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2025-01-08

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精选12篇)

1.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篇一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为加强法定传染病信息监测报告工作管理,确保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保证报告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网络直报人员及设施

(一)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二)硬件设施:有独立的、用于网络直报的办公室,配备疫情专用电话及能登录到网络直报系统的整套微机。

(三)人员要求:要有2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二、传染病报告病种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病种进行报告。

三、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对发现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丙肝、白喉、疟疾等病原携带者,应当按照省疾控中心关于病原携带者管理的统一标准进行报告,并将报告的记录填写到“传染病病原携带病例报告登记表”,每旬2日(逢2)前将登记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文登市疾控机构疫情室。每月3日前将“登记表”报文登市疾控中心,登记表双方签字并保留三年。

四、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登记在科室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送防疫科,防疫医生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对卡片进行审核、登记、交疫情直报员,并填好收发卡记录。疫情直报员必须及时、准确上网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收发卡记录上填写录入时间,卡片送交防疫医生保管,传染病报告卡保存三年。

(一)核对: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在录入前对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认真检查,对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或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核对与更正。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在录卡后,对传染病报告卡还要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填写卡片编号。

(二)订正 :传染病信息管理人员收到订正报告卡时,须当日通过网络对已报告卡进行修改或订正,并在备注栏内注明“由╳╳病订正为╳╳病”。

(三)补报 :对在本报告单位中发现的未报告传染病病例,本单位应及时补填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网络录入报告。

(四)查重:录卡前,对填写的报告卡,须进行重卡检查,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发现年龄、性别、现住址及诊断病种名称相同的报告卡时,要进行排查,对重报的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删除标记。

五、资料保存

(一)医疗卫生机构对所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片)保存3年。

(二)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否则,由此导致的系统安全问题,由个人承担。

2.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篇二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个案资料和2007年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调查资料。

1.2评价方法

对传染病网络直报个案数据按照不同的报告质量影响因素, 分别进行时间和地域的统计分析, 并根据各个质量影响因素的指数计算出疫情报告质量的综合平均指数[1], 用于进行综合分析。

1.3评价指标

1.3.1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指标[2]

(1) 报告及时性; (2) 报告信息审核; (3) 重卡排查; (4) 县、区零缺报情况; (5) 质量综合评价:综合指数率= (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县区零缺报率) /4

综合指数构成比= (未及时报告构成比+未及时审核构成比+重卡构成比+县区零缺报构成比) /4

1.3.2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评价指标

(1) 漏报率; (2) 报告及时率; (3) 卡片填写的完整率; (4) 报告一致率。

2结果

2.1网络直报总体评价2007年全市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网络直报, 其中市级医疗机构10家, 县级24家, 乡镇级78家, 社会医疗机构25家。

全面使用网络直报系统进行传染病的监测、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2007年1~12月, 全市有478张报告卡为代报, 信息代报率为3.41%。全市疫情报告及时性明显提高, 传染病从医疗机构诊断至疾控中心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为0.66 d, 全市报告卡从医院报告至疾控中心审核平均时间为1.38 h。

2007年全市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11 401张, 其中综合医院报告占50.57%, 卫生院报告占19.15%,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占19.00%, 妇幼保健院报告占4.23%。这5种类型的报告单位所报病例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9.46%, 是传染病疫情的主要报告单位类型。

2.2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

2.2.1 未及时报告情况

2007年1~12月, 全市未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6.77%。全市各个县 (区) 的报告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未及时报告现象, 最高的县 (区) 占全市未及时报告卡总数的26.68%。

2.2.2 未及时审核情况

2007年1~12月, 全市未及时审核法定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0.95%。全市有各个县 (区) 的报告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未及时审核现象.最高的县 (区) 占全市未及时审核卡总数的30.56%。

2.2.3 重复报告情况

2007年1~12月, 按照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种、现住地址6个变量查重, 全市有1张重卡。

2.2.4 县 (区) 零、缺报情况

2007年全市五县二区均有疫情报告, 无零、缺报县 (区) 。

2.2.5 信息报告质量综合评价

2007年综合评价指标 (率) 最低的县 (区) 为0.92%, 最高为3.81%;综合评价指标 (构成比) 最低的县 (区) 为1.96%, 最高为12.67%。

2.3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

2.3.1 漏报调查情况

2007年调查市级医院3家、县级医院5家, 全市被调查的8家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平均漏报率为2.63%, 其中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2.33%, 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5.7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市级医院漏报率为0.74%, 县 (区) 级医院为4.57%。漏报的病种:肺结核 (0.55%) 、病毒性肝炎 (2.44%) 、流行性腮腺炎 (7.69%) 、细菌性痢疾 (8.42%) 。

2.3.2 报告及时率

抽取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网络报告病例799例, 报告及时率为93.23%。其中市级医院为95.60%, 县 (区) 级医疗机构为90.86%。

2.3.3 卡片填写完整率

抽取医疗机构纸质报告卡片上必填项目 (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属于、现住地址、病种、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9项) 填写完整率为88.78%, 患者属于、发病日期、填卡日期这3项指标漏填的比例相对较高, 其中市级医疗机构填卡的完整率为94.23%、县 (区) 级为83.33%。

2.3.4 卡片填写一致率

网络报卡与纸质报卡必填项目 (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属于、现住地址、病种、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9项) 指标的一致率为82.65%, 患者属于、现住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这4项指标一致率相对较低。其中市级医院为90.39%、县 (区) 级为74.91%。

