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反思免费

2024-10-31

春教学反思免费(精选13篇)

1.春教学反思免费 篇一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V 1.“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法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句话出自哪位教育家 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凯洛夫 标准答案:B 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标准答案:C 3.第四代教育评价的代表是 A.泰勒和史密斯 B.斯塔克和斯克里文 C.古巴和林肯 D.桑代克和麦柯尔 标准答案:C 4.在课程内容选择的的认识上,哪种取向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人”。A.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B.课程内容即教材 C.课程内容即活动 D.标准答案:B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A.随机访问教学 B.情境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问题教学 标准答案:D 11.你认为依照认知能力,下列书籍()较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 : A.爱弥儿 B.哈利波特 C.安徒生童话 D.林哈德与葛笃德 标准答案:C 12.()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提供频繁信息反馈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主要为了改进教学,而不只是为了评价成绩。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评价 D.过程评价 标准答案:B 13.教育家()提出“功用分析”课程目标的概念。A.查特斯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根舍因 标准答案:A 14.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A.情感领域 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 D.思想领域 标准答案:A 1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 A.康德 B.赫尔巴特 C.拉特克 D.夸美纽斯 标准答案:C 16.我国在建国之初,()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影响我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卢姆 D.凯洛夫 标准答案:D 17.学生独立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类型称为 A.启发型 B.提示型 C.自主型

D.共同解决问题型 标准答案:C 18.“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是()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布卢姆 C.杜威 D.凯洛夫 标准答案:C 19.人本主义教育家为之心仪的教育目标是 A.自我实现 B.道德完善 C.个性发展 D.知识获取 标准答案:A 20.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A.课程解读范式 B.课程理解范式 C.课程实施范式 D.课程评价范式 标准答案:B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课程标准为教材的具体要求及深度、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2.实验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 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A 3.最早实行选修制的是英国。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A 4.复式教学是班级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5.教育家布鲁纳首创范例教学理论。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A 6.“不陵节而施”就是强调要按序列组织课程内容。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7.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要素都应围绕学生展开。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8.选修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9.当前的课程研究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10.过程取向的评价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三、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以下哪些评价步骤不属于 CIPP 评价模式 A.目标评价 B.行为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标准答案:AB 2.哪些不是拉特克的教学论思想的特点: A.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 B.要在情境中解决教学问题; C.确立了“五步教学法”;

D.教学方法和技术依赖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科知识的性质; 标准答案:BC 3.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演示法 标准答案:AB 4.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包括 A.渗透模式 B.循环模式 C.包含模式 D.独立模式 E.对比模式 标准答案:BCD 5.课程设计的取向大致分类为 : A.认知取向

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C.目标取向 D.技术学取向 标准答案:ABCD 6.属于夸美纽斯教学思想的有 A.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 B.兴趣与自发原理 C.直观性教学原则 D.班级授课

E.教育性教学思想 标准答案:ABCD 7.以下哪些评价步骤属于CIPP评价模式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标准答案:ABCD 8.按评价目的分类将其分 : A.表现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标准答案:BCD 9.下列何者是杜威的观点? A.教育是为将来生活作准备 B.共变效应 C.教育即生活 D.教育无外在目的 标准答案:CD 10.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规律? A.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B.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C.教与学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D.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规律 标准答案:ABCD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V 1.暗示教育法是由()首创。A.罗杰斯 B.布鲁纳 C.拉特克 D.洛扎诺夫 标准答案:D 2.下列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特征与趋势 A.民主化 B.多元化 C.规范化 D.差异化 标准答案:D 3.()课程与教学目标期待学生的学习结果。A.行为取向 B.生成性取向 C.表现性取向 D.标准答案:ABC 3.下面不是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之处的是 A.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限制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D.集体授课,效率高 标准答案:BD 4.课程设计的取向大致分类为 : A.认知取向

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C.目标取向 D.技术学取向 标准答案:ABCD 5.导课艺术的特点是 A.针对性 B.启发性 C.新颖性 D.简洁性

标准答案:ABCD 6.特朗普制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创立,主要有哪几种形式构成 : A.大班上课 B.小班讨论 C.大班讨论 D.个人自学 标准答案:ABD 7.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教学设计应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A.必须依个体而设计;

B.设计应当包括短期和长期的阶段; C.设计应当实质性地影响个体发展;

D.设计必须建立在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 标准答案:ACD 8.以下()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A.信息技术教育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效游 D.数学教育 标准答案:CD 9.校本教研的形式包括 A.教师个人反思 B.专业引领 C.同伴互助 D.学校培训 标准答案:ABC 10.赫尔巴特所倡导的四阶段教学法为 :明了及 A.联合 B.接受 C.系统 D.方法

标准答案:ACD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V 1.以下活动中不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 A.做实验 B.教学参观 C.看书

D.到自然界观察 标准答案:C 2.()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标准答案:C 3.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标准答案:C 4.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标准答案:C 5.实践性课程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是 A.决策 B.审议 C.理解 D.建构 标准答案:B 6.螺旋式课程组织为那位心理学家所主张 A.布鲁纳 B.泰勒 C.艾斯纳 D.洛克 标准答案:A 7.符合新型教师角色的是 : A.促进者 B.学习者 C.消费者 D.孤立者 标准答案:A 8.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A.主体 B.资源 C.脚手架 D.意义建构 标准答案:D 9.所谓潜在课程是指 : A.正课之外学校所安排的许多学习活动 B.学校预备而尚未实施的课程

