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立达中学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语文

2024-07-15

苏州立达中学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语文(6篇)

1.苏州立达中学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语文 篇一

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2013-10-19

一、(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B2.B3.D4.A5.D6.D7.C8.B9.B

10.B11.C12.C13.D14.B15.B16.C17.D18.B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8分)4;0.2NA;2:1;11.2;0.5;1;0.1.(最后一个空格2分,其余各1分)

20、(12分)A:H2;B:Cl2;C:CO2;D:HCl

H2 + Cl2 ====== 2HCl

Cl2 + H2O ===== HCl + HClO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Cl2 + Ca(OH)2 ===== CaCl2 + Ca(ClO)2 + H2O

21.(6分)解析:(1)碳酸钙属于化合物,稀盐酸属于混合物,铁属于金属单质,O2属于非金属单质.

(2)CaCO3受热可分解,Fe和O2化合生成Fe3O4,盐酸和铁可以发生置换反应,CaCO3与盐酸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1)①碳酸钙 ②铁 ③氧气 ④稀盐酸

(2)①CaCO3=====CaO+CO2↑

②3Fe+2O2=====Fe3O4

③Fe+2HCl===FeCl2+H2↑

④CaCO3+2HCl===CaCl2+H2O+CO2↑

(△

2.苏州立达中学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语文 篇二

2013-2014学

B.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将“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

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在句末加上“的服务”)

D.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李华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

学生的专题报告和讲座。(将“讲座”和“报告”互调位置)

4、从下列备选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与

初中生活有关的话。(80字以内)(4分)

备选词语:梦寐憔悴尴尬喜出望外自作主张不求甚解持之以恒

答:

5、综合实践活动;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怎么说较委婉得体。(4分)

①当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

②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他妈妈通报情况时说:“

。”

二、阅读(共4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题。(1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加点的字。(2分)

舍去:相委:..

7、翻译下列句子。(3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请找出正确的两项()

()。(3分)

A、元方不留情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友人无奈,只好向元方道歉。

B、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C、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

D、元方入门不顾,友人哑口无言。

9、.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

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3题(12分)

桐花声里燕子飞——郑小琼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

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

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

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

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

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

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

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

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过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

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

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

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

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 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

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

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

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

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

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

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

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

(选自《青年文摘》)

10、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妙处。(3分)

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

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

11、通读全文,说说 “我”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燕子每年都要迁徙一次,“我”家的梧桐树成了它们归来的家。

B、燕子栖息在梧桐树上,我常年忙出忙入不回家。

C、“我”和燕子都有着对家的依恋之情。

D、“我”长年奔波在外,故乡的家是“我”能够停歇的地方。

12、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3、文末“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有着怎样的蕴意?(3分)

(三)阅读文段,完成14—18题(15分)

改变人生的批注

①达尔科夫孩提时代是个生性极为胆怯、害羞的男孩。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对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心。那是1965年10月的一天,他的中学女教师露丝•

布劳奇在班上布置作业。学生们阅读了《杀死一只模仿鸟》一文。现在,老

师要求他们接着那篇小说的最后一章写续文。

②达尔科夫写完了续篇,交了上去。今天他无法回忆起他写的那续篇有什么

独到之处,或者究竟老师布劳奇给的评分是多少。但他至今仍清楚记得,而

且永生不忘的是布劳奇老师在他的作文的页边空白处写了四个字:“写得不

错。”

③四个字,它们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④“在读到这些字之前,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将来干什么。”他说,“读

了她的批注后,我回到家,就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这是我梦寐以求但从来不

相信自己能做的事。”

⑤在中学那年剩余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短篇小说,经常将它们带给布劳奇

老师评阅。她不断给子鼓励,批改一丝不苟,态度和蔼可亲。“她就是我所需

要的。”达尔科夫说。

⑥不久,他被指写担任中学报纸的编辑,负责校刊的编辑工作,深受师生的尊敬。他的信心增加了,他的视野也扩大了。后来,他竟从事起专业创作,....

