理人员亦由以麻醉医生为主体转化为护士为主体的模式[2]。疼痛是创伤外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具有疼痛强度大、局部炎症反应剧烈、术后疼痛出现早等特点, 镇痛是创伤外科亟需解决的问题[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单纯性骨折患者, 年龄18~65岁, 无药物过敏史, 无肝肾功能障碍, 无内脏损伤和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179例患者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92例, 男49例, 女43例, 年龄22~64岁, 平均年龄 (47.2±8.5) 岁, 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79例;对照组87例, 男42例, 女35例, 年龄20~61岁, 平均年龄 (46.4±7.9) 岁, 急诊手术11例、择期手术7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所有家属或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护理

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 研究组给予系统的疼痛管理。主要措施:⑴成立疼痛管理小组。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 各级护士为组员的疼痛管理小组, 组长负责指导、监督、协调小组工作, 组员负责疼痛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⑵镇痛管理。 (1) 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式。由疼痛管理小组联合临床麻醉医师共同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 了解患者的疾病史、疼痛经历、心理状况和对疼痛治疗效果的期望, 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疼痛教育方案。评估创伤程度、手术时间长短和范围, 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4]。 (2) 镇痛药物。对于开放性骨折有炎症性所致疼痛, 应采取抗感染治疗;对于脓肿疼痛患者, 则应切开引流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术中需要镇痛者, 由麻醉医师控制;术后需要镇痛, 则可服用镇痛药物[5]。遵循多模式、三阶梯用药模式:术后回到病房立即给予帕瑞昔布40mg肌肉注射, 2次/天, 持续3天;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48小时;同时根据VAS结果给予口服药物镇痛。 (3) 冷敷或热敷。可在急性疼痛期进行冷敷, 减少炎性渗出和肿胀以减轻疼痛;在恢复期进行热敷, 促进局部组织供血, 缓解疼痛[6]。 (4) 体位护理。骨折初期用软枕抬高肿胀的肢体, 促进血液循环[7]。⑶环境管理。 (1) 安静的环境。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通风、阳光充足, 并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背景音乐疗法。经常给患者播放一些安静、优美的音乐, 转移注意力, 促进心态平静。 (3) 平和的氛围。护士面对患者要微笑, 并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 鼓励其不要愁眉苦脸、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忧虑, 使患者周围具有温暖、平和的氛围, 消除紧张。

1.2.2 评价指标

⑴疼痛状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8]对患者基线值和护理3d后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 该评分分值范围为0~10分, 0分为无痛、10分为痛不可忍, 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进行评定。⑵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四级, 统计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作为满意度。⑶其他指标:住院时间、术后镇痛例数、睡眠时间。⑷疼痛缓解疗效:痊愈, 疼痛完全消失, 无疼痛自觉症状;显效:疼痛明显缓解, 但自觉有疼痛症状;无效:自觉疼痛症状明显, 疼痛无改善。以痊愈+显效作为总有效。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VAS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前VAS评分[ (8.13±1.48) 分]明显高于护理后评分[ (3.25±1.59) 分], P<0.05;对照组护理前VAS评分[ (8.08±1.57) 分]明显高于护理后评分[ (5.11±1.87) 分], P<0.05。两组护理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研究组在经过疼痛管理后, 疼痛程度得到了明显下降, 优于对照组。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1可见, ⑴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说明研究组在采用疼痛管理后, 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⑵两组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说明研究组在采用疼痛管理后, 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明显提高。⑶两组的住院时间、睡眠时间和术后镇痛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说明研究组采用疼痛管理后, 住院时间更短、睡眠时间延长、术后镇痛率明显降低。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提出, 无法缓解的疼痛是无法接受的, 疼痛是可以避免的, 消除疼痛是每例患者应用的权利, 疼痛的治疗则是体现这一权利的基本方式。这就说明较以往疼痛治疗产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都是出现疼痛而给药, 如今则更注重提高疼痛理念, 建立无痛的认知, 重点在于疼痛的预防和避免。很显然, 专业、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模式是缓解疼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创伤外科患者, 强化护士的无痛理念, 是保证患者在无痛或微痛状态下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前提, 可在疼痛较轻的条件下, 于术后尽早的开始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本研究中, 护理管理模式主要通过3点。⑴成立相关管理组织, 这是保证疼痛管理实施、控制、监督的基本保证。⑵镇痛管理, 这一过程体现了个体化、多模式和超前镇痛的观念, 疼痛评估是实施个体化镇痛的基本条件, 疼痛评估不仅要先于疼痛治疗[9], 而且要贯穿于治疗过程, 这有利于及时改变镇痛方案;多模式管理则主要采用了护士主导-麻醉督导的术中镇痛方案以及术后疼痛资源护士完全主导的模式;并采用了辅助镇痛方式[10], 例如体位护理, 骨折初期肿胀疼痛, 且不适宜活动, 抬高患处,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 起到消肿止痛、减少局部软组织损伤的作用[11];急性期冷敷可以收缩毛细血管, 改善局部充血、肿胀, 并可以降低神经敏感性, 而恢复期热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性水肿[12]。⑶环境管理, 通过营造安静的病房环境、背景音乐疗法和平和的氛围, 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建立正面力量和转移疼痛[13]。

