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活动安排

2024-08-03

我们的节日活动安排(精选12篇)

1.我们的节日活动安排 篇一

“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道中秋节的来源及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二、活动主题:

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这个主题,挖掘节日丰富内涵,通过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节日民俗、经典诵读等活动,在思团圆、讲和谐的气氛中融入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情怀,进一步唱响时代主旋律,崇尚文明、向上、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三、活动内容:

1.利用网络、图书资源搜集有关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用8开纸办一张“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颜色鲜艳。

2.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学习一首有关“中秋节”的诗歌。

3.通过网络、书报、电视等了解和观看有关中秋的民俗故事。

4.积极开展中秋网络媒体送祝福活动。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电话、手机等媒体,在中秋、国庆节期间为自己的长辈、朋友发条短信,打个电话,发一封电子邮件,送上一份浓浓的祝福,分享欢度传统佳节的喜悦。

5.开展一次主题班队活动。以自己在中秋、国庆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在班级同学中进行交流,再一次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9月28日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宣传和报道有关中秋的故事、说中秋的习俗、送中秋的祝福等,同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传播。培养学生“文明从我做起、文明从现在开始”的意识,倡导文明、倡导和谐、倡导秩序、营造积极健康、和谐温馨的节日氛围。

2.我们的节日活动安排 篇二

一、“春节”教学活动的设想

第一步:了解“春节”节日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步中, 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调查研究:

1. 春节有什么来历, 有哪些传说故事?

2.“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把过春节叫做过年?

3. 过年有什么习俗?

4. 贴春联有什么由来?写春联有什么讲究?

5. 现在有哪些国家要过春节?

6. 各地过春节有什么不一样?

7. 描写春节的诗歌有哪些?

8. 你会猜灯谜吗?春节的灯谜有哪些内容?

9. 调查一下现在同学们的春节是怎样度过的?

……

第二步:学生自主选择春节文化研究的子课题, 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学生在询问他人、查询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交流发言。从吃腊八粥的习俗开始, 一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结束, 使学生对春节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合理的分工, 自由组合, 从集中到分散, 再从分散到集中的研究活动, 使学生对春节文化的习俗基本熟悉。

学生可以通过知识介绍、图片展示、采访视频播放、调查研究报告等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做到资源共享,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第三步:总结反思, 提出倡议

传统的节日习俗, 免不了带有迷信、封建等思想糟粕。还有现在将过年演变成整天走东串西, 请客送礼, 搓搓麻将, 斗斗地主……

应该把学生引导到旅游休闲、学习文化知识等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来。相信通过学生们的认识提高, 带动家长的认识提高, 最后带动社会风气的转变, 岂不是好事一件?

二、其他传统节日教学活动的设想

有了春节文化研究的基础, 可以将其余的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分下去, 大胆让学生自主研究。

第一阶段:计划准备阶段

预备研究主题:

*清明 (端午、中秋) 节各有什么由来?

*清明 (端午、中秋) 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清明 (端午、中秋) 节有哪些习俗?

*清明是节日还是节气?

*描写清明 (端午、中秋) 的诗歌有哪些?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中秋节为什么又叫团圆节?

*月饼是谁发明的?

*中秋的月亮为什么特别圆?

*月亮上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第二阶段:实践行动阶段

在此研究活动中, 需要关注学生碰到的疑难问题。相关图书的查找、相关知识的搜索、相关问题的调查访问等等。对其中的操作方法应该进行及时的指导。对内容的筛选等不要过多的制约, 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好的内容不一定是最佳的结果。

第三阶段:交流展示阶段

在班上小组交流, 交流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及时给予合理的建议、评价。对自己小组的成员进行评价, 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预计可能出现的新的研究方向, 对各个节日中的不良习气进行反思, 提出改良的思路和方法。

三、国外节日教学活动的设想

当前, 国外的一些节日, 比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和母亲节等, 在学生中的知名度很高。对国外的节日进行一下专门的研究未尝不可。

第一步:预设主题, 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

*国外有哪些重要的节日?

*国外的节日有什么由来?

*中国人该不该提倡过外国节日?

*外国的节日与我们中国的节日相比, 哪个好?有什么不一样?

*调查:有多少人喜欢过外国的节日?

*国外的节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怎样正确对待外国节日?

*外国人有吃粽子的习俗吗?

*外国人怎样过“年”?

*外国人怎样看待我们中国的节日?

第二步:制订计划, 按照计划进行研究实践

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研究进度, 提供必要的帮助, 但是不能越俎代庖。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 如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 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和指导。对有困难的小组或个人进行个别辅导或帮助调整实践计划;指导学生注意活动安全, 培养安全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三步:交流小结, 展示成果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图片资料、观察日记、文艺小品、辩论会、知识竞赛等进行展示, 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提升了综合素质, 也促进了学生有始有终地完成小课题研究项目的任务。更值得一提的是, 学生们不服输的劲头充分激发着他们的创造力。为了在展示课上有出色的表现, 他们在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上动足了脑筋, 使展示课不仅是成果交流课, 也成了一场各显神通的创意较量。

第四步:评价总结

3.我们的节日 篇三

元旦 正月初一日。辛亥革命以后,公历的1月1日被称为元旦,正月初一被称为春节。春节有贴春联等习俗。据说,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是五代十国时后蜀孟昶手书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人日 正月初七日。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在古代,人日是一个很盛大的民间节日。人们举办各种活动,表达对亲友的思念,祈求生活安康幸福;有文人登高赋诗、仕女出游的习俗。高适有句:“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上元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张灯结彩为戏,又叫灯节。欧阳修有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花朝 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在古代,这一天人们有外出游玩赏花的习俗,还要举办活动,为百花庆寿。另外,节日期间,有栽种花木的传统。这是一个很浪漫的节日,可惜现在人们已经不过这个节日了。

寒食 清明前二日(一说为清明前一日)。据说,冬至后一百零五日,谓寒食,禁火三日。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但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有时是一百零六日。温庭筠有句:“时当一百五。”元稹也有句:“初届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清明 清明节。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候,天气转暖,草木返青:万物一新,洁净鲜明。清明有扫墓的习俗。古人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杜牧有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上巳 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旧俗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作修禊。后来,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目。杜甫有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也叫端阳,五月初五日。据说,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端是初的意思,古人常把五写作午,所以初五也可以说成是端午。古人把午时视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七夕 七月七日。传说,七月初七日的夜间,牵牛织女聚会。人间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肉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杜牧有《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舌牵牛织女里。”

中秋 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此夜月亮最圆最亮,是赏月佳节。月圆寓意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苏轼《水调歌头》有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重阳 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此日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之为重阳。古人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俗。传说,这一天带茱萸登山饮菊花酒,可免祸。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现在,我国确定重阳节为老人节。

冬至 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日称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白昼一天天长起来。古人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杜甫有句:“冬至阳生春又来。”在有些地方,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

腊日 腊是祭名。一般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如今还有这一天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北方,腊八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据说,吃腊八粥有御寒之意,也有庆丰收、祈求五谷丰登之意。杜甫有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腊八是春节的序幕,过了腊八,迎接春节的氛围就越来越浓。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有守岁的习俗,人们“终夜不眠,以待天明”。苏轼《守岁》有句:“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4.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深化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2013年,我们将以教育局下发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方案为指针结合我乡各小学实际全面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

二、活动目的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民俗习惯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体验。

2、各小学结合本校校本课程培养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和科技素养。

三、活动形式

“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中的“节日”既涵盖我国民俗中的传统节日,又包括结合学校自主发展与学生身心特点的校园文体艺术特色节日。为此,我们将充分挖掘和整合传统与特色节日中的教育资源,并不断增加新的内涵。把原本单一的、独立的教育活动的点连成线、形成面,最终构建目标明确、主题鲜明的多纬度教育活动体系,用富有特色的活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搭建平台,促进学校道德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将“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教育做大、做强、做新,并形成自身鲜明有效的学校主题教育特色。

四、参与对象

各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五、“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安排:

六、活动要求:

各小学辅导员请把每一次开展活动的方案、总结、邮箱,纸质活动资料留本校存档。

松岭门蒙古族乡中心小学

2013年8月28日

2013年“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

松岭门蒙古族乡中心小学

5.我们的节日活动总结 篇五

首先,学校举行“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升旗仪式,四年一班康倍硕、赵佳涵两名同学做题为《学习端午习俗 弘扬传统文化》的国旗下发言,她们为同学们带来端午节的知识: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端午节是体育节,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天在水上赛龙舟的体育活动;端午节是美食节,不少地方仍保留吃粽子的习俗。

接着各班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主题班会上,师生一起追溯了端午节的由来、习俗,讲述了屈原的故事,学生明白了端午节不只是粽子节、龙舟节,更是民族节、爱国节。老师们还向学生介绍了有关端午的“端阳节”、“重午节”、“诗人节”等不同内涵的名称,以及端午悬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吃咸蛋、吃粽子等各地不尽相同的民风习俗。

