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说课稿(精选10篇)
1.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教材首先为学生安排了他们熟悉的反映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的情境图,一方面使学生有亲切感,更重要的是这幅图为学生提供了素材,显示出生活中有许多那样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同时也蕴涵了相同加数的因数。教材例1的情境图是排列有序的树苗,问题是一共植了多少棵树?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之下,逐步明白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同一情境同一数学问题的不同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初步接触到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解决类似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乘法概念的导入。通过相同加数连加和乘法在结果上的一致实现加法和乘法的对接。
2乘法算式中乘号的认识,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
乘法概念的导入。
三、说教法、学法。
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改的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运用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让学生采用观察法、探究法、总结法、模仿法来学习。
教具准备:依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我制作了多媒休课件一套
四、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2、情境导入,探究引新。
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4、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5、及时总结,深化新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所以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巩固练习,巩固练习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直观的图片非常感兴趣。教育和心理学巨匠皮亚杰认为,儿童在理解乘法过程中,其数学思维发生了重要变化,教科书应该提供合乎儿童认知特点的知识和丰富的学习情境。
因此一上课我就引入教材第一页上的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抽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只要学生能将自己看到的讲出来(如有小朋友在玩滚铁环、接力赛跑等),老师都要给予鼓励。
学生在观察图画时,教师要有意识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图中三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上去,并让他们采用有利于引出乘法的方法来数数。如:图中上面小男孩说:“每层楼有9扇窗户,3层楼有多少扇窗户”的问题,引导学生一层一层的数,即有1个9,2个9,3个9。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数教学楼左右两边树的棵树、荡秋千的人数、赛跑的人数等。在这里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体验数数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不必强求一致。无论学生是通过一个一个地数来解决问题,还是用连加计算来解决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他们用的方法比较麻烦,并由此产生新的学习需求。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有部分学生可能会列出连加算式来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乘机说明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用别的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同样的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出例1的教学。
2、情境导入,探究引新。
建构主义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
出示教材第2页例1植树的情境图(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你们怎么来解决图画中的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已有的经验,学生可能采用数数的方法算出共植了多少棵树。数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如一棵一棵地数,两棵两棵地数,一行一行地数,一列一列地数等,不管学生怎么数,老师都应给予肯定。如学生没有出现1个8,2个8,3个8……,1个4,2个4,3个4……,这两种数法,老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启发。
接着提出如何算的要求,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并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的各种算法用算式表达出来(可能会有如下情况)
并板书:
8+8+8+8=32(棵)
4+4+4+4+4+4+4+4=32(棵)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算式都是连加法,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结果相同等等。
然问向学生提问:“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启发学生说出:4个8相加和8个4相加。老师引导:“像这样几个几相加的连加算式,在书写上十分不方便,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在这里,教科书采取了让学生进行接受学习的方式,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板书。
揭示课题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这个时候,老师问4个8相加和8个4相加用乘法怎么样表示呢?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教乘法算式的写法:4个8相加可以在4和8之间写一个乘号,8个4相加,可以在8和4之间写一个乘号,在这里,我把书本上安排的做了一个下调整,把4×8=32(棵)写在了前面,以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板书:
4×8=32(棵)
8×4=32(棵)
告诉学生:“×”叫做“乘号”,并板书。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字母里的x等等。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加深学生对乘号的记忆。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一下,用加法算和用乘法算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认识到从书写形式上看,乘法比连加更简便,同时乘法也是实际生活数学应用必须的。
下面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对照乘法算式教读:
4×8=32读作4乘8等于32
8×4=32读作8乘4等于32
4、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我用幻灯片的形式出示4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让学生填空是几个几相加,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并且能读出来。最后,老师把教材第一页的校园图画展示出来,作为第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要求能用乘法计算,这样让学生感觉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真正把数学回归于生活。
5、及时总结,深化新知。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练习之后,老师提问:孩子们,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那么完整,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部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
