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心得(精选8篇)
1.家长必读心得 篇一
家长必读:清华学子妈妈教育心得
2013年09月16日17:45新浪教育 微博我有话说(2人参与)
编者按:作者洪霞[微博],中国日报社英文21世纪报发稿室主任,她的儿子去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四中考[微博]入清华[微博]大学[微博]。从小学到大学,儿子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在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她总结了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心得,在此和家长[微博]们分享一下。
清华学子妈妈教育心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
2013年07月22日14:43新浪教育 微博我有话说(21人参与)
编者按:作者洪霞[微博],中国日报社英文21世纪报发稿室主任,她的儿子去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四中考[微博]入清华[微博]大学[微博]。从小学到大学,儿子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在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她总结了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心得,在此和家长[微博]们分享一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如何做好引导作用?
现在有些家长大包大揽,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而另一些家长则完全“放羊”,孩子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聪明的父母是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
1、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告诉他回家后要先做完作业才可以玩,不能一边吃东西一边做作业,要按时起床睡觉,要独立思考,不要依赖别人等等。从小就告诉他,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把它做好,不能半途而废。他学习的时候我不会随便打搅他,而让他专心致志。
他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玩游戏,我就跟他说:“花太多时间玩游戏耽误学习,对眼睛也不好。不让你玩,你心里又痒痒,咱们能不能限定一下玩游戏的时间,比如半小时?”他想了想,还是同意了。这是我们俩共同制定的规则,到时间我会提醒他,他基本上也都能遵守。良好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一旦坏习惯形成了,改起来就非常困难。
2、引导孩子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
儿子从小喜欢各种智力玩具,一开始家长教他怎么玩,后来就慢慢地给他更多的空间,鼓励他自己看说明书,自己动脑筋去拼装玩具。家长在他拼装的过程中不会轻易打搅他,只是在他确实有困难时进行适当的指点。小学一年级时,他自己花了好几个小时拼装成功一个非常复杂的航空母舰,当时真是欣喜若狂。在这个过程中,他就努力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也享受到了各种挑战的乐趣。
3、引导孩子学会选择。
家长虽然经验丰富,但不要替孩子进行选择,而要引导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自己去选择。
当孩子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我们会教他方法。当他懂得选择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他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比如,参加什么课外活动,选什么中学、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家长可以帮他搜寻一些相关资料,并分析各种利弊,但由他自己来做最终的决定。要从小让他想明白为什么学习,这样才会有向前的动力。因为是自己做的选择,所以他今后就不会推卸责任。
清华妈妈教育心得: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2013年09月16日17:15新浪教育 微博我有话说
编者按:本文作者洪霞,中国日报社21世纪英文报发稿室主任(新浪微博:鸿雁丹霞),她的儿子去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四中考[微博]入清华[微博]大学[微博]。从小学到大学,儿子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在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她总结了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心得,在此和家长[微博]们分享一下:
要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如今的很多家长更多地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能让孩子上名校,家长大多希望孩子上奥数班、英语班等。似乎只要学习好,其他都可以不顾。我认为从长远来看,孩子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会走得更好、更远。
1、培养良好品德,让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我一直认为品德比分数更重要,从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跟他说只是学习好还不够,还要诚实,要懂得尊重他人,要有爱心,还要乐于助人。
在他稍微懂事的时候,我就把我和他爸爸的生日告诉他,让他记住。并且提示他:“你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搞一些活动让你开心,那我们生日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呢?”他就会画一幅画,写几句祝福的话语,或者做点其他的小礼物,虽然显得有些稚嫩,但一片爱心融于其中。一开始需要提醒,慢慢地他就主动去做了。
儿子由于性格阳光,乐于助人,不少同学愿意和他交朋友,有些朋友还把自己心里的烦恼向他倾诉,他会很热心地帮朋友出主意、想办法。他因为学习成绩好,经常有同学打电话向他请教难题怎么做,他也会耐心地向同学讲解。这当然会牺牲他的学习时间,尤其是初高中学习压力不断加大以后,要这么做更不容易。我知道后依然鼓励他在关键的时候向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他也收获了友谊和快乐,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2、在学习中,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学校才是最好的。
我认为在学习中方法要比知识更重要,从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鼓励他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学得轻松一些,效果还会更好。我还会抽空从网上找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儿子,如果他觉得好,就会融入到自己的方法体系中。重要的学科儿子几乎每一科都会花不少时间进行思考和总结,将书本上和老师讲的东西融会贯通。他考上清华以后,他的母校两次请他回校给下一届高三学生介绍经验。
在报学科培训班的问题上我一直比较慎重,小学五年级时,只让他考了一个区奥数学校的培训班,虽然学习难度很大,但是孩子比较喜欢,进步也快,而且对进入重点学校有较大的帮助。初中时由于孩子学习压力不是很大,有一定富裕时间去多学一点东西,就在初二下学期报了一个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全科培训班。儿子高中考进了北京四中之后,由于这是一所很棒的学校,我认为按照他自己学校老师的要求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让课外培训班分散精力,保证课堂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儿子上了高中之后就没有报过课外培训班。
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上,我一直认为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在选择高中的时候我就纠结了一下:儿子在初中虽然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但是如果进了北京四中,那里集中了北京各区非常优秀的学生,万一儿子的成绩垫底,他能否接受?儿子进行了一些咨询,并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给我的回答是:“我可以接受。”我发现儿子抗压能力较好,自主学习能力强,又乐观向上,再加上四中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从来不补课,每天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这些都是我和儿子喜欢的,因此,我就鼓励他就选择了北京四中,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3、体育锻炼能强健体魄,让孩子乐观自信。
我和孩子的爸爸都喜欢体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带他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我还根据孩子的兴趣给他报过各种体育培训班,包括游泳、轮滑、乒乓球等,他不仅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生活,还培养了不怕挫折、乐观自信的性格。
由于儿子性格阳光,经常有同学找他玩。有一次,他开玩笑地跟我说:“我放学后得赶紧跑,要不然好几个同学会找我打球,我做作业的时间恐怕就不够了。”
虽然高中学习很紧张,但我还是鼓励他多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承受住不断加大的学习压力。高中时,他参加了学校武术队,在北京市2011年中小学武术比赛中获得了高中男子组三路长拳项目的冠军和初级剑项目的第三名。虽然锻炼花了他一些时间,但这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他的思维更加敏捷,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清华妈妈教育心得:做孩子的朋友和坚强后盾
2013年09月16日17:24新浪教育 微博我有话说
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既是他的妈妈和老师,也是他知心的好朋友。
1、理解和尊重孩子,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随着儿子慢慢长大,我逐渐意识到,家长[微博]尽量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姿态,用下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尽管我们的初衷是为孩子好。我和孩子的爸爸尽量创造一种平等,民主、轻松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就愿意和我们说心里话,在家里也感到心情舒畅。我和儿子是平等的,如果他觉得我有哪方面做得不好,也可以提出来,我会努力去改进。
我通常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会强迫他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记得儿子小学的时候报了电子琴的培训班,学了三个月之后,他说自己不想学了,我看他确实失去了兴趣,也就没有强迫他学下去,就换成了他喜欢的乒乓球培训班。
我也会像朋友一样地去理解孩子,帮他出主意。记得他高一时,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学校的新年舞会的培训。舞会前,他把西服、衬衫、领带和皮鞋都准备好了,可没想到事先约好的舞伴突然告诉他自己去不了了。儿子有点沮丧地问我还要不要参加舞会,我问他是否还想去,他说想,但是怕没人跟他跳。我说不用担心,瞧你那么帅,又做了很好的准备,肯定有人愿意和你跳的。那天晚上回来之后,他特别开心地告诉我,有好几个女生和他一起跳舞,感觉还挺棒的。
2、表扬和批评要有技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多表扬,多鼓励,但是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我会逐渐注意技巧,比如,一开始我会夸儿子真聪明,但是发现他似乎感觉自己天生聪明,就不那么努力了。后来我就改变了策略,说“你喜欢动脑筋,你做事很用心”,或者说“你勤奋刻苦,所以进步这么快”等等,这样他就会继续努力。当他还在小学的时候,有些方面的东西就知道得比我还多,我不会感觉没面子,而是很高兴地表扬他:“不错啊,知道得比妈妈都多了,我得向你学习,叫你老师了。”这样就增强了他的自信。
孩子确实有问题我也会批评,但不会说“你怎么就不如你们班某某某呢”,“你怎么这么固执,这么不听话”,而是就事论事,哪一件事情他做得不太好,心平气和地帮他分析一下原因和后果,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才合适。努力把话讲到点子上,不能太啰嗦,尤其是在他青春期的时候。我不会轻易给孩子下定论,给他负面的信息,那样容易挫伤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了维护他的自尊,我在外面和他朋友面前通常不会横加指责他,发现问题会单独跟他谈,这样他会比较容易接受。
