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交往礼仪

2024-07-13

师生交往礼仪(17篇)

1.师生交往礼仪 篇一

《师生交往》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知识目标: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

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歌曲《长大了我就成了你》导入新课。(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教材P65运用你的经验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见教材P66表格)答案提示:如:在学习中,老师扮演引导者角色;在参加集体活动时,老师扮演组织者角色;在课外交往中,老师扮演着陪伴者,朋友的角色,等等。

一、教学相长

探究二:教材P66阅读感悟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老师不是圣人,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发生分歧时,要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这有助于师生共同进步。

探究三:教材P67探究与分享

(1)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2)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答案提示:(1)语文老师的表扬是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有助于激励我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数学老师的批评是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反省自己,改进不足。(2)我会对小奇说,不要在上课时写小说,这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是不尊重老师劳动的表现。我会建议他在学习之余再进行文学创作,等等。

二、亦师亦友

探究四:教材P68探究与分享

(1)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答案提示:(1)启发:我们要尊重老师,刻苦学习,听从老师的教导,等等。(2)还要尊重他,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探究五:教材P69相关链接及方法与技能

(1)从毛泽东给徐特立的信和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讲话内容,你共同体会到了什么?(2)当我们与老师发生分歧时,怎么办? 答案提示:(1)共同体会到了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2)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目前,在很多中学,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校园到处体现着平等,洋溢着快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师生之间平时能够做到(C)A.没有矛盾B.相互帮助C.有效沟通D.距离适度

2.交往是一门艺术,沟通需要方法。在师生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到(A)A.学会角色互换B.得理不饶人C.和老师称兄道弟D.言听计从 3.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的认识应该是(B)A.表扬是肯定,批评是蔑视B.表扬是鼓励,批评是鞭策 C.表扬是爱护,批评是放弃D.表扬是溺爱,批评是打击

4.“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当老师讲课出错时,不正确的做法是(D)A.合理地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B.私下里与老师交流看法 C.课后写纸条给老师指出错误D.当面指出,使老师难堪

5.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学生理应尊敬老师,学会与老师沟通、交往,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可在师生交往中,难免会有不和谐的音符闪现:

情景:小学路上,小强由于送一位盲人到亲戚家,晚到学校近二十分钟,因而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小强觉得委屈,心想做了好事还挨批评。(1)行为选择:假如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

(2)心动行动:当你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意见发生分歧时,有什么好方法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答案提示:(1)提示:我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解释晚到原因,争取得到老师的谅解。(2)提示:如尝试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做到换位思考;课后用写小纸条的方式向老师作解释;原谅老师的错误,等等。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

2.师生交往礼仪 篇二

一、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 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 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 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

同理心有三个要求: (1) 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 (2) 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 (3) 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 ( 引用自《师生沟通的艺术》)

二、案例分析

某班学生陈某, 是家里的独生女, 娇生惯养, 自我意识强。在美术课上, 她让同学代其画画, 并撒谎、欺骗美术老师。老师发现后, 批评了陈某并责令其道歉, 陈某非但没有道歉, 反而对老师说话时态度不好。美术老师很生气, 骂了一句“滚出去”。陈某非常委屈, 她觉得从小到大父母都没有骂过自己, 老师凭什么骂自己。不管怎样, 老师都不应该骂学生。事后她找到了老师, 师生先后进行了两次谈话, 一次失败, 一次成功, 具体过程如下:

( 一) 缺乏“同理心”的师生沟通

生: ( 叙述事情的经过后) 美术老师凭什么骂人?

师: ( 我当时在想怎样维护老师的权威) 这件事情我会去了解的。

生:老师, 您不感到气愤吗? 作为老师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学生?

师:你要想想, 这件事情是你先错, 才让老师生气而犯错的。老师不是有意骂你, 是在极其生气的情况下, 没有控制好情绪。

生:我就知道你们老师肯定帮老师说话。这件事不能就这么完了!

师:那你想怎么样? 要知道是你先错的。

生:是我先错, 可他也不该骂学生, 他要向我道歉。

师:那不可能, 你犯错老师要管, 老师犯错有学校管, 不是你说怎样就怎样。

生:那好, 我不和您说了, 我去找校长。

结果, 师生第一次沟通以失败告终。矛盾非但没有得到解决, 反而越发尖锐。

( 二) 富有“同理心”的师生沟通

师:怎么样? 现在还那么生气吗?

生:还是很生气。

师:想想, 的确很让人生气,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生:就是, 从小到大没人这样骂过我……

师:其实我知道你并不想怎么样, 只是觉得很委屈。但是你有没有想过, 假如你是美术老师, 你能不能容忍一个学生的欺骗行为?

生:……

接下来, 我给她分析老师为什么会批评她, 老师的这种做法是负责任的表现。当然, 老师让学生滚出去是不对的, 而她的做法更是错误的。

通过这次谈话, 陈某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的错误, 原谅了老师的错误。在后来的美术课上, 她基本上能做到认真画画, 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而且在课外见到美术老师也能主动问好。

案例表明, 缺乏同理心的情况下, 老师很容易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意来处理学生的问题, 从而导致师生关系沟通失败。在师生沟通中, 老师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 必然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

三、如何用“同理心”实现师生有效沟通

( 一) “爱是‘同理’的别名”, 爱学生, 才能“同理”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 是除了母爱之外, 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 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 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 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给学生以真挚的爱, 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 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 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收到期待的效果。因此, 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 才会产生动情效应, 从而收到较好的“同理”的效果。

( 二) “了解学生”是“同理心”运用的基础

要想很好地运用“同理心”原则, 使师生间相互接纳、尊重, 形成双方良好的沟通, 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工作。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 如聆听、善问、巧谈、善观等方法。聆听。积极聆听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 更加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随之带来更好的沟通效果。积极的聆听主要表现为专注的行为、言简意赅的复述等。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学生的主要观点和对学生语言的理解、认同复述出来, 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态度倾向,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接纳和信任。

善问。在工作中要善问, 在接触一个新的班级时, 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 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 学习上是否有困难, 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

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从更全面地角度去了解学生, 给学生一个自我和内省的启发。

善观。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有慧眼, 不仅要观察学生集体的变化, 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 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妥善处理, 把工作做在前头。

巧谈。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 如课堂、办公室, 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 如课间、操场、劳动场地, 或在宿舍、放学回家的路上等, 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 尤其在后二种场合, 要谈得好、有收获, 关键的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 从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使他们解除顾虑, 打开心扉。

( 三) 以文传情, 拉近距离

情感是维系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纽带, 教师一道道真诚的目光, 一个个灿烂的微笑, 一句句谆谆的教诲, 一行行娟秀的隽语, 都传递着信任和尊重, 给学生以温暖、鼓励和力量, 加深了双方的感情。因此, 在作业本上、试卷上都不能吝啬一个个的“优”字、一句句衷心的评语。

( 四) 经常打电话, 加深了解

电话互访是校内沟通的一种延伸和互补。可以了解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困难; 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 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交友情况; 了解家教情况等。建议学生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建议在家开展些什么有益的活动; 建议读些什么书等。还可以在发现学生有了进步时及时告诉家长, 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同理心这种理解和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过程, 对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心态、一种感觉、一种理念, 也是一种技巧、一种能力、一种修养。