C.教师在课本之外自行补充的参考数据 D.非课程设计者有意安排的学习经验 标准答案:D 10.()是美国科学教学论的奠基人、开创者。A.桑代克 B.布鲁纳 C.杜威 D.泰勒 标准答案:A 11.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 A.独立性 B.主动性 C.体验性 D.探究性 标准答案:B 12.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相互调试取向 B.心理学取向 C.哲学取向 D.背离取向 标准答案:A 13.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 A.随机性 B.活动性 C.连续性 D.积极性 标准答案:C 14.“泛智”思想是()教育理论的核心。A.托马斯?阿奎那 B.夸美纽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标准答案:B 15.我国的传统教育很重视()的教学。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过程 C.方法 D.体验 标准答案:A 1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 A.康德 B.赫尔巴特 C.拉特克 D.夸美纽斯 标准答案:C 17.()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标准答案:C 18.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最初的提出者是美国人 : A.布卢姆 B.林肯

C.泰勒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法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2.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3.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4.活动课程不是学科课程。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5.美国教育家斯塔弗比姆首创了 CIPP评价模式。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6.过程取向的评价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7.目标取向的评价是把评价作为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8.选修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9.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说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10.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三、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需要 A.全面利用资源进行

B.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我发现的学习

C.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D.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学习标准答案:ABCD 2.杜威提出以下哪几个教育哲学命题 A.“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 B.“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 C.“教育即生活” D.“教育即生长” 标准答案:ABCD 3.按评价目的分类将其分 : A.表现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标准答案:BCD 4.发展性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哪几个步骤 A.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 B.设计评价工具 C.对反映学习情况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 D.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标准答案:ABCD 5.特朗普制主要有哪几种形式构成 : A.小班上课 B.小班讨论 C.个人自学 D.大班上课 标准答案:BCD 6.下列与过程取向的评价相符的是 A.反对目标评价取向

B.在方法论上,反对质性研究

C.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D.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 标准答案:ACD 7.用 “课程标准” 取代“教学大纲”后,可以将我国现在的课程方案理解为 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标准答案:ACD 8.以下属于特朗普制的构成形式有 : A.小班上课 B.小班讨论 C.大班讨论 D.大班上课 标准答案:BD 9.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的代表人物是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博比特 标准答案:ABC 10.比尔?约翰逊则根据档案袋入选材料的性质的不同,把学生档案袋分为 A.理想型 B.最佳成果型 C.精选型 D.过程型 标准答案:BCD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V 1.()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标准答案:A 2.活动课程是以杜威所提倡的课程,活动多、科目少,一切以()为中心。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标准答案:B 3.以评估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估对象在群体中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估方式是

A.目标参照评估 B.他人评估 C.定性评估 D.常模参照评估 标准答案:D 4.“泛智”思想是()教育理论的核心。A.托马斯?阿奎那 B.夸美纽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标准答案:B 5.()是提出了按螺旋式组织课程的教育家 A.布鲁纳 B.泰勒 C.艾斯纳 D.洛克 标准答案:A 6.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标准答案:A 7.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质上体现了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 A.多元主义价值观 B.知识主义价值观 C.精英主义价值观 D.主体教育观 标准答案:A 8.()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十,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A.非指导性教学 B.自学 C.个别教学 D.程序教学 标准答案:A 9.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 A.合作学习B.分组学习C.个别学习D.同步学习标准答案:D 10.活动课程是以杜威所提倡的课程,活动多、科目少,一切以()为中心。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学校 标准答案:B 11.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而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 A.示范 B.呈示 C.展示 D.口述 标准答案:B 12.下列有关测验与评量的叙述何者正确? A.纸笔测验是评量学生进步最有效的工具 B.测验和考试成绩应该导引课程与学校目标

C.学习的评量者是老师,学生和家长不宜参与评量工作 D.学习的评量不一定需要运用纸笔测验。标准答案:D 13.“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以上表述揭示的教学原则是 A.教学的教育性 B.教学的直观性 C.教学的因材施教 D.教学的循序渐进 标准答案:A 1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标准答案:C 15.对评估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较全面状况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评估是 A.绝对评估 B.形成性评估 C.终结性评估 D.定量评估 标准答案:C 16.下列表述中不.是.赞科夫关于一般发展的论说的是 A.一般发展包括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 B.一般发展不等于全面发展 C.一般发展不等同于特殊发展 D.一般发展排斥特殊发展 标准答案:D 17.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系统和方法。A.复习B.联合 C.实践 D.拓展 标准答案:B 18.以下属于“质的研究”的研究方法是 A.行动研究 B.测量研究 C.问卷调查研究 D.实验研究 标准答案:A 19.()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A.量化评价 B.质性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标准答案:A 20.加涅按照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它们是 A.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研究性学习

B.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论学习、简单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C.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D.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标准答案:D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是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2.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说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3.16世纪,泰勒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课程的理论和方法。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A 4.表现性评价强调关注智力因素的发展。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A 5.教学艺术是一种实用艺术,必须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A 6.泰勒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A 7.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特定任务的外部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方法。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A 8.美国教育家拉特克首创了CIPP评价模式。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A 9.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增加过程与方法这一纬度,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的增长点之一。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10.融合课程,也称“合科课程”,是指将有关的学科合并成一个新的学科。合并后原来的科目不再单独存在,这与相关课程不同。A.错误 B.正确 标准答案:B