3、和孩子一起分享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儿子也是独生子,但是我们并没有给他过度的关爱,而是让他感觉自己就是这个家庭平常的一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淡化了对儿子本身的关心,而是把交流的重点转到了家庭成员周围的事情以及国内外大事上。比如,我会抓住机会多和孩子分享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比如吃饭的时候我会问问他学校有些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不会经常问他学习怎么样,考试成绩如何,那样容易给他增加压力。此外,我还会选一些重大的他比较关心的新闻跟他聊一聊,找一些热点话题和他一起讨论,也会讲一讲我单位里发生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还会利用周末和假期和他一起旅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当然,隔一段时间我会问一问他最近有没有什么困难,是否需要帮助,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感到父母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4、鼓励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创造未来。
这些年来,我和孩子的爸爸努力做儿子的坚强后盾,但我们从不溺爱孩子,也不给孩子找关系。从他上小学时就告诉他:将来你能上什么学校,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我们从小就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今天是自己打拼出来的,你的未来也要靠自己努力创造才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确实很好,他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踏踏实实地走到了今天,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2.家长必读心得 篇二
父母要了解招生政策
一是孩子所在省市艺术类专业的招生工作办法,对所报考专业是否要进行省统考、专业考试成绩依据统考还是校考等问题要了解清楚。二是孩子报考学校的招生工作办法,艺术类高校由于其特色鲜明,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录取的要求和原则不尽相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经教育部批准的31所艺术类独立设置院校,大部分都需要考生通过本校组织的专业考试,而对于省统考并不作过多要求,涉及参加省统考的考生要以考生所在省市艺术类统考政策为准。对于大多数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类专业以及高职、专科等层次艺术类专业来说,考生在报考时要首先通过省市组织的艺术类统考才行。
父母要重视孩子第一志愿的填报
志愿除了要报满外还要在填报的志愿间拉开梯度。志愿拉开梯度就会增加录取机会,因为某些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艺术类专业会考虑接收第二志愿考生。
经教育部批准的31所艺术类独立设置院校,大部分在进行艺术类专业招生时可以不做分省招生计划,其本科艺术类专业基本上是全国统招,即全国考生成绩汇总后按招生录取规则择优录取。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考生必须持有该院的专业考试合格证后方可填报对应的艺术类专业。由于这类学校的专业报考人数比较多,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一般情况下,不会录取到第二志愿。
另有一部分院校(包括少部分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和大部分综合类艺术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招生时需做分省招生计划,考生可根据其在本省所设的招生计划数及本省同类专业的报考学生人数和水平,冷静分析,合理选择报考。
父母要让孩子综合考虑专业课和文化课成绩水平
综合考虑报考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后再填报志愿。艺术类高校专业录取规则大体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在文化课成绩上线的情况下,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二是在专业课合格基础上,按照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三是按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的综合分从高到低录取。大部分艺术类专业会按照第一种方式进行录取。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方面要参考往年所报考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另一方面还需特别关注自己在专业考试中的成绩排名,综合分析,慎重选择,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愿望。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录取会对外语等单科成绩有所限制。考生在填报之前务必了解清楚,针对所报考院校的具体录取规则积极认真复习备考,才能最大程度地增加录取的可能性。
父母要知晓孩子报考艺术类也可报考普通类学校
在录取批次中,艺术类属于提前批次,但由于提前批次里也有部分普通类,因此艺术类兼报普通类,是指兼报提前批次的艺术类和其后录取的普通类本科一批、二批等。对于兼报的孩子来说是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不要轻易放弃。
3.家长必读 篇三
记者 从玉华 陈倩儿 《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2月15日)
编者按:
不客气地说,华人世界的家庭教育,有时让人觉得像是进了动物园。前有虎妈、狼爸,最新又出了鹰爸——都是兽类或猛禽。这似乎不是一个“公理自在人心”的话题,而是“褒贬各有依据”。我们呈现怪兽家长的故事,希望能引发读者诸君,无论正反方,细加考量。
自从有了孩子,屈颖妍就辞掉香港《壹周刊》副总编的职务,当了全职妈妈。她怎么也没想到,对付3个孩子,比办好一本杂志要难得多。
她说,一到下午4点放学,她就和全香港的母亲一起,变成了“怪兽家长”,不过有的是大恐龙,有的是小恐龙罢了。
她眼里,香港的教育就是一场“人肉宴”,人人都想避席,却人人都要出席;人肉没人想吃,但人人都要吃,一口一口,由苦舌涩脸吃到成为习惯。屈颖妍说,觉得自己就是鲁迅笔下那个吃孩子的女人,伤口在冒血的就是自己的女儿们。
于是,她花半年时间写了《怪兽家长》一书。谁知数月就在香港再版了6次。如今这个对付三囡囡的“超人师奶”成了大名人,在全港各学校举办了几十场讲座。
香港也掀起一股反思“怪兽家长”的热潮。很多家长拿着这本书,照镜子般对照自己的行为,问“我今天是怪兽吗?”
“妈妈,为什么你不笑?”
屈颖妍说自己并不是一夜间“头上长角”成怪兽的。在大女儿上幼儿园阶段,她一直很快乐。她帮女儿选的是一家放羊式教育的幼儿园,母女都满意。当时有朋友警告她:“你惨了,这家幼儿园的孩子出来,是不识字的。”而朋友的5岁小孩已经会写“警察”了。
大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她才意识到问题很严重。一年级的课堂,老师不讲乘法口诀,直接布置乘法作业。老师问:“谁不会背乘法口诀表?”只有她女儿和一个男孩举手。原来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在幼儿园或者课外补习班学过口诀表了。
在香港,补习班非常普遍,几乎每个孩子都在上。曾有机构做过调查,香港孩子放学后最高补习记录为5个小时。现在连幼儿园的3岁娃娃都上补习班。因为香港的幼儿园只上半天课,很多家长就报两个幼儿园,早上一所,下午一所,一所学普通话,另一所学英文。前一所幼儿园12点才放学,后一所下午1点就上学了。一些家长天天接送,小孩在车里换校服,吃东西。
“香港家长最害怕的不是孩子去援交,去吸毒,而是孩子有空闲。”有家长说。
港人把这种现象称作“催谷”,催着稻谷早早成熟的意思。
屈颖妍还惊讶地发现,身边的港妈港爹,在港孩上小学前,就打响了“持久战”、“货币战”。香港的很多小学是名牌中学的直属小学。有的家长不惜斥资数百万港元在名校附近置业;有的家长作好“两手准备”,报读多所小学,作为孩子未能电脑派位入心仪学校时最后的安全网。还有很多人为了孩子上名校,帮孩子报假地址,做假材料,他们一边教孩子要诚实,一边教孩子说谎应付学校的核查。“现在香港很流行这个,为了择校,不择手段。”
上小学如此,小升初更如此。甚至有的家长动了苦肉计、苦情戏。
一个父亲想女儿进某所名校,但女儿考不上。他四处打听,发现早几年有一个办法是行得通的,就是每天早上家长带着小孩站在学校门口,像秋菊打官司一样。他听说之前有家长连续这样站了两个礼拜,校长就忍不住站出来说,“好吧好吧,收你了!” 这家人就商量到底是爸爸还是妈妈带着孩子去好,最后觉得男人带着女儿场面更可怜,决定让爸爸去。他还跟屈颖妍说:“你不要把我的故事写出来,不然人人都学我,这招就没用了。”这个男人是一家报社的高管,统领一干人马,可他还是要带着女儿站在那里。
浸在“催谷”的潮流中,屈颖妍发现自己也慢慢变成了“疯婆子”。她感慨,带孩子,你的付出和收获是不成正比的。你很努力地叫她,把作业做好啦,她还是鬼画符;你努力了半小时,她还是只写出一个字——真的比上班还惨。直到有一天,她忍无可忍把大女儿的书包从三楼扔下去。
为了学业,亲子关系越来越差。有一次大女儿问:“妈妈,为什么你不笑的?”屈颖妍突然醒悟,原来自己真的不会笑了。
她成了“怪兽家长”。
她这才开始有系统地做研究,听很多讲座,看很多书,探讨为什么香港的小朋友没了童年,为什么只要你做了家长,就一定变怪兽。她还打算去读教育学位,她发现“家长教育”其实是一门课,还是硕士课程。
在不久前的一次讲座上,她问家长们:你最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台下很多家长说:“快点快点!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
美国《读者文摘》曾做过一次调查,访问了亚洲8个地区,3000个14~18岁的孩子,对父母的评价。结果香港父母的得分排名倒数第二,失分的最重要原因是“父母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
屈颖妍说,香港家长常常只会这样与孩子对话。女儿说:“乌龟死了„„”家长说:“你做作业了吗?”一位中学校长无奈地说,其实少当几分钟的怪兽没那么难,至少你可以把孩子的话有耐心地重复一遍:“哦,乌龟死了„„你做作业了吗?”
当今最难教的,是家长,不是学生
在调查中,屈颖妍发现老师越来越难当了。很多老师感慨:当今最难教的,是家长,不是学生。家长认为只要付了钱,全世界都要迁就自己。
有个体育老师称,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坐在地上”,球场也好,礼堂也好,户外大草坪也好,你一声令下“原地坐下”,十有八九都没反应,孩子们慢慢腾腾、不情不愿,有的找废纸,有的分纸巾,小心翼翼地垫着屁股,勉勉强强地坐下来,就像怕沾狗屎一样。
“都是少爷和小公主,当妈的教他们,地上脏,千万坐不得!”老师没好气地说。
跟动物接触完要洗手,固然是应有的清洁态度,但凡事都在第一时间想到“干不干净”这个问题上去,也是香港家长的普遍育儿准则。摸完一只狗或是一只兔子,父母总是在耳边“洗手、洗手”地呢喃催促,只会混淆孩子的视听:我刚才是不是摸了一堆粪?还是一团细菌?
在老师们眼里,自己的职责越来越像保姆。有孩子绊倒了,流血了,家长可能会在第一时间找个律师告学校:“学校没有做好保护措施,墙体没有包软垫,要赔偿!”
有一次,屈颖妍到幼儿园接孩子,老师煞有介事地说,孩子大腿上被蚊子叮了两口,怕孩子药物过敏,没有涂药,但手上这个蚊肿,是早上来校之前就有的。屈颖妍惊讶极了,3个蚊子包,都要分清责任,显然,此类问题以前有家长投诉过。屈颖妍感慨,原来老师在教学以外,还要替每个孩子看好每一寸肌肤。
一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放学后老师把他留在学校里做作业,结果家长却跑去教育管理局,投诉那个老师对小孩进行“人身禁锢”。
“现在的家长给孩子营造的成长氛围,太多漂白水了,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屈颖妍叹气。她还指出香港出现“非典一代”的教育问题。在“非典”时期,一些婴幼儿因为成长在家长过度保护的环境里,沙滩没去过,到公园能免则免,没消过毒的东西不能碰,家长只差替孩子们呼吸了„„于是,孩子对世界的感觉近乎于零。
磕磕绊绊的学步日子里不易察觉出端倪,随着年龄渐长,问题开始显现。不会走平衡木,不能攀爬,荡不了秋千„„父母一直认为是娇生惯养下的相关行为而已,直至幼儿园老师提议他们带孩子看医生,才惊觉孩子患上了“感觉统合失调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后来发现,原来“非典”这年出生的很多香港孩子都患此症,有不同程度的行为病征。
屈颖妍说,瘟疫时期对初生婴孩的过度保护,竟诱发出另一种“行为瘟疫”来,这该是大家在喷洒消毒药水时始料不及的。
在她眼里,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的例子比比皆是。大街上,有的是5个大人带一个孩子出游,这样的盛况“像古代皇帝出巡,就差一辆马车几头象了”。
她还发现,家长们带孩子出门,总伴着超大的背包,各种准备一应俱全。甚至会有一把小剪刀,专用来剪肉剪菜。在妈妈们眼里,菜太长哽喉,肉太大窒息。小孩的乳牙,于是成了多余的,像盲肠。9岁的女孩还在吃剪碎的食物,这样的孩子,到了乳牙甩掉的年龄,牙还没发挥作用。
近年医生发现,这股剪食物潮的后遗症,就是港孩的颚骨发育比外国孩子慢,大牙的牙床比同龄外国孩子细小。
屈颖妍说,对于孩子,我们从来都是“舍不得”的,舍不得他们跌倒,舍不得他们受伤,舍不得他们失败,事事为孩子强出头。“每一步,我们都功利地计算周详。”在“金钟罩”下,我们圈养出了一个个没痂没疤的完璧孩子,也孕育出了一群群张牙舞爪的“怪兽家长”。如今,香港社会已发现“港孩”问题越来越严重,大伙又一窝蜂地去找出路。民间办起各种“自理能力班”,花1000元学扣钮扣、穿衣服、绑鞋带、洗碗„„甚至有人嘲笑,如果上课环境许可,还要教冲凉洗头,七八岁不会洗澡的孩子大有人在。
家长戏称,香港的孩子,“吃苦是要给钱的!”
