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的发展优势

2024-07-13

淮安的发展优势(5篇)

1.淮安的发展优势 篇一

1.淮安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淮安市的科技与金融结合起步较晚, 是在近几年才逐步兴起的, 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财政拨款、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的投资体系。而这其中, 国家财政拨款主要以投向重大、重点、有明显发展前景的项目为主, 同时由于科技创新企业资产多以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为主的现实。决定了企业自有资金的有限以及自筹资金困难。因此, 银行贷款便成为广大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然而, 在目前的政策条件下, 银行与科技企业之间的有效连接, 还存在很多问题。

(1) 科技与金融交集较少。

突出表现为, 科技领域不太熟悉金融语言, 金融领域不清楚科技规律;各自在自我系统内运行。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问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2) 科技企业高风险性与银行安全性相矛盾。

科技创新充满风险也充满机遇, 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等特征, 现实中单个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投入的主体, 很难承担创新投入的风险和损失。因此, 亟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 但是这又显然与银行安全性经营原则相矛盾, 特别是在当前机制下, 金融资本还不能完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而企业经营管理存在较大的不可控性, 难以建立相匹配的收益风险机制。

(3) 科技企业的特殊性和金融政策的狭隘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 科技企业无形资产比较多, 有形资产少, 而目前金融系统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价值, 重企业以往业绩轻未来成长性。这样的结果使大量极具成长性的科技企业得不到金融资本的及时支持, 而大量金融资本因配置到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 导致收益率很低, 另一方面, 很多中小科技企业绝大部分都没有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并缺乏透明度, 信用意识淡薄。

2.强化科技金融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1) 政府层面。

(1) 建立政策支撑体系, 形成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保障机制。科技与金融结合要制度化、正规化, 并纳入法制建设轨道。要以法规的形式把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确定下来, 以便各个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首先, 应把发展科技产业作为政府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重点扶持, 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其次, 要制定出科技产业发展的目标、战略方针及相关相配套政策。第三, 建立健全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政策体系。如制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若干政策规定、科技经济评估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科技经济评估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科技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法规。

(2) 建立资金支撑体系, 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运作机制。要实现科技和金融、经济的结合, 必须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借贷为支柱、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思路。

a.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科技三项费、科学事业费是目前政府对科技投入的主要资金, 虽然其数额不断增长, 但其总量仍有限, 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 发挥其引导作用至关重要。用财政钱来生钱, 达到一变十, 十变百的目的。一是将科技三项费主要投向高科技产业, 用于科技贷款的贴息, 垫息, 通过贴息支持, 使银行、企业、政府三方实现风险共担, 从而调动银行和企业增加投入的积极性, 扩大科技贷款规模,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进程。二是政府部门要建立专项基金, 如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科技贷款风险担保金、科技成果推广周转金、民营科技机构贷款担保基金、农村科技基金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金等, 用于一些高回报、高风险项目的科技贷款的担保和补偿。在基金运作上, 以股权投资为主和合作投资为辅来防范和降低投资风险, 在强化项目调研、评估和投资后管理的基础上, 采取“一对多”和“多对一”的投入方式。即向不同领域的项目投资, 避免和降低行业风险, 向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项目投资, 规避项目失败的风险;联合多个投资伙伴向一个项目投资, 降低每个投资者所承担的独立风险。

b.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体, 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投入的主体。政府要引导企业加强对自身科技投入, 以提高创新能力。

c.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一是在信贷政策上向科技倾斜。鼓励和支持银行对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政策银行要降低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起贷资金限制, 并简化贷款审批环节和手续;商业银行要扩大对科技型民营、私营企业的贷款规模, 探索多渠道款抵押担保形式, 银行设立科技业务部进行科技专项贷款业务, 扩大科技贷款规模, 使其免受流动资金贷款规模的限制。二是加快银行科技贷款经营机制的转换。根据总量控制的原则, 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入科技贷款的管理。对企业申报的贷款项目, 在进行科学评估论证的基础上, 选择技术起点高、经济效益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以分散和转化贷款风险为目的, 开办租赁、抵押和担保贷款, 弥补信用贷款方式单一的缺陷, 降低科技贷款的风险系数。三是推进科技贷款项目管理方式的多样化。积极推动科技贷款的承包制管理, 通过科技贷款项目招标承包的方式, 把科技项目负责人的责权利机制同科技贷款项目的经营管理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 以保证其按期发挥效益。实行财务监督制度, 由银行对科技贷款的使用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禁止科技贷款挪用。实行科技项目经理负责制, 实现科技贷款项目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办法, 以避免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科技贷款项目的失误。四是运用利率机制调节科技贷款的供求关系。按照科技贷款使用期限的长短, 拉开利率档次, 使投资期限长的科技贷款项目承担较高利率价格。

d.充分发挥非金融机构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组建城市政、金、企联合投资公司, 为高新技术企业注入资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和加快其产业化的进程;择优支持有效益, 能形成规模经济的技术创新项目, 为创新项目的实施和企业的发展, 提供资金方面的保证。

e.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基金的作用。要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 发展风险投资事业。

f.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要积极推动高科技企业挂牌上市, 引导社会资金从低效率部门向有发展前途、竞争力强的企业流动, 以有效调节资金的分配, 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的使用率, 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强化企业融资风险和有偿融资的观念。

