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环境管理规定(精选12篇)
1.辐射环境管理规定 篇一
庆阳市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放射源的监督管理,防治辐射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伴有辐射项目建设和其它伴有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循本办法。
第三条 辐射环境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辐射环境管理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辖区内各类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设施的环境日常监督和管理以及物件的申报与建档;
(二)负责对伴有辐射的项目和活动导致的环境影响组织进行监测;
(三)参与辐射污染事故及从事纠纷的调查处理;
(四)负责辐射物质运输工程中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五)开展放辐射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条 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臵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本辖区的辐射环境日常监管工作,督促落实涉源单位用源安全,建立放射源的登记、使用、退役、废弃处臵的管理台帐,实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及时报告检查结果。
第九条 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销售、使用、贮存的场所和射线装臵的生产、销售、使用、贮存的场所,在其新建、改建或扩建时,场所的辐射监测、辐射屏蔽以及按规定对生产的放射性废物的收集、包装、贮存的设施设备,包括放射工作场所入口控制设备、安全连锁装臵、报警装臵或者工作信号等均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条 市放辐射监理站和县(区)环保局受市环保局的委托,分别负责组织开展辐射类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向市放辐射监理站和县(区)环保局书面报告开工建设情况,并定期书面报告“三同时”执行情况。第十一条 市放辐射监理站和县(区)环保局在“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三同时”执行不到位、尚未构成环境违法的行为,应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整改,并书面报告市环保局。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依法进入试生产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开展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应在国家规定期限内完成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在验收监测或调查期间发现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应及时书面报告市环保局。
第三章 许可证及备案管理
第十三条 辖区内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的单位,应当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未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向市环保局提供以下材料报省环保厅统一办理:
(一)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表(电子版填写打印,加盖公章,一
与防护培训合格证);
4、经使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备案材料(备案表、告知表);
5、移出地省辖市或县(市)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预备案意见;
6、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7、辐射安全防护规定。
(三)射线装臵出市作业
1、辐射安全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
2、射线装臵异地使用备案表;
3、经使用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备案的证明材料;
(四)射线装臵入市作业
1、射线装臵作业单位申请材料,使用单位证明材料;
2、辐射安全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
3、操作人员登记表及人员资质复印件(操作上岗证、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
4、移出地省辖市或县(市)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预备案意见;
5、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6、辐射安全防护规定。
第四章 工作场所及个人防护管理
第十五条 销售、使用、贮存等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臵的工作场所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其入口处要设臵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联锁报警装臵或工作信号,并在作业区周围设臵安全警戒线。
第十六条 用源单位应配备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程序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并接受调查处理。第二十一条 使用放射源、射线装臵的单位和个人,应在放射源和射线装臵闲臵或废弃后三个月内将废旧源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报废并交集中贮存;完成交送后,应到所在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产生辐射污染的单位,应当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和资料汇总报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具备监测条件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监测单位代为监测。
第二十三条 托运人和承运人应当对直接从事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工作人员进行运输安全和应急响应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托运人和承运人应当按照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在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和运输工具上设臵警示标志。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罚。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2.辐射环境管理规定 篇二
1 辐射环境管理现状
1.1 辐射工作单位
据2014年国家核安全年报统计显示, 我国目前从事生产、销售、使用反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共65266家, 在用放射源118968枚, 射线装置125881台, 而基层环保部门往往承担着绝大多数的日常监管工作, 管理的辐射工作单位具有点多面广, 种类较多的特点。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 截止2015年1月该区共有电离辐射监管单位178家, 其中密封性和非密封性放射源使用单位29家 (密封性放射源153枚) , 工业射线装置使用单位29家 (射线装置300台) , 医用射线装置使用单位78家 (射线装置166台) , 金属熔炼企业42家 (见图1) 。其中放射源主要作为测厚仪、液位仪等应用于化纤、钢带生产和医疗行业, 核素主要是Cs-137、Co-60、Am-241、Kr-85和Sr90, 工业射线主要用于探伤。而移动放射源随着市政隧道、天然气管道的建设, 也有1家单位从事探伤工作。电磁辐射监管主要是广播电视、气象雷达、输变电工程和移动通讯基站, 随着国家对电力基础投资的加大和4G通讯的大规模建设, 电磁辐射管理面也越发广泛。
1.2 辐射环境管理机构
国家和省级的辐射管理机构相对较为独立, 专业人员齐全, 综合实力较强, 而到了市、县一级, 特别是县级, 因为机构编制、工作量统筹安排等因素, 辐射管理机构往往与固废、污防、监察、生态等科室合并在一起, 较难有专门独立的科室进行专职管理, 专业素养也较为欠缺。在职责划分上, 辐射的行政审批与验收、辐射管理、辐射监察由最初的一个科室集中行使, 也开始逐渐分散到行政审批科、辐射管理科和监察大队 (所) 分散行使[1]。
1.3 辐射环境管理制度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为法律总纲, 以《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行政法规为基本要求, 以《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部门规章为抓手, 根据辐射环境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五项制度进行日常管理。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核与辐射的要求, 对涉及电离和电磁辐射的项目开展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的审批与验收。 (2) 辐射安全许可证申领制度。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 所有电离辐射工作单位必须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 100%持证上岗。 (3) 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制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将每颗放射源的信息传输到统一的信息监管平台上, 一旦发生较大位移或者剂量超标即刻发出报警, 为避免和减少辐射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基础性工作。 (4) 年度评估报告制度。每年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辐射源剂量进行检测, 并就辐射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配备、运行与维护状况, 辐射工作人员管理情况以及事故和应急情况编制成年度评估报告。 (5) 废旧金属熔炼企业辐射检测管理制度。废旧金属熔炼企业及时购置电离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在废旧金属原料入炉前、产品出厂前进行辐射监测, 并如实做好监测记录, 建立监测台帐。 (6) 监督性检查和监测制度。环保部门根据监管频次的要求, 对辐射工作单位的各项制度落实情况、企业和人员资质进行日常检查, 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性监测, 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 督促整改落实。
2 日常管理存在问题
2.1 辐射环境管理部门地位不高
环保部门是随着污染整治的开展而发展起来的, 废水、废气和废渣看得见, 摸的着, 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稍微发生点突发情况, 就会引发投诉。而辐射环境污染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 具有小众性特点, 特别是放射源丢失属于小概率事件, 一般情况下容易发生, 辐射剂量超标对身体的影响短期内也无法显现, 因此几年不发生异常情况或者污染事件, 老百姓不普遍关注, 上级部门和领导也不会特别重视, 由辐射部门负责人提拔到上一级领导岗位的情况也不多, 辐射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辐射环境管理就容易被忽视, 管理部门也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
2.2 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辐射管理部门往往会陷入单打独斗的漩涡, 在处 (科) 室协同、部门协同、和当地政府协同上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在对核技术利用单位和熔炼企业的日常监管上, 管理、监察和监测的沟通联系还不够紧密, 辐射环境监察和现场监测能力较为薄弱;在与公安、卫生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上, 联合作战能力较为涣散;在与当地政府、管委会等平台联系上还不够及时, 无法准确掌握各企业单位的发展情况, 一旦有停产等异常情况, 较难落实资金收贮废弃或闲置的放射源。
2.3 企事业工作人员管理松散
