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头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2024-12-14

河头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共13篇)(共13篇)

1.河头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篇一

自20xx年“薄改”项目实施以来,在过去的几年里,本校薄改工作在区教育局电教站和学校领导的指导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基础建设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以及设备利用率上都较好地完成初定目标。现特将我校薄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校现有29个班级,在校学生1188人,教职工65人。学校配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艺术室、体育器材室、团队活动室、多媒体课室等。自“20xx年多媒体薄改项目”后,每班都配置有电子白板一套、投影机一台、教学智能终端一套、有源音箱一对;配置有服务器一台;配置有教师备课教室一间并同时配置有十台计算机。

(二)“薄改计划”设备配备情况

各功能室设备配备已达标准要求。

二、薄改项目实施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我校高度“薄改”,成立了“薄改”领导组,组长由中心学校校长梁有洪担任,主持全面工作,具体工作由蒋少文负责,所配备的“薄改”项目必须由热爱教育事业的并有奉献精神的教师管理教学设备,认真学习相关知识,熟悉设备的规格、品种、性能、使用及保管维修要求,每项设备物资造册登记,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多媒体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按中心学校下发的多媒体设备使用注意事项规程操作。

2.河头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篇二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一) 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完善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职能部门一般是科技处, 具体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受理、上报, 到账科研经费的划拨、下达, 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和结题管理。科技处内部一般区分纵向科研、横向科研两个岗位实施条块分割管理。国家科研管理的政策有明文规定, 高校应建立校内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管理的协调机制, 但实际执行过程中, 从预算的申报, 到课题的结题审计, 财务、资产、审计、承担科研项目的学院 (系) 实际的参与度并不高, 未能真正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比如:预算的编制不经过财务部门就可以申报;经费到账后科技处下达经费指标, 项目负责人具体执行, 承担科研项目的学院 (系) 没能承担起经费的使用监管职能;经费结题审计存在走形式情况, 审计处并未真正落实经费使用的审计职能;科研成果的认定走过场形式严重, 导致科研经费1篇论文也可结题的情况大量存在。

(二) 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的科研经费来源较多, 由于科研内容、层次不同, 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存在差异。比如:国家制定颁布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层面的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完善, 按照国家管理办法的要求, 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实际操作中未能具体落实到位, 致使管理制度未落地, 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以言代法、随意签批的情况。

(三)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有的高校制定和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规定, 但实际执行情况堪忧, 制定的一些科研管理办法变成了课题验收的背景资料, 并没能得到切实的执行。比如, 科研经费预算调整, 课题项目负责人随意执行经费, 不履行经费预算调整手续, 结题时才一次性调整;课题经费中需要政府采购的设备、仪器、材料不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绩效支出发放较随意;劳务费支出不打卡发放, 甚至编造劳务费发放表, 套取科研经费;采购科研经费预算中不得开支的一般性设备, 如笔记本电脑等科研申报单位必须具备的基本办公设备, 而挪作私用;差旅费支出中不按管理制度的规定, 随意开支差旅费、调研费;在科研经费中开支个人通讯费、私家车油费、维保费等。甚至编造测试化验加工费, 实施套取科研经费。这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相符的支出, 频频出现在经费支出中, 主要还是已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未得到切实的执行造成的。

(四) 科研经费管理弱化现象严重

高校为加强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 实现科研强校的目标, 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 甚至在引进人才时, 以虚设的科研项目予以校内立项, 行人才补贴之实。学校为鼓励教师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 往往放宽科研经费的管理, 有意无意的放松、放弃对各类科研经费支出的管理力度。科研人员更是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 资金就是自己的, 怎样用就怎样用, 学校不得过于干预, 特别是横向科研经费最甚。科研经费的过程管理、审计结题、报销审批往往一路绿灯, 各种控制手段形同虚设。

二、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 预算编制不实, 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 结题验收难度大

预算是科研经费申报、使用、结题的基本依据, 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扮演重要的指导、审核角色, 协助课题项目组完成预算的编制工作。但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 往往是课题项目负责人组织科研团队, 集中时间、人力突击完成的结果, 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参与度不是太高。有的科研项目甚至跨几个年度, 预算做到和实际相符确实存在难度。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 科研经费预算必须有项目组实事求是的编制, 并经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审核, 才能报出。预算编制的不实, 科研经费细化不够, 甚至虚报、多报, 导致科研经费的支出与预算大相径庭, 实际执行时可操作性不强, 存在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

(二) 科研经费日常管理不到位, 经费支出滞后于科研进度, 造成突击用钱

科研经费的主管部门是科研处, 具体使用是课题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 科研承担部门负责监管职责, 财务部门负责经费使用的审核管理职能, 这样分工职责是很明确的。但实际工作中, 往往科研承担部门监管不到位, 科研项目的进度、经费使用的过程, 都有课题负责人掌控, 科研承担部门很难实施有效的监督;科研部门在经费的下达划拨后, 后续的监管跟不上, 经费使用管理弱化, 未能全面掌握科研项目的实施进度、科研经费的支出进度;财务部门按科研部门下达经费指标控制经费的支出, 但对科研项目的进度无法掌握, 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无法判断;甚至课题组只注重科研的研究进度, 对经费的使用进度关心较少, 造成结题时突击花钱。

(三) 科研经费审计监督不到位, 缺失最后一道防线

科研经费的结题报告必须经过内部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后, 才能实施课题验收, 但实际工作中存在审计监督不力, 甚至疏于监督的情况。横向科研经费由于资金提供方不要求提供审计报告, 审计部门从未出具过审计报告;学校内部设立的研究项目, 审计部门也从未对经费的设立、使用等情况审计过;教育厅、科技厅等主管部门的科研经费需要提供验收报告时, 审计部门也只是盖章了事;国家级别的科研经费也区别不同的类型, 要求不一。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类也仅仅需要内审部门盖章, 不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审计,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 000万元以下的需要学校从科技部公布的合格中介机构中选择一家实施审计, 超过1 000万元的有科技部直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可见, 高校大部分的科研经费没有经过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 致使科研经费中屡屡出现违纪、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 缺失了审计最后一道防线的监督。

(四) 科研信息不公开, 导致社会监督缺失

高校认为科研信息是学校的机密信息, 是学校科研实力的核心内容, 一般不会公开。但科研信息的不公开, 往往导致资金的重复投入, 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反映出来。从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批, 资金的到账、使用和进度, 科研的进度, 项目的结题都应该在阳光下运作。只有在阳光下操作, 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预防腐败和防范风险。

三、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 机制建设

1、建立联动机制。

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 建立和实施部门联动机制, 成立科研协调机构, 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校领导、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部门以及承担科研项目的单位负责人, 定期召开会议, 研究科研经费的申报、立项、预算的编制、执行进度、验收结题等重大问题, 加强科研经费的过程控制, 真正落实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针对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相互沟通, 克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

2、强化日常管理。

科研项目实施课题负责人负责制, 课题负责人除负责科学研究的进度, 还要把握经费的使用进度;承担科研的单位, 要加强对科研的支持力度, 搞好科研的服务工作, 同时在服务中加强项目的监管;科研部门要在经费下达后, 定期或不定期的针对在研项目进行跟踪, 规范经费的使用范围, 掌握项目实施进度, 对经费的使用加强监督;财务部门要主动熟悉在研项目的支出预算, 在经费使用中积极主动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帮助科研人员熟悉制度、规定, 加强会计监督工作, 资产部门要做好科研资产的招标、验收等工作, 审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的过程审计、验收结题审计, 切实落实好经费监督的职责。

(二) 制度建设

1、完善制度。

制定完善好规章制度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前提, 要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 制定出台高校的科研管理配套制度。如制定学校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研经费预算调整管理制度、绩效支出管理制度、间接费用管理制度等。应制定完善教育厅、科技厅等省级主管部门或单位立项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现实工作中, 此类科研项目存在无制度可依的现象, 经费没有开支范围、支出任意性很大, 结题没有指标、决算没有审计, 造成此类科研经费管理会乱。针对高校的横向科研项目, 要按照横向科研项目的类别予以区分, 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比如人文社科类的科研项目与理工类的科研项目, 它的经费使用范围相差很远, 不能实行“一刀切”, 文科、理科科研经费支出内容一样、比例一样, 这不符合科研经费使用的实际情况。文科调研旅费、问卷调查印刷费、劳务费要多一些, 理科实验设备、材料、化验加工费支出的要多一些。

