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精选11篇)
1.初中语文课程 篇一
有关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反思
大庆市红岗区杏树岗中学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在理念上已形成了共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各种各样的语文读本接踵而至,大多是名人担任主编,理念新,选文美,包装精,诱惑力强。有的学校,给人手一册。再加上配合新教材的各级各类的辅导用书、练习训练,铺天盖地而来。这样,使得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课文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或多或少在有的教师思想中弱化。同时,有的学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课程流行病”——假民主、假自主,小组合作秀,课件展示会(功利化、做秀化、媚俗化、虚美化)等等。这种现象表现在公开课上尤为突出。
一、现行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1.教材课文要灵活运用
(1)“提示框”要很好利用。各单元以及课、篇均安排了提示框,提示语引人入胜,着眼于引导师生对新单元主题、教学要求等方面的了解,引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学习兴趣。这些提示语文字优美,生动精彩,能吊起读者的胃口,读了以后的确让人产生一种急切地想要阅读课文的冲动,真正起到了“引发学生学习”的作用。
(2)朗读、品析要落实到位。读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说的朗读,主要是指在课堂(早读)里学生声情并茂,入情入神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精彩文段,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不能丢。 品析,指的是品析语言,就是对语句的`意思、情感、色彩等进行细致的分析鉴赏。“品析”的目的,不是要把美文弄得支离破碎,肢解得体无完肤,而是要在一词一句的认知基础上,养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的最后几段,如果不熟读,就很难完成练习四中的第一小题。
(3)背诵、默写小可忽视。新教材除了有限的几十(首)篇古诗文背诵外,每一册的课文,对于现代美文的背诵要求甚少。传统教学是十分重视背诵的,它不仅有助于发展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规范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眼高手低。他们会说能道,但真正让他们说规范话、写规范字就差多了,学生手写出来的文字潦草,难以辨认,尤其是默写,错别字多。因此,我们要挖掘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段落,甚至全篇让学生背诵和默写。
2.作文、口语交际要灵活多样 各册教材将写作和口语交际分别整合于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内容之中。阅读部分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是片断式的,综合性学习部分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是系统的、整篇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基本解决了说和写的素材来源问题。但是,大作文训练如果按部就班,其数量显然是不够的(每学期6次)。一线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素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有计划的写作活动(大作文每学期至少要8次)
二、课堂教学,拒绝作秀 什么是课堂?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当前,不少教师把课堂变成演戏的舞台,展示矫情的东西太多。学生回答个个到位,时间把握分秒不差,教学环节极为流畅自然,全堂可谓浑然天成,不着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教师把教材淋漓尽致地发挥。我们听了这样的课,感觉就像是在读学生虚情假意的作文,感觉缺少鲜活的生命气息。
1.公开教学,要摒弃虚美化,警惕“新八股” 公开课的目的是开展教学研究,探讨教学方法,但在有的学校公开课已经或正在变味,成为学校及教师谋取名利的手段。为了上好公开课,得到任务的教师会早早做好准备,反复操练直至烂熟,有时还得请同组的老师帮助设计教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进行包装。学校也号召献计献策,集体协作。为了这节课,所有的手段都用上了,可谓殚精竭虑。
2.平时教学,要避免模式化,防止单一化 翻开字典,对“改革”是这样解释的: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这样说来,新课程改革不应是对以前的教育彻底否定,而是批判地继承。面对课改,有的专家雷厉风行,大张旗鼓,恨不得一下子把他们认为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陈旧教法与教材改个天翻地覆,全面彻底。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之路,难道没有可取之处?如何继承发展传统教与学的精华,为新课改所用,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转变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惜的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却对此予以全盘否定。我认为,不能抛弃中国传统,而应该弘扬中国传统的成功经验。 新课程标准强调“大语文观”,强调开掘各种课程资源,提倡网络、电视、图书等进入课堂。但是,“跳出语文教语文”,是否就是跳出课本不要课本,一味追求“轰轰烈烈”呢?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和僵化,就要放弃传统阅读文。所以,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要“抓好基础,当堂巩固”。教育部有关专家在北仑课改评估反馈会上指出:“传统教育中,有许多值得继承之处,我们要将其发扬光大”。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
三、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之所以被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它对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小组合作不可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一种非常好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讨论形式比较自由,学生往往可以无所顾虑地畅所欲言,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擦出了许多可贵的思维火花。但是不少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不注意这种形式。“讨论”成为摆设,学生主动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参与不够;虽然轮流发言,但实质仍然是个体独立学习,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合作、互动和交流;有的学生成为“常驻代表”,组内外一言堂;后进生仍然缺少学习积极性;不能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分工合作的关系;目的与作用并不明确,为方式而方式导致走向形式。做好三点:因需而置,因时制宜,贵在指导。
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新课程、新教材仍处在实验阶段,必定存在需要改进之处。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材的问题,究竟是专家说了算,还是老师说了算。我以为,应该让我们的一线老师有更多的发言权。教师在实践中要敢于对新课程、新教材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为新课程、新教材的不断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2.初中语文课程 篇二
一、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当学生对一件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时, 大脑就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这时学生会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新精神。因此, 在初中语文课上, 教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充满强烈的学习兴趣。
1. 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 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性,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内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此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时, 可以利用PPT、视频、挂图等多种教具创设教学情境。例如, 某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变色龙》一文时, 准备了六幅挂图, 每一幅图都与课文前后的情节密切相关, 随着课文的深入, 学生能全面地认识到主人公六次见风使舵的变化, 使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并加深认识和理解。