企事业辐射操作人员流动性较大, 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未能及时跟进。辐射管理和操作人员未能按时参加上岗培训, 取得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上岗证, 确保持证上岗。未能及时建立辐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操作时佩戴好热释光 (TLD) 个人剂量计, 每季度参加一次辐射个人体检。特别是对于放射源使用单位来说, 能够做到及时入库, 对于暂时不用的放射源, 拆卸后及时放入贮源库, 并做好视频监控和台账登记等管理工作;及时监测, 对生产暂时停止或者入库的放射源, 利用电离辐射监测仪进行监测, 确保放射源在铅罐里面;及时收贮, 闲置或者废弃放射源三个月以上, 由省级环保部门进行收贮, 确保安全的企业也不是很多。因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导致个人辐射剂量的累积, 超过电离辐射从业人员年辐射剂量标准20m Sv, 长期下去极易提高甲状腺癌症等相关疾病发生的概率[2]。
3 创新管理, 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3.1 加强辐射环境监管确保平安
(1) 加强监督检查。经常性对辐射工作单位开展检查, 对辐射环境剂量或个人剂量超标, 不划黄色警戒线的企业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 利用春节等时间节点安排专项执法检查和联合执法检查, 充分调动环保辐射环境管理、监察、监测队伍和公安、卫生部门的联动执法能力。 (2) 及时调处信访和收贮放射源。对群众反映的辐射信访问题及时进行调处, 让老百姓的疑虑得到消除, 对停产、倒闭企业的闲置放射源及时落实资金进行收贮[3]。
3.2 简化程序, 加强第三方监测
(1) 简化行政审批和验收程序。所有辐射建设项目全部进入审批窗口, 实行受理和结果全过程公示, 简化资料现场踏勘、专家评审、公众调查、环评公示、“三同时”验收等环节。 (2) 加强第三方监测。借助第三方检测机构, 对辖区内的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单位进行年度检测, 确保年度评估报告完成率为100%, 对数据不准确, 数值超标或者长期无数据的企业督促整改, 确保辐射剂量值在安全范围内。
3.3 构建三位一体辐射环境监管体系
(1) 形成处 (科) 室分工合作, 部门协同作战的监管模式。由环保局辐射管理机构牵头, 辐射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站互相配合, 公安、卫生、安监等部门联动, 对重点辐射监管单位开展安全检查和监督性监测工作。 (2) 利用生态目标责任制考核, 强化属地政府监管责任。将放射源及射线使用的装置的安全监管写入生态目标责任制考核, 实行放射源丢失、被盗和失控一票否优制, 督促各属地政府环保员加强对辐射工作的单位关注和管理。 (3) 引导辐射工作单位行业自律, 做好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组建辐射环境管理QQ群, 鼓励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做好内部监督管理工作, 把辐射安全与防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及时让工作人员参加上岗培训, 确保持证上岗, 教育工作人员佩戴好个人剂量计, 每季度参加一次个人剂量监测, 做好委托监测和年度评估工作, 确保不出事故。
3.4 营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辐射环境保护宣教氛围
(1)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载体作用。利用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及时报道辐射环境管理的动态信息, 可以在当地电视台制作辐射环境安全管理专题节目, 利用信访处理平台在解决好信访纠纷的同时, 也不忘进行辐射环境知识宣传。 (2) 加强辐射环境政务信息工作。在环保局门户网站及时更新辐射环境信息, 将辐射环境审批和验收情况在局网站公开和公示, 接收广大群众的监督。 (3) 强化辐射环境知识宣传。编制和发放辐射环境保护宣传手册, 所有辐射工作单位和熔炼企业人手一册, 到公园、广场开展宣传活动, 接受群众的基站辐射等咨询。
3.5 完善辐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1) 建立健全应急操作手册。建立健全突发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 健全突发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2) 完善更新设备配置。及时校定辐射监测设备, 为一线检查和管理人员配备辐射个人剂量检测仪和红外线测距仪, 加强辐射管理队伍硬件装备。 (3) 举行应急演习。选取好举行应急演习的重点企业, 邀请其余企业参加观摩, 环保、公安、卫生、安监等部门工作人员分工合作, 在做好安全防护后, 对放射性物品进行复测、封存, 并确保所涉及放射性污染物品安全封存, 同时对放射性物品的来源展开调查。经过现场应急处置, “污染事故”得到全面控制, 锻炼和提高辐射环境突发事件处置水平。
4 结语
辐射环境安全监管任重而道远, 特别是放射源的使用、贮存、运输和注销过程关系着周围环境和人身的安全, 需要予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体制、机制上强化环境监管。
参考文献
[1]张起虹, 陆继根, 张平, 等.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创新研究[J].核安全, 2012, 2:9-15.
[2]沈乐园, 曹璐璐, 刁端阳.个人剂量监测在辐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 (4) :431-434.
3.辐射环境管理规定 篇三
关键词: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075-02
1电磁辐射概述
1.1电磁辐射背景及研究现状
自电磁感应现象被发现以来,电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节能、通讯、制造、医药、科研、农业、军事等多个领域,而且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作为一种新技术、新资源,电磁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诸多领域的革新与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电磁辐射污染,其影响和危害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20世纪60年代研制、产生了电磁辐射仪器,自80年代初我国部分城市才开始城市电磁辐射环境污染的研究工作。我国对电磁辐射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标准的制定、监测仪器的研发、污染调查研究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制定部门标准,1988年以来,先后发布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等国家标准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等行业标准。
1.2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危害
随着电磁技术的广泛应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强,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已经达到直接威胁健康的程度,由此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也时有发生。电磁辐射污染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体健康。电磁辐射可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产生影响;二是电磁干扰。电磁辐射会对电子设备、仪器仪表产生干扰,导致设备性能降低,严重时还会引发事故;三是燃爆隐患。电磁辐射能造成易燃易爆物品的燃烧、爆炸。
1.3电磁辐射环境状况
目前人们所处的电磁环境状况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通信基站所使用的大功率电磁波发射系统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二是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对周围区域的电磁环境影响;三是高压电力系统的布设造成的电磁污染;四是日常电子设备的接触、利用带来的电磁环境污染。
2一般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
一般电磁辐射环境是指在较大范围内由各种电磁辐射源,通过各种传播途径造成的电磁辐射背景值。一般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可以参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将某一区域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网格,监测点取网格的中心位置,再考虑建筑物、树木等屏蔽影响,对部分网格监测点作适当调整。具体的监测工作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进行。由于环境中辐射体频率主要在超短波频段,采用电场强度为评价指标,依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选取评价标准。一般环境的电磁辐射污染状况反映了一个区域在某个时间段电磁辐射环境的背景水平,可以从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电磁辐射分布规律、污染区域电磁辐射环境特点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研究,以此评价一个区域一般电磁辐射环境状况。
3特定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
特定电磁辐射环境是指在特定范围内由相对固定的电磁辐射源造成的电磁辐射背景值。电磁辐射源是引起电磁辐射污染的源头,分析、研究特定电磁辐射环境,对电磁辐射源进行调查统计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采取污染源普查的方式,对国家规定的规模以上的电磁辐射源进行基础性的全面调查,初步掌握电磁辐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等基本信息,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3.1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3.1.1移动通信基站工作原理
移动通信是利用射频发射设备和控制器通过收发台与网内移动用户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是由基站接收及发射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实现的。基站主要通过发射天线改变周围电磁辐射环境。
3.1.2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监测仪器、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技术要点等内容,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以《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的规范要求为质量标准。主要对基站机房、地面塔、楼上塔、增高架等处进行监测,依据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的标准,所监测的电磁强度值应满足<5.4 V/m的要求。
3.2广播电视系统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3.2.1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原理
广播电视发送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是发射机和发射天线,基本原理是用将传送的信号经调制器去控制由高频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电流,然后将已调制的高频电流放大到一定电频并送到天线上,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
3.2.2广播电视系统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电磁辐射监测条件及监测方法参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T10.21996),对周围地面点、塔上工作环境、周围敏感点三个方面布点进行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依据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所监测的电磁强度值应满足<5.4 V/m的要求。
3.3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监测
3.3.1高压电力系统工作原理
高压电力系统主要通过高压输变电工程影响环境,主要包括高压架空送电线路和高压变电站,具有电场、磁场和电晕三种电磁场特性。高压电力系统的电磁污染主要表现在由电晕放电和绝缘子放电引起的无线电干扰和热效应、非热效应两种生物学效应。
3.3.2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监测
高压电力系统的电磁辐射监测工作参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与方法》(HJ / T10.21996)。同时,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选取不同的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为标准。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监测指标分别为综合工频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所监测的值应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
