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课堂实录(8篇)
1.议论文写作课堂实录 篇一
《人物外貌描写写作指导》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
1.了解外貌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掌握并运用外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并运用外貌描写的方法。【教学方法】:以练带讲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在我们面前闪现,我们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笔下永恒的一瞬呢?
师:火老师先给大家看一张图片(成龙肖像画),这个人是谁?认识吗? 生:认识 师:谁
生:成龙
师:这是成龙的卡通肖像画,你是从哪个部位认出他是成龙 生::他的头部
师;更具体一点,那个部位最为特色 生:眼睛、嘴巴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他的面貌中有一个部位被特别的凸显出来,是哪个部位 生:鼻子
师:成龙的鼻子大,这幅画就是抓住相貌中最突出的部位来扩大夸张化,这是卡通肖像的特点。虽然不是本人,由于特点很明显,所以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现在,火老师站在大家的面前,虽然长的不那么漂亮但今天我愿意为大家做一个模特。大家看看火老师,如果由你来画一幅肖像画的话,你打算突出火老师相貌中的那个部位 生:眼睛
师:火老师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生:浓眉大眼
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之给人物画像
师:首先让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投影)。生:大声读出教学目标。
师:老师有两个问题要问大家?
生: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可以从年龄、身材、长相、姿态等方面入手。师;(出示投影总结)猜
师 :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生: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可以显示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地位等。生: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可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可以显示人物的生活状况。生: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可以展现出人物的心情。师;(出示投影总结)
师:在翻阅同学们作文时,我发现咱们同学也特别喜欢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下面是老师从一位同学的作文中摘录下来的一个片段,大家猜猜看她是谁?(出示投影)
生:猜不出。
师:接着出示其它图片,让学生猜。
生:又快又准确地猜出他们是谁。
师:为什么第一个同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猜不出,而其他三个距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却能又快又准确的猜出呢/ 生:因为第一个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其他三个人物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大家想不想自己作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龙活现? 生:想!
师:想就要拜师学艺。经典的文学作品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往往教给我们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上面的人物描写精彩片段,仔细体味它的妙处。也可结合你所知道的其他经典的外貌描写。说说外貌描写的方法有哪些?抓住一点,引用例句谈出你对该方法的认识,生:大声朗读,小组探讨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下面哪个组来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研讨结果。在陈述小组意见前,请注意老师给你们的一些提示:
①发言声音要洪亮,小组意见请说“我们认为„„”,个人补充意见请说“我个人认为„„”。
②已经发表过的相同见解,除非有异议或补充,否则后面的小组或同学不再重复发言。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描写一个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用比喻的手法,还可以用重复描写,比如孙犁写的《芦花荡》那是老头子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就用了重复描写,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好象是我已经看到这位老人他的眼睛非常的明亮非常的尖利,师:你说的真好。请把你们的研讨结果写在黑板上。生:上黑板板书
运用恰当的修辞、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学生2:我们小组认为,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可以从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进行肖像描写。比如第五个例子写罗敷。就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用行者和少年见到她之后的表现,来烘托了罗敷的美。
师:说得真棒。请你也把你们的研讨结果写在黑板上。
学生3:我们小组认为,描写一个人物的肖像,可以描画她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和内心感受,总是通过各种眼神表现出来,如第 个例子,贾宝玉的俊美,多情,林黛玉的多愁善感通过他们的眉眼就能得到体现。
师:鲁迅先生说过“要极省俭地刻画一个人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刻画他的眼睛。倘若是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生:上黑板板书:刻画眼睛
学生4: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认为要想让人物描写生动起来,表现人物活力,就要把肖像放到动作中去,写出人物的动态神情。例如第 个例子中,眼睛一眨一眨冲我们笑笑,右脚轻轻地一下一下地踢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的聪颖、活泼、好动。生:上黑板板书:动静结合
学生5:我们小组认为,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比如例
中对鲁迅形象的刻画。就是重点抓住了面孔、头发、胡须来写的。
师:著名作家老舍说过“刻画人物,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倘若贪得形容的周到,而一切并无用处,便使读者失望。生:板书
抓住特征
学生6:我们小组认为,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要按一定顺序进行。例如第 2 个例子,鲁迅描写祥林嫂时就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生:板书
按照一定的顺序师;(出示投影总结)师;(出示投影总结)
师:学了这么多刻画人物的方法,大家想不想露一手? 生:想!
师:好!我们请一位同学上台来给我们做模特,大家对他进行一段外貌描写,看谁写得最成功。
生:开始写作。小组内交流,推选出最优秀的班内交流。
生:他头发短短的,戴着一副小眼睛,站在讲台上,手好像放在哪里也不合适,有时偷偷地笑一下,有时弯一下腰,羞答答的,怎么做好像都不对似的。师:能说一下你们小组为什么推荐他的作品吗? 生:他在写作的时候,注意了写作的顺序。生:他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羞答答的。
师:他高高的个子,站在那里,玉树临风一般。白净的脸上挂着腼腆的笑容,手一会儿放在前边,一会儿放在身后,最后干脆扶在桌子上。真没见过这么腼腆的男生。师:能说一下你们小组为什么推荐他的作品吗?
生:他在写作的时候,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例如:腼腆、白净、玉树临风等。生:他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刚才同学们评价的都很到位,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身边熟悉的老师或同学,进行外貌描写,注意不要写出名字,大家一起来猜猜她是谁。如果大家能猜出来就通过,猜不出来重新修改。
生:他中等身材,酷爱篮球,也不知道他上辈子欠了老天爷多少债,要不老天爷怎么会赐给他如此出众的尊容呢?他也许与包公有缘,天生黑黝黝的皮肤,充分体现了黑人的威猛。生:张超
生:不对。是刘文龙
师:请张超同学和刘文龙同学站起来,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他们两个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他们两个皮肤都有点黑。生:张超的脸上长着青春痘。
生:张超嘴巴上已经长小胡子了。L 师:好!请同学们抓住他们的个性特征,重新描写一下张超。
生: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位男生,他脸有点黑,好多粒标志着他走向成熟的青春痘散布在他脸上的各个部位。小小的胡子也偷偷冒了出来,更是给他增添了几分成熟的魅力。他个人有个小嗜好,时不时的拿起小镜照一照,臭美一下。
师:嗯!这样就比较容易把这两位同学区分开了。谁还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生: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小眼镜,一张能说会到的小嘴一天到晚总是闲不住。整个人长的瘦瘦高高的,叫人忍不住担心,一阵风会把她吹倒。生:杨小飞
师:大家为什么一下就能猜出是杨小飞 生:他用了炯炯有神、瘦瘦高高等形容词,准确生动的写出了杨小飞的特点。生:他还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叫人忍不住担心,一阵风会把她吹倒。”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课后各人根据同学们提的建议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并把它整理在自己的练笔本上。
师小结:果戈里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我们要掌握好这把钥匙,用肖像描写等方法打开一扇扇人物的内心之门,让他们成为我们笔下永恒的一瞬。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特别棒,老师谨以最后的外貌描写精彩片段作为特别的礼物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与名著为伴,和大师同行,撷取璀璨的文学明珠,让自己的文章熠熠生辉。
2.议论文写作课堂实录 篇二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1.发动学生写作内动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矫正写作目标, 以我手写我心, 独抒性灵, 充实生命。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中却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普遍呈现“新八股”风 (情感虚假, 言之无物, 千篇一律) 。可问题是否就出在“方法技巧”本身上呢?
我以为写作“方法技巧”本身无错, 而错就错在教师“教授之法”程序不够科学。因为任何“方法技巧”都必须是学生在拥有了“写作情感”的前提下, 才能在实践中去感悟、内化成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不论是偏重于指导“方法技巧”, 还是侧重于激发“情感思考”, 所呈现出总体趋向是:教师将“方法技巧”的指导与“人”的存在有机结合起来, 即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其中反复提到“自己”, 如果说“我要写”是写作的动力, 那么“为自己写”则是写作的终极追求。所以, 教师若能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对话, 以情动情, 以心换心, 才能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共鸣与反响, 从而使他们产生进一步联想和创作的欲望, 并顺着这个方向为自己写、写自己的东西。
2.教学途径:以“情感思考”为先导, “方法技巧”紧跟随。探讨此问题之前, 首先要弄清“作文课堂教什么”?过去我们对此认识往往多了些神圣的诠释, 却少了些质朴的理解。其实, “作文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为特定环境下的师生之间的作文活动。至于怎样活动?活动什么?传统的课堂模式, 大多是教师居高临下指挥着学生如何“审题、谋篇、行文、润色”, 如何做到“构思要巧妙、立意要独到、语言要生动、技法要高超”等。可这些“方法技巧”的传输和训练, 在实际操作教师在关注学生思想情感和其主体性的基础上, 逐步做到让学生先“动情”、“入理”──然后再“得法”。这才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也凸显了课堂教学在写作中的价值与意义。
二、教学简案
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 尤其是弱者﹑普通人的意识, 从而使其有同情心, 这是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的起点;知识与能力:了解写作的基本规律, 基本流程为, 观察体验生活—感悟思考生活—真情表达生活—提升人格境界, 回归火热生活。写作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命活动;过程与方法:教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 借助于“理解爱的真谛”、“分享爱的体验”、“感悟爱的内涵”、“真情表达”四个活动环节, 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 对爱的本质有一个深入的思考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将自己独特的体察与感悟记录下来。
2.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已有积累, 激发其写作兴趣, 把握生活瞬间, 唤醒创作意识。
3.教学难点:感悟爱的内涵。
三、学习思路
导入:1.理解爱的真谛;2.分享爱的体验;3.感悟爱的内涵;4.表达爱的真情。
【课堂实录】
一、教学序曲
1.直入主题, 交待学习重点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上一堂写作指导课——“让世界充满爱”。前几天, 老师看到网上有这样一项“关于学生作文面临困难”的调查。 (多媒体呈现调查资料。)
结果显示:学生认为作文最难的是没内容可写, 此问题约占60%的比重, 而没思路﹑不会表达等其他问题约占40%的比重。同学们觉得这项调查符合您的情况吗?符合的请举手! (多半学生举了手。) 看来的确如此, 有感才会有思, 又思才会有悟, 也才会有流泻于笔端的文字, 真情实感是我们写作的源泉。这节课就让我们理解爱的真谛, 分享爱的体验, 感悟爱的内涵, 主要解决的是大家无米下锅的问题。
2.审题
(多媒体展示:自拟题目, 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 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500字, 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师:谁来读一下教材的写作要求?咱班哪一位同学比较含蓄, 平时一般不举手发言? (学生指出一位同学。) 好, 请你起立。拿破仑说过:“如果你的剑不够长, 就要向前跨出一步。”老师相信, 这节课, 你会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学生朗读得很投入。)
师:你很有发展的潜质!同学们, 拿到一个作文话题后, 首先要看清楚这个话题可以写什么?然后再看我要写什么?最后是怎么写。对于记叙文就要思考, 我们要写什么人, 什么事?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老师希望这节课同学们都能够有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二、理解爱的真谛
师:本次作文要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 那么什么是“爱”呢?
