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填写指南

2024-09-19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填写指南(精选6篇)

1.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填写指南 篇一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填写说明

一、登录

网址:http://jybjiaoshi.tj.edu.cn/

显示: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自助子系统

教师选择: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自助子系统

用户名:身份证号 密码:dlz@111111 输入验证码后登录进入

二、填报

○基本信息(填写时点右上角修改才能填,保存后想修改也点“修改”才能进行。*号为必填项)

(一)基本信息表(教职工号不填)

1.出生日期:以组织人事部门认定的时间为准,如与身份证号不一致,须手动修改。

2.籍贯、出生地:只要有加号就得继续按,直到左侧没有加号

3.婚姻状况: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注意已婚(以领取结婚证为准)展开+号,选择初婚、再婚、复婚。3.进本校时间:企业学校归地方或合并的学校,以到现在最新学校的时间确定进本校时间。4.教职工来源:

(1)招聘:指事业单位通过统一报名、笔试、面试等程序招录的教师。

展开招聘+号分为: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是指进入本校当年是否为应届毕业生。

(2)因为拆迁或合并等原因调入本校的老师选 “调入”。(3)历史人员即老职工选择“其他”。

(4)免费师范生是指2007年教育部开始实行的报考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之一后有条件地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学生。免费师范生此项选择“其他”。

5.教职工类别:

按照岗位设置政策界定的双肩挑人员(仅包含校长们,即张校、朱校、杨校三位)需选择“行政人员”。现任教师及主任们选择专任教师,会计选教辅人员,白老师选择工勤人员。

6.签订合同情况:一律选择聘任合同。

(二)学习经历信息表

1.从高中或中专学历开始填起,低于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填写最高学历)2.高中所学专业填写“无”

3.毕业、结业、肄业,按取得的证书填写 4.学习方式:全脱产(离岗)、半脱产(半离岗)、不脱产(不离岗),未参加工作前的学习都应为全脱产(离岗),比如高中或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通过在职业余时间进修等取得的专科、本科学历的学习大多数应为不脱产(不离岗)。

(三)工作经历信息表:在一个单位填写一行经历,如有过调动经历的人员,需要继续点增加录入内容,直到单位为大梁子小学,最后的任职结束年月 不填。(填完保存后,如想修改,选中每一项前的小方框,点击编辑。)

(四)岗位聘任信息表

岗位聘任中现任岗位类别:填写当前岗位聘任情况,双肩挑人员要求同上。(1)填写当前岗位类别。现任教师及主任们都选择教师岗,一级教师(原小高)选岗位等级专技十级,二级教师(原小学一级教师选专技十二级),见习教师选未评-试用期。

(2)双肩挑人员也就是张校、朱校、杨校三位。如执行专技岗工资,“岗位类别”填写“教师岗”,“兼任岗位类别”填写“管理岗”;如执行管理岗工资,“岗位类别”填写“管理岗”,也就是无论朱校,杨校还是现任教师在岗位类别中都选教师岗,会计选择其他专技岗位,白老师选择工勤岗位;只有张校、朱校、杨校选兼任岗位,朱校、杨校兼任岗位处选管理岗,兼任岗位等级选管理岗八级;张校在岗位类别处选管理岗,岗位等级选管理岗7级,兼任岗位类别选教师岗,兼任岗位等级选专技十级。

(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信息表 填写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在“060中小学教师职务”中选择。聘任结束年月处不填

(六)教师资格信息表(照证填写)

如过渡的教师资格证书上无学科,学科可填写“无”。证书编号看准确填写。有两个的可以增加,所教学科一致就行

颁发机构看红章,首次注册日期、首次注册结论、定期注册日期、定期注册结论都不填。

(七)教育教学信息表

1.填写2015——2016学情况,分别为2015秋季、2016春季。(按照考绩卡)2.平均每周其他工作折合教学课时数:此项不填

(八)教学教研成果及获奖信息表(代表性成果和项目最多只能报5项)

填写2013年1月1日以来的由教育行政主管及业务部门组织并颁发或认定的区县级或以上教学教研成果及获奖信息。

(九)入选人才项目: 可不填

(十)国内培训信息表

主要以填写第五周期继续教育情况为主,看落款日期。没证的培训不要填写,除第五周期如果有其他培训的取得结业证书也可填写,必须区级以上的培训机构。

(十一)海外研修(访学)信息表

海外学历不在此填写,时长需三个月以上

(十二)技能及证书:

语言能力根据实际要选一种,否则校核不能通过。其他技能及证书信息根据实际填写,没有可不填。

(十三)交流轮岗信息表

填写2015年9月以后组织的交流轮岗情况,如没有参加交流轮岗要在交流轮岗类型中选择“无”才能审核通过。

补充:

(一)基本待遇信息表

1.年工资收入:填写2015的年工资收入

2.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其他津贴补贴、其他:填写2016年8月工资数额。3.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应为“0”,现执行的农村教师补助300元不在此项统计。

(二)考核信息表 填写2015考核情况。

(三)师德信息表

填写2015年师德考核情况

2.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填写指南 篇二

中小河流治理是当前我国水利投资建设的重点之一, 按照国家有关规划, “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将实施5 000余条中小河流9 243个治理项目, 投资总额近2 000亿元。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实行分级管理, 其中水利部和财政部负责对全国中小河流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设进展、资金使用实施监管, 省级部门对辖区内中小河流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 县市级部门负责组织项目法人, 项目法人组织开展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 [1]。基于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特点, 水利部、财政部在监管工作中面临以下困难:

1) 监管的范围广。9 243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点多量大面广, 分布于全国31个省及新疆建设兵团的2 500余个县级行政区。

2) 监管的层级多。治理工作涉及中央、省、市、县和项目法人5个层面, 因此监管指令下达、项目信息上传需要通过较长的管理链。

3) 监管的指标多。前期工作方面包括立项审批的合规性、前期工作进度、质量等;资金方面包括资金分解进度、地方资金的配套情况、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奖励资金的分配使用等;工程管理方面包括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完成率、工程管理的规范性等。这些指标收集汇总和分析整理工作量较大。

4) 监管的手段少。中小河流治理等点多面广的中小型项目, 目前的监管手段较为单一, 采集信息通常是通过临时下发通知, 层层发放表格, 然后逐级向上汇总的方式, 采集和分析需较长时间;督导问题的过程, 常常是逐级下发通知, 时间长效果差, 缺少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撑, 而且很难有针对性的督导落实到项目和负责人。此外, 大量工程资料也难以进行系统化的全面收集整理。

针对开展监管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 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监管, 研制开发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管理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信息系统) ,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完善监管措施, 提高项目和资金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1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1.1 用户分析

信息系统是基于水利部对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全局监管, 以及各级水利部门分级管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开发的, 用户分为水利部、流域机构、省、市、县等5级。部级用户管理系统规划项目库, 分省下达中央投资, 掌握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展情况;省级用户管理本省项目初步设计指标, 分解中央、省级项目到具体项目, 掌握全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展情况;市级用户掌握本市中小河流项目和资金安排情况;县级用户统一管理和填报本县中小河流相关信息, 包括县级资金安排、项目投资完成、工程进展等情况;流域机构用户可以查看本流域相关项目情况。

1.2 业务分析

信息系统侧重于水利部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全局监管, 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级用户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要求, 具体如下:

1) 满足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需求。以全国规划内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为管理的基本元素, 以项目生命周期为线索, 满足规划信息管理、初步设计审批、工程实施、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业务信息管理的需要。

2) 满足专项资金管理的需求。满足中央资金下达、分解、拨付、使用等相关流程信息的记录及统计和分析的要求, 对资金的流向及时间进度进行跟踪和管理;满足地方资金下达、拨付、使用等信息汇总统计管理的要求;满足投资来源分析的要求。

3) 满足中小河流治理相关资料管理的需求。满足项目和资金管理各环节审批及部分技术文档登录、存储、整理、筛选、调取等工作需要。

2 信息系统设计

信息系统设计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 力求功能全面、实用。同时, 注重“以技术激发需求、以创新促进应用”, 合理确定技术路线 [2], 丰富界面展示方式, 提高人机友好程度, 促进用户更好地使用系统。

2.1 总体架构

根据信息系统功能划分和用户需求, 采用B/S的架构, 部署于水利政务网, 遵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框架结构, 共分为用户层、表现层、业务层、数据层及硬件层。信息系统以业务逻辑为核心, 表现层与业务层相分离以降低系统层次间的耦合度, 从而灵活地使用多种技术实现表现层的业务操作与信息展示 [3]。信息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业务应用层以业务功能为核心, 包括水利项目投资管理和统计2大子系统业务功能模块。