2. 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引起了现代语文课堂十分重要的一次变革, 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 丰富了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不仅能将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经过多次实践发现, 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对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明显效果。例如, 笔者在讲解《活板》一文时, 利用多媒体影像资料,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 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只有首先对一件事物充满好奇或质疑, 才能在观察、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有所发现, 进一步创新。笔者在进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时, 都会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给出恰当的阅读要求和方法,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对课文要点进行归纳和概括, 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例如:对课文不理解的部分设疑、对课文本身设疑、对教师的指导内容设疑等。初中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不仅可以表现自己, 还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因此学生在提问题方面都非常积极。在不同的学生心中, 对于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不尽相同,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还能将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同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出学生的争论, 互相交流自己的不同意见, 最后大家共同在讨论中得出合理结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 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 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注重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无法将自己脑海中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所以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之后, 也就能真正地打开创造之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独特性。例如在学习课文之前,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构思精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思维矛盾中带着好奇与兴趣进入课文之中。并且,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课题、课文、课后思考等处寻找问题, 进而独立思考,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思考被重视, 能够更加乐于思考问题。语文具有多元化的特性,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 每一个人对语言的理解都可以不同, 学生需要敢于争论, 将自己的不同见解发表出来, 在挑战权威的过程中唤醒其创新意识。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学生求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 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生活情况。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独特的, 观察方式、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都不相同, 教师要从尊重学生意愿出发,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增强互动。
互动式的教学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 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 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轻松的发展环境。例如, 在学习《威尼斯商人 (节选) 》这篇课文时, 某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出一场戏剧, 并且所有学生必须全部参加。学生在排演过程当中, 气氛非常活跃, 不仅有效增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还展现出了学生强大的创造力。
2. 实践学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外实践课程也不能忽视。课外实践课程能让学生提前适应各种社会情况, 拓展学生视野, 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 校外采访、编辑校报等课外实践课程都能有效结合课堂学习内容, 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语文课外实践课程, 充分发挥语文综合能力,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初中语文课程合理导入艺术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3-01
在新课改的一路发展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尝试过在初中语文的教程中导入艺术,但是都未能获得很好的效果。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就要求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添加艺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亢奋中接受艺术的洗礼,实现精神上的升华。尽管目前初中语文课程导入艺术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都不够成熟,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掌握科学的导入方式,成功的将艺术导入语文课堂。科学的导入方式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本文就是从教材内容,教学的需要和学生接受的特点等方面做出分析,给出一些比较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一、感情基调的营造,丰富教学的艺术性
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将艺术导入语文课堂中才能表达课程深层次的情感。导入的艺术决定着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导入的艺术是奠定语文课程教学的基调。所以如何将艺术导入语文课堂,是老师值得考虑的问题,成功的导入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人教版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整个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是非常科学的,另外内容的情感也是十分饱满。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情感、情节安排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海燕》一课中,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海燕迎暴风雨在大海上飞翔的视频,给学生展示一些海燕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海燕的勇敢,同时也会被海燕所感染,对课文产生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很容易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初中的语文课堂重在营造感情基调,为课堂注入活力,所以老师要科学的将艺术导入课堂,丰富教学的艺术性。
二、朗诵表演式的导入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诗歌、诗词、话剧和戏曲,这为朗读提供了基础。朗诵作为艺术表现的形式之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朗读的方法,来提高艺术的导入量,也是增加艺术导入的途径。初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诗歌郭沫若的《雷电颂》,在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有感朗诵。这首诗歌文字流畅,语言生动而细腻,是比较富有激情的,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带有感情的朗诵。老师在安排诗歌朗诵的时候,可以多安排几组学生,让他们在朗诵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其他同学的表演。这样就可以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朗诵诗歌之前,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感、语调、姿势等方面做出一些指导,尽可能的让学生体会并表现出诗人当时的思想情感。对于话剧或者戏曲的表演,老师可以请教相关艺术老师或者让艺术老师做出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诗歌带来的艺术熏陶。学生在朗诵时应该语调和诗歌自身一致,真实的表达。
三、讲述相关的故事或者传说
中学生的好奇心普遍都很强烈,对语文相关的故事或资料很感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该进行课外扩展,课堂延伸,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抓住中学生心理好奇的特点,把课文的知识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跟着课堂的节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课本知识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堂延伸,丰富课堂的内容。在资料查找方面,老师应该从教学内容的需求和学生接受能力等方面考虑,合理的安排,查找一些积极向上,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的资料。例如:在《论语十则》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孔子时常去列国周游,再去晋国的路上,被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拦下,让孔子回答两个问题才给他让路。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天鹅的叫声为什么那么大呢?孔子回答到:因为天鹅的脖子比较长,所以它的叫声大。接着小男孩又问:青蛙的脖子短,为什么它的叫声也那么大呢?孔子惭愧了,无言以对。孔子在给他们学生说:我不如小男孩,他可以做我的老师了。孔子的这则小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对课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初中的语文老师应该结合教材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进行知识的延伸,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四、设置疑问,增加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巧妙的设计一些疑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上《皇帝的新装》时,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皇帝为什么会那么愚蠢呢?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敢指出皇帝没穿衣服,而只有一个纯真的小孩子指出来呢?这篇文章揭露了那时社会怎样的问题呢?接着让学生做出探讨和思考,学生会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思想文化等方面做出探究,老师最后逐步做出讲解,让学生认清当时那种灰暗的世态,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虽然那种社会已经不存在了,但对现在的学生依然有着历史的认识作用。这种设置疑问法可以让学生轻松的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各国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也是艺术导入的重要形式之一。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艺术导入是一项具有科学和技巧的“工程”,需要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挑选导入艺术的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和教学的内容要相呼应,方便学生的理解。主要是从情景再现,多媒体应用等方面着手,真正把学生带入艺术的氛围中去,让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梦,徐永红.变语文为生活,变生活为语文——浅谈语文教学中兴趣的激发[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13期