2、执行制度。

领导要带头遵守制度, 不越权审批, 胡乱审批。科研组成员、科研工作人员、财务工作人员要熟悉制度, 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办事, 不越权、不缺位。

3、宣传制度。

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 广泛宣传制度。印制科研经费管理的手册, 做到科研人员人手一册, 遇到问题及时查询。科研工作人员、财务工作人员也要在日常的工作中, 对科研人员提出的问题, 耐心解释, 积极做好管理制度的宣传工作。

(三) 预算控制

1、预算编制全过程参与。

科研经费的预算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课题经费的申报、经费审批额度的多少, 关系到经费的预算执行的好坏, 关系到科研项目能否顺利通过结题验收。所以, 预算的编制过程, 课题组成员不能闭门造车, 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课题承担单位要积极参与到课题经费编制过程中, 实现预算编制的全过程管理, 及时指导预算编制的方法、支出范围的界定, 科研、财务提前介入到科研项目中来, 便于预算的实际履行和后期的管理。

2、预算执行全过程控制。

要加大科研信息化的建设力度, 确保科研信息的及时传输。科研部门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状况, 通过财务处的财务查询系统及时跟踪, 分析支出的合理性;财务部门要按照下达的经费预算, 细化到支出项目, 实施计算机数据控制管理, 不得超预算支出, 不得无预算支出。预算执行的结果课题组可以通过财务查询系统及时的查询, 实现科研经费预算的全过程控制。

3、预算考核实时跟进。

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一种现象, 就是“结题不结账”, 课题已经结题了, 但未用完的科研经费不及时处理, 这和科研管理不规范、预算管理不严谨有直接的关系。所以, 应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 及时掌握科研经费的支出进度, 进度慢的要予以督促, 执行好的要予以通报表彰, 促使科学研究的进度与经费使用的进度协调一致, 避免突击花钱, 避免结题不结账的情况发生。

(四) 实施监督

1、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科研经费管理的一种重要监督手段。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审核, 审核支出是否有预算、业务形式的合法性、票据的真实性, 严格按照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经费审批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资产验收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公务卡支付制度、劳务费发放制度、绩效支出管理制度等审核经济业务、不能报销的坚决不予报, 违规、违纪、违法的一律不得形成科研支出。

2、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 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的针对科研经费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审计的结果要采取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开, 督促课题组成员、科研工作人员、财务工作人员按照国家、学校有关的管理制度, 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 防范风险, 预防腐败的发生。

3、信息公开。

高校要主动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 从科研项目的立项、经费数额、科研中期检查结果、课题验收结果等等, 都应采取一定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使科研经费的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促使有关人员廉洁自律, 保障高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伊微.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J], 2006 (1) .

3.略谈学校教科研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篇三

或许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又有多少是教科研管理者的本职,有哪些举措是真正的“教科研管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效推动、指导、管理学校教科研,应该致力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角色转变。

一、转换:从保护“沙丁鱼”到投放“鲇鱼”

让沙丁鱼存活的奥秘,不是多换水,也不是给予多大的生存空间,而是投放几条鲇鱼。鲇鱼在搅动沙丁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它的求生能力。管理心理学认为,采取某种手段或措施,能刺激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并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而这,对于学校教科研管理也是颇为有用的方法。

(一)修订奖惩制度,把“鲇鱼”投进去。

制度是保障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原动力。我校一直根据实际需要修订调整学校规章制度,如《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教职工奖惩制度》等,大幅度提高教科研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比如,学校原奖惩制度中论文与课题奖励标准一致,致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备受打击。2012年,新条款拟定为“各类教育教学课题立项,按相应等级三等奖给奖;按期结题的,按相应等级三等奖给奖;获奖的,按相应等级等次的三倍给奖”。如此,获得瑞安市课题一等奖的大约可以拿到近千元奖金。制度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从2011年的0个,到近三年瑞安市分别立项4个、5个、7个,以及3个温州市级立项,出现井喷式增长,到期的所有课题都按时结题,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实行目标激励,让“沙丁鱼”游起来。

许多教师在进入职业的“高原期”后,难以取得新的突破。此时,我们就为一批优秀教师设定高一层次的荣誉、职称目标,以此推动教师争取教科研的成就。比如,评上高一级职称是值得很多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学校就将《职务评审综合评价标准》下发给每位教师,要求教师对照标准核算自己的得分,对评价内容中得分不高的项目要提前几年准备。目标明确后,教师的前进路线明晰许多,前两年,学校共有三位教师评上小中高,2015年又有三位教师申报中高职称,六位教师进入温州市骨干教师推荐名单,这在我市农村小学属于凤毛麟角。

此外,学校还为教师设置了低一层次的“跳一跳”就能摘到的奖项,比如“教科研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奖”“耕牛奖”等,并将其作为取得高一级荣誉的先决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科研发展方面的投入。

二、指导方式的转变:从“捡蛋机”到“助产士”

当前不少学校的教科研名曰指导,实际上只是担任“捡蛋机”的角色,只是盯着几只“会下蛋的鸡”,没有真正把教育科研与教师的特色课堂、教育智慧结合起来。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智慧在每个人的心里面,正如“心胎”一样。他擅长的与人交谈,并不是教给人们知识,乃是帮助人们把自己的知识之“胎”产下,因此自喻为“助产士”。学校教科研管理者也应该转变指导方式,当一个“助产士”,帮助教师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总结成型,“发现”自己的发现。

(一)“助产”教育理论的实践运用。

一个教师如果满足于经验教学,不仅会对职业产生倦怠,影响自身的专业成长,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课堂“提质”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在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因此,学校在教师会议、教研组活动、读书会、教师讲坛等多种活动中组织教师学习金字塔、学习支架等理论,并推荐共读《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教师阅读地图》《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先生》等教育类书,今年还特地斥资5400元购买200余本新的教育专业书籍供教师阅读。

投入决定产出。实践是理论的实验田,要指导教师把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比如,“模仿—迁移”是学习的基本规律之一,虽然可能会换上“发现—表现”之类的马甲,但本质不变。可许多教师往往会“忘”了这些规律,在教材处理时唯他人编的教参教案是从,不能跳出具体文本的束缚,这时站在理论付诸实践的角度对教学进行调整是很有裨益的。近两届瑞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我校参赛教师均获得一等奖;2014年,学区内科学说课比赛,三位素质并不出众的年轻教师参加并全部获得一等奖……这些课例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他们把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依据理念设计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二)“助产”教育科研的经验总结。

许多一线教师习惯把教科研看得高不可攀,笔头差的认为是“笔杆子”玩的游戏,年龄大的认为耍的是“学院里”的学问。实际上很多人的做法有着无法替代的唯一性,只是自己不曾察觉。这时应该予以帮助,让他们顺利“产下”教科研的成果。我校周校长对教师发展颇有心得,于是,笔者请他把实际举措提炼一下,结果原先认为自己“根本不会写”的校长居然洋洋洒洒写了6000多字,经过多次打磨,《农村学校教师发展策略探微》一文获得了温州市2013年论文评比二等奖!2014年,时值我校承办瑞安市童话教学研讨会,我们就结合自己的课例,把四堂公开课中有典型意义的做法进行整理,形成了结构图示法、情境联系法、想象创编法等几种方法与课型,最终广受好评。今年,笔者发现曾老师的信息课堂教学很有一套,学生进他的课堂如进圣殿,于是,在再三督促下,《利用作业管理系统,打造“专注”的信息技术课堂》一文出炉,虽然奖次不高,但也实现了个人的突破。

