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差错事故汇报制度(10篇)
1.手术室差错事故汇报制度 篇一
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事故及预防
1.接错病人,主刀医师开错手术病人或开错手术部位。采取防范措施有:
(1)接病人时带病历和手术科室护士一同到患者床头一同核对,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和手术名称。(2)巡回护士进入手术室后再次核对以上内容并签名。(3)手术医师在手术前再次核对并签字。
2.与药品有关的差错事故 最易发生差错的几个环节:(1)术中用抗生素。(2)麻醉用复合液未及时调整滴速,在短期内快速输入大量复合液。
(3)静脉复合全麻时,麻醉诱导用药由麻醉师准备而静脉推注由护士执行。(4)补液前不仔细检查,未及时发现液体中有杂质。采取的措施是:
(1)巡回护士在核对好病人后核对手术医嘱,检查有无术中用药,所带药品是否正确齐全。(2)检查药品的质量。
(3)麻醉师准备好麻醉诱导用药后,安瓿与注射器不分离以便执行时核对,在给病人使用时,护士再次核对一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
(4)开放复合液静脉通道后维持滴速,然后由麻醉师根据需要调节滴速。
3. 器械敷料遗留在病人体腔。防范措施:
(1)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尽量中途不换人,以免交接不清。(2)上台的所有物品均应清点记录(包括纱布条、剥离子或棉球)。
(3)在关体腔前后均要清点,无误后方可关体腔。(4)术中器械敷料不带出手术间。
(5)术前皮肤消毒与台上使用纱布要有区别,台上可使用带铅线的显影纱布,以免清点时混淆。(6)手术护理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4. 病人坠床。防范措施有:向病人解释说明床窄,不要在床上翻身侧卧。
5.电刀使用不当造成灼伤。防范措施:电刀要根据说明书使用。6.碘酒消毒脱碘不彻底灼伤皮肤。防范措施:使用碘酒消毒时不宜过湿,否则易将碘酒流到手术区以外的皮肤,脱碘要彻底或使用碘伏、安尔碘等含碘浓度较低的消毒液。手术后检查如有碘酒流到手术区以外的皮肤,脱碘后返回病房。
7.体位不正确造成神经损伤;病人体质差,时间长造成急性压疮。防范措施:摆放体位要得当,如截石位,骶尾部和膝关节处均应垫海绵垫,上肢外展不可超过90°,为了防止病人急性压疮,可在原手术床配套垫。
8.消毒隔离不严造成病人感染。防范措施:消毒隔离执行的好坏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因此,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无菌操作规程。各种器械敷料包要有消毒指示卡,外要有指示带,使用前检查,不符合变色要求或无指示卡不得使用,要定期采样监测消毒效果。消毒液要选用高效消毒剂,且测定浓度,定期更换。同时尽量采用高压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减少使用浸泡和薰蒸消毒。
9.病理标本遗失。手术后的标本关系到病人术后的治疗方案。因此,标本的保管至关重要。
(1)术中取出的较小标本如淋巴结清扫标本应由器械护士及时将标本交给巡回护士装入标本袋,以防标本太小丢失。(2)存放标本的袋上使用标签,粘贴于标本袋外。(3)标本要及时送检。
10.其它 在手术过程中还易造成差错事故的有:器械准备不全延长了手术时间;术中未用完的血液不及时带回病房; 防范措施有:
(1)术前一天探视病人查看病历,了解病情和手术范围、方式,对所需物品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特殊器械最好请医师自己选择或于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另外准备好应付紧急情况的器械和处于备用状态下的快速高压灭菌器。
(2)术中未用完的血及药品要及时带回病房,在送走病人整理手术间时,要再次检查有无遗漏。
手术室一旦出现差错事故,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可由此引发医护、护患矛盾,造成护患、医护冲突,影响医院的经济和声誉,因此,要防患于未然。对易出现差错事故的问题经常提醒,警钟常鸣。发现不安全的因素查明原因,积极讨论,做到有效防范。
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应激措施
1.输液过程中一旦出现打错针换错药,瓶内有异物,应更换液体和输液器,若出现不良反应应采取补救措施,向病人赔礼道歉,按岗位职责追查个人并及时组织讨论,解释输液器有过滤网,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报告护士长及护理部。2.穿刺难度较大的病人,应事先给其说明血管不好看,让病人有心理准备,灵活运用穿刺技巧,注意保护血管,肢体制动。
3.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报告医生,即刻皮下注射副肾素,给予吸氧,保暖,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记录。
4.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大夫,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生处理,工作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5.急性中毒病人,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催吐或洗胃,尊嘱用药,如遇批量食物中毒病人,应立即通知各相关科室人员,较重者送抢救室,轻者观察室。
6.各种急诊急救病人,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尊嘱用药及对症处理,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应急状态,加强急诊急救培训。
