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审美观怎么培养(共16篇)
1.孩子审美观怎么培养 篇一
(一)、处罚
古人讲,玉不琢,不成器。对一个初中的学生说道理,他们比家长说得还深刻,给他们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都是脑袋管不住手脚的人。但家长在处罚时一定要注意三项基本原则,否则就是滥杀无辜了:
1.处罚前要让孩子明白处罚的规矩。
2.就事论事的原则,犯了错误以后要就事论事,不要数罪并罚的原则。
3.立即处罚的原则,有的母亲当孩子犯错误后心软了,总是说:等你爸回来收拾你。
(二)、陪读
初一,初二这两年,在孩子学习习惯校正的阶段,两个家长陪读时间每周不能低于6个小时,低于6小时将来你的孩子没有考上大学你不要怪孩子,“种豆者得豆,种瓜者得瓜。”初一和初二这两年太关键了。
2.孩子审美观怎么培养 篇二
传统的幼儿绘画是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只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画法和步骤临摹,而“课标”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我认为,美术教学应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用色彩和线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激发孩子的审美情感
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孩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是激发他们审美情感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色彩,如蓝天白云、桃红柳绿、青山绿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都会给幼儿带来心灵和视角上的愉悦感。我还会让孩子们说说,这些自然画面为什么会这样美?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娇艳的玫瑰和暗绿的叶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这是色彩美;形态各异的花卉树木排列在一起,错落有致,这是形态美;古色古香的凉亭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给人以秀丽的感觉,这是艺术美。渐渐地,他们学会了发现周围事物中蕴涵的自然美,丰富了自己头脑中的“内在图式”,积累了创作的素材。
二、创设游戏化的绘画情景
如何使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真正体验到快乐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创设游戏化的绘画情景。因为游戏是一种能够使孩子将内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游戏是孩子美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游戏,为孩子绘画创造条件,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三、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审美情趣、想象能力、绘画技能、创新水平等等也都是不同的。应该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如有的孩子想象丰富,作画大胆,构思新颖,但有急于求成的小缺点,其作品初看比较零乱,色彩单调,细品方知其中的新奇之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一方面肯定他的独创性,另一方面则用商讨的口吻,鼓励他认真选色、涂色,丰富画面的色彩。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对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我则不断鼓励、赞赏,使他们充满信心,大胆绘画。
四、走进孩子的绘画世界
孩子眼中的“真实”世界与成人的“现实”是不同的,让他们像成人那样临摹、写生,是有悖于“童心”的做法。他们的画往往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飞鸟、白云被画在地上。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千万不要作贬低性的批评,并且要表示赞赏。应鼓励孩子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想象,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表现与艺术创作,珍视童心,让孩子无拘无束地泼墨挥毫,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正面评价孩子的作品
3.孩子审美观怎么培养 篇三
讲述人:北京某知名小学刘老师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小真是我班里的学生。这孩子善良、老实、本分,什么都不爱争,和谁的关系都好,但有一点,学习上不求上进,考试最后一名他从来都不着急。当别的同学都做作业的时候,他就坐在那里看着老师发呆,催促几遍才动一下,所以总是做不完作业。其实这孩子并不笨,如果他想算,算术算得特别快。为了激励他的上进心,我可没少下功夫。“五一”节的时候,我们组织了一次拓展活动。有一项活动需要攀一个20米高的悬崖,这是孩子们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当大家都既紧张又兴奋地跃跃欲试时,他却大煞风景地问:“老师,什么时候吃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每天的上午10点和下午4点以后,当别的孩子正在忘我地投入活动时,小真总是不适时地问出这个问题,并且还不是一遍,似乎对吃饭的兴趣盖过了对所有活动的兴趣。
每次活动后,我们请每一位同学谈感想,这次攀岩也不例外。大家很兴奋地踊跃发言,有的说:“以前从来不想的事,自己居然做到了,非常自豪。”有的说:“在攀岩过程中,虽然手和腿被岩石划破了,但是很有成就感,以后会终身难忘。”有的说:“攀岩让自己战胜了恐惧,今后遇到困难再也不怕了。”但是,小真却不思考,也不发言,没有情绪的变化,老师引导他:“如果不去,你会不会后悔?”别的同学都大声地说:“会!”但小真满不在乎地摇摇头说:“不后悔。”问他为什么?他说:“不去有不去的好处,可以在家睡觉、吃东西,就不会被划破腿了。”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总的来说,这孩子除了对吃还有兴趣之外,其他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任各科老师怎么引导,就是没一点儿变化。没有上进心,他干什么都不怕是最后一个,并且还非常坦然。一次,我在班上让大家写下自己将来的理想,同学们都写了,并且踌躇满志地说了出来,但是小真什么都没有写。老师动员了半天,他也没写,只说像现在这样很好,说话的语气像一个退休多年、安于现状的“小老头”。
我与他的父母接触过,了解到他们都有不错的职业和收入,虽然父母比较忙,但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4个人在家里全天候照顾他。我曾经和他的父母谈过他的问题,他们也很着急,但对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当然一个孩子太争强好胜了不好,但是小真这样像与事无争的“小老头”也对成长不利。我们都很犯愁该怎么教育他呢?
