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心情随笔(精选18篇)
1.关于大学心情随笔 篇一
爱,是人类生活永恒的命题。爱情,应当没有人能毫无遗漏地确切表述它的完整定义,因为,真正的爱情不需要刻意定义,它时时刻刻都在更新,生长,创造,由内而外地散发迷人、真诚而美好的吸引力。
一段感情的起始源于双方的好感,经过吵闹、磨砺、融合,两个人才有可能发展成为惺惺相惜的伴侣。此时,两人在一起的原因变成了双方精神的弥合与心灵的相契,持续发展,圆满的结局是两人迈入婚姻的殿堂,为长期的感情做一次合理的鉴证。
然而,爱情与此同时也遭受着来自诸多方面的考验,生活琐事或成为两人的爱情负累。积极乐观的人总能在其中发掘潜藏的欢乐,消极颓靡的人终日因之郁郁寡欢。在爱情和婚姻的临界点,不同的人走向不同的道路,收获甜蜜或苦涩的感情果实。
《伤逝》写到:“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可见,爱情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依托。如果沉浸在爱河的两人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要时刻发愁,再炙热的爱的烈焰终将被冰冷的生活现实吞噬。
子君,不顾一切地背离传统观念,放弃了丰足优渥的家庭生活选择和贫寒的涓生结合,随着时日的推移,子君失去了少女时期的光鲜亮丽,她每日为着锅碗瓢盆辛勤操持,容颜渐显憔悴,双手变得粗糙……涓生非但没有对这个抛弃荣华,全心全意为自己奉献的女子心生疼惜,反而认为子君在长久的家务压迫之下失了书香气息,在精神层面无法与自己产生共鸣。涓生失业后,二人生活更显困窘,冬日严寒催逼,小夫妻俩只能身着单衣瑟瑟地蜷缩在冰冷坚硬的炕上。随着现实境况愈加贫困,涓生和子君之间矛盾不断升级,最终演变为涓生一纸休书将子君赶出家门,子君郁郁寡欢,含恨而死。
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败在了生活无以为继的人生困境之下,物质条件的匮乏,衍生出了形形色色的矛盾,导致二人分崩离析。但从人性的另一方面观照,身为丈夫的涓生是不是明显地缺失一份责任和担当?当一个女人毫无保留地为你奉献青春,付出所有,你却选择逃避与漠视,间或给予苍白揶揄的回应,这本身就给为爱献身的女子致命一击。想维持爱情的滋润与甘甜,需要物质条件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两人相互对彼此的责任和担当。
安娜·卡列宁娜,又是一个为爱而生,因爱而死的爱情献祭者。20岁的安娜年轻貌美,活力四射,且出生高贵,但她被姑母强行许配给大自己20岁的官僚卡列宁。年龄差距在爱情中不一定会成为致命的问题,然而,卡列宁并未顾及到妻子在精神层面的渴求,他只将婚姻看做是上流社会的一场交易,没有投入丝毫的精力去维护和滋养这段感情。安娜觉得无比地苦闷和压抑,当在车站邂逅了风度翩翩,英俊健谈的弗伦斯基,她心中爱欲的火苗迸发,如烈焰般熊熊燃烧。最终,安娜毅然地选择和弗伦斯基在一起,在婚姻的轨道全力逆行。
就金钱和社会地位而言,卡列宁足以让众多女性趋之若鹜,但就爱情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心心相印而言,像卡列宁这样的男人无遗是女子的噩梦。仅仅想依赖物质条件的优越来延续爱情,只能获得心爱之人表面的臣服,实际却充斥着各种尖酸苦涩。
爱情虽然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长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没能处理好对方精神层面的需求,它终究如干枯的躯壳,了无生气。卡列宁理解不了安娜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爱情的憧憬,把握不了安娜情感的风帆,致使两人婚姻破裂,严重偏轨。
理解,尊重,关心对方的思想情感和内在需求,才能使爱情的渡船驶向温馨的港湾。试想,即使两人终日相依,但彼此之间却隔了千万里的距离,这样的爱情能维持多久呢?
爱情,初生时仅是一种情愫,渐渐地,它转成一种依赖,一种信任,蜕变为情感和灵魂的相互依靠,相爱的双方无法分离,且能够于爱情的滋养中获得自然的、温暖的、幸福的体验。爱情,从来不需要轰轰烈烈,它就蕴藏在最平凡的举动中。
2.关于大学心情随笔 篇二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 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因此, 要选择能够与教学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可以同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起来完成一项教学任务。运用多种教学任务启发同学们去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要指导学生不要只用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 每节课都有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所在, 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是要考虑怎样选择适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的方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归纳重点、积累知识、开阔语文视野, 提高对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 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但目前进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却有相当一部分是为活动而活动, 出现了华而不实的形式, 呈现出只注重过程不考虑效果的倾向。教学方法的选择, 必须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 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情况、智力情况以及发展水平。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 只有适应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能为教师所理解和掌握, 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有些方法虽好, 但是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条件, 自己驾驭不了, 仍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效果。
启发既是一种方法, 更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 它是相对于注入式而言的。注入式, 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 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 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 结果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死板的知识, 按套路去做的模式教学, 忽视学生的自主发展。一般来说, 各种教学方法既有启发式教学的性质, 又有注入式教学的性质, 是一把双刃剑。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最佳选择和优化组合。要善于综合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做到优化组合。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 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 常常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用, 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
3.最令人心情愉悦的美国大学 篇三
全时就读率:96%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1%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89
24.塔夫斯大学
全时就读率:96%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78%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31
23.卫斯理安大学
全时就读率:94%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3%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34
22.麦肯纳学院
全时就读率:96%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1%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79
21.布克尼尔大学
全时就读率:94%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3%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27
20.欧柏林学院
全时就读率:93%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7%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37
19.范德比尔特大学
全时就读率:96%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2%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78
18.康奈尔大学
全时就读率:97%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1%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91
17.杜克大学
全时就读率:97%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2%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68
16.科尔盖特大学
全时就读率:95%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4%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20
15.南加州大学
全时就读率:97%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1%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53
14.哥伦比亚大学
全时就读率:96%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2%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23
13.卡内基梅陇大学
全时就读率:96%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2%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8
12.科罗拉多大学
全时就读率:96%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7%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100
11.哈佛大学
全时就读率:97%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6%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105
10.鲍登学院
全时就读率:97%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3%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35
9.斯基德摩尔大学
全时就读率:95%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8%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29
8.斯沃斯莫尔大学
全时就读率:97%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5%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52
7.里奇蒙德大学
全时就读率:94%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92%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36
6.乔治敦大学
全时就读率:96%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96%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60
5.芝加哥大学
全时就读率:99%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89%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16
4.布朗大学
全时就读率:98%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91%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22
3. 耶鲁大学
全时就读率:99%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94%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120
2.卡莱顿大学
全时就读率:96%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100%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45
1.斯坦福大学
全时就读率:98%
会再次选择该校的比率:97%
学校重读生体验排名:74
(宁良凌编译自美国《福布斯》)
4.关于大学心情随笔 篇四
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现象,就是多数学生“只看不画”,这种习惯就像只看字帖而不临摹一样很难成为书法家,或者只是多听贝多芬的音乐也不可能成为音乐家的道理一样。1.低年级学生的重点是多多临摹和抄录
方法是把书上的平立剖和透视、轴测图按 1:100 或 1:200 比例放大了画,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则靠自己分析,这样很快就会形成自己大脑里的“资料库”并形成尺度感。和书法一样,没必要把上万个汉字都临摹至熟练掌握,因为汉字的组成是有规律的,当你练熟练 100 个左右(甚至 30 个左右即可),一般就可以推而广之了。2.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多注重分析
比如设计背景、环境、条件、过程,轴线、中心、等级、秩序、序列、尺度、材质、中标原因等等,甚至设身处地设想,如果自己接到这样的设计任务会如何操作,及设想业主和老百姓会如何看待这个设计。
3.临摹照片或写生会大大加深对建筑的理解
临摹照片或写生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刻画最让你感动的地方,一定要有取舍、有重点,因为你不是照相机而是设计师。不要强求必须如何的像和如何的准确,重要的是通过画的行动去理解、去感受、去分析,因为你是设计师而不是画家。4.持之以恒
学生其实都是处在精力充沛、理解和分析能力很强的阶段,正是学习和掌握技能与知识的大好年龄,如果集中精力练习3~6 个月(并不是那种起早贪黑地苦练,而是每天一点的持之以恒),肯定会明显觉得自己像换了一个人那样获得明确的进步。目前多数学生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每天“自觉”地让焦虑、紧迫、怀疑、忧郁、自责、指责、愤懑、自卑、自大等等不良情绪占据整个大脑,只有很少的脑细胞在做实际的和积极的事情。5.使图解思考成为本能
日常生活中,看到能够令你感动或者产生创作冲动的图片时,马上在速写本上进行抄录、临摹及分析。这里重点是尽量用画来表达而不是文字,久而久之就熟练地掌握了图解思考的方法并成为本能。30岁以前做了再想,30 岁以后想了再做。现在开始行动,只需一天练习一个字,一天完成一张速写,一周制作一张效果图(3~5 个小时就能画完的那种范本或画法),进步会非常明显。
给一个热爱建筑的大一学生的回复
以下为学生来信的梗概(安全考虑,删除和修改了部分隐私内容): 老师:您好!