3讨论

2007年濮阳市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已经全部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 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全市传染病报告及时率达93.23%, 卡片审核及时率达99.05%, 网络直报信息质量成效显著, 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质量继续提高。但从零缺报分析, 每月平均仍有17%~18%的乡镇卫生院存在零缺报情况。提示应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消除疫情报告空白区, 提高疫情报告的敏感性。从全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与报告质量调查情况分析, 传染病平均漏报率为2.63%, 而且在医疗机构中, 疫情报告的各个环节均存在漏报情况。医疗机构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医疗机构的疫情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临床医生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知识缺乏, 部分医院门诊日志、住院及化验登记极不规范, 乡镇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和质量存在薄弱环节和空白点。针对存在问题,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导和疫情直报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 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和质量控制, 消除零缺报。疫情信息工作管理人员应加强信息分析能力的培训, 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报人员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网络直报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摘要:目的通过对2007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评价,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进一步提高濮阳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及时性和敏感性。方法依据2007年濮阳市网络直报信息质量和各级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疫情数据, 从报告单位类型和填卡及时性、审核及时性、重卡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对网络直报信息质量和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两方面的综合分析, 得到濮阳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总体情况。结论濮阳市网络直报系统总体运行良好。通过对网络直报信息质量和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进行定期评价, 及时发现网络直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更好的指导今后网络直报工作。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马家奇, 戚晓鹏, 施晓明, 等.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J].疾病监测, 2006, 21 (11) :600-603.

3.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篇三

被督导单位: 农六师新湖农场疾控中心 被督导单位负责人签字: 督导日期: 2009 年 6月 18日 督导检查得分:62分 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1.传染病管理异常信息快速处理记录没有建立,应加强对日常传染病监测记录,通过分析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监测敏感性。

2.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只有监测方案,没有实施监测,无监测分析报告。3.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内容局限,只有漏报调查管理,缺少常规报告卡管理、网络直报工作管理记录,应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记录。

4.未能开展传染病专题研究,建议对一些特殊敏感性疾病进行专题分析,比如:手足口病的个案调查与发病情况专题分析。

5.传染病网络报告疫情及质量分析没有,应该按照要求每月进行分析。6.硬件设施配备缺少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卡。

督导组成员签字:龙宏波、王睿、李春华

表1-5 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现场反馈表

被督导单位: 农六师新湖农场医院 被督导单位负责人签字: 督导日期: 2009 年 6月 18日 督导检查得分:79.8分 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1.出入院登记簿内应增加病人的职业和现住址项目。

2.检验和影像部门没有对传染病诊断有关的异常检验结果进行反馈。3.医院只是进行院内传染病数据的统计,并没有将数据进行常规的分析,对医院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没有制定相应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4.虽建立医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自查机制,但是分管院长没有参与自查。5.传染病网络直报率90%,漏报率10%,迟报11.2%,应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工作,提高直报率、减少迟报、漏报现象。

4.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篇四

一、背景

2004年我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线运行,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入崭新阶段。截至2008年底,我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运行良好,疫情报告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疫情报告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大部分县(区)硬件设施配置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疫情网络运行稳定,大疫情报告和各专病报告系统工作正常,并能对日常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与反馈。2008年,全市网络直报综合质量指标全面达标,居全省第一,其中网络直报报告及时率99.9%,审核及时率99.98%,江西省“零”报告系统日平均执行率99%,全年无重卡,网络直报单位运转率达100%。

2009年是我市传染病实现网络直报的第六年,为了进一步巩固成绩,及时发现网络直报工作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使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及时有效,市卫生局拟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的通过现场督导检查,了解基层网络直报实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网络直报工作重点,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9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11月7日卫生部第37号部长令)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6年6月2日)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1月1日)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1号部长令)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

《南昌市传染病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程序》(2009年修改版)

四、检查对象

全市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五、检查方式及范围

(一)检查方式

由市卫生局组织市、县疾控中心有关专业人员对辖区各类机构进行抽查。

(二)检查范围

本次现场督导检查内容主要针对2009年开展,部分内容将涉及2008年(见本方案有关规定)。

被检查的单位主要有: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省级综合医院、市级医院、县(区)综合医院为必检单位,另随机抽取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每一县(区)总检查单位不少于4家。

六、检查内容

(一)卫生行政部门

1.本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和完善情况。

2.是否为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提供必要经费保障条件。

是否下拨用于传染病网络直报、设备更新维护、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技术培训、督导检查等专项工作经费(要求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

3.2008是否组织开展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的督导检查,有无表彰奖励及处罚(要求有方案、记录及总结)。

4.是否对辖区医疗机构诊疗记录登记进行统一要求与规范,包括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放射科及检验科登记簿等登记项目统一设置及规范使用,发文并进行现场督导检查(要求制定下发的正式文件及现场督导检查记录)。

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结果均记录于附表1-1。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监测管理工作

1.1 建立对异常监控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

动态监视本辖区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完成报告卡的审核、查重等各项工作;重点建立对异常监控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包括对异常信息快速确认、处理应对等环节,以书面监控记录及相关的检查核实报告为准。异常信息主要包括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与流行、不明原因肺炎以及本地罕见传染病或其它不明原因发病、死亡等。

1.2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管理

(1)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传染病零缺报情况、报告及时性、审核及时性、重复报告等质量进行检查核实与综合评价,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文字资料为准)。

(2)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指数率,以传染病直报系统最近一个月的评价数据为准。

1.3 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利用与反馈

(1)是否开展传染病监测资料日、周、月、年周期分析;当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是否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或专题分析报告。

(2)是否及时将常规各项分析报告向辖区报告单位进行反馈(以实际可查的反馈形式为准,如正式发文或网络直报系统反馈)。

2.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开展情况

2008是否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检查与评估,对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进行督导检查。要求有方案、检查原始记录、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等总结文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是否开展二次督导检查,以文字资料为准。