参考文献

[1]唐思群, 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3.师生应如何交往 篇三

对很多教师而言,学生就是一群不懂事的小孩子,老师可以随意地对他们采取任何教育手段,只要教育目的达到了就行,似乎这其间用不着动脑筋。但是,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不可能随意地粗制滥造,而是需要艺术家潜心钻研、精心雕琢,在时间和精力上肯付出代价,才能获取艺术上的成功。所以说,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必须学习交往策略,要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来开展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师生关系拉近,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一、躬亲示范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能否以身示范、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去影响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要以自身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康的情绪情感、文雅的言行举止、丰富的兴趣爱好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在教师身上汲取营养、健康成长。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要随时把握住自己可能产生的情感和心境,学会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需要,并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尊重学生,在人格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用教师良好的师德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真正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主动交往

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往,选择好交往方式。“交往”是在交往者双方之间进行的,因而需要双方都做出努力,师生之间的交往更是如此。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常常因为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在有意和无意中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因而多数造成了一种“课上忙学习,课下忙补课”的师生关系。而长此下去,师生交往是很难发展的。所以说,老师必须重视与学生的主动交往,且老师在与学生交往时所采取的态度又是决定师生关系发展的关键。教师从第一次与学生交往时就必须明确自己应该和学生建立什么样的相互行为模式、要求学生对自己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和采取什么样的行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不符合我们的愿望时,唯一的办法是教师主动改变自己,那时,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就会相应的改变。总之,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和行为总是与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是相一致的。

三、角色变换

教师角色与其它行业的人相比较有其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每天频繁接触、打交道的对象是一群心理尚不成熟且具有思想认识和主观能动性的孩子;二是教师担负着培养和教育学生的社会责任。因此,就其职业的特点来说,对其角色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其特殊性,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具体地说,教师绝不能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与不成熟的学生一般见识,也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正常的发火,而是要在理智中控制好情绪,客观地去处理学生问题,去帮助学生进步。要时时处处做学生们的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强化角色意识,优化教育行为,完善自我。

4.交往礼仪 篇四

1.不要言而无信

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

2.不要恶语伤人

当对方脾气一触即发时,要临时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回避并不等于“妥协”,而是给对方冷静思

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

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的矛盾

恶语很难避免。最好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产生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冷静的交流,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出现。

4.不要随便发怒

医学认为,发怒时容易伤及自己的肝脾,易发怒的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更容易衰老,而且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

所以,遇事要冷静思考,学会“换位”思想,冷静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

5.不要流言蜚语

在背后流言蜚语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朋友或同事间的情谊,甚至会造成反目成仇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

所以要做到:

不干涉别人的隐私,不传播小道消息,对别人的过失不要幸灾乐祸。

6.不要开过分的玩笑

开玩笑是常有的事,但要适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

性格开朗、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可以使气氛更加活跃。

拘谨的人,少开甚至是不开玩笑。

异性,特别是对于女性,开玩笑一定要适当。

不要拿别人的姓名开玩笑或是乱起纠号、乱叫绰号。

尊长、领导,开玩笑一定要在保持住对方的尊严的基础上。

在一些悲哀、不幸的气氛中或是别人正专心致志的场合或庄重的集会、重大的社会活动中,不开玩笑。

5.日常交往礼仪 篇五

一、见面礼仪

(一)握手礼

1、握手姿态行握手礼时,通常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两足立正,上身稍向前倾,伸出右手,手掌垂直于地面,四指并齐,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微微抖动3—4次(时间以3秒钟为宜),然后与对方手松开,恢复原状。

2、讲究次序:尊者居前:女士先,男士后;长辈先,晚辈后;上级先,下级后;

[2] 拜访时,来时主人先伸手,表示迎客;离去时,客人先伸手,表示道别。

3、握手力度

(1)跟上级或长辈握手,只需伸手过去擎着,不要过于用力。

(2)跟下级或晚辈握手,要热情地把手伸过去,时间不要太短,用力不要太轻。

(3)异性握手,女方伸出手后,男方应视双方的熟悉程度回握,但不可用力,一般只象征性的轻轻一握。(一般握女士全手指部位)

4、禁忌

(1)贸然伸手;见面与告辞时,不要跨门槛握手。(2)用左手握手;

(3)戴墨镜、太阳镜握手;(4)戴帽子、手套握手(除非女士在社交场合作为身体服装一部分的薄纱手套);

(5)交叉握手;(6)抓指尖式;

(7)握手时目光左顾右盼;(8)长久地握住异性的手不放。

5、鞠躬礼注意

(1)目光应向下看,表示一种谦恭的态度。鞠躬礼毕起身时,目光应有礼貌地注视对方。

(2)鞠躬后视线落在对方脚尖部位。(3)鞠躬时脖颈挺直。(4)在我国,接待外宾时也常用鞠躬礼。

(三)名片礼

名片是商务人员、白领人士随身必备的物品之一。

1、名片使用“三不准”

(1)不得随意涂改;(2)不准提供两个以上的头衔;

(3)一般不提供私人联络方式,尤其在商务交往、公务交往中。

2、名片的交换

(1)如何递上名片

①态度谦恭:以双手食指和拇指执名片的两角,以文字正对对方,一边自我介绍,一边递上名片。对于对方递过来的名片,应该用双手去接,以示尊重和礼节。

6.国际交往礼仪 篇六

(1)什么是礼仪:人际交往中,交流双方所表示相互尊重有好的礼仪和仪式。

(2)国际礼仪:国际交往中,交流双方所表示相互尊重有好的礼仪和仪式。

(3)礼仪的本质-尊重。国际交往礼仪与哪些因素有关:

(1)与一定的生产方式有关,如农业民族的人们请客吃面包,游牧民族问候语:“牲口好吗?”

(2)与宗教信仰有关,餐前祈祷,请印度人吃牛排是最大不敬,意思了禁酒。

(3)于一定的地理环境有关。学习国际交往礼仪的意义:(1)学习国际交往礼仪可以加强素质,更好的迎接时代的挑战。

(2)学习学习国际交往礼仪,可以外塑形象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尊严。

(3)学习学习国际交往礼仪,能够做到乡随俗,成功涉外。

2.涉外通则-是指涉外人员在国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国际惯例和基本原则。

(1)维护形象 1仪容美2仪表美3仪态美4学会使用香水

(2)不卑不吭

(3)信守约定

(4)热情有度

(9)以右为尊.与基督教交往

产生时间-公元1世纪

地点 巴勒斯坦

圣物 十字架

三大流派 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区别:天主教。新教

神:上帝天主

十字架上无耶稣有

有受难像不供奉圣母供奉

宗教活动叫礼拜沵撤

神职人员:牧师神父

自由食物天主教认为血是宝血拒绝食动物的血

1.踏入山门要衣整洁轻声慢步2.佛门的基本礼节为十礼,不握手3.不能攀爬侮辱佛像4.不准触摸辱骂憎尼5.进入寺庙不乱动不乱讲不乱路6.佛教过午不食戒7大禾佛教只吃朝天长不吃背朝天长,不杀生忌荤腥同时忌食葱姜等辛香蔬菜8.对寺院人员用尊称9不问其俗名 节目:佛诞节涅槃节成道节世界佛陀节