我是一个从小城镇考到大学来的学生。
高中时,班主任开始对我进行教育,但自己的意志很不坚定,成绩也随之一上一下。高三时,他把我抓去补习。他说,现在的我让他太失望。再后来他对我说的每句话,在我心里,字字象针扎。后来我躲在厕所里大哭一场。回家后,在床头贴出一联字幅:“虽然我不敢说自己是天才,但我不甘心平凡!”从此,开始了高三的拼搏,使本来只能考上专科的我,考上了重点本科,也就跨入了建筑系的大门。可是在大一的这一年里,却一直不顺利。
我们班老师老爱叫我们到图书馆去找方案,说得好听一点是借鉴,说得不好听是抄。刚开始,我讨厌去用别人的方案,偏要自己想的,于是,好多次煞费苦心的方案,被老师狠批,然后改得面目全非,自己也躲在角落里哭过好几次。而班上同学抄出来的方案却得了很高的分。后来我也学着去找资料,但我却是在自己的想法上加入一点找来的方案。给老师看图时,老师总爱说:“哎呀,这里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样不就好了吗?还有这里,这里„„哎呀,你干脆就做这个方案好了,拿去吧,就照着它做。”每次,我都红着眼睛拿者自己的方案回到自己的桌前。我所喜欢的东西似乎跟老师喜欢的完全是在两个世界,就连我找的资料,老师都觉得很奇怪,全班的方案都是由老师改出来的,味道都好象差不多。后来慢慢地,对老师产生了恐惧心理,生怕万一哪个地方没做对,又要被老师骂。就这样,手拿着笔都不敢下手了。老师也说我的方案一直深入不下去了。现在,我觉得自己似乎迷失在建筑的沙漠里,不知道该往哪儿走。怕万一自己认定一个方向,不顾一切走下去,耗费了巨大的代价,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走错了,或是一辈子都走不出这个沙漠了。老师,您能给我指点一下吗?我怕刚踏进建筑的大门就走错了方向,或是用自己错误的方法去走这条路。虽然我在这一年的专业成绩并不好,但我不灰心,因为我认为我并不比别人笨。也虽然我是从小城镇来的,眼界没别人宽,见的东西没别人多,但我不会放弃,因为我爱建筑。我诚恳地希望老师能对我对症下药,使我不会学得盲目。
一名热爱建筑的学生
以下为 ateacher 的回复: 你好!
其实你的情况具有很普遍的特点,多数同学都会遇到类似的苦恼。不要紧张和烦恼啊,因为这正是建筑学专业的特点之一。
第一:建筑学不是可以线性学习成功的,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
建筑学的学习,和我们以前在高中所学的课程,甚至与大学其他的工程类专业都有很大的差异。多数工程类学科是完全可以线性学习得到阶段性成果、最终基本掌握的,因此可以十分重视每个年级的成绩。建筑学专业,多数的成功法则都在“悟”,因此需要大量的练习、思考以至焦虑、苦恼。
比如最简单的绘画和字体训练,如果没有大量的数量的积累,很难取得“悟出道理”的结果。由于大一的学生有着很强的高中学习方法的惯性,总是认为完成老师的作业是天下第一,认为如果完成了就应该达到某种程度的水平了。然而每一个课程作业或训练,一般都是以任务书或老师的口头表述为主导,其周期及强度都有很强的误导作用。比如老师安排画 3 张,学生很少完成 30 张,因为学生“以为”只要画出 3 张就算完成作业了。比如某一个作业周期是 4 周,则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在这个周期内完成即可,却很少有自觉地完成高强度的训练的。那么试想:如果平面构成的作业是 4 周,难道仅仅 4 周就真的懂了?!其实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实是往往很多学生毕业时也未见得真的懂,只是他们认为当时“我已经完成作业了”!
所以说,大一时很多同学不应该过于追求设计成绩,而应该踏踏实实地进行基本功训练才是啊。
第二:建筑学的设计作品往往与设计者的见识、悟性、修养有直接关系。
由于学生的基本功薄弱,就导致了大一的学生很难被老师表扬的情况。尤其是从小城镇来的同学往往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不见景中情”的学生,很难从以前的理性思维进入到建筑学的“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统一”中来。
试想:字练得不多、画画得不多、看看得不多、记记得不多,只是靠浏览资料就能在大一让老师满意,岂不是开玩笑么?呵呵。
所以在大学的初期,往往总是有美术功底的同学、字写得好的同学、家里有设计师家长的同学、有与老师进行有成效地沟通的能力的同学,容易得高分。
第三:建筑学的设计学习其实与书法、音乐、美术的学习很相似,只是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而已。必须经历“看、临、思、练、创”的过程。即大量地看、大量地临摹(抄!)、大量地思考、大量地练习,而最终达到创造的水平。
尤其在大一直至大三,老师鼓励你临摹、模仿是正确的,只是往往被学生理解为“抄”了而已。试想一个人每天都只是浏览书法名家的字帖或者聆听音乐名家的音带,然后就想“创造”出自己的书法风格或“谱写”出自己的音乐作品,岂不是开玩笑?!所以要正确认识“抄”、“思”、“创”、“超”的关系。
第四:大学老师的特点和学生的观念上的差异必须重视。
大学老师都是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因此他告诉你的必然有一定道理。只是由于学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龄,很多老师说的话不容易听得进去。
比如老师说你必须重视绘画基本功的训练,学生心里则在想:“我们是画画的吗?我们更需要思考!”呵呵。
如果老师说应该注意构图的均衡、完整,学生心里会说:“难道构图就必须象你说的那样古板?”呵呵。
如果老师看了图以后对你不十分关心,却对别的同学情有独钟,你会很容易产生反感,却不知道你的图根本没法看,或者一看就知道基本功很差,很少练习,“不可教也!”
当年有一个老师在大二的时候对我们说:“你们不要过分地研究什么理念的创造,你们的阅历太浅”,结果我都能听见几乎所有同学的心声:“算了吧您!你笨以为我们也笨?!”呵呵,这就是差异。现在毕业十年了,我还是在每天思考建筑的内涵,而且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呢。反过来,大学老师也不容易理解学生的心态。
由于传统的命令式的高中教育,导致大学的学生大多数不敢与老师交流,而老师又不好“腆着脸”和学生交流,结果课堂上往往气氛沉闷。其实老师也不舒服,有的老师就说过:“现在带设计怎么跟监考似的?”
由于多数老师都是很勤奋地走到了今天,所以自然认为勤奋是天经地义的,因此如果学生不努力练画、练字、看书,不提出大量问题,老师也会觉得很难办:又不能逼着你练啊,到底这里是大学呢。
第五:建议
1、建议每天至少画一张速写,而且风雨无阻。简繁无所谓,风格找你认为好学的入手,保证你三个月后见效果。那时你就可以练色彩速写了。等你已经习惯了画画的时候(半年左右),你会自然发现自己对建筑有点感觉了。千万别相信某些高年级老大哥所说的“以后都是电脑,手画没用”的胡说八道。
2、建议先入为主地认为带你设计的老师都是好老师而且很有水平。以这种心态去尊重老师,大量地提问题、哪怕是很幼稚的问题,以此解决与老师进行正常交流的能力。千万记住:要抢老师,不要等老师。要事先准备问题清单。
3、建议保证图面的整洁及构图、字体,以引起老师的好感。记住:大学老师不是高中老师。
4、三年级开始以前不要着急学电脑。我曾经试验过,培训画建筑效果图,即使是 AutoCAD、3dsmax、Photoshop 等全部与效果图有关的技术,15 天内也能保证不懂英语不懂电脑的人届时成功做出很有质量的效果图,30 天则连施工图、Lightscape、室内效果图、漫游动画、动画后期合成都能搞定。可惜多数人停留在传统思维上不相信而已。
5、课程作业周期如果是 6 周,不论多累也要在第一周就拿出 35 个“临摹方案”,目的是熟悉项目和所涉及的相关事项。第四周无论如何定方案,第五周进行上板演习,第六周正式上板!平时练习与本项目有关的彩色效果图、配景临摹。
第六:建筑学方案设计人才的培养成功率很低。
由于种种原因,多数毕业生在长期的实践中放弃了方案设计,而是以施工图为主或以行政工作为主。因此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将来必然是方案设计与投标的高手,那将造成毕业后初期的另一次沉重打击,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大学时代没有充分地勤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在开始什么都不晚,怕的是依赖老师和不自信!
5.大学男生宿舍心情随笔 篇五
人总是要睡觉的,可有一安逸之所,对于睡觉者来说犹似步入圣洁的神堂。自我年幼至今,想记过去多少日夜,睡梦难成,又徒增万千烦绪,何等惆怅!我本是一株新生雏芽,饱含激情与热血,正值焕发之际,却又因此而奈何。世间多少世故既无常在,却又化有常之中,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上天对我的考验吧!