第二节课:实案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小真的成长环境发现,问题的根源出在他的家庭上。小真的表现是典型的“隔辈教育综合征”——从小和祖辈在一起的孩子身上的特征。小真从小就生活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4个大人的包围中,但老人由于不懂儿童教育,只满足于对孩子在生活方面照顾得无微不至,而无视孩子智力的开发、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以及情绪控制能力的培养。
他们不由自主地替小真做事、思考、做决定,小真只需要坐等享受,省略了思考及争取的过程。小真的世界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吃”,隔两三个小时,估计小真快饿了,老人已经准备好了各种水果、零食。所以,他不仅不需要动手做什么,而且不需要动脑筋想。更让他惬意的是,由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熟知他的脾气,不需要他说什么,就会马上猜到他的需要,所以小真连说话都省了。因此,10岁的小真,虽然已上四年级,但是最惧怕写字、课堂发言,他的语言都是简短的几个字。
过度的溺爱造成小真怕苦怕累的习性;包办孩子一切的事情,又使小真养成懒惰的习惯;代替孩子做主、缺少与孩子交流又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老人退休后过于淡薄的心态更使小真对一切新鲜事物丧失了探究、追求的兴趣,一味地满足于现状。可以说,长期与4位老人共同生活,使小真成为一个身懒——懒得活动和锻炼、手懒——懒得干活和写字、脑懒——懒得思考和幻想、嘴懒——懒得说话和交流、心懒——懒得努力和竞争的“小老人”。就这样,童年的小真人未长大,心已老了。
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的探索心、好奇心是儿童非常重要的一项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着孩子智力因素的发展,制约着孩子主动思索的能力、自信心、想象力、创造力,最终决定他学业、将来事业的成就和生活幸福的指数。通过对l15名市级竞赛获奖学生调查发现:他们中智力超群者不多,家庭物质文化条件不是普遍优越;但是大多数人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意志坚强,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因此健全人格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而小真就是因为长期生活在老人的包围中,这些积极的人格没养成,却养成了消极的人格。许多案例和统计数据表明,由隔辈带大的孩子绝大多数存在着心理、行为习惯问题,并且影响孩子的一生,一般表现为:
心理老化:对该感兴趣的事物提不起兴趣,远离社会、落后于时代,没有进取心和探索精神;
性格退缩:由于生活圈子狭小,缺乏与他人的交流,致使孩子出现交流障碍,不能融入集体,社会化进程受到阻碍,很容易停留在幼稚阶段;
心理脆弱:失去独立思考与活动机会,缺乏自立、自信,性格倾向于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经受挫折;
智力降低:决定孩子智力的因素有遗传、营养、早期教育(主要是0~3岁)、成长环境等,由于许多老人不懂得早期教育,致使孩子的智力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长大后的智力水平与应达到的智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和事业。许多老人把孩子放在电视机前由“电视保姆”看管,孩子不可避免地患上了注意力分散、缺乏耐心、思维迟钝、思维不连贯等毛病。
身体虚弱:老人本身活动量少,对孩子强调保护而忽视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许多和老人长大的孩子身体虚弱、肥胖、耐力差,动一动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容易过早患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老年疾病。
第三节课:父母对策
家里有老人愿意帮助带孩子是好事,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但是,父母不能因此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老人。如果您家里有一个可以帮助你照看孩子的老人,应该怎么办呢?
策略一,衡量老人是否适合教育孩子。
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具备教育孩子的素质,看看他老人家是否符合以下条件:
身心健康:情绪稳定,无偏执、固执等人格偏差。
愿意承担:愿意承担才会有耐心,而不情愿、被迫承担这份责任的老人会心生怨气,缺乏耐心和爱心,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习惯良好:卫生习惯好,无烟、酒、毒品、麻将、赌博、游戏等不良嗜好。
知识全面:了解营养、护理、早期教育、儿童生理和心理等常识。
心态年轻:性格开朗,乐于交往,跟上时代变化,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认识世界和社会,放手让孩子与他人交往。
善于学习: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善于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新知识,掌握教育技巧。
宽严适度:对孩子既慈爱宽容,善于引导;又不纵容溺爱,能严格要求。
观察沟通:善于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主动与孩子父母沟通、改善教育方法。
策略二,动员老人改变教育方式
当然,事实上能够达到上述标准的老人并不多,年轻的父母就要动员老人做适当的改变,对老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再教育”。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乌鸦反哺”式的文化时代,即年轻一代拥有的知识比年长的一代更多,老人要不时地从年轻人那里学习新的知识,才有可能不落后于时代的飞速发展。为了不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更是如此。
策略三,父母自己带孩子
如果老人既不符合上述标准,又不愿意或不能改变,奉劝年轻的父母就不要心存侥幸或懒惰,宁可自己辛苦一些,也要给孩子正常的启蒙教育,以免错失教育的关键期,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家庭作业
像小真一样已经产生不良后果的孩子家长,需要花费比正常教育多几倍的工夫去对孩子进行心理和行为矫正。
让孩子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自己该做和能做的事情一定不能由家长代劳,改变他“手懒”的习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做主,大人不应代替孩子做决定,改变孩子“心懒”的习惯。
引导孩子动脑思考。大人不要时时代替孩子思考,而应营造情境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学习、探索的愿望,改变遇到问题等待答案的“脑懒”习惯。
宽松的环境、热情的鼓励与严格的规则相结合。宽松的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探索欲;热情的鼓励可以使孩子把正确的行为坚持下去,知道什么应该做;而严格的规则和界限则可使孩子知道什么不能做。
(责任编辑/王小艾)
E-mail:wangxiaoai1981@126.com
4.怎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篇四
当爸爸妈妈着迷于一本书,一幅艺术品,甚至是一盘美味的菜时,别忘了让孩子一起分享你们的喜悦,让孩子知道到底是什么让大人们如此高兴。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也可以感受到大人在学习时的热情。
随处接触书籍
