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道德演讲稿:道德一论

2024-08-24

文明道德演讲稿:道德一论(16篇)

1.文明道德演讲稿:道德一论 篇一

最新关于文明道德演讲稿范文2018

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文明下,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

谢谢大家!最新关于文明道德演讲稿范文样本

弹指一挥间,一年的岁月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声中,就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中,就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中滑过。我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歌手,没有动听的歌喉来颂咏我的岗位。然而,我要在知识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赞歌——因为热爱,所以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全力以赴。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表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能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学生贴心。

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之分,他们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一样的心去关爱他们。这点上咱们学校很多老师为我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我犹豫过、消沉过,有时候问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的问候时,这是我又燃起了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

“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尔基说:“只有热爱孩子的人,才能配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为了学生,教师必然要注重和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会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爱岗敬业的要求有很多、很大的不同。我们每个教师都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真正成为新时期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2.文明道德演讲稿:道德一论 篇二

一、“环境道德”的内涵

道德, 原本是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 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一般情况下, 道德被认为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约束。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迫切的今天, 有必要把传统的道德约束力, 延伸到自然环境的保护领域, 促使人们建立起环境道德体系, 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

所谓环境道德就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环境道德规范的核心主要是人类应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共同发展。环境道德的建立把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人与社会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 将善恶、良心、正义、义务等道德观念应用到处理人与自然、生态关系中去, 从人类能动性的角度出发, 倡导人们主动承担起对自然界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它是新形势下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

环境道德观念要求遵守两条环境道德原则: (1) 平等互爱, 即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 保证健康自下而上和持续发展的权利; (2) 保持互利, 人类每一个成员都应保护生存环境, 保证地球上所有成员的和谐共处, 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环境道德的本质, 就是人们在生存发展过程中, 在感知自然界和他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后, 自觉约束自己的物质贪欲, 善待自然环境, 协调人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关系, 达到人与社会环境及人与自然环境长久共生共荣的一种道德良知和伦理道德规范。

二、环境道德建设现状及保障体系的建立

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共同物质基础。一个地区、一家企业乃至一个人, 如果只图眼前局部的经济利益, 只图个人的某些方便, 而不注重环境保护, 尽管只是单方面的行为, 但集中起来, 就会增大对环境的破坏力, 损害环境有限的承载能力, 制约可持续发展。

(一) 环境道德建设现状

环境道德中的环境道德规范有如下几条:

(1) 自觉防止和消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损害, 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为; (2) 从局部入手, 自觉服从全局对环境保护的需要; (3) 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 自觉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行动; (4) 支持和维护有利于环境的公共行为, 批评和抑制破坏环境的言论和行为。

可惜的是, 这种环境道德观念, 在近些年不但没有得到强化, 反而在不少人的头脑里荡然无存了。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 把好端端的环境弄得满目疮痍, 破败不堪。市民在街道和公共场所乱扔垃圾 ;大排挡、小摊点占道经营, 污水随地泼洒;小商店店主在路边乱烧废纸和塑料包装袋, 怪味刺鼻难闻;收获时节焚烧秸秆, 烟雾弥漫……种种危害生活环境的陋习在城镇随处可见。有些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令人担忧, “白天不排, 晚上排;晴天不排, 雨天排;检查不排, 事后排。”这样的谚语便是目前企业对待环境态度的生动写照。 排污企业在对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有所了解的情况下, 与环保部门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姑且不去谈论其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 但不能不令人掂量这些企业的环境道德水准。这些年各地都在加快经济建设,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这是求发展的大好事。但是, 就有部分地方惟GDP为上, 一些企业惟经济利益为上, 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 以后再拿钱来补环境破坏之“火”, 于是置国家法律于不顾, 肆意排污, 环境建设出现了“寅吃卯粮”的现象。这些年, 不少地方都走过“为了银子污染环境, 花费金子治理污染”的弯路, 这样的教训值得世人警醒。

(二) 构建环境道德保障体系

环境道德是企业或个人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环境道德要求企业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 树立新的行为准则。企业和个人在经营和社会生活中, 要摒弃“重利轻义”的义利观, 树立“以义取利, 义利并重”的义利观, 在谋取自己利益的同时, 要考虑他人关系及社会的综合效益;在追求企业效率的同时, 要多考虑经济行为的实际影响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在追求家庭和个人生活质量的同时, 要顾及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利益。从环境道德角度讲, 企业不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 个人不随地吐痰、不乱抛瓜皮果壳、不乱倒垃圾等, 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1.企业的环境道德建设始终是环境道德体系建设的主体。

一方面, 任何企业都存在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能, 而污染治理又需要成本甚至是高成本, 这就导致环保执法刚性不足、手段不硬。企业这种逐利的本能在急欲摆脱贫困的背景下, 得到了放大。企业粗放经营和肆意排污, 将环境成本社会化, 让公众和企业周边居民忍受和承担污染, 这就缺乏起码的环境道德责任。

另一方面, 企业始终是环境保护的主体, 控制污染必须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最熟悉生产工艺, 最明白自身环保的软肋在哪里, 什么地方存在大的环境隐患, 采用什么方法最能解决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环境监管和执法中, 一方面强调企业的环保责任, 同时也要注意调动企业实施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我们要充分肯定和维护企业的环境道德, 倡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自觉承担环境责任。

2.消费者的环保素质高低, 是企业等社会组织环保素质的基础。

公民或者说普通消费者的“环境道德”, 能通过消费关系, 直接的影响或匡正一些企业的“环境道德”, 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旦企业的某些认识偏离了消费者的道德和社会企盼, 那么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消费的形式, 通过市场行为的方式予以惩罚。任何一个企业, 如果不能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如果不能正视其责任, 而一味地钻在钱眼里, 那么也必将得不到社会大众和消费者信赖, 也就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3.广大市民应当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 树立一种努力改善和爱护环境的信念和责任心。

加强环境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 逐步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讲环境道德的大环境。同时, 还要引导公众把环保意识自觉融入到自己日常的生活当中,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保护人类自身, 克服破坏环境的陋习, 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促进环境道德建设

要将环境道德观付诸实践, 环境道德教育是一个首要和必要的有效途径。要把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而提出的环境道德标准, 普及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内化为每个人的“良心”, 内化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从娃娃抓起, 从领导抓起, 确立信念, 培养习惯。努力把保护、改造、建设宜人的环境形成社会舆论, 变成大家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

1.树立全新的道德价值观念

道德对象从人与人扩展到人与自然, 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大大拓展了传统价值观的内涵。首先要向人们揭示自然的内在价值, 使人们能够将自然视为人类的伙伴, 并产生一种尊重自然的态度, 产生对自然的亲近感情和关怀。其次引导当代人要自觉维护下一代的发展权利, 学会正确处理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子孙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 从而在平等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2.树立合理的利益理念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道德与利益是统一的。正确对待利益问题也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环境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 其基本原则就是生态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高于一切。在利用和改进自然引导各种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 要注重自然界各个要素的互利共生、协调发展。培育环境道德并非是可有可无的精神游戏。人类应重新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利益分配, 以生态优先的原则重新定位一些产业。这就要求我们抛弃一些物质理想, 即我们的生活应达到一定的水准以及为了维持这种水准应该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环境道德作为人类道德整体的一部分, 从表面上看, 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 着重强调人对自然界的态度, 实际效果却是对人类的保护。现代社会需要培育环境道德, 这不仅是道德自身的要求,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支持。人们应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了解自然, 与自然为友;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 才有可能正确利用规律, 满足人类自身需求, 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4.建立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观念