7.发生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并尊嘱给药,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检验。
8.抢救病人时突然停电,应立即使用手电筒,同时报告值班院长。
9.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药,抽吸外渗药液,利多卡因封闭,抬高患肢并冷敷,报告护士长及科主任。
10.遇到高血压危象病人应立即让病人平卧,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尊嘱用药,并消除其紧张情绪。
外科护理易发生的差错事故及预防措施
1、交接班草率,危重、手术或特殊病人没有做到床前交接班,心中无数,交班前接班后没有巡视病房,对危重、手术或特殊病人疏于管理。
防范措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危重、手术或特殊病人必须做到床头交接班,做到五不接(病人数、病情、治疗、物品、卫生不清洁不接)。
2、对行动不便,病情较重的病人做检查无人陪送(医、护、),发生意外处理不及时。
防范措施:对于特殊病人做检查时要有专人陪送,陪检人员应紧密察看病人病情,一旦发作病情变化,应暂停检查,立刻就地停止检查现场抢救,同时报告有关人员进行急救。
3、输入血液、药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造成血溶量迅速增加,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不良后果。
防范措施:1)、小儿、老年人及心脏功能不好的病人要减慢输液速度。
2)输液拔针后要告诉病人不能立即起床,要卧床休息10—15分钟后才能起床,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而摔伤。
4、错用药物,违反查对制度,错抄医嘱而错用药物、错用给药剂量。看错标签而盲目用药,未查对有效期而误用过期变质药。
防范措施:1)、严格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三查八对。
2)、加强质量检查,注重环节质量的检查,以保证终末质量,质量与效益工资挂勾,从而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5、空气栓塞:输液操作时,空气未排尽,输液连接管不紧密,连续添加液体不及时,加压输液时无人监护。
防范措施:严格操作规程,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手术前后的健康指导不到位可严重影响病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防范措施: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手术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并做到及时到位,使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病情及术前、术后(包括饮食、功能锻炼等)情况,让其减轻心理应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7、不认真三查七对,配液时不认真检查液体和药物,用药剂量不够,配液时少配或未完全溶解后丢弃,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防范措施:严格三查八对制度,注重环节质量的检查,以保证终末质量,质量与效益工资挂勾,从而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8、护士巡视病房没及时到位,患者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造成不良后果。
防范措施:加强巡视病房,为病人执行各种治疗时及时与病人沟通交流,便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9、急救药品、物品没有认真交接班,应急差,造成不良后果。
防范措施:对急救室、监护室、治疗室的药品器械规定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时检查,要求做到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0、使用各种治疗仪时未按操作常规或使用中未巡视、观察,造成不良后果(如神灯烫伤等)。
防范措施: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巡视病房,并细心询问病人感受,倾听患者主诉,防止灼伤患者。
2.手术室差错事故汇报制度 篇二
1 接错患者和开错手术部位
手术室巡回护士接患者时未认真核对, 导致接错患者, 没有在手术单上注明手术部位在何侧, 术前没有认真核对导致手术部位错误。
防范措施:护士在接患者时严格按手术通知单并与病历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由病房护士确定无误后签字将患者带入手术室。进入手术室前由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的详细信息, 核对无误后再将患者带入手术室。手术医师在手术前再次核对并签字, 必要时借助CT和X线片认真核对手术部位。
2 错用药物
用药前没有进行“三查七对”, 导致用错药或剂量错误。
防范措施:使用任何药物前应先核对瓶签并同另一人核对浓度剂量后方可使用, 用后的安瓿应保留便于核对, 术后可扔掉。执行口头医嘱用药必须复诵一遍并做好记录。
3 器械纱布遗留于患者体腔
术前器械纱布清点有误, 术中增加的物品未及时记录, 连台手术时未及时清理污物桶, 手术中途换人交接不清。