[2]杨李.浅谈创新性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动”起来[J].语文天地2010年22期
4.初中语文课程 篇四
语文新课程贯穿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它的颁布,为我国的教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实施,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开辟了一方崭新的天地。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初中语文新课程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实践能力、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立足于人的发展,立足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教育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初中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同样应该体现智、能、情的价值取向。对初中生的要求,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语文能力素养的培养与情感、灵性的启迪,使语文的思想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充分体现。
1.增进学生的智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陶冶情操、丰富感情、锻炼意志、健全人格,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为此提供了方便。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民族共同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养成尊重祖国语言、文学,并在运用中逐步达到完美,规范的目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语言潜能,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与思维方式,为其营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促使其在课堂与课外的日常生活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亲身参与提高语言的表达,写作能力,提高智力。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个性与探索精神,并促使其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独立判断的智能。
2.培养学生的能力。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的民族精神、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心理习惯等丰富而多彩。汉语还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形象性、表意丰富性的特征。因此,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应通过对文章的诵读与感悟,培养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阅读不同文化背景下作品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能做出独立判断的能力,阅读后能吸取有用信息,剔除无用、有害信息的能力,合作,整合阅读中能博采众长的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汉语教学规律,促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3.丰富学生的感情。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学息息相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与文化品味,充分发挥语文课培养学生健康情感、高尚情操与健全人格的功能。诱发与培养人的灵性是阅读教学的明显特点。灵性是人在对语言文字感悟方面所具有的潜在素质,与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与创造力相通。因此,启迪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灵性的启迪,将诱发、培养学生的灵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特别关注培养学生的灵性,以实现语文教育在培养,丰富人的感情方面的特殊作用。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阅读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进行策划与选择的过程。深入研究阅读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1.以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是以旧经验为基础的,对新知识的摄入实际上也是对原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长期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感情体验,将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上,书本里的各类语文知识点的分析上,语文教师大多强调课文的背景、分析、评价与结论,学生大体处于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位置。这样,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活情趣与人文魅力。语文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尽管初中学生阅历有限,但绝大多数语文所叙述或描绘的,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实,揭示的也是学生能够理解的事理。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尽可能将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与生活世界当作课程资源,以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新知识。
2.以学生的阅读感悟与生活体验为基础,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开放性的教学氛围。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不同,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也就不同,所领会的作品的含义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阅读教学方法不应回避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差异、理解差异。正如语文新课标所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阅读教学理念上的明显进步。要使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在实践上也与之同步发展,就必须营造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开放性的教学氛围,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倡导学生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课堂提问设计要有民主,开放意识,要善于捕捉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3.以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为手段,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语文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涵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浙江历来为“人文之渊藪”,目前又在建设文化大省,课程资源特别丰富,开发利用的条件也特别优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课程资源的地位认识不足,作用发挥不够。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教学资源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补充。两者的和谐统一、有机结合非常有利于实现阅读教学由课内到课外,由课外到课内的印证和转化。促成课内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有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理论到实践的拓展与延伸,能有效体现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新理念。