(3) 建立市场支撑体系。要使金融、科技和经济实现有效结合, 必须有体制和政策保证的市场机制, 必须形成统一、效能、运转灵活的机制点, 从而带动科技产业化实现新的飞跃。健全技术市场应着重抓好评估机制、担保机制、风险机制三个环节。

(4) 建立管理支撑体系, 形成科学的、规范的管理机制。各级部门要从振兴淮安经济的全局出发, 按照科技与金融的发展规律, 制定科技产业发展的战略和制定实施计划, 在选择项目时, 根据国内是否有巨大市场需求和淮安资源优势, 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是否适用和有带动作用, 是否有较好的技术、资金和工业基础等原则, 统一部署, 协调安排,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已形成一定规模而又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产业, 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

(5) 建立人才支撑体系, 营造有利于人才使用和成长的激励机制和教育机制。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离不开优秀的复合型的人才, 从事科技金融人员的素质对于科技金融事业至关重要。应着力培养知识技能全面, 创新精神强烈的复合型人才, 尽快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采取根据绩效给薪、根据成就进职的激励方式, 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此外, 要建立产业部门员工的继续教育机制, 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交流, 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

(2) 企业层面。

(1) 尽量提高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商业银行在介入科技项目上是比较审慎的、单纯的一个科技项目, 如果没有企业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较难获得银行贷款。因此, 为了吸引银行提供贷款支持, 企业应当采取一些措施提高自有资金比例, 降低项目风险程度, 更好吸引银行提供贷款支持。

(2) 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特别是财务制度建设.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规范企业, 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

(3) 加强人才培养。着力培养知识技能全面、创新精神强烈的复合型人才。尽快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淮安市发展“家庭农场”初探 篇二

1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当前, 淮安农村留守人口几乎都是老人, 并且妇女居多, 平均年龄已达50多岁。留守农民中, 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 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大都外出打工, 不愿在家里种地, 高效率农业设施以及农业机械难以利用, 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推广转化,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而推广规模化、集约型经营模式, 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 改变现行的家庭式耕作模式。发展“家庭农场”, 归根到底就是要变“单打独斗”为规模化经营。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对新技术和资本有着天然的排斥, 只有实行规模经营, 机械装备和科学技术才能不断进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农业生产技术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2) 鼓励一批高素质人才返乡建设新农村。加大村官的引进力度, 对返乡创业的职业农民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探索制订吸引城市青年和大中专院校尤其是涉农院校毕业生从事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如保留城市户籍、提供社会保障等。

(3) 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对新型农民培训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依托职业教育学校、农业院校、企业技校、民办技校, 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二是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培训使农机操作者向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三是实行技能培训鉴定奖补。对经培训鉴定机构认定合格, 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进行奖补, 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提高农民作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 切实规范土地流转

目前, 淮安市土地流转市场尚不完善, 土地流转规模偏小, 发展困难重重, 原因主要在于农民转让土地承包权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农民认为, 有了土地就有生活退路, 即使外出打工赚不到钱, 还可以回来种田, 心里踏实。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土地的增值潜力及可能被征用补偿、级差地租等因素, 进一步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

(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多向农民展示流转出效益的先进典型, 打消农民的顾虑。同时, 探索建立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完善农民脱离土地束缚的激励机制。

(2) 试点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迁入城镇定居、有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的农民, 试点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让农民以土地承包权换取社会养老保险权, 以促进农村规模经营发展和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3) 尝试多种土地流转形式。近年来, 淮安市农机合作社大多采用“农田托管”模式进行土地流转, 农民不用管哪块地是自己的, 只要知道自己有多少地就可以了;农民甚至不用管种什么、怎么种, 只要到时间与合作社结账就可以了。这种模式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 资金投入少、风险小, 相对容易操作, 又能达到土地规模经营的效果, 颇受农民欢迎。也可以借鉴周边地区经验, 让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参加合作社, 或者将土地出租给龙头企业经营, 只要能够实现农民和经营者“双赢”的模式, 都可以进行探索和尝试。

3 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农机作业, 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并且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污染, 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稳产高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 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 以及广大农民群众自身需求的增长, 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不断高涨, 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1) 大力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淮安市自然条件优越, 是全国闻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水稻种植项目是“家庭农场”的好选择。近年来, 淮安市农机部门大力发展水稻机插秧技术, 积极推广使用基质育秧、无纺布育苗、水稻机插秧、流水线生产以及机械化收割、高效植保、秸秆还田和粮食烘干等技术, 着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为粮食生产安全以及稻米品质提高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 因势利导推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围绕各地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 依托已建成或在建的农业示范园区、农业农机示范基地, 主动跟进、配套, 提供高效设施农业所必须的装备和技术服务。重点推广设施园艺机械、水产养殖机械、畜禽粪便处理机械等先进、高效、适用的农业机械, 颇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3) 不断完善具有淮安特色的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体系。将购机补贴、农机政策性保险、农机报废更新等政策向“家庭农场”倾斜。进一步加大试验示范以及农机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投入, 增强保障和支撑能力。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对农机化的投入, 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农机化投入机制, 壮大农机化发展总体实力。

4 尽快完善落实金融扶持政策

经营者创办“家庭农场”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担保, 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

(1) 建议金融部门及时采取优惠措施。针对家庭农场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 对信用等级高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 并给予利率优惠, 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支持和引导农业担保机构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担保贷款, 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家庭农场的保额标准在自愿的前提下可在国家、省规定基础上适当提高。

