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使用标点符号(精选8篇)
1.小学语文使用标点符号 篇一
《考试说明》中规定:“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就是说,同学们要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使
书面语言表达的意思更准确。同时,也要有分析判断标点符号正误的能力,使16种标点符号真正成为表
情达意的辅助工具。标点符号的种类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分 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的语气确切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是书面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列表如下: 点号
句号 问号 感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
标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书名号 间隔号 连接号 专名号 “”‘’()[ ] ____ „„.《 》< > · - -
标点符号的用法 点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
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1.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例如:
①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
近代以来的历史。
②请把门关上。③今天我们必须回去。
④夜晚。⑤下课了。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停顿。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如 例②),有强调意味的陈述句(如例③),就都用句号。有时独词句、无主句(如例④和例⑤)表示陈
述语气时也用句号。
2.问号(?)
问号用在一句话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例如: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②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使用问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
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
都用问号。例如:
⑤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⑥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
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3)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例如:
⑦请你稍微挪一下凳子好吗?⑧你来一下好不好?
(4)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例如:
⑨怎么啦,你?
(5)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
(二)句中点号
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1.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1)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例如:
①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
缕还牵若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干于不能全忘
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2)句子主语(复杂短语作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或
--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例如:
②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③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④你啊,真不争气。
(3)句子谓语是主语短语,主语后面有时要停顿,就用逗号。例如: ⑤这样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
(4)句子宾语较长时,前面用逗号。例如:⑥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个不堆柴草已经准备好!
(6)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例如: ⑧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
⑨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定语后置)⑩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7)用在并列词组之间。例如: ⑾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骄傲使人落后。3.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语或词组之间,例如: ①(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貉子、獾、水 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使用顿号应注意:
(1)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必
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2)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
中间就不必加顿号。例如:
⑤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4.冒号(:)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
后面的话:例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
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3)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表示突出强调。例如:
②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3)表示讽刺和否定。例如:
③“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
④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 们难得的佳肴。
(4)表示特定称号。例如:
⑤“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5)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例如: ⑥“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呵!使用引号应注意: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例如:⑨写文章要做到“平字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5)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2.破折号(----)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例如:
①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 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2)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如:
②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例如:
③“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 的对面说。
④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4)表示语音延长。例如:
⑤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例如: ⑥鲁侍萍: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6)表示总结上文。例如:
⑦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 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7)用在副标题前。例如: ⑧火刑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8)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例如:
⑨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的形势是
很好的。
----国家经济实力继续得到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进一步趋于协调,宏观经济效益有了提
高。„„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3.括号(()[ ])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里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例如:
①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 发现,是对古代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②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
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括号里的注释应当紧挨着正文。
括号里只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叫句内括号,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
点(问句、感叹号除外)应省去,(如例①);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这叫句外括号、注
释语若有标点,可照样不动,(如例②)。
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二者的用法是不同的。当解释说明性的词语比较重要,是正
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影响,必须读出时,就用破折号;否则,就用括号。
4.省略号(„„)
(1)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例如:
①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
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②听筒里传来十分响亮而焦灼的声音:“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
运„„空运!”