业务支撑层充分利用水利部政务网已有的基础 (包括政务网门户及后台管理软件) 进行构建, 并采用软件权限控制与政务网安全认证机制相结合的手段保证系统应用的安全。

信息资源服务层, 依据数据类型的特点选用关系型数据库, 实现对关系型数据的存储及管理。同时选用分布式文件服务实现对各种文件类型数据 (图片、文档等) 的存储, 能有效提高数据访问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信息系统硬件及网络依托水利部现有政务内网和外网机房及网络资源, 严格按照保密要求, 保证安全性。

信息系统各层遵循水利政务网相关标准和管理要求, 同时依托水利部信息中心安全认证体系, 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2.2 功能设计

2.2.1 数据交互与共享

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确定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为基础建立项目库, 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包含项目前期工作、资金下达、投资完成和工程形象进度等数据信息, 以及各业务阶段相关的文件档案、工程影像资料等。各级水利部门按照水利部有关要求, 根据业务权限和项目实时情况定期更新数据及文档资料, 基于网络平台进行业务交互和数据交换。投资下达和完成信息, 自部、省级到市县级, 逐级分解填报, 全过程追踪;项目进展信息, 由市县填报, 经省级审核汇总后报送水利部。各级用户依照行政管辖范围共享业务数据和相关文件资料。各级用户填报信息如表1所示。

2.2.2 数据统计分析

对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情况、投资下达和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展等进行汇总分析, 为投资和建设管理提供支撑。统计方式包括实时统计、历史数据汇总、各行政区汇总统计等, 能够分指标进行排序和筛选。按照全国和省两级, 根据上级管理部门预先设定的数量、进度考核目标及区域平均水平, 自动分析统计结果中存在问题的省份, 并在报表中进行标注。

2.2.3 查询展示

项目所处河段在1∶250 000的电子地图上进行标识, 因此用户可以按照模糊查询、行政区划、地图浏览等多种方式查找项目位置;项目的地图标识内容包含显示工程效果及项目概况的热点信息, 用户点击后能够查询项目的详细信息。此外, 信息系统采用地图渲染的方式, 按照行政区划, 逐级体现省、县两级行政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

2.2.4 专题展示及提醒

按全国各省、省内各县等不同的范围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以直方图、饼图形式直观展示, 并与地图展示相结合。根据各省投资完成情况, 设立“红黑榜”, 在系统首页高亮显示投资完成率相对较高和较低的省份;对未能按期开工的项目, 在系统首页进行滚动提醒, 点击后显示全部未按时开工的项目。

2.2.5 简报自动生成

信息系统首页包含全国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情况, 根据统计结果自动更新规划完成情况。能够自动生成月、年报表及文字简报。其中, 文字简报按照水利部工作简报格式排版, 并以文字、直方图、表格多种形式, 对中小河流治理进展情况进行展示, 业务人员对自动生成的简报只需进行适当修改, 即能满足水利部对简报的要求。

2.2.6 督办、公告及查询发送

信息系统提供短消息功能, 水利部业务人员能够通过短信平台向特定人员进行公告或催办;信息系统可根据统计结果, 定期自动向相关人员发送督导短信;相关用户可向信息系统发送查询代码, 系统根据查询请求, 以手机短消息形式将查询结果进行反馈。

2.3 技术路线

按照中小河流系统功能的设计, 为实现部、省、县三级交互业务和共享数据的目标, 根据当前B/S系统开发的主流技术, 运用J2EE技术平台, MVC模型, Struts + spring + hibernate的开发框架组合。结合河流水系关系、治理河段地图查询展示等需要, 应用Web GIS完成地图发布等服务。

2.3.1 J2EE 技术平台

考虑到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长期性, 信息系统选用的技术平台应综合考虑通用性和可维护性, 为此选用开放性、稳定性、通用性较强的J2EE技术平台。J2EE使用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 提供的中间层框架集成技术, 可以满足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及可扩展性的应用需求, 同时提供对现有应用程序集成强有力的支持, 完全支持Enterprise Java Beans, 有良好的向导支持打包和部署应用。J2EE平台具备“编写一次、随处运行”, 方便存取数据库的JDBCAPI, 以及能够在Internet应用中保护数据的安全模式等特性, 同时还提供对Java Servlets API, JSP, 以及Web Service技术的全面支持。通过提供统一的开发平台, J2EE降低了开发多层应用的复杂性, 增强了安全机制, 提高了性能, 为搭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的信息系统提供良好的平台开发机制。