五、板书设计
简洁而又提纲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下面是连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
各位老师,以上所说的,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的。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结合。
说课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2.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说课稿 篇二
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是空间概念的范畴。它是教学量长度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度量单位。《直线、线段》这一块内容被安排在现行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第六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而这套教材是1994年人教版的,一直沿用至今,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编排还是理念都与现行的特殊教育与素质教育实际相脱节。对此,我在教学设计中,补充了大量与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的元素素材,以此丰富教材内容。元素的选择依据数学的生活化原则。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体验“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在情境漫游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线段的观念,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具:毛线、直尺、吸管、筷子、长方形纸片、课件等;
学具:毛线、直尺、铅笔、文具盒、长方形纸片等
在授课过程中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原则和实施素质教育“三要义”原则,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智残情况和思维能力我把他们分为A、B、C三组:
A组:初步认识线段,能初步借助工具画出线段。
B组:能辨认日常生活中的线段。
C组:快乐学习的情感体验。
IEP(个别教育计划):小组合作,以强带弱
三、学情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一课时是培智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他们的知识基础薄弱,生活圈狭窄、生活经验零碎,在他们不完全的概念中,有弯与直之分,却没有线段、直线等等之分。
培智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比较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强等孩子的共性,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充分利用和捕捉的闪光点。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弥补他们的缺陷,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教法,学法预设
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抽象概括,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得到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为此我预设了如下教法学法:
预设教法有:直观演示法,谈话启发式,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预设学法有: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索法等。
五、教学流程;
基于《新课标》:“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的理念,必须通过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得到体现和实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预设了五块流程:
1、曲直对比,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跳绳、拔河、田径场一角)感受生活中有数学。通过课件的直观展示,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中,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概括、体验线段的两大特征;曲直对比强化了线段的表象特征,为下面的概念深入做好知识铺垫。
设计依据: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习与已有经验相联系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数学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2、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需要学生亲身体验。通过指导学生去拉、指、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从而抽象出线段。
设计意图:由于培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所以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我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突出线段“直”的特点,再进一步观察线的两端,明确手捏住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让学生通过这一动态操作活动,获得对“线段”这一抽象概念直接而真实的体验。
3、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
①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再让他们分别去摸一摸,指一指。(摸一摸是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直;指一指是感受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再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线段,并举例说明,进一步感悟线段的特征。
③再次创设情境“漫游上海特奥会,火眼金星找线段”。在多媒体辅助情境展示和与智障同类人的比较下,在特奥会场境中找线段,以此作为故事情节串连,使学生一边趣味性地开展学习,进一步巩固线段的认识;一边感悟同为残疾人,如何身残志坚地生活学习,树立“你行,我也行”的自信心。此举为起到“一石双鸟”的作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这个环节中,从身边找到生活情境中找,到特奥会情境中找,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用。这一系列的设计,是符合从近到远、从熟悉到陌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是一个知识不断扩展、丰富内涵的过程;同时以体育为主调的设计和我校已经取得特奥成绩实际相结合,突出强调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体验。
4,根据线段特征,自建线段模型(为A组学生的要求准备,本课选学)
这一部分教学要求学生从已形成线段的表象中,抽象出线段。在前面摸一摸,指一指的,找一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用身边的工具尝试画一画线段,先自己建构线段的模型,再通过讨论交流完善这一建构过程。
教师示范画法的同时,还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工具画线段,所谓“不管白猫、黑猫,只要会捉老鼠就是好猫”,即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率地达到目的,并说明: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来画线段比较方便,美观。
5、可行性操作活动体验,深化线段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内化本节课的知识,我设计了以下练习形式:
①基本性练习
拉线段(毛线):以不同位置的变式操作来巩固学生对线段特征的理解。