家里的书籍放在孩子随手可及的地方,餐桌、床头、沙发靠背甚至汽车后排座位上,慢慢地孩子将会对书籍产生一种亲近感,并将阅读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从兴趣爱好着手
如果孩子迷恋恐龙,就经常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或者到图书馆为他借一些史前动物画册,适当的时候还可以买一些模型玩具,随时在家里上演“侏罗纪大战”。孩子的兴趣特性需要父母从婴儿期开始捕捉和培养,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
在玩耍中学习
5.父母怎么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篇五
1、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孩子了解家里的收入与消费开支情况,让孩子明白金钱来之不易,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会很慎重地货比三家,改掉冲动购物的坏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教会孩子开始储蓄 当孩子想买自己心仪已久的一人贵重物品时,父母可以跟他说,把零花钱储存起来买。让孩子体验“积少成多”的乐趣,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有选择性消费”的意义。
4、适度积累理财经验 每年孩子收到压岁钱后,鼓励孩子集中起来储蓄,存款可选择一年,到期后陪孩子取出来,故意让他核算一下银行给利息对不对,让孩子知道货币时间价值和钱能生钱的道理,同时告诉孩子今年压岁钱再加上取出来本金和利息,放在一起再存一年收益会更高。
6.怎么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篇六
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第一,抓态度作风,家长应查看孩子是否专心读书,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是否工整,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持何态度,有无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等。
第二,抓作业,家长应查看孩子放学回家是否自觉做作业,做作业前是否先复习,做完作业是否检查,对老师指出的错题、错字是否更正了,作业本是否整洁等。第三,抓技能技巧,家长应查看孩子写字是否又快又好,作文是否格式正确、内容充实、语言生动,手工、图画、唱歌是否合乎要求等。
第四,抓能力,家长应查看孩子是否有复习、预习、记忆、思考、写作、心算的能力,会不会朗读、复述、背诵故事和诗篇等。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一,必须从“强制”入手。孩子不会学习,也无所谓习惯,所以,孩子开始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耐心讲高温齿轮泵解,比如,孩子写作业时,从握笔姿式,到书写内容,家长都要仔细观察,随时纠正,直到孩子养成正确的习惯后,再放手。
第二,要具体指导。家长应废除空洞的说教,而要一点一滴地具体纠正孩子学习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孩子善于模仿,家长应以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来影响孩子。第三,要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要因势利导。如果你发现了孩子自觉学习的行为,就应及时鼓励,使之巩固,逐渐形成习惯。
第四,不断提出新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应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了成绩,家长不要过分夸奖,而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孩子就不会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而会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了。第五,要创造学习条件。孩子写字需要桌椅、文具,阅读要有图书家长应想力、法为孩子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如果让孩子坐若小板凳,趴在椅子上做功课,不但不能使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还容易驼背。
培养孩子的智慧应从小尽早
孩子的智慧是老天赋予的,这是大家都这样认为的。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孩子的智慧取决于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这两个方面。大家公认的是遗传因素占大多多数,而环境因素只占40%而已。
从古到今,智商高的家族千千万万。就像我们熟知的巴赫音乐家,还有韦伯和莫扎特世家中,在之后的几带人在都有很多的音乐家出现。另外还有,远在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祖冲之的儿子祖桓之科学家、机械发明家孙子祖皓都是。他们也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与数学家。像这样一个家族几代人出现这样的高人,刚好说明了先天和后天因素对才艺天赋的作用。
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会遗传个孩子的,很多方面的天赋都有很大的希望遗传给后代。这样后代就继承了爸爸妈妈YCB齿轮泵的天赋。在有些方面很突出。所以,在周围的环境影响下,父母的天赋如果适当地进行开发,很有可能给孩子的智慧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
其次,环境对孩子的智慧也有很大的因素。后天的影响对孩子的智慧有很重要的影响。早教是我们做父母一直提倡的。从怀孕开始,发育脑细胞的第一高峰会在10~18周的时候,第二高峰会在宝宝出生后的3~6个月之间。如果希望孩子智力发育的很好时,首先要在怀孕时注意营养的吸收。其次就是在出生后喂养的时候。这些都是对孩子的智慧发育有很大的帮助。
七分靠努力,三分天注定。这句千古名言。还有长期研究过很多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的人,他们发现这些孩子大长大一直保持优秀的才能,这些的孩子的智商大多数在128分左右,都远远超过平常孩子的智慧。也有那些精神先天缺陷者,他们的孩子有精神缺陷或反应迟钝。智商,情商不算是在遗传中。
情商就是人的个性啊、脾气啊、处事能力啊、交际能力啊等方面的。孩子有的方面会像爸爸,有的方面会像妈妈。这些都是不一定的。
从小培养孩子的智慧是最好的。从早也是少不了的。长辈要教孩子怎样去观察事物的好与坏,要与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想法的时候,教他一定要说出来,做出来,更进一步。
7.孩子,你怎么了? 篇七
主持人语:受遗传、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态度的影响,儿童往往有统一的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正常儿童只是偶尔犯错误,这受制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但问题儿童不同,他们的错误往往是重复出现,并且由他们的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所决定,这也使得对他们的教育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行为背后的动力机制没有被重视,任何就事论事的行为主义的矫正方法都很难起到作用。因此,问题学生教育的复杂性在于,教师或家长要善于根据儿童一贯的行为,解读出他的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并在较为漫长的时间里帮助儿童改变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否则,教师或家长只能成为救火队员,东扑西扑,终将于事无补或者只是暂时遏制。
教育案例