2.3.2 MVC 模型

信息系统采用MVC模型处理用户的实际业务交互应用, 把用户的业务交互应用按照功能特性分为模型、视图与控制器, 3部分的开发和部署相互独立, 其中1个模型可以有多个视图, 如果用户通过某个视图的控制器改变了模型的数据, 所有依赖于这些数据的视图都联动反映出这些变化。因此, 无论何时发生了何种数据变化, 控制器都会将该信息通知所有的视图, 更新显示内容。

模型是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的核心, 用来完成信息系统主要的业务功能, 接收视图发来的请求, 并将处理请求的结果返回给视图, 虽然请求是由视图发出的, 但该请求是由控制器转发的, 所以模型所进行的操作相对于视图来说是黑箱操作。这样可以用来封装部分数据, 以满足面向对象的需求。

视图用来显示模型内容, 是显示在用户面前用来与用户进行交互的平台, 信息系统采用JSP+Servlets的方式实现页面的展示。该部分只用来收集数据、显示模型, 以及将用户的请求转发给控制对象。同一个业务流程可能由于处理结果的不同而对应不同的视图。

控制器在Web服务器端对用户的请求做出反应, 创建、配置模型, 并协调模型与视图共同完成用户请求。这里可以将控制对象理解为一个分发器, 它会根据不同用户请求选择不同模型和视图, 并且控制对象不参与业务流程的创建。

2.3.3 Struts Spring Hibernate 技术框架应用

信息系统采用Struts + spring + hibernate的开发框架组合。Struts实现展现层和控制层, spring实现业务逻辑层, hibernate实现数据层的持久化和序列化。

Struts实现用户请求管理, 并做出相应的响应;提供流程控制器, 委派调用业务逻辑和其他上层处理进程;处理页面异常;为显示效果提供一个数据模型;对用户界面进行验证。

Hibernate是一个非常成熟的ORM开源框架, 为Java提供了完善的持久化机制和查询服务, 它的持久对象是基于POJO (Plain Old Java Object) 和Java的集合。Hibernate框架主要实现:数据库链接管理、业务对象存储到数据库、业务对象的查询、非数据库特性处理。

2.3.4 地理信息技术 GIS

在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使用Web GIS实现河流和治理工程的展示, 以及统计结果渲染等高级应用。Web GIS基于Internet平台进行信息发布、数据共享、交流协作, 客户端应用软件采用WWW协议, 实现GIS信息的在线查询和业务处理等功能。Web GIS核心是在GIS中嵌入HTTP和TCP/IP标准的应用体系, 实现Internet环境下的空间信息管理 [4]。Web GIS由多主机、多数据库与多终端, 通过Internet和Intranet连接组成, 构成客户端/服务器端的C/S结构, 服务器端向客户端提供信息和服务, 客户端具有获得各种空间信息和应用的功能。

在信息系统中, 采用B/S架构通过Arc GISSERVER 9.3及基于Arc GIS Engine开发的图形维护工具实现Web GIS应用, 完成地图发布服务 [5], 实现数据整合、数据存储、信息交换、监测数据采集处理、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业务系统的无缝连接, 相关业务数据可在GIS图上形象、直观地表现。

3 信息系统的部署与运行维护

根据安全、负荷、容灾等要求, 信息系统部署于水利部信息中心, 充分利用信息中心数据库、网络安全、软硬件环境等资源。鉴于信息系统所用的1∶250 000电子地图尚未脱密, 同时考虑到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主管司局使用政务内网的习惯, 信息系统分别部署于水利部业务外网和政务内网。业务外网系统包含除Web GIS以外的全部功能模块, 部、省、市、县各级用户共同应用, 用于动态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和简报生成。信息系统管理员定期将政务外网系统数据更新至政务内网。政务内网系统除了外网的统计分析、简报生成等功能, 还包含Web GIS相关功能, 为水利部业务人员提供项目地理位置查询、地图渲染等功能。

为保障信息系统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水利部组织专门的维护小组, 负责动态信息的管理维护, 督导和审核地方填报信息, 利用信息系统完成数据汇总统计、简报生成, 并根据系统优化要求, 持续进行系统升级。

4 结语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5 000余条重点中小河流、9 000余个治理项目和近2 000亿元治理投资的动态管理, 在水利项目信息管理模式、基于GIS的统计渲染、图文表关联查询、工程形象进度跟踪、短消息督导查询、项目信息告警、简报自动生成等方面实现了诸多创新。信息系统自2012年初投入使用以来,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监管效力, 为水利部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建设和应用, 在项目组织方面总结出以下3点经验:

1) 业务部门领导的重视与参与。水利部规划计划司领导把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提高中小河流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多次参与信息系统建设的讨论, 确定了信息系统总体建设目标和基本功能模块划分, 并通过行政措施推进了信息系统应用。

2) 水利部中小河流治理业务管理人员全程参与信息系统各项功能及界面的设计, 提出了许多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需求。

3) 建立了专门的运行维护团队, 落实了信息和功能维护的人员, 使得信息系统能够持续推广使用, 并不断进行升级改造[6]。

鉴于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使用的基础水系图未经脱密, 信息系统GIS相关功能只能在水利部内网使用, 暂不供地方应用。随着近期水利普查电子地图的发布推广, 下一步可将基础地图替换为水利普查电子地图, 并将GIS相关功能部署于外网, 增强系统的实用性。此外, 随着政府监管职能的加强和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工作的启动, 系统将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不断进行完善。

摘要:介绍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 针对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难点, 对用户需求、软件架构、数据交换、系统部署等方面进行研究, 结合地理信息等技术, 实现部、省、市、县各级用户共同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为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中小河流,信息系统,监督管理,软件设计,运行维护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R].北京: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09:1-10.

[2]艾萍.水利信息工程引论[M].武汉:长江出版社, 2010:30-32.

[3]张永进, 解建仓, 蔡阳, 等.对水利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议[J].水利信息化, 2011 (1) :10-13.

[4]陆建平, 徐淑芳, 陈军冰, 等.基于GIS组件开发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研究[J].水利水文自动化, 2009 (1) :1-4.

[5]卢廷玉, 张艳华.基于Arc GIS Server富户联网地图的客户端开发[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 35 (3) :83-84.

3.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填写指南 篇三

会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光明同志阐述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地位和目前系统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通过介绍两个试点省系统应用的经验,把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前与大家进行沟通,同时要求各部门精心组织、尽快部署,确保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展涛同志介绍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概况,并对信息技术部门如何在资助系统建设中做好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各省信息中心要用好以往积累的建设经验和工作机制,积极和资助部门沟通协调,保质保量的完成学生资助系统部署实施的相关工作。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同志从中职学生资助业务工作出发,分析了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强调信息化建设对资助业务开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并对地方中职资助部门提出了加强系统监管的要求。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罗方述同志介绍了全国学生资助系统建设情况,重点对中职资助子系统部署应用提出了具体要求,深入讲述了中职资助子系统部署应用中部署环境准备、系统安装、系统培训、初始数据录入与调整、系统试运行、新旧系统对接、系统应用、系统运维与技术支持服务等八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时间结点。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涂义才同志进行总结发言,详细通报了各省报送工作方案、联合工作组和月报的情况,同时要求各省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全力以赴做好系统部署实施的各项工作。

4.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重庆 篇四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渝教人发〔〕40号)文件要求,为做好我校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采集工作,确保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特对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信息采集范围及方式

1.人员范围

学校全体在编教职工(含人事代理人员),但不包括离退休教职工。

2.信息范围

采集教职工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入选人才项目信息等16个方面的信息。全部数据时间节点截止到10月1日。

3.采集方式

校属各单位分别负责本单位教职工信息的采集工作。

按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定,教师个人账户须由学校导入基础信息后生成,为使教职工填报数据更加快速便捷,学校按照系统填报的信息指标要求,通过人事信息管理系统(202.202.240.153/)进行采集后统一导入全国教师系统;11月1日再开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其他选填项目的填写,11月15日完成所有数据的采集录入工作。

二、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采集工作流程

采取学校统一填报信息和教师网上填报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具体流程如下:

(一)教职工账号生成

学校人事处通过导入本校教师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等4项基本信息,为教师生成账号。由各单位分发给教职工后,全体教职工即可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填报、查询个人相关信息。

(二)教职工信息录入

各单位信息管理员负责通过学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并审核本单位的教职工信息,信息审核无误后由各单位信息员报至人事处;人事处收集后批量导入相关信息(必填项目),教职工也可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直接填报(选填项目)。

(三)工作进度安排

月底完成全体在编教职工(含人事代理人员)的数据采集工作;2016年11月15日完成所有数据的整理导入工作后报送市教委。

附件1.学校信息采集范围及各单位信息管理员

附件2.《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渝教人发〔2016〕40号)

重庆交通大学人事处

5.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问题 篇五

带*为必填,没有*可不填 教师用户问题

1.问:教师填报信息时,为什么没有考核、待遇信息、师德以及专业技术职务信息?