在消费中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应作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必须考虑它们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即使可以再生, 也必须给它以喘息的机会, 让其能够休养生息, 否则人就在吃子孙饭、断自己后代的生路。我们应大力宣传和引导人们购买那些生产使用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 培育绿色消费的情感和市场, 从根本上杜绝一次性的消费。

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是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其次是在处理自然关系时, 引发的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关系。对这些矛盾和关系, 无疑要用法律来规范, 但是大量的矛盾和关系不能用法律, 而需要用道德来规范。这就是说, 在处理环境问题时, 要讲究“环境道德”, 要建立“环境道德体系”, 用“环境道德”来为人类建立一个宜人环境的目的服务。当前, 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是提高全社会的环境道德意识。要通过大量的道德活动, 形成人人都能接受的道德认识、道德理想、道德情感, 使“环保”不再被视为单纯的技术问题, 不再是单纯的生产活动, 甚至也不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只有建立了一个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新文明, 我们的居住地, 我们的地球, 我们的家园, 我们的环境才会更安全、更美丽、更繁荣, 我们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马桂新.环境道德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徐冬青.环境问题:21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J].学海, 2002, (5) , 184-187.

[3]曾建平.试论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J].道德与文明, 2003, (3) , 60-63.

3.网络道德文明的涵义及特征 篇三

关键词:网络;道德文明;涵义;特征

网络的发展作为一种现实和未来的普遍现象,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在全球经济加速走向网络时代的今天,一种全新的社会意识形态——网络道德文明应运而生。

一、网络道德文明的涵义

道德文明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道德素养和文明境界。它以善恶、是非、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仰和传统习俗来评价人们的行为,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网络道德文明是指设计网络技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文明要求、准则、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道德文明关系。

二、网络道德文明的主要特征

作为网络道德文明载体的网络尚且有这些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而网络道德文明更是不同于传统道德文明的思想意识形态,它具有自身特殊的规范和鲜明的特征。

(一)自主性

从主体角度来看,网络道德文明具有自主性。网络社会的道德文明与现实中的道德文明相比,呈现出一种更少依赖性、更多自主性的特点与趋势。网络本来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利益与需要(资源共享、互惠合作等)自觉自愿地互联而形成的,由于网络道德规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与需要制定的,因此增强了人们遵守这些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另外,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缺乏类似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这样的机构,所以网络道德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由”的,这也使网友可以更多的自己主导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二)开放性

从存在状态来看,网络道德文明具有开放性。就像连接不同的地域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一样,网络可以更加便捷和高速的异地交往,使人们紧密联系,消除“这里”和“那里”的界限。信息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现代化,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地理距离暂时的“消失”了。人们即使居住在不同的洲、时区、国家,也可以“在一起”工作、娱乐。人们之间便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交往,人们之间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冲突、碰撞和融合也就变得可能了

(三)多元性

从格局上来看,网络道德文明具有有多元性。在网络社会中,既存在关于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属于网络社会共同性的主导道德规范,如不应该利用电子邮件作商业广告,禁止非法闯入加密系统等;也存在各网络成员自身所特具的多元化道德规范,如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独特道德风俗习惯等。随着这些主体间彼此交往的增多,这些处于经常性的冲突和碰撞之中的多元化道德规范,一方面使它们之间增进了理解和同情,从而在经历了冲突和碰撞之后逐渐走向了融合的趋势;而另一方面,即使彼此无法融合,也由于彼此并无实质性的利害关系而能够求同存异、并行不悖。

(四)平等性

从规范对象看,网络道德文明具有平等性。网络曾经被看作一个最民主最平等的场域。更有甚者信誓旦旦向广大群众保证:只要他们拥有电脑和网线,他们就将摆脱一切的歧视和不公,进入一个大同世界。当然,这种论调是否夸大其词了这里先不作评论。但是不得不承认的,网络这一特殊的交流媒体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的确具有显而易见的平等性。在网络世界的中,大多数的交往过程是“人—机—人”的信息传递,这就使人于人之间并非直接的交往,大大减少了主次之分和大小之别一类等级的差异。所以说,网络对人们的固有传统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由于网络中没有等级和特权以及网络所具有诸多特征,使人们通过自由平等的网络交流,我想这也有助于确立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平等意识、全球意识和效率意识。

三、网络道德文明与传统道德文明

要深刻理解网络道德文明的内涵和特征需要进一步弄清网络道德文明和传统道德文明之间的关系。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随着网络对现代人学习、工作、生活影响的日益深入,原有的一些文明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失去了约束力,于是网络道德文明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文明就慢慢兴起了。但这里说的网络道德文明和传统道德文明不是迥然相异的,可以确定的是,两者拥有不同的存在基础。网络道德文明存在于虚拟世界,传统道德文明存在于现实社会。网络道德文明是应电子空间的要求而产生的,它与植根于物理空间的既有道德文明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片面的强调网络道德文明与既有的传统道德文明的差别,还应该看到两者的关联性与传承关系。社会的发展是必然具有连续性的,每个人的社会行为也是具有统一性的,所以绝不可能在社会中形成截然分立的传统道德和网络道德文明。正是因为这样,网络道德文明的建设不需要从头做起,我们也不可能在电子空间中构建一个与传统道德文明完全不同的道德文明体系。认识到这一点,是我们对网络道德文明进行研究的前提。(作者单位: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中军.论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制度管理[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7)

[2]王国臣 邢志 李晓洁. 军校网络德育系统工程建设初探[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6)

[3]李良玉. 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及对策[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4.文明道德演讲稿 篇四

但至于道德的定和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诠释,可道德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时代改变了,道德的观念重点迁移了,这决不会意味着好会变成坏,善会变成恶,正会变成邪,美会变成丑,精华会成为糟粕。道德的变迁,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符合人的思想的。

追忆古时,传统的道德观念中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就是封建时代的不道德,同时被认为是大罪。可时至今日,无后不会在被和不孝挂在一起。现在的无后只会让人感到可惜,已经和道德毫无联系。这是一例。从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时代道德观念会有明显的差异。

但这些没有触及到道德的本质,同样一种事情,不同的时代观念有土同的评价。但当一些事触及到人们心中最根本的道德观念时,制造事件的“英雄们”会留下千古罪名。不论人们的道德观念怎样转变,千古罪名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淡化。如秦会者,骂浪千年不朽。

同时违背道德和触犯法律有着本质的不同,两者相互补充而同时又相互排斥。法律的缺漏可由道德来填充,同时法律的缺漏会受到道德的冲击。法律是对人有形的惩罚,而道德是对人们思想上的约束。对于一个良心为抿的人来说,道德的攻击似狂风暴雨,沉痛之后却是灵魂的惊醒。可对于丧失良知的人来说道德已经似有实无,对于作恶的人来说已经象蜘蛛丝一样无力。

在道德失去作用的地方,法律会表现出惊人的懦弱。那些无视法律的存在,严重冲撞道德的“英雄”,无耻,卑鄙,下流。他们置尊严和人格不顾,金钱的充足和肉体的享乐早是他们的全部。已经毫无灵魂可言。他们的无知恶很很的冲击道德的底线。在这些“英雄”的面前道德竟不堪一击,败的一塌糊涂。八万万炎黄子孙被打的一败涂地,毫无生气可言。

