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工作汇报(11篇)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工作汇报 篇一
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吉安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2008年8月29日)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新一好”的总体要求,以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为首要任务,以“五通一气”和“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目标,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并得到了中央、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五通一气” 工程被称为“吉安模式”。
一、主要成效
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启动,2006年在面上进行试点,每年抓好1000个左右试点自然村(其中2006年921个、2007年1330个、2008年870个),惠及农户143473户,新农村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1、农村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各地把农民最迫切最需要解决而又能做到的事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大力推进“三清三改”、“五通一气”工程。截止2008年7月试点村已改路硬化通村及村内主干道2565.14公里、村内其它道路3817.18公里,135291户农户用上了“安全、方便、干净”的自来水,121497户农户的厕所改为三格式(三瓮式)水冲厕,95%以上农户开通了有线电视(含微波接收),100%农户通了电话或手机,2859户农户安装了太阳能,37356户农户新建了沼气池。
2、村庄容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观。全市试点村共拆除空心房15413户、废旧猪牛栏、厕所23709处,拆除乱搭乱建棚舍10万处,修建垃圾池5370个,清理污沟9800条,修建排水沟257925条,清理、浆砌水塘3709口;栽种绿化树木15万株,新建休闲活动场所3267处。
3、农业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各地始终把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工业,把本地的特色产业向试点村延伸,形成了一大批特色产业村,如“无公害蔬菜村”、“水果村”、“葡萄村”、“金桔村”、“茶叶村”、“花卉村”、“肉牛村”、“肉鸡村”、“生猪村”、“乌鸡村”、“特种水产村”。2007--2008年全市233个试点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产业实施基地,重点发展肉牛、蔬菜、花卉、水果等高效农业,基本形成了“乡有特色产业、村有特色品种、户有特色项目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经济发展格局。不少试点还村依托“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发展农家特色旅游,广泛参与工艺纪念品、餐饮等生产经营。“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都高于本县(市、区)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五 个百分点以上。
4、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试点村普遍建起了文化图书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休闲场所等,其中争取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万村书库”150个,建设农家书屋80个。开展了经常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信用文明户”、“卫生文明户”、“农民致富能手”等,树立了科学、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尚,农民移风易俗,传统落后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明显转变。同时,试点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各项管理等长效机制,农村乡风和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5、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搞好宣传发动,落实惠民政策,派出干部挂点帮助指导新农村建设,深得民心。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与群众共建新农村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部关系。试点村群众交口称赞“苏区干部回来了”。
二、基本做法
1、坚持点线面相结合,整体推进。一是点上抓好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的建设。每个县(市、区)挑选1-3个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的自然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要求起点高、力度大、进展快、建设效果好。2007年全市25个综合示范点的建设打造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批“精品”样板。二是线上抓好交通干线沿线村庄整治。利用交通干线牵动面大、示范性强的优 势,把105国道、赣粤高速、泰井高速交通干线的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的重中之重来抓。各县(市、区)在组织申报、选派帮扶工作组、规划指导等各环节予以重点倾斜,在保持原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硬化了进村主干道和村内巷道,拆除了破烂房屋、残墙断壁,100%的农户进行了改水,98%的农户进行了改厕、改栏,村庄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尤其是泰井高速沿线50个试点村的建设,打造了吉安新农村建设“窗口”的新形象。三是面上抓好省批试点村建设。严格按照省新村办提出的“九步法”要求选点定点,重点实施“三清三改”、“五通一气” 工程,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目标。
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氛围。各地通过召开会议、发放宣传单、刷写宣传标语、上门入户宣讲、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注重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市、县(市、区)新村办每年都要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聘请专家授课、进行经验交流、现场讲解,对包村工作组、乡村干部、理事长及规划人员、技术指导员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业务培训。近年来市县(市、区)先后共举办培训班68期,培训人数15200人次,提高了乡村干部和理事会成员的操作水平。
3、坚持科学规划先行,建管并举。各地在编制规划时,按照“前瞻性、和谐性、包容性”的原则,注重保留红色古迹、绿 色生态环境、千年古建筑文化;突出人与自然和谐,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充分体现乡村特色;做到规划“三图一书”以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社区服务、房屋设计三配套。全市主要设计类型有田园风光型、庭园经济型、文明卫生型、休闲农庄型、生态小康型、城郊服务型等。每年的试点村做到6月底前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同时,绝大多数试点村结合自身条件和资源优势,还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本按照规划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五通一气”工程,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和规划监管,避免了乱拆乱建,保证了村庄整治规范有序。各县(市、区)还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村庄整治操作规程,做到“五先五后”。即:先规划、后实施;先村内、后村外;先三清、后三改;先改厕、再改水、后改路;先地下、后墙上,从而提高了村庄整治效果。
4、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投入。全市采取政府扶一点、项目资金捆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社会捐一点、受益群众集一点、投工投劳省一点的办法,解决试点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2006-2007年全市共筹集建设试点资金 108884.66 万元。其中,直接统筹财政资金38901.71万元,占总筹资额的35.7 %(省级支持资金18366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586万元,县级财政配套9867.85万元,乡镇财政支持资金2336.15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6745.71万元);衔接涉农项目资金14955.38万元,占总筹资额的13.7%(改水、改厕等省级涉农项目13816.38万元,土地出让收入衔接1139万元);市、县(市、区)单位挂点帮扶(项 目)资金5221.75万元,占总筹资额的4.8%;农民自筹资金39425.26万元,占总筹资额的36.2 %(直接自筹资金21986.36万元,投劳折资17438.9万元);社会捐赠资金(包括民营企业、外出务工人员、机关工作人员等)7665.08万元,占总筹资额的7 %,另外,其他资金2715.48万元,占总筹资额的2.5%。2008年省财政每个点配套8万元,共配套6960万元;市财政每个点配套1.55万元,共配套资金1191.95万元;县(市、区)财政每个点配套4.45万元,共配套5050.3万元。
5、注重社会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一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在村“两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农民理事会的作用,搞不搞,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都由群众说了算,充分发动农民群众积极投资投劳,全市试点村农民共投资26135.18万元,投劳3404483工日。二是强化干部服务。每年市、县(市、区)组织1000多个单位帮扶工作组下派到试点村指导、帮扶、参与新农村建设,基本做到了每个试点村有一个帮扶工作组。绝大多数帮扶工作组积极发挥部门优势,为试点村争项目、传技术、挤资金,在指导、帮扶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06--2007年市、县(市、区)单位帮扶工作组为驻点村投入帮扶资金(项目)达5221.75万元,并初步构建了一套长效管理制度。三是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积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知名人士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据统计,社会力量捐资7865.08万元,较好地体现了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责任。
6、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一是建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市、县(市、区)都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党委和政府一把手为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强化了领导责任,并明确了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二是建立了领导挂点帮扶制度。市、县(市、区)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新农村建设挂点村调查研究,掌握情况,督促指导,及时帮助和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政策鼓励。市、县(市、区)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都按省要求足额配齐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近3年市、县(市、区)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8583.05万元,建立了新农村建设专户,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另外,各级政府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按照上级政策创造性出台了一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三是建立了一套新农村建设运行、督导和奖惩激励机制。市、县(市、区)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各级党政目标考核内容,制订考核办法,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实行平时督查和集中督查相结合,每次集中督查进行通报。市、县(市、区)新村办都编发了“新农村建设简报”,及时反映各地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动态,交流各地各部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好典型、新举措、新办法。
三、下步安排
1、在发展生产上,抓好“三个培育”,扶持一村一品。一是培植主导产业。重点围绕无公害蔬菜、畜禽水产、花卉药材、特色经作、乡村旅游等产业,搞好产业规划,发展符合本村的特色经济,达到一村一品的效果。二是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围绕肉牛、蔬菜、鮰鱼、金桔、茶叶、乌鸡、葡萄等优势产业,加速专业合作社的扩张发展。三是培育新型农民,广泛开展农民自主创业培训、农业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农民。力争60%的试点村有一批新型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80%的农户有一个稳步增收的主导产业,人均增收达400元以上。