生:“爱”就是关心!
生:“爱”就是奉献!
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爱”是对人或事物有深厚而真挚的感情;古代汉语词典解释说:“爱”是惠爱 (赠予, 慈爱) , 仁爱 (仁, 古代一种道德观念, 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相爱) 。同学们的感悟力很好!那“爱”又包括哪些种?你认为哪种爱最伟大呢?
生:“爱”包括亲情、友情、爱情。
师:这是从对象不同的角度划分。
生:“爱”包括见义勇为, 助人为乐, 爱祖国, 爱人民!
师:你已经从个人的圈子中走出来, 放眼社会, 有了大爱的胸怀!好!从对象﹑性质等不同角度划分, 可以说爱包罗万象﹑种类繁多。
…………
三、分享爱的体验
师:可见, 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愫!正如教材所给资料显示, 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普通人, 关爱、同情弱者, 因为身在困境中获得别人的关爱, 或在别人有难时你出伸友爱的手, 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与满足, 这种爱弥足珍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爱的体验, 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多媒体展示:在下面两个内容中任选一个, 进行思考活动。
⒈同学们, 在你困顿之时, 情绪低落之际, 是谁在默默地关怀﹑支持着你?或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你又怎样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让我们一起回忆那温馨的往事……
⒉在书上的三项活动中, 任选一项内容, 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我们该怎样向别人 (伙伴﹑普通人﹑失学儿童、伤残人员……) 表达我们的爱?]
(思考片刻后, 仍未有学生举手, 教师适时进行激情感染。)
师:同学们此刻或许有千言万语, 但不知从何说起。老师就有过这样的真切体验, 同学们想听听吗? (学生兴奋地回应:想!) 有一年九月, 我新带了一个初一班, 学生很顽皮, 我还有两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那一段日子, 繁重的工作压得我透不过气来, 真有一种心力交瘁之感。这时正赶上教师节, 我收到了毕业生这样两则短信。
(多媒体展示:还梳着那披肩的长发吗?还是穿颜色各异﹑款式多变的时装吗?还是那含糖量很高而充满慈爱, 却影响了我一生的嗓音吗?老师, 我想你……您的学生:小墨
我们从“一瓶水”缘起, 七年中, 它如永不干涸的雨, 潜藏在我心底, 回首那些值得感恩的人, 尹老师, 还是你。您的学生:小超)
师:这两则短信如一场春雨, 洗涤了我内心的沮丧与消沉, 那一刻, 我胸中激荡着爱的暖流, 世界上还有谁比老师更富有呢?我同时拥有着几十颗最纯真的心灵!也正是这一点, 让我有了不竭的动力, 收获着为人师的辛劳与甜蜜!同学们, 分享了老师的爱的体验, 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师:看来, 只要用心体会, 生活中处处都有爱!那大家就一起分享一下彼此的经历吧!
…………
生:我想说一说怎样向伙伴表达我们的爱!我们班的小哲前几天摔骨折了, 没有来上课, 我想給他叠100只纸鹤, 表达对他早日康复的祝福!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相信, 友爱的力量会让你的伙伴拥有无穷的勇气!
生:如果小哲来上学, 还没恢复好, 我可以当他的拐棍! (众生笑。)
生:落下的功课由我来负责帮他补, 谁让我是学委呢!
师:在其职, 谋其政, 这份责任心, 就是对爱最好的诠释。
生:在汶川大地震期间, 我看到他们美好的家园转瞬间成为废墟, 受灾的同胞处在水深火热中, 就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压岁钱, 捐给灾区。虽然我的MP4梦破灭了, 但我却为自己感到自豪!
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多难兴邦, 众志成城, 泰山可移!中国, 我们为你自豪!
四、感悟爱的内涵
师:方才, 我们以教材为核心, 体验到在困顿中受人帮助时的感动和助人时的喜悦, 其实拓展开来, 爱无处不在!在平凡的日子里、在日常的琐屑中都有爱的影踪, 即使在逆境中, 我们也可以成为播洒爱的使者。通过刚才的交流, 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下锅的米, 但“文以载道”, 我们究竟该用自己的文章承载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呢?下面让我们借助于大作家的作品来感悟爱的内涵, 看一看他们是怎样用小事件展示出大精神的!
(多媒体展示: (1)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 发青的嘴唇, 粗糙、褴褛的衣服, 龌龊的伤口……啊, 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 他喃喃地企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 也没有怀表, 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 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我惘然无措, 惶惑不安, 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 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 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 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哪儿的话, 兄弟, ”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 兄弟。”我明白, 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节选自屠格涅夫《乞丐》)
师:大家最想听谁朗读呢? (气氛很活跃, 大家推荐一生。生朗读。) 同学们, 看了这段文字, 你有什么感受?
生:屠格涅夫很善良, 平等待人, 连乞丐都不歧视。
师:是的!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 需要人格上的平等、尊重, 否则爱就变成了施舍和怜悯, 尊重是爱的本质。
[多媒体展示: (2) 一位好友来探望我, 来时她经过了一片很大的树林, 于是我就问她观察到了什么?“没什么特别的。”她回答。要不是我已经习惯这样的回答 (因为一直以来我都确信有视觉的人看的很少) 我几乎不会相信我的耳朵。我对她说:“你没听到杨树在抽芽吗?知更鸟在下蛋吗?春之交响曲在奏响吗?”
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 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 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节选自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师:同学们, 看了这段文字, 你有什么感受? (用屏幕补充相关资料:
●一岁半, 海伦·凯勒不幸染上疾病, 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 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 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7岁, 海伦·凯勒考进了美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 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 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 她开始写作。毕业后, 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生:海伦凯勒很坚强。
师:命运似乎对盲、聋、哑的海伦很不公平, 但对生命的挚爱与执着使凯勒成为生活的强者, 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照亮了整个世界!
(多媒体展示: (3)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师:由这一小段文字, 你又体味到爱怎样的内涵呢?
生:杜甫很让人敬佩!它可以说是“先天下之忧, 后天下之乐”了!
师:发言能引经据典, 实在难能可贵!杜甫历尽千辛万苦安置好的浣溪沙草堂被秋风吹破, “屋漏无干处”, 被子“冷似铁”, 穷困潦倒的杜甫此时心中系念的依然是普天下的贫寒之人, 秋风吹掉屋上茅草本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但是诗人借此寄托的却是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仁爱情怀, 此种境界在某种程度上要高于范中淹的“先天下之忧, 后天下之乐”和欧阳修的“与民同乐”, 可见, “忧”有时也是一种深沉的爱!而也正因此, 才成就了杜甫诗圣的美名!
五、表达爱的真情
师:同学们, 此时你们心中已贮存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让我们回归生活, 看一组图片。
师:是谁伫立在在风雨中?看一看公共汽车上人们漠然的表情。蒲公英正在想着什么?在喧闹的街市角落里, 有一个小乞丐正在拣拾垃圾。这位残疾人心中有怎样的爱?否则她怎会如此困窘却又笑得这般灿烂?
(多媒体展示:“一花一木一世界, 一枝一叶总关情。”同学们,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曾经触动过你情感的人、事、物、景呢?请你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 写一个片段。)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要当仁不让!
生甲:生活中常会有一些不幸的事发生, 就拿5月12日的下午来说吧。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 5月13日早晨, 在北川灾区一片废墟上, 一个幼童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 为了感谢救他的解放军叔叔, 在他们那里得到的爱, 他向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了一个礼。他就是———郎铮。是啊, 只要有爱, 就有希望!
师:事件交代得很清楚, 语言流畅, 好!托尔斯泰说过:“一切艺术源于至微。”写记叙文也如此, 要把传神的细节描摹出来, 要让读者如临其境, 感同身受。比如周汝昌先生评价《红楼梦》是:“闺阁中历历有人。”历历可见, 就是记叙文的写作关键。请你再改一改, 好吗? (生甲诚恳地点点头。)
…………
生甲:老师我改完了。生活中常会有一些不幸的事发生, 就拿5月12日的下午来说吧。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 5月13日早晨, 在北川灾区一片四周仍在冒烟的废墟上, 一个左臂受伤年仅3岁的幼童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 为了感谢救他的解放军叔叔, 在他们那里得到的爱, 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他就是———郎铮。
小郎铮用那颗真诚、懂得回报的心感动了子弟兵!的确, 只要有爱, 就有希望! (加着重号处为补充的内容。)
师:细节的描写更传神了, 另外, 最后用“小郎铮用那颗真诚、懂得回报的心感动了子弟兵!”画龙点睛很到位!
生乙:我本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我十岁那年, 死神夺走了我父亲的生命。我们花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 但还是只能眼睁睁的将父亲下葬, 从此我便与妈妈相依为命。失去父亲的我整天闷闷不乐, 每当放学后, 看见别的伙伴和爸爸一起回家的情景, 我都会低着头, 偷偷哭泣。
不知为什么, 这事让同学和老师知道了, 原本以为同学们会嘲笑我, 甚至不愿意上学。但我错了, 彻底错了, 原来他们都那么有爱心。
当我走近教室, 他们全涌上来:“这是我的《作文精选》我知道你特喜欢, 送给你, 这是你最喜欢的花篮……”望着那一双双充满爱和温暖的眼睛, 我的心开始颤动, 鼻子酸酸的, 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下来了。
“别哭了, 以后我们都是你的朋友, 我们的爸爸就是你的爸爸, 以后常到我家来玩, 好吗?”听着这充满关爱的声音, 我使劲点了点头。同学们的爱使我本已冰凉的心田重新回荡着爱的暖流。就这样, 我开始了新的生活, 最终成为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从此, 在我的眼中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绿绿的小草, 暧暧的阳光, 甜甜的微笑……
我尝到爱的甜蜜, 因而深知爱的珍贵。于是, 我把我所有的爱毫不吝惜地献给了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师:看来真情实感出佳作呀!我最欣赏的是你后面的景物描写的部分, 还有你恰当地使用了修辞, 记叙文的语言亮起来了。你来读一下景物描写的句子和使用了修辞的一个例句, 好吗? (生读。)
…………
六、教学小结
师:看来, 这篇作文同学们回家之后一定能完成得很好!但是我们在一节课上不仅要学会, 还要会学。同学们说一说, 这节课, 大家都收获到什么?