这孩子是在一个多月时保过胎的,就吃了一两天的中药,不知道是否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影响?我的孩子刚生下时没哭,我问了医生,狠狠地打了几下才听到很小的声音,在医院期间打针时都没吭过一声。他在6个月的时候就主动断奶,而非在大人的强迫之下,愿意吃有滋味的稀饭。他没怎么爬过,感觉上有些失调,但动作快捷,在10个月时会指着灯说第一个字:灯。在那时发现他的脾气不好,有次给他吃炒过的花生,已经好几颗下肚,还是想吃,一把就夺过我手中的花生往嘴里塞。
因为我工作的原因和孩子奶奶的去世,孩子10个月时就交给他爷爷和姑妈在外地带着,其间看望过几次,看到我就撕心裂肺地哭,不要我,远远地看着我,大概在10分钟后又渴求我的拥抱。于是我常给他讲画报,他目不转睛地看着。
孩子大约一岁半的时候,我父母和我同住,就把孩子接回来了。那时孩子特有表现欲望,常常手舞足蹈,要求大家看着他,还必须鼓掌迎合,否则就生气。当人们不注意他的时候,他就把棉拖鞋丢进马桶,并且跑出来大笑。以前从不动手打他,后来因为他屡次这样,不得不打了他,并把他带到马桶边,让他闻被浸湿的鞋的味道,即使这样,仍很难阻止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有一次,他在床上蹦蹦跳跳,他父亲呵斥他,他不听,跳得更凶,于是他父亲就一把把他摔到地砖上,只听到咕咚一声,我赶紧抱起来,好在没啥问题,但是孩子一个月都不叫爸爸,自此他爸爸也不管他了。
他临睡前必须有个真丝的围巾放在嘴边,嘴唇撅着类似吮吸,否则就会哭闹,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10岁。这孩子一生下就是独自睡小床的,睡觉时他的头都是向着我的方向。
大概3岁时,我把他送到父母家附近的幼儿园,叫父母先接下,我下班再用自行车带他回家,路途约40分钟,这种状况持续了半年。据老师说当时他总不肯睡觉,喜欢恶作剧,仍然是把鞋子丢进厕所。这期间,孩子父亲几乎不管孩子,而且,我们夫妻关系紧张,经常吵闹不休,他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打得我嘴巴出血,眼镜被打坏好几副,孩子在旁边吓得目瞪口呆、一声不吭……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争吵之中闹离婚,冷落了孩子。当时的我除了工作学习,就是去陪常喊胃痛的孩子父亲看病抓药,等我想和孩子说说话时,他已经瞌睡了。平日里孩子大都是在家看书,从不下楼和别的孩子玩耍(爷爷怕他和别的孩子冲突常阻止其下楼)。到了幼儿园,则像放风一样,天天必须在操场上跑至少10圈,老师要求做操时却一动不动。坐在那里时,他从来都不正坐,总是把腿伸出去好长,屁股只搭着板凳的一半,身子斜靠在椅背上,然后四处张望,老师说东他偏向西,思绪是绝不随大人的引导走的。中午从不睡觉,老师没法子,只要是出去采购什么的都带他出去,省得他闹。经过综合观察,老师说他无论何时都是要通过反常的动作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因为孩子常有攻击性行为,我就带他去脑科医院看病。但在幼儿园阶段是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的,只能给他吃中成药。那药吃了以后他似乎更兴奋,本来在操场上跑10圈,结果要跑20圈才罢休。依照心理医生的嘱托,每天叫他静坐30分钟,他还是能坐住的。
带他到医院里查大脑的情况也是正常的,测了韦氏智商是112,属睿智型的,医生说他喜欢排列组合。
平时我给他的印象就是不怎么在家,以致后来天天在家,还是给他这种感觉。一有假的时候,我就带孩子回娘家住,那时孩子站在我妹妹旁边看电脑,什么东西不用教就会了。从那时开始玩帝国游戏,还会自己安装游戏软件,以致我妹妹说他白天是魔鬼,晚上是天使。他相当迷恋电脑游戏,为了能一直玩下去,就直接尿湿裤子。很奇怪的是,他一玩电脑就能半天半天地坐下来。他是好学的,3岁即开始认字,出去玩时带他坐公交,汽车报站时他都竖着耳朵看着站牌,很快就识得不少字。
孩子在小学入学后,表现得比幼儿园时期攻击性行为更为突出:喜欢哄闹,动不动就打人,需要老师随时看着。有时将同学摔倒后还踢后腰,伤害的都是要害部位。据老师反映,他上课只有前15分钟注意力是集中的,后面则是一刻不得安宁,老师的话都是耳边风。上音乐课不感兴趣,就在大教室后面排列板凳。体育课更是不服老师管教,自己还要去管别人的不是。犯错误后不肯赔礼道歉,并且一声不吭,随便怎么问都不开口。有次上手工课,看同学剪的东西好,就上去剪那个同学的手指,以致家长闹将起来,他大概一个多月都没去上课。期末考试成绩仍然很优秀。在二年级下学期,我辞了职专门照料他。我设计了跟踪表,要老师签他每节课的表现。由此发现他上课大声说话,有时还唱歌,说些笑话逗乐……于是再带他去脑科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多动症。服用药物利他林,但这只是短期镇定剂,效果只能持续3~3.5小时,下午也不能服用,所以所担忧的事还是时常发生。
我常年为他提心吊胆的,就怕学校来个电话说是又打了某人,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最令人苦恼的就是他不说话,一旦和他谈道理就打瞌睡,除非说他感兴趣的天文地理之类的。要么他就幻想,说些不着边际的故事给你听。后来实在没办法就通过暴打逼他说话、写检查,只是检查写了一张又一张,依然屡教不改。孩子大约在11~12岁的时候还喜欢藏妈妈和小姨的胸衣裤衩,现在不收藏了。
上六年级时,由于班主任管得很紧,他自己知道用功读书,但我在陪他读课外辅导班时发现,他走神相当厉害,经常书不拿,笔记也不记,就像那课和他无关一样。不过他在测试时做起题来却是飞快的,正确率还算可以。
他在三四年级时开始写打油诗,自称班上的小诗人;五六年级迷恋写小说,天天写,类似儿童武侠小说,却不乐意给别人看。他一直对电脑游戏很入迷,喜欢玩大型策略游戏,如星际、魔兽等,常常忘记吃饭。他的书上画有自编漫画,还乱改书中插图。看动画喜欢看《猫和老鼠》《机器猫》《丁丁历险记》,不爱看《奥特曼》。读书喜欢地理、历史、天文、科幻类的,不喜散文、文言文等。
小升初他考入南京一流学校的一流班级。初中阶段,他还是喜欢写小说,仍然是天天写。初一的时候写的是科幻小说,现在已经初二了,这学期写的是魔幻类的,他都随身携带不让人看。
今天下课,老师好奇地要看孩子的小说,孩子不给看,就开始抢夺,后来就打起来了。老师把他弄到办公室,不让上课,并告诉我,让我带孩子去医院看脑科医生。
案例点评
案例中的孩子,其行为方式有两个特征,一是暴力,二是性。依靠暴力和性解决问题,源于父亲的遗传,更源于家庭环境。
孩子的父亲似乎天分很高,生命力很强,但境遇不佳,是一个高度脆弱的人。他经常抱怨胃不舒服,这不是身体原因,而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焦虑(类似的例证很多,以胃痛、头痛为主),这种焦虑导致了他用暴力的方式宣泄。但令人疑惑的是,这样一个狂暴的男人,何以与妻子维系这么久的婚姻关系?因为案例信息不完整,一个可能的推测是,每次暴力之后,伴随而至的是比较狂暴的性的安抚。更进一步的推测,这种性的安抚极有可能被孩子窥见过(由于案例不完整,只是猜测,不排除其他可能)。之所以作出这种推测,一个有力的证据是,孩子经常性地将棉拖鞋丢进马桶里,即使多次为此挨打也没有改掉。这种无意识重复的动作,实际上是对性行为的模仿并已经形成了情结,除了鞋子扔进马桶本身的暗示意义外,还因为性行为往往与马桶有关。这从孩子后面收藏妈妈和小姨内衣的细节,也可以得到证明。因此,父亲一方面将旺盛的生命力和天分遗传给了孩子,另一方面他用暴力和性来解决问题尤其是对待妻子的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为什么孩子会受到这种影响?因为这个孩子有匮乏性的恋母情结。
对1.5岁之前的孩子来说,母爱是绝对重要的,是培养儿童基本信任感的根本。10个月时孩子离开母亲,他经历了母爱的被剥夺,这种被剥夺导致的匮乏,使他形成了畸形的恋母情结。因此当母亲偶尔出现时,孩子会心怀怨恨,“不要我,远远地看着我”,然后,“大概在10分钟后又渴求我的拥抱”。这种对母亲既爱且恨的态度,无意识中一直主宰着孩子。因此孩子一方面依恋母亲,潜意识里惧怕母亲的离去,“临睡前必须有个真丝的围巾放在嘴边,嘴唇撅着类似吮吸,否则就会哭闹”,甚至头都是朝向母亲的方向。另一方面,他又滋生了控制母亲的愿望,而他从父亲那里习得了控制母亲的方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风格。这种生活风格同样作用于同学甚至老师,就产生了问题。因为在家里,暴力是“合法”的,而在学校,则是要被矫正的行为。于是,一个问题儿童就形成了。
家长与老师全力以赴地矫正孩子,甚至三番五次地带去看医生,测智商,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孩子本来是上帝赐予他们的礼物,而他们却非要让他“泯然众人矣”才肯罢休,殊为可叹!
