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司法行政管理平台(精选10篇)
1.基层司法行政管理平台 篇一
司法行政数字化平台建设论文
司法行政数字化平台建设论文
摘要:“数字城市智慧xxxx”是xxxx市委、市政府着眼推进xxxx科学发展、奋进跨越、加快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xxxx市司法局深刻领会数字城市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规律,充分调研、合理规划,按司法部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对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应急指挥和全市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特殊人群管理等各项社会管理工作以及局机关日常办公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了监管、服务、决策、办公的智能化。
一、xxxx市司法局数字化平台简介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普及,xxxx市司法局同全市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服务机构、管理对象、业务联系部门及其他部门信息交流频繁,日常办公、视频会议、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各项业务的信息化需求强烈,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网络和数字平台,才能更好地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城市智慧xxxx”的战略要求。
2010年起,xxxx市司法局依据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建设一个安全、先进、灵活,高带宽、高可靠性的多业务应用的综合网络平台,实现了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之间安全高速的数据共享、智能分析、应急预警、远程协助、办公协同等功能,尽可能地简化办公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充分发挥职能,有力维护社会稳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xxxx市司法局数字化平台建设由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日常办公应用三部分组成。
应急指挥调解系统包括:视频会议系统、内部语音通讯系统;
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系统、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公证信息管理系统、司法鉴定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援助信息系统、安置帮教信息系统;
日常办公应用系统包括:OA自动化办公系统、互联网协同办公系统、门户网站系统。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xxxx市司法局数字化平台已初步完成了日常办公应用、应急指挥和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建设和推广应用。平台逐步覆盖市司法局、8个县(区)司法局、153个司法所、145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全市各级法律服务机构,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形成一个便捷、高效的数字应用平台,基本实现了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的高速共享、传输和应用。
二、主要做法
在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的框架下,xxxx市司法局综合考虑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服务机构的实际需求,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了统一的传输交换标准体系,并根据全市司法行政部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业务职能和特点,科学规划、优化调整,合理改建、扩建,实现了硬、软件资源的集中、整合、共享,建立起统一的共享网络,组织研发各类应用软件平台,坚持边建边用,协调开展数字化平台建设工作。
(一)组网建设。
xxxx市司法行政系统依托政法三级、四级网实现市、县(区)司法局、乡(镇)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互联互通。在市司法局建立中心机房,市司法局及8个县(区)司法局建立视频会议室。目前已完成市、县(区)司法局的数据、语音和视频等综合业务高速、可靠、安全地传输,网络覆盖面继续向乡镇司法所、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等深入。
(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为提高沟通效率、办事效率,减少内部办公会议、业务培训所产生的会务、食宿、差旅费用,节省人力、物力,实现多部门集中协调指挥调度、视频会议、远程业务培训、考试、双向会议、案件会商、工作管理、远程技术支持、应急呼叫、案件实时监控等功能。xxxx市司法局依托政法专网建设政法视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目前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建成政法视频应急指挥室1个,视频会议室4个,市、县(区)司法局均开通VOIP内部语音通讯电话。
(三)业务系统建设。
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已全面启用司法部的“法律援助信息系统”和“安置帮教信息系统”。xxxx市司法局自主研发的“社会矛盾纠纷动态评估管理系统”、“xxxx市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xxxx市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xxxx市公证管理信息系统”已在全市推广使用。“xxxx市司法鉴定信息管理系统”正在研发中。目前,xxxx市司法行政各业务工作基本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业务数据体系已初步建立,各类信息数据自动分类、智能分析、自动统计、预警跟踪,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直观的效果反映全市司法行政业务工作整体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1.xxxx市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系统。
2010年,xxxx市司法局立足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矛盾凸显、各种利益格局大调整的时代背景,结合政法专网和数字化建设,立足于《人民调解法》的贯彻实施,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了社会矛盾纠纷的定义、计量原则和标准,制定了社会矛盾纠纷分类、分级的原则、标准和方法,规范了社会矛盾纠纷受理、评估、化解流程,形成“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并开发“xxxx市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系统”,利用网络系统,采用直观的电子图示形式,准确记载各种类型矛盾纠纷及其在空间区域、历史时段上的分布,科学分类、综合分析评判,刻画各种矛盾纠纷的演变轨迹,把握社会矛盾纠纷性质及发展变化规律,有效实现社会矛盾纠纷的可预警、可控制,为党委政府掌控社会矛盾纠纷动态情况提供决策参考。
系统终端延伸到乡镇(街道)司法所、专业性、行业性纠纷调委会及有条件的村、企业调委会。将所有社会矛盾纠纷纳入党委政府主导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中。通过合理的分级分类管控,初步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管控工作向类别化、差异化转变,向因人、因事、因地、因时的“源头预防”转变,向各种调解机制“横向联合、优势互补”的多元化解转变。通过及时客观的收集社会矛盾纠纷并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在解决矛盾纠纷统计真实性、实时性方面实现了突破,填补了我国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基础统计评估标准和分析方法的空白。
目前,该系统在全市所有乡镇运行率达到100%;评估机制被入选为四川省2012年第一批软科学项目;司法部派出调研组来xxxx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国家级刊物《人民调解》对评估机制的运行模式、试行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系统详实的介绍。河南郑州市、新乡市、山东威海市、浙江杭州市、江苏南京市等及川内部分地区司法行政机关都专程来雅学习考察机制建设。“评估机制”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转变,拓展了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和工作深度,增强了人民调解工作持续稳步发展的后劲,客观上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态势。
2.xxxx市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
此处指的特殊人群是: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剥夺政治权利)两类人员。针对此类特殊人群重新犯罪的特点、原因加以研究分析,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对策,减少和预防特殊人群重新犯罪案件的发生,对于稳定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xxxx市司法局探索建立了“特殊人群社会危险性评估暨重新社会化机制”,研发“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影响特殊人群的众多社会危险性因素,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别归纳抽取出对其重新犯罪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根据量化结果确定其重新犯罪可能性大小,对其社会危险性强弱作出趋势性判断,预测其社会危险性及社会危险性的突出方面,以此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分类处置,从而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引导和干预,促使其及时调整心理、矫正行为,回归到对正常社会秩序规则的遵守状态。
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在全面掌握特殊人群底数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特殊人群基本信息库、特殊人群电子台账、特殊人群统计数据库等,既全面掌握辖区内特殊人群总体情况、详细信息,又能通过系统智能判断管理对象的社会危险性。对特殊人群实施社会危险性评估后,分别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提出分类处置意见和帮教或矫治重点方向,每季度对帮教或矫治的效果进行跟踪掌握,实行动态反馈,并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措施。通过该系统,做到分类管控、跟踪研判、实时反馈、有效监管,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特殊人群重新违法犯罪。
目前,该系统在市、县、乡三级司法行政机关全面使用。纳入系统管理的特殊人群共2039名,其中:社区矫正人员1071名,三年内刑满释放及解除劳动教养人员968名。