4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策
4.1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是对各类电磁辐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首先,认真贯彻落实电磁辐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使用许可证制度,严厉查处无证单位违法行为,将所有电磁辐射体使用单位纳入到辐射监管范围;其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涉及电磁辐射的新、改、扩建项目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保证科学合理地规划电磁辐射体,从源头上控制电磁辐射污染;第三,在项目建设期间,要加强环境监测及监理工作,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关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并把好验收关口。
4.2合理应用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合理利用能够控制电磁辐射的技术是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重要措施。一是电磁屏蔽技术。即使用某种能够抑制电磁辐射扩散的材料,将电磁源与环境隔离开来,使辐射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中,达到防治电磁辐射的目的;二是高频接地技术。即将屏蔽体内感应生成的射频电流导入大地,使屏蔽体本身不致成为二次辐射源,从而保证屏蔽的高效率;三是滤波技术。其主要作用就是保证有用信号通过,阻截无用信号通过;四是使用电磁辐射防护材料。尽量避免使用增强电磁辐射的材料,其会衰减电磁场场强。
4.3加强人群的防护
4.3.1大型电磁辐射源附近人群的防护
对于生活和工作在变电站、电磁波发射塔、电视、高压线附近的人群,特别是生活在上述环境中的孕妇、儿童、老人和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电磁辐射污染。
4.3.2小型电磁辐射源附近人群的防护
一是在办公和家用电器的使用上,首先要购买合格产品,其次要注意不要集中摆放,并控制与人体距离,另外,在使用时间上,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二是在手机使用上,未成年人尽量不使用手机,尽量购买低辐射手机。手机接通瞬间电磁辐射最大,最好使用耳机接听,或手机与头部保持适当距离。戴金属材质眼镜的人,要使用耳机;三是经常接触和使用电子仪器的人员,在工作时要采取防护措施,可以穿防护服、戴防护帽等。
4.3.3饮食防护
在饮食上,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海带、动物肝脏等,也可饮用绿茶或食用人参、蜂王浆等保健品。对一些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可根据实际条件适当服用抗电磁辐射的保健药品。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olluted i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Protected with Managing
Pang Xitong
Abstrac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has caused people’s attention, this text has monitored, managed, protected and introduced the systematic one, popularization one o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4.辐射环境管理规定 篇四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保护 环境和公众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在我省范围内建设 110kV 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广播电台、差转台,电视塔 台,卫星地球上行站,雷达,无线通讯,豁免水平以上的工业、科学、医疗等电磁辐 射建设项目,应遵守本细则。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条 根据《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对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 理:(一以下新、改、扩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1、500kV 及以上输变电工程;220kV 至 500kV 跨地市的输变电工程。
2、中波 50kW 及以上、短波 100kW 及以上或者在敏感区建设的广播电台, 差转台。
3、100kW 及以上的电视发射塔。
4、一站多台卫星地球上行站。
5、多台雷达探测系统。
6、一址多台或者多址发射的无线通信系统。
7、两个及两个以上合并审批的项目。
(二以下新、改、扩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500kV 以下的输变电工程。
2、中波 50kW 以下、短波 100kW 以下, 且位于非敏感区建设的广播电台, 差转台。
3、100kW 以下的电视发射塔。
4、一站单台卫星地球上行站。
5、单台雷达探测系统。
6、一址单台的无线通信讯系统。
7、豁免水平以上的工业、科学、医疗等电磁辐射设施。第四条 分级审批
(一 总功率在 200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塔;总功率在 1000千瓦以上的广播台、站;500kV 以上输变电工程;跨省级行政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 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由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
(二 220kV 至 500kV 输变电工程;总功率在 1000千瓦以下的广播电台,差转 台;总功率在 200千瓦以下的电视发射塔;卫星地球上行站;雷达探测系统、无线通 信系统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审批。
(三 110kV 输变电工程由省辖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第五条 项目审查条件(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二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三有合理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四拆迁安置措施具体可行。
(五成立环境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的监测仪器,制定环境管理 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监测计划。
第六条 项目审查形式
(一会审:报告书项目;在敏感区建设的项目。(二函审:一般报告表项目。
第七条 项目审批需提交的材料(含电子版(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版一式 2份。
(二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出具的项目技术审查评估报告 1份。(三项目所在省辖市环保部门初审意见 1份。第八条 办理程序
申请:项目建设前,建设单位应向环保部门提出申请,并将拟建设项目的基本情 况和相关内容报省环保厅,经初审,符合条件的项目可开展环评工作。环评时,应选 择在我省备案的环评单位。
第九条 公示要求
(一 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 7日 内,应当在建设单位网站和省环保厅网站上向公众公告下列信息:
1、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
2、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3、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4、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5、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6、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二 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 中,应当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报告书(送审版前,在省内主流媒体和网 站上向公众公告如下内容:
1、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3、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4、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5、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 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6、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7、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8、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完成后,将编制的报告书(表报省环保厅或 省辖市环保局,由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确定项目审查形式。
(四省环境评估中心对项目进行技术评估,会审的项目组织召开评审会。
(五评价单位按照审查要求对项目报告书(表进行修改并完成报告书(表 报批版。
(六按分类审批要求,报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申请受理、审批。
(七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在其政府 网站或者采用其他便利公众知悉的方式,公告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的有关信息。(八审批完成后,审批机关在网站上进行公示。
第十条 环评要求
(一 选址要求:对移动基站建设项目应确定安全防护距离,在其安全防护范围 内,原则上不得建有或新建幼儿园、中小学校、敬(养老院、大中型医院等敏感人 群集中的建筑;对输变电工程及其他项目,要尽量远离村庄,避让幼儿园、中小学校、敬(养老院、大中型医院等敏感人群集中的建筑和自然保护区。
(二监测比例要求:对移动通信基站项目监测抽测比例不低于 15%,抽测原则:以城镇为主,兼顾农村地区,敏感点应全部监测;对输变电工程及其他发射设备项目, 应对敏感点全部监测;项目敏感点的选取应征求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经确认后方可 进行监测。
(三位置变更要求:对移动基站项目:,建设位置变更在 100米范围内的,建设 前应到省环保厅进行备案;超过 100米的, 应重新做环境影响评价。对其他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变更的应重新做环境影响评价。
(四公众参与要求:
1、移动通讯基站项目每个典型基站附近的现场调查不少于 5人,现场调查应在建
设项目 60米范围内进行。
2、其他辐射建设项目:报告书项目在评价范围内现场调查不少于 200人;报告表 项目在评价范围内现场调查不少于 60人;特殊情况,以环保部门要求为准。
(五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将按照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处理。第三章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十一条 为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 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试生产,自试生产之日起 3个月内,向 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十二条 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 实施。
第十三条 编制验收调查(监测报告应与环评报告相一致。第十四条 验收审批需上报材料(含电子版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 2份。
2、审查修改的验收调查(监测报告 2份(验收调查监测单位加盖公章。
3、建设项目验收环境保护执行报告 2份。
4、建设项目所在省辖市环保部门的初审意见 1份。第十五条 验收程序
(一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包括项目基本情况、环评批复文件和环评报告书(表。
(二确定验收调查(监测单位。
(三项目进行验收前,应在省级或省辖市级主流媒体上公示 1次,在省环保厅 或省辖市网站上公示 1次;其公示内容包括:
1、拟验收项目情况简述。
2、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四进行现场公众调查和监测,编制验收调查(监测报告。