答:考核、待遇信息、师德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由学校统一填报。2.问:教师填报信息为什么无法报送?

答:教师填完信息保存即可,统一由学校进行报送。3.问:教师录入信息时,是否要上传照片?

答:教师将符合要求的照片上交学校,由学校信息管理员今年底统一上传。填报信息

1.《基本信息表》

(1)问:哪些教师要采集信息??

答:学校在编教职工、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签订合同:在编的为聘用合同,合同教师为劳动合同(2)问:教师的照片底色有没有要求? 答:没有统一要求。

(3)问:如何判断是否为新聘教师?

答:信息首次采集,全部为“否”(即使是2016年10月办完手续的也填“否”)。(4)问:身份证出生日期、姓名与档案不符,如何填报? 答:“出生日期”项以档案为准;“姓名”项以身份证为准。籍贯,出生地选到县级 2.《学习经历》

(1)问:学习经历从哪一阶段开始录入?

答:本科院校、高职专科教师从第一学历(本科或专科)填写至当前学历,其他学段从第一学历(高中或中专)填写至当前学历。

(2)问:获得学历“高中”,所学专业如何填写? 答:高中所学专业填“无”。

学习方式:全日制为全脱产(离岗)3.《工作经历》

(1)问:工作经历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从任教以来开始录入,每人可多条记录。(2)问:目前工作的任职结束年月如何填写?

答:最后一条工作经历的任职结束年月不填,表示“至今”。(3)问:工作经历中:任职岗位如何填写 答:可以填教师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 4.《岗位聘任》

(1)问:岗位聘任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从2013年开始录入,每人可多条记录。5.《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1)问: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从2013年开始录入,每人可多条记录。6.《基本待遇》

(1)问:基本待遇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从2013年开始录入,每年一条记录。(2)问:新入职的教师基本待遇如何填报? 答:不满一年的按当年实际应发数填写。

(3)问:月工资是按1月还是12月填写?绩效工资是不是包含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两部分?

答:月工资按12月填写,绩效工资包含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7.《考核》

(1)问:考核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从2013年开始录入,每年一条记录。8.《教师资格》

(1)问:有多本教师资格证,如何填写?

答:所有的教师资格证全部录入。

(2)问:无教师资格证的老师要不要采集? 答:要采集,教师资格证填无。9.《师德信息》

(1)问:师德信息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考核信息从2013年开始录入;

荣誉信息:2013年以来全部荣誉及2013年前的国家级、省级荣誉。处分信息从任教以来开始录入。

10.《教育教学》

(1)教育教学信息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从2013年开始录入,第年分春季、秋季进行录入。11.《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

(1)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2013年以来全部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和2013年前的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

12.《人选人才项目》 13.《国内培训》

(1)国内培训从哪一年开始录入? 答:从2013年开始录入。

(2)国内培训继续教育学分怎么填? 答:本次采集,培训学分不用填写。14.《海外研修》 15.《技能及证书》 16.《交流轮岗》

6.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填写指南 篇六

一、系统登录

(一)浏览器的选择

浏览器建议使用谷歌/Google Chrome、火狐/Firefox、IE8及以上版本,最佳分辨率为1280×1024。360等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不要使用兼容模式。

(二)登录网址

http://jiaoshi.haedu.cn/

选择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自助子系统(教师个人录入数据登陆入口)。

(三)进入教师自助子系统

首次登陆必须第一时间修改密码,密码要求由包含数字、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或特殊字符在内的至少3种及以上组合组成,修改后点击保存。

(四)注意事项

1、退出系统时请点击右下角注销按钮,切勿直接关闭浏览器。

2、初始密码密码尽量通过复制粘贴使用,输入密码错误次数过多可能导致账号锁定,解锁时间为十分钟。若用户被锁定后,十分钟之内请勿重复输入账号密码,时间未到将重新锁定。

二、数据填写

(一)“基本信息”完善

1、进入系统后,首页最上端为“基本信息”,其中“姓名”、“性别”、“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出生日期”、“所在二级单位”等选项,已根据系统要求自动生成,个人无法更改。如有错误,请信息员汇总后提交人事处统一更改。