3.xxxx市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为提高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法律服务行业的监管,提升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规范化管理水平,xxxx市司法局组织研发了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法律服务人员及法律服务机构基本信息、证照审批、投诉惩戒、案件登记、跟踪监控、咨询服务、报表统计、信息交流、数据共享等功能。通过掌握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从事法律服务事务的基本情况、业务进度、投诉案件查处情况等,及时进行业务指导,加强行业监管,促进法律服务行业良好有序发展。同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内案件类型及数量的变化,通过系统智能汇总分析,科学研判,有利于提前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预判其发展变化趋势,提供决策参考,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系统主要由管理和应用平台组成,管理平台由市、县(区)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通过系统对法律服务机构、人员、日常事务、业务报表、统计分析等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和利用;应用平台由全市各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人员负责录入机构及人员信息、工作动态、日常事务及各类业务报表等数据。基本实现了全市法律服务行业数据信息共享,确保了数据完整统一。对全市法律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提高行政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水平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4.xxxx市公证管理信息系统。
为落实司法部加强公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适应公证工作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时代需要,xxxx市司法局组织开发了公证信息管理系统,以推进公证业务流程、诚信执业管理和机构内部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公证法律事务逐年增加,公证机关在依法行使国家公证职权,开展公证证明活动过程中,从公证申请、受理、立案、出证的过程中,涉及大量档案、文书处理,各类档案、文书的制作、管理、检索要投入大量人力。为方便当事人,节约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公证档案文书在录入、修改、审核、打印、出证、归档、分类、统计、检索等的自动化,xxxx市司法局结合全市公证管理工作实际,开发了“xxxx市公证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通过终端IE浏览器进行智能管理。
公证管理的数字化是促进公证业务工作的重要手段,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市各公证处推广应用,公证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公证行业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公证效率、降低执业风险,推进公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市、县(区)司法局对各公证处的办证情况进行在线监督,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办证类型及数量,实时监督办证质量。并通过各地办证情况,发现公证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合理调整工作部署,有效推进公证事业发展。
(四)日常办公应用系统建设。
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普及,电子化、数据化的办公方式已进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xxxx市司法局建立起一套高效、畅通的信息互联体系,方便司法行政全体干警、司法助理员、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及各级党政领导,能随时关注、收集、上报、处理、发送业务数据、文件材料以及各类信息舆情等。
日常办公应用系统建设:基于PC终端的综合办公应用系统(OA系统);开通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互联网协同办公系统;基于政法专网的全省内部语音通信系统;系统内部的移动短号V网服务等。有效实现了单位通讯、会议服务、信息应用、信息服务、文件传阅、公文处理、工作督办、计划安排、信息发布、移动邮件等多种通信功能的有效集成,进一步提高了内、外沟通交流便利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有效管理、降低成本。
2011年,xxxx市司法局互联网门户网站(http:///)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充分融入“数字城市,智慧xxxx”建设中。xxxx市司法局门户网站开辟了反映司法行政工作情况的常规版块,以及三个专题栏目,一是“服务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专栏,及时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在服务于xxxx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举措、成效向社会发布,让公众知晓;二是“‘警民亲’服务群众‘八件实事’活动”专栏,及时展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情况及先进典型,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三是“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专栏,将此项由xxxx首创并已由司法部向全国介绍推广的工作机制运行取得的成效向公众呈现,积极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切实提升社会形象和影响力。经过一年运行,访问量已达7万余人次。
三、成效与启示
建设“数字城市”,构建“智慧xxxx”是一项系统工程,xxxx市司法局结合自身职能,充分调研,与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合理规划,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开展应用平台建设,将数字化延伸到日常办公、业务工作、法律服务、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切实提升了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1.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成本。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中,由于全市的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以及法律服务组织均未与司法局实现线路互联和资源共享。市司法局的文件需要各县(区)司法局打印成纸质文件派送或邮寄到153个司法所、1451个人民调解组织以及近百家法律服务机构,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并且浪费资源。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每年要组织全市司法行政系统288名干警、343名司法助理员、17269名人民调解员,230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等法律服务人员,召开各类业务培训、讲座、会议等近30期,会务组织工作、材料印刷、租用会场、安排住宿和餐饮、以及参会人员的交通、食宿等费用,每年合计超过150万。数字化平台建设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整合,极大的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政务信息公开范围,有效地节省了行政资源。
2.有利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市153个司法所和1451个人民调解组织是直接面向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是与广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基层组织,他们掌握着最基层的舆情和动态,如遇突发事件、群众性事件以及自然灾害等,必将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为党委、政府及时、准确了解情况,科学、有效地决策处置提供保障。因此,司法行政系统数字化平台建设,在当前社会矛盾显和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3.有利于促进和提高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法制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司法行政系统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将更有利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法制宣传效果和覆盖面,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如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通过可视电话将亲情和法律知识送给监狱服刑人员等。
4.能够实现业务数据的快速传递、共享、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参与依据。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开展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其各项业务数据直接反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以及社会稳定状况,司法行政系统数字化建设将会实现准确、直观的反映各种类型社会矛盾纠纷和法律服务需求在空间区域、历史时段上的分布、演变情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科学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变化规律,有效实现社会管理和不稳定因素的可预警、可控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2.基层司法行政管理平台 篇二
本文着重论述了基层党建工作管理系统平台研究和开发的现实意义,在基于云技术环境下通过完成对应用系统开发基本工具的选择、系统的需求分析以及系统功能设计和开发等工作。云平台技术可以分多个独立的子存储云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区,为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党员信息管理、发展党员、党员流动、党费登记、优秀党员管理、组织机构、支部荣誉、重要活动、三会一课、党员考核、社区考核、党员积分管理、公告发布、工作留言、查询统计等,让基层党员能及时了解当前党组织工作的重点,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参与热情,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基层党员对党组织及所在单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2]。
1 系统架构
在系统架构的设计上,使用MVC三层框架模式来划分整个系统,因该模式具有重用性高、耦合性低、可维护性高、部署快等优点,在任何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上实现一键安装客户端软件,运行时自动连到云端。[3]系统拓扑图如下: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基层党建工作管理系统功能结构介绍
基层党建工作管理系统功能包括组织管理、活动管理、考核管理、查询统计、知识制度和系统设六大模块,其中还包括党员基本信息、两学一做签到情况、规章制度、经费管理、工作留言等子模块,充分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需要的各项功能。
2.2 登录和主界面