2008是否开展与传染病网络直报有关的专题调研,要求有调研方案及总结等文档记录。

2008是否对同级、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对下级在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或答复,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要求以电话或其它书面记录为准。

3.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培训下一级专业技术人员情况。本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等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对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属地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要求有相关资料和培训会议文档记录。请注重培训知识与内容的更新,要求及时将卫生部下发的有关文件进行培训落实。

4.网络直报设备配置

网络直报专用台式电脑及笔记本电脑(带无线上网卡)各一台、激光打印机、疫情专用电话。

对各级疾控中心的检查结果均记录于附表1-2。

(三)医疗机构

1.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使用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设置及规范使用情况。根据卫生部1996年印发的《全市法定传染病医院报告管理检查与居民回顾性调查方案》相关要求以及医疗机构诊疗登记的有关规定,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感染科、急诊、内科、儿科、皮肤科、住院部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

(2)检验科室、影像诊断科室登记及反馈机制

检验科室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影像诊断科室(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

检验科室、影像诊断科室是否建立了异常化验结果必须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

检查方法:查阅检验科室、影像诊断科室登记(包括检验室、放射科、B超室电子登记系统),检查项目是否齐全、登记是否完整;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

(3)医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及处理机制

院内指定有关科室及专人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接诊的主要传染病,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

院内应制定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检查方法:现场查阅相关分析文档及反馈记录、相关的机制与流程。

(4)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院内自查

确定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组成员(含分管院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等)、周期、自查内容(是否报告、及时报告率)及奖惩等。发现漏报、不及时报告等方面问题时,能够提出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

检查方法:现场查阅有关自查记录、整改文档及总结(自查组成员签字)。

(5)传染病报告设备

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科室拥有网络直报设备(包括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上网设备、报告专用电话或传真机),操作系统齐全(有防病毒软件),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网络直报密码。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查阅相关记录、直报人员进行现场操作。

2.定期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

医院应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的专业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更新,及时学习卫生部下发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方面的文件。并注意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查阅相关培训、考核文档。

3.传染病报告质量抽查

评价指标包括:传染病报告率、传染病及时报告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准确率、完整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检查方法:查阅2008-2009检查当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记录,核实传染病报告情况;复印传染病报告卡,核实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与网络直报信息的一致性。

要求:

①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从内、儿、感染等科的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中随机抽查法定传染病病例15例(门诊病例10例,住院病例5例),乡镇级医疗机构抽取5例。若该单位本相关记录中,未查到1例法定传染病,请注明门诊量,并注意查明相关原因。

②病例分布应注意包括本不同月份的病例,抽查的相同病种不能超过50%。

③病种:仅抽查急性传染病,应注意抽查呼吸道、肠道、虫媒及自然疫源性、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等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如麻疹、流脑、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疟疾、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甲型肝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不含肺结核、乙肝、梅毒、淋病、丙肝。

④住院病例需查阅病案资料,填写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

⑤复印10份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从抽查的15例传染病中查找,不足则另行补充,对补充纸质卡片的要求同上。乡镇卫生院复印5份。

对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分别记录于附表1-

3、附表1-4。

七、组织与实施

(一)人员安排

本次督导检查分设3个组,每组3人,组长由市疾控中心有关人员担任,组员由市、县(区)疾控中心专家组成。

(二)日程安排

本次督导检查时间初步定于2009年4月13-17日,督导组成员统一培训时间为4月10日上午。各县(区)的行程安排如下表(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检查日期检查单位检查人员

4月13日进贤县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安义县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南昌县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4月14日新建县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湾里区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青云谱区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4月15日东湖区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西湖区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青山湖区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4月16-17日省

一、省精、省肿瘤、省血站、市九院、省中医院、高新区姜小仙、吴景文、李 芳、青山湖1人

二、市

一、省儿童、省人民、市血站、洪都中医院、红谷滩新区符 艳、胡茂红、东湖区1人

省四院、省妇保、省胸院、市二院、市三院、省皮院、市男科、经开区李 辉、涂正波、新建县1人

(三)工作程序

1、到达县(区)卫生局,简要介绍检查方案,明确检查任务及日程安排,听取自查工作汇报;

2、到有关医疗机构现场进行检查,并撰写意见书进行反馈;

3、到县(区)疾控机构进行检查,并就检查组对该区检查意见与建议集中反馈,由组长负责,分管传染病网络直报的领导、科室负责人参加。

(四)备查资料

1.卫生行政部门提供资料清单

(1)本用于传染病网络直报、培训、督导检查等相关工作专项经费的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

(2)本组织开展的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监督检查正式文件、方案、表彰奖励及处罚记录。

(3)制定下发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各种临床诊疗登记的相关文件及督导记录。

(4)辖区部分传染病疫情发布原稿。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资料清单

(1)对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实时监控记录及异常监测事件反应处理记录。

(2)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督导检查工作记录、总结。

(3)对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培训的工作记录、总结。

(4)各类传染病监测数据质量评价及分析利用报告。

3.医疗机构检查

(1)院内关于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可疑聚集性症候群、不明原因肺炎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异常事件的处理机制与流程的文档及相关记录。

(2)院内传染病疫情常规分析、通报有关记录。

(3)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工作记录。

(4)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考核等有关记录。

(5)本内、儿、感染等科的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

(6)走访检验科、放射科等临床辅助科室,检查登记本及结果反馈流程。

(7)抽查网络直报人员现场操作演示。

(8)调查内、儿、感染等科室医务人员5名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见附件2。

(五)结果反馈

本次督导检查现场结果由督导组成员以《现场指导意见书》予以反馈;综合评估报告由市卫生局以书面督导评估报告形式予以通报。本次督导检查结果将纳入全市疾病控制工作年终考核评比内容。

