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青春的诗歌

2024-12-16

席慕蓉青春的诗歌(精选9篇)

1.席慕蓉青春的诗歌 篇一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席慕容之所以能写出如此点透感情的语句,实在让人佩服!

年少轻狂,往往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少年冲动,更会留下太多的悔恨……

一直不觉得自己会是一个如此唠叨,如此令人生厌……

难道真的是“在错的时间,爱上错误的人”?

距离产生美,这句不是没有根据的。短暂相聚的时刻,彼此都是表现最好的一面,留下的是最美的记忆。恋爱便是如此。

向往是一种期待,一种美,一种让人心醉的感觉…

想要在最短的时间留住最美的时刻,想要在最短的时间给彼此最好的照顾,最好的抚慰……因为急切,所以才显得如此琐碎,如此唠叨……

对不起,亲爱的!如果让你烦恼了,我只是想让你觉得更幸福一点!

2.席慕蓉无怨的青春读后感600字 篇二

又或许,暮年之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别人的记忆里远去,最终消失不见。但我坚信,我的脑海里,定然有一个关于你的模糊身影。仿佛记得你的笑颊,如阳光在我的心头灿烂闪耀。或许是我记错了、可谁又能说你不是我某个时刻最需要的坚强?

或许、只凭未来的一日,我们将为那些再也不可能被重攒起来的青春和勇气而伤悲。也许我们都曾走过那样年轻的一段岁月,都曾飞扬跋扈,肆无忌惮;都曾随遇而安,随缘而遇。也许青春就是一株被飓风刮倒的树,被连根拔起,然后轰然倒塌。没有谁可以阻止,就像一场天灾。

那么、我应该庆幸的是,当我不再年轻,还有人在我身边。

那么、我应该希望的是,当我白发苍苍,还能有人始终在我身边。

那么、所有的一切便就值了。

3.席慕蓉诗歌鉴赏 篇三

——席慕容的诗

汉教3班

冯晓玲

20100511472 摘要:席慕容七十年代在台湾诗坛崛起的一个新诗人,她的诗歌作品自出版以来大受欢迎,尤其是在广大的年轻人中更是掀起了经久不衰的“席慕容热”。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生命的主题,语调温柔哀婉,风格多写甜蜜的忧愁,但是又不因事物的不可改变而变得消极沉沦,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

关键词:席慕容;诗歌;青春;内容风格;

认识席慕容,源于她的诗,缠绵悱恻、哀婉美丽,打动人心。不得不说,席慕容是一个擅长写情的高手,她的诗总是能够引起很多人源自内心深处的感动,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我也很喜欢席慕容的诗,经常感动于其中美妙动人的故事,不止爱情,还有青春。

席慕容写的诗大多归为三类,爱情、乡情、时光。在这些诗里面,我最爱的还是有关爱情和时光的句子,毕竟现在我还体会不到思乡是一种什么样强烈的感觉,而青春和爱情,却正是我们这个年纪所特有的白日梦。

那就先来说说情诗。在席慕容的作品中,很多都是关于爱情的写作,读完她的诗集,你会发现作者好像是个爱情的绝对信仰和崇拜者,她倡导真爱和纯爱,即使没有长相厮守,没有天长地久,只要有爱情的种子在心里边发芽,那么她就是矢志不渝忠贞不移的爱情,漫溢着缠绵悱恻、哀思美丽。而在席慕容所有的诗作里,《一棵开花的树》受到很多人喜爱,也曾经真真切切的感动过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的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时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的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只是百字,却以千言。凄美的爱情故事油然纸上,跃于心中,勾引得泪腺蠢蠢欲动。为了能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遇见你,我向佛虔诚的祈求了五百年,五百年的夙愿,五百年的痴痴等待,最后,佛成全了我,他把我变成了一棵树,长在了你必经的路旁,我尽力的展现出自己最美的样子,满怀期待的想要与你相遇,是不是我这五百年的等待就会有所回应?是不是我们的尘缘即将展开?然而,你终于无视的走过,你没有看见我的等待,我的爱情,甚至,你没有看见在你路旁的我的存在,心,也因此碎了。

凄婉的故事,别样的感触,一股忧伤的情绪百转千回的浸润笼罩于每一个字里行间。席慕容的爱情就是这样的爱情,有时甚至是称不上爱情的爱情,没有两人刻骨铭心的相爱,有的只是一个女子的单相思和独自等待,就像是一出自编自演的戏剧,没有对手,没有看客,只是自己的独自欢喜或落泪,这样的真心付出,不被任何人所知晓。但是在这之中,却从来没有仇恨,没有抱怨,这也是席慕容诗歌所表现的一大特色,当错过的错过了,失去的失去了,有的也只是淡淡的惆怅,不管是最后得到,抑或失去,只要经历过的,就是人生。诗人对于爱情的定义不局限于时间,也无关于空间,而只是淡淡的一瞬所绽放出的光华,“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吧”。这是《抉择》里的一部分,表现的也是无怨无悔的爱情,无怨无悔的人生,当然,还有无怨无悔的青春。