首次登录时,系统会将该注册单位下面的所有用户在下拉列表中列出,用户直接选择自己的用户名,输入密码,“登录”即可。勾选“记住用户名”,在下次登录时,系统则会自动记住上次登录的用户名,方便登录,免得以后每次登录再去重新选择。
2.3 组织管理
2.3.1 组织机构
设置街道、社区党支部的层级关系,组织机构为多级分层结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无限制分级。
2.3.2 支部荣誉
在主界面中,用户可以通过选择“年份”,选择组织机构,快速查看该组织所获得的荣誉信息,同时可进行增、删、改、查等管理操作。
2.3.3 党员信息
党员信息功能,主要完成对所有人员信息的管理,“组织机构”和“快速检索”为系统提供的两种快速查询方法,用户可按组织机构查看该组织有哪些党员,并进行管理,也可按“快速检索”中的党员分类、参与活动情况、民族、学历、党籍状态等属性进行快速查询,该属性均可在基础资料中自定义。
2.3.4 发展党员
主要完成入党申请、列为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整个发展党员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同时,系统提供了“党员回退”的功能,可将“预备党员”中的人员回退到前一级“发展对象”中,同样可继续向前回退。
该平台还设置了“优秀党员”、“党员流动”、“党费登记”功能。“优秀党员”登记和查询优秀党员资料,包括授予单位、授予时间、证书编号等信息。“党员流动”方便用于党员流动的集中录入和管理,查看起来也比较方便。
2.3.5 活动管理
重要活动主要用于管理和查询重要活动的相关信息,活动相关信息包括活动基本信息、活动签到记录、活动内容和活动图片四部分。活动基本信息和签到记录都在基本信息页面。
活动内容主要用于编写相关活动的具体内容,操作体验类似于在word中编写文档,编写完成后需要点击“保存”按钮对编写内容进行存档。
2.3.6 三会一课
三会一课主要用于管理和查询三会一课的相关信息,三会一课相关信息包括会议基本信息、会议签到记录、会议内容和会议图片四部分,与重要活动基本类似,可参照重要活动,不同之处在于会议基本信息中的会议类型(党员大会、党支部会、党委会、党课)不同于重要活动中的活动类型(党内会议、劳动、参观学习、捐款、志愿服务)。
2.3.7 经费管理
经费管理主要用于记录经费的收入、支出明细;可按照资金来源、支付方式等条件查询经费的收入、支出明细,查询结果支持打印或导出EXCEL文件。系统将经费记录存入数据库,并刷新当前年度各项经费余额。
2.3.8 考核管理
积分项设置是指对党员积分项目的设置,可以按年度和各个社区进行查询和设置,主要设置基础积分、常规积分、加分项积分、特殊贡献积分和扣减积分。各组织机构根据机构层级不同分别检索各自管辖权限下的党员奖惩记录。可以新增、修改、删除党员积分奖惩记录,并可进行奖惩表的打印和导出;支持多年度奖惩记录检索和姓名模糊检索。
2.3.9 查询统计
重要活动查询由“签到记录”查询和“签到一览表”查询两部分功能组成。在“签到记录”中可按组织机构、活动年份、活动主题来查看具体活动都有哪些党员参加了。查询结果支持打印或导出Excel文件。在“签到一览表”中既可以按组织机构、活动年份、党员编号/姓名来查询该组织机构下哪一年哪个党员都参加了哪些活动以及参加活动的总次数;还可以按照组织机构、活动年份查询该组织机构下全体党员都参加了哪些活动以及每个党员参加活动的总次数。
三会一课签到查询由“签到记录”查询和“签到一览表”查询两部分功能组成,其主要功能与重要活动签到查询类似。
还设置了党员结构统计、活动次数统计、活动人员统计、活动经费统计。
2.3.1 0 系统设置
1)基础资料
所有的基础数据,均在此进行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这也是本系统灵活的地方,基本能完成基础数据的自定义设置。设置完成后,在前面引用到这些基础数据的下拉列表内容项会自动改变。
2)用户权限
支持多用户管理,添加和修改用户信息,包括用户ID、用户名、密码、用户角色等信息,由系统管理员分配系统权限,用户在登录系统时,进行权限验证,由权限来控制用户能查看和管理的系统功能模块。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以保护自己的系统使用权限。
2.3.1 1 公告发布
提供一个发布信息的平台,能够编辑图文格式,并且能上传doc、xls、pdf、rar等多种格式文件作为附件。公告信息发布后,在系统“功能导航”主界面的“公告”列表中展示出标题,用户点击浏览。
2.3.1 2 党费计算器
系统提供一个简便易用的党费计算工具,分为在职、离退休和特殊情况三类,只需录入工资收入,自动计算出应缴党费。
2.3.1 3 工作留言
用户可以给该系统中的任意用户发送信息,便于工作交流;用户还可以在收件箱中查看留言,并回复留言信息,也可将接收的信息,转发给其他人。
3 系统安全
3.1 网络安全性
如果用户口令等信息在网络上用明文传送,利用sniff等网络监听工具,可以很容易地截取密码。因此,密码在网络上的传输必须加密。系统采取的方案是用户口令和权限数据包加密传输、加密存储,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3.2 系统的安全权限设置
本系统的安全权限设置是采用一种基于角色设置的权限设置方式。主要分为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功能权限管理。[4]
4结束语
该平台的作用在于加快信息的采集、传送及处理速度,实验数据在党员服务中心内部的共享,及时地为管理人员提供所需的信息,辅助他们决策,从而改善党务工作的运行效率及效果。同时又能加强党员与党组织的紧密联系,便于他们随时了解党组织的相关信息,接受远程教育。它的提出主要为了实现社区党务的文档电子化、管理信息化,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科学、高效、人性化的管理平台,对党员服务中心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小燕.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2]中共中央组织部信息管理中心.信息系统的标准[J].中国共产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2005培训大纲,2005(10).
[3]覃昆,张蓉蓉.基于B/S结构、三层架构和ASP1NET 210技术的基层党组织协同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3.远程培训平台提升基层医疗能力 篇三
当记者来到土门镇卫生院的时候,正值午后时分,院内没有多少病人。卫生院院长陈福建告诉记者,当地乡民基本都是选择一早来看病,所以下午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病人了。
陈福建很年轻,今年只有30岁,来卫生院工作也有几年时间了。“土门镇卫生院于2009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现有员工63人,全院核定床位90张,年门诊量可达6万余人,外科手术每年至少800台以上。”陈福建说,“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中年轻人很多,所以日常培训一直是大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以前,培训必须选择统一的时间集中进行,这对于医生、护士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大家的工作时间并不是很灵活。”
据记者了解,现在在土门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培训途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门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已经开始使用网络平台,在线接受培训课程。陈福建表示,这个培训平台改变了过去集中时间、地点培训的模式,医生可以灵活自主决定培训课程,大大提高了大家的培训热情,业务水平提高也很明显。“曾经有病人来看病,一直找不到原因,后来通过自主培训学习,很快找到了原因,原来是某种药物的副作用,停药后病人就不出现这种症状了。”
土门镇医务人员培训方式的改变,完全得益于四川省卫生厅与英特尔、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一起开展的基层卫生人员远程培训项目。据悉,该项目由英特尔提供Skoool培训软件平台,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提供该培训项目初期所需的培训课件。Skoool培训软件平台的优势就在于可兼容多种来源的教学课件和内容,未来该项目还将引入国内外其他著名医学机构的课件。
四川省卫生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赵晓恒表示,近年来四川省基层卫生信息化的硬件和网络基础有了明显改善,不过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所以需要一个能够结合基层医务人员实际需要的培训途径,而Skoool培训软件平台恰恰能够满足这方面的需要。“远程培训和课件对我们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同时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增加培训课件,让医务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得到针对性的培训。”
“帮助培养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只是英特尔支持中国推进基层医疗信息化的多项举措之一。”英特尔公司副总裁、新兴业务项目部全球总经理戴伟升(John E. Davies)表示,“我们还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中国医疗行业应对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提升医疗机构管理和绩效考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现卫生保健总体规划、实现便携转诊会诊等协同服务、整合医疗机构各类已有信息系统等。我们相信基于英特尔至强平台、英特尔虚拟化技术和IT基础设施自动化管理技术的IaaS或PaaS云计算解决方案,能在其间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由衷地期望通过这些技术创新和与本地合作伙伴的广泛协作,来帮助中国医疗机构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水平,惠及中国亿万民众。”
4.司法公开平台,不做“空架子” 篇四
2015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大形势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对上海法院提出了切实打造“阳光司法”、“透明法院”的要求。
今年7月31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上海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共同举办上海法院推进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研讨会,会上,上海高院副院长盛勇强这样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公正透明,权力才能得到更好的行使,当事人的权利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近年来,上海法院依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网”,打造了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12368诉讼服务平台、新闻信息公开平台、律师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平台、当事人服务平台、联络沟通平台、公众服务平台十大司法公开服务平台,实现了执法办案全程留痕、全程可视、全程监督、全程公开信息化。
近日,记者来到上海高院,实地进行了一番调查。
做接地气的平台
“辛勤有效地工作,为老人的平安生活排忧解难!”一对年逾八旬的老夫妇在给12368服务平台的感谢信中写道。
莘老先生与太太的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前一阵儿,因楼上住户地板渗水、噪音过大,老夫妇与邻居发生了纠纷。经物业公司、居委会、社区民警等多次调解,对方既不赔偿、也不道歉,两位老人为此苦闷不已。他们听说通过12368平台可以得到诉讼程序服务指导,于是便拨打了12368热线要求提供法律咨询和联系法官诉讼服务。
电话中,老人情绪激动,边说边哭。接听热线的工作人员耐心倾听之后,解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并派单给了宝山法院立案庭。同时,工作人员建议宝山法院启动针对老年人民生权益保障的诉讼服务绿色通道机制,尽力妥善化解纠纷,增进社区和谐。
宝山法院接到12368工单后,高度重视。该院立案庭庭长金猷主动与莘老夫妇取得了联系,并耐心指导其依法办理立案手续。不久,宝山法院民一庭法官召集双方调解,在释法说理的基础上劝导双方互谅互让。最终被告认识到错误,当庭赔礼道歉并给予赔偿,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和解协议,原告当庭撤诉。