2、在项目建设上,突出“三改一清”,整治村庄环境。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包括清垃圾、清污泥、清障碍,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环境等,重点是抓“三改一清”,即改路、改水、改厕、清垃圾,确保100%的试点村全面硬化进村主干道及村内巷道,95%以上的农户喝上干净安全水,95%以上的农户用上方便卫生水冲厕,彻底清理村内垃圾并无害化处理。
3、在资金筹措上,发挥“三个作用”,加大建设投入。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争取衔接项目资金。各地要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衔接统筹项目资金,农村饮水项目、农村沼气项目、农业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小农水项目、一村一品等项目主管部门要主动支持试点村建设,项目资金多向试点村倾斜。二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多组织农民投资投劳。要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争取广大农户更多地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力争每户投资1000元、投工20日以上。三是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多捐资建设新农村。各地要主动与本村在外人士联系,争取在外的企业老板、社会名人、机关干部、务工人员等,捐款捐物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
4、在社区建设上,开展“三项活动”,树立文明新风。一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要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二是开展基层党建活动。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以“三项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基层党建红旗”单位、“红旗个人”争创活动,进一步推进“三培两带”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开展理事会评比活动。要组建好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规范理事会章程,明确理事会职责,充分发挥好理事会作用。每年定期开展创评活动,营造理事会“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公共事务管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等各项长效管理机制。
5、在组织领导上,落实“三项制度”,确保工作到位。一是挂点帮扶制度。市、县(市、区)每个领导成员要挂点抓好一个试点自然村的建设。市、县(市、区)直单位要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帮扶试点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困难和问题。二是督查通报制度。市、县(市、区)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试点村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对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三是考评奖励制度。市、县(市、区)要制定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办法。年终根据新农村建设完成情况,对先进单位给予表彰,进一步激励各地各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工作汇报 篇二
验收组以实地检查建昌县档案馆、碱厂乡政府、东大杖子村和康龙养猪合作社等单位档案工作为重点, 配合听取汇报和查阅佐证材料、观看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专题片《勇争潮头, 兰台风流》等方式, 对建昌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
验收组认为, 建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为示范县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档案部门主动作为, 扎实做好创建工作;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共同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乡 (镇) 、村强化基础业务建设, 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经验收组综合评议, 建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达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标准》的要求, 同意通过建昌县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
验收组希望建昌县委、县政府继续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导, 继续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档案安全保障能力;认真总结建昌县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先进经验, 为欠发达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提供借鉴;整合农村档案信息资源, 积极探索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的模式和途径, 建立起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为建昌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工作汇报 篇三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2.据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2007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0亿斤,实现连续4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实现连续4年增幅超过6%。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3.2008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五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九亿农民的新春贺礼。《意见》指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知识链接】
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关注社会的今天和未来,把青春的热情和力量奉献给社会,这不仅是我们青少年未来的任务,而且是现在就应该开始的行动。我们青少年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2.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追寻着公平的理想。当今时代,公平问题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维护社会的公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树立公平意识。
3.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往往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而每种社会身份都要求他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制定一切路线和方针政策,都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根本判断标准。
6.“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7.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9.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轻松练习】
1.2008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五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08年“一号文件”的颁发表明()
A.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党和政府重视“三农”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C.农村经济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
D.广大农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2.下边图表中的数据表明()
A.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B.发展农业生产已经不再重要
C.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3.2007年我国农资打假工作成效显著。全国农业、工商和质检部门共检查各类农资市场25.4万家(次),检查农资经营户(企业)196.8万户次,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9万多件,受理农资投诉1.3万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3亿元。我国开展农资打假工作()
①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规范农村的市场秩序 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 ④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几位农民的心声:希望政府能够为农民网开一面,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办扫盲识字班那样为农民开设专门的课堂,让他们也能在农闲之时“背着书包上学堂”,为致富奔小康多“充电”。为农民开设专门的课堂()
①能为农村带来移风易俗、建设美好生活的新风尚 ②可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可以解决农村存在的一切矛盾和问题 ④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08年2月20日,赶在春耕之前,财政部已经一次性下拨全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资金633亿元,随后又下拨了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专项资金123亿元,大大提高了支农资金的时效性。同时,补贴规模也大幅增加,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总额比上年增加244亿元,增长48.2%。中央财政加大支农投入是为了()
①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②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目标 ③消除人们收入上的差别,防止两极分化 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6.据报道,2008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将继续扩大。在把全国一半以上城市纳入居民医保试点的同时,国家还将重点推进农民工参保步伐,力争使参保人数达到4000万人以上。重点推进农民工参保步伐()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7.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2008年2月27日说,农业部将开展“五个一”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即组织1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赴10个重灾省区、100个县市、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工作。这一举措()
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②有利于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同步富裕 ④有利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什么基本国情决定的?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哪些推动作用?(不少于三个方面的内容)
(4)请你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要提出至少六个方面的建议。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活动,某校准备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调查活动设计一个主题。
(2)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的标语。
(3)请运用所学知识,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设计调查内容。(要求:至少设计五个方面的内容)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准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哪些努力?(两个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D 6.C 7.D
8.(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3)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保障农民的政治生活权利;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等。(4)①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和高科技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②加大农村改革开放力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④倡导朴实民风,做到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相处,防止“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发生。⑤保护农村环境不受破坏与污染,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积极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⑦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与道德修养,积极建设文明农村。⑧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转变农村人口观念,少生快富。⑨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城乡携手,共同发展。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工作汇报 篇四