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好评,从此开始了一种更加充实、有

收获的生活。达尔科夫相信如果当时没有那位女教师在他的作文页边上写下

那令人鼓舞的四个字,也许后来的一切就不会发生。

⑦在中学建校30周年的聚会上,达尔科夫回母校看望了已经退休的布劳奇太

太。他告诉她当时她写的四个字对他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他对她说由于

她曾给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信心,他才得以能够将那种信念传递给后来成为

他夫人的女人,她后来也成为了一名作家。他告诉布劳奇太太,他办公室里

有一位年轻女子,勤奋好学,每天利用晚上的时间攻读大学课程,她经常请

求他的指点和帮助。他有求必应,在她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心灰意冷的时

候,他及时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给她以帮助、鼓励。于是,他把布劳奇太

太对他的影响又渗透到那个年轻女子身上。

⑧布劳奇太太听了他帮助这位年轻女子的故事后非常感动。“在那一时刻,我想我们俩都意识到布劳奇太太曾投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久的影子。”他说。

⑨“写得不错。”

⑩虽只寥寥数语,但它们不也改变了达尔科夫的一生吗?

14、布劳奇太太主要给了达尔科夫什么影响?(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3分)

A、他被指写担任中学报纸的编辑,负责校刊的编辑工作,深受师生的尊敬。

B、她不断给子鼓励,批改一丝不苟,态度和蔼可亲。

C、他的信心增加了,他的视野也扩大了。

D、她曾给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信心。

15、文中有一句话,在结构安排上作用很大,这句话是:(2分)

16、第⑥段中加点词“增加”和“扩大”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17、“我想我们俩都意识到布劳奇太太曾投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久的影响”的作用是什么?(3分)

18、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段的修辞及表达作用。(4分)

(四)阅读下面名著,完成19—20题。(7分)

驴子跟狼的故事: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

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这当然幼

稚得可笑,他不知道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19、请你用简介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3分)

20、“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作者是不是针对医生说的?那么这又是指向

什么样的现象说的?(4分)

三、习作(共50分)

21、请以“崭新的生活”为题,自选角度,写出对初中生活的点滴感受。

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

2、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勿写错别字

3、有事例,有真情实感。

4、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以及真实地名。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

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

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

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② 厮:相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宜居汝上也()我若居眼鼻之下()..

2、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3.苏州立达中学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语文 篇三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确凿(zuî)脑髓(suí)气氛(fèn)倜傥(tǎnɡ)....

B.殷红(yīn)骊歌(lì)讪笑(shàn)炽痛(zhì)....

C.澎湃(pài)屏障(zhànɡ)诧异(chà)祈祷(dǎo)....

D.崎岖(qū)污秽(suì)深邃(suì)荒谬(m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可歌可泣鲜为人知截然不同锋芒必露

B.马革裹尸燕然勒功契而不舍群蚁排衙

C.人声鼎沸来势汹汹荒草凄凄浩浩荡荡

D.当之无愧妇孺皆知钻之弥坚迥乎不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B、《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C、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园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D、因为他精彩的演讲,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在那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身上。

4、下列各项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医院口号:愿君身无病,哪怕药生虫。

B、昨天是小明的十四岁寿辰。

C、监狱门口的标语: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D、教师对小明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会?

5、填补下列名句的缺处或按要求默写(6分),(每空1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2)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

过去了的。(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4)《春夜洛城闻笛》中,诗

人因闻听《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家乡与亲人的诗句:。

6.名著阅读(2分)

根据高尔基《童年》的内容,在下面空白处填出相关人物。(2分)

每逢周六,都要惩罚一下本周以来犯过错误的孩子,然后他就去做晚祷,这时,厨房成了孩子们的天地。外祖母收养的弃儿弄来黑色蟑螂,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7、语文综合性学习6分

为了响应铅山县政府创建“洁净铅山,美丽城乡”活动的号召,学校特地组织同学们进

行以“文明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下面是某同学在此次活动中对中小学生行为的记载。请仔细阅读这些记录,归纳出中

小学生出行行为的主要问题,并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条建议。(4分)

【记录一】看到几个骑自行车的中学生在马路上“飙车”,你追我赶,疯疯打打。红灯分明

亮在那儿,可是他们熟视无睹,自顾自地冲了过去,让正常行驶的车辆和行人赶紧避让。

【记录二】这是放学的高峰时间,不少学生不走斑马线,而是在车流中迂回穿梭,让人不禁

为他们捏一把汗。

【记录三】有的学生为图方便,直接穿过绿化带,使绿化带里的草地受到破坏,并形成了条

条“小路”。

(一)(2分)问题是:

(二)(2分)建议是:

(2)、公交车上,你看见两个同学一边讲话,一边嗑瓜子,瓜子壳吐得满地都是,于是你走

上前很有礼貌地对他们说:“。”他们便不好意思地收起了瓜子。(2分)

