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答材料解析(共12篇)
1.怎样解答材料解析 篇一
初中学生怎样解答思想品德材料题
第一步:阅读相关材料,读懂读透材料。
泛而读,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阅读是解题的必要阶段,读懂、读透材料,是解答材料题的第一步。这里的“阅读”并不是泛
首先,先读问题,再读相关材料。通常我们都是先读材料,后看问题。事实上这样做,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在不了解问题的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的针对性不强,再看问题思维容易混乱、模糊不清。如果先读了问题的具体要求,可以带着问题的信息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既节省时间,又有很强的针对性,便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粗略阅读材料,找准有效信息。一般在所提供的材料中都会给我们的解题提供暗示或有效信息,找到有效信息,也就找到了答题的切入口。
再次,精读相关材料,避免失误。对相关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通过前面的做法,基本上可以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并理解其中的观点。精读一遍是为了避免匆忙中答题出现失误而必须完成的一个程序。
第二步:找准有效信息,抓住解题突破口。
寻找解题突破口就是从相关材料和所学知识中选取解题点,明确知道用哪些知识点去回答。当然,它与阅读材料是一致的,不能分开的。
首先,要找准解题的有效信息。从相关材料内容中寻找解题信息时,要抓住关键词句,不论材料中有多少文字,但其要表达的主题往往就在关键词句上。
其次,要找准材料与所学知识的关联点。不管材料来自何处,其内容总以课本知识为依据。材料题的解答,一般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出自哪里,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第三步:条理清晰,精确做答。
答题是该方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讲,一道材料题往往有很多设问,且设问间通常相互联系,第一问的作答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下一问的作答。另外要审准问题,注意要点,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作答时必须条理清晰,语言简练,答准要点即可,切忌冗长繁杂。
2.怎样解答材料解析 篇二
一、有效阅读材料, 快速捕捉有效的历史信息
材料解析题首先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整理材料的能力。快速有效地阅读材料, 捕捉有效信息是做好材料解析题的重要步骤。有的学生材料看了好几遍, 却感觉一无所获。建议从两方面入手:带着问题看材料, 做到有的放矢;利用阅读材料的小秘诀, 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带着问题看材料与传统的先阅读材料再看问题相比, 首先避免了阅读材料后读题再回头读材料的时间上的重复性浪费;其次先看问题, 掌握了所设问题, 就可以带着问题中的有效信息与提示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 既省时又省力。
阅读材料时, 掌握一定的技巧也很重要。笔者把它归纳为一段顺口溜:“带着问题读材料, 细看一遍比较好。手中有笔不用停, 勾勾画画很重要。看头看尾看破折号, 省略号前后不能少。”仔细阅读一遍胜过走马观花好几遍, 省时又高效;阅读时随时将有用的信息勾画出来, 能有效地减少把捕捉到的信息又遗漏的现象;材料中的头尾、省略号前后以及引自何处也有助于我们有效提取信息。
二、掌握问题中的常用提示语, 有效答题
材料解析题中的问题一般分为概括归纳类 (分文字材料类和图表类) 、分析评价类。每种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提示语, 针对不同的提示语, 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有效答题。
一般概括类解析题, 多以“依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 (指出) ……特点 (背景、影响、作用) ”“说明……阶段性特征”“材料反映……的问题”等形式呈现。“依据材料概括 (归纳) ”是提示只需从材料搜寻有用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则需要在阅读材料理解中心思想的同时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并运用平日学习的知识两方面相结合答题。一般做法是先看材料获取核心信息再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概括。对原因的概括要注意纵向横向, 主观和客观的区分。纵向分为根本、主要和直接原因, 横向分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因素。对于文字材料类解析题, 我们可以用语文阅读材料中划分层意、段意的方式进行。对于图表类解析题, 多以“依据图表 (并结合所学知识) , 指出 (概括) ……变化趋势及原因”呈现, 再进行概括归纳时要注意图表的名称、走向、总趋势。如果变化趋势有增有降, 要注意对应说明原因, 既要说明“增”的原因, 又要说明“降”的原因。分析评价类解析题, 多以“比较……异同”“指出……不同之处 (或差异、特点) ”“指出……相同之处”“依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 , 谈谈你对‘……’ (观点) 的认识”“如何理解‘……’ (材料中的观点) ”“……的教训 (经验) 谈谈你的认识”和“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之类的表达呈现。其中, “比较……异同”“指出……不同之处 (或差异、特点) ”“指出……相同之处”, 要注意按照比较的角度, 分类进行归纳概括。“……的教训 (经验) ”即找出本题考查知识点的失败原因或成功原因, 再利用一些政治语言进行组织即可。“谈谈你的认识”和“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这样的表达是要我们在找出本题考查知识点给我们的经验或教训的基础上, 运用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从性质、结果、积极之处、不足之处几方面组织语言作答。
三、善于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作者的立场和基本态度, 明确材料解析题的主题和中心
每道材料解析题都有一个中心, 材料是按一定的主题来选择组织的, 掌握了这道题的主题就明确了答题的大范围, 避免偏题。
每段史料都有一定的中心思想, 题目选用的材料学生不一定每一则都能完全读懂。学生最头疼的是文言文材料, 难度大些的用词晦涩, 读一两遍还语意不明。对于这样的材料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 主要靠通读找出材料涉及的问题或现象, 以及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即可。纵使这段史料用词晦涩, 文意难以全盘掌握, 它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态度、立场是可以从对史料的整体阅读上归纳出来的, 了解了这个史料题的考试主题, 知道史料的中心思想, 以及作者的立场和基本态度, 再结合掌握的相关知识答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看分猜点, 结合问题和分值确定答题要点
高中历史试题尤其是材料解析题的分值设立有一定的规律:基本上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分值较低, 一般一个答题要点1—2分;对原因、意义、影响和启示类、分析评析类的分值较高, 多为2—3分一点。我们可以根据分值的设定确定答题要点。
当然这种做法可能存在学生分析判断失误的现象, 一般来说, 高考材料解析题的答案中会有1—2个机动性选项, 即3点或4点中取2点即可的情况。教师在平时评讲材料解析题时可带着学生尝试看分猜有几点答题要点的训练, 不断训练, 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五、注重答题时语言的有效组织, 字迹清晰和卷面整洁
材料解析题的思考、分析概括过程很重要, 但最终思考的结果要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因此答题时语言的组织、字迹和卷面符合高考要求也很重要。
学生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组织、选择, 力争条理分明、逻辑关系明确、简洁明了, 做到答题要点化、段落化。答题前先根据答题区域的空间合理组织语言, 答题时我们多用1、2、3进行分隔, 注意语言要简明扼要。
3.怎样解答材料解析 篇三
问题一:照抄材料,不善总结。
有的同学在根据材料解答问题时,习惯于照抄材料原文,却忽视了设问的具体要求,缺乏总结概括的内容。
对策:仔细研读材料,精心分析,论从史出。
材料解析题的材料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一般来说,可分为文字材料、统计材料(表格、曲线图、柱形图等)、图片材料(实物图片、绘画等)等类型。二是材料出处。主要交代材料的出处,有时还反映材料的时间、作者等。在解答材料解析题,同学们首先要仔细研读材料,对材料进行甄别,提取有效信息;其次要结合题目寻找材料与所学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最后要根据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 (201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南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
大生三厂小火车大达轮步公司轮船大聪电话公司 翰墨林印书局
材料二 张謇在南通创办的主要民族企业和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
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后形成拥有40多个企业、2000多万元资产的大生集团。
1902年,创办通州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
1905年,创办博物苑,这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1912年,“举私家之藏书公诸其乡”,建南通图书馆。
1919年,在城西南桃坞路建更俗剧场。
——摘自《江海文明之光——南通历史文化概述》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了近代南通经济和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看到图片中的小火车,你能说出工业革命时期火车机车的发明者和使用的动力吗?