附件1 南昌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及评分表

表1-1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单位名称: 县(区)卫生局

单位级别:○1地市级 ○2县区级

检查内容检查项目满分评分原则得分

1.2009下拨用于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与管理的专项工作经费(要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40分)1.1 专项工作经费:①无 ②有20分①否:0分;②是:满分

1.2 如有,专项经费总额:【 】万元,占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总额的比例:【 】%20分①5%以下:(实际比例/5)*满分;②5%及以上:满分

2.2008组织开展传染病报告监测报告与管理的专项工作经费(要有拨付手续或正式文件)(40分)2.1 检查方案: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2 参与检查: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3 检查总结: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4 表彰和奖励: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2.5 处罚:①无 ②有8分①无:0分;②有:满分

3.统一规范辖区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放射科及检验科登记簿登记项目的设置及使用(20分)3.1 制定下发正式文件:①否 ②是10分①否:0分;②是:10分

3.2 组织开展对实际执行效果的督导检查:①否 ②是10分①否:0分;②是:10分

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时间:

表1-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被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时间

附表1-3 各级医疗机构工作督导检查用表

被检查单位领导 检查人 检查时间

表1-4县/区 乡镇 医院/卫生院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登记表

序号科室

类型

(1)患者

姓名

(2)性别(3)年龄(4)职业(5)疾病

名称

(6)病例

分类

(7)发病日期

(8)诊断日期(9)是否

录入(10)是否

及时

录入

(11)报告卡填写是否完整(12)报告卡填写是否准确(13)报告卡信息与网络报告信息是否一致(14)备注

(15)

456

78&n

bsp;

910

112

314

516

注:①科室类型包括:①内科门诊 ②儿科门诊 ③感染科门诊 ④急诊 ⑤腹泻病门诊 ⑥肝炎门诊 ⑦住院部内科 ⑧住院部儿科 ⑨住院部传染科 ⑩其它,请注明(如呼内、消化内科)

②住院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的信息需查看患者住院病案

被检查单位负责人 检查员签名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2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

单位名称: 县(区)医院 科

单位级别:○1地市级 ○2县区级

1、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通过后,于 年 月 日开始施行。(10分)

2、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其中甲类传染病 种,乙类传染病 种,丙类 种。(10分)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30分)

4、手足口病为 传染病。(10分)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未纳入法定传染病

5、请列出以下传染病病种:(20分)

甲类(2种): 乙类(5种): 丙类(3种):

6、当一个患者同时患两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10分)

A、1张 B、2张 C、两者皆可

7、临床医生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如何报告?(10分)

A、填传染病报告卡上报 B、报告医院相关部门,由医院组织本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

5.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篇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研究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4-2008年嘉兴市法定报告的甲、乙、丙类传染病个案资料 (包括已审核卡和已删除卡) 。

1.2 研究方法

对传染病网络直报个案数据按照不同的报告质量影响因素, 分别进行时间和地域的统计分析, 并根据各个质量影响因素的指数计算出疫情报告质量的综合平均指数, 用于进行综合分析。

1.3 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指标[1,2]

1.3.1 报告及时性评价指标

(1) 未及时报告数。

指按报告地区查询的,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生成时间与诊断日期之差大于24h的报告卡和乙丙类传染病 (除SARS和人禽流感) 报告卡生成时间与诊断日期之差大于48h的报告卡数之和。

(2) 未及时报告率。

指未及时报告卡数占该地区报告卡总数的百分比。

(3) 未及时报告构成比。

指该地区未及时报告卡数占上一级未及时报告卡总数的比重。

1.3.2 报告信息审核评价指标

(1) 未及时审核数。

指按报告地区查询的,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省 (市) 审核时间与报告卡生成时间之差大于2h的报告卡和乙丙类传染病 (除SARS和人禽流感) 县 (区) 审核时间与报告卡生成时间之差大于24h的报告卡数之和。

(2) 未及时审核率。

指未及时审核卡数占该地区报告卡总数的百分比。

(3) 未及时审核构成比。

指该地区未及时审核卡数占上一级未及时审核卡总数的比重。

1.3.3 重卡排查

(1) 重卡数。

指按现住址查询的, 以县区为单位, 按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种、现住址6项查重条件所获得的重复报告卡数。其中“菌 (+) 、菌 (-) 、未痰检、仅培养”按照一种病名“肺结核”来查重。查重范围设定为对本年1月1日到当月月末的所有卡片进行查重。

(2) 重卡率。

指重卡数占该地区报告总数的百分比。

(3) 重卡构成比。

指重卡数占上一级重卡总数的比重。

1.3.4 县 (区) 零缺报情况

(1) 县 (区) 零缺报数。

指按报告地区查询的, 在1个月内传染病报告卡数为零的县 (区) 数。

(2) 县 (区) 零缺报率。

指县 (区) 零缺报数占总县 (区) 数的百分比。

(3) 县 (区) 零缺报构成比。

指县 (区) 零缺报数占上一级汇总零缺报县 (区) 总数的比重。

1.3.5 质量综合评价

综合指数率=[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县 (区) 零缺报率]÷4。

综合指数构成比=[未及时报告构成+未及时审核构成+重卡构成+县 (区) 零缺报构成]÷4。

2 结果

2.1 网络直报总体评价

2004年, 嘉兴市进入网络直报系统的县级及县级以上综合医院 (包括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精神病院) 为36家, 网络覆盖率为100%, 在2005年到2008年之间, 由于个别综合医院合并或变更性质及新开设等原因, 截止到2008年进入网络直报系统的县级及县级以上综合医院 (包括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精神病院) 为31家, 网络覆盖率为10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进入网络直报的街道 (乡、镇) 卫生院5年分别为96、98、94、92、89家, 直报率5年平均为96.16% (5年分别为100%、90.82%、94.68%、96.74%、98.88%) ,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嘉兴市2004-2008年共报告161640张甲乙丙类传报卡, 其中有70.01%来自综合医院 (包括中医综合医院) , 15.55%来自街道 (乡、镇) 卫生院, 10.23%来自妇幼保健院 (所) 。这3种类型的报告单位所报病例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5.79%, 是传染病疫情的主要报告单位类型。此外,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院报告的病例数分别占2.15%和1.25%。