《无怨的青春》,这也是席慕容发表的一部诗集,正如诗名,表现的是作者无怨无悔的青春感受,里面包含很多作者对于时光的描述,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感受。和爱情诗一样,这里面也充满了淳朴感伤的格调,如《青春之一》里就写到: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青春是什么?懵懂年少,大好年华,可以无忧无虑的猖狂,肆无忌惮的放肆,开心的笑,放声的哭,饱含热情,拥有梦想,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青春就应该是这样的充实而美好,溢满苦乐忧愁和奋斗。然而,就是在这体味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却往往忘记了时光本身,忽略了青春,忽然的忘记了是怎样一个开始。青春流逝太快,还没来得及好好的感受,年轻的你就如云影掠过,回头再看来时路,再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历了青春,那个时光也已过去,曾经错过了的,淡忘了的好多东西都一起涌上心头。眼泪流过,多想抓住时光,把他扣留,留下青春的美好,挣脱时空的束缚,然而,青春已不再,即使伤感,却也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多么的抒情而又无奈,这是一种伤感,亦是一种怀恋,却无怨。

这就是席慕容的诗,淡泊悠远,直指人心,总是能触碰到心里面最为柔软的那一个角落,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表达爱情,描述时光,更以一个画家的视角构图写作,使作品充满了画面感,充满了诗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种宁静悠远、若有似无的气质。不仅是如诗如画,席慕容的诗还像一本本经书,充满了禅意,在唤醒人们回忆和向往的同时,也引起人们深邃的思索。“生命原是要/不断的受伤和不断的复原/世界仍然是一个在温柔的等待着我成熟的果园”,在这样淡淡的文字中,蕴含的是一种哲理的思考,一种禅意。她的诗作大多都有这么一种韵味,好像是经过禅宗哲学与美学的净化,不食人间烟火,禅意盎然。

4.席慕容《青春》赏析 篇四

第一节开头两句就殿定了全诗的基调,当未来的或孤单或抑郁与过往的美好同时在头脑中清晰可见时,泪水便汪洋恣肆——诗歌用一个动人的拟人句“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看似轻松的语气,细细品读,会意识到其中孕育了多少无可奈何。模糊的视线中,已经不记得曾经的曾经,美好怎样流淌进自己生命的河流中,只记得,那么古老,那么晴朗,只是夏日已不再来。

第二节诗人开始了追索往事,想尽力去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和“年轻的你”曾经有过的共同记忆,只是,是不是“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我”已经不记得那曾经了,只有“你”的影像那么飞快地穿梭过我的思绪,不容“我”挽留。抑或,诗人已经泣不成声,模糊的视线中“你微笑的面容”若隐若现,逐渐地消失,像华美绚丽的晚霞——日落后的群岚,淡淡地,淡淡地,退出我的视野。同时,如果更深地探索一下,冒着牵强附会的危险,从若“云影掠过”到“日落后”,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诗人端坐了整整一下午或者一整天,凝思,沉迷,痛苦,快乐,欲罢不能,直至最后的迷迷糊糊,一切都变得不再清晰,影影绰绰如晚霞渐渐褪去天边,情感已达到了高潮,为下节做情感铺垫。

5.席慕容经典青春语录 篇五

2. 害怕失败的人将一事无成。过去所有名人都经受了一个又一个的失败。但是,他们在失败的时候不是沮丧气馁,而是不屈的拼搏,最后取得了胜利。青春时代的真正失败,毋宁说是逃避艰苦的斗争,没有目标,懦弱潦倒。艰苦奋斗后的失败,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希望你们不要害怕失败,勇敢地度过青春。

3. 不管多远的路,都能走到尽头;不论多深的痛苦,也会有结束的一天。背负明天的希望,在每一个痛并快乐的日子里,才能走得更加坚强;怀揣未来的梦想,在每一个平凡而不平淡的日子里,才会笑得更加灿烂。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

4. 再见,再也不见的相见;疼痛,疼不知痛的麻木。

5.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 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

6. 终于你要走了,说是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去读一本关于很远很远的书。我不惊讶,本该如此。