生:要善于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下锅的米就能找到。
…………
师:广阔的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们要让自己拥有一颗善动情的心, 先调动生活积累体验爱, 再来借助于作家作品感悟爱的内涵, 提升对爱的理性思考与认识, “劳于读书, 逸于写作”, 读书让我们深刻!眼中有爱, 心中有爱, 笔下自然就有了爱, 继而来真情表达。写作是为了充实生命, 最后我们还要回归生活, 让我们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让我们都做一个爱的传播者, 让世界充满爱!爱, 是一种修养, 是一种境界, 更是一种人性的升华!
七、延伸
师:其实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所揭示的内涵, 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爱的哲学。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是天下担当的大爱境界;道家“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是天人合一的大爱境界;佛家的“普渡众生”、“觉悟”、“慈悲”, 所体现的更是一种博爱情怀!那么就让我们……
(多媒体展示:
1.阅读国学类的书籍, 提升爱的境界。
儒家:如于丹的《〈论语〉心得》等。
道家:南怀瑾讲《庄子》《老子》等。
释家:《佛心领悟》等。
2.写一篇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记叙文, 500字左右。可发至我的邮箱:yinfengxia2006@sina.com, 我们再来碰撞﹑交流。)
【教研评析】
甲:我觉得学生作文能力不过关, 主要原因不在文内, 而在文外。“文外功”一词大概源于陆游的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汝果欲学诗, 工夫在诗外。”———他谈的虽然是写诗, 却与作文同一道理, 我们不妨理解为“汝果欲学文, 工夫在文外”。
乙:对此, 唯物主义思想家, 其实也是文艺理论家的王充还有个比喻:“人之有文也, 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 皆生有体, 苟有文无实, 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 (《论衡·超奇》)
王充这里虽然没有使用“文外功”一词, 但他提出的“毛”与“体”、“文”与“实”的关系, 正是文内功与文外功的关系, 他道出了“毛”附于“体”、“文”源于“实”, 即文内功源干文外功的道理。
甲:尹老师这节课就抓住了作文教学的“本”, 立足点放在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创作情感上, 这是写作的原动力。只有学生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 写作才可能变“教师要我写”为“学生我要写”, “点”选得准确而富有新意。以“情感思考”为先导, “方法技巧”紧跟随, 这一教学思路, 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所以, 这节课虽只有一个“真情表达”环节在让学生写, 但前面三个环节的“文外”功夫的铺垫与酝酿则至关重要, 使得最后的写水到渠成。在“真情表达”部分学生之所以发言如此精彩, 就源于生活积累被调动起来, 几则补充资料深化了他们的思想。
乙:我觉得尹老师在课上着意强调的“劳于读书, 逸于写作”的观念, 还是很正确的。文外功, 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 还表现在文化底蕴上。想写一手好文章, 必须多读书, 多积累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杜甫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已经道出了其中奥秘。桐城派大师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说:“盖人不穷理读书, 则出词鄙倍空疏;人无经济, 则言虽累牍, 不适于用。故义理、书卷、经济者, 行文之实……”“行文之实”的说法, 与“文外功”含义相同。读书和作文的关系, 《程氏家塾分年日程》中还有这样一个比喻:“读书如销铜, 聚铜入炉, 大鞴扇之, 不销不止, 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 铜既已销矣, 随模铸器, 一冶既成, 只要识模, 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 易于作文者也。”
因此, 加厚文外功, 不但要丰富生活阅历, 还必须在“穷理读书”上下功夫。否则, 会成为陆游所说的那种“工藻绘”、“镂虚空”的“痴人”。
甲:尹老师这节课在“感悟爱的内涵”部分, 补充了几位名家作品, 拓展了学生对爱的理解, 让学生认识到读书使人深刻, 这一点是很难能可贵的, 尤其在初中的课堂上。包括“教师的建议”部分, 让学生读国学类书, 儒家:如于丹的《〈论语〉心得》;道家:南怀瑾讲《庄子》《老子》;释家:《佛心领悟》等, 来提升爱的修养与境界。尹老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揭示的内涵, 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爱的哲学, 所体现的是一种博爱情怀。”很有思维的深度。这种读书的引导, 一方面展示了教师本人的文化视野, 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尹老师一直在努力地阅读, 不断地完善着自己, 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挖掘与领悟。
乙:尹老师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传承传统文化, 振兴民族精神是“语文报杯”大赛的宗旨, 也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尹老师觉得:“教育的终极意义在于, 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情感, 在学生离开学校那一刻能够很好地‘做人’、‘处世’, 在此过程中展示出一流的‘人格、人性、人品’。”这一点我是赞同的。是的, 语文可以让我们的生活, 诗意、优雅而又有质量。语文对我们的馈赠, 决不仅仅是一个中考, 亦或是高考的圆满, 她可以丰富我们的一生。语文将为我们构建出一个“精神的家园”, 一片心灵的芳草地。语文, 可以让我们拥有:舌战群儒的口才;妙笔生花的才情;游刃有余的人际交往能力;历练一颗胸怀天下的大慈悲心!语文, 你不仅可以让我们从容地在考场上绽放光彩, 而且你会带我们奔向更辽远的未来, 去赢得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竞赛!
甲:其实简言之, 语文课要让学生爱生活、会思考、喜读书、能说善写, 做一个有生存质量的人。因此我觉得语文课要做到“四有”, 具体说来就是有生活、有思考 (从而有思想) 、有读书的引导, 有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和其他学科主要提升学生的智商相比, 我觉得语文课堂上关键是要提升学生的情商和德商。
3.议论文写作课堂实录 篇三
关键词: 互动课堂 小组合作 英语写作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形势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逐渐取代了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尤其是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是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典例,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和极佳的反馈。互动课堂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的教学过程,每个学生个体在课堂中与同学、教师形成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这能够发挥英语写作课堂应有的作用。
互动课堂是以学生讲授、教师指导为主的新型教学形式,班级同学分成相应的小组,在每一节英语写作课课前,小组同学合作讨论课上需要分享的内容,在课堂中,展示小组成员集体研讨准备的成果并与班级同学进行交流,课后根据课上的同学反应和教师的评价反思展示内容的优缺点,随之改正不足,再继续开展新一轮循环的英语写作任务。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参与度,集思广益,学生自由发挥意见与建议,把课堂环节延伸到课前与课后,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互动课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在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每个学生作为小组成员都有分配的任务,并且需要小组的讨论协调,最终形成课堂展示的成果。在课前准备任务环节,小组成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试讲演练。首先,小组的各位成员需要从不同渠道搜集课堂展示的不同方面的资料,例如从写作书籍、真题试卷、网络文库等信息源查找所需的课堂资源。分门别类地细化搜集的资料,主要有专八写作高频词汇、写作常用词组短语、写作惯用谚语习语、写作典型句式句型、写作参考模板范例,从英语写作的不同角度整合资源,全方位地进行积累强化。小组成员把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发送到英语写作课程的公共邮箱,以便班级内其他小组同学共享学习,在随后的课堂的交流和检测做前期的准备。其次,小组同学需要讨论,合力制作课堂上展示的PPT课件,综合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技术,创新课堂讲授的方式,多层次、全立体地凸显课堂重点知识。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各位成员需要合作、交流、协调,对整合的资料去粗取精,合理筛选,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选择合适的PPT模板,借助网页链接、音频视频文件,丰富完善课件内容,以期获得较好的放映效果。最后,小组成员集体完成课件后,需要选出组员同学进行组内试讲,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加强对写作课件的熟练程度。组内学生要对其试讲的同学进行评价,组内成员互动交流,反馈信息,提出改进意见,为课堂上的展示任务做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课前的准备工作是课上的互动交流环节的前期铺垫过程,为互动课堂的有序完整进行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也为课堂上每一位学生与小组同学和教师进行有益互动提供条件。
互动课堂的课堂环节是循序渐进、合理有序的,课堂氛围是轻松活跃、高效活泼的,课堂中的成员——每位同学和授课教师都能够有效地参与每项课堂教学任务,同学互动,师生互动,促成课堂的良性循环过程。小组成员先是展示本组的合作讨论成果,以PPT课件的多媒体形式向同学和教师放映、讲解,分享本组的研讨结果和心得。小组课件内容主要以历年的专八作文真题和范文为主,小组成员与其他同学一道,分析作文题目,梳理行文思路和结构,评述真题范文,在典例中借鉴其写作架构、选词用词、句型句式等闪光点。接着,讲评的小组成员对课前布置的查找资料的积累背诵任务进行随机抽查,借此环节与课堂中的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起到对小组外其他学生的督促与激励作用。抽查小测试既是对授课成员的课外完成作业情况的一种检测,又是对小组内同学的集体成果的一种反馈,可以了解到本组成员查找的资料的质量和数量是否合理得当。小组汇报成果结束后,授课教师会对此小组的准备工作及汇报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出该组表现的优缺点,提出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形成师生互动的有益循环环节。随之,教师对小组的课件进行回顾复习,强调重点,过渡到本节课的核心授课内容,并与小组的展示成果有机结合,找到共鸣点,使学生易于接受本节写作课的要点与精髓。在课堂的结尾处,教师会布置写作任务,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以巩固课堂重点,同时要求由下一小组同学查找模拟作文题目,发送到公共邮箱,其他同学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因此,布置的写作任务题目是由教师指明题目范围,由学生自主查找命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力。
互动课堂的课后巩固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经过练习、评估、反思的步骤,才能在英语写作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水平。学生需要在每节互动课堂的课后完成一篇英语写作模拟试题,对课堂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消化,并且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完成写作任务后,学生要两两“结对子”,进入互评作文的环节,学生之间相互批阅,修改作文,写出评语,指出意见。学生的写作的短板会暴露在写作模拟训练中,如审题、结构、布局、语法、时态等方面的不足会逐渐显现,这需要学生改正在英语写作上的不足,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发现其他同学作文的优缺点,又能找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练”和“评”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的演练中不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避免英语知识储备充足而不会应用的窘境,促进英语知识积累与英语写作能力同步强化。小组合作研讨的成员能够在课堂的同学交流和教师点评中,找到小组成员不完善的地方,组内成员在讨论与合作中不断进步,优化、改进本小组在下一循环过程的研讨成果。授课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与交流,课后就及时了解到本节课的授课效果,以便调整授课内容、方式、容量等,教学相长。互动课堂的课后练习机制、评估机制、反馈机制与课前的准备工作和课堂的交流环节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英语写作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4.四季课堂实录 名师课堂实录 篇四
1、小朋友们,漂亮的大自然妈妈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她们可以让草儿变绿、花儿变红;可以让天气很热,让我们尽情地在水里游泳;可以让各种水果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给我们带来丰收;还可以呀,让世界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雪白。(出示课件四季图)。
2、还记得这四位女儿叫什么名字吗?