疫情报告和审核的及时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法定传染病从医疗机构做出诊断到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缩短到1.93d, 从报告卡录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的平均时间为0.09d, 但及时性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2.2 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

2.2.1 未及时报告情况

2004-2008年, 嘉兴市未及时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共10 325张, 未及时报告情况主要集中在2004年和2005年, 占5年未及时报告总卡数的95.39% (76.11%、19.28%) 。未及时报告率5年合计为6.39%, 未及时报告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5年分别为22.41%、5.38%、1.03%、0.41%、0.10%。全市五县二区均存在未及时报告现象, 未及时报告率和未及时报告构成比均以桐乡市最高, 为21.29%和59.52%。但桐乡市的未及时报告率5年来也有明显的下降, 从2004年的48.14%到2008年下降至0.20%。

其中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5年合计报告266例 (1、244、4、17、0, 分别为南湖区、秀洲区、嘉善县、海盐县、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 , 其中未及时报告卡1张 (2005年) , 未及时报告率 0.38%, 低于法定传染病总的未及时报告率, 见表1。

2004-2008年嘉兴市法定传染病从诊断到报告的平均时间为1.93d (4.50d、2.78d、1.00d、0.68d、0.67d) , 从报告到审核的平均时间为0.09d (0.16d、0.11d、0.09d、0.06d、0.05d) , 从诊断到审核的平均时间为2.02d (4.66d、2.89d、1.09d、0.74d、0.72d) , 在诊断到审核平均时间中, 诊断到报告所用时间占95.35% (96.57%、96.19%、91.74%、91.89%、93.06%) 。未及时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主要是乙肝和肺结核, 占未及时报告卡总数的58.30% (46.89%、11.41%) 。

2.2.2 未及时审核情况

2004-2008年, 嘉兴市未及时审核率5年合计为0.28%, 2004-2007年未及时审核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4年分别为0.98%, 0.23%, 0.03%, 0.02%, 但2008年却略有上升, 未及时审核率为0.04%。全市五县二区均存在未及时审核现象, 未及时审核率和未及时审核构成比均以平湖市最高, 为1.56%和33.33%。其中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无未及时审核情况, 平均审核时间为8min, 见表2。

2.2.3 重复报告情况

2004-2008年, 嘉兴市累计重卡总数90张, 平均每月不足2张。重卡数以2004年最多, 累计61张, 至2008年, 全年每月均无重卡, 见表3。

2.2.4 县 (区) 零缺报情况

2004-2008年, 嘉兴市无零缺报县 (区) 。

2.2.5 信息报告质量综合评价

嘉兴市2004-2008年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161 640张 (35 057、36 991、31 913、29 840、27 839) , 未及时报告卡总数为10 325张 (7 858、1 991、328、121、27) , 未及时审核卡总数为459张 (345、86、11、7、10) , 累计重卡总数90张 (61、26、1、2、0) , 无零缺报县 (区) ;未及时报告率为6.39% (22.41%、5.38%、1.03%、0.41%、0.10%) , 未及时审核率0.28% (0.98%、0.23%、0.03%、0.02%、0.04%) , 传染病重复报告率0 (0.01%、0.01%、0、0、0) , 县区零缺报率为0;综合指数率为1.67% (5.85%、1.41%、0.27%、0.11%、0.03%) 。2004-2008年嘉兴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网络直报综合质量呈逐年提高趋势。

2004-2008年嘉兴市五县二区综合评价指标 (率) 最低的为南湖区0.59% (2.68%、0.58%、0、0.01%、0.01%) , 最高的为桐乡市5.37% (12.12%、2.41%、0.70%、0.21%、0.05%) 。综合评价指标 (构成比) 最低的为秀洲区4.05% (4.45%、3.17%、0.10%、1.10%、6.85%) , 最高的为桐乡市34.65% (38.92%、24.65%、10.47%、11.02%、14.81%) 。见表4。

3 讨论

嘉兴市2004-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网络直报综合质量总体呈逐年提高, 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 报告质量提高较为明显, 但五县二区报告质量有一定差异。南湖区和海盐县网络直报综合质量较好, 桐乡市较差。

嘉兴市2004-2008年总的报告及时性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 不及时报告情况主要集中在2004年和2005年。通过对网络直报单位的督导检查和对临床医生培训考核等途径发现, 造成未及时报告的原因主要是临床医生对“诊断日期”概念不明, 把一些慢性及反复发作的传染病既往就诊的时间作为本次就诊的“诊断日期”;而这些疾病由于病程长而反复就诊, 也是引起重复报告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临床医生的多次培训及反复强调, 从2006年到2008年, 报告及时性得到明显的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管理人员按要求定期进行查重, 2006年和2007年共有3张重卡, 至2008年, 全年每月均无重卡。

嘉兴市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从医疗机构作出诊断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的时间中, 诊断到报告所用时间占95.35%;从综合评价率计算的四个指标中, 未及时报告率占95.68%, 显而易见医疗机构未及时报告是影响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的主要因素。

2004-2008年, 嘉兴市每年均存在未及时审核现象, 通过对存在未及时审核的县区的了解, 发生未及时审核的原因主要是公休日均为轮班制, 非疫情管理人员轮班时, 对网络直报系统不够熟悉, 漏审了上一日报告后未审的传染病报告卡。

针对存在的问题, 嘉兴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的重点是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 临床医生要及时填写报告卡, 并正确填报疾病的“诊断日期”, 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送达网络直报人员手中, 网络直报人员要及时上网进行报告[3,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提高审核的及时性, 特别要安排好公休日的审核工作, 并提高对信息的审核质量。网络直报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管理和临床医生相关知识的培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辖区内直报单位疫情报告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管, 同时提高工作责任心及业务水平[5,6]。

参考文献

[1]马家奇, 戚晓鹏, 施晓明, 等.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J].疾病监测, 2006, 21 (11) :600-603.