生活不缺少“美”,教育不缺少“研究成果”,学校教科研管理者不仅要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更要做一个称职的“助产士”,产下“美”的结晶。

三、管理者角色的转变:从“快递员”到“十八铜人”

与“收收论文、交交课题”的消极“快递员”角色不同,身为教科研管理者,应该是“十八铜人”的角色。武侠小说中,“少林十八铜人”是个传奇。少林寺为了防止功夫未成的弟子下山被人击败辱及声名,故设十八铜人于寺门前,能击退铜人者即表示其功夫精湛,准许下山。作为教科研管理者,应对学校教科研的成果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质量。

(一)校场练兵试拳脚。

学校编辑教科研文集、组织教科研论坛、开展项目研究、举行教研活动等,是校内“小舞台”,重在练兵。笔者结合学校实际,每学期设计出不同的教科研专题,有效组织教师投入到“练兵场”中。校内练兵的目的,犹如打造一个“蓄水池”,许多教师的讲稿可以直接改成论文、案例获奖。

(二)沙场点兵闯天下。

每年的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管理论文评比以及课题立项、结题评比都是教科研的“大事件”,也是学校争取教科研荣誉的主要平台。近四年来,几乎每一篇参加评比的文章都经过笔者的指点、修改……坚持做“十八铜人”,使得我校教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文章不厌百回改。学校教科研管理者对科研成果进行严格把关,使之回炉重铸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的过程。

四、管理者思维的转变:从“领头羊”到“领头雁”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人都有从众心理,第一只羊往哪儿跑,后面的羊都会跟上。那么,是否一只“领头羊”就能带领所有教师在教科研路上前进呢?

(一)“领头羊”效应的局限性。

教科研管理是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管理者似乎必须要当“领头人”的角色。从实际看,“领头羊”确实有一定作用,教师会不断模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也去参与教科研活动。但是,“领头羊”效应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就个人而言,2008年前,我曾相继在《人民教育》等多家刊物发表文章,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身边没有教科研的氛围,也缺乏志同道合的研究者,最终难以为继,出现了将近四年的沉寂。可见,“领头羊”依靠个人能力而不是群体力量,难以支撑长久,其更替必是自然规律。

在某些学校里,教科研“领头羊”往往是利益的主要获得者,其个人将攫取学校教科研成就的几乎所有光环。同时,“领头羊”过于权威,还会妨碍教师的自主创新与发展,因为教师只是盲目的跟随者,不是共同砥砺者,这个群体远不是研究的共同体。拉伯雷《巨人传》中,买下一只羊可以让一群羊义无反顾地奔向大海。“领头羊”一走,或者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很容易造成学校教科研的塌方。

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雁阵效应”的优越性。

“雁阵效应”告诉我们,“人”字形的雁群飞行阵势是它们飞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承受最大压力的是领头雁,它带领着整个雁群勇往直前。更妙的是,整个雁群无论是强壮的大雁还是瘦弱的小雁,只要它不掉队,在雁群中慢慢地磨炼,最终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领头雁。

我校借助“探案式”评课、童话教学等课题研究,逐渐形成了多个研究的共同体。首先在语文学科上形成了突破,在教研活动时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对垒“正方”与“反方”,随后,数学、英语学科也顺势跟上,依托组内骨干力量,成立了专项课题研究小组。其他学科则借助学校首倡成立的“滨海教研联盟”(校际联盟)的力量,相继成立了校际研究共同体,开展了蓬勃的教科研活动。在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中,多位中青年教师一跃成为教科研的积极分子,纷纷取得突破性成就,逐渐形成了富有活力的教科研梯队。

当然,不管是推动赏罚促使其他教师奔跑的“鲇鱼”,还是率先击破万里长空的“领头雁”,是指导、帮助他人诞生教科研结晶的“助产士”,还是坚守教科研阵地、保证教科研成效的“十八铜人”,作为学校教科研管理者,如果能做好这四个角色转变,定能成为教科研管理的“助跑器”,让学校教科研跑得更快更远。

4.河头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篇四

“捡起好品质·争做优秀的河头学子”

——河头学校开展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题讲座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播种习惯,收获人生”,我们砺兵秣马,不只为

用兵一时,而是为了用兵千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受益终生!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在全区开展“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形成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基。2012年2月27日下午,学校利用年级会对全体学生举行了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专题讲座。学校七年级组组长宋春虎老师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大量鲜活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中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原则和方法。在各位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各班同学听讲认真,秩序井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河头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篇五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2013年5月2日上午,河头学校中学部2013年春季田径运动会如期举行。河头学子们期待已久的运动会终于拉开了帷幕,大会总指挥胡德旭主任庄严宣布:“河头学校“坚定信心·挑战自我”——2013年春季运动会现在开始。”首先举行的是运动会开幕式,随着各班方阵队伍的入场,以及其响亮的口号展示着本班的奋斗目标,彰显了各个班级深厚的文化底蕴,同学们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体现出河头学子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表现着同学们对运动会的支持和热情。而后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由学生代表张硕娜同学向本届运动会致辞,之后运动员代表宣誓,真诚而又坚定地道出了河头学校的竞技体育精神:“坚定信心·挑战自我·努力拼搏·为校争光”。随后,河头学校中学部主管校长王俊才同志致开幕词,河头学校校长助理高建国同志宣布了大会纪律。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们都奋勇争先,勇创佳绩,为班级争得荣誉,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高水平的体育人才,最值得一提的是七年四班在男子4×100接力比赛中以57秒33的好成绩打破了2009年57秒40的校记录,为校争光,这也体现了我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效果。观赛区的加油助威声也是此起彼伏,不论选手是否获得第一,他们都会得到同学们的赞美和鼓励,因为在同学们的心中他们都是运动场上的英雄。在竞赛中,选手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参加这些项目的运动员真正体现了努力拚搏,永不服输的运动精神。再看那田赛场上,跳高跳远的运动员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拼尽了全力,即使试跳失败也丝毫没有放弃,他们面对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跳了一次又一次,直到自己体能的极限,这种在运动场上培养出的超越自我的精神,更是将来能够走得更高、更远的稳固基石。

6.河头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篇六

一、课题始于问题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搞好科研工作的重要前提。我校通过把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变成科研课题,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问题变课题”的科研模式。

2002年9月, 我校初中二年级的各个班级中都出现了几个学业成绩较差、行为习惯较差的被称为“双差生”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面临将要流失的问题。针对这个让老师和家长们都头痛的难题, 我们不回避问题, 进行科研论证, 探索解决途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托, 我校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一个特色班, 并命名为“潜能生”班, 研究挖掘蕴藏在这些学生身上的潜能, 开始进行了问题变课题的实践研究。经过两年多的探索, 学校总结了挖掘“潜能生”潜能的四个途径:即在情感关注上——“多信任, 勤沟通”;在学科教学中——“小步子, 低起点”;在行为养成上——“反复抓, 抓反复”;在活动教育中——“重参与, 轻评价”。总结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规律:即人的智能结构普遍存在个体差异,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学习、进步、发展的潜能。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挖掘、激励每个学生的潜能, 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 健康、全面地成长。[1] 2004年中考, “潜能生”班28名学生, 26人考上高中, 2人考上中专, 学生的行为习惯获得普遍的好评。中央电视台连续3年在东方时空《时空连线》、《实话实说》、《当代教育》等栏目做专题报道, 对我校的科研工作给予高度认可, 我校前期课题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功。

二、研究基于实践

学校注重引领教师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提升问题意识、研究能力, 倡导源于实践的研究, 形成了基于实践的课题实施模式。

打造常态化的学习组织,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习是进步最大的动力, 读书是生命最佳的状态, 培训是教师最好的福利”。基于这样的学习理念, 学校建立了系统的学习制度, 如:校长学习报告会制度;A级教师研究发表制;骨干教师示范制度;外出学习人员汇报制度;全员读书报告制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培训制度以及教师专业化考试制度。在各项制度的保障下, 学习成为教师生命的必需和常态, 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构建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便捷教师参与课题。学校形成了以校领导为课题的第一负责人、主管副校长统一计划、科研主任具体落实、年级组具体实施的课题管理机构。教师从实践出发, 围绕总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 开展子课题研究。学校涌现出一批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子课题小组, 针对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合作式研究。

