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精选12篇)
1.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 篇一
实验室消毒管理制度
1、搞好室内外卫生,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工作台、地面等每天用5g/L消毒净溶液抹擦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定期检查室内消毒效果。
2、实验室内每晚用紫外线消毒半小时至1小时,每周用95%
酒精抹擦紫外线灯以防灰尘积聚,紫外线灯使用达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
3、及时监控各消毒用品的有效性:消毒棉签在有效期内开包
后24小时内使用,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开瓶后3天内使用,75%酒精棉球在24小时内使用。4、5、6、贮血冰箱每周用75%酒精抹擦消毒。定期对贮血冰箱及实验室内空气进行细菌培养。保持两台(抽血台及小便检测台)干净整洁,静脉抽血做
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抽血人员及时更换手套。
7、实验室内产生的各种垃圾按照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医疗废
物管理条例处理。
五华县中医医院检验科
2.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 篇二
1 检验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实验室都有不同的服务宗旨和服务计划, 各个检验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科学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 并且按时有效的完成计划, 这是对社会、客户以及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的一种尊重和承诺。质量控制是建立在严格良好的管理控制上的, 所以首先要建立实验室本身的严格科学的管理体系制度并行文执行;第二, 在已有的目标和方针管理的情况下, 安排相关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涉及到的资源围绕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标准及工作程序来展开检验工作;第三明确控制的根本涵义, 及时对检验实验室的工作进行纠偏和监制。在管理控制工作中为实现质量达标的措施及方法称之为质量控制, 前者包含后者, 但又不绝对相同,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1]。
2 如何保证实验室管理和质量工作的高效性
在过去检验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总体工作结果不是很好, 管理上出现紊乱, 而在工作质量方面的效率及效益不显著, 技术问题不过关, 检验的结果误差较大。那么如何保证实验室管理和质量工作的高效性。
2.1 检验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的建立和基础内容
2.1.1 建立工作
确立实验室的管理和质量方针和目标包括相关的体系文件:方针和目标、影响因素及关系、体系文件的程序说明、关于这个体系的评审修改和控制的规定;程序文件:实验室文件的存档、管理、评审、人员培训、计算机安全、投诉处理、亲项目开展、标本管理、仪器和设备的购买、废弃物处理等相关的工作;标准操作程序:作业指导书包括具体某台仪器的操作规程、标本的收集程序[2]。
2.1.2 建立组织, 实施管理和质量控制责任制
建立组织的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 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及每一个工作人员, 并且严格要求管理者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2.2 基础内容
2.2.1 实验室环境控制
实验室环境严格控制主要体现在肃静、美观、整洁、无感染性。严格要求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 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各方面的设施布置准备符合要求、并且布局合理, 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工作人员的安全性以及室内仪器的维修保护进行控制。
2.2.2 仪器设备控制
按照实验室仪器使用的标准规范程序来操作, 切忌安全事故:购置新设备和验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包括仪器的名称、型号、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仪器维修记录) 、设备校准校订 (一些需要定时检定的仪器在检定期间内进行核查, 若不需要, 贴上标签备注以免混淆) 、设备使用与维修 (使用时注意仪器的性能和操作要求, 使用完毕后保持清洁, 平时不使用的时候注意维修保养, 并作详细记录) 。
2.2.3 检测试剂、标准物、质控物质量控制
实验室使用的试剂、标准物、质控物必须经过专业部门检测核定才可使用, 需要配制的药品遵循配制原则保证药品质量。定期检查这三大类物质, 并制定核查计划和方法, 并详细记录。一些重要的试剂、药品应专人管理, 建立其详细大档案。另一方面对于物品试剂的采购应该根据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来执行, 使用信誉好、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提供的药品试剂。对于试剂、标准物、质控物的放置分门别类的进行存放, 贴上标签并存档。
2.2.4 检验方法选用
检验方法使用原则优先使用国际及国内较为稳定成熟的检测方法。使用新方法的前提该方法对于检测的结果干扰度较低, 比如其线性、稳定性、重复性、灵敏度等的测试是否满足实验预期检测的指标是否接近。
2.2.5 工作人员素质
除了试剂设备仪器和检测环境需要注意, 对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很高的, 检验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要要丰富的实战经历和较强的判断分析能力。有关部门必须注重培训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技能和综合素养, 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和质量意识。
2.3 具体控制工作实施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在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的质量控制。
2.3.1 检测前质量控制
检测前的适量控制主要过程:合理选择实验项目、准备标本、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标本的送检和存档的管理和质量控制[3]。按照此过程进行检测前的质量控制, 并遵循操作流程对采集以及留取的标本并保证其中的其中的质量, 另外从采集到检测的这个过程都要进行质量控制。
2.3.2 检测中质量控制
标本采集和检测控制过程是为了检测中的质量控制作准备的, 保证标本的质量有利于获得较准确的结果和提高检测出来的结果的可靠性。检测中处理标本并测定结果分析的整个过程是检测实验室的关键阶段工作。这阶段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室内控制和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
室内质量控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个标本的测定的结果的可靠性及保证工作的批阅和标本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常用的方法有:质控样品检验法、留样的再检验法、平行双样检测、方法比对和人员比对方法、空白对照法、回收实验法等[4]。而最有效也是做常用的质控方法是质控样品检验法。比如临床上每天室内需要的质控标本和患者标本同时测定时, 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预定的范围时, 才可以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单;若遇到失控的时候, 及时检查原因和分析, 最好重新测定才可发报告;还有一种假失控, 患者的标本仍可以按原来测定的结果签发报告。
室间控制主要指的是参加检测项目的实验室之间的检测互动及结果比较, 进行评价的过程, 目的是比较检测检测结果, 减小实验室之间检测系统误差, 可以进行标准溶液校正来对比评价测定结果。
2.3.3 检测后质量控制
主要包括检查者自行复核、送他人复核、检验结果评审、检验结果报告。前两步主要是避免个人操作失误, 而检验结果的评审的主要要点是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检验结果、同标本不同项目的结果的相关分析、同患者同时间不同检验目的结果的相关分析、结合以往的检验结果分析来审核检测结果。最后一步是检验结果报告, 根据有关的检测结果报告程序规定录入真实的检测结果及原始数据, 并全面审核, 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并及时发出报告。
综上所述, 检验实验室的工作其关键在于管理和技术: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质控体系;制定管理质控计划要及时且全面;重视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培训;切实发挥纠正措施的作用;正确使用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标准溶液以及标准样品等;科学管理仪器和标准物质、严格执行管理和质控制定的规章程序进行管理检测实验室, 才可以保证检验实验室检测出来的结果可靠性大, 并且工作效率高。
关键词:检验,实验室,管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孟庆莲, 王崇才, 王颖, 等.综合性医院临床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 2012, 29 (6) :576-568.
[2]高建红, 刘兴云.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中国医疗前沿 (上半月) , 2009, 4 (17) :123-124.
[3]俞斌.湖北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 (11) :136-137.
[4]朴美花.浅谈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08, 29 (1) :75-76.
[5]李广武.浅谈医学检验室的科学管理[J].科教文汇, 2010, (1) : 108-110.
[6]蔡明翠.血站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6, 21 (3) :214-215.
[7]李红岩, 候振江.检验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效果调查与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8) :187-188.