请把横线上你说的话写出来: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8—9题4分 丰乐亭游春(其一)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8、诗歌写了哪些景物来体现丰乐亭景色明媚、生机勃勃的特点?(2分)

9、“鸟歌花舞太守醉”中的“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

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

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

之事因益信。

10、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从大处划一处)1分

转 战 驱 驰 凡 十 有 二 年

1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3分

(1)益:(2)市:(3)数: ...12.把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3.用自己的话说说木兰从军的原因,(2分)文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2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3分)

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美]凯瑟琳·比恩洪帆译

一天下午,我正在厨房做饭,16岁的儿子安东尼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进来,我警惕地抬

起头。安东尼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最近我们每次见面气氛都很紧张,争吵随时一触即发。这

次他又会有什么问题?音乐?朋友?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妈妈,比利·寇根有一条银色的裤子,我也要一条。”

“为什么?”我搞不懂他的这种追星行为。

“妈妈,比利·寇根是‘碎南瓜’乐队的主唱。‘碎南瓜’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他瞪大

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跟一个外星人讲话。这些天来,我俩正为了这个“碎南瓜”乐队闹得不

开心。

安东尼跟我说好话,央求我,我全都置若罔闻。看到我不为所动,他一屁股坐下来,把

脸扭到了一边。

“你到哪儿去买?”我没好气地说,“可能全城都没有卖的。”

“那我就自己做,但你要借钱给我。”

“忘了它吧,儿子。这辈子你大概就只穿一次。”我断然拒绝。

但是,我心底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然而,我最终还

是近乎顽固地拒绝了。

令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下午安东尼提着一个白色的大包走进家门,看着他把那个大包

扔到桌子上,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一米布6美元98美分,”他嘻嘻笑着说,“我向朋友借的钱。”原来,安东尼不但买了布料,连做衣服所需要的别针、纸样、衬布、拉链

等也全都买齐了。“妈妈,现在,我该怎么做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安东尼13岁时,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我教过他缝纫,那时,我还是他心中的偶像。学

会缝纫后,他自己亲手缝制过一条当时流行的裤子。

“你只需要告诉我怎样开始就行了,妈妈。”他的眼睛盯着我。

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然后,我们

一起摊开那几张纸样。“我想把拉链露在外面,不要盖边。”他说。

“这个我可不会做。你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安东尼耸耸肩,自己就做起来了,而且速度还不慢。第二天中午,他就开始缝裤兜了。

看着他低头忙碌的样子,一丝温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的心。我不由自主地给他指导,参与

缝制。安东尼抬起头,我们相视一笑。我讲起一些往事:有一天你玩得太累了,在饭桌上睡

着了,一头把脸扎进了意大利面条里;3岁时,你卖了收集来的木瓦片赚了你的第一个一美

元„„安东尼听了大笑起来。

一针一线,把布料缝成了裤子,也把“碎南瓜”乐队的崇拜者和他爱管闲事的老妈的心

重新连在了一起,把我们处于边缘的关系再次缝紧。四天时间,我们紧张的关系得到了彻底的修复。

安东尼在周末前就穿上了那条银色的裤子,他没有只穿一次,而是经常穿。他的几个朋

友也很喜欢这条裤子,纷纷拿钱给我,要我帮他们做。“那是安东尼自己做的。”我自豪地告

诉他们。

以后的日子里,虽然安东尼还会惹我生气,但每当我想起和安东尼在旧餐桌上度过的这

段美好时光,心里很快就会原谅他。

14.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

当的词语。(3分)

口口—口口—口口

15.文章多处为母亲修复母子关系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16.你是怎样看待安东尼这个形象的?(3分)

17.小说以“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11分)

①站在店堂门口的那人像是林老师——不好,是她!

②我赶紧低下头,收钱找钱的时候,也尽量让顾客的身躯挡住我的脸。她到店里来买什么?