(五召开验收评审会 :审查验收调查(监测报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报告。(六修改后的验收调查(监测报告及相关材料,按分类审批要求,报有审批 权的环保部门申请受理、审批(含电子版。
(七项目审批完成后,由行政服务大厅通知建设单位,并将项目审批情况在省 环保厅或省辖市网站上公示。
第十六条 要求
移动基站项目验收监测应覆盖全部基站类型,以城镇为主,兼顾农村地区,环评 时作为敏感点的基站,验收时全部进行监测,验收监测点位的抽测比例不低于 30%;输变电工程及其他电磁辐射项目,应对所有敏感点进行监测;项目敏感点的选取应征 求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
5.辐射环境管理规定 篇五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 操作规范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
1.项目名称: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涉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电磁辐射、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等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
2.性质:行政许可
二、设定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公布,2003年10月1日施行第二十九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有关部门不得颁发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开发利用或者关闭铀(钍矿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或者办理退役审批手续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开发利用伴生放射性矿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6 年1月1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公布,根据2008年11月21日环境保护部2008年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九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
动的,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1、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除外;
2、使用Ⅰ类放射源的(医疗使用的除外;
3、售(含建造、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
第十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
2、销售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
3、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的;
4、使用Ⅱ类、Ⅲ类放射源的;
5、生产、销售、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
第十一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销售、使用Ⅳ类、Ⅴ类放射源的;
2、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
(三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3月25日,原国家环保局第十八号令发布施行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该类项目的竣工验收:(一总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塔;(二总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广播台、站;(三跨省级行政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四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除第六条规定所列项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和设备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竣工验收;参与辖区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监督检查;负责辖区内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建设;负责对辖区内因电磁辐射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实施监督管理和监督性监测。
三、实施对象和范围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伴有电磁辐射的建设项目或设施、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利
用等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或设施。
四、实施权限和主体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2009年3月1日起施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桂环发〔2009〕52号,2009年7月1日起施行、《广西壮族
自治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规定(试行》(桂环发[2009]13号,2009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有关规定,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如下:(一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范围
1、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辐射建设项目;
2、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辐射建设项目;
3、由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辐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的辐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的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特殊性质的辐射建设项目。
4、列入环境保护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09年本的辐射建设项目
(1全部核设施(包括与核设施有关的科研实验室。
(2铀(钍矿及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的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项目。(3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的电磁辐射设施 及工程。(4绝密工程。(5核电站
5、《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的由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的电磁辐射项目
(1总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塔;(2总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广播台、站;
(3跨省级行政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4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电磁辐射建设项目。(二自治区环保局审批范围
1、环境保护部委托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的辐射建设项目。
2、除核技术应用项目外,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及其它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且按照规定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辐射建设项目。
3、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的辐射建设项目。
4、可能造成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环境不良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辐射建设项目。
5、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审批的有重大变更需重新审批的辐射建设项目。
6、由自治区环保局负责发放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核技术应用项目。
(三环境保护部、自治区审环保局审批范围以外的其它辐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下放到地级市环保部门。
五、行政审批条件
(一满足实践正当性的原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清洁生产的新、改、扩建设项目;(二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三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为保护环境禁止建设项目、禁止建设地区和严格控制建设地区的名录的要求;
(四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等级要符合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及国家环保总局《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等技术规范和导则的要求编写,并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五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中的格式化表格仍不能完全说明的,须按照报告书中规定的条目编制补充说明;(六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该在
报批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采取其它方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采纳和不采纳的说明;(七有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与所从事的辐射工作相适应的拟建场所、设施和装备(包括放射源贮源库和放射性废物暂存间;(八配备合格的专(兼职安全和防护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九制定了相关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计划和事故应急方案;(十非密封源应用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和能力;(十一有符合法律要求的放射源退役方案。
六、申请材料(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1、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申请报告一份;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稿五份、电子文件一份;
3、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应有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预审意见;
4、环境影响报告书需有自治区环保局认可的技术评估意见。
5、扩建技改项目,环评文件中应附有原项目环评批复文件和竣工环保验收批复文件。
(二环境影响登记表
1、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申请一份;
2、环境影响登记表一式5份。
七、办结时限
法定办结时限:环境影响报告书时限60日;环境影响报告表30日,环境影响登记表15日。
承诺办结时限: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时限20个工作日;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查时限10个工作日;环境影响登记表5个工作日。
对环境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对评价结论有争议、公众意见大的,受理后,环保局应当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根据申请材料以及论证或听证结果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或申请人;受理后公示10日;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期限内。
八、行政审批数量 无数量限制。