4.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基调,提倡并实行个性化教学。“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其形成一种自主的、和谐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立人格。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应从预设封闭走向生成整合,促成语文阅读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由课堂向生活、由语文向人文拓展,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人格发展整合起来。语文阅读教学应从静态理解走向动态感悟。语感是语文能力的独特体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相机点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领悟、体察阅读内容,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特别应从统一求同走向多元创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大力营造浓郁的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在批判继承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比较、联想,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多维发散,系统组合,使之跳出复制性思维的框架,充分释放多向探索的潜在激情,突破陈规陋习的束缚,优化其语言思维品质,发展其独立自主、求新求异,张扬学生言语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展言语主体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其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阐释既为语文教师留下了自由驰骋的空间,有利于语文教师拓宽视野,转变观念,也对语文教师特别是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并大胆实践现代阅读观。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并首次提出了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新课标还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作了阐释,对课外阅读作出了要求。而这些要求与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都相去甚远。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并大胆实践现代阅读观。坚持以读为主,突出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与情感体验;重视学生阅读的个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语文阅读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
2.更新知识,及时调整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较之旧教材,新教材的最大变化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这些变化无疑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便利,给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留下了空间。然而与此同时,也给教师更新知识,调整并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涉猎更多的作品,了解并掌握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及时汲取最新知识,最新成果。从事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广博而专深的学识。
3.培养品质,以自己的个性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教师的个性就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而教师的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的形成,绝非信手拈来,一蹴而就的易事。教师的个性能影响并带动学生的个性,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能优游自如地将学生引领到作品面前,和学生一起感受和领悟语言之美,情境之妙,使学生对语文课有期盼的语文教师并不多见。语文教师需要着意培养自己的人格,让学生期待感知与思考,期待获得惊喜,期待语文教师带给他们一个独立的世界,一个美不胜收,能给人新发现、新体验的世界。而欲达此目的,语文教师就必须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个性,不断“充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索,在求同的基础上求异,在维护共性的基础上张扬个性,殚精竭虑发展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
5.初中语文课程 篇五
参加人员:泸州市第二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学习周期:2013年10月8日至10月31日 课程计划:
主题1:交流培训心得(10分)
第三轮集中培训感悟与心得。
主题2:点评课堂教学(15分)
提交你对本次集中培训教学观摩课的评课文章主题3:交流读书心得(10分)
总结三年来的读书情况和主要的读书心得。主题4:分享教育故事(10分)
请与大家分享你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精彩故事。主题5:反思课堂教学(15分)
提交一节教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主题6:开展专题讲座(10分)
提交一份初中语文专题讲座的讲稿或者PPT。主题7:提交结业论文(15分)
撰写一份能反映你的研究水平的结业论文。主题8:展示研修成果(15分)
对自己近三年的骨干教师研修活动进行总结。
泸州市第二届初中骨干教师培训作业提交帐号信息
用户名 密码
cy001 ldx001aa cy002 wh002aaa cy003 zyc003aa cy004 gjq004aa cy005 zlh005aa cy006 dy006aaa cy007 cyx007aa cy008 lcj008aa cy009 gy009aaa cy010 myf010aa cy011 cx011aaa cy012 xgq012aa cy013 zfl013aa cy014 zxy014aa cy015 hyg015aa cy016 wx016aaa cy017 zsg017aa cy018 ycy018aa cy019 qxy019aa cy020 pzr020aa cy021 lzb021aa cy022 co022aaa cy023 lzy023aa cy024 llj024aa cy025 azt025aa cy026 lj026aaa cy027 wy027aaa cy028 sp028aaa cy029 lz029aaa cy030 xxj030aa cy031 zly031aa cy032 wz032aaa cy033 ljm033aa cy034 zlj034aa cy035 hl035aaa cy036 llf036aa cy037 zjm037aa cy038
fmz038aa 姓名 李德贤 魏华 张远成 郭家琴 赵利华 邓允 陈易贤 刘成菊 郭燕 穆彦芳 陈欣 肖国清 赵凤丽 曾旭英 胡跃刚 文晓 郑尚刚 颜成玉 钱学友 彭昭蓉 李泽彬 陈欧 刘正阳 连丽君 艾宗泰 李 洁 魏英 宋萍 李岚 许学进 周兰英 王奕 罗加明 张礼君 胡兰 李林峰 卓俊明 范明智
区县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江阳区 龙马潭区龙马潭区龙马潭区龙马潭区龙马潭区龙马潭区龙马潭区龙马潭区龙马潭区龙马潭区龙马潭区龙马潭区龙马潭区纳溪区 纳溪区 纳溪区 纳溪区 纳溪区 学校
江阳区蓝田中学 江阳区梓橦路学校 江阳区西路学校 江阳区泸州七中江阳区泸州七中江阳区泸州十五中 江阳区梓橦路学校 江阳区泸南中学 江阳区长江学校 江阳区方山学校 江阳区石寨学校 江阳区分水学校 江阳区石油中学 江阳区宜定学校 江阳区江北学校 江阳区况场中学 江阳区泸州十中 江阳区白马学校 江阳区丹林学校 江阳区泰安学校 官渡学校 双加镇中心校 安宁镇中心学校 齐家学校 进修校 泸州十二中 城北学校 城北学校 泸州十二中 泸州十七中 泸化中学 金龙中心校 泸化中学 护国中学 教研培训中心 合面中学 合面中学 上马中学
cy040 wxf040aa cy041 swq041aa cy042 ljy042aa cy043 xbx043aa cy044 zyl044aa cy045 wkq045aa cy046 zjm046aa cy047 cwx047aa cy048 ccp048aa cy049 zsy049aa cy050 gzl050aa cy051 qjq051aa cy052 jxl052aa cy053 hly053aa cy054 hcp054aa cy055 cxp055aa cy056 wfq056aa cy057 zxl057aa cy058 zsb058aa cy059 tgj059aa cy060 xyp060aa cy061 zjh061aa cy062 zbl062aa cy063 ddx063aa cy064 zxj064aa cy065 hxj065aa cy066 zcl066aa cy067 hzx067aa cy068 wyk068aa cy069 wqp069aa cy070 lxh070aa cy071 wm071aaa cy072 djp072aa cy073 lmy073aa cy074 mcl074aa cy075 dzq075aa cy076 xzp076aa cy077 yh077aaa cy078 sbh078aa cy079 zdb079aa cy080 cjp080aa cy081 zjh081aa cy082 hzb082aa 王小芬 税文权 梁见永 肖邦宣 赵玉林 万克全 卓俊明 陈文选 曹昌平周绍英 高泽林 屈家权 金兴凉 黄露莹 胡春平陈小平王福强 钟兴利 钟守兵 唐光君 熊永平张久华 钟帮丽 邓德勋 赵行军 胡晓江 曾春联 黄志祥 温云坤 王乾平罗晓红 王敏 邓建平李明英 牟成莲 代自强 谢治平严红 宋保华 周德兵 蔡继平钟建红 胡正兵 纳溪区 纳溪区 纳溪区 纳溪区 纳溪区 纳溪区 纳溪区 纳溪区 纳溪区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泸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白节中学 丰乐中学 龙车中学 天仙镇学校 棉花坡中学 大渡中学 合面中学 新乐中学 纳溪中学 百和中学 潮河学校 得胜顺河学校 方洞镇雨坛学校 福集金银学校 海潮镇高寨学校 嘉明中学
立石镇初级中学校 牛滩镇玉峰中学 太伏中学
奇峰曹市杨娣中心校 石桥镇马溪学校 太伏白云学校 天兴镇一心学校 玄滩玉河学校 云锦中学 云龙镇学校 兆雅杨九学校 九中 六中 泸二外 实验校 四中 五中 一中
二中城北分校 二中外国语学校 百和镇中学校 五中 九支中学 九支中学 城关中学 城关中学 合江白沙中学
cy084 lyp084aa cy085 wzk085aa cy086 xyq086aa cy087 cxb087aa cy088 dap088aa cy089 lzh089aa cy090 ltz090aa cy091 lq091aaa cy092 jmz092aa cy093 cr093aaa cy094 lb094aaa cy095 lgh095aa cy096 mzl096aa cy097 csr097aa cy098 wy098aaa cy099 cfc099aa cy100 wxh100aa cy101 wl101aaa cy102 ygl102aa cy103 kh103aaa cy104 xfp104aa cy105 zbg105aa cy106 lcl106aa cy107 lzc107aa cy108 wl108aaa cy109 tjp109aa cy110 xsl110aa cy111 zlq111aa cy112 cy112aaa cy113 wgh113aa cy114 fm114aaa cy115 lg115aaa cy116 lts116aa cy117 zc117aaa cy118 lyf118aa cy119 zyl119aa cy120 yzl120aa cy121 pcy121aa cy122 lhy122aa cy123 yb123aaa cy124 lyx124aa cy125 pt125aaa cy126 dyj126aa 李玉平王志奎 徐应群 陈晓斌 邓安平卢祖红 刘天珍 李琼 金明珍 陈溶 梁冰 刘国和 牟治灵 成守容 王燕 陈富春 汪晓鸿 王利 姚宫莲 匡辉 熊方平张柏高 卢昌莲 刘祖才 王莉 童金平熊胜伦 张隆强 陈勇 王国惠 范敏 李刚 李腾双 张晨 李亚芬 左遗龙 余忠林 蒲春玉 刘洪义 余波 鲁艳霞 彭涛 杜应江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合江县大桥初级中学 合江县凤鸣中学 榕山中学 福宝中学 先滩中学
