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突出特色扎实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2篇)
1.围绕中心突出特色扎实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 篇一
万宁市财政局创新活动载体突出财政特色扎实推进集中整治活动
全省开展集中整治“庸懒散贪”问题专项活动如火如荼之际,万宁市财政局创新活动载体,突出财政特色,采取多项举措,扎实推进集中整治“庸懒散贪”问题专项活动,助推财政收入实现“双过半”。
一、创新财政服务理念。坚持活动一开始就超前谋划、高点定位,把财政各项工作的落实作为开展集中整治“庸懒散贪”问题专项工作的重要内容,局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部署、亲自抓组织、亲自抓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借助于活动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理论学习制度,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周一例会学习等各项制度,精心组织认真学习省六次党代会精神,确保时间、任务、人员、效果“四落实”,在全局营造“敢”字当头,敢于奋斗、敢于发展、敢闯敢干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财政干部牢固树立财政就是服务、就是“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理念,为万宁经济社会发展多干事、干实事。
二、创新平台搞活整治。为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庸懒散贪”问题专项活动,我局围绕“科学理财、优化服务”这个主题,抓好“三个结合”,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坚持搞活教育,强调“四求”,即在学习范围上求“宽”,在学习方式上求“活”,在学习形式上求“新”,在学习内容上求“精”。“三个结合”即:坚持集中整治活动与贯彻落实省六次党代会精神相结合,力争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坚持集中整治活动与改进机关作风相结合,打造“高效廉洁”机关;坚持集中整治活动与提高干部综合能力相结合,推动财政工作跨越发展。目前财政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呈现出“三多三少”的局面,即讲奉献的多了,谈享受的少了;“跑腿”的多了,“动嘴”的少了;主动服务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
三、抓住重点强化举措。为更好的促进和推动财政收入和开展集中整治“庸懒散贪”问题专项活动“两促进、双丰收”,一是在组织收入上,严格执行财政收入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收入目标,夯实征收责任。财政、国税、地税等3大征收部门格尽职守,密切配合,早谋划,早部署,集中骨干力量加大收入分析力度,查找问题,较好地掌握抓好财政收入工作的主动权。截止6月底,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31亿元,占年预算的52.6%,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期目标,比上年同期增收1.37元,增长34.9%,比全省平均增长水平(17.1%)高出17.8个百分点,比地方预算增目标(23%)高出17.8个百分点,现“超序时进度,超预算目标”的良好态势,为完成全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在重点保障上,坚持以服务民生、促进和谐为要务,与部门预算相结合,提前安排财政资金。按照民生工程要求,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优先安排民生工程资金,打足预算,重点保障,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同时加强财政内部股室协调联动,以加大民生工程资金监管为突破口,根据工作进度和政策要求,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保障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截止6月底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71亿元,同比增长18.6%,增支1.99亿元,其中民生支出9.7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6.48%。
四、优化业务工作流程。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部门服务、为群众服务,市财政局创新制度,强化管理。一是按照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的梳理,重申了机关工作纪律,完善了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公开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力戒“吃拿卡要”等行为;二是针对重大项目和重点支出,建立财政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实行“直通车”拨付;同时理顺文件运转程序,大力减少批阅环节,规范批阅行为,提高工作效能。
五、加强廉政建设。认真学习市纪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财政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规范干部从政行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并从体制、机制和管理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同时,继续以巩固全国文明单位、省级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为抓手,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努力塑造财政部门勤政廉洁、为民理财的良好形象。(市财政局供稿
2.围绕中心突出特色扎实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 篇二
服务大局
“四个突出”强力推动《条例》落地落实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第一部全方位系统规范党领导机构编制工作的专门法规,对于完善党和国家机构法规制度,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也是郓城跨越赶超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突出政治引领、改革创新、精简高效、刚性约束4项举措,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水平,强力推动《条例》落地落实,为全力全方位打造“突破菏泽”郓城先行区,早日跨入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阵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突出政治引领,牢固树立党管机构编制意识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管机构编制原则,是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是党的领导在机构编制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围绕《条例》的学习贯彻落实,郓城县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条例》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印发《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及权威解读》宣传册500余册,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编委成员、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及人事政工科长实现人手一册。结合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条例》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作为县委党校培训的重要课程,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轮训,讲心得、谈体会,真正实现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全面认识《条例》颁布的时代背景,深刻领会《条例》对于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了抓好《条例》贯彻执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机关事业单位内广泛开展《条例》学习心得演讲比赛、有奖竞猜等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宣传条例,营造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条例、熟悉精通条例、严格执行条例、坚决维护条例。