三、评价在于激励

激励是学校领导针对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 通过外部诱因的刺激, 使之转化为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激励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积极因素, 是实行人本管理的核心问题。学校借助评价契机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确立了以课题为载体、以激励为评价手段的管理机制。

1.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制度, 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创建学习型组织, 改进科研管理制度, 增强制度执行力, 引进科研管理软件, 完善教师科研档案管理, 通过网络、校刊、校报等平台总结宣传推广教师研究成果, 将教师的科研业绩与职称评聘、评先选优挂钩。定期组织科研骨干教师开展学术交流, 努力建设一支爱学校、善学习、勤思考、勇实践、专兼职相结合的科研型教师团队。

2.完善科研管理动力机制, 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校内职级制》是我校制定并实行的晋级制度, 它将校内绩效工资分为ABC三级六等, 教师可参照自身条件进行申报, 经考评小组审核确定教师等级, 不同等级实行不同工资。为鼓励教师主动地参与科研, 在各级评定标准中, 均有科研成果的要求。例如, 中学A1级教师评定标准中第八、九条规定该级别教师必须“近三年来在国家正规教育期刊上发表过学术性、经验性论文”,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科研课题成果获省市级以上奖励, 或正在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

3.健全科研管理激励机制, 满足教师自我超越的需要

坚持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 是对教育工作认真负责的一种工作精神。为体现学校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 激励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主动参与课题、认真撰写教育叙事、踊跃发表论文的教师, 促进广大教师在学校教育科研领域奋勇争先, 最大限度地实现科研成果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校管理者决定在每届的校长专项奖中, 单独设立“科研专项奖”, 该奖项成为校内科研工作的最高荣誉。2010年, 在学校第五届校长专项奖颁奖典礼上, 我校16位教师获此殊荣。

四、发展源于特色

在“潜能生”研究成功的基础上, 我们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学校的各个年级, 形成我校《潜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并申请立项研究。该课题扩大了潜能教育的内涵, 把研究视野由关注部分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由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旨在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挖掘人的潜能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让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 使其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学校形成了特有的潜能教育理念, 即“关注个性、开发潜能、科学施教、全面育人”。[2] 教师形成了“善于观察发现潜质、关注个性因材施教、宽厚包容平等待人、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涵养品德以身作则、正确反思修正自己”的六种能力。[3] 2005年, 该项课题结题并获得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潜能教育彰显了我校的办学理念, 形成了学校鲜明的教育特色, 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以及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由原来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跻身于省内、乃至国内的名校行列。

教育是有规律的, 学生成长是有规律的, 任何一个教育领域内的重大创新与突破都会经历一个长期、缓慢而复杂的积累和发展过程。我校借助潜能教育课题的研究, 不断深化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体制, 充分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 创造一切条件在尊重教育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挖掘学生潜能, 推动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在正确认识科研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了科研发展趋势的同时, 学校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 我们将继续不断前行。

摘要:教育科研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 学校日益形成了“基于问题, 立足校本”的科研文化, 营造了“问题即课题, 实践即研究, 成长即成果”的科研氛围;创设了基于实践的研究模式, 即“打造常态化的学习组织、营造常规化的研究氛围、构建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学校借助评价契机创新了满足教师各方面需要的特色激励机制;通过教育科研引导下的潜能教育实践探索, 为学校发展开辟了一条意义深远、特色鲜明的科学发展之路, 实现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科研管理,学校特色发展,潜能教育,科研兴校

参考文献

[1]胡久红.点亮智慧, 放飞梦想——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实施潜能教育侧记[J].人民教育, 2009 (12) :58.

[2]宋戈.潜能教育理念的生成与实践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55.

7.要重视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 篇七

要通过计划、组织、调控、检查、评价等过程和手段,正确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保证教育科研工作高效运行。这当中,尤其是如何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孵化于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工作实际,非常值得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努力践行和不断探索。

教育科研对于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科研的“动作”也有所增加,出现了一些可喜现象。但是,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教育科研还没有达到应有的作用。

一、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科研的意识明显欠缺

教师们对教育科研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一是认为教育科研很深奥,高不可攀,无从下手;二是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教育科研对教学帮助不大,尤其是对提高教学成绩效果不明显,没有必要搞;三是对教育科研有一种畏难情绪,认为日常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进行教育科研。加上不少教师长期处在一成不变的工作状态,通过科研求发展的意识越来越淡,使得他们失去了教育科研的主动性,更不能做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部分校长的教育科研意识淡薄。不少校长忙于应付大量行政性、事务性的工作,而在科研方面的执行力和领导力较差,对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缺乏科学的理解,有的校长安于现状,缺乏发展的眼光,开拓精神与创新能力不足,不愿花费财力、人力、精力去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这导致学校教育科研缺少良性发展的“土壤”。

(二)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严重脱节

从现状看,教育科研与教学业绩普遍像“油”和“水”,始终未能真正融合起来。首先,当前的学校教育科研大多存在“大、高、多、少、虚”的问题,即课题大、概念模糊,要求高、目标不明,内容多、缺乏重点,措施少、操作困难,依据虚、可信度差。这使得教师们感觉科研离教学实际太远,仅仅是职称评定的需要,难以找到科研的动力,真正参与科研的教师人数少、比例低。其次,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相当多的学校和教师处在“为搞科研而科研”的被动局面中,在教育科研中偏理性思考、轻行动研究,重数量、轻质量;研究过程不规范,功利性太强,搞“泡沫”科研;科研课题随意性强,立项后不能严格按照方案实施,缺少过程性研究。

(三)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强

教育科研对科研主体的专业素养特别是科研能力有较高要求,而事实上大多数教师的科研能力难以满足要求。具体表现在:教育理论和科研知识缺乏,科研的能力不强,开拓创新和科学求实的精神不够;有的教师对科研有畏难情绪,在科研中遇到挫折就知难而退,半途而废;参与科研的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对教育科研的目标预设、数据收集与整理、成果呈现与推广的基本方法不能运用;有的教师认为搞科研非常简单,只要从书刊、网站上东拼西凑出一些研究报告或论文就可以应付,而不做任何实质性的实践研究,使科研偏离了正确轨道。

二、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核心力量的引领作用

首先,要逐步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形成科研的核心。一是要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打造一支专门的、科研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队伍,提高对学校的科研指导能力;二是要重视各级学校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赋予他们相应的职责和权利,提高他们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其中坚作用。

其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教科研机构。如设置教(科)研处(室),牵头整合教科研资源,引领教科研发展方向,指导和管理课题研究,组织校本课程开发,提炼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督促科研成果实施推进,组织教科研培训与交流,总结和推广科研经验,等等。

再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科研评价制度。评价应兼顾到科研活动的各个层面,细化评价标准,既要关注过程,更要注重实际效果,即要把科研工作有没有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此外,要将科研成果与精神和物质奖励、职称评聘、晋级评优、外出研修培训等方面挂钩,真正体现“做与不做不一样,做得好与不好不一样”,通过一系列激励性措施推进科研工作的效果,要让教育科研花开绚丽、果实累累。

(二)营造科研的良好氛围

要从整体上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创设有利的教科研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一是要把教科研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把教科研当成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捷径,做到精力、措施、资金倾斜。学校领导既要亲自主持或参与教科研活动并力争成为教科研工作的带头人,又要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力争人人成为“研究者”。二是要切合实际,科学定位,讲求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做到定位于实践应用,课题从教学中提炼且贴近教学实际进行研究,研究成果能直接应用于教学,教科研工作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并以此带动其他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科研过程中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三)帮助和促进教师增强科研能力