防范措施: (1) 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应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的数量, 至少清点2次并做好记录。 (2) 术中如需增加器械、纱布、缝针, 应与台上护士认真清点并及时记录。 (3) 连台手术时应全面清理手术间的污物桶, 防止遗留用物与下一台手术混淆。 (4) 关闭患者腹腔前认真清点所有用物, 无误后方可关闭腹腔, 关闭后再清点1次, 等皮肤缝完后再清点1次。 (5) 手术中途尽量不要交接, 如遇特殊情况应由台上、台下以及交接人同时核对后方可交接。
4 手术患者身体受损
搬运患者不妥导致坠床, 使用电刀时电极板放置不妥引起烧伤, 手术时间过长造成压疮, 保暖措施不当等。
防范措施: (1) 接送患者时应将护栏拉起固定好对接床后再搬运患者。 (2) 使用高频电刀时电极板应贴在患者肌肉丰满的部位, 消毒皮肤时消毒液不能浸湿床单。 (3) 摆放体位时应放衬垫, 保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4) 休克、体温不升患者应将手术室温度调高, 使用热水袋时避免烫伤。
5 与标本有关的差错
洗手护士工作疏忽将术中取下的标本遗失, 未注明标本名称造成混乱, 标本未及时送检以及未装入标本固定袋造成腐烂。
防范措施:术中取下的标本应及时交给巡回护士装入标本固定袋, 并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以及科室、手术部位, 连同病理单一同送至病理科。
3.差错事故管理制度范文 篇三
1、病房应设有差错事故登记本,差错事故发生后,由本人或发现差错者负责登记,并由护士长签字。
2、登记时应将日期、时间、病人姓名、床号、诊断及差错经过、性质、责任者填写清楚。
3、护士长每日检查差错事故登记本,如为一般差错,由护士长在交班会上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教育。
4、严重差错事故发生后,本人应立即口头向护士长报告,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及时上报上级领导,重大医疗事故立即报告院长。
5、发生严重差错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均应保留,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必要时保留病人的标本以备鉴定。
6、差错事故发生后,按情节及性质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的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7、发生差错事故的个人,如不按规定上报,有意隐瞒,时候经领导或其他人发现,应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8、差错事故于每月初填写报告表交护理部。
护理差错事故定性标准
事故定义: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具体参照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一)差错事故定性标准 Ⅰ类差错(严重差错)
定义: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造成的错误,给病人造成痛苦,延长治疗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但未造成死亡、残废和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为Ⅰ类差错。举例:
1.对危重病人观察不仔细,发现问题不及时通知医师,贻误治疗。2.应用特殊药物,如洋地黄、麻醉药、胰岛素、氯化钾等,因注射方法或剂量不正确而发生反应者。
3.查对不严,以致输入有霉菌(肉眼所见)的液体、异型血或错注青霉素或未做皮试注射青霉素,发生不同程度反应者。
4.昏迷、危重病人、小儿坠床,造成头部血肿、骨折、颅脑损伤等。5.热疗或保暖造成的灼伤,灼伤面积占体表面积>0.25%,深度或浅Ⅱ类以上。
6.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或消毒过期的器械实施手术,产生一定后果者。7.各种穿刺、活检、特殊化验标本取错、损坏或遗失。
8.出院时抱错婴儿、出医院门后纠正。9.发生BBA有后果者。10.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形者。Ⅱ类差错
定义: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错误,造成病人一般性痛苦或错误性质随严重,但未造成病人任何不良反应者。举例:
1.错服、漏服重要药品。
2.漏做药物过敏试验,用药后不良反应者。
3.因护理不当,发生占体表面积<0.25%的灼伤,在短期内治愈者。4.抱错婴儿,在医院内纠正者。
5.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尚不至于影响治疗的,术前准备不当而延误手术者。
6.使用消毒过期手术包实施手术,未发生不良后果者。7.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形者。Ⅲ类差错
定义: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一般性错误,不直接影响治疗也未造成病人任何痛苦。举例:
1.遗漏一般性的治疗及发错一般性药物。2.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况者。
(二)护理差错管理
1.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如做到“三查七对”,“三查一对”等。2.建立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差错有定期讨论分析制度并做好记录。
3.发生Ⅰ类差错后,责任者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夜班时向值班医师报告,护士长24小时内向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汇报,严重事件及时报告院部。
