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失败案例

2024-12-09

企业管理失败案例(精选13篇)

1.企业管理失败案例 篇一

某钢铁公司的知识管理项目由战略发展部的一个副部长负责,经过调研由需求最强烈的售后服务部门开始,要求售后部门的所有员工整理自己电脑上的知识,然后分门别类地存储到他们部门工作组的文档库中,共建立了12个门类,让员工去查询。

但大部分员工不知道该整理什么,哪些是知识,哪些是信息,又不知道整理好后应该放到哪个类别中,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去添加。更重要的是,由于一些知识文件涉及到保密,这些员工也不知道该选择共享还是保密,或者共享给哪些人去使用。大部分员工都提交了一些内容,但很少有人去看,而且想看的时候也找不到或者不知道如何找。

做完这些后,售后服务的知识管理就算结束了,该副部长继续去做下一个部门的知识管理了。

2.企业管理失败案例 篇二

A公司为一国有有限责任公司, 由四家国有企业共同筹建, 其中三家股东按章程规定于2004年2月份如期注入资本金, 第四家股东 (占25%的股份) 的认缴资本金于2005年6月才到位。股东出资到位时间相差一年多, 为保证公平, 经各出资方多次协商, 2006年6月A公司股东会决定对股东各方出资进行清算, 原则是以第四家股东出资时间为基准, 先期到位的出资视同A公司的借款, 按出资提前的时间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息。资本金到位时间从2004年2月修订为2005年6月。为此, A公司共支付前三家股东利息900万元, 并在建设成本中列支。2010年政府审计机关对此的相关结论如下:A公司对三家股东支付900万元资本金利息, 违反了《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 (国发[1996]35号) 的规定, 加大了项目建设成本, 应予整改。

对上述股东先到位资金视同借款的行为, 我们从《公司法》规定、资本金制度、金融法规、财税管理的角度逐一进行分析。

根据《公司法》第二十八条, “股东应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资本金出资额。股东不按照规定缴纳出资的, 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 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就A公司这种情况, 第四家股东应向前三家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国发[1996]35号文件, “投资项目资本金, 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 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 对投资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 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显然A公司是考虑到这个规定, 并通过修改章程出资时间、把先期到位资金约定为借款的方式来规避处罚, 但审计机关不予以认可。笔者认为, 修改章程中的出资时间、约定前期资金为股东借款, A公司资本金管理同国发[1996]35号规定就不存在明显的违背了。

根据《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法[经]发[1990]27号) 第四条第 (二) 项“企业法人借贷, 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 应当确认合同无效。除本金可以返还外, 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 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的批复》 (法复[1996]15号) “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 属无效合同, 利息应当收缴”的规定, 企业之间的借贷违反了现行金融法规。一方因此收取的利息应予收缴, 而另一方则将被处以相当于前述利息数额的罚款。

2009年6月4日, 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2009]312号) , 该文件明确了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属于合理支出, 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笔者认为, 根据税收法规相关规定, 900万元利息应做纳税调整, 但和审计机关不得计息的结论相比, 两者的性质还是不一样的。

修改公司章程中的出资时间, 对股东先期到位出资以视同借款由投资公司支付利息, 这种方式解决了股东各方之间的纷争, 但显然同《公司法》、资本金制度、金融法规、财税管理规定等相抵触, 给投资公司留下了后患、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同时也实现不了对股东方利益的合理保证。

笔者认为, 按《公司法》规定, 案例中股东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时间、金额缴纳出资, 就是违反了公司章程的出资义务, 构成了对其他已经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的违约, 应当依法向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而不是由投资公司承担责任。避免上述案例中A公司尴尬局面出现的办法就是股东在共同制定的公司章程中, 应当对股东不按期履行出资义务构成条件、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等, 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 以便能够比较明确地确定不按期缴纳出资股东的具体责任, 避免股东之间责任不清而将违约责任转嫁给投资公司, 最终损害了三方的利益。

二、资本金理财收益影响了税收优惠政策的享受

B公司为一家中外合资的港口建设运营公司, 2006年初成立, 实收资本3亿元 (货币资金注资) , 公司第一年的港口建设投资约12 000万元。B公司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用账面闲置资金购买了理财产品, 2006年取得理财收入1 100万元并冲减了港口投资成本。B公司按规定享受中外合资企业“二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2006年全年企业都在搞基本建设, 没有营业收入, 2007年有运营收入, 2007~2009年三年企业均属于税务亏损期, 2010年进入税务盈利期。也就是说, 按照财务报表, B公司2010年才进入两免期。

2010年底当地税务部门对该企业所得税稽查结论如下:“1 100万元不符合资本化条件, 应计入2006年当期收入。B公司2006年即为盈利年度, 2006、2007年是两免期, 2008、2009、2010年是减半期。”根据以上稽查结论, B公司2010、2011年要减半缴纳所得税而不是免税, 2012~2014年的企业所得税也不是减半而是全额缴纳。这样B企业所得税的增加将会超过取得的1 100万元理财收入。

闲置资金理财对企业是有利的, 但却影响了税收优惠政策的享受, 反而减少了企业的收益。问题出在哪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在企业将闲置的专门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的情况下, 企业还应当将这些相关的利息收入或者投资收益从资本化金额中扣除, 以如实反映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实际成本。

B公司依据上述规定, 认为实收资本理财收入可以资本化, 即冲减建设成本。税务部门则依据“专门借款是指为构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认为实收资本不属于专门借款, 从而实收资本理财收益不符合资本化条件。

B公司认为, 实收资本虽然不属于专门借款, 但其就是为了基本建设投资而注入的, 在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方面同专门借款性质一样, 2006年企业也没有经营业务, 1 100万元理财收益作冲减建设成本处理不违背准则规定。况且, 将1 100万元资本金理财收益计入当年收入, B公司即直接进入盈利期, 这同税法中“开始获利的年度应指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后, 第一个获得利润的纳税年度”中的“开始生产经营”的概念也不符 (B公司认为闲置资金理财不属于生产经营) , 同时也违背了国家制订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外资投资基础产业的初衷, 大大增加了B公司的税负。

显然, B公司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但对实收资本和专门借款之间关系的论断有些牵强, 将实收资本理财收益资本化的确没有准则依据。

货币资金投入的实收资本体现为企业的流动资金, 对其管理也是着眼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闲置资金获取较高回报上。这种资金管理的思路是毋庸置疑的, 问题在于B企业在成立初期实收资本相对于资金的需求而言投入过多了。实收资本理财收益能否资本化缺乏准则依据, 有待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家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3.企业管理失败案例 篇三

关键词:管理;舞弊审计

1.引言

如果说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第一道闸门,那么,独立审计就是防范重大会计差错和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当高管人员故意提供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财务报表,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做到独立、公平、公允的审计,没能发现这些错报漏报,从而对财务报表的整体公允性发表无保留审计意见时,就会出现审计失败。重大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串通、缺乏公允性,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利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等。

2.某公司案例简介

某公司,主要从事农业高科技产品开发、培育、销售,水泥生产、销售。然而从某公司缴纳的资产负债表、税费情况、支付职工现金情况、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建工程情况及其分业的报告来看,公司主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却令人生疑。笔者通过报表分析,看出某公司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异常高的净资产收益率,独立董事不作为,沉重的债务负担等问题。

3.审计失败的原因

除了某公司自身管理上舞弊,通过分析可知,会计师事务所在对某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审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定的程序审计,未对所依据文件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出具了含有虚假内容的审计报告。其具体行为如下:

3.1审计过程中忽略了对风险的再评估

会计师事务所对某公司2006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建立在某公司完成资产置换、实现重组的基础上。然而,在审计报告日前某公司并没有完成资产置换,重组并未完成,会计师事务所在明知业务环境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修改其审计策略,因此其审计过程中忽略了对风险的再评估。其行为不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第十三条和第五十六条的规定。