8.河头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科研管理 激励机制 量化评价 学科建设

[作者简介]刘达明(1964- ),男,四川邻水人,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办公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软件工程、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等的研究,以及办公室管理与科研管理工作;吴渝(1970- ),女,河南夏邑人,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数据挖掘、多媒体技术等的研究,以及科研管理工作;王国胤(1970- ),男,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数据挖掘、信息安全等的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科研管理等工作。(重庆400065)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邮电大学教改项目《教师工作量核算与统计信息系统》的研究成果,该项目成员还包括曾立梅、邹洋等。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025-03

一、引言

根据高校对教学和科研两大任务不同程度的倾斜,以及在科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多少,一般将高校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教学型、科研型四种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我国,高等专科学校和一般的普通高校均属于教学型学校,它们涉及的科研工作较少,主要承担教学任务;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主的高校则是科研型学校。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学校,都涉及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目前,重庆邮电大学是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过渡的高校,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当前被学校定位为教学科研型学院。2000年前,学院科研工作还是少数人从事的工作,成果缺乏,根本谈不上科研管理。随着科研队伍的壮大,团队散乱、科研资料不规范等问题日益严重,科研管理也迫在眉睫。从2003年开始,学院领导认识到,没有科研管理,也不可能做大做强科研工作,更不可能出好成果。为加强计算机学院的科研工作,提高学院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使学院的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激励全体教职工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院提出“教学”和“科研”并举的方针,双管齐下。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科研工作应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原则,对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同时进行扶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项目数量和质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为此,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

二、学院科研管理办法

1.科研管理的原则和目的。学院的科研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上传下达、管理督促、激励引导。上传下达就是将上级部门的信息传递给科研人员,将科研进展情况汇总上报,在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和科研人员之间架起一座信息传递的桥梁。管理督促就是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科研档案制度,解答科研人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非技术性问题,并督促检查项目完成情况。激励引导就是协助学院领导制定有关奖励政策,引导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激发科研人员研究激情。通过学院的奖励政策,引导科研人员向扶植研究方向、学科建设需要的方向和成果方面努力,使科研取得丰硕成果,推动学科建设。

2.科研管理政策。(1)基本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根据教育部规定,教师工作量分为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其他工作量三大块,其中专职科研人员科研工作量要求占70%,专职教师及教辅人员科研工作量为15%。我院《教师基本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规定博导、副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基本工作量,职称越高,基本工作量也越多。基本科研工作量以论文成果作为参照物,对于科研项目个数与经费、教材与专著、获得的科技奖励与教学成果奖、指导学生获得科技活动奖励等,均按一定的标准折算成论文篇数,以便统计是否完成基本科研工作量。(2)科研工作量计算和奖励办法。我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主要对科研项目、论文、教材、著作、鉴定成果、科技获奖、非科技获奖、专利、学术任职、职称晋升、学位晋升等进行量化,量化后的表现形式为科研分值。还对科研成果弄虚作假、无故不完成项目者进行罚分处理。科研工作量每年进行一次统计,记入教学与科研工作档案,作为业务考核、评定职称及晋级的依据,并对科研工作进行年度评奖。(3)亮点工程。主要奖励高级别成果、高级别项目,重点奖励突出贡献者。亮点工程奖励范围主要包括:高级别的论文(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数学学报》正刊上发表的论文以及被SCI收录的期刊论文)、学术专著、高级别奖励(国家级科研奖励、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以及相应的教学成果奖)、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级项目立项(主要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攀登计划、973项目)等的奖励。

三、科研工作量化管理

1.最低科研工作量。(1)最低科研工作量标准。根据不同职称,教师最低科研工作量有所不同。考核基本科研工作量时,达到高一级标准,自动视为达到下一级标准。其具体要求如下:博士生导师要求每年发表2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其中至少1篇为国家一级刊物论文;或每年发表1篇SCI检索论文。博士生副导师要求每年发表1篇国家一级刊物论文;或每年发表2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或每年发表1篇EI检索论文。教授(正高级)要求每年发表1篇国内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或每年发表1篇ISTP检索论文。副教授(副高级)要求每年发表1篇国内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或每年公开发表2篇论文。讲师(中级)要求每年公开发表1篇论文。(2)其他科研工作量的折算。有些教师可能没有文章,而是通过项目、教材、获奖等方式做科研工作,因此制定了相应的折算关系,要求低级别成果不能折合为高级别成果,折算后的成果不作为计算科研分值的依据。表1是教改项目折算成论文的情况,其他折算在此不赘述。

2.科研工作量化方法。(1)个人科研奖励总额。个人科研奖励总额分为两大部分:有科研奖励分数计算的奖励部分和突出贡献奖,其公式为:科研奖励金额=科研奖励分数(F)×奖励单价+突出贡献奖励。(2)科研奖励分数。科研奖励分数包括:项目分F1,论文分F2,专利分F3,科技奖励分F4,成果鉴定分F5,教材著作分F6,非科技奖励分F7,学术任职分F8,职称晋升分F9等。即:

其中:F1~F6与职称系数有关。

其一,项目分F1与职称系数k,排名系数m,项目权重系数x1,项目经费系数y,项目年限(即项目奖励次数)n有关,具体公式如下:

其二,论文分F2与职称系数k,排名系数m,论文权重系数x2有关,具体公式如下:

其三,专利分F3与职称系数k,排名系数m,专利权重系数x3有关,具体公式如下:

其四,科技奖励分F4与职称系数k,排名系数m,科技奖励权重系数x4有关,具体公式如下:

其五,成果鉴定分F5与职称系数k,排名系数m,成果鉴定权重系数x5有关,具体公式如下:

其六,教材著作分F6与职称系数k,排名系数m,教材著作权重比例x6有关,其中每部教材著作权总系数为一固定值q6,并由所有撰稿人员共享,共享比例x6由第一撰稿人分配。具体公式如下:

其七,非科技奖励分F7只与奖励项数有关,每项固定分值q7,并由所有获奖人员共享,共享比例x7由第一获奖人分配。具体公式如下:

其八,学术任职分F8只与各项任职级别有关,任职级别不同,其分值x8也不同,如果有多项任职,则取级别最高的分数。具体公式如下:

其九,职称晋升分F9只与是否晋升职称有关,晋升中级、副高、正高职称所得到的分值x9是不一样的,m01的值为0或1。具体公式如下:

上述公式中,qi为各奖励类型的权重,一般来讲,q3=1.5,q4=6,q5=3,其余均为1;m为排名系数,独著为1,当5人合著时,第一人的系数为0.4,最后一人的系数为0.1;x为各项奖励的权重系数,根据不同类型各自的权重系数是不同的,为鼓励写作教研论文,规定教研论文系数为相应科技论文系数的两倍;k为职称系数,为了鼓励低职称人员进行科研工作,职称越高,k值越小。

四、激励机制初见成效

通过制定和实施奖励机制,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老师人数逐年增加,受奖面逐年扩大,取得的成果也越来越多。表2为科研成果统计,除了比较整体指标外,特别将有代表性的论文指标列出来说明取得成果的趋势。从2003~2005年可以看出,科研总分数、人均分数、奖励总人数、获奖人员比例等指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2000~2005年间,论文篇数、三大检索篇次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检索比例保持在24%~30%,2003~2005年期间的检索比例逐年递增。奖励面范围逐年扩大,说明教师科研积极性不断提高,科研意识不断加强。

下图是论文篇数、三大检索收录篇次、检索比例的关系图,它表明,论文篇数和三大检索收录篇次呈线性增长,而三大检索比例基本上稳定在1/4~1/3之间。

五、今后现有制度的改进

从实施效果来讲,以后要更加注重对成果的奖励,减少对过程的奖励,如对项目的奖励,最好在项目立项年度给予立项奖励,在项目鉴定年度给予成果鉴定奖励,而不需要中间研究年度的奖励。从量和质上来看,在量上得到突破后,以后要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对高质量、高级别的成果进行奖励的思路将是以后调整的重点。从成果类型来看,论文数量较多,其他成果不足,说明单兵作战阶段并未结束,以后需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重点对专利、获奖、成果转化等方面倾斜。

[参考文献]

[1]王国胤.拓宽工科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议在工科大学生中开设前沿研究讨论课[J].中国教育理论杂志,2003(7A).