3.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 篇三

关键词:普外科;胃肠减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13-02

胃肠减压是普外科疾病常规诊疗措施,通过吸出胃肠道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胃肠减压还可减轻腹内压,改善因膈肌抬高而导致的呼吸与循环障碍?先将我科2013年1 月~2014年1 月180 例胃肠减压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年1 月~2014 年1 月180 例胃肠减压,男110 例,女70 例;年龄最大87 岁,最小18 岁;平均年龄43 岁,肠梗阻63 例,大肠癌42 例,胃癌32 例,胰腺炎23 例,胆石症20 例?其中胃肠减压时间最长45 天,发生堵塞29 天,占总数的6.52%,发生脱管的98 例,占总数18.00%?

1.2 胃肠减压的方法

先将患者充分准备后,选择质量好?刺激小?型号适宜的硅胶管,用石蜡油充分润滑全管后,将胃管从一侧鼻腔轻轻地?均匀地插入患者的胃内,边插嘱其边吞咽,同时耐心地告之不要紧张,要放松?待插入所需长度,确定在胃内后,妥善固定? 胃肠减压一般应用较短的单腔胃管:但低位肠梗阻时,可采用较长的双腔M—A管(长达3.5 m),管前端带有铜头及可注气的薄膜囊,管尾有Y形管,一腔通气囊,一腔作吸引用?待管前端通过幽门后,借肠蠕动及铜头的重量推动气囊将导管带到梗阻部位,减压效果较肯定[2]?但置管较费时,主要是因为导管难于通过幽门或难于达到Treitz韧带以下?尤其是有高度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的患者,导管下行困难,不能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可在内镜引导下置管?

2 胃肠减压的操作及护理

2.1 置管前的评估与要点

置管前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心理状况?疾病情况及鼻腔有无畸形,鼻中隔有无偏曲?针对普外科患者的特点及置管的目的,置入长度一般是55~68 cm,即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部,再加上从鼻尖至发际的长度[2]?因为插管在55 cm以上者,能提高胃肠减压效果,症状减轻明显?

2.2 心理护理

胃肠减压属患者较难耐受的治疗措施,患者精神压力大,所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做好心理疏导,耐心解释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正确对待胃肠减压,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2.3 插管护理

插管前先深呼吸几次,练习几次吞咽动作?必须用注射器打气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润滑胃管减少对食管?胃黏膜的刺激?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配合患者的吞咽?通过咽腔时快速插入,并嘱患者深吸气及吞咽动作以迅速通过咽腔,确定留置胃管成功的标准,将胃管连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或用注射器向胃管注入空气,能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或将胃管末端置入水中无气体逸出,说明留置胃管成功?