(3)2009年初,国务院在批准南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指出:南通“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结合以上材料,你能试着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色吗?
参考答案:(1)交通方面:出现了轮船、火车;通讯方面:出现了电话;文化方面:出现了印书局(馆)。(2)火车机车的发明者:史蒂芬孙。使用的动力:蒸汽机。(3)原因:张謇创办民族工业,造福地方;民族企业为城市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提供条件;南通人善于学习先进,敢为人先;当地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人才。
解析:解答本题第(1)小题时,仅照抄材料中的大生三厂小火车、大达轮步公司轮船、大聪电话公司、翰墨林印书局等文字不能得分,必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中的相关知识,从交通、通讯、文化三个方面总结图片所反映的变化。第(3)小题要求挖掘南通“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可以得出“南通人善于学习先进,敢为人先”的结论;根据材料二的标题可以得出“张謇创办民族工业,造福地方”的结论;根据材料二的具体内容可以得出“民族企业为城市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提供条件”和“当地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人才”的结论。
问题二:审题不清,张冠李戴。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综合性比较强,如果审题不清,就有可能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将《南京条约》审成《马关条约》;将美国南北战争审成独立战争;将一战前的三国同盟审成二战前的三国轴心等。
对策:勾画关键字词,把握解题有效信息。
同学们在审题时,首先要在设问上勾画关键字词,然后根据设问内容,再在材料上勾画关键字词,找准、找全解答问题所需的全部有效信息。
例2 (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试题)今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时,清政府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下令关闭沿海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的活动。
(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推行怎样的对外政策?鸦片战争后,上海是在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材料二 1851年英國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的诞生。
(2)根据材料二,结合当时英国的国情,试从经济(或科技)的角度说明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最主要的原因。
材料三
蒸汽机车第一批国产长征系列多利
“解放”牌汽车 运载火箭
(3)1992年,为纪念一位航海家发现美洲500周年,西班牙政府在塞维利亚举办了世博会,把博览会的主题命名为“发现的时代”。请问这位航海家是谁?中国馆展出四大发明及一些最新的科技成就等,被评为“五星级展馆”。材料三中哪一展品最有可能在中国馆展出?
材料四
(4)结合材料四回答,20世纪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泰州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
参考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南京条约》。(2)经济方面: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日不落帝国);科技方面: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3)哥伦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开发与开放浦东新区的决定。对泰州的影响:略。
解析:本题第(2)问要求学生从经济或科技的角度说明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最主要的原因,在审题时可勾画出“经济”、“科技”和“原因”这三个关键词。从科技的角度回答原因时很容易张冠李戴,错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因此在阅读材料时,要勾画出“1851年”、“英国伦敦”等关键词,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
问题三:角度单一,要点不全。
有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尤其是在解答一些开放性问题时,仅从一个角度出发,洋洋洒洒写了很多,结果只抓住了一个得分点。
对策:全方位、多角度解答问题。
对于开放性问题,要结合设问所涉及的所有材料进行全方位思考,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结论。
例3 (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教皇和教会不仅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从17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以法律形式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博爱思想;通过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改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上册
请回答:
(1)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请用一段史实来印证马克思的论断。
(2)请运用史实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相比具有哪些进步性和优越性。
(3)我们讲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野蛮性和贪婪性,也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和优越性,从中你学到了哪些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
参考答案:(1)三角贸易使殖民者从中获得惊人的财富,却给殖民地,尤其是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有大量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以法律形式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和博爱思想;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带来的先进生产方式和以自由平等思想为基础的先进思想都成为了今天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资本主义为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等,都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和优越性。(3)用对比的方法看历史事物;用辩证的观点看历史事物;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符合历史本来面目地看待历史事物;从历史价值、历史地位、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看历史事物等。
解析:在解答本题第(3)问时,结合材料二和第(2)问我们可以学到用对比的方法看待历史事物;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讲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野蛮性和贪婪性,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和优越性,我们从中可以学到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以及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等。
问题四:粗心大意,漏答内容。
一些同学在审题及组织答案时很粗心,经常漏答内容,这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一个设问包括两个问题,如“材料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什么事件”,一些同学只答事件名称而漏答国家,或只答国家而漏答事件名称。二是在同一个题里有两问,但一个问题是疑问句式,一个问题是肯定句式,如“材料反映了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请举一例说明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一些同学只看问号答题,从而导致漏答。
对策:审清题目分值,步步为营,查漏补缺。
结合分值来审题是防止漏答的重要技巧。一般来说,中考材料解析题每一小题的分值都附在后面,一个得分点一般是1到2分。同学们在做完题目后一定要步步为营,结合题目的分值检查答案,查漏补缺。
例4 (2010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0年—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3分)
材料二 见右图。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結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此,你有什么认识?(4分)
参考答案:(1)英国煤的产量迅速增加。改良蒸汽机。(2)世界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内燃机的发明。(3)影响:煤和石油的大量开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认识:我们在利用高科技成果的同时,要注意兴利除弊。
解析:本题第(3)小题包含两个小问,第一问是肯定句式,容易漏答。如果结合题目后面4分的分值来答题,则能避免漏答。