九、收费项目、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十、咨询、投诉电话(07715303092。附件1 申请书样式及示范文本
关于报批《XXXX核技术应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申请 报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 我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已委托XXXX完成了《XXXX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工作,并由XXXX对该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评估,并报XX市环保局进行了初步审查。现报送贵局,请贵局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审批。
联系人:×××。
联系电话:××××××××××。XXXX单位 年月日 附件2 伴生放射性矿产开发加工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流程图
涉及环境敏感区域的输变电工程、广播电视、无线通 涉及环境敏感区域的输变电工程、广播电视、无线通 讯、雷达导航系统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审批流程图 申请人提出申请 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 职权范围的 告知向有关单位申请 不属于本局 服务窗口对申请当场审 查作出处理 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 一次性 告知 申请人 补正的全部内容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受理后拟审批公示 10 日(不计入限期办结时限)送辐射处进行审查(限 14 个工作日)承办人根据现场核查提出审查意见(限 12 个工作日)处领导审核(限 2 个工作日)自然处会签(限 2 个工作日)局办核稿,局负责人审定(限各 2 个工作日)办公室制作文件(限 2 个工作日,不计算在承诺办结时限内)服务窗口通知申请人领取决定文件(限 2 个工作日,不计算在承诺办结时限内)11 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域的输变电工程、广播电视、无线 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域的输变电工程、广播电视、无线 通讯、雷达导航系统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审批流
6.辐射环境防护监测及仪器选用 篇六
辐射防护监测的概念——是指为估算和控制公众及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而进行的测量。
辐射防护的目的——是保证公众和工作人员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 监测是衡量这种条件的手段。
在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寻找丢失的放射源、确定放射源破损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以及公众和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的估算方面等, 辐射监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辐射防护监测的对象是人和环境两大部分, 具体监测有四个领域: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场所监测、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
辐射防护监测的实施, 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现场采样和测量、实验室测量分析、数据处理、结果评价等。在监测方案中, 应明确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周期、监测仪器与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等。
辐射防护监测特别强调要有质量保证措施:监测人员要经过考核持证上岗, 监测仪器要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 对监测的全过程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项目选择不同的监测仪器, 如测量瞬时剂量率的仪器有高气压电离室、G-M计数管和闪烁体剂量率仪;测量累积剂量的仪器有热释光剂量计;测量表面污染的有α、β表面沾污仪;中子射线用中子仪测定;用于γ核素含量分析的有NaI (Tl) γ谱仪、Ge (Li) γ谱仪或HPGeγ谱仪。
2 辐射探测器原理及常用辐射环境监测仪器
对于辐射是不能感知的, 因此人们必须借助于辐射探测器探测各种辐射, 给出辐射的类型、强度 (数量) 、能量及时间等特性, 即对辐射进行测量。
辐射探测器是指在射线作用下能产生次级效应的器件, 而且这种次级效应能被电子仪器所检测。多数探测器是根据射线使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或激发的原理制成的。它们可以把射线的能量转变为电流、电压信号以供电子仪器记录。
人们根据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上述的各种效应, 制成了许多不同类型探测器。放射性测量常用的探测器有三类:气体电离探测器 (利用射线在气体介质中产生的电离效应) 、闪烁探测器 (利用射线在闪烁物质中产生的发光效应) 和半导体探测器 (利用射线在半导体中产生的电子和空穴) 。此外, 还有其它类型的探测器, 如固体径迹探测器、热释光探测器等。现场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X-γ辐射监测仪、γ谱仪、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和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等。
2.1 气体电离探测器
电离室、正比计数器和G-M计数管统称为气体电离探测器, 这三种气体电离探测器的工作特点虽不完全相同, 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射线使探测器内的工作气体发生电离, 然后收集所产生的电荷, 从而达到记录射线的目的。
2.2 闪烁探测器
闪烁探测器由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闪烁探测器具有分辨时间短、对γ射线的探测效率高和能测量射线的能量等优点,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核辐射探测器。
2.3 半导体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是使用半导体材料的电离探测器。探测器中加有电场以便把电离产生的过剩载流子收集在电极上。在工作机制上, 半导体探测器与气体探测器有不少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利用载流子 (在气体中是离子对, 在半导体是电子一空穴对) 在介质 (气体或半导体) 中作漂移运动而产生输出信号的, 因此, 可把半导体探测器看作一种固体电离室。
2.4 热释光探测器
热释光是绝缘体或半导体加热时从中发射的光, 不能与加热到白炽化时的物质中自发发射的光相混淆。热释光是物质预先吸收了辐射能之后的热激发光。目前经典的固体能带理论认为当磷光体 (晶体) 受到电离辐射照射时, 射线与晶体相互作用, 产生电离和激发使得晶体价带中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游离出来上升到导带, 在价带中剩下空穴。
被电离激发的电子和空穴在亚稳态能级分别被晶格中的缺陷所俘获 (激发) , 这些缺陷称为“陷阱” (俘获电子的缺陷) 或“中心” (俘获空穴的缺陷) , 统称为“发光中心”。处于亚稳态能级上的电子和空穴在无外源激发的环境下可以长时间滞留在缺陷中。加热磷光体时, 电子和空穴从发光中心中逸出, 电子与空穴迅速复合, 在复合过程中以可见光或紫外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如果在暗处加热该探测元件, 探测元件上放上光电倍增管, 测得的光输出就正比于探测器接受的辐射能量。
3 辐射监测仪器选用原则及选用举例
核辐射测量仪器主要由探测器和电子学电路所组成。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项目要选用不同的监测仪器。现场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X-γ辐射监测仪、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中子监测仪和热释光剂量计等。实验室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α、β放射性活度测量仪、γ谱仪、热释光剂量测量装备等。
在辐射检测中, 如何选择监测仪器, 一般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因素, 如射线性质、量程范围、能量响应、环境特性、仪器性能及测量误差等等。
3.1 X、γ辐射监测仪
3.1.1 电离室类监测仪
高气压电离室是测量环境剂量率的最常用的仪表, 这类仪器由一个高压电离室探测器和电子线路组成。前者为一个充高气压 (一般为22个大气压的氩气) 的不锈钢球壳, 中间密封一个电极。电子线路主要为MOSFET静电计、二次放大电路、高低压变换器以及读出线路。这类仪表在美国用得十分普遍, 它的缺点为价格比较昂贵。
3.1.2 闪烁剂量率仪
它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能发光的特性来探测射线的, 这些物质称为闪烁体。射线在闪烁体中产生的荧光极弱, 必须用光电倍增管来探测这些荧光, 光电倍增管先把荧光转换成电脉冲, 然后放大, 其脉冲辐度正比于带电粒子或光子在晶体中沉积的能量。例如, 我们常用的X-γ辐射测量仪FH-40G, 其主机探测器采用正比计数管, 外接探测器采用的是塑料闪烁体。
3.2 表面沾污监测仪器
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主要是测量现场的设备、地面、台面、衣服和人体皮肤表面有无放射性污染, 多用闪烁探测器, 也有用G-M计数管的。
3.3 中子监测仪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弹性碰撞和核反应, 形成直接电离的次级粒子。探测中子取决产生这些粒子的中间过程。常借助n-p弹性散射探测快中子, 利用10B (n、α) 7Li反应和6Li (n、3H) 4He反应探测慢中子。这两种反应都具有不产生γ射线特点。
内部充以3He和BF3气体正比计数管和内部涂层为6Li、7Li、10B的正比计数管, 可用来测量能量低于0.5eV的慢中子, 而内部充以含氢物质 (如甲烷、聚乙烯) 的计数管, 可用于探测能量大于100keV的快中子。
中子辐射监测比起γ辐射的监测要复杂的多。一方面是中子辐射场大都伴有γ辐射;另一方面, 中子能量范围宽, 不同能量的中子与机体有不同类型的作用, 产生的次级辐射也不尽相同。
即使吸收剂量相同, 由于品质因数不同, 剂量当量也不同, 这就给评价测量结果带来很大困难。
3.4 测氡仪
测量氡主要是通过测量氡-222衰变生成的子体, 氡子体是一种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处于放射性气溶胶状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主要是氡子体, 它随着人的呼吸而沉积到支气管和肺部, 给呼吸器官组织造成辐射损伤。对空气中氡子体浓度的测定, 都是采用将大量氡子体收集起来, 通过α辐射测量仪测量滤膜上的α放射性强度。氡子体测量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 一是取样过程中氡子体的积累, 二是取样后测量过程中氡子体的衰变。
3.5 α、β放射性活度测量仪
α粒子能量在2-8MeV, 其射程很短。按测量样品的厚度不同, 样品分为薄层样和厚层样。常用于α、β测量的有电离室、正比计数器、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等。正比计数器和半导体探测器具有本底低, 效率高、价格较低等优点, 应用较广。
β粒子贯穿物质的本领要比α粒子大得多, 因此很难采用“饱和层样”或“薄层样”来测量样品的总β放射性, 须均匀铺成10-50mg.cm-2的样品, 一般以20mg.cm-2厚度为宜。厚度太大, 因低能β损失过大, 会增大测量误差。
3.6 γ谱仪
γ谱仪主要用于对放射源或样品的γ能谱测量。γ谱仪的探测器有NaI (TI) 闪烁计数器和HPGe高纯锗半导体探测器。
3.7 累计剂量测量装置
3.7.1 热释光测量系统热释光剂量计是佩带在人体上, 用于测量个体受照剂量的监测仪器。
热释光剂量计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量程范围宽、重量轻、体积小、能量响应好, 受环境影响小, 可测X、γ、n、α和β等射线, 可重复使用以及可进行多点同时监测。
常用的热释光材料大致可分为三类:空气等效性好而灵敏度稍差的, 例如LiF、Li2B4O7和BeO等;空气等效性差而灵敏度高的, 例如CaSO4和CaF2等;介于前二类之间的有MgSiO4和MgB4O7等。
从磷光体的存在形态可分为磷光粉、热压片, 单晶切片、玻璃管封装粉末, 内热元件与聚酯等粘合剂混合成形的元件、陶瓷片, 带有金属衬托的沉积粘合元件, 热压在耐热衬托上的薄膜元件和玻璃片等。
3.7.2 光致光测量系统
现今又出现了新型的光致光剂量测量系统, 该种类型仪器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受过辐照的晶体, 导致电荷从空穴场运动到发光中心, 晶体受入射光激发后的发光量与晶体所受剂量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激光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所提供能量, 使得电子从空穴激发至导带和发光中心, 只有很少数电子被激发, 使得剂量计具有了重复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2]潘自强.辐射防护的现状与未来.1997, 9.