为迎接端午佳节,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校营养餐中心为每位师生准备了可口的粽子。同学们纷纷表示,端午节能吃到学校精心准备的粽子,感觉心里暖暖的,真心为学校点赞。

最后,学校还布置了亲子实践活动,倡导同学们在节日期间与家人一起挂艾蒿、做香包、包粽子……在“小手牵大手”欢度节日的过程中,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 篇六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创新形式和载体,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我所领导组织召开了全所职工会议,对该项活动进行了部署,制定了工作安排,将分工落实到个人,保证活动顺利实施。并且,紧密结合目前开展的“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全面推进我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三、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

一是开展了老党员,退休老干部慰问座谈活动。1月24日,昌吉州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石新礼、副所长窦银江、办公室主任李宏彬等一行人,来到我所离退休干部职工的家中。探望了陈国祥、董培基等5位离退休老干部职工,及时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心中。向他们送去了春节的问候以及慰问品和慰问金,同时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我所的各项工作,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共同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做的更好。二是1月30日下午,昌吉州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窦银江带队,与艺园社区等一

行看望慰问了艺园社区的困难群众,并送去了大米,面粉,清油等慰问品。我所作为艺园社区的共建单位,积极与社区加强联系,共同帮助困难群众,让每个人在这个大家庭中都能感受到党的温暖。

四、创新载体,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我所积极响应昌吉州机关工委、文体局的号召,派出两名职工参加2011年州直机关干部迎新年冬季长跑比赛。两名参赛队员严格按照指定路线完成了比赛,中途没有出现顶替、搭乘交通工具等情况,最终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充分体现了 “重在参与”的精神。二是我所干部职工集思广益,群力群策,制作了电子贺卡,为大家送去新年的祝福,这种拜年方式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认可,这不仅方便快捷,低碳环保,并且体现了我所干部职工的一份独特的心意。昌吉市电视台新闻栏目组也采访了我所制作贺卡的两位职工,希望把这种拜年方式推广开来。

五、开展节前督察,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春节即将来临,为保证“两会”“两节”期间我州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我所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确保广大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畜禽产品。由昌吉州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人员分别与玛纳斯县、呼图壁县、昌吉市、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联动执法检查。对各县(市)定点屠宰场、规模化养殖场、畜禽交易市场、兽药饲料市场、生鲜乳收购站等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监督检查并对畜产品及生鲜乳进行了抽样。

本次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62人次,出动车辆16台次,检查屠宰场7个,规模化养殖场8个、肉类经营摊点74个、兽药饲料经营店15个、生鲜乳收购站13个。检查中,未发现规模养殖场及奶牛场有使用和添加违禁物质的现象,未发现兽药饲料经营企业经销违禁物质现象,各县(市)屠宰场均按要求实施屠宰检疫,生鲜乳收购站的“两证一单”及各项记录齐全,经营摊点各种肉类均有检疫印章及动物产品合格证。监督抽样共46批次,其中牛肉16批次、羊肉10批次、猪肉16份,生鲜乳4批次,30个样品已送至自治区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其他样品由州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检测结果将及时反馈给各县(市)。

六、开展了“扫尘”活动

年前,在我所环境整治责任区,所职工家属院、所办公楼开展卫生保洁、清理活动,大力整治办公室,庭院居室,责任区街道的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群众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增强了人们的环境文明意识,创造了整洁优美的环境,进一步在辖区内掀起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通过组织开展以上的各项活动,丰富了我所干部职工的节日生活,提升了我所干部职工的良好形象,增强了我所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昌吉州动物卫生监督所

7.我们的节日活动安排 篇七

幼儿园作为孩子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对孩子日后发展可谓影响深远。在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成长阶段中,学校教育需要教给孩子什么就值得民众认真思考。根据心理学理论,学前阶段的孩子既处于对父母的依赖阶段,也处于基本是非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阶段。学前教育也应以此为切入点,设计种种亲子活动,依靠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力量,促进孩子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然而,正所谓“过犹不及”, 一些幼儿园似乎只认识到了亲子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一再设计各种需要大人、小孩共同参与的亲子活动。结果到头来,许多任务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完成,于是只好由家长来替代孩子完成。原本属于孩子的手工、实践等任务,逐渐变成了大人们作业。这样的亲子教育显然有名无实。

从表面看,小孩子的作业累坏家长是幼儿园为增进亲子关系而有意设计的,但从深层次看,这是学前教育者对幼教教育方法认识不清的表现,该教给学生什么、教到哪种程度等等其实并没有理清楚,于是教育过程中就很容易走极端。学前教育阶段提倡孩子多动手、多动脑,于是幼儿园就无限制地塞给孩子和家长大量的实践性作业,美其名曰是亲子活动,但实际上只是为了遮掩自身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所带来的诸多尴尬。

8.我们的节日活动安排 篇八

蔡康永说过一句很任性的话,我不喜欢节日,因为我不喜欢别人规定我哪天该特别高兴,哪天该特别难过。

这是牛人的世界观。

作为凡人,我们依然是在乎节日的吧。因为,节日的美好之处在于,它给我们一个放松的借口、一个挥霍的理由。它赋予了我们一切行为的合法性。包括偷懒、放纵、好逸恶劳、胡吃海喝。节日会放大我们的欢喜。然而节日,也会放大我们的脆弱。

你不觉得吗?

平常我们一个人,也是好好的。但节日那天,周围的人成双成对,卿卿我我,我们会觉得格外落寞。平常我们没收到过什么礼物,也是好好的。但节日那天,身边的人收到玫瑰、收到巧克力、收到包包,我们会觉得格外伤感。

2

认识一个妹子,超级宅女,很不擅长社交。对她来说,圣诞节不过就是人生中另一个没有朋友、没有电话、没有礼物的日子。前几天她打开淘宝,还在给她推荐各种可以送给朋友的圣诞礼物。她都苦笑了。

首先,她得有朋友啊。她都不想看微信,因为同学群里正在热烈地讨论希望收到什么样的圣诞礼物,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但圣诞前一天,她收到一个包裹。超级大的包裹是丑丑的编织袋,父母从老家寄来的,里面是一床很厚的棉被。没多久,她妈妈就打电话来了。妈妈说:“我和你爸看天气预报说了,北京最低气温都零下6度了。你一定要多穿点,被子也要厚厚的。你买的那些被子肯定不暖和,一定要用我们老家这种用棉花弹的棉被,才够保暖啊……”

其实北京有暖气,在家里都可以穿T恤。盖这么厚的被子,会热个半死。但你不管怎么说自己不冷,父母都不会相信的。

有句话不是网上流传的吗?有一种冷,就是父母觉得你冷。

原来她不是什么都没有。她有深爱自己的父母啊。她看着那床可能用不上的被子,还是觉得好温暖。父母根本不知道哪天是圣诞节,但是,她觉得,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圣诞礼物。

电话里,她对妈妈说:“妈,圣诞快乐。”

妈妈说:“啊,生蛋,生什么蛋……”

她笑了。

节日里我们格外害怕孤单。是因为我们想要确认,这个世界上,终归是有人在意我们的。

3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刷到一个朋友的自拍。以前她发自拍,我总会说,那么丑的照片你都发啊,我的眼睛都瞎了。现在她发自拍,我会说,很好看啊!

和朋友疏远了,就是这样的吧。我们总是对好朋友才会随意,对陌生人才使用礼貌用语。礼貌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生疏吧。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们做了好多无聊的事。尤其是有一年圣诞节,人家都是比赛喝酒,我们两个傻子比赛喝可乐。她喝了7瓶,我喝了6瓶半。我们一直说下次再比,结果,没有下次了。

上周末,她来北京出差,过来看看我。

到的那天,她手里拿了几罐可乐,说,敢不敢再比一次?那个充满挑衅的笑容,无比熟悉的话语。感觉就像,我们从来没有疏远过。她说,对不起啊,我过两天就得回去了,跨年没法陪你。

我说,谁说的。我想哪天是节日,哪天就是节日。

如果说,节日的意思是相聚。那么,我们和喜欢的人相聚的那一天,就是节日啊,希望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动人的节日,都能与你的幸福相遇。

9.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方案 篇九

一、活动目的:

为深入推进我校节日文化建设的实施,利用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的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这样一个意义深远的日子,开展清明节日主题活动,旨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从小树立服务意识。

二、参加对象:全校学生

三、活动时间:3月27日---4月15日

四、活动主题:“我们的节日.清明”——感受清明文化,缅怀革命先烈,五、活动内容: 1、3月31日,国旗下讲话---“缅怀革命先烈”。2、3月27日-4月15日,广播站播出以清明节为主题的节目,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调查分析资料,了解英雄先辈的光辉业迹,感受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宣传清明节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缅怀革命先烈,对队员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发动学校党团教师开展网上缅怀革命先烈活动。