问题五:答案粘连,不分要点。
有的同学在解答分值很多的设问时,不分点,将很长一段答案全部粘连在一起,给老师阅卷带来很大困难。另外,现在许多地方开始实行网上阅卷,这样层次不清的答案很容易失分。
对策:答案脉络清楚,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解答非选择题时,答案要要点化、层次化,脉络清楚,一目了然,这样可让因长时间阅卷而产生视觉疲劳的阅卷老师一看答案便觉得神清气爽。在这种情况下,阅卷老师不仅不会漏判分数,而且可能会给印象分数。
问题六:错字别字,失分可惜。
中考历史非选择题的评分标准一般要求,中国历史中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写错别字一律不给分,世界历史中的人名、地名、国名、专有名词等以标准译名为准。如许多同学将杨虎城的“城”写成“成”,将蒸汽时代的“汽”写成“气”,将马克思的“思”写成“斯”,将明治维新的“治”写成“冶”。
对策:培养良好习惯,边读边写,时时训练。
在平时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边读边写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对于那些难写的字词,一定要多练习。对于容易混淆的字,如西汉通西域的张骞的“骞”与清末状元张謇的“謇”,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恺”与北洋军阀袁世凯的“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冈”与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岗”,马克思的“思”与恩格斯的“斯”等,要有意识地进行比较记忆,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4.怎样解答高中语文短文阅读题 篇四
2.要充分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句,它们往往有 最明确的提示性与暗示性,有些文句就是答题的基本语言材料。
3.要以作品的思想内容为前提,去鉴赏表达技巧;依据表达技巧,去分析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以联想与想象去体味、完善作品的形象,用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去体味作品语言的精妙。
4.抓住文体特点,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的文体知识,巧妙答题。
5.怎样解答材料解析 篇五
例3.自半径为R的球面上一点M,引球的三条两两垂直的弦MA,MB,MC,求MA2MB2MC2的值.
分析:此题欲计算所求值,应首先把它们放在一个封闭的图形内进行计算,所以应引导学生构造熟悉的几何体并与球有密切的关系,便于将球的条件与之相联.
解:以MA,MB,MC为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将三棱锥MABC补成一个长方体,则另外四个顶点必在球面上,故长方体是球的内接长方体,则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是球的直径.
MA2MB2MC2=(2R)24R2.
6.语文材料探究题解答套路 篇六
新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因此近几年在各地的中考试题中材料(文字或图表)探究题纷纷出现。这种试题多以“单则材料”或“多则材料”形式呈现,要求对提供的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比较、研究和归纳,从中有所发现,最后写出自己探究的结果。
对这种材料探究新的考试题型,我们该如何去解答呢?下面我们以2005年重庆市非课改考区语文中考试卷中的一道材料探究题为例进行说明。
[例题解析]综合下面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能生发出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解题第一步:解读材料 归纳要点。三则材料都取自文言经典名篇,首先应结合所学文言知识,读懂句意,再用简洁语言归纳,概括出各则材料要点,使材料变得简洁、清晰。这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基础。三则材料的要点可以归纳为:(1)人与人之间应像兄弟般和睦相处;(2)主张“天下为公”,不亲疏关系,全社会应亲如一家;(3)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一幅和平、安宁的图景。
解题第二步:整合比较 发现共性。归纳出材料要点后,把所归纳出的要点进行整理、合成或筛选、提炼,从中概括出共性。如果几个材料要点是对立的,可以把其中的异同点各自加以合并、归纳,概括出相对的两方面的共性。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三则材料要点反映出一个共同的主题:和睦友好,安宁团结。
解题第三步:联系现实 生发观点。发现出了材料之间的共性,结合题目中“联系社会实际”的解题提示,就很容易联想到当前现实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热门话题,由此会生发出许多的感想: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共建和谐社会;大家共同努力,创建一个安宁团结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社会成员之间应该如兄弟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
解题第四步:组织语言 写出结论.和谐社会需要人们来共同创造;每一个人都应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共建和谐社会;用你我的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等。(能写出一点,语言简洁,意合即可。)
对于“单则材料”类探究题的解答,可省略第二步,相对来说容易些。掌握了探究学习类试题的解答方法,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思考,努力去发现,养成探究的习惯,在考场上再遇到此类试题,解答起来就会感到容易了。
[实战演练] 1..阅读下列三段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将你的探究所得写下来。
材料一:中国是火箭诞生的故乡。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厅里,就展出“火龙出水”、“神火飞船”和“一窝蜂”等中国古代火箭的复原模型。
材料二:美国火箭学家郝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电机》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绑在椅子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根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材料三:随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此间观察家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已稳步发展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第三航天大国。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①中国人民拥有漫长而卓越的“飞天”探索历史。②中国探空探索技术
取得巨大成就。③从古代到今天,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了不懈的太空探索,一步步走向辉煌。
2、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在广博的植物世界中,有一类能捕捉活的昆虫的植物,这类特殊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它们用黏液、滑溜的叶面、针刺、囊袋等来捕捉动物。有的以香甜的蜜汁和鲜艳的色彩来引诱昆虫,进而不动声色地将其囚禁起来,再消化吸收;有的通过自身的主动运动来捉住昆虫,再慢慢享用。——摘自《植物界的猎手》(《中学生知识画报》)
材料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污泥。”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蹂躏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促使其它同类植物构筑起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的枝叶时,能够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刺激临近的金合欢树分泌出一种吃起来带恶臭的化学物质,让嚼食者馋而远之。——摘自《植物反击动物》(《百科知识》)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1)植物形成了一套对付动物的办法(2)看似弱小的事物,不一定是
真正的弱者。(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3、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伊拉克战争以美军控制伊首都巴格达而告终。但战争初期,美军曾遇伊军顽强抵抗,一度在巴格达城外受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摆出了一副要与美军在城内决一死战的架势。对此,各国媒体纷纷认为美军的“速胜论”遭到了挫败,有的媒体甚至干脆把巴格达称之为“萨达姆格勒”。(人名加上“格勒”是前苏联给城市命名的常用方式。)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不涉及战争的性质,仅就媒体对战况的预测,探究出“萨达姆格勒”的含义。
材料二:列宁格勒保卫战。苏德战争期间,希特勒北方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后,侵入列宁格勒郊外和苏芬界河拉多湖一带。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17日,列宁格勒被围困872天。德军参战兵力有4个集团军、一个装甲集团群和部分空军。苏联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困斗争,终于挫败德军封锁,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到220-280公里外。