三、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教学过程构成要素是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ABCD 2.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 A.信息技术教育 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技术教育 标准答案:ABCD 3.下列何者是杜威的观点? A.教育是为将来生活作准备 B.共变效应 C.教育即生活 D.教育无外在目的 标准答案:CD 4.教学语言艺术具有的()特点 A.科学性 B.教育性 C.启发性 D.口语化 E.趣味性

标准答案:ABCDE 5.()不是古特莱德提出五种不同水平课程。A.校本课程 B.理想课程 C.国家课程 D.理解课程 标准答案:AB 6.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需要 A.全面利用资源进行

B.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我发现的学习

C.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D.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学习标准答案:ABCD 7.就课程实施是否忠于原定计划与教材的观点而言,课程实施可有下列几种立场? A.忠实观 B.相互调适观 C.重建观 D.以上皆是 标准答案:AB 8.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有 A.教师 B.学生 C.课程专家 D.家长

标准答案:ABCD 9.赫尔巴特所倡导的四阶段教学法除了有明了,还有 A.联合 B.接受 C.系统 D.方法

标准答案:ACD 10.每一种课程评价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观的不同,我们可把迄今为止的课程评价分为 A.目标取向的评价 B.过程取向的评价 C.结果取向评价 D.主体取向的评价 标准答案:ABD

谋学网

2.春教学反思免费 篇二

梁文洁老师是成功教师之一,本没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成就。但他洞察到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前景,感受到王水丽副校长翻转课堂前后比较产生的跃迁,毅然效法王水丽,走上翻转课堂这条充满希望的课改之路。

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型,即从演教案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这对传统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说,几乎没有优势。小学课程改革15年来,在“转型”方面鲜有突破,就是明证。

我有幸听梁老师第一次翻转课堂的课。当时,我称赞梁老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也坦言并没有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陋习。我第二次去听梁老师的课,应该是他尝试了多遍了。走进教室,他给了我一份教案。我悄悄对陪同听课的王水丽副校长说,这堂课完了。王校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他写了教案。教案是预设的,写了教案,就会关注教案流程,就没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发展”。结果,真的没有“翻”出好层次。

但是,梁老师不气馁。他的毅力、执着令我佩服,他要通过实验,实现自我扬弃,转型为智者。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我们看到了梁老师的重大变化。

◇达成目标细化为课前与课堂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课前学习阶段,通过感性观察,发现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然后,进阶到对身份证编码信息的认识,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与方法。到了课堂学习,则发展成为从真实的情境出发,根据掌握的数字编码规律,用中图法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编码,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把学习能力化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完美地演绎了微课程教学法课堂教学“四步法”。由浅入深的逻辑线索层层递进、一环套一环地展开,保证学习扎扎实实地推进,使小学生在协作探究中完成中图法编码这一图书馆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反过来,由于学生准确地为“好书”配上唯一性的“身份证”,表明学生对于数字与信息的编码意义的认知结构已经真实建构。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协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大胆尝试微型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本是舶来品,似乎有些高大上。梁老师抓住协作探究这一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课堂学习精华,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数字与信息的编码关系之后,把图书馆采编的真实环境引入课堂,协作探究如何为图书编号,并且把探究的成果讲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扎扎实实地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实现新课程意义上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微型的项目学习活动。

梁老师翻转课堂探索之后的反思,读来思路清晰,既化课程改革思想于设计方案之中,又让学生在翻转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力发展与成就感,这体现了教师经历翻转课堂洗礼之后对教学的重新理解。

3.江南春:反思创业得失 篇三

我是做传统产业出身的,每天都在想着吸引客户的创意是什么,却从来没有给自己的商业模式做一个创新。后来我研究了一下广告的上下游关系,发现广告代理是其上下游当中最不好做的,而当时的中国媒体都比较强势,所以我的想法就是转向媒体。经过琢磨,我决定去做一个新媒体,把它从无到有做出来。我之所以能找到这样一个商机,是因为我充分了解了广告主的要求。中国的媒体太大众化了,大量的钱浪费在错误的人身上,因此我提出了“未来媒体发展的方向是面向分众一对一”这样的观点,这也是公司后来起名叫做“分众”的原因。

这种变革是非常明显的。当时中国媒体的干扰度很大,以前在电视上做广告的效果特别好,是因为只有两个频道,后来频道太多了,大家对广告的记忆也越来越混淆。同时,报纸的版面也跟着泛滥起来,从以前的8个版变成16个版,到现在起步就是64个版,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多,所以刊登的广告也越来越多,而今天大家的阅读时间却越来越少,所以每个广告被记住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小。我当时就思考,既然消费者的眼睛白天、晚上部睁着,那为什么广告只能在晚上播,而不能在白天播?所以我想到要把广告播放在消费者可能出现的任何时间和空间当中,并目还要抓住那些无聊的碎片时间。另外,我还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叫做“内容行为”,另一个叫做“渠道行为”。内容行为就是当消费者有选择的时候,广告若是做得不好就根本没有人去看;渠道行为就是假如广告霸占了—个特殊的时间和空间,则让人不得不看。我坚信未来有强制性的媒体一定是在时间上、空间上和心理上均有强制性和不可选择性,同时我也一直在琢磨到底什么样的媒体才符合这个性质。