3.2事务所违背了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

为防止某公司退市,会计师事务未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第十四条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六条的规定,在所在明知该公司未提资产减值准备和折旧摊销的情况下,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行为不符合上述法律条文的规定,违背了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

3.3没有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按照审计流程,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第十三条的规定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成立相应项目组,对该公司情况进行讨论。在对某公司的2006年年度报告进行审计时,会计师事务所既没有制定对某公司的审计计划,没有安排项目组对该公司情况进行讨论,审计内部控制上存在有重大遗漏。

3.4以“避免公司退市”作为审计目的

会计师事务所以“避免某公司退市”作为审计目的,背离了财务报表追求公平、公正审计目标,不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四条和第六条的规定。

3.5未进行函证即确认

会计师事务所对关联方审计程序缺失严重。会计师事务所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第十三条的规定对某公司业务进行函证,也没有取得该项债务重组协议,没有确认关联方欠款是否真实,并未能与大股东核对资金占用金额的情况下,对2006年12月某公司调增资产冲抵大股东欠款的事项进行了确认。

3.6未能发现虚假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在某公司董事长介绍2006年度收入状况与居间合同业务取得的收入存在重大差异的情况下,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第六十四条的要求,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致使未能发现虚假佣金收入业务。

3.7少计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会计师事务所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审计措施,在计算出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后,仍未在其出具的审计差异汇总表及财务报告中予以调整,致使审计确认少计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22,274,855.74元。

3.8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会计师事务所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要求,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出具了含有虚假内容的审计报告。

4.改进措施改善国内证券市场审计业务的执法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完善执法形式、加大处罚力度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其他同样甚至更为重要的多方面的问题,如《注册会计师法》的尽快修订,对《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和遵守等。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4.1要加大对《会计法》的遵循和执法力度要改善和净化对国内证券市场审计业务的执法环境,执行好《会计法》是重要基础和前提,即首先必须加大对《会计法》的遵循度,同时还要加大对企业及企业负责人违反《会计法》的处罚力度,要真正体现企业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第一人的法律约束和法律内涵。另外,还要分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和企业的会计责任,在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再分别追究企业、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只有分清责任,才能为逐步改善和净化国内证券市场审计业务的执法环境。

4.2尽快修订新《注册会计师法》 对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是一种行政行为,这不仅需要依法行政,而且更需要依据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形势相适应和配套的法律。但是,我国现行的《注册会计师法》还是1993年制定的,早已不能适应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修订早已不能适应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注册会计师法》,做到有法可依,通过法律手段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惩处,让违法违规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知道违法违规行为的代价究竟有多大,以对这些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起到警示和震慑。

4.3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

仅仅修订好《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还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有法必依。在我国,不管是企业会计人员、企业负责人还是注册会计师,在总体上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许多人都有抱有侥幸心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并不强。我国的企业负责人大多数都不懂《会计法》,并且相关职能部门对《会计法》的执法力度还很不够。因此这些法律会形同虚设,根本不能起到维护社会制度,净化审计行业的作用。所以,加大对《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增强全社会遵纪守法的意识也已是首当其冲。(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启亮,罗乐,张亚曼,陈汉文. 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 南开管理评论,2013 VOL.16(1):15-23.

4.企业融资失败案例 篇四

在生产经营中,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如从银行取得借款或以企业的盈余自行购买以及采取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获取设备等。其中,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是企业最常采取的方式,与其他途径相比,它不但可以帮助企业节约资金成本,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且可以减轻税收负担。但是,在同一个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中,不同的租赁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税负,其所涉及的税种及相应的税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企业便可充分运用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与此同时,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也应注意对所选方式应纳税额的准确计算,谨防出现由于对税收法规理解不足、滥用条款,而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的情况。

一、案情介绍

红星公司系商品流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营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6月份,红星公司按照中南公司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购入一台大型设备,取得税控收款机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是500万元,增值税额85万元,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为(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3%)。红星公司根据情况,拟将该设备采用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方式租给中南公司,红星公司的财务人员为公司制定了以下两套租赁方案:

【方案1】租期十年,租赁期满后,设备的所有权归中南公司,租金总额1000万元,中南公司于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00万元。

【方案2】租期八年,租金总额800万元,中南公司于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00万元,租赁期满,红星公司将设备残值收回,设备残值200万元。

二、红星公司对方案的分析及选择

根据《国家税务局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514号)的规定:对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所从事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无论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是否转让给承租方,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从事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的,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的,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

在方案1情况下,租赁期满后设备的所有权转让,按规定应征收增值税,不征营业税。因红星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规定该设备的进项税额应允许抵扣。

红星公司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1000÷(1+17%)×17%-85=60.30(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60.30×(7%+3%)=6.03(万元)

由于征收增值税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实质上只是一种购销业务,还应按照购销合同征收万分之三的印花税。应纳印花税=1000×3÷1000=0.3(万元)

红星公司获利=1000÷(1+17%)-500-6.03-0.3=348.37(万元)

在方案2的情况下,按规定应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并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税发[2002]9号)的规定,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以直线法折算出本期的营业额。

营业额=800+200-585=415(万元)

应纳营业税=415×5%=20.75(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20.75×(7%+3%)=2.08(万元)

按照现行税法的规定,对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签订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合同,应按借款合同征收印花税,对其他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不征印花税。故在此方案下,红星公司无须缴纳印花税。红星公司获利=415-20.75-2.08=392.17(万元)

通过上述筹划分析,红星公司的财务部门最终决定选取方案2来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认为方案2能为公司带来最多的获利。

三、税务部门对该项业务的处理

通过检查,税务机关认定红星公司在该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上涉嫌偷税,要求其补交一定数额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并且缴纳相应数额的滞纳金。税务机关的依据是:对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所从事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不论租赁的货物所有权是否转让给承租方,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征收营业税,是指按“金融业——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征收的营业税。而其他单位从事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租赁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的,征收营业税,是指按“服务业——租赁业”征收的营业税。

因此,在计算应纳营业税税额时,就不应采用按照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确定的营业额,而应采用服务业的确定标准,即营业额为收入全额,不应减除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

营业额=800(万元);应纳营业税=800×5%=40(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40×(7%+3%)=4(万元)

按照现行税法的规定,对财产租赁合同,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合同,应按租赁金额的千分之一征收印花税。

应纳印花税=800×1÷1000=0.8(万元)

红星公司获利=800-44-0.8-585+200=370.2(万元)

因此税务机关判定红星公司偷逃营业税税款19.25(40-20.75)万元,偷逃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1.92(4-2.08)万元,并按天数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可见在本案例中,由于红星公司财务人员对相应税收法规的错用,导致该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税收筹划的失败。对营业税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印花税的处理失误,使企业不但陷入偷税的处境丧失了诚信,而且需要缴纳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的滞纳金。

四、该次税收筹划失败带来的启示

(一)准确掌握税收法律规定的先决性。

税收筹划的目的在于合理、合法地减轻税收负担,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然而税收筹划在实践中容易与偷税、避税混淆,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严格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本案例中,在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方式的选择上,红星公司选择方案2是正确的,即使按照税务机关的计算方法,也能够帮助企业获得较大利润。但是由于企业财务人员未能准确掌握税收法规,导致需缴纳滞纳金,倘若被税务机关查处的时间距缴纳税款的时间较长,则滞纳金数额将较大,甚至有可能超出采用方案1时应纳税额的总数。

(二)加强企业税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5.一个失败的班级管理案例 篇五

王文杰

去年我带五年级的语文和英语。这个班在在四年级的时候,由于班主任身体出了状况经常请假,经常是这个老师上几天那个老师上几天,加上另一位老师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导致这个班疏于管理,很是混乱。学生上课极爱说话,课间追赶打闹。正上课学生说话,班长起来大声吼学生。

接这个班我也费了很大的力气。在纪律方面大力整顿,卫生方面责任到每个人。每天都找学生谈话,想办法搞活动带动班级气氛。终于让这个班有了一些起色,对此我也深感欣慰。

我看到别的班在班级管理方面实行小组竞赛办法:就是比学习、比纪律、比卫生等。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就学习了一下。我周末花了一天的时间,用一面黑板画了一个图表就是每组每周各个评比项目。每天最多10分,每周评比分数。