那些严重冲击道德的“英雄”竟高高的站在历史的浪尖上,得意的倾听大家对他的称赞:多么的伟大,多么的勇敢。傲慢的看着在一边气的咬牙,气的要死的“不和潮流的小人”。

而当道德站起来的时候,那些英雄们又装出一脸虔诚的样子,哭哭啼啼的象道德忏悔,象大众谢罪。可他们那有忏悔之意。在背后,他们依旧会大言不惭的称他们的行为是“上帝的杰作”,并且沾沾自喜。这样的人没有灵魂,只是一具肉体。自然不会有盛装道德的地方。他们没有道德的观念,他们的行为却吓的道德啊啊大叫,连连后退。

没有灵魂的肉体,何必存在与世界上。他们永远不会进入地狱,更不会进入天堂。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肉体的消逝,永远的消逝。在浩瀚的宇宙中不会留下他们的足迹,人生百年,却什么都没留下,可惜啊,悲哀。

可怜的肉体,你们快快行乐吧,你们千万不要忏悔,千万不要回顾,更不要相信灵魂的存在,只需享乐一生,最后化为虚无。

肉体啊,你大胆,你放肆,你嚣张,你猖狂,但你却不知道你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狗屎,狗屎,臭气熏天的狗屎。

5.文明道德演讲稿:道德一论 篇五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讲文明讲卫生是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启蒙老师就告诉我们的道理可是刚跨出小学校门的我们就忘记了,不仅是我们甚至周围的大人们也忘记了,不信请看。

在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中却出现了60万块口香糖残渣,除此之外果皮纸屑更是给环保部门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也许你觉得天安门的事离你很远,那就来看看我们的圭斋路人民路劳动路。在各条路上,垃圾桶很多,可丢在垃圾桶旁边的垃圾更多,瓜子壳塑料袋吃剩了的馒头包子随处可见……

还有,在我们校园里,这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当你劝告他们时,他们却理直气壮地说:“这算得了什么呢?不是有人在打扫吗?”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一个历史小故事: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是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试想,一个不愿扫屋的人,一个不愿讲卫生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于是他的事业便如同一座没有打好地基的建筑一样,华而不实,连三四级地震也经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记得纽约市长在整治混乱的社会环境时,就是从地铁站抓逃票的事情做起,三年过后整个纽约市容焕然一新,经济繁荣昌盛,它终于完成了从扫一屋到扫天下的蜕变。现在浏阳市市内市外清理街道整治环境就和纽约地铁站抓逃票如出一辙,都是从小事抓起,从小事做起,在做“扫一屋”的工作。

同学们:为了建设祖国美好的将来从基础做起吧,从养成良好的小习惯做起吧,从扫一屋做起吧。

当我们信誓旦旦为理想而筹划时,当我们豪情满怀为人生而努力时,请别忘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请别忘记: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文明道德演讲稿:道德是社会素质的体现

人们时常感叹生命短暂,时光来去匆匆,谁都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谁都期待阳光灿烂的景色。然而现实却难随人愿。走出校园,充满耳目的常常是暴力、行窃、吸毒、贪污、受赌;弱者无肋,壮力血流;大街污水满地,人嘴脏话漫天…… 凡此种种,让人感觉道德巳被扭曲,人进已经丧失。

三月的一天,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在我家门口的三岔路口上,两位满头日发的老人搀着一位同样衰老的病人走来,病中的老人低着头,垂下的一丝丝白发在风中飘动,两脚拖在地面,划出一道道印痕,随后赶来的一位老婆婆双手不停挥动,招呼着来往的车辆,丧地呼喊回荡繁体的大街上:“救救他吧!救救他吧!”

可是一辆接一辆车从老人身边绝尘而去。我分明看见,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悲衰。还有一次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南京一时很久未出门的老夫妇兴致勃勃来到市区,准备好好看看家乡这几年来的变化,怎料因行动缓慢被走在身后的一位年轻市民拳脚踢和辱骂,气得老大悲愤欲绝,以头撞墙,走老伴的劝阻下,才颤抖着离开了这伤心之地。令人揪心的一幕幕让人恐不信呐喊:良知何在?道德何在?

假如长此下去,可以设想:世态炎凉,人间冷淇,社会大乱,人心变态,身临其境,人人自危。无数先烈壮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成果将毁于一旦,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善良的众呼唤着正义现身,呼唤着良知发现,更呼唤着道德回归。

一位哲人说过:“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最崇高的目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道德是国家民族兴旺的基础,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孔繁森,李素丽更是道德的表率。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众展示了忘我为民的风貌,如一缕春风,暖人心。

6.文明道德演讲稿:道德一论 篇六

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机电工程系2016级三年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班王志有。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公共道德,共建文明校园》。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今中外,许多知礼谦让的故事流传至今。比如:众所周知的“孔融让梨”,说的是孔融七岁时,便懂得礼让。国家主席毛泽东,虽然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谦恭礼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真诚坦荡,是世界公认的最有风度的领导和外交家。从这些故事中,我们都能得到启示:讲文明、懂礼貌、树公德,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我们要完善自己的公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我们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就是一个文明的践行者。他每次看到地板上有垃圾,有纸屑时,就会弯下腰去捡起它,扔到垃圾桶里,而不是指使值日生去做这件事。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我们错了。每当有同学请病假时,他总会到宿舍问长问短,延医问药。让人真切的感受到:爱在延职。

走在校园里,也常常能看到文明的行为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每个天早晨,班级都会派值日生打扫公共卫生区,这虽然是强制要求的,但有许多同学都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责任,尽心尽责的打扫,美化校园。还有各种各样的文明礼仪、好人好事,让我们心间升起一股暖暖的春意……每当我们听到和亲身体经历这样的过程时,能不为这样的好人好事行动容?能不鞭策自我走向高尚?

但与此同时,还有这样的一部分同学,在我们校园里,边走边吃零食,随手乱丢垃圾,纸屑和饮料盒随处可见,更有甚者,“出口成脏”、动则“拳脚相向”…… 不文明的现象似乎在无情控诉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我们身在集体,我们的公德意识跟得上集体吗?

现在,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是一名学生,学知识,学技能是首要任务,但事实上,良好的文明习惯却必不可少,它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一个社会,只有人人都具有良好的公德意识,才会和谐美好;一个国家,只有全体公民具有良好的公德意识,才会有长足的发展。作为一所学校,只有全体同学都具有文明的言行,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简单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自己的素养,影响着自己的未来。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做文明大学生,光靠嘴是实现不了的,还要用行动来证明。那么让我们一起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的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盛开!谢谢大家!