第二天,莘老夫妇就拨打12368热线表示感谢,又过了5天又亲笔写来上述感谢信:“楼上住户态度有了极大好转,地板噪音明显减轻,我也在和解协议确定的赔偿费上又作了让步。”老人高兴地写道。
据了解,平台运行以来,上海法院已陆续收到多名群众来电、来信表扬和感谢,尽管这是法院应尽的职责,但百姓的认可,仍是对法院工作最大的肯定。
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以下简称12368平台)于2014年1月正式开通,是全国首个省级规格的综合性诉讼便民服务平台,集电话、短信、传真、微信、邮件、APP、网站等于一体,并与各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执行事务中心实时对接联动。平台整合了联系法官、案件查询、诉讼咨询、心理疏导、投诉信访、意见建议、社会评价、督察考核等八大功能。
据统计,12368平台自正式运行以来至今年9月18日,共提供人工服务28.49万次、自助服务14.4万次、涉案短信65万条,其中案件查询、法律咨询、联系法官的使用率占比最高,分别为38.67%、23.7%、28.46%,受到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热烈欢迎。经回访,人民群众对平台人员服务满意率达99%,对处理结果满意率达90%。
做高效率的平台
曹竹平是上海市尔立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自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律师服务平台)试运行起,就一直在使用该平台。
“前几天我有一个案件在嘉定法院,上午通过平台提交的材料,提示‘待审查’,一般是2个工作日回复,但我当天下午下班前就接到了法官电话,告诉我缺两个材料,需要补一下,”曹竹平感到很满意,“效率很高。像这样的案子,如果我亲自跑法院,第一路程太远,第二如果材料有缺失,那么我还得再跑一次,现在节省了很多时间。”
实现全程网上立案是平台最为突出的功能。“这是全国法院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全程在线直接立案的网络平台,也是第一家为律师量身定做、涉及诉讼审判执行全过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上海高院信息管理处处长曹红星表示。
据统计,该平台自2015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有1248家上海律师事务所使用,平台访问人数累计达37.5万余人次。截止9月18日,上海法院借助律师服务平台已办理5611件网上立案,提供案件查询、联系法官等各类诉讼服务7.3万多次。
曹竹平使用律师服务平台已经有9个月,“我第一次使用律师服务平台的时候,忙活了一天都没有成功,出现了各种问题,现在我只花半小时就可以全部提交成功,功能显著提高。”同时他对平台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我认为平台的智能化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可以将平台的培训作为律师日常培训的一部分,这样在律师中间可以更广泛地推开,同时在法官中间也进行推广,双向的互动能够让这个平台活起来。”
作为使用律师服务平台的第一代律师,31岁的曹竹平有自己的展望,“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希望法院能够坚持下去,做好这个平台,不断向全国推广,这将成为中国法院实现诉讼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10个平台,6个机制
平台一个个地建设起来,相应的机制也需要完善,才能为各项公开措施提供全面的保障,平台的效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
记者注意到,为切实完善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工作,上海高院建立完善了联席会议、司法公开平台、考核评价机制和督促检查、物质保障、举报投诉和责任追究、宣传报道六个机制。
根据机制,上海高院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的规划、协调、推进、检查、督导、评估等工作,并明确了十大司法公开平台的负责部门和保障维护部门。同时,上海高院健全对违法司法公开规定行为的投诉机制和救济渠道,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以及举报投诉信箱,及时受理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反映的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由相关责任部门认真核查、及时回复。
此外,上海高院还制定了《上海法院司法公开评估指数设定办法》,每半年发布全市法院司法公开评估指数并出具评估报告,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等领域的司法公开工作。加强对全市法院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工作的监督指导,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项检查,通报检查结果,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加强业务指导。健全完善司法公开第三方评价机制,动态监测和科学评估全市法院司法公开状况。
今年2月13日,上海市委常委会听取上海法院贯彻落实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精神及相关工作情况汇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会上指出,2014年上海法院的工作扎实有力,在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直接服务群众等许多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12368诉讼服务平台建设得也很好。
10个平台、6个机制,上海法院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上海“阳光司法、透明法院”的一大步。
5.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 篇五
若干问题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0]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116号)、《关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0‟22号),充分发挥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基层平台)在就业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任务职责
街道、乡镇平台设立专门服务场所或服务窗口,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并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社区、行政村平台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承担就业工作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负责组织开展就业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咨询;负责组织开展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动态管理工作;负责审核、上报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相关资料,组织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负责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负责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政策;做好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负责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社区、行政村平台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并开展上门入户服务,承担就业工作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开展就业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开展城乡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建立基础台账,并及时更新信息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负责受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申请和初审,承担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等工作;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息,组织推荐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掌握有创业意愿人员的信息,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协助贷款回收,提供相关创业服务,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开展就业援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和日常动态管理工作,受理就业援助申请,建立管理台账和及时更新信息库,协助落实就业政策,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上门入户援助服务;调查、核实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各地应根据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需要,综合考虑辖区内的就业人口、辖区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人员的就业服务需求,合理配置基层平台工作人员。鼓励“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等人员,专职或兼职从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采取公开招聘形式吸纳高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平台公共就业服务队伍。社区、行政村特定公益性岗位聘用符合条件人员的,可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并根据职业能力水平和工作绩效相应提高岗位补贴标准,以保证骨干队伍的稳定。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人员培训工作
各地要根据就业政策和工作要求的变化情况,制定培训规划,加
强对基层平台就业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和服务技能等培训,原则上对新上岗的人员要集中开展培训,对现有人员每年要至少进行一次岗位培训,全面推行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完善保障措施,为基层平台工作人员拓宽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注重从基层平台队伍中培养选拔优秀工作人员。
四、着力解决基层平台就业工作经费保障问题
各地要以满足当地就业工作需要、保证公益性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的提供为原则,保证基层平台开展就业工作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和项目经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费随事转、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按照社区、行政村完成就业任务的数量、质量给予经费支持。对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和省(区、市)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给予重点扶持。要全面实施基层平台就业援助工作专项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基层平台和基层工作人员就业援助工作成效与奖励挂钩的激励机制。