二、突出改革创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强调,“要坚决推进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对妨碍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就坚决改”。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生命力就是要体现在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改革攻坚年”重大机遇,认真落实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姿态,奋力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再有新突破、新成效。一是大力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建立与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着力构建职能界限清晰、机构设置科学、机制运转顺畅的管理服务体系,推动管委会“减肥瘦身”、“轻装上阵”,把全部精力用在“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经济发展“主责主业”上来,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县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流程再造、制度创新。
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创新探索了“容缺审批”“一联三化”“全程免费代理”等服务新模式,完成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52项,压减审批时限近800个工作日,改革经验多次被中国改革网、《大众日报》《山东通讯》等宣传报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审批流程再造力度,加快推出一批“秒批、秒办”事项,力争3年内县级行政许可事项、办事环节、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再缩减一半以上。三是持续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优化职能、精准定位,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公益服务职能,着力解决事业单位管办不分、事企不分的问题,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四是持续规范“属地管理”。全面理清县乡“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清单和配合责任清单,建好用好“乡呼县应、上下联动”综合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基层呼叫-平台派发-部门落实-督查督办-纪检问责”的工作机制,加快建立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依法保障的基层管理体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基层干部主动作为、有效作为、高效作为。三、突出精简高效,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
机构编制资源是党的重要资源,必须进行科学配置,切实提升使用效益。郓城县坚持机构编制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管住管好用活机构编制,严控总量,统筹使用,科学增减。一方面,加大内部挖潜力度。
打破编制分配后部门、单位所有的模式,坚持全县编制资源“一盘棋”,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向群众直接受益领域倾斜。比如,2019年,我们通过清理僵尸事业单位等方式,挖潜事业编制900余名,全部用于教师招考,相关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山东新闻联播深度报道。今年将继续向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及基层一线倾斜编制资源,再引进教育高层次人才160余名,为各乡镇招引1-2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持之以恒控编减编。对新增公共服务事项、用编进人申请等,凡适宜政府购买服务的,不再新设事业单位、新增事业编制。仅去年,我们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30多个部门、单位提供了500多名辅助人员,实现了“花钱养人”到“用钱办事”的转变,节约了大量的机构编制资源。
四、突出刚性约束,加强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
机构编制工作是配置党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是机构编制法定化的本质要求。一是强化督促检查。以《条例》要求为“红线”,把机构编制工作规定贯彻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重中之重,通过专项检查、机构编制事项跟踪问效、机构编制评估、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审计等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二是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加快健全完善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配合协作机制,明确规定录用聘用人员、配备干部、核拨人员经费等必须以机构编制为基本依据,督促各部门之间加强情况通报、信息共享、整改反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预算和工资统发等定期对账制度,实现多部门实名制管理信息共享共建。
【围绕中心突出特色扎实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推荐阅读: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10-21
围绕中心,面向基层,服务发展,促进富民07-26
围绕中心做好工会工作06-18
围绕中心工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10-04
围绕主题 抓好载体 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01-28
黄河科技学院围绕教师开展系列主题活动01-06
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2021年度工作总结10-06
白庙河中心小学特色教研活动方案08-27
如何突出中心教学设计07-24
幸福围绕着我们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