2.4 胃肠减压的护理

插管成功后,将胃管与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接头连接固定?经常检查胃管有无折叠和堵塞,每4h冲洗胃管一次,及时找出引起不通畅的原因,做出正确处理?应保持胃管的通畅和减压装置有效的负压?负压调控:维持有效负压,负压吸引力不宜过大,避免因吸力过大使胃黏膜吸附于胃管头端的小孔内至引流不畅,负压过低不能将胃内容物吸出起不到有效的胃肠减压?注意引流液的色泽?性质和引流量,并正确记录?密切观察患者腹胀有无好转?如发现血性液体,应考虑肠绞窄的可能?每天给予蒸汽吸入和插管鼻腔滴石蜡油,以帮助痰液咳出和减少胃管对鼻黏膜的刺激?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腮腺炎?胃管内注入药物后,需夹管1~2 小时?中药应浓煎,每次100 mL左右,防止量过多引起患者呕吐?误吸?需要注意的是,胃空肠吻合术后,如果胃管在空肠输入端,放置位置较深,胃管侧孔全部在空肠输入端,胃肠减压不通畅时,我们可向胃管中注入10~20 ml无菌盐水,抽吸胃液后,应再注入10~20 ml无菌盐水,防止抽吸胃液时,肠黏膜堵住胃管侧孔,妨碍胃液的正常引流?及时倾倒负压引流器内的引流液,防止引流器内液体过多过重拽出胃管?

2.5 拔管的护理

拔管前告诉患者及家属因病情稳定,胃肠道功能恢复可拔除胃管,并说明拔管步骤以取得患者合作,拔管前先将胃管折叠捏紧,边拔边用纱布擦胃管,拔到咽部处快速拔出,及时清洁患者口鼻面部?

3 护理体会

胃肠减压是胃肠道肿瘤?肠梗阻?胰腺炎?胆石症等手术患者非常重要的常规诊疗措施,也是普外科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如何提高首次插管的成功率及长时间留置胃管,心理护理及置管后护理非常重要,一定要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并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燕纯叔,刘志超.两种胃管置入法用于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5):436.

4.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 篇四

【主题词】 泌尿外科手术/护理;风险调节 我院泌尿外科2006-12-2009-12的住院患者中,老年手术 患者86例,其中男72例,女14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 82岁。针对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护理 风险的相关因素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如何防范,提高护理质 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老年手术患者的特点 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 术的耐受力与年龄成反比关系,尤其是对伴有并存病的老人, 其耐受力更差。手术创伤可使并存病的病情加重,易引起其他 组织器官连续性病变。1.2 泌尿外科的护理风险 1.2.1 各种引流管潜在的风险 手术患者多带有导尿管、膀 胱造瘘管等管道,存在脱管、堵塞、感染的可能,例如前列腺电 切术后的患者,如果引流管有血块堵塞而无法冲通时,必须二 次手术清除膀胱中积存的血块;在上尿路手术中运用双J管, 术后出现双J管的移位,需在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解决问题。1.2.2 跌倒、坠床、烫伤 老年患者行动缓慢、自理能力差,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加之患者老年体弱、感觉迟缓,使用水袋保暖易发生烫伤。1.2.3 并发症的可能 因老年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差、抵抗力 低,术后活动少、卧床久等特点易并发其他疾病,如压疮、肺部 感染、便秘等并发症。1.3 护理管理风险因素 1.3.1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滞后、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社 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明 显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 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护理中潜 在的风险不够重视;护理人员不熟知法律法规,不明确自己在 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范围。

1.3.2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专业知识不全面 由于业务 素质较差,技能操作不熟练,给患者带来痛苦,不熟悉专科抢救 流程、应急预案,而在抢救中延误抢救时机。老年手术患者的 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如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或无预见性 防范,就很容易加重患者病情。1.3.3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常 规 护理评估不充分,使患者出现并发症;未严格执行交接班 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对患者的病情没有做到心中有数;未严 格执行查对制度而给患者发错药、打错针。1.3.4 护患沟通不良 护理过程中不注重语言交流,尤其对 老年患者缺乏耐心,缺乏沟通技巧,回答问题简单。如患者病 情出现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不及时,又未合理地向患者及家 属解释,使患者产生不信任。1.3.5 设备、物品的管理欠缺 患者急救时,不能保证设备的 完好状态,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而发生纠纷。1.3.6 护理记录不规范 护理记录与医生病例相符性差,重 点不突出,书写不及时,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 写”。2 护理风险的安全防范 2.1 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人人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法规》,通过考核才能上岗。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 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每天巡视病房两次,对老年手术 患者重点质控,对护理提出要求,要求护理人员评估危险因 素[1]。2.2 持续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每月组 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遇到疑难病、复杂手术及新技术、新务,邀请医师讲课,制定护理计划,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定期进行护理技能考 核及抽查,对新进护士,每月考核,成绩合格才予以准入。2.3 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专科应急预案 通过制 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理人员日常护理