学生对这个觉得新鲜,积极参与争相承担各个项目的负责人。但是第二天当负责人把各组的分数公布以后,就不断有同学来告状。说谁谁不公平了,自己组的分数高了,故意扣别人分了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在班里要求负责人公平公正。

但是第三天又有学生来告状。这回来告状的是负责人。说是有的同学把自己打的分擦掉了,有的同学甚至和打分的同学吵起来了。对此我很烦恼,把这个活动暂时停了下来。过了几天黑板上的表格也被学生弄花了。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对这个失败的班级管理案例我做如下分析:

1、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要改学生的毛病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

2、活动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没有强调,没有和学生约法三章。学生只是把它仅仅当成一种游戏。

3、负责人不是很具有威信不能服众。

6.企业管理失败案例 篇六

在改革中破茧的中国民营企业,不断经历着政策调整和市场风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危局,一次次跌落,一次次爬起。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对我国1000多家民营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5.7年。记者综合多种关于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周期的报道得到的数据是,中国大集团公司平均寿命在7-8年,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在2.9—5年。

企业家创业的过程难免挫折和无奈。有人形容,商界在某种程度上与娱乐界相似:一批明星隐没,另一批明星升起。乔赢、周作亮、李忠文、姜伟、吴炳新,这些创业者昔日曾经光芒四射,但今天的创业者也许已经不知道他们是谁了,而他们的功成败退也成了教材中的经典失败案例。

本报对以往和目前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探究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的失败时不难发现个中原因:一个企业失败往往不是一种原因造成的,而是其中几种,而且这几种原因或互为因果,或并列,使本来可以走得更远的企业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令人感叹不已。

“死穴”之一无米下锅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产品是企业获利的源泉,此“产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例如,咨询公司提供的完善服务也是一种产品。企业没有产品投放市场,就像过日子无米下锅,巧妇亦难维系。

好产品首先应该适合市场需要,拥有固定的消费人群,定位准确,在相同产品中具有市场差异性、无可替代性,同时一定要有合理利润。这是看似普通的“铁理”。没有产品就好像水煮鱼、麻辣小龙虾没有鲜鱼、活虾,没有鲜鱼、活虾,扔再多的料也不管用。如果大家都有活鱼活虾,那么辣子、川椒就要以正宗够味取胜;如果都用辣子、川椒,那么火候、配料及至投料时间就要取胜,这也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地方。

“器”不“利”是大多数企业做不大的原因。当市场被同类产品不断蚕食,获利空

http://(大量管理资料下载)间逐渐缩小,那么处于劣势地位的产品便退出流通。还是拿餐饮业来说,北京市场每个月约有2000家餐馆关张,关张的是那些只能提供味寡色淡、降低食欲的“产品”的餐馆,而拥有“秘制”水煮鱼的沸腾鱼乡、蟹老宋却正在谋划开新店。榜样:拥有“秘制”水煮鱼的沸腾鱼乡、蟹老宋“死穴”之二资金洞穿

问:您觉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大的压力来自哪里?答:资金不足。这是在采访中最常听到的对白之一。资金问题就是企业的死穴之一,一旦点中,不死也伤。很多不利因素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无以为继。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比国企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资金缺乏的苦楚,他们无法涉足一些先期投入大的项目,错失发展机会;企业加速扩张时,往往因为遭遇资金瓶颈,一口气喘不匀,影响整个企业协作;或者企业拥有融资渠道,热衷做项目铺张无度,资金绷的像一条橡皮筋,一旦一个地方断裂,不但无从补救,而且往往殃及整个企业。这样的典型案例比比皆是。

2001年,号称中国第一家专业连锁店的温州百信鞋业,在未得到银行支持的情况下,大量开店,最多时全国有100多家连锁百信鞋城,资金被连锁店消耗殆尽,资金链终于断裂,创始人因拖欠货款、涉嫌偷漏税而逮捕,百信随之倒闭。原鞋城已卖掉,但仍然难偿其巨额货款。北京城市之光超市、福建华榕超市也是前车之鉴。“先烈”:温州百信鞋业“死穴”之三选址不利

选址正确,企业就成功了70%。这种说法得到了业内认同。只要具备基本常识的经营者都重视选址的重要性,但是有时候一些外来因素却不一定能够控制。

不久前,原位于中关村海淀新技术产业大厦一、二层的“赛博数码广场”,撤出了风水宝地中关村,整体搬迁至亚运村小营。而大厦北侧,与赛博仅一墙之隔的硅谷电脑城依旧人来人往。去年9月才开业的赛博为何撤出中关村呢?据了解,赛博自选址中关村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出租率与客流量远不能与海龙、太平洋、硅谷相比。业内对赛博的普遍看法是:运营成本为致命因素;其二,赛博“百货化”的IT卖场理念与中关村商圈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即所谓“中关村生态”难以融合。赛博高层已坦承:当初选址失误,水土不服。

http://(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位于东三环的太平洋百货一直处于搁浅状态,也被业内认为是典型的选址失误。“先烈”:赛博数码广场,东三环的太平洋百货“死穴”之四扩张无度

在国际市场压力下,我国企业一直有“做大”情结,为做大而做大。于是圈地、加盟、连锁。拿医药行业来说,不止一家商业企业宣称:5年内做到万家连锁,也就是说,每天开店5.5家;按照一家药店最低投入50万元计算,每年需要投入资金10亿元。而最多的也不过开了千余家。

“烧鹅仔”的没落是典型的因盲目扩张而招致失败的案例。“烧鹅仔”曾经辉煌一时,在一度全国有30多家连锁酒楼,北京多达7家,而目前只有几家还在经营。“烧鹅仔”创始人林伟成在谈到一败涂地的原因时直言不讳:“当时,来谈合作的人一多,就有点头脑发热。现在想想,其实当时不具备大规模扩张的基础,因此导致特许经营失败。”1995年,名声大噪的“红高粱”烩面,由郑州到北京,在全国20个城市铺开。在“复制、复制、尽快复制”的口号声中,相继倒闭,终于1998年破产,负债总额高达3600万元。“先烈”:“烧鹅仔”,“红高粱”烩面“死穴”之五四面出击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把所有鸡蛋都装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显然,中国企业更青睐前者。企业是否应该多元化经营,一直难有定论,但有一点:操作不当就会失去“集中兵力”优势,变成“四面出击”。

多头并进的企业比比皆是,但因获益的企业却不多。目前来看,涉足多元经营的多为一些实力强,且有核心业务的企业。但行业跨度过大,仍然不为人看好。如五粮液投资百亿元杀入电脑芯片业,这就意味着其原有的人才资源、渠道资源、管理经验、企业文化等不能共享,一切从零开始。这种不相关多元化遭到了多方质疑。此前,其制药、威士忌、塑胶等项目已经屡遭失败。

因盲目多元而失败的案例应该值得参考:巨人、太阳神、活力28,都是“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的时候,碎了。“活力28”洗衣粉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后,沙市日化在短短几年之内涉足洗衣机、制药、啤酒等行业,之后各项目都被拖住,一个好端端的企业现在日显疲态。“先烈”:巨人、太阳神、活力28“死穴”之六忽视品牌

2002年,曾经在北京、西安、济南等地火爆一时的“馋嘴鸭”,现在早已经所剩

http://(大量管理资料下载)无几。业内人士认为,忽视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是其折翅的主要原因。

馋嘴鸭最早由重庆风光实业公司创立,2002年初,馋嘴鸭以连锁店的形式登陆全国各地,火爆一时。但“馋嘴鸭”一词并没有被注册保护,而是在多次传播之后演变为一个通用名称,一时十数个品牌的馋嘴鸭相继涌现,品牌失去了独占性,导致整个市场被多头控制,由于手艺参差不齐,市场变得鱼龙混杂。有的经营者甚至在利益驱使下,以病鸭为原料加工生产。这种混乱无序的竞争终于影响了消费者对“馋嘴鸭”整体品牌的认同和好感,品牌遭到严重损害。