[8] Xu Fen, Luo Jie, Li Yi.college test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security[J].HEALTH DIGEST, 2011 (4) :89-92
[9] Liu xue yong.Quality management of clinical testing laboratories[J].GUIDE OF CHINA MEDICINE, 2009, 7 (3) :156-158.
3.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55-01
从进入本世纪开始,《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研究在国内蓬勃发展起来,从最初的手工实验教学到现在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加以管理越来越多,在一些领域已经同国际接轨,并涉及到网络实验教学,电教等。而我校由于转变较晚,再加上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在《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却显得十分滞后,其中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临床检验》实验室的仪器不足,没有构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限制了《临床检验》教学管理的发展。
目前,我校《临床检验》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设备不全,陈旧,购置的一些设备也是几年前医院检验科所淘汰的检验设备,而一些设备又再闲置,存在使用率低,运行机制僵化,流动不畅等弊端。因此从我校《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临床检验》实验自身发展规律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就必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实验室和实训室的投入,推动《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
1 建立网络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1.1 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了生活和办公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和实验课相结合反复练习加深记忆,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学生可通过点击鼠标,自由的在不同实验点之间相互转换,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实验知识,使学生实验课的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加强学生通过网络实验上的兴趣,使他们对网络实验教学有一种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探索。
1.2 根据我校近几年检验班调查显示,90%的学生认为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能大大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85%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掌握实验操作步骤;领会操作要点;87%的学生认为能完成实验操作内容,减轻反复的实验报告,多媒体实验教学符合现代教学内容要求;84.5%的学生认为多媒体实验教学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并能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实验指导老师按国家教学大纲进度合理,多媒体实验教学总体效果非常显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00.0%的学生希望今后继续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教学。以上结果说明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 提高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得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的老师,不仅要有普通教育老师的所有水平,还应具备工程师或技师的动手能力,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有吃苦耐劳创业的实干精神,掌握市场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这样教学中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利于今后教学中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要抓好这些教师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在管理中不同于普教管理模式,条件应当放宽,可采取教学与第二第三产相结合(原则上加强有关管理,必须搞好教学,满足实习)。在元专业上课时,抓紧时间,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师技术实力,变技术为财富,让专业课教师去实践去建设实习基地,去创业。才能使《临床检验》实验教学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 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和考核机制
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在《临床检验》学科中不断出现。要掌握这些先进的技术,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教师在进修学习中,不仅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及时吸收现代教育科学信息,大胆进行教学创造,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到产动地学习的转变,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增长才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为教师创造越来越好的再学习环境和条件我们广大老师要在这大好时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永远是创造型的教师,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教师必须白领一切时机,坚持不懈地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才能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开开展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4 提高《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地位
长期以来,我校和一些科研单位重教学而忽略实验管理,形成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学习进修难,职称晋升慢,待遇低于教学,使部分实验教学管理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造成实验教学管理人员严重缺乏,是大量的实验教学管理人员流失,因此,从学校领导到实验教师应更新观念,强化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不应处于从属地位。切实赋予《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相对独立的地位,改变仅将其视为教铺人员的做法。要切实解决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的实际问题,稳定实验管理人员的队伍,吸引知识面广实践操作强的人才充实到实验队伍中来,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制定实验室管理人员合理的分配方案,使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的经济收入不低于一线教师的待遇,充分调动实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实验室工作的快速发展而努力。
加强实验室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保障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运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作为《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管理的相对滞后的我校,面对新形势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局面,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建立科学,合理而又完善的现代《临床检验》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向秋,王建红,黄岚珍等.医药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
[2] 赵书平,席先成,时利民等.军队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管理模式[J].前卫医药杂志,2000,17;321--322
4.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四
1如何做好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工作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1.1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具备样品采集程序及统计技术,加强采样技术管理,将采样工作规范化和统一化。贯彻落实样品采集制度,掌握熟练的采样技巧,确保样品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样品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1.2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中的工作要求
分析过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同时要求也较高,对人员的技术能力、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室的基础设施都有一定的要求。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样品的前期处理、过程总结、室内审核、登记报告等,抽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要对试验过程中使用的各项新技术、新方法、新措施及控制程序进行分析理化。
1.2.1质量保证人员的要求
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各级检测人员审核制度及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制度;查看技术人员档案,了解技术人员的学习经历、培训及教育情况、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2]。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对工作的专业态度都会对影响检验结果,因此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检测结果报告,一般是每一个检验人员完成各自工作职责之后的几个具体数据汇总,将整个检验结果对外公布,接受广大社会群体的检验。由此看来,检验结果不仅仅是检验人员的个人研究成果,它代表的是整个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1.2.2质量保证仪器设备的要求
实验室中使用仪器必须配置齐全,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完好,经得起专业机器的检阅,使得检测工作能顺利进行。建立仪器设备使用制度、维护措施及核查记录制度,操作大型仪器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素养技术,对其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都要了解清楚,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上岗。仪器档案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制度,将仪器设备准备计划、采购合同、验收记录、仪器使用说明书、仪器维护工作及报废处理纪律全部记载在档案之中。使用仪器设备之前,要对其进行检定、标识和校准,检验合格之后,仪器还要定期进行维护、核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1.2.3质量保证实验室的要求
实验室研究的主体对象不尽相同,因此,实验室根据不同情况建立技术规范与质量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根据实验过程中检测需要,配置相应的实验设施,对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对检测工作造成影响的因素加以控制和记录,尽量使设施与环境达到检测标准需求,使得检测工作准确无误。实验室除了配备基础设施外,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验功能配备相应的实验室,及时监测和记录某些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灰尘、辐射、温度、震级等等,将不相容的检测活动隔离开来;针对一些可能会产生污染物质的实验室,将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离开来。实验室中的用水量、器皿、技术资料、等都需要满足实验要求。