这个孩子是属于那种天分极高、生命力旺盛、百里挑一的天才儿童。因此,他的精力特别旺盛,不断地探索世界:识字、抓花生……天生喜欢探索和探险。这种探索在成人眼里,就是“好动”,因此,他被贴上了多动症的标签并进行治疗。但多动症儿童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安静下来和集中注意力的儿童,而这个孩子则不然,他在研究一件事情时,能够极端地专注。一个证据就是,医生嘱咐他每天静坐30分钟,他是能够坐得住的。另一个例子是,他在迷恋电脑游戏的时候,因为专注,可以直接尿湿裤子而不愿意下来。研究任何一件事情,能够如此极端专注,这是一种遗传得来的珍贵类型,不是后天培养的,是天才儿童的重要标志。
这个孩子出门坐公交时认了不少字,上课时只能听15分钟,这些都是聪明的表现。你怎么可以指望这样一个聪明而精力旺盛的儿童停止探索,安安静静地傻坐在那里?除非你给予他足够的智力挑战,否则,他永远不会停止探索。他喜欢地理、历史、天文、科幻以及电脑游戏,不喜欢散文、文言文等,是因为他的智力类型是典型的理科探索型,喜欢含有推理性质的书籍和活动。因此,他虽然听课不认真,却仍然能够成绩很好,能够考入一流学校的一流班级。这样的孩子,生命力旺盛到打压不下,应该珍惜才是。他的一系列问题,不是道德的原因,而源于他的智力类型以及生活风格。
对这类问题儿童的矫正,就是必须将他们多余的精力导向正确的方向,例如导向科学探索等。一旦孩子有了广阔、正确的探索空间,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时候再逐渐矫正其他行为,慢慢地,孩子在正确的探索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会自然地引导着他走上正确的道路,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道德上。
(本案例系新教育研究中心海门实验区培训会研讨案例,由魏智渊老师根据讨论共识进行整理)
8.怎么样培养孩子空间思维能力 篇八
特别是年轻的家长朋友们的目光会自然更多地关注和审视自己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为了让孩子从小就聪明,长大以后成为栋梁之才,家长们可谓是绞尽脑汁,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方法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还是应该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方面入手。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呢?我想首先应尽量调动孩子的感觉器官,使其能充分感知和观察外界事物,不断丰富孩子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感性知识和经验。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通过实践,在积累大量感性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因此,特别对于那些幼年的孩子,最好采用一些直观法,如参观、游览,直接接触各种实物,以促进孩子尽可能通过亲身的感受与体验去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孩子积累得感性知识越多、越正确,就越易形成对事物正确的概括,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其次要启发孩子进行积极思维,善于给孩子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
孩子自己想得到的,做得到的,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人的脑子越用越聪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就是要孩子更加聪明,会动脑筋,会适应新情况,会解决新问题。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善于启发孩子积极思维,并精心设计、创造条件,使他们不要依赖成人,而是靠自己动脑筋思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运用已有的感性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
为了使孩子思考问题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即使孩子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家长也不要急于直接给予解答,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启发他们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实践证明,只有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老师或家长提出的任务时,才会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要做到这几点就应让孩子有足够活动的空间。
如果有时间的话家长要多陪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爱模仿,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见到新奇的东西,就要去动一动、摸一摸、拆一拆、装一装,这些都是儿童喜欢探求和旺盛求知欲的表现,家长们切不可禁止他们或随便责备他们,以免挫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应当因势利导,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主动去培养他们乐于动脑筋、想办法以及勤于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发展孩子的口头语言,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不要放过在游戏、参观、散步等日常生活中跟孩子对话的机会,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相应的词汇,教他们学会逐渐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知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的思维从具体情景中解放出来,在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
9.孩子审美观怎么培养 篇九
很多人从小的时候就希望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智商高的人,而忽略了情商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情商具一定的遗传导因,而后天的人为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更是一个关键。提高孩子的情商究竟该如何去做呢?