7.文明道德演讲稿:道德一论 篇七

一、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生态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出发, 通过传授生态环境基础知识, 从而引导、启发受教育者树立生态道德意识, 形成生态道德情感, 提高生态道德素质的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由此可见,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 注重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正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二十一世纪议程》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教育对于改变人们的态度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培养环境意识和道德意识, 对于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公众有效参与决策的价值观与态度、技术、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1]因此,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法律保障制度的支持, 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

(二)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我国高校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高校育人育才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德育的内容比较传统、单一, 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开展, 却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育内容。在这种德育内容缺失的情况下, 某些人对生态环境缺乏深刻的认识, 导致自身生态意识淡薄, 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甚至做出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 引发一系列生态危机。因此, 高校德育应该对现有的德育内容进行重新审视, 在德育中增加并强调生态道德教育, 促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念, 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 促使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三)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朝气蓬勃, 个性较强, 某些人往往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容易忽视外界事物的存在价值, 因而对自然、社会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 不懂得如何正确地与自然相处。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推行生态道德教育, 通过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认知, 使学生自觉承担起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 有利于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生态文明视野下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 它紧紧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 把生态道德意识植入人的头脑中, 并内化成人的道德品质。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注重学生的生态科学知识教育。

生态道德教育应在生态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受教育者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而使学生形成牢固的生态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因此, 高校对学生进行生态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是基础的。从基本知识的角度, 要强化大学生的生态和环境科学基本知识教育、生态和环境系统基本规律教育、群落与生态系统基本生态过程教育。生态学不仅是一门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规律、阐明生物发展进化与环境适应的学科, 更以一种整体和系统的思维方式, 向我们描述生命在地球上的生存状态, 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2]。在生态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恰好能够在获得生态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不知不觉地把生态学知识转化为生态道德知识, 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

(二) 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教育。

生态观念是人们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是非、善恶、荣辱的判断和评价, 它以一定的善恶评价为标准约束人的生态行为, 从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观念具体表现为:科学的消费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技术生态观念。其中科学消费观念包括生态消费、适度消费与可持续消费三方面的内容, 是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的关键。可持续发展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3], 这是我国对可持续发展最直接的解释。此外, 我们推崇一种技术生态观念, 在发展科学技术时要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而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危害生态环境。

(三) 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

生态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生态道德观念, 在处理生态道德关系、评价生态道德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的心理体验。哲学家休谟曾说:“没有道德情感, 就没有道德行为, 只有当下的、直接的情感才能激发意志, 产生行动。”[4]因此, 培养生态道德情感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没有高尚的生态道德情感的支持, 就不会产生履行生态道德规范的道德需要, 也不会产生自觉的生态道德行为。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包括以下两方面的任务:

1. 稳定并强化已有的生态道德情感。

一个人的生态道德情感是具有不稳定性的, 面对现实中复杂、繁多的环境问题, 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 甚至对自己之前的正确认识和行为产生怀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大学生应该积极地、经常性地参与到各种生态实践中, 逐步积累自我的体验, 慢慢形成稳定、鲜明的生态道德情感。

2. 改变那些与生态道德不相符合, 甚至相抵触的情感因素。

由于某些大学生的个性较强, 情绪倾向比较明显, 对事物的认同感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形成时间。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 某些人往往只重视自身的感受, 忽略并漠视周围的环境及其他生命体的存在, 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破坏生态环境、伤害其他生命体的行为。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铺张浪费、乱扔乱丢、奢侈腐化的行为折射出他们的生态意识相对薄弱, 更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情感。要改变这种情况, 需要清楚意识到自身的错误, 通过更多的生态理论学习、实践体验逐渐培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情感。

(四) 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指导。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必须加强行为上的指导, 只有落实到行动上的生态环境保护才是衡量一个人生态道德素质的标准。我国政府批准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论述了我国公民的生态道德行为, 界定为:所有人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的权利, 并承担保护子孙后代, 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责任;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享有其栖息地不受污染和破坏的权利, 人类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 破坏、侵犯他人和生物物种生存权利的行为是违背人类责任的行为, 要禁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5]。以上内容不仅规范了我国公民的生态道德行为, 而且为大学生生态道德行为教育提供了现实、有效的指导。

三、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所建设的德育体系, 所提供的文化环境、所推崇的价值观念、所熔铸的行为模式, 等等, 构成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境, 它们对学生的学习行为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所以要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学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 重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 健全生态道德教育机制。

生态道德教育不是单一、简单的, 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通过优化学生的课程设置,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才能健全生态道德教育机制, 有效增强教育效果。

首先要优化学生的课程设置。这要求学校把生态伦理知识与德育课程相结合, 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专业学科中。学校不仅应该把生态道德教育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中, 还应该在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中普遍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如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学等学科教育, 对文科学生进行环境伦理学、生活与环境等学科教育, 并在全校开展多种有关生态环境的公共选修课, 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生态课程, 提高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 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缺乏一定的师资力量, 因此学校应培养一支专门的教师队伍进行深入的生态道德理论研究, 经常性地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 并在教师之间营造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 让教师在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 共同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创新。只有培养教师健全的生态道德人格和较高的生态道德素质, 才能发挥好教师在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的龙头作用, 为学生树立标榜, 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学习。

(二)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生态道德教育只有通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更深刻地获取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知识, 清楚地认识到人类保护环境的重要责任。

在课堂教学中, 科学的、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知识。单纯的“填鸭式”知识灌输, 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反而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定的抗拒感, 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吸收。因此,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讲授有关生态问题的知识时, 播放相关新闻视频、展示反映生态危机的图片,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并提出观点。还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探讨自然规律。此外, 在各种专业的学科教材中, 可能或多或少存在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 但这些内容并不明显,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生态德育因素, 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三) 构建校园生态文化, 营造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氛围。

首先, 合理的校园规划、整齐的教学建筑、干净的校道走廊、大面积的草木绿化等看似毫无感情的物质环境, 其实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行为。因此, 要营造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和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其次, 要加强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生态校园氛围。高校要在校内进行广泛的生态文化宣传, 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例如在校园各处的宣传栏张贴关于环境保护的海报, 开展环保主题征文比赛, 制作关于生态环保的主题广播节目, 建立绿色生态校园网等。此外, 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 利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大力宣扬在环保和节约资源方面的先进典型, 曝光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 营造学生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增强学生的生态情感体验。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态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生态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野外考察, 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校外的一些森林公园、生物园等生态园林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现状, 了解其生存的环境条件;组织城市学生进行下乡务农实践, 让学生了解关于生态农业的知识, 并能亲自体验;开展创建绿色校园活动, 提倡学生的环保行为, 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绿化, 组织好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处置、废旧电池分类回收等工作;开展环境文化节, 大力提倡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爱护环境等行为。

四、结语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意识、情感和行为, 能够促使大学生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为了更好地落实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国家和高校都应该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 并为生态道德教育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只有促使生态道德教育成为一种全民教育、终身教育, 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 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社会与现代化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局.二十一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297.

[2]雷毅.生态伦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269.

[3]慕海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J].中国共产党, 2004 (9) :16-18.

[4]大卫·休谟.人类理智研究道德原理研究[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1:274.