7. 男人只是车票,不停走路就需要不停换车票,这样才能看到远方的风景。我的内心是自由流淌的溪水,汩汩向前永远不停。

8. 好朋友不但应该在关键时刻拔刀相助,不但应该分享彼此的秘密,还应该随时义无反顾地,为对方作出牺牲。

9. 一起说过很幼稚的话语,编织过很多至今也未能成真的梦想。也曾打打闹闹,席慕容经典语录100句

2.席慕容作品经典语录

3.席慕容经典语录励志

4.席慕容经典语录欣赏

5.席慕容经典爱情语录赏析

6.席慕容哲理经典语录

7.席慕容经典语录伤感

8.席慕容经典伤感语录赏析

9.席慕容友情经典语录

6.席慕容无怨的青春读后感 篇六

因为,正如同人类的成长一样,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面貌,过了这个阶段,再要往回走就是强求了。

所以,在今夜,虽然窗外依旧是潮湿而芬芳的院落,灯下依然有几张唱片、几张稿纸,可是,而对着《无怨的青春》的初稿,我深深地觉得,世间有些事物是不会再回来的了。就好像一颗离我越来越远的星辰,眼看它逐渐变小、变暗、变冷,终于在一个我绝对无法触及的距离里消失,而我站在黑暗的夜里,对一切都无能为力。

心里是有一点悲伤和怅惘的,但是也同样含着感谢,感谢的是:藉着它曾经发过的光和热,让我写出了一些自己也很喜欢的诗句,使我在每次回顾的时候,仍然可以信它、爱它和怀想它。

所以在《七里香》和《无怨的青春》里,我参差地放进了我十几到三十几岁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作品有着相仿佛的面貌,一方面也是为了我自己的一种纪念,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一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如果只把这些诗当成是一种记录,那么,诗里当然有我,可是,如果大家肯把这些诗当成是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诗里就不应该是只有我而已了。

在现实生活里,我是一个幸运的女子,因为有深爱着我的人的支持,我才能如此恣意地成长,想画就画,想写就写,做着对一个妇人来说是极为奢侈的事。我要承认,在今生,我已经得到了我所一直盼望着的那种绝对的爱情,上苍一切的安排原来都有深意,我愿意沿着即定的轨迹走下去,知恩并且感激。

我会好好地去生活,好好地把握住每一个时刻,对所有的一切都不再强求。

当然,诗仍然是要写下去,只是,在明天,我会写些什么,或者我将要怎样写,就完全不是此刻的我可以预知的了。

7.席慕容作品《青春》原文及其赏析 篇七

原文: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在四十五岁的夜里

忽然想起她年轻的眼睛

想起她十六岁时的那个夏日

从山坡上朝他缓缓走来

林外阳光眩目

而她衣裙如此洁白

还记得那满是茶树的丘陵

满是浮云的天空

还有那满耳的蝉声

在寂静的寂静的林中

我爱 在今夜

回看那来时的`山径

才发现 我们的日子已经

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

来过了又走了

曾经那样热烈地计划过的远景

那样细致精密地描好了的蓝图

曾经那样渴盼着它出现的青春

却始终

始终没有来临

赏析:

因为美和时间打的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所以诗人含泪“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然而,需要我们很好总结的仍然很多.尤其我们青春的爱情,难道不是我们一生都享受不尽的财富吗?有了这份财富,诗神就永远青睐我们,不管是40岁、60岁,以至最后我们不得不辞别人世,照样可以说:我拥有过无怨的青春.

青春是一首长诗,这里选取器中的一首,也是著名的一首.

追怀青春,是人之常情,历来以此为主题的诗甚多.席慕蓉这首《青春》却是独出机杼之作.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人生的结局已快结束,前景不会发生什么变动了;“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该流的泪都已流了,人生的滋味都已尝遍,不会再遭逢什么希望未曾遭逢过的悲欢了.

青春已经过去,它日今已成回忆.诗把茫茫的回忆集中在那个“夏日”,这是精巧的选择.因为夏天最热烈,火热的青春中的热烈夏日,自然最令人难忘.但它已“不再回来”,离开现在已很远很远.

第二节中的“你”不是指第二个人,而是指代青春时代的“我”.“你只如云影掠过”——青春岁月很匆促短暂;“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我”当时未尽情享受青春的欢乐,“你”已“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消失于迷茫之中,青春时代就这样结束了!诗行中,弥漫着悠悠的遗憾.

惆怅遗憾之情,凝结成一个新鲜的意象——青春是“装订得极为拙劣”的“一本太仓促的书”.由于太仓促,所以才“装订得极为拙劣”;而“太仓促”正是对上文“如云影掠过”的描述的回应.扉页已“发黄”,表明这本书已很“古老”,而“我”还“含着泪”“一读再读”,舍不得丢开,对青春的无限依恋感情被形象地表现出来.