最近,香港又兴起一些“兴趣班”,200元港币一堂课,帮着教孩子用简单电器,如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榨汁机之类的,还“加送”教授最基本的淘米煮饭和烧水。总之,孩子的一切都可以在各种补习班里“学会”。
有人形容“港孩”的特征为:自理能力低、EQ低、抗逆能力低。
“热门美剧《迷失(LOST)》如果放到香港来拍,两集就拍完了。”做讲座时,屈颖妍说,“第一集大家掉下飞机;第二集人人死光光。”现场一群小学家长,大多笑不出来。
一屋子证书,却没有一张是学做人的
在香港,对一个初来乍到者而言,寻找没有任何外形特征的“怪兽家长”并不难,只要下午4点准时出现在各学校门口,就能“一网打尽”了。
在屈颖妍眼里,校门前是个“是非地”,一切流言蜚语都在那里展开、蔓延。10来分钟里,等待孩子放学不是重点,互相打探成绩才是关键。
“你女儿这次考了第几?”
“第12名。”
“不是吧?你没有同她温习吗?你怎么做人家妈妈的„„”
“你女儿星期六有没有学剑桥英语?”
“没有。” “语法班呢?”
“没有。”
“奥数?”
“都没有,那她都学什么了?你怎么做人家妈妈的„„”
在校门前等放学,屈颖妍听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评语:“你怎么做人家妈妈的!”
正是在这样的“怪兽角斗场”,屈颖妍渐渐明白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的背后,其实是在保护证书,保护分数,保护孩子的所谓“竞争力”。
她断言,如果大学学位能用子女童年的眼泪换回来,香港家长绝对趋之若鹜。就像导演张坚庭所说:香港一幢大厦,大抵有八成家长是虎妈。
香港有整套法律来对抗虐待儿童的行为,“打打手板也要被拉去坐牢”是许多家长挂在嘴边的话。但在屈颖妍看来,香港的孩子从背起书包去学习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承受精神虐待。小学生像棵圣诞树一样,身上挂满各种培训课的书包,每天超过10个小时地不停学习。
香港教育评议会副主席、香港风采中学副校长何汉权曾说,在香港,大学本科(政府资助的大学)的入学率只有18%,精英教育一直是香港教育的主导。“精英教育一天不死,怪兽家长一日不灭。天下父母心,个个都有怪兽的脚印。”
在专家眼里,这些虎妈栽培孩子的“铁人计划”,培养了孩子的争胜心、必胜心,有时渐渐忘了一些胜负以外的心灵教导。接受“铁人计划”培训的孩子,看似样样懂,但原本最基本的生活和快乐的能力反而不懂。
在屈颖妍这个老记者看来,家长们该保护的不保护,不需要保护的却护得严严实实。
她举例子:一个老师强调上课一定要带琴谱,讲了许多次,仍有人当耳边风,于是老师规定,以后没带琴谱的不用上课,会立刻被赶走。有学生继续如是,老师唯有信守诺言,把他赶走。谁知道学生家长却跑来理论、投诉、大发脾气:“我付足了学费,你有什么权力赶我的孩子走?”
这个老师说,其实,那些父母应该多谢我才对,我们教琴之外也帮你教孩子啊,“可惜他们都不领情”。
屈颖妍感叹,这一代的孩子,懂得的技能很多,琴、棋、书、画、跆拳道、游泳„„样样皆能,一屋子证书,却没有一张是学做人的。
孩子小的时候,做家长的最关心的是“干不干净”;等孩子长大了,父母的关注便迅速转移到“有什么用”上面去。比如,参加童子军,有什么用?学跳舞,有没有份去比赛?卖旗(香港慈善机构募集善款的一个重要渠道),会不会有人给记优点?入校队,升中学时会不会加分?参加交流团,有没有证书拿?在学校做义工,有什么好处吗?
家长帮孩子算计每一步,每一分。一次期末考试中途,有学生发现试卷的题目有错,于是监考老师决定找全班唯一一个已经完成试卷的学生A,到同年级的教室里向其他几个班的老师通报。
A拒绝了,原因是他打算再检查一遍试卷。老师坚持让他去,他再搪塞,如此往返,A向老师拒绝了3次,结果还是悻悻然跑到各个教室去通报。
回来再检查试卷时,他发现了一个错误,却没有时间改了。回家后,A为那丢掉的几分闷闷不乐,妈妈问了原因,立即向学校投诉。家长的理据是:为什么是我儿子,为什么不是B或者C?
在家长的一贯想法里,吃亏的事谁都不想做。但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少了那几分,又多了些什么。屈颖妍说,这些年,孩子们走得都比前人快,3岁已经学会上网,5岁便学会3种语言、4种乐器,7岁便懂得制作PowerPoint„„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却被遗忘了,或者应该说,是被牺牲掉了。
在她看来,许多家长为了保护孩子,而蒙蔽了是非与心灵。
不久前新闻说,香港康文署举办了一个阅读比赛,胜出的是一名小女孩,才5岁,一个暑假读了4277本书。屈颖妍说,大家其实都知道,这大概是家长帮孩子作假的结果,家长自己去图书馆借书,然后盖章签名,“证明”孩子都看过了。
屈颖妍还举例,有一次她女儿参加一个徽章设计大赛,女儿自己在一张纸上画,但另外一个胜出的小孩,居然把徽章设计图做成了Flash,用动画解释设计。后来那个小孩承认,Flash是他爸爸帮他做的。
“这怎么会是一个公平的比赛呢?但小孩子从小就习惯了这个。”屈颖妍说,现在很多家长,只要牵涉到比赛,因为要拿奖状、证书,那爸爸妈妈一定会尽力去帮忙。
不知不觉,孩子实际上成了家长手上用来炫耀光彩与成就的大钻戒,大家都要自己的孩子闪闪发光。有一所学校要同学扮演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故事,可由于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演小矮人,最后校方只好改写了故事,将之变成“8个白雪公主”。
这让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屈颖妍想起《病梅馆记》。千个孩子,本该有千种个性,但今日人人都被修剪成一模一样的病梅盆景,好看、值钱,却不健康。
“你的卖点就是没有证书”
瘦弱的屈颖妍想跟香港教育抗争下去。在旁人看来,她也的确比一般人多了些资本。比如,她有3个女儿,有3块试验田。大女儿上小学时,这个自称很温柔的母亲变得越来越狂躁,一到下午4点,她准时变成“女巫”,她撕孩子的作业本,要求孩子成绩好。
可二女儿、小女儿上学时,她放松了很多。一次放学后,二女儿突然跟她说,“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屈颖妍说:“为什么?”孩子说,因为同学听写没得100分,回去妈妈都要打要骂的,但你却没有。
她深深地感觉到,香港教育病入膏肓,家长变怪兽,怪兽逼港孩,大家都浮沉在教育漩涡中,半死不活。她说,如果允许,她相信百分之百的港孩都会逃学。
菲律宾香港人质惨剧发生后,大女儿看到电视台记者访问痛失父母的孤儿时,感叹说:“他们真好啊,不用上学了。”屈颖妍瞪大了眼睛问:你说什么?难道你宁愿用父母双亡来换一个不上学的机会?
这深深地刺激了屈颖妍。她一直等待着一个群组——反畸形教育。可她没等到,家长们边骂边随大流。连屈颖妍自己也暗叫,自己也不过是人群里不甘心又不敢造反的“蚁民”。
她的朋友说:如果香港有人搞反教育制度的游行,人数肯定超过50万。
屈颖妍答:好吧,那就由你发起吧!
朋友问:为什么不是你?
屈颖妍明白了,大学都是顺民,只能消极地反抗。但其实她自己非常期待香港教育来一场革命,要的不是孙明扬(香港教育局局长),是孙中山,推倒一切,重头再来。
明知这不可能,她只能凭一个母亲微弱的力量做些无力的反抗。暑假,她四处带女儿去旅游,希望看到孩子们平时在学校里所没有的快乐。
她尝试用3种实验方式去处理很多教育问题。
第一个孩子摔倒的时候,她非常心疼:“哎呀惨了!我背你吧!” 第二个孩子摔倒,她学会了克制:“你怎么样,骨头没事吧?没事的话就试试自己能不能站起来走路?”