8.文明道德演讲稿:道德一论 篇八

关键词:校园道德;教育力度;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路径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高校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开始建设大学生道德精神文明。大学生文化知识储备是其进入社会的硬件,而道德精神文明则为软件,只有在硬件设施完善、软件配套的情况下,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作出贡献。

一、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1.道德精神文明是极具价值的文化形态。道德精神文明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交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社会价值观载体。道德精神文明是人在自然、社会中形成和不断变化的产物,不同时期对道德文明的要求不同。在广义的文化范畴中,道德精神文明具有相对的文化独立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指导性作用。它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对人类的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进行评价,甚至它可以从价值标准上对不同的人类群体形成软约束力。综上所述,道德精神文明是一种人际化、指导性的文化载体,是极具价值的文化形态。

2.道德精神文明是高校生活的规范。道德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时期内大多数人们对不同事物共同的价值认同。道德文化的形成和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道德精神文明一旦形成,就会对集体、个人起到较强的规范作用,对人们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使得他们严格遵守既定的价值认同感。在大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除了学校成文的规章制度以外,每个人必须遵守道德规范的制约。道德精神文明和文化知识同样重要,是高校进行教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高校在经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后,各项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大学生的知行不一,而知行不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到位。当前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大学生道德素质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主要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在进入大学以后,一些较为偏激的道德观念不仅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也会使得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模式、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认识上产生矛盾心理。其次,高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缺乏明确的道德文化观念。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道德精神文明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大学生在高校是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如果缺乏明确的道德文化观念,则会使大学生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判断能力,从而失去道德观念的归属感。最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缺乏实践的路径。有效的实践路径是高校进行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方法。多数高校从一定程度上重视知识的培养而放松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机械地依据科学知识教学的培养手段进行道德文明建设,严重制约了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高校实行校园道德精神文明的实践改革方法

1.以校内媒体作为平台,提升价值认同感。高校道德文明建设需要大学生极强的价值认同感作为基础。通过校内传媒手段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提高对价值的认同感。在进行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首先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高尚品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大学生遵循道德规范的意愿。其次,做好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监督、指导,培养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独立做出道德判断,对其道德评价及时监督,并给予指导性建议。

2.丰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建立道德标准。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的必要环节,是道德思想转换为个人道德标准的重要途径。高校在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为大学生对道德思想体系的认识提供了基础。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掌握的思想体系,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学以致用。因此,高校在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中应重视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功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举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道德意识,建立道德标准。

高校进行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但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并配以实践进行道德培养,才能真正促使高校建立大学生知性统一的教学系统,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建新.试论当代高校校园道德文化的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8(4):91-94.

9.文明道德演讲稿:道德一论 篇九

本文是一篇最新文明道德演讲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文章通过讲述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号召更多的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的新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其重视“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导向功能,这对于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浅、低级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腐朽思想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道德,只要我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传承其美德,抛弃其局限,并力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赋予其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就一定能够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有助于“以德治国”的实施。

为了使道德建设更好地深入人心,具有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形式,还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对人民群众进行诱导、启迪和教育。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运用“格言”“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特点,使他们在青少年这个便于记忆的时期,熟记和背诵这些“格言”,就能够更好理解、感受和身体力行这些格言的内容,这不仅对当前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有教育的意义,而且,在长大成人后,对他们更好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腐蚀,也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古代的思想家强调,对青少年加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要把必要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格言,对青少年“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习与智长,化与心成”,长大成人以后,对社会的正确的道德要求,也就能够顺其自然、严格要求,也就不再会有格格不入“捍格不胜”的忧虑了。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传统道德基本内容,把传统美德分为爱国、明智、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公、务实等18个部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传统美德的各个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这对于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们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加强以德治国,培养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文明道德演讲稿:道德一论 篇十

在这次市人行组织我市银行机构会计工作开展“遵规章、讲诚信”活动中,我首先想到的就是xx总理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所题的校训,“不做假帐”四个字。朱总理是绝少题字的人,但他却为上海会计学院题了这四个字。这看似一句很普通的大实话,然而仔细体味,却寓意深刻,一方面反映了当前会计造假已成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并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表达了全社会要求会计人员不做假帐的强烈愿望。

前段时间,美国以“安然”公司为代表的假帐丑闻,导致很多公司破产,数万名职工失业,很多老人失去了养老金,政府信誉受到损害。在我们国内,也有红光实业,黎明服饰,银广厦等做假帐的典型案例。而在我们信用社,前些年的不少案件都与假帐有关,这主要在于我们的工作人员没有遵规章,忽视讲诚信的结果。

与之相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些讲诚信的企业,通过讲诚信促进了经营大发展,比如园林工程公司,由于讲诚信,金融部门愿意为其服务建设单位愿意和其发生业务,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遵规章”就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内控制度;说到“讲诚信”,信者,言之实也!“讲诚信”就是恪守承诺,说实话,办实事。当前,我们信用社正在风风火火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在各部门支持下我们创建了更多的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从而大力推广我们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为农民弟兄的生产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为我们寻找到了新的效益增长点。这一活动一方面要求他人讲诚信;另一方面也是信用社对自身讲究诚信的一种承诺。

在我们平时工作中,我们怎样自己自觉带头讲究诚信,在金融系统内形成一种讲诚信的氛围,以赢得社会的信赖,促进业务的发展呢?我想,信用社讲诚信最基本就要做到不做假帐,要杜绝做假帐的现象,必须标本兼治,整改并举,落实到会计日常工作中去:

11.文明道德演讲稿:道德一论 篇十一

关键词:道德规范;文明素质;“哈尔滨风尚”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093-03

从年初的“最酷爸爸”谢尚威,到“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勇敢的士兵”高铁成,到近期的“神勇大妈”杨惠和“创造奇迹”的救人英雄苏泽军,到“最美少年”常伟豪和“最美的哥”王君,不断涌现的道德模范人物感动着我们整个城市,催生了哈尔滨特有的“哈尔滨风尚”。整个城市不论年龄大小,不分职业、不分贫富,不分单位和个人,所有的人都关注着道德模范人物,每个人都被他们崇高的道德力量感染着,人们心里燃起了对高尚道德的敬意,对高尚道德回归的希望。在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具有高尚道德的典型人物引领下,大力弘扬“哈尔滨风尚”,促进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一、“哈尔滨风尚”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

哈尔滨风尚的形成是哈尔滨市长期以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的显著效果的体现,更是进一步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的重要精神支柱。不断涌现的道德模范人物体现的崇高道德境界、深刻道德内涵、强大的道德力量是哈尔滨风尚的精神实质。

(一)把握道德模范人物丰富和深刻的道德内涵,有利于提升我们的道德境界

“最酷爸爸”谢尚威用双手托起15岁少年的生命,彰显着普通人人性的光辉。面对坠落的少年,没有漠视和逃避,而是挺身而出,彰显了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怀;“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疾驰而来的汽车,推开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学生,不顾自己限于危险之中,完美诠释了教师的崇高职业道德,教书育人先正己的职业操守;“最勇敢的士兵”高铁成三进火场,及时排除险情,把危害降到最低,保护了人民财产,履行了军人神圣的职责,使“人们的利益高于一切”不再是一句空话。“神勇大妈”杨惠营救两名落水男子,“创造奇迹的救人英雄”苏泽军勇救两名落水少年,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做出了超越自身极限的英雄壮举,完美诠释了舍己救人、大爱无疆的崇高道德精神;“最美少年”常伟豪三次潜入水中救人,表现出勇敢和智慧,是当之无愧的“美德少年”;“最美的哥”王君,常年坚持做好事,多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挽救他人性命,表现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崇高境界。这些英雄人物之所以感动我们,感动这座城市,是因为从这些道德模范人物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道德的力量。他们所体现出的道德自律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勇敢地付之行动,是常人办不到的。在全社会热切期盼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的今天,理解和实践其精神要旨,有利于提升全体市民的道德境界。