工作。制定泌尿外科专科疾病的应急预案,以业务考试、质控检查提问方式检查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早预防、早救护[2]。

2.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正确处理护患冲突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为患者服务中,礼貌用语,及时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和不适,疏导不良情绪,满足患者合理要求。避免发生护患冲突,一旦发生,护理人员也应从责任和义务的角度,去谅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同时尝试运用一些技巧如换位思考、冷处理法,可以降低或避免护理纠纷。

2.5 加强组织管理,明确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护士长既是护理人员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执行与落实的监督者,又是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士长每日查房两次,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及时发现护理缺陷,杜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还要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护士长在护患沟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巧妙弥补护士沟通的不足,及时化解护患矛盾,另一方面让患者理解护理工作,互相信任,让护理质量在良好的护患关系中持续提高[3]。

2.6 加强物品、设备的管理 保证病区物品和设备的完好,抢

救室和抢救物品专人管理,班班交接。

2.7 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 组织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和《专科症状的书写》,建立示范样本。对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记录,护士长做到日质控,做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避免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及字迹潦草和涂改现象。

【参考文献】

[1] 刘春乔,李亚红,王晓玲,等.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护理风险因素

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0):4890.[2] 白秀荣.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5.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 篇五

论文关键词:神经内科;临床见习;PBL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见习课是医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巩固课堂传授的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从一个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师的重要阶段。

临床神经病学是建立在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之上的临床专门学科,教学内容多、抽象而不容易理解,寻找和探索切实可行而有效的良好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在见习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尝试,充分利用PBL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采用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PBL教学法的应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求解、延伸和发展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模式。笔者将PBL教学法应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选择典型的病例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常见病、多发病,如典型部位的脑梗死、脑出血、急性脊髓炎。带领学生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一般以一个学生为主向病人及其亲属询问有关病史,然后由小组其他成员补充询问。由另一个学生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对于不规范的动作老师在一旁指点,遇到典型的体征,如帕金森病人肌张力呈铅管样强直,可安排多个学生体会,前提是与病人沟通好以免引起反感和不配合。如果学生问诊或查体有遗漏或错误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直到全体学生认为无遗漏和错误为止,最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补充。(二)问题设计

6.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 篇六

【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206-02

【摘要】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以排尿困难,尿频尿潴留、血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留置导尿是本病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插管很难一次性成功,造成尿道损伤,给病人带来痛苦。近年来我科通过利用5%利多卡因注入尿道口,或用利多卡因凝胶代替润滑涂抹导尿管,都可在插管时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使导尿操作顺利进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留置导尿管 护理体会 探讨

一 尿管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尿管对于导尿的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原则上要选择粗细合适、质量优良的尿管,以减轻对尿道黏膜的刺激。硅胶尿管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尿道黏膜刺激小,更适用于需要保留尿管的患者使用,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尿管太细,没有足够的强度克服尿道阻力,导尿容易失败,且容易堵塞。尿管太粗又容易压迫尿道黏膜导致尿道上皮细胞坏死,诱发感染。F16尿管较好地兼顾了上述两点。因此选择了F16硅胶前列腺专用尿管,其尖部较细,略上翘弯曲,有一定硬度。这种尿管进入前列腺部尿道时,由于尖部的弯曲,很容易引导尿管进入后尿道。