1.3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后期工作要求
质量控制与保证是建立在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必须遵守数字修约准则,谨慎选取异常值。对以下数据要着重进行分析研究:处理分析数据的准确记录、数据离群值检验、数据方差分析等等。一个分析机构的整体水平是利用技术,综合分析评价技术的高层次信息,这样分析结果才能全面,数据才能更准确。理化检测的内部质量控制需要分析目标、实验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整体要求,采样、以及样本的贮存等等。进行理化检测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有: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数据处理、报告。
2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在质量体系中的管理功能
2.1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
要使得实验室发挥其最大作用,就必须加强质量体系管理,制定一个完善的质量体系方针。我国应该根据实验室系统发展的实际特点,建立质量体系方针政策,所制定的方针必须全面、科学、有效。食品检验实验室的随着硬件、人员、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变化,也呈祥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由此看来,建立灵活完善且全面的质量体系方针尤为重要。
针对不同情况,方针建设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方针,要与食品检验实验室操作人员、操作技术以及项目各个环节相适应,质量体系中的细则有明确的责任权属和奖惩制度划分;其次,根据质量体系方针进行优化配置,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将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零部件的维护工作纳入质量体系管理范畴之内,每一台机器的专属名称、使用年限及维护人都详细标注出来,认真做好监督工作与检查环节。
最后,在了解食品检测样品试剂的检测方法、监测要求、监测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质量体系方针,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能单独操作,要与采购部门、质检部门以及督导部门共同协作。验货时,谨遵质量体系标准,将实验室的设备仪器规格进行比较,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查、抽样、盘点。一旦出现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更换,使得食品实验室内各项机器设备以及各项物品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2.2提倡全员参与
对于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实验室,领导层可以加大试验室的基础建设,重视人才在实验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专门聘请一些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定期请专业人员对相关管理层进行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员工人员对食品检验的认识。培训时,剖析重点内容,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整体业务水平,做到样品摆放整齐,药剂量数及使用方法准确,对资料的统筹规范了解透彻,设备的维护方法掌握到位。
检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多多交流,交换彼此的意见及建议,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做能节省培训费用,提升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素质及实验水平。具体的质量体系管理工作是建立在实验室特点的基础之上开展的,采用分组审核、全员内审的方式,全面提升质量体系运作效率。
对机构设置、实验流程、岗位分配等工作进行审定,将内审员组长与分层统筹结合起来,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保证实验结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这样的方式能使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规定准则,统筹全局,做好工作,使得审核工作有原始凭证及准确的业务指标作支撑,成为最有效且最有力的审核标准,将质量体系管理高度上升到另一层次。
2.3规范细化质量体系监督考核
(1)制度制定之后,除了执行,还需要监督考核机制的辅助。因此,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在质量体系标准执行过程中,进行实时、动态、不定时的监督考核。将考核指标的工作进行整改,严格遵从质量体系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将工作人员的权限及职责分配好,每个工作人员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减少人员分配不均,工作环节衔接不紧密等现象的发生。此外,领导层要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责任感,上下级员工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工作。在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及运作阶段,将实验步骤详细化,根据实验具体情况及时更新流程,发挥监督考核的最大功效。
(2)提高监督考核标准,主要体现在操作流程、实验质控、操作规范等方面。食品检验实验室新员工一定要进行全面培训,帮助其早点适应实验室的工作氛围。管理层帮助提升其专业技能,将量化与考核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考核者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指导。除此之外,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完善好各方面工作。例如:操作流程、设备保养、全面规划质量控制、及时登记、备案记录等,为监督考核工作作铺垫,全面提升质量体系运作效率。
3结论
5.工业陶瓷检验室管理制度 篇五
为了确保生产秩序,保证检测车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本厂发展,结合本厂生产车间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1.检测室全体员工必须遵守上下班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每天提前15分钟到达工作岗位)。考勤制度:上午8:00-12:00;下午12:30-16:30.每月公司根据生产进度安排休息时间。
2.车间员工必须服从合理工作安排,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不得疏忽或拒绝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
3.全体车间人员必须按要求佩带工牌, 检测人员进入检测室前应当更换专业的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不得随意穿着便装进入,做到穿戴清洁、整齐。
4进行检测前要把手洗干净,不得携带灰尘以及污垢进入检测室,做到无尘无污。
5.检测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开启检测设备后不得马上进行工作,等设备稳定后方可进行操作,如发现设备有毛病应当及时上报,进行维修。
6.在检测过程中检测员应当仔细,不得马虎或任意编造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应当客观、准确、无误。对检测结果有疑问的,要及时沟通分析原因,重新检测。
7.车间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例如吃东西,聊天,听歌,离岗等行为,吸烟要到指定区域;
8.检测出的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应当严格的划分区域,做到不混不乱。
9.检测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下班后需要切断电源,定期对室内的设备进行保养维护。
10.检测完毕后,应及时将器具及所用的物品清洗,并分类保存。
11.离开检测室时,应切断水、电、开关,关好门窗。防止外界污染,确保进行无尘检测。下班离开前15分钟关掉室内的取暖设施,严禁室内无人开着取暖器。注:当日班次最后离开检测室人应当检查好各个设备是否已经关闭,如疏忽大意使公司造成火灾以及其他其他任何损失的,当事人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12.检测室应当每天定时进行打扫,摆放好室内的各项物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
13.不得在车间内进行与检测无关的活动,检测台不能摆放与检测活动无关的物品,不得随意搬动仪器和安装电设施。
14.外来人员严禁入内。接待参观,学习人员时候应当履行批准手续。15.车间人员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应按厂请假程序主管申请,得到批准方可离开
16.对恶意破坏工厂财产或盗窃行为,不论大小一经发现,予以开除;
无规矩不成方圆,以上制度希望大家每个人都能够积极的遵守,严格安装规章制度来执行,如违反该制度以及对公司财产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予以惩罚。
6.医院管理-药品检验室工作制度 篇六
(一)药品检验室全院药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和制剂室制剂的检验工作。药检室应与制剂室发设,直属药剂科主任领导。
(二)药品质量监督及检查工作要实行群众性质量监督和专业检验工作相结合,各医疗科室均应选配药品质量监督员,建立健全药品质量的监督制度,并定期组织检查。
(三)药品检验室应配备专职的中西药技术人员负责检验。检验人员应坚持原则,严把质量关。药检室应配有必要的仪器设备。
(四)要建立健全检验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结合实际经常研究检验方法,提高制剂质量。
(五)检品要登记并有正式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应及时、准确,对不合格药品、制剂,应深入了解其原因,提出意见报科主任批准处理;对结论不明确或有争议的检品可送药检所复核或促裁。药检室人员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及药检所报告本院的药品质量问题。
(六)药品、制剂分析检验的原始记录应清楚完整,不得任意涂改,妥善保存三年以上备查。
(七)执行留样观察制度,普通制剂留样至该批制剂用完后一个月。灭菌制剂留样一年。定期对留样进行质量考查,并做出质量分析。
(八)药品检验室每半年写出一份本院药品质量情况综合报告,经科主任审阅后,于六月底和十二月底报告院领导,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九)药品检验使用的衡器应按《计量法》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确保衡器准确可靠。
(十)化学危险物品、毒害品应严格按有关规定管理使用。
(十一)药品检验室人员要衣帽整齐,室内保持清洁,陈列有序。
7.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 篇七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评价
开展质量控制, 是实验室内检测工作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细菌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实验室全面的质量管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等。全面质量管理是机构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全方位控制与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内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并实施, 是检验人员对检验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 可以保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是质量保证的核心和基础。室间质量控制评价是由实验室外部的组织或机构对实验室检验能力进行的质量评价和能力验证。现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一些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 运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领导重视、全体职工积极主动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领导重视可确保实验室开展检验工作所需要的人、财、物, 充分调动全体检验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质量意识[2]。实验室应按照GB/T15481-2000《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NAL/AC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ISO/IEC17025:2005) 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国认实函[2006]141号) 的要求,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由中心主任批准, 签字和注明日期,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持续有效。按照预防为主、全员参与、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全方位控制与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体系的运行涉及中心的实验室、相关业务科室、管理部门、后勤支持部门等共同参与和协作。其中实验室承担全面质量管理中以技术手段保证检测结果的大部分工作, 即质量控制活动。