我在中学时,六年的磨砺虽使我已对靡靡、虚乏之音有些防备,可它们毕竟是腐蚀人灵魂的强酸,最后我实属无招架之力,只能依凭老天保佑,在我心灵方寸之地留有一束光的芊华。时光飞逝,现今的我已步入大学的绮丽花园。当然,对于大学的憧憬,在这之前总是过于主观上的一厢情愿,不太考虑、也考虑不到现实性的不近人情。不论如何,我对于现今的入住,在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是差不了几分的准时睡觉,没有了中学时代琐碎、混杂的插曲。也许是我的幸运吧,同学们都属于温和派的,是容易相处的类型哦!于是,彼此的生活也能相互体谅而渐成一种自觉的融洽,所以我在大一的步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均衡。因着这种均衡,我完全沿袭着我在中学时的生活状态,只不过在精神领域显得越来越活泛了。那么承接开始的缓冲性安宁,就成为了我后期思想之花绽放、身心束缚得到宽解的一个重要前提。随后呢,我不断朝向那个只属于我的小小天地进发,一路上风景独好,到处是内心倾泻的希望的风林、曙愿的山野、还有夹道欢迎的光之世界的居民。
稍作休整之后,我便慢慢融入到大学的校园生活中,其中确实遇到了不少问题 。而这些问题实质的归属完全是价值观以及相应联系的综合表现。我所生活的宿舍是四人制的,空间来说是相当宽松的,况且我们是入住的第一批,所以桌椅板凳照单全新。尤其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宿舍有一个不错的阳台,因为临街,白天阳光倾注如瀑,夜晚美景如幻。生活在这样的安逸氛围中,我的感觉就是在度假,除了明天老师的大鼓书。基于此因,老师们也开动脑筋想了一些治我们的招,比如每晚的自习课,还有起初令我们惴惴不安的巡查监视,直接响应我们大脑中不屑一顾的中枢神经。于是,我们凭借在时间的磨砺中总结的.方针策略去一一寻求苟安之道,顺便把无聊的生活活泛一些。总之,关于自由的泥沼猪们,新的征程开始了。在这里只有盲目的欢乐,没有绝对的苦痛,当然那各自心里的琢磨会是什么,好像就无从计较了。
记得那时候的我除了呆在宿舍里焖米饭外,一般流串于各个教学楼。往昔套夹在我身上枷锁显然发挥了余热,在那初期占尽了当好学生的所有条件。走在水泥街路上,我无暇顾及两旁的景致,内心的虚妄频频袭来,质问我以前所信奉之道的由来。有时候竟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中,不断思索当初自己所定的人生规划。说实话,那个规划如果层层剥析,是丝毫站不住脚的,但那就是我的生之信念啊!我的生命不能没有它,就好似它是我支持灵魂主架,开创一切的基元。后来思想的觉悟一点一滴在实际学涯跋涉的矛盾中得到淬炼,同时自身的道的体系不断完善于色彩的生活中。一开始,作为初来乍到的我们特别规矩,一般是将自己拘束于宿舍之中。偶尔,有些同学把自己发了出去,去领略一下周遭的水土风情。可是随着入学时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同学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纷纷进入各自的备战状态。
现在毕竟是步入信息化的时代,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不断扩大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而作为九零后的我们自然就与电子产品的联系紧密,并且这一联系正在逐渐增强,迫使我们形成了没有它就不能生活的执念。的确,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但就我所遇到的尴尬之事,其害处也未尝小矣。上课时的低头切语,下课后的联盟叫嗥,表面的读白还未曾触及深层,可是这已经让我顿恐不安。害怕有一天,我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周围没有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而我一抬头,那掩映在窗子上的欢笑好令人伤怀,倍感自己的孤独。为什么呢?他们为什么不出来呀?外面的世界不好看了吗?可我个人觉得山川还是那么壮美,流水还是那么轻柔,鸟语花香,景色依然。难道是单指我一人的迷惑吗,是处在内心中执着的妄想欺诱?打破梦匣,回到缥缈的现实,应承于那实实在在的段段流序,生活的又一沉思瞬失在微茫的初晨里。
记得,每当我将整个身体纳入寓楼时,那阴暗、潮湿的牢狱的影像即刻呈映在脑海之中,涌流的漩涡把自己的思想交缠的复杂而又难以捉摸。稍缓之余,我快步而行,尽量逃脱压抑气氛的束缚,速速来到我所寄居的五一四室。而在那里,更加让人觉得有一种跌入地狱的窘迫,我如隔世之人被这种景象堵在门口,久久伫立,无所适从。在我到达专属于我的那一寸方土之后,我卸掉全身的重负,慢慢地把心情调整至最大容忍度。所谓尘俗如此,较而适之,直来直往未免徒添杂扰。鬼魅之语时起宕浮,周而疾驰,形似烈雷;忽而沉闷,像极蚊蝇。少不了怪诞扯谎,多不出真言挚语。欲掷之时,总要累聚片刻,一言既出,狂如滚滚黑雷。这夜晚的苦等良宵,不过是及至十二点而已,方可消停,才转入学子梦乡的无限回味。待到天明早起,均宜情况而定,能纵妄使悦然,绝不教强执行使烦恼。总之,论道宿舍之形色,不过如此。
6.关于心情随笔故事 篇六
天空被黑夜笼罩,路灯照亮着回家的路人,可是我的内心深处还是被黑夜笼罩,没有一丝光亮,心痛与思恋混杂在一起波涛汹涌,难以自控。我可爱的调皮鬼啊,你已经离我远去,静静的看着你离开,伸手拉不住,挽留不了,只剩下深深的迷恋。脑袋里不停的回放着与你的一切,做饭时你背后的拥抱,不经意间的跳跃,不想吃药时的撒娇,拍抖音时的疯狂,打扫卫生时的认真,学习时的慵懒,看剧时的安静,整理花草时的细心……,也许我这辈再也体会不到了。
昨天你终于把我从黑名单里拉出来了,心里有高兴,还有失落,也有心痛,更有惆怅和忧伤。爱一个人好难,拥有你难上加难,人们都说,时间会淡化一切,可是谁又能了解,这个时间是多长?一个月?半年?一年?还是十年?也有可能是余生!
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除了昨日看到你们吃饭的时候,才感觉到饿意,正体现了那句话,没有你,生活食之无味啊,这几天发生了很多事,再多的事也赶不上你的离开,好想有你陪我一起渡过难关,给我暖心的安慰,贴心的拥抱,但现实告诉我,那也许是个梦,可是眼都合不上,更何况是做梦呢!
7.关于大学心情随笔 篇七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这是中国经典著作《大学》中的开篇之语, 也是后世中国大学乃至教育最重要的育人功能之一。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于大学的精神, 大学精神即是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也是大学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但在浮躁的社会生活中, 大学文化日益缺失, 诸多文化传统日益被抛弃, 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今天, 深入研究梳理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源起、时代特征和民族特性、表现和作用机制等问题, 对思考、探索、重塑我国当代的大学精神, 促进人的更好发展, 提升大学办学质量和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本栏目选取来自天津的“当代中国大学精神高层论坛暨学术研讨会”3篇会议发言报告和论文的成果, 与读者共享。下期该栏目将继续推出本次会议的其他优秀成果。
8.关于大学心情随笔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55-01
义务教育重点指出了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综合化体现,让写作更贴近生活,才能够让学生们更加乐于表达,易于动笔,教师要引导学生们热爱生活、关注现实、积极向上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引导学生们将随笔立足于生活,学会将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延伸到写作当中,并使学生们得以情感的生活和思想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的主要教学内容
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形成通常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学生们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写、多思,勤于积累才能够实现语言技巧的运用,进而实现对于思想情感的表达。这个规律重点突出了在写作当中,学生们对于生活感悟和生活态度理解的重要性。就像初中课文中苏轼的作品说的一样“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在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从一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随笔目标的生活化。随笔的写作材料都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初中学生每一天都生活在校园中,而且都是以学习为主,所以,初中生的生活圈子都很狭窄,生活阅历也比较浅薄,所以,教师在布置随笔的写作任务之前,可以先安排学生们进行主题的讨论和交流,确立出一个正确的、合理的写作目标,比如说对于校园生活的感悟、对于家庭生活的品读、对于社会生活的体验等等一系列亲近大自然,认知自我和丰富自我的过程。
比如,在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校园生活感悟的随笔,让学生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可以是对教师的感受,对同学的认知,对学习环境的观察,或者是对学习活动的感受和建议等等,教师给出这些大致的方向,由学生们自由选择主题,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们有感而发,创作出充满情感的精彩文章。与此同时,教师要控制好随笔生活化的练习数量,保证每一位学生每一周都能够最少写一篇随笔,三年的积累,将会是120~600篇的惊人积累,这无疑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写作素材。
另一方面就是随笔主题的生活化。因为中学生都具备不同的人格特征,所以组织语言的习惯也各有不同,教师在进行随笔任务布置的过程中不应该强求一致性,方法也不尽统一,最关键的就是引导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悟,随笔写作应该强调一种自由性,让学生们实现更为广阔的随笔选题。
比如说,针对近期教育厅提出的“减负”政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学校的相关制度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就可见仁见智,让学生们在掌握学习主动权的同时,练习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激励教学,巧用成功导向
为了保证初中生能够在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对于随笔始终保持一个恒温的状态,教师除去要采取一些约束性的措施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们留心周围的生活,给学生们阶段性的鼓励,让学生们有创作的动力。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优秀作品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朗读,一方面让学生们相互借鉴优秀的作品,一方面在满足初中生表现欲的同时又提升了学生们的写作动力,进而提升学生们的写作质量。
三、因材施教,疏导健康心理
初中生都处在一个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学生们自身的心理活动就十分活跃,随笔正是初中生抒发情绪的“百草园”,教师在指导随笔的过程中,应该不拘一格,引导学生们大胆抒情、针砭时弊,可以用各种主题来张扬个性,放手写作,不断地学习创新。
通过随笔,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当看到学生们处于低落状态时,教师可以通过批注的形式给学生们鼓励,比如说“阳光总在风雨后,感谢历练!”等等。当学生们出现内部矛盾并在随笔中有所体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随笔生活化就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架起了一个沟通的桥梁,在学生们的写作过程中,教师更了解学生,在教师的批注内容下,学生们能够得到更为健全的人格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出奇制胜,提升人文素质
初中生会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逐步地学会体验生活、观察生活,进而思考生活,能够不断地加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认知,写出越来越多具有深刻见解的文章。
那么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更加真是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那种和谐平等和宽松的状态,感受到自己正在被赏识,让学生们成为认知发展的主体,成为具有极大潜在能力的实践者。在随笔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敢于出奇制胜,全面优化学生们的写作语言,提高学生们在中考作文当中的实战能力。
初中语文的随笔生活化主要目的就是调动起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们善于发现生活并以文章的形式进行情感的抒发,通过随笔来积累写作的素材,养成写作的习惯,学会情感的表达,让学生们在面临中考写作的时候能够左右逢源,言之有物,一方面全面提升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一方面促进学生们的情感表达,实现对于学生们的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全面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恩芳.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与策略.丽水学院学报.2013.12.
