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

2024-06-12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共10篇)(共10篇)

1.(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 篇一

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

杨咏儿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说话

1.多媒体课件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六种动物的图片。激趣谈话:今天,老师请来的几位小客人是谁?你能读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读出名字,课件出示相应汉字,看字读词。)2.结合图片,说话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例如:蝴蝶在花丛中捉迷藏。3.过渡:同学们,这些小客人在和我们捉迷藏,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动物儿歌)

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动物朋友。学习“蜻、蜓、蚂、蚁、蜘、蛛”六个生字。(1)(课件出示虫字旁的六个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动物的名称,自己练习读两遍词语。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这些汉字都是虫字旁,表示属于昆虫类,与动物有关。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2.组织学生展开识记生字游戏。

(1)找朋友。(老师手里拿虫字旁,学生手里分别拿“青、廷、马、义、知、朱”。口令:我是蚂蚁的蚂,我的朋友在哪里?拿“马”的学生跑过来,并对口令。)(2)编字歌。教师示范编字歌的语言形式,再让学生尝试自己编。(课件出示“蜻蜓”的“蜻”——虫字旁遇到“青”,伸出手来交朋友,“蜻、蜻、蜻,蜻蜓的蜻”。其他生字都用这样的句式编字歌。)3.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字卡,引导齐读生字。

4.学生再次熟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三、诵读儿歌,随文识字

1.分句朗读,画出生字,方法识记。

(1)齐读第一句。学习“迷”和“藏”。(A.自主选择识记方法。如“迷”字可以猜字谜“蚂蚁搬走大米”。B.扩词。C.读儿歌,学生做动作表演“展翅飞”。)(2)齐读第二句。学习“造、食、粮”。(A.采用形声字识字法和部件组合方法,同桌交流。如“粮”字和米有关,所以是米字旁加个“良”。B.扩词。C.朗读本句,结合图片与生活,说一说蚯蚓和蚂蚁有什么特点。)(3)自由读第三句。学习“网”字。(A.朗读,看一看哪个字最有趣。问:你见过蜘蛛网吗?哪位小画家来画一画?指名画“一张网”。B.字理识字:课件出示“网”字的字理演变过程。组词语:一网打尽、天罗地网。多种形式接读上下句。)2.巩固生字。

(1)小组合作活动:一名学生当“小老师”,其他组员抢答生字,若有读错的情况,由“小老师”更正并教会。(2)开火车游戏,认读字并组词。

3.送字回文,齐读课文。思考儿歌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4.指名边做动作边读课文。

5.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读出你的喜爱之情。6.小组合作表演读课文,集体展示赛读。

四、指导写字,课堂总结

1.观察会写字,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字,说说它是怎样写的。(1)“间、网”注意门字框和同字框要写得上下一样宽。(写字儿歌:门字框要立稳,上下宽度要一样。)(2)“池”字注意最后一笔要舒展。(小口诀:竖弯钩真美丽,长长尾巴翘起来。师生边说口诀边书空关键笔画竖弯钩。)(3)“欢”字要注意左边又字旁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舒展,还要有轻重变化和顿笔。(歌诀:又字旁,有变化,捺笔要变小小点。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在书上描红。)2.教师着重指导“造、迷、运”。

(1)明确笔顺:走之旁的字要先写里面,后写走之旁。(2)示范书写:学生观察并书空,发现并把握写字节奏。(笔顺口诀:走之旁,真辛苦,先装货物再赶路。)3.学生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4.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又交到了许多动物朋友和汉字朋友,希望大家用爱心对待自己的朋友,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接读板书上的内容“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

2.(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 篇二

授课教师:储倩倩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关于小动物的儿歌,通过儿歌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作为识字单元,选编此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借助儿歌情境进行识字,并通过理解儿歌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神奇有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3.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小动物的汉子大部分用虫字旁,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教学重难点:识字与写字,有节奏的朗读儿歌,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然界中动物多,谈话激趣引儿歌 1.谈话交流:你知道大自然中有那些动物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生字多,识字学词方法多

1.读儿歌找动物:读儿歌,找一找这首儿歌都有谁创作的? 2.随答出示卡片

3.认识小动物,读卡片(强调前鼻音、后鼻音、平翘舌)4.生字认读 5.走迷宫巩固生字 6.随字入文分角读

三、巩固生字规律找,细心思考准学好 1.再次朗读儿歌

2.出示动物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动物与虫字旁的关系

四、指导生字要记牢,一笔一划格占好 1.出示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结构,随文再识字 3.汉字运用 4.书写练习5.展示指导

教师评语:

3.(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

2、会写“间、迷”等7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4、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初步了解儿歌大意。