合江县幼旭学校 五通镇中学
合江县甘雨镇中学 实录乡中学
合江县白米乡中学 虎头乡中学校 参宝中学 焦滩中学
白鹿镇初级中学 白鹿镇初级中学 尧坝镇中学
合江县南滩乡初级中学校 合江县石龙乡中学 佛荫镇中学 佛荫镇中学 望龙中学 先市中学 凤鸣中学 城郊中学 丹岩逸夫九校 分水中学 观兴中学 黄坭中学 两河中学 龙凤中学 龙凤中学 落卜中学 麻城中学 马岭二中 摩尼中学 石坝九校 龙凤中心校 水尾中学 马岭一初中 向林中学 兴隆中学 叙永镇初中 营山中学
cy127 cnj127aa cy128 hgl128aa cy129 xmg129aa cy130 wl130aaa cy131 zxg131aa cy132 dxc132aa cy133 wyx133aa cy134 lzy134aa cy135 hq135aaa cy136 wy136aaa cy137 wgl137aa cy138 fl138aaa cy139 cjq139aa cy140 lxp140aa cy141 ydc141aa cy142 zrq142aa cy143 zz143aaa cy144 xxh144aa cy145 xl145aaa cy146 wzy146aa cy147 wm147aaa cy148 gyf148aa cy149 xc149aaa cy150 wl150aaa cy151 ygy151aa cy152 lgw152aa cy153 zdl153aa cy154 shw154aa cy155 yxm155aa cy156 lz156aaa cy157 xxc157aa cy158 xz158aaa cy159 yhz159aa cy160 zfg160aa cy161 scs161aa cy162
fcl162aa 陈乃劲 黄国丽 许明刚 王丽 曾旭刚 段兴春 魏云仙 李中叶 黄谦 吴毅 王光烈 付兰 陈家庆 李晓平杨德才 宗瑞琴 祝琪 许晓辉 徐丽 王自英 魏敏 高元凤 徐聪 王烈 阎国勇 骆光文 钟代玲 石汉文 杨雪梅 罗展 徐兴灿 徐蔺 杨惠麟 张辅刚 施崇升 冯才丽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叙永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 市直属 市直属 市直属 市直属 永宁中学 永宁中学 永宁中学 马岭二中 白腊中心校 天池中学 城郊中学
石屏乡石屏中学箭竹乡箭竹中学 大寨乡大寨中学 古蔺镇中学 护家乡护家中学 二郎镇复陶中学 鱼化乡鱼化中学 水口镇水口中学 土城乡土城中学 中城中学 中城中学 中城中学 二郎中学 永乐中学 白沙中学 大村中学 皇华中学 观文中学 丹桂中学 德耀中学 东新中学 古蔺镇中 龙山中学 马蹄中学 太平中学
6.初中语文课程 篇六
摘要:本文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观把传授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而新课改则更关注学生现实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在学生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经验与知识的整合,使学科知识成为学习者的发展资源,使文本为教学对话提供话题及创设情景。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树立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还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流向,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会 心悟解。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的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老师可让学生在班内表演捕鸟动作,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快乐的心理,然后同学发表议论。学生在情境中,动态生成动词的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改进教学手段进行阅读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融合,教学信息呈现出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而备受学生欢迎。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效利用传媒资源的独特价值。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要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应整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以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在课文导入及作品赏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真实生动的视频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沉浸在美妙的语言世界。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自己截取了同名电视散文中安塞腰鼓表演片段,动感十足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铿锵有力的诵读给学生深沉的情感震荡,这样学生更好地进入了教学情境。其 次,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当前很多学校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语文教师要正确看待课件的功用,要树立课件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应该在吃透教材、理解文本、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适合教学对象、切合教学内容的课件。
四、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7.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篇七
新课标倡导多种教学策略。其一,自主性阅读的教学策略。指阅读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所采 用的教学 方法主要 包括发现 法、问题法、讨论法等。其二,探究性阅读 的教学策 略。即学生就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沟通、交 流,获得知识、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 过程和学习方法。其三,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如何采用这些策略:
1.自主能力的培养——自主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直接制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去解读文本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提供必要的点拨和引导,学生有了 老师提供 的一些阅 读方法和 技巧,学起来也就会信心十足,得心应手。
如在七年级语文(上)《春》的教学中,我就抛弃了过去那种传统教学方法,设计了这样一个“自主式五步教学法”:首先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春 天在哪里》,并展示春天的景象图片。接着让学生学习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春》,看看他怎样描写春天的?然后要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取小标题,看看课文围绕“春”写了哪些景物?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的美景,然后用优美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喜欢作画的学生,就画一幅自己喜爱的春景画;也可以诵读一首写春的诗词。最后就是展示作品学生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的用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春花、春草;有的用画的方式画出五幅图画;有五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孩子们放风筝的场面。这节课我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和谐的学习情境条件,让学生设身处地,在艺术享受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 来了,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2.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探究性阅读”是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强调的是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我认为教师必须从教的方法上着手,正确、合理、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以引领式的问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提问题,通过合作讨论、探究、沟通、交流,互相帮助解答质疑,互相配合 进行展示,当堂解决问题。这样既解决了学生语文学习没有问题探究或问题少 的情况,又解决了 如何深入 探究的问题。由此提倡教师运用问题探究法来指导学生的语 文探究性学习。
如教学九年级语文(下)《变色龙》一课,上课时我先放变色龙在自然界变色的片子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速读课文,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读完课文你最想说什么?一位学生说:“奥楚蔑洛夫就像变色龙。”另 一学生又说:“对,他变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热烈讨论探究,你一言我一语,各小组进行归纳总结,讨论初步结论是,奥楚蔑洛夫是根据狗的主人的变化而变色,变了五次。为了进一步感悟,我又让学生品 析感受最深的语段,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奥楚蔑洛夫变的是对事实的态度,不变的是他的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人格。问题由此解决了,学生在此 过程中也 获得了成 功的体验。这种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去提出问题,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探究性阅读。
3.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