第三个孩子摔倒,她装作看不见,“我们爱她,但不一定要帮她走那一条路。”
她还从龙应台的文章里寻找启发。她说,龙应台书里一幅画面让她记忆深刻。一个毛毛雨天,母子俩在湖边散步,龙应台想为儿子打伞,儿子一闪一缩地推开。然后是又一幕画面,漫步中的妈妈给儿子指点风景,“看,那里多美„„”儿子的反应竟然是把母亲的手按下来,“我看到了,别指„„”
渐渐地,屈颖妍不再像紧张得张开每根刺的刺猬。她理解了,教育是一个松手的过程。
可手放得太松,现实的问题就会马上横冲直撞过来。大女儿小升中的时候,没什么证书和奖状,别人却有很多,什么朗诵比赛、绘画比赛、阅读比赛,甚至吃水果比赛的。事实上,为了迎合这些家长的需要,现在香港任何儿童活动都会颁发证书或奖状。一个简单的手工班都有证书,如果没有,结束的时候家长会直接投诉。
女儿当时很着急,说:“惨了,我没有什么证书。”屈颖妍鼓励她:“你的卖点就是没有证书。”
这位作家妈妈帮女儿做了一个很小的简历,放进了一些家里和学校里的相片,开头屈颖妍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教育是一场马拉松》。她说:“我的女儿现在不是跑第一,她在落后,但不等于到终点时,她不会跑第一。教育不应该放弃任何人,即使她真的跑到最后,我们也应该为她鼓掌。”
女儿自己也写了一篇,题目是《我没有证书》。她介绍了自己在小学参加排球队、参加红十字会的活动,她说尽管这些不能在分数上反映出来,但“这些在我心灵里,我希望将来你们可以看到成果”。不管怎样,女儿最后真的考上了心仪的学校。但在下午4点的“怪兽角斗场”,有家长口气酸酸地对屈颖妍说:“因为你是名人呗。”
孩子复仇
屈颖妍四处做演讲的时候,日本也正在进行一场对抗“怪兽家长”的教师保卫战。事实上,这个名词正源自日本。
东京市政府如今耗费1000万日元,出版手册,以教授老师应付“怪兽家长”的招数。
美国电影明星马特·达蒙也像屈颖妍一样,正努力给自己脱掉“怪兽家长”的帽子。他病得不轻,他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欲,连老婆都看不下去,昵称他为“红色警戒”。他们家的4个女儿连睡觉都不得安宁,达蒙常会去摸摸看她们有没呼吸。有一回实在管太多,还被女儿狠狠咬了一口,结果马特还骄傲地到处炫耀说:“齿痕是战利品!”
准确地说,在美国,大家更愿意将这种父母戏称为“直升机父母”。他们在学校、操场和课外活动地点转悠,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顶,与孩子紧紧绑在一起。
针对最近几年美国父母对于孩子的过度教育行为,很多人开始发动一场“慢教育、简单教育和散养教育”的变革。
大家都在讨论D·H·劳伦斯在1918年讲的一句话:“如何开始教育子女?第一原则是:不要管他。第二原则是:不要管他。第三原则是:不要管他。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开始。”
当然也有人不同意——劳伦斯说起来容易,因为他自己没有孩子。
其实,就连屈颖妍也知道,自己还是个“半怪兽”,没有完全脱帽。
最近的一个下午,屈颖妍在香港风采中学面向近百位家长做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位父亲站起来,意味深长地问:“屈小姐,你对你女儿的分数有什么要求呢?”屈颖妍回答:“我还是要求她们保持中等,她们的爸爸常常说,不是倒数就可以了,但我做不到。” 坐在记者身旁的风采中学校长何汉权偷笑着说:“她嘴上说要求中等,实际就是中上了。”
屈颖妍做不到完全放下。事实上,不久前,《清明上河图》来香港展出,她很想带孩子们去看,可那意味着,孩子看完后回家做作业会写到夜里12点多。为此她纠结了很久。
后来她还是带着女儿去看了,但回到家里又和女儿大吵一架,因为女儿困极了,不肯做作业。
屈颖妍想改变,但整个环境就是这样,她像是进了一条死胡同。
有很多人担心,为人父母者从他们的父母那儿中了毒,又把毒传给孩子,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撞车事故。怪兽家长的故事,会代代延续下去吗?
如今,澳门的一家图书中心用了一整列橱窗展示这本书,引起了很多澳门“怪兽家长”的共鸣。在中国内地,这本书也通过微博广为传播。
有家长给屈颖妍写信说:我们根本就把孩子当作掌上电子宠物,按一个键,要他吃就吃,要他拉就拉,我们从没想过孩子的感受。有家长称,《怪兽家长》像一剂凉茶,让家长在变身刑警狱卒快要把孩子“处决”的边缘,悬崖勒马。
还有人鼓励她:出这本书本身就是对教育最大的对抗,你不是“蚁民”,你干了老虎干的事儿,咬破了一方铁栅栏。
令她想不到的是,在内地,一本《斗妈大全》在网络上迅速蹿红,作者是两个北京的四年级小女孩,用漫画的形式记录了20余招“斗妈”招式。
4.家长必读:肺炎球菌 篇四
[关注1] 耐药正在升级
不少家长对儿童感冒、发烧的防治策略总能说出几分门道。但是对于肺炎球菌病,他们通常都只是一知半解。事实上,肺炎球菌病已成为威胁2岁以下儿童健康的刽子手。尽管越来越多人已经开始认识到它的危害。一个可怕的事实却已初露端倪: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引起肺炎球菌疾病的细菌菌株正在发生变化,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正在升高。
虽说肺炎球菌病的最初期症状和感冒有着几分相似,其远期危害却远胜过感冒。它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一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感染性疾病。人体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潜伏的肺炎球菌就会乘虚而入,引发肺炎、脑膜炎、菌血症、中耳炎等各种疾病。导致呼吸衰竭、心肌受损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而2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力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更容易受到肺炎球菌疾病的`侵袭。
让人担忧的除了肺炎球菌病防不胜防的攻击特性,还有其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耐药威力。“第7届国际抗菌药物和耐药性学术讨论会”上公布的最新研究数据表明,引起肺炎球菌疾病的细菌菌株正在发生变化,其对常用抗生素,如红霉素和青霉素的耐药性正在升高。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以往一些采用临床经验性抗生素常规剂量的治疗方案对目前的肺炎球菌可能会失效。面对已经来临的秋冬疾病易感季和病毒耐药的双重困难,家长应当提高警惕,加强预防措施。比如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儿童居住环境的空气流通;保证儿童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此外,及时为出生3个月的幼儿接种疫苗也是对抗儿童肺炎球菌疾病的最佳方法之一。
[关注2] 2岁以下易“中招”
进入冬季,不少儿童纷纷中了生病的招,隔三岔五地发烧、咳嗽,甚者还出现了中耳炎、脑膜炎……殊不知,为这些疾病的“推波助澜”的很可能就是肺炎球菌。它长久“栖息”于人体的鼻咽部,待宝宝抵抗力下降之时,便立马乘虚而入。而缺乏相应抗体的2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容易“中招”因而成了肺炎球菌病的“重灾区”。
在季节交替之际,一些病原体也开始蠢蠢欲动,袭击体质较弱的儿童,比如肺炎球菌。
可怕的是,肺炎球菌竟然无处不在。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有约1/4健康儿童的鼻咽部携带肺炎球菌。只是这些病菌平时并不“发作”,一旦儿童抵抗力下降,它们就有可能乘虚而入。正因如此,不少家长往往对其疏于防范。
5.五年级家长必读教案 篇五
赵楼实验小学 魏敏
教学内容:江苏省家长学校教材五年级第五课《指导学生学会交往》 教学目的:
1、通过家长学校授课,使家长初步意识到,孩子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并在活动中学习和实践交朋友的基本方法。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正确方法,从而配合学校作好对孩子的教育
2、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协调一致。
3、引导家长理解“朋友”的含义,教育孩子在交友中不要以我为中心,树立平等相处观念。
课前准备 故事、投影器材、图表。
教学重点:讲解与人交往的重要性,让家长树立良好的家教意识,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懂得家庭教育的是孩子的发展的源头。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交往,是我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和生存方式 授课人: 魏敏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交流的过程,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人格成熟。对于小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其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技能的获得、学业成就、认知水平以及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五年级是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的转折点。因此,探讨高年级孩子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和培养方法对每位家长都是十分重要的。明理导行
一、交往,是我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和生存方式
1、指导孩子学会交往时生活的需要。
2、指导孩子学会交往是心理健康的需要、指导孩子学会交往是成长的需要
二、人的社会生活从交往开始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向,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和教师 的交往。
良好的人际交往应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交流是双向的。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接近他人。
2、交往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
3、交往是有选择的。要选择与自己能产生共鸣的人作为交往对象。
4、对交往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希望每个人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当前,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自我中心
2、怯懦谨慎
3、缺乏自信
4、骄傲自负
5、不善变通
6、嫉妒他人
7、势利心理
8、逆反心理 如何指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1、说话和气
2、面带微笑
3、以诚相待
4、主动热情
5、学人之长
6、不嘲笑人
7、为人着想
8、有求必应
9、一视同仁
10、自知之明
三、人际交往的九条一般原则
1、要以诚待人,不要过于世故。“诚”是人际交往的根本,自古以来一向受到人们的崇尚,交往能做到一个“诚”字,必能老少无欺,从而赢得真诚的回报。反之,世故圆滑,尔虞我诈,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对方的真诚相待。
2、要言而有信,不要轻易作出许诺。我们如果答应帮朋友做某一件事情,就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诺言。一个人言而无信,到头来不仅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弄不好还会众叛亲离,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3、保持适度距离,不要过于亲近。人际关系本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也可称作心理上的距离。不分亲疏地靠近对方最终难免引起不快,彼此之间还是应该保持适度距离为好。
4、要自尊自爱,不要热衷于接受他人的馈赠。十分要好的朋友,诚心诚意地相互赠送一些小礼物,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这是人之常情。
5、要平等待人,不要盛气凌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切记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交往的受益者是双方的,一定要平等待人,不可盛气凌人,动辄以恩人、救星或老大自居。
6、要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好为人师。要虚心听取真正朋友的忠告,切不可讳疾忌医。而你也可以在可充分尊重对方人格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其参考,不要遇事好为人师,弄得他人无所适从。
7、要善始善终,不要见异思迁。朋友之间也有因误会而产生不快的时候,此时,应设身处地地替对方多加考虑,即使错在对方,也应豁达大度,谅解其过失。
8、要不滔不骄,不要见风使舵。真正的友谊往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对每个人来说,在身份、地位发生变化步步高升时,尤其应记住不要给老朋友造成一阔脸就变的印象。
9、要宽以待人,不要苛求于人。严以对人,宽以对己是一种有悖于公平原则的双重标准,它只会导致对方反感。相反,如果我们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放纵自己,不苛求他人,必能赢得对方的敬重。课堂总结
交往是人们实现合作与沟通的前提。不会与人交往的人,在社会上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的,而一个不受欢迎或不被他人接纳的人,也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父母应当充分认识让孩子学会交往的重要性,从小鼓励孩子与同学朋友积极交往,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将来走上成功之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人的社会生活从交往开始 授课人: 魏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茶馆》和《傲慢与偏见》中家庭聚会的影片片段,请学生从中列举中西不同的聚会场所、聚会形式,谈谈聚会的功能。出示沙龙和曲水流觞的图片。
聚会是社会交往的形式,以影片中中西方不同的聚会场景导入,使学生通过
仔细观察或根据经验列举中西方不同的聚会场所:西方有家庭客厅、公共俱乐部、小酒馆、咖啡馆等;中国有茶馆、曲水流觞、文人结社、酒宴、游乐等。聚会形式有聊天、讨论、聚餐等。聚会的功能有切磋学问、沟通信息、交流情感。聚会场所的不同,反映了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但在现代社会东西方的社会交往越趋相似。
2.讲授称谓。请学生列举已知的古今称谓,分析古今称谓的特点和称谓的原则。根据材料分析中国近代称谓的变化,探讨称谓变化折射出的社会变迁。
称谓是社会交往的前提。称谓的内容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示出一个人的修养,在某种角度上也反映了社会风尚。
本环节首先引导学生从列举的古今称谓中分析其特点:
1、丰富性--从古至今,称谓丰富繁多;
2、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称谓的原则是“谦己以敬人”。
从对“材料一、二、三”(见资料附录)的分析可以看出:称谓是在历史的演沿革中逐渐形成的,因政治变迁、社会关系的改变而不断变化。近代中国称谓的变化折射出近代中国的社会风气、文化心态和文明程度。在一个半世纪的岁月中,中国经历了封建王朝、半殖民地化、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直至新中国的诞生、发展和改革开放,这种强烈的社会变革对中国民众产生的思想震撼是强烈的,它必然会反映到日常生活、文化风俗上。