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1.同学们,天气一点点变暖和了,大家也越发显得精神抖擞,你看XX同学坐的可真端正,XX同学注意力可真集中。这么好的天气,大自然里的小动物也一个个出来活动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看一看:你在图上都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预设:

生:我看到了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蝌蚪、蜘蛛。

师:这些小动物多可爱呀《5动物儿歌》!我们一起来认一认他们的名字吧。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且齐读课题。

二、活泼多样,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先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辩音——指名小老师带读(正音)——分男女赛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指名再读,在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4、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前后鼻音,是否为翘舌音,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至少组两个词语,并且引导学生使用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5、识记生字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刚刚找出的六种动物的名称,观察他们的共同点,相信学生能够发现他们都是“虫”字旁。采用加一加的方法引导学生识记:虫+马=蚂 虫+丘=蚯 虫+引=蚓 虫+科=蝌

6、考一考汉字魔术

写偏旁

加偏旁

蜻——()蚂——()

日——(间)也——()食——()粮——()

米——()云——()

三、指导书写

过渡:大家真是一个比一个聪明,我们的生字宝宝都迫不及待的出来观看了,看看这是谁? 课件出示生字:间、池、欢

1、教师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引导学生观察生字,说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生书空:间:第一笔是点,先写外再写里;池:左边是三点水,要写出弧度,右边一个也,注意起笔位置,第五笔要竖在竖中线上;欢:左边又,不封口,避让缘故,第二笔变成点,最后人的写的时候要舒展。

3、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表扬并奖励写的好的学生。

四、总结: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六位好朋友,他们分别是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些小动物们在大自然里生活的可幸福了,就像我们一样,那在以后,我们见了这些好朋友以后要这么做呢?

生:保护他们。

师:大家都是善良的孩子,老师为你们自豪,那么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这些好朋友,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想想看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回去查找下它的故事,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好不好?

4.(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5.简介作者白居易。(1)学生介绍诗人。(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古诗。3.汇报交流。预设:

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

(二)熟读古诗。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5.齐读古诗。6.趣味诵读。

师引导: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8.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小艇:船。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相机理解“莲蓬”。课件展示莲蓬:瞧,这就是莲蓬,它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就慢慢成熟了,甜甜的莲子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4)采访式指导朗读。

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来,读出你的高兴。(被采访的学生读)

②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来,读出你的激动。(被采访的学生读)

③小结:小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请大家一起读出你们此刻的感受。(学生齐读)

4.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

(1)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2)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3)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齐读)(4)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5)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6)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7)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3)认识浮萍。

①导学: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②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图片。)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

(6)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7)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4)指导朗读。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2.检查背诵。3.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4.小结: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

5.(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 篇五

侨乐小学

罗庆红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正确认读、积累“卫生间、牙刷”等11个词语,认识“卫、刷”等8个生字。2.能根据生活经验将词语分类,培养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3.发现反犬旁、鸟字边、虫字旁所代表的含义,复习巩固形声字偏旁表意的规律。

教学重点:在生活情境中,正确认读、积累“卫生间、牙刷”等11个词语,认识“卫、刷”等8个生字。

教学难点:发现反犬旁、鸟字边、虫字旁所代表的含义,复习巩固形声字偏旁表意的规律。教学准备:课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课件播放喜羊羊起床、穿衣,来到卫生间的动画。出示:喜羊羊早早起,来到卫生间要考考你。)

2.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卫生间、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

3.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卫、巾、刷、皂、梳、盆。(1)读准字音:刷shuā、皂 zào、梳shū。“刷”和“梳”是翘舌音,“皂”是平舌音。

(2)认清结构:“卫”和“巾”是独体字,“刷”和“梳”是左右结构的字,“皂”和“盆”是上下结构的字。(3)交流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导学:喜羊羊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听一听,他又说了什么:“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这五种物品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出示。)

6.引导学生说出五种物品的用处,并一一课件出示:毛巾——擦手、牙刷——刷牙、香皂——洗澡、梳子——梳头、脸盆——洗脸。

7.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擦”和“澡”。8.指导学生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

9.你还知道有哪些跟卫生间有关的词语,同桌互相说一说。10.挑选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词语说一句话。教师先示范。

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

1.导言:由于同学们表现非常棒,现在喜羊羊带我们去动物王国逛一逛。一年一度的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参加。

2.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小狗队,并相应出示生字猫、猴、狮。

(1)齐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反犬旁”。)(2)引导学生思考“反犬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然后指名汇报。