[2] 张洪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23.
9.关于天气热心情随笔句子 篇九
2. 夏天那种让人无法躲避的酷热,真使人头痛,不论你走在烈日炎炎下的大路,或是已进入树木、房屋的阴影;不论是在早晨还是在傍晚,那暑日的热总是伴随着你,缠绕着你,真让人心烦。
3. 季炎炎酷暑到,保健养生很重要;久用电扇不适宜,空调冷风更注意;夏日炎热食欲低,多吃清淡少油腻;调整心态情绪好,炎炎夏日乐逍遥。
4. 特别提示后羿因回家抱孩子所以不能按时出来射日,请大家做好避暑准备。。。
5. 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6. 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滚烫;一阵南风刮来,从地上卷起了一股热浪,火烧火燎地使人感到窒息。杂草抵不住太阳的爆晒,叶子都卷成个细条了。
7.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被热呆了。
8. 气温攀高夏至到,祝福声声围君绕。切勿心烦又气躁,心静凉气自然到。自然美景多美妙,荷塘夜色笑声高。家人夜晚齐相聚,享受清风无烦恼。祝你夏至人健康,快乐相伴每一秒!
9. 挥一挥衣袖,挥走闷热的云层。招一招身手,招来阵阵清风。摇一摇身段,摇来夏日的身心康健。求一求上天,求来清凉滋润的雨水。夏日来临,祝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快乐、清爽过夏天!
10.关于生活随笔的心情随笔600字 篇十
绿树掩映的林间曲径
石榴那张嘴含笑的小金钟
将那一抹鲜红的艳丽
点缀在婆娑的风光带
在满是绿色的路径中徜徉
将一天的愉快轻松舒放
心里有万千个美好的想法
世界也会在静谧安详中醒来
在短短的路途中迈步
心底有无数种幻想
每天能心无旁骛的遛达
看无边风景晃过眼前
快乐与无欲同道
追求与奋进无限升华
如此乐观的心径
期冀在慢慢移步中快乐延伸
2、《一个人的团队》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言
道出了人的无奈世态
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
在现实打拼的锤练中
才知办事的艰难与无奈
世界为何滋生如此多
走不出心房的宅男宅女
不是不愿走进多彩的世界
却因心房无数次的关闭
冲淡了他们彼此的关联
才让世界误解成了时代的阵痛
或许经历过工作中的难堪
用感受为心房造一道隔膜
想要重启众人同心的美好
确难再用责任来唤醒激越
站在塔之顶端
只能孤独忍受那份无奈的煎熬
3、《落寞》
虽然力量有限
没有无数的暖心之力帮援
好多心愿就会在希望中打折
即使付出巨大的努力
毕竟也会心有余而事不达
在复杂的人世社会
需要大伙的同心协力
众人用支持的积极心态
给寂寞的事业找副倚靠的肩膀
用智慧浇灌幸福的花园
才会让单薄开出完美的心花
4、《喜宴》
选择一个愉快的假日
携一家人聚会
谈论一位兄弟的结婚喜宴
送上美好的祝福
成就一番天作之合的美好
凡事都是一次机会的展示
早期的各个议程运筹
邀请宾客的诸多程序
菜肴酒席的铺排
没有多余的话题可供消遣
细到新娘的每件嫁衣的更换
大到新婚现场的豪气布置
每一个环节都追求完美
将一生的幸福演绎成精彩
用最美镜头记录在众人的眼眸
在斛光交错之间
在亲朋好友的祝福戏闹中
新人在喜宴间穿梭答谢
幸福绽放的一簇花儿
开成今日最绚丽的鲜花
5、《迎春花》
一枝不起眼的迎春花
静静地立在花园的一隅
在错过花期的夏天
没有芳香鲜花的吸引
用那浓浓的一抹绿色
贪婪吮吸着清晨的雨露
拼命活成一种无限的风景
走过了开花的季节
没有绽放鲜花时的令人瞩目
害羞地用绿衣展现
满是蓬勃生机的妆容
用哲理演绎一种真正的存在
风光只是最好的表像
朴实才能活成真正的永恒
6、《衰老》
在空旷的街道
早晚都会邂逅一位
两鬓染着岁月沧桑的老人
慢慢地来回踌躇
是否在寻找当年丢失的
一个充满记忆的好梦
还是想找回一去不返的年轮
曾经的岁月一片辉煌
门庭若市般的存在
龟缩成一串串无奈的叹息
早年的光华在白发中
衰老成一种对过去的追思
失去精神的倚靠与崇敬
青春萎缩到不若当年
人生都逃不过岁月的筛选
不时会配上几缕银丝
在脸上雕刻无奈的纹浪
在需要拼搏的年纪
不能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在老态龙钟时与人再话当年
才会后悔没在世间留下过精彩
作者|钟愧傲
11.重温关于大学的常识 篇十一
大家好!今天,复旦又迎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青年,感谢你们选择了复旦!这些天。我在校园里走了走,看到大家的脸上,带着骄傲、憧憬和忐忑。我能够体会各位同学的感受。在我看来,开学与毕业是一所大学最具魅力的时刻。它充满了无穷的可能,孕育着各种希望。所以,大学校长在开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也好像变成了一件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
这固然体现了社会对大学的关心,但我们不应忘记,大家更应该关注大学更为永恒的属性。有些吊诡的是,那些永恒的东西往往都是常识,有些常识,哪怕重复千遍万遍也不会嫌多,尤其是当常识也被严重忽视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在这样一个庄严的场合,我还是想和新同学们一起来重温某些关于大学的常识。
一、大学是什么
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常识问题,但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产生了不少糊涂思想。对此。我实在不用说太多自己的话,因为我们的前辈早就清楚地表达过。
蔡元培先生说过:“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大学“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蔡元培先生认为的理想为:“一曰调和之世界观与人生观。二曰担负将来之文化(教育为播种之业,其收效尚在十年以后,决不得以保存固有文化为目的,而当更进一步之理想)。三日独立不惧之精神。四日安贫乐道之志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而是集人才培育、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场所。
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各位为什么来上大学。上复旦?这似乎又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对许多青年来讲,只要条件允许。上大学是一种理所当然;只要考分达标,上复旦也是理所当然。至于为什么?或许不少学生和家长都会认为,要拿一个好的文凭,找一份好的工作,挣一份好的工资。而复旦的老校长李登辉(当然不是台湾那个李登辉)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说过,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而到复旦来学习,你会受到鄙视。前辈为我们缔造了复旦这个杰出的机构。我们将生活在为我们创造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当中。
不可否认的是,浮躁的、功利主义的社会心态对今日中国之大学的普遍侵蚀,使得我们有时很难坚守作为一所大学和作为一个学生的本分。如今不少学生整天似乎很忙碌,考各种证书,参加一些看似热闹的活动,但内心深处却没有坚定的目标和方向,更谈不上真正的热爱和坚持。我们被喧嚣的竞争大潮所推动。随波逐流,对未来充满了茫然。
如果大家关心时政新闻的话,一定会看到一份由《纽约时报》集团下属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发布的“全球最受雇主欢迎的大学150强”排行榜,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这份报纸请美、欧等十个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CEO列出最受雇主欢迎的大学毕业生。复旦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十四名。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调查结果说明我们的毕业生就业不错,干得也挺好,值得学校高兴。然而,面对这一事实,我们不仅没有沾沾自喜,甚至还感到有些担忧。我们应当想一想德鲁·福斯特校长在2008年哈佛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发出的疑问:“在一家有着金字招牌的公司里干着一份起薪丰厚的工作,加上可以预见的未来的财富,是否能满足你们的内心?”在美国哈佛大学尚有如此的发问,对我们复旦来说,这样的问题更有意义。
对学生而言,我要和大家分享著名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安忆今年在复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讲的一段话:“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竞争难免会将你们放置在对比之中,影响自我评定。竞争还会将你们纳入所谓主流价值体系。这也会影响你们的价值观念。而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
作为大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还是要牢记蔡元培老先生的教导:“大学并不是贩卖证书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下之自主的研究学问的。”复旦107周年校庆时,复旦校友、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在接受记者询问时对复旦提出了期待:“希望复旦多些书卷气”,成为“一个让身心和思考能力都释放的环境”。大学的重要使命就在于用科学的方法来教导学生追求真理。
二、大学里的学习
在现在这个场合,当然无法来详细解释复旦通识教育的具体做法,更何况它还远未完善。关于通识教育想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也可用蔡元培先生的一段话来概括:
“就学生方面来说,如果进入一所各科只开设与其他学科完全分开的,只有本学科专业课程的大学,那对他的教育将是不利的。因为这样一来,理科学生势必放弃对哲学与文学的爱好,使他们失去了这方面的造诣机会。结果他的教育将受到机械论的支配。他最终会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客观上的社会存在是一回事,而主观上的社会存在形式是完全另一回事,两者截然无关,这将导致自私自利的社会或机械的社会发展。而另一方面,文科学生因为想回避复杂事物,就变得讨厌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这样,他们还没有掌握住哲学的一般概念,就失去了基础,抓不住周围事物的本质,只剩下玄而又玄的观念。因此,我们决心打破存在于从事不同知识领域学习的学生之间的障碍。”
三、大学生的生存与生活
这里我要讲一个复旦特有的传统。为了构建一个学生的民主社会,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复旦老校长一贯提倡“学生自治”的办学方针,并被写入1920年的《复旦大学章程》:“本校为令学生遵守校规起见,特设法尽力鼓励自治,使全校学生共同受益。每级由学生雅一级长,每宿舍推一舍长,期于校中秩序,同学品行,宿舍整洁等事得相互监察劝勉之益,每星期六开讨论会一次。又,立学生评议部,由学生公推评议员若干人,随时就商庶务部,整理校务,凡关于食品卫生问题皆得以建议焉。”