提高孩子的情商,专家医生给的六项建议
1、父母须时常向孩子表达爱意
亲子之间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
在与孩子互动的时候可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经常给孩子拥抱对孩子的情商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2、培养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
培养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很必要、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就是因为不懂得、不会去表明自己的情感,才表现为行为失控的。
3、教会孩子自主决定
只有在人生的旅途中,个体所做的抉择基本正确,人的一生才能发展顺畅,生活幸福。
而独立是人格发育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孩子自幼就学着自己做出抉择、尝试去拿主意,方能逐渐培养出孩子健全的自我和独立的性格。
4、接纳孩子的情绪
要让孩子说出自己不满的情绪,而不是让他们将一些情绪压抑在心里。
此外,要学会温和委婉地探询孩子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调控自身情绪很必要。父母要坚决杜绝在孩子愤怒时,去试图压抑、去否定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5、认同孩子所取得的点滴成就
对孩子探索、尝试的努力父母永远要予以正面的肯定和认同,任何贬损、嘲笑孩子的言行,都会让孩子极大地削弱对失败的承受力。
当遇到挫折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们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6、杜绝溺爱
某些父母特别是隔代的家长好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这样的话,这看上去很慈爱、很呵护孩子,其实这样恰恰很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并损害孩子自身的安全感。
三招提高孩子情商的方法
1、和孩子做情感交流互动
2、把孩子当成朋友,凡事与孩子商量
在家里,你不要事事决断,一切听你安排。这样时间长了,会养成孩子“依赖”的坏习惯。你应该把孩子当成“朋友”,遇到事情,多与孩子商量。
3、把自己变成弱者,凡事要孩子照顾你
你可以说,女儿,今天妈妈身体不舒服,你帮妈妈把碗洗了吧。她一定会欣然同意,因为她觉得那是帮助了你。
假如你不示弱,不把自己变成弱者,很武断地命令孩子洗碗,可能就得不到这样的效果。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才成功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在管理领域里成功的那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学校里被认为智商并不太高的人。
同时,学习的好坏除了与学生本人的智商有关,与他们的情商也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十分聪明的人毕竟占少数,多数是有待开发的不太聪明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太聪明的人因为很高的情商,最终也会取得成功。
首先,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会带来两个天大的好处。
首先,孩子可以从中明了,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
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
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这次挨打,心理难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别人,别人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个深刻的情绪体会,有助提升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所以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会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
在协助孩子辨识情绪之后,接下来,爸爸妈妈就可以再问:“你要不要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这是个很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当父母学会发问及倾听,孩子就会愿意开口说话,培养良好的亲子沟通习惯,会让彼此的沟通畅行无阻。
第二,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
在美国有些中小学,在课程中加入冥想的练习,让孩子坐下,闭上眼睛,意念集中静坐20分钟。
而最近的实验发现,静坐冥想有助降低一个人的焦虑感,而且能够强化注意力的集中,进一步地提升学习效率。
像这些设计得当,适合孩子的放松技巧,早早学会,对他们未来的抗压能力就会有所帮助。
另外,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例如带孩子一起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
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氧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第三,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以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得心应手。
父母亲该如何着手,培养孩子的自信
事实上,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对其自信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若平时只是批评而极少给予表扬,父母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孩子心目中不佳的自我形象。
所以建议父母亲可以坐下来,写下孩子值得欣赏的优点。而在这想特别提醒家长的是,这些优点不该是孩子和别人比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特质。
比如,“很有爱心,对小动物很好;很有礼貌,会主动和朋友打招呼”等等这些人格特质,而并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较之上的结果。
如果要称赞孩子的学习表现,“学习很认真、负责
,会自我督促念书”就会是更好的理由。
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对自己有着合适的自信,会让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第四,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对孩子来说,父母可以给他们的最佳的礼物就是:一份无可救药的乐观心态。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乐观孩子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懂得对事情做正面的思考。
我认识的一个孩子,有次老师当众批评他的历史成绩。大多数孩子都会因此而觉得有失颜面而耿耿于怀。
然而他做了心态上的调整,笑着跟妈妈说:“幸好老师批评的是我最烂的一门科目,如果我最好的一门科目还被他批评,那我不就更惨了。”
有这样的正面思维能力,就是乐观特质的精彩展现。因为他知道怎么在任何环境中看到事情的优点面,从而避免了负面情绪的不当干扰,而找到激励自己的动力。
为了帮助孩子学会看到事情的优点面,父母亲应常常用正向发问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同学,你觉得他有什么优点?”
而在碰到挫折时,例如孩子上台演出不理想,爸妈不该说:“你今天怎么回事,表现得一塌糊涂。”
而该用:“这次可能让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来,孩子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例如“比起上次还是略有进步”,或者是“学到了重要的经验,下次上台该做更充分的准备。”
正向思维能力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只要平时多花点心思,父母亲就能帮助孩子培养出乐观的正向思考习惯。
10.孩子偏食,怎么矫正? 篇十
我儿子今年5岁,情绪总是不稳定。我带他去看医生,医生的诊断结果居然是孩子偏食。请问,偏食会造成孩子情绪不稳吗?如何矫正孩子偏食?
读者 李虹宾
李虹宾读者:
偏食虽然不是病,但是长期偏食会影响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在儿童时期,孩子生长发育快,需要各种物质的补充,偏食会造成某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容易引起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同时,偏食也会对孩子的性格有影响。有些孩子偏爱含有酪氨酸和水杨酸盐较多的食物,如挂面、糕点、杏等,或偏爱有较多调味品的食物,就容易有任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多动症表现;偏爱荤菜的孩子则容易有暴躁易怒、喜动好斗、不听劝阻等不良表现;偏爱甜食的孩子,体内大量维生素B1被消耗,会使丙酮酸、乳酸蓄积,出现情绪不稳定、好哭闹、爱激动等表现。
临床发现,儿童越不喜欢吃蔬菜,其牙齿咬合力越弱,而且蛀牙也比较多。牙齿好坏关系到咀嚼功能的强弱,同时,咀嚼可以缓解紧张与焦虑。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也与情绪有关,紧张或饥饿时,血液中的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就会增加,这种激素就是所谓斗争激素,但是咬合力差会减少体内斗争激素的分泌,致使紧张、焦虑得不到缓解。