但愿她不要朝这边看,千万不要来买糖——我害怕见到她。十多年没见了,每每想起她来,我就会处在一种负疚和惶惶不安的心情中。唉,都是为了那颗倒霉的糖„„

③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的时候,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那天,我很早来到学校。在教

室外面的拐角处,我看到了林老师,她正蹲在地上用手把窗下被砸碎的玻璃片一块一块往簸

箕里捡。林老师原先是我们的班主任,从她身上我得到过母亲一般的温暖和呵护。然而此时她被剥夺了教书的权利——监督劳动。天气很冷,凛冽的寒风把她一双手冻得通红„„我想,我要是能有一副手套送给她多好啊!可是没有。

④忽然,我想到口袋里有一颗糖,是昨天下午小胖给的。这颗糖多漂亮呀,包装纸上印着五颜六色的图案,名字还是烫金的——“奶油”。晚上睡在床上我还仔仔细细看了个够,嗅着那奶油的香气,仿佛就尝到了浓烈的甜味。几次我都想剥开来吃掉,可都没有舍得。林老师每天天不亮就来学校扫地,这会儿一定又冷又饿。让我把糖送给她,听说一颗糖能增加一份热量哩。

⑤我走到林老师身后,她缓缓转过身子,看到是我,那呆滞、淡漠的双眸里顿时生出光来。她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可没说出声来。“林老师,您冷吗?”她摇摇头,把手在衣襟上擦了擦,为我拉平了棉袄外面的罩衫。她笑了,可给人的感觉是在哭,她心里一定很不好受。我不忍再看那饱受折磨的面容,转身把糖塞进她那变得粗糙的手中,轻轻说:“您吃了,就不冷了。”

⑥我飞快地跑了,但我能感觉到她捧着那颗漂亮的糖,长久地伫立着,朝着我跑去的方向凝思„„可是到了下午,我才知道小胖给我的根本就不是糖,而是包在糖纸里的肥皂,他是在捉弄人啊!„„我哭了很久很久,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我怎么向林老师解释呢?在她心理造成的创伤是永远也无法弥合了,今后我没有脸再见她了„„

⑦“同志,我买一斤‘花生牛扎’,一斤‘大白兔’。”是林老师!我慌乱地抬起头来,还好,她只顾看柜台里的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我。我连忙把两包装进纸袋的糖递过去。趁她拿钱的时候,我打量了她一眼——她老多了,头上掺夹着银丝,脸颊上已经出现了老年斑。她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显得庄重而又矜持。我断定,一旦她发现站在面前的是我,那笑容即刻就会变成愤慨和痛苦„„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⑧她把糖放到提包里要走了。她终于转过身体。她没有发现我!突然,我想到应该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乞求她的宽恕,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否则我将一辈子都背着这个沉重的包袱!“林老师!”我禁不住叫了起来。

⑨她回过头来,惊异地看着我,忽然,兴奋地扑到柜台上:“这不是婷婷吗?看我都快认不出来了,一眨眼功夫都长成大姑娘啦!”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有许多话要说。蓦地,她从提包里抓出一大把刚买的糖塞到我手里:“你吃糖!你在工作,我不打扰了,下了班一定到我家来玩,我还住在老地方,今天我退休了。”“不,我„„”我捧着糖不知如何是好。“怎么,不好意思吃老师的糖?你忘了,老师还吃过你的糖呢。我记得那是一颗包装考究的‘奶油’糖!”

⑩我语塞了,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样?是揭我的伤疤?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我受不了,受不了!我真想躲到更衣室里去大哭一场„„

11林老师一点也不顾我情绪上的变化,她接着说:“我一直惦记着你,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不仅是一颗糖,它是一颗心,一颗纯洁、善良的童心。可是我没有福气,糖让那些顽皮的孩子们给搜走了。至今我还在懊悔为什么舍不得早点吃掉呢,那颗糖一定很甜很甜。”她笑了。

12我重重地舒了一口气,仿佛把积在心头十几年的郁闷全都吐了出来,我感到全身一阵轻松„„

13我不想再对林老师重提糖的事情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但愿今后人们之间互相给予的是比糖更甜的东西。(作者周密)

18.文中记叙的与“糖”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请阅读文章③-1

219.请简析文章第⑨段“老师兴奋地扑到柜台上”一句中“兴奋”的原因。(2分)答:

20.文章最后一句中“比糖更甜的东西”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从“我”和林老师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

四、作文 40分

21.题目:爱意,在细微处弥散

要求:①、请以“爱意,在细微处弥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②、书写工整规范、有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学校等信息资料。

七年级答案

1、C,2、D,3、A,4、A,5、略,6、外祖父、伊凡(小茨冈)

7(1)问题:不少中小学生不能做到文明出行。(2分)(2)建议:示例一:学校加强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示例二:成立中小学生监督岗,对不文明出行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示例三:以多种形式向中小学生宣传交通法规。