2 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就是对影响检验质量的各环节、各因素制定计划和程序, 并在其实施过程中进行连续评价和验证, 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情况及时处理并采取纠正措施。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 包括检验人员、环境因素、仪器设备、检测方法、实验耗材、量值溯源、抽样方法、样品处置等一系列环节。实验室必须运用技术手段控制影响检验质量的各个环节。
2.1 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保证检验质量最根本的因素, 检验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技能, 而且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对工作认真负责, 最大限度地避免实验误差, 确保检测结果客观公正、准确可靠。实验室应根据工作需要, 合理配置检验人员, 满足实验的要求。应保证实验室人员得到及时培训及不断更新知识, 鼓励检验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微生物检验人员应该相对固定, 不应随意变动, 杜绝参与其他专业轮换 (除非特殊需要) 。在专业知识方面, 要求检验人员参加相应的卫生系列职业技能考核, 取得合格成绩, 持证承担相适应的岗位。在实验技能方面, 每年组织开展人员比对、结合参加外部能力验证、实验室评审和内审、卫生应急演练等活动。在不断更新知识方面, 按疾控机构“绩效考核”的要求, 选送检验人员去业务水平高、设备先进的认可实验室进修学习3~12个月, 本中心同意有学术论文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建立并长期保存专业技术人员有关学历、资历、培训、技能考核等业绩档案。
2.2 设施环境和仪器设备的监控
实验室的总体布局和各部位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减少潜在的对样品的污染和对人员的危害。在微生物学检验工作中, 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设施环境包括无菌间/洁净室、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各类培养箱、水浴箱、冰箱/冷冻柜、干热灭菌器、压力蒸汽灭菌装置等。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保证这些设施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电热恒温培养箱、冰箱、水浴箱等基本设备, 每天用经过检定的温度计连续监测温度, 并做好记录 (必要时监测湿度) 。绘制温度控制图, 超出控制范围, 立即查找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 确保这些环境条件持续满足检测方法所规定的范围;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采用化学法对其实施监测;无菌间/洁净室、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 采用活菌计数法实施监测, 即:以无菌方式将3个营养琼脂平板带入无菌操作室, 在操作区台面左、中、右各放1个, 打开平板盖, 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将平板盖好, 置35℃培养48小时, 取出检查, 3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平均小于1个为符合要求。
2.3 检测方法的选择
任何检测工作都必须采用某种测定方法, 选择一种正确可靠的测定方法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保障。实验室应优先选用现行有效的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方法。如无标准方法, 应从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权威期刊公布的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 并按相关程序对该方法进行验证、鉴定和审批, 从而保证得到可接受的检测结果。
2.4 质控菌株
实验室必须保存有满足实验需要的质控菌株。质控 (标准) 菌株是指具有典型稳定的形态、生理、生化及血清学特性, 并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菌株。这些菌株经实验室鉴别重复性好, 菌株变异性极小。
2.4.1 质控菌株的来源
质控 (标准) 菌株主要来源于专门的保存供应机构, 如中国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菌种保藏中心 (CMCC) 、美国菌种保藏中心 (ATCC) 和英国国家典型菌种保藏中心 (NTCC) 。如无上述机构的菌株, 也可使用上级业务部门保存的可溯源的质控 (标准) 菌株。
2.4.2 标准菌株的保存方法
标准菌株的保存方法有培养基保存法、冷冻干燥法、超冰冻保存法等, 其中培养基保存法简单易行, 适合基层微生物实验室使用, 但应注意连续转种不能超过5代。培养基保存法分为三种类型: (1) 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可接种于不含糖的普通琼脂斜面上, 经35℃培养18~24小时后, 置4℃冰箱可保存1个月, 每月传代一次。 (2) 血琼脂斜面保存法: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接种于血液琼脂斜面上, 经35℃培养生长后, 置4℃冰箱保存。半个月至一个月移种一次。 (3) 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将细菌接种于琼脂半固体或血清琼脂半固体内, 经35℃培养18~24小时, 再加入灭菌的液体石蜡, 置4℃冰箱可保存3~6个月, 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链球菌的保存。不论采用何种保存方法, 每支菌株都应以适当的标签、标记来表示其名称、标准号、接种日期和所传代数并做确认试验。
2.5 培养基的质量要求
培养基是微生物检测实验室重要的检测试剂之一, 其质量的优劣、保存是否得当、配制使用是否正确等都直接关系到分离培养的成败。目前大多使用市售成品干粉培养基, 加蒸馏水溶解后, 灭菌分装备有, 也可选择用成套直接使用的产品。
2.5.1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供应商至少应出具三证 (许可证、注册证、经销证) 资质证明。选择供应商的原则:⑴选择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市场信誉度高的产品;⑵选择有质量保证能力的企业;⑶选择有服务保证能力的企业。例:上海市CDC、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 广东环凯公司等。
2.5.2 控制购买的数量
购买培养基时, 要根据日常的工作需要制定计划, 购买的数量应控制在保质期内、保证当年能够使用完毕, 尽可能购买小包装的产品。
2.5.3 培养基验收、储存
验收人员在验货时, 应仔细核对并记录培养基名称、数量、规格、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密封状况等, 保管人员应做好登记入库手续。干粉培养基应保存在恒温、阴凉的干燥处, 要避免阳光直射。培养基一旦打开使用, 应及时记录开瓶日期, 开瓶后超过半年, 不宜使用。培养基结块、变色不能使用。
2.5.4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成套直接使用的培养基, 性质较稳定, 只要按说明书要求的条件保存, 在有效期内可保证质量。对于关键培养基以及具有多重指标的培养基, 在每批购进后都要进行技术验证。选用已知特性的标准菌株分别对分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增菌培养基、培养液进行性能试验, 符合要求者才可使用。
配制、使用培养基时应注意: (1) 配制记录完整, 包括名称、数量、配方、pH值、配制日期、有效期、灭菌方法、分装情况、标签、配制者姓名等。 (2) 自制培养基或市售培养基都必须检查其颜色与透明度。液体培养基出现浑浊、沉淀, 固体培养基表面出现干裂, 含指示剂的培养基出现变色, 血平板出现溶血或有菌生长均不能使用。 (3) 培养基pH值若超过规定值±0.2时, 也不能使用。 (4) 各类以无菌操作分装的培养基及自配经压力蒸汽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均须置35℃孵育24小时, 无菌生长者才可使用。
2.6 试剂、染色液
微生物实验室的试剂、染色液配好之后, 应在标签上标明名称、浓度、p H、配置日期、失效日期、配置者姓名等, 同时应做全面检定和性能试验。⑴用已知标准阳性和阴性菌株毒株进行测试, 符合规定要求者才可使用, 如革兰染色可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对照。⑵根据试剂或染色液自身的稳定性及使用频度定期检查核对。较稳定的试剂, 如靛基质 (质控菌株可选用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作为对照) 试剂, 应在配置时及以后每周检查核对一次;不稳定的试剂, 如氧化酶 (质控菌株可选用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作为对照) 及细胞色素氧化酶试剂所用的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溶液, 或触酶用的过氧化氢溶液, 应在每次使用时检测, 合格者才可使用。不稳定的试剂最好临用时配制或采用妥善的保存方法。
2.7 诊断血清
在购进各种诊断用的抗血清时, 应记录抗血清的名称、包装及数量、批号、失效期、生产厂家以及合格供应商的联系方式、收到日期及收到者姓名, 同时应检查基本特性。应做到:⑴检查抗血清的透明度与色泽是否与标准相符, 若出现有混浊或絮状沉淀, 表明已污染, 不可使用。还要注意各种抗血清的效价和有效期, 超过有效期者不能使用。⑵抗血清特性检查宜采用已知阳性及阴性菌株、毒株测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2.8 量值溯源的质量控制
按照量值溯源的要求, 实验室所有直接出具数据的测量仪器, 在使用前均应送当地法定或有资质的计量测试机构检定/校准。对于使用频繁、容易漂移的仪器还应进行期间核查, 即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由实验室自身进行的等精度核查, 核查频率由仪器本身的漂移和使用频度而定。对于非直接出具检测数据的测量仪器, 通过检定/校准的方式建立本单位计量标准, 然后由实验室自己进行相应的比对, 以此达到内部量值传递的效果, 如用于温度监控的温度计、定性或半定量操作的定量移液器等。对于不能通过检定/校准达到量值溯源要求的仪器设备, 实验室应进行功能检查。2.9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除以上各要素进行质量控制外, 还要对检测的所有步骤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包括从样品的采集、流转、实验记录、数据统计及检验报告等, 对这些环节实施质量控制是最有效的室内质量控制措施。
2.9.1 抽样和样品的质量控制
⑴选择抽样时间。一般选择在疾病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或用药前采集, 食物中毒的样本应及时采集可疑食物等, 流行病学调查还要采集发病早期和晚期双份血样等。⑵抽样方法。根据待测微生物种类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采样, 如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真菌、L-型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检验均须用不同的方法采样。⑶盛装样本的容器, 除大便、肛拭子和痰等样本外, 其他样本均应无菌操作采集并以无菌容器盛装。盛标本的容器须经高压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等物理方法灭菌, 或用一次性无菌容器, 而不能用消毒剂或酸类处理。⑷所采集的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样本量不宜过少;在卫生微生物检测中还应有合理的布点, 符合随机性和稳定性, 即应考虑被测组分在空间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问题, 取样量可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 也可根据客户相应的合同实施。⑸生物安全, 样本采集和运送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传播和自身感染。
2.9.2 样本的处置
一般样本应就地采集、及时送检, 若现场离实验室远, 则所采样本必须专人负责妥善保存, 采用适当的保存条件 (如保温、冷藏、厌氧或接种入培养基等) , 以避免样本腐败变质;含氯制剂消毒处理过的饮用水、污水应加硫代硫酸钠脱氯处理。样本运送应有专人负责, 特别是烈性传染病样本应密封, 并保证两人以最快的交通工具运送, 要确保生物安全。
2.9.3 样品的流转
样品有专人接收、登记和保存, 并建立对拟检样品的唯一性识别系统, 保证在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样品编号后送实验室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样品应拒收并向送检人员说明原因, 告知正确的采样方法, 要求其重新采样送检。检验人员收到样品后, 应及时检验, 如不能及时检验, 可根据样品的不同性状, 采用不同的保存方式。例:水质样品及液态食品样品置4℃冰箱保存, 固体样品及血清样本置-20℃冰箱保存, 糖果类样品可室温保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事件、食物中毒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样品必须及时检验。