市场上,关于商标、品牌的经济纠纷并不鲜见,很多知名企业为了避免丢失品牌,都进行了严密防范,例如海尔围绕着自己的品牌注册了500多个专利。专家表示,有好产品,但品牌运作跟不上,这个产品不可能健康发展。国内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加强,但在技巧上仍显不足。“先烈”:“馋嘴鸭”榜样:海尔“死穴”之七逃税漏税

西方有一句格言:世界上只有两件事不可避免,税收和死亡。

对于逃税、漏税在我国屡禁不止这一现象,一些客观的学术观点认为:这种企业行为背后有着复杂原因,其实是企业综合内外环境做出的一项决策。其实,企业可以合理避税或节税,但前提是不能违反法律。由于逃漏税,不少的富豪沦为阶下囚,他们旗下的企业也因此而陷入危局。

今年年初,广州市普耀通讯器材有限公司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嫌偷税,其负责人施争辉被捕,这是迄今最大的偷税案件,犯罪嫌疑人偷逃税金额近2亿元。普耀名下的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数家公司,都采用账外经营、设立内外两套账、销售不开具发票或以收据代替发票等方式,大量偷逃税款。目前,公司的财产已冻结,检察机关将对施争辉等人提起公诉。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税收环境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如果再用旧思维来看待税收,教训可能会很惨重,企业应该抛弃做假账的思想,尽量利用税收筹划,合法经营企业。“先烈”:广州市普耀通讯器材有限公司“

死穴”之八用人不当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第十届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对3539位企业经营者问卷

http://(大量管理资料下载)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中,“用人不当”仅次于排在第一位的“决策失误”。用人不当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用人不当有多种形式,不任人唯贤而任人唯亲,缺乏信任而疏于选人,激励机制落后导致人才流失。后果只有一个:企业缺乏人才,不能形成核心人力资本。一位专家曾经说过:技术、资本、产品、服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的竞争。

辉煌一时的百信鞋业,5年间曾在全国发展了100多家连锁百信鞋城,号称拥有30多亿资产。如今仅存几家门店,也已经卖给了别人,但仍然难抵“巨额债务”。据了解百信内幕的经理人介绍,“严重的家族管理”是导致百信倒闭的重要原因。“创始人李忠文几乎把所有核心和重要部门的权力都交给了他的亲戚朋友,但相互又无制衡。”例如,百信配货中心由几位“亲戚”负责,有人大吃回扣。李忠文失败了,但他的许多亲戚朋友却成了百万富翁。”“先烈”:百信鞋业

“死穴”之九政企粘连

政府对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都十分重要,国企与政府的关系更密切一些,但是民企也有这种现象。企业往往是当地税收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的政绩、形象工程;而企业则在贷款融资等方面比其他企业享有更优惠政策,政府也往往是企业的大供应商和大客户。

曾经上了富豪排行榜的山西民营企业海鑫集团(我们且不论这个案子中详细的是非)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曾拥有20几个亿的资产,但据估测其负债也高达20几个亿,这家企业有可能是零资产,外界对其贷款多有猜测。海鑫是当地惟一一家全国有名的大企业,其占财政收入的50%,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但是很多跟政府关系密切的企业还是垮掉了,其原因就是“碰到了一个糊涂妈”。这个“糊涂妈”能够干涉企业的经营,而企业为了满足政府的偏好“做大做强”,涉足不擅长的行业、盲目追加投资。弄的家底耗尽,苟延残喘。政府支持对企业很重要,但是支持和依赖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先烈”:海鑫集团

“死穴”之十祸起萧墙

以梁山好汉一般以“聚义”方式组建的企业数不胜数,这在具有显著的高科技成http://(大量管理资料下载)分的IT产业中,也是一种常见模式。

创业之初,江湖义气第一桩,大家同甘共苦,同心同德。然而,创业者之间这种模糊的产权关系,以及模糊的分配关系却往往为企业管理者的内讧埋下伏笔,这两种关系引发的不良后果发展到极端,就出现这样的场面:创业成功之际,几个创业者开始计较功过、权衡得失;企业壮大之时,企业的管理者们对于企业未来的归宿产生分歧;企业初具规模,准备进一步扩张之时,企业的高层们开始形成派系,相互排挤。

专家分析原因时指出,创业之初,创业者期望的是共同利益而不是共同理想;其次,即便有了共同理想,但无法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协调资本与人力,产权与利益分配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内讧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实际上埋藏于企业创立之初。内耗可能使企业停滞不前,甚至四分五裂。“先烈”:中关村的部分IT企业为代表

“死穴”之十一好勇斗狠

至今人们仍然无法忘记1996年那条举国震惊的新闻:继上年6666万元人民币夺得央视“标王”之后,秦池酒厂又以3.2亿元的“天价”连任。

尽管当时的秦池声称,3.2亿的广告投入是经过严格的分析测算得出的,残酷的事实却直接证明了秦池巨额广告投入行为的非理性,秦池从此淡出江湖,至今难以东山再起。企业家应该有气节和激情,然而创办和经营企业,终究不是为了显示“人为一口气”的匹夫之勇。

企业家血液中确实有冒险成分,但是赌性太重,往往会失去理智,以至于事情的发展偏离了初衷。企业经营中,非理性的、好勇斗狠的例子屡见不鲜:连锁店狂热扩张,扬言5年万家;竞争对手开了20家店,我就一定要30家,竞争对手年薪50万聘贤,我就月薪5万招募顾问;甚至出现你鸡蛋每斤一角,我鲜鱼一角两斤的降价闹剧。最终的结果是双方疲于应付,企业从“外伤”到“内伤”,伤了元气,资产、资本结构严重失衡直至企业最终倒闭。“先烈”:秦池

“死穴”之十二跟风上市

http://(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上市圈钱融资对任何企业来说都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但是不计成本,盲目跟风的上市实在要不得。

上市前,企业只要按规定缴税,就没人干涉企业内部经营;上市以后,公司就成为“公众公司”,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透明操作,要定期公布财务状况,公司的营业收入、毛利润、盈利状况、投资计划等商业秘密也因此公开,不但股东知道了这些商业秘密,竞争对手也会知道,就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沈阳飞龙药业在付出了3000万元的评估等各项费用之后,其上市计划最终泡汤。同时,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抱着投机心理上市圈钱越来越困难。“先烈”:沈阳飞龙

“死穴”之十三缺乏诚信

很多假冒伪劣产品:黑心棉花、工业油盐、发霉米面、漂白蔬菜、纸壳“皮鞋”、夺命药物,似乎都或远或近跟民营企业有一些瓜葛。为了追求利润,有的企业不计后果,最终在政府的严打中受到“致命打击”,企业也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某些企业的产品虽然不属于“黑心”系列,但是品质平平,企业却大吹牛皮,广告词做的漫无边际,其产品俨然无所不能。这种“速成”营销策略可以理解,但是芝麻究竟不是西瓜,当公众“上一当”之后,就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大家不再跟你玩了,产品基本也就完了。保健品、保健器械市场“各领风骚三两年”的现象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证。

编造经营业绩、伪造企业数据、上市圈钱、操纵基金、欺骗股民等经营手段也时有发生。但纸里包火究竟是不安全的,一旦失控,必将引火烧身。缺乏诚信的企业和企业家不会得到民众的承认,最终就会被淘汰出局。

7.企业管理失败案例 篇七

BPR应用现状

业务流程再造最初于1990年由美国学者迈克尔·哈默在《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 Deliberate》一文中提出,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的出版为企业再造的传播与应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研究与探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热潮, 许多国内外企业为此进行了实践尝试, 其中不乏成功案例, 但失败案例也屡见不鲜。