(2)、示例:你们好!在公交车上吃食品,吐渣滓都是不文明的行为,既影响自己的形象,又影响其他人的健康,你们说是吗?(指出是不文明的行为,1分;讲明危害1分。)

8.(2分)绿树、山鸟、晴风、落花。(答出三项即可给2分);9.(2分)表达了是诗人对明媚春光(或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10、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

11、(1)更加、(2)买、(3)屡次,多次。

12、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13、父亲被点名征召,但又老又病;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14、(3分)拒绝(反对)——理解(支持)——自豪

15、(4分)①“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表明母亲为是否答应儿子的要求而犹豫。②“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输掉这场战争”,暗示母亲对儿子的固执感到无奈,产生了动摇。③“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叹气和铺开布料,表明母亲在行动上已开始让步。④“一丝温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的心。…„悄悄地潜入”,表明母亲逐渐包容、理解安东尼。(找对一处1分,分析1分)

16、(2分)安东尼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他自立、热情、冲动。他的自立和热情值得肯定。然而,他追星狂热,过于冲动、固执,不可取。

17、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暗示母子关系的修复;引起读者的想象,含蓄地表达了加强沟通,互相理解,共享美好时光这一主题。

18.(4分)答案示例: ①给老师送糖(1分),②慌乱、害怕(1分),③老师请我吃糖(1分),轻松解脱(1分)。评分说明:意思符合即可。

19.答案示例:

师生重逢高兴;林老师感念“我”在最困难时馈赠自己一颗糖;体会到在特殊时期纯洁善良童心的可贵。评分说明:意思符合即可。

20.(5分)答案示例:比糖更甜的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1分)。在最困难时期,“我”真诚关心林老师,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糖送给老师;知道是假糖后一直愧疚自责;与老师重逢寻求宽恕(只要答出两点,可得2分)。林老师对“我”母亲般的关心、呵护,对学生的点滴关爱,多年铭记不忘(2分)。

4.苏州立达中学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语文 篇四

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陆继明审核人:符秋霞(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2013.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9题,1、2、3、4、5、6、9、10、11题为选择题,其余为非选择题。

2.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选择题部分的答案按照题号填涂到机读卡上),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摭拾(zhí)粗犷(kuàng)折本(shã)遒劲有力(jìng)....

B.发轫(rân)悄然(qiāo)悲怆(chuàng)鲜为人知(xiǎn)....

C.犄角(jī)勉强(qiǎng)矿藏(cáng)按捺不住(nà)....

D.恣意(zì)巷道(xiàng)诳语(kuáng)溘然长逝(kâ)....

答案:C(A粗犷guǎng/B悄然(qiǎo)/D巷道h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马英九昨日过了一个高调的情人节,在其facebook主页留言感谢夫人周美青。马英九叙述了周美青早年含辛茹苦地支持他出国留学和从政,称“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

B.今晚19时35分,第21轮中超将先战一场:广州恒大客场挑战长春亚泰。虽然亚泰队濒临降级,但恒大队主帅里皮昨天还是提醒队员:不要对对手妄自菲薄,掉以轻心。....

C.自出现在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发展一直与海洋休戚相关。但是直到今天,整个地区海洋....

中的95%依然没有人类涉足的痕迹。

D.广石化凭什么能够如此牛气冲天?在废水废气污染“双超”的情况下,三年来竟然无动..于衷,惟一的表示就是向环保部门交罚款。..

答案:B(B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地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A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受尽辛苦和吃尽苦头。C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D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揭晓,57岁的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其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李克强总理与印度总理辛格会谈后共同会见了记者,双方领导人都表达了要充分利用此次访问推动中印关系翻开新篇章。

D.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中国结、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底蕴,为“文化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

答案:D(A项,成分赘余,“多年来”与“夙愿”重复;B项,“这一点”指代不明;C项,成分残缺,在句尾加“的愿望”。)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________”,则雪

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_____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④③②①

答案:B(因为涉及诗歌赏析,有一定的难度。注意几句诗的同中之异,因为,既然这里用这句而不用那句,说明这句与那句有不同之处,即更合语境。例如只有“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兼及雪月梅。)

5.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

A.木直中绳(合于)纵一苇之所如(任凭)..

圣人无常师(固定的)到则披草而坐(分开)..