2.9.4 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
在检验过程中, 要严格强制执行操作规程, 按实验室选定的操作方法中的步骤进行操作, 不得随意改动操作程序。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同时做好原始记录, 保证能够再现检测过程。校核人员应审核重点:原始记录的原始性、客观性;检测人员是否按规定进行平行测定、空白对照试验;每批检验是否设置阳、阴性对照试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样品是否有重复检验, 是否开展人员比对;原始数据及导出结果是否正确, 阳、阴性结果是否发生偏离。原始数据记录准确清楚, 校核无误后, 实验室应及时编制、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公正。检验报告签发人 (获准签字人) 必须经过评审机构批准, 对被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3 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评价
比对和能力验证是在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开展的。实验室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 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活动。与同级或上级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比对和上级检验机构组织的区域范围内的考核称为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和评价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种活动。由主管机构和上级业务部门按照能力验证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组织, 是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考核、监督和确认。由主管机构和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具有强制性, 实验室应有明确的职责, 确保参加这些活动。当结果不满意时, 实验室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找出不满意的原因并及时整改。
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管理技能的探讨是一项长期、艰苦、繁琐而且细致的日常性工作。随着先进微生物检测仪器的普及, 工作中常涉及新的检测指标和采样方法, 需要与监测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传染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客户以及相关业务科室进行有效的沟通, 合理的选择检验项目, 正确分析、评价检验结果, 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按照绩效考核的要求, 开展满意度调查, 征求客户的意见, 了解客户的抱怨, 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不断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微生物实验室只有持之以恒地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 经常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 接受盲样考核, 才能不断提高实验室处理各种检验样品的能力, 保证检测结果客观公正、准确可靠。不断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瑞军, 张建民.菌种质控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6 (2) :226-227
[2]谢达禄.浅谈卫生理化检验质量保证[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8, 24 (6) :668-669.
[3]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
[4]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
8.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国家对环境管理日益严格,环境质量数据为人们日常生活及经济活动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环境监测检验机构肩负着出具环境质量数据的重任,在环境监测检验机构中,实验室质量管理直接影响检测数據质量;但我国的环境监测检验机构质量管理起步比较晚,质量管理系统发展还不够完善,导致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监测检验机构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1.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现状
当下,很多环境监测机构的实验室流程还不够规范,缺少完善的实验室操作流程规范,导致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过于随意,未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运行操作,严重影响着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因管理工作系统的不完善,很多机构的监测管理系统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体系,使日常的工作运行无法高效进行。且国内环境监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系统理论、实践上都比较落后,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小规模的实验室检测市场,还没有研究出可观的成果,检测体系系统性不强,整体比较滞后,无法和现在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相吻合[1]。再者,一些环境监测检验机构甚至没有配置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或虽然配置了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更多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导致实验室质量管理效果不理想。针对目前的现状,必须提高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使环境监测检测实验室得以更好的生存发展。
2.加强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对策
只有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规范了质量控制措施及方法,才能保证其监测检验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
2.1规范环境监测检验机构的管理流程
为提高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效率,首先得规范环境监测检验机构的管理流程,建立、实施和保持与环境监测检验机构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制定出规范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使用的标准及规范等,让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保证环境监测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每一项操作、分析、设备使用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同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确保各司其职,让日常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加强管理制度传达、学习,确保所定制度被有效的理解、执行,使其不仅停留于纸面;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保证各方面的工作都能有效的进行,提高环境监测检验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确保实验室人员的素质
确保环境监测检测机构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保证人员的录用、培训、管理等按规范进行。确定实验室人员理解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明确实现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职责,确定检验检测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的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在工作中由有熟悉检验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监督[2]。
2.3保证实验室工作环境满足检测要求
为保证检测质量,需对会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环境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加以控制,可根据其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并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采取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对于要求较高的环境空间,应建立环境条件记录;制定一定的措施规定,确保实验室的良好内务。
2.4加强实验室设备校准维修管理
实验室的设备的准确性和精密性会对实验室检测的结果造成巨大的影响,设备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中,购买的仪器都要建立档案,并由专人负责;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需制定校准检定、维护、期间核查计划,仪器在投入服务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证实其能满足检测的规范要求和相应标准要求;对需校准的所有设备,尽可能使用标签、编码或其他标识,标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对所有仪器做好日常保养维护工作,做好仪器使用和维护记录;当仪器一旦出现故障,要及时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详细的记录故障发生的原因,为日后的保养提供依据;严格按照程序及计划执行,保证仪器的正确使用,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及有效性。
2.5加强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监督
为使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更有效的运行,须对实验室管理进行质量控制,质量监督员是质量控制的执行人员。在实验室质量监督过程中,要重点监督所有的检验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检验的依据是否正确,检验的仪器设备是否可靠,检测的环境是否达标等,以及检验数据的处理是否有误,只有对实验室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以及各个方面都进行严格监督,才能保证最终获得的结果是可靠准确的[3]。同时,建立和保持环境监测检测机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以便验证其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基本准则的要求,通常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审核应涉及全部要素,包括检验检测活动;对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除外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测定,密码样、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室内人员比对、实验室间比对、方法比对、制定质量控制图等措施对实验室质量管理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3.结语
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在于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科学规范的赋予在实践中,为使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作用得以更好发挥,在建立了规范科学的环境监测检验机构管理体系前提下,确保实验室人员素质水平,保证验室环境、设备满足检测要求,切实做到实验室质量监督控制工作,才能使环境监测检验机构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让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得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军.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32):152-153.