3.淮安的发展优势 篇三

当今, 世界经济中服务业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高, 世界经济正呈现一种服务化趋势。零售业作为商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美国为例, 1997年美国零售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 在零售业就业的人员达2250万人, 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零售服务业, 零售业是美国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部门;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 1999年台湾地区流通产业的营业额已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6.61%, 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的21%。零售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生活水平提高的集中表现, 也正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服务化趋势导致了零售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迅速提高。

淮安, 位于江淮平原东部, 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是长三角城市群22城市之一, 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市。淮安市隶属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 市区东距黄海海岸线仅100多公里, 通达亿吨大港-连云港港和盐城大丰港两个沿海开放港口均仅需1.5小时。尽管如此优良的经济区位, 但是淮安的零售业还是差强人意, 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 还十分落后。如下图1所示, 2009年淮安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居于下游地位。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 如何提升淮安零售业的竞争力, 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淮安市零售业发展现状:

(一) 外资外力不断注入淮安市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随着淮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经济的发展, 消费能力的增强以及众多商企发展的需要, 大连万达、南京金鹰、联盛广场、富士康商业休闲城等都已来淮安投资, 并将在2008年至2010年相继开业。他们的运作载体无疑都是专业领域或其他领域的强势者, 客观上加速淮安商业的繁荣同时也导致了淮安零售业市场的竞争力度不断加大。

(二) 普遍的业态升级新旧业态并存发展

购物中心是特有的一种新型业态, 它在功能和商业模式上类似于小型的shopping mall, 但面积和辐射半径都要小一些。它是传统百货商场业态的升级, 城市社区化建设的产物, 也是商业资本和地产资本最佳的利益契合点。淮安未来几年商业的新一轮竞争将是紧紧围绕此业态为主并在市场细分的前提下逐渐趋向于连锁道路 (目前仅有清江商场为单体店竞争) 。其他的业态连锁如金鹰、各大超市、电器店, 购物中心如联盛, 城市综合体如万达等, 专业店如富士康投资的数码广场、各大电器专业店等。

(三) 商业地产方兴未艾主题概念操作大行其道

纵观淮安商业, 在百货业态中除中央新亚外新建商业设施很难发现单纯依靠传统百货经营作为唯一利润增长极的企业, 其他多数为商业和地产业的结合, 这是终端企业做强做大的新道路也是传统百货业转型的新道路。购物广场由于其体量大、业种组合复杂, 在经营推广中必然要求其要进行一定的概念炒作。目前淮安市场多是以超市或百货店为主题概念进行炒作, 提升其主营项目商业地产的附加值和品牌形象。如金马广场的沃尔玛入驻、弘康兴旺角的富士康集团等。

(四) 淮海商圈东移

由于金鹰国际、苏果超市入驻淮海第一城, 加上现有的时代超市一店、中央新亚百货, 以及在建的中央新亚国际广场和正在拆迁的淮海大厦, 在近500米的主干道上已经聚集了6家面积均超20000平方米的大型商业设施, 加之其各个实力雄厚, 再加上即将开工的万达广场、号称苏北最大最高的水渡口富士康数码城, 淮海商圈东移之势不可阻挡。当然这也是一个城市商业发展和繁荣的集中体现, 这样商业中心明确、商家集聚扎堆对消费者、商家和城市管理者都有好处。

三、淮安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淮安零售业迅速扩张、成长的背后, 也隐藏着许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妥善地解决, 必将对淮安市零售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目前淮安零售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政府对商业网点的规划缺乏一定的长远性和科学性使得竞争过度

由于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 市区商圈的过于集中和其它地方商圈的过于零星。淮海广场附近就有清江商城、国美电器、苏宁电器、五星电器、中央新亚, 时代一店, 还有新建成的金鹰国际, 沃尔玛、金马名品城等, 淮海广场周边地区一直是人满为患, 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 广场周围总是人山人海, 一方面不利于人们购物的便捷和舒适性, 本来购物的过程不仅是消费需求, 也是一种体验需求, 购物环境的拥堵, 使得当地百姓购物的热情锐减, 另一方面在现有客流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 对每个商家讲, 其分流顾客自然减少, 由此造成商场效益不高或下降的情况, 甚至倒闭。

(二) 批发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

位于淮安汽车总站北侧, 汇通市场始建于1984年,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 加上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 如今已成为苏北最大的综合性批发市场。2004年, 市场商品成交额就达20亿元。商圈辐射苏北、安徽、鲁西南等地, 日均人流量8万人。市场拥有自己的客运班车, 每天开向苏南、上海、浙江、广东等地, 专门从事商品信息的搜集和商品的批发采购。汇通市场占地20公顷, 设有十个商贸区 (另有汇通书城设在淮海广场商业区) 。2003年底, 经营面积9.65万平方米, 有摊位、门市4000个, 从业人员1万多人, 主营服装、鞋帽、针纺制品、文化用品、百货、家电等12大类两万多个品种。近几年来, 通过招商引资, 汇通市场正酝酿二次提档升级, 向规模化、品质化、品牌化进军。先后开发、改造了汇通一区、十区、九区和书刊市场区。其中, 由温州客商投资一亿元改建的汇通一区 (汇通商城) , 占地1.33公顷, 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营业面积2.7万平方米, 已开始营业, 商城安装国际先进的空调、扶梯、电梯和完善的火灾自动报警、消防喷淋系统、电子监控系统。由于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变单纯批发为批零兼营, 变单纯经营“大路货”为经营品牌货、专卖店, 变由生产商向商品负责为经销商向消费者直接承诺售后服务, 商城的人气指数急遽上升。以上四个区域全部改造建成后, 汇通市场的实际营业面积将增至15万平方米, 容纳经营户达5000余户。除此之外, 在淮海路上还有食品城、五金市场等批发市场, 这些市场批零兼营, 以其特有的廉价和巨大的吞吐量威胁着淮安市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