材料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德国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1942年7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目标。7 月17日,德军集中100多万优势兵力猛攻斯大林格勒,9月中旬攻入市内,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11月19日,苏军开始反攻。次年2月,德军第六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等全军覆灭,损失官兵近150万人。(2003年常州市中考题)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①战争将以美军的失败而告终;②美军可能在巴格达城外长期受阻
终被击溃;③美军也可能在巴格达陷入巷战而遭受重大伤亡。(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
4、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普氏野马,又称蒙古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荒漠地带,因此又称准噶尔野马。普氏野马素有“马中活化石”之称。野马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记载。据载,周穆王西游东归时,西五母十分热情,临行惜别,奉送不少礼品其中有“野马、野牛四十”。另据文献载,成吉思汗的军师耶律楚材军旅诗里也有对野马的描绘“千群野马杂山羊,壮士弯弓殒奇兽”。新疆、贺兰山、阴山、甘肃、乌兰察布等地的岩画中,见有大量野马的足印。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就多处提及岩画里的马及野马的形象。1974、1981、1982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先后组织考察队,深入到准噶尔荒漠、乌伦古河、克拉麦里山、北塔山等野马产地考察,寻找最后的野马,后又进行过航空调查,但无果而终。
材料二:中国野马被偷猎至欧洲各国圈养的,不断繁殖后代。但圈养普氏野马比野生普氏野马腿变粗2~3公分,体重平均增加50~70公斤,奔跑速度下降一半,性情变得温顺起来,没有了百年前野生普氏野马的那种警觉、躁动和野性的强健。甚至在2000年春天,新疆野马繁殖中心引进的一匹最好的盛年母马“准噶尔1号”因肥胖死于难产。
国际野马组织提出“野马还乡保种计划”,并积极实行。1986年我国引进第一批野马共18匹。2001年8月28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进行了第一次实验性放野。由“准噶尔11号”头马带领,放出27匹到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荒漠。放野过程中死掉3匹,五个多月后收回剩下的24匹。这是一次积极的尝试。相信在国内外科学界的共同努力下,普氏野马保种、扩群和恢复原始野生种性等工作将大有希望。(摘自《自然与人》)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历史上我国有大量的普氏野马,由于人类没有积极保护,造成野马
濒临灭绝。如今人们意识到并采取了保护措施,进行积极的尝试,但圈养繁殖的比野马适应环境的能力差。
5、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里有组耐人寻味的镜头:狐狸父母将断奶不久的小狐狸赶出了温暖舒适的洞穴。惊慌失措的小狐狸恋着父母使劲地要往回跑,但饱经沧桑的老狐狸却无情地厮打驱赶着,不让其回“安乐窝”。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小狐狸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潜伏着危险,却又能任其施展才华的大千世界。
材料二: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到:“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材料三: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是宝贝,在孩子的生活中只充当保姆的角色,后来小孩到了大学还不会剥鸡蛋壳;而有的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小孩,任由他们胡作非为,结果使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1.真正的母爱应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2.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3.作为小孩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不要一味的任性。
6、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材料二: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7、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进行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东西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3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狼群,它们为了生
存,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气氛”中,反而越来越强健,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
8、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牛头羚个头庞大,力量惊人,行动迅捷。如果数十万只牛头羚齐心协力干某一件事,那是非常危险的。但猛兽袭击时牛头羚们从不团结起来抵御,它们只会惊慌奔逃,将弱小者甩在队伍的尾部。面对险境,即使母牛头羚也不会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亲生骨肉。
猛兽也和牛头羚达成了某种默契,有一只供食了,就不再惊扰其他牛头羚——绝大多数猛兽都没有过量储备食物的习惯。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维持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
9、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青岛、烟台附近海岸是山东主要粮食产区,但是当地缺少灌溉用水。有人想到抽用地下水来灌溉。一段时间内,这里成为粮食高产区。但是由于当时没有考虑环境因素,没过几年,所属莱州一带的地下水位已经抽到比海面还低十几米,导致海水倒灌。海水以一天1米的速度向内侵蚀,所到之处一片荒芜,原来的高产田变成寸草不生的荒土。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困难,要把入侵的海水弄出去,不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①发展要同时考虑保护环境,环境保护要有长远目光②环境一旦被
破坏要恢复很困难③环境保护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10、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材料一;有一个40岁的人被医生告知患了绝症,最多再活三年时间。因此,他为了使自己最后的生命更有意义,便拟出一个“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写一本书、学一门外语、搞一项发明、办一个工厂、游30座名山、看50个城市等等,计划列出并付诸行动。过了两年零八个月,10项目标全部完成。
材料二:三位大学的同学,同时分配到县直机关工作。几年后,一个不甘心总这样打水扫地,看领导眼色,调到了企业。另外两个没动心。又过了几年,又一个辞职下海。剩下的一个仍未动心。再过几年三人相聚,到企业的那个已成了大厂的厂长,辞职的已成了富翁,留在机关的则后悔莫及。写出你的探究结果:只要勇于追求,努力实践,就会取得成功。(能有独到的创新见解,并言之有理有据则更好)。
11、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材料:华罗庚教授堪称数学权威,但也难免弄错一些问题。1955年,厦门大学的年轻毕业生陈景润,在精读华罗庚《堆垒素数论》的过程中,发现华罗庚的“它利问题”存在错误。陈景润经过反复验算,确信自己的判断准确无误。于是他写了一篇有关论文,并附上一封信寄给华罗庚,信中说:“明星上落下的微尘,我愿帮你拭去。”华罗庚在全国第一次数学学术讨论会上,亲自宣读了陈景润的论文。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从华罗庚角度:1能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端权威架子,正视
自己错误;2善于发现、培养、重用人才。
从陈景润角度:1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在班门弄斧;2提意见要讲究方式方法。
12、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本文,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2)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出现于文明化了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3)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斯多德。”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1)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掠夺,破坏人类文明。(2)
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把他视作“壮士”、英雄。(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13、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写出你的探究结果:①贪婪者必定没有好下场。②没有标志的陷阱才是最致命的。③安
7.解析几何问题的解答策略 篇七
一、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它们的基本特征, 理解定义是掌握其性质的基础.因此, 对于圆锥曲线的定义, 学生不仅要熟记, 还要深入理解细节部分.比如椭圆的定义中, 要求|PF1|+|PF2|>|F1F2|;双曲线的定义中, 要求||PF1|-|PF2||<|F1F2|.