最终,有一次在太平洋百货等电梯时,我来了灵感。当时电梯门上正播放着舒淇的广告,很性感。由于等电梯的人很多,我两次都没能上去,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就一直看着那个广告,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所以马上决定做电梯门广告。当时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心,回来之后我就和国贸的老板聊,想把国贸的电梯门包起来做广告。但是他觉得这样太商业化了,于是我就想办法说服他。我跟他说可以在电梯口挂一块屏,宣传最新的电影、演出、展览会、汽车和手机等等,他说这个可以考虑,因为它是属于资讯模式的东西,可以接受。所以我就组织了一个团队,跟各个写字楼谈判,看能不能谈下100栋楼,如果能谈成,这个模式就是可行的。

我们历尽千辛万苦,谈了半年,终于谈成差不多100栋楼了,就决定上马。等我们有100栋楼可以去卖广告的时候,我又开始觉得这个覆盖率还是小,在规模上没有优势。我想到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种是花时间慢慢做,第一年赚1000万,再滚雪球到北京去做,然后再做广州……;还有一种就是善于忽悠,即要么能忽悠投资者,要么能忽悠客户。我觉得这两点我们同时具备。首先,我在行业内做了十年,很多客户常年跟我们打交道,关系很熟,也比较认可我们,所以我们第—天上去就有广告,七个客户也都是大牌的客户。但是在5月份的时候,我们碰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SARS来了,所以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甚至不知道下个月大楼还能不能开门。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我们又感觉到资金是个问题,便想找个融资,却谈了几家都没有谈成。后来我想到了我们对面的公司,于是敲门过去,结果一个下午就谈成了,最后他们给了我们50万美元的投资和20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融到资金后,6月份SARS也慢慢过去了,这时候我们的广告也开始多起来了。

有过第一次融资,再来第二次就简单了,因为投资者互相之间都很熟。我们谈了6个投资者,最后有5个投了我们。我们当时还说服了鼎晖,给了我们1250万元,然后我们就拿着这笔钱迅速到各处圈地、抢楼。那时候铺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虞锋的聚众传媒也拿到了上海市政府的第一笔钱,虽然他行动比较犹豫,但是跟投资者谈得比我好,拿到的钱更多。后来我找到了高盛,我跟他们说今年会赚860万美元,他们认为这是在开玩笑,不会有那么快。但是我很有把握,于跟他们签了对赌协议,结果我们到9月份就完成了这个计划。当年“十一”的时候我苦苦思索接下来要怎么做,最后想到了去纳斯达克上市。于是“十一”之后我们就把高盛找过来,要高盛来给我们投钱,最后他们给我们投了3000万美元。那个时候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的比较少,我们对自己也没有把握,觉得有人给3000万美元就很有安全感。结果直到最后上市,他们投的3000万美元我们也没有用过,而且还出让了20%的股份,让他们因此赚了15倍。这就是我们一次错误的融资,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分众2005年上市的时候,中国概念股还是挺红的,我们的市值从7亿美元涨到10亿美元。当时,我们比较反感聚众。在我们宣布上市的那—天,聚众又被投了2000多万美元。其实一旦竞争对手被投资的时候,投资商是不会认输的,只会一次—次地给钱,现在已经搞了3000万美元下来,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会让你死。我觉得我们钱多,手上有1.72亿美元,账面上还有2亿美元,但我们每个季度要公布报表,这就造成了当时我们有钱却不敢跟他们对打的局面。后来有人撮合我们两家碰面,虽然我和虞锋都在上海,但是却非约在香港见。我们乘的不是同—班飞机,但是在下飞机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于是我就走远了一点,最终绕了很远,在凯雷的办公室和虞锋谈判。其实我们双方厮杀,主要是便宜了楼宇,于是我们就说不要再恶性竞争了,客户那边大家不要杀价。最终我们也取得了一个共识,就是即使不能做成一家公司,也要良性竞争。然而,后来我们却打得越来越严重,虞锋的公司就不赚钱了,但是他们也准备到美国去路演,然后上市。我听说后提出再聊—次,这回约在晚上10点钟见面,结果我们一直聊到凌晨3点。这5个小时,聊得比较好,所以我们最后达成了收购的意向。收购虞锋的公司之后,我就有定价权了,因为做这个行业的只有我们一家。2006年那一年,分众的利润从2000多万美元涨到9000多万美元,其中有7000万美元是我们收购了虞锋的公司后利润扩大化的结果,所以说垄断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之后,我们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很大,业务也飙升起来,每年都有100%的增长。

2005年,百度跟我们—块儿上市,它上市的时一候利润不到分众的一半,但是市值却是我们的2倍。我很不理解,有人就跟我说百度的模式会无限增长,而我们就没有太多增长空间,因为老外觉得中国的楼宇是有限的,不是马上就可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听到这些,我们当时就想着怎么把自己打扮得更“性

感”一点,让老外能认可我们。我于是说要把公司的概念重新做一次调整,变为中国的数字化媒体,因为这个概念老外很爱听。后来我们就到处宣传自己是数字化媒体,吸引了很多公司来找我们,但我们只要跟我们概念相关的。最后我们收购了近10家手机公司,在手机塞块一年就赚了1.5亿元人民币。之后,我们又转身扑到互联网上。