(二)提炼道德模范人物的精神要旨,有利于形成促进城市发展的精神力量

提炼道德模范人物的精神要旨就是要为全社会建立社会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并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从而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对社会发展而言,社会成员对社会共同体的存在价值、发展目标的共识,即文化认同的形成,无疑是任何一个社会存在、发展的精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是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市民素质需要一种精神把它引入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中,这种精神能引领、约束、激励市民的行为规范,并把市民素质引领到促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授予谢尚威“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象大使”荣誉称号,授予这些道德模范人物“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授予谢尚威、杨惠、苏泽军、常伟豪、王军等五位道德模范人物为“哈尔滨文明市民标兵”荣誉称号,就是在全社会倡导道德模范人物高尚的道德品质。提炼道德模范人物的精神要旨,使其渗透到城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主人意识、担当意识,倡导以和谐、诚信、责任、宽容、奋进、敬业、创新、奉献为时代内容的城市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模范道德人物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主导力量,是城市发展急需的精神力量,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

(三)通过模范道德人物事件引发道德内省,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这些道德模范人物激发市民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思考,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对生命和心灵的感悟,从而释放出创新与创造的能量。道德模范人物的所作所为全方位演绎了道德的内涵,扩大了道德的影响力,有助于道德的内化,有助于增强集体的道德意识,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城市文明是在城市居民的交往与互动中形成的,交往、对话与沟通是城市文明的本质和精髓。道德内省有利于在市民的意识和行为中形成对社会利益、共同利益的忠诚与遵守,有利于在市民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良好人际关系,做到邻里和睦相处,乐于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提升道德境界的文明行为,使城市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二、市民文明素质急需“哈尔滨风尚”的引领

一座城市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自我约束意识、文明习惯和文明行为等文明素质是一座城市良好形象的重要参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市民文明素质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一)市民公共行为文明素质与全国文明城市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点考察全体市民在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活动和公共关系方面是否具有较高的文明素质。市民在公共环境方面的公德素质最令人担忧,公共场所乱扔杂物、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在全市开展治理“开车抛物”行动中,这类现象仍很突出。公共秩序主要考察公共交通中车辆、行人是否各行其道,有无乱穿马路、闯红灯现象。公交站台、银行等公共领域是否能做到有序,有无乱挤现象。在公共秩序方面市民文明素质水平与全国文明城市标准要求存在差距,此类不文明现象仍然是影响哈尔滨形象的顽疾。公益活动方面,参与公益性活动的载体不足,市民参与公益性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公共关系方面,主要是公共场所有大声喧哗、嬉闹等不文明现象;公交车上有不给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的行为;有不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问询的不文明行为;有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不文明行为;发生冲突时不互相谦让的不文明行为。综合起来,市民在公共行为中文明素质与全国文明城市标准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市民公共行为文明素质不符合全国文明城市标准要求的原因分析

许多调研指出,市民文明素质的“重灾区”表现在公德领域。公德领域文明素质不到位的根源在于市民文明礼仪素质和行为习惯不到位。发生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很多,有历史原因、文化原因、社会转型的原因,既有个体层面原因,也有政府层面的原因。

1.道德环境发生改变。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这一切都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带来空前的冲击。我们社会已经出现“价值多元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迷失”的现象,全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全社会正在构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环境,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没有深入人心。由于公共行为文明素质中涉及的文明行为都是日常小事,对违背公德行为没有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新闻舆论如此,公众舆论也如此。比如在大街上随手扔垃圾,不会遭到任何非议。

2.公德意识不够,公德行为不够自觉。有些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对公共行为文明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不文明行为不以为丑,反以为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把社会公德看得很轻,缺乏社会责任感。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而且市民的集体无意识行为较多,这一点在行人过红绿灯时表现尤为明显。据实地踏察,行人闯红灯现象很多是集体行为。

3.公德教育失效。传统的公德教育已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德育方式过于呆板。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如开会、上课、参观学习等对市民生活、教化作用不明显;德育内容远离生活。那些空而又空、高而又高的理念过于理想化、教条化,脱离生活实际,使其难以产生认同感。德育不是为社会成员个体自我完善,为个体提高生命质量服务,而是流于一种形式,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必须和单位文明建设的必须。我们过于注重德育的直接的社会性功能,尤其是政治功能。如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简单的政治宣传和课程安排,学校德育很少关注、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更无法引导他们领会并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单位教育也比较功利化,往往只是简单的学习,很少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公德教育虽然日趋重视,但要真正到位尚有较大距离。社会成员对道德功能的片面认识使德育缺少亲切性和熟悉感,影响德育的实际效果。

三、弘扬“哈尔滨风尚”引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对策建议

市民的文明素质应该具备符合国家文明城市标准要求的社会公德、集体意识、遵守社会规范的自我约束意识等等。就是要营造这样一种秩序:个人利益服从于社会利益和共同利益,个人的文明习惯必须受制于社会的文明准则。全体市民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只有坚持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依为命的集体主义,具有较强的家园意识,与现代文明城市意识要求一致,才能建立起协调有序的公共文明系统,保证城市文明程度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一)发挥模范道德人物事件直接教化功能,提升文明素质

传统的公德教育已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德育方式主要是灌输和说教,未能有效地把握社会成员的心理特征和品德形成规律,灌输式、说教性的手段和方法让社会成员被动地接受道德规范和规则,使其在德育过程中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教育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或教育者所代表的利益需要进行教育,社会成员接受的道德认知过脑不入心,一旦碰到与教育者所讲的道德观念相违背的现象,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就改变了,很难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冲突。模范道德人物鲜活的事件,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更容易产生道德的共鸣,更容易产生道德的认同,更容易铭记在心,渗透形成道德自律,以这些道德模范人物为楷模,潜移默化形成道德约束力,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注重发现和树立市民身边道德模范人物,哈尔滨市每年一度的“感动人物和事件”和“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哈尔滨十个县(市)可以开展地区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城区可以开展行业性道德模范,如代表“路桥精神、环卫精神、交警精神和公仆精神”的模范人物;针对不同群体发现和树立道德模范人物,像“老有所为”的道德模范、星级美德少年、优秀公务员等等。这些道德模范对市民的影响与感召最为直接,示范作用更容易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更加明显。

(二)以道德模范人物为引领,丰富城市精神内涵

城市精神是指一座城市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可持续发展,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城市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底蕴、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它是构建城市先进文化的核心,也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城市精神植根于城市的历史、体现于城市的现实、引领着城市未来。“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的哈尔滨城市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和现实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集中反映出了我们这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理念和城市品格。为凝聚和团结全体市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信念支持、精神支持,也为城市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价值资源和文化底蕴。哈尔滨历史发展中多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复杂而生动的人文背景,通过现代城市建设和经营的强化、深化,既能够延续和继承历史,又能够丰富新的城市建设的内涵。哈尔滨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必然会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气度。城市精神的提炼是城市文化现代与历史的对话,实现现代与历史的延承,挖掘历史文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达到现代与历史的和谐,从而创造一个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大都市。