找线段:书后“练一练”的第一题,让学生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让学生通过变式、对比、判断并作出解释,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数线段:先让学生数出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然后让学生指一指线段的端点,初步感受公共点。
②拓展性练习
折线段:在一张纸上折出各种各样的线段,指出线段的特征要素。(小组合作,以强带弱,呈现形式多样的线段形态,如横线段、竖线段、斜线段、长线段、短线段等)
连线段、画线段:P80练一练1、2让学生拉一拉、摸一摸、指一指、找一找、连一连、画一画等一系列可操作活动全方面、多角度地体验、巩固对线段的认识。对A组的要求是会拉、会找、会数、会折、会连;B组会拉、会找一些;C组能跟着小组成员快乐地学,尽可能找出身过的一二个线段。
练习设计意图:采用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有不同程度的收获。练习时学生们可针对自己的程度或在老师的提示下有选择地进行,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智障学生快乐学习的理念。
③开放性练习(课外选做)
A组:用各种线段试着设计一幅漂亮的画,看谁是个小小设计师。
B组:在我们生活周边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是线段?看谁是火眼金星,找得多
C组:在父母的帮助下在生活中找一二个线段。
3.《口算除法》的说课稿 篇三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也就是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口算和估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笔算除法的学习,所以这部分知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已完全掌握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所以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并运用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还有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教学为生活服务。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及相应的估算,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五大块:
一、复习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出示几道口算及估算题,比如:20×4﹦ 30×7﹦ 80÷2﹦ 210÷7﹦ 81÷8 ≈ 122÷4≈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在布置班级分气球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并汇报,教师评议。总结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 。也就是算除想乘 。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 。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做除法。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第二步:练习60÷20 = 90÷30 = 80÷40 =
第三步:(多媒体出示)分彩旗的活动,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名说一说“ 120÷30=?”。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要求学生说的完整表述的更具体。
第四步:总结算法,巩固练习180÷30 = 240÷40 = 420÷60 = 第五步:探索估算
出示了两道估算题:83÷20≈ 80÷19≈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完成,交流并总结估算方法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估算122÷30≈ 120÷28≈ 。
三、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设计了多种练习内容:
例如比一比:准备几道口算和估算题进行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
誉感,又让学生对口算和估算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还有赠书活动:新年到了,学校准备了一些书打算赠送给希望小学各班同学寒假阅读。一共有240本书,你打算怎样捆包呢?
生交流、做题,然后集体评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再次巩固。
五、布置作业:
4.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说课稿 篇四
1、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情境与有关旧知识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过程与方法: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在“献爱心”捐款活动中,全校师生一共捐款1806元。三(3)班同学表现尤为突出,共捐人民币156元。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我们大部分同学捐的都是自己的零用钱。
学校打算用这笔爱心基金给贫困同学买一些文具用品。出示:一套文具28元
问题(1)买2套文具要多少元?
指名回答:28×2=56。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生:两位数乘一位数。
(2)师:如果买10套这样的文具,要多少元呢?
生:28×10=280。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生:两位数乘整十数。
(3)师:如果买12套这样的.文具,要多少元呢?
列式:28×12
师:这道乘法学过吗?跟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什么算式?
生齐: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这是一个新问题。板书课题。你想怎样解决?(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探索算法
1、28×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生1:比280多。28×10=280。所以28×12肯定比280多(大)
生2:300左右。28接近30,12接近10。30×10所以是300。
2、28×12到底是多少呢?你会算吗?自己在草稿本上试试看,师巡视指导。
3、交流。师:谁是用以前的方法解决的?
预设生1:12分成10和2,28×10=280,
28×2=56,
280+56=336
师板书:(28×2=56(元))这是几套文具的钱?(2)
(28×10=280(元) )这是几套文具的钱?(10)
(280+56=336(元))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预设(2)生2:12拆成2×6,28×2×6=336。或28×3×4=336
师:将一个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变成我们以前的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真了不起。
(3)生3:笔算。
师: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肯定也可以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竖式。(投影)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28×2,再算28×10,再把两个积相加。
2 8
× 1 2
―――――
5 6
2 8 0
―――――
3 3 6
4、你喜欢怎样的算法?学生讨论,沟通竖式和第一种算法。
你最想学习哪一种方法?(认识到竖式计算是最通用的方法)
5、重点学习竖式计算
首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末位对齐;
计算步骤:(1)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
2 8 (个位上的2乘28,求的是什么)
× 1 2
―――――
5 6 ……28×2=56 表示2套文具的价钱
(2)接着算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
2 8 (十位上的1乘28,求的是什么)
× 1
―――――
5 6
2 8 0 …… 28×10=280 表示10套文具的价钱
说明:这里的0可以不写,十位上1×28,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师:求的12套文具的钱,再怎样算?