二 导尿方法的选择

男性病人由于尿道长,有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导尿时困难大,病人较痛苦,如果尿管刺激引起尿道痉挛可能造成插管困难甚至失败。因此要在插管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其害羞、紧张心理,也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以松弛尿道肌肉,减轻尿道括约肌痉挛,减少阻力,避免损伤粘膜而导致出血,减轻病人痛苦。

三 留置导尿管注意的护理问题

3.1 插管时常见护理问题

3.1.1 插管困难:相关因素:①心理因素。因患者高度紧张或担心疾病的预后,可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此时插管,可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使尿道阻力增大,造成插管困难。②解剖因素。男性尿道全长16~22cm,有3个狭窄,2个弯曲,且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上尿管时,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其强烈收缩,增加了插管的难度。③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尿道畸形致使尿道狭窄、炎症等,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及尿道机械损伤。

3.1.2 尿道损伤:相关因素:①操作因素。操作粗暴或插管速度过快,润滑不够均易损伤尿道。②选择导尿管过粗,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根据气囊导尿管的特点,未注水时气囊位于导尿管前端3~5cm处,紧包导尿管外侧,按常规护理操作要求,插导尿管时见尿液再插入2cm,导尿管头部刚越过膀胱颈进入膀胱,而气囊尚在尿道中,对于男性患者此时气囊正好位于膜部尿道,如此时向气囊内注水,膨胀的水囊就会将尿道膜部撑破,导致尿道损伤出血。

4、见于轻度意识障碍而烦躁较甚、置管后有自行拔管行为的患者。

3.2 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常见护理问题:

3.2.1 尿液引流不畅:①尿管扭曲或打折。②尿管留置时间过长,管道口及尿管内有尿垢或有尿结石形成。③气囊内注入液体过少,由于患者躁动牵拉尿管,致使尿管强行拉出气囊部入尿道。

3.2.2 引起尿路感染:①长时间留置导尿及操作损伤。②尿道口细菌定植③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不良。

3.2.3 出现尿液外漏:①选择尿管太细。②尿道括约肌松弛。

3.2.4导尿管脱出:①气囊注水不足;②气囊破裂;③外塞松动,气囊慢性漏尿;④操作前没有检查气囊是否完整,而使气囊本身漏水;⑤气囊内注入了空气;⑥患者烦躁不安,自行将尿管强行拔出;

3.2.5 尿管的固定:床旁引流袋勿固定太短、太紧,不利于病人的活动,或稍有翻动即牵拉过紧,导致气囊变形进入尿道损伤粘膜。

四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①尿道外口的护理:由于逆行感染是留置尿管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我们重视尿道口的护理,每日用0.1%新洁尔灭或0.5%碘伏棉球,(一般不使用0.5%的碘伏棉球,因为碘伏拔干性强,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尿道口周围皮肤干裂,我科曾经出现过两例。短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可以使用0.5%碘伏棉球消毒)常规消毒尿道口2次,清洗时注意将包皮翻开,冠状沟的污物要清洗,尿道口有血性及脓性分泌物流出时也及时清理。

②引流管、集尿袋的护理: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每月更换1次硅胶导尿管。集尿袋的位置应低于膀胱高度,并且要妥善固定,防止因尿液逆流而引起的尿路感染。集尿袋定时排空,每2-3天更换一次。

③行膀胱冲洗:选择0.02%呋喃西林液500 ml行密闭式膀胱冲洗术,每日冲洗2次。膀胱冲洗时应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鼓励患者每日摄入足够的液体,使尿量维持在2 000 ml以上,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观察尿液颜色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④加强心理护理: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患者精神紧张或十分注意症状时,其不适症状明显加重。在护理中随时我们做好心理疏导,向他们详细介绍留置尿管的目的、意义及操作程序、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操作等,针对患者的不同心态给予精神支持及心理安慰,同时教会患者通过慢节律呼吸、交谈等分散、转移其注意力。留置导尿期间应注意全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适当给予遮盖、无关人员回避、尊重患者的隐私,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留置尿管过程中更应该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经常巡视病房,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及焦虑感。