当时分众非常疯狂,每件事情都要做到垄断,并要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后来由于太喜欢做垄断,我们也得到了巨大的教训。2007年,分众遇到了一个凶悍的竞争对手——玺诚传媒。由于竞争太激烈,我们在当年03出现了亏损,但我觉得还是要像当初收购聚众一样来收购它,于是出价3亿元,并且还贷款给它。结果玺诚传媒2008年做得极差,而且就发生在金融风暴的时候。最差的一个季度是2008年第四季度,广告主纷纷撤广告。那个季度我们净亏1.5亿美元,这对我们是—个重创。

另外一次是在2008年“3·15”的时候,当时分众无线损失了15亿美元,大概少了2000万美元的利润,不过这对我们来说还不致命。没想到紧接着第二季度又出事了——汶川大地震。在举国默衷的时间里,我们选择了关机,后来遇到客户撤广告,导致了那个季度的财务预测是6000万元,实际上只做到5000万元。这导致投资者对我们的印象变差,市值也跌掉了20亿美元。但是在第三季度开奥运会的时候,我们的业务又变得非常强劲,赚了7000万美元,也创造了历史新高。

对于分众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我想主要是由两个偏差造成的。我们当年是做业务出身,本来是因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才获得成功的,结果后来却过于追求股价和资产的不断上涨,致使我们的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造成了价值观上的偏差。第二个比较大的偏差是我们对自己过度包装了,这也是为了满足资本的需求而去改造自己的。直到后来我才逐渐意识到,公司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一定要有风险控制意识,包括商业模式中的道德风险。如果你的商业模式建立在别人比较讨厌的基础上,也是很难成功的。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种下去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果。收购玺诚的时候,我当时是看好它的业务的,觉得经过两三年发展是没有问题的,而两三年之后我还在不在这个位置上就不好说了。最后的结果是,我不仅还在,而且还承担了一切后果。我们做很多收购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撑出一个场面,因为经过这样的包装,投资者就不会质疑我们没有增长空间和前途了。我们种下了一个忽悠投资者的因,最后也必然结出一个忽悠自己的果。最惨痛的是2009年,分众的市值从86亿美元跌到6亿美元。现在,我会重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和运用因果关系去考虑问题,不会再以资本市场作衡量,而是会坚持长期思考。

最后,我们也总结出了“三个认准”,即“认准主业、认准客户、认准对手”。我们也一定会聚焦在核心业务上,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真正的客户。未来五年,分众的生意还是要靠两类人,一类是70后,一类是80后。因为70后、80后是属于互联网的一代,他们同时也是被数字化户外屏幕包围和被移动终端控制的—代。能掌控他們,分众就有了未来。

课堂问答

提问1:您觉得这些经历过的失败对公司发展有哪些影响?

江南春:从好的角度来说,在公司还不是那么大的时候,摔过跤对于未来发展可能是很有帮助的。我觉得将来也许还会再摔一些不同形式的跤,不过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一个公司总是要不断地从失败中去学习、去进步。

提问2:您曾提到过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手机、互联网、户外媒体三者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做的产品是一个传感芯片,可以插入手机里面。这个产品能否颠覆未来广告的业态?

4.江南春教学反思 篇四

云铜小学

李荣才

今天教学杜牧的《江南春》,根据四年级下册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背诵这首诗。2.体会诗歌所表的情感。

整节课下来,有得有失,自己感觉处理的比较好的地方是导入部分及导入之后的拓展部分。当然,更多的还是谈谈遗憾:

上课之前我准备了PPT、视频、音乐,原想诗歌比较简单,时间会比较充裕,最后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我觉得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字典、词典上查到的词语和诗歌中词语的引申义有一定的出入,学生查到了,但还是不能准确知道词语的意思,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第二,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比如说洪文静已经解释了“莺啼”,自己又习惯性的说了一遍,啰嗦了。其他几个教学环节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第三,让学生读的少了。之前有一个环节要求给学生划一划节奏,之后却不了了之,没来得及检查。学生个体读的怎么样,没有具体的去检查。

第四,说的少了。学习古诗,“明诗意”、“悟诗情”是教学重点。这一节课,由于之前的理解字花了大量的时间,后面只让洪文静、王 勇博说了一下,其他同学能不能说就不一定了。最后“悟诗情”部分的填空,本是容易出彩的,却只有高明远有机会回答,实在可惜了。后面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更是直接没来得及进行。

第五,板书的设计太过杂乱,不简练,还需改进。

5.《江南春》教学反思 篇五

对于小学生的诗歌教学我始终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一来在诵读环节上,结合诗句引导诵读的技能比较生疏。虽然学生在读,但是只是机械的认读文字,很难从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到景之美。二来在悟情环节上。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如何引导他们理解诗中情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

另外,学生辅导书的内容比较完整,在帮助孩子们课余自学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依赖性。这节课的“明诗意”环节进行的十分顺利,但是我明白,这背后是《教材全解》在给他们“撑腰”,至于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转化,我感觉不是很乐观。所以我有这种设想:在下次的诗歌教学时随堂上,不按照课本的顺序,给学生一个“措手不及”。这主要是想真实的考察一下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6.《春》教学反思 篇六

第一次上的时候我才是一个刚踏上讲台的新手。因是第一次教学生写景的散文,那时着力于细,主要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第二次教《春》时,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让学生制作朗读录音带,而在内客只作了粗线条的分析,学生读得比较流畅,可是在写作上反映的效果却不及前次。