【例1】 (2013年江西高考) 已知点A (2, 0) , 抛物线C:x2=4y的焦点为F, 射线FA与抛物线C相交于点M , 与其准线相交于点N, 则|FM|∶|MN|= () .
A.2∶51/2B.1∶2C.1∶51/2D.1∶3
解析:由抛物线定义知, M到F的距离等于M到准线l的距离MH .
即|FM|∶|MN|=|MH|∶|MN|=|FO|∶|AF|=1∶51/2.
答案:C.
二、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的步骤: (1) 设方程及点的坐标; (2) 联立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得方程组, 消元得新的方程 (注意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 ; (3) 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判别式; (4) 结合已知条件、中点坐标公式、斜率公式及弦长公式求解.
【例2】已知抛物线y=-x2+3上存在关于直线x+y=0对称的相异两点A、B, 则|AB|等于 () .
A.3B.4C.321/2D.4 21/2
解析:设直线AB的方程为y=x+b, A (x1, y1) , B (x2, y2) , 由, 得x2+x+b-3=0.由韦达定理知x1+x2=-1.
∴AB的中点M (-1/2, -1/2+b) .
又∵M (-1/2, -1/2+b) 在直线x+y=0上,
∴-1/2-1/2+b=0, 解得b=1.
∴x2+x-2=0, ∴x1+x2=-1, x1x2=-2.
由弦长公式
故选C.
评析:本题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这类问题通常先设出对称点的坐标, 利用对称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写出过对称点的直线方程, 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化为一元二次 方程, 利用根与 系数的关 系和中点 公式, 求出对称点的中点在直线上, 进而解题.
三、圆锥曲线的性质
求椭圆或双曲线的 离心率的 方法: (1) 直接求出a和c, 代入e=c/a; (2) 建立关于a, b, c的方程或不等式, 然后用a, c代换b.通过解关于c/a的方程或不等式求得离心率的值或范围.
【例3】已知椭圆C:的左焦点为F, 椭圆C与过原点的直线相交于A, B两点, 连接AF, BF.若|AB|=10, |BF|=8, cos∠ABF=4/5, 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___.
解析:在△ABF中, 由余弦定理得
利用椭圆的对称性, 设F′为右焦点,
则|BF′|=|AF|=6,
∴2a=|BF|+|BF′|=14, ∴a=7.
因此, 椭圆的离心率e=c/a=5/7.
答案:5/7.
8.怎样解答初中物理说理题 篇八
传统教学中,由于长期地重计算轻说理,同学们解答说理题的能力是比较薄弱的,面对题目往往不知从何答起,或者只能答上三言两语而抓不到要领。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地解答说理题呢?根据经验归纳总结为下面四点,以供参考。
第一、要审清题意
审题的第一个任务是弄清题目中所涉及的是怎样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为此,要求认真阅读题目,根据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特点和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有的题目还要求回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或者动手进行实验,从观察来确定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分析判断物理现象和过程时,如果能按题意画出必要的草图,使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形象化,那就更好了!
审题的第二个任务是弄清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得到的结论。题目提供的条件有的是间接的或者隐蔽的,有的是多余无用的,这就要求认真地阅读题目,根据物理概念和物理量的意义,加以确定。
例如:初春温度较低,农民常在傍晚向秧田多灌一些水,在次日早上又把秧田中的水放浅些,这样会提高秧田温度以利秧苗生长。请你用所学的热学知识给予解释。
本题中“傍晚”和“早上”是关键字句。从热学上看来它们主要的差别是:傍晚后气温下降,秧田要放热降温;早上太阳出来了,在阳光照射下,秧田要吸热升温。这就是本题所涉及的物理现象。
“多灌水”和“把水放浅”也是关键字句。从物理学上看来,多灌水则表示秧田水的质量增加,把水放浅则表示秧田水的质量减少。水的质量增加和减少,这是本题所提供的条件。“会提高秧田的温度”,这是本题 要求得出的结论。
第二、要找好关系
这要求根据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通过分析和综合,找出和找准题目所提供的条件与题目要求的结论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些关系应该是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等物理知识。
经过审题后,已经弄清了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得到的结论,那就是:傍晚后秧田放热降温,要增加水的质量,才能延缓秧田的温度的下降,早上后秧田吸热升温,要减少水的质量,才能尽快提高秧田的温度。那么,在秧田放热和吸热时,它的温度提高跟水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Q/cm。在放热Q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多灌水,水的质量m增加,水的比热c又很大,水的温度降低量△t就很小。跟不灌水或少灌水相比,秧田可以保持较高的温度。同理,根据吸热公式Q=cm△t ,则Q/cm =△t。在吸热Q一定的情况下,尽管水的比热c大,但是放浅水,水的质量m大量减少,所以水的温度升高量△t就比较大,相对不放水说来,秧田的温度就提得更高了。有些题目采用对比的思考方法,即通过比较两个现象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会更容易地找出关系。
例如:用圆杠子抬东西比用扁担抬同样东西,感到压得厉害些,这是什么道理?