参考文献

[1] 官晓筠,王新荣。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及尿管脱落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农垦医学,2000,22(3):172。

[2] 黄香妹。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4,3(2):91。

[3] 甘永彬。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广西医学,2001,23(5):1287。

[4] 朱艳萍,吴渭虹,丁红,等。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3):20。

[5] 张凤琪.老年男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体会.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4:23.[6] 姚景鹏.老年护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7.[7] 刘素娟,张来霞,史克华,等.新法消毒与护理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59.[8] 钟小蓉.拔除留置尿管时机对排尿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37.作者单位:250031 济南市济南军区总医院干部二科

7.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 篇七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涉及病例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2例NCU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讨论。其中,726例患者为脑出血,占患者总数的68.36%;236例患者为脑梗死,占患者总数的22.22%;30例患者为症状性癫痫,占患者总数的2.82%;22例患者为颅内感染,占患者总数的2.07%;14例患者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占患者总数的1.32%;12例患者为药物中毒,占患者总数的1.13%;6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患者总数的0.56%;6例患者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占患者总数的0.56%;10例患者病因不明,占总数的0.94%;8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平均住院时间为4.65d。

2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见护理风险分析

2.1 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NCU护理属于高风险工作,护理人员不仅需要面对患者,还往往涉及患者的家属,受教育背景的影响,二者间往往表现出专业认知水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现有的医疗发展水平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就医期待,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逐年增加,如果其本身没有具备较高的风险意识,未能及时理顺各种关系,就容易增加护理风险。

2.2 工作能力与责任心

部分NCU护理人员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基础与理论知识,但是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对于危重患者并不具备较高的评估能力。例如,在脑出血患者表现出冷汗淋漓、喷射性呕吐、由嗜睡转为昏睡或血压下降,就必须要考虑患者是否形成脑疝或存在出血量增加的问题,并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前来处理,避免错过治疗时机。受工作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往往不具备对于病情的较高的预见性,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进而产生护理风险事件。

受重症监护室工作内容的影响,全部的护理工作均需护理人员在24h内不间断进行,但是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较高的工作责任心,在日常工作,尤其是夜班工作的时候,就会出现未按章操作的问题,例如吸痰、翻身、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测、雾化吸入不及时等,有些时候护理人员甚至无法说明患者的病情从何时开始发生变化。在本次研究中,就有8例患者因气管切开后未能及时进行气道湿化和吸痰而出现窒息,在经过抢救后患者转危为安。

2.3 信任风险

在医疗体制改革后,医疗机构对于自身服务特殊性的宣传并没有及时跟进,而时不时传出的医疗卫生行业负面新闻则对民众的观点造成了不利影响,社会舆论的不正确引导、国家为规范医疗行业相关政策的出台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舆论错误引导的程度,使患者在就医和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大多对医护人员抱有怀疑的态度,对各项操作的信任程度也相对较低。若患者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就容易滋生不满情绪,最终引起医患纠纷。

2.4 院内感染风险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大多为病情危重、意识存在障碍的老年患者,他们无法进行自主咳嗽排痰,不具备独立改变卧位的能力。若同时存在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低下,未能构建消毒隔离制度,或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消毒用品缺乏,监督和检查不及时等问题,就容易导致患者的院内感染。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患者中,有72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8例患者发生了尿路感染,院内感染那的出现率为7.53%。

2.5 文件风险

护理文件的作用就是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记录,是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重要的法律依据。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护理文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5.1 实时性和有效性较差

NCU患者的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护理人员常出现因急于抢救患者而未进行及时记录的问题,即便是在事后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记录,也容易导致记录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影响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判断的准确率,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1]。例如,在记录中常见“尿量少”、“根据患者血压对多巴胺速度进行调节”、“血压低”等内容,并未涉及患者尿量、滴速、血压的详细数值。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出入水量必须进行24h的记录,但是部分护理人员在处理这方面问题的时候,只是采取了随意估算的方法,并没有进行准确记录。