五、强化组织领导
6.基层司法行政管理平台 篇六
为统一规范全省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基层就业平台)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根据《山东省关于进一步促进基层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鲁人社发〔2010〕46号)、《关于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人社发〔2011〕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失业登记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鲁人社办发〔2012〕59号)、《关于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鲁人社发〔2011〕19号)、《关于开展2011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鲁人社办发〔2011〕114号文件)以及《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划》(鲁人社发〔2011〕38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业务开展情况,制定本业务规范。
一、基本原则
全省基层就业平台工作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着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保持全省就业局势稳定为根本目标,以人本服务为核心,把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任务,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布局、辐射带动、功能完善、机制健全”的要求,完善基层就业平台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职能
(一)街道、乡镇平台职能:
承担的基础工作:政策信息、求职信息、招聘信息、培训信息发布工作,审核上报就业、失业登记资料,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人力资源中介服务;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发管理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动态管理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情况,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服务等。
有条件的平台可承担的工作: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档案代管工作。
协助开展的工作: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二)社区、行政村(农村社区)平台职能:
承担的基础工作:政策信息、求职信息、招聘信息、培训信息发布工作,受理就业、失业登记的申请和初审,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服务;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人力资源中介服务;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息,组织推荐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核对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动态管理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调查上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情况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服务;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有条件的平台可承担的工作: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档案代管工作。
协助开展的工作: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服务规范
(一)服务设施
科学合理,以方便服务对象为原则,要考虑未来发展需要,确保可扩展性。统一的标示,整齐归一,便于群众识别。统一服务柜台高度和宽度,统一制服、服务流程、管理制度、统一服务设施。杜绝柜台上用玻璃墙分隔服务对象,要求设置休息座椅。
(二)设备配置
1、基础设备配置:计算机及配套设备(服务器、网络)、办公设备、档案存放设备等基础设备;电子叫号等候设备,电子触摸屏信息查询设备、电子滚动屏幕信息发布设备及相应支持设备。服务
制度、服务工作内容、平台网络分布图、工作标准、公开承诺、文明用语等规章制度,做到公示上墙。
2、信息系统配置:接入全省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连接全省信息数据库及网络服务平台。具备支持求职登记、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功能。符合安全要求的系统和数据备份制度、系统安全认证体系、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做到可识别、可检索、可追溯、可共享。
3、工具与资料配置:印制主要服务内容、工作流程、场所内服务区域和窗口位置示意图等宣传资料。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配套的设施、工具、职业信息服务产品及相关技术资料。
(三)服务功能设置。就失业登记、就业援助、职业介绍、信息发布、信访接待、工作管理(窗口)。
(四)工作人员
1、数量要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的配备应与服务对象数量相适应,确保服务提供能力满足服务对象需求。
2、素质要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应具备满足服务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达到与岗位职责相应的教育和专业培训背景要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岗位,还应具备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各类劳动保障协理员人数不少于工作人员的50%,职业指导师人数不少于工作人员的20%。建立工作绩效与奖惩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3、建立岗位职责制度。根据平台的工作职责和人员编制情况。科学设置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基本职责。每年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具体岗位,切实做到平台工作人员分工合理、任务饱满、职责明确、便于考核。建立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制度。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规程、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管理、服务行为规范等方面作详细、明确的规定。
4、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从“德、勤、绩、效”四个方面设置具体考核标准。其中,“德”主要是反映职业道德水平和遵守服务准则情况;“勤”主要反映出勤和走访服务对象情况;“绩”主要反映完成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任务情况;“效”主要反映工作效率和创造性工作、合理化建议等情况。以上四个方面分别占总评分的20%、20%、40%和20%,年终进行考评,评定结果可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级,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人员应予辞退。评分可通过服务对象评价、员工相互评价和领导评价综合评定。
(五)服务制度
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建设,通过完善就业服务功能,规范服务制度,强化队伍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
1、实现就业服务制度化。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重点完善以下三项制度:一是就失业人员登记制度。完善城镇就失业登记办法,建立覆盖城镇各类人员的就失业登记制度。二是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对失业人员实行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并提供一次免费技能培训机会,切实落实公益性就业服务免费制度。各级政府要将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列入财政预算,按规定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免费就业服务的经费补贴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三是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形成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2、建立社会监督投诉处理制度。建立以人本服务为核心的行业规范,公开服务程序,公开服务项目和标准,公布举报电话,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对群众的意见和投诉,应做到当日先有回音,并提出处理或整改时限,按时限告知或公布处理结果,对工作人员的个人投诉,要责令限时改正。对每年被投诉并查实3次以上,情节严重的工作人员当年考核应评为“不称职”。定期征求意见,每季度发放一次问卷凋查,召开一次面向社会各层面的改进服务工作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不断改进工作。
四、服务管理与监督指导
(一)基层就业平台培训指导
对基层就业平台日常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管理指导,内容包括各项基础服务制度的建立、各相关系统的适用与操作、各项工作台账的设立。
1、建立服务规范。基层就业平台应建立和实施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国家制定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制定与本组织相适应的标准化工作制度,并形成规范性文件,使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包括岗位职责、行为规范、档案管理、财务管理、业务培训、信息报送、就业动态管理、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制度、就业困难群体跟踪服务制度等。
2、公开服务流程:基层就业平台应完善服务功能,统一并公开服务流程,明确各个服务阶段间不同部门的接口,描述各个阶段的服务行为,包括工作步骤、工作内容和操作规范等。
3、日常工作规范操作。
一是系统使用操作。基层就业平台要正确操作各相关信息系统。
二是台账管理。根据工作职责建立各类工作台账,纪律规范、完整,动态更新,定期备案。
4、履行服务承诺:基层就业平台应在醒目位置公开服务承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并认真履行服务承诺,严格将各项承诺逐一落到实处。
5、监督考核。按照以上内容各级基层就业平台每季度开展业务自查,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各级基层就业平台进行督查考核。
(二)人员队伍管理和培训
定期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日常业务培训。包括从业资格证类培训,以经济日常业务培训和指导等,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交流和和讨论,对基层就业平台人员目标完成情况、业务开展情况、群众满意度情况进行考核,以此作为评比依据或对工作人员调整依据。
1、培训策划。人员培训前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合理确定培训项目、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参加人员等,确保策划方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培训准备。严格按照培训方案的要求和步骤履行职责,确保培训具有针对性,能够激发参加培训人员的兴趣。