浙江普陀山 观音。大慈

四川 峨眉山 普贤。大行

安微 九华山 地藏。大愿

7.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关系浅析 篇七

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行为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而在交往类型的分析方面呈现出不同学科的学者用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研究的特点,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如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合作学习是必要的,因为学习者需要同其他人联系,以便对客观世界如何建构的方式方法取得共识。国外学者艾雪黎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理论和方法,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三种类型: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利比特与怀特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行为分成三类: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这些不同的师生课堂交往互动行为类型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互动行为作了划分。由于课堂行为具有很大的人为性、不确定性、有序性和无序性等特点,因此,这些理论的研究只能从某一方面做阐述,而无法把所有的教学事件考虑进去。知识观的不同,对教学本质、师生关系本质有不同的理解,就会有不同的交往互动模式。在我国,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作为师生关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重视,尤其在新课改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成为重点。然而就目前来说,我国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我国课堂教学中的交往缺失探讨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本身的素质限制,常常忽视教学交往,导致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失当。进而使交往的本质价值没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和体现。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种交往失当主要表现在:

1.交往的单一性。一般而言,教学交往主体主要有:教师个体、学生个体、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因而会形成不同的课堂交往形式,这些不同的交往形式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互动。我国目前的课堂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师生间的交往,这种师生间的交往也主要是教师主动和个别学生或整体学生的知识传授的交往,而缺乏学生与教师的主动的多方面的交往,缺乏师生之间的配合。在学生群体(学生小组)之间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则是很少的。目前,倡导合作教学、小组学习,但是小组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地成为实质性的具有交往价值的功能实体,即使有,也是更多的流于形式。这样,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成为学习和交往的主体,其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很好的发挥。

2.交往的不公平性。

(1)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对象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群体交往的比例差异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的对象差异上。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次被提问,而有的学生却“无人问津”。从性别上看,在课堂中,教师与男生的互动多于女生,其差别大到就纪律交换意见,小到教学内容的交流,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女生的成熟,这种差异逐渐扩大;从互动对象的职务上看,教师与学生干部的互动就明显多于非学生干部的交往,普通学生和教师的交往相对而言是较少的;从互动对象的地位上看,班级中地位较高的学生与教师交往的机会要比地位低的学生多得多,教师往往会聆听地位高的学生的意见而忽略了地位低的尤其是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的意见;从互动对象的成绩上看,教师显然更愿意与成绩好的学生交往。有时也会也成绩较差的学生交往,而成绩中等的学生同教师交往的机会是最少的。

(2)教师与不同成就水平学生交往的差异。教师对于在课堂交往中所运用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会用较长的时间进行启发诱导,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缺乏耐心,较少给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因为,在教师的心目中已经有这样的思维定式:认为即使给予成绩差的学生更多的时间也是无用的。而事实上,对于中等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启发诱导。同时,教师通常会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成绩的学生来回答。例如,选择性的、是非性的、描述性的问题教师通常选择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回答,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则选择较难的或者较为辩证问题让他们回答。虽然说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选择简单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前提是在教师心中认为学习差的学生是没有能力来回答比较难得问题的。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不同的学生其擅长方面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学生回答问题,而不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定。

3.交往的控制性。目前,我国的课堂交往还体现出明显的控制特征。虽然目前大力提倡自主交往,但在现实中,课堂交往还主要以被动交往占主要地位。其主要表现在:首先,大多数交往都是教师发起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一项研究表明,在课堂交往中由教师发起的占93.8%,而由学生主动提出的仅占1.7%,主动对同学和教师的思想观点提出异议的占2.7%。这项数据表明:前,我国课堂中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而对于学生和教师间的交往以及学生和学生间的交往,小组间的交往仍然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还没有转换过来,尤其是教师,“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仍占重要的地位,仍然要求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服从。其次,由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对于课堂交往没有选者权。例如一堂课中只有被老师允许的情况下,学生才有发言的权利。在课堂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状况,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全班几乎没有学生作出反应。这时,教师不顾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就点名叫学生回答。这样,学生是被动的进入交往过程中的。教师不尊重学生,有时会伤及到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往往会因此对交往产生恐惧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学生越不愿意进行课堂交往,主动问答教师的提问,即使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清楚明白。而年龄小的同学却能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同老师进行交往,反馈。

4.交往的对抗而非合作性。在课堂交往中,不仅强调师生间的交往和互动,在更大的程度上也应强调学生间的交往和互动。但是从目前来看,课堂中的学生间的交往是竞争大于合作。课堂交往中的竞争有个人间的、个人与群体间以及群体与群体间的竞争。最常见的是个人间的竞争,尤其是考试竞争。这种局面,既与我国的教育和考试制度有关,也与老师不正确的教学观念有很大的联系。大多数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同学,为了博得教师的“优待”和在班级中的较高的地位,学生会把班级内的多数看作是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这种竞争不利于同学间的合作交往。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和正常发展。此外,师生之间的对抗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对抗绝大多数是由于教师知识储备不多,上课准备不充分,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教师对学生不公平等引起的。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是减少对抗的主要方式。

(二)课堂教学交往的几点建议

既然课堂交往互动中存在这么多的缺陷,那么,真正的课堂交往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课堂交往互动的方式,是由教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新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是一种开放的、以直接经验的获取为中心的整合性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对信息共有的基础上的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互动。因此,在教学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师生交往方式势必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孩子而言,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静坐者,而是主动地发现者、选择者、行动者与探索者。对教师来说,教师主要是孩子学习欲望的激发者与促进者、知识经验的激活者、提供学习活动条件的服务者、为他们学习提供指导的参谋或咨询者、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的合作伙伴等。在师生交往中,交往双方都希望自己能准确把握对方行为的意义,同时也期望对方能真正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

1.师生间平等交流,彼此尊重。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人格上都是平等,是互助合作的关系。这种平等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是对对方思想行为的接受。现在提倡公平教育,虽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公平,但是要有相对意义上的平等,不仅是结果的公平,更是过程的公平。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公平地看待每个学生,认识到学生只有喜好、兴趣的不同,没有好坏之分,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会只因为成绩的高低而偏爱学生,努力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不会尝试追求控制、支配或社会距离。要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只有师生间常于交流,善于交流,才能真正实现互动教学。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要从尊重学生开始。尊重不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也要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要使学生尊重教师,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包括专业上的,更重要的教师的道德和教育理论素养。总之,只有师生间相互尊重,才能在课堂交往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往。

2.师生间实现合作交往。自从孔子提出“教学相长”之后,“教学相长”已成为我国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要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而今,在实际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抗仍然存在。在一个对抗的课堂上实现互动教学是不可能的,实现教学相长更是不可能的。合作交往不是一句口号,是实实在在的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执行的。现实的信息传媒的快速发展,使教师的权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教师不改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那么在课堂上就只有对抗而没有合作了。合作,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同时也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当然,合作并不是意味着没有竞争,而是在竞争中的合作,要通过竞争来培养合作的意识。