[2]王丽萍, 郭岩, 郭青, 等.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评价[J].疾病监测, 2007, 22 (6) :412-414.

[3]刘新凤, 李秀萍, 魏孔福, 等.甘肃省2009年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7 (1) :79-80.

[4]张秋玲, 林向利, 杨正辉, 等.威海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分析与质量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2) :178-179.

[5]杨仲善, 周瑛.抚州市2005-2009年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6 (6) :665-667.

6.网络直报培训制度 篇六

为了切实保证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直报工作的落实,督促辖区内直报单位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特制订如下考核制度:

一、考核方法

辖区内重点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业务考核,考核方式采取现场考核的方法;对其他直报单位进行不定期抽查,考核方式与重点单位相同。

二、考核内容:

1. 有各项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及保密制度;有一名主管领导负责疫情报告工作;报告人操作准确、无误;至少有一名备用人以保障随时可以进行报告。

2. 有专用电脑供网络直报,有两种上网方式,有专人负责电脑及网络的维护。

3. 由医院负责疫情卡片工作的人员及时到各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片,要逐个审查有无缺项,是否符合诊断标准,有无加盖公章;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或交给相关科室进行网络直报,建立登记本及交接手续;进行疫情卡片的总登记、卡片填写质量状况、领表时间、领卡人签字等登记;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报告。(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HIV阳性者以及立即电话报告)4. 网络直报人员每日按地址浏览当日卡片,选择本地段卡片交保健科大夫(无保健科的医院由相关科室人员)进行登记和病例访视、处理疫源地同时保存交接记录。保健科大夫(无保健科的医院由相关科室人员)在登记本上记录访视单位、访视时间及访视人。

5. 对已报传染病卡的疑似或未分型的传染病病例,在出院时如果已确诊或有血清学病原分型的要报告订正卡片和出院卡片,订正病例要有文字依据。

6. SARS、禽流感疫情报告按照专门的疫情报告系统要求上报。

7. 要求中、小学、托幼园所及饮副食行业的单位发生首例肝炎时,校医务室等有关人员要立即电话报告地段保健科,由地段保健科立即转告区疾控中心,各单位、地段保健科及疾控中心均应建立记录本。保健科汇同疾控中心一同前往处理、指导消毒、隔离和应急接种,同时保健科要进一步督促发病单位落实消毒措施,观察有无续发病例。

三、培训

每年至少对辖区内直报单位进行一次传染病报告及相关知识培训

7.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篇七

关于2010年丰台区传染病与死因网络直报

工作情况的通报

辖区各级医疗机构: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区各级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的完成情况,进一步提高我区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丰台区卫生局要求丰台区疾控中心于2011年1月对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一次网络直报工作督导,督导内容涉及报告质量、基础设施及人员配备、业务管理等。督导结果通报如下:

(一)整体情况

2010年丰台区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完成传染病与死亡病例的报告工作。经统计全年辖区范围内累计有76家医疗机构参与了网络直报工作,其中1家(卫人医院)中途停业,剩余75家医疗机构中有71家为死因网络直报单位,另有74家为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

2010年我区网络直报整体报告质量与2009年相比进步明显,特别是迟报数量明显减少。但个别医疗机构仍然存在漏报、迟报、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漏报自查、业务培训、人员配备及管理制度不能落实到位;临床医生主动报告意识与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等有关。

(二)存在问题

在基础设施与人员配备方面,目前我区75家医疗机构均配备了硬件设备,网络直报工作人员也可以满足传染病与死因网络报告基本工作的开展,但个别医疗机构尚未配备移动存储设备且存在硬件设备老化、上网带宽不足等问题,致使部分网络直报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另外,民办医院频繁更换直报人员,是造成漏报、迟报以及报告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

在业务管理方面,2010年辖区大部分医疗机构对于网络直报工作均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方法加强单位网络直报工作,切实提高了我区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但目前我区各级医疗机构业务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主要集中于门急诊、检验及住院登记信息缺失与死亡证明书管理松散方面。

(三)2011年工作要求

要依法严格落实好传染病与死因网络报告工作,辖区各级医疗机构要积极整改,完善各项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避免迟报、漏报事件的发生,卫生局将组织疾控中心、卫生监督部门及时开展整改情况督查。

8.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篇八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06—2013年津南区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津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网络直报的检查及对医疗机构的考评记录。

1.2方法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网络直报个案数据和每年度的网络直报检查报告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 2003软件评价网络直报质量的各因素,分年度进行统计分析。

1.3评价指标

1.3.1报告及时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 报告卡(报卡)生成与诊断时间之差<2 h ,其他传染病<24 h。及时报告率是指按要求报卡数占报卡总数(不包括删除卡)的百分比[1,2]。

1.3.2审核及时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生成与审核时间之差<2 h,其他报告传染病<24 h。及时审核率是指及时已审核的报卡数占报告卡总数(不包括删除卡)的百分比[1,2]。

1.3.3个案录入完整率根据网络直报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卡,并强调14岁以下患者要填写家长姓名,诊断时间要求明确填写到小时,要填写报卡片医生的姓名。 每张报卡中所要求填写的项目漏填1项即视为不完整。