4.Ⅰ类差错每百张床<0.5人次/年。
(三)有关“四不准”的几项规定 1.不准打错青霉素、胰岛素、输入霉菌。2.不准输错血、血制品。3.不准抱错婴儿,重病人坠床。4.不准开错手术部位。
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一、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标准,严格认真执行交接班检查制度,要求做到“四看五查一巡视”。
“四看”:1.看医嘱2.看病志报告3.看体温本4.看护理记录是否完整,出入量记录是否准确。“五查”:
1.查性如愿患者的初步处理是否完善,病情变化是否已处理。2.查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是否完善,各种携带去手术室的用物是否备齐。
3.查危重、瘫痪患者是否按时翻身、床铺是否平整,有无褥疮。4.查大小便失禁者处理是否完善,皮肤衣被是否清洁干燥。5.查手术后患者窗口有无渗血,敷料是否完整,是否排气排便,引流管是否通畅。
“一巡视”:对危重、手术后病情有特殊变化的患者,交接班人员应共同巡视,进行床旁交班。
二、执行医嘱应准确无误:
1、医嘱书写要做到五必须:(1)字迹必须清楚。(2)床号和姓名必须相符。
(3)药品名称,剂量、浓度必须正确。(4)给药时间及用法必须明白。(5)医生盖章。
2、护士转抄医嘱后,必须有两人核对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3、一般情况下不可执行口头医嘱,必须执行时应做到听、问、看、补,即听清医嘱,听后再问一遍,看清药品即时补写并转抄医嘱。
4、各班医嘱应做到勤查,接班后查上一班医嘱是否处理完善,值班时间随时查看医嘱本有无新开医嘱,交班前应查本班有无漏医嘱。
三、给药:注射及各种治疗处臵要严格查对。
1、执行医嘱要做到三查七对
“三查”:服药、注射处臵前、中、后查
“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摆药应由一人负责,摆药后应复核一遍,并注意。(1)不用无标签或标签不清楚的药物。(2)不用变色、混浊、有沉淀的药物。(3)不用可疑药物。
3、医护人员对本科常用药物要做到“五了解”:(1)了解药物性质(2)了解主要作用(3)了解常用剂量
(4)了解不良反应及中毒症状(5)了解中毒的解救方法
4、静脉输液应注意:
(1)输液瓶、输液管是否清洁、无菌、无异物
(2)核对液体名称及有效期(3)输液有无变色、混浊、沉淀(4)注意输液反应及防止液体外漏(5)严格掌握配伍禁忌
四、有引流管患者应做到以下四点:
1、固定妥善,保持通畅
2、连接准确,不得接错
3、严格无菌,不得倒流
4.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篇四
1、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护士长经常、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
2、发生差错事故时,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由于差错或事故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3、发生事故后,科护士长、护士长立即组织抢救处理,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4、凡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或事件责任人应立即向科负责人报告,科护士长、护士长立即向护理部及分管护理院长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5、一般差错由科室在一周评定,每月随月报表一同报护理部。
6、发生差错事故的科室和个人,应积极处理认真讨论,写书面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经过,自己应责任。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被发现的,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7、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5.护理差错、事故上报及管理制度 篇五
护理差错、事故上报及管理制度
一、护理部建立差错事故鉴定委员会,负责对全院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并确定差错事故性质,提出整改意见。
二、各科室建立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护士长及时登记发生差错或事故的日期、责任者、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差错性质、后果防范措施、处理意见等。
三、在工作中,如果发生一般护理缺陷、差错由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讨论并总结,提出整改意见,填写在护士长手册,按规定时间上报护理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四、各科室严格执行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发生差错事故的科室和个人,有意隐瞒、掩盖和拖延不按规定时间报告,按情节轻重予以处分。
五、发生护理事故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向护理部主任报告:护理部要即刻逐级上报(主管院长及护理质控中心),发生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等并协同医院进行事故调查。如果发生严重差错应逐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4h.六、对发生事故及严重差错的科室应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事故差错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按规定详细填写差错事故登记表,上报护理部,护理部上报护理质控中心。