4、组织队员开展清明文明祭扫活动。

5、组织开展网下实践。通过民族精神教育与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小处着手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不屈不挠、探索创造、追求真知、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

6、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举办一场 “网上祭英烈”活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教育活动,让全体学生在庄严肃穆的祭扫活动中,充分了解革命先烈为新中国建立的丰功伟绩,充分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六、活动要求:

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好有关纪念活动,注重实效,树立典型。要充分利用校园各种宣传媒介发动宣传,努力营造活动声势,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全面报道、突出主题。

实验中学

2012.3.28

实验中学

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人们都要用不同形式缅怀那些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和争取民族独立,为了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先烈们。为积极响应市、旗关于深入贯彻“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的文件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和历史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于清明节期间,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活动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提倡文明祭扫,打造平安清明。

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学校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做好清明期间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3月31日至4月2日我镇发起了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号召群众摈弃落后、危险、铺张的传统祭祀陋习,以科学、环保、节俭的现代祭祀方式缅怀亲人,寄托哀思。

二、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

学校开展了以“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弘扬民族魂魄,增强民族意识,引导广大团员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崇高信念。

三、清明时节忆先烈,经典诗词在我心。

中华经典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忆先烈事迹,明荣辱新观。利用远程教育系统观看专题片、革命影片,通过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简单通俗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政治思想方面作正面引导,增强爱国热情,提升道德素养。

2012

10.马庄小学我们的节日安排 篇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层次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活动,努力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按照中央、省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有关要求,现就深入开展2018“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形式、创新载体,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着力弘扬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敦亲睦邻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着力营造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国家进步的浓厚氛围,着力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奋发向上,为实现商丘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务实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安排

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引导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文化活动。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元宵等重要传统节日期间,在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人心。

(一)清明节期间,以“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为主题开展活动。一是组织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充分发挥烈士陵园、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为革命先烈扫墓,开展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小学生入团、入队仪式等活动;二是组织志愿者在当地的革命老区、重要战争旧址寻找革命烈士守墓人,搜集整理烈士故事、帮助修缮烈士墓地、为守墓人提供生活援助;组织各类媒体深入挖掘并大力宣传烈士守墓人的内心情感,引导人们感受共产党人和革命烈士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无畏精神和崇高品格,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和美好生活;三是向全市人民发出文明祭祀倡议,教育和引导人们到殡仪馆、骨灰堂、公墓等区域进行祭扫。严禁在主次干道十字路口、市区广场、公共绿地焚烧冥币、祭品。引导人们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表达对家庭先人的怀念之情,推广网上扫墓和家庭追思会等新型祭奠方式,引导人们在祭祀活动中一切从简,形成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四是开展节日民俗活动。深入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举办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寻根祭祖、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等活动,让人们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诵读中华经典,开展“网上祭英烈签名寄语”活动,引导人们慎终追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组织城乡社区和基层企事业单位开展植树绿化、踏青、风筝比赛等活动,引导人们走近自然、关爱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端午节期间,以“过端午、爱家乡、促和谐”为主题开展活动。一是广泛开展“过端午、话祥和”节日民俗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开展扭秧歌、唱戏曲以及“包粽子、佩香囊、戴荷包”等浓郁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二是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各部门和各类志愿者深入社区、乡村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贫困户、空巢老人、残疾人士送去慰问金、粽子等礼物,陪他们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共度端午佳节;三是开展“崇尚科学文明过端午”活动。向全市人民发出倡议,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从科学角度分析悬艾草、挂菖蒲、佩香囊、戴荷包等端午传统习俗,宣传普及日常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知识。组织开展爱国卫生义务劳动,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社区居民、学生、志愿者等,对公共环境进行清扫,清除卫生死角,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市容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四是深挖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广泛组织开展“讲爱国故事、诵红色经典”活动,引导人们感受共产党人和革命烈士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无畏精神、崇高品格,激发爱国情感。

(三)中秋节期间,以“团结、团圆、庆丰收”为主题开展活动。一是开展以“互助友爱、共度佳节”为主题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围绕敬老助残、扶贫帮困、清洁环保、文明护绿等内容集中开展走访道德模范、慰问孤寡老人、关心外来务工人员、清扫环境卫生等活动,组织志愿者为他们赠送月饼和祝福卡。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与孤寡老人、残疾人一起过中秋、吃月饼,让他们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学校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活动,通过走访、座谈、联欢等活动形式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营造快乐、温暖的成长氛围;二是开展以“传承文明颂中秋”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在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秋民俗文化表演、社区文艺联欢、中秋民俗故事会活动和书法、剪纸、绘画比赛等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活动中了解中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节日民俗,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三是组织开展“网上庆佳节”活动。围绕中秋节日主题,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网上寄语、推介传统节日经典诗文等系列活动,打造“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网上平台,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到“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中,努力营造欢乐喜庆、温馨祥和、文明和谐的网络节日氛围;四是组织开展“话团圆、讲家风”活动。利用中秋佳节团圆时机,组织开展“话团圆、讲家风”和“好家训好家风”主题展示活动,通过讲家风故事,品家训内涵等活动形式,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弘扬传统美德,凝聚正能量,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四)重阳节期间,以“敬老孝亲”为主题开展活动。一是开展慰问、帮扶活动。学校到敬老院、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家中进行慰问帮扶,为其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二是开展尊老孝老评选表彰活动。传承乡贤文化和孝道文化;三是开展以“感恩、团圆”为主题的重阳节网上寄语活动。利用网络媒体,上网寄语、留言,发送手机短信,抒发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事的肺腑之言。

(五)春节、元宵节期间,以“团圆、喜庆、祥和、节俭”为主题开展活动。一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依托各级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乡镇文化站、城乡学校少年宫等场所,结合送科技、送卫生、送文化下乡和普法教育等活动,组织文化学生为群众举办文艺演出,义写春联,把新春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二是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帮扶活动。要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为重点对象,开展走访拜年、慰问交流、座谈联欢等关爱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邀请他们参加节日庆典等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充分展示中华民族崇德向善、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在全社会形成“学好人、当好人、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三是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要紧紧围绕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恤孤怜贫主题,发动志愿者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提供关爱帮扶和精神慰藉,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采办年货、张贴春联、辅导学业,帮助返乡农民工订购车票,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切实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以人文之光温暖人心;深化文明交通引导、文明餐桌行动等,营造文明有序的节日氛围,培育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理念。组织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在节日期间积极开展网上主题活动,以微博、QQ空间等多种手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时代风采;四是广泛开展节日文化传播活动。要把对“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的宣传报道作为重要任务,通过专门网页、公益广告、手机短信等形式,及时报道各地开展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我市春节、元宵节相关民俗知识,传播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节日理念,让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

(六)在各个传统节日期间,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根据传统节日不同主题,结合“中国梦”宣传教育,利用节日期间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古诗词赏析、经典红歌传唱等活动,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熟知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引导人们在学经典中弘扬节日传统,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在感受文化氛围、享受节日快乐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中国梦”主题上来。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把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和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紧密结合,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领域、丰富内容,不断提升活动的思想文化内涵。学校研究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进一步分解工作任务,细化责任目标,确保各项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认真做好传统节日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基层节日文体活动的指导策划,抓好培训基层骨干文体人员、提供活动设施等工作,组织创作富有节日文化内涵的文化作品。积极推动开展健康向上的节日民俗活动,引导人们移风易俗、除旧布新。要把节日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在学校课程中进一步充实我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地方乡风民俗、时岁节令等内容,加强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大对“我们的节日”宣传推广力度,努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和良好文化环境。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要组织开展一系列“我们的节日”网上主题活动,形成网上节日宣传平台,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通过形式活泼、特色鲜明、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扩大主题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努力营造浓厚节日舆论氛围和良好活动环境。

11.我们的节日活动安排 篇十一

请以“传统节日向我们走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下期作文题预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在许多同时生长的南瓜上加上质量不同印砝码,有的几克,有的几十克,有的几百克,有的几千克,其中一个南瓜压得最多,从最初的几克逐步加压,到它成熟时已经加到几百斤。科学家把这些加压的成熟了的南瓜摘下来,试着用刀把它们剖开,看它们的质地有什么不同,别的南瓜随着手起刀落迎刃而开,而那个承受压力最大的南瓜却把刀弹开了,把斧头也弹开了,最后只好用电锯把它锯开,测验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这个南瓜果肉的强度竟然相当于一株成年的树干!

(见于丹《论语》心得)

这是一场生命的实验。生命的质量在不断受压中得到提升。由此也使我们获得对南瓜、对入生、对生命的不同解读。阅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经历、见闻或感想?