(3)导言:这支队伍想扩充,哪些动物还可以参加呢?(预设:狗、狼、猪、狐狸等。)3.课件播放第二支走出来的队伍——小鸟队,并相应出示生字鸡、鸭、鸦。(1)导言:观察生字,你又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鸟字旁”。)(2)引导学生思考“鸟字旁”的字又和什么有关,再举几个例子。

4.课件播放第三支走出来的队伍——蜘蛛队,并出示词语蝴蝶、蜻蜓、蚂蚁。(1)导言:最后一支队伍比较特殊,看看都有谁。(生齐读。)(2)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字又有什么相同点。(课件出示“虫字旁”。)(3)“虫子旁”的字多数和虫子有关,学生举例子。(螳螂、蟑螂等。)

三、拓展

1、读儿歌

板书

6.(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复习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以读为主,读中体会,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丰富情感体验,鼓励个性化的想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重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四、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同学们,在新课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出示图片)

2、这些图片美不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吗?夜晚的景色其实很美很美,但是怕黑的小朋友却欣赏不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怕黑的小男孩。

3、板书课题: 《夜色》齐读。

(二)复习导入,理解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把儿歌读通顺,读正确。在课本上圈出老师出示的词语,多读几遍。

胆子 勇敢 故事 睡觉 从此 原来 微笑

2、指名认读词语,全班齐读。

3、听录音朗读儿歌,然后采取多种形式读。

4、问题:你们都读懂了吗,一到晚上,小男孩心里就感觉到怎么样啊?(害怕)后来他还怕不怕了呢?(不害怕)

学习第一小节

1、提问,引出课文的第一节。

问: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个小朋友胆小、怕黑的?用课文里的句子来回答。(1)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2)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a)指名读。b)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读出害怕的语气)c)拓展:用“一......就......”练习说话。d)拓展:用“讲了又讲”练习组词。

2、过渡:妈妈的故事没有帮到我,“我”这么害怕,爸爸又是怎样帮我的呢?

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小朋友这么害怕,他爸爸又是怎么做的?

2、想想“偏要”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读出无可奈何又想撒娇的语气。

4、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5、教师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引导学生体会到了小男孩心情的变化。

6、指导朗读,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7、师:这里的夜色美不美?“我”没有想到,在夜晚也能看见这么美丽的景色,从此(课件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想象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啊!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了,好像还做了个美梦呢!

8、指导朗读,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9、过渡:现在的“我”还是个胆小的孩子吗?对,现在的“我”已经变得很勇敢了。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说话训练:你们还怕黑吗?那你们要做一个怎样的孩子?

2、小结:其实夜晚和白天一样可爱,勇敢的孩子能看到更多的美丽。只要我们勇敢地去发现,去观察,去克服困难。

(四)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晚上的景色这么美,晚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散步,欣赏这美好的夜色,用自己的彩色画笔把你看到的美丽夜景画下来。

板书设计:

夜色

7.(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目、耳、头、米”,认识新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课前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静、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妹妹后面藏着一个字,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3.出示:“静、床、光、望、乡 ” 5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读正确后互相说:“合作愉快!” 4.教学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2)读后正音。

四、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5.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

6.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五、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目、耳”两字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和“米”的横应写在横中线上。

(三)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七、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8.(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接、觉、再、做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 里的“过、各、种、样、伙、伴、这”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学时间: 两课时。课前准备

1、(1)配乐课文朗读。(2)踩影子、跳房子游戏的相关视频。(3)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了解踩影子、跳房子游戏。(学生)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一定很喜欢玩游戏吧,能说说你们爱玩的游戏吗?(2)(出示“踩影子”图片)你们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吗?你们知道怎么玩吗?(学生自由说)

2、结合图片,教师简介游戏玩法,并播放“踩影子”游戏视频。

3、玩游戏很快乐,快乐的事就这一件吗?(不是。)对,在我们身边,快乐的事是《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认读“接”这个生字,理解“接”在这里是继续,连续的意思。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看读几遍能把这个故事读下来。(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词:

睡觉 再 做梦 各种各样 伙伴 不过 有趣 这么 却

(1)指导读,注意读准平舌音“再”和“做梦”的“做”;翘舌音“各种各样”的“种”和“这么”的“这”。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3)开火车读。(4)指名读。

3、趣味识字。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梦、种、样、趣。①旧字加偏旁游戏读生字:

林+()=梦

羊+()=样 中+()=种 取+()=趣 ②结合“却”认识新部首“卩”。

③“趣”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走”的最后一笔要长,托住“取”字。(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预设:

①“伙伴”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字形:亻+火=伙,亻+半=伴。②“接”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扌”,右边“立”下一个“女”字,组成“接”。

③生字巧记:

“过”——走寸了,就“过”。“这”——斯斯文文走到“这”。(3)指导书写:

①“种”和“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禾”和“木”作部首时,最后一笔要变成点。

②“过”和“这”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辶”是三笔写成的,第二笔的笔画名称叫“横折折撇”。书写要点:要先内后外,“辶”的第二笔从横中线起笔,第一个折要短小一点,捺要舒展。

(4)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我”有哪些经历?