3、对,就叫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四个姑娘在一起,我们就称他们“四季”。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一起读:四季 二
1、下面同学们看屏幕,听课文朗读欣赏四季的景色!(放朗读视频)
2、四季的景色美不美啊,这么美得景色你想不想亲自来读一读?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下,注意模仿老师的语气?
3、小朋友们对的非常好,但是有些生字发音不是特别的准确,把课前圈出的生字宝宝自己来拼读一遍。
4、拼读完了,我们看黑板上的生字宝宝一起来拼读一下好吗?
5、下面我们来开火车拼读。123,我真棒!
6、叶这个字是由左边和右边两部分组成的,左边是他的偏旁我们把它叫做口字旁,秋这个字也是由左边和右边组成两部分的,左边我们把它叫做禾字旁。雪这个字也是由上面和下面两部分组成的,上面像下雨一样我们把它叫做雨字头。再看肚这个字它也是左边和右边两部分组成,左边这个部分叫做月字旁。下面跟老师认识一下这四个偏旁。学生跟着老师读。
7我们认识四个偏旁,现在我们在来看生字宝宝如果我们把它们的拼音去掉你还认识他们吗?自己试着读一下?
8、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你记住了哪一个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9、我们来抢读看谁读得快,音读得准?
10、我们来为生字宝宝找一个好朋友把它变成一个词语?出示幻灯片?
11、现在老师遇见了一点小问题,一直小猴子要摘树上的桃子,可是它已经累得没有力气了,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剩下的桃子摘完啦?鼓励一下自己。
12、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学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学课文会不会学得更好。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一共分成了四个小节,这是什么,草芽,这是什么,小鸟。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小节,第一小节描写了哪一个季节,板书“春”。春天里小草发芽了,谁来说一下春天的小草是什么样的形状?尖尖的。
有多少尖尖的草芽啊?春天的草芽真柔嫩真漂亮。我们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要把尖尖和春天重读,还要用轻一点、细一点的声音读出草芽的柔嫩。
师范读,请两个同学来读一下。再齐读。春天里除了小草发芽,你还知道什么特点吗?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冰都化了。
同学们喜不喜欢春天啊,那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春天,一起歌唱春天在哪里。
13、大家唱得真好,我们再看这是什么?荷叶。这是谁,青蛙。这是什么,荷花?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二小节,生齐读。
第二小节描写了什么季节,夏天(板书)。到了夏天美丽的荷花盛开了,美丽荷花的叶子是什么形状啊,圆圆的,大家用手比划一下。
荷叶圆圆的可不可爱啊?可爱。我们在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要把圆圆和夏天重读,要用喜爱的语气读出荷叶的可爱。
师范读,请两个同学来读一下。再齐读。
夏天里除了盛开美丽的荷花还有什么特点?青蛙出来了。夏天这可爱。
14、这是什谁,谷穗?它在干什么,鞠躬、点头。谷穗现在是什么颜色,金黄色。
齐读这一小节,这一小节描写了哪个季节,秋天(板书)秋天的谷穗是什么形状啊?弯弯的。用手臂来描述一下,谷穗一长出来是直立的,到了秋天为什么变弯了?小米熟了,小米熟了把它压弯了。是个丰收的季节。鞠躬怎么样的动作,同学们起来做一下,鞠躬说明对人怎么样,有礼貌。谷穗有礼貌吗,有。我们在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要把弯弯、鞠躬、秋天重读,读出谷穗的成熟、喜悦、有礼貌。
谁能来挑战一下。请两位同学读,然后齐读。
秋天除了谷穗成熟你还知道有什么特点啦?果子熟了、水果蔬菜都成熟了、叶子变黄了、菊花开了。15 你们看这是什么季节,冬天?
看看画面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指肚子。一起来读一下这一小节吧。
大肚子一挺是怎么样一个动作。大家站起来试一下。
雪人顽不顽皮啊?所以你读的时候要把大肚子一挺、顽皮、冬天重读读出雪人的顽皮。
下面听读一下。请两个同学来读出雪人的顽皮。齐读。冬天很冷我们要穿上厚厚的棉袄。
16刚才我们欣赏四个季节的美丽景色,下面我们来说一说,老师说第一句我看谁能够学会了,“草芽尖尖”学生读。老师说草芽尖尖是春天。“谷穗弯弯”是秋天。荷叶圆圆是夏天。雪人大肚子一挺是冬天。
17这些景色美不美啊,美,这真是太美太神奇了。同学们想不想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啊?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
这是哪个季节,桃树开花了,柳树叶发芽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了。
这是夏天,柳树的叶子长长了,池塘里开满了美丽的荷花,听一听这是什么叫,知了。
秋天,大树上的树叶都变黄了,树叶纷纷往下落了,秋天来到了。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全都白了,树上都盖上了厚厚的雪。冬天可漂亮了。
18四个季节都很美丽,看了四个季节你有什么感受?
5.《公输》课堂课堂实录 篇五
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一年前发生的伊拉克战争吗?
(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件导入,自然、贴切、巧妙,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热爱和平的人文情怀;三是和课文内容紧紧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阅读文本。)
生1:记得。
师:这场战争不仅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心灵上留下了创伤。我们还清晰地记得,在这场战争爆发前,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爱好和平的国家以及爱好和平的人士四处游说,力图阻止美英等少数国家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但是,结果却是──
生2:失败了。美英等国最终还是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师:那么,国际社会的斡旋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生3:******太专制。
生4: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生5:美国太强大了,他想称霸世界,谁不听他的话就打谁。
师:对,美国太强大,伊拉克太弱小,而支持伊拉克的国家也没有谁是美国的对手,所以没有实力阻止美英等国对伊发动战争。看来,阻止战争,不仅要有三寸不烂之舌,还要有实力作后盾。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对这点作了诠释,不信,我们来读一读《公输》,看一看墨子是怎样阻止一个强大的国家去攻打一个弱小的国家的。(多媒体课件打出:公输《墨子》)
二、解题释题,明确目标
师:现在请大家打开读书笔记本,将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交流一下,看看谁搜集得比较全面、完整。(学生交流、评比,推荐搜集得较全面较完整的笔记本,教师用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
(传统教学都是教师解题、释题、介绍作者,此处教师却把这一教学任务放在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显然可以有效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师:大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很强,能够自己去查阅,去探究,这种精神值得发扬。下面我们看看学习本文应达成哪些基本目标。点击课件,屏幕显示目标。(目标略)
三、朗读课文,揣摩文意
师:下面我们带着目标学习课文,首先请大家对照注释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我们共同解决。
(突破了讲析式,教师不再包办字词句的诠释,而是让学生为学生释疑,教师着重对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提示,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
生1:“吾义固不杀人”的“固”是什么意思?
生2:“固”作“本来”讲,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坚持道义本来不杀人的”。
师:“固”作“本来”讲这种用法我们已经学过,学习中我们要善于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像这位同学那样。(生点头)
生3:“争而不得,不可谓强”,这里的“强”是“强大”呢,还是“坚强”?
生4:我认为是“强大”。
师:“争论了却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强大。”说得通吗?
生5:说不通,应该是“坚强”。
师: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生点头,默认。)
生6:“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一句中的“以”和“之”我不理解。
生7:我认为“以”是“以为”“认为”,“之”是“的”。
师:“之”是“的”吗?说不说得通?
生8:我认为这个“之”字没有实义。
师:很对,这个“之”是一个虚词,无实义。
生9:“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句中“乃”是什么意思?
生10:“乃”是“才”的意思。
11:我认为不是“才”,而是“于是,就”。
师:大家同意哪种说法?
生12:第二种。
师:我也同意第二种,因为前后两句不是条件关系。
生13:“吾请无攻宋矣。”是楚王攻打宋国,为什么还请求不攻打宋国了呢?
师:这个“请”不是请求,是一个谦词,不翻译。
生14:“吾既已言之王矣。”我老是翻译不通。
生15:我既然已经说给大王了。
生16:我已经对大王说过了。
师:大家同意哪种翻译?
生17:第二种。
师:我也同意第二种,因为“既”是“已经”的意思,“言之王”是“言之于王”,省略了介词“于”。
师:我们理解了文章大意,下面请一位同学将全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其他的同学小声朗读,并评判一下,看看你的同学读得怎样。
(一女生朗读。)
生18:读得流利,声音洪亮。不过有几个字读错了,“短褐”的“褐”应读“hè”,而不读“jié”。“雉免”的.“雉”读zhì,不读“cí”,可能她把“雉”“雌”弄混淆了。另外,应读“禽滑(gǔ)厘”,而不读“禽滑(huá)里”,其实书上有注解。
师:他听得很仔细,把读错的地方全都纠正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分析了读错的原因。
生19:她读得节奏感比较强,停顿也处理得比较好。但我认为有四处地方处理不够妥当:一是“此为/何若人”,应读成“此/为何若人”;二是“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应读成“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三是“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应读成“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四是“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应读做“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师:厉害!连这么细小的地方都听出来了,很有文言语感。
生20:人物的语气语调也处理得比较到位,如墨子的话正气凛然,一气呵成,富有论辩性。但有两处我认为处理不够好,一处是“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理亏,心里发虚,无言以对,同时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仗势欺人,朗读时要把他心里发虚又仗势欺人的语气读出来;二是“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想杀掉墨子以绝后患,还有一种威胁的意味,所以也应朗读出来。
师:真了不起,对人物有准确的把握。如果这样朗读课文,那么人物形象也就会跃然纸上。下面老师来读一遍,大家看是不是合乎要求,并希望大家提出意见。(师朗读)
(重视读,体现了语文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规律,不仅有范读,还有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生21:老师读得好,不过你的声音没有张洁(班上一女生)的动听。
师:那我们请张洁朗读吧,同学们跟着小声朗读。(张洁朗读,众生跟着小声朗读)
师:请大家再大声地将课文读一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层次和人物形象。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师:通过朗读,我想大家对课文内容一定有所了解了,现在我们以“这篇课文叙述了 的故事,表现了 ”为话题,试着和作品对话,从而更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争先恐后地说。如: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善辩。
(以话题的形式,让学生朗读文本,有利于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实现了师生与文本的交流,体现了阅读的规律。)
生1:叙述了墨子阻止大国侵略小国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生2:叙述了墨子为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于实践和顽强斗争的故事,表现了要制止不义战争不仅要从道义上说服别人,还要有实力。
生3: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不仅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和勇敢,同时表现了侵略者的阴险和狡诈。
生4:叙述墨子用道理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不得不放弃侵略宋国的意图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才智、勇敢和反对攻伐的精神。
……
五、吟诵玩昧,合作探究
师:我们都已进入了角色,走进了课文之中,有自己的感悟,现在我们深入学习课文,通过吟诵玩味进行探究和鉴赏,深入领会课文的内容、层次、写法,欣赏作品的美。请大家先用吟诵法朗读,要真正进入情境之中,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自我欣赏品味。
(吟诵、品析、探究,将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并融入现代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同时探究专题也充分表现了文本内容、写法特点,可以说,这些问题探究清楚了,文本的学习也差不多了。)
师:现在我们分组边吟诵边品析边探究,先着重探究如下几个问题(点击课件,屏幕显示):①课文写墨子止楚攻宋有哪几个步骤?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楚王的?②课文在叙述时曲折生动,表现在哪些地方?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③墨子的语言很有论辩性,这种论辩性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各组探究后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学生分组吟诵、品析、探究,然后汇报。)
(汇报略。)
(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说明学生已完全深入了文本之中,像这样解读文本,收获一定很大。)
师:下面请大家再朗读吟诵课文,看能不能再提几个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
生1:墨子为什么用许多比喻说理?