[2]唐锡海.制约高职院校科研水平提高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9).

[3]广州大学专职科研编制定编与科研工作量考核积分办法(试行)[OL].http://skc.gzhu.edu.cn/gltl/zzglbf.doc,2006-10-09.

[4]山东理工大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OL].http://skc.sdut.edu.cn/news_view.asp?newsid=153,2007-04-15.

[5]武汉科技学院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OL].http://kyc.wuse.edu.cn/show_kjfg.jsp?id=16,2007-04-18.

9.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评价量表的开发 篇九

教育科研管理应该管什么?很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对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作了归纳和梳理。综合起来,教育科研管理就是通过管理者的协调和服务,对教育科研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教育科研管理就是服务,是为了给中小幼教师创设更好的研究环境,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帮助他们克服研究中遇到的困难,给予研究者和研究项目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教育科研管理就是激励,是为了积极地鼓励和调动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过程。教育科研管理就是协调,是通过导向、调控、指导等方式协调教育科研的目标,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要求,实行弹性管理,争取达到理想效果的过程。因此,积极鼓励和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促进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质量水平,才是开展教育科研管理评价工作的题中之义。

二、研发指标体系

要进行评价,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评价对象的内涵与外延。现有教育科研管理的相关文献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科研管理的内涵、方法、模式、特点、发展趋势,教育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档案管理、成果管理等方面的改进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关于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主要观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科研的计划管理、组织管理、队伍管理、课题管理、制度管理和档案管理;二是教育科研目标的管理、对科研工作制度的管理、对科研队伍的管理、对实验过程的管理、对实验资料及科研成果的管理、对科研档案的管理;三是编制科学的学科发展规划与指南、对立项课题实施全过程管理、对科研专项经费进行有效的管理、为科研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培训教育科研队伍,以及表彰推广科研成果。经过分析梳理,可以得出: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即规划(计划)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经费管理、成果管理、档案(信息)管理、课题管理(从立项到结题的管理)。

1. 设计评价点和评价依据

我们注意到,虽然总体上学校教科研意识、教科研管理、教科研成果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是,学校间的发展水平尚不平衡,且一些深系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前更应得到关注。譬如:如何发展壮大一支具有一定教科研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如何引导学校贴近实际、契合需要,开展校本科研制度设计?如何推动教育科研工作聚焦具体问题,持续研究,成系列地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会体现在学校对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思考中;体现在教师研究性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工作中;体现在学校核心课题设计,不同层次的关联课题的整体规划中;体现在既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中。为此,我们将这些内容“写”入了评价指标。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评价量表(见表1)设立了管理、过程、成果三个评价视角。其中“管理”包括组织管理水平、制度运行状况、科研规划计划三个观察点;“过程”包括课题层次数量、核心课题状态、科研活动情况、科研档案情况四个观察点;“成果”包括科研队伍状况、课题研究质量、成果推广水平三个观察点。量表同时设立了0~5分六个评价梯度。以十个观察点为纬度,六个评价梯度为经度,纵横交织构成60个评价点,每个评价点都建立起评价依据,作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参考。以观察点1“组织管理水平”为例,0~5分六个评价梯度分别对应的评价依据是“无相关内容”“形成科研管理组织架构”“组织领导健全、专管人员基本胜任科研管理工作”“组织管理健全,专管人员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组织领导健全,专管人员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在组织、推动学校科研工作上发挥重要作用”“组织领导健全,专管人员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在区内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发挥引领作用”。

说明:⒈若某项指标评定为5分,则表明该单位体现在此项指标上的“成果”至少能够在区级及以上层面进行专题展示交流。⒉若某项指标评定为3分,则表明该单位能按照区科研管理的一般规定要求,落实好相关工作,达到合格标准。⒊比照5分、3分的评定标准,结合4分、2分、1分的相应赋分说明,可以作出4分、2分、1分的评定。

2. 建立基准线和相邻参照

为了实现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功能,量表每一个观察点下的3分线和5分线分别对应达标水平和理想水平。以观察点2“制度运行状况”为例,达标水平是“能结合实际,从课题管理、科研激励、组织保障三方面构建起校本科研管理制度体系”;理想水平是“校本科研管理制度体系能切实付诸实施,且经历实践检验后,相关举措有实效、有特色”。以观察点3“科研规划计划”为例,达标水平是“科研工作计划能体现工作思考。能针对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且客观,具体”;理想水平是“科研规划(学校规划中的科研部分)中指向的主要任务,在工作计划、总结中,有分年度循序推进的思考与总结”。如果被评定为理想水平,代表学校在这一方面具有特色,至少在区域范围能做现场经验展示交流。设立了这两条基准线,对于作出相邻轴线上的评价会相对方便和准确。

3. 突出本体性和衍生价值

从本质上说,教育科研管理评价是判断教育科研管理的本体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究教育科研管理衍生价值的过程。在评估量表中,“核心课题状态”“科研活动情况”“科研队伍状况”“成果推广水平”四个观察点的设计,针对的就是教育科研管理的衍生价值,即学校的核心课题能经过至少两轮以上周期的深入研究,取得明显成效;更多科研活动能聚焦某一问题,成系列地持续深入地展开专题研讨与实践,促进问题解决;更多教师经常参与课题研究,形成教师研究专业活动社群类组织,通过定期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科研专业能力;更多研究成果继续开展深化研究,以课程等形式,进行较为系统的推广,在市级及以上层面逐渐产生影响。

三、建立评价策略

教育科研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参与人员的广泛性使得教育科研管理需要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教育科研管理既需要一定的刚性要求,例如科研规范和标准,也需要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这样才不至于机械和僵化。因此,教育科研管理评价也需要采用务实而又灵活的策略方法。

1. 定性定量相结合

由于教育科研本身具有研究性、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等特点,因此,对其完全采取定量评价的方式会存在较大困难,我们设计了两次定性评价,并结合定量评价的方式。以观察点7“科研档案情况”为例,0~5分设置的评价依据(见表2)即一次定性评价,当做出一次定性评价判断的同时,也就产生了评价分值。在此基础上,评价者进一步给出更为明确具体的二次定性评价,填入量表最后一栏内。

此外,在课题层次数量、核心课题状态、科研队伍状况、课题研究质量等方面,凡是能量化的指标,我们采取定量评价为主的方式,比如观察点9“课题研究质量”,量化评价的依据依次是“至少有一项课题研究成果市级及以上层面获奖;至少有一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区级一等奖;至少有一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区级二等奖;至少有一项课题研究成果区级获奖;至少有一项课题研究成果形成成果集”。其他难以量化的指标,则以定性评价为主。

2. 以肯定为主

进行教育科研管理评价的目的既非鉴定,也非评比。因此,尽可能给以肯定性评价,呈现学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上不断取得的发展与成绩,激发学校科研管理的问题意识,促进解决问题。

3. 强调差异性

既要关心学段内学校间的比较(见图1),更要关注学校自身各项指标的发展变化(见图2)。强调差异性,主要是指要注意到学校本身的发展基础和各学段学校的特点,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评价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个体,且要充分注意到不同学段的差异。因此,需要对单个学校,从各项指标的发展进行评价。不同学段的差异,体现在对量表本身的相关调整,以及建立在量表下的相关评价流程、方法、工具等。

4. 突出自评

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激励机制,应该在教育科研管理评价中给予重视。这种自我评价,应是一种全方位的自我评价,即凡是参与学校科研管理活动的相关对象都应当加入到自我评价的范围中来。学校应当组织课题主持人、科研室负责人、教师培训工作负责人、档案管理人、学科教师代表等一起开展自评,基于证据基础得出自评结论。

5. 多主体评价

对于自评结果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必要条件下,除专职科研员外,可组织学段科研室负责人、兼职科研员、名师工作室、科研管理专家参与评价。通过交叉互证、三角验证、现场调查等方法对相关指标的客观真实度进一步加以研判。图3是某校的自评结果,蜘网图显示该校在组织管理水平、制度运行状况、科研规划计划、课题层次数量、核心课题状态、科研活动情况、科研档案情况、科研队伍情况都是5分,即达到理想水平,然而,其课题研究质量却只是3分,这就需要在现场调查时加以认真研判。