3、出示填空。

月夜,正玩着____________,就听大人叫着:“__________________!” 正做着____________,又听见大人在叫:“__________________!” 正和小伙伴们玩着____________,操场上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过、各、种、样、伙、伴、这”。

2、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谈话:小朋友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那个小朋友吗?(记得。)这个小朋友经历了哪三件事?(玩踩影子时,大人让回家睡觉;做好梦时,被大人叫起床上学;和小伙伴玩跳房子时,上课铃响了。)哦!这可真是——《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这个孩子经历了这些后,他是怎么想的。

2、开火车读课文、词语。

3、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

二、精读内容

1、指导学习第一小节。

(1)老师范读第一小节,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一会儿”和带有“唉、啊、呢”的句子。

(2)孩子是在什么时候玩“踩影子”游戏的?(月夜。)他们玩得怎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三句话。)

(3)指导朗读第二和第三行诗。

师引读:是呀,正玩得高兴,大人却叫——“快回家睡觉!”(学生接)【指导读出大人焦急的语气,声音要洪亮,语气要上扬,读出“叫”的感觉。】

师引读:听到大人的叫声,孩子是怎么想的?(学生接第三行诗)【“唉”要读出惋惜的语气,重读“好想”和“再”,读出孩子的惋惜之情。】

(4)孩子不高兴了吗?(没有。)他又是怎么想的?“不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转折,说明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各种各样”。

【教育学生遇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5)带着感情指名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1)自由读一读,回答问题。

出示学习小提示:①正做着好梦的孩子又听见了什么? ②他先是怎么想的?然后又是怎么想的?(2)指名读第二小节。

3、自学第三小节。

(1)自由读一读,说一说你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跳房子怎么玩?(教师配合视频讲解跳房子游戏。)(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3)再读第三小节。

4、齐读最后一个小节,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

三、总结全文

1、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要点:①遇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②我们要像文中的孩子那样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2、想一想你有没有和文中这个孩子相似的经历,先跟同桌说一说,再讲给同学们听。

9.(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 篇九

刘山小学 窦红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初步感知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汉语言的丰富性。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要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否则结果只能是空手而归的道理。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做任何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要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否则结果只能是空手而归的道理。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一)今天,我们请来一位好朋友,它是——(孙悟空)。大家来说说孙悟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一只小猴子身上的故事《小猴子下山》。

(二)教师板写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三)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写生字。

(一)朗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标出自然段,遇到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小猴子看见了什么,做了那些事情?用“——”划出来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认读字词,(二)学习文中表示动作的生字。(1)指导认读。

(课件出示生字:扛、捧、掰、摘、扔、抱、蹦、追)指名读一读。

(2)通过分组,了解生字意思。

教师提示:提手旁的字一般表示手部的动作,足字旁和走之旁都可以表示脚的动作。(3)跟老师一起读。

(三)学习文中“会写字”。(1)初识生字(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块、非、常、往、瓜、空、进)。

(2)认读,找朋友(组词)。(3)指导书写,简单评价。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分段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小猴子下山到过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哪些事?

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空手而归 2.汇报,教师适度评价,强调文中量词与动词的运用。

四、课堂小结

小猴子高高兴兴下山来,到过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情,最后却空手而归,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替小猴子想一下,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 “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2.学生评价,并谈理解。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掰玉米

又大又多

掰 扛 摘桃子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摘西瓜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追兔子

蹦蹦跳跳

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10.(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 篇十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刘街乡中心小学 杨欢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4页。

(二)、初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议一议:小组讨论小猴子是怎么做的?生汇报讨论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四)、拓展练习

1、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量词。

2、学习并运用“又()又()”形式词语。

3、词语大闯关。

4、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排图片顺序。

5、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6、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五)、板书: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空着手回家去

四、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第二册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趣味性很强,全文配有四幅画,讲的是一只小猴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下面谈以下三点感受:

1、积累词语

采用“又()又()”的词语教学,首先出示“又大又多”,给学生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同类词语,在同学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下进行了拓展训练;学习动词的使用。通过表演体会,让学生们能够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词语的正确使用。

2、图文结合

紧密结合图文,使学生了解小猴子活动的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3、以生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上一篇:最美村官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公司新员工培训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