用复旦校董于右任先生1939年对复旦办学特点概括为:“当时学生实行自治制度。内部事务概由学生管理。”我希望我们能够坚持这个传统,发扬这个传统,我们在“书院”中将更多地实施“学生自治”的办学方针。
以上讲的都是关于大学的常识,关于复旦的常识。而且,其中更主要是引用先贤们的话。我认为他们说得都很精辟,无须太多的诠释,因此,我的讲话也就没有太大的新闻价值。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说过:“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生的学问,将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终生的学问始于学校,终于社会。”有一点,我很相信,你们经过复旦的训练,将会塑造更为完整的人格,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理性的头脑和勇于行动的健力,无论你们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将证明复旦,也证明你们自己!如果没有能够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就是你们不够努力,就是复旦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一批毕业十年的复旦学子,在网上发起写词,怀念母校。其中有一位学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写了一首《江城予·复旦》,平仄不一定准确。但文辞很具内涵。这首词是这么写的:“百年积淀隐锋芒,复旦人,志气扬。博学笃志,积淀若佳酿。学术独立思想畅,养厚德,树理想。灵魂自由志所向,无羁绊,罕张狂。胸怀宽广,质优品高尚,莘莘学子念母校,情难却,思难忘。”我想,这应该就是复旦留给诸位同学的精神财富。
最后,我作为一位50后,代表有着百年历史的00后的复旦,再一次感谢90后的可爱的你们,能够选择这里作为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复旦是什么?复旦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你们选择了复旦;同时,你们也在塑造复旦。正如一位刚刚经历四年复旦生活的辅导员在给新生的一封信里讲的那样:复旦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够流淌在你们血液里的、永恒的精神。让我们一道,永远珍惜、爱护这所学校,让复旦的精神薪火相传!
谢谢大家!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2.关于建设绿色大学的若干构想 篇十二
一、建设绿色大学是丰富我院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 “绿色大学”的深刻内涵
绿色大学理论是基于20世纪末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而提出的, 环境问题的本质在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误区、在行为上的失范引发的传统工业社会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突破口之一, 就是转变人与自然关系的信念、态度和规范, 深入开展环境教育, 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树立新的环境伦理观, 尊重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绿色”浪潮扩展了传统环境教育的范围, 积极创建“绿色大学”, 开展“绿色教育”是顺应生态环境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绿色大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在中国, 清华大学首次使用“绿色大学”概念, 并于1998年正式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目标。同年5月, 国家环保总局批复了清华大学关于创建绿色大学示范工程的报告, 揭开了中国创建绿色大学、开展绿色教育的序幕。在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研讨会上, 时任校长王大中阐明了建设“绿色大学”的构想: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 用“绿色科技”意识开展科学研究和推进环保产业, 用“绿色校园”示范工程熏陶人, 使清华大学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
(三) 建设“绿色大学”的现实积极意义
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科学文明的传播者, 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识和道德观念是其基础素质教育和道德人格塑造不可或缺的成分。在高校开展环境道德教育,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情感, 通过实践增强他们的环境道德责任,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让他们成为传播绿色的使者, 将绿色环保意识带入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 这是大学教育不容推卸的职责。
二、“绿色大学”建设模式的设想
建设“绿色校园”的任务必须融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 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绿色教育”
解决环境问题的突破口之一, 就是转变人与自然关系的信念、态度和规范, 深入开展环境教育, 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树立新的环境伦理观, 尊重自然, 与自然协调发展。
1. 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 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的宣传活动等。
开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与资源》、《环境社会学》、《环境教育学》等环境类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同时开出一批有关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的选修课。从而将环境教育从第二课堂走进第一课堂, 使所有学生都接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评估和处理有关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能力, 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2. 广泛开展学生“绿色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和环境科研、调研活动。
大力支持学生环保协会活动和“绿色教育”课外实践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面向社会开展不同层次的宣传活动, 将绿色的种子播撒到人们的心中, 为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作贡献。
3.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环保岗位培训”服务。
(二) “绿色科研”
1. 由高校相关部门牵头, 鼓励教师在从事化工生产研究工作时, 考虑环境因素, 开创绿色项目。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发挥综合学科优势, 研究与开发一批符合清洁生产原理的新工艺、新技术, 减少物耗与能耗, 减少污染物排放;为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将“绿色科研”意识贯穿到研究项目的全过程。
在项目立项过程中, 将是否造成环境污染作为立项的一个前提条件, 对可能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项目, 即使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也不承担或不参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体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绿色评价”, 并作为成果鉴定、报奖的一个评定条件。
(三) “绿色校园”
1. 建设“绿色校园”, 就是建设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
环、布局合理、环境宜人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绿色校园环境。“绿色校园”具有教育和示范的双重作用。在其中应到处可以感受到学校事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氛围, 使全校师生员工及杜区群众在这种氛围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当他们离开学校时, 就像绿色的种子, 撒向全国各地和各个行业, 在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事业中起到骨干和中坚作用。
2. 由学校相关部门共同考虑绿色校园硬件建设工程, 包括:
绿化美化工程、环境卫生整治、污染控制等方面。
3. 提倡每个师生成员都应承担相关的责任, 从校园环境
中的节水、节电、废物分类回收、食堂、宿舍、厕所、废水处理、课间噪声控制、植物认知与保护等方面入手, 进行自我约束和改进。
我们要在全院师生员工中统一思想认识, 认真履行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尽快整合全院力量, 制定“绿色大学”建设的整体方案, 确定各子项目及具体实施方案, 以及制定“绿色大学”评价指标和方法, 正确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 作为我院扎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份特殊答卷, 向党和国家献礼。
参考文献
[1]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 实现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8, (4) :1-4.
[2]刘猛等.国内外“绿色”大学简介[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7, (4) :37-40.
[3]史兆光等.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绿色大学”建设[J].航海教育研究, 2008, (2) :24-25, 29.