这一次吸取了第一次教得细碎的教训,又吸收了第二次朗读教学好的地方,结合上学期对学生预习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先读――梳理文章思路――教师提供学习建议――学生学习讨论――学生交流自学成果的方式来上课,其中我认为“提供学习建议”和学生的交流分析部分是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根据学习建议,学生按照组别自行选择一段内容进行自学,感觉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都得到了锻炼,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春》虽然都是描写草花风雨等自然景物,朱自清所采用的手法却不雷同,既能抓住各种景物的特征描写景物,写作手法与词语的使用却又显得灵活多样,而这些又是学生所要掌握的,因而我选取了各取重点的方法让学生来学习。课件是这样呈现的:

建议你这样来学习本文:

1、建议你从作者用词的角度来学习春草图。(找一找哪些字词用得好?品一品这些字词,并能从下文中找出类似用法的两处例子)

2、建议你从多个角度来学习作者描绘春花似锦的写作方法。(多角度:高低结合、虚实结合、色味结合、明暗结合,找出具体的句子)

3、建议你从人的感觉的角度来学习春风图。(嗅觉?还有哪些感觉?)

4、建议你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来描写景物的写法。(至少概括出春雨的三个特点)

5、学习颂春部分时,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三个比喻句歌颂了春天怎样的特点,再仿照课文中“春天像……”的句式造一个比喻句。

因为有了这些提示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学生自学的效果较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还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比如讲到“钻“字时就有学生自己提出来说用“长”字体现不出小草破土而出的力量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还有学生提出来说“春风图”“春花图”等只是相对来说,因为朱自清在写花时还不露声色的写了风,写春雨时就不露痕迹的写了风,还有草啊树叶啊,由此可见学生对课文思考还是比较深入的。

作业之一是让学生摘抄描写春的诗句,因为课堂上学生只能背出一首写春的诗歌――《春晓》,知识积累太贫乏了。第二个作业让学生仿照一个小节来描写夏天的雨,今天批改出来了,学生写得挺好,抓住了夏雨的特点,我很欣慰。

当然,今天大家给我评了课,觉得把朗读穿插在分析中可能会更好,也有道理。

7.《春》带给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篇七

一.读课文, 析结构, 以“树”的形态指导写作

作文教学中的构思, 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难点。我们在以前的训练中, 总是先讲解什么是构思, 怎样合理地组织素材等等。讲了很多, 也练习了很多, 可是学生一想到构思, 一想到提纲, 就紧皱眉头, 但是, 利用我们的课文作为例子, 在日常教学中将课文结构的分析, 以“树”的形态, 展示给同学们, 这样, 学生的这一难题就会得到解决。

《春》这篇课文, 在文章的结构上表现比较明显。所以, 针对此文结构的特点, 市六中参赛老师《分列式结构模式写作训练系列之一—分列项的构想训练》, 首先就通过赏经典, 让学生们回忆绘春的几幅图景, 并思考作者为什么会选取这样几幅图画。于是, 围绕一个话题, 分别排出了几个分列式的结构。紧跟着, 又就春花图这一段, 分成了树上、花下、遍地三个框架, 这样, 学生们就自然地发现, 不但全文可以用到分列项, 段落也可以分成各个分列项, 以此思路写作, 不仅有话可写, 尤其层次分明, 条理清晰。上课老师当堂以《我们的校园》为题进行了分列项的训练, 有的学生将写作内容分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有的分成“校园的清晨、校园的午后, 校园的夜晚”, 也有的按环境分成“操场、教室、综合楼”。然后, 老师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小组所列的分列项进行分任务写作, 孩子们在课堂上奋笔疾书, 十分钟之后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有的写春, 有的写夏, 有的写秋、有的写冬, 一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很快就完成了。学生们对于文章结构的分列比较明确, 课堂效果十分明显。无独有偶, 资兴市鲤鱼江中学的参赛老师所上的《赏<春>之树———分解法作文训练》, 也是让学生先回忆春选择了那几幅图景来描绘, 然后重点以春草图和春花图为例, 对文句进行了分析, 从分析中, 发现作者写春草图就写了草的“钻”, 草的“嫩”, 草的“绿”, 草的“满”, 老师点拨大家这是从动态、质地、色泽、长势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解;写春花图则是写了花的多、花的色、花的香等, 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几个方面进行分解, 上课老师用“树”的姿态很形象地将这种作文的结构展示了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构思《可爱的家乡》时, 就从家乡分解到家乡的风景、家乡的人情、家乡的习俗, 又将家乡的风景分解成大树、大山、小溪, 人情分解成父母、邻居、亲戚, 习俗分解成服装、食物、习惯。在展示之后的点评中, 学生们更细致地指出, 大树、大山、小溪太笼统, 应该抓住家乡的特征, 选几个有代表的山、水等。有学生将可爱的家乡分解为人美、景美、物美、历史美, 甚至还指出要扣住可爱来选材料, 在这节课上, 学生对于写作的要求明显提高, 对于作文的思路也进一步细化。

可见, 我们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 只要认真分析课文, 发掘课文的结构思路, 围绕写作进行设计, 我们就会解决一直以来困惑我们的作文构思问题, 学生在写作中也就会深切地感受到写作并不是那么难, 因为这样的训练真的可以让学生觉得思路清晰, 有话可写。