7.环境保护中辐射技术的应用解析 篇七
关键词:环境保护;辐射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Q1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64
随着核物理的快速发展,辐射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辐射技术在与其他科学领域相互交叉渗透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学科,如放射性免疫测定技术、辐射技术消灭病虫害等,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加重,人们逐渐将辐射技术引进环境保护中,下面就环境保护中辐射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1 辐射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稳定同位素C、N和放射性元素Be、Cs在水土流失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利用C、N同为素能对有机物的来源进行分析,从而发映出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样点的碳同位素C13/C12的比值,从而确定有机碳的含量,通过对某地区有机碳含量进行检测,发现该地区有机质中碳同位素的年平均值在-2.84%~-2.34%,其中碳同位素在洪水季节的波动比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在洪水季节,该地区的输沙量和径流量最大,携带有大量的有机质,使得岸潮滩淤积,局部环境因子对稳定碳同位素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一研究对环境保护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Be、Cs在研究水土流失方面有很大的作用,Be是宇宙射线轰击大气中O、N而产生的散落核素,其来源比较单一,不存在长期积累效应,因此,可以追踪表层沉积物及表土季节性迁移。Cs是核试验扩散在大气层中的微粒散落沉降在地表中,在化学分析中,常使用Be和Cs的比活度比值表征元素存在的散落积蓄差异,两元素的比活度越大,说明土壤侵蚀越小。为了解某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环保人员分别选取两个取样点,对Be、Cs比活度对比进行分析,发现第一个取样点表土层顶部Be/Cs为100/520,第二个取样点表土层顶部Be/Cs为10/100,说明两个取样点的表土侵蚀有明显的差异,第二个取样点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2 辐射技术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在废水处理中,主要采用γ射线源和电子加速器,物质吸收辐射后,分子、原子会从原始状态变成激发状态,形成激发分子和离子,并且会在水、有机物中形成自由基,这些激发分子、离子、自由基在相互接触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达到降解的效果。机物质、水溶液等需要进行辐射降解的物质,经过辐后,发生离子分解、离子中和、自由基重合等一系列反应,将污染物降解。在进行辐射降解时,可以使用辐射源比较安全的电子加速器,电子的降解作用和辐照物的射程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降解中,要根据合理的确定加速电子的最大射程。对于氯化物污染水,可以采用500keV电子束对其进行辐照降解,从而使得氯苯含量减少,达到相关净化标准。
工业废水一般会采用DOC、BOD等进行界定,采用γ射线辐照工业废水,在水中会产生一种氧化产物羟基自由基,氢自由基、水合电子两种还原产物,辐照降解效率和溶质与粒子的反应速度有很大的关系,将γ射线和臭氧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能有效地维持BOD稳定,降低DOC含量,还能达到漂白水的作用。在臭氧的协同作用下,随着辐照剂量的逐渐增加,工业废水中的DOC含量会迅速的下降,达到相关净化标准。
3 辐射技术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大气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引起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其中一氧化氮有很强的毒性,能和人体血液中血色素结合,形成亚硝基血色素,造成人体中毒,同时二氧化硫也会对人体及植物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常采用碱淋洗法、双碱法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但还没找到能有效去除一氧化氮的化学方法。采用辐射技术可以有效地降解一氧化氮,辐射源发出的能量会被大气中的H2O、N、CO2等吸收,从原始状态变成激发分子和离子,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和一氧化氮发生反应,生成硝酸,从而达到降解一氧化氮的目的,采用辐照加氨当催化剂进行一氧化氮降解,得到的产物还可以当做化肥的原料。因此,在没有找到化学法处理一氧化氮前,可以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进行废气中一氧化氮的治理。
4 总结
随着辐射技术的快速发展,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这对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环境治理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应用辐射技术,从而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挺.浅谈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1):125-126.
[2] 李凯.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02):141-142.
[3] 杨哲,冯哲.试分析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24):117-118.