资料表明, 到1994年底, 有75%至80%的美国巨型企业开始了再造活动, 有许多大企业通过BPR取得了成功, 获得了业务和管理的双重改进。例如Ford汽车公司、AT&T、IBM、波音公司、柯达公司、联邦捷运公司、MBL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苹果电脑公司、意大利的BAT等等, 亚洲也有许多公司纷纷接受了这一思想, 其中不乏像日本的雅马哈、泰国的泰华、韩国的新韩、台湾的永大等成功案例。

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它的失败经历, 下面是1993年到1995年之间的几组权威调查数据以及BPR创始人的行动: (1) 1993年, 麦肯锡咨询公司对20个BPR项目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 60%的企业所取得的效益 (包括成本的降低) 小于5%, 30%的企业节约成本达18%以上, 只有10%的企业认为达到了BPR所承诺的效果。 (2) 1994年, CSC Index公司 (BPR创始人之一钱皮担任该公司的CEO) 做了100个BPR项目的调查, 结果是:67%的企业认为效果甚微或失败, 只有33%的企业认为BPR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3) 1995年, BPR的奠基人哈默自己承认, 70%的BPR项目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 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钱皮在Across the Board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道了歉;另外一位创始人达文波特则为Fast Company杂志创刊号撰写了一篇带有忏悔意味的封面文章。 (4) 2001年, 英国FCD调查机构对全球600个BPR项目进行了调查, 结果是:78%的企业项目取得的效果与预期相距甚远, 其中甚至有45%的项目使企业取得负面效益;只有22%的企业取得了成功。 (5) 牛津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前主任泰勒教授和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的威勒教授认为, BPR的核心理念实际上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上, 即对企业流程的重组犹如拆装机器一般。从这点可以看出BPR所体现的管理思维是非常理性化的。

BPR引入我国以后, 也有不少国内企业接受了BPR的观点, 积极主动地迎接新经济的挑战, 及时革新原有的管理思想和调整传统的管理方法, 对企业进行了流程再造。我国一些知名大企业如海尔、联想、北大方正等都成功地实施了BPR。企业实施BPR项目也不乏失败案例, 调查表明, 我国88%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声称已经或正在进行BPR, 但是, 却有3/4的BPR项目最终失败。

我国电信业推行BPR的失败案例

2001年之后, 一些国际电信咨询公司开始向中国电信运营业引入新的业务模式。中国电信运营商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着手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但是直到现在业界对业务流程重组的一些基本问题尚不甚了然。

中国电信运营商开展业务流程重组, 往往是因为受到上市、市场竞争等外部压力的驱使。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认为:“高科技公司业务流程重组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其原因在于, 包括电信业在内的高科技产业竞争激烈, 业务市场的变化迅速。业务适应性等问题给电信运营业务流程重组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对于中国电信运营商的BPR现状,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在重组过程中, 对业务流程中的良性因素和不良因素缺乏系统的分析, 在确定再造的核心流程时, 存在一定的误区, 完全推翻重来的做法导致流程再造缺乏延续性。 (2) 业务流程再造, 既要实现有效改造, 又要考虑到现有业务的稳定运营, 实现平滑过度。这就需要通过具体细致的方案实施精准的“手术”, 而现在运营商普遍缺乏业务流程重组的可执行方案和手段。 (3) 业务流程重组在更新观念、理顺流程的同时, 也需要技术提供支撑。然而在一些运营商那里, 技术不仅没有成为提升管理效能的利器, 反而成为让流程重组流于形式的工具。 (4) 推进BPR, 必须让流程再造落到实处。运营商不仅要建立数据仓库, 进行数据收集, 更要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增强对市场和客户的敏感度。另外, 结合金融、旅游等其他行业开展的新业务, 同样需要运营商结合行业特点和产业合作, 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业务流程。 (5) 业务流程重组对运营商高管的观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业务流程再造需要高层领导的坚决支持, 自上而下地推行, 否则, 来自人事制度、员工利益等方面的压力, 很有可能使再造失败。

通过分析以上案例和其他经典失败案例, 总结出导致BPR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 忽视企业现实情况, 在时机的选择上表现出一种盲目性, 在定位的把握上表现出一种随意性; (2) 错误选择流程重建的环节与不合理的流程再设计; (3) 信息技术支撑运用不当; (4) 没有结合行业特点和产业合作, 导致设计出的业务流程可行性不高; (5) 领导没有积极参与; (6) 缺乏清晰的BPR远景规划等。

业务流程再造的相关对策

1. 分析企业现状, 明确所处位置。

企业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之前, 一定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以决定企业是否需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那么处于什么样状况的企业需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呢?抑或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呢?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在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以后, 认为下述三种企业需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工作: (1) 已经陷入困境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如下特征:要么它们的经营成本比竞争对手高出很多, 要么它们的服务质量非常低劣, 产品返修率比竞争对手高出很多。换句话说, 就是它们在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大的改进。 (2) 还没有陷入困境, 但可以预见危机即将来临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如下特征:就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来看, 还算令人满意。但是展望企业的前景, 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需求的变化、政府产业政策的改变, 企业的财富增长可能发生逆转。这类企业应当高瞻远瞩, 当机立断, 及早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3) 已经处于优势, 且有机会成为行业领先者的企业。这类企业虽然处于发展的高峰, 但是雄心勃勃的管理层并不安于现状, 决心大幅度超越竞争对手, 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他们视业务流程再造为超越对手的重要途径。所以, 企业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之前一定要分析企业的现状, 明确企业所处的位置。从企业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再造需求程度和再造准备程度两个因素, 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2. 取得高层领导的参与和支持, 组建一支高效核心团队。

高层领导的持续性参与和明确支持, 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流程再造的成功概率, 因为企业流程再造是一项跨职能的工程, 是改变企业模式和人的思维方式的变革, 必然对员工及其工作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企业流程再造常常伴随着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 有时会引起一些人尤其是中层领导的抵制, 如果没有高层管理者的明确支持, 则很难推行。

3. 面向企业流程。

业务流程再造的着眼点是企业的流程, 是通过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与改造来实现企业绩效的飞跃。达文波特和肖特将业务流程定义为“为特定顾客或市场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而实施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笔者认为“业务流程是产生特定业务输出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若想保有一定的利润和利润率, 必须依赖其过硬的产品 (或服务) 来赢得顾客、赢得市场。而顾客之所以掏钱购买产品 (或服务) , 是因为他们认为该产品 (或服务) 具有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属性, 既具有价值。任何企业都希望将其资源投入到真正增值的活动上, 同时也希望增值活动能够尽可能高效地运行。但在企业的经营中总还存在一些非增值活动, 并且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就是对旧流程进行彻底的改造, 选择再造的核心流程尤为重要, 它是决定再造成败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再造案例证明, 企业往往是因为错误地选择流程而使再造项目最终失败。

4. 清晰的再造远景设计。

缺乏资金、缺乏再造远景等也是造成BPR失败的原因。对于这些因素, 企业应该在实施再造前, 实际详细的实施计划、员工动员工作等。BPR是一个系统的项目, 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必须有一套切实合理的计划及预警机制。

5.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确保BPR与企业目标一致。

当BPR与企业战略目标脱离时, 可以预示的是BPR项目的失败, 同时信息技术的瓶颈也为BPR项目的实施提出了挑战。在BPR实施过程中, 将BPR等同于信息技术是错误的, 而忽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样是错误的。在实施过程中, 企业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BPR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一方面, 企业要以信息技术作为BPR的工具, 设计并构造新模型辅助再造工程;另一方面, 在BPR实施中;要以BPR的构想为核心, 不屈从于信息技术的局限, 以BPR构想指导构造信息技术模型,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是BPR的难点和要点所在。

6. 根据企业类型, 进行适当的培训。

8.盼望有一本名师失败案例集 篇八

休息的日子,我最喜欢逛书店,在教育专著这个专柜前翻翻新书。

我最喜欢看的是名师的教学案例,这个柜台里最多的也是这类教育专著。这类书或者是一位名师的教学著作,收录他本人的经典教学案例,涵盖教学的多个方面;或者是单一主题下(如作文教学)的名师教学案例专辑,收录的是不同名师同一主题的精彩教学案例。

翻阅着这些案例集,想象着名师们在各类公开课的舞台上,凭借精巧的教学设计,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灵活的现场生成,演绎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绝伦的课堂教学,那真是心潮澎湃啊!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应该是如我等寻常教师读完这类书共同的真切感受吧!