3.讲授见面礼。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见面礼。再次播放影片《茶馆》片段和影片《茜茜公主》片段,请学生仔细观察影片中所出现的见面礼并简单叙述。提问:“大家还知道哪些中外见面礼?”、“从影片中的见面礼到我们今天常用的见面礼,可以看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出示材料,说明社会民俗的多样性,根据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节日和人生仪礼,今天又了解了社会交往中的见面礼、称谓和聚会,以近代中国社会为例,思考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见面礼是人际交往时相互致意以示友好的礼节,体现人的修养,体现互相尊重。因为文化和习俗的差异,全世界的见面礼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常见的有跪拜礼、鞠躬礼、亲吻礼、拥抱礼、握手礼、点头礼、举手礼、脱帽礼等,在社会交际中广泛使用的工具还有名片。等级社会的繁文缛节在今天逐渐呈现为平等简便的礼节,这也是适应工业、信息时代的工作、生活快节奏的需求。
以“材料四”(见资料附录)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民俗的多样性。
通过对“材料五、六”(见资料附录)的分析可以看出:
一、近代中国西方文化
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从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直到现在,从未停止过。文化在传播中彼此交换,互相借鉴,文明的交融选择丰富了文化的内容,也影响了社会民俗。
二、除了思想观念能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对礼俗产生影响外,生产力的进步、物质发展水平也制约和影响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4.小结。
通过教师小结,使学生认识社会交往形式的变迁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融合,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反应,体现了人的修养。在全球化时代,传统的美德和中华民族优良的社交礼仪是不能放弃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授课人: 魏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年级是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的转折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凸现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学习方面,他们越来越困惑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从五年级到六年级,小学生与异性同伴、同性同伴、父母和老师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探讨孩子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和培养方法对我们每位家长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授课
(一)、交往,是我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和生存方式。1.指导孩子学会交往是生活的需要。2.指导孩子学会交往是心理健康的需要。3.指导孩子学会交往是成长的需要。
对小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其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技能的获得、学业成就、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人的社会生活从交往开始。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向,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和与老师的交往。
当前,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自我中心。2.怯懦拘谨。3.缺乏自信。4.骄傲自负。5.不善变通。6.嫉妒他人。7.势利心理。8.逆反心理。
以上问题已经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既从反面说明了指导孩子学会交往的重要作用,也点出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含意。(三)、指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1.告诉孩子人际交往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待人诚恳、相互尊重、关注对方、包容理解等原则。2.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心理环境。3.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同伴交往 怎样才能成为受同伴欢迎的人呢?要做到七不要:不要违约、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的缺点、开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只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不要因为别人给你提意见而生气、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借同伴东西要及时的归还。
三、全课总结。
四、交流互动。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学会交往 授课人: 魏敏 教学过程
一、父母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家庭是孩子首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对于处在孩子期的孩子来说,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首要途径,因此父母的言谈举止,父母与人交往的方式将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榜样,营造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激发孩子交往动机的形成。1.父母树立正确的榜样。
模仿是孩子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交往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有的父母在与人交往中
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习惯,对人不礼貌、语言粗鲁、态度冷漠等;有的父母笃信“老实人吃亏”的交往信条,教育孩子,“谁碰你一下,你就还他一拳”等等。这些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形成错误的交往态度和策略,不利于与人交往。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孩子在观看、模仿成人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家长,应与邻里和睦相处,调节好家庭的气氛,婆媳互敬互爱,才会形成孩子的“与人为善”的交往思想,从而指导他们的行动。有客人来家里玩,父母要热情接待,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给客人倒茶,拿饮料,等客人走时,客气地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孩子作出行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使孩子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2.创设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
墨森指出:“亲子关系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发展为两个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孩子对这种相互作用起作用,正像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这种相互作用起作用一样”。因此,在家庭中应创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要让孩子敢说话,爱说话。父母应尊重孩子,和孩子站在相同的地位,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过度干涉其选择。父母应给予孩子一定的安全感,帮助孩子了解如何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行动,对孩子行为上的某些不当,父母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孩子,要做好说服教育,让孩子心服口服。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交谈,给孩子适当的说话机会,有涉及孩子的问题更应听听孩子的意见。如“宝宝想玩什么呀?”“妈妈觉得你这件事做的不对,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做呢?”,在家庭中形成一种民主、自由而轻松的交往氛围,使孩子从心里敢跟大人说话。
二、培养孩子自信心,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和方法
有些孩子害羞、胆小,想与朋友交往却不敢交往,有些即使由父母带着交往,可离开了父母的帮助自己也不会交往。造成幼儿不敢交往、不会交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幼儿缺乏自信,二是缺乏交往经验和技能。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同时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和方法,让孩子变得敢于交往,学会交往。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敢于交往的前提,拥有自信的孩子才会勇于表达,乐于交往。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及时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让孩子觉得“我能行!”“我会很多本领,我很能干!”。父母应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接纳孩子的各种行为,当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孩子会主动和人打招呼时别忘了予以称赞,及时肯定孩子初步的交往意识和行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除了一般性的培养,让孩子与比他们年幼的同伴交往也是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因为年龄的优势会为他们带来能力的优势。当孩子在与较小幼儿交往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交往经验、建立起自信时,他们就逐渐敢于交往了。其次,教孩子几个“绝活”也是提高幼儿社交地位的策略。幼儿往往崇拜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对于这样的同伴他们会乐于亲近。因此,在业余时间教孩子一些技能,如折纸、变魔术等,孩子自身会产生一种心理优势,因为具有了别人不会的本领孩子会变得更加自信,从而乐于与人交往。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能。
孩子由于年龄原因,他们掌握的交往策略并不够丰富,有时因为不能及时正确地表达出与人交往的信息而导致了交往的失败。因此父母应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能和方法,让孩子学会以他人接受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东西。父母应丰富孩子的交往语言,引导孩子学会日常交往的语言。教孩子学习礼貌待人,要求孩子和别人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其次应教给孩子主动交往的方法,让孩子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如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图书、玩具拿出来一起与朋友分享,跟好朋友说一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好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和好朋友进行协商。最后,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父母在孩子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让孩子学会分享、合作、谦让等良好的交往品质。如当孩子在与别人争抢玩具时,父母需要耐心引导,引导孩子一同想出更好的办法,“请把这个玩具借给我玩一下好吗?”、“我和你交换行吗?”、“让我们一起来玩吧!”,学会说服别人与自己分享玩具。通过鼓励孩子之间找朋友,使用礼貌用语,增加交往的机会,使孩子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提高交往能力。
三、小学生交往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 1 :
我班的施凯宁同学的母亲逢人便夸他的好,儿子多么的聪明,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讲故事等方面也很突出,上幼儿园时还经常主持一些文体节目,可谓多才多艺,幼儿园老师可喜欢他了。然而上了小学后,班级中的小能人也多了,他唯我独尊的地位有所不保,他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紧张,因此他憎恨比他强的同学,还常常骂那些同学。同时他又瞧不起班上其他不如他的同学,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他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单了。”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他也会说:“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上吧,我的衣服都是名牌的。”他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他就是“小皇帝”。他很傲,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可是在班上他却没有了朋友,孤独失落之余,为了找到好朋友,他把家长给的钱买了很多礼物送给同学,希望同学们能接受他,和他交朋友,可 是,同学们既不敢也不愿接受他的礼物,该生的言行也越来越偏激。
[分析] 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他们处在中心的地位,就曾有小学生说过,“在家里爸爸听妈妈的,妈妈听爷爷、奶奶的,而爷爷、奶奶听我的;家里我老大!”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方法] 1.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2.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形成的环境。3.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
4.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5.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6.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案例 2:
“昨天是我最伤心的一天,因为爸爸妈妈坚持不同意给我过生日,我生了很大的气。可今天却是我最高兴的一天,因为爸爸妈妈不但为了我的生日精心准备了许多水果、蛋糕和丰盛的晚餐,而且还邀请了我的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为我庆祝生日。当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吃、一起玩的时候,爸爸妈妈只是站在一旁看着我们。哼!昨天不听我的,今天,今天你们就只能看着我们吃、看着我们玩儿„„”上面的一段文字来自我班一名同学写的日记《愉快的一天》。从中不难看出,孩子在处理事情时所表现出的那种霸气、骄横,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现实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现象。导致小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
1、家庭环境因素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生活在“四二一”式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享受长辈的过分保护、娇宠溺爱,甚至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都一一代劳。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的家长虽然付出了全部,孩子却从小就认为长辈给他们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天长日久,孩子自然就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好”的心理。
而且,当今高科技信息时代,家长们只顾忙着自己的事业,而当停下来关心一下子女时,虽明知自己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但总因和孩子接触少,对孩子关心不够,感到有愧于孩子,存在补偿心理,所以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为孩子形成不良习惯种下了“恶源”。
还有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委屈的板凳》。孩子摔倒了,碰在板凳上,家长为了哄孩子不哭,就去打板凳,却不去分析是不是孩子的错。如果习以为常,孩子也就学会了推脱责任。
有些家长综合素质不高,处理问题处处以自我为出发点,为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无论孩子之间发生什么样的矛盾,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对的。对于大人的这种处事方式,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会模仿大人的做法。在学校里,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大事小事爱跑到老师面前给其他小朋友告状。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没怎么他,某某同学怎么怎么我了”,从来都是先给自己找“理由”。
2、社会因素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关于独生子女成长的少儿节目。有一些不良的现象,播出来本来是教育孩子的,可由于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孩子不但不能学着改掉一些坏毛病,相反却把片中的糟粕学得是样样精通。总跟电视上比,别人有什么我也不能缺少。只知道向父母索取,不知道回报。有的还以此来威胁自己的父母,必须为自己付出什么。
诸多现象都表明:孩子形成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是有其客观存在的理由的,但究竟有没有方法来纠正或避免呢?几年的工作经验提醒我们应该这样做:
1、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到老”。它说明了幼儿期性格心理的形成对终身的重大影响。抓住幼儿时期这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其它时期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重任只能落在每一位家长身上。尤其是女性,作为人之初的第一任老师,无论如何都应该掌握一些育儿的正确方法和措施,把不良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良好的教育从父母抓起,无论父母学历高低,都应接受育儿育人教育,为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打上一个死扣。
对于已经入学孩子的家长,学校更应该承担起家长教育的重任。俗话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怎样引导,孩子就会画出什么样的图画。要想改善孩子的心理结构,首先就应该纠正家长错误的思想观点,教育父母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补上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一课。只有父母改变了错误的观念,孩子才会茁壮成长。为了新世纪的明天更辉煌,父母应从点滴学起,和孩子再重新成长一次。
2、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
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在家里做事情时,总会加上一句“老师是这样说的、老师是这样做的”。这就充分说明了老师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示范性。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需要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同时还要展开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例如:“我今天为父母做了一件什么事”,“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该怎样做”,不能光说,一定要去落实,建立笔录,存到小学生成长档案里,让每位家长都能看到孩子们的成长。经过不断的磨练与拼搏,我们的学生会在自己的行为上有质的变化。
3、媒体传播的正确引导
现在的电视节目,有一些栏目是指导我们怎样教育孩子的,或着是让孩子自己看了节目从中受到教育的。但是这一方面的栏目还太少。新闻媒体应从实际出发,多关注孩子的成长。社会要存在,人们的素质必须全面提高。媒体就是一种导向,为了让人类,尤其是孩子们更积极健康向前发展,媒体应该发挥它不可替
代的作用。例如在固定的播出时段,不断地给孩子一种正确的理念或信息,让他们自己分析是非、评判自我,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也不是某个单纯的因素造成的,所以也不会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为了明天的太阳更辉煌灿烂,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我们这群肩负着祖国神圣使命的人民教师。小结:
6.《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六
父亲是个严厉的人,从小我们都比较怕他,读小学三年级那年的端午节,我跟着同学到同学家里过节,两天后才回家。还没到家门口,妈妈便虎着脸开始数落我,爸爸坐在堂屋里,脸上的表情很严肃。我当时已经意识到我做错了,很害怕,怕父亲打我,便站在大门边不敢出声。这时父亲走过来,拉着我让我坐在他的旁边,然后问我什么时候去的同学家,为什么要去,其实我是被同学家里种的一种花吸引了,那是一棵紫红色的花,她家种了好几棵,都开花了,很漂亮,我便一五一十的全说了,声音很校我估计父亲会打我,可我低着头等了很久,父亲都没有打我,只是告诉我如果喜欢那棵花自己家里也可以种,过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应该一家人在一起,而且接连两天不回家家里人会如何担心等,然后看着我,我记得那眼神很复杂。后来我渐渐明白,父亲的眼神里饱含了对我的期望、担忧、和对自己没有教育好我们的自责。
时光飞逝,转眼我也为人母,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当年养育我们的辛苦我现在深切的体验到了。也许是初为人母的欣喜,加上独生子女的环境,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时刻关注着。从七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会喊爸爸,到撒着小脚丫到处跑,我们一直都很用心的照顾着。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教育方面的问题。父辈的那一套只能是吃饱穿暖了,但教育呢,他们认为要上了学才正式开始,可我总觉得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从上学后开始,应该从她更小的时候就要有。于是便开始在网上搜罗养育孩子的知识,但经常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没有系统连贯性,让人感觉很盲目。比如说让孩子学识字的事情吧,当大家都在热议自家孩子可以识字100多,1000多字的时候,我们也有些着急了,便也开始每天教孩子认几个字,一个月下来,还真能认识了好几十个字,欢喜之余总感到有些不对劲,孩子只认识卡片上的字,放在书中就不一定能认识,也不能够理解字的含义,记忆也不深刻。我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星期不教认字,前面所教的字都可以忘得差不多。于是我意识到我的教育方式偏离了孩子正常的发育规律。直到从第一幼儿园领到《家长必读》后,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教育的弱点在哪里,在养育的过程在要注意哪些细节,怎样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怎样进行性格教育,应该上学了,怎样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幼儿园,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等等。这下可让我们吃了颗定心丸,掌握了《家长必读》中的育儿观点,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参照这些观点,慢慢的渗透到日常的幼儿教育中去,让孩子在玩在学,在学中健康成长。
现在,我的孩子四岁半了,我不再会刻意让我的孩子在家里认字,学这些本不是她这个年龄的应该掌握的知识,而是针对她的实际年龄,掌握符合她年龄的实际基础知识,比如按时休息、起床、自己洗嗽穿衣、自已吃饭不挑食、自己事情自己做,给我们做小帮手、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正确的写字姿势、亲子阅读、做手工、玩游戏等等,扎扎实实从各方面入手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好的性格的养成对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矗
7.家长必读心得 篇七
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任艳梅)就要中考了,初三生的压力也一天天“水涨船高”,北京二十中初三生朱灵说:“我真不想参加中考了,爸妈总爱唠叨:‘考上某所好高中,就有机会考上重点大学。’我很想对他们说:‘爸爸妈妈,请别总唠叨中考!’”
杨欢是石景山某中学的初三生,每天她最担心最害怕的就是回家见到父母。只要一回家,父母就忙开了,做很多好吃的,还不停唠叨前几次的模拟考试成绩。杨欢苦恼地说:“我本来是想回家清静清静,学校太累了,可回家也好不到哪儿去,老妈总是说‘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高中,你能像他一样就好了。’‘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东城区的白女士也委屈地说:“考试越来越近,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总是担心孩子中考的事,她一回家我就问她学习的事,惹得她很不开心。”
北京第十一中学心理辅导老师焦继峰建议,初三生学习本来就很紧张,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关注,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随着中考日益临近,家长们对中考的关注比考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考试已不只是考生自己的事了,也是家长的事,因此家长要用正确的态度面对中考。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整,尽量不给他们增加压力。孩子学习一天已经很累了,回到家父母要少唠叨,多跟孩子交流,或带着孩子到院子里跑跑步,和孩子聊聊别的.话题。通过轻松的沟通方式帮孩子出主意,想办法,排除杂念,发挥潜能,让孩子心平气和地复习和应考。
(文中学生名字为化名)
温馨小贴士:家长少说7句话
1.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重点高中,你能像他一样就好了。
2.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3.你一定要好好考,要为父母争口气,全家就指望你了。
4.好好复习,考时要超常发挥!
5.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
6.孩子!你千万不能紧张。
7.你们班某某同学这次模拟考试考了多少分?
疼爱孩子8要点
1.我爱的是孩子本身,不是他的成绩或其他。我没有办法选择谁做我的孩子,不管他什么样,我都要别无选择地爱他,不要去在乎诸如成绩、才艺那些附带的东西。
2.我最想要的是身心健康的孩子。当我们见到一些有身体或心理疾病的孩子时,常常会说,谢天谢地,我的孩子是健康的。只要他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那么现在我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还要求更多吗?
3.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期望值。
4.平常心看孩子的成绩。孩子成绩不如别的同学,不是丢人的事情。只要孩子将来可以很好地做人,就值得骄傲。
5.不要拿孩子与自己比,不要要求孩子超过自己。事业无太大发展的家长也不要让孩子去圆自己的梦,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
6.相信孩子能走好自己的路。社会充满竞争,但也充满机会,“条条大路通罗马”,相信孩子会找到合适的位置。
7.没有必要过分关心、关注孩子。过分关心、关注会给孩子压力,要想办法为孩子减压。
8.从容冷静地面对孩子的考试,别让孩子感到紧张。
★ 家长必读:肺炎球菌
★ 家长必读:子女教育心得
★ 家长必读佳句摘选
★ 家长必读幼儿心理健康
★ 孩子考前家长必读
★ 父母必读:孩子从你身上学会三件事
★ 专家给家长的教育类必读箴言
★ 公办择校5大误区家长必读
★ 初三一年家长必须要做好八件事
8.家长必读初三孩子学习计划 篇八
中考,人生第一次面临淘汰的经历,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很多问题都难以选择。但是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明白:没有付出,是不会有回报的,天上绝对不会掉馅儿饼。
做为初三的学生应该学会苦中作乐!要知道,如果你比别人多了这样的经历,回过头来你会发现你的初中生活是很丰富的!而这些,必须等你到了高中以后才能亲身体会到。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端正态度。保持一种平常心首先要自己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每天要做计划,并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复习。现在的学习可能在分数上不会帮助很多了,但是每天看见自己的进步,就是调节心态的一大法宝。这样就可以是自己不会太紧张。
其次就是要明晰中考的目的;虽然中考是一次很关键的考试,但是它并不意味着所有而且中考的改卷有的时候真的很离奇!所以,很有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然后就是复习过程中,不要再去看那些难题、怪题,这样会打击自己的信心要回归书本,回归知识点,有什麽还不太明白的地方要及时的从老师那里得到解答。在这段时间里,可能会经历一些很低迷的时期,那个时候千万不能自暴自弃要坚持自己的学习习惯和作息时间,不能急躁在自己觉得有什麽心理状态不好的时候,要及时的和老师谈谈心,老师经验丰富,会使你受益无穷。饮食方面宜清淡,注意劳逸结合!