13.走进大学-大学随笔 篇十三
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我终于摆脱了所有的羁绊,插上了自由的翅膀,像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飞向那渴望已久的蓝天。啊!生活真美好,我的心在飞翔,万种思绪万种情怀涌上心头。想着那即将实现的梦想,想着妈妈生前的愿望,一丝笑意不由得挂上了嘴边。
车在向前行驶,我的心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激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变幻出一幅又一幅大学生活里美丽曼妙的画面。神圣、梦幻、五彩斑斓……
走进了大学校园,许多惊喜展现在眼前。美丽的校园,到处是鲜花绿草,绿荫掩映如诗如画。明亮的教学楼、宿舍、食堂、运动场。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每时每刻都展示着她独特的文化底蕴,无限的魅力和风采。我在这美好而又理想的天地里,如鱼得水如沐春风。心里感到十分地愉悦和充实。
都说童年是梦、少年是歌、青春是诗这话一点也不假。我感觉我就是一首带点苦涩的凄美的诗。
大学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忙碌。每天脚踩着悦耳的铃声往返于教室、图书馆、宿舍、食堂之间。我每天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的乳汁。我每天在书山题海里遨游。我们学数学专业的比较起来显得累多了。科目很多数学分析、微积分、概率、高等代数等等。其它系的同学有时在操场上散步,打篮球、排球什么的。我们从来没有过,整天在教室里书桌旁埋头演算,满脑子都是数学符号、数学公式、原理什么的。
我每天都是脚步匆匆,吃饭的时候,我急急地走进食堂,把饭买回宿舍吃,为得是能一边吃着饭一边看书,自己从来都没有午睡过。吃完饭稍作休息马上又回到教室去看书学习。因为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难题,需要我去解决去攀登。每天早晨偷偷地爬起到校园里去看书,夏天的树荫下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和凉爽。然后上早操、上早自习、吃早饭开始一天的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
尽管如此,不可思议的是我并不觉得多苦、多累、多乏味、单调,相反每天都很充实。每解开一道难题,心里就会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像吃了蜜枣一样甜。我每天要做大量的.课外题,厚厚的一本又一本。毕业时象宝贝似的都背回了家,特别沉但一本也舍不得扔掉。当时每天做着一道道的数学题就是我生活的主旋律,我的精神支柱。我最大的享受就在我的书本里,对知识崇拜和渴求让我忘掉了一切纷繁的烦扰。其实我那时很清苦,每月十几块钱的生活费,穿戴都十分简朴从不讲究,也没有任何课外娱乐生活。面对繁华的大都市,面对良辰美景也无暇去欣赏。那种精神境界真是太纯了,我想这应该也是对高尚的一种追求吧!似乎有点夸张,但主要来自于个人的爱好、兴趣和人生价值观,决定了我的生活态度。虽然是简单清苦的生活,但它一天天积累着我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我将永远珍存于心!大学的殿堂比较我以往的学生时代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每时都有惊喜在激活着我、感动着我的生命和心灵。
听老师讲课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无比的享受。课堂上我始终都是游刃有余。我听老师讲课就像听一场音乐会或者看一场最美的舞蹈表演。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让我十分欣赏。那是对知识的崇拜,也是对教授知识人的崇拜。
可能是听课的聚精会神也可能是学习的灵性,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我都能很快毫无障碍地掌握,那些比我年轻许多的学生,反而经常听不懂。功夫不负苦心人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我的成绩各科都十分优秀,各科成绩都在80分以上或90多分,排榜名列前茅。这对于已不再年轻的孩子妈妈我来说应该是一个精彩。我的心灵得到了又一次的抚慰和升华。那时我是在努力用一枝彩笔描绘着我的美丽人生。
我喜欢学习、喜欢纯净的学生生活。但我却最不喜欢上体育课。因为体育课对我来说比登天还难。什么单杠、双杠、垫上、我都是望而却步。大多数同学都兴致勃勃,而我总是躲躲闪闪。但体育课有一项我却很优秀。那就是各种体操课,广播体操、武术操、太极操。我学的又快又好,动作到位、姿势优美。一招一式得心应手。我感觉这是天生的灵气,与生俱来的特质。最后考试我成为全班唯一一个破格100分的,这也是对自己努力拼搏的又一份肯定。同学们都投来即羡慕又意外的目光。一个30岁的孩子的妈妈,怎么会强过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孩呢?当时我的心情其实也和一个小女孩一样特别舒坦有点小窃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喜悦在心头。
大学的生活很美好,天空很高很蓝。我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成熟。年轮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为我刻上了岁月的印迹流年的风霜。我觉得我的容颜老了许多,但心灵却还是那么纯那么淡,从不奢望浮华。相反对知识的渴求更强烈,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自己知识的缺乏和渺小。大学真的是一个培养人才让人迅速成长的摇篮。
大学让我看得更高、更远、更广阔。大学是文化的圣地,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我的大学永远是我心中最亮最闪耀的明珠!有时人生的一些事情也要听凭命运的差遣,与你的努力奋斗毫不相关。不幸中的万幸,我也体验了一回大学的生活滋味。也多少补偿一下老天对我的亏欠。
虽然那时的大学是无法与现在的大学相媲美的。说起来我的长辈,父亲、舅舅、姨妈都是顶着光环的大学生。我母亲是家里老大虽说文化最低,但也是旧时代的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生。对我们家来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完全退变的一代。
多少年来我总是心有不甘,心中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想着家族的光环和自己的际遇,那种失落与无奈搅扰着我的心,让我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脸上不知少了多少笑容。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
时光的车轮在飞转,转过了几十个年轮。
大学的生活在我的生命里永远是一首诗、一幅画。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美轮美奂。
大学的生活让我的生命有了光彩,有了最美好的一段篇章。无论怎样我也曾经拥有过那鸟语花香的梦的天堂。那是我的精神支柱,那是我一生永远的最爱。
14.关于深夜随笔心情散文精选 篇十四
——题记
每到深夜人静,总是呢喃倾诉最好的时刻。随着窗外凉风拂过,繁华的街道悄然落幕。
看着窗外漫长的雨丝,不知何时?绵延心事袭上心头:空对静思帘迟暮,空对雨丝解烦忧。
心,在这样的雨夜,又微微的疼了……
一直告诉自己要坚强,面对人群,总是生生咽下了要落的泪。不愿他人看见自己脆弱的身影,在孱弱的霓虹灯下越拉越长……也无从分享,或喜或忧。
路途艰辛,赤脚行走在荆棘上,每一根刺都在脚底开出一朵莲花,是鲜艳的红,滴在心头的泪,点缀着孤独的行囊,亦趋亦步。
其实,埋藏于骨子里我多是感性胜于理性。
所以,滚滚红尘中,我注定活得艰难,活得寂寞,也忧伤。越想活得单纯,世事就愈繁杂,在人世的网里,痛苦挣扎,愈厌恶,伤的就愈深,直到心已成灰。
倘使有风过,握住的亦不过是一抔薄暮的苍凉。
在这个浑浊不辨的社会里,我说不上巧舌如簧,做不到八面玲珑……不愿自己不真实,不愿在这个浮华的社会里把自己扭曲成一株病态的梅花。所以,率真成就了他人的梦。美文
今夜寄思,让独处的心灵放飞自由,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一人独处,静美随之而来,清新随之而来,淡雅随之而来;一人独处,贫穷也富有,寂寞也温柔,从容也淡雅。
感受灵魂深处的洁净,让心儿随着无垠的思绪漫天飘飞。此时,这个世界属于自己,自己也拥有了整个世界。
行进云水深处,抛却纷扰喧嚣。
独处,是一种灵魂的享受;独处,亦是一种短暂的自我放逐,不是为了摒弃什么。
也许,只是在某一盏茶的闲余,深夜品茗的回眸中,再次默然欢喜;也许,只是在一段行程中,揣测未来,多年以后的清欢浅笑……也许,什么事都想不起来,脑海里弥留一片空白,如此时般,静静地所思所悟。
很多时候,喜欢独处,心的溢满,才能释放深深的眷恋。
当自己开始无法专注于做某件事时,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驻足凝望,偏爱于静。让时光的弥沙,穿越人潮人往的斑驳陆离,在眼眸所能触及的地方围成一方只属于自己的领地,外面的一切进不来,里面的一切出不去。
这样,在烟雨红尘深处寻回原生态的自己,顺着那些凹凸有致的错落,一路追溯到生命的本真。
我怀念的,是逝去的曾经;我牵挂的,是孤独的身影;我惦记的,是随风的往事。
常常让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亦假亦真的奇妙境地。
只有与孤独对峙,周边的一切才是深邃飘渺的。
时间仿若静止的风华,它发出清冷的光,寒冷而逼真,让关节变得生生的疼,这些令人窒息,呼吸的声音,我的一切,在瞬间演变成了虚幻。
心,是一个怎样的空间,有多大的面积,才能容下深不见底的孤独。说到底,我们只是没让自己的生命拥有足够多的灿烂,薄影才会刹那就被湮没在人海中。
我们在嘈杂的人海里告别,背影披着一抹雨夜的悠扬,身子逐渐淹没在黑暗的视野,却少有人记得,大地浸染了光明留下的沉重气息,始终让人缄默不语。
那一刻,心灵深处,我开始笃信,所有的一切孤独,都有一份没有根源的默契。
也许只有达到某种常人难以企及的临渊,才会拥有耐得住寂寞和孤独的境界。曲终人散的时候,那些你以为一辈子会陪在自己身边的人,在明昔初晨升起的一刹与我们挥手道别。
生命,总是充满如此多的奇妙和难以解释的东西,有些情感一旦依附在你的体内,也许就永远长住于此。亦如蹒跚褴褛,孤独寂寞,悄悄的扎根于我们的生命里,融入血液里,与我们同生同长。
走在孤独的边缘,脚步始终坚持不懈,或许能抵达灵魂深处的彼岸。
但,时光老的很具体。心,不知何时已经渐渐不再因为悲伤而哭泣。
弥留间,却会为了小小的感动和温暖,常常婆娑掩面。也许这样,我们才可以获得足够多的信心和勇气,去学会爱和接受,包括红尘深处人世的孤独……
谁说人生苦短?我只知那陌上春秋漫漫。
草木枯黄,韶华易逝。我虽握不住明天的朝阳。却是在静寂中,一路行进烟雨红尘,让自己碾落成泥,在雨夜中绽放。
关于深夜随笔心情散文精选【五】:深夜,我都纠结在这里
翻来覆去,深夜的大脑总是比白天活跃一百倍,这一刻的自己也算是积极分子。
睡觉前,总是习惯性的去逛狂朋友圈,看看别人的生活,借别人的阳光假意的温暖自己。朋友圈中创办企业、留学欧美、工作于异国、游走在世界的朋友信息总是在我的眼里显得格外的靓丽,火辣辣的刺着我的双眼,是那么生疼。
昔日的同窗,在英国念书,畅想在世界的胸怀;今日的朋友,也在北欧工作,走在世界的前端;原本同行的伙伴脚步也踏在了世界各地。我还是蜷缩在自己暗无天日的角落里,成为一只醒在黑夜里的老鼠。因为在黑夜里,终于可以暂时的挣脱生活的枷锁,让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飞翔,自我的将这些朋友故人记忆起,寻找我和他们残存的联系,纠结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努力和他们站在一起。
难道我的命运就是坐在地上仰望飞机吗?拿着烤串路过西餐厅吗?穿着衬衣幻想晚礼服吗?就这样走到生命的尽头,用人各有命安慰自己的一生吗?