[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2015]50号)
[3]马慧.实验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J].计量检定,2012,52(1):86-88.
9.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 篇九
CAP实验室认可管理思想在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检验教学属普通高等教育,高校学生教学秩序常常较差,探索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迫在眉睫,而美国病理家协会 (CAP) 的管理核心思想是:“写你该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你已做的,分析已记的.,从而达到持续性质量改进的目的 ”.受到CAP管理思想的启发,分析记录教学前、教学中及教学后整个教学过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符合检验教学特点的教学记录方法,有效地保证了课堂秩序,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保存了课堂教学记录,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 者:武永康 王兰兰 陈捷 白杨娟 WU Yong-kang WANG Lan-lan CHEN Jie BAI Yang-juan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成都,610041刊 名:成都医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年,卷(期):20072(3)分类号:N42关键词:CAP 管理 检验教学
10.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 篇十
一、微生物实验室概况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主要负责各类微生物项目的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乳酸菌、双歧杆菌、罐头商业无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功能分区
(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
(四)无菌室
无菌室一般为4-5平方米、高 2.5 米的独立小房间(与外间隔离),专辟于微生物实验室内。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1.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
(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小窗宽60cm、高40cm、厚30cm,内外都挂对拉的窗扇。
(4)无菌室容积小而严密,使用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很高,故应设置通气窗。通气窗应设在内室进门处的顶棚上(即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最好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百叶窗,内层可用抽板式窗扇。通气窗可在内室使用后、灭菌前开启,以流通空气。有条件可安装恒温恒湿机。
2.无菌室内设备和用具
(1)无菌室内的工作台,不论是什么材质、用途的,都要求表面光滑和台面水平。
(2)在内室和外室各安装一个紫外灯(多为30W)。内室的紫外线灯应安装在经常工作的座位正上方,离地面2m,外室的紫外线灯可安装在外室中央。
(3)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盛有来苏儿水的瓷盆和毛巾、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等。
(4)内室应有酒精灯、常用接种工具、不锈钢制的刀、剪、镊子、70%的酒精棉球、工业酒精、载玻璃片、特种蜡笔、记录本、铅笔、标签纸、胶水、废物筐等。3.无菌室的灭菌消毒
(1)薰蒸:这是无菌室彻底灭菌的措施。无菌室使用了较长时间,污染比较严重时,应进行薰蒸灭菌。可用甲醛、乳酸或硫磺薰蒸。
(2)喷雾:在每次使用无菌室前进行。喷雾可促使空气中微粒及微生物沉降,防止桌面、地面上的微尘飞场,并有杀菌作用。可用5%石炭酸喷雾。
(3)紫外线照射:在每次使用无菌室前进行。紫外线有较好的杀菌效果。通常应开启紫外线灯照射30~60min。4.无菌室工作规程
(1)无菌室灭菌。每次使用前开启紫外线灯照射30min以上,或在使用前30min,对内外室用5%石炭酸喷雾。
(2)用肥皂洗手后,把所需器材搬入外室;在外室换上已灭菌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戴好口罩,然后用2%煤酚皂液将手浸洗2分钟。
(3)将各种需用物品搬进内室清点、就位,用5%石炭酸在工作台面上方和操作员站位空间喷雾,返回外室,5~10min后再进内室工作。
(4)接种操作前,用70%酒精棉球擦手;进行无菌操作时,动作要轻缓,尽量减少空气波动和地面扬尘。
(5)工作中应注意安全。如遇棉塞着火,用手紧握或用湿布包裹熄灭,切勿用嘴吹,以免扩大燃烧;如遇有菌培养物洒落或打碎有菌容器时,应用浸润5%石炭酸的抹布包裹后,并用浸润5%石炭酸的抹布擦拭台面或地面,用酒精棉球擦手后再继续操作。(6)工作结束,立即将台面收拾干净,将不应在无菌室存放的物品和废弃物全部拿出无菌室后,对无菌室用5%石炭酸喷雾,或开紫外线灯照射30min。
(五)恒温培养室
1.培养室的设置
(1)培养室应有内、外两间,内室是培养室,外室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大,以利于空气灭菌,内室面积在3.2×4.4=14m2左右,外室面积在3.2×1.8=6m2左右,高以2.5m左右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分隔内室与外室的墙壁上部应设带空气过滤装置的通风口。(3)为满足微生物对温度的需要,需安装恒温恒湿机。(4)内外室都应在室中央安装紫外线灯,以供灭菌用。2.培养室内设备及用具
(1)内室通常配备培养架和摇瓶机(摇床)。常用的摇瓶机有旋转式、往复式两种。(2)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70%酒精棉球等。
3.培养室的灭菌、消毒
同无菌室的灭菌、消毒措施。
小规模的培养可不启用恒温培养室,而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
(六)普通实验室
进行微生物的观察、计数和生理生化测定工作的场所。室内的陈设因工作侧重点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一般均配备实验台、显微镜、柜子及凳子。实验台要求平整、光滑,实验柜要足以容纳日常使用的用具及药品等。
(七)更衣室
是进入无菌室之前工作人员进行更衣、洗手的地方。室内设置无菌室及缓冲室的电源控制开关和放置无菌操作时穿的工作服、鞋、帽子、口罩等。
(八)办公室
登记待检验样品;出检测报告;处理有关文件资料;放松休息等
三、微生物实验室的常用仪器及功能
理化试验室设计方案
一、主要检测项目
蛋白、水分、灰分、钙、磷、盐、微生物、矿物质、药残等。在功能上又涉及到排水、通风、排风、供电、空调、消防、废气、废液处理等复杂的工艺技术,同时还要考虑到环保、安全、可持续性发展等诸多因素,因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设计要求 1.环境要求 1.1通风
实验室经常由于实验时间长,人员多和实验过程中产生一些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浊,对人体不利。为了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吸入或咽入一些有有毒的、可致病的或毒性不明的化学物质和有机气体,实验室中应有良好的通风,必要时应设空调。通风设备有:通风柜、通风罩或局部通风装置。除了楼主提到的外,需要注意有机溶剂 前处理和使用电炉进行前处理的通风柜应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实验室,局部排风装置和排风罩必须具有足够的功率,否则实际工作中难以满足使用要求。1.2湿度和温度
实验室要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气温、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对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有影响。夏季的适宜温度应是18-28℃,冬季 为16-20℃,湿度最好在30%(冬季)-70%(夏季)之间。除了特殊实验室外,温湿度对大多数理化实验影响不大,但是天平室和精密仪器室应根据需要 对温湿度进行控制。1.3洁净度
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室外大气中的尘埃,借通风换气过程会进入实验室,实验内含尘量过高,空气不净,不但影响检测结果,而且,其微粒落在仪 器设备的元件表面上,可能构成障碍,甚至造成短路或其他潜在危险。洁净实验室是要花银子的,建议不是特殊需要可不进行洁净实验室设计,若有需要可以对大型 精密仪器室、特殊实验室进行设计,一般达到万级净化要求即可。若有多个洁净实验室,送排风系统应各自独立设计,独立使用。2.设施要求
2.1供水与排水、排污