1.3.4重卡网络直报系统中,按照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职业、病种和现住址6项作为查重条件,从每年1—12月31日的全部报卡(不包括删除卡)均要进行查重,6项均一致者视为重卡。重卡率是指重卡数占传染病报卡总数(不包括删除卡)的百分率。

1.3.5漏报率每年抽查全区医疗卫生机构 (共13家)的门诊病例登记簿、住院登记簿、实验室记录等,查找法定传染病患者,然后与网络直报系统的记录进行核对,凡是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记录的即视为漏报。漏报率(%)=(漏报病例数/抽查的病例数)×100%[3,4]。

2结果

2.1传染病报告情况津南区已注册使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用户共15家医疗卫生机构,机构类型包括津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区结核病防治所、区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其中包括三、二级医院各1家,一级医院11家,区CDC和结核病防治所各1家(均为业务管理部门)。

2006—2013年津南区共报告传染病报卡57 199张,主要来源于津南区医院。自2007年以来,该医院的传染病报告数及报告构成比均呈逐年增多趋势,卫生院均呈逐年下降趋势。CDC报告的传染病主要是监测发现和暴发搜索病例,其病种主要为性病、艾滋病和流行性腮腺炎等。见表1。

2.2网络直报评价

2.2.1报告及时率2006—2013年津南区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率在91.95%~100%之间,见表2。

2.2.2报卡审核及时率传染病报卡审核及时率均在98%以上。见表3。

2.2.3个案录入完整性及重卡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传染病报卡填写完整率由2006年的89.39%上升到2010年及之后的100%;传染病个案诊断时间(时点) 填写率也呈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6.02%上升到2011年及之后的100%;报卡医生签名率由2006年的66.21%上升到2011年的100%。2006和2007年各有1例重卡,其他年度均为零。

2.3漏报调查2006年1月1日—2013年9月30日津南区CDC抽查辖区内的13家医疗机构,查出应报传染病2611例,实报2 496例,报告率95.60%;漏报115例,漏报率为4.40%(报告率为95.60%)。涉及传染病病种11种,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45例,麻疹4例, 梅毒3例,细菌性痢疾2例,淋病1例,其他感染性腹泻47例 ,流行性腮 腺炎4例 ,手足口病4例 ,风疹2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例和水痘2例。三级医院漏报45例,二级医院漏报0例,一级医院漏报14例,中医漏报1例,妇幼漏报8例,其他为卫生院漏报。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和漏报单位均呈下降趋势。见表4。

3讨论

传染病网络直报是传染病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及时、准确的报告对传染病疫情控制和降低发病率有着重要意义。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综合质量评价,可以全面掌握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转质量,随时发现不足之处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指导今后的重点工作,以便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

在报告及时性方面,津南区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均达到了90.00% 以上,高于全国水平[5]。但仍然存在报告不及时的病例,主要是个别单位对传染病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节假日接诊病例不能及时告知网络直报管理人员或没有网络直报人员值班,致使传染病卡片在正常上班后才能进行网络直报,导致报卡不及时。所以,就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传染病网络直报规范的培训,同时要求医疗机构做好对接诊医生的2次培训,尤其是新上岗人员。同时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考核及医疗机构内部的考核。

2006—2013年津南区传染病报卡个案审核及时率均达到了98%以上,未及时审核的病种为肺结核,因为2008年前肺结核由结核病防治所审核。自2008年起津南区CDC加强了对传染病网络直报审核工作的管理力度,要求区CDC对报告的传染病要统一先行审核, 结核相关病种由结核病防治所进行订正。目前,区CDC每日多次浏览疫情网,审核医疗机构报告的卡片,落实节假日疫情人员值班制度,确保每天有人员多次浏览审核卡片。

在网络报告完整性方面,诊断时点缺失率最高,从而造成报告及时性降低,其次是填卡医生和儿童家长的姓名缺失,但仍低于刘新凤等[6]调查结果。另外,从调查中发现,漏填项目有职业患者的单位、重点传染病地址不详、纸质报卡和网上信息不一致等,使得部分报卡真实性受到质疑。所以要求接诊医生和管理人员要有责任心,及时核实订正相关内容,减少缺项和错项,提高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对重点疾病能顺利地进行流调,减少聚集病例甚至突发事件的发生[7]。

2004年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开始起步,先后制定了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 (2005试行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和《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培训教程》,明确了网络直报工作管理和操作技术规范。津南区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 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上积极协调配置,多次组织医疗机构开展相关培训,每年开展网络直报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使该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特别是2006年后,网络直报工作质量逐年提高。但是传染病报卡完整性、一致性等仍然存在不足,传染病漏报时有发生。为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必须加强网络直报人员队伍建设,配备专职人员,提高人员素质,同时要落实网络直报工作经费,强化CDC对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的指导、督导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作用[8];要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制度的建设和推进落实[9]。实行电子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共享[10],也是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了解2006—2013年天津市津南区网络直报工作现状,为进一步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提高医疗机构的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用excel 2003软件评价网络直报质量的各因素,分年度进行统计分析和调查报告质量情况。结果 76.72%的传染病报告卡(报卡)来源于综合医院,其传染病报告率和及时性均达到92%以上,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为7.2 min1.81 d,审核及时性均达到98%以上,从报告到审核时间为47.52 min0.12 d;报卡缺失内容主要是儿童家长、诊断时点和报卡医生;2006和2007年各有1张重报卡。医疗机构的年度漏报率在0~22.46%之间,平均4.6%,卡片完整率在90.07%~100%之间,平均94.92%;网报的内容与卡片一致性在80.32%~100%之间,平均91.57%。结论 津南区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高,但漏报现象依然存在;医疗机构应重视疫情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规范传染病报告工作。