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以学生个体研读为主,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读喜欢的内容,教师予以启发和点拨,或组织讨论。教师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用个性化的语言说出来。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这过程中师生互相分享彼此成果,教师此时要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巧妙评价,通过教师评、学生互评、自评等个性化的评价激活学生独具色彩的智慧。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适合自己的学习条件和成长空间,创造交流的空间,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五柳先生》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课外预习课文,疏通词句。上课时,在激趣引 入后依次按“读文—释义—译句”的步骤进行,难懂的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探究。然后设计两个问题:1.文章介绍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找出有关语句并归纳列表。2.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 的人?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探究交流后动手画五柳先生肖像画和他的简陋的家。学 生的兴趣 被激发起 来,讨论非常 热烈,第一个问题基本上在组内完成,第二个在点拨后小组再交流作出总结。然后就是展示作品,学生们所画的五柳先生穿着破烂的衣服或饮酒,或读书,或写文章等,形态多样。学生情绪高昂,我趁机又问学生,你喜欢五柳先生吗?喜欢他哪些方面?不喜欢哪 些方面?学生的话匣子又来了,抢着回答,课堂气氛非常热 烈。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和人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得到解放。显然课堂就是学生的天地,在这里,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脸上都充满了笑容。这节课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课堂变成个性化阅读的乐园,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激发了彼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我在教学工作中采取了以上三种教学策略,营造了以学生为主较为开放自由的课堂,把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等统统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转变成教会学生学和学生会学的过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由此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与个性化阅读这三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已被实践证明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是十分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总结,也是实现阅读教学改革跨越性发展的一条捷径。
摘要:新课标倡导多种教学策略。其一,自主性阅读的教学策略;其二,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其三、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这三种策略。
8.浅析新时期初中语文课程的改革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被提上了改革的新日程,与传统的课程相比,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既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通过探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特征,深入研究和分析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产生的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不断提升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效果。
一、明晰初中语文教育与文章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育在夯实汉语文字基础的同时,更要看清文章与初中语文教育的密切关系。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大都是以文学体裁为依据的。有记叙文、说明文、散文、新闻、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一般后两个单元为古文内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育,当然是需要学生在语文各种文体内容的学习中学以致用。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育的责任明晰:让学生初步系统地了解各种文体文章的基本特征,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等语文实践性活动,更灵活地综合把握和运用各种体裁的文章。这样才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也为高中、大学的语文教育、语文思维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倡探究式学习
提高学生语文科学素养的教学要求是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语文课程应能够提升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另外,语文课程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提升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效果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广度和深度的影响。纯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发言、提问、聆听和探讨来完成。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交际能力提升,而且使学生懂得倾听他人、尊重他人。
三、挖掘初中语文教育与各学科的交叉
语文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还体现在和其他课程教学相比,语文是各种学科内容和科普知识渗透、交叉最多的课程。如《卧看牵牛织女星》中涉及到一些天文学知识;《洲际弹自述》中有很多的物理学、军事研究等科技知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有一些化学、生物学知识;《三峡》中有涉及到地理学知识;《向沙漠进军》中综合有环保知识……语文在各学科中的高度综合性就表明初中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的全面兴趣上有着重大作用,同时也为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科学人才打下初步基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虽然小学语文教育已开始这个责任,但是初中语文教育应更系统、更有意识把这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这个“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应艺术地带领学生去领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四、实现师生心灵对话,优化教学质量
新课改的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励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让他们充分享有创新自由、思想自由和情感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有人性化的色彩,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保障是其得以实施的的途径之一。只有师生之间互动才能引导学生们“走进课文”,再“走出课文”。教师在重视学生作为课文阅读的主体时,也应引导他们领会课文给读者们的暗示,这才是实现师生之间互动、实现心灵对话中初中语文老师应有的态度。
五、改革传统课文式教学,提倡“实践教学”模式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教学,而很少注重語文教学的实践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更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应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出发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应改革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提倡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实践,在实践中联想语文课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课堂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思想认识,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我们的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手段,把教育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以新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达成教学目标。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要适时地实践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掌握好语文教育传统和创新的融合,要把握好新时代初中语文教育的命脉。初中语文教育要做到“回头看、向前看”,适时为高中、大学语文教育打好基础,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好准备,同时又实践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国人人文素质的始端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新娟.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资讯,2010(30).
[2]戴爱举.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0(53).