实验室都应有供排水装置,排水装置最好用聚氯乙烯管,接口用焊枪焊接。化学检验实验台有可能都应安装水管、水龙头、水槽、紧急冲淋器、洗眼器等,一般实验 室的废水无须处理就可排入城市下水网道,而实验室的废水必须净化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网道。现代化的实验室都应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站,一般实验室的废水 无须处理就可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对高浓度的酸碱废水应先中和再排入污水处理站,对此类废水的排放建议采用耐酸减的排水管道,从实验室直接排放到处理 站,对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实验室应安装耐有机溶剂的排水管道,例如可采用铸铁管接入污水处理站,也就是说,实验室应根据不同功能,采用不同材料的排水管 道,分别设计相互之间不交叉,分别排放到污水处理站。实验室的废水必须净化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网道。实验室的供水有自来水和实验用纯水,除了自来水,建议安装纯水处理装置,保障实验室用水,并且再相关实验室纯水终端加装超纯水处理装置,满足精密仪器使用要求。2.2供电
电力是实验室重要动力。为保障实验室的正常工作,电源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及连续性必需保证。一般用电和实验用电必须分开;对一些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求 提供稳压、恒流、稳频、抗干扰的电源;必要时须建立不中断供电系统,还要配备专用电源,如不间断电源(UPS)等。2.3供气与排气
实验室使用的压缩气体钢瓶,应保持最少的数量,必须牢牢固定,或用金属链栓牢,绝不能靠近火源,直接日晒,高温房间等温度可能升高的地方使用。实验室的废气的处理,如量少,可直接排出室外;但排出管必须高出附近房顶3m左右,对毒性较大或数量多的废气,可参考工业废气处理方法如用吸附,吸收,氧化,分解等 方法来处理。如果理化实验室不是在最高一层,废气的排放必须采用专用管道从楼顶排放。
三、功能与布局 1.特性
根据理化检验科实验室工作的特性,应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美化的实验室工作环境,办公区域与实验区域分开,即形成非受控区域和受控区域。
理化实验室应配置样品前处理室、理化分析室(精密仪器室)、天平室、留样室、办公室等。2.布局规划
2.1样品前处理室
实验室必须有排风设施,独立排气柜,有机、无机前处理室分开,占用面积不少于30m2/间,墙、地板、实验台、排气柜等要绝缘、耐热、耐酸碱和耐有机溶剂腐蚀;地面应有地漏,防倒流。设置中央实验台的实验室应设供实验台用的上下水装置、电源插头。2.2理化分析室(精密仪器室)色谱室: 气相色谱室,气质联用室:可联用,以单台计算面积不小于10m2为宜。液相色谱室,液质联用仪室:可联用,面积不小于20m2/间(以单台计算)标准化的至少需要3台液相色谱仪,两台共用一个实验室,至少2个房间 离子色谱室可以与液相室联用,单独实验室房间建议15m2以上。光谱室:
建议配置独立三相380V电源。
原子吸收室:独立排风(外排)通道,上下水。原子荧光室:独立排风(外排)通道。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室可联用,条件好的可配备ICP-MS室,单独实验室房面积建议15m2以上。2.3天平室
天平室应有双层玻璃和窗帘,有恒温恒湿系统,天平台必须防震,天平台放置必须离开墙壁1cm,可购置防震型天平台或砖砌大理石台面天平台。建议8m2以上。2.4小型仪器室
小型仪器室应有足够的电源插座,最好安装稳压装置,配备水池。可存放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显微镜,酸度计等小型仪器。建议15m2以上。2.5 留样室
存放样品柜、工作台。房间面积建议20m2以上。
独立的样品存储室,存储柜功能区间应划分清楚,标明未检样品、在检样品和已检样品。样品室必须干燥、通风、防尘、防鼠。2.6 办公室
作为实验室管理及数据报告填写等工作要求,具体根据实验室人员设定。建议20m2以上。独立的样品存储室,存储柜功能区间应划分清楚,标明未检样品、在检样品和已检样品。样品室必须干燥、通风、防尘、防鼠。
四、常用设备 水分、含盐量、含糖量、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纤维含量、维生素含量、酸度等。对于这些项目的检测,如果经费有限,都可以采用化学法分析,只需配置最简单的烘箱、水浴、电炉、搅拌器、粉碎机、pH计等设备即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近红外分析仪、自动滴定仪等。检测维生素A、E等有时还需配置荧光光度计。检测营养元素,如钙、锌、铁等,可购置原子吸收仪-火焰检测器。a)微生物
建微生物实验室要按照生物实验室规范标准要求进行布局。必要的设备有洁净台、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炉等,其它设备则根据具体检测项目配置。经费少可以买国产的,经费多可以考虑买进口的,两者的价钱相差很多。b)添加剂和有害元素
有一部分项目可以用化学法,如亚硝酸盐、二氧化硫、重金属含量、总砷等。但要想满足现在国标的食品卫生要求,应该购置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这样一般的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等)、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等)、色素(柠檬黄、胭脂红等)都可以检测了。购置原子吸收仪-石墨炉检测器,可以分别检测铅、铬、镉、铜、镍等有害元素,还需要一台原子荧光仪,用来检测砷和汞等。
c)残留农药
检测残留农药气相色谱是不能少的。检测有机氯农药,需配电子俘获ECD检测器;检测有机磷农药,需配火焰光度FPD检测器或氮磷NPD检测器。现在农残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为提高通用性,建议配置毛细管柱分流/不分流进样口,安装毛细管色谱柱。与传统填充柱色谱柱相比,毛细管柱分析项目多,分离度好,可以减少频繁的更换色谱柱,提高分析效率。出口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出口时需检测的农残项目越来越多,为了把好生产原料和产品质量关,可以配置气相色谱-质谱仪。一般只需配置电子轰击EI源,如果有必要可再配一个负化学NCI源。是选择四极质谱还是离子阱质谱,个人认为都可以,两种仪器各有优缺点。还是要看具体工作。d)残留兽药
11.实验室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篇十一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是给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准确性的关键。而实现生化室质控是保证生化检验结果正确的唯一重要手段,实行临床生化检验质量保证是我们全体临床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我认为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它不但在于检验实验室的质量,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将所用试剂、方法、仪器等所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保证我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据我所知目前生化检验长期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检验质量的不稳定性,误差大。例如:将一份标本分送到几个不同实验室进行相同项目的检验,误差可达几倍乃至几十倍。如此大的实验误差,在临床上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生化检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为了保证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所以质量控制工作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根据我几年来进行质控工作的经验,从具体技术上进行讨论。
一、硬件部分
我们把检验结果与检验者的检验水平及方法特性无直接关联的部分称为硬件部分,如仪器、器皿、环境等,这部分对检验结果影响是直接的,质控工作首先就必须对这一部分进行质量控制。通常工作较多的是仪器、器皿两部分。
1.分析仪器要求:生化检验工作常用的仪器有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天平、离子分析仪、分光光度计等,但他们均分属不同的种类,不可能用具体的数据去描述他们的共性,只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其要求,以适用于临床生化检验。(1)稳定性:仪器稳定性是指于一段时间内仪器信号的跳跃范围,即仪器本身的噪音范围。它可以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仪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噪音不一样。因此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甚至不同信号区段均需要进行稳定性测定。合格者才能使用。⑵重现性:常指同一样品在不同时间使仪器产生信号的重合程度。重现性好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⑶灵敏度:指仪器于单位被测成分下产生信号的高低,信号越大灵敏度越高,不同的检验方法,要求仪器的灵敏度不同,通常条件下灵敏度越大,分析范围越小,灵敏度越小,读数误差越大。⑷分辨力:是指仪器对待测成份的分辨能力。它直接影响检验方法的准确度。