生2:文中公输盘的描写和历史不太相符。
师:此问题非常有价值,值得我们探究。
生3:文中对墨子的描写有美化之嫌。
……
师:这个问题很有创意。大家提的问题由于时间有限,一时半会解决不了,我们还是留着大家下去探究吧。如果需要老师帮助的话,我一定鼎力相助。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墨子的?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他什么特点?注意:要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来谈。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生4: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墨子,表现了他的机智、善辩。比如,他见到公输盘,不先说来楚国的真正目的,却从想借公输盘之手杀掉侮辱自己的人说起,引起公输盘的不快,继而逼出“吾义固不杀人”。但公输盘只知道杀一个人是不义,却不知道兴师攻宋杀更多的人,是更大的不义。所以,墨子接着指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把公输盘说得哑口无言。再比如说,墨子在说服楚王时,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说得楚王诺诺称善。墨子说话总能抓住对方要害,引其上钩,先发制人,使对方无言以对。
生5:我认为通过语言描写还表现了他的勇敢无畏。墨子只身前往,本来就是勇敢的表现,他是在用生命践行他的政治主张!再比如说,当公输盘发出“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的威胁后,墨子针锋相对:“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你无非是想把我杀掉,我清楚你的险恶用心。)墨子的勇敢无畏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生6:我认为还通过行动描写表现墨子的智勇双全。比如,他和公输盘的对阵,他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你公输盘的云梯并非不能摧毁的迷信,从而彻底挫败了公输盘。
生7:我认为对比描写也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和善辩。墨子的滔滔不绝和公输盘、楚王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那么,作为现代青年,你觉得墨子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并继承和发扬的呢?
生8: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者能够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生9: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顽强斗争的精神。
生10:我以为,他那种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的精神值得永远发扬光大。(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是的,今天的和平是千千万万人奋斗的结果。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台湾没有解放,****势力依然存在,恐怖组织也影响着人类的和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墨子那样,为和平而不懈奋斗,那么,生活就会安定,世界就会和平。
师:鉴赏文学作品,除了人物形象外,还可对文中美点、妙点进行品析、鉴赏。下面我们试着鉴赏一下。
(从语言入手鉴赏美点、妙点,是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生11:“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九设”“九距”表现了战斗之激烈。
生12:“攻械尽”“守圉有余”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表现出了墨子的智慧。
生13:墨子劝说楚王时,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生动、贴切。
……
六、梳理小结,链接延展
……
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一定有所收获,大家交流一下吧。
(从文本中获取知识,训练能力,收获人生,文本作为一种资源,其效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生1:学习文言文要多读多诵,这样就能读出味道,理解文章的内容。
生2:通过学习,我学到了一种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就是从描写入手去分析人物性格。
生3: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大启示是:为了实现理想就要勇敢实践,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生4:我要发扬墨子的精神,做人类和平的卫士! (响起热烈的掌声)
6.《赤壁》课堂实录[推荐] 篇六
上课过程
师:请大家看今天讲课的标题——(出示课件):
用数学的方法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学习杜牧《赤壁》 请同学们齐读—— 生:(读)用数学的方法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学习杜牧《赤壁》
师:声音整齐洪亮,谢谢你们。但我不相信你们能将这首诗读好。有没有哪位想试试? 生1:(朗诵)赤壁,杜牧,折戟(jī)/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声音洪亮,舒缓有致)师:谁来点评一下?
生2:折戟,他读成了一声,应该是三声。我觉得他读得非常好,有点古人之风。
师:你觉得他读得好?我不认为。如果按照一般的诗歌他读得绝对是好,但就这首来说,我觉得他读得不好。请大家看课件,齐读一下(出示课件)清人沈德潜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然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近轻薄少年语,而诗家盛称之,何也?”
师:沈德潜可是清代著名的诗论专家,他都对这首诗疑惑,我们就能这么轻易读懂吗? 生:(安静一片)
师:放心,跟我混,肯定能解开这个谜。首先,我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这首诗,从后两句里找出一个减法算式来。生:(读,然后安静寻找)
生3:周瑜-东风=铜雀锁二乔(老师同时板书)师:谢谢你。你觉得杜牧对周瑜是什么感情?
生3:有点不屑,如果没有东风这个有利条件,结果肯定是失败。师:你能用不屑的语气读读这两句吗?
生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师:太好了,太好了,这个不屑的味儿出来了。而不是一开始读的断句和重音了。大家再来齐读这首诗,读出不屑的味儿来。生:(齐读)
师:谁能根据刚才的减法算式推出一个加法算式出来? 生4:周瑜=铜雀锁二乔+东风 生6:讲不通啊这个? 生7:我也觉得。
师:我说的是推论出一个加法,不是简单的将刚才的算式移位。大家再读读后两句,想想,可以相互交流的。生:(读,交流,两分钟后)
生8:我知道了。周瑜+东风=二乔留吴。(老师同时板书)
师:有了“东风”这个条件,就是周瑜的功成名就啊。这首诗是首绝句,绝句一般是前两句写景或者叙事,后两句抒情或议论。那么杜牧通过咏这段历史,对了,这是一首咏史诗,就是借历史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诗,作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什么感情呢? 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师:呵呵,大家都很消极嘛,我们能不能来点正能量?“东风”和“锁二乔/二乔留吴”分别指什么? 生9:“东风”指有利条件、机遇等。“二乔”她们指的是成功或者失败。师:嗯,那么如果将刚才的算式换算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算式? 生9:杜牧-机遇=壮志难酬;杜牧+机遇=大展身手。师:漂亮,如果把杜牧直接换成“我”,那么算式就成了: 我-机遇=壮志难酬;我+机遇=大展身手
现在大家明白杜牧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情感了吗? 生10:不是我不能成功,而是我缺乏机遇。生11:给我机遇,我一定能够成功。师:刚才两个同学的回答有什么区别? 生12:一个是负能量,一个是正能量。
师:很好嘛!我们看问题就是要看正面,不要去消极地看问题。这首诗总有人说是写了杜牧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难道我们学习这首诗就是为了知道这点吗?不是!生13:(打断老师的话)只要给我一个机遇,我就能还你一份轰轰烈烈。师:这才是真男人!请大家齐读大屏幕:(课件展示)杜牧(803--852),字牧之,世称樊川先生,唐京兆万年人。出身诗书之家的他十分希望能够施展平生才学,为改变晚唐的局势出力献策。然而,他却处于藩镇割据,吐蕃(bó)、回纥(hè)入侵、统治阶级苟且偷安的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晚期,他空有才华和抱负,却无处施展。然而,济世情怀总使他的心不甘寂寞,总是在失望中怀有一份希望,渴望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做出一番事业。
师:这就是杜牧,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人,一个满腹才华在失望中永怀希望的人。我也希望每个同学,多发现生活中的正能量,少一些阴霾,多一些阳光。这也是杜牧诗歌的特点之一:俊逸。
(课件出示)抑郁中隐藏着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是杜牧诗歌的特点之一:俊逸 师:现在我们再来做个比较题(出示课件)常规思维,下面几个比较题的答案应是如何选 1.一首咏史诗诗,重大还是小事件入手好? 2.一篇文章事件叙述之后,直接曲折抒情好? 3.对重大历史事件描写评论,庄重还是浮薄些好?
生14:应该是:重大>渺小;直接>曲折;庄重>浮薄
师:是的,这也就是沈德潜不理解的原因,就这么一首诗杜牧的思维恰恰相反,他是
重大<渺小;直接<曲折;庄重<浮薄
现在我们再来齐读本诗,然后请同学们具体谈谈杜牧的小与大,直与曲,庄重与浮薄。生:(齐读)
生15:杜牧没有直接写赤壁之战如何重要,也没有写战争如何激烈,而是从一个小小的戟入手,而且还是一个折断的折。但这个折戟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场战争虽然远去了,却活生生地在我们面前,改变了一些咏史诗写重要事件的模式。师:真好!
生16:在表面对周瑜的评价中,隐含的是自己的抱负,这种侧面写作的方法,打破了常规思维。我觉得避免了直白的浅薄。师:“我觉得”三个字用得真谦虚。
生17:杜牧将十分庄重的历史融于春闺柔情中,显得不很庄重,但却也不给人轻薄之感,反而让人更容易接受。我觉得这就是杜牧的高明之处。师:你也用了“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修养!是的,大家回答非常好。沈德潜不理解为什么这首诗会成为好诗,我们理解了。(出示课件),请读:
勇闯新路,打破常规,给人新颖别 致的感觉,这是杜牧诗歌的另一特点:清新 师:我们着重欣赏品析了诗歌的后两句,现在我们再来用连加的方法品析诗歌的前两句。请大家看看前两句写了哪些事、物?
生18:折戟、沙、铁、磨洗、认前朝。生19:“铁”其实还是“折戟”啊!
生18:呵呵,是的,我不是按照诗句的顺序来说的嘛!
师:嘛!我们庄浪普通话真好听。现在我请大家根据我标示来读读这两句诗,看能读出来什么感觉?(出示课件)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生:(齐读)师:(出示课件)再读。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生20:我读出了作者极力想知道这个折戟背后故事的心情,很想很想。生21:我读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非常急迫。
生22: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睁大眼睛观察然后歪着脑袋思考的样子。生23: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爬在沙滩上带着放大镜研究来研究去的样子。
师:大家的回答很精彩,而且能够将当时的情景还原得活生生的。现在我们将这些事、物连加,你能想象出作者“认前朝”想认的是什么吗?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出示课件)折戟+沙+磨洗+认前朝=?