学校科研管理评价指标从设计初到试用,经历了数轮研讨、试用和调整。比如观察点6“科研活动情况”,在这一评价点上,起初我们以“科研活动的数量、范围、形式”来评价科研活动情况。而专家建议评价指标的设计更要关注目的、关注内涵,于是引发了“什么样的科研活动才更有成效?”的讨论。大家最终认为:科研不是随意的问题解决,那么高质量的科研活动就应当是有设计的;学校科研是指向具体的实践问题,那么高质量的科研活动就应当是持续深入地剖析问题和促进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实事求是,呈现发展脉络,而不拘泥科研活动的形式与数量。观察点8“科研队伍状况”,原先我们“以学校老师参与课题的层次,数量及成果质量”作为队伍状况评价依据,在试测中受阻。大家发现,有的学校多数教师经常参与课题研究,科研沙龙、科研年会等活动,但成果质量尚不突显;有的学校少数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科研活动少,个别课题成果质量较高。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评价?科研是一个“温水泡茶慢慢浓”的过程,应当更关注科研在教师生涯中的存在感和获得感,而不是一时一事之得失。因此,学校在教师研究性学习共同体组织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学校教师经常性参与研究的行为表征,教师对学校科研文化的意见才应当是科研活动评价的重点。经过十数次修改和征询意见,试用单位反馈结果:量表对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梯次发展具有目标引导价值;评价指标关注基础性和发展性,评价过程基于证据,评价方法较为客观;希望量表更具有灵活性,能根据需要动态更新调整。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评价是一个包括评价计划、评价流程、评价工具、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处理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过程。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评价量表建立了评价的内容体系,评价的操作体系,即一系列实用评价工具,包括评价计划及操作流程;体现学段特点的信息搜集、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比如将评估量表转化成网上问卷,成果分析法的使用,底层数据库的建立和共享等等,这是一个持续深入的研究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倡平.教育科研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蔡荣.浅析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

10.学校教科研不当现象及其矫正 篇十

症状1:制度制定行政化

[病例1]不少学校教科研制度的制定以校长的意愿为主,由学校行政领导集体商量通过。教科研制度虽然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但这种从上而下制定的教科研制度无法得到多数教师认可,执行的效果并不好,有些甚至成为教科研工作开展的绊脚石。

[诊断]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主力军是一线教师,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的制定更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参与和讨论,要扭转制度建设凭领导的个人意见决策的片面经验化缺陷,避免制度建设的匆忙实施,就要在反复征求全体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待成熟以后再实施。

[矫正]以“民主”作为制度建设的基石。

我们学校的教科研制度比较健全,包括教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制度、教科研理论学习制度、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教学科研一体化工作制度、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出台都采用自下而上的办法,充分给教师放权,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群策群力,在讨论稿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和补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全体教师对本校的教科研制度一致认可,执行力较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症状2:制度管理形式化

[病例2]不少学校都有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但大都是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用的,在实际工作中却是一纸空文,真正严格按制度管理的很少,执行的效果更差,严重影响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和课题研究的质量。

[诊断]现在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当作“面子工程”,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数量,在教科研工作管理上不到位、不作为,对于教师不研究或假研究的行为采取放纵的态度,只要教师能结题就行,不管质量如何,这样尴尬的局面都是功利主义惹的祸。

[矫正]严格执行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我们制订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建立“校长室—教科室—课题组”的科研三级管理机构,具体工作由教科室负责落实,教科室成员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学校教科室主任要制订出学校教科研三年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教科室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对学校所有的立项课题进行规范管理,在各课题组中开展七个方面的活动:1制订好课题申报方案。2课题立项后及时组织开题论证活动。3要求课题组定期举行理论学习活动。4参加每月一次的学校教科研工作例会,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5填写“课题研究工作记录表”,及时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上交阶段性成果。6上好课题研究课。7写好论文和结题报告。我们严把“七关”,要求课题负责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我们建立了检查通报机制,把有效监督作为校本教科研制度建设的有力保障。教科室主任要准确掌握每个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每月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对于不研究或假研究的课题负责人作批评教育,及时终止该课题的研究经费支持,维护校本教科研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症状3:课题研究“假、大、空”

[病例3]多数学校对课题申报和结题的管理都比较重视,忽视研究过程管理与指导,缺乏研究中的专业引领;多数教师重视课题立项,忽视开题论证;多数教师重视课题结题工作,忽视课题过程研究,缺乏对研究过程资料的积累,缺乏对研究资料深刻分析和对研究成果提炼的能力。

[诊断]现在做课题研究的老师多数是为了评职称,在研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假、大、空”和“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浮于表面,没有实效性。很少有人能长期坚持去研究自己身边教育或教学的某一真问题。有些课题组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资料,由于研究者不会规范撰写研究报告,缺乏对教育实践经验提炼的能力,不能较好地陈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缺少理性思考和对结论的陈述,最后造成课题无法结题或勉强结题。

[矫正]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制度。

为了有效避免“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我们制订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学科研一体化工作制度》,要求各学科教研组长和组内其他教师一起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在学期初就确定好本学期教研主题,围绕教研主题定一个相关的小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的选题必须来自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从自己身边的教学小问题入手,从小题小做开始,在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后再逐渐过渡到小题大做,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教学科研一体化, 教学上升到科研,科研下嫁到教学,相得益彰,克服单纯的为科研而科研和低层次的教研倾向,努力促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学校各年级教研组都要有研究课题,教研工作与课题研究工作相结合,如我校的市规划课题《利用成果袋高效突破小学起始年级的识字量》的负责人就是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其带领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开展了有关识字教学方面的研究;市规划课题《第二学段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在五年级数学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有关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的研究。

症状4:科研成果推广少

[病例4]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师论文获奖与课题结题,而忽视教科研成果的培育,以及获奖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活动。

[诊断]学校层面的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校领导对于教科研成果推广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在思想上对于成果推广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为一线教师创设平台;二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大多是“田野”式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解决的问题往往是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少理论指导,缺少共性和普遍性,所得出的结论往往经不起第二次实验验证,不像大学教授、专业科研人员的研究那样规范、专业,其成果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班级进行多次实验推广。

[矫正]建立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

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是课题开展有效研究的保障,课题成果推广工作只有有了制度的建立才能顺利实施。学校应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我们制订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由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在每年课题申报、研究中期和结题后做好课题“三关”管理和指导工作,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好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奖励制度以“精神奖励”为主、淡化“金钱奖励”、追求“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指导思想,对参加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和教科研论文获奖的教师进行奖励,并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考核、评先进、评职称的条件之一。

11.给农村学校教科研恰当的定 篇十一

教育专家朱永新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的“论文”应该是“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案例”,应该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客观反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个要求对农村教师的教科研活动很有启发。只要教师依托课堂和学生实际选择自己最拿手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就是从事教科研工作,就应该得到鼓励和表彰。

那么,农村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教科研呢?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或是对课堂教学的利弊得失的反思,或是对学生管理方法得当与否的反思,或是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只要是倾注了真情,有切身感悟,对教育教学有指导作用,都是很好的教科研。

二是对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进行总结和反思。中小学教师每个学期都要参加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参加各种名目的培训,这些学习和培训,对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大有裨益。在每次学习和培训之后,依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把自己感悟最深的方面写成心得体会,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是教科研的一种形式。

三是针对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就是被很多人称道的“小课题研究”,它应该成为农村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对中小学教师每个学期都必须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要求,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辨析。对农村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撰写理论性强、前瞻性强的“论文”有点勉为其难,既然中小学教育教研的重点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解析,从而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那么教师依托教学实践所写的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故事、教研心得、读书体会等都应该算“论文”,切忌盲目地给教师“论文”定字数、定格式、定内容,一味地要求在某级别报刊上发表等形式主义的东西。

只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学校教科研恰当地定位,对农村教师的“论文”写作给予科学引导,相信农村学校的教科研会大有作为,农村教师会爱上“论文”写作的。

12.让教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篇十二

教科研工作是指学校用教学科研的方法研究与教学相关的理论, 从理论上找出正确的方法, 用正确的方法完成与教学相关的工作从而克服存在的问题。因此, 学校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重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学校只有重视目前存在的问题, 找到正确行动的理论, 积极落实正确的措施, 才能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抓好教科研工作, 提高学校的运营管理水平

学校的经营管理方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随着国家向前发展, 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学校经营的模式也由国家计划经营的模式变为由学校自主经营的模式, 学校要通过自己的运营自负盈亏。然而学校并不是普通的商业机构, 它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培育人才的责任。因此, 学校的运营面对着几个难题:学校的经营目标是什么?学校的经营方向是什么?学校的资金来源是什么?