15.关于大学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 篇十五
大学化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本科生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非化学化工类本科生(如材料、环境、生物、食品、地质、医学等)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众多,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高中并未选修化学,他们的化学基础非常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1 教学内容的取舍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大学化学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面向新生开设,旨在使学生对化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化学领域内必需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和各自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融合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和物理化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1,2],涉及面甚广,面临着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味的加快教学进度、内容过分求全,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显然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仅不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
(1)由于大学化学的授课对象广,各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差异较大,授课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各专业学生不同的化学基础,通过降低教学起点,适当补充中学化学的内容,帮助学生顺利接受大学化学的内容。
(2)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合理的调节授课内容。对于非化学化工类学生,应针对具体专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各章节的课时数做出合理的调整,并将化学的基础知识与相应专业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在心理上缩短非化学化工类学生对大学化学课程的距离感,使他们了解大学化学在其未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比如,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介绍稀溶液的依数性时,重点讲解渗透压并详细说明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对于化学化工类学生,授课时也不必过分求全求深,可以根据后续课程对授课内容进行选择性讲解。比如,绝大多数学校会在高年级为学生开设物理化学课程,因此在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物理化学部分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与大学化学课程中其他章节紧密联系的部分着重进行讲解,删减一些几乎完全独立的物理化学内容。例如,大学化学中判断一个化学反应在给定条件下能否自发进行,一般使用Gibbs自由能判据,而不用Helmholtz自由能判据,因此Helmholtz自由能的有关内容可以不列入大学化学的授课内容。
(3)在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舍弃一些繁杂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计算,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上。比如,在讲解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这一章节时,大部分教材对各种类型溶液(强酸、强碱、一元弱酸弱碱、多元弱酸弱碱、两性物质溶液、两种弱酸的混合溶液等等)的pH计算公式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分别给出了精确式、近似式和最简式,并给出了各自的数学适用条件。若将上述所有体系的推导过程一步一步解释清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也会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只对一元弱酸溶液的pH计算进行详细的讲解,重点理清计算公式的推导思路,让学生学习解决该问题的方法。然后直接给出其他溶液的pH计算公式,并解释清楚公式中每一项代表的具体含义,同时举例说明。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采用启发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多设问和反问,让学生多思考和多参与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新知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原子结构这一章节包含的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在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时,如果直接介绍波函数会比较突兀,学生不易接受。但若以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讲解,效果则不一样。讲解时可以先介绍测不准原理,说明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粒子,我们不能用经典力学的方法来描述它们的运动状态。接着设疑“那么,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是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呢?如果有,那究竟是什么特殊的规律?这种特殊的规律又应该如何描述?”然后逐一回答,引出波函数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波函数的涵义,明白其实质是一种概率波。又比如,在化学平衡这一章节中通过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引出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标准平衡常数是否一定对应于标准态下系统达到平衡时的情况?”,由此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并仔细体会标准平衡常数的引出过程,从而真正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涵义。
2.2 运用类比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大学化学课程中很多教学内容存在一些相似之处,教师授课时恰当运用类比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热力学中介绍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时,可以与标准摩尔生成焓进行类比,使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及其用途。再如对于化学分析的内容,在已经详细讲解酸碱滴定的基础上,再介绍配位滴定、沉淀滴定以及氧化还原滴定时,可以引导学生与前面已经学过的滴定进行类比,比较出各种滴定的异同点(如滴定曲线、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能够被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指示剂的变色原理等)并分析原因,以加强学生对四大滴定的理解。
2.3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在讲解稀溶液的依数性时,可以结合实际提出并解答“冬天下雪后,为什么要在路上撒盐?高温作业者为什么要饮用盐汽水?盐碱地的植物为什么长势不好?”等问题。另外,教师可以联系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介绍化学知识。比如,结合2010年安徽泗县儿童铅中毒事件介绍铅的性质。
3 教学手段的选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引入大学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板书的刻板、枯燥、费时的缺点,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的速度。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讲解公式的推导时,写板书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思索,加强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而若使用多媒体教学,将公式的推导过程整篇或逐条列出,由于缩短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容易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摆脱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切忌滥用多媒体“一翻到底”[4],尤其应该避免将所有的授课内容全部写在ppt上,然后照本宣科。我们应该结合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合理的选择教学手段,在讲解一些抽象的、需要空间想象力或画图说明的知识时,优先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而在进行理论推导时,尽量使用板书的教学方式。如此扬长避短,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轨道杂化理论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动态的显示出杂化前后轨道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轨道杂化理论。
4 结 语
大学化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授课对象个体差异大,只有结合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取舍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恰当的选择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傅献彩.大学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61.
[2]印永嘉,姚天扬.化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05.
[3]代小平.非化工专业大学化学几个重要教学环节探讨[J].广州化工,2011,39(12):159-161.
16.关于写爱与责任的心情随笔 篇十六
一个正在休假的水手率先出来帮忙,试图攀上高崖。但是,攀爬了一会儿,便无路可走,只好原路返回。虽然他失败了,其他人仍拒绝放弃。
接着,一个身体健壮的爬山能手也奋勇向前,他爬得离小孩更近一些,然而,仍然够不到,只好放弃返回。
在整个营救过程中,一位柔弱的农家妇女静静地站在那里。尔后,她站出来,表示要试一试。大家什么也没有说,很明显,连年轻健壮的水手和爬山能手都没能上去,你这么一个柔弱的妇人,能有多大把握呢?