最后 学习计划,不要忘记适量的体育运动!考试之前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否则考试失利的可能性真的很大的!
看不同初中学习程度考生如何考上理想高中
学习程度不同的考生,都会为究竟选择哪一层次学校大伤脑筋,有的怕自己考不上高中而担心,有的怕考不上理想高中而烦恼,让我们且来听听“学长学姐”的故事吧。其实,成功常常是殊途同归的,正如先贤所说的:“上帝在这里关了一扇门,又在别处为你开了一扇窗。”
放弃某一门功课“代价太大”
-口述者:现某中职学校一年级学生小政
我原本就没想要读高中,我的目标就是中职学校的美术专业,所以我复习的时候也比较“笃定”。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很糟糕,每次都只能考三十几分 学习效率,当时我作了个决定,放弃英语复习,把精力都放在还比较在行的语文和数学上,以为能以这两门成绩来拉动“总产量”。但是后来被班主任注意到了,他找我谈话,告诉我,放弃其中的一门其实就等于放弃了整场考试。因为有可能你放弃的那一门科目,多多用心的话,就会提高很多。后来我抓紧了英语复习,把基础知识一一补上。结果中考成绩一出来,英语考了80分,我被一家中职录取,专业也很不错,现在想想幸好我当初没有放弃英语。
【专家点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中考复习中放弃任何一门都是不应该的。要知道,中考毕竟不是选拔性考试,题目基本上都是基础性的。毕竟“弱项”上升空间很大,而且一旦这门课补上来了,对其它学科同样有促进作用,“最差的一门课都能有进步,其它的也一定行了”。小政最后把英语补上了,对其它科目也有很大促进。如果轻易放弃某一门科目,损失和代价一定会很大。
LSAT十大考试技巧
1、考试的时候不要想你能得多少分,不要想后面试题的内容,集中全部的精力在你面前的每一道试题上。记住一次只注意一道题。
2、现在花几分钟去回想一下你准备考试的过程,想一想你比以前提高了多少,这会使你建立起自信心。你的态度和表现对你考试当天的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在做逻辑推理和阅读理解部分时,要先把五个备选答案看一遍。尤其是逻辑题,经过筛选后要选择从客观语法上看起来正确的答案。
4、考试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间歇通常会引起人们的紧张,其实你不必太在意,别人并不比你准备的充分或有更多的考试经验。忽略这一切,带上随身听,听一听能让你兴奋和放松的音乐。
5、不要在考试的时候去算哪部分不能得分,这对你没有任何帮助,只会让你出错。考试的时候就要把精力放在每一道题上,这样你才能成功。
6、做题前你应该把试卷全部浏览一遍,然后决定从哪一部分开始做。
7、不要在任何一部分上纠缠,也许每一部分的最后是最容易的,先去做它们。如果你在做某个部分的开始时遇到了难题,不用惊慌,尤其是在逻辑推理的部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先做简单的,把难题放在最后做。
8、在休息时最大限度的放松自己,吃一些高能量带糖的食品,比如苹果、香蕉、坚果等。
9、你不需要答对所有的题才得到很高的分数,即使错20道题你也可得到163分,那么就有90%的人得分在你以下。有五分之一的题没来得及也没关系,反正大家都一样,放松点,遇见难题也不要惊慌失措,蒙就成了。
10、在考试前充分地做实战练习,打破考试时的神秘感。你应该从错误中学会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练习而是你从练习中得到了多少。
清华新生:文科生同样能学好理科
一般人都认为,文科生是因为学不了理科才学文科,可是,下面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原来文科的也能有一段精彩的理科故事。
从今天开始,晨报联合全国多家媒体同步推出“顶你上清华——新生成长故事”,陆续讲述江西优秀考生背后的故事,解密优秀考生成长成才规律。
程思瑶是南昌市外国语学校的一名文科生,由于平时表现出色、成绩优异,以全校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保送清华的推荐名额,并最终通过清华组织的保送生统一,保送到清华。程思瑶曾经多次在竞赛中获奖,在时通过全国生成绩八级测试,获得A级证书,并在学校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攻克理科:掌握灵活的学习技巧
程思瑶说自己有一套灵活的和技巧。她告诉记者,平时自己很少超过十一点半睡觉,基本上不熬夜,她认为熬夜学习不但伤身体,也相对较低。晚上睡眠质量不高,还会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质量。
“毕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所以我会根据自身情况和自我判断,有选择地完成部分我认为值得做的作业,以求灵活达到做作业的目的,即巩固所学知识。”程思瑶说。
学习理科,程思瑶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那就是“坚持不懈、决不放弃”。对于文科生来说,学习理科科目有一定的困难,但程思瑶每天都以饱满的“斗志”研究理科科目,“长期这样下来,我慢慢对理科产生了,在保证文科成绩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理科也决不放弃。”在完成每天的功课后,坚持写课外作业、加练考卷也成了她学习理科的“技巧”。程思瑶凭着日渐对理科产生的,在学校物理知识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这对于一名文科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两大爱好:阅读书籍和关注时事
程思瑶告诉记者,从小她就对书籍有种难以言说的热爱 学习方法指导,尽管高中越到后面阶段课业越紧,“我仍设法抽出时间每天阅读,浩如烟海的卷帙让我体会到自身的局限,及对永恒,对无限的向往”,“令我感触颇深的是庄子的‘大小之辨’,提升于一小境界,奋不顾身地向一个充满理想性的大境界进军,成为了我的一个人生目标。”程思瑶说。
程思瑶认为,对书籍的热爱也帮助她在这次保送考试中解决了许多难题,她说,作为一次选拔性考试,清华保送考试的出题面很广,以“人文与社会”卷为例,该卷涉及、经济、、法律、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若是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恐怕很多题目都难以解答。
除了阅读,程思瑶还有一大爱好就是看时事,“我每天放学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特别喜欢CCTV2和CCTV4的播报和分析节目”,“看新闻评论节目,不仅能培养社会责任感、训练逻辑、扩充知识面,还能提高对接收到的信息流进行分析的能力。”程思瑶这样告诉记者。
两大优点:时刻自省和保持良好心态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程思瑶注重通过反省来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中充实身心,而在课余生活中,我利用反省来审视自身的不足,以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好地与人沟通、协作,学习如何高效地做事。”程思瑶说。
回顾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程思瑶认为自己的心态保持得很好。“在整个高中的学习中,我学会了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考试、面对挑战、面对挫折,在时顶住了压力,有条不紊地自主,最终顺利地通过清华大学的保送考试。”
当然,保送到清华大学并没有使程思瑶停下学习的脚步,阅读、思考成了她永恒的“功课”,“功课”之余,她还依自己的兴趣选修了拉丁舞和吉他。“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程思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智慧是我热爱并追求的,丰富与深刻裹挟其中。我总希望自己能多学一些、再多学一些,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使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程思瑶告诉记者。
最后,程思瑶说,希望自己今后能在清华园,应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号召,不断超越自我,“成长为一个严谨、实干、坚毅、果敢、灵动,有担当、有思想的青年,用飞扬的青春实践清华的新百年梦想。”
结语:
程思瑶的精彩故事告诉我们,真正优秀的学生,她的优秀不仅体现在对特定知识的掌握上,更多地体现在对社会和自然界奥妙的探求热情,以及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信心与能力,而这正契合了清华大学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理念和追求。注重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就一定顶你上清华!