把圆杠子和扁担抬同样东西进行比较,它们共同之处是抬同样重的东西,这表示它们对肩膀的压力F是相同的,它们不同之处是用圆杠子抬东西时,它与肩膀的接触面积S比用扁担抬东西时小。可见,压得厉害和不厉害是压强问题,而不是压力问题。根据公式P=F/S,抬同样东西,对肩膀的压力F一样,用圆杠子抬时,肩膀受力面积S小,肩膀受到的压强P就大,所以感到压得厉害些。转贴于在找好关系时,对有些题目要区分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以及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要抓住主要现象和主要条件进行分析和综合,只有这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找出关系。也以上例予以说明。
第三、要正确答题
答题要求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答案完整、用词恰当、文字简练。一定要根据物理知识来解答问题,不能应用生活上的语言来代替物理学的语言。
在找关系时,如果是从要求得到的结论入手,或者是从提供条件和要求得到结论这两头入手,那么,在答题时应该改为从提供条件开始,逐步叙述下去,直到得到结论为止,这样才不致把条理搞乱了。
第四、检查答案
检查签字时,应着重检查是否按题作答和是否做到正确答题所提出的要求。
例如:在远距离送电过程中,为了减少输电导线上的电能损失,为什么只有提高输送电压的方法才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根据公式P=IU,当输送同样的电功率P时,提高输送电压U,可以减少输送的电流强度I。再根据公式Q=I2Rt,输送电流I减少了,在同样时间t内,导线上发热损失的电能Q就随之减少了。因此,为了减少导线上的电能损失,应该提高输送电压。
本题如果只是这样回答,那是不够的,因为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为什么只有提高输送电压,才是切实可行的办法。然而减少导线上的电能损失,按公式Q=I2Rt,除了减少输送电流I外,还可以减少导线的电阻R。如果答题时,没有把减少电阻的办法排除掉,那么答案就不完整了。象这样的问题在检查答案时,应该加以重视,以保证正确的完整地把题目答好。
9.怎样解答材料解析 篇九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设问,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下面尝试性归类几种材料题,并结合中考试题介绍一下解答思路: 历史材料题基本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文字型材料题;
二、图表型材料题;
三、开放型材料题
一、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按照前面的“一读”“二想”“三答”三步来入手。前面已分析了,在此不再累述。(2007年〃荆州市)13.阅读材料:
材料一:应准添设下开各处,定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从事商业、工业制作:
(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二: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摘自《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回答:
(1)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较,《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臵上有何特点?(2分)
(2)在材料二中,中日两国达成了哪些共识?(2分)
(3)回顾中日两国近现代的外交史实,你得到的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2分)
二、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象(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它不仅融阅读、判断、理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而且因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中考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1、单纯表格型
(2006年〃沈阳市课改区历史与社会)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简表
材料二:以下材料引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括号里的数字为其所
材料三:下列为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简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方面的历史现象?并分别分析其原因?(4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历史现象?并分别分析其原因?(4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状况?(2分)(4)结合历史总结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及规律?(3分)
变化性、对比性和直观性是历史图表材料承载信息最显著的特点。因此,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首先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根据第(1)问中“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方面的历史现象?”带着这个设问,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一。通过观察发现,1870年和1913年各国煤钢增长情况大不相同。1870年时,英国煤钢总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国家,是其它几国的总和。但1913年,占据熬头的是美国和德国了。这就是两方面最明显的现象,确定下具体的现象,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第(2)问与第(1)问的不同在于“哪两方面”与“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应是等于或多于两方面。带着这样的分析去阅读表格。表格中共有5个经济区域各个方面情况的详细内容的对比,通过对这5个经济区域情况的分析,就有5个方面的历史现象。还可以对其中任何几个经济区域进行对比分析,所以,答案的范围比较广。如:通过对俄与其它各经济区域情况的对比分析,可得出这样的历史现象,就是:俄国是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较缓慢的一个。确定下历史现象后,再深入地分析原因,俄国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主要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不彻底。其它历史现象的分析也这样进行。
材料三中选取的国家很有代表性,一是美国在美洲,二是德国在欧洲,三是日本在亚洲。且这三个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遍及全球且经济下降,工人失业严重。根据这些读表得出的信息,我们应能确定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4)问,需要综合以上三个表格的内容来做出综合的分析。
在解答图表型材料题时,既要遵循材料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又要结合图表的特点适当变通,把一般规律与具体分析结合起来,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解答能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中考材料题中,出现了填表材料题,这种材料题所给出的表格材料是不完整的,需要考生先联系其他内容完成表格,然后再对完整的表格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种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例如:
(2007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33.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1分)
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抗击。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如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黄继光.邱少云……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了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
(2)在近代史上抗击外敌的事件中,中国军队往往付出重大代价,却大多以失败告终,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请综合上述问题,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4分)
2、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 此类型题的特点是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或图片材料同时呈现,这类试题对学生考查面比较广,如分析表格的能力、识图辨图的能力及理解文字的能力。例如:
(2006年〃河南省)
三、材料解析题
要求:分析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1958年的一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见下图),在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人民公社很快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起来。
材料四:1978年冬,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立下一张把人民公社的集体土地“包产到户”的契约。他们苦干了一年,1979年粮食获得大丰收。这种“分田包产到户”的做法,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全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如何?(1分)
(2)运用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全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分)(3)根据材料四,说出材料二中小岗村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分)
(4)如果让你搜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变化的翔实资料.你可以采用哪些途径?(1分)
解析:面对这类混合型材料题时,要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不管是表格、图片、还是文字,都要通过各种方法找到有效信息,然后按照“一读”、“二想”、“三答”的步骤进行解答。
三、开放型材料题
所谓的开放性,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的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认识一点: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2006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试题
33、探究与实践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
(1)红军为什么要“远征”?(1分)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3分)
(2)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体现。请你围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写出能体现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古训(可以是诗句、成语、对联、谚语、俗语等形式。至少两条,共4分)。
(3)为在全社会倡导学习、践行“八荣八耻”,你校开展“知荣明耻,从我先行”倡议活动。请你完成倡议书提纲的相关内容。(写出两条,共4分)
我们倡议:
第一、第二、第三、此题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第(2)和第(3)问上。这两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将自己在历史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的体会、感想结合起来,以达到升华认识、指导今后的行动的目的。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应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怎样解答材料解析 篇十
题解答
一、有关“负数”教学的问题
1.为什么将“负数”编排在六年级下册?