七、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有关药品、物品等均应按《条例》有关规定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八、差错、事故发生后,护理部根据其性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出现差错事故的原因,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并制订整改措施。根据差错事故的情节及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确定差错、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6.手术室差错事故汇报制度 篇六
1、各卫生站应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做到及时准确,并在一周内讨论与总结,制定预防措施。
2、发生严重医疗差错、事故,应立即向卫生院及主管部门报告,并于24小时内将事件发生的经过、性质、处理意见,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卫生院及主管部门。当事人也应写出书面材料。医院应及时向卫生行政机关报告,必要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1)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应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和防范措施,减少不良后果。
(2)问题发生后先由站内负责组织讨论、处理,必要时卫生院协助解决。(3)如形成纠纷,卫生站制定专门人员接待家属。
(4)如需提交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讨论的事项,由卫生站负责提供材料,所提供材料必须确切,并附有科室的讨论意见,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审议,提出处理意见,交有关部门按医院规定执行。
(5)相关负责人写出今后整改措施,送卫生字备案。各卫生站都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对所发生的差错事故应定期讨论,总结教训,做好记录,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3、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有关病案、原始资料、样本应妥善保存,不得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以备鉴定。对发生医疗、护理事故的病案,当事卫生站应在24小时内交卫生院专人封存保管,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查阅。
4、卫生站对医疗事故要及时组织鉴定,提出处理意见并通知患者或其家属。任何人不得随意向患者或其家属做解释。
5、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卫生站或个人,如不及时按规定报告,或有意隐瞒不报,事后经他人发现或举报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经济处罚及行政处分。
6、患者死亡后,如家属对死因提出疑义或引起医疗纠纷时,上级医生应请家属签署尸检通知书;如同意尸检,应立即通知医务科,必须争取在48小时内进行尸检,以免影响对死因的判定。
7.手术室差错事故汇报制度 篇七
1.1 目的
为了加强车间的设备管理,规范设备事故的管理,及时分析与处理各类设备事故,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与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1.2适用范围
本办法仅适用于XX厂XX车间设备事故的确定、分类及汇报原则。2 设备事故
2.1定义
2.1.1
设备故障:一般是指设备或零部件失去原有的精度或技术性能降低,不能正常运行,造成生产停车和经济损失。
2.1.2设备事故:是指生产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者。2.1.3分类:设备事故分为一般设备事故、重大设备事故和特大设备事故。2.2一般事故
2.2.1凡设备事故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为一般设备事故。
2.2.1.1
设备发生事故造成联动机组或电炉系统停产4小时(含4小时)以上,16小时以下;或主要设备单机停产12小时(含12小时)以上,24小时以下;或一般设备单机停产16小时以上。
2.2.1.2
设备损坏修复费一般设备在500元(含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精、大、贵重设备在1000元至30000元。
2.2.1.3设备事故影响动力(含电力)供应中断,使单台电炉停产30分钟至1小时以内。2.3
重大设备事故
2.3.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称为重大设备事故。
2.3.1.1
设备发生事故,影响联动机组或电炉系统停产16小时(含16小时)以上。
2.3.1.2设备损坏严重,修复费用一般设备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上,精、大、贵重设备在5万元以上者。2.3.1.3设备事故影响动力(含电力)供应中断,使单台电炉停产1小时以上。2.3.1.4使主要设备技术状况、精度、寿命遭到严重损坏或降低。