请选择 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认识作家]

王宗仁,1939年生于陕西扶风。1958年入伍到青藏高原,终生军旅。曾任总后勤部创作室主任,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作品37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全军奖励。散文《夜明星》、《藏羚羊跪拜》、《女兵墓》、《拉萨的天空》等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

[作家寄语]

也许阴雨绵绵,也许暴雪弥漫,还有山摇地撼的灾祸。你仍然要相信每天的太阳会出山。这样,你就永远会朝气蓬勃,永远拥有早晨八九点钟的好时辰。

[提升教练]

余春明,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西省中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常务理事,现执敦千江西湖口二中。主持省级以上实验课题3项,发表论文60余篇,10余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个人专著有《教苑撷英》、小说故事集《香涧虹影》。

板眼本栏目将为你提供一个同作家、高考作文阅卷老师零距离交流学习的平台,旨在提高你印写作水平。在这里,你既可以与作家同题作文,又能得到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印亲自指点。为增强同题作文的“可比”性和更加接近高考作文时限,我们对作家的写作进行了限制——不超过一个小时。希望你在写作时也能够遵守。同题限时作文,旨在提升你的写作兴趣,并通过作家作文看到不一样的作文世界;阅卷老师点评,使你真正地掌握作文的提升技巧。

欢迎大家投稿,我们将择优选登。如果不便投稿,你一样可以参与挑战。你只要写完作文,可以自己与作家作文和提升作文进行比较,根据点评与“提升”进行自评。

[作家作文]

传优节日向我们走来王宗仁

在以往的岁月中,有相当长的时间我惧怕一个节日的来临,在我的家乡关中把那个节日叫“鬼过年”。按乡俗,每年农历的十月一日,家家户户总要为故去的亡人上坟,烧纸钱,祭贡品,还要跪在坟前嚎啕大哭。每逢“鬼过年”的日子,乡野坟地满是白纸飞飘,哭声四起,夜间闪烁在坟头的那点点灯光,把田野映衬得幽深森严。

我从不眼随大入去上坟,一提起鬼,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掩埋死者的情景,好端端的一个人突然死了,被装进黑色的棺柩里,放进墓穴。那是阴冷可怕的地域吧!人变成鬼,鬼是什么样儿?兽面怪身,多怕入!在鬼过年的这一天,我总是躲在家里,哪儿也不去。大人们理解娃儿稚嫩的心思,从不强迫我做我不情愿干的事情。所以,在我入伍前的18岁经历中,忌讳“鬼过年”这个节日。

后来,我当兵到了青藏高原,18岁那年。高原汽车兵,一年中总是忙忙碌碌地驾驶着“铁马”在雪山冰河间奔驰,故乡渐远,“鬼节”也随之淡忘。有一件事,具体说是一位战友的勇敢献身,使我激情燃烧,又把远去了的“鬼节”拉回到身边。死亡可以夺取战亡的生命,但是崇高的精神永存。这使我对死亡有了新的解读,从而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鬼节”的偏颇之见。从那以后,我总是祈祷我那献身的战友以及所有死得其所的人,在天堂里过得平安,无灾无难。

那天,我是眼睁睁地看着战友齐身中飞弹阵亡的。当时我们的部队执行西藏平叛战勤运输任务,到了藏北一座喇嘛庙附近。一股叛匪顽守寺庙多日,拒不言降,不断地对我围剿小分队放冷枪。为了保沪寺庙,我军不能开枪打炮,只能向叛匪喊话,劝降。敌人大概已经知道解放军有保护西藏文物的政策,就更加肆元忌惮地疯狂射击。齐就是在这时候站出来向寺庙走去,边走边喊话,吸引着敌人的火力,让其他同志绕到两侧和后面包剿了因敌,夺下了喇嘛庙。

战斗结束后,我们发现齐身上中弹2。多处,整个胸部布满弹洞,网状。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把他的遗体运走,我们就地掩埋了战友。从此,他的灵魂就安放在厂袤的藏北无入区。那个小土丘,无草无水,秃秃的,对面就是喇嘛庙。他永远守卫着寺庙,听活佛们平和的诵经声。

齐是和我同年入伍的乡友,学友加战友。我心里怎能放下他!后来只要进藏路过那座喇嘛庙,不管冬夏,无论黄昏还是清晨,我都会专程去看望他,给他祭坟,献一篮水果,敬一束鲜花,培一把新土,祝愿他在另 个世界里平平安安地生活。有一年恰逢农历10月1日,我来到藏北,邀上几个战友,一起给齐过节日。齐献身那年才18岁,没谈过女朋友,那天我特地邀来了两个女兵给他作伴。我相信那个节日他一定过得很充实很幸福!

点评

王老先生的文章可圈可点印地方很多,对广大考生考场作文有很大的帮助。内容上,取材于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写了真情实感,读后催人泪下。考场作文,要想拿高分,此为关键。而考生常易空洞无物,不能抒真情。语言上,朴素简约,精练老到,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虽无华的词藻,但发自肺腑,出乎真情,读来感人至深。语言出彩是考场作文拿发展分的本钱,值得考生学习。结构上,采用扬抑手法,先言小时候怕“鬼节”,后希望“鬼节”到来,情节错落有致,引人入胜,是又一大亮点。但从考场作文而言,本文亦非十全十美,文题为“传统节日向我们走来”,而“我们”非“我”,文章显得有点“头小帽大”,虽无偏题之嫌,亦非扣题很紧。这是命题作文的尤其值得注意之处,请广大考生高度重视。

传统节日向我们走来曹文红

中午,弟弟给我打电话,说圣诞节回来,这让我大吃一惊。恍惚的,有一个问号在心中蔓延:从何时起这些所谓“洋节”在我们因国人心中如此根深蒂固?

还记得儿时除夕夜的阵阵笑声,到如今只有坐在电视机前无聊的打发时间,春节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的呢?随着园门的打开,改革开放的一步步加深,外来文化逐渐占据了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别的不说,国人现在对圣诞节、情人节……的热衷程

度就比对端午节、中秋节的热衷程度更甚,我不是想批评国人的“崇洋暱外”,更不是想抵制外来文化,只是想警告国人,在追随国外新潮文化的同时,切不可忘了本,莫学那“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遥想古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对离去的亲人及先粗的无限缅怀,这也只有在清明节时才表现的更加强烈!。“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是诗人为合家欢聚咏唱的赞歌,读来真让人叹息:“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就这样,传统节日这样轻易的就把古人和今人连在了一起!

当然,传统节日能够保存到如今,是很不容易的,这是许多先辈们的不懈努力才形成的。如今的我们,担负着要把它们发扬光大的重任,我们也必须发挥智慧,创新改革,才可能让我们的传统节日跟上时代的步伐。像这几年越来越流行的中国情人节——七夕,就是聪明的把传统的节日变成富有浪漫色彩的流行文化,这就让许多国人以及外国人都领略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也让中国文化变成了世界的!

我们身为炎黄子孙,是十分幸运且幸福的。因为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多的文化瑰宝,每 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 段或发人深省,或感天动地的故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地去了解并挖掘它们,把它们发扬光大!最近听闻韩国已向联合国申请“端午节”专利,这让每一个中国人愤怒不已。“端午节”是我们祖先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创立的,怎么变成韩国的了呢?……在愤怒之后,留给我们的只有沉思如果再不对我们的传统节日采取保护措施,也许到某一天,我们不再拥有自己的文化。没有了根,到那时我们才真的是欲哭无泪!所以,行动起来吧!每一个中国人,千万不要让传统节日离我们远去,因为我们都是“中国的”!

点评

该习作从整体上看,层次清楚,突出了当前远离传统节日的事实,分析了其根源及危害性,表露了对传统节日的思念及向往之情。语句较通顺,恰当地引用名言名句,使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亦有 定的文采。但问题亦较明显,首先扣题不紧,甚至有偏题的现象。题目是“传统节日向我们走来”,内容却是现实中不重视传统节日,有点“传统节日远离我们而去”的味道,同题目背道而驰。严格地讲,跑题。这是命题作文的大忌,也是学生作文时容易犯的错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习作就一无是处,稍加提升,还是有出彩的希望。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内容可给15分,语言可给25分,综合得分40分。

[学生作文]

传统节日向我们走来

中午,弟弟(1)打来(2)电话,说圣诞节回家看看,这让我颇为吃惊,顿生忧虑(3)。恍惚间(4)一个巨大的(5)问号在心中显现(6):从何时起我们中国人如此青睐起这些“洋节”来?(7)而此时,我无意中在广播里听到政府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的消息,心中又荡起了一阵惊喜。(8)真是一忧一喜,令我浮想联翩。(9)

还记得儿时除夕夜的阵阵笑声,到如今只有坐在电视机前无聊地(10)打发时间。(11)春节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的节日(12)呢?隨着国门印打开,改革开放步伐一步加大(13),外来又化逐渐渗透进中国大地的每一寸土地(14)。别的不说,国人现在对圣诞节、情人节……的热衷程度就远(15)比对端午节、中秋节的热衷程度更甚。(16)我不是想批评国人的“崇洋媚外”,更不是想抵制外来文化,只是想提醒(17)园入,在追随国外新潮文化的同时,切不可忘了本!莫学那“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的蠢夫(18)!我只从心里盼望传统节日早日向我们走来,走进现代生活。(19)

遥想古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对离去的亲人及先祖的无限缅怀,而这种情思(20)也只有在清明节时才表现得(21)更加强烈!“人逢喜事精神爽,目到中秋分外明”,这是诗人为合家欢聚咏唱的赞歌,读来真让人振奋(22)。“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就这样,传统节日的到来轻易地(23)就把古人和今人连在了一起!