9.医院传染病奖惩制度 篇九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医院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促进传染病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制定传染病奖惩制度。

一、传染病漏报一例扣50元整。

二、传染病卡片填写有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者,各扣10元。

三、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检验登记、放射登记不完整扣2元,登记漏一项扣5元,登记书写不规范一例扣5元,漏登一例扣10元。

四、对违反传染病隔离、消毒制度,发生交叉感染一例按传染病法规定数目罚款。

五、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未尽职责导致疫情漏报或不坚持奖惩制度一例,扣50元。

六、对传染病报告质量好,无漏报、迟报的医务人员及科室,给予一定的奖励。

七、发生疫情时,若迟报、漏报和瞒报,造成不良后果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处理,严重者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八、保留奖罚依据及资料。

10.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十

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也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二、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检验科、放射科发现病人异常检验结果时,应做好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

三、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全员登记制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甲型H1N流感的病人和疑似病人时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上报,疫情报告人员应在 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属地CDC的按要求报告)。

四、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在接到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片或电话)后,做好登记,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卡片保存3年。

五、防保科负责传染病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病毒,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转。

六、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每月对各科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核对、自查,主管院长每月检查一次疫情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

七、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八、疫情报告人员每月31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九、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十、每月对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常规分析,将结果在全院进行通报。

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一)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二)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建立AB角工作制。

二、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三、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一)直报人员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二)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录卡应在每日17点前完成;特殊情况应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三)在国家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按要求直接网络直报。

(四)在国网录卡时,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

(五)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六)建立完整的计算机工作日志、通讯日志、维修记录等;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七)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3年备查。医院传染病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

一、每月对全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主要对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志、住院病人及卡片对照,看是否符合,有无漏报、迟报现象。

主管院长每月检查一次疫情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二、查门诊登记本、日志及卡片是否填写完整,清楚,及时。

三、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和整改措施。

四、对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奖惩

(一)如传染病漏报率达零且门诊日志填写及时、准确、完整,则每年给予科室300元奖励;

(二)出现传染病迟报1例,当事人扣50元;漏报1例,当事人扣100元。

(三)卡片填写不准确或缺项扣20元。

医院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

一、门诊日志

(一)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职业、初诊或复诊、初步诊断、处理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二)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填写完整率要达到95%以上;

(三)就诊患者门诊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二、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职业、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护理部妥善保存。

医院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一、建立异常信息报告记录本,做好异常结果的登记,及时将异常结果反馈给医生或疫情报告人员,并做好反馈后的记录。

二、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三、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医院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一、培训对象为全院所有医务人员。

二、制定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情况进行总结。

三、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8月培训。

四、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五、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医院传染病报告资料使用和保存制度

一、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保留三年。

二、对各种传染病的相关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存档。

三、其它疫情管理资料也要妥善保存。

四、对全年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1.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篇十一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特制定本疫情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需建立的制度有: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疫源地处理制度、疫情自查制度、疫情奖惩制度。

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知识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

2、传染病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原则,不同属地病例均以县(区)为单位按照现住址进行统计上报。

3、流动人员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处理由诊治地负责,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其疫情登记、统计由户口所在地负责。

4、院内防疫人员收到临床医生报告的传染病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并做好传染病报告卡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及时核对。

5、未及时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应随时补报,按初次报告进行报告和录入。对发现已报告病例诊断变更、死亡或填卡错误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按规定完成网络订正操作。

6、责任报告单位的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7、直报人员按月将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保存期限三年,传染病相关登记表保存期限相同。

8、定期对本院各科室疫情登记报告进行核实、检查、指导。

9、网络直报人员或系统管理人员不得向社会和无关人员泄露疫情信息,注意系统安全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单位规章制度,不得参加任何非法组织和发布任何反动言论;严守单位机密,不得对外散布、传播本系统内部信息;不得有诋毁、诽谤、破坏本系统声誉的行为;注意用户帐户密码安全,防止密码泄露,若发现泄露,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12.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篇十二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了解工作情况,荷城街道中心卫生院根据《转发关于开展我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的通知》,于7月25日分别对全院各直报单位进行了督导和检查。采取询问、现场查看、坐谈等方式,查看了各门诊、病房、化验室、防保科、网络直报等的基础资料,总体来看,各项工作即有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检查情况看,单位比较重视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有领导分管,制订了计划或工作方案,开展了相关工作培训,明确了工作任务,建立了疫情治理的各种制度或职责;有职能科室和固定的疫情网络直报人员;建立有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但部分门诊日志登记不规范,不完整,门诊肠道疾病登记不全面、不及时,甚至不登记;防保科有疫情收报登记,有自查核实登记,有奖惩制度。疫情网络直报质量进一步提高,门诊日志和入出院登记中共查出2009年上半年乙类传染病27例,其中富湾社区卫生站漏报1例,漏报率为3.7%,填卡完整数25例,完整率为92.59%。

我院今年以来也加强了自身的工作治理,多次从疫情动态中提出指导意见、通报有关工作质量,开展了对疫情治理的培训,配备了处理疫情的物质,成立有应急处理组织,固定和公布了疫情值班电话,建立了网络直报基础资料,工作进一步加强,同时组织开展了疫情的自查工作,每2个月自查工作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疫情直报人员定期下科室进行检查登记和填卡;网络设备专机专用。

针对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1、加强对疫情网络直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班子,建立职能科室,健全制度、制定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奖惩措施,加强自查核实,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加强对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学习或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和治理人员的治理意识和诊断水平。

3、要求及时、完整地登记门诊日志。

荷城街道中心卫生院防疫科

上一篇:坟墓迁移证明下一篇:座谈会上的讲话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