(2)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例如:
③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3)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例如:
④(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貉子、獾、水
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4)表示静默或思考。例如:
⑤何为:不行!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
欧阳平:„„
(5)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例如:
⑥他„„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6)表示语言的中断。例如:
⑦“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
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7)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例如:
⑧这么多年他老人家没有来得及听我一次汇报,总理呀总理,现在我到
哪里去向您汇报呢?„„
⑨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二人,已于二月七日
夜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1)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后后面不必再用“等”“等
-等”。
(2)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
上书名号。例如:⑤《荀子·劝学》
7.间隔号(·)
又叫音界号或分读号,主要用在略写的月份和日期,书名和篇名,诗体名(词牌名)和题目,某些
民族的人名内各部分间,以及其它需要隔开的词语的正中间。例如:
①“一二·九”
②《沁园春·雪》
③《七律·长征》
④《列子·汤问》
⑤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⑥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
8.连接号(-)
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事连接成一个整体。例如:
①中国-日本友好协会。
②韩愈(786-824)
③“济南-青岛”豪华列车。
④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四个阶段。
连接号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即一个浪线(~),一般用来连接相关的数字,表示数目的起止。例如:
⑤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2~3次。
9.专名号(-)
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种族名等等。例如:
①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为了和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书名号可以用浪线(~)。例如:
标点符号的位置
标点符号除了要用得正确外,还应注意书写的位置。
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都要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 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
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
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末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个字格,处于格中部。连接号在连接
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时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正确使用。
例一: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哭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此题的答案为B项。A项是,引号引的是一个倒装句,作为句终点号,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句
子问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虽然出现了“扎实不扎实”这样的疑问格式,但它是以陈述对象的身分在全
句中充当主语,所以不能用问号,应改为逗号。D项中,这是一个选择关系的问句,中间停顿处不能用问 号,应改为逗号。
例二: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手,他激动地高喊:“这就是苍天在上!”
C.如果按部就班地参加培训,严守操作程序――增强敬业精神――掌
-握这项新技术是完全可能的。
D.昨天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很多,据本记者不完全统计:还有20几名临
-近退休人员。
此题的答案为B项。A项中,“量体裁衣”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作为一句话的结尾。C项中,两个 破折号都属误用,原本为陈述事情,不具备解释、递进、转换、廷长的意思,所以,应改为逗号。D项中,冒号用错了,应改为逗号,因为后面的内容不属提示性话语。
四、同步自测题: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
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
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A.兰亭素有景幽、事雅、文妙、书绝之称,已成了历代书法家“朝圣”
之地。
B.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
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C.船又大;他从小听话,一向不乱跑;我们又是识水性的。
D.流觞亭后有一巨大御碑,色泽淡青,质地坚硬,碑高6.8米,宽2.6
米,厚0.4米,重达36000余斤。答案:
1.D. 2.D.
2.小学语文使用标点符号 篇二
1.“第一”、“第二”, “首先”、“其次”等后面应用逗号 (“, ”) 。
2.“一”、“二”、“三”等后面应用顿号 (“、”) 。
3.“1”、“2”、“3”和“A”、“B”、“C”等后面应用齐线墨点 (“.”) , 而不该用顿号 (“、”) 或其它。
4.序号如加括号, 如 (1) (2) (3) 等后面不加标点符号。
二、年份的正确用字
年份如用“二○○四年四月”的方式表述, 则中间的“○”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0”或英语全角字符“O”。
三、汉语拼音注音的正确使用
1.大小写:句子的首字母大写;诗行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每个词首字母大写;标题可以全部大写。
2.分连写:词内连写, 词间分写。
四、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
1.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使用“~”或者“—”, 而不使用“———”。
如:2004年3月~5月中的“~”或“—”, 不用“———”。
2.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而不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