(三) 未真正树立起现代营销观念

在淮安市商品零售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之时, 各大商店仍未真正树立起市场第一, 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调查往往质量不高, 甚至被忽略, 以致购进商品不能适销对路;很多商品定价过高, 导致大批顾客流失;以欺骗性的削价、折扣吸引顾客, 使其乘兴而来, 败兴而归;顾客买东西时, 售货员“过分”热情周到, 颇有强行推销之嫌, 而在顾客退货时, 售货员冷若冰霜, 推三阻四, 甚至讲话不文明礼貌。为了降低成本, 商店省却了很多服务内容, 降低了服务比重。

淮安市众多的大型百货商店呈现出市场定位雷同化、装修豪华化、价格膨胀化等状况。市场定位雷同, 这不仅反映在商品种类定位上雷同, 在商品档次定位上也几乎都趋向中高档次。所有的商店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大而全, 衣、食、住、行无所不包, 就连商品的陈列、摆设也大致相同, 消费者感到“进一家, 知百家;走百家, 如一家”。目前, 淮安市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只热衷于利用经营畅销产品、搞有奖销售、装修门面、优惠降价等方法来扩大销售。这种相似的定位、相似的格局及相似的手段使得各大零售企业经营缺乏特色。

比如, 金马广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面积过小, 经营大类不全。一、二楼总面积约为一万多平米, 经营种类比较单一, 如男士精品等都没有, 当然这和其经营定位及面积狭小有很大的关系。二是引进品牌力度不够。全场无太多知名品牌, 多为少女、淑女系列杂牌和擦边球品牌。三是通道狭窄, 照度不够, 道具粗糙, 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乐园休闲服饰广场存在主要问题为:一是品牌线较低, 面向中低层次消费群体, 相比较还不如去汇通精品店购买还便宜些。二是经营品类单一, 称其为专业服饰卖场但细分程度和品类不足, 和新亚这样的综合型百货店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 零售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淮安市大型零售企业经营者往往重视“硬件”的建设远胜于“软件”的建设。长期以来, 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是比较低的, 其思想根源是视零售服务为简单劳动, 不重视岗前、岗中培训及继续教育, 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因此, 管理人员及售货员的素质未能随店铺规模的扩大而相应提高。同时, 内部激励手段落后, 对各级管理者及员工的业绩考核仍缺乏量化标准, 竞争淘汰机制未真正引入, 从而导致零售企业改革与发展缺乏内在动力。

(五) 零售企业普遍缺乏配套优良的服务设施和项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种零售业态升级的趋势是使得购物、休闲、娱乐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 让人们充分享受消费的乐趣。因此成功的零售企业应该充分考虑人们在购物时出现的各种需求, 比如娱乐设施、便捷的餐饮、停车位、甚至儿童娱乐场所等。但据我们调查, 淮安的各大零售商场配套的设施很不如人意。

比如, 淮安私家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多, 开车购物是一种时尚, 但是许多大型零售商场的地下车位情况却不如人愿, 时代一店虽然是消费超1元就可免费停车, 但是车位数量很少, 不管周末与否, 想停车就得排很长时间队, 而且时代身处闹市区, 车水马龙, 拥堵不堪, 直接影响购物的兴致。新亚商场的地下车位还宽松, 但是基本是收费的, 地下车库的条件也是让人感觉狭小、拥堵, 车型大的时候很难从容进出。其次, 相关的餐饮也不是很令人满意。本来淮安就是淮扬美食的发源地, 但是基本在新亚、金鹰等大型购物中心一方面忽视了人们对美食的需求, 基本是模仿南京新百地下餐饮的模式, 搞一些韩国石锅饭、日本料理、意大利牛排等, 和麦当劳、肯德基挤在一起, 店面档次上不去, 不是很地道, 价格却不菲, 消费的人就很少了。

四、加快发展淮安零售业的对策

(一) 加大对淮安市商业网点进行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

商业网点布局要从城市总体发展出发, 与人口分布、消费需求、交通体系、环境保护相协调, 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配合, 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近期来说, 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全面启动淮海中心商务区的建设, 即师专路、清河小学、工行以及时代花园尽快拆迁。几年前的规划到现在迟迟没有动静。中期来讲, 要引进新的商圈了。南京当年因为新街口地区商业过于密集, 再规划中引进了第二商圈的概念, 把一些商业网点布置到湖南路, 并着力打造山西路商圈, 经过10来年的发展, 现在的湖南路-山西路商圈发展的闻名全国, 实践证明这是很成功的。所以淮安大力发展第二乃至第三商圈势在必行。从理论上来讲, 一个商圈的形成, 需要有足够的物资流量和人流量, 两个相邻商圈的直线距离不应低于3公里, 这样才能起到分流人员, 聚集人气的功能, 如果两个商圈距离太近, 会造成人流量的互相干扰, 不利于人员的分散, 也不利于两个商业圈的发展, 尤其不利于后起来的商业圈的形成。另外, 商圈不一定周边有教多聚居人群就能够形成, 它需要更多其他的东西, 大的方面如:既有的文化内涵和约定俗成;其他的诸如休闲、娱乐、餐饮的辅助因素的作用不可或缺。