然而翻着翻着,我却慢慢感觉到有点麻木了:名师的教学案例实在是太精彩了,太完美了,精彩完美得让人望而却步。

我在想,什么时候才会有人出版一本失败的案例集呢?

这不是我酸葡萄心理在作祟。

首先,从概率上说,名师也有“上砸了”的时候。翻看一些教育教学杂志的封面人物介绍,会发现这些名师少则上过几十节,多则上过几百节的公开课。名师的业务修养高,设计出来的课堂教学自然是精美的;名师的现场驾驭能力强,展示出来的课堂教学自然是精彩的。但是教学毕竟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按照1%的概率去计算,名师也是有一些课是上得不够精彩的。当然,造成名师课堂不够精彩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够都怪罪到名师身上。教学怎么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的呢?就算是那些知名度很高、历经风云的老名师,他们真正广为流传的教学案例又有几个呢?出版一本名师的失败案例集,不正是向我们完整展示了课堂教学尤其是公开课教学的全貌吗?

其次,名师出版失败案例集,更展示了名师人格的完美。或许是考虑到读者购买的心理因素吧,又或许是为了维护名师的形象,现在出版的这些教学案例里是没有名师失误的。这又何必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名师展现自己的失误,就向日月一样,展示了失误,也收获了我等平凡教师对他们的敬仰:首先名师敢于展现失败案例,就向大家展示了名师对于教育教学认真与负责的坚定态度和念兹在兹的情怀,也展现了名师不掩盖自己缺点的人格。王崧舟老师曾在《诗意语文七讲》里回顾自己上《邱少云》时候的失败环节,张化万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曾分析了自己上《一个苹果》时候的错误评点。读到、听到这两位名师也会“败走麦城”,我的心里更多的是对这两位教师的敬佩,敬佩他们敢于直面的精神。

再次,名师出版失败案例集,对于我们这些平庸教师有更大的启发。名师那些经典的案例,固然可学的地方非常多。然而正是因为可学的多,我常常觉得无从下手。假如名师出版一些自己失败的案例,首先便给了我们自信:即便是名师上课也有可能马失前蹄,我们这些寻常教师,上几次失败的公开课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样,我们上公开课时就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了,面对课堂上的学生和后面的听课老师,我们也会更加有底气一些。而名师对失误案例的分析,也为我们指明了自己课堂上的失误可能在哪里,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修正等等,阅读这样一些材料,既是课堂技巧方面的详尽指导,更是教学方法上的生动启发。

真盼望着有一本名师的失败案例集啊!

9.旅游地产失败案例 篇九

(1)基本情况

根河的“天工部落”是由北京的神州之旅开发,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的敖鲁古雅乡。项目占地2000亩,预计投资2亿元,其中一期投资为4000万元。是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倡导生态养生,主张“像候鸟一样生活”,天工部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境内,作为神州之旅进入旅游地产的第二站,天工部落是神州之旅对其在黄山的“徽州文化园”项目的快速复制。徽州文化园项目占地312亩,产品定位为度假式公寓和产权式酒店,产品在市场上的旺售,促使公司决心在旅游地产的方向上走的更远。

但产品出来之后并没有像预期的火爆,项目经营异常艰难,第一期建成之后,迟迟不见第二期出来。

(2)失败原因

第一、交通太偏远是重要原因。

笔者曾经有多年的呼伦贝尔的工作经历。在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市有项目运作的经历,根河处于大兴安岭的腹地,路途遥远。

首先是大交通不发达。从北京等全国其它大城市到根河只有经过呼伦贝尔市中转,比较快捷的是有飞机,但航线很少,在淡季只有北京飞呼伦贝尔,做火车时间漫长,从北京到呼伦贝尔要24个小时。

其次是小交通也很遥远。从呼伦贝尔到只有一条二级公路延伸到根河,距离超过300公里。

第二、旅游大环境远没有形成。

整个呼伦贝尔的旅游虽然在快速增长,但是总量并不高,并且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等地,延伸到根河的不多,现实客源不多。

第三、旅游季节性太强。

根河位于中国的最北端,夏季只有三个月时间,漫长的冬季造成资源的限制。冬季旅游呼伦贝尔一直在努力做,但效果不明显,无论从区位还是产品品质都难以与哈尔滨进行竞争。

第四、定位不是很准确。

根河最大的优势是自然资源的品味和低廉的土地价格,因此最好采用“粗放式”吸引策略,实行高端定位。比如一百亩地只做一幢别墅,配备小型飞机等方式。定位于中低端很难实现销售,因为度假成本太高,非常不合算。

第五、进入之前缺乏必要的调研。

根河地广人稀,但产业配套非常不完善土地成本低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总成本。这一点也许在神州之旅进入根河之初没有想到的。天工部落项目位于大兴安岭腹地,一切基础设施建设均为零。当然,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很多城市为了招商引资,会向开发商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包括负担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但对于并不富裕的根河市政府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2、千岛湖凤凰度假村

(1)基本情况

千岛湖凤凰岛公司是由杭州人林琰和林孝熊发起设立,实际控制人却是台湾人陈文鸿。那年,陈文鸿看中了千岛湖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以妻子林琰等名义成立杭州千岛湖凤凰实业有限公司,购买了千岛湖中心一个占地150亩的凤凰岛,开发千岛湖凤凰休闲度假村。2000年10月,酒店首期房产对外销售。陈文鸿给酒店包装的概念是“产权式酒店”,打出了这样的宣传语:“包租10年,每年6%~8%收益轻松拿,每年30天凤凰旗下四星酒店免费住。”

按照凤凰公司的宣传,投资者购买这个产权式酒店后,不仅旅游有去处,而且,用不到10-20年的时间就可通过租金收回投资,这还不包括房产本身的升值。当时,凤凰公司开出的销售价是每套19万元,价格远高于当地普通房产,加上人们对产权式酒店不了解,一开始销售并不好。后来,一位在杭州从事五金生意的温州人勇吃螃蟹才打破了销售僵局。2001年5月,一期160套酒店终于销售完毕,2001年底,二期推出时,杭州等地的投资者开始纷纷跟进,而到2003年初第三期推出时,可以说是抢购了。

2005年第3季度,千岛湖凤凰酒店的投资者开始收不到房租,大理凤凰酒店的投资者自2006年第3季度以来也没有收到过租金,投资商和开发商双方闹上了法庭。

(2)失败原因

第一、不切实际的回报承诺。

按一套房子30万元计算,每年需要缴1.8万元。酒店的成本按40%计算,那么一间房的营业收入要4.5万元。平均每天价格按200计算,一年需要225天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年入

住率需要达到62%。作为休闲度假酒店,一般是周末才有客人,因此要达到这个客房入住率难度很大。

第二、没有计算酒店的贬值。

酒店的销售价格与客房的新旧程度息息相关,一般三年后部分设施开始陈旧,因此要保证长久获得理想的收入比较困难,而且随着旅游的发展,新的酒店不断出现,竞争会越来越加大,导致销售价格的下跌。

第三、经营管理的不到位

如何让来千岛湖的客源住宿是销售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但是整个经营过程中凤凰度假酒店的经营基本上是等客上门,导致入住率不高。

第四、产品设计的缺陷。

在目前,休闲度假旅游虽然开始起步,但是观光客源依然是主流,如何获得观光客的眼球从而吸引他们来居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按照商务酒店的方式建设,导致没有让消费者获得休闲度假的观光效益,难以使观光客源休闲化,没能留住观光客源。