如:再接再厉, 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2004年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五、论文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独占行, 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 ”, 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 独占行, 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3.浅谈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 篇三
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小小的标点,由于所处的情境不同,所蕴涵的形象、情感、意蕴也不同。细细品味,才能感悟到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的深意。从表达的角度来看,标点符号是言语主体借以传情达意的特殊表达方式,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斟酌标点更是斟酌思想、揣摩情境、寻求最佳表达方式的过程。所以,作为以书面语言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尤其是要重视标点符号在书面表达中的教学与研究。
雖然《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标点符号的教学作出了具体的要求,但纵观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很少有教师会关注这一课程内容中的“丑小鸭”——标点符号。不可否认,也有部分教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课程内容的价值,他们或者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进行技术训练;或者讲述各种有趣的故事来凸显标点的重要性;再或者搞一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寓教于乐。但是,标点符号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该如何使之“常态化”,真正重视标点符号的课程意义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层面展开教学:
一、读好标点符号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无论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还是入情入境地朗诵,“读”好标点都是至关重要的。
1.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 标点的基本作用之一就是表示停顿。口头表达中或长或短的停顿,在书面语言中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标点符号。一个个标点符号把一段段文字隔成了长长短短的不同句子,于是,文字就有了呼吸,有了节奏。因此,读好标点符号首先要读好标点所表示的停顿。需要指出的是,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中着力指导的都是一些长句子的朗读,其实,短句的标点停顿也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
《庐山的云雾》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一连六个逗号串起了长短不一的七个小分句。前几个整齐的短句读起来有种蜻蜓点水的感觉,宛如电影中一个个跳跃的画面。而后两个长句子拉长的语音,宛如慢慢推开的广角镜头,展现了云雾无处不在、飘忽不定的神秘感。因为前几个分句比较短,学生很容易忽略其中的逗号,读成“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这样一来,就破坏了文字原有的节奏感,灵动的感觉荡然无存,更谈不上与下文形成节奏上的对比了。
2.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气 有时,同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读好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气。《钓鱼的启示》一文中,当“我”钓上了一条大鲈鱼却被父亲要求放掉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来声。
“我”的问话五个字,两句话,用了两个语气强烈的标点,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生动地再现了“我”当时反应的强烈,“我”急于争辩的形象跃然纸上。如果读成“爸爸,为什么?”疑问的语气加重了,但“我”内心那种急迫与强烈不情愿的感觉就淡了许多。
二、听好标点符号
听说读写的能力一直是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听”是沟通的基础,“听好”才能有效地交流。我们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就是把隐性的内部语言转化为显性的外部文字的过程,这当中也包含着“听”的环节。如何让学生把标点符号这一无声的书面语言“听”出来进而“听好”呢?
1.提供优秀的听力材料 这要依赖于教师在教学中高质量的示范朗读。听过广播剧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有时明明是一个人的声音,我们却听出了好几个人的真实存在。这正是正确巧妙地读好了标点,从而让人听懂了标点的缘故。只有教师读好课文、“读”好标点,才能为学生“听”标点提供良好的材料。长此以往,才能增强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听觉敏锐性,才能真正“听出、听好”标点。
2.进行专项的听力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各种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当人的意识集中指向特定对象时,人们会对该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听”标点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关注度。例如安排句子的听写练习,可以是单独的句子,也可以是文字相同但语气语调不同的一组句子(如“小鸟飞了。”“小鸟飞了?”)。还可以进行听句子加标点、听录音选择恰当的句子等练习。先充分唤起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注意,再进行练习,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敏感性自然会提高。
三、写好标点符号
语文教学是以书面语言为主的,而标点符号的学习与使用也是以书面形式进行的。所以,“写”也是标点符号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1.指导规范书写 标点符号虽小,但外形各具特色:有小圈圈似的句号,有小耳朵似的问号,有六个点的省略号,有酷似双6双9的双引号……每一种标点都需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认清它们的“尊容”,再下笔。还应教会学生各种标点的正确书写位置。像句号、逗号、顿号、分号等都应书写在文字的右下角;问号、感叹号、冒号等都应写在文字的右方;破折号、省略号则在格子的中间位置。一般而言,一个标点只占一格,而破折号、省略号是占两格的。