从营养学的观点来说,不喜欢吃蔬菜也对情绪不利。蔬菜中的钾有助于镇静神经,安定情绪;相反,动物性食物、食盐、味精、小苏打之中的钠会使神经兴奋。此外,体内过剩的钠能否顺利排泄出去,与钾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不喜欢吃蔬菜就无法摄取足够的钾,多余的钠就无法排出,残留在体内,成为焦虑及情绪不稳定的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患慢性疾病,如贫血、肝炎、锌缺乏等也会导致偏食,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诊治,从源头上加以解决。
纠正孩子偏食,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纠正偏食早开始 由于婴儿期孩子极少或根本没有接触过苦味或酸味食物,到幼儿时就会对这类食物极不适应,所以家长要在孩子的婴儿期有意识地让其接触苦味和酸味食物,可以预防今后出现偏食。如给孩子喂食少量有葱姜的鱼汤、米醋汤面、含少许胡椒的菜汤等。
2.家长应注意烹调方法,食物要多样 家长烹调时要做到色、香、味俱全,引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比如鸡蛋的吃法,除了白煮蛋,还可蒸蛋、炒蛋、煎荷包蛋等。不爱吃蔬菜的孩子,家长可将菜剁碎后放在粥或饭内给孩子吃,也可在孩子喜吃的食物中夹杂些他不爱吃的食物。
3.吃饭时家长要善于诱导 家长在进餐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荤素菜都吃一些。对不爱吃蔬菜的孩子,家长要耐心地告诉他,吃了蔬菜会长得高,身体好。家长的语言暗示对孩子影响很大,所以父母可以在孩子在场的时候多谈偏食的害处。对偏食较顽固的孩子,家长不要用强制手段硬逼孩子吃下他不爱吃的食物,否则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可采用奖励的方法,比如吃了他不爱吃的食物后,满足他出去玩的要求。
4.家长首先做到不挑食 一起吃饭时,家长要避免说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否则孩子会养成偏食的不良习惯。
5.创造良好的进餐气氛 吃饭时,家长切忌训斥、打骂孩子。由于偏食习惯不同,可将偏食的孩子聚在一起吃饭,他们看到自己不爱吃的菜被别的孩子吃得津津有味,也会尝试吃一些。优美的环境可增进孩子的食欲,如橙黄色的饮食环境有助于改掉孩子的挑食习惯。
医生 郭夏
11.怎么样培养小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十一
一、多给孩子机会 只要孩子一旦和你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就会相信你、尊重你。因此,你就要抓住一些契机让孩子得到锻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让孩子做一些他拿手的事情,或者让孩子回答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让他克服心理障碍,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一些孩子,由于学习不好,所以家长、老师、同学见了都很头疼,这给孩子们造成了许许多多的压力,个性强的孩子,常常破罐子破摔;而生性内向的孩子,会更加自卑。因此,建议各位朋友一定要有信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全面地评定孩子,孩子一时表现不佳,不代表以后不行。 三、注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是因为没有一个好习惯,所以,你在赏识孩子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比如:做完作业后,检查正误,随手收拾好书包。睡觉前和孩子一起看一会儿书,等等。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变了,变得不那么讨厌学习了,而且越来越聪明了。 四、多亲近孩子 对待学习成绩一时不很理想的孩子,千万不能歧视他,一定要去鼓励他;要让孩子从父母、老师的关爱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习的快乐;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热爱人生的优秀品质,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五、多赏识孩子 只要孩子有点滴的进步,你就要肯定孩子的成绩,多表扬,使他有成就感,增强信心。同时,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非常优秀的孩子比,以免挫伤他的积极性;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相信他一定能行,能够成才。
12.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方法 篇十二
2、审美的过程离不开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图画的悬挂、一个装饰品的陈设,都应具有形式美感的特点。可以从形状、色 彩、结构,以及平衡、对称、变化、统一诸方面引导孩子仔细观赏。另外,还可通过观看图画、电视、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活动,获得造型美的粗浅知识。
3、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孩子一起赏析。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问孩子:你在画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为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个景色、这个物体?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会添上什么?舍去什么?家长要细心倾听孩子回答,肯定他们说得对的地方,必要时给予指正,从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俗话说,人都有爱美的天性。这里所说的“天性”,并非是指人生来就懂得爱美,而是指人的一种社会本质的规定性。审美,作为人的精神自由境界,已成为文明的重要范畴之一。市民要提高本身的文明水准,审美能力的加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美感和审美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享受,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人的审美意识不是先天的天赋能力,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在改造社会中人的感觉、审美的感受也随之而确证。人的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审美理想。由于一个人的实践经验不同,修养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审美能力上存在差异,这里还有生活条件、阶级地位、民族状况、道德、宗教、政治观点影响和制约。
13.孩子打同学怎么破? 篇十三
没有前情的事件提要
林妈妈挂掉老师打来的电话以后,脸色十分难看。
“怎么了?”林爸爸问道。
“老师说孩子把一个小男孩打伤了,要我们过去处理一下。”
“她打人了?”林爸爸一愣:“这怎么可能呢?我们家闺女平日虽然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性子有点儿野,但也不至于打人吧?”
“就是呀!”
带着疑惑,夫妻俩来到了老师办公室。此时,对方的家长已经在场了,那是一个穿着笔挺的西装,鼻梁上架着眼镜的男人,那副文质彬彬的模样,一看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
“是他先骂我的。”小林愤愤地说。
“我没有骂她,我只是说出事情的真相而已。”男孩反驳道。
“你说什么了?”林妈妈着急地问道。
“我说她身上有一股臭味,是个不爱洗澡的女孩。”
“胡说!我天天都洗澡!”
“你没有——”
原来,男孩是隔壁班的同学,这天,恰好两个班都在上体育课,男孩经过小林身边的时候,闻到了一股不对劲儿的气味,他很好奇,又凑近闻了闻,便捂起鼻子来。还一脸嫌弃地看了她好一会儿。小林被看得不高兴了,便上前责问他,然后两个孩子便吵了起来。小林气不过,打了男孩。
眼看现在两人又要在办公室里吵起来了,男孩的爸爸赶紧按住了男孩的肩膀:“我平时怎么教你的?不是说过不许欺负女孩子吗?别人的事儿,你就不能少管一点儿?”
男孩委屈极了,爸爸平时可是教他做人要诚实的,这回他说的可都是事实啊!而且小林打他的时候,他只顾跑开,根本没有还手,没想到小林以为他怕她了,捡起石头就往他身上砸……
此时,林妈妈原本就白皙的脸变得更白了。
男孩没有撒谎,小林身上的确有一股异味,出汗的时候,味道还会更大一些,这不仅是先天的,还是从林妈妈身上遗传过去的。为了给孩子治病,她曾经寻访过很多名医,最后都以无果告终。她知道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可她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解决才好。
当林妈妈向林爸爸投去求助的目光时,她看见丈夫脸上的尴尬。而同样尴尬的,还有在场的老师和男孩的家长。
“总之,好好管教一下你们家孩子吧。”也不知怎么的,林妈妈忽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可把男孩的爸爸惹恼了,他愤愤地说:“说得好像你们家孩子不需要管教似的!”
小记者大嘴巴
面对如此严峻的事态,前方记者迅速出击,向“小智囊”们征集主意。快看,一大波观点正向这边涌来——
黑皮君(严肃脸):作为一个有着“希望世界和平”心愿的人,我还没有跟人打过架。我觉得女孩子虽是维护自己尊严,但在对方没有纠缠的情况下,向别人扔石子确实不对。男孩子基于诚实而提醒女生注意自身气味的出发点是没错的,但表达方式实在是太不绅士了。双方家长都要好好管教他们才是!(小智:好正的三观!但家长好像先要管下自己。)
璐璐小盆友:这个男孩子太恶劣了,如果我是那妹子,我也打他!关乎尊严好吗!(小智:等会儿,让我躲远点儿先。)
小眠:诚实是必须的,说话的方式和把握说话的时机是必须的,维护自己的自尊是必须的,用何种方式维护更是必须的。(小智:呃……啥是不必的?)