3、开展培训。每年定期组织各级基层就业平台工作人员参加,包括全国各项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全国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全国职业信息分析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全国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考试。
4、评估与反馈。培训结束后,针对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培训质量与效果、会务人员服务质量、教师授课质量等进行评估。
5、资料归档。在培训结束5个工作日内,将平台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教材与音像资料归档。
五、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
(一)组织领导
1、社区居委会建立创建领导小组,出台专门文件、办公室悬挂,将就业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社区对创建工作有研究、有部署、有措施、有目标,有领导专门分管。
2、重视社区就业工作经费投入,多渠道、多措施筹集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有资金投入,人员经费有保障,计算机、打印机、网络联通等有投入。
3、连续三年以上保持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有长期就业社区建设工作规划,实行目标考核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二)综合服务
1、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台帐,形成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制度并有文件,再就业率不低于85%,定期走访就业困难群体并有走访记录。“零就业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并有详细记录。辖区内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就业率不低于90%。
2、积极开展再就业伙伴计划,组织社区内党员干部带头担当就业促进志愿者,与就业困难人员结成“再就业伙伴”。建立社区党员台帐,党员干部与困难对象结成再就业伙伴,签订结伴责任书,结伴率达到80%以上。
3、鼓励开发社区“三保”、“三托”、“三项服务”、“三大管理”等就业岗位,帮助本社区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建立社区岗位开发台帐,建有“三保”、“三托、”三项服务“设施。
4、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实体,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落实,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的环境宽松。出台鼓励社区服务实体发展政策,建立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台帐,落实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的就业扶持政策,出台鼓励创业政策措施。
5、每季进行一次就业法律法规、维权和政策的宣传,全年不少于4次。通过集中宣传、定期现场咨询、现场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做到规章制度、办事程序、服务项目、落实政策公开透明。
6、建立辖区失业人员培训台帐,组织辖区内有培训要求的失业人员和其他求职人员全部参加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后就业率不低于70%。
7、符合条件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8、辖区内没有因就业问题引发的集体上访事件,群众满意度高。
(三)基础工作
1、建立完善服务场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积极组织参加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建立培训制度,组织学习掌握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建立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和服务规范,实行制度管理。
2、加强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配齐微机,配备打印机和传真机,配备宽带互联网实时联网,与县(市、区)信息联通。
3、实行社区信息动态管理,建立起完备的劳动保障数据库。建立统计报表制度,按时、准确上报有关报表。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各类档案资料齐备。
(四)基础管理
1、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包括岗位职责、办事公开、服务承诺、行为规范、财务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人员考核、协管员管理、工作例会、学习制度等;
2、工作人员能够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工作规范有序。
1、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工作地点方便社区居民,有明显标识。
2、办公场所使用布局合理,设施便利;
3、常用办公设施齐全,其中拥有可正常使用微机按编制人数人均不少于0.5台;
4、主要工作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及制度简洁明确,在明显位置公示;
5、工作环境整洁有序,文档资料整齐、规范、安全;
6、设有咨询电话、固定的政策宣传栏、信息公布栏、免费宣传材料;
7、与市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险网络连接,并确保畅通;
8、有文明用语标示牌。
(五)职工队伍建设
1、按编制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并按规定指标聘用社区协管员;
2、建立政策、业务学习日制度,每月不少于1个工作日的学习,并做好记录;
3、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劳动保障政策,业务熟练;
4、党、团、工会组织健全,并积极开展工作。
服务态度服务质量
1、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上岗应佩戴工作证;
2、服务态度主动热情、语言文明、办事高效、实行首问责任制;
3、工作实行AB角制,在规定时间内保证业务随到随办;
4、对服务对象提供免费使用的表格、纸、笔等用品;
5、设有投诉电话、意见箱,方便服务对象监督投诉。
(六)工作业绩
1、公益性岗位开发、”4045“人员就业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等责任目标;
2、岗位信息栏每天要保持3个以上有效岗位信息;
3、建立完善特困失业人员管理、岗位开发、过渡性就业、失业军嫂安置等台帐,信息全面、准确、清晰,能反映动态变化;
4、按规定时间审核、发放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失业保险待遇和自谋职业人员扶持金,做到不漏发、误发;
5、按规定接收、提取失业人员档案、严格档案管理制度,及时转移失业人员档案;
6、按规定进行失业登记、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工作,及时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
(七)工作要求
1、制定方案。详细制定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活动方案、具体措施。明确各种具体指标和分配方案。
2、加强宣传。制定统一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工作流程、内外部监督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等,统一制定标牌悬挂于办公场所的墙壁上,营造内部充分就业创建氛围。至少每季度举行一次充分就业文化和政策宣传会,想用工单位和劳动力发放各种政策和宣传材料;组织辖区内用工单位和职工惊醒用工方面的几种职业指导,营造辖区共促就业的充分就业文化氛围。
3、自评申报。市级及以上认定的就业社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对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创建标准》进行自查自评,凡自评达到创建标准要求的,填写《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推荐表》向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报。
5、初审推荐。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后,将符合条件的社区推荐给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评估。
7.基层司法行政管理平台 篇七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当前国内外的医药卫生行业中, 各种医疗系统都已经得到普遍应用, 研究的热点之一是信息平台的集成与共享以及政策制定是目前医药信息化建设, 其中的主要难点是术语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和统一政策制定与实施问题。
目前国内外需要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共享和业务有机融合, 为政府指挥决策系统、检测预警系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应急处理系统等骨干应用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疾病检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对各级卫生机构管理的效率。如果建成一体化平台之后, 对所有传染病的监控, 比如哪个时候发生发热病人增多时会提示有没有可能发生传染病疫情, 以及对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效率和应急指挥能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作用。
2 医疗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的建设的目的
第一, 实现基层医疗信息一体化的医疗服务, 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把三级、二级医院互联互通, 解决病人在各级医疗机构看病的问题。这样大量病人不会集中到大医院看病问题, 病人能够转向基层医院, 通过区域信息化基层的医疗机构可以共享到大医院的资源, 提高农村医疗机构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 医疗机构由于资源尤其是有经验人才的缺乏, 所以往往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诊断的水平不高, 通过信息化一体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能够降低基层卫生机构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第三, 通过信息一体化平台能够对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一些有用的医疗卫生信息,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提高政府医疗决策管理的能力, 并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实现一体化平台共用, 可以减少医疗、社保、新农合系统的多次重复建设, 增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 为参保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实时结算和补偿诊疗服务, 特别是对于医保, 区域信息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平台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建立设计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平台, 主要通过分析医疗数据的格式与定义, 参考国际国内对医疗行业数据定义的各种编码及信息交换标准, 对医疗数据进行分类与定义, 根据数据应用环境及平台设计的要求, 结合现有医疗信息软件中数据的应用方式, 在数据库中对分类的数据进行统一定义与实现, 根据数据分类实现在同一数据库中最大数据量的存储与管理。然后在现有医疗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跟踪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参考现行开发公司及研究机构的设计方法, 结合实际环境中医疗单位信息软件的现状, 对周围医院、社区及卫生主管部门的医疗信息进行分析, 从医院内部、外部到以某一医院为中心开展区域医疗的设计与实践, 通过不断测试与应用, 最终实现现有区域医疗信息的共享与访问。