只见她脱掉鞋子,光着脚开始沿着峭壁往上攀爬,一级又一级,她终于够着了婴儿,从鹰巢里救出了孩子。村民们在山下焦急地翘望着,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下山比上山更艰难,况且身上还带着个婴儿,更增加了难度。稍有不慎坠下山崖,就会同时失去2条人命。她沿着山的一侧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往下挪动着。终于,她的脚踏到了地面上,如释重负的村民们拥上去迎接她。
其他人都失败了,而她成功了。
原因,只是救人者的动机不同,她是那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爱,促使她能够攀登到别人可望不可及的地方。
仅仅说这位母亲的行动是利益所使和对自己孩子的爱,其实是不够的。但这确实是她将孩子救回来的动力所在。
应该肯定的是:水手和爬山能手绝对想救回孩子,但是对这位母亲来说,孩子如同他的命根子,这才是真正的动力。
17.关于故乡的心情随笔 篇十七
踏上故乡的路,聆听岁月古老的风铃,一曲离愁涌上心头。那被岁月流逝过留下树儿的年轮,树儿老了,是多少年的更替。总是不停的思绪、不停的回想。秋天来了,却是白雪皑皑寒梅傲骨的冬天;炊烟老了,是游子的伤痛;故乡老了,我只愿成为一朴尘土,散落在故乡的土地上。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岁月荏苒处,那故乡的容颜早已深深地刻满了皱纹;时光流逝间,那妩媚而笑的红颜却早已成为故乡的符号;白驹过隙旁,那儿时的欢笑早已如定格的相片,不小心滴落的水滴让它变得模糊不清。故乡啊,我似乎就是任风吹雨打,漂浮不定的浮萍,随波逐流,永远没有方向;故乡啊,我似乎是任风吹拂的蒲公英,永远借助风的力量去飞翔;故乡啊,我似乎就是那走散了的炊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记忆中的《乡愁》写的那样深情真切,他的笔墨将他对祖国的柔情似水流露出来了。一句句痛彻心扉的话语,一段段耐人寻味的词句。乡愁,散了一地的乡愁,我何时才能将繁华的乡愁拾尽。
踮起脚望着远方,游子的殷切期盼便如流水般泻下。故乡,可惜离我太远,每每思乡将那心底的乡愁挂在那皎洁的月光下,让着寂静的苍穹的黑夜里为我哭泣。姑且,让我再成为故乡思恋的人啊!诗情画意里我飘雨的故乡,我梦碎的故乡,你的柔情似水,你的傲骨凌霜,你的婀娜多姿,让我沉醉于故乡里。岁月的尘封腐蚀了我的衣衫褴褛,却扯不断我对故乡的思恋,那断了炫的残音,好似那对故乡的月光断了一般;那儿时的记忆,便纷至沓来,那思乡心切便油然而生。
18.关于完善大学新生教育工作的思考 篇十八
新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事关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是否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问题,而且影响到大学生后期的发展。为此,高校会在新生入学后的一定时期内对他们进行指导、教育的活动,即“新生教育”,通常包括接待、注册、校园介绍、专业介绍等一些列内容,是帮助学生从中等教育顺利过渡到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新生教育一定要尊重新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
一高校新生教育的现状
(一)内容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新生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分为:校史校情教育,主要是让大一新生参观学校档案馆、校史馆,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了解学校的历史及发展情况,加深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专业教育介绍,主要是分布到各院系,针对不同专业分别介绍该专业的办学方向,师资队伍,培养目标、规格及就业前景;校纪校规教育,主要让新生在入校后,对学校的各项制度、纪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会组织新生学习学生手册。
(二)形式
1开学典礼
一般开学典礼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一周内,新生办妥各项入学手续后,学校会隆重举行开学典礼,学校主要领导班子,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会逐一发言。
2职能部门集中教育
由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等相关部门分别讲解关于学生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法律法纪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及图书馆、总务处等教辅部门的办事流程、规章制度。
3专业介绍讲解
介绍院系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讲解各学科、专业的课程师资配备、专业特色、课程内容和教学科研基地及实践实习基地及就业前景等方面,帮助新生了解自己的专业。
二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新旧体制交替和对外开放加大的背景下,经济结构、社会阶层、伦理观念道德准则的巨大变化,都在促使社会文化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对我国公民个体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动摇其原有的信仰,使其深刻地体验到了信仰缺失带来的困惑与迷茫。[1]特别是对于90后新生来说,自我意识强烈,对意识形态和政治很少关心,功利主义倾向较强,理想信念淡薄。
此外,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性格特征迥异,加上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与高中差别甚大,这些综合因素,使他们很多人无法适应高校学习与生活。
大学的宗旨是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之人。新生教育也是围绕这个恒久的主题而来。事实上,目前大学的新生教育,基本上停留在一种孤立的目标上,比如纪律教育,比如校史教育,专业教育。这些目标常常是割裂开来的,而没有使这些目标系统化。
(二)新生教育精细化不够
很多学校的新生教育内容可是相当的丰富,比如,理想信念教育、时代精神教育、知校爱校教育、生涯规划教育、道德养成教育、法纪法规教育、廉洁文化教育、地方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明教育、资助政策教育、安全防范教育等十多个方面,表现得非常庞杂,似乎是面面俱到,然而就学生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如何呵护身心健康等比较重要的个性化服务则较少,甚至缺位。
新生教育随意性较大,新生教育的内容很多,作为新生他们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学习、生活,他们需要了解的事情也非常多。新生教育必须要有总体的规划,要符合新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兴趣,总体部署,从实际需要出发。
(三)新生教育实效性不强
大多数学校对新生教育更多地定位为等同于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在一进校的时候就抓得很紧,新生教育中,先是全校的开学典礼,然后是各部门,各院系的各项活动,动不动就是长达几个小时的发言与满堂灌。在军训期间,白天高强度的训练,晚上听各种报告、讲座,还要晚修学习学生手册,准备军训结束后的学生手册考试,恨不得把所有的新生教育的内容放在一周内解决,完成任务,然后就达到教育目的了,学生拿到了法宝,可以顺利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了。
新生入学后的一两周,时间及日程安排得非常之紧,新生似乎很有“充实感”,忙碌是最好打发空虚的武器。然而军训一结束,学生觉得突然放松了,也没有人管了,学生们有点无所适从。高考之后,期盼着踏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可以自由了,可以放松了。但是一入学发现原来不是那么回事,跟高中差不多忙碌,军训后却陡然放松,使新生身心疲惫,目标迷茫,教育效果不明显。
(四)新生教育合力不齐
目前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日常管理基本上是以辅导员为核心,新生入学教育也同样如此。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然而高校有不少专任教师认为只要上好课就完成了任务,上完课甩手走人,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自己无关,无心寓育人于课堂中,从而丧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阵地,造成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甚至还有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的政治立场及个人素质问题,在课堂上发表一些错误观点和偏激言论,给学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也从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新生教育的成果。
三完美新生教育工作的措施
新生教育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所受到的第一个教育环节,也是形成大学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需要有科学的新生教育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教育,贯彻全员育人,合理安排新生教育活动,使新生顺利渡过大学生活适应期,从而健康成长。
(一)确立科学的新生教育目标
在社会节奏日益加快,各项竞争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大学生常常会遇到学业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尤其是大一新生在大学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对环境的不适应、学习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生活上的不适应及心理的不适应。天下大势,堵不如疏。为此,新生入学教育的目标一定要关注几个核心点。第一,关注新生的身心健康,提高身心素质。第二,加强学生公民教育,让来自不同背景的新生相互了解,形成团体意识,促进他们和谐相处。第三,锻炼新生的实践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第四,提高新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学术表现。[2]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教育活动
现在我国多数高校只对新生入校后的一两周作特别的安排,主要是进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新生教育的时间应该是大一整个一学年,甚至延伸到大学四年,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即从新生入校报到到新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规划都应包含在内。为此,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90后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新生教育按照分阶段、分步骤来引导与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公民教育、专业教育及职业素养教育都要贯穿全程,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社会实践里去夯实,绝对不能在头两周来匆忙完成。
防范未然我们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不仅要有必修的心理健康课程,同时应该在新生入学初,开展全校新生心理健康大普查,做好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并定期跟进,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辅导、朋辈辅导;邀请法律专家和资深教育管理者进校园,对大学生进行法纪教育,让学生零距离知法、守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全程关注开展公民教育,利用好学校广播站,宣传栏,对于好人好事大力宣传。对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学,加深彼此的了解,互相尊重对方,同时对于少数民族新生和贫困生给予更多关心,促进大爱与正义在校园的传承。专业教育应该从入学第一天开始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协调开展。结合专业特征,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提高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并能深刻体验到本专业在社会上的应用性与实效性。
立足平时培养新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结合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社团等组织的指导。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文化实践;对于学业,鼓励建立各种学习团体,邀请企业或者高校的一些专业、行业的资深人士到学校进行交流。同时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一个了解社会,熟悉专业领域的机会,使学、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总之,开展新生教育活动,应该合理规划,贯彻全程,不拘泥于一体,大胆创新,活动形式可以是思想教育类、专业拓展类,文化体育类、娱乐休闲类,做到形式多样,主题突出,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提升。
(三)转变观念,多方配合,保障新生教育的顺利实施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为了发挥教育的合力,务必要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全员育人。
领导重视是关键,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新生教育,把新生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做实、做细每一项新生教育工作,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并把新生教育工作的成效作为对各部门及人员考核的一种重要指标,奖惩分明。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高校的管理人员在新生教育中就会和新生见面,告知新生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园文化、服务机构等,欢迎新生的到来,帮助新生了解学校资源。
专任教师应积极投入到新生教育中,以新生顾问身份投入到新生教育中,加强对新生专业及学业的指导,寓育人于课堂中,于无形中。
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重点以新生思想引领为抓手,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教导新生怎样管理时间,怎样学习,怎样积极与人交往,保持舒畅的心情,怎样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等。陪伴新生度过大学适应期。
总之,新生教育主要是帮助新生做好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并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涵养,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姜国峰.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公民信仰缺失与重构探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2):41-44.
【关于大学心情随笔】推荐阅读:
关于大学军训体会心得06-12
关于大学毕业实践报告06-19
关于举办青岛科技大学07-29
关于大学青春使命演讲09-20
关于大学校庆的文章01-14
关于大学军训日记300字06-25
大学关于宿舍长的职责09-04
关于大学生学习计划10-21
关于印发南京大学实11-13
关于大学生活演讲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