生:把2 套文具的钱和10套文具的钱加起来。
生答师板书: 写好横式得数,答语,与估计得数比较。
―――――
3 3 6
(4)回顾:刚才我们列竖式计算28×12,第一步算什么?注意什么?第二步呢?注意什么?然后呢?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
板书:一乘、二乘、再加
6、验算方法:学生交换乘数的位置,自己列竖式计算一遍。
一生板演,师巡视。讲评,说说计算步骤。
三、练习巩固。
1、先说说计算的顺序,再列竖式计算
1 2 1 3 5 2 6 2
×4 4 ×7 2 ×1 4 ×4 1
练习后讲评。
第1小题:你是怎么算的?两个48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第3小题第一步进位,第4小题十位乘时进位。
2、纠错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略)
四、总结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8×12刚才还是新问题,现在还是吗?(我们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学会了竖式计算的方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分哪几步算?第一步,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对齐个位;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对齐十位;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5.口算乘法说课稿、教案 篇五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每位乘积不满十)。
2.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二、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发现口算乘法的规律。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口算题卡。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主持):
给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看谁的反应最快。树上有10只鸟,猎人打了一枪,还有几只鸟呢?
(生可能会说“没有了”,“还有一只”,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告诉学生考虑问题要细致、全面,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复习旧知、目标导入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值得称赞,下面考考你们口算能力怎样。1.口算下面各题(出示口算题卡):
30×4 50×5 300×7 200×8 60×4 32×3 25×2 42×2 23×3 11×8 2.指名让学生说说 30×4、200×8、42×2 的口算方法。
师:同学们算的真准、真快!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口算知识,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
(二)新知探究 活动探究一:
1.看图片,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1邮递员送信送报纸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
(2)观察主题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和60封信,他工作10天,一共送了多少份报纸?一共送了多少封信?
(3)怎样列式? 300 × 10 60 × 10 2.探索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
(1)分组进行讨论60 × 10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小组交流,汇报各种想法: 60×10:
1个60是60,10个60是600 10×10=100,60×10=600 6×1=6,60×10=600„„„„(对于学生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3)学生独立完成300×10的口算,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口算方法。(4)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和60封信,他工作30天,一共送了多少份报纸?一共送了多少封信?
60×30=1800(封)
10个60是600,30个60是1800
6×3=18,60×30=1800 10×10=100,60×30=1800 300×30=9000(份)(略)
(5)观察:上述算式中,两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因数是整十或整百数时,先把两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活动探究二:探究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1)出示:42×10 23×30 14×200(2)学生试做,老师组织交流,评价每种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例如:42×10→42个10→420;
42×10→40×10+2×10→420 „„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说一说是怎么想的?(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略)
(三)当堂训练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摘桃子。
60×60
70×40
22×30
41×20
3.解决问题
看一看邮递员在送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数学问题,你能帮小精灵解决吗?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5.小明去邮局买邮票,你能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2)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乘法》说课稿
柯善春
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所授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第一课时。
二、说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算法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达到掌握其方法的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获取数学知识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掌握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五、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问题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
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六、说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小主持):
给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看谁的反应最快。树上有10只鸟,猎人打了一枪,还有几只鸟呢?
(生可能会说“没有了”,“还有一只”,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告诉学生考虑问题要细致、全面,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复习旧知、目标导入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值得称赞,下面考考你们口算能力怎样。1.口算下面各题(出示口算题卡):
30×4 50×5 300×7 200×8 60×4 32×3 25×2 42×2 23×3 11×8 2.指名让学生说说 30×4、200×8、42×2 的口算方法。
师:同学们算的真准、真快!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口算知识,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
(二)新知探究 活动探究一:
1.看图片,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1邮递员送信送报纸主题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
(2)观察主题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和60封信,他工作10天,一共送了多少份报纸?一共送了多少封信?
(3)怎样列式? 300 × 10 60 × 10 2.探索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
(1)分组进行讨论60 × 10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交流,汇报各种想法:(对于学生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3)学生独立完成300×10的口算,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口算方法。(4)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和60封信,他工作30天,一共送了多少份报纸?一共送了多少封信?