B.知不可乎骤得(骤然、突然)假舆马者(凭借、利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就)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往、赴)..

C.驽马十驾(驾车)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拿起)山川相缪(连结,盘绕)..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经)..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居是州,恒惴栗(忧惧不安)...

答案:A(B乃,竟然;C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D曾,竟。)

6.选出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其曲中规其皆出于此乎 ..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C.故为之文以志作《师说》以贻之 ..

D.蟹六跪而二螯耳得之而为声 ..

答案:C连词,用来(A代词、大概;B的、取独;D表并列、表承接。)

7.《想北平》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结构相似的句子。(4分)

例句:我是一条漂泊他乡的船,家乡是我宁静的港湾。

答案:我是一只离巢的燕子,家乡永远是我温馨的乐园。

我是一支飘荡的风筝,家乡就是那根长长的丝线。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3分)

答案:(1)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存在较大差异。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3分)

(2)示例1: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示例2: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

(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梅花岭①记(节选)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②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

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

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注】①梅花岭,扬州(今江苏扬州)广储门外的一个土山,山上梅树很多。②史忠烈公:即史可法,明末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崇祯时进士。崇祯皇帝自缢后,福王朱由菘在南京即帝位,史可法任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清兵南下时,自请至扬州督师,孤军抵抗,兵败殉国。忠烈是他的谥号。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用法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克:战斗取胜 .

B.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旧:故交,老交情 .

C.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审:审问 .

D.承畴大恚恚:恼怒 .

答案:C(审:确实;真实)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史可法刚勇忠烈的一组是(3分)

①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②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③忠烈大骂而死④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⑤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

⑥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④⑥

答案:C(②为交代后事,当时还不是表现;⑤是传闻;⑥与刚勇忠烈无关。)

11.下列有关对原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即扬州城)被清兵围困,情势危急。史可法知道局势难以挽救,心中已有以身殉国之意。

B.有人说,史可法没有死在城中,又有传言说,史可法没有死。这些说法,都表明人民群众对史忠烈公的敬仰,希望抗清英雄仍活在人间,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

C.德威答应史可法的请求,在城陷的紧急时刻,为免于落入敌手,帮助史可法“成大节”,但最终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没有下手。

D.作者用“梅花岭记”作为标题,既是因为梅花岭是史可法所葬之地,也是因为作者要用“梅花”来象征和歌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忠勇气节。

答案:C(“最终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没有下手”错误,是因为不忍心。)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3分)

答案:(1)我要写信给母亲,将你列入族谱的孙辈之中。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答案:(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他用心专一。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答案:(3)本来是当时的英雄,可是现在在哪里呢!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答案:(4)(我)因此认为只要是这永州的山水中有特点的景致,我都游览过了,然而却不曾知晓西山(景物)的奇异特色。

附:参考译文

顺治二年四月,江都被包围,情况很危急,督师扬州的宰相史可法知道局势难以挽救,就召集众将告诉他们:“我发誓与此城一起殉难,但仓促之中我不能落到敌人手里而死,谁能到时帮助我完成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慷慨地应允。史可法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以同姓的身份做我的后嗣,我要写信给母亲,将你列入族谱的孙辈之中。”

二十五日城陷落了,史可法拔刀要自杀,将军们果然争着上前抱住,史可法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流着眼泪而不忍拿刀,于是史可法被将军们簇拥着走了,到小东门,清军的兵士像树林般密密麻麻地来到,兵马副统帅马鸣騄、扬州太守任民育、以及众将如都督刘肇基等都死了。史可法就瞪大眼睛对敌人说:“我就是史阁部。”于是他就被抓住并带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来称呼他,劝他投降,史可法大骂敌人而被杀。当初史可法曾留下遗言:“我死后,应把我葬在梅花岭上。”到此时,史德威找他的尸骨却找不到,就把他的衣帽葬了。

有人说:“当城被攻破时,有人亲眼看到史可法穿着青衣戴着黑帽,骑着白马出了天宁门投江而死,未曾死在城里。”自从有了这一说法,在长江南北两岸,都传说史可法没有死。不久,英山霍山的抗敌义军迅猛发展,都假托史可法的名义,好像陈胜托称项燕之名一样。苏州孙兆奎因起兵失败,被押送到南京,经略洪承畴过去同他有过交往,问他:“先生在军队里,可详细知道原来扬州的宰相史公是真死了呢?还是没死呢?”孙公回答道:“经略从北方来,可详细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统帅洪公是真死了呢?还是没死呢?”洪承畴大怒,急忙喊叫部下推出杀了他。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①,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②。