(二) 树立现代营销理念

首先, 淮安各零售企业内部各要素、各部门要协调一致, 内部各业态、各店铺要在经营上有自己的定位, 实行错位经营, 避免同质化竞争;其次, 在同一个商圈的不同企业之间要尽可能确立自身特色, 实施特色经营战略, 创新经营理念, 突出自身优势, 避免同行倾轧, 降低行业盈利空间;最后, 要大力发展社区商业, 随着淮安城市经济的发展, 社区商业成为发展的必然, 众多零售企业要充分利用社区商业, 加强连锁布点。

(三) 要大力加强零售人员的培训

淮安各级零售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吸引优秀人才和加强人才培养。企业要积极与淮安各大高校 (特别是经济管理类院校) 开展产学研合作, 使高校的部分专业设置与零售经营一致, 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化商业经济的教学和研究体系。比如现在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已经迁入市中心, 企业要人力资源部门要积极主动和校方联系, 利用市场营销系的师资和学员, 加大对零售人员的培训, 同时给该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

(四) 加大优化零售企业配套的服务设施、项目

针对消费者对购物过程中便捷、休闲、娱乐等的需求, 完善既有的服务设施:比如拟建立立体停车位, 使停车不再是出行的烦恼;改善现有餐饮服务项目, 体现淮扬美食的特点, 适当提升餐饮的档次、优化现有餐饮环境、设施, 以满足更多中高档阶层的需求, 甚至外地游客的需求, 而不是仅仅满足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味等等。还要增加新的服务项目, 比如礼品包装、免费出借童车、雨伞免费租借、免费视听享受、免费茶水、报刊阅读、母婴休息、冷藏服务、本地传真、免费的紧急医护等, 还有其他饰品维护、钟表维修、皮鞋修改、数码产品维修等, 总之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实实实在在的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智凯, 宋源.零售业态变迁的内在驱动力研究-美国经验与中国实践[J].上海管理科学, 2006, (3) :49-52.

[2]、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 B/O L].http://www.jssb.gov.cn

[3]、庄华强.零售业态演化规律的理论探讨[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 (7) :33-34.

[4]、刘录敬.西安零售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5) :88-89.

4.淮安盐化工产业链发展探讨 篇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盐化工产业突飞猛进,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盐化工生产大国。盐化工产业不仅提供了“三酸两碱”中的烧碱、纯碱和盐酸, 而且可向下游延伸生产PVC (聚氯乙烯) 、甲烷氯化物、环氧丙烷、TDI (甲苯二异氰酸酯) 、MDI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等多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 以及众多的精细专用化学品, 是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原材料。目前, 我国盐化工产业链正在步入一个新的调整和发展期, 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 锁定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的路线, 将为盐化工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1 淮安盐化工现状

淮安市岩盐资源十分丰富, 盐化工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近年来, 淮安市依托资源优势, 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 已形成了由盐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农用化工、日用化工、橡胶制品等门类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的工业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初具规模, 2009年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4亿元, 预计2010年, 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全市已形成180万吨原油加工、15万吨烧碱、35万吨纯碱、1000万套轮胎、270万吨元明粉、300万吨精制盐、26万吨硝酸的生产能力。

“十一五”期间, 淮安共实施盐化工项目308个, 总投资450亿元, 一大批盐化工新材料及化工中间体项目落户淮安, 其生产工艺水平国际领先。现有包括实联化工 (江苏) 有限公司、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江苏银珠化工集团公司、江苏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在内的规模以上盐化工企业168家, 其中, 重点企业12家。目前, 拥有世界第一规模的乙烯利装置, 邻氯苯胺生产规模世界第一, 六氯环戊二烯生产规模世界第二, 硝基甲苯生产能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低硫低芳烃特种溶剂油装置国内规模最大, 元明粉生产能力位居华东第一。“十二五”期间, 淮安盐化工产业将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形成以盐化工新材料为主导、传统盐产业为支撑、盐产业充分延伸和拓展, 总量全国前列、装备全国领先、产品全国知名的新型特色盐化工产业体系, 全力打造“中国新盐都”。到“十二五”末, 盐化工及相关产业销售额规划超过1000亿元。

2 淮安盐化工产业链探讨

淮安的盐化工产业目前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竞争激烈、环境约束、产业配套等方面的问题, 为此必须延伸产业链、实行差别化发展、完善产业配套, 这样才能促进淮安盐化工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盐化工产业链最关键的莫过于氯气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目前, 除了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以外, 淮安盐化工大型企业如实联化工、井神盐化、华尔润化工等, 主要集中在氯化钠及纯碱的生产、使用上, 其附加值并不高。笔者认为, 淮安盐化工未来的发展重点应当在现有基础上着眼于高耗氯产品及氯气下游产品的开发上, 比如:无机耗氯产品;主要包括盐酸、氯化钡、氯磺酸、漂粉精、次氯酸钠、三氯化铁、三氯化铝等。有机耗氯产品;主要包括PVC、ECH (环氧氯丙烷) 、光气系列产品、MDI、三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 (CPVC) 、氯化聚丙烯 (CPP) 、高纯氯乙酸、氯代异氰尿酸、甲基异丁基酮 (MIBK) 、1.4-丁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氯乙烷及含氯农药产品等, 形成完整的盐化工产业链。可以说, 用好氯气资源, 是盐化工产业链的关键所在, 也是盐化工产业的成败所在。