生24:就是认出了这个折戟是前朝的东西啊!生25:老师既然这么提问,恐怕就没那么简单。
师:呵呵,你会揣摩老师的心理了,这种学习态度不好哟。大家可以结合我们所讲过的后两句的内容,思考一下“认前朝”是什么意思?
生26:哈哈,老师,我明白了,他是想确认这个“前朝”是哪朝,这个“折戟”是哪朝的东西?
师:结合后两句哟!
生26:我知道了,作者这么认真地磨洗,认真地趴在哪里思考,就是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使这个东西留了下来,它蕴含着怎样的一种力量?
师:天呐,牛人一个!这或许就是杜牧想要寻找的东西吧?是什么呢?他找到了吗? 生:(恍然大悟状)
生27:找到了,那就是机遇。
生28:不是,不可能机遇让这个东西留下来了。
生29:是一种自信的力量,是一种你给我机遇我就还你一份轰轰烈烈的自信。师:精彩,我们同学确实厉害!(出示课件)读!“折戟”,含蕴了惊心动魄的厮杀,“沉沙”让我们想起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漫漫沉沙,淹没了多少英雄豪杰,沉没了多少动人往事,凝聚了多少沧桑岁月、融入了多少感慨怅惘。多少往事已随风,但物依然。在折戟的“铁未销”里,我们看到了一种韧性,一种坚持,一种岁月摧残不了、沉沙销蚀不尽的东西。作者细心地磨洗,细致地辨认“前朝”。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努力地扒开岁月的沉沙,寻找着什么。到底作者执意地要从前朝找回什么呢?那种韧性,那种岁月销蚀不了的力量又是什么呢? 生:(齐读)
师:这种力量就是自信,也就是我们从这首诗中寻找的正能量!现在,大家能理解这些事、物与全诗的关系了吗? 生30:铺垫。
生31:准备了一种力量。师:详细说一下。生31:作者对一个小小的折戟都如此用力地研究,如此迫切地想知道背后的力量,就是为揭示这种“正能量”准备力量的。
师:谢谢你,帮助了我。在诗歌里,这种“准备力量”叫蓄势。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杜牧诗歌的清新、俊逸的特点,明白了蓄势的魅力,明白了这首诗真正的魅力,更从诗歌中汲取了生命的能量。寂寞当中你不应该悲哀,要时刻做好准备,机遇一旦来临,你将是那个能建大功立大业的人。现在请大家结合今天所学,再来齐读这首诗。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于永正课堂实录 篇七
看教育的灵动绽放在夏花里,稼轩屋前,恰是芳草萋萋。水流花开,灿烂如许。奏一曲高山流水,我们在等您。
问候要自然。
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的要读的轻。
读了这篇课文,提出什么问题?看谁会思考?
生:园子里发生了什么事?这个课文里讲了吗?要提有价值的问题,读懂的问题。生: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了? 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生:萧红是谁?
课文里有简介。这个问题也不要提。生:作者为何要写祖父的园子?
你思考了吗?应该思考。没思考也没关系,这节课就解决这个问题。那我要提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出示:倭瓜
读。什么叫倭瓜。如果不知道就猜。考试猜不准就乱写,生:应该是一种瓜。万能正确答案。你来猜。长得比较矮。长到地里。
今后学习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词,都要查阅。否则就是浮光掠影。我查了,就是南瓜的意思。希望你们知道学习应该怎么学。课后要求写的七个字: 蝴
帽 瞎 铲 韭 穗 抛 课后的字都是书法家写的。观察一下。拿出田字格本,推荐四位书法家到黑板上抽写,万一不会写可以看书。注意坐姿,不但要正确还要规范。教师抽写。帽抛韭
抛,原文中抛过去,当然是提手旁。写好后请回
在四个学生的漂亮的字上划圈。
看大屏幕:帽原来的写法:曰不是日也不是曰。冕字。
人胖了不好看,字胖了也不好看。韭。规范与不规范之间往往一点之差。第二竖要比第一竖要高一点,字要瘦一点。字要写得紧凑。整容。
这四个抛都不满意,要写得紧凑。否则不好看。三部分要穿插其中。一看二写。谁离开字帖都写不好字,写字不是想当然的,写对很容易,写规范难,因此要照着字帖写。好好写字,因为字是人的第二张脸,你的名片。我在黑板上写字就是递上我的名片。于老师的第一张脸很难看,第二张脸还凑合。用眼睛好好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把你看到的在下面画一道横线。(板书看)
看谁的目光锐利,善于发现。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睿智地走一遍,认真地走一趟。目光锐利。把你看过的都做上记号,看得很仔细。
坐端正。这叫读书,默默地读静静地读。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你发现了什么。生:蜜蜂、蜻蜓、蚂蚱、蝴蝶(生上黑板写上)生:祖父和我。把祖父和我写上去。生:野草
生:铲地、割草、还做了别的事儿吗? 生:拔草、浇水。
生:狗尾草。玉米、倭瓜、黄瓜、虫子、睡觉、此时黑板上一片板书。师:好厉害的眼睛。我看看这些字谁写的好(边看边圈圈)这些字是谁写的站起来。书法家。请坐。于老师很欣赏你们写的字。
如果于老师这样问你。你进了园子,会看到什么?不动脑筋的会一下子说出黑板上这些。但会动脑筋的孩子只会用几个词概括出来。不举手,悄悄地告诉我。耳语。生:一切生机勃勃的景色。师:祖父是景象吗?谁再来说。
生:我走过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植物、昆虫祖父和我。小鸟是昆虫吗? 生:我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人物、景物、动物、植物。生:动物、植物、人物、以及他们做的事。
师:学好词文才会说话,这么简单的问题说好要动脑筋。我看到了许多事物。
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事物。
请问你走近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什么?许多事物,都有哪些?动物、还有。不行,还有最后用。训练用等:
有哪些动物,蜜蜂蝴蝶等
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这次用心看,你又看到了什么?
透过表面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默读全文。把你看到的,在旁边写上去。但不是一个词,也不是两个词,而是很多很多的…… 写一个词的举手?两个的?三个的?四个…… 这个本领很重要。高年级要学会读懂背后的意思。当我再次走进园子,我看到了自由自在。(写在黑板上)
无忧无无虑。童真、无拘无束、天真可爱、关爱、生机勃勃。宽容、包容、耐心、祖父对我的爱不是一般的爱,叫什么的爱?慈爱不正确。把宠爱写上去。欣赏字:在字上画圈。画圈的同学站起来。
祖父对他非常宽容包容宠爱。因为作者有了这样一位宽容包容宠爱的祖父,所以他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对开始提问题的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课文,你懂了吗? 读书要学会思考。这一本领要好好掌握,因为你们长大了。这是用心读的结果。
这篇课文就是告诉他童年有一个宽容包容宠爱的祖父。哪件事写得比较具体,给你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
读铲地。每人练一遍,谁敢向于老师挑战。出声读,好好练。找一位朗诵较好的学生读。他会不会表演?演过节目了吗? 很长的棍:念一声,短的念三声。如锄头杆。我决定和他比赛朗诵。女士优先。,女生读:
正确流畅,但是读对话的时候要注意。师读:看我的脸。看我的表情。(教师其实是在演戏)作者很天真很幼稚、祖父很宽容、很耐心。作者把谷子铲了他还大笑。哪个字表现出了祖父对我的宠爱。(小声告诉 我)拔。
把这个字拔出来。锄头杆拔出来。有这样的祖父吗? 祖父对我的包容和宠爱,还有一句话:
生:哈哈大笑。把大笑圈出来,不批评反而大笑。将慢慢圈出来。
一切都在对话中,一切都在细节中。师生表演。
把锄头拔掉了。二人表演。
作者是怎样写对话的?分段写的。一个人的话就是一自然段。这样读书才会帮你写好作文的。写好对话、每个人都有天真的童年,我的童年是这样,你的童年也是。从你记事到现在有哪些难忘的童年趣事。也可能是一句话,就是一个动作,也可能是一个恶做剧。
想好了吗?有的趣事就三行如浇水,往天上泼,就一个动作一句话,有的可以三两行可以写完,有的要七八行写完。
拿起笔来。不要加任何题目,写下来。我也写了一件趣事,敢保会笑。看看谁写的别人能哈哈大笑。
注意坐姿。身体挺直。
童年是幸福的,如繁星,虽然诗意但我不喜欢这样的开头。开门见山。写完了之后开始念。
好文章是改过来的,怎么改,再念再念再念……老舍 生交流:
一天,我四岁的时候吃番茄酱。停,这句怎么改。到了肚子才知道辣?嘴里没感觉?事好不好?很有趣。鞠躬回礼。
小碎步我喜欢。你真善于观察。为小碎步加五分。二头肌,二头鸡。我在草稿本上画五角星的同学到前面来。班长先读,其他同学洗耳恭听。把一边、一边画掉。在我五岁的一天:我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有没有不让我读的,我就午饭吃不下去?
8.赵俊友课堂实录 篇八
——赵俊友老师课堂实录
2017年3月27日于济南铁道大酒店
师:今天看你们的表现了,准备好了吗?yes or no? 生:yes 师:我们是初次见面吗?是不是?” 生:yes.师:但是,尽管是初次见面,我敢相信会观察的同学,会倾听的同学,他知道我从哪儿来,姓啥名啥。(教师环顾四周,作出举手动作)真的知道?说
生:老师姓赵,来自合肥行知学校。师:我说的吧,他会观察,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大屏幕上看到的。师:看的,我的名字知道了吗?你说 生:老师叫赵俊友。
师:这叫会观察,会倾听,还有会想,会想的同学,他能把我的名字这样说:“你叫什么俊什么友?”会想吗?
生:“俊”应该是“骏马”的“俊”。师:“骏马”的“俊”?我是人,不是马。生:那就应该是“英俊”的“俊”。
师:这就对了,你这样一讲,济南的春天就美丽动人啦。“友”呢? 生:“友”是“友好”的“友”,也是“友谊”的“友”。
师:是的,“友好”的“友”,“朋友”的“友”。看我写。(板书:友)跟我这个“友”读音一模一样的还有一个字,我写,你们认一认。(板书:酉)有认识的吗?试试。
生:这个字是丁酉年的“酉”。(学生读的是阴平,正确读音是上声)师:什么? 生:酉。(阴平)
师:恭喜你,答错了。你说。生:丁酉的酉。(上声)师:酉,什么酉?酉是指„„酉,叫酉鸡,是指属鸡。还真有知道的。其实这个字甲骨文的时候最早是这样写的,大家看(板书甲骨文“酉”)。你看这像什么?看不出来可以猜。你猜一猜。
生:我猜应该是那两个像一个罐子,就是上面那个像罐子的盖子。下面那个横就像那个坛子。然后下面那些像和坛子一体的东西。
师:恭喜你,猜对了,你看这就是猜啊,要敢猜。最早这个字指的就是装酒的坛子、罐子。所以我们现在的字给它加偏旁都是跟酒有关的,比如加三点水,变成“酒”,比如加(板书:醉),变什么?