(5)观察:上述算式中,两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因数是整十或整百数时,先把两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活动探究二:探究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1)出示:42×10 23×30 14×200(2)学生试做,老师组织交流,评价每种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说一说是怎么想的?(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略)
(三)当堂训练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2.摘桃子。3.解决问题
看一看邮递员在送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数学问题,你能帮小精灵解决吗?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5.小明去邮局买邮票,你能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1)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
6.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 篇六
1、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上的例1、例2,练习一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的两种读法。
2、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当选的思考过程,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 教具准备
例1例2的放大实物图。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3
3×4
8×5
6×5×7
4×3
5×6
7×2 5×8 9×3
2、口答
(1)40是几个十?4个十是多少?(2)800是几个百?8个百是多少?(3)12个十是多少?12个百呢? 二、谈话: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了表内乘法,今天起,我们要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三、新授 1、教学例1(1)让每个学生动手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
教师出示实物图(如课本第1页例1的小棒图)。先出示一堆2捆,再分别出示2堆。(2)让学生检查自己所摆的小棒是否和教师所出示的图一样,然后提问: 每捆小棒有几根?每堆2捆有几根? 要求出3堆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处式,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0+20+20=60(口算得出数)用乘法算:20×3
(3)提问: A、20×3(指算式)表示什么意义?算式中的20表示什么?算式中的3又表示什么? 你能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B、指定学生读算式“20×3”,齐读算式。
告诉学生20×3除了可以先读被乘数,再读乘数,读作“20乘以3”,还可以先读乘数,再读被乘数,读作“3乘20”。让学生跟着教师读算式。
(4)教学20×3的计算方法。
每捆是10根小棒,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3可以这样想 20×3=2个十×3=60
(5)指导学生看课本例1,让学生说一说20×3是怎样想的。再口算30×2 10×7说出思考过程。
“做一做”的第1、2题
练习第1题时,先请学生用两种方法读算式,口算后再说口算思路。
第2题,请学生竖着往下做,做完后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帮助学生类推出一位数乘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法。
教学例2 出示直观图,主学生看图后数一数其中一组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00个),然后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板书:300×4=
300×4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后老师着重说明:因为4个300是12个百,12个百就是1200,所以300*4=1200。
板书:想:3个百×4=12个百=1200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页“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口算,再说出思考过程。
第2、3题,要求学生竖着一栏一栏地做,独立算出结果,集体订正,然后讨论: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第4题,要求学生运用简便算法口算,再集体订正。
小结: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将题目先看成表内乘法去计算(即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最高位上的数),计算出积后,再看被乘数的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四、巩固
做练习一第1、2题。
第1题,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再比较不同的读法所列出的算式就不同。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1 加法:20+20+20=60 例2 3008×4=1200 乘法:20×3=60 想:3个百×4=12个百=1200 想:2个十×3=6个十=60 20×3读作:20乘以3 还可以读作:3乘2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一第3—5题 教学要求
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例3的正方体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0×4
50×6
90×8
600×3
400×7
7000×1
800×5
90×8 4000×2
2、口答
(1)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240里面有几个十?(3)3400里面有几个百?
3、先让学生在书上写得数,再指名口答。 10×5+6 20×3+9 300×2+60 二、新授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口算内容,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
1、教学例3(1)出示直观图并提问:每行有多少个正方体?有几行?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怎么列式?(2)要求学生看图列出算式,并用两种方法读算式。 板书:12*3=(3)12*3=?怎样口算呢?引导学生看图中第一行,问:12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引导学生观察,左边3个十是多少?右边3个2是多少?30加6得多少?那么12*3=?你是怎么想的?(因为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所以3个12就是3个十和3个二的和。然后让学生看书上例3算式旁边说明,最后指名学生复述12*3的思考过程。)(4)练习课本第3页中的“做一做”。要求学生按口算步骤进行计算,如12×4,先算10×4=40,再臬2×4=8,最后算48+8=48。
2、教学例4(1)出示例4,口算120×3
(2)让学生在书上试做,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3)教师说明;3个120就是3个一百和3个二十的和,计算时要用3分别去乘100和2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练习课本第3页下面的“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口算后说出口算的步骤,再问: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如120×4,可把120看作12个十,用12个十乘心4,得48个十,即480。又如140×2,先把140×2看作14×2得48,再在28后面添一个0)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口算方法步骤。
3、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三、巩固
1、填空
(1)、47里面有()个十,()个一。(2)、340里面有()个百,()个一。(3)6个十加3个一得()。
(4)5个百另3个十得()。
(5)口算32×4,想:30×4=(),2×4=(),()+()=()。
(6)口算480×3,想:400×3=(),80×3=(),()+()=()。
2、口算
6×5+8= 30×6+5= 70×4+6= 400×2+30= 50×8+4= 60×7+5=
3、口算 31×2 43×1 24×2 140×2 210×4 110×9
4、学校科技比赛活动中,三年级参赛作品是二年级的2倍,二年级参赛作品有12件,三年级有多少件?两个年级共有作品多少件? 四、作业
练习一第3—5题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 例3 12×3=36 例4 120×3=360
想:10×3=30 想:100×3=300
2×3=6 20×3=60 30+6=36 300+60=360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练习一6-11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巩固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几进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步骤
一、板书课题:口算乘法练习二、复习
1、出示口算卡,学生用两种方法读题。读后口算,并说口算步骤和方法: 18×1=
22×3=
400×5=
63÷7=
210×3=
3000×3=
30×2= 23×2= 340×2= 120×4= 600×7= 31×3=
2、列式计算:(1)24的2倍是多少?(2)6乘11的积是多少?(3)乘数是3,被乘数是23,积是多少?