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交流。教学情境是指激发学生从认知发展和参与行动中,促成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构建的内外环境。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学习活动的组织不再是严谨的教学流程,而是对动态的、生成的过程的规划和预测,是对当下的、实态的、过程的有效的对策。此时,师生之间的交往便是在活动中完成的,是建立在对共同客体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上的。这需要教师与学生深入接触,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需要教师对自己有比较清楚地认识,能明白自己的教学方式和专业特长;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运用教材而不是根据教材来死教学生;需要教师制作和利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环境:需要教师能灵活地掌握课堂,要有应对教学事件的能力。

4.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实现师生互动。众所周知,在我国的普通课堂上,通常是一个班级往往容纳有六七十人,甚至更多。而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交流是要求在小班教学中才能实现。因此,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中要实现课堂的互动交流是很难的。缩小班级容量,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同时,改革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使教材更为贴近生活,更具有实用价值,是实现班级互动教学的必要条件。同时,创造良好的班级交往氛围、班级互动文化,使交往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和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

5.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实现愉快的课堂交往。课堂交往是伴随着特定的情感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交往互动的首要条件。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学生才能在课堂中积极的和老师配合,才能充分的发挥主动性。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好的关系,才可能把对课堂的控制变为对课堂的引导。建立一种和谐、平等、愉快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以一种自由、轻松、开放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得到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部分。要努力克服课堂交往的弊端,使课堂教学返归交往本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合理的、理想的动态交往过程。

摘要:课堂教学的交往本体观、交往学说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课堂教学交往仍然存在很多失当,本文从交往的单一性、交往的不公平性、交往的控制性、交往的对抗性方面作了论述。提出在课堂交往中要进行平等交往、进行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创造情景,在活动中愉快的进行交往。

关键词:交往,课堂教学交往,师生交往

参考文献

[1]王芳.关于课堂师生互动差异的理性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2).

[2]李其龙.建构主义教育哲学探讨[J].教育参考,2000,(5).

[3]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4]齐佩芳,毛小平.论课程教学的有序性和无序性[J].教育发展研究,2003,(6).

[5]李小红.论我国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失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

[6]付泽林.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策略:情境·活动·交往·体验[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2005,(3).

[7]裴娣娜,杨小微,熊川武.教学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8]刘云杉.学生课堂言语交往的社会学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1995,(2).

[9]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0]李晓军.共同塑造完美人格——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J].基础教育研究,2001,(12).

8.师生交往的技巧和策略 篇八

1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2备学生以尊重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和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不能只用概念教导学生。在繁杂的教学过程中,优秀教师会灵活运用各种充满教育智慧的小办法。那就是:“关怀”而非“冷漠”;“理解”而非“说教”;“尊重”而非“霸道”。

二、论事而非评论品性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

教师的工作是治疗,而不是伤害。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改善教学生活、增进师生关系的关键。

1薄熬褪侣凼拢而不针对个人的个性和品格”是有效沟通的首要原则

学生作为受罚者的角度来讲,最厌恶老师一事既出就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可作为过来人的很多老师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学生时总忘不了东扯西拉、横牵竖连,说出学生的种种不是来,有的甚至将学生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学生怎么样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老师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老师训教惩罚学生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2钡愕轿止莫唠叨

有些老师训教学生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学生“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学生慑于老师的威严,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因此,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务切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然后观察学生的反应再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三、欣赏而非评判是赞美学生的技巧

在我国现阶段,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以及学习环境的限制,形成他们各异而又特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在家中深得父辈、祖辈的宠爱迁就,在学校里也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其表现之一是自尊心较强。他们希望能得到别人尤其是师长的尊重、赏识,受不得一点委屈,更惶恐被伤害。如果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即使这样的伤害是无意的,轻微的,也往往会留下心理创伤,由此造成情绪低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就势必影响班级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学习气氛,压抑学生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生渴望尊重这一整体心态的内在因素,在班级体建设中,正确地使用激励机制,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心态,对不良习惯实行超前调控,逐步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每位教师都应该记住:学会赏识教育不仅此成为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而且日益成为终生教育的理念,不仅成为教育成功的良方,而且成为生命幸福的智慧。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赏识与正确运用赏识教育,推动素质教育。

四、诱导与启发是沟通的力量之源

孔子曰:“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诱导教育是教师的“硬”功夫,这不是仅硬在措施上,而是“硬”在教师应具有的品德上。诱导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的爱心,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慈相济是教师诱导教育的技能。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觉得诱导教育的合理途径和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的方式应该是:感情走在说理的前面,说理走在斥责的前面,这也是人们心理上乐于承受的方式。说理不能培养感情,培养感情能使你的行为或说理更有吸引力,使诱导教育更有成效。

9.礼仪交往说话方式 篇九

我们都知道祸从口出,很多时候不是说的话让人感到愤怒,而是说话的方式。因此,在礼仪方面,要注意说话的方式,这也是基本的交际技巧。那么,该怎么“说”话?

美国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其实,原因就在于许多人不懂得沟通技巧,一出口就引发误解、争吵和隔阂。尤其下面8句话一出口就招人烦。

1、指示型:“你应该”。这种居高临下的指导会让沟通变成命令,引发抵触心理。随意指手画脚往往会打乱别人办事的节奏,让人反感。

2、质问型:“为什么不”。有时我们想提建议,却让人感受到质问和指责。不妨换成“如果那样做,你觉得如何”,这种征询口吻更易让人接受。

3、贴标签:“你怎么老这样”。人都有一时之过,不要把对方一棒子打死,否则他会委屈甚至恼怒。

4、不耐烦型:“别跟我说”。我们自以为无所不知,因而拒绝倾听别人的.“借口”。这种轻视的态度会让对方感觉无处诉说,心生委屈。

5、威胁型:“如果……我就……”。威胁往往会引起逆反心理,不如以奖励的方式,即承诺如果对方做到了什么,就给予怎样的奖励,往往更容易让人接受。

6、先扬后抑型:“还行,不过……”。这种肯定只是表象,“不过”之后才是重点。这种句式让人感觉我们不真诚,甚至有点轻视。可以改为“已经很好了,如果再怎样改进一点就更完美了”。

7、打哈哈型:“谁知道呢”。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意味着敷衍,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声音被认真对待。可换为“我和你的意见不太一样,你再问问别人的意见”。

8、比较型:“你看人家”。我们总认为比较能让人“知耻而后勇”,殊不知这种句式用多了会适得其反,容易让人自暴自弃,还显得我们过于挑剔,从而影响关系。

10.初中政治师生交往知识点 篇十

①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②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a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b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c原谅老师的错误。

③掌握与老师交往的礼仪:a礼貌待师b注意场合c勿失分寸

教科版:

①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③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④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

陕教版:

①理解老师,理解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理解老师,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②让老师了解你,适时地表现自己,相互了解是顺利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条件。

③尊重老师,是消除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和增进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的基础。

④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建立健康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

学会与老师交流与沟通:

①尊敬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

②理解老师,帮助老师解决困难

③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④虚心请教于老师,促进教学相长

陕教版:

①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面对老师都要坦诚地谈出自己的观点,让老师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