生:醉。师:你醉过吗? 生:没有。
师:没有,没有是对的,小朋友不能喝酒。你没醉过,但是你看过,你看谁醉过,什么样子?你说说。
生:就是和那个,就是就是„„就是走路歪歪扭扭,然后„„ 师:嗯,你说的是一种醉态。还有吗?还见过吗?你说。生:就是,人醉了的时候他的脸很红。
师:你讲他的表情,他讲他的动作,还有吗?你说说。生:人醉的时候会不断说话。
师:胡言乱语,这就是醉态,你再说说,会观察。生:还有喝酒喝醉的时候他会吐。
师:嗯,真恶心。你最好不说。不说了,最后说出什么来了。这就是“醉”,这是我们常人的“醉”。当然,文人也喝酒,他们也喝醉,比如,唐代的李白,知道吗?他怎么醉的?我们去看一看。(出示课件)来,你读一读。生: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杜甫《饮中八仙歌》(学生讲“斗”读成去声,教师纠正,此处应读上声。教师在课件上也标注了该字的读音。)
师:他醉到哪儿去了?醉到哪儿去? 生:醉到长安去了。
师:对,醉到长安去了,接着说。生:他去长安的一家睡觉。师:一家?一家什么? 生:一家酒店。
师:对,他醉得不认识家了,在酒店就睡着了。还有,一起读。(出示课件)
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师:喝成„„说。
生:他喝酒就是已经喝到看影子就像看到三个人一样,头昏眼花了已经。师:他喝醉的这个境界,把月亮和影子当做是人来和他一起喝酒。诗人喝酒,词人也喝酒,我国南宋时候著名的词人,他叫?
生:辛弃疾。师:他叫? 生:他叫辛弃疾。
师:对,他也喜欢喝酒。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怎么喝酒的。(出示课件)闲饮酒,醉吟诗。他不仅吟诗,他还作词。看看他作的词(出示课件)你来。
生: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出。师:醉到哪儿去?
生:醉到,醉到他连家都不认识了。
师:你看,这是醉的情节。再看(出示课件)。会不会读? 生:会读。
师:会读,不要紧,慢慢读,开始。
生:昨夜松边醉,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师:他停顿其实是要人们给他掌声,一个新的词能读成这样,很了不起。给点掌声鼓励鼓励,鼓励鼓励他给我们的惊喜,接着说。
生:醉到„„
师:他要寻求帮忙,你找一位同学帮你。哪位同学? 生:就是,他就是„„他就是醉倒了然后跟松树说话。
师:他能跟松对话,你听明白了吗?这也是“醉”。你还想看看辛弃疾怎么醉吗?还想读他吗?好,我们再去读。(出示课件,课文内容)自己读,看看他又醉成什么样了?从哪儿“醉”,开始自由的读一读。(生读)师:自己读自己的,放声读,想轻就轻,想重就重,想快就快,想慢就慢,自由地读。好,有个建议,大家把手放在桌上,不要这样放(教师示范),自由,放松,你知道小草是怎么生长的吗?你知道小树是怎么生长的吗?说一说。
生:从地上生长出来的。师: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吧? 生:对。
师:说得对,小草的生长是自由自在的,我们就像小草一样,放松,不要紧张,好,就这样。能读好吗?这首词。首先我们从题目开始,来,举起右手,我们一起写一写。(板书:清平乐 村居),注意“居”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叫半藏半露,体会到了吗?我来检查一下,谁会读这个题目?举手。会读题目的举手,你读一读。
生:清平乐 村居
师:他读得对吗?对不对?同不同意? 生:同意
师:但是其中有一个字是多音字,你看到了吗?你说。生:多音字是清平乐的那个“乐” 师:还有一个读音读? 生:乐(le)
师:那么我读清平乐(le),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说他读的对,我读的错呢?
生:这个清平乐其实是讲的这个“乐”指汉乐府,就是汉乐府有两个大乐,一个是“清乐”,一个是“平乐”,然后后来诗人把它们俩结合在一起,就不能读“乐(le)”,就是把其中一个“乐”给去掉了,就读成“清平乐”。师:你是我的托儿吗?你是我的托儿吗?我怎么要什么答案你就有什么答案呢?你是从哪儿了解的?
生:提前在电脑上查的。
师:同学们看到了吗?给点掌声。这叫预习,叫学习,做好准备,讲得多清楚啊,这话本来是我说的,结果全被你说完了。你们明白吗?这小子读得不错啊,清平乐。好,你再读一读,可不能读错了,你读。
生:清平乐 村居
师:你站起来,我问你个问题。为什么在这两者之间要停顿呢? 生:因为中间有空隙。师:是的,一下子就看到了,真聪明。还有呢?还有要说的吗?除了空隙。除了空隙还有学问那!来,你说。
生:因为清平乐和村居是两个名字,第一个“清平乐”说的是一个地方,而“村居”说的是他们的家。
师:真会想象。
生:我就得第一个是汉乐府的一个词牌名,然后村居是他想说的名字,真的名字。
师:我叫他小博士可以吗?他就是小博士是不是?嗯,是的,你又一次给我们科普了,“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名字。所以中间要隔开。来一起读,清平乐起(生读)。现在我请同学把整首词读一遍,会不会读?会的举手。这边的同学,来这边的同学。(生读)读的是真好听,你声音这么好听你家人知道吗?
生:知道。
师:知道啊,请坐。可惜的有两个字音跟我读的不一样,我不知道是她对还是我对,“溪头卧剥莲蓬”,我是这样读的,你听出来哪两个不一样了吗?你说。
生:紫萱读的是“bo”,然后紫萱这个“蓬”她是读的轻声,而老师读的是第一声。
师:(手势上划)几声? 生:二声。
师:她会听,现在我明白了,是„„她叫什么? 生:紫萱。
师:到底是紫萱对还是俊友对呢?谁来给我作个裁判?你说。生:我觉得应该是老师对。师:不是老师。
生:我觉得应该是俊友对。师:你说。
生:我觉得是紫萱对,她这个读音是我们经常读的,老师教给我们读的。师:哦,经常读的就要这样读,要听老师的话,好孩子。你看关键时候,博士就出来了,我们看博士的。你看看这个头型,你看。生:我同意紫萱的读法,因为紫萱她读的是真正的老师借鉴的那个汉语词典或者查的字典,因此有很大的权威,老师我觉得不是超级万能的,如果老师是万能的,也就不用一些工作人员再去弄字典了。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师手伸大拇指轻触学生脸颊)。对了,这叫点赞。说得真好,老师不一定都是对的。当然,不好意思,今天老师真的对了。我要给你们说理,“bo”和“bao”两种读音,读“bo”的时候是“剥削”,读“bao”的时候是把果实的外壳去掉,所以你觉得应该是哪一种?说说。
生:我觉得应该是读“bao”。师:为什么?
生:因为“bao”它是表示把某种水果的果皮给削掉,所以在这里就是剥莲蓬嘛,就是把外壳都去掉,所以读“bao”。
师:嗯,他支持我,你们支持我吗?这要讲理。还有一个问题,读“莲蓬(轻声)”还是“莲蓬(二声)”(教师用手势强掉声调)?我给个提示,你读一读“中儿„„”。
生:中儿正织鸡笼。师:几声? 生:二声。师:你再读。
生:溪头卧剥莲蓬(轻声)。师:你再读,第二声。生:溪头卧剥莲蓬(二声)。
师:哎,你看,比较一下,读哪一个好听?应该读哪一个?说说。生:我觉得应该读xxx的比较好听,因为很多古诗词它的末尾都是读得一样的尾音。
师:它跟上面读一样的,这样押韵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好听,是不是?我们一起来把最后读一读,来“大儿锄豆溪东”,起。(生读)。这下都改过来了,好,自由地再读一读,防止出错,再读,读准了,放声读。(生自由读)有把握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清平乐 村居起。(生读)嗯,一起读,我防止有滥竽充数的,你知道你们班有比你读得更好的吗?
生:不知道。
师:不清楚,有没有人,有没有人知道,说?超过她。说我能超过她,我读读。你们什么都好,就是胆子小。哎,他不小,我讲错了,我们把机会给他,让他试一试。(生读)给她点掌声。一字没错,字字准确。能读好就行吗?但是能读懂,这首词能读懂吗?能不能读懂?有一点信心,能不能读懂?稀稀拉拉,能不能?
生:能!
师:好,有信心啦,这样我就敢问啦。我们刚才说那么多辛弃疾的“醉”,在这首词里,他为什么而醉呢?为什么而醉?把手放下来,这个问题比较难,这个要动脑,动这里(手指头部),我来一起给它找找。嗯,德国有一个哲学家叫黑格尔,他说最大的艺术本领就是„„最大的艺术本领就是?
生:„„
师:就是沉默不语。正在思考,请坐。就是?就是都在等我。你们看,(板书:想象)就是?
生:就是想象。
师:这下有声音啦,大声点,你说。生:就是想象!师:就是? 生:想象。师:就是? 生:想象。师:就是? 生:想象。师:就是? 生:想象。
师:会想吗?好,现在自己读,自己想,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你头脑当中会想到什么?产生什么画面,会想的同学能把画面想得具体、生动、准确。不急,先想,先想,想完了以后还要自己组织语言,把它表达清楚,让我们听明白。准备好的同学请举手。一二三四五,好你在里面,我过去。你想到的是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是有一对老夫妇在房子的茅檐底下正在聊天,然后呢他们的大儿子正在耕田,然后中儿正在织一个鸡笼,小儿子趴在地上正在剥他的莲蓬。
师:嗯,她会说话,条理清楚地把画面表达出来了,初步达到要求了。不过刚才我还说,要把画面想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你要具体讲某一个画面,那样最有效果,是不是?是不是? 生:是!
师:有想法吗?你说说。
生:那个小孩,这对夫妇的小孩躺在那个躺在河旁边,在剥着他的莲蓬,一颗一颗地往嘴里送,很享受。
师:享受就是他想象出来的,了不起。他读出了小孩的享受,你还读出来什么?