3、归纳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计算方法。 三、练习
7.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说课稿 篇七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空间。
开展小学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我尽量把同学们思维之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的想,尽量的说,让学生自己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每兴上计算课的时候,同学们都迸发出不同的思维火花。例如在计算2×10时,我先让同学相互讨论算法,然后汇报,有的学生说:“2×10就是2个10,2个10就是20。”有的学生说:“2×10可以表示10个2,10个2就是20。”首先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他们以不同的角度,从“2×10”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出发,寻找到了答案,但两种说法我截然不同却又有内在的联系,当学生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都想出来,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人说:“因为2×9=18,所以2×10比它再多一个2就是20。”我马上表扬这个同学能够融会贯通,因为前面有一个铺垫就是2×9=18,他能够从旧知前后结合,联系比较,让老师不是不承认他是一个思维空间很广,很会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我总会给学生很宽松的思考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对说得好,想得透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所以在课堂上会产生很多的思维之花。
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授之以免,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的知识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如何体现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于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得出同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迁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出理:用整十数与一位乘数是2400的算式有哪些?这个题目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能运用今天新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就是一种进步,而优生不仅是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运用一些简单的概率,就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也不重复,而且还要满足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开始学生只是想到了3×800=2400,4×600=2400,我反问学生:“3×800就是24个百,3×8=24是定的,那这个百能不能放在3这边呢?”经我一点拨,学生马上想到,可以,那就成了300×8=2400。同学样的方法,大家又想到了400×6=2400。学生马上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学习中去。
3、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8.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说课稿 篇八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风筝》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谈谈教学目标
本课时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依、歇”等5个生字,正确认读“精心、希望”等词语,重点指导书写“依”。
2、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孩子们做风筝时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三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学生要“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告诉我们第二学段教学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初步形成阅读能力,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关注语段的教学。
二是基于对教材和单元重点的理解。《风筝》是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秋天”,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这篇课文紧扣秋天的专题,记叙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目的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里童年趣事的话题。这篇精读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情景,叙述层次清晰,语言朴实,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虽然是三年级,但识字写字仍是该学段重要的教学内容。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但在自主识记、正确书写方面需继续强化。学生能初步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但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据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识记本课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孩子们做风筝时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
其次谈谈本课时的教法设想
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各种方法和策略,创设适于学生情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读”来领悟语言的魅力。据此,我在本课准备以朗读法为主辅以情景教学法和谈话法。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多次接触达到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在课堂导入,播放歌曲《三月三》,歌曲中所描述的童年放风筝的快乐情景以及传达的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本课浓郁的抒情基调契合,歌声中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为本课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了情感基础。课中,教师再次通过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孩子们在做风筝时会憧憬什么,感受童年做风筝的快乐心情。
接着谈谈学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据此,我在本课采用了以下两种学法:
方法一:质疑问难法。质疑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引导学生理解“依然快活”,感悟我们做风筝的心情时,我让学生通过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丰富的、深刻的对话,体会我们做风筝时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方法二:想象感悟法。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引导学生理解“憧憬”的具体内涵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孩子们一边做着风筝一边会憧憬些什么;接着,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通过层递式的想象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字背后的意蕴和内涵。
另外引导学生习得抓住脉络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最后谈谈教学过程的预设