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模式
作为一项试点工作,因为没有现行的经验可以借鉴,团县委与人民银行支行根据上级实施意见的精神,一边不断地加强沟通协商,一边探索着前进,最终形成了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宣传到位、加强指导,细化标准、共同评选,主动服务、及时放贷的工作模式。
二、典型做法
1、注重试点工作的宣传到位。针对试点工作,我们专门制作了农村信用示范户手册,详细介绍优惠政策、申请条件、评选流程和咨询监督,通过各乡镇、社区,结合我县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发放到每一个相关的渔农村青年手中。在本地电视、报纸上做专门的介绍宣传,力求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利用广播、农村远教、网络、标语、海报、传单等各种媒介,向农村青年广泛深入地宣传,帮助农村青年掌握金融知识,引导农村青年诚信贷款,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2、细化信用评选的步骤标准。在评选的标准上,按照三级指标逐步细化赋分,力求全面准确反映申请青年的真实情况。其中除了在事业发展有一定要求外,我们着力突出诚信要素,特别强调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恪守信用,热心公益,能发挥致富带头作用;在生活中道德高尚、以诚为本,有较强的感召力。在评选的步骤上,突出了团系统和金融系统的双重审核,并重点做好评定前的充分公示,力求被评选人的信息公开,保证评选结果的公正公平。
3、评选信用青年的同步推进。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采取选择有贷款和没贷款的青年农户同步推进的方法,各单位各施其责。团县委积极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优势,发动7个乡镇的团组织评选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目前已评选出7户。人民银行县支行根据各主办银行的不同特点,分别在信用社评选出30户(注:与乡镇团组织评选的重复1户),农行评选出10户,邮储银行评选出10户,全县共评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56户。
4、加强金融业务的指导服务。在首批渔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后,我们专门安排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代表宣读诚信经营承诺书,邀请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金融知识培训,并通过现场办理示范户小额贷款手续的形式,进一步促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们都能贷到款、贷好款、用好款,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的影响面,提高农村青年信用示范作用。
三、机制建设
1、成立统一的领导小组。由团县委、县人民银行、各涉农金融机构等单位相关领导组成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其中团县委和县人民银行一把手任组长,统一负责对县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的指导,有力地加强了工作推进力度。
2、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明确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并加强沟通协调,总结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各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协调。
3、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县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的任务与特点,明确各自工作职责,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其中团县委和各级团组织主要负责牵头组织制定试点方案、负责策划并接洽媒体开展启动、推介及总结等活动;各乡镇团委负责对申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核,对评选出的示范户进行全程跟踪了解,对信用户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帮扶,提早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协助金融机构保证贷款的运作质量和按时回笼,维护青年信用示范户的信誉。人民银行县支行负责牵头组织制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方式、标准和程序;对评选出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进行建档立卡,并推动信用示范户信贷优惠政策制定和落实工作。各主办银行负责农村青年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建档工作;配合团县委、县人民银行做好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工作;具体制定青年信用示范户信贷扶持的优惠政策;做好试点工作中有关报表的统计与上报工作。
四、工作经验
1、提前排摸,注重培育。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工作难的不在于方案标准制定,也不在于评定后的贷款发放办理,难的在于保证把真正有资格的、需要贷款的诚信农村青年都能覆盖到,把优惠政策真正用到扶持有为农村青年身上。因此,今后我们将加强对农村的诚信有为创业青年的发掘、跟踪和培养上,及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金融帮助。
2、全面宣传,社会参与。作为一个刚开始启动的试点工作,如果社会的知晓度一直不是很高,势必会对诚信农村青年的发动挖掘和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会直接
影响到这项工作开展的“成色”,因此我们一开始就尽量保持工作开展的“高调”,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力求深入到全县人民的心中。事实证明,这种全民皆知的宣传,确保了参与评选的农村青年人员的信息上报真实,没有出现任何虚报的情形。
3、协调统筹,重在落实。试点工作既涉及到各单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也涉及到金融政策的优惠程度,需要做大量的共
同协商,只有在统筹协商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开展。而在信用示范户评定后,及时落实他们的贷款申请、跟踪他们的成长轨迹、确保试点的目标达成,则是此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下步的工作更是大量的,仍然需要相关单位的共同配合,共同落实。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工作汇报 篇五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7年3月22日)
同志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中央以1号文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依靠我们的双手,努力改变农村的面貌,把我们的农村建设成为美好的新家园。刚才,县长**同志就如何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和全县“三农”工作作了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其实质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这对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意义。全县上下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使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新的突破。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县的需要。“农村稳则天下稳”,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实
现全面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关键、最基础的环节也在农村。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县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城乡差距仍十分巨大。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严重滞后,村庄布局凌乱、管理滞后,“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等现象还十分突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尚未根本改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如果农业问题解决不好,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变,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县”就会成为空话。只有加快新农村建设,激活农村经济发展要素,壮大农业产业规模,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从整体上加快*县发展的进程。当前,我们正在举全县之力主攻工业,*县县域经济发展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提升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起点抓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加速工业化,促进城乡统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各乡镇、各部门都要着眼全局,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互为促进,从而推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县的进程。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
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文明素质也得到较大提高。但仍有许多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不协调的地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是明显的“短腿”。就我县而言,不少村庄还存在农民增收难、农村人居环境差、农民行路难、农民饮水难、农民就医难、农民养老难、农民文化生活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文明的进步,影响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广大农民群众热切期望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产业发展上形成新格局,在农村生活上实现新提高,在乡风民俗上倡导新风尚,在乡村风貌上呈现新变化,在乡村治理上健全新机制。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如一场“及时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民、农村的关心,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方针,体现了中央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高潮,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发展步伐,让我们*县的农村经济繁荣起来,让*县农民的钱包鼓胀起来,让*县的农村文化活跃起来,让“中国茉莉之乡”农村环境美化起来,真真正地让占全县四分之三以上的农民群众看得到、摸得着、享
受得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多多实惠。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在本世纪前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使十几亿中国人都得到实惠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历史进程中确定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可以说“其成在农村,败也在农村”,就全国而言,占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中学生是城市中学生的4倍,而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就我县而言,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在全县的302个村委(社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村屯通不了路,部分农民群众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学、喝不上干净水。全县还有区定的贫困村30个,贫困群众1万5千多户近8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福、南乡、平马、平朗、镇龙等西南乡镇,这些村屯就普遍存在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等现象。没有广大农村小康,谈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我们只有大力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好农业问题,改变好农村面貌,改善好农民生活,走出一条工业与农业协