8.席慕容爱情诗歌浅析 篇八

【关键词】席慕容;爱情诗;感伤

席慕容崛起于70年代的台湾诗坛,其诗歌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风靡华文世界,其作品是一版再版,掀起的“席慕容热”经久不衰,堪称当代华文文学世界一大奇观。

席慕容的诗歌代表作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纵观席慕容的诗歌:“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情和爱散落在席慕容诗歌殿堂里的各个角落,在俯拾而望的情爱故事里,感伤,忧郁,怅惘,充斥其中,诗人不断地通过设置遗憾性情节,来渲染夸饰心中一个个破碎了的梦。浪漫感伤格调构成了席慕容爱情诗歌最大的特色。下面,我想就席慕容爱情诗歌走上浪漫感伤主义道路的原因,以及通过这种感伤主义格调所显现出的席慕容爱情诗歌的深沉意蕴,和其诗歌在意象的设置和语言运用上的特点进行一番简要分析。

一、浪漫感伤格调的选择

弗若伊德认为:文学是被压抑的欲望――无意识本能的满足,文学创作就是为了实现某些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欲望,文学艺术是幼年做过的游戏的继续和他的替代。十三岁开始在日记中写诗歌的席慕容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朦胧中有了对爱和生命的最初感悟。然而,这种感悟是满含哀愁的,一如她在《时间草原》序中所言:“恍如有种悲悯从高处对我们俯视,又恍如重逢那消逝以久的美好世界,那生命初始的对一切美好事物似曾相识的乡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席慕容的心中,愁绪来自于生命的初始阶段,即使美好如爱,也必然是忧伤的,真正的情爱是由痛苦和不幸浇灌而成的罂花。可是,现实却跟席慕容开了一个多么友善的玩笑啊,她的爱情婚姻生活一帆风顺。正如她自己在《七里香》后记〈一条河流的梦〉中说:“在现实生活里,我是一个幸运的女子,因为有深爱着我的人的支持,我才能如此恣意地成长,想画就画,想写就写,做着对一个妇人来说是极为奢侈的事。我要承认,在今生我已经得到了我所一直盼望着的那种绝对的爱情,上苍一切安排都有深意,我愿意按着既定的轨道走下去,知恩并且感激。”

席慕容本身没有苦难的生活经历,但却有对痛苦的一种初始的体验。而这体验只是感性的,犹如梦中的海市蜃楼,上苍没有给她触摸的机会,即使年少时有过那么一段青涩的恋情,那种无疾而终的淡淡忧伤,犹如装饰她人生旅程的带刺玫瑰,痛并快乐着。悲喜交加的一段经历,更衍化为诗人的人生经验,成为她日后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

所以在这无法选择的矛盾困惑中,席慕容从美好的现实中沉静了下来,剥离生活表层的幸福外衣,开始对人生命运进行深层探索。所以,以《雨中的了悟》、《请别哭泣》、《为什么》为代表的席慕容诗歌大都被一层悲剧性情境所笼罩,她不断地讴歌痛苦,礼赞离别,表现出了对亏缺性情境由衷的欣赏。诗人在一段段感伤性的述说中寻找童年时期失落的梦,真诚而又热切,读来凄婉迷离,叫人潸然泪下。

二、深沉的主题意蕴

《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席慕容的爱情诗向我们奏响了一曲青春的挽歌。在挽歌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年女性对爱对生命的深切体悟:光阴流逝,红颜老去,有缘无份。然而,诗人没有沉浸在苦痛中而无力自拔,面对无奈和不幸,诗人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在宿命意识掩盖下坦然而又坚强的女性形象。在《回首》中,她唱道“亲爱的朋友啊 难道青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 难道青春必要愚昧 爱必得忧伤”。

在席慕容所构建的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里,抒情女主人公大都经历了一段彻入心扉的爱情,最终在失却后的缅怀中升华了对爱的认识,最美的时光不是相爱,而是别离后的思念,而是思念中的无怨无悔。对于爱情,诗人不在乎天长地久,朝夕相处,爱因失去而美好。这在她的诗歌《盼望》中得到深刻的体现,“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从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对于爱情,甚至是生活,席慕容更在乎的是一种内心感受,真正的爱情必须上升到精神的高度。爱是超越婚姻,拒绝物质的,爱是人们真心的付出,而且更多的只能存在于心中,现实的拥有就不那么重要了。这也如她在《江河》序中所说的“你所给我的,我已经收到了,你给我那就是我的,此生此世我会感激,我不必去跟别人抢那幅字了……”坦然,超脱的心境溢于言表。

在短暂的失去与永恒的完美中,诗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答案,这样就把对生命和爱的认识上升到一种形而上的`高度。正是这超越感性的理性认识,也就完成了席慕容作为一名中年女性对时间,对生命,对爱的成熟的个人