3、湖南江永

(1)项目简介

湖南江永县位于湖南和广西桂林的交接之处,与阳朔比邻。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主要的旅游资源有瑶族古都千家峒、千年古村上甘棠和女书,旅游资源品味很高。

2003年深圳一投资公司计划3亿投资开发,政府承诺拿出500亩地以2.5万元/亩的价格给与该公司作为旅游资投的补偿。

该公司到目前为止投资已达800万元,但结果是政府不满意,企业不敢冒,旅游没发展,房地产也没法做。

(2)原因

第一、旅游经营的不成功。

政府虽然给企业提供了数百亩的廉价土地,但是前提条件是旅游得到开发,如果旅游得不到

开发,地价很难套现。

该公司获得资源后一直不开发,后来在旅游上也是象征性地投入一百万进行建设,没有形成精品景点,加之市场开拓没有新思维,日常运行难以为继,造成整个旅游的失败。

第二、企业的短视。

政府给与企业廉价的土地是希望投资旅游,但是政府很失望。因此企业想开发房地产,政府不同意,导致企业拿着土地难以变现,形成拉锯战。

4、内蒙通辽莫力庙水库

(1)基本情况

通辽的莫力庙水库是亚洲最大的沙漠人工水库,在2000年左右旅游风行一时,一些企业相继在旁边建设了商店、酒店和部分度假设施。但是2003年后,水库在干旱的影响下逐渐没水,旅游一落千丈,投资商的投资全打水漂。

(2)原因

10.网络广告失败案例 篇十

案例2:“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曾为耐克拍摄一则广告,显示刀锋战士全力起跑,意在表明皮斯托瑞斯在赛道上的速度和表现,广告还配有字幕:“我就像一颗子弹”,在皮斯托瑞斯案发后,耐克宣布停播这条广告。

案例3:麦当劳的一则广告被指涉及恶搞精神病患者和抑郁症而引起了舆论的批评之声。麦当劳此前向公众致歉,称这则广告并未经过麦当劳公关部门的审批就直接刊登在公共地点。

11.企业管理失败案例 篇十一

关键词:众筹网络传播;问题与解决对策

众筹,crowd funding,现代意义上的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向大众筹资的方式为某个项目的启动提供资金支持的集资方式,已经在影视、音乐、艺术、科技等领域取得了成功[ ]。2015年,众筹诞生了很多非常成功的案例,如3月12日到4月27日,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小K Mini智能微型插座在淘宝平台的众筹有近35万人付款参与,获得21141909元的支持,有不少学者撰文分析众筹成功的要素。但不可否认,也有不少众筹失败的案例。本文就以《别了 耳听爱情的年纪》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失败众筹案例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

案例:《别了 耳听爱情的年纪》,此项目是为歌手莫艳琳制作音乐专辑《说走就走》,她已出过两张个人专辑、四张EP,给周迅、李宇春、孙俪等明星写过歌,也参与了好声音第三季的比赛,进入前八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项目需要筹集资金50000元,但在2015年4月27日也就是活动截止时,仅获得130人的支持,筹得资金7547元,项目众筹失败。

一、核心内容表述不清,定位模糊

该案例中,众筹项目的名称为《别了 耳听爱情的年纪》,这是歌手莫艳琳在众筹之前已经发行并且较有影响力的一首歌曲,使用其作为名称也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这个众筹项目,但却并不能让人明白众筹项目要做什么。首张图片显示,本次项目是为制作莫艳琳这张《说走就走》的新专辑而筹资,和《别了 耳听爱情的年纪》这首歌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在之后的文字中,又表述众筹的5万元是为《别了 耳听爱情的年纪》这首歌“用大家的力量一起制作MV”。

二、对媒体元素的不当使用

信息时代下各种信息充斥着消费者的眼球,新媒体作为一种复合型媒体,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元素相结合后传递给受众,极富冲击感和色彩表现力,但这种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也有可能增加受众对信息的认知难度。《别了 耳听爱情的年纪》以一个视频短片的形式呈现其众筹主要原因和内容,因视频的数据量较大,这就已经阻碍了很多用手机流量上网的受众获取信息,而其他文字和图片的排版制作也不能很好考虑受众的阅读感受,出现了一大张图片旁每行仅有7个字但有29行这种非常不利于阅读的版式设计,且还出现了行首为半个后书名号“》”这种在中文版式中不应该出现的错误,给受众带来“不专业”的负面影响,进而带来不信任感。

三、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忽视受众的心理感受

在这个项目中众筹发起者试图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来制作视频,类似于歌手内心独白的视频不具很高的可看性,快速切换的场景没有适当的连接,让观众的思绪很难跟上莫艳琳表述的内容。前一个场景莫艳琳还是在阳光明媚的街上诉说“在恋爱初期的时候,在你还没有完全熟悉的时候,都会给你一些刺激,和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情绪在里面”,而下一个场景就直接切换到阴暗的环境诉说“那个时候就是在北京真的觉得快活不下去了”,这无法令受众感动或者产生共鸣,相反可能会产生“矫情”的负面印象。

四、回报设置不够合理,关注度不能有效转化为资金支持

在京东众筹平台上有三种支持模式:“赞”任何人只要浏览到这个网页就可以进行点赞;而“关注”则必须注册登陆众筹平台,才能加关注;而进行资金支持则需要完成登陆众筹平台账号、通过支付宝进行支付等一系列行为。这种“赞”和“关注”只要是受众对项目感兴趣就能参与进去,不需要任何资金的投入,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浅程度的支持,这种程度的支持已经可以满足提升莫艳琳关注度的需求,而对于众筹项目来说,筹得足额的资金才是最主要的目标。《别了 耳听爱情的年纪》项目获得51个“关注”和225个“赞”,但仅有130人进行了资金支持。这个项目虽然在众筹方面失败了,但莫艳琳的原创专辑《说走就走》成功发行,获得不少奖项;《别了 耳听爱情的年纪》的MV也已出现在网络,被万人点击观看,所以该项目作为一种试探市场反应、扩大影响的营销手段,还是发挥了一些作用。一个众筹项目想要成功,必须首先进行准确定位,更好的从细节入手,在受众心里形成良好的印象和信任,并重视众筹支持者的体验,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提供优质的回报,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12.企业管理失败案例 篇十二

近些年, 会计这一行业成为人们选择的热门, 不论是会计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人才都想从事这一行业, 而在这一行业中注册会计师是每一个行业中人的梦想。所谓的注册会计师就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 简称CPA, 是指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注册会计师这一职业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迅猛发展起来的。截至目前, 已拥有6.7万多人的执业注册会计师队伍。

▲▲二、财务舞弊案例

1、国外财务舞弊案件会计审计业出现大量的财务舞弊案, 国外有:

2001年11月, 美国安然承认自己通过非法的手段虚报利润5.86亿美元;2003年3月, 南方保健公司的CFO威廉.欧文斯向司法部门投案自首, 曝出了南方保健公司25亿美元的利润造假黑幕。使其成为仅次于世界通信的第二大“会计造假大王”, 创下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涉案人员最多的纪录, 将负责这两家报表审计的事务所彻底的曝光出来。

2、国内财务舞弊案件

在国内有三大财务舞弊案例, 一是银广夏事件。广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虚报不可能的利润, 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77156.70万元。2001年8月, 《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 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二是科龙审计失败案。在2005年4月29日, 科龙电器年报报出6000万巨亏;2005年5月9日, 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称, 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其董事长顾雏军等6人在2005年8月1日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三是蓝田审计失败案例。蓝田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 增长了10倍, 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 最高达到1.15元。但2001年10月26日, 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 对蓝田造假行为进行了揭露, 其实际情况是蓝田已无力偿还20亿元债款、12.7亿元农副水产品收入有造假嫌疑、蓝田的资产结构是虚假的。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原因