调互动、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只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才能有力地推动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农业发达了、农村繁荣了、农民富裕了、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达到了小康,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我县已有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整体经济水平不断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农民群众的文明整体意识明显增强,这都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各乡镇、各部门以及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真真正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及自治区、南宁市的重大部署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部署上来,扎实工作,乘势而上,就一定能把*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全面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结合*县实际,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个字”的方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以发展生产为主攻方向,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切入点,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突破口,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为保证,以建设一批示范村为载体,实现“培育新产业、完善新设施、培养新农民、倡导新风尚、树立新风貌”的“五新”目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围绕上述思路,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培育新产业,健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把“经济基础”打牢了,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不论是改善居住条件,还是建设乡村文化,农民才会有十足的底气,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基础和保障。建设新农村,有赖于培育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 ”,有赖于健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我们要紧紧地围绕我县主导农业产业,加强主导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县域现代产业布局,全力推进茉莉花生产、加工基地、标准化淡水养鱼基地、水奶牛基地、蘑菇生产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的现代标准化建设。同时继续做好农村经济新组织建设工作。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大力推行“公司(龙头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的现代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设新设施,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问题,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要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着力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前农民最急需解决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等困难,我们要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取得群众的信任。重点做好加快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首先,要抓好道路建设。我们要抓住国家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道路有一个大的改善。其次要抓好农村生态环境。要以渠路绿化、四旁植树、庭院绿化、农田林网建设为重点,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三是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等重点水
利工程建设,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要抓好环境整治。要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动力,扎实开展“村容村貌大评比”活动,以沼气池、改路、改水、改圈、改厕的“一池四改”为主要内容,加快村组道路、河道两旁、村庄周围绿化美化,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做起,逐步解决农村垃圾乱扔、人畜混居、房屋杂乱等问题。五要抓好农户住宅建设。在编制规划时,要因村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不搞一刀切,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要对村庄改造实行“一村一策”,采取村庄整治改造、整体拆旧建新、建设农民社区新村和自然生态农庄等多种建设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建新房,没有条件的,等条件成熟后再建设,不搞一哄而上、大拆大建、劳民伤财。此外,还要设计提供多种房式户型来供农民建房参考,满足农民群众的建设需求。
(三)培养新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造就建设现代农村人才队伍
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具有社会公德的现代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
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二是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县农业、科技、教育、劳动部门要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围绕我们*县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以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对农村青年开展示范性培训,提高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利用举办培训班、田间讲座等多种形式,实现每个农户基本掌握1-2项致富技能。同时,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和权益保护。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支持力度,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民转移就业培训。三是提高农民社会公德意识。继续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帮助农民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对社会公德的认识。
(四)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新农村发展
倡导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全部内涵。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继承优良传统,倡导文明乡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一要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宣传,推进普法依法治区进程,深化民主法治村建设,健全农村法制学校、法律顾问、法律书籍阅览室等法制活动场所,大力开展法律咨询、举办图书展、上法制课等多种活动,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提高农民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二要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县”建设,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农村治安保卫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一个和谐、平安、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三要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增强带领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能力。乡镇党委要选准配强领路人,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有意识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增强村级的“造血”功能,使村集体经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增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民办实事的物质基础。
(五)树立新面貌,科学规划新农村,重点推进一批试点村建设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搞好村级规划和具体部署。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村建设,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的逐步推开。要以建制镇和自然村为单位,编制村镇规划,并抓好规划落实,使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明显改变村容村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同时,明确目标,抓好试点村建设,发挥示范村作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全县今年要在继续抓好校椅镇龙省村委旧龙屯和云表镇旺庄村委镇兴屯2个示范村的基础上,每个乡镇至少要建设一个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新农村建设。至2008年,要把试点村建设成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活富裕安康,服务网络健全,民主法制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要比上一年增长10%以上;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农业技术信息、生产生活资料购销、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便民代理等服务进村入户,惠及每个农户家庭;大部分的农户有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村内的主要道路要水泥硬化,两侧绿化,路肩到位;村内农田水利修整一新,沟河渠道排水便
利;村民自觉学文重教、崇尚科学;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生态建设相得益彰;民主法制进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得到落实,社会环境融洽相处、平安祥和。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定,也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一项具有群众性、前瞻性和艰巨性的系统工程,各乡镇、各单位一定要发扬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强力推进,务求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开展新农村建设,关键在领导,责任也在于领导。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我和县长担任,并下设办公室,由甘英姿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相关职能部门的精兵强将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指挥、组织、协调和落实。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主要领导要负总责,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定期听取汇报,加强具体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制
定科学的工作方案,避免一般号召,避免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县委、县政府初步考虑,县四套班子领导都要挂一个试点村,每位领导定期到点上指导新农村建设。将新农村建设列入各乡镇、各部门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把新农村建设与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结合起来,以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作为挂点驻村工作的标准。达不到新农村建设要求,驻村帮扶工作组成员年终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原则上每月要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研究、部署、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质量进度评比活动。对工作成效明显的,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展慢的,责令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