二.读课文, 品语言, 从细微中指导学生写作

在学生的习作中, 我们常常感觉到学生语言的苍白, 他们不是记流水账, 就是口水味太浓, 所以, 对于学生的语言训练也变得十分重要, 基于这一点, 我们总是让学生加强阅读,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 我们的课文就是经过专家们选择的经典, 在语言上就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这次的赛课上, 宜章和资兴的两位参赛老师就作了很好的尝试, 一位老师在回忆春的基本内容之后, 让全体同学听《春》的朗诵, 在听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划记文中优美的句子, 并对这些句子进行赏析, 学生们在赏析中发现, 文中景物之所有格外生动, 是因为作者大多运用了修辞。老师再让学生围绕修辞找句子, 并分析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 学生们就达到了“巧用修辞, 写活景物”的效果。再利用图片, 通过学生的想象, 运用修辞写几个句子, 最后推演到运用修辞描写景物的段落。在此指导下, 学生们展示的作品精彩纷呈, 十分生动。另一位老师利用《春》的优美句子,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绿绿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让学生找出句子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 学生们找出了“偷偷地”“钻”“闹”等词语, 围绕这些词语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并用一个句子与《春》的“吹面不寒杨柳风……”进行比较, 发现通过添枝加叶, 可以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学生们经过这样的理解, 在后来的展示中, 就对于景物描写的用词比较用心, 写出来的句子也颇有生气。

其实, 语言的生动性, 在我们的课文中比比皆是, 只要我们用心分析课文, 合理利用课文中的段落、句子, 从字词、修辞、情感等方面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 学生的语言就会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地生动起来。

三.读课文、悟方法, 从技巧上引领学生写作

《 (2011年版)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汉字的学习上提出了“随文学字”, 其实, 对于作文, 我们更要注重随文学作, 因为我们的课文, 穿插了大量的写作技巧, 平时在授课中, 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甚至整合这些资源, 在日常的课文教学中, 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各种写作方法, 引领学生进行写作。这样, 我们就能从不同的课文中, 有侧重地对不同的写作技巧予以指导, 这些写作技巧, 只要我们用心揣摩, 在平时的教学中予以训练, 学生写出来的文字就会生动、有序, 变得灵妙起来。

桂阳一位参赛老师就选择了春花图的文字描写进行细致分析, 她首先要求同学们轻声朗读春花图, 勾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句, 试着说说它好在哪里。学生们经过朗读之后, 踊跃发言, 有谈到这里运用了排比、比喻的, 有谈到“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一个“闹着”写出了蜜蜂多, 成千成百。有谈到写花, 是静景, 嗡嗡地闹, 写的是动景;有谈到“从侧面烘托花开艳, 花比较多”, 有赶趟儿, 写出了花的茂盛繁多, 用了拟人的手法, 甚至有学生谈到侧面描写了草的茂盛和由眼前花想到了秋天的硕果累累的虚实结合, 提到“情感渗透”的情景交融, 联系感官、安排顺序等等。由此, 学生们不由地佩服起朱自清来, 毕竟是大家, 能在这幅短短的春花图集中了这么多的写作手法。老师抓住这个契机, 反复播放了一个景物视频, 让学生观察, 并尝试用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八分钟之后,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他们大多选择了刚才所谈的写作技巧, 写出了很多优美的文字。在点评时学生们更是结合写作技巧予以强化, 使得写作技巧在实际的作文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只是, 笔者认为, 每篇课文, 认真去分析写作方法的话, 都不止单纯的一种, 朱自清是“大家”, 自然能够在短短的文字中, 熟练地运用如此多的技法。但对于初学写作的初中生, 要达到那个层次是有距离的, 所以我们需要对课文的写作方法有所归纳与选择, 并且有所侧重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使得学生对于我们课文中出现的写作手法能够得心应手, 真正做到从课文中悟写作方法, 从技巧上引领学生写作。

8.《春风吹》教学反思 篇八

春风吹,

春风吹,

吹绿了柳树,

吹红了桃花,

吹来了燕子,

吹醒了青蛙。

春风轻轻地吹,

春雨细细地下。

大家快来种树,

大家快来种花。

春风吹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执教了《春风吹》一课,这是一篇课后选读课文。课前,我没给学生透露半点消息,只是告诉学生,有很多老师要听我们班级的课。教学设计时定位高了一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中的第三个就是要求一课时内会背诵课文。结果在执教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把握好时间,所以没有完成这个预定的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的亮点是:

1、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我在四处设计了这样四个问题:⑴当学生看了桃花的图片后,问:“你想对桃花说什么?”⑵在学生读好“春风轻轻地吹”这个句子后,我引读“吹绿了――,吹红了――,吹来了――,吹醒了――”。假如你就是那柳树、那桃花,你想对春风说句什么话呢?⑶学完课文,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新课程标准重视个性化的体验、感悟和积累。这三处设计的问题,学生回答得都很精彩。语文因灵气而有生命,而我们的学生也因有个性的思维,使灵气得到张扬。⑷思绪可以任意驰骋,灵气才会焕发光彩。教学完第一节,我让学生当诗人”,学着课文的句子,转换语言,作首诗歌赞美春天。由于难度教高,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四人共同讨论商量,一人负责写下来。学生兴致很高。 这样,用语文的原汁原味去滋养学生,引导学生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进入文章的世界,吸纳文章的灵气来养育自己的灵气。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接。

在开头导入时,我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了好几篇关于春天的课文了,大家还记得吗?又一个地方是,在学生看了柳树的图片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完之后,我引导:看到这张图片,不禁使我想起了一首古诗《咏柳》,于是大家就兴致勃勃地背诵了这首诗。其实,这首诗也不是语文书上的课文,而是我课外教小朋友的,那时也没硬性规定他们背出,但会背的小朋友倒不少。