国内盐化工产业链比较成功的是河北沧州临港化工园区, 它依托沿海丰富的盐资源, 已基本形成了以炼油为龙头, 以PVC、TDI、CPL (己内酰胺) 为骨干产品的石油化工产业链框架, 以及高档染料、农药中间体、香精香料、黏合剂、添加剂等新型化工材料近百种产品的精细化工生产能力;以煤制气中心为龙头, 以甲醇、醋酸、合成氨、化肥等为骨干产品的煤化工产业链框架;以金牛化工20万吨离子膜烧碱为龙头的氯碱化工产业链框架。

又比如山东东营华泰化工集团形成的盐矿开采、热电联产、盐化工、精细化工、有机化工、纸业化工于一体的产业链, 属于“盐化—农化—精细化工”盐化工模式。以上都值得淮安盐化工产业链发展借鉴。

3 结语

综上所述, 做好淮安盐化工产业链, 要在目前基础上, 努力形成以氯碱深加工为发展方向, 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重要支撑的上下游一体化多种系列并重的产业格局, 进一步推动盐化工和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的有机结合, 提高盐化工产业的附加值。另外, 淮安不仅要制造出大量的盐化工产品, 而且还要建立发展盐化工产业的研发机构, 培育盐化工产业的人才队伍, 掌握盐化工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淮安的盐矿资源, 实现千亿元产业的目标, 为淮安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正能量。

参考文献

[1]2011-2012年淮安盐化工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行业咨询网 (www.china-consulting.cn) [1]2011-2012年淮安盐化工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行业咨询网 (www.china-consulting.cn)

5.淮安的发展优势 篇五

关键词:特色蔬菜,红椒,资源开发,江苏淮安

淮安市地处苏北平原, 属暖温带气候, 四季分明, 水源充沛, 是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蔬菜的地区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实施菜篮子工程开始, 至今淮安市已成为江苏省的重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淮安拥有多种独特的蔬菜资源, 例如淮安红椒、蒲菜、黑芭菜、紫芽青萝卜等。该文以淮安特色蔬菜———淮安红椒为例, 通过对淮安红椒产业发展状况的剖析, 对淮安市特色蔬菜资源产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 淮安红椒的特征及发展现状

淮安红椒产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特殊地理生态区域———淮安清浦, 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其果实呈粗牛角形, 表面光滑, 颜色喜庆, 果肉较厚、肉中带润, 辣味适中, 营养丰富, 含丰富的VC, 特别适用于炒菜和花色的搭配。淮安红椒的果肉较厚, 耐储运, 因此其货架期比较长, 这一优点使得淮安红椒不仅能保证红椒对外长距离输出时的品质, 而且能使淮安红椒较长时间占据销售市场, 因此淮安红椒深受国内外市场的好评与青睐。

清浦区作为淮安红椒的发源地和主产地, 早在1980年代初就采取“三膜二帘” (地膜、中棚膜、大棚膜、中棚帘、大棚帘) 的设施化技术种植红椒, 在1990年代初注册了“黄码红椒”品牌, 产品销至全国各地。至2009年, 清浦区的设施蔬菜种植中有80%都种植了红椒。在地方政府财政扶持下, 企业大胆改革创新, 淮安红椒产业成为淮安乃至全省蔬菜产业的一大特色, 种植面积位列全省第一。2010年3月“淮安红椒”成功注册了中国标志证明商标, 正式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的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江苏省第1个设施蔬菜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继而产品还获得“江苏省名牌农产品”“淮安市名牌商标”“2011年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多个荣誉称号[1]。在2012年, 清浦区申报的“淮安红椒高效种植技术集成推广与产业化开发”项目还获得了国家富民强县项目资金的支持。

2 淮安红椒产业发展特点

2.1 重视规模化发展

当地农民早期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种植红椒, 后来逐渐发展到设施化反季节种植。家庭种植规模小, 很难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淮安红椒产业的生产和发展。在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辣椒营销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成立后, 近年来淮安红椒的种植面积得到了有效的扩增 (图1) , 产量也大幅度提高。淮安现有红椒种植面积约1.3万hm2, 年产量近60万t, 年产值约30亿元, 仅清浦区而言, 其种植面积就达0.85万hm2, 年产量近34万t, 年产值已超过15亿元。不仅如此, 各区县还出现了一批大棚红椒生产基地, 较具规模和名气的有清浦区的黄码、盐河、武墩等5个大棚生产示范基地, 除此之外, 全市还有其他20多个大棚规模生产基地, 红椒产业规模化发展十分迅速。