(二)广泛宣传,全民动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越深,参与度就越高,效果就越明显。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宣传发动工作摆上首要位臵来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激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新闻媒体要“聚焦”新农村建设,电视台要开辟专栏,每天要有新闻,要有宣传标语。对新农村建设活动,既要宣传好典
型,又要对落后进行鞭策和曝光。为烘托新农村建设气氛,要在县城制作几块新农村建设标语,各乡镇和各村委会也要制作一、二条永久性宣传标语,并利用墙报、宣传栏、宣传车等各种方式,把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宣传到每个农户家庭。每个试点村都要层层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意识,使广大农民群众从“要我建”变为“我要建”。总之,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建新农村的良好氛围,使县委、县政府的良好愿望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各乡镇、各部门要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来抓,在引导农民建设、帮助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上下功夫。交通、城建、环保、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倾斜政策,在村镇规划、道路建设、住宅建设、水利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积极帮扶。农业、卫生、城建、林业等部门要着力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供电、电信、广播电视部门要协调配合,进一步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的升级、优化工作。科技、劳动、教育、文体等部门,要在农民生产、劳动技能的培训,公共设施建设上献计出力。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众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活动。
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工作汇报 篇六
范工作方案
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区委、区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全区选取五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五个示范村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为下一步把全区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样板和示范。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第八次全委扩大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解决农村“七难”问题(增收难、出行难、住房难、饮水难、读书难、看病难、养老难)为重点,以村级规划建设、“三建四改”(“三建”就是建特色优势产业、建信息平台、建公共设施;“四改”就是改路、改水、改房、改环境)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实现“六个提高”(“六个提高”就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的目标,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区全面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引导和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村级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规划建设出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先易后难,切实抓好示范村建设,发挥出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做到有要求不强求、有目标不达标、有任务不摊派。
三、目标任务
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我区实际,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应统筹安排,明确定位,各具特色,规划先行,逐村推进;实行“12212”推进工程,即:按区委、区政府加强新农村建设意见的要求,今年重点实施1个示范村(即xx镇双溪村)建设,分别规划和启动4个示范村建设(即xx片区农民安置新村、xx生态区农民安置新村、xx镇xx村、xx镇xx村);2007年重点实施2个示范村建设、2008年重点实施2个示范村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五个示范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文化素质提高,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其余12个推进村的建设。
(一)围绕改善生活条件,着力打造新环境
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解决困扰农民生活的增收难和行路难、住房、生活和饮水质量差等问题为切入点,加强农村生
产、生活环境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加快实现村社人行路面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化人居环境。
1、按照统一的标准做好示范村规划设计工作,尽快完成示范村总体规划编制,并按总体规划编制详细规划,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建设工作。
2、加强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1)道路设施。首先按照村级道路硬化的额度,投入村道硬化建设,畅通示范村与镇主干道的连接;二是加快建设好布局合理的社道;三是户与户之间加快建设好0.8-1.5米宽的中大路。
(2)住房建设。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一是鼓励和引导条件较好的农户,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划修建住房;二是鼓励和引导农民对现有住房进行房屋立面改造;三是重点改善农村低保户、困难户的住房及危房。
(3)饮水安全。改善示范村居民饮用水条件,实现示范村人畜饮水安全。
(4)沼气池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农户按统一标准进行修建。
(5)建立和完善示范村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调整教育、商贸网点,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以及供电、电视、电信等配套设施。
(二)围绕强化物质基础,着力发展新经济
以区内二、三产业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为模式,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标准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物质基础。一是要实施优势发展战略,根据五个示范村的不同特点,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在示范村做大做强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白色产业、以苗木花卉种植为主的彩色产业和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的绿色产业,力争“一年打基础,两年具规模,三年见成效”。二是要发展壮大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起覆盖农业产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群体。要充分利用盘溪农贸市场的优势,发展好订单农业。三要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在有条件的村鼓励、支持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四要大力推进农业新技术革命,大力推广“奶牛(猪)—沼—草果花木”
等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充分发挥示范村各自的优势,培育做强2-3个农业支柱产业,切实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扩大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三)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着力塑造新农民
按照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通过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生产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塑造新时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建设力量。同时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我区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四)围绕提高文明素养,着力展现新风貌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解决“七难”问题为突破口,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基础,以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为先导,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要求,扎实有效开展“四改”工作(改路、改水、改房、改环境),加快实现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同时,加强村级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一楼四室”(综合楼、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治安调解室)的建设;加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免交学杂费;加强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让农民就医、让病残孤寡农民生产生活有保障;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反对封建迷信,革除传统陋习,形成遵章守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风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精神支撑。
(五)围绕强化政治保证,着力构建新机制
把以“三建四改六提高”、村级规划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
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要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切入点,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强执政能力和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建设,着力提高涉农街镇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把新农村建设摆上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区委、区政府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xxx任组长,区政府区长xxx任第一副组长,区人大主任xxx、区委副书记xx、区政府常务副区长xxx、区委组织部部长xxx、区委宣传部部长xxx、区委政法委书记xxx、区政府副区长xxx、区政协副主席xxx任副组长。
(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借鉴“六件大事”的运作模式,下设“一办五组”,“一办”即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副区长担任,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工作人员,搭建工作机构,负责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负责建立合理的目标责任制和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负责处理好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各项日常事务,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五个工作组分别是:
一、组织组,由组织部门牵头,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参加;
二、宣传组,由宣传部门牵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相关部门参加;
三、交通建设组,由交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四、房屋建设组,由建委牵头,规划分局、国土分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五、产业结构调整组,由区农林水利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三)落实专项资金,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工作。一是各相关单位要积极争取市级及以上专项资金,捆绑农业综合开发、地质灾害整治、以工代赈、农业及水利、能源建设等专项资金用于“三建四改六提高”和社会事业建设。二是区财政要整合、筹集各项涉农资金,主要用于示范村的各项建设。三是各示范村要认真组织农民以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各示范村所在街镇也要安排适当的资金投入示范村建设。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工作汇报 篇七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厅领导挂帅的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 建立资源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土地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特别是县乡土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 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 优先保障新农村建设、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建设和民生建设用地, 实现新农村建设对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三、加强土地复垦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
