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许艳妮

2024-09-09

心得体会-许艳妮

1.心得体会-许艳妮 篇一

家校密切合作,优势充分互补

良 乡 第 三 小 学 许 艳 兵 2012年1月

学校和家庭的协同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人士非常关注的话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市“家校协同”的测评。课题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我们教师自身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发展。

本次测评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班主任和家长两类主体进行调查。项目组对我们的“家校协同”情况,逐项进行了科学、详尽、精当的分析,并给予了我们非常详实的反馈报告。

基于报告显示的数据,我进行了认真的解读分析,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推进“家校协同”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一、现状分析

通过对本班家校合作基本状况的数据分析,可以对于家校合作项目家长与学校总体有一致性的地方,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方面。以下从四方面来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一)一致性方面:

1、对家校合作必要性的认识和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的认识与我的评定是一致的

在本班学生家长对家校合作工作的认识一项中,本班本校家长“对家校合作必要性”的认识都是认同。对教师与家长关系的认识本班家长的认识与我的认识一致,都是“家长要与教师应当紧密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同时,家长对家校合作项目是支持的,但另一方面,如何开展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各应如何去做,通过教育的一致性来促进学生的成长,这一方面尚存偏差。

2.家长主动与教师联系的内容与我的评定是一致的

在本班学生家长与教师经常沟通的内容一项中,本班家长与我选择经常沟通的三项内容一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在“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时间段与频次”一项中,本班家长与我的选择基本一致“开学一个月内”与“其中考试前”。

这说明,在沟通方面,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与频次,本班家长与我的理解基本一致。

(二)不一致性方面:

1、对配合班主任工作的看法虽然高于本校但一部分家长与我的看法有所不同

在“对配合班主任工作的看法”一项中,本班有79%的家长与我选择一致,“理解教师,正确评价分析自己的孩子”。另外本班有12%的家长的认识是“积极听从和配合学校(教师)的安排”,有9%的家长认为“照顾好孩子的生活,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家长对“与教师工作配合最好的做法”这一项的选择,可以看出家长对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的理解。由数据可以看出,本班大部分家长可以从客观角度分析孩子的优缺点,理解支持班主任的工作。

有12%的家长愿意积极听从和配合学校的安排,这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在施行班级授课制的今天,每一名教师不可能对班上的几十名同学给予同等的关注,不可能对每一名同学的各方面情况都了解的很全面,这样一来,其实更加需要家长,对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包括自己孩子的优缺点更加关注,一方面在家庭中对孩子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把这些信息提供给班主任。这样更有利于班主任在施行集体教育的同时,因材施教。

2、在家长与教师联系的认识上有偏差

在“家长主动与教师联系的内容”一项中,分别有63%、60%、43%的家长认为存在这三种情况:“学生成绩下降时”、“学生有不良行为表现时”、“学生身体出状况时”。

我的选项是“学生有不佳情绪时”、“学生成绩下降时”、“学生有不良行为表现时”、“学生身体出状况时”和“学生在家表现有进步时”。

另一方面,在 “教师主动与家长联系的内容”一项中,家长认为“学生有不良行为表现时”、“学生在校表现有进步时”、“学生身体出状况时”,班主任应主动联系家长。

我的选项是“学生有不佳情绪时”、“学生成绩下降时”、“学生有不良行为表现时”、“学生在校表现有进步时”和“班内组织活动需要家长帮助或参与时”

这说明,家长对孩子观察的并不全面,学生的成绩进步与下降通常是通过阶段性测验或者长期的作业情况观察才能看出来,而身体出状况,也不是会经常会发生的,这样看来,家长与教师互相主动联系的情况会减少很多。

家长忽视的是孩子平时的情绪变化,这看似隐形的东西,却是孩子每天学习生活的真实镜子。通常,小学生,在都会把自己的心情写在脸上,而家长与教师除了要从一些显性的评价方面来发现孩子问题,更要从孩子情绪的问题去挖掘孩子的问题。及时给孩子排除负面情绪,做到未雨绸缪要远远好于亡羊补牢。

(三)我班情况与学校总体情况对比

在“家长支持学校(班级)工作的意愿”、“家长对班主任态度的评价”等数据中,本班家长对学校及班主任的支持高于本校。

二、原因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在家校合作项目中,本班存在的家长与学校对学生教育方面的不一致性及对应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多数家长对于家校合作或者对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的实质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对其过程也不甚了解。

2.多数家长对如何更加有效促进孩子学习与成长的方法认识不全面。3.家长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挂念需要更新,但缺乏有效地途径与方法来更新。4.有些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相互沟通不够。5.个别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关注不够。

我们在“对家校合作目的的认识”中,本班中有43%,本校友56%的家长都存在这样的认识:“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说明,家长还是把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寄托在学校方面,而家校合作倡导的是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停留在学校中。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时无刻的,而学校只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另一方面,不少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愿意无条件听从班主任老师的安排,而没有认识到,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其实对孩子的成长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班内学生的数量,班主任不可能对每一名学生都很了解,着就需要家长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同时与教师多沟通,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在实施集体教育的同时,因材施教,让孩子能够全面发展。

通过分析本班学生家庭背景信息,可知:

本班大部分父亲、母亲的受教育程度都是大专/大本,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她们对家校合作的理解本不应出现偏差。同时在家长对学校的期望的调查数据中,也能看到,家长希望学校能多开讲座,介绍书籍等活动,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家里对孩子更有效的实施教育活动。

对于已出现偏差,以及其他三个问题,很可能是因为家长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或其他方面,对于家校合作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没有接触。对孩子的培养与教育方法,缺乏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活动有效地更新自己教育观念的途径。

三、预期目标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希望通过下学期的努力,能够使本班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对影响孩子的成长因素的各个方面有更清楚的认识,同时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常识。

希望家长与我能够建立和睦稳定一致的教育环境,共同努力,促进孩子的成长。

四、改进对策

1、加强沟通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性。

(1)沟通前的基础:建立信任关系。这是家庭与学校之间友好、融洽的基础。双方处于高度信任状态,家长对家校合作的参与定会更加积极。提高班级管理的透明度,在了解家长沟通合适时间的前提下,增加与家长沟通的频率。

(2)沟通的内容: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让家长了解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应保持一致性。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需要多方努力,共促成长。

同时,对孩子关注要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成绩的增长与身体健康,要更加细致的观察孩子的成长,包括他们的情绪等方面。因为未雨绸缪的效果要远远好于亡羊补牢。

(3)后续的跟进:双方定期反馈学生信息,共同协商解决对策。

2、善于开发家长资源

把家长看成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参与管理、参与监督,形成家校合作关系。在合作中,相互尊重,责任共担。班主任要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艺术。要学会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不同的家庭生活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措施;要学会换位思考,绝大部分教师本身又是家长,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就不难理解家长的心情,就会体谅家长,宽容家长;要善于沟通,与家长保持双向交流,自然、大方、亲切、和善,多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的学生情况,了解家长的期望。

3、搭建平台,助家长一臂之力

不断更新的自己的教育观念,同时给家长推荐书籍讲座等信息。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过程,逐步树立与学校一致的正确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从而使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中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默契的支持者、同盟军,扩大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资源。为学校提供关于孩子更丰富的信息,与教师合作交流、相互配合,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他说:“最完美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社会的两大教育系统,对人的一生的发展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各自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用学校教育的优势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我相信在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会给孩子创建一个更加和谐融洽的成长环境。

上一篇:集团采购部管理制度下一篇:陈杰2012年1-4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