[3]杨春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4]周宏.基础教育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系——课程改革.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9.初中语文课程 篇九
论文摘要:改革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
关键词:新课程;实践;课程资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
新 课改已经进入全面的实验阶段,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对每个老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理念,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 了巨大的挑战。“纸上读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参加新课改以来,我在不断学习与大胆实践中触摸着新课程,感悟着新课程。
一,改革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带着初步认知进课堂,激活思维。
新 课程的定位不再是纯粹的文本,而是教师、学生、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系统工程,是体验课程。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获得课程资源的方式基本上只有一种,那就是书本。这种单一化的课程资源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计算机专家、清 华大学 教授谭浩强说:“现在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由知识的积累改变为知识的检索和知 识的创造,人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原来不知道的知识,这是新时代的有学习能力的象征。”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改变过于注重书 本、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 课程提供有力的课程环境。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前,我安排学生研究、搜集农谚的知识,课始进行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研究、搜集有关农谚的知识,谁来说一说?(生举手)生:我从网上知道农谚是:“农民在千百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业气象谚语。” 生:我向家人了解知道:“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生:我从《谚语大全》上知道:“柳毛开花,点豆种瓜。”......课前搜集信息是信息的储备,是知识的初生成。一方面学生带着自己的认知走进课堂,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议,有感可发,积淀信息。同时可以关注学困生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另外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又如:我指导学生写《说说我的村庄》作文,要求学生回家仔细观察自己的村庄,课堂上口头交流。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发言:
“我村在温阳路边上,远远就能看到村口竖起的大牌子:金解人民欢迎您!” “我村东头有条小河,两岸垂柳成行!”
“我村刚刚修了水泥路面,平坦又宽阔,再也不怕下雨天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进行综合性学习“追寻春天的足迹”时,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摸一摸微润的土地,闻一闻迎春花的清香,看一看刚刚破土而出的小草,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春的气息。这时我问:“谁告诉我描写春天的古诗文名句?”
学生争相回答: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没想到,学生竟然文思泉涌!这么多与春有关的诗句如妙语连珠。是大自然的景象吸引了他们,激发了他们的思维。
二,以人为本,还课堂于学生,还灵性于学生。
传 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有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以教师为中心,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去调整学生,调控课堂。新课标下,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社会的也有自 然界的,既有物力的,更有人力的。因此,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更是重要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将其转化为鲜活资源,让学生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灵活捕捉资源,师生相长。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捕捉来自学生的信息,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有时只是一个细节,但是这些细节背后蕴藏的是他们最真实、最原始的想法。我们要关注到学生这些细节表现,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根据这些情况随机的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一次自习课,窗外飘着雪花,学生的小手小脸冻 得红红的。有的学生写几个字就放下笔哈着手。这时,一个靠窗的学生写一会儿作业,就偷偷向窗外望一眼,又偷偷看看我。我注意到了,便走过去问他:“你怎么 了?”该生迟疑了一下,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能不能让我们看会儿雪?”他这一说,有几个学生立即响应:“是啊老师,让我们欣赏一下雪景吧!”我心里一 动:是啊,与其让学生在挨冻中自习,不如就地取材,让他们观赏一下雪景,陶冶一下情操。需要时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于是,我马上决定:“行,就按你说的 做!不过大家欣赏时要谈谈自己的感受!”班里顿时沸腾了。下面是他们观后的体验:
生1:雪是那么纯洁,我的心被净化了。
生2:雪花旋转而下,舞姿像蝴蝶一样轻盈婀娜。生3:雪花是孤独的,它盖住了万物,这是它的悲哀。生4,雪花是温柔的,落在手上脸上滋润爽滑。生5:雪晶莹灿烂,却经不住阳光的照射。生6:雪生时装扮世界,死后滋润大地。生7:雪纯洁无瑕,却是藏污纳垢的良所。......读着学生一句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庆幸当时果断的决定,否则我岂不成了扼杀学生潜能和灵性的刽子手?
2,开放课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民 主的教学氛围,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海伦.凯勒》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时我对学说:“同学们,我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篇课文,二十五分钟后,我让你们谈都学到了什么。”摘录教学片断如下:
生:“我从本课学会了这些生词:捻搓 迁徙 冥思遐想 期期艾艾。”
生:“海伦集盲、聋、哑于一身,却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是我们健全人学习的榜样。” 生:“海伦顽强的意志、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打动了我增加了我学习的信心。”
生:“我觉得莎莉 文 老师是用爱和心教导海伦,作她的学生真好!” 生:“我觉得莎莉 文 老师的教学方式非常灵活,如果我的每位老师都这样,那我们就太幸福了!”
师:“你们说得棒极了!看来海伦.凯勒和莎莉文这两个人物形象大家把握得都很好,通过分析它们,对每位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启发和教育,我真为你们高兴!”话音未落,班里响起了一阵掌声。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能够放飞思维、启迪智慧,师生能够奏出和谐的乐章。
三,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阅读方面提出要求有:自信负责任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冠、不偏离话题。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1,复述课文。这些要求复述的课文故事性都很强,语言文字很优美,我教给他们复述的方法,同时他们还可通过自己的想象,添加自己的语言,把复述的内容讲得更加生动、具体、完整。例如复述《芦花荡》一课,同学们大胆想象,效果非常好。
2,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
学习了有关鲁迅的作品后,我让大家讲关于鲁迅的故事;上完《再塑生命》,我让学生讲有关海伦.凯勒的故事;学过《芦花荡》,我让学生讲抗战时期,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等等。同时还举行了讲名人故事比赛,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自己,让名人的思想、道德激励自己。
3,讲述自己的故事。
上 《背影》一课时,学生们被课文中所表现出的父亲对儿子的无私的关爱所感动了,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我说:“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亲人的关心和 帮助,一定也有着自己感人的故事。好好回忆回忆,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在班上比赛,看谁讲得感人。”学生很愿意这样做,而且做得很好。因为他们在 书本上感受到了亲情,在生活中体验到了亲情,让他们把自己的感人故事讲出来,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10.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篇十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初中学校学生对于阅读课外教材的态度
其实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初中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阅读课外教材是有很大的渴望的,但是面对着来自老师和家长施加给他们的压力,让他们逐渐消磨了对于阅读课外教材的兴趣。初中阶段本应该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是最有新鲜活力的一代,他们活泼好动,对新奇事物有一颗探索的心,他们并不想要拘泥于死板的课本的学习,所以应试教育体制对于这个阶段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课本上的知识是我们国家教育大纲上就已经规定好的,但是这些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的设置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不是单单让学生学习那些枯燥的语文课文。
(二)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