3.1 HL7卫生信息交换标准 (Health Level 7)
HL7是标准化的卫生信息传输协议, 是可以在医疗领域不同应用间进行电子传输的协议。HL7综合汇集了不同厂商设计应用软件之间界面的标准格式, 允许异构系统之间的各个医疗机构进行数据交互。可以作为规范各医疗机构间, 医疗机构与病人、医疗事业行政单位、保险单位以及其它医疗单位之间及不同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递的标准。
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中应用来看, 主流的医疗信息整合技术为“HL7/XML接口引擎”, 该技术是整合多种技术合成的医疗信息, 用来将各种医院信息系统数据进行转译直到符合HL7标准的XML信息格式, 最终实现各种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在平台设计中使用HL7接口引擎, 通过一组支持HL7通信的调用函数和控件, 应用程序按照HL7接口引擎的约定规则来提供参数, 模块之间的数据通信由HL7接口引擎完成。
平台中的医疗数据通信, 有两种数据交换应用。
第一种对现有信息进行处理, 只是交换现有的系统中已经存在的医疗数据。
第二种是基于不同系统不同应用之间进行整合的数据, 目的是达到不同系统不同应用之间的无缝连接, 从而实现医疗数据通讯和数据交换的应用。所以该阶段的医疗数据交换不仅要交换各种信息的结果, 同时还要交换各种信息的过程, 全面达到系统之间进行交互的目的。
3.2 面向服务架构 (SOA)
为了解决一体化信息平台中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 提高平台通用性, 其核心就是采用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架构的分布式开放型网络系统。。在SOA架构风格中, 业务服务相对独立并且可重复利用, 最终由一个或者多个分布的系统所实现, 而具体的业务流程由服务组装而来, 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变化, SOA架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的互通, 有效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 并可以实现不同平台间的多层次复用。
SOA最大的优点是基于统一的标准和松散耦合的特性, 这对于构建一个通用的医疗一体化平台非常有利。经过层次结构划分, 系统基础框架平台的各个模块功能都按照其功能特点分配到了SOA的不同层次之中, 结构比较清楚。由于各个层次之间的接口规范、访问的方式以及具体实现技术都很清楚明确, 易于集成系统的实现。在层次结构中, 由于在医疗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基础框架中, 统一集成和数据交换服务进行了比较好的抽象且都集中到了服务层, 所以再利用底层功能组件来构建平台中所需要的各种功能的服务。消息服务是SOA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服务层可以实现消息服务和数据服务 (数据共享服务、数据转发服务) 两种核心服务, 这可以解决传统软件架构下的医疗系统中所存在的数据标准不统一、通用性较差、复杂度较高以及不易维护等难题。
结语
一体化信息平台可以方便区域内的所有医疗单位均可以把医疗信息纳入已建立的标准化信息平台中。根据医疗信息化建设和经济收入, 结合国家对城镇医疗、社区医疗、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 对辖区内的所有医疗单位进行分级和分类, 尽可能将所有患者的医疗信息纳入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根据医疗单位和患者的实际条件, 采用不同的信息共享收费标准, 通过服务平台总的数据交换和汇总, 最终建立患者的全面的电子健康档案。基层医疗信息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 以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为目的, 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减少医疗费用, 医疗事业通过信息共享节约成本, 建立更高级的医疗应用, 从而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兰华, 薛绍伟, 李健, 唐一源.一种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1, 28 (05) .
[2]马振宇, 代仁刚, 曾川.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架构浅析[J].中国数字医学, 2011, 06 (05) .
[3]杨国良, 左秀然.基于事件驱动SOA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模式[J].中国数字医学, 2012 (08) .
[4]吕晓琪, 贾伟涛, 谷宇, 于宁.基于MIF文件实现HL7V3消息解析器[J].重庆医学, 2013 (05) .
[5]周金海, 印志鸿.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及影像数字化资源的共享战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48) .
[6]陈戏墨, 林超华, 陆慧菁, 高玉林.医院多系统异构多应用软件集成平台的研究[J].软件导刊, 2011, 10 (03) .
8.基层司法行政管理平台 篇八
关键词:基层党校信息平台建设
1信息观念滞后
由于信息化教研观念滞后,基层党校在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上没有发生新的突破。绝大部分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教案及教学模式,采用早期电子办公形式,把教案输入电脑,形成电子文档;把授课主要内容由板书变为电子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简单展示。而在通过信息化更好地在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方面还不够,使得在案例式教学中能大显身手的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2信息资源匮乏
目前,各基层党校缺乏统一信息平台,信息门户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因而普遍存在着信息高速公路上有路无车或有车无货的信息资源匮乏现象。信息设施仅限于一般的收发电子公文,发布信息、浏览信息与发送邮件等一些最基本的应用,不能满足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信息资源使用的需求,信息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各校在信息化建设上对能够在短时间即见成效的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比较大,对费时又费力的教研信息资源建设比较滞后;二是已形成的教学资源库依然是独立、封闭的系统,没按统一标准建设,软件接口不标准,给内容交换、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带来了困难,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3评价机制缺漏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精辟地指出:“如果你不能评价,你就无法管理”。具有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信息资源平台,能够给教学活动与资源管理评价提供即时动态信息,但现基层党校对教学活动评估仍建立在原有听课后进行的学员座谈会与发放调查表等各种传统方式上,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源评价机制。故无法对教研信息化资源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分析教研活动成效。
针对上述问题,基层党校要充分发挥现有教研优势,确保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提高认识、总体规划、整合资源、建立机制和推广运用。
4提高思想认识
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大力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手段、方法进行创新,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网络化,依靠网络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它是帮助教师与学员有效取得信息资源,争取更好教研效果的重要手段。
5搞好总体规划
应当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存储、高度共享、协同开放等要求重新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对应用服务进行整合,将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综合入口:将分散的内容进行聚合,实现应用关联和信息共享,只要经过一个入口就可进行浏览、处理相互关联的信息。同时,在路网以WEB网站方式建立信息门户,从“宣教发布型”转型升级为“功能管理型”,由外部信息发布和内部办公平台构成。用户只要单点登录,就可进行科学、有效和富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发布、教务管理以及公用资源的上传下载等项工作。为此,可以通过“我的课程”、“名师之窗”等工具,为教职员工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应用提供便利;通过“讨论社区”与同行、专家和其它资源中心建立信息交流网,获取资源共享与应用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自建与引用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设施的作用,形成统一的信息化门户。另外,在进行信息门户升级时可利用现有资源,添加相应链接,提供使用帮助,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6整合信息资源
加强信息资源资料库建设,是信息化教育平台建设的核心,也是信息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建立优质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和统一标准的资源库。一方面要对信息资源系统实行统筹规划,统一各软件信息采集标准和信息编码标准,分级开发和管理,实现校内、校际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互换:另一方面要着重对电教信息中心和图书馆(室)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建立教研、管理等主题不同的模块,在统一的信息服务综合处理平台上,实现共享型数据和多载体资源的统一管理,以高度融合信息资源。这样,既便于教职员工及学员通过简单操作获得相关信息与服务,又能结合课程特点更好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方法产生强烈的共鸣与互动,以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7建立评价机制
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所以,必须建立评价机制,对信息资源进行跟踪、统计分析与优化,这是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利用信息资源平台的自动记录、统计分析等功能,可知不同时间范围内、不同资源属性范围的统计结果,得到最受关注、评价最高的可供用户浏览或下载的教学资源,得到教学活动中如评教数据、学员评教满意度数据等,形成全程式、多角度的考核评价体系。