塑造城市精神就是提炼出先进的、优良的激励市民积极向上的市民品质,使市民自觉远离陋习,以道德模范人物为引领,以城市精神为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人民群众是塑造城市精神的主体,城市精神通过城市中从事各行各业的人的劳动来体现,其最终目的是城市精神能够得到市民的认同,成为市民共同认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城市精神打造城市人优秀的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性格特征等新的人文精神,激发市民对家乡的热爱,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对生命和心灵的感悟,从而释放出创新与创造的能量,把城市建成以人为中心,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统一,充满人文关怀的现代文化名城。在道德模范人物引领下,哈尔滨市民的无私奉献、众志成城、争做主人、敢于担当、自强自立、艰苦创业是城市精神的重要体现。哈尔滨市民在城市重大工程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众志成城、敢打硬仗的精神;在城市重大事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参与、争做主人的精神;在创业就业中表现出来的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在社会互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等等,极大丰富了哈尔滨城市精神的内涵,是城市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之所在。

(三)形成全社会崇尚道德模范的氛围,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强有力的社会舆论,能够营造一种特殊的善恶分明的氛围,使道德的行为受到推崇和尊敬,使不道德的行为者无地自容。只有这样,城市的市民道德水平和文明习惯,才会不断进步和升华。新闻媒体在道德模范人物宣传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惯用的道德说教,德育的高压和强制使德育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失效。只有道德模范人物报道内容、报道方式等方面真诚感人,才能助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最近,“最美教师张丽莉”的连续报道,不单单是报道张丽莉老师感人的事件,而是全方位报道全社会关注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学习践行道德模范的事件;“神勇大妈”杨惠的报道,也是从热爱生活的平凡人角度报道鲜活的人物形象;“创造奇迹”的救人英雄”苏泽军的报道,从医生的角度报道一个身患重病的病人创造了生命奇迹,超越自身的极限。这些报道触动了人们心里最柔软、最善良的层面,整个城市被深深感动着,形成了全社会辐射效应。

12.文明道德演讲稿:道德一论 篇十二

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 这两大发现揭示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行动的各种奥秘, 归根结底是经济利益驱动。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 “没有永恒的朋友, 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马克思也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 人们之所以采取这种行动而不采取那种行动, 根本原因在于其行动背后的利益冲动。任何形式的冲突与合作都始于对利益的追求。所不同的是, 不同层次的经济人其利益要求也不同, 由此所引发的经济行为是复杂、并充满矛盾的。

文明中反映着人与自然的矛盾, 所谓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人与自然是朋友还是敌人?这与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文明作为对人与自然矛盾的反思, 其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人类是自然之子, 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以生态文明为视角反思人与自然的矛盾, 许多原有的生态平衡已经或者正在被打破。人类与自然的矛盾, 从人类产生起就出现了。作为人类社会中个人和组织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因, 利益同样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因。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 对于人类物质财富的积累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但对于人类的生存的环境而言却是一场无法比拟的灾难。需要是利益产生的前提。当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危害出现时, 人类不得不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各种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 要求我们建立超越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

二、生态文明建设之利益博弈的分析

列宁形象地把物质利益比喻为“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人们在满足需要, 进行生产的过程中, 必然会产生对产品的占有、支配和使用的问题, 因而也就必然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利与害、益与损的纷争, 产生错综复杂的物质利益关系。正是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利益博弈, 利益的博弈带来了一些列的问题, 甚至导致生态危机。生态危机, 表面上是人对自然的环境的过度破坏和对资源的的无节制的掠夺, 实质上却是人的异化和人的欲望的无限膨胀。英国著名的生态学家爱德华·哥尔德史密斯曾把全球的生态危机比喻为“没有枪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人类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博弈严重制约着生态文明的建设。首先, 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博弈。生态文明, 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 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 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的文明发展模式。在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博弈中, 当代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人们往往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其次, 社会不同领域和不同阶层的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博弈。生态文明模式强调人类的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发展。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人往往来自不同领域和各阶层, 他们代表各自不同的立场和利益, 这就必然会带来利益的博弈。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 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 社会分化和结构分层等都意味着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并不总是相互协调的。利益博弈的结果——公地悲剧。“公地悲剧”是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 它论证了一个结论, 即如果一种公共资源没有排它性产权, 则这种资源的过度利用不可避免。1968年美国学者加雷特·哈丁对公用牧场的过度利用作了经典分析, 他指出, “在信奉公用地自由使用的社会中, 每个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化利益。这便是灾难之所在。每个人都被限于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牧畜的制度中。

三、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德育

生态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向人们提出了新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强化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 自觉养成生态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增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成为生态和谐社会建设所需人才, 是建设生态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题中之义。德育成为我们解决生态危机, 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人们的行为往往是受其思想的支配。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模式要求人的主体观念应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 既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又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和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在建设生态文明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出发点不同, 当生态文明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观确立之后, 对于利益博弈的各方来说, 除去理性经济人关于自身的考虑, 人类生存的基础——生态将做为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被考虑。因此, 必须加强生态德育作用解决不同主体在生态资源上利益矛盾问题的关键是利益调整, 寻求利益的平衡点, 其实质是价值导向, 核心是生态价值观的确立, 这才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着重点。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当个人利益同整体利益发生关系的时候, 并且只有当人类意识到这种关系需要调节的时候, 它才产生。对生态问题的解决, 取决于对过程中的主体的认识和把握。所谓“生态资源上的利益矛盾”只有对作为主体的“人”而言才有意义。“人”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主体, 也是生态文明的创造者和受益者, 这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点。这就启示我们:“人”是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生态文明, 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构建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加强对德育重视, 寻求利益平衡点, 使生态文明之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叶平:《“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 《哲学研究》, 1995 (1) 。

[2]熊玉坤:《关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途径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4) 。

13.文明道德伴我行 篇十三

大家好!

我今天想说一下“文明离我们有多远”这个话题,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对人类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人类的文明当不断推进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了提高,人类的文明,全民的素质提高,又是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党和国家对两个文明的建设一贯重视,精神文明、五讲四美、市民公约都不断的要求我们。细想一下,现代文明、国人的素质是社会发展对我们的要求,那么我们的言行,我们的行为与文明有多远呢?先让我给同学们讲个事例,据中央台报道,洁净的天安门广场上随处可见的口香糖的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广场上粗算有60万块口香糖的残渣,有的不足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的污渍,密密麻麻地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个实例,让我们看到文明离我们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

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说一个外国人去德国出差,凌晨三点钟他搭乘了一辆货车,车开到十字路口,正赶上红灯,司机停了车,外国人不解的问:“先生,半夜路口无车无人,为什么要停?”司机说:“尽管无人无车,但是是红灯我就要停”。由此可见,当文明成为每一个人的一种自觉习惯时,一切就会变得很自然,社会和我们所期待的文明也会自然而然的到来。

还有个例子,也是中央台的报道,美国人与香港合办的迪斯尼乐园里游人很多,但国人许多不文明的习惯如:随地吐痰、随地小便、抽烟以及脱鞋等等引起了社会和民众的反感,可见文明和习惯与人的形象是多么息息相关。

说到这里,我们也可问一问,我们××学校的同学离文明有多远呢?当同学们走进教室互致问候的时候,当同学们向老师表达问候致意之时,当同学们忙于晨扫劳动,当同学们相互之间友好相处、互助互爱的时候,当同学们有感父母养育之恩而发奋学习之时。谁又能说文明离我们有多远呢?