②有些问题要把握和老师谈话的时机。比如自己学习之外的私人问题一定要在下课以后找老师面谈或写信。

③不强求老师对自己格外关注。

④学学“冷处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不因老师的批评而懊恼,不也必因老师的表扬而沾沾自喜。

⑤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主动同老师探讨学习的内容与方法。

⑥如果老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出错,最好以委婉的方式提出来。

在与老师的交往中也难免会遇到摩擦,这就要求我们

1、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①当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发生矛盾时,要学会冷静思考,通过恰当的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比如,根据当时的情况,向老师作出解释,说明情况;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能不分场合与老师顶撞;不能对老师不理不睬,背后议论老师;不能对老师产生嫉恨心理;一不能采取消极态度与老师对抗)

②当发现老师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可以而且应该给老师指出来,这也是爱老师的表现,但态度要诚恳,方式要恰当

2、理性应对师生交往中出现的对立、争执和冲突,

①停止争辩,保持冷静,让情绪降温。

②反省自己,查找自身原因。

③陈述事实,让老师明了情况,取得老师的理解。

④请他人帮助分析,寻找解决办法。

11.基于混沌的师生交往论 篇十一

关键词:混沌 交往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6

一、混沌现象与人际交往的联系

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来看,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从此观点看,气象学中的混沌现象和人际交往关系也不无联系。混沌现象是1963年由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是指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即使是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也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而人际交往中的“交往”一词,从词源上考证,源于拉丁语中的“communis”,它表示的是沟通、交流之意。人际交往,在社会学中被定义为人们在生活的活动过程中或在生产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以混沌的观点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关系,可以发现人际关系对“初始条件”也具有极强的敏感性。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然而在人际关系中,个体对他人的态度的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此时的人际关系,又反作用于每个人的生活、情绪、态度。甚至对组织的运作和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也印证了,在混沌系统中,初值的细微差别,都将会引起结果的巨大差异。

二、基于混沌的师生交往关系的历史考察

其中,对于混沌理论在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历史研究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混沌的中国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历史考察

“教育”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从此句可以看出,在师生之间的教学交往中,更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即“教育之”,而学生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在中国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一直崇尚“尊师重教”。以混沌理论来看,中国的师生关系中的初始化条件就是教师的“尊”,一种师道尊严。在过程之中,由于教师、学生受“师道尊严”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在教学中,不经意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师权威,从而形成了师生交往关系的等级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教师一直作为一种权威的象征,这就是师生交往产生的最直观的结果,即是混沌的结果。

(二)基于混沌的西方师生交往关系的历史考察

在西方,英语单词中的“教育”“educ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文中的“educare”。前面的“e”表示“出”,后缀“ducere”则表示“引导”。二者合在一起就表示“引出”,即是说使用某种方式,唤起学生潜在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变为现实。可以发现,在西方“教育”中,提倡的是一种平等的、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以混沌的观点考察西方师生关系,可以发现,在师生中的平等概念是混沌的初始条件,而西方资产阶级中的进步教育思想、“学生中心论”等是混沌的结果。

(三)基于混沌的中西方交往型师生关系的比较

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还影响着教学效果,课程改革的方向等。用洛伦兹的混沌观来分析师生关系,可以发现,正是由于其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细微偏差,才致使了如今中西方在师生关系上的巨大不同。这也正印证了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即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如今中西方师生交往过程中关系的不同,恰巧有效地证明了这一点。

三、基于混沌的交往型师生关系的理论特征

(一)基于混沌的交往型师生关系的本质属性

基于混沌的交往型师生关系最根本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其不同之处是这种关系产生于课堂中,在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中展现出来。交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与人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正常生活、教学。基于混沌的交往型师生关系,不仅仅对分析师生活动有帮助,对于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二)建立交往型师生关系的目的

在教学交往活动中,建立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学习、探索知识以及教师自我的完善。而基于混沌的师生交往关系的目的,是研究师生之间交往的动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发展,其最终的目的是人,人即目的。它另一个目的是为了确立主体性。它的社会核心在于交往,交往是主体对主体,主体之间的一种活动。

四、基于混沌的交往型师生关系的模式构建

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基于混沌的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实质是通过分析师生之间交往的因果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对话交流模式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此基础之上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与“你”式的平等对话的关系。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对话交流模式也是新的教育理念的题中应有之意。对话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以一种共同可理解的方式分享理念、信仰、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对话交流的特点就是主体之间利用语言进行交流。

(二)换位思考模式

“换位”是指参与教学活动的两人相互交换位置,“换位思考”则是指站在对方的位置,并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强调体验对方的经历,并最终达到为对方考虑的目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地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并引导学生体验对方角色,学会换位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是否得当,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意识,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五、结语

本文以混沌为基础,分析师生之间在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最终提出了两种类型的交往类型。同时,可以看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现代师生关系中,不再是传统的“我”与“它”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我”与“你”式的平等的关系。因此,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交往的关系,也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

[2]张增田.对话教学的师生观[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

[3]刘建华.师生交往伦——交往视野中的现代师生关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高文.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J].教育参考,2001,(7-8):18-22

[5]阎亚军.论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4,(9).

12.论函授教育师生教学交往的价值 篇十二

一、函授教学中师生交往有助于一些课堂不良现象的改观

1. 课堂交往与部分函授学生面授逃课

目前, 函授教学最不良的现象主要是学生逃课行为太严重与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函授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虽然复杂, 缺少课堂交往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同存在。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必须在社会化的环境里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如果离开了现实社会, 人甚至连自身的生存都难以得到保障。社会环境影响人的社会化, 这种社会化反过来对人的自然属性有巨大的影响力,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 “生活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活的生产 (通过劳动) 或他人生活的生产 (通过生育) ———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 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1]。对这种双重“现实关系”, 马克思将其表达为“一个方面———人对自然的作用, 另一方面, 是人对人的作用”[2]。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的一切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说都是具有社会性的, 是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进行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基础, 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得到发展的。函授教学基本上是“主体———客体”的教学模式, 实质是同生产劳动主体与物的关系类似。真正的课堂教育、教学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大学生主体间的交往, 是一种“我———你 (们) ”或者“主———客 (课程、教材、媒体等) ———主”的交往互动模式。如果课堂缺乏师生的正确交往。无论是何等职称、学历、职务, 学生的逃课都有可能。就普通高等教育而言, 目前全国高校逃课现象都很严重, 有关研究表明:“大学课堂基础课的逃课率25%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20%;哲学、历史等公开课的逃课率达到了50%。大学生中有逃课经历是82%, 经常逃课的占11%。”[3]作为成人教育方式之一的函授教学虽然没有具体的研究资料, 但它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严重的逃课现象主要的责任在于教师忽视学生这一主体的存在, 学生感到教学活动中没有他们的“戏”。目前, 面授教学因为多数安排在寒、暑假, 任课教师为了赶进度, 有时接连上四五个小时。一般教师很少关注与函授学生的交往。函授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存在放在核心地位, 通过相互的交往, 唤醒他们的学习潜能, 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当学生充分认识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存在时, 就没有逃课的理由。