普金木:男孩的行为也太不礼貌了。话说,我小时候也经常打架,那时欺负女孩子的办法就是扯她们辫子,长大后才知道这种行为真的很可恶……(小智:你真的长大了。)
黄同学:小时候我们家里人就教我弟不能欺负女孩子,然后他就成了我和我姐姐欺负的对象了。结果我和姐姐都成了女汉子。(小智:弟弟还好么?)
倾城年:孩子的行为没错啊,童言无忌。只是在事后要温柔教育啦,无论怎样都要先尊重他人。(小智:那么打人那孩子呢?)
最潮指导室
身上有气味并不是罕见的现象,当你都觉得这气味影响到了你的时候,其实带气味的人也一定在为这事而苦恼不已。当你把事实毫不顾忌别人感受地大声说出来的时候,无疑会让当事人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家长们时常对孩子说“做人要诚实”,但诚实不是不经分析的信口开河,不是不考虑礼貌的如实交代,更不是伤害他人的借口。诚实固然重要,但礼貌和分寸感也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家长有责任让孩子明白,在很多情况下,诚实最好的朋友是不发声。
孩子对所处环境的接受能力是十分强的,家长如果坦然地接受孩子的缺陷,并且乐观地对待,孩子没有不接受的道理。孩子在某些方面敏感、自卑,一定是家长长期暗示的结果,如果妈妈能够坦然地对待自己身体的异味,孩子自然会学妈妈的样子,看淡别人的飞短流长。
草帽老师第1话
腋臭是因为大汗腺管壁细胞间隙过大,排出的汗液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再经过细菌分解而产生的不良气味。勤沐浴,勤换衣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是减轻症状的常规办法。严重的话,手术治疗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草帽老师第2话
美国小学里有一条校规:经常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并且说出来表达给他/她(比如,你今天真好看);如果你发现的是缺点,请闭紧嘴巴(比如,你眼睛可真小)。中国人觉得美国人总是“往死里”夸人,是他们从小所受教育的结果。
草帽老师第3话
14.孩子审美观怎么培养 篇十四
孩子内向怎么办
1、让孩子大胆地说话
要做到这一点,功夫还是在父母身上。首先,父母应该戒急戒躁,不能当面打骂、责备,迫孩子说话。其次,可以邀请一些同龄小孩和性格软弱者一起参与集体活动, 这时父母在一旁引导或干脆回避,让他们有一个自由的无拘束的语言空间。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一些视野、空间开旷的地带,鼓励孩子放声宣泄。
2、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
3、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4、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
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
★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考试作弊
★ 如何对待领导发火
★ 我们如何对待规章制度
★ 雅思口语考试的流程是怎样的呢
★ 对待成功的名言
★ 平常心对待面试被拒
★ 对待批评的建议双语
★ 好好对待青春吧!作文
★ 平常心对待生活情感文章
15.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品行 篇十五
童话实际上是充当了一个家长们得力助手的角色,教授给孩子们一些必要的人生道理。通过童话故事树立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不要被人和事物华丽的外在所蒙蔽,而忽略了内在美好的本质,从小就引导孩子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家长可以通过每天睡前故事来让孩子学习,但明显趣味性十足。给孩子制定时间管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这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第一步。同时,不可以三天打鱼三天撒网的,需要家长配合孩子,督促孩子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地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
平时和孩子过沟通,谈谈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给自己定下个短期的奋斗目标,不要离现实和自身实力太遥远,必须以自身的能力为根据,然后让孩子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
16.孩子,我怎么来爱你 篇十六
有人曾对被父母喜欢和不被父母喜欢的孩子在行为上、性格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大都表现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理想行为,而后者则表现出异常行为,如故意引人注意、不稳重以及反社会的错误倾向等;在性格上,前者情绪稳定,具有社会性,稳重、善思考、兴趣广泛;而后者则不稳定、浮躁、反社会、冷漠、没有爱心。前者待人亲切、对未来充满信心、有理想,能比较实际地评价自己,很少有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后者与此相反。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父母对于子女爱的正确与否,造成了他们的身心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
然而爱孩子决不等于溺爱。现在不少家庭把孩子当作“小皇帝”一样“侍奉”,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连书包都要给孩子整理好。久而久之,不仅使孩于自理能力极差,而且养成了自私、霸道、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有些年轻家长生怕孩子营养不足,总是变着法儿挑最美的东西给孩子吃,饭桌上食不厌精,还不断地从商店买回这个“素’,那个“精”或者什么“口服液”之类的营养品哄孩子吃。结果适得其反:不少女孩过早月经来潮,乳房增大;男孩过早遗精,甚至也出现乳房增大的现象。因滥补补坏身体的更不乏其例。还有一些家长不惜在孩子身上花钱,倾心竭力地一味满足孩子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宁愿自己清苦,也要保证孩子吃好、用好、玩好,甚至不惜借债以满足孩子的奢求。以钱示爱,使孩子滋生了奢侈浪费的恶习。
怎样给予孩子适当的爱呢?首先要注意理解孩子,站在他们的位置上去想。理解是爱的基础。有的家长不理解孩子,看到孩子拆东西、不安静就制止或呵斥,这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不利于他们探索精神的形成,也容易在感情上造成隔阂。正确的处理办法是让孩子去体验、感受。其次,家长与孩子要有一定相处和共同游戏的时间,否则,家长不可能很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甚至还会使孩子对家长产生陌生感。家长与孩子相处时应是平等的,可是家长们往往认为自己的阅历深些,总喜欢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对孩子,或沿用老的方法对孩子,没有建立一种相互理解接纳的关系。长此下去,孩子会与家长疏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是双向的,父母在向孩子表述对他们的爱和期待时,也应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愿望,不对孩子的幻想进行否定,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认真听取孩子的建议,同时,传授孩子能够理解的知识。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了解孩子的快乐与苦恼,兴趣与爱好,在交流中给予适当的、及时的帮助和引导,让孩子在与家长的对话、交流中真正体会到”爱”。
【孩子审美观怎么培养】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08-2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06-17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欣赏美术作品09-01
培养孩子阅读09-01
孩子培养经验11-01
审美情感08-07
审美班会08-27
审美表现范文09-10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07-01
培养自信孩子的方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