体验。使她的诗歌实现了感性的超脱,达到了智性的高度 。

三、精心的意象营制

在席慕容为我们构筑的诗意世界里,既有感觉的流露,又有智性的思索,在感性和智性的交融中,更通过对颇具象征性的意象的设置,扩充了诗歌的内涵,又丰富了诗歌的美感,达到一种如古人所言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境界。对意象的精心营制,是席慕容诗歌的一大特色。

《文心雕龙神思》篇:“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一直以来,中国诗学传统就非常重视意象的设置,把意象的设置作为文学的首术,甚至把意象运用的好坏作为品评文学作品优劣高下的标准参物。席慕容继承了这一优秀的诗学传统,非常重视意象的选择和设置。她的诗歌常用“莲”作为主要意象体,通过“莲”这一意蕴深厚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爱的哀婉忧伤和纯洁至美的深切体念。在《莲的心事》里,她写道“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诗人直接就将自己比作一支盛开的夏莲,一支鲜艳绽放,又在翘首等待的莲,莲在诗人的笔下,已经被充分的人格化。诗人借莲这一意象抒发了自己隐秘的心事。对爱的渴望,然而囿于传统的束缚,又只能等待,在不忧不惧中,在一种心静如水的淡定矜持中,等待男人的欣赏,采摘,然而最终还是错过了。是谁的过错呢?在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主人公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虽然缺乏一种大胆主动的精神,但是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美丽、静穆,矜持。借助“莲”这一古典意象,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由衷的欣赏和思慕之情。在《缘起》中的“荷”,《一棵开花的树》中的“树”,特别是《十里香》中繁复的意象组合,这些意象的设置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关于情和爱的无限遐想,具有一种“言外之味,弦外之音”,更给席慕容凄婉的诗歌殿堂里抹上一层典雅柔婉的色调。

四、独具的语言特色

诗所以为诗,取决于语言。优秀的诗人都热衷于对诗歌语言的探求,席慕容的诗歌取得巨大成就和她对诗歌语言的独特性探求是分不开的。欣赏批评席慕容的诗歌,对她的语言特色的探讨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语言的使用上,席慕容的爱情诗歌语言是细腻隽永,平缓单调的。她大量地从古代诗歌语言当中吸取丰富的养分。在《生离别》中,她写道;“悲莫悲兮,生别离”古词汇的使用更使我们感受到抒情主人公的情之深,悲之重,暗通了中国古代的怨妇之悲。给诗歌的浪漫感伤格调更增添一种沧桑之重。读来毫无不顺之感,迎合了中国传统的诗歌美学特征。

在传统的选择中,她又摒弃华丽典雅的用语,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深广的意义。在《悲歌》中:“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再现的只是些沧桑的日月和流年。”寥寥几笔,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给我们叙说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由最初的相爱到最后的相离。以及离别后的心理状况,透过这种心理,我们又感受到了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能为力,时间流逝是生命所不能左右的痛苦。诗人在这简单明畅的语言中宣泄了自己的真情。不管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给读者以无限宽广的想象,从而也就很好地实现了话语容量的最大化。

席慕容还非常注意诗歌语言的纯洁性,完全拒绝粗俗、丑陋、恶的语汇。即使是表现感伤,忧郁的情绪,她都会选择一些清新,干净的语词,如:青春、年华、梦、山川、浮云等。在语言上对美的追求,丰富了整个诗境的美感,显现出唯美主义色彩,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五、结语

席慕容的诗歌为当代华语文学涂上浓郁一笔,不管是在主题的提炼还是语言的使用和意象的选择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诗人在对爱的感伤体验中升华了对爱的认识,使我们可以在这欲望横流的社会重拾对爱的信心和希望,席慕容的诗歌也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慰藉品,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尉天骄主编. 台港文学名家名作鉴赏[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邱运华.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

9.台湾女诗人席慕蓉诗歌解读 篇九

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诗坛曾出现了一个令人兴奋同时也令人费解的有趣现象,那就是在中国大陆迅速掀起了一阵“席慕蓉热”的旋风,其席卷诗坛的速度之快、之广,令许多诗歌批评家目瞪口呆并叹为观止。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席慕蓉三本诗集《七星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分别连印了十五次,共销售120万册。这三本诗集的印数在当时创下了中国出版史上的奇迹,甚至连风靡一时的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新武侠小说也为之大跌眼镜。尽管诗坛对这一种神奇的现象毁誉参半,但无数少男少女争相购买并传抄的那为之狂热的举动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她的诗歌会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著名诗评家杨光治先生在《神奇的“席慕蓉现象”及其启示》(原载于《诗歌报》总第124期)一文中作了中肯又准确的评价: 她的诗,不具备某些评论家所倡导的一首诗就是“一支枪或一门炮,一粒子弹或一箱炸药”的革命功能,也不是“从阶级斗争的深度去进行诗作的立意”的产物。