2、“基本信息”的其他所有选项均需要修改完善。完善信息时,点击右上角“修改”按钮输入。输入完成,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点击右上角“保存”按钮保存。

需要特别说明的:

(1)“教职工来源”选项中,择业期内,通过公开招聘入校的,选“10-招聘应届毕业生”下的选项;择业期外,有过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选“50-社会招聘”下选项;通过调动手续入校的,选“30-调入”下选项;军队转业的,选“20-军队转业、复员”下选项;上述情况之外的人员选择“99-其他进校人员”;

(2)“教职工类别”,均选择“A-校本部教职工”下选项,以实际情况填写。其中,“A1-专任教师”,指聘任在教师岗位且享受教师工资待遇的人员,包含行政部门兼职教学人员。

(3)“是否在编”及“签订合同情况”均已根据实际导入,无需更改;(4)是否“双师型”教师,已根据升本数据导入,个人不需要改动;(5)是否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实际填写,需要和后续“技能及证书”大项相对应;

(6)“企业工作(实践)时长”是指入校前后,累计在企业工作、实践进修的时长,按实际情况填写;

(二)“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填写

通过点击相应的“增加”按钮输入,输入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学习经历”从本科或专科学历填起,每阶段一条信息。

(三)“岗位聘任”填写

仅填写最新的岗位聘任信息,通过点击 “增加”按钮输入,输入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

1、“岗位类别”、“岗位等级”、“聘任开始年月”选项按人事处下发的岗位设臵聘用情况填写,具体信息已传至部门信息管理员;

(注:人事代理合同制人员的“岗位类别”和“岗位等级”,按实际执行工资待遇的岗位级别和等级实际填写,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等级”填写实际岗位的最低级,即正高职称受聘人员选填“104-专业技术岗位四级”,副高职称受聘人员填写“107-专业技术岗位七级”,中级职称受聘用人员选填“110-专业技术岗位十级”,初级职称受聘人员,选填“112-专业技术岗位十二级”,“聘任开始年月”以签订劳动合同的落款日期或学校下发的职称聘任证书聘任起始时间为准)

暂未取得专业技术职务的新进教师,岗位类别选择“教师岗位”,岗位等级选择“999-未评级”,“聘任开始年月”填写入校工作时间。

2、“是否双肩挑”是指岗位设臵中的兼职情况,只有部分校领导需要选择“1-是”,其他人员均选择“0-否”(对于岗位类别为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但是从事管理岗位相关工作的人员,其管理岗位工作信息可在选填“党政职务”时予以体现);

3、“是否为辅导员”、“党政职务”等项目均按实际填写。

(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填写

专业职务聘任信息选项,通过点击 “增加”按钮输入信息,输入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按聘书证书记载的信息如实填写,没有专业技术职务,须填写“0-无”。

1、对于最新的现聘专业技术职务,仅填写“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和“聘任开始年月”两项:“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对于教师系列的选择“010-高等学校教师”下选项,其他职称系列的按实际选择;“聘任开始年月”按学校下发的聘任证书记载的聘任开始时间填写(不具有学校下发的聘任证书,但入校时拥有相关系列职称并享受相应待遇的教师,“聘任开始年月”暂填写签订劳动合同的落款日期或入校工作时间);“聘任结束时间”和“聘任单位”两项不填写。

2、对于受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历史情况,可按实际经历参照上述标准如实填写。

(五)“教师资格”填写

通过点击 “增加”按钮输入,输入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无教师资格者,可忽略不填。

(六)“教育教学”填写

通过点击 “增加”按钮输入,输入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仅填写2016年上半年的任课情况。未任课的也需要填写,未任课者在“任课状况”中选择“10-未任课”

(七)“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国内培训”、“海外研修(访学)”均按实际填写。

(八)“入选人才项目”,根据所获荣誉情况如实填写。如果没有荣誉,仍须填写,选项为“00-无”。

(九)“技能与证书”项目,按实际填写,须注意与基本信息中的“是否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对应。

(十)“联系方式”项目,其中“通信地址”、“手机”须按实际情况填写;“联系电话”有办公电话者,须如实填写。

三.信息报送

填写完成后,可通过完整性检测查看是否漏填信息,如果通过完整性检查且确认信息无误者,即完成填写(完成后请不要随意登录改动信息)。

上一篇: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4-4 力学单位制 教学设计下一篇:乡镇重大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