2.5.2 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

护理文件中所出现的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主要是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资料进行搜集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信息来源所导致。受认知差异和传统操作方法的影响,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例如对同一患者,医师会记录为“昏睡”,护理人员可能记录为“嗜睡”,使病历所具备的法律效力大打折扣。

2.5.3 缺乏重点

护理人员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手术或外出接受检查的记录为“协助医师进行颅内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外出进行头颅CT检查”,但是在患者手术结束或检查结束返回病房后,却并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记录,使护理文件的内容发生断裂,另外,在患者从住院到转出NCU病房的这段时间里,并没有对具体的病情进行详细记录,没有及时评价所采取的各项护理措施,未能记录病情的变化情况,最终导致护理文件内容缺乏重点和连续性。

2.5.4 时间不一致

护理文件中时间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入院、出院、死亡时间等方面,医师未能将医嘱情况及时通知给护理人员,医嘱执行时间超过15min等都会导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2]。例如,医师所开出的医嘱中“明晨复查E4A”,护理人员若没有在抽血结束后及时记录,就会被认为没有执行此项操作。另外,在少数情况下,医师也存在着报告错误时间,口头下达医嘱或补开医嘱的问题,护理人员若未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发现,一味进行记录,也可能导致时间的不一致性。

2.5.5 书写凌乱

根据政府部门颁布的相应标准与规范,护理文件中的文字必须清晰可辨,严禁存在涂改现象,以避免伪造病例的可能性。如果护理人员书写凌乱的内容涉及到了那些关键的语句或重要的临床数据,那么在医患纠纷发生时,文件的法律效力就会大幅降低。

3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的对策分析

3.1 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院方应注意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规范和本院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在使其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了解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类护理风险,从而将风险防范落实到具体的护理操作当中。在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的同时,降低职业性损伤事件的发生率。同时,院方还要尽快构建护理风险防范和监控体系,对操作规章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提高救护水平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要通过提高招聘门槛、带教、业余时间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使他们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监测,将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结果与病情的发展变化情况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对潜在的护理风险时间进行预见性的分析,为临床医师的处理提供重要的资料支持。同时,也要注意进行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尤其是晚班护理人员,必须要按照医嘱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准确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密切注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3.3 掌握沟通技巧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发病较快,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没有做好重组的思想准备,而NCU又采取封闭式管理方法,不允许患者家属入内陪伴,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所以,护理人员应注意向他们及时讲解NCU的特殊制度,告知具体的探望时间,并嘱咐他们保持联络的畅通。在家属探视前,护理人员应注意对管道和仪器进行整理,在探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在一旁对患者的疾病变化情况进行说明,耐心回答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等因素合理选择沟通方式,建立护患间的良好互信关系,形成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3.4 贯彻落实消毒制度

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消毒制度进行,在接触患者的前后都要用消毒剂清洗双手,避免交叉感染。另外,各类仪器和管道在使用结束后也要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所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器应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若患者为特殊感染,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制度,并对所使用设备和管道进行特殊处理。

3.5 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

院方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护士长要对护理记录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更正,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若发现护理文件与医师记录存在差异,应及时与医师沟通核实,关键性的语句和数据要在医师签字后记录到文件当中。若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抢救,必须要将医嘱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若无特殊情况,夜班护理人员不得执行医师的口头医嘱。

虽然现阶段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多为老年,但是近年来,脑梗死、脑出血表现出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患者的治疗期望逐渐提升,但是受病情多变性、复杂性、突发性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护理风险因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注意积累和学习,在提高风险防控意识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护理能力,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压缩在最低水平,以便在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摘要:本文在简单介绍护理风险的基础上,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2例N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对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和应对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神经内科,NCU,护理风险,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宋彩玲.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风险即对策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3):142-143.