1、审计失败的原因是多角度的, 从内部来说, 制度的缺陷

和管理的疏漏是关键, 并加之注册会计师的不恰当行为致使内部管理失效

(1) 注册会计师的失职, 职业道德的缺陷。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的高信度职业, 往往容易被大众高估, 导致光环效应, 致使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缺失效率。此外, 竞争加剧和市场无序也容易使注册会计师忽视职业道德, 只为追求高收益。

(2) 审计收费制度, 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允性。审计业务的高回报性, 并不能有效驱除注册会计师的个人控制审计质量的问题, 是因为大部分利润属于会计师事务所, 处理审计业务的会计师, 容易受到当事人的钱财等诱惑, 左右审计业务。

(3) 客户压力和职业操守的较量。如果客户施加的压力大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约束, 注册会计师往往会出现屈从于客户的压力而不能公允地发表审计意见的情况。

2、外部原因 (被审计方) 外部原因:

审计受到很多的外部条件的影响, 在审计和被审计者之间存在的不是监管或控制关系, 而是经济法律之中的代理关系。这种关系在处理事务时存在着诸多的限制和双方的利益制衡。

3、监管方面的失误监管方面的失误, 是造成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第三方原因。监管失灵不可以单指监管不足, 还要强调过度监管带来的弊端。过度的监管会造成管理成本上升, 导致被监管者承受过度压力, 这样的过度干预, 会减低市场的调节作用。

▲▲四、规避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方法

以上三方面原因造成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失败。同时也可以从内部、外部、监督方三方面规避一下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风险。

1、内部方面的措施

(1)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修养的再教育。诚信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生存之基, 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团队必将有效降低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2)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有效推进现代化管理制度,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有效地质量控制制度将提高审计产品的合格率, 达到优效高产的目的。

(3) 严格规范审计行业的权利与责任。责任到人, 严惩重奖。审计失败, 多数都是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导致的。

2、外部方面的措施

(1)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国家应督促行业协会。加快会计制度的更新, 与时俱进, 着眼实务。

(2) 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财务问题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结构上的问题。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提高公司上市的准入要求都会有效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

3、监督方面的措施

(1)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管。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 财政部、审计署、中注协、证监会等都有其法律依据, 也都在行使着自己的职权, 因而造成多头监管、重复检查、职责不清等现象, 同时也削弱了监管力度。需要指出的是业务监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因此需要各部门持续的展开此项工作。

(2) 加强查处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舞弊查处率。例如建立奖励举报制度和加强对会计事务所审计业务的合规性抽查。

(3) 监管机构要保证自身的独立性。对于已查处出的发生审计失败的会计事务所给予必要的惩处, 提高。惩处率的提高, 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彦玲.会计职业道德第二版.第177页

[2]梁智军.注册会计师业务基础

13.创业失败典型案例 篇十三

来源:大学生创业网综合整理 时间:2013-08-07 我要评论(0)点击:259

教训比经验对创业者更重要!对当下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在缺乏好的项目、资金支持和社会经验等因素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自己当老板的梦想,是每一个想创业的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失败,这是围绕在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身上很常见的事情。

大学生创业网讯 教训比经验对创业者更重要!

对当下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在缺乏好的项目、资金支持和社会经验等因素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自己当老板的梦想,是每一个想创业的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失败,这是围绕在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身上很常见的事情。在硅谷,这几乎成为一种荣誉。但是据统计,失败的创业公司还是一个可怕的数据,那这些创业公司真正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从中能获得什么样的教训呢?也许,我们从那些经历过失败的大学生创业故事中,可以汲取一些少走弯路的经验。

创业失败典型案例之一:生鲜电商优菜网

优菜网创始人丁景涛总结,他之所以创业失败原因如下:

1、没有稳定的货源。单一农场不能满足电商的需求;新发地采购无法保证质量;多个农场供货,采购量小,物流成本高。

2、不能提供比菜市场更好的购物体验。去菜市场买菜,可以挑选自己爱吃的,比如苹果,同样的红富士,口味非常多。在网上购买,送到家的苹果可能千滋百味;

3、进货,仓储,装配,物流,it,客户发展等等环节太多了;

4、货车进城问题(对初创企业很不友好啊)。这是压垮优菜网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有进城证,原来是认罚,9月份开始,不光罚款,还要扣分,我们不得不缩小经营区域。另外,社区配送最好的工具—电动三轮车,是不合法的,好在这方面执法很松;

5、信息不对称,劣币驱逐良币。比如黄瓜,客户认为的好黄瓜和优菜网认为的好黄瓜有巨大差异,客户认为:1)、颜色浅且鲜艳;2)、直;3)、顶花带刺。这是劣币,但是客户思想很难改变啊,需要一个权威的信息对称。

虽然出师不利,但丁景源还是很看好生鲜电商市场,大有看准时机卷土重来的意思。他认为转变经营思路、扩大营销渠道之后,优菜网仍然有机会。

创业失败典型案例之二:研究生面馆

创业失败原因分析:古君子远庖厨。去年12月24日,该市另一所高校食品科学系6名研究生声称自筹资金20万元,在成都着名景观———琴台故径边上开起了“六味面馆”。

壮志雄心:5年后开20家连锁店

第一家店还未开张,六位股东已经把目光放到了5年之后,一说到今后的打算,他们六位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开分店啦!今年先把第一家店搞好,积累经验,再谈发展。我们准备两年内在成都开20家连锁店,到时候跟肯德基、麦当劳较量较量。

情伤钱损:无人管理,草草收场

而目前,由于面馆长时间处于无人管理和经营欠佳的状况,投资人已准备公开转让。这家当初在成都号称“第一研究生面馆”的餐馆仅仅经营了4个多月,就不得不草草收场。内中滋味:研究生门馆关门有内幕?

原本想以“研究生”之名来制造广告轰动效应,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人预料。“研究生面馆”开业不久,6名研究生就一个个被学校领导找去谈话,要他们在学业和面馆之间做出选择:要么退出,要么退学。

创业失败--原因分析

1、生意不红火,管理上也出现混乱,6位研究生称功课繁忙,店堂内经常无人管理。

2、附近商家:“味道不好,分量不足,吃不饱。”面馆所在街道非繁华商业市区。

3、每月支出庞大,入不敷出

创业失败典型案例之三:亿唐网

教训:两期5000万美元融资,只剩下空壳。钱再多,也得省着花,不然,花光钱就熬不过冬天。

1999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前夕,刚刚获得哈佛商学院MBA的唐海松创建了亿唐公司,其“梦幻团队”由5个哈佛MBA和两个芝加哥大学MBA组成。

凭借诱人的创业方案,亿唐从两家著名美国风险投资DFJ、SevinRosen手中拿到两期共5000万美元左右的融资。

亿唐宣称自己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也是一个“生活时尚集团”,致力于通过网络、零售和无线服务创造和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活时尚产品,全力服务所谓“明黄e代”的18~35岁之间、定义中国经济和文化未来的年轻人。

亿唐网一夜之间横空出世、迅速在各大高校攻城略地,在全国范围快速“烧钱”:除了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建立分公司外,亿唐还广招人手,并在各地进行规模浩大的宣传造势活动。2000年年底,互联网的寒冬突如其来,亿唐钱烧光了大半,仍然无法盈利。此后的转型也一直没有取得成功,2008年亿唐公司只剩下空壳,昔日的“梦幻团队”在公司烧光钱后也纷纷选择出走。

创业失败典型案例之四:“小超之家”水果购物网站

由五名大学生创办的“小超之家”水果购物网站宣布倒闭,距离网站创办仅9个月时间。

“创办之初是在中科院周围,6月份搬到了北大南门,主要针对北大在校学生和周边人群。”小朱说,他们在附近租了房,用于货物中转和储存。从四道口的农贸市场批发水果,按照网上的订单骑自行车送货。“后来订单逐渐增多,每天的营业额达到两千多元,几个人忙不过来了,雇了四名员工送货。”尽管如此,刨去员工工资、房租等费用,每个月仍然是亏损的。

上一篇:2019版高考历史第一轮下一篇:推广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