当然,传统节日能够保存到如今,是很不容易的。这是经过前入一代代(24)的不懈努力才形成的。如今的我们,担负着要把它们发扬光大的重任:(25)我们也必须发挥智慧,创新改革,才可能让(26)传统节日跟上时代的步伐(27)。这几年越来越流行的中国情人节——七夕,就是人们(28)聪明地(29)把美丽的传说(30)变成富有浪漫色彩的时兴节日的一个典范(31)。于是乎(32)让许多国人以及外国人都领略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也让中国文化走向了(33)世界!

我们身为炎黄子孙,是十分幸运且幸福的。因为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多印文化瑰宝。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或发人深省,或感天动地的故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地去了解它们(34),挖掘它们,把它们发扬光大,最近听闻韩国已向联合国申请“端午节”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35),这让每一个中国人愤怒不已!(36)“端午节”是我们祖先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创立的,怎么变成了(37)韩国的呢? ……愤怒之余(38),留给我们的只有沉思:如果再不对我们的传统节日重视起来,并且(39)采取保护措施,也许到某一天,我们不再拥有自己的文化。没有了“根”(40),到那时我们才真的是欲哭无泪!(41)值得庆幸的是,前不久,我们的政府果断地作出了英明的决定,将清明、端午与中秋节定为法定节日,这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大好事。亿万国人翘首以盼的传统节日终于向我们走来,虽然姗姗来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举国同庆、万民狂欢的节日庆祝中,国人一定会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因民族之“根”;而青年人则会在传统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42)

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传统节日的到来吧!(43)

[提升修改详解]

(1)“给我”删去,不简练。1(2)加“来”,语气更顺,改“大吃一惊”为“颇为吃惊,顿生忧虑”,用词较妥,(3)改为“回家看看”,突出亲情,(4)改“的”为“间”,说明时间,(5)删去“有”,不简练,加上修饰词“巨大的”,突出惊讶,(6)改为“显现”,避免搭配不当。(7)原句中“根深蒂固”不妥,换掉,(8)补上此句,点明题意,(9)过渡,引起下文。

(10)改“的”为“地”,“的”为定语标志,“地”为状语标志,更规范。(11)改“.”为,一句话结束,(12)补“节日”,搭配得当。(13)去掉的“的”更精练,改为“步伐……加大”,搭配得当,(14)改为“浸透进……一寸土地”,更符合语境。(15)加“远”突出差别之大。(16)改“,”为“.”,(17)改为“提醒”,避免教训人的口吻。(18)加“的蠢人”,避免成份残缺,(19)补上这句话,点题。

(20)加上“而这种情思”,与上句连贯,(21)“的”改为 “得”更规范。(22)改“叹息”为“振奋”,符合句意,改“.”为 “.”,是对土句的小结,(23)改“这样”的“的到来”更扣题。“的”改“地”。(24)改后意思更准确,(25)改“,”为“:”,土下旬意思上有联系。(26)删去“我们的”更精练,(27)去掉“像”更精练,(28)补上了土语,结构完整,(29)改“的”为“地”,(30)改“传统的节日”为“美丽的传统”,更准确,(31)改后意思更准确,且结构完整,(32)改后上下句过渡自然。(33)改后更准确精练。

(34)改后有层次感,(35)改后符合实际情况,(36)改“,”为“!”,体现激,喷之情,(37)符合语言习惯,(38)去掉“在”,改“后”为“余”,避免监用介词。(39)改后符合逻辑。(40)引号突出其特定含义,(41)去掉这两句,避免偏离题意。

(42)加上这一段,突出主旨,深化主题,(43)加上这一段,首尾呼应,篇未点题。

提升后,在开头及时点题,中间亦不忘扣住题意,结尾又再点题,呼应开头,深化土题,也是一篇不错的佳作,可给52~54分。

12.我们的节日活动安排 篇十二

布努瑶是瑶族的重要分支, 主要分布于桂西北地区的石山万弄中, 这里自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几乎没有地表水源, 土地贫瘠, 交通闭塞。“祝著节”是布努瑶人民生活中的重要节日, 主要在农历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进行, 其中以五月二十九日最为隆重, 故五月二十九日也被当地瑶族同胞称为“瑶年”。关于祝著节的来历, 在布努瑶民众中有着三种较具影响力的说法, 其中影响最大的说法认为, 布努瑶的始祖母密洛陀造完人类和天地万物后, 于农历五月二十五日这一天“仙逝”, 同时, 这一天也是密洛陀作为神灵下凡的第一天, 到了五月二十九日, 则是密洛陀灵魂“归祖”的时间。第二种说法认为, 祝著节是密洛陀的生日, 人们在这一天载歌载舞是为了给始祖母密洛陀过寿。第三种观点认为, 祝著节是九位长老打仗凯旋后密洛陀带领人们举办的庆祝活动。可见, 无论哪种说法, 都与布努瑶的始祖母密洛陀有着密切的关联。故此, 可以认为布努瑶祝著节是一个以密洛陀崇拜为核心的民俗节日。

在传统的布努瑶民俗生活中, 每当一年一度的祝著节到来时, 布努瑶同胞们都会按照《密洛陀古歌》的要求, 精心准备糯米饭, 备置佳酿, 做可口佳肴等供始祖母密洛陀品尝。同时, 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伴随着严格的信仰、行为禁忌。最精彩的是布努瑶同胞们在这一时期, 个个身着民族盛装, 将家族中的铜鼓、皮鼓、唢呐搬到山间歌场表演——富有律动的铜鼓音乐、滑稽的铜鼓舞表演、悠扬的山歌声韵以及延绵不断的唢呐声等映衬出一片欢乐与祥和。

当下, 祝著节活动因本身所富含的民族文化资源, 受到了政府、学界、民众、商界的广泛关注和开发, 而不同群体所主办的祝著节活动有着各自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诉求, 这使得祝著节活动在当下的发展趋于多样化。另外, 笔者通过前期资料调查发现, 在音乐传播学研究领域, 社会文化建设、音乐传播学学理层面建设、当前新型音乐传播事象研究等方面是学者们着重关注之处, 且成果丰硕, 但是, 从音乐传播学角度对民族音乐传承与传播的“节日空间”进行探究的文章, 以及对布努瑶音乐文化的“祝著节传播空间”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故笔者基于2015年7月期间对巴马县东山乡祝著节活动的田野调查, 以及对2015年7月18日由河池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河池市瑶学会在河池市金城江区举办的“2015年河池市祝著节座谈会”的亲身参与, 选取了2015年7月在巴马县东山乡举办的两场祝著节活动为研究对象。本文首先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对两场祝著节活动进行描述, 再对两者加以比较, 最后结合应用人类学的方法和学科视野探寻今后布努瑶祝著节及其节日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路向, 以期为布努瑶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发展提供有力参照。

一、民间自发式的东山乡弄山“祝著节”

笔者于2015年7月11日, 在河池市瑶学会会长蒙有义博士的带领下, 深入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 亲身参与当地于7月14日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在东山乡弄山村举办的祝著节活动。期间, 笔者入住在当地祝著节传承人蒙灵先生家中。本次节日活动, 从“人神之间的关系”角度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首先, 在7月13日下午, 布努瑶原始民间自治组织——“龙爸组织”的头人们, 召开在祝著节期间的最后一次协商会, 商榷7月14日当天举办祭祀活动的时间以及家禽家畜的祭献准备情况。

第二个阶段为“通神”阶段——按照布努瑶传统习惯, 通神选在农历五月十五至二十日进行, 由当地巫师点燃三支香插在祭祀的桌上, 向始祖母密洛陀、九位长老 (密洛陀的九个儿子) 、家先等汇报祝著节筹备的各项事宜。但在本次活动中, “龙爸组织”头人们将通神环节调至13日下午, 活动的日程相比传统有所压缩。

需要提及的是, 本次活动中的“通神”环节与“请神”环节未在一处进行, 两个环节之间相差三个小时左右。当我们提出能否将通神和请神合在一起做时, 被头人们断然拒绝了。从他们给我们的解释中可以看出, 他们内心深处对密洛陀的那份敬仰是非常虔诚的, 而且对密洛陀祭祀禁忌深信不疑。他们认为, 如果请神下来享用祭品却没有把祭品准备好, 是对神的大不敬, 会为此被神灵责罚的。