她的诗,没有贯注什么“反理性”、“反情绪”、“反思维”的生命意识,也不是“反文化”、“反语言”的先锋作品。

她的诗,不像“极端丰满的黑洞”那样令人感到神秘莫测,也不是“青春全方位的喧哗骚动”那样使人热血沸腾。

她的诗,就像她的名字那样,是一条江河,泛着清丽的旋律,闪着悦目的波光,带着对爱的追求、青春年华的惆怅和沉重的乡愁等最可贵的人生情味,自然地流动,流到读者的心中,荡漾着众多心弦而产生共振、共鸣。

时过境迁,在1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迷恋席慕蓉诗歌的少男少女已过而立之年,8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对席慕蓉这一名字已感到陌生,因为他们所推崇的网络时代的爱情早已淡离疏远了席慕蓉笔下的古典诗意。重新捡读《七里香》、《无怨的青春》这些纸页微黄的小册子,心中感慨真是万千。

一、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史上往往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许多的作家、艺术家原本的职业与文学无关,涉足文学纯属偶然,有谁知道,博乐赫斯原本只是一个瞎了一只眼睛的图书馆管理员,马克·吐温仅仅是一个水手,艾青、冯骥才原本是一个画家。女诗人席慕蓉也是这样,这位十四岁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职于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教授的女画家,初时作诗只是记录下自己的一段心绪和情感历程,本无意于作诗人,却又在漫不经心之余风靡了台湾,震荡了大陆。女诗人成名之时,已过不惑之年,以这样不算年轻的生理和心理年龄却写出如此青春心态的诗句不能不使人感到新奇和讶异,读她的诗一如读琼瑶的言情小说,无论是清丽的诗风,还是那美丽的名字,没有人怀疑她们应该是纯情浪漫的少女,而事实恰恰相反。

席慕蓉的诗从内容上看大体分为三类:对青春的咏叹与感怀、对爱情的执著与歌唱、对故乡的追寻与呼唤。无论是写青春,还是写爱情和乡愁都始终围绕着一个“爱”字,抒写出她的人生态度。换而言之,青春、爱情、乡情始终是她歌唱的主旋律,是她诗歌的总体基调。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从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如同一条岁月的长河,岁月之河的浪花从热烈跳跃、宁静舒缓到枯涸消失,而在这生命的流程中,最最美丽的生命时光无疑是青春。青春的内容太多、太复杂、太伤心也太肤浅,也唯其丰富与肤浅才最值得令走过青春年华的人去回味和琢磨。在席慕蓉的作品中,对青春的咏叹与感怀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内容。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魂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着满园的郁香

这首题为《七里香》的诗作是诗人写作生涯中的第一首作品,这首作品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写作时的真实心态:追忆二十年前的青春往事。诗人要急于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呢?她用溪水渴望海洋、浪潮渴望土地的意象,暗示着诗人要回到青春岁月,回到“绿树白花的篱前”,与青春的伙伴、朋友相互挥手道别,各自踏上人生的漫漫征途。尽管岁月不再,但青春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在梦境里低吟浅唱,散发着青春特有的芬芳。

从幼稚烂漫的少年时代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是青春这本书中的一张扉页,少年时代无疑是对人生怀着一份憧憬的,并且是在对未来的憧憬中匆匆地走过青春。诗人的《成熟》一诗为我们真实地记下了这一段青春历程:

童年的梦幻裉色了/不再是只愿做一只/长了翅膀的小精灵/有月亮的晚上/倚在窗前的/是渐呈修长的双手/将火热的颊贴在石栏上/在古长青藤的荫里/有萤火在游/不再写流水帐似的日记了/换成了密密的/模糊的字迹/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

诗人给我们展现的是青春走向成熟的情感标志。那童年的梦幻早已裉色,那种想飞的愿意早已凋谢,如今剩下的也只能在明月清辉的深夜,将青春思念的触角伸向回忆。双手已渐成修长,流水帐长长的日记也换成了密密模糊的字迹,青春的内涵渐渐丰满,至于那一页深蓝浅蓝和泪痕,是每一个走过青春花样年华的人都曾经洒下的纪念青春的勋章,也是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二十年后所发出的“谁都不知道的语句”这一沉重慨叹所传达出来的苍凉与凄婉却又衬托出了青春的永恒和生命的静止。