8.神经外科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 篇八

【关键词】神经外科;患者;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43-02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插进气管或者经过气管切口插管而构建的气体通道,目的在于疏通患者的气道,从而为机械通气或者正常引流提供有力条件[1]。护理人工气道患者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技术,原因在于这种类型的患者多数病情较重,即便处于清醒状态,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感受及需求。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在治疗中结合护理,以保证其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现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30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3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的患者70岁,年龄最小的6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医院决定为其构建人工气道。给予CT检查后,发现本组30例患者中,颅脑重度损伤的患者有8例,脑外伤7例,颅内肿瘤10例,脑出血5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构建人工气道后,患者无法发声,语言沟通能力困难,易于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运用恰当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巧妙应用其他非语言的交流方式,给患者真诚、人性化的护理,以便尽早发现患者的需求,从而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尽量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焦急不安等情绪。

1.2.2 协助患者吸痰 湿化气道后,吸去患者气管内的痰液。应将吸痰管准确插入气管套管的深部,以完全吸净痰液。与此同时,结合雾化来保持气道的湿化[2]。吸痰前,应先清洗手部、戴上手套,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动作迅速、轻柔,尽量每次利用1根无菌的吸痰管,避免逆行感染。吸痰后,给患者高浓度吸氧,以增强其身体对缺氧的抗耐性,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吸痰完毕后,应及时替换吸痰管,对于利用密封吸痰管的患者,吸痰时可不用分离呼吸机,确保其吸入足量的氧气。

1.2.3 气囊的护理管理 气囊的合理管理与气管黏膜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若处理不当,将使气管黏膜的损伤更加严重。因此,在管理中,应保证气囊的密封性,确保患者气道的压力与通气量。优质的气囊压力是指能完全封住气管与气囊间缝隙的最小压力,应低于2.5kPa,也就是小于常规毛细血管的灌注压。可借助气囊测压表调节气囊压力,安排两人操作。排气时,应让患者平躺,防止因痰液过多而发生气囊测压不准确的情况,或者由于气囊漏气而导致坠积性肺炎。

1.2.4 气道的湿化护理 人工气道的构建将干扰呼吸道黏膜、机体正常鼻腔对吸进空气的湿化、加温作用,进而引发气管黏膜过度缺水,降低系统清理杂物的能力,使分泌物更加黏稠,严重者可引发呼吸道炎症[3]。对此,在为患者构建人工气道的同时,也要给予足够的气道湿化。采取适量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湿化,观察患者的反应。湿化液主要由碳酸氢钠溶液与生理盐水共同配制,增加少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有助于预防及减少肺部真菌的感染。每隔2小时利用无菌注射器向套管内注射4至10mL的湿化液,将滴注的时间控制在10min之内,有助于防治局部感染。其次,用博利康尼联合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每天两次,每天将湿化的剂量控制在200至3900ml以内。在湿化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适时更换患者的体位,避免在相同位置滴入过量而导致局部病变。密切观察患者的分泌物,若分泌物较为稀薄,并且能直接经过吸引管,导管内未结痂,则说明该护理符合气道湿化的标准。若患者的气道分泌物过于黏稠,难以经过吸引管,或者发生突发性的呼吸困难,则说明本次湿化不够,应加大湿化液量。若患者的器官分泌物过于稀薄,但却反复咳嗽,则需连续吸引,听诊气管以及肺部后,若听闻气管内的痰鸣音较多,则说明患者的湿化过量。总之,应依据湿化后患者的反应情况,合理调整湿化液量及湿化时间。

2 结果

为30例危重患者构建人工气道并给予精心护理后,护理效果显著,患者均康复出院。其中,有25例治愈出院,5例病情显著好转。

3 讨论

构建人工气道将对呼吸道原本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进而出现呼吸道黏膜严重缺水、肺部感染、气道不畅以及分泌物黏稠等并发症[4]。对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应保持高度的重视及责任心,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给予精心的护理,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症状,从而加紧预防。痰痂的产生是外科疾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形成的原因在于湿化不足、吸痰不全面等。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以防痰痂的产生。

总之,为神经外科患者构建人工气道,严格规范其操作流程,逐步增强患者对人工气道的理解及认识,并给予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神經外科患者的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惠娟.神经外科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J].内蒙古中医药.2008(12).

[2] 程淑臣.156例昏迷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4).

[3] 姚明兰.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套管阻塞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家庭护士. 2008(21).

上一篇:从细节着手,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论文下一篇:创优质工程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