第三个阶段为“请神”阶段。据布努瑶研究专家蒙有义博士介绍, 在以前, 到了请神的时候, 家家户户清早就在堂屋堆积几十捆野麻线, 在门前的道路边设台献祭众神, 在祭祀词中交代给密洛陀一坛小米酒和一头大肥猪, 蚩尤、神公、阿约等九位长老给一只大阉羊, 其他的神给各种动物。祭祀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在本次活动中, 大约在7月13日晚上七点钟左右开始请神, 由巫师身着盛装打卦占卜, 首先请始祖母密洛陀下凡享用祭品, 其次请九位长老, 最后请家族神下凡吃饭。等众神下凡后, 再进行迎神, 请其坐在干净的椅子上享用祭品。紧接着由巫师念悼麻词、悼酒词、悼粮词, 意思是告诉始祖母密洛陀, 现在有很多野麻线、很多坛小米酒、很多粮食献给她, 请她保佑来年有个好收成。

7月13日晚上, 蒙灵先生家突然多了很多外乡人, 一问才知道, 他们多是从大化、都安等地远道而来的, 基本都是为对歌而来。在他们当中, 很多都是已年过古稀的老人, 在和我们一起用过晚餐后, 便开始在蒙灵先生家门口对唱起了布努瑶山歌。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 当笔者在深夜四点钟醒来时, 依然能听到这些老人们悦耳的山歌声。在这些古老的山歌面前, 他们显得特别地精神。

第四个阶段是“送神”阶段, 在7月14日上午进行。在传统的祝著节期间, 此时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的道路边摆上各种酒肉祭祀, 点燃香祭送祖先, 请祖先保佑子孙后代事事平安、代代幸福。送神结束后, 全村男女老少都会聚餐饮宴, 然后在村里进行各种文体娱乐活动。但是由于政府同一时间在巴优举办了祝著节活动, 分流了一大批的当地村民, 故此, 这次活动在送神结束后, 村中的娱乐活动几乎没有进行。

第五个阶段是山场祭祀保佑仪式, 也可称之为“娱神”环节。此环节于7月14日上午在弄山村龙山歌场进行, 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钟左右才结束。当天, 按前期巫师打卦占卜选定的时间, 于上午十点钟左右开始, 当地群众抬着铜鼓、皮鼓、彩蛋、米酒等陆续登上龙山古歌场, 准备在此饮酒欢歌。从山脚下走到古歌场上需要二十分钟左右, 且路面非常陡峭。走到山上的古歌场后,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约30米见方的平台, 平台不远处是一个依着山势修建的石阶, 很多布努瑶同胞就是坐在石阶上对唱山歌的。

歌场活动开始前, 先由“龙爸组织”头人在活动场所的周围点燃一把香, 将一杯米酒和一碗煮熟的肉放到香前, 由巫师念诵祭词, 念诵一段祭词后, 再将事先准备好的白纸绑在一棵小树上, 祈求密洛陀保佑后代们在山上的活动顺利、安全。祭祀过后, 即开始了各种文艺自娱活动。布努瑶民族音乐中的打铜鼓、双声部民歌“读芬”、细话情歌“撒旺”、密洛陀古歌、笑酒歌、说亲词等在此“汇聚一堂”。年轻的姑娘们也开始在女长辈的协助下, 穿起她们美丽的民族服装;孩子们拿着长辈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彩蛋相互追逐嬉闹;还有一些年轻人围在长辈身边, 观看长辈们打铜鼓, 口传心授的民族音乐技艺传习在此显得尤其生动、形象。另外, 还有些青年人拿着手机, 将活动的画面发至QQ、微信、微博上, 言语间对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别自豪。在他们刚将这些活动内容发至网上片刻, 就收到了来自网络朋友圈中很多人的关注——这也是大众传媒强大的传播影响力在当下的体现。

这些出现在节日期间的音乐当中, 有一批是平时较少见到和听到的, 铜鼓音乐就是一例。笔者经调查发现, 在传统的布努瑶人民的观念中, 铜鼓音乐的展演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娱乐, 还是人与神、人与鬼等之间的互动。铜鼓音乐被赋予了一股神秘力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未经祖先或神灵允许是禁止敲击的。所以本次活动开展前, 当地“龙爸组织”头人们提前用肉、酒等进行了“请铜鼓”仪式, 人们才得以在山场祭祀活动环节看到精彩的打铜鼓表演。本次活动共请出两面铜鼓, 当地村民将其分成一公一母, 当敲击铜鼓鼓面中央时, 声音略高的为公, 略低者为母。蒙灵先生告诉笔者, 等铜鼓打完放回原处时, 还要进行“送铜鼓”仪式。据不完全统计, 布努瑶铜鼓音乐曲牌多达30余首。在东山乡布努瑶群众中以敲击《来回曲》、《两个曲》、《吉祥曲》、《阿绵曲》、《根找曲》等5首为主, 其中后两首较为复杂。笔者在此根据本次活动中有关铜鼓音乐的展演, 整理出《来回曲》的打铜鼓方法——布努语发音是, 直译是“铜鼓去铜鼓回”, 意为来回敲击法, 具体鼓曲 (鼓谱) 音乐形态如谱例所示。

在活动现场, 村民们将上述铜鼓乐曲与皮鼓演奏相配合, 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美绝伦的猴鼓舞表演。这是一个由三位布努瑶同胞组成的表演队伍, 共有两男一女, 其中打铜鼓的为一男一女。两个铜鼓在皮鼓的后面, 皮鼓在两个铜鼓靠前一侧的中间, 对其表演动作及音乐形态的描述笔者将另撰文探究, 在此不做赘述。

二、政府主导式的弄谟村巴优“祝著节”

如上文提及, 在与巴马东山乡弄山村祝著节活动之山场祭祀保佑仪式环节开展的同时, 由巴马县政府在东山乡弄谟村巴优屯举办了“央美祝著幸福瑶山——2015年巴马瑶族自治县祝著节民族风情表演”活动。这次活动共分为祝著节文艺会演、瑶族原生态山歌对唱表演、射弩与打陀螺体验活动、斗鸟比赛、旅行社策划人游团体验等五个部分, 其中在布努瑶音乐文化对外宣传方面, 则以舞台化表演为核心, 舞台化节目形式成了外界乃至布努瑶青年人认识祝著节音乐文化的重要参照, “国家在场”行为非常凸显。

活动开始前, 当地村民在村口的公路两侧整齐列队, 几位年轻的瑶族姑娘手里捧着竹杯, 杯中倒满米酒恭候领导、新闻媒体记者、游客们的到来。当远方的客人临近村寨时, 现场的两位布努瑶唢呐师傅共同吹起唢呐曲《长路音》, 时断时续的唢呐乐曲贯穿山间, 为整个活动增添了不少乡土气息。笔者在后来的田野调查中了解到, 布努瑶双唢呐共同吹奏是这一民族独特的唢呐吹奏方式。吹奏时, 两支唢呐必须具备同样的音色和音高, 同时也要求唢呐师傅从头到尾循环换气演奏, 乐曲中间不能中断。这对于当天担当唢呐演奏的师傅来说, 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另外, 在村口迎接宾客的表演性节目还有打皮鼓, 熟悉且简短的皮鼓节奏律动主要取自传统布努瑶猴鼓舞表演艺术, 为活动现场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据不完全统计, 当天参加活动的游客、群众、记者等达三万余人。

和目前国内很多政府主办的民族传统文化节日一样, 本次活动引来了自治区民委、自治区瑶学会、巴马县政府、东山乡政府等各级领导的到来。与此同时, 还有广西画报社、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广西分社、新浪网、广西电视台、河池电视台、河池日报等媒体的编辑记者以及巴马旅游行业的代表也扛着一流的摄影摄像设备不约而至。

演出活动正式开始前, 一位男主持人走向舞台, 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介绍莅临活动现场的领导和新闻媒体记者, 并请现场的领导代表上台致辞。在领导致辞中, 有这样一段话很好地表述了政府主办祝著节的初衷, 其大致内容为:“祝著节是布努瑶的传统节日, 有着悠久的历史, 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今天在此举办祝著节活动, 是弘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 是借助民族文化这一优势, 开展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实际行动。我们相信,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团结与努力奋斗, 让更加丰富多彩的瑶族文化在祝著节活动中得以传播、交流、欢颂, 让更多的人认识、热爱、走进祝著节, 将祝著节打造为集民族风情与旅游一体的节日活动。”另外, 巴马县文化馆韦尊馆长向笔者介绍, 本次活动节目的观众定位首先是游客, 其次是领导和群众。