对中国古典意象的翻新、嫁接与改造,是席慕蓉抒写青春之叹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古相思曲》中,诗人写道: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还是说/今夜的我就是那个女子/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候着的/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着的那同一个人。在这里,诗人发挥了她绘画艺术的长处,将古典诗词的诗情画意象融进绘画之中一样融进了她的诗歌创作之中,诗人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将远古时代那个“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女子叠印在现代人抑或就是她自己的身上,抒发了对青春岁月无情流逝的叹息,具有一种悲凉的美感。但她又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她一直在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青春,对待人生,她说:“我无法停止我笔尖的思绪,像无法停止的春天的雨”,虽然会“下得满街泥泞”却也“洗干净了茉莉的小花心(《自白》)”。

诗人无法放弃也无法回到那青春激荡的岁月,无法忘却那份美丽如山百合般的秘密,那一首首用比喻意象层层叠起映加在忧郁氛围的诗作中,无不映衬出抒情主人公那份被时间浸蚀的心灵在永远追忆逝水年华时所特有的青春的无情、青春的无奈、青春的伤感,正如诗人自己所坦白的那样:遂翻开那发黄的书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青春》)。

二、爱是一种酒,饮了便化着思念

缪斯永远与爱神为伴,爱情从来就是诗人歌咏的主题,从歌德、普希金、拜伦到徐志摩,又有哪一位诗人能不唱情歌,能不说情话?席慕蓉的诗歌在大陆尤其在大中学校园里广为传播,与其说是通俗浅显的文风、清秀雅丽的诗句乐于为青少年所接受,倒不如说是那一份如幻如梦、如烟般凄凉、如水般灵动的浓郁的爱情,拨动了青少年的心弦。她的诗可以让她的读者在她的情诗中死一千遍活一万遍,然后爱情仍然充满了新鲜而梦幻的魅力。她在诗中所执著与歌唱的爱情大致有这样四种类型。

一种是青梅竹马式的朦胧恋情。在四十五岁的夜里/忽然想起她年轻的眼睛/想起她十六岁时的那个夏日/从山坡上朝她缓缓走来/林外阳光弦目/而她的衣裙如此洁白。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是一段十六岁的朦胧恋情,是一段天真无邪、不沾染任何功利色彩的纯净的情感历程,因其纯净,阳光才如此弦目,衣裙才如此洁白,同时也因为青梅竹马爱情的单纯禁受不住风雨的洗礼与岁月的打磨,才会留下一段令人伤心也令人倍感甜蜜的结局:无论我如何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一种是失之交臂的悔恨。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疚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中/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可是我一直都在这样做/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又要错过今朝(《送别》)。世界发展到今天,人类的情感依然未能而且永远不可能摆脱失之交臂而悔恨的模式,这首诗中的主人公错过了往昔,又错过了今朝,这原来是无奈的,无奈那满枝桠的花朵随风飘去,无奈今朝重复相同的别离,因为“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诗人的内心仍然在构画着梦想,在诉说着心底的愿望,全然不顾“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的绝望和幻灭,也全然顾不上去破解复杂世界与人生的密码,只在时间的流动里,保持自己“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这一份凄凉和痛悔与对“一去千里”的陌路余生的愧疚交织起来,流露出来的是一种铭心刻骨的款款深情。

一种是故人重逢的无奈。灯火正辉煌/而你我/却都已憔悴/在相视的刹那/有谁听见/心的破碎/那样多的事情都已发生/那样多的夜晚都已过去/而今霄,只有月色/只有月色能如当初一样美丽(《重逢》)。在这首描写旧侣重逢的诗中,诗人抓住心灵颤抖的一瞬,呼出了积郁许久的无声爱恋与一份淡淡的无奈。与旧人重逢,在街头昏黄的路灯之下,无意的回首,眼睛与眼睛便长久地凝视在一起,或者是在洒吧间、茶馆里对面独坐,不发一言,在相视的刹那,彼此却听见了心的破碎。尽管余生已成陌路,各自有了自己新的归宿,要想改变结局都已不再可能,但那份留在心底的记忆已在辉煌的灯火下和那柔情似水的目光中做出了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解释与交流。家庭的责任与社会的道义使得诗人做出了只能是这样的抉择:我们已无法回头/也无法再向前走/亲爱的朋友/我们今世一无所有/也再一无所求。无奈的抉择,表明了诗人的理智,但理智与感情依然在激烈的博斗,没有办法,最好的结局就是:我只想如何才能将此刻绣起/绣出一张绵绵密密的画页,/绣进我们两人的心中/一针有一针的悲伤与疼痛。虚实相映道出了一份难言的苦衷。一种是炽热的爱的表白。在《一条河流的梦》中,诗人写道:一直在被宠爱与被保护的环境里成长。父母辛苦地将战乱与流离都挡在门外,竭力设法给了我一段温暖的童年,使我能快乐地读书、画画做一切爱做的事,甚至,在我的婚礼上,父亲也特地赶了来,亲自带我走过布鲁塞尔老教堂里那长长的红地毯,把我交给我的夫君,而他也明白了我父亲的心,就把这个继续宠爱与保护我的责任给接了下来。我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女诗人对其夫君的感激与爱恋。在诗中,她做出了炽热而大胆的表白:当夜色锦锻般铺展开来/而轻柔的话语/从耳旁甜蜜地缠绕过来/在白昼时曾那样冷酷的心/竞也慢慢地温暖起来/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时刻/渴望/你能/拥我/入怀。其率真与大胆,真是到了惊人的地步,但读起来却余香满口,看不出丝毫的粗俗。诗人所向往的爱情是古典的从一而终的爱情:你是那疾驰的箭/我就是你翎旁的风声/你是那负伤的鹰/我就是抚慰你的月光/你是那昂然的松/我就是缠绵的藤萝/你永是我的伴侣/我是你生生世世温柔的妻。正如诗人表白的那样:我一直相信,世间应该有这样的一种爱情,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生命虽然短促,春花虽然易凋,然而,因为有了爱,我们共度了一世就变得非常甜蜜而又绵远,没有丝毫的遗撼了。诗人对爱情追忆与歌咏用她本人的诗句作了最好的概括:爱是一种酒,饮了就化着思念。