8.淮安市环境γ辐射剂量率水平监测 篇八
淮安市环境γ辐射剂量率水平监测
摘要:本文介绍了~淮安市环境γ辐射剂量率水平监测方法和结果.作 者:吴敬波 赵亮 张洋 Wu Jing bo Zhao liang Zhang Yang 作者单位: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淮安,223001 期 刊:黑龙江环境通报 Journal:HEILONGJIANG ENVIRONMENTAL JOURNAL 年,卷(期):, 34(1) 分类号:X837 关键词:环境γ辐射剂量率 质量保证
9.辐射环境管理规定 篇九
按照省环保厅、淄博市环保局及高新区环保处的要求,我公司在5月份对在用的X射线装置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司射线装置基本情况
我公司在用的X射线装置数量为2套,型号为X射线XTC-70,管电压70Kv,用作冷轧钢板在线厚度测量,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了审批手续,办理辐射源安全许可证,证号为:鲁环辐证[03030],有效期为2008年6月13日至2013年6月12日,在有效期范围内。
两台X射线装置均为在用状态,不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水,不存在废旧放射源以及历史遗留、掩埋在地下等未经处置的废旧放射源。
二、建立健全放射源管理档案、管理制度
公司编订了《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管理制度》,包括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总经理责任制、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监测制度、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操作人员培训制度、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操作规程、使用登记制度、辐射防护与安全保卫制度等,以及放射源与射线装置事故应急措施及应急预案,每年定期进行演练。
建立健全辐射源档案,对辐射源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辐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均有培训合格证书,并有个人累计计量检测报告书。
三、现场检查
每周三,公司对射线装置使用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现场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防护措施齐全,完好,屏蔽防护设施完好,无易燃易爆等杂物堆放,现场整洁干净,并配备灭火器材。
我公司的两台X射线装置均为在用状态,不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水,在公司有效的监控防护中,安全可靠。
10.分析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篇十
【关键词】辐射技术;环境保护
引言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垃圾和污染,例如固体垃圾和废水废气等,有些垃圾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如何处理垃圾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解决环境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近年来专家学者开发出一种新技术来处理污染,这项技术就是辐射技术,由于处理污染清洁、可靠,因此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辐射技术简介
辐射技术就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或者射线,对污染物产生辐射,污染物会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被氧化或者分解为其他物质,这样就能够清除污染物。在饮用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医疗等行业,辐射也是常用的消毒杀菌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接受各种各样的辐射,只不过这些辐射强度都非常低,例如电脑、手机和家用电器等产生的辐射,在污染处理中应用的辐射强度较高,常见的有X射线、г射线等,其中г射线放射的电磁辐射,波长比紫外线还要短,г射线的优点是具备较强的穿透能力;而X射线的穿透能力不及г射线强,但是较易控制,可以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控制其穿透能力。目前各个行业中运用最多的就是X射线和г射线,在环境保护领域,运用较多的则是电子束和г射线,其中电子束比较容易控制,可以用于大规模的废气处理和废水处理,由于穿透能力较强,г射线一般用于处理污泥。
2、环境保护中辐射技术的应用
2.1治理水中污染物
一般污水中都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由于含有苯环,因此是很难降解的,而诸如氯农药、多氯联苯、氯酚等有机物,其苯环的氢原子被氯取代了,这些污染物一般具有较大的毒性,易溶于脂,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部分有机物还具有挥发性,例如在南极企鹅体内和青藏高原地区都发现了污染物。这些有机物具有很强的毒性,水中的微生物都可能被杀死,因此很难被降解,即使处理后结果也不理想,水中仍然残留有大量有机物。如果采用化学物理方法例如吸附、沉降等方法处理,污染物并不是真正被降解而是从污水中分离出来,分离后得到的污泥仍然需要处理。近年来专家学者开发了新型污水处理技术:AOP技术也就是高级氧化技术,包括Fenton试剂法、光催化氧化法等。
运用辐射处理污水中有机物的原理是:水受到辐射照射发生电离,生成氢原子、过氧化氢和羟基等化学活性很强的物质,具备较强的氧化性,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电离出的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污水中的多种有机物中,多氯联苯和氯酚化合物降解困难,也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专家学者经过研究发现,高能电子束能够降解氯酚化合物,有效减少污水中的多氯联苯及其他含氯化合物。
2.2处理烟道废气
我国目前仍然在大量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大量的化石燃料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其他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会对空气产生严重污染,产生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例如我国的四川省,由于长期受到酸雨侵害,文物、建筑等都遭到了破坏。还有臭名昭著的光化学烟雾,让人们头疼头晕,喉咙肿痛,例如美国于1970年发生的光化学烟雾时间,造成了大量的农作物损失,经济损失达到2500万美元,我国的北京、广州、郑州、上海等省市也存在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人数在100万以上的大型城市或者特大型城市,空气污染尤其严重。
世界各国都针对空气污染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是由于氮氧化物活性不高,难以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很难消除,这个问题困扰了专家学者很长一段时间。而目前出现的辐射技术,运用电子束就能够有效去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其主要原理是:废气受到辐射,二氧化碳、水、氮、氧等物质吸收了电子束的能量,变为激发态分子或者离子,离子和分子跃迁时会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和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反应,能够生成硝酸、硫酸,将生成的物质收集起来,就达到了去除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目的。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一般还要加入适量的氨气,这样生成物就是硝酸铵和硫酸铵的复盐,可以作为肥料使用。
目前采用辐射技术处理废气已经逐渐工业化,例如我国公司和日本公司合作,于1995年成立工厂,采用电子束脱硫,效果很好,但是存在的问题就是生成的硝酸、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会腐蚀设备,因此近年来开始针对陶瓷材料的反应装置开展研究。
2.3处理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中较难处理的是塑料,无法自然分解,强度较高,难以采用机械方式破碎,如果高温处理则会产生有害气体。日本曾经采用г射线处理,然后再破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废纸、木屑等富含纤维素的废弃物,美国曾经采用加酸后辐射的方法,能够回收葡萄糖,产物还可作为动物饲料。
结束语
综上,近年来核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一定的成绩,在环境保护中应用辐射技术必將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研究不够深入因此仍然存在问题和缺陷,必须加大研究力度,普及辐射技术,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立,窦利军.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要点[J].技术与市场,2014,(08):73.
[2]楼淑芬,王亮,舒畅.浅谈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7):199.
[3]李建忠.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美丽灌云[J].环境教育,2014,(01):57.
作者简介
11.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相关论述 篇十一
目前, 我国核电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核技术应用项目的普遍开展、铀矿及伴生矿开发力度逐步加大。随着核电建设及伴生矿开发的快速发展, 我国对辐射环境监测的要求也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在此情况下, 全国在人力资源、监测设施和技术水平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根据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正逐步加强辐射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基础建设, 对辐射环境的监管力度正逐步加大, 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核技术全面发展的局面。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2 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
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主要用于空气中辐射环境质量监测, 其开展的监测项目主要有五项, 分别为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连续监测、气象参数连续自动测量。主要监测设备集成在监测站房内, 为一体化整体式结构[1]。通过不断积累环境辐射水平数据, 总结环境辐射水平变化规律, 从而全面掌握我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为判断环境中放射性污染及其来源提供基础数据, 为政府决策和加强辐射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为公众提供辐射环境信息。
3 环境监测系统工作分析
在自动监测站中, γ剂量率的实时监测通过高压电离室实现。本软件支持三种型号高压电离室, 分别是:YB-IV型高压电离室、EGM5高压电离室、GE RSS131/RSS131ER型高压电离室, 可实现γ剂量率的实时监测[3]。配置一个自动气象站, 主要监测气象七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天气状况、雨量、感雨, 每秒实时更新。系统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通讯系统集成方案, 通过系统配备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及软件, 实现自动监测站内配备的所有设备的智能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传输、设备参数设置、设备控制及设备状态监控、报警、远程故障诊断等功能[3]。
系统采用有线无线双链路冗余备份的通讯方案, 日常传输以有线链路为主, 在有线链路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无线链路, 保证监测数据的实时稳定传输[4]。整体拓扑结构图如图1。
4 提高辐射环境监测能力的相关建议
辐射监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 可以随时了解核电厂及伴生矿周围辐射环境状态, 为环境质量评价和应急决策提供支持, 为核安全提供保障。未来自动监测技术应向简易化结构发展, 尽可能排除多余设备故障因素, 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地运行。
摘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论文论述了自动监测设备的基本组成结构, 集成方式, 及相关作用。对未来辐射环境自动监测领域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辐射环境,监测技术,相关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国夫, 巢哲雄, 杨斌, 赵顺平, 杨维耿, 张瑜.我国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试点评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 (01) .
[2]曹磊.环境自动监测站发展及运营方式的探索——以陕西省为例[J].硅谷, 2013 (14) .