一般来讲,临床生化检验仪器只需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就能达到检验方法的要求。在进行这方面质控时,应参照各类仪器的说明进行调校。
2.容量仪器的校正:容量仪器是用于分析定量的基本器具,它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是质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量具必须满足要求才能使用,据鉴定前几年市售玻璃量具不合格率较高。一定要到合格的厂家去购买。
二、软件部分
我们将检验结果与检验者的检验水平等人为因素有直接关联的部分及方法特性,统称为软件部分。在硬件稳定,檢验方法固定的条件下,其分析参数就直接反映了检验者的总体检验能力。应作如下工作:⑴人员:人是质控工作中最重要而又最活跃的因素。事实上同一样品,不同的人在同一条件下检验结果完全相同的机会是很少的。检验人员要不断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断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技术,完善工作手法,严格地正规化操作,克服不良习惯,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检验质量,确保医学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⑵参数部分:每天日常检验工作中,在测定第一批标本时,同时测定一份室内质控血清,正常情况下,每日测定室内质控血清应在±3SD范围内,在质控图上,以±2SD为警戒线,±3SD为逾线。测定值在±2SD内为满意结果,测定结果超过±2SD提示检验者应引起注意,测定结果超过±3SD为不合要求,提示有误差出现,应寻找原因。变异系数也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或不同测定方法误差的大小,变异系数表示精密度,其值的高低反映了实验的偶然误差,它取决于方法本身的稳定性,实验条件的恒定及其控制情况,也反映了操作者的个体差异等,不同性质的检测工作对变异系数的要求不同,如一般的生化分析变异系数应小于5%。精密的分析和生化检验中多次同时平行测定,则要求变异系数要小些,一般应小于2%。验证准确度的方法有:回收试验、线性试验、作质控图。精密度:精密度质控有平行及重复精密度,两者标志平行及重复样品测定结果的吻合程度。也就是对同一样品重复分析的结果的符合性,即分析的复现性。灵敏度:这里指方法灵敏度,本为固有属性,于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固定方法来说,其变化有一定范围,超出此范围应进行检定。通过质控即可检查标准液的准确性,亦可检验仪器的灵敏度,前者有误可引起第一类结果错误,后者有误可引起第二类结果错误,受仪器的欺骗。
1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分析 篇十二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问题
检验标本质量有待提高:首先,标本的采集缺乏规范性,对标本的处理不够合理;其次,运送时间较长,导致样本质量受到影响;最后,抗生素的使用,使得样本质量对检测的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1]。
实验室内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实验室内的检验过程不当,受到污染因素、人员操作失误因素、对细菌病毒认识不够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检测质量大大降低;其次是检验人员与临床护理人员之间缺少沟通,这一点就导致试验报告结构的准确性非常不稳定;最后是实验室的客观条件无法满足微生物检验的要求,由于缺乏技术与环境的支持,就致使检验结果存在许多误差。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分析前:在分析前的阶段中,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有3点:第一,在采集标本时,严格规范采集的时间、部位、样本量等,并对其实行全面监督;第二,对患者是否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若患者使用了很多抗生素药物,那么采集工作必须要在药效后进行;第三,对所采集样本进行处理,避免发生溶血现象,并将样本及时送到微生物实验室中进行检验[2]。
分析中:首先要加强相关检验人员的操作技巧与能力,不断丰富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其次要加大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监管力度,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对染色、培养细菌等每一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再次,要定期对设备和仪器进行保养和鉴定,防止因为仪器的故障而导致失误;最后,要与临床医师之间多进行沟通,对于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双方共同解决[3]。
分析后:在分析后的质量管理中,主要有5个环节,分别是普及相关知识、生成微生物检验报告、对患者隐私予以保护、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对样本进行妥善保存,只有将这5个环节认真做好,才能够对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起到保障作用。
实验室环境质量管理
仪器设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种类十分众多,包括温箱、显微镜、低温冰箱、压力蒸汽灭菌器、二氧化碳培养箱等,对这些仪器必须要进行定期的检修与清洗[4]。比如,光学显微镜每年必须要进行4次清洁与调试工作,低温冰箱、温箱等要保证每天都对其进行观察与温度记录。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微生物种类很多且较复杂,其中用在分离与鉴定上的各种标本微生物也具有非常多的种类,而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会受到培养基质量的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培养基的无菌试验、一般性状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5]。
试剂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的试剂主要有常用的生化试剂、染色液、血清等等,在对生化试剂进行质量控制时,要对不同试剂的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分析,在存储的时候,尽量冷藏及避光,保证试剂的稳定性;在对染色液进行质量控制时,要详细地记录好自制染色液的配置过程以及操作步骤,对试剂的名称、品牌、批号等进行统一的保管,每周对其进行1次质量检查。
细菌鉴定前的质量控制:对各种细菌菌落的形态进行全面的掌握,要能够用肉眼来判断细菌菌落的形态是否与仪器鉴定的菌种相符合,同时还要开具可靠、准确的检验结果报告,从而为相关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疗参考[6]。
综上所述可知,近年来,在传染性疾病的诊治上,微生物检验方式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随着疾病的种类日益增多,并且疾病愈发顽固,因此就必须要加快提高和创新微生物检验技术,加强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从而才能够为今后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兰海丽,欧阳能良,卢兰芬,等.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5):361-363.
[2]刘锐萍,王峰,刘珊珊,等.食品、药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7):847-850.
[3]刘厚明,韩红星,吕宁,等.混合式多级条形码在微生物检验全程无纸化和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5,(4):310-312.
[4]林雪峰,陈晓军,江丹英,等.基于数字化管理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再造[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8):106-110.
[5]吐送托合提·肉孜,阿克木江·赛来.卫生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3):11-13.
【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0-27
检验科实验室设计09-16
实验室检验项目报告时间公示06-16
检验和实验控制程序10-13
试验室检验流程图07-11
检验检测管理制度09-16
检验印章管理制度09-29
学校水质检验制度07-02
进货检验记录制度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