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安排上, 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交省财政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 按“以收定支、收返同地”的原则, 除少数民族地区全额切块下达外, 其他地区按70%切块下达, 由市州国土资源部门下达立项计划, 组织设计评审, 经同级政府同意, 进行立项批复。在保障新农村建设用地的同时, 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用地审批发证工作
优化审批程序, 简化报件资料, 缩短办事时限, 提高办事效率,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国土资源服务。将土地预审报件材料由原来的13个减少为7个;城市 (城镇) 分批次建设用地报件材料由原来的14个减少为6个。土地预审的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用地报件审查时限由3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 用地批准文件办理时限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在土地证书办理环节, 自受理土地登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查手续 (不包括公告时间) 。
五、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保障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依法严格办理土地征收登记, 做到征地方案、补偿安置方案公开公告, 督促集体经济组织将征地补偿费用的分配、使用、管理情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开, 接受监督, 减少征地补偿纠纷, 保障建设顺利进行。
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
发挥行业优势,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提出新农村建设合理选址、有效防治或避让地质灾害的意见,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体系, 强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支持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
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工作汇报 篇八
关键词:新农保;老龄化;武鸣县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076-02
一、我国农村居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
在目前的经济形态下,我国农村除了少数发达地区之外,绝大部分地区的基本养老模式还是家庭养老,辅以社会救助供养。这种状况基本反映了我国农村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我国老农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一定成绩: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专门针对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使参保农民可以更好地安排生产和投入,有能力承担更多生产风险;有利于促进农村规模经营和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加速城市化进程;此外,还促进了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
1.覆盖范围小,保障水平低。《基本方案》规定,农民交纳保险费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2-20元/月10个档次进行选择,但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2元/月的最低投保档次。若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按照1992年12.8%的利率计算,农民在缴费1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每月只能领取4.7元,15年后每月才可以领取9.9元,保障水平很低[1]。
2.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经济结构差异、农业人群经济实力差异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践中也呈现很大差异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只鼓励具备投保条件的农户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所以目前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大多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参保人也多为富裕农民,他们基本不存在养老难题,而那些真正面临养老难题的不发达农村地区的贫困农民却无力投保,这种“嫌贫爱富”现象是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死结。
3.特殊群体的社会养老困难重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农民工和失地农民这样的特殊群体。中国现有9900万农民工跨区域转移就业,有1.36亿乡镇企业职工非农就业,合计约有2亿多人。目前,政策上已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并允许农民工退休前一次性支付其个人账户的个人缴费部分。由于这种支付没有统筹部分,支付数额较少,加之农民工多从事于非正规部门或岗位,或者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流动性较高,很难有效实行,所以2亿多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我国目前约有4000多万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农民转为城镇户口,总之,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面临同样困境,都成为无法市民化的城市“边缘人”[1]。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推广工作
(一)新农保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了改变传统家庭养老和老农保带来的农民养老困境,必须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它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二)广西武鸣县新农保试点开展情况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称为“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我国早在1986年就开始了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现推行的新农保是在之前老农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较之以往,第一,在筹资结构上,改变了过去自我储蓄模式,明确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将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筹资机制。第二,在支付结构上,摒弃以往单纯依赖个人账户的做法,采用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由中央财政保证最低限度的基础养老金,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的补贴纳入其个人账户,目前国家最低限度基础养老金为55元/人/月,地方财政以当地实际情况对其补贴。
本文于2010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罗波镇布凌村对全村44户农户共67个小家庭106位六十岁以上老人进行入户调查,共进行访谈调查118份,整理有效调查记录97份。从武鸣县实际情况分析,罗波镇为武鸣县第二大镇、武鸣县的农业大镇,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位于前列,高龄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全镇总人口100221人,其中城镇人口30000人,农村人口70221人。布凌村是罗波镇人口较多、农业经济较发达的自然村,各项评价指标处于全镇中上水平。全村的人口年龄结构见表一:
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整体基本情况如下:全村60岁以上老人的平均年龄为67.9岁;从事农业生产的平均年限为58.8年;人均年收入为963元;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百分比为22.22%。
武鸣镇政府规定:第一,对年满60周岁以上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户籍老人,按地方政府规定需要其在本县农村户籍年满16周岁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参加新农保,才可享受国家和县政府每月发放的60元基础养老金。第二,对农村重度残疾人、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对象的农村居民采取补助的方式鼓励其参加新农保,具体为按100元缴费档次,参保户缴费50元/年,其余由政府给予补助。第三,武鸣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武鸣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对农村认真实行贯彻计划生育的家庭参加新农保的采取补助的方式鼓励其参保。具体为按100元缴费档次,参保户缴费50元/年,其余由政府给予补助。经过以上措施的认真执行,从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文调查的武鸣县罗波镇和武鸣县全县新农保的实施情况:
(三)新农保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则以表一的布凌村为例,新农保一实行,有22%的人可以直接领取养老金,当然前提是子女必须参保,而剩下的80%人中,计划生育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只需交最低额度的一半,也就是50元,这部分人大概是百分之十几,然后剩下的60%,也并不一定参保,或者缴费不满十五年,所以,从此看出,新农保的试点有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除此之外,本文通过对武鸣县罗波镇农户的调查了解,发现新农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
1.农户对政策了解不足,有24.8%的农户表示了解相关政策,56.26%的农户表示了解一些,18.94%的农户表示不理解。这反映了大多数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了解还停留在一般了解的层面上,同时也反映了政府有关部门对新农保政策的宣传工作还有待提高。
2.农户对政府工作手段和方法表示不能理解和接受。以60岁以上老人能否领取待遇与其子女是否参保相挂钩为例,有18%的农户表示不理解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规定;71.65%的农户表示不理解但勉强接受并按规定参保;6.09%的农户对政府工作表示理解并按规定参保;4.26%的农户表示无所谓。由此可以反映政府有关部门在实行相关政策时与农户缺乏沟通,导致政府与群众关系不和谐。
3.一些地方存在参保登记与缴费和建档管理不同步等问题。有的镇一半以上的参保人员只登记未缴费,登记参保的农民最终能否实际缴费参保还存在变数。
三、新农保制度试点及全面推广实行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使农民理解并接受新农保
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首要条件。试点地区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从试点情况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对于新农保还认识理解不清,不愿参保或者没钱参保的现象大量存在,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二)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是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条件。试点地区从实际出发,利用现有各种支农政策,以多种方式建立了政府投入机制:一是以缴费补贴、老人直补、基金贴息、待遇调整等多种方式建立农民参保补贴制度。二是探索以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资助农民参加农保。
(三)能保证新农保能坚持实行并达到预期效果的综合建议
新农保能否坚持实行下去并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这项政策是否适合中国的农村国情,从老农保失败经验和新农保的试点经验来看,政策是对的,基本适应了国情,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综合如下:首先,还是要县镇政府和村干部重视并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其次,国家必须加大对新农保的资金投入,以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再次,应使农民群众真正了解,理解并接受新农保政策,使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这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保热情,并坚持实施下去。
参考文献:
[1]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与路径分析[EB/OL].
http://www.studa.net,2009-08-05.
[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EB/OL].
http://www.lortui.com,2009-02-26.