2. 函授师生交往有助于改变学生错误的知识观

函授教育每个专业每开设一门课程, 都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都是国家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教师往往是认识到所承担教学课程的任务的重要性。可是学生就不一定明白了, 他们对于课程有自己的看法, 多数函授学生很重视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特别地认真学习, 所以, 函授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继续学习的也是时有存在。从目前高校的函授教学来看, 主要地强调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课程的体系是以相应学科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组织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个人生活的, 并且经常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对于课程主要是接受者的角色, 教师是课程的说明者解释者”[4]。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 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 他们不知不懂的, 学后奏效的内容”[5]。科学知识和有效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 但科学知识并不一定等于有效的知识。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如讲授的内容是科学的, 但全是学生已习得的知识, 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 这就叫做“正确而无效的知识”。非科学知识也不能笼统地认为是无效的知识。例如, 很多的寓言、神话故事等内容并非是科学的, 但可以启迪人们思考, 从另一个角度充实学生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认识。无论如何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是一种以文化和知识为中介的互动, 知识教育是“全部教育的共同基础是现代教育的中心环节”[6]。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 亦是人的最基本获得知识的方式之一。一般来说, 每一个个体的一生都是在交往中度过的;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经验可以凝聚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中, 每个作为主体的人获得知识无非就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两种方式, 但每一个个体掌握知识经验却是在与人类知识经验活的载体———人的直接交往开始的。因此, 只有通过充分地利用函授教学师生的有效交往, 使学生认识知识的价值, 学习知识的过程性以及对知识的态度, 从而促进学生正确知识观的养成。改变部分函授学生以平时工作太忙为借口消极对待函授学习, 对知识深刻的理解, 从根本上消除读函授只是为了拿文凭的错误观念。

二、函授师生教学交往与师生的共同发展

1. 函授师生的有效交往主要价值是促进函授生成才

就目前的函授教育情况, 尽管在读函授学生都经过了成人高考的磨炼, 身心都已经发育成熟, 具备了适应函授课程学习的能力, 但高等教育传授的毕竟是高深学问, 很多学科没有一定的基础是不能学好的, 比如计算机专业对数学基础的要求比较高, 中学阶段的数学基础和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好该专业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我国成人高校入学考试还不能全面考察一个人的能力, 加上调剂录取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很多学生有可能是调剂录取, 有的函授学生对专业不是真正地了解, 学非所长, 学非所用, 例如, 凯里学院2009级教育管理本科有一位黔东南移动公司的学生, 她认为报考教育管理专业是家在凯里, 函授学习方便, 平时要上班, 可以抽时间学习, 面授时可以适当向公司请假。但是, 她所学习的作业知识与工作联系不大。各级各类的高校有各种各样的评估, 以评估促进建设, 促进改革其主旨是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很多高校在上级的成人教育评估过程中都取得了好的成绩, 成人教育的作业也有所增加。因此, 教育部提出高校应“淡化专业意识, 拓宽基础知识, 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主要靠有效的教学与学习方式。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教学中, 教学交往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形成健康的人格,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通过个体与他人的沟通、合作与交流, 可以集智取长, 共同提高。换句话说, 通过协作学习, 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 就能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 从而加速个人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函授师生教学交往活动, 由于教师一般处于专业知识的优势地位, 如果师生形成了交往的习惯性。师生之间已经搭建了平等的交往平台。学生会更加努力去学习, 获取知识以实现与教师的平等交往。这其实是促进函授学生成才的过程。

2. 函授师生教学交往的学长教

现代意义上的教师生活是一门行业, 也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种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多影响因素, 其中课堂的教学是一个主要因素, 因为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函授教学方式虽然只有面授时间较为紧张的课堂教学, 平时的函授交往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方面是可以促进教师成长的。因为, 函授学生多数都有工作经验, 有职业背景。如果构建一种交往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就会从中获益。萧伯纳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之后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然而, 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之后, 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7]传统教学重视教学认识活动, 重视知识的传递与积累, 把知识的系统讲授作为教学的基本方法。实践证明, 讲授法的确有利于系统高效地传授知识, 但它固有的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弊端, 一直受到教育界的批判。在交往性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学习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 总是欢喜和教师赛跑。有时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有的问题甚至会把教师难住, 不过这本身没什么关系, 教学原则中就有一条教学相长。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 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要旨即在于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 不能放松, 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 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就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 一面学习, 如果教学中害怕学生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 教师又怎么发展。也许我们有丰富的教育经验, 或许我们是某学科的专家, 在师生交往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师生之间将倍感亲切。

摘要:函授教育质量是举办函授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社会都关注的问题。高校课堂师生的教学交往是一个以“文本” (课程、教材、媒体等) 为中介的教学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函授教学中师生交往是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现代的信息科技为函授教育中师生的交往提供了方便与可能。函授教育交往性的教学有效的价值在于:提高函授学员平时函授学习质量;减少部分函授学员面授时逃课违纪;促进函授学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改变部分学生错误的知识观;提高函授学员素质, 促进函授学员成才;促进高校任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教师,学员,函授教育,教学交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33.

[2]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2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15.

[3]阳桂兰.高校大班课的课堂管理策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5) .

[4][7]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55, 192.

[5]沈小碚.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J].教学与管理, 2000, (10) :3-6.

13.同日本人交往的礼仪 篇十三

(一)见面

日本人十分注重礼节,讲究言谈举止的礼貌。鞠躬是日本的传统礼节,行礼时双手扶膝,躬身九十度。妻子送丈夫、晚辈送长辈外出时,弯腰行礼至看不见其背影后才直起身。在接待客人或较正式场合,递物接物都用双手,以示礼貌。在国际交往时,人们惯行握手礼。

(二)闲谈

日本人在与他人谈话时,常使用自谦语,贬己抬人。日本人,尤其是妇女,与人交谈时总是面带微笑。

(三)做客

日本人一直保留着在塌塌米上生活起居的习惯,因此在日本作客时要注意以下礼仪:当进入塌塌米的房间之前,要先脱鞋,并顺手将自己的鞋子头朝外摆放好。开始时不论男女,均需正襟危坐(日语称为“正座”),即呈跪姿,臀部坐于双脚跟上。随着气氛的活跃,男士可换为盘腿而坐,女士可并拢双腿,侧向一旁斜坐,不可盘腿坐(若穿着裙子,要将裙子的下摆包紧双膝)。长时间的正坐或盘腿可能导致双腿麻木,在征得主人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伸展双腿。但要注意伸展幅度适当,不能双腿同时伸开,切忌单腿翘起。

(四)禁忌

14.关于人交往的礼仪 篇十四

1.当有认识的人加入社交场合时,一定要将身边的人介绍给对方。介绍时,应将地位辈分低的介绍给高的,男性介绍给女性。遇上或者打电话给不太熟的人,一定要做自己我介绍。在社交场合自我介绍时,请说‘我叫’。而不是‘我是’。大家仔细体会一下。

2. 不要在人前玩手机。手机响了都要说声抱歉,经过别人允许后再查看。

3. 在一个场合听到的对话不要在另一个场合讲起,也不要表现出自己知道的样子。

4. 请求别人帮助时不仅仅是说声谢谢就行的,还要知道分寸。人与人的关系是有远近之分的,你总不能求数面之缘的人借个百八十万吧。每请别人帮一次忙就是欠下一个人情。别人即使只是举手之劳,你也不能表现出你认为是‘举手之劳’的样子,别人这么说或许只是谦辞,你这么说就是傲慢加傻缺了。