三、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思如井,点滴情深。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台湾这只流离于大陆母体的“白玉苦瓜”(余光中语)从日据时期就开始造养了一大批背井离乡的文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大陆情结”和“乡愁意识”。乡愁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离家的游子精心构筑的永恒的精神家园。一个人只要孤身漂泊,流浪在外,无论到天涯海角还是长城内外,那种野人怀土、小草恋山的怀乡情结将会一直萦绕心头。在台湾的文学作品中,大陆情结、寻根意识、思乡意识一直是较为普遍的文学母题。其作品中的文化乡愁表现出向往大陆、思念大陆、皈依大陆的文化之根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作为诗人的她也不例外。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考察一下女诗人的生平。她是蒙古族人,原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的大江大河。“穆伦”是音译。席慕蓉的外婆是蒙古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族生活中,席慕蓉出生在四川,后因国民党败退而迁居台湾。虽然在台湾有了安定的居所和工作环境,但和许多的文人一样,她一直坚持自己的根在大陆,故乡热土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中,无论走到哪里,连接在大陆母亲体内的那根脐带,都有一段血缘关系,任何力量都不能切断的关系。

席慕蓉的诗歌作品中,有为数不少的篇什,写了对大陆母亲的思念。她的诗往往寄情于故乡的山川风物,托物言志,以物咏思,借物抒情,最为典型的是《乡愁》: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在这首诗中,诗人将乡愁的情绪用短短的七行文字进行了精炼的概括。起笔写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告诉我们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是伴随着月光,而一年中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呢?三四句写对故乡模糊的印象,因为其远离时间长了愈是思念就愈显其模糊,如同雾里看花,说不清、道不明而又思念甚深。最后抒发了一种无言又无奈的情感,尽管远离故乡,但故乡一直存在于心里永不老去,读之回味无穷。

强烈的民族意识、传统意识和寻根意识也一直贯穿着女诗人表达乡愁之思的作品,她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回忆与怀想,表达了对故乡的诚挚之情与热爱之情。在《命运》一诗中诗人写道:海月深深/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雏菊有一种梦中的白/而塞外/正芳草离离/我原该在山坡上牧羊/我爱的男儿骑着马来时/会看见我的红裙飘扬。诗人设想,如果不是随父亲来到台湾,那她就应该象许多内蒙古大草原上长大的男女一样骑马牧羊,演绎浪漫的草原爱情故事。而现实中的自己如今是在何方呢?今夜扬起的是欧州的雾/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而塞外正芳草离离。浪迹于西欧工业化的城市,心中弥漫的却是对故乡的思念。在《植树园》中,她写母亲看完商的铜、殷的土,再看满池的莲荷却仍然不高兴,而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缘故:美丽的母亲啊/你总不能因为它不叫玄武就不爱这湖。在《出塞曲》中她幻想着“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想着千里草原闪着金光/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英雄骑马啊归故乡”。虽然诗人从小离开大陆,从未亲眼看过故乡,而月下忆故乡却是中华民族诗人的典型感情,尽管受过多年西洋教育,她依然继承了这一传统:

敕勒川阴山下/今霄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寻根无着,乡愁辄起,对故乡一往情深的回忆使诗人从父母日常的教诲中知道“风沙起处便是故乡”。诗人叹道:一个从没有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父亲啊母亲/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剌。这是一个现代寻找原乡痛苦灵魂的挣扎与体现,是一个游子浪迹天涯无所适从的沉重悲哀。

上一篇:信息部主管述职报告通用范例下一篇:门窗质量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