【注】①长安:这里借指被金人占据的北宋故都汴京。②鹧鸪:传说鹧鸪飞必往南,而不北往。

⑪这首词写了哪些“愁余”的景象?(3分)

答案:⑴①郁孤台下滚滚的清江之水(答“战乱中离开家园的行人”亦可);②阻隔词人与故都的重重山峦;③鹧鸪凄厉的叫声。(每点1分。照抄诗句得2分)

⑫“青山遮不住”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3分)

答案:⑵比喻(1分),“青山”比喻“敌人”或“险阻”或“南宋权贵的苟安思想”(2分)⑬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⑶①担忧百姓疾苦;②心系朝廷,主张抗金而困难重重的痛苦;(或壮志难酬的凄苦)③抗金必胜的坚定信念;④对不思复国,苟且偷安的南宋当局的担忧。(每点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⑦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⑧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金缕衣》)

⑨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们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15.从全文看,“今生今世的证据”可分为哪两类?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4分)一类是曾经拥有的事物和熟悉的东西,一类是过往生活中曾经有过的丰富情感(或:能见证内心生存的种种情感)。(每点2分。若学生将“‘过往„„”答成“‘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之类的情感体验”,亦可;若只是抄录原文句子而不加概括,抄录正确赋1分)

16.文中第2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运用了拟人、呼告、排比的手法,(2分。答出任意两种辞格,即可)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对生命证据的珍爱之情,对自己当初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的追悔之情。(4分)(思想感情,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

17.文中第5、第7节画线处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⑴慢慢松开的骨缝:“慢慢松开的骨缝”借指一个人慢慢走向衰老、消亡的过程。(2分)⑵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一个土坑漫长等待是什么”暗指土坑等待着从土坑里出来被筑成墙的土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最终又回到土坑。(2分)

18.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节这句话的深刻意蕴。(6分)

答案:当家、家乡那些外在事物消失而不可复得或被我们遗忘甚至故意遗弃、背叛之后,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历史也就必然成了一片虚空,不仅精神必然因此而没有了寄托与归宿,而且生命也必然因此而迷失通向未来的方向。这句话,不仅透露出作者对“家园废失”使人们的生命陷入虚无状态的深切忧虑,而且传达出作者对人们不忘生命过往,守护精神家园的殷殷期待。(正确解读出“家园废失”的含义,2分;正确解读出“家园废失”的后果,2分;正确解读出“踏踏实实”在文中对“迈上了虚无之途”的必然性、无可逆转、无法回避意味,2分;正确解读出两种情感中的一种,2分。意对即可。满分6分)

六、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请以“沿途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指导:

1.“沿途”强调的是过程,可实指,也可虚指,如成长的过程中。

2.“风景”可以理解为①自然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物。

②人文风景:指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美好的)(足以令人感动的)(使人心灵受到教化)的事物,这是对“沿途的风景”的进一步引申,比如:落日余辉中老两口相互搀扶、蹒跚前行的身影;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挥汗如雨指挥交通的交通警察的身影„„

③象征生活中所遭遇的所有的美好事物,比如:亲人无私的关爱,家乡人情的淳朴,朋友一直以来默默的付出„„

④是那些提高人们提高道德思想水平帮助人修身养性的精神财富,比如:忠贞爱国守信重诺的美德,永不放弃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信念,以及永不满足永不停止的追求等等,在这个层面上立意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落实到某一个“形象”上,这个形象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该定格为某一画面或某一镜头,即应该让人能够与“风景”联系起来而不能脱离话题。

5.苏州立达中学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语文 篇五

一、试题分析

该套试卷的出题范围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至第四课的内容,考试方式为闭

卷。试卷知识覆盖面大,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此次期中考试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其中选择题40分主观题60分。

第一大题是选择题, 分值是40分每题2分。该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第二大题简答题分值15分共两个小题。考查学生的对朋友关系的理解能力。

第三大题情景连线题分值12分。考查学生对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实际运用侧重对学

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第四大题为材料题分值33分。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与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总体来看题型题量保持稳定仍然是四种题型。考查的仍是学科主体知识,比例

合理,长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题立意新,视野宽,覆盖面广,难易适中,充分结合了时政热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了学生们学科素养和能力。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