5.在家里招待客人时也要穿戴整齐。很多人在自己家里就想当然很随便,殊不知此时你的家也成了社交场合,而不单单是你的家了。当然你自以为魏晋风度像刘伶一样赤裸见人我也不好说什么了。

6. 有女士在场时,先帮女士安排座位,自己再坐下,如果女士离席或中途入席,应起身。入席时,把上座让给别人。

表哥说

申明一点,有一个很重要的礼仪,就是是尊重所有人,不要轻视任何人。

7. 不要当面夸奖领导,有阿谀谄媚之嫌。

8. 不要拿别人的弱点开玩笑,即使擦边也是不合时宜的。比方说座中有人很胖,你大讲自己的减肥之道是很失礼的。

9. 不要发表动机揣测、价值判断的言论。除非真正有修养,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点。

10. 切忌迟到。没时间不是理由,一切都只是优先权的问题。很多时候你只是欠考虑,不愿意打提前量而已。到别人家做客时不要早到,而且请记得带上点东西,又不是鬼子进村来着。

11. 邀约别人时请至少提前一天。谁又希望自己像个随叫随到的busboy呢?

15.师生交往礼仪 篇十五

一、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存在问题,不仅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 还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效率产生不良影响,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良好的互动环境。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设定的座位形状都是传统的秧田形状,只有在个别公开课中,才会选择半圆形状等座位形式为学生安排座位,这样的座位形式,并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多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同时,一些学校教室没有完善的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师生互动环境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使学生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第二,缺乏实效性的互动。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中还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如:缺乏真实有效的小组学习形式,没有良好的作业反馈机制,学生数量过多等。这些问题的产生, 对小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利影响,学生很难自主参加互动活动。同时,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互动环节中,没有将自己的想法与学生分享的意识,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产生距离感, 无法与教师更好地互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缺少师生互动的时间,数学教师一味的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只是保持着倾听的状态, 这也是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的直接原因。 所以,学教师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与其他教师、学生相互探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学习效果才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第三,缺乏完善的互动策略。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不会合理的设置小组学习,只是安排学生以同桌或前后桌为一组进行探究,久而久之,学生的小组探究学习将失去应有的意义。同时,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只是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活动,并没有采取激励机制或评价机制。学生在探究、互动过程中并未感受到教师的平等性与互动性。另外,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所安排的互动教学只是形式上的教学,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互动,也没有制定相关策略,难以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对策

(一)建设生态课堂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互动,就要将生态课堂建立起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考虑师生之间的互动需求。首先,要将教室整体环境进行设置。教室的墙壁要整洁,图片、贴纸数量应该合理,保证学生生活在舒适、卫生的学习环境中。其次,要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调控,设备的音量要合理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屏幕照射角度也应该科学,避免因为教学视频等照射在黑板上影响教师板书效果。再次,要调节窗帘的高度,更换窗帘颜色,为学生视力的保护提供科学的帮助。最后,要对学生的座位进行合理的设置,阶段性地调控学生的座位, 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环境更为优异。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一些教学用具的摆放等细节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态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重视互动的实效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要重视互动活动的实效性,保证互动活动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具体分为以下两点:

1.引导学生相互合作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例如: 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准备格尺、米尺等学习工具,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谈论长度的问题,在讨论之后,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解答,进而提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

2.制定评价机制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制定评价机制,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找出自身不足之处, 学习他人的良好品德,为接下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一课时,首先,教师要应鼓励学生与学生、教师之间互相探讨。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考察。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在评价之后,教师对学生之间的评价予以二次评价,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完善自己。

(三)制定互动策略

教师为学生营造生态课堂环境之后,还要制定师生互动策略,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 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1.合理设置教学问题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体系的交流,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课时,设置与钟表有关的问题,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从家中自带钟表模型,然后在课堂上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同学或教师相互讨论。这样,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学生制造亲身体验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还发挥着将师生之间的和谐氛围体现出来,使师生共同探讨、参与到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活动中。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可以搜集儿童玩具人民币, 带入数学课堂中,让学生们在教师周围围成半圆讨论,并且开展互动活动,以买卖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如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互动中, 还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6.某高校师生交往“禁令”的思考 篇十六

其实,高校出此“禁令”,并不是什么令人费解之事。众所周知,近年来,大学校园里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些“潜规则”。奖学金评定不仅不以学习成绩为指标,而且完全由辅导员说了算。优秀干部、优秀学生等荣誉,自然由与辅导员来往多、关系密的学生获得。入党本来是一件既神圣又光荣的事,但在部分高校里,却被庸俗化了,辅导员和系领导推荐入党人选。面对种种“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为了实现个人理想或者得到个人利益,大学生或主动或被迫地去增进与辅导员之间的“师生感情”,而吃饭、喝酒、K歌是实现目标的最便捷渠道。

如今高校的“潜规则”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它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高校的高大形象不同程度地在人们心中矮小起来,由此引来社会广泛关注。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不得已也好,做姿态也好,抑或是大彻大悟也好,高校出台“禁令”也就算不得稀奇之事了。

蔡元培先生曾经这样阐述大学精神:“提起一种超越利害的兴趣,融合一种划分人我的僻见,保持一种永久平和的心境。”试问我们的老师、辅导员,面对各种诱惑,能否超越利害以思,又能否心境平和以待呢?“潜规则”下潜藏的最大问题是大学精神的丧失。

17.交往礼仪的重要性 篇十七

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人们在创造优美物质环境的同时还应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和进取。同时,还应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表现、欣赏和发展自己,从中享受无尽的乐趣。一个人能否对现实社会或周围环境有良好的、积极的适应是衡量他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如果分类,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因为礼仪是门综合性的学科,所谓的几大分支,又是相对而言。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单位的角度来说,可以塑造单位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所以,学习礼仪,懂得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基本特征

其一,礼仪具有普遍性。在任何国家,任何场合,任何人际交往中,体现个人(国家)的素质,所以人们都必须自觉地遵守礼仪。

其二,规范性。讲究礼仪,必须采用标准化的表现形式才会获得广泛的认可。

其三,对象性。在面对各自不同的交往对象,或在不同领域内进行不同类型的人际交往时,往往需要讲究不同类型的礼仪。

其四,可操作性。在具体运用礼仪时,“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都有各自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方式与方法。