概览整场文艺会演, 可分为九个部分:首先是祭祀表演部分;第二为铜鼓舞表演;第三是背带歌表演;第四为现代布努瑶情歌创编曲表演;第五为小孩子们演唱的布努瑶童谣《训儿山歌》;第六为布努瑶生活场景展示;第七为伴有唢呐声的迎亲队伍展示;第八为瑶族“上刀山下火海”的技艺表演;第九为布努瑶支系的原生态山歌展演。以下分别予以描述。

首先, 祭祀表演部分是以祭拜始祖母密洛陀为核心内容展开的系列表演。节目一开始, 八名身着布努瑶服装的青年, 每人手拿一只牛角号道具平均分布站立于舞台两侧, 六名青年每人手拿一只长杆的唢呐道具站立于舞台旁, 他们分别模仿古人吹号角和吹唢呐的样式, 这在传统的密洛陀祭拜中是较少见的。紧接着, 一位巫师带着一批布努瑶民众走向舞台, 在舞台上的祭桌前驻足, 然后点燃三支香插到祭桌上的香炉中, 口中念念有词, 说一些类似于请神的话语。语毕, 众人抬起祭桌走向场外的宽敞处, 众人在祭桌后, 面对着大山三鞠躬。根据密洛陀文化研究专家蒙有义博士介绍:“这种鞠躬的祭拜形式是不符合密洛陀祭祀规则的, 在传统的祭祀中, 一些巫师在念到九位长老的名字时都不敢大声念, 更不用说改变祭祀形式了。”

第二, 此次活动的铜鼓舞表演是由一名皮鼓手、九名铜鼓手、九名簸箕手 (簸箕舞演员) 共同完成的。表演中所敲击的铜鼓节奏为上文所述的《来回曲》, 但此处的《来回曲》表演是由单数铜鼓完成的, 且演员间相互配合不够, 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另外, 簸箕舞演员只表演了传统簸箕舞的三个动作, 没有反映出簸箕舞的全貌。

第三, 背带歌表演是由九名身着番瑶服饰的演员组成, 其中四男、五女, 呈弧形面向观众站立, 在音乐形态展演方面与传统布努瑶民间背带歌演唱基本一致。

第四, 现代创作曲《布努瑶情歌》的表演是由一个二十五人组成的演员队伍完成的。其中, 八名布努瑶小伙以前五后三的形式站立于面向舞台的左侧, 七名布努瑶姑娘以前三后四的形式站立于面向舞台的右侧。四名男性演员每人对应一名女搭档, 身着现代版民族服装, 且每一对都拿一把花伞作道具在舞台上表演男女恋爱场景, 最后两名是一男一女两位主唱。

乐曲以布努瑶铜鼓曲《来回曲》为引子, 用电声设备播放伴奏乐曲, 结合现场演唱, 其中伴奏音乐采用了非常多的MIDI软件音源合成技术, 全曲用布努瑶语演唱且加入了很多衬腔, 乐曲多采用对唱与齐唱的方式表演, 整首作品用时4分37秒。据巴马县文化馆韦尊馆长介绍, 这类作品基本都是由当地作曲家创作的。

第五, 小孩子们演唱的布努瑶童谣《训儿山歌》, 表现的内容是大人对小孩子的教育。演员队伍由四十名布努瑶女孩组成, 其中二十人在台上, 二十人在观众与舞台之间, 用布努瑶语演唱。歌谣的音乐形态非常简单, 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演唱完毕后, 孩子们纷纷走向观众席, 向来访的领导和游客献上布努瑶的特色物品——彩蛋, 这在传统的祝著节中是非常少见的。

第六, 布努瑶生活场景的展示是由斗鸟、耕犁、背背篓、射弩等方面组成的。本次展示的背景音乐是由当地两名布努瑶女性站在舞台中央靠后方位完成, 她们选择了两面不同音色的铜鼓进行表演, 所敲打的曲目是《来回曲》。这类生活场景的展示基本涵盖了布努瑶传统文化中较为有特色的部分, 而这些特色表层的背后, 其实也反映了布努瑶同胞们在大石山深处的千山万弄中生活的艰辛。

第七, 迎亲队伍展示由九名身着番瑶服饰的青年组成, 表演队伍从观众席中表演至舞台, 扮演新娘的演员走在最前排, 左手由一名身着番瑶服饰的男演员搀扶, 右手由一名身着番瑶服饰的女演员搀扶。观众席第一排与舞台之间铺了一条长长的红地毯, “迎亲队伍”由此走过。三名唢呐师傅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后, 吹奏的曲目为传统唢呐曲牌《长路音》——由三名唢呐师傅同时参与迎亲队伍中的吹奏, 以及迎亲队伍在红地毯上行走的行为, 在传统布努瑶生活中实属罕见。

第八, 瑶族“上刀山下火海”技艺表演是非常惊险刺激的。表演开始前, 由表演者在事先搭好的刀架前焚香祭拜, 接着为现场观众展示刀架上刀的锋利度, 随后开始一步一步登上刀架。表演完毕后, 表演者从舞台后方端出了一把烧红的犁头——和上刀山前的展示类似, 表演前先用黄纸轻轻擦拭犁头, 黄纸立即着火——接着用脚从犁头上面踩过, 场面非常惊险。

第九为番瑶、土瑶、蓝靛瑶、安定瑶等四个布努瑶支系的原生态山歌展演。番瑶主要分布于巴马东山乡弄山村、长洞村、卡桥村、江团村等四个村落, 在此演唱的番瑶山歌为密洛陀古歌;土瑶是巴马县瑶族人口最多的支系且分布最为广泛, 土瑶山歌是两女两男对唱;蓝靛瑶主要分布在那社乡、巴马镇、燕洞乡等地区, 蓝靛瑶山歌的演唱, 为两女三男对唱;安定瑶主要分布于巴马东山乡、百林乡、那桃乡等地区, 安定瑶山歌由三女三男对唱, 内容是歌颂党的好政策、歌唱美好幸福生活的《新农村之歌》, 其曲调仍沿用传统安定瑶山歌音乐形态。在这批山歌展演中, 其演唱的音乐形态与传统瑶族民歌形态基本一致。由于原生态山歌均使用瑶语演唱, 故在场的观众多以当地村民为主, 他们有的拿起手机对着歌手拍照或者录音, 有些用DV设备对着歌手录制视频, 另, 歌唱的内容不时引发现场笑声连篇。而作为本次活动主宾的领导和游客们, 此时像是集体消失般, 沉寂于节日欢乐的海洋中。

三、两场“祝著节”的音乐文化之比较

如上文所述, 布努瑶祝著节作为一种节日, 承载着丰富的布努瑶民族音乐文化, 是集布努瑶民众社会交际、自我娱乐、酬神许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随着当下社会迅猛发展和民族文化生态急剧变迁, 政府、民间、学界、商界等外部力量各自怀揣着不同的利益诉求, 对布努瑶祝著节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不断介入, 在这些外部力量的不断角逐中, 布努瑶祝著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正如本文所列举的弄山村祝著节活动与巴优屯祝著节活动, 两者的举办虽都以布努瑶传统民俗生活中的祝著节为母体, 但在主办者身份、举办目的、民族音乐展演形式等方面有着很大差异。为进一步探寻布努瑶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祝著节空间”架构, 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布努瑶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笔者在此采用比较分析的方式, 对两场祝著节活动加以梳理 (见下页表格) 。

从两项活动的目的可知, 政府主办的祝著节活动将节日文化与旅游发展融为一体, 将布努瑶传统节庆文化作为巴马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对此, 集布努瑶文化研究专家、东山乡政府领导、布努瑶祝著节传承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蒙灵先生, 在2015年河池市祝著节座谈会上说道:“现在的祝著节已成为政府的一个摇钱树, 这也是我们的骄傲。但是官办与民办在时间上不要冲突。”另外, 在座谈会上, 很多与会者都认为, 在当今人们的观念中, 越是古老的越让人感兴趣, 祝著节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非常易于开展旅游文化, 从而为经济发展服务, 应该充分发挥其价值。换言之, 在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社会大背景中, 社会精英们对于祝著节所具有的开发价值, 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经济价值, 而非节日能够带给人们多大的精神慰藉。

笔者在采访巴马县文化馆韦馆长时了解到, 本次官办祝著节的组织者中, 具有布努瑶身份的仅占40%。对于一个布努瑶本民族的节日筹备来说, 这个比例显然有些偏低。在演员的选择和表演方面, 笔者在田野走访中了解到, 在当地有着不少技艺精湛的唢呐师傅和猴鼓舞表演师傅, 但官办的祝著节当日, 他们并没有被请到巴优的活动现场进行表演, 显然有些遗憾。另外, 据韦馆长介绍, 在节目方面, 因前期排练时间短, 很多节目表演都不到位, 部分节目的舞台表演效果比较混乱。