[3]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阶段问题探析[EB/OL].http://www.cnss.cn,2009-10-29
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工作汇报 篇九
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历史原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过程,对于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农村基层组织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凭证。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做好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和部署,强化新农村建设中的档案管理,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做好我镇档案的收集、整理、规范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重点抓好我镇新农村建设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使我镇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建立起资料齐全、管理规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
三、工作内容
(一)镇档案工作
1、建档率达100%,达到省级机关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
2、对重要的涉农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要及时收集和管理。
3、镇档案员开展对村级组织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培训和检查。
4、档案员开展向农民的现行公开文件查阅服务或档案信息利用服务。
5、档案工作实现计算机管理。
(二)村级档案工作
1、各村档案建档率达到100%,达到市级及以上机关档案管理规范要求,即“五有”(有档案室,有档案装具、有管理管理制度,有档案管理责任人,有收集档案、立卷归档。)
2、各行政村要及时建立村委会换届过程中的档案交接制度。
3、各行政村在党务、村务、财务、资产管理、经营承包、基础设施、生产经营、重大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4、保存建村以来的历史档案,并编写《村志》、《组织沿革》和《大事记》。
四、工作方法及步骤
(一)工作方法
我镇采取的工作方法是柏家沟镇档案工作模式,即在镇政府分管领导具体安排下,由镇政府档案员指导帮助各村档案员(会计)整理档案。
(二)创建新农村档案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1日至4月25日)。组织召开由镇分管领导参加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专题会议,部署工作,抓好村档案人员业务培训,下发《行政村档案工作手册》、《法库县行政村材料收集归档范围》和《村级文件材料归档整理方法》。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26日至8月25日).各村制定本村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造活动计划,确定本村档案室标准,然后与镇档案室沟通,进行全面组织实施阶段.3、第三阶段:迎接自查阶段(2011年8月26日-10月5日)。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按照检查验收标准对各村进行抽查;各村自查,自我完善。镇新农村建设示范县领导小组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申请检查验收。
4、验收阶段(2011年10月6日-10月25日)。接受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验收。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各村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档案工作要与新农村建设其它工作同步发展,相互促进。成立冯贝堡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镇政府副书记王
宇任组长,组织、民政、经管、社保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各村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增强工作责任感,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
(二)落实责任,保证创建。各村要进一步明确领导分工,落实责任人,确保每个行政村都要开展档案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专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保证在8月25日前将村级档案全部整理完毕,达到规范化要求。
六、检查验收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镇档案室将对各村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情况进行检查。一是检查各单位领导是否将新农村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二是检查新农村档案文件材料收集是否齐全完整;三是检查新农村档案归档质量、保管和利用情况。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村,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XXX镇人民政府
10.某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围绕建设富裕钦州、文化钦州、生态钦州、平安钦州为主题,以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保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实现钦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钦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个总体要求,全面协调推进2个试点村和8个重点联系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把试点村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确定推进钦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123456”,即围绕“一个主题”、抓住“两个试点”、抓好“三化”、强化“四基”、突出“五建”、实现“六新”。所谓“一个主题”就是要紧紧围绕建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这个主题。“两个试点”,即是抓住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和钦南区犀牛脚镇三娘湾村这两个试点村,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推动钦州市新农村建设。“三化”,就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大力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壮大县镇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推进农村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四基”,即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基础产业发展,培育特色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以旅促农,助农增收;抓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抓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通过发展经济和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返贫以及“五保户”、特殊困难群体和灾民的生产生活等问题。“五建”,就是抓好路、水、电、沼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学校、幼儿园和农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设施建设,抓好农村广播电视电讯设施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文体设施建设,抓好村屯卫生站(所)等卫生设施建设,抓好房屋和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建设。“六新”,就是培育新经济、新生活、新风尚、新村貌、新机制和新农民。
三、工作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目标,不能等同于单纯搞新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要着重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农村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由政府投入;直接面向村庄的公益类或准公益类建设项目实行政府直接补助、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农户自主参与的非公益类项目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示范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予以实施。市级2个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由市直和驻钦各责任单位负责,8个联系村的投入由所在县(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县(区)要明确职责,整合资源,强力推动。要加强教育引导、搞好服务。农民群众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对自身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主动建设美好家园。
第二,坚持规划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根据试点村的实际,科学制定具体实施规划,远近结合,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要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和农民群众的意愿,科学编制试点建设综合规划及专项规划,从产业发展到村庄建设都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每个具体建设项目都要有详细规划,所有工作要按照规划开展。根据发展的可能制定阶段性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防止急于求成和盲目攀比,严禁搞形式主义,防止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不搞大拆大建。
第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试点村的具体情况制定政策和措施,适度超前规划,量力而行建设,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探索不同类型的建设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着重在现有基础上按照建设要求开展综合整治,一村一策,形成各具
特色的建设格局,不搞一刀切。
第四,坚持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的原则。要从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集中力量搞好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整治,促进基础产业发展、基本生活保障改善和农民基本素质提高。
第五,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齐头并进。要找准切入点,从基础条件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地方入手,从比较容易见成效的事情入手,从资金筹措比较容易到位的项目入手,集中力量,尽快取得成效,让群众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取信于民。
第六,坚持综合改革,完善机制的原则。要坚持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扩大改革成果。加快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努力完善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治理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七,坚持节约能源,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保护耕地;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和设施建设的科技水平,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生产的建设效率,注重发展循环农业、节约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任务
试点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一)生产发展。每个试点村形成1至2个优势特色产业,社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以上,经济增长率高于其所在县(区)平均水平3个以上百分点。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直接带动60以上农户,收购、加工60以上的优势特色产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95以上,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45以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经营户收入的增加。通过发展试点村的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二)生活宽裕。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其所在县(区)平均水平3个以上百分点;农村“五保户”供养率100,特困户、灾民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基本实现人人亨有初级卫生保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0以上。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道路。镇至村、村至5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四级水泥(油)路;50户以上的自然村之间实现道路硬化。
2、农田水利。完成小型农村水利体制改革;完成0.3个流量以上渠道的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农田旱涝保收水平70以上;解决农村人饮安全问题。
3、生态环境。自然村内道路两旁绿化建有排水沟,溪渠清洁。人畜分离,畜禽圈养或栓养;环境绿化、美化,初步达到生态家园标准。
4、生活能源。大力推广电力、燃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村村户户通电。
5、教育设施。学校无危房,学生校舍人均达到4.8平方米以上。农民培训设施配套,为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专门人才,培养新型农民服务。
6、医疗卫生设施。建有村卫生所和计生服务室,每千人拥有村医和妇幼保健员各1人,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7、文体设施。建有1间50平方米以上文化活动室或图书室和1个宣传栏,建有文体活动场所。
8、广播电视通讯设施。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电话进村入户。
9、村容整治。完成村建设整治规划,地方特色鲜明。人均住宅面积合理,无茅草房,住宅外墙整洁、粉刷。建有垃圾集中堆放点、简易生活污水氧化塘,无“脏、乱、差”现象。提倡农民在规划指导下建新房,引导农民改变建新房留旧房的习惯。