[3]王海.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与运行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2 (01) ,
12.辐射环境管理规定 篇十二
下一代天气雷达系统项目委员会(JSP0)
1992年12月
WSR-88D项目由商务部、运输部、国防部组成的联合协会正在进行最后尾声工作。WSR-88D项目包括设计、选址、建设和操作在美国大陆116台国家天气服务雷达:夏威夷、阿拉斯加、菲律宾14部联邦航空管理雷达和22部国防雷达。
早在1984年,这个联合组织就发布一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分析这一系统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这份报告总结出:“从总体上看,NEXRAD系统的装备,操作将不会对环境产成显著的不利影响”。相反,这份报告指出:没有任何可靠的科学证据可以证明:象人们所焦虑的那样,直接暴露于NEXRAD雷达的电磁辐射下会对人类健康有害,即便是最敏感的人,比如:未出生的婴儿、病人和老人。
从1984年,开展了一项附加的科学调查—从生物学角度出发研究射频辐射。这份追加的环境报告旨在说明上述研究的结果,以确定 早期的PEIS是否依然有效。
为了使先前的分析深入化,这次评估采用了最新的雷达项目规格 和雷达辐射场测试数据。重新计算和证明,当雷达操作时所形成的电 磁场的强度。这次评估还列出了处于雷达电磁场所产生的生理影响。最后,文件再一次研究了电磁干扰对心脏起搏器、电子爆破装置和加油装置的影响。
每一个WSR-88D单元包括:支撑塔(高从16.4至98.4英尺不等)、天线罩(39英尺宽、35英尺高)、设备防护装置、电子震荡器和防御网。雷达将依照固定频率2700-3000MHz发出电磁信号,峰值475KW,均值1KW。WSR-88D选址的宗旨是使政府财产利用最大化。起用现存的天气雷达站,以取得网络的最大覆盖面,从而使建筑成本最小化,防止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WSR-88D将取代现存的WSR-
57、12WSR-74S、和1WSR-74CLD等过时且可靠性弱的雷达。WSR-88D将能在测量速度的同时测量反射系数。由于WSR-88D雷达使用了先进的多普勒技术和发展了的信号处理技术,WSR-88D雷达有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分辨率。
任何特定地理位置中的电磁场均包括这一地区内所有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自然界产生的非电离辐射包括:地球磁场和空气中的电场(风 暴天气中常见)。人为因素包括:广播电视传播发射机、雷达和通信 系统、家用电器中的微波炉、输电线路。美国环境保护委员会测算出 十五个城市的射频辐射最低指标(54-890MHz,低于WSR-88D的 2700-3000频率带),他们还发现射频辐射的功率密度总体来讲低于 0.000002 mw/cm²。
WSR-88D雷达系统将发射指向性很强的电磁波。在正常操作情况 下,雷达天线15-75秒旋转360º周期,电磁波以脉冲形式发射,持 续1.57-4.7lμS,每秒重复1304次。在大部分地区,WSR-88D雷达 扫描仰角为0.5º至19.5º。的区域,在一些山顶地区,俯角将可达到-0.5º。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基于脉冲扫描方式,会造成集中的功率密度。WSR-88D会在天线罩表面造成最大平均功率密度为0.6mw/cm²。距离天线高1000英尺以外,这一平均功率会下降至0.006 mw/cm²。即使是在距离天线较近的天线平台,WSR-88D的射频辐射功率密度也 将不会超过0.005 mw/cm²。所有这些数据都经过电磁场的测试。
在很少情况下,WSR-88D会象探照灯那样操作。即:主电磁波束集中在一点上。这种方式仅仅会在雷达维修或监测过程中出现。因为 雷达的主电磁波束定点,平均功率密度将高于正常操作水平。在天线 800英尺范围内,6分钟里的平均功率密度为3.85 mw/cm²;30分钟以上,平均功率密度为0.77 mw/cm²。
在1991年,电子、电信工程学院第28标准协作委员会以新的射频辐射强度指标取代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于1982年定的标准。新的标准为:需控制环境内(人口密集区)平均6分钟内的平均辐射强度不得超过9-10 mw/cm²。因此,WSR-88D雷达无论是在正常或集中的操作方式下,都符合这一标准。SCC1991 28对非控制区的平均辐射指标定为1.8-2.0 mw/cm²。WSR-88D雷达在正常操作情况下,不会超过这一指标;在集中操作情况下,也不会超过,因为这种集中的操作方式会被控制在30分钟内仅出现一次的水平上。
关于处于WSR-88D射频辐射场中可能出现生理变化的科学文章被认真的审阅过。虽然射频辐射场会使身体中的分子温度升高,并造成生理变化,但WSR-88D的辐射所造成的温度升高水平远近低于人体对热量的散发能力。因此处于WSR-88D的辐射场中不会引起人体对高热的吸收。流行病病理学家经过仔细的研究,对于因职业所需或居住处于射频辐射场中,没有任何可信的有说服力的科学证据可以证明:长期处于1982ANSI和SCC-28两个组织所规定的辐射状态下,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实验室中对比人体体积更大的动物所作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由于射频辐射会造成神经系统温度升高,以至对视觉系统有损伤,当然WSR-88D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射频辐射造成神经系统的危害的具体表现为:畸胎、发展性神经变态、基因突变、免疫,内分泌系统紊乱。但是,WSR-88D的功率密度很低,不会造成这些后果。早期的调查报告指出:WSR-88D造成心脏、脑、脑血管瓣膜神经细胞升温的程度,不会超过神经系统本身对热量的散发程度。然而,近期一份基于先进的工具和良好控制试验环境的报告指出,先前的报告结论是不正确的。在我们称为“无热”的射频辐射环境中,即功率密度为0.5 mw/cm²,动物的神经系统出现了微病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上的变化。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这些变化是有害的。因此,从总体上讲,没有科学的有效的证据支持下列说法:长时间处于WSR-88D的射频辐射场中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即使同时处于多个射频辐射场中,累积的结果、对高热的吸收、或其他影响都不可能发生,因为对WSR-88D雷达场的测试结果显示,它的电磁辐射指标很低。
WSR-88D雷达使用架空或地下输电网络,三相,208Y/20V,200安培电力供应。这些指标同居民用电和商业用电相同。地下输电线路同地上电缆相比会在地面产生微小的电场和磁场。架空电缆会对地面产生lV/m的电场和15MG的磁场。这个电场被认为是无害的:这个磁场同我们在美国人家庭里所测算的磁场强度相同,并且远远低于60Hz——国际非电离协会所定指标(1000 MG-24小时),一些流行病学家发现特定形式的癌症发病率同附近电缆存在有关。还有一些研究发现,特定形式的癌症发病率同职业所需长期处于磁场中有关。对于这些文章的考察指出:没有任何有决定性的结论表明磁场同癌症的发病率相关。当然,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在继续。基于目前的科学依据,没有发现WSR-88D的电缆供应线路会对人体产生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WSR-88D雷达和电缆供应线路将不会靠近商业区和居住区。
WSR-88D雷达的操作频率和选址都尽量使其同其他雷达或设备的干扰最小化。WSR-88D主脉冲会使距离其900英尺范围内的电子爆破装置(比如:雷管)引爆。但这也不会发生,因为主脉冲不会在 这一距离内对准地面。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和加油站的操作也不会受到 影响。因此,WSR-88D系统不会对其他系统造成显著的电磁干扰。
从一年以来的附加环境评估报告没有发现科学证据证明处于WSR-88D射频辐射场中会产生不利的生理影响;同样,这份报告也没有发现任何由WSR-88D输电线路引起的不利影响。最后,同1984年的结论相同,这一系统不会干扰心脏起搏器的工作、电子爆破设备的使用和加油站的正常操作。
【辐射环境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MEO轨道辐射环境对Si太阳电池影响研究09-04
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目标11-14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12-08
医院 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10-26
环保局固废辐射管理中心工作总结08-19
环保局固废辐射管理中心2006年工作安排12-04
浙江大学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7-26
辐射安全08-09
辐射事故应急方案06-27
年度辐射安全评估制度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