回眸民办祝著节活动, 因“龙爸组织”成员均为清一色的布努瑶民众, 所以整场活动都显得那么传统, 民族风味十足。正如上文提及, 当人们在山上进行娱乐活动时, 首先由巫师在歌场四周焚香祷告, 接着人们才开始自由组合, 或是唱密洛陀古歌, 或是打铜鼓, 或是唱笑酒歌等, 从这群布努瑶同胞们幸福的笑脸上可以看出, 他们是由衷地喜悦。这时的山歌声、铜鼓声、笑酒声等也不仅仅蕴含了音乐的本身, 还流露着人们愉悦的情感。毋庸讳言, 这些音乐都是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 让人为之陶醉。

从两者在宗教禁忌、密洛陀信仰氛围、活动的神圣性等方面的比较可知, 民办祝著节活动在这方面尤为重视。如上文所述, 当我们建议通神和请神一起做时, 被“龙爸组织”头人们断然拒绝了。另外, 在祝著节期间, 每餐吃饭前均要对神灵焚香祭供品。人与人、人与神、人与鬼之间的关系, 以及禁忌要求和对密洛陀虔诚的信仰, 让这时候的人们在生活中变得格外小心, 生怕因自己的某些不经意的过失而冒犯了神灵。但这些信仰文化却在官办祝著节中淡化, 传统祭祀密洛陀所体现的孝道文化也未被深入发掘。简言之, 官办祝著节更多地展现了布努瑶民众生活中的音乐、服装、斗鸟、背背篓等方面的表层形态特质, 没有在活动中体现更多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再者, 从参与者身份、参与人数、媒体到访情况等方面分析, 官办祝著节的受众群体和影响力远远高于民办祝著节, 使其牢牢抓住了对外宣传布努瑶祝著节民族音乐文化, 乃至民族文化的话语权, 并成为多数局外人认知祝著节系列文化的重要参照。而作为更具传统性和民族性的民办祝著节, 此时却被推挤到了对外宣传的边缘位置。

四、布努瑶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节日空间”构建

如上文所述, 祝著节汇集了布努瑶服装、饮食、音乐等各方面的文化要素, 是布努瑶文化和身份的重要标识。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讲, 祝著节又是布努瑶音乐及其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空间。以官办祝著节为例, 巴优大戏台为布努瑶音乐文化得以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空间, 演员借助这个戏台将布努瑶音乐表演展示给各大媒体记者、领导以及现场观众, 经过现场反馈, 一个简单的音乐传播链条由此而生。另外, 各大媒体记者通过现场演员的表演, 对布努瑶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 再通过各自对其的理解和加工, 借助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 将布努瑶音乐传递给同一时空境域或不同时空境域的人们, 使其对布努瑶民族音乐文化有所了解, 这也是布努瑶音乐传播的另外一些渠道。

但无论哪种传播渠道, 其传播内容的母体均为祝著节期间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音乐。换言之, 演员在节日期间表演的艺术水平, 直接影响到游客、领导、不同时空语境下的人们, 乃至布努瑶群众对布努瑶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故此, 这些在节日舞台上表演的音乐能否有资格代表这一民族音乐及其文化的最高艺术水准, 能否涵盖这一民族音乐文化的方方面面, 能否为观众带来一定的心灵愉悦之感, 如何建构节日空间, 为布努瑶音乐及其文化的传播提供优质的母体来源, 是本文在此着重探讨的领域, 同时也是今后布努瑶祝著节筹办者们所应该着重考虑的方面。

传统祝著节是围绕祭祀密洛陀而展开的系列活动, 从上文对民办祝著节活动的描述中也不难发现, 活动的每个阶段都伴有人与神或人与鬼之间的焚香沟通。另外, 在当地布努瑶民众, 尤其是老年群体的观念中, 世间没有任何偶然的东西, 在祝著节期间发生的一切意外事情, 都与神或鬼的所作所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毋庸赘言, 正是这种密洛陀信仰崇拜的延续, 才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祝著节文化, 使其延续至今。诚然, 在官办与民办祝著节的音乐展演方面, 两者在音乐表现效果上的不同,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次活动所体现的信仰程度之异。民间祝著节信仰程度高, 人们在心灵深处会对神灵有畏惧感, 不敢乱生是非。另外, 信仰程度高还使人们将心中的不愉快以及家庭幸福、人丁兴旺的祈愿寄托给神灵, 进而心中就没有太多心理压力, 自然流露出愉悦的心情。而信仰程度低则主要表现为密洛陀信仰世俗化、去神圣化, 如官办祝著节的演员们展演的节目, 其表演性、展示性多于节日的神圣性, 人们对密洛陀神灵的信仰在慢慢淡化。一个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表演, 体现不出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声情并茂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诚然, 打造好祝著节音乐文化传承的物理空间、把握好传统祝著节民族音乐文化功能价值、突出祝著节信仰文化内涵, 应该是今后官办布努瑶祝著节活动所要改进的方面。

其次, 演员挑选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布努瑶民族音乐艺术展演的水平。本次官办祝著节虽在演员挑选方面采用演员报名、地方推荐、择优录取的原则, 挑选了相对较好的艺人, 但是, 笔者在田野调查走访中了解到, 在布努瑶民众中还有着不少表演艺人的水平远高于官办祝著节当天承担表演任务的艺人们。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活动运作层面的不足, 是政府行为过多所致, 从组织策划、宣传到搭台布景等方面基本上都是由政府部门自己操办, 群众参与力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迁。与此同时, 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也在进行着深刻变革。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 亟待学术界去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更为急迫的是, 因社会经济的发展, 传统文化原有的生存语境和传承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至于这些文化不得不在当下不断找寻自己的位置, 并进行自身重组。在这一过程中, 学术界也在持续进行这一领域的理论探究。但将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产出相比较, 则不难看出, 当下传统文化重构的实践远远大于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 这使得一些传统文化在变异重构中, 没有可遵循的学术理论依据。如本文所关注的布努瑶节日文化在当下的重构问题就是这些新问题的微观体现。

本文通过对2015年7月期间巴马东山乡两场不同形式的祝著节活动的描述, 梳理出两者在民族音乐文化呈现方面的异同, 并尝试分析了这些异同的表层和深层原因。同时, 本文分析了祝著节作为布努瑶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的时空场域, 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价值意义, 进而引发了对布努瑶民族音乐文化的“节日空间”架构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 政府主办的祝著节活动, 相对于民办的祝著节活动, 在参与人数、参与者身份、投资金额以及媒体介入力度等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牢牢把握着布努瑶祝著节对外宣传的话语权。但是, 政府将主办祝著节的目的定位为“强化民族文化、带动旅游发展”, 将祝著节期间排演的节目首先服务于游客。换言之, 政府对于祝著节的开发, 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以期用民族文化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种发展战略的制定虽有着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因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和对应的理论依据参照, 也会存在一些破坏性开发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发生着巨大改变。在巴马东山乡, 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当地布努瑶青少年基本都在接受着学校教育。另外, 政府“一事一议”工程为这一地区铺设了水泥路、电线、网线等, 极大地改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故此, 在传统社会生活中流传的布努瑶祝著节文化的传播场域、受众群体、传统功能影响力等方面正逐步缩小。长此下去, 布努瑶祝著节文化将面临文化断层和信仰失落。但正是在这种生存语境下, 政府主办的祝著节活动却以旅游开发为主, 将面向游客的祝著节舞台展演作为策划的目标定位, 显然有失偏颇。

因此, 笔者建议, 今后布努瑶祝著节活动的举办, 应首先转变初衷, 将挖掘布努瑶祝著节的文化信仰价值放置于经济价值之前。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 将“政府办节”转变为“政府管节”, 并在节日的举办中, 全面发动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将官办祝著节和民办祝著节进行优势互补。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着重强化和宣传祝著节的文化信仰, 提升布努瑶族群内部以及地缘民族对祝著节文化的信仰认知。其次, 团结一批艺术水平精湛的民间艺人作为传播布努瑶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 由他们掌握布努瑶民族音乐对外宣传的话语权, 由他们在祝著节期间进行民族音乐展演。第三, 由政府宣传和集结一批传媒记者, 让他们对布努瑶祝著节音乐文化进行了解, 并作为传媒把关人, 通过高新的大众传媒技术, 拓展布努瑶祝著节音乐文化的时空影响力。只有这样, 祝著节的节日空间才更有利于布努瑶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参考文献

[1]张声震主编《密洛陀古歌》, 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2]韦标亮主编《布努瑶历史文化研究文集》,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3]曾遂今著《音乐社会学》,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4]杨民康著《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5]韦标亮主编《布努瑶社会历史》, 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6]和晓蓉、和继全著《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探索》,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

[7]苑利、顾军《传统节日遗产保护的价值和原则》, 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上一篇:电子邮件的格式和下一篇:我的教育梦:让学生都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