生:我想象的是最后这个小孩在溪头剥莲蓬,他想把莲蓬剥给自己的家人吃。
师:哦,你想的是孝子,是不是?真会想。想象要有根据,不能天马行空。如果我们有根据的想,从“卧”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画面?你说。
生:如果他躺着剥莲蓬而不是坐着剥莲蓬,躺着剥莲蓬就有种修闲的感觉,如果坐着剥莲蓬就„„
师:你把“修”换一个字,什么闲? 生:悠闲。
师:后面再加一个词。生:悠闲自然。
师:悠闲自然,然再换一个,悠闲? 生:悠闲自得。
师:悠闲自?得了,你得罪得了。好,悠闲自得,悠闲自得从哪儿看出来的呢?他说卧,这个卧字,怎么卧你知道吗?他可以?
生:他可以趴在那里。师:这叫卧,他还可以? 生:他还可以躺在那里。师:怎么躺?
生:他就是就是两只眼睛仰望天空。师:仰面?
生:就是两只眼睛看着填空。
师:这叫仰面。仰面而卧,还有,怎么卧? 生:他可以就是这个样子(生做出卧姿)师:这叫,这叫什么? 生:侧身。
师:这叫侧卧。咦,你看,各种卧,这小孩子他可以?用那个词? 生:他可以„„ 师:刚才他说的。生:悠闲自得。
师:对,可以这样卧。你说。
生:老师,我觉得他坐那个姿势可以爱怎么坐就怎么坐。就是有点随便的感觉。
师:对啊,这叫悠闲自得啊,这个悠闲自得从哪儿来的呢?从一个“卧”中读出来的。这叫会想象。所以我们现在说,你觉得辛弃疾他醉在哪里了呢?醉在孩子的?
生:醉在孩子的可爱。
师:哎可爱,那“无赖”怎么理解? 生:“无赖”应该就是特别的调皮可爱。师:对了,恭喜你,答对了。还有呢? 生:顽皮。
师:顽皮,所以他醉在孩子的? 生1:天真。
生2:醉在孩子的天真无邪。
师:(板书:童趣)这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还醉在哪呢?你还能想象什么画面?没有举手的同学,积极发言,时间过了机会不多。
生:第一句话,那个,那个屋子的那个檐矮矮的,然后第二句话就是,那个溪上那个就是小溪头上有青青的草,然后醉里吴音相媚好„„
师:你就说这两句,怎么把它想象得具体生动?最大的艺术本领,你有吗?说。
生:我想象出了„„我想象出了那个乡村的美景。师:美景你具体说说哪里美?美在哪儿?
生:就是茅檐低小就让人感觉有点那个俯视的感觉。师:如果没有了,你现在坐着回答问题,也可以用刚才„„ 生:自由自得。师:自由自在。回答问题不一定要站起来,这就是自在,你们就像她一样,说话也是,自由的说。明白吗?好,接着说。你看到怎样的美景?具体地说。
生:我看到那个茅檐很矮小,就像要掉下来一样。师:他这个叫夸张。这是一种想象力,了不起。生:溪上青青草从远处看就感觉那个草长在溪里似的。师:你说草跟溪是连在一起了? 生:从远处看是。师:说明什么? 生:说明它离小溪很近。
师:那现在再看,我们联系上下文看一看,不仅看到了小溪和青草,你还会看到什么?小溪下面有什么?小溪下面有什么?
生:荷花。
师:对,这不就对了吗?为什么不敢说呢?看到荷花你会想到诗经里面一首叫“莲叶„„”要感谢下面的老师,已经提醒你啦。谁知道?“莲叶„„”四年级学生是吧?没学过?你说。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哦,你接岔了。但是岔得好,比我那个还要好。莲叶荷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不好意思,不在一个频道上。看来我们要调台。那读到这里的时候你觉得辛弃疾会醉在哪里呢?你说。
生:我感觉他醉在那个他以为然后就把荷叶看成那个草啦,他以为那个草长在河里了。
师: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 生:这里的景色非常美。师:所以他醉在哪里? 生:醉在小溪旁的景色。师:醉在哪里? 生:醉在河里的景色。
师:这里的美景让他„„(板书:景美)因为美景而醉,还因为什么而醉?你说说。
生:就是他们几个家人在那儿,有种那种团结、有爱心,看起来很美好的样子。师:美好,你这个词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相媚好。
师:相媚好,生活美好,你知道什么是相媚好? 生:是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奶奶。
师:你怎么知道是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奶奶?你说。生:是从画上看出来的。
师:画上有?我不从画上也能看出来,谁能看出来?你来说。你说。生:从“白发谁家翁媪”。师:从翁媪看的,来你说说。
生:因为就是白发嘛,白发就指老人。师:那你怎么知道老爷爷老奶奶呢?
生:因为就是相媚好嘛,所以就是一对老夫妇。
师:必须要是老夫妇,一男一女才相媚好?恩恩爱爱,有道理。会想,你说说,你一直举手,没找到机会。
生:我觉得是就是那个翁媪就是,“翁”就是男人的意思,上面有一个“公”字,然后那个“媪”我觉得是女人的意思,就是旁边有一个女字旁。师:嗯,是的,你看,不看图也能知道。会看,“翁媪”是指老爷爷和老奶奶。你再说。
生:老师我觉得“翁媪”是指人,“翁”是老爷爷,“媪”就是老奶奶。师:你说的完全正确,如果把前面的“嗯嗯嗯”去掉就更好了。有没有问题?直接说。
生:“翁”的意思就是老爷爷的意思,“媪”的意思就是老奶奶的意思。师:你看,改过来,这就是学习嘛。但是这对翁媪前面还有一个叫“吴音”,你还有想说的吗?你说。
生:我觉得吴音就是,吴是一个地方,音是那边的方言。
师:说得完全正确,当时作者住在江西上饶,这个地方古时候就属于吴国,所以叫“吴音”是一种方言,我们呢也有方言,我们合肥也有方言,合肥话,合肥话有一句讲得特别有意思的,叫“(方言)”,特别有意思,你试一试。(多位学生模仿)。有点感觉吗?你再教一教我你们这里的方言。比如说聊天,聊天你们会怎么说?怎么说?
生:有一个就是叫(方言)。师:什么意思? 生:就是发呆的意思。师:哦,发呆叫什么? 生:(方言,师模仿)
师:我说对了吗?我来看看现在有没有(方言)。非常好,一个(方言)都没有。你说说。
生:(方言)师:什么意思? 生:就是知了猴。师:知了猴? 生:知了公猴。
师:明白,不要害羞,方言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要去继承和发扬。那么吴音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听?它其实就是现在的上海话和江苏话。苏州话,如果你们想听,给点掌声,可能下边有的老师是上海人,他就直接能说啦。有没有哪一位老师用上海话给我们读一读清平乐 村居?上海的老师没到?那苏州老师呢?看来你们掌声不够热烈,再来一次。(音乐响起)这就是上海话,好听吗?
生:我觉得一般。
师:境界没到,还不能欣赏,我觉得特别好听。但是一句也听不懂。一句听不懂我也认为它好听,这就是境界。就像唱歌一样,婉转动人。所以这种语音语调让辛弃疾?
生:陶醉。
师:是的,还有他们之间相亲相爱,让辛弃疾? 生:陶醉。
师:所以他还醉在这种(板书:情浓)?所以他还醉在这种浓浓的? 生1:情深。生2:情浓。师:读得完全正确。生:景美、情浓、童趣。
师:对,这就是辛弃疾的醉。还有什么醉呢?小儿子顽皮可爱,大儿子呢?你说说。生: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对老夫妇他们有一对孝顺的儿子,就是大儿子和中儿子,他们两个给家里做贡献,大儿子在耕田,中儿子正在织鸡笼。师:她说的这么多,这是她通过想象体会到的,体会到的这种勤劳之美,(板书:勤劳)人情让他们陶醉,翁媪相亲相爱让他们陶醉,美丽的风景让人陶醉,可爱的孩子让人陶醉。现在让我们一起带着醉意再去读一读,清平乐村居起。(生读)谁单读?这一组还有醉吗?怎么醉呢?你的声音告诉我眼前有画面。我们醉在其中。你来试试。(生读)完全正确,但是稍微快了一点,这个画面一闪而过。谁来慢慢地读,慢慢地品,让我们去体会。其他同学要想。(生读)你看,像她这样坐着读,自由自在地读,就有感觉了,自己都去试自由自在地读,还可以很活泼地读,来放声读。(生读)对,这样就从你们脸上能看到画面了,从你们的表情就能够想象画面,辛弃疾醉在其中,他想用这首词来告诉我们什么呢?或者说他想赞美什么呢?
生:我觉得他是想让这种和平、和睦共处的样子一直存在,所有人都是和平生活。也想那个外面的敌人全部打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师:敌人从哪儿来的?
生:因为当时他被贬了,写的是这首词。师:你又查资料啦? 生:yes 师:今天我要批评他,他老是抢我台词。(出示课件,音乐)自己读一读。生: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因此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十八年,这首词就是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师:我说她聪明,第一,她读得好;第二,她碰到困难之后,转过头来微笑地看着我。到现在,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他醉在哪里?
生:我觉得她醉在农村生活很美好,但是他住的地方却有战争。师:你知道这个,上面讲的北方是哪里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我告诉你。我不告诉你,我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你知道辛弃疾他老家在哪里吗?又来了,你能不能给别人一点机会?来。
生:我觉得家在„„
师:家在哪呢?说不好就用手,就这样(手势)家在„„ 生:家在„„(手势)师:先别说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什么意思?家在哪儿? 生1:不知道。
生2:没想好。
生3:我觉得他家在济南。
师:给点掌声。他家,出生的地方就是在我们济南,而且就在历城这个地方,这个区,不过当时出生的时候已经,济南这个地方已经被金兵占领了,所以他从小立下宏志,一定要收复失地,但是因为朝廷的原因,他终身不得志。所以又有了他后来的醉(出示课件)
生:醉里挑(学生读成一声)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师:有拼音。
生:醉里挑(学生读成二声)灯看剑„„ 师:你能不能把四个拼音都读完? 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师:梦里醉在想着什么?
生:他梦里想就是他可以去当兵,然后打败那些敌人。师:就想着要收回„„ 生:自己的家乡。
生:目断秋宵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师:岳飞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一起读。生:谁共我,醉明月。
师:无可奈何,与明月同醉。所以读他的醉还有很多,还想读吗? 生:想!师:什么意思? 生:想读。
师:想读有一项作业,如果这项作业你们做了,我就让你们读,想不想做这项作业?
生:想做。师:不想做? 生:想!师:嗯,想做。作业是这样的:我带来一本辛弃疾的词集,收录了他九十六首优秀的作品,里边很多写他醉的状态,如果有兴趣的同学,继续读,班长,班长在不在?你就是班长?难怪你这么聪明呢!好,请过来。互相传看,此处应该有„„(掌声)这节课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师: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