“负数”以往均安排在中学进行教学。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负数,例如,收入与支出、气温的零上和零下、海平面以上与海平面以下、相反方向的距离等,具备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因此,《标准》将其提前到第二学段开始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将负数的认识编排在六年级下册,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标准》对第二学段负数的要求是“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要求负数参与运算。将该内容编排在六年级下册,避免了引入负数后,在学习运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负数的情况。第二,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学生进入初中后即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奠定一定的基础,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联系。
2.认识负数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加深对正负数的认识。
“负数”概念对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时,可以先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然后,运用大量实例,例如存入与支出、高于海平面与低于海平面等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
(2)注意正确地理解正号和负号的含义。
数学符号是一种高度抽象化、概括化和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而小学生由于仍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水平,在首次接触新的数学符号时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实质,从而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例如,“正数前面的正号”“负数前面的负号”等不科学的表述。这就要求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的分析,帮助学生透过形式,切实理解正号、负号的本质意义。
3.数的大小比较中,是否需要紧密联系具体情境进行比较?
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时,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这两道例题均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例3是学生向相反方向运动的情境,例4是在数轴上表示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的情境。那么,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是否仍然需要联系具体情境呢?以例4为例,如果将温度的“高”“低”直接对应于数的“大”“小”看似颇为牵强,也缺乏推论的依据。其次,即使学生借助温度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能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了,可是如果情境变换为“盈亏”或“上车与下车人数”的问题,学生可能很难将已有的经验和结论直接迁移过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可见,借助
情境不利于学生从更为一般化的方法和角度比较数的大小。因此,教材中情境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数轴以及在数轴上表示出各个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则应该脱离具体的情境,把数轴上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通过观察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顺序,总结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在“比例的意义”的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极力提倡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一直是老师们很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仅要从宏观的角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更应当结合所学的具体数学知识进行。在比例的意义教学中,教材选择从国旗长与宽的比值引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契机。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学生算出各面国旗长、宽之比均为3:2,借机向学生说明:为维护国旗的尊严,我国制定了《国旗法》,其中规定“国旗长、宽之比为3:2”,所以尽管在不同的场合根据需要国旗的大小可能不同,但是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让学生认识到国旗的庄严与神圣,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的教育。同时,也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数学学科的特色,内涵更为丰富、充实。
2.正比例教学中相关的数据是否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得出。
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教材呈现了用相同的圆柱形杯子装水的实验,通过研究水的体积与高度的关系教学正比例的意义。鉴于课堂教学具有时效性的特点,我们认为,水的体积和高度变化的相应数据,不必通过实验得出。但如果能用多媒体或其他形式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对于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抽屉原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例1教学中适当渗透“平均分”的思想。
例1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原理。教材编排了两种解释方法,即枚举法和假设法。在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将4枝铅笔放在3个文具盒中,为什么可以先考虑每个文具盒放1枝铅笔的情况?”弄清楚该问题,也就帮助学生体会到假设法的基本思想——尽可能地平均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两种方法中假设法是更为一般、更为快捷的方法,而且也为学生运用假设法“证明”更复杂的抽屉问题奠定了基础。
2.例2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余数”的问题。
教材在例2的编排中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形式表达出假设法的核心思路,即5÷2=2„„1。学生借助算式能够很快理解该“证明”过程:5本书放进2个抽屉,每个抽屉放进2本,还剩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但由于该除法算式的余数正好是1,很容易让学生将“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商加1错误地等同于商加余数。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余数
不是1的情况,如例2后面的“做一做”,在对比、辨析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屉原理”的实质。
3.例3教学中引导学生尽可能地理解一般性的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将“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建立起联系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开始可能很难找到切入点。因此,例3的编排中通过学生的对话,提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猜测、验证的过程中逐步让学生认识到该问题属于“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并在“摸球问题”与“抽屉问题”之间建立联系。教学中随着对该问题认识地逐步深入,应引导学生理解猜测、验证并不具有普适性,解决相关问题时应当尽可能地运用更为一般的方法,找出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抽屉”,“抽屉”有几个,再应用“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推理解决。
四、习题中的一些问题
1.线段比例尺是否应固定的理解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呢? 线段比例尺一般是指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的实际距离。通常,绘图时会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来表示,这么表示给测量和计算带来了方便,所以教材中涉及到的线段比例尺的单位长度基本上是1厘米。但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简单示意图所画线段的单位长度不一定是1厘米。例如,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07页)第2题的示意图,如果按1:5000的比例尺来绘图,教材的版面很难达到要求。所以根据具体情况,教材用图上0.4厘米表示实际50米的距离也是可以的,不存在科学性的错误。
2.练习十二第5题,应如何理解2对同色的小棒。
11.应用题的解答能力是怎样练出来的 篇十一