2.2 严格把关质量

淮安红椒之所以深受市场的青睐, 不仅是其产量高, 品牌响, 最重要的还是其过硬的质量。淮安红椒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它的生产已从关注量的需求转变到质和量共求的阶段。为了更好地管理蔬菜的产品质量, 淮安市特别制定了淮安大棚红椒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该规程在近几年红椒生产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2], 它的使用使得淮安红椒在生产过程中农药、激素、肥料滥用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为红椒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淮安红椒的种植对质量的把关从最初辣椒苗的选择到最后果实的包装都有一系列明确的标准与要求。对淮安红椒品质的重视严格到辣椒蒂的凹陷度———因为凹陷度大了会积水积药, 对红椒品质造成影响[3]。红椒的基本品质要求为新鲜洁净、没有异常的气味或口味、生长发育完全、肉厚微辣[4]。红椒在采收前都要根据其色泽、果形、单果质量、外观质量等一系列质量指标人工精心挑选将其分为一、二、三等品[5]。

对质量的严格把关除了对红椒本身的品质有严格的要求外, 对红椒的生长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现在淮安红椒种植基地的排灌、沟渠、田间林网等绿化基础设施到位, 能够防洪抗灾, 不仅使周边水系得到了治理, 而且其周边水质也无污染, 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对质量和生长环境的严格要求使得淮安红椒获得了无公害认证, 到2011年11月, 淮安市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已达6 400 hm2。正是因为对质量的严格把关, 红椒品质得到了保证, 在市场上淮安红椒价格比普通红椒贵0.4~0.6元/kg,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价格甚至能高出2元/kg。近几年, 淮安红椒的单价逐年上升 (图2) , 但在市场上仍然供不应求。

2.3 改革生产技术

淮安红椒的种植主要分为春提早和秋延迟2季, 主打的品种有苏椒14、绿源3号、超越2009等10多个。淮安红椒原有品种较杂, 在品种推广、高产栽培、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上也没有形成科学化和标准化, 致使其不仅在产量上难以得到保证, 在果实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外观, 难以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为此, 淮安辣椒协会在现代农业生产区内建立了6.67 hm2的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应用试验示范田, 指导农民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同时改善种植技术, 带动他们的栽培模式向科学化、标准化的高产栽培方式转变, 提高淮安红椒的产量和质量。与此同时, 园区内还设有6.67 hm2新材料综合应用展示基地, 用于向农户展示推广滴灌材料, 以及高效植保机、园艺管理机等新材料和设施。此外, 淮安市还建立了淮安红椒信息网专题网站, 该网站的建立也为淮安红椒搭建了与外联系的网络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随时关注到红椒种植技术和材料的更新以及淮安红椒销售情况的最新动态。近2年, 清浦区农业推广中心还引入了物联网技术, 对大棚内的光、温、湿进行全程监控, 大大提高了淮安红椒的自动化生产水平。该基地采用地源热泵恒温系统, 解决了冬季育苗的难题, 让农民可以一年四季随时种上红椒。此外, 淮安红椒协会还与数字化农业公司、淮扬菜集团合作, 在全市率先建成拥有58项专利的球形温室大棚, 应用无土栽培技术, 可使淮安红椒产量增长30倍[6]。

淮安红椒在种植的每一阶段都要求技术的精益求精, 在播种期间, “春提早”红椒的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上旬, 并且最好选择天气晴朗的中午进行;“秋延后”的播种期为一般在7月中旬[7]。育苗时, 春提早育苗一般加盖地膜来保温保湿, 秋延后育苗加盖无纺棉布保温保湿并加遮阳网遮荫。传统的育苗方式有冷床育苗、营养钵育苗, 但淮安红椒运用最多的是穴盘基质育苗, 淮安辣椒育苗基质生产和辣椒穴盘基质育苗技术已经基本实现标准化。待幼苗达到标准后, 将其定植在密封大棚内, 温度和肥水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8]。

在红椒的生产过程中, 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试剂的使用, 积极推广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杀虫、黄 (蓝) 板杀虫等生物防虫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系统等生态循环系统进行种植, 很好地节约了资源。淮安市积极推广无公害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以确保科技进步贡献率在红椒生产中达6成以上[9]。仅就清浦区黄码乡而言, 近几年共开展技术培训22场, 培训农民多达2 230人次, 正是由于对种植技术的重视, 在红椒种植过程中肥料利用率提高了了21.2%, 产量提高21.6%, 节约成本23.2%, 增效16.7%, 经济效益增长高达11 520元/hm2, 累计增加经济效益在307.2万元左右。让老百姓真正尝到了种植淮安红椒的甜头 (表1、图3) 。

2.4 重品牌和专业合作

自从2010年淮安成立辣椒协会后, 便由该协会授权管理淮安红椒的商标, 统一制定与实施淮安红椒的生产技术规程, 对淮安红椒的质量标准、质量检测标准、包装销售进行了统一,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淮安红椒生产的一体化, 非常有利于淮安红椒品牌的推广。淮安红椒专业合作社注册和使用了“黄码辣椒”及“淮安红椒”等商标, 有效提高了淮安红椒的知名度, 在提升了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淮安红椒产业的发展后劲。同时, 为了促进淮安红椒的流通, 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成本, 确保新鲜安全的淮安红椒提供给市场, 合作社在创立直营店的同时还牵头成立了清浦区“苏合”销售合作联社, 并且为广大成员生产经营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10], 有效地加快了淮安红椒的流通速度。

淮安红椒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学术科研人员的努力, 清浦区先后引进市农科院、国家大宗蔬菜体系淮安综合试验站、市蔬菜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进驻农业产业园区,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淮安红椒”品种的研发与试验提供了技术便利。