8大力推广运用
9.基层司法行政管理平台 篇九
今年,xxx州国税局紧紧围绕2011年全省国税系统“服务基层年”工作主题,把纳税服务作为核心业务,立足基层一线抓好纳税服务,健全和完善纳税服务的制度规范体系,多措并举为纳税人打造基层优质服务平台。
-----打造基层一线办税服务环境平台。推进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划分办税服务厅“办税服务、自助服务、咨询辅导、政务公开、休息等候”等职能,拓展和完善办税环境专业服务功能,强化窗口人员服务作风、纪律和素质,设立导税服务岗,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党员示范岗等,进一步优化“一窗通办”综合服务窗口,简化办税流程和办税程序,改进服务态度,美化办税环境设施,立足基层一线更好、更优地服务纳税人。
-----打造基层一线维权服务平台。结合基层办税人员“接触纳税人零距离、服务纳税零障碍”的特点,本着“服务在基层落实,维权在基层体现”的理念,注重在基层一线拓宽纳税人权益服务渠道,公开宣传纳税人权利与义务,适时召开纳税人座谈会、恳谈会,征求纳税人意见,倾听纳税人心声,接受纳税人诉求,及时受理纳税人举报投诉、听证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事项,及时有效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打造基层一线网络办税服务平台。立足于基层办税实际和需求,大力推行网上认证、网上报税、网上出口退税、网络申报、网上退税、储蓄扣税等多元化电子税务,提升网络办税质量与效率,提高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网络申报
覆盖面,让纳税人不受时空限制,足不出户在网络上完成申报、开票纳税,为纳税人降低纳税成本,减少基层办税压力。
-----打造基层一线公开办税服务平台。强化基层办税
公开,实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加强税收宣传,积极开展信息公开,规范服务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落实,实行重大事项公开、重点工作通报、办税流程公开、纳税服务监督等,大力推进基层“阳光办税”、“阳光税务”建设,提升纳税人对办税业务与服务的认知度,让纳税人享受公开、透明的办税服务。
-----打造基层一线信息资讯服务平台。利用省局外网
中的州市频道,基层单位门户网站,当地电台、广播、报刊等适时发布税收信息,利用手机短信等平台开展税收宣传和纳税咨询,整合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96128政务信息查询热
线应用,及时办理网上信访,网络查询,多渠道实行信息互联互通服务。同时,积极利用国税、地税、工商、银行等部门信息的互通交流,开展信息整合服务。
六是打造基层一线延伸服务平台。落实领导干部管户制
和税收管理员制度,基层干部定点联系,主动深入企业,加强征纳沟通互动,推进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限时服务、承诺服务,实行“开户登记、纳税申报、优惠政策、异常纳税、分类稽查、新政策辅导”等提醒服务,开展和谐稽查,纳税评估辅导,办税辅导,上门送税收政策,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等全方位、多环节服务。
----打造基层一线考核评优服务平台。以推行工作绩效
考核为基础,在基层建立完善纳税服务监督考核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纳税服务工作职责,对纳税服务内容和项目
进行量化、细化,实行评比奖励,将纳税服务月评、季评、年终评与年终总结表彰结合起来,开展纳税服务明星、服务
10.基层司法行政管理平台 篇十
——小鱼洞镇大湾村“一村两大”任爽
近两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农村经济的总量和改善农民基本生活,还应遵循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要求,拓宽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在农村的覆盖面和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为全面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近年,我镇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按照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要求,不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从2009年开始,由成都市、彭州市两级财政按照7:3的比例进行配套,保证每个村(涉农社区)不低于20万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专项资金,以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隆丰镇公林村把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作为实施固本强基战略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主要载体,在使用和管理中不断拓展功能,积极发挥“育民、便民、助民、惠民、富民”作用。根据公林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召开村议事会、“民主六步法”最后议事会决定修建村上急需的灌溉沟渠。这充分发挥了老百姓在村级公共管理服务的作用,通过民主决策程序,自己做主,自己说了算。
一、具体做法
公林村认真贯彻成都市委《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试行)》(成委发[2008]37号)精神,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
1、广泛民主、确定项目(事前)。公林村在项目的选取工作中,按照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首先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发放《村级公共服务管理和社会管理调查表》,充分了解群众对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需求,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第二是将收集到的意见进行整理、分类,对征求到的事项按照提议人数多少进行排序,由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进行集中表决,初步确定了沟渠修建、清理等项目。第三是对拟定实施的项目情况进行公示,根据群众反馈的意见再进行调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最终确定实施项目。
2、民主监督、实施项目。公林村议事监督委员会按照章程实施项目施工全程监督。在村民对拟定实施项目无异议后,启动项目实施,从项目的招标、施工的过程中,实行全面开放,由村监督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对项目质量、资金、进度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沟渠的清理将按照“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各社社长带队进行组织清理。
3、民主评议、验收项目。公林村沟渠的修建将接受群众的评
议和监督,并通过了相关部门、议事监督委员会以及村民代表的检查验收,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下一步工作:
为此,在下一步推进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发挥村集体经济雄厚的优势,从以下方面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宣传、推进力度。公林村将按照紧贴村情,服务发展,拓展领域,强化功能的原则,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大财政在农业公益性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切实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同时,充分利用横幅、标语、村居宣传栏、橱窗、黑板报等各种手段加强宣传和典型示范引导,提高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通过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消除城乡差别。
二是拓宽筹资渠道,提供多方联动的财力保障。借鉴其他地方的资金筹措先进经验,加大对公林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吸引、带动各界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参加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来。三是坚持典型引路,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平台。通过学习典型示范村的经验和方法,注重村上在地理位置、历史传统、村民构成、工作基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
三、进一步推进探索的措施和建议
大湾村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是新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积极探索,需要进一步取得经验,不断完善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强村民的互动性。扩大与村民的沟通与交流,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公共服务选择反馈机制,给予村社更大的自主权,为优化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打下制度基础。特别是要充分发动农民建设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的积极性,使其切实从中获得实惠。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民主制度建设,为村社自主权的合理有效利用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2、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要把“硬件”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不仅仅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更重要的是组织好中心的启动运作,帮助提升有关人员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激发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村民的主动精神和投入热忱。要加强针对村两委干部的相关培训和指导,组织好针对村民的宣传活动,使双方了解中心要干什么、能提供哪些服务项目,切实发挥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
3、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通过政府财政投入的合理引导,采取鼓励和优惠措施,吸引企业资金、私人资本等,以多种形式参与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为各类投资主体的进入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和进入激励。要着力创新运营维护手段,除了财政经费的必要支持,还应寻求更广泛有效的市场手段。
【基层司法行政管理平台】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07-16
乡镇基层司法行政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责任制10-20
基层司法所长述职述廉08-06
基层司法所建设汇报材料10-14
基层人民法院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06-20
司法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动员讲话07-19
司法机关司法行政年度工作总结08-01
司法行政系统06-11
司法行政动态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