学生对分析应用题、寻找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差,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一个突出弱点。教师在教学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始终把分析题意、寻找数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要领,会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对解题的一般思路掌握不好,不容易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能正确地列出方程;还有些学生把设未知数这一关键步骤给丢下,忽略了解题的基本步骤。这些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一现象,可以从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培养好学生的良好解题习惯,使学生只注重表象的解题过程,而忽略了常规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才是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的关键。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法,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对知识点难以理解和接受,随机应变、因事而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根本。
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
1、要清楚的理解题意。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很强,下的功夫不够,对题目的意思不够明白,怎么可能正确的解答题目呢。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指导学生多读题,弄明白题目的意思。比如已知条件是什么,求的又是什么等。
2、加强学生对应用题结构和数量关系的认识。一道简单应用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已知条件”是前提,"问题"是解题时思考的方向,并由此进一步明确只有结构完整的应用题才能被解答。
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指加、减、乘、除法的基本应用,比如: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等。还有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时间=总量等。
3、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科学方法。应用题的分析一般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的解题思路是由已知条件出发转向问题的分析方法。其分析方法是: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再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所求出的数量这时就成为已知数量),又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题目的问题为止。
分析法的解题思路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中有的可能是已知的,有的是未知的,再把未知的条件做为中间问题,找出解这个中间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训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2.技术解析怎样的交换机才是安全? 篇十二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安全问题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病毒、以及各种各样漏洞的存在,使得安全任务在网络时代变得无比艰巨。
交换机在企业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常是整个网络的核心所在。在这个 入侵风起云涌、病毒肆虐的网络时代,作为核心的交换机也理所当然要承担起网络安全的一部分责任。因此,交换机要有专业安全产品的性能,安全已经成为网络建设必须考虑的重中之中。安全交换机由此应运而生,在交换机中集成安全认证、ACL(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防火墙、入侵检测甚至防毒的功能,网络的安全真的需要“武装到牙齿”。
安全交换机三层含义
交换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转发数据,在 攻击和病毒侵扰下,交换机要能够继续保持其高效的数据转发速率,不受到攻击的干扰,这就是交换机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安全功能。同时,交换机作为整个网络的核心,应该能对访问和存取网络信息的用户进行区分和权限控制。更重要的是,交换机还应该配合其他网络安全设备,对非授权访问和网络攻击进行监控和阻止。
安全交换机的新功能
802.1x加强安全认证
在传统的局域网环境中,只要有物理的连接端口,未经授权的网络设备就可以接入局域网,或者是未经授权的用户可以通过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进入网络。这样给一些企业造成了潜在的安全威胁。另外,在学校以及智能小区的网络中,由于涉及到网络的计费,所以验证用户接入的合法性也显得非常重要。IEEE 802.1x 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药,目前已经被集成到二层智能交换机中,完成对用户的接入安全审核。
802.1x协议是刚刚完成标准化的一个符合IEEE 802协议集的局域网接入控制协议,其全称为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它能够在利用IEEE 802局域网优势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对连接到局域网的用户进行认证和授权的手段,达到了接受合法用户接入,保护网络安全的目的。
802.1x协议与LAN是无缝融合的。802.1x利用了交换LAN架构的物理特性,实现了LAN端口上的设备认证。在认证过程中,LAN端口要么充当认证者,要么扮演请求者。在作为认证者时,LAN端口在需要用户通过该端口接入相应的服务之前,首先进行认证,如若认证失败则不允许接入;在作为请求者时,LAN端口则负责向认证服务器提交接入服务申请。基于端口的MAC锁定只允许信任的MAC地址向网络中发送数据。来自任何“不信任”的设备的数据流会被自动丢弃,从而确保最大限度的安全性。
在802.1x协议中,只有具备了以下三个元素才能够完成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的用户认证和授权。
1. 客户端。一般安装在用户的工作站上,当用户有上网需求时,激活客户端程序,输入必要的用户名和口令,客户端程序将会送出连接请求。
2. 认证系统。在以太网系统中指认证交换机,其主要作用是完成用户认证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并根据认证的结果打开或关闭端口。
3. 认证服务器。通过检验客户端发送来的身份标识(用户名和口令)来判别用户是否有权使用网络系统提供的网络服务,并根据认证结果向交换机发出打开或保持端口关闭的状态。
流量控制
安全交换机的流量控制技术把流经端口的异常流量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交换机的带宽被无限制滥用,
安全交换机的流量控制功能能够实现对异常流量的控制,避免网络堵塞。
防DDoS
企业网一旦遭到大规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会影响大量用户的正常网络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网络瘫痪,成为服务提供商最为头疼的攻击。安全交换机采用专门的技术来防范DDoS攻击,它可以在不影响正常业务的情况下,智能地检测和阻止恶意流量,从而防止网络受到DDoS攻击的威胁。
虚拟局域网VLAN
虚拟局域网是安全交换机必不可少的功能。VLAN可以在二层或者三层交换机上实现有限的广播域,它可以把网络分成一个一个独立的区域,可以控制这些区域是否可以通讯。VLAN可能跨越一个或多个交换机,与它们的物理位置无关,设备之间好像在同一个网络间通信一样。VLAN可在各种形式上形成,如端口、MAC地址、IP地址等。VLAN限制了各个不同VLAN之间的非授权访问,而且可以设置IP/MAC地址绑定功能限制用户的非授权网络访问。
基于访问控制列表的防火墙功能
安全交换机采用了访问控制列表ACL来实现包过滤防火墙的安全功能,增强安全防范能力。访问控制列表以前只在核心路由器才获使用。在安全交换机中,访问控制过滤措施可以基于源/目标交换槽、端口、源/目标VLAN、源/目标IP、TCP/UDP端口、ICMP类型或MAC地址来实现。
ACL不但可以让网络管理者用来制定网络策略,针对个别用户或特定的数据流进行允许或者拒绝的控制,也可以用来加强网络的安全屏蔽,让 找不到网络中的特定主机进行探测,从而无法发动攻击。
入侵检测IDS
安全交换机的IDS功能可以根据上报信息和数据流内容进行检测,在发现网络安全事件的时候,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并将这些对安全事件反应的动作发送到交换机上,由交换机来实现精确的端口断开操作。实现这种联动,需要交换机能够支持认证、端口镜像、强制流分类、进程数控制、端口反查等功能
设备冗余也重要
物理上的安全也就是冗余能力是网络安全运行的保证。任何厂商都不能保证其产品不发生故障,而发生故障时能否迅速切换到一个好设备上,是令人关心的问题。后备电源、后备管理模块、冗余端口等冗余设备就能保证即使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立刻赋予后备的模块、安全保障网络的运行。
安全交换机的布署
安全交换机的出现,使得网络在交换机这个层次上的安全能力大大增强。安全交换机可以配备在网络的核心,如同思科Catalyst 6500这个模块化的核心交换机那样,把安全功能放在核心来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核心交换机上统一配置安全策略,做到集中控制,而且方便网络管理人员的监控和调整。而且核心交换机都具备强大的能力,安全性能是一项颇费处理能力的工作,核心交换机做起这个事情来能做到物尽其能。
【怎样解答材料解析】推荐阅读:
怎样解答面试时尴尬问题08-24
材料力学学生习题解答11-04
技术解析怎样的交换机才是安全?07-07
政策问题解答08-16
毛概习题解答09-12
教师考试解答题10-10
资质有关问题及解答07-21
酒店常见问题解答08-25
保税货物习题及解答08-29
第123章习题解答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