校长顶语:
现代社会发展和大学对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陈思瑶同学是一个文理科全面发展的、具有巨大潜力的学生,这是她今年能顺利保送进清华的重要原因。
八大方法巧妙应对“考前焦虑症”
随中考的临近,不知道是不是有考生会很紧张,出现以下症状:对考试产生害怕、忧虑、不安等情绪,对考试结果缺乏信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脾气暴躁、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脑发木等反应,甚至对考试产生严重的恐惧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考试焦虑”。心理学研究表明,考前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发挥考生的心理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抑制大脑,不利于考生复习的临场发挥。因此,应该如何调整考前心理状态,是所有考生普遍重视的问题。在此我们对考生提出如下建议:
【客观估计正确定位】
考生对自己的应试能力须有正确、客观的估计,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期望值,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和与人攀比。
【优化情绪增强自信】
考生考前会遇到很多压力和挫折,情绪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考生要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并及时调整,尽量使自己处于心平气和、情绪饱满的状态。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积极的自我想象,体验过去的成功经验,以唤起自己的良好情绪,同时要学会放松,在出现紧张情绪时,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气、吸气,同时放松全身肌肉。持续做3—5分钟的练习,也能缓解紧张情绪。考生可以在临考前,特别是在最后几天,每天默念几遍“我一定能考好”、“我一定能成功”等具有积极自我暗示作用的话语,来增强自信心。另外,考前几天,为了保持状态,每天还要做适量的练习,但不要再做难题了,做难题有时会挫伤自己的自信心。
【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引起考生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如考不好不能进重点高中、没法向父母交待等无端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影响了平时的复习和临场的发挥。因此,在临近考试时,考生要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分离,即考生只要注重平时的复习,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就行了,至于考试结果则不要过多地考虑,不断提醒自己“只要自己尽力就行了”。
【认真复习合理安排】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因此,考生考前要制订一套系统全面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自己相对薄弱的内容上安排时间多一点,在自己强项的内容上安排时间少一点。考前每天都要做一定的练习,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保持状态。习惯于开夜车的同学,应从考前一周开始,将晚上睡眠和早晨起床时间慢慢提前,每天提前约半小时,以使大脑的兴奋点与中考时间同步,即在上午9—11点,下午2—5点达到最佳的情绪状态。
【科学用脑注重效率】
许多考生考前复习可谓分秒必争,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学习多长时间,大搞“时间战”、“题海战”,这样往往使大脑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反而不利于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集中精力,注重效率,讲究方法,在大脑疲劳时要及时休息、及时调整。
【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但也不要过分注重睡眠的重要性,万一考生晚上睡得不好,要以平常心对待,顺其自然,不去多想,更不要轻易服用安眠类药物。另外,在学习之余,可进行其它活动加以调节,做到劳逸结合。可以做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但注意不要过于剧烈,以免使体能过度消耗和提前消耗。也可以听听节奏舒缓的轻音乐,这都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
【饮食清淡营养丰富】
考生考前身体消耗比较大,合理的饮食可以及时补充考生的体能消耗,提高大脑的学习效率。但饮食要清淡、鲜美,选用富含维生素和热量的食物。绝对不要饮含有添加合成色素的饮料,因为合成色素会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喝纯净水最安全。情绪容易焦虑的考生忌饮咖啡、浓茶、可乐等易引起精神兴奋的饮品。另外,考生也不要受广告的误导,盲目饮用补脑“药物”。
【做好准备从容上场】
考生考前最好自己准备考试所需的文具、证件,还要根据天气情况,准备好伞和雨具等。在考试前一天到考场了解一下情况,熟悉熟悉环境,并对从住处到考场的行车线路和所需时间做些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希望所有考生都能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正确的读书方法及考试密技
正确的念书方法
在讨论正确的念书方法之前,要提醒大家前面那个‘海上漂流实验’的启示:每次念书之前,要坚决的告诉自己:‘我是好人,最近做了许多好事,因此这次我一定可以念得很好’。不论情绪的好坏,精神体力状况如何,这一种自信满满的心理建设,会先入为主地对自己产生‘一定成功’的强烈暗示,达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之好兆头。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何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兹分述于下。
1.让身心保持在健康状态:
正常的作息、运动和饮食是必要的,特别是饮食可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状况。正确的饮食不但可使头脑清晰,甚至可预防和治疗百病。在课本上已经教了许多正确的作息运动和饮食方式,不必在此重复。这里要强调的是,饮食不应过多,不该太油腻。我们人类发展过程中,未进入文明之前,有极长的时间(至少是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是在挨饿状态之下,即使是进入文明期,也只有少数贵族可以维持温饱,绝大多数人是挨饿受冻的农奴和士兵。所以我们的基因构造,早已变成可让身心在挨饿状态之下发挥最大长处的功能。要自然地改变这种基因结构,最少要数十万年以上。因此,正确的饮食份量应该是让身体可以维持活力的轻饿状态。换句话说,大考之前,轻微的不足之进食量是不紧张、得高分的秘笈之一。
2.让自己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
去速读班上课,以强化自己的集中力是最快速的方法。记得有一种超速的速读法是韩国人发明的:经过训练的人也可以学习一个佛教徒所景仰的开悟者之读书方法,它是将意识完全关闭起来,使用眼睛看书时不使自己只注意几个字,而像照相机将焦距放在无限远,瞬间将整页的字看入脑中,了解书本的内容则交给潜意识去作,完美的目标是一秒钟读上百万个字,因此每一页观看的时间将少于一秒(注:开悟者的执著已经破除,维生本能也被看淡,其判别系统之规则变成简单明确,所以脑部之资讯处理变得极为快速有效,对待大部份的事情,能够瞬间做出隽智的反应)。可能的话去上那种速读班应该是我个人的梦想之一。除了多帮助同学或他人以稳定心情,若能每天定时打坐、祈祷、或任何单调的宗教仪式等等,也可以慢慢减少自己意识发挥作用的次数,从而加强自己的集中力。
有了高度的集中力,则能够在任何状况下,以极快的速度,经由眼睛和耳朵等五官正确的攫取所有的资讯,送入脑中之后再由潜意识去作取舍。别担心头脑会被塞爆,新兴的脑神经动力学早已证实,我们的头脑记忆库是可以存录无限多的东西的。
3.训练自己的意识不要干扰潜意识(捕捉天才的感觉):
以前面的考试为例,假使有一题不会写,深深的吸一口气,使自己放轻松并保持灵敏的心,再仔细的看一次题目,若会写则瞬间或等一下就知道。不会写再看一次,若还不会写则改去做别题。若只剩这一题不会,则去检查验算别题,等会作的讯息出现再回头去做。千万别去想这一题怎么作,一旦想这一题怎么作便很容易会被抓住,不断去想如何作,造成意识干扰潜意识而致考完才会做的憾事。当我们有机会发现自己陷入意识过度使用时,可以深深吸一口气后慢慢吐气,重复几次,以抑制意识的作用,回到正确的方法。
上课时也一样,听老师讲解课文时,尽量不要想,让心像一池澄澈见底的清水一般,同时使头脑保持在灵活敏捷的状态。虽好像无意识作用,但却专心的听老师上课。所谓的专心是让身体在稍微舒服的轻松状态(前文已经提示过其练习法),若有若无的听讲。绝对不应该去想要听懂老师的讲解,因为若我们懂的话,瞬间或等一下就知道了,不懂的话去想也不会很快懂的,反而令想要懂的意识动作干扰到后面的听讲。只要头脑保持在灵活状态,潜意识将会开始去消化老师所讲而我们不懂的部份。在老师翻身写黑板或停顿时,迅速回想老师刚刚在讲什么,可以将一部份刚刚不懂的地方,很快的就了解。一个极为基本的观念是:懂不懂是潜意识的事,若懂的话,潜意识会送讯号给意识,意识只能知道我懂不懂——我的潜意识懂或不懂。举个例子来说,解联立线性方程式的高斯消去法,如何去解四元一次联立方程式,我们的意识是无法将之完全装在意识层面的记忆中的。因此解题时,它是由意识发出极少数的应该有的指令,一步一步要潜意识去作消去和往回代换的过程。‘我会作’这种意识行为,是在潜意识已经和记忆库连接好,等著意识随时一下指令就可以开始做的‘我可以马上开始作的回报指令’。‘我不会作’则是一切尚未完全准备好的潜意识回报指令。当然会有其他因素造成我觉得我会做,实际上我还不会作的凸槌行为,但这是可以从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矫正过来的。
注意到一定要‘让头脑保持在灵敏状态’,其主要作用是对潜意识发出指令,最近学的、碰到的或接触到的东西是很重要的,应该要全部都能了解或知道状况,因此潜意识会不断的去解析它们。若处在无意识状态下,会产生类似佛教禅定之作用,有点呆呆的处于半知觉状态,不和世间的智慧相应。那反而会对潜意识发出不要去分析处理最近接触事物的指令,如此当然是不利于读好书。由于我们脑部有几百万部以上的高级电脑,可以同时处理几百万件事,不必操心头脑的潜意识不够用。
保持一颗灵敏的心的另一层意义在让心维持在比较客观的状态,可将上述以主观认定‘将东西看成自己认定的东西’的程度淡化。许多考不好的情形,和我们以主观误解课文的意义有关,特别是英文发音或单字记不正确。眼高手低的情形,也会有这一类悲惨的状况。因为比较客观,所以更容易达到意识不干扰潜意识的高标准。
再提醒大家一下,要常常有事没事就练习放轻松,常常去‘体会专心放轻松的要诀’其实是‘若有若无的注意有没有放轻松,发现身体没有放轻松,不要叫自己放轻松,只需安详的回到不注意状态即可,但要让心像一池澄澈见底的清水一般,同时又充满活力’。久而久之,可以慢慢的随时自然的放轻松,而很容易的进入‘意识不在不必要时干扰潜意识’的最佳状态。套句漫画的术语——脑域也可不断的被开发。
总结这一段来说,不论是上课、作功课、做作业、考试、或待人处世,都要将身心放轻松,保持灵敏的心,不要企图去了解五官所收集到的任何讯号(即不要使思考性意识干扰潜意识)。若外来讯息是我们所了解或者熟悉的,则头脑自然会发出讯息,并发出指令让身心作出不可思议的最佳反应。一旦我们产生企图了解那些外来讯息的心,那将会使我们的反应往不佳的方向沉沦。
就写到这里,希望大家通过努力,如愿以偿!人都有属于自己得学习方法
如何缓解小升初紧张的考试心态
小升初考试的考场是小学生第一次经历的大型考试,难免会有紧张的心情,下面是济南奥数网整理的调整心态的技巧。
从考场上说起,坐在考场上,监考老师一进来都很严肃,宣布考试纪律,开封发卷,这时有的同学就开始慌了,心咚咚跳起来,手也开始抖起来。或者是在答题过程中遇到难题,脑子很乱,再加上周围的干扰--如别人翻卷子的声音,写字的沙沙声都会使你心烦意乱。这时就需要马上进行心理调整。
调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深呼吸法,深呼吸的要领是吸的时候要满,要深,吐的时候要慢,要吐长气。第二种方法是紧张肌肉法,通过紧张肌肉的方法达到全身放松。要让全身所有可以控制的肌肉都紧张起来,可以和深呼吸结合起来,憋一口气,全身用力,皱眉,用力闭眼睛,咬牙,脖子用力地动,肩膀用力地压,胸部绷紧,大腿。小腿。腰部。臀部。胳膊。手指全身用力,学习规律,至到这口气憋不住了,然后你慢慢吐气,一边默念“放松。放松”,特别是头部要多念几遍,“额头放松”,“头皮放松”,“面部放松”,“颈部放松”。全身从头到脚,经过充分紧张,最后达到全身放松。这样的练习近平时要多做,经常做就可以掌握要领,到用的时候就可马上起到效果。
【家长必读心得】推荐阅读:
家长必读教案07-26
高考家长必读:不同状态考生的应对方法08-23
家长必读:辅导孩子写家庭作业的四大技巧06-23
销售会计必读06-10
师生必读书籍09-16
新房入住必读10-30
开学必读励志书籍06-30
创业者必读07-26
必读的励志签名09-09
儿童必读国学经典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