2.3.1.5因设备事故直接引起火灾、水灾、爆炸、建筑物倒塌或使人体中毒、重伤致残、死亡和其他重大损失。2.4特大事故:
2.4.1修复费用在50万元以上或由于设备事故造成电炉停产48小时以上,生产单位一周以上者。2.5非设备事故
2.5.1
下列情况均不列为设备事故。
2.5.1.1
生产(工艺)操作事故,未造成设备零部件损坏。2.5.1.2生产消耗件的正常磨损和生产工具损坏,使生产中断。2.5.1.2
非设备技术性能所造成的产品质量事故。
2.5.1.3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常动作,安全件损坏使生产中断。2.5.1.4
检修后的设备按规程试车、测试、检验引起的设备损坏。
2.5.1.5因设备技术状况下降或检查发现设备隐患,经同意后安排临时检修。3 管理内容与规定办法
3.1设备事故的处理及抢修
3.1.1 一旦发生设备事故,岗位操作者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现场,同时上炉长或班长。3.1.2炉长或班长得到设备事故汇报后,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汇报车间上级领导及车间设备管理员。
3.1.3发生设备事故后,炉长或班长应立即通知检修部门,协调岗位人员配合检修。3.2
设备事故分析
3.2.1
凡设备事故均应及时调查、分析,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经处理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3.2.2设备事故分析会,由车间设备管理员负责组织,车间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事故责任人、岗位操作人员、安全及炉长、班组长等有关人员参加。
3.2.3事故责任班组的炉长或班长在4日内将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报告上交车间,设备事故分析会应在事故发生后4日内召开,7日内由设备设备管理员写出事故分析报告上交车间领导。
3.2.4设备事故分析报告应有以下内容:设备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造成的损失、责任的确定、责任人的处理及采取的整改措施。
3.2.5设备事故发生后,先由车间组织分析,如厂部召开事故分析会,相关人员必须参加。3.3设备事故的处理与奖励
3.3.1根据设备事故的不同性质和情节,分别给予事故责任者和有关人员以经济责任制考核。3.3.2如事故责任人员情节严重,厂部给予考核后,车间再追加一定经济考核。
3.3.3
为防止事故发生、扩大以及抢救事故作出突出贡献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如厂级给予奖励的,车间追加一定的经济奖励。4 报告与记录
4.1汇报
4.1.1 发生设备事故,都应及时逐级上报。当事者及有关人员要如实反映情况,不得隐瞒真相。不报告和不及时报告,属隐瞒事故行为。无特殊情况不得越级汇报。
4.1.2设备事故发生后,炉长或班长应及时报告车间领导、车间设备管理员、调度室,涉及人身安全的设备事故还应立即通知办公室或安环部和保卫部,协调受伤人员的抢救,并立即通知检修部门处理。
4.1.3汇报人员在汇报时,应详细说明设备事故的发生时间、设备名称、使用地点、影响范围和处理措施。对于暂时不能确定事故影响范围的,应说明情况。
4.1.4汇报人员在汇报过程中,应语言清晰,不得含糊不清。联系检修及其它部门抢修时应冷静、语气平稳,不得态度恶劣或辱骂。
4.1.5设备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汇报至车间领导和设备管理员。一般设备事故应在发生后1小时内汇报,重大设备事故应在发生后30分钟内汇报,特大设备事故应立即汇报,不得延迟。
4.2记录
4.2.1一台设备发生事故,修复开机后未达到正常生产时,同一部位又发生事故,只计算一次事故。但停产时间和事故损失费要累计计算。
4.2.2
设备发生事故后,岗位记录人员应详细记录事故发生时间、事故设备名称、事故影响范围以及事故处理措施,检修完成后还应记录设备恢复运行时间。
4.2.3设备停机到设备具备生产条件时为事故停产时间,电炉停炉则加上烘炉时间。4.2.4有备用设备的,其停产时间为事故设备停机到备用设备用设备开机时间。
4.2.5 设备修复费指修复设备所需的材料、备件(不包括事故修复中随同更换的正常磨损件)、人工及管理费用等。若设备损坏以致报废,则按固定净值计算。
4.2.6
减产损失费指事故减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减产损失=单位产品(或半成品)成本×产量,计算减产损失时,如生产任务不足,应按年平均计划产量计算,如非单一产品应按平均成本计算。
4.2.7
其他损失包括原材料损失、环保赔款和其他各种赔款等。5 检查与考核
8.手术室差错事故汇报制度 篇八
一、总则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第493号令、有关法律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合本项目在生产过程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
二、安全生产事故等级的划分
按国务院第493号令中关于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等级划分的规定,规定如下: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安全生产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负责人立即汇报矿调度室,调度室值班人员应立即向当天值班矿领导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汇报,指挥长接到事故汇报后,制定专人向鹤济公司调度室、安全检查部、济源市煤管局及豫西分局汇报,同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指挥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有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四、事故调查处理分析