9.春课堂教学反思 篇九

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及时对学生的讨论作出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学习成长的欢乐。以此唤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这样的说话训练,把春天的美景放在了一个整体中去理解和感悟,学生不仅找到了“美点”,还自主归纳了景物的特点,特别是:在赏美过程中,学生还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生成了美的“画面”。在尝到甜头以后,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的时候,就进一步关注主问题的设计了。

10.《春》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

教学思路: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先试后导这是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我在讲授《春》一课时,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从学生的口头训练入手,分层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学习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个学习环节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主动的想、主动的说、主动的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不断尝试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了整体感知课文、语感的培养和读写结合上,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把它们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做到学为所用。教材分析:

它是传统名篇,这是朱自清在解放前写的,各套课本都会选的;它在情调、布局谋篇、修辞方法、遣词造句方面都堪称典范,学生尽可模仿学习。

提示几个主要问题:

(1)写出了春天哪些景象?

(2)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3)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熟读、背诵。

本课遇到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的学习任务,这里作两点提示:

一、学习这课,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是一重点,课本里的知识嫌少,仅在练习里附了一点,教师应该找参考书,作一点补充;

二、应该多结合课文语句消化知识,将修辞学习与揣摩语言结合起来,而不要单纯地讲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⑵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为写作对象抒发情感。

⑶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写法。

2、能力目标:

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

⑵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

⑶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

领会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学习作者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为了使学生朗读的有兴趣、有效果,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先展示‚春天‛的画面,再伴随音乐进行范读,为学生创造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理解课堂内容又设置了练笔这一环节,还留下了积累美句和推荐美文的课后作业。2.学法:本文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优美的语言和出色的写作技巧,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批等多种形式,体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通过读来理解内容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一)导语设计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多媒体展示诗句)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几幅画面,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

(二)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三)朗读训练

1、听读: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春江花月夜》,听老师范读来感受春天之美。

2、美读:伴随音乐的响起,学生用情品读,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语言美。

3、赛读: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人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四)听着大家优美的朗读,老师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面,那么本文分为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画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板书)

说明:以读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结构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是学习本文的写景技法和语言特点。

(一)学生自读逐图分析,用圈点勾画、旁批注释形式理解本分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感官技巧写景的方法。(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春草图

⑴本文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⑵‚钻‛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⑶此图运用了哪种感官技巧写景? 2.春花图

⑴作者从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 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争春的特点? 3.春风图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⑵找出运用感官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说明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4.春雨图

⑴作者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及远,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哪些特点?

⑵‚斜织‛‚薄雾‛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5.迎春图

⑴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教师归纳总结:词语的准确生动和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本文增添了语言色彩。如:‚偷偷‛、‚钻‛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时,又写出了小草顽强生命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富有诗意和美感,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种感官技巧,写出了春风的温柔、沉醉、和谐、动听,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写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

(二)教师归纳总结:学习了写景散文《春》,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首先了解到写景要善于观察,然后将零散的景物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以一定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描写技巧来抒发感情,达到托物言志目的。

(三)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绿》和《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找两个朗读比较好的学生伴随着音乐朗读,在优美的意境中结束本课节的教学任务。

说明:此项设计为了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为下节课练笔创设情境。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春的写景技巧和语言特点进行仿写练笔。

(一)课内练笔

从下列问题中任选一项,仿写《春》写作手法写一篇写景散文。(多媒体展示‚春、秋、冬‛风景画)

1.模仿《春》写‚夏‛。

2.模仿《春》写‚秋‛。

3.模仿《春》写‚冬‛。

(二)布置作业

1.积累摘抄优美句子。

2.推荐美文,在下一课节前朗读,感受美的意蕴。

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11.朱自清春教学反思 篇十一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 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

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如:涨、散、藏、和、晕等。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两课时:一是品读课;一是背读课.意在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一、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更好。

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

三、品读活动中的理解活动,两个问题的设计偏难。

12.八年级美术《春》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上课之前,我把这篇文章读了很多很多遍,加上以前的学习和对别人教案的参考,这才发现,所有能够被解读的被发掘的上法都已经出来了,自己再无多得解读。而前段时候改作文,发现学生在描述场景的时候,对于动词的运用特别生疏,思考再三,我将自己的教案整合为:让一切美动起来。

一、带领学生们不断的诵读课文,在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中去感受美文的美。

二、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盼春——绘春——赞春,并找到和概括文章的景物。

三、语言品析:找出文中的动词,分别说说好在哪里?写出了一种怎样的美?

这是本文的核心,因为作者并没有静止地描绘任何一样景物,而是不断的运用动词来增加美感,尤其是“瞧去”、“闭了眼”、“不错的”“可别恼”这几个人物的动作语言穿插,让整篇文章不止停留在作者的观察视角,更在于美景与读者的互动,当读者将自己等同于观察者的时候,身临其境之美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在引导学生寻找动词的同时也要去品析本文的形容词,在这两种词性的分析之中去感知作者绘春的独具匠心。

四、总结本文的写作手法。

13.《春》教学反思 篇十三

一、课堂教学的时间很宝贵,教师要争取把力用在刀刃上。我的设想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量多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在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以读带学,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

二、让学生多思考,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老师多提问,少讲解,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所以我设计了很多思考题目,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三、课后作业既紧扣课文,又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

上一篇:二年级上期末评语下一篇:春节的守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