为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文时我准备采用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接着,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句子的掌握。其中重点指导多音字“磨坊”的读音和“依”字的学习和书写。最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风筝写了些什么?新课标在第二学段对阅读目标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概括文意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我设计让学生采用“先——接着——最后”的提示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一步步地理清的脉络中,教师随机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
环节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此环节重在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我和小伙伴做风筝时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此处我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引导学习做风筝过程。这里我采用让学生抓关键动词的办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再现做风筝的情景,再通过梳理先后顺序,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叙述的条理性,最后再让学生用“先,再,接着”来练习说一句话,让学生学会如何按一定的顺序简要叙述做一件事的过程。
第二步是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做风筝的心情。首先让学生找出表现我们做风筝时心情的句子。先引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这也是这一自然段需要着重理解的语句。这里我着重抓住“憧憬”一词,从“本意”到“文中意”再到“生活意”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展开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等多种办法,让学生从中感悟我们做风筝时心中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再引出“依然快活”一句话。教学时,我先采用找近义词和说话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依然”,再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内容进行质疑,重点探讨:为什么风筝做得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从而完成了从“品词”到“悟情”再到“读文”的学习过程。
环节四:总结全课,归纳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就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现形式,就要让学生在“得意”的过程中“得言”,从而实现“言意”兼得。在充分理解第2自然段的内容后,我引导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发现作者是怎么写好这一段的?在前面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比较容易得出结论。教师顺势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课后用这种写法来写一写自己有趣的制作经历。
环节五:联系实际、学后运用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在词语积累本上。 2、介绍一件你喜欢的小制作,说清你制作的过程和当时的心情。
这样做旨在:对应课时目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
9.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说课稿 篇九
说教材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有关方向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我设计了本堂整理与复习课。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课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认为,整理与复习课应该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应该体现在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整堂复习课我都只做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成学习的主人,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说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将从这三个部分向大家介绍我本堂课的设计思路:(课件显示)
一、课前调查,搜集问题,明确复习重点。
为了使学生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性,找到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首先提问:“同学们,你的方向感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很好,有的说一般,也有的说不怎么样。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平面图上的方向很容易确定,而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仍然有些问题。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了解了自己本单元的学习现状,产生了复习的需要,也明确了这节课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
二、回忆整理,唤醒旧知,形成知识系统。
《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比较少,为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且渗透整理知识的方法,我引导性的提问:“同学们,你知道了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最先想到的就是本期认识了这八个方向(课件);接着有学生补充道:“老师,我知道平面图上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这些方向的。”还有学生想到了一些生活辨认方向的常识。我将学生的发言有序的.进行了板书,通过他们的回忆整理可以看出,这个单元的知识主要分为平面图上的方向和生活中的方向(课件)两大知识系统。
三、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培养应用能力。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
首先是复习的是平面方向。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我出示了一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湖南地区图(课件),让他们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并且给大家介绍一下它在湖南的位置。这个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家都积极的参与到小组交流当中,有的学生还自告奋勇的要当讲解员,为全班介绍,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第二个层次是复习生活中的方向。这是学生知识比较薄弱的部分,也是本课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我平时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生活中主要采用顺时针定位和“身体定向器”来辨认方向(课件)。在复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说:“老师,我觉得顺时针定位很方便,只要我记住了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就不会搞错了。”而对于左右区分得很好的学生,则比较喜欢用“身体定向器”来辨认方向。学生只要记住了生活中是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再转动自己的身体,就能很轻松的辨认方向了。这里我想将“身体定向器”作一个示范,比如:当你面向东时,首先确定相对的一面是西。怎样确定南和北呢?这时我们利用“身体定向器”,右边是东,就转动身体将自己的右侧对着东,现在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针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差异,我重点复习了“身体定向器”的应用,在教室里模拟进行辨认方向的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复习课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第三层是综合运用。复习课不应该是单纯的“技能操练”,而应该是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了辨认方向,就要加强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此,我先让学生争做“最佳小导游”:介绍从学校到烈士公园怎么走。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方向,对行走线路进行描述,使方向的知识由具体转化为抽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接着我设计了一个“米老鼠走迷宫”的游戏,请学生按照米老鼠的要求:用1厘米代表实际长度100米,根据提示在在纸上画线路(出示课件),使方向的知识又由抽象转化为具体。学生画好以后发现:
老师,这条迷宫线路原来象个数字5!”大家都兴致勃勃的举起来展示,并且意犹未尽的要求继续画。这时我改变游戏方式,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想,这次不能动笔,只能听米老鼠的提示在脑海里把这条线路画下来(出示课件):先向东走200米,然后向西南走300米,最后再向东走200米。学生睁开眼睛不约而同的说:“是个英文字母Z!”这既满足了学生继续游戏的要求,又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使方向的知识最后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我继续追问:“刚才这条是米老鼠上学时候的路线,如果它放学后要沿原路回家应该怎么走呢?”一个学生抢先答道:“老师我知道,那这条线路正好和刚才的相反,是先向西,然后向东北,最后再向西!”学生的回答让我不得不为他们喝彩,同时我补充道:“刚才我们用1厘米代表实际长度100米,其实就是用到了以后的数学课中要学到的比例尺的知识。”
10.三年级上册《花钟》的说课稿 篇十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一篇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举例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选入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说学情
学生基础较好,进入三年级,有了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三年级学生以开设了《科学》学科,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
三、说目标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则是了解牵牛花等开花的时间,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大自然时钟的兴趣。旨在鼓励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法
在《花钟》一文的教学中,我本着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今天看到的这一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了生词,课文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借文学词学句。在课文的教学中始终贯穿多媒体设计:直观性的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娱乐和信息量大的特点,既能用它的声、形来吸引孩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多学、乐学、好学。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探究为教师实施更有效的教学形式打下基础。努力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姿百态的.花,发现鲜花的奥秘,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解决教学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欣赏花钟,悄然入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从首先教师引学生,对花钟字面意思的理解——“花钟是用花草做成的钟”,随之老师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各地的花钟,学生个个目不转眼的盯着大屏幕,顺着教师的讲解,走进了花的世界。并了解这些教师展示的花钟是“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继而进行扎实有序的感悟和训练,让学生参与实践,明白真正的花钟是“不需要机械结构”的,最后让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走出课堂!
(二)学习生词,欣赏词句;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握训练的节奏。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一是将字词句的学习、理解、运用结合起来,使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有序。拿生字词的学习来说,一开始,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生词认读,然后是在课文中读,接着在屏幕上出现生词,离开拼音读,随后让学生找一找在课文中哪些词语是用来描写花的,到后来看看课文中那些描写花色的词语等等。二是将字词的学习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不是孤立地学习字词。教师多次提醒学生到句子中、课文中去理解字词,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满起来。三是,教师把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比如,屏幕出现花的图片,让学生喊一喊花名。播放花儿开放的动画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欣然怒放”这一词所表现的动态美。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体会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中,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迁移运用。我设计了一个比较题:课件出示这些花开的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自已读一读发出现什么?学生读起来觉得枯燥、单调。此时教师请同学们再去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又是怎样写的?从比较中的得出:同样是写花开,作者抓着了花的形态特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很巧妙。课件用不同的颜色标识花儿开放的时间,学生迅速发现句子的时间不论放在前面、后面、中间其意思不变,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
(三)品位词句,当堂积累;
将积累运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样的处理足见教师对语言积累的重视,敢于在课堂上利用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并进行方法的引导,对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应该很有启发。同时,在积累的时候,老师注意了对生字书写的引导,老师说:“我想你们应该把这两个词抄在积累本上,要注意看清田字格中这个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为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惯打好基础。
(四)反复练习,熟读成诵;
第一段语言很美。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并抓住鲜花的形态特征巧妙地来描写。我让学生通过老师引读、同桌互读、游戏抢答多种形式,达到熟读成诵效果。还可以边读边做动作,看看说就像这些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吹起了小喇叭,有的学生则绽开了自己甜甜的笑脸,也有的学生在舒展自己的筋骨……很快大部学生就能把背诵课文。
(四)修建花钟,引导探究;
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让学主一起来制作一个花钟,并由我们大家一起给花钟报时。此时,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巩固了上面所学知识,感受成功。花钟制作完毕,教师质疑,只可惜,这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该用什么花来表示呢?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鼓励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七、说教学效果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说课稿】推荐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乘法的说课稿08-27
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07-10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乘法》说课稿11-21
乘法口诀数学二年级上学期说课稿12-04
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10-10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说课稿11-11
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10-19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