要解决学校运营的根本性问题, 就需要用教科研的工作研究我国经济结构、育人的目的、运营的方向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教科研的工作, 学校的运营方向得到清晰的结论。通过教科研结果论证, 目前学校经营目标不应是提升学校的经济价值, 它的意义应该是独特的社会价值, 学校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校的经营才有意义, 如果学校的经营失去独特的社会价值, 那么学校本身将失去价值。因此, 学校要以培育高素质的学生为前提, 兼顾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校要在社会上立足、要获取足够的生源, 就要提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在运营中, 当社会意识到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时, 学校就能获取更多的生源。学校的资源来源可以有很多渠道, 例如社会人士对学校的捐助、厂校的共同合作、与其他学校交换资源等, 学校要以坚持培育高素质的学生为前提, 融合更多资源, 拓宽运营渠道。有效的教科研工作, 还能用理论的方法指出学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通过不断完善自己能做好运营和管理工作。

二、抓好教科研工作,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要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然而由于传统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发生变化, 人们对教师的看法也同时发生变化。比如, 在传统的观念中, 人们认为教师是一门神圣的职业, 教师必须“为人师表”, 而目前教师在经济大潮中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开始感到困惑。有些教师认为教师这份职业仅仅只是一份工作, 和其他的工作没有不同, 因此自己不必担起“神圣”的重担, 也不必做“高尚”的人。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变化, 教学态度就会发生改变。比如部分教师不愿意花费更多心思引导学生成长, 只愿意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一些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 仅仅把教学工作当职业“跳板”, 只要一有合适的工作马上就走, 因为不愿意专心工作, 也就不会把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还有一些教师把本职工作当额外的工作做, 把更能挣到钱的额外工作当本职工作做, 对教学工作非常敷衍。由于教师教学态度发生改变, 人们对教师提出很多负面的评价。

教科研的工作已经通过研究指出存在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 并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同时提出教师的行为不仅对自身存在不良影响, 也指出对整个教师行业产生不良影响。教科研工作能为学校和教师指明新的教学方向, 通过改变教学方向使教师、社会和学生产生良性循环, 从而使学校能继续达到经营的目的。

三、抓好教科研工作, 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校经营的目的和教育的目的, 最终是提高学校学生的素质, 然而怎样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国的教育方法目前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 学生无论是未来要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还是社会高等教育都需要通过种种考试。但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需要能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如果学生不能提高综合素质, 就不具可发展性;如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就不具备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就需要学校提出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科研工作正是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工作。比如教科研工作者提出教师要响应国家教学的目标, 用自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经过教科研工作的指导,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他们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深入地掌握知识, 让学生们在真正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得考试的好成绩。同时教科研工作还不断地关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随时提出新的解决方法。

13.河头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一、进退自由的团队更易获得认同

真实的科研需要发自内心的需求。科研先锋队需要在形式上保持灵活,对参加对象要保持进退的自由,以活动内容吸引教师。“您还在羡慕别人发表了那么多篇文章吗?您还在感叹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成长目标的迷茫吗?加入科研先锋队吧!也许您不知道辛苦写出来的稿子投到哪个杂志合适,也许您还在为网络下载文章感到不方便,科研先锋队可以帮助您!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适合每一位需要成长的教师……”

这段文字有点像电影上的外国征兵宣传,也有点像大学社团的招募广告。没错,这就是科研先锋队的报名宣传海报,它挂在学校的内网,想参加的教师只要在下面填上自己的个人信息跟帖就可以。没有资格审查,没有台阶要求,更没有名额限制。“奴隶是造不出金字塔的”,行政的强制命令反而会让科研成为一种负担,失去它本应有的魅力。教师们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它们。

二、身边的达人榜样更能激发自信

每年新一届科研先锋队成立的那一天,我们团队都会邀请学校的科研达人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达人们把自己发表的样刊搬到了会议室,看着那摞近半人高的报刊,现场惊叹声不绝于耳,视觉上的冲击引发的是精神上的震撼。听着身边的人讲述自己发表第一篇文章的经历,欣赏大量阅读所带来的广阔视野,聆听笔尖下的智慧让思维碎片成形的经过,不由得让人感叹“人是思想的芦苇”!一句“五年前,我和你们一样没发表过一篇文章。我做到的,你们也一样可以做到”让队员们热血澎湃。

有了这样的视觉和精神震撼,接下来自由提问的互动环节立刻热闹起来,“你用什么时间写作?”“你写作的灵感从哪里来?”“怎么知道报刊需要什么样的文章?”“你能共享一下投稿的邮箱吗”……

原定四十分钟的会议时间远远不够,于是讨论从会上延伸到会后,从上班时间延伸到下班后,从办公室拓展到QQ群、微信圈。科研处干脆在内网开辟了一个专栏——“身边的科研达人”。栏目介绍上写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备课、上课、辅导、作息……他们看到的,我们也看到;他们想到的,我们也能想到;他们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只要我们做个用笔思考的有心人。读一读他们的文章,一定会有所启发,研究你的教学内容,观察你的教育对象,用笔记录下属于你和孩子们的幸福故事,启程了,目标就不会远……”

三、菜单定制式的培训更显效果

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每年要完成多少学时的培训,其实并不是教师们不思进取,而是因为所谓的培训对自己没有多少帮助,反而成了负担。根据教师们的建议,先锋队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将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育教学论文,分主题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以教育随笔为例,先后进行了例文解读、杂志栏目分析、写作点积累、我的教育故事、投稿的那些事等专题研讨。培训时,首先从优秀杂志上找来好的教育随笔让教师们审读解析。在深度阅读中队员们明白了一篇好的教育随笔一般都会有一个让人身临其境的故事,有一段深入本质的思考分析,还会提炼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式方法。渐渐地,教师们发现这样的事例自己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文章自己也能写。

于是,每月一篇作业,按时发到指定邮箱,每个月写好后,请高手点评。对参加培训的教师从写作点的选择到题目的拟定,内容的删减到文字的排版以及投稿方式到适合杂志的选择都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因为所培训的内容是教师自己定制的,也是他们所需要的,所以每次活动都没有人缺席,每次活动他们都听得格外认真。有时候有些队员的文章指导得不够详细,他们还会追到办公室进行请教。于是,每月一次的先锋队活动有了宗旨:“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走。”

先锋队活动也有了保留节目:美文推荐、发表经验分享、问题交流、队员作品点评……为了让队员们尽快实现发表零突破,科研处专门搜集了各种教育杂志的征稿信息,征稿主题往往也代表着教育的当前热点,有很强的针对性。活动时老师们也乐于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一年级孩子老打小报告怎么办?”“我们班有一个孩子每天都缠着我给家长打电话表扬他……”

往往一位教师的一个教育话题,经过大家的讨论分析后,处理方式得到了丰富完善,不仅提高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技巧,文章也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完善。人们常说“从零到一的距离,通常会大于从一到一千的距离”,科研写作也是这样。一旦有第一篇作品发表,就会产生激励动力,很快会有第二篇和第三篇作品发表。从心理学上讲,这种正向路径依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学校狂犬病知识下一篇:电气倒闸操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