我们都知道,现在学校大部分实行的也是合同制,老师在学校教学是要与学校签订合同的,这与以前教师与学校的关系与现在是有很大不同的。现在,这些拥有铁饭碗的教师还有很多都在任教,他们教学年龄长,教学经验丰富,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比较陈旧,在教育的时候一味固守着传统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关键就在于让学生好好听讲,好好记笔记,好好背诵课文,他们会给学生安排好一切学习计划,学生几乎没有自己的自主学习时间,这种现象最明显的就是,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个体每天并不是说自己想要干什么,而是别人想让我干什么。这在很多公办学校是很常见的。
二、新课标下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新课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再是让学生仅仅拘泥于阅读课内教材,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掌握好阅读技巧,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阅读教学需要一个非常活跃的课堂,以前传统的教学课堂早已经被淘汰,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如何在课堂中与学生达到最大程度的互动,这与良好的阅读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现在的阅读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尽量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的突出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主导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每一道阅读题都能由学生自己讨论,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加上老师的点评,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篇阅读,也能更有目标、有方法的进行自主阅读。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我们学习什么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是重中之重。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授课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阅读的热情就会高涨,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自然会随之提高。或者,老师也可以适量给学生讲一些有趣、有韵味、符合学生兴趣的故事或书籍,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慢慢引导学生自主去阅读。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任,从而为自己的教学减轻
负担。
(三)引导学生多写作,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需求
写作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要想写好作文,学生肚子里就必须有墨水,不然,他们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文学知识的不足,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写作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寻求自己的方法去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就会主动去阅读一些书籍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以此来弥补自己写作能力的不足。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进行写作,从而从侧面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
(四)寻找课外的阅读教材,给学生讲述相关的阅读方法
要保证学生进行很好的阅读,给学生教授一定的阅读方法十分重要,而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这就需要老师多给学生寻找一些课外的、比较经典的,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同时给学生教授阅读技巧,并告诉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从而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进行很好的阅读,给学生讲述很多的阅读方法,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巩固阅读成果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可以提高阅读的兴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去阅读。学生在鉴赏课文的时候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巩固自己的阅读成果。只有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真正带动了学生,才可能是成功的阅读教学。
三、结语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的改革可以说是教育史的创新,它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把更多新的教育理念融入自己的课堂,增加自己课堂的活力,让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高,学习的动力更足,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学习其他的科目也有很大的益处,因此学生应该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宋丽霞.对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3(20).
[2]李谋山.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例谈[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4(4).
作者简介:胡桂敏,女,1977年生,汉族,山东菏泽人,中学语文教师,大学学历,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
11.浅议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篇十一
一、教师要锻炼自身能力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 教师面对一大堆形形色色的课程资源要具有遴选和鉴别的能力, 能够对课程资源进行价值判断, 并果断地取舍;但有时在资源相对缺乏或者单调时, 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其次, 教师还要练就组合和变通的能力, 能够把零散的、原生态的课程资源巧妙地转化为课堂教学的“一分子”。再次, 语文教师还必须变革自己的教育方式, 因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方面要学生打破传统学习方式, 一方面需要教师走出课堂, 走向学生、家庭和社会等, 也需要教师走出语文学科, 走进其他的学科。
二、教师要处理好一些关系
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 还需要处理好一些基本的关系, 如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教师不能过分强调课内资源, 也不能过分强调课外资源, 两者不是对立的, 而是统一的。教师要使两者巧妙结合, 使课内外的资源都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但在义务教育阶段, 还是必须以课内资源为主, 因为课堂教学依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阵地, 教师要让课内资源成为课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 让课外资源成为课内资源的补充和拓展, 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大幅度提升教育功能。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等。
三、教师需遵循的一些做法
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做法, 因为无论如何改革, 语文教材的地位都不容忽视, 它是非常重要的学科课程资源。课程的改革只是改变教材的使用, 以前完全是本本主义, 如今依托教材, 把教材中的内容作为例子, 然后依托这个例子举一反三, 也就是借助课本, 开发和利用与课本有联系且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材料。
案例一:《狼》教学片段什么样子的?
生1:文中的狼是狡诈的。
生2:文中的狼是贪婪的。
师:狼的狡诈、贪婪、凶残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你知道人们平时都是怎样形容狼的吗?
生3:狼到天边不改性。
师:记忆里的狼都和狡诈、贪婪等分不开, 但是所有的狼都是这样吗?
(生茫然地看着师)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 读完说说在《母狼的智慧》一文中的狼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从刚才的教学中,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狼?
(生意见比较统一, 都觉得既要看到狼凶恶的一面, 也要看到狼善良聪明的一面)
如果时间允许, 教师还可以补充《狼和鹿》一文让学生阅读, 使学生知道我们还必须保护狼, 过度捕杀狼会破坏生态平衡。教师依托课本, 充分举一反三, 把语文和其他领域的内容结合起来, 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更加全面地解读课文。
开发语文教学资源还可围绕学生经历。学生生活环境不同, 经历也不同, 每个学生个人的生活素材也是一种不错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够恰当地利用这份资源, 就会调动学生类似的经历和体验, 然后再进行消化, 形成新的资源。
案例二:《我的老师》教学片段
师:看到“老师”这个词, 你们一定会想起不少的老师, 能给大家说说你们心中的好老师吗?
(生回答)
师:想不想知道作家魏巍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形象?
生:想。
师:魏巍通过几件简单的事情写出了蔡老师的温柔、美丽、慈爱、公平、伟大等, 想不想用自己的笔也写出你记忆深处的那位老师?让我们一起感受你心中的好老师的形象, 好吗?
【初中语文课程】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学校课程教案11-17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12-28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10-27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与探索01-1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01-16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之策略》课题研究方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