其五,有丰富性,每个国家都有都有不同的文化,所以有不同的礼仪。

礼仪原则

在社交场合中,如何运用社交礼仪,怎样才能发挥礼仪应有的效应,怎样创造最佳人际关系状态,这同遵守礼仪原则密切相关。

真诚尊重的原则

苏格拉底曾言:“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可见在与人交往时,真诚尊重是礼仪的首要原则,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次表现为对于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当然真诚尊重是重要的,然而在社交场合中,真诚和尊重也表现为许多误区,一种是在社交场合,一味地倾吐自己的所有真诚,甚至不管对象如何;一种是不管对方是否能接受,凡是自己不赞同的或不喜欢的一味的抵制排斥,甚至攻击。如果在社交场合中,陷入这样的误区也是糟糕的。故在社交中,必须注意真诚和尊重的一些具体表现,在你倾吐衷言时,有必要看一下对方是否是自己真能倾吐肺腑之言的知音,如对方压根儿不喜欢听你的真诚的心声,那你就徒劳了。另外,如对方的观点或打扮等你不喜欢、不赞同,也不必针锋相对地批评他,更不能嘲笑或攻击,你可以委婉的提出或适度的有所表示或干脆避开此问题。有人以为这是虚伪,非也,这是给人留有余地,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自然也是真诚在礼貌中的体现,就像在谈判桌上,尽管对方是你的对手,也应彬彬有礼,显示自己尊重他人的大将风度,这既是礼貌的表现,同时也是心理上战胜对方的表现。要表现你的真诚和尊重,在社交场合,切记三点:给他人充分表现的机会,对他人表现出你最大的热情,给对方永远留有余地。

平等适度的原则

在社交场上,礼仪行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你给对方施礼,自然对方也会相应的还礼于你,这种礼仪施行必须讲究平等的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

自信自律原则

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艰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壁,甚至落花流水。

自信但不能自负,自以为了不起、一贯自信的人,往往就会走向自负的极端,凡事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甚至强人所难。那么如何剔除人际交往中自负的劣根性呢?自律原则正是正确处理好自信与自负的又一原则。自律乃自我约束的原则。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在心中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摆正自信的天平,既不必前怕虎后怕狼的缺少信心,又不能凡事自以为是而自负高傲。

信用宽容的原则

信用即就讲究信誉的原则。孔子曾有言:“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延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

宽容的原则即与人为善的原则。在社交场合,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大英百科全书》对“宽容”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宽容是人类一种伟大思想,在人际交往中,宽容的思想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宝。宽容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甚至咄咄逼人。总而言之,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是你争取朋友的最好方法。

礼仪惯例

俗话说:“礼轻情义重”。在必要时候送一些礼物给对方,是公关活动的一项内容。

馈赠要注意时间,要把握好时间和机会,最好能在传统的馈赠时间。传统的馈赠时间有以下几个:

第一,传统的节日或重大纪念日。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元旦等。重大的纪念日如“五一”、“六一”、“七一”、“十一”等。

第二,厂庆、校庆等。在这样的日子馈赠礼物给对方,能表达自己的一份祝福。

第三,老人的诞辰或孩子的生日。

第四,一些富有意义的活动。如:职工大会、联欢会、表彰会等。

馈赠要注意礼物的选择。选择礼物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或场合。如给孩子可送些糖果或玩具等,给老人可送些寿糕或保健用品等;给病人可以送些食品、花束等;厂庆、酒会、招待会可送些花篮、花束等;逢新年、圣诞节,可送年历、烟、酒、糖、茶等;而到外地出差或从外地归来,则可适时地送些当地的土特产,如北京的果脯、新疆的葡萄干、沿海的海产品等。

馈赠时要注意方式,馈赠的礼品要用礼品纸包装。礼物一般应当面赠送,但像祝贺节日、赠送年礼等,可派人送上门或邮寄。

当代流行的花语。送花已渐渐地成为一种时尚,与此相联系,在国际上也形成了公认的花语,即各种花所代表的含义。如:玫瑰代表爱情,紫罗兰表示诚实、朴素,白菊代表真实,白桑表示智慧,松柏表示坚强伟大,竹子表示虚心正直,橄榄表示和平,百合花表示高洁,康乃馨象征母亲,牡丹花象征富贵,菟丝花表示战胜困难,万年青表示友情长存等等。所以,送花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送不同的花束。如探望病人时,多用红野百合花组成花束,表示祝他早日康复;勉励别人时,常用鸟不宿、红丁香、菟丝子组成花束,表示愿君成功;送别亲友时,常用松枝、胭脂花组成花束,表示友情长存。

商务往来中的交际礼仪

在现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商务往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学习一些商务往来中的礼仪知识。但是,商务活动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宽广,商务活动中的礼仪知识是非常多的,并且各个国家也还有各自的特殊礼仪要求。因此,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一一讲到,这里只就一般性的、最常用的、国际通行的一些礼仪知识做些简要的介绍。

第一,在初次商务活动中,必须深入了解对方。这里所说的商务往来,不是指一般的商业零售活动,而是指商务活动中的批发商与销售商、商场、商店和商业公司与生产企业或公司间的买卖活动。了解对方的方式很多,如交谈、询问、调查、查找有关资料、实地考察、通过有关部门查询等。通过这些方式,掌握对方目前的经营状况、信誉程度、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发展潜力、发展规则等。对商家来说,还要特别注意了解厂家的产品质量、花色品种、成本情况以及数量等。有人认为,商务活动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什么礼仪可讲。这种认识是浮浅的,是因为对礼仪缺乏认识。事实上,大宗的商务活动,钱与货的易位不是同时进行的,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时间差,即使是钱与货的易位同时进行,商品买卖实质上是人们行为的交换,是当事人的行为交换,是劳动的交换,所以必须体现出人们相互间的各种关系来,这样就必须做到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平等、互惠互利,这本质上就是礼仪的要求。

第二,商务洽谈中,必须按章办事,千万不可感情用事。有些人认为是认识的人、了解的人、或是老同事、老部下、老上级、老朋友、老相识,邻居、乡亲或者是经过熟悉人介绍、引荐来的,就有求必应,满口承诺,不好意思拒绝,也不好意思提出一些条件,更不好意思提出签订合约之类的事情。这些都是感情用事的表现。商务洽谈中所涉及到的一切实质内容,必须从商业活动的实际出发,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能迁就,不能简单从事,更不能图省事而简化手续。洽谈之前要做好准备,有关的资料要预备齐全,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必须反复思考成熟,细节问题也不能忽略。在商务活动中,不要崇洋媚外,也不能轻信漂亮的言词,一切以事实为根据按规律进行。

第三,商务进行过程中,必须按约办事,信守承诺。如果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必须更改合约时,要事前与对方协商,取得对方的同意,最好要有书面材料或文字为据。信誉是商务活动的核心,也是商务往来中礼仪修养的关键点。无信誉的商务活动只能是一槌子买卖,而且仅这一槌子很可能就是致命的失败。要树立信誉高于一切的观念,宁可赔本,也要坚守信誉,只要信誉在,这次亏了本,下次就有可能赚回来,或许还会赚得更多。如果失去了信誉,在短时间里是无法再重新树立起来的。所以,商务活动中的信誉比赚钱更重要。

第四,商务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时间。进行商务谈判时,按照事前约定的时间,必须准时到达洽谈地点。这可是分秒必争的事,千万不能马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就是由于耽误了几分钟时间,一大笔生意就被别人抢走了。在商务进行过程中,时间观念必须恪守不移,什么时间发货,什么时间付款,必须按照合同规定严格遵守,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万一出现特殊情况,货或款要拖延几天,就要主动要求按照合同规定接受罚款处理或赔偿。

上一篇:实习报告评语集锦下一篇:读书技巧:如何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