但是,当个别同学无视校规校纪,不服从老师和同学帮助的时候,当同学们不求进取、得过且过的时候,当不文明的语言脱口而出,甚至说脏话、粗话的时候,当少数同学在教学区喧哗哄闹影响他人学习的时候,当少数同学随心所欲做出有损公物等不良陋习之时,谁又能说,文明离我们有多近呢?

可见,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了文明,我们就有了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事实也说明,一所好的学校,他也必然具备良好的文明校风,学生的文明习惯也决不会差,也才能构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

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当同学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了一个习惯,提高自己的品格,让我们都把文明放在心里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去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当作小事。

同学们,文明习惯有赖于自身的积累,只要你愿意给他人真诚的关心和微笑,只要你愿意弯腰拣取地上一团纸屑,关爱社会,关爱别人,行为上不断检点自己,文明就会处处时时陪伴着你。

歌德曾说过“理论之树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是长青的”,愿这郁郁葱葱的生活之林时时开出文明之花,点缀我们的校园,装饰我们的生活,愿文明的钟声在我校时时响起,校园文明、校园文化一定会更好,到那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文明就在我身边。

14.文明礼仪道德讲堂 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水西沟中学道德讲堂。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我是主持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沉淀不断凝结、升华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新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下,中华优秀文化蕴含了人生智慧、价值观念、道德理想、人生追求、情操境界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文明礼仪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数千年来它一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支柱,我们的道德讲堂就是以此为主要内容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人说身边人,身边人教身边人,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构建崇德尚善的社会氛围,今天的道德讲堂活动主要有“自我反省、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向‘德’鞠躬、做善事”八个规定环节。那么我们就开始今天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题的道德之旅吧。

首先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自我反省,请大家肃静一分钟,反省自己在文明礼仪方面有无不当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唱歌曲。让我们来一起高唱《文明在哪里》,请大家起立,请放音乐。好,谢谢大家,请坐。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学模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学识都重要。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下面请大家来观看一段关于文明礼仪活动的公益广告。

看完了短片,我认为大家都有所感触,相信对于文明礼仪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及了解。试着去改变下自己的文明礼仪,那么你将会发现原来改变了自己那么一点点,就能为社会多做那么多的贡献。在我们身边,相信也有很多文明礼仪的模范人员。掌声有请宣讲员XX为我们宣讲于海燕老师的先进事迹。

感谢XX的生动讲述,今天故事中的人物仍然工作在教育的一线,在这里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她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诵经典,今天我们诵读的经典是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唱了一首歌,看了一个短片,听了一个故事,诵读了一段道德经典,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感想,下面我们进行一下互动,想请几位现场听众与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今天的道德感悟。

感悟一: 感悟二:

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我们的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讲述的是我们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下面我们进入第五个环节——发善心。

激发善心,抒发善意,真心希望今天走进道德讲堂的人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勤劳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勤劳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善良是我们的处事之道。让我们以真诚心情,齐声诵读“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以作共勉。“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我们这个千年文明古国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古训,有因必有果,好人必有好报,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

下面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送吉祥,有请XX和XX为大家送上吉祥卡。请大家依次领取。

下面我们进入第七个环节——向“德”鞠躬,请大家起立,请各位老师以崇敬的心情向“德”字鞠躬,在心中承诺:做一个崇尚道德品质,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好,我们进入本次讲堂的第八个环节——做善事,最近学校要组织一次为贫困地区义务捐赠活动,本次道德讲堂活动结束后,希望大家都能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踊跃参与其中。

本次道德讲堂到这里就结束了,衷心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谢谢大家,再见!

2017年6月

15.文明与道德作文 篇十五

在当下经济繁荣的现实社会里,人们的道德修养并没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是每况愈下,人们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社会里,道德的沦丧和文明的缺失,打破了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人们冷漠,无情,欺诈。不再扬善抑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不管不问,纵容犯罪,使道德败坏者有恃无恐,大白天小偷就可以在闹事区堂而皇之的偷窃,所向披靡;可悲!对于倒地的老人不再出手相扶,以免招惹麻烦;可怜!在商场上尔虞我诈,缺少诚信,可恨!自私自利不尽赡养之义,可气!人们麻木不仁,社会道德沦丧到了极点。

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人是道德的载体,自身修炼而成。当下社会缺失道德的教育,和谐社会将不复存在。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前途无望。只有培养有德有才的人才,以德治国,让善发扬光大,让恶无处可逃。人们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温馨和谐,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16.文明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演讲稿 篇十六

文明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演讲稿精品源自高考备战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文明天使促人间和谐”。

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关键的关键,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每个人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才能展翅翱翔!在这个社会上,只有互相帮助,才会有进步的希望!

我步入高中以来的几个月中,记忆最深刻的,是那个星期天。

比我小两岁的弟弟要去新疆当兵,三年不能回来,要在北京办完手续后,马上离开。姐弟情深,他在周六晚上,独自连夜坐车赶来,连家也没有回。只是因为星期天我们有短暂的外出时间,我能陪他走一段路去车站。迫不及待地排队走出校门,看见满脸汗水,红着眼圈的弟弟,我再也忍不住,泪水肆虐地流淌。因为连日奔忙而变得憔悴消瘦的弟弟,勉强笑了笑,沙哑着嗓子说:“姐,你送送我吧!”我擦去泪,却哽咽地说不出一句话,点了点头。弟弟可是我最亲爱的亲人啊!

正当我叮嘱他在异乡要注意身体时,路旁一个蜷缩的身影映入眼帘。走近一看,是一个不认识的学生,她的痉挛又犯了。里这里最近的医院就是我们学校的医务室。看看她痛苦得扭曲的面孔,再看看弟弟,当时我十分犹豫,但没有抉择的时间,也不允许抉择。我弯下身去,扶起那位同学。弟弟惊愕地看着我。我不敢抬头正视。转身的那刻,我看到他凄凉,伤心,甚至怨恨的目光,他又红了眼圈。

走向相反的方向,分手却没有话别。泪水朦胧了双眼,我没有回头。把同学送到医务室,我转身狂奔回那个路口。当我再次站在那个位置,头脑一片空白。三年啊!

我好想,想和弟弟在一起的短暂时光;我好恨,恨自己没有再快一点,哪怕再看一眼弟弟的背影;我好痛,好苦,好累,但惟独,没有悔。因为,没有理由。

亲爱的弟弟啊,姐的宝贝,不要怨恨我。姐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祝你一路顺风了。正如你去当兵一样,其他人,社会也需要我啊!

学习和生活赋予我多重身份和责任。教师节送上简单却诚挚的祝福;主动带来温馨宿舍的饰品和花束;为板报工作积极筹划;为监督和帮助同学们联查;为坚持公平正义而招致各异的目光;为班级管理而每日地繁忙;对需要思想工作的朋友无私付出;对暂时落后的同窗热情服务;为树立榜样而在各方面努力;作为课代表把意见在师生间传递;收发作业时留心书写和格式是否端正;对同学们的求教尽力做到有求必应……

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那我们纵然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应该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一起行动吧!如果说少数人的奉献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集体的共同的奉献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相信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充满爱心的天使!在这严寒冷酷的冬日,让爱来催放五颜六色的芬芳,让爱滋润焦灼干渴的心田。在希望的原野,我们共同祝愿: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更加和谐!

上一篇:大学生文明承诺书下一篇:树之歌部编二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