二、试卷分析

从统计分析来看平均分为 71.2分,最高分94 分,最低分42分,及格率 75%

,优秀率12%,1、客观题答题概况单项选择得分率约高。失分较多的试题主要是第10、13、19题。

2、主观题答题概况情景连线得分率较高。材料分析题第24题得分率较高,23题

得分率较低,简答题得分率也较低。

三、主要错误类型

1、特别是一些单项选择题,一些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书本知识不扎实,对题

干把握不准确。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理论

是理论,运用不到材料中去。例如材料分析题第1题第一问,很多学生没有从母爱的角度去回答“一小口”的含义。

3、分析总结能力欠缺。例如简答题第1题,天堂和地狱人的区别,故事给人的启示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回答。

4、答题态度不认真。有些学生只写选择题不写主观题。答题不够规范,语言不规

范,语言表达不明确,条理不清,书写潦草。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基础知识扎实,学生的能力才

能有所提高。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使书由厚变薄,将知识点全方位联系相关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材料。注重情景教学,案例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生活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6.苏州立达中学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语文 篇六

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七年级英语期中试卷总分15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由听力,单项选择,完型填空,补全对话,阅读理解,词汇,句型转换,书面表达组成。本次本班考试参考人数为42,最高分为132,及格人数17,难易适中。七年级英语期中考试由庐江中学实验初中命题。试题有以下几个导向:

1.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

2.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本试卷既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又强调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英语新课程中的评价标准。试题中对学生的答题要求非常人性化,让学生读来亲切自然,消除了因考试可能带来的紧张感。

二、答题情况分析

本试卷难度适中,但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因此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及单词拼写。现将各部分分析如下:

1.听力总分30分,最高分28,最低分7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6分左右。

2.单项选择和补全对话共25小题的单选,10分的补全对话。最高分22,最低分9分。

3.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55分)这两大类是整个试卷中失分最严重的,特别是完形填空,最高分50分,只有三个人。大多数同学得40分左右,差一点的得30几分,最差的得16分。

4.词汇A、B两个部分单词拼写共5小题,在要求学生掌握单词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句意语境写出正确形式,具有很大的综合性,这不仅考察了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同时也反映出了学生的语法知识及运用英语的能力.做的不够好的有第6,题。

5.句型转换(五个小题总分10分)有对划线部分提问,单句改为复数形式,改为否定句,改为一般疑问句,改为同义句,这五个小题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题。

5.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最注重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自主创造灵活发挥的潜能。既给了学生要点提示,又不框定所有内容。此题难度不是很大,要表达的句子基本上都是常用的且容易写的句子,只要基础稍好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完成得不好。

三、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1、听力题失分较多的是第四、五两大题,可以反映出

学生听过材料之后进行综合分析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另外在短文听写单词这块,单词比较简单,有很多同学能够听出来,但写不正确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单词的掌握还不够。以后要加强对学生默写单词能力的培养。

2、单项选择比较简单,全面考查了本期所学语法知识和常见句型。学生做的比较好。

3、完型填空。可能因为平时课堂中缺少了相应的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如何在最有限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始终是困饶我的问题。

4、补全对话,内容都是书上平时的对话内容,部分学生做得很好,但也有很差的。

5、阅读理解,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试卷较简单,大部分学生做的还不错,少数学生完成得不好。

6、单词拼写题,这题失分比较多,可见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欠缺,有些学生的单词还不过关。

7、写作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好,介绍自己以及自己的房间布置的基本情况,这个作文平时写过,这篇作文应该是得心应手。这也许是得益于平时的多背、多默、多练,说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抓好基础知识。

四、今后英语改进措施

1.从此次考试的命题来看,英语教学应该立足于基本知识和技能,不能为了分数搞题海一大堆,苦海无边,反而没

有效果。平时应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事半功倍。

2.钻研教材,在教案设计上下足工夫,提高课堂效率。平时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坚持抓45分钟,从听说读写演个方面训练学生,开拓思路,培养他们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举一反三和细心观察,耐心解题的能力和心态。

3.将英语放到生活中去,只有在不断的运用中,才能将英语学扎实,学牢固。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对他们在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方面多加指导。

4、做好防差补差的工作。我班学生英语基础不好,因此补差工作尤为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有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严格把好语音关,使学生过好拼写;

(4)、对待差生,可适当降低要球。

上一篇:2018庆六一儿童节主持词及节目串词下一篇:不良事件与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