3 淮安红椒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更新速度慢

“淮安红椒”虽然成功注册中国标志证明商标, 但可惜的是清浦区淮安红椒种植的品种主要还是从外面引进的, 比如汴椒一号 (1) 、汴椒一号 (2) 、新汴椒一号、绿源三号、徐椒六号、好农11号、好农78号、种都6号、超越2009等10多个品种, 淮安本地的品种较少, 无自主研发的产品, 品种更新缓慢。虽然近年来市农科院、市蔬菜研究所也在努力培育淮安红椒新品种, 但成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2 种植技术和材料使用推广尚不足

在淮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笔者看到了多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材料, 例如物联网技术, 以及黄蓝板、频振式杀虫等生物防治防虫杀虫技术。但在乡下很多种植户的生产大棚种植过程中, 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相对较少, 因为新材料的使用一次性投入较高, 由于资金的限制, 他们在红椒种植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草帘为主要保温材料, 依旧采取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进行淮安红椒的种植, 不仅限制了红椒的产量也很难使红椒的产品质量得到保证。要想有效解决该问题,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只有资金得到保证, 才会拥有新技术、新材料的变革。

3.3 深加工水平较低, 与国际市场接轨欠缺

多年来淮安红椒在市场上的使用方法一直趋于单调, 主要用于炒菜和配菜,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红椒的这一食用方法已远不能满足人们对食品色香味多方面的需要。虽然淮安红椒已经开始着手于产品某些方面的深加工, 但就目前为止, 其产品开发的广度、深度和速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淮安红椒的销售区域也主要局限在国内, 与国际大市场的接轨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4 红椒产业发展对淮安市特色蔬菜开发的启发

“淮安红椒”产业的成功发展是淮安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淮安红椒”产业的成功也为淮安市其他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对策。

4.1 强化政府扶持, 建立政府支持保护体系

特色蔬菜产业是淮安市优势特色产业, 其对提高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引入产业发展投入中, 政府投入应当是主体。政府的财政对蔬菜产业的投入应该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每年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加大特色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蔬菜种植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加强对农民的专业培训等方面, 确保特色蔬菜产业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另外, 政府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加大项目申报的力度和招商引资, 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到特色蔬菜的种植中来, 为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打响品牌, 引进资金。

4.2 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战略

淮安特色蔬菜多为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 难以实现生产化和规范化质量标准。随着国内外市场对蔬菜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蔬菜生产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 因此, 政府应该建立相关政策措施, 建立无公害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带动特色蔬菜生产的标准化。根据特色蔬菜不同的地域性生产特点, 从育苗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入手, 通过建立生产示范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新技术的研发、实施名牌战略等措施使蔬菜质量提升档次、形成区域特色并且提高生产效益。进行统一生产、包装、销售、管理等一系列措施, 加强品牌经营。

4.3 提升技术, 重视专业合作

改良特色蔬菜的育种、栽培技术, 能够有效实现特色蔬菜的高质量、高规模生产。可以定期选出一批具有种植经验的农户去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或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参观学习, 也要适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短期进修, 更新知识, 拓展视野, 提升技术, 更好地服务于蔬菜产业, 多途径快速提高特色蔬菜种植技术。根据规范化和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走专业合作的道路不失为淮安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的权宜之计, 建立“合作社+农户+协会”等多种专业合作组织, 有利于特色蔬菜产业稳定、快速发展。

4.4 提高深加工水平, 增加附加值

加大对特色蔬菜的深加工, 提高特色蔬菜加工的广度和深度, 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特色蔬菜的各种利用途径, 增加特色蔬菜的附加值。例如, 淮安蒲菜可以加工成休闲小吃、食品罐头等产品, 深度开发其食用途径。

4.5 加快龙头企业的建立, 带动出口

淮安特色蔬菜的生产除了淮安红椒等一些少数品种的生产已经建立起一系列的体制外, 多数品种的生产还未趋规模化, 要想对这些特色蔬菜品种进行一定的开发, 必须要尽快培育出一批了解国际市场、懂得国际贸易蔬菜的龙头企业和营销公司。龙头企业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 产出能力比较高, 信息较灵通。通过龙头企业的推动来引导蔬菜加工流通企业、外商等创办外贸公司, 努力扩大出口, 增强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活力。比如充分利用与东南亚等地区的地理条件以及饮食相近的特点, 增加淮安特色蔬菜在日、韩等国市场份额, 并积极开拓特色蔬菜及其加工品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出口,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汪国莲, 谢忠谊, 陈明, 等.淮安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147-148.

[2]王立华, 王锡明.淮安红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 2012 (18) :95-97.

[3]赵洪涛, 贺新强.淮安土辣椒是怎样红遍全国的[N].新华日报, 2011-07-19 (A1-A2) .

[4]王锡明, 宛汉斌.苏椒5号 (博士王) 辣椒采收分级包装技术规程[J].长江蔬菜, 2011 (22) :59.

[5]宋洋.种出农产品的附加值[J].致富视点, 2013 (9) :4-5.

[6]陈春裕.淮安红椒产业实现“二次飞跃”[N].江苏经济报, 2014-01-15.

[7]戈伟, 王述彬, 潘宝贵.淮安红椒大棚高效栽培技术[J].辣椒杂志, 2012 (3) :14-15.

[8]邹学校.辣椒遗传育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59-71.

[9]赵平.多途径打造“淮安红椒”品牌[J].江苏农村经济, 2012 (7) :31.

上一篇:“回龙精神”读后感下一篇: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