10、乡村旅游。要在摸清试点村乡村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推动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发展。要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在政策、资金、招商引资等方面扶持开发,要引导乡村旅游提升档次。
(四)乡风文明。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村劳动力普遍开展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80以上,走出去的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80以上掌握1门以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有序,村规民约完善,邻里和睦,团结互助,民风淳朴,崇尚科学。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重大矛盾纠纷,无群体性事件、无集体上访,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无“黄、赌、毒”现象,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自立、自强、勤勉、自助、协同的精神和意识。争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
(五)管理民主。村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组织健全,威信高,并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乡村治理机制基本完善;村务政务公开制度健全;民主选举依法、民主决策规范、民主监督有效。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组织能力,让广大村民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民民主管理机构和村规民约,实行民主管理。
试点阶段工作完成后,试点所在县(区)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逐步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质量,不断将新农村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同步推进。
五、工作步骤
结合钦州市实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初定2年(2006年3月-2008年3月),分6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2006年3-4月)。对试点村以及重点联系村进行调查摸底。调查摸底工作要全面、深入,既要有整村的基本情况,又要有各家各户的分类情况;既要调查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又要调查了解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既要调查了解农民的积极性,又要调查农民的承受力。通过调查摸底,为下一阶段试点建设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宣传动员(2006年4-5月)。试点村所在的县(区)政府负责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方案,镇政府对实施方案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让农民群众明白自己承担的任务,树立自信、自助、自立、自强、自建的观念,激发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第三阶段:编制规划和申报(2006年4-7月)。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试点村所在县(区)政府组织编制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并报市政府审核,各级各部门结合部门职能,为试点村出谋划策。已编制规划的村,要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衔接,不够完善的要修订;未编制规划的,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
第四阶段:组织实施(2006年4月-2007年12月)。建设项目分级负责,在2006年7月前,试点村所在县(区)主管部门根据试点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工作进度,指导做好规划设计,核准建设内容、工程量和单位造价,报市主管部门。经市主管部门核实后统一安排补助资金,组织实施。各级领导机构要加强监管职能,开展工作督查,确保工程质量和如期完成。
第五阶段:考核验收(2008年1-2月)。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机构要尽快制定相关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和促进工作落实的各项制度。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产业发展扶持项目必须按照项目审批权限分别验收,其他各项工作也要按照目标考核体系的要求分别考核,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
第六阶段:总结提高(2008年2-3月)。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步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经村民充分讨论,提出巩固试点成果和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有效措施,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六、保障措施
各级党委、政府要围绕试点工作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协调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决策新农村建设行动的重大事宜,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各部门协作,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具体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制定阶段性目标、落实政策措施。开展试点工作的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新农村建设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建设项目扎实有效推进。建立项目公示制度,设立监督电话,确保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实施公开、公正、公平。对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解决。试点在自治区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市级负责试点工作的总体组织和协调,试点村所在县(区)负责制定、申报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要一律免除各种收费,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试点工作。
(三)整合各类资源,支持试点建设。多渠道筹集扶持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二是市、县(区)两级财政预算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整合相关的政府性专项资金,集中投入。四是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支付资金协调整合的力度,提高使用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五是对适合市场化运作的项目,通过市场筹措建设资金。此外,提倡结对帮建,发动各类挂点单位帮扶当地村开展新农村建设。
(四)搞好骨干培训,加强工作指导。加强对镇、村干部等骨干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知识、建设标准和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市、县(区)、镇三级包村干部要承担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工作。
(五)健全基层组织,坚持民主管理。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决策机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结合起来,把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与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引导农民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思想,自主建设新家园、自觉管理好社区事务。
(六)转变工作作风,提供优质服务。各级各部门要深入第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特事特办、特事快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尤其是交通部门要指导镇搞好乡村公路规划,并督促有关设计部门完成指定的勘察设计任务;水利部门要帮助和指导县(区)、镇、村搞好各类水利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建设规划部门要督促各级各类规划设计单位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其他负有新农村建设具体任务的部门,应帮助和指导试点村搞好建设规划和相应的设计工作,所需规划设计费用以县区投入为主,如县(区)确有困难,市财政适当给予扶持,市、县(区)两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在挂点单位主要抓好新农村建设。
(七)建立激励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建立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和促进工作落实的各项制度,特别要严格的责任制和奖优罚劣机制。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干部积极、群众主动的地方要优先安排项目建设,给予适当物资奖励。
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工作汇报 篇十一
一、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以国家标准化县医院 (中医院) 建设和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为契机, 积极争取国家投资, 建设县级医疗机构急诊、急救和手术室、重症监护等业务用房, 配套建设县医院污水处理、锅炉房、供配电系统等配套设施, 使每个县都有一所能够承担辖区内急、重症病救治和系统治疗的标准化县医院。在每个乡镇举办一所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 每个县选择2所~3所交通不便、服务半径较大的中心卫生院, 重点建设急救能力和医疗辐射能力, 形成一定区域的医疗救治中心。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 在对现有村级医疗服务机构整合的基础上一个行政村建设一所60平方米、诊断、治疗和药房三室分开的村卫生室。将村卫生室建在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 与村委会等统筹规划建设。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备配置。重点为中心卫生院配置救护车和急诊、急救设备。为村卫生室配置出诊急救箱、药品柜、资料柜、检查床、器械盘 (套) 、便携式高压消毒锅、身高体重计、观察床、输液架、疫苗冷藏小冰箱等基本设备, 提高服务水平。
二、推行农村卫生服务乡村一体化管理
继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 推进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制、岗位责任制、全员聘用制、绩效工资制、资格准入制等“五制改革”, 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从2009年开始, 计划利用三年时间, 每年通过省财政专项投入, 选派5000名医学类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三年共选派15000名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解决乡镇卫生院人员不足和抽不出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的问题。2009年, 将选派5000名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列入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建立农村卫生服务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领办和管理, 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 由乡镇卫生院派驻。村卫生室医疗服务和财务收支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在乡镇卫生院建立公共卫生专干, 负责全乡镇公共卫生监督、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 对乡镇卫生院的门诊病人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 为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群体预防和群体干预的建议。
三、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省农村和国家及省上新农合补助比例翻番的基础上, 提高参合农民的交费标准。加强对新农合资金的监管, 不断探索, 扩大新农合报销受益覆盖面, 提高报销比例。全面推行中医医疗在新农合报销中起付线降低20%、报销比例提高10%的优惠政策, 降低新农合费用负担, 确保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
四、继续开展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建立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升高级技术职称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 建立卫生支农长效机制, 加强对试点县特别是试点县中的贫困县和少数民族县, 以三年为周期, 每个综合医院确定几个县、乡医院作为帮扶对象, 开展技术和管理等帮扶通过对口支援, 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人才培养, 帮助开展适宜新技术, 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五、以农村改水改厕为重点, 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大力推进农村爱国卫生运动, 抓好农村卫生改厕工作, 促进农村环境卫生改善。以“治五乱” (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 、“四改” (改水、改厕、改灶、改环境) 、“三进户” (健康知识进户、卫生习惯进户、清洁卫生进户) 为主要内容, 实现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把农村改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 与创建卫生镇村、生态文明镇村、健康教育和环境治理等工作同步推进,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加快农村改厕步伐, 使50%的农户有独立卫生厕所。
六、整合资源, 加强宣传, 确保试点任务的落实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08-0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上的讲话09-11
三阳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10-03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12-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0-14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06-30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0-23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