事故发生的工班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为调查组提 供一切便利。不得拒绝调查、不得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若发现有上述违规现象,除对责任者视其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和罚款外,责任者还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责任事故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的事故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编制详细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经公司安全部门审批后,严格组织实施。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后,由公司安全部门负责实施验证。
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由公司依据事故调查报告中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进行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触犯法律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工伤认定、劳动鉴定、工伤评残和工伤保险待遇处理,由公司工会和安全部门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安全检查部应负责将事故详情、原因及责任人处理等编制成事故通报,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每起事故处理结案后,安全检查部应负责将事故调查处理资料收集整理后实施归档管理。
五、生产安全事故档案
1、事故调查笔录。
2、事故现场照片、示意图、亡者身份证、死亡证、技术鉴定等资料。
3、事故调查报告。
4、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5、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决定。
6、安全生产监察局、安全监督站对事故处理的批复。
9.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篇九
1、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
2、进行各项护理操作需履行告之程序。
3、按护理级别巡视,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文件。
4、严格执行护理常规和各项操作规程,必须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意外发生。
5、病房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6、对停药、改药、出院、转出患者及时办理停药、改药、退药等手续。
7、出现护理差错或投诉,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
8、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悉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
9、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手术、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重点交接班。
10、严格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使用和处理,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
10.县广电局事故差错处理制度 篇十
1、凡因工作失职,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设备、仪器、财产受到损坏、报废、人员伤害,视其情节轻重和危害程度分别列为差错或事故。
2、凡发生错转、错播、迟播、停播等现象均应作为事故处理。
3、事故或差错发生后,应及时报告领导或有关部门,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和影响。
4、对每起事故或差错,有关领导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勘察现场实事求是地进行定性分析,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制订对策,同时做好登记报告工作。
【手术室差错事故汇报制度】推荐阅读:
手术室接送患者制度08-03
手术室职责及制度09-09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制度09-30
终止妊娠手术制度深圳06-11
围手术期报告制度07-22
重大手术管理制度11-10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07-01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1-06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07-23
中期以上终止妊娠和手术管理制度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