2.指出书写变通 值得一提的是,标点符号在行末、行首的使用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即: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分号、冒号等不能出现在行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出现在行末,后半部分不能出现在行首。因为学生写作文,一个字占一格,一个标点也占一格,为了遵守以上规则,避免有些标点出现在不该出现的行末或行首,有时还需要变通一下。这就需要告诉学生:当逗号、句号等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后半部分出现在行首,就将它退回到上行末的格子外;当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出现在行末,就挤在倒数第一、二格之间。
四、用好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看似简单,要百分之百地正确使用却不大容易。它的运用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指导,而最好的语言环境莫过于学生自己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习作了。因此,除了进行各种的专项练习外,我们更应该利用好“习作”这个平台,多层次地引导学生用好标点。
1.规范使用,达到文从字顺 首先要强化学生文必加点的意识。习作中,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标点符号知识,一边写一边点,先跟着自己的感觉走,逗是逗,句是句,一定要写清楚、明白,用错了没关系,但不能不用,或是一“逗”到底。修改作文时,一定要把标点符号的使用作为一个项目,结合作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认真修改。教师也应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典型普遍的標点符号的错误进行点评,指导修改。这样实践久了,学生自然就会顺利通过使用标点符号这一关,做到顺手拈来,应用自如。
2.选择使用,提高表达效果 我们现在通用的这套标点符号,它既是规范性的,又不是刻板的,在共同的规范之下,又有灵活性。我们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标点符号的表达功能——可以这样用,也可以那样用。如学生习作中很简单的一句话:“傍晚,雨停了。”这里的句末用句号没有错,用感叹号、省略号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就要取决于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效果了。如果是想表达这令人讨厌的凄风苦雨终于停了的那种解脱感,就该用上感叹号。如果是想表达对一场无字歌谣般春雨的留恋与不舍,用上省略号更为贴切。如果只是简单交代一下天气情况,那么句号未尝不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吕叔湘先生说:“每一个标点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他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过分,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对小学生而言,每一个标点都要去斟酌,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在教学中适当地指导学生在表达层面多思考些问题,还是相当有益的。只有在积极思考和自主判断中,才能提高规范和灵活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以上五个方面既有一定的层次性,又是相互渗透的。比如读与听、品与用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年级而有所侧重,低年级的孩子应侧重于读好标点和听好标点的训练,随之年级的增长,则应慢慢向写好标点、品好标点、用好标点的目标过渡。另一方面,每个层面的两个子目标是有着较强的层级性的,如果说前一个子目标是对所有学生提出的基本的达标要求的话,那么,后一个子目标则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的达优要求了。
4.小学语文标点符号具体用法 篇四
一、句号[。] 句号的基本用法
一般在陈述句的末尾用句号。示例: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句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中文和外文同时大量混排(如讲解英语语法的中文书),为避免中文小圆圈的句号‚。‛和西文小圆点儿的句号‚.‛穿插使用的不便,可以统统采用西文句号‚.‛。示例:这个句子应当翻译成I love you.2、科技文献有时涉及大量公式,为避免中文句号‚。‛同字母o及数字0相混,也可以采用西文句号‚.‛。示例:焦耳定律的公式是:q = i2rt.3、‚虽然……但是……‛‚尽管……但是……‛两种句式,‚但是‛之前不能用句号。其他情况下,但是前可以用句号,也可以不用句号,视具体情况而定。
句号使用常见错误
1、应该用句号时候,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2、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示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
二、问号〔?〕 问号的基本用法
1、疑问句末尾用问号。示例:昨天你怎么没来上班?
2、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示例:难道你认为我说错了吗? 问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选择问句问号的位臵。一般的情况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示例: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2、选择问句如果选择项比较短,选择项之间也可以不用逗号。示例:这次出差是明天还是后天?
3、选择问句如果要强调每个选择项的独立性,可以在每个选择项后都用问号。示例: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4、倒装句,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示例:出去吃夜宵吗,陈晓明?
5、问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问号使用常见错误
1、句子里虽然有疑问词,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如: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
2、句子虽然包含选择性的疑问形式,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如: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问号应改作句号)
三、感叹号〔!〕
感叹的基本用法
1、感叹句末尾用叹号。示例:你今天好美啊!
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用叹号。示例:受不了了,你不要再说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叹号。示例:他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三四岁的的孩子呢!
4、标语口号末尾,一般用叹号。示例:伟大的***万岁!叹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在表示极其强烈的感叹时,可以使用‚!‛及‚!!‛这样的叹号叠用形式。要请注意:(1)要得体,不要滥用。(2)要使用半角标点,让它们挨在一起。示例:对于**的险恶行为要控诉!要以死作最后的抗争!!
2、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允许问号和叹号并用。但是要注意:要使用半角标点,让它们挨在一起。示例:‚你以为就算有艳照门,陈冠希就会随便退出娱乐圈吗?!‛
3、带有惊异语气的疑问句,允许问号和叹号并用。示例:‚***,你被开除了‛ **:开除了?!
4、叹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叹号使用常见错误
1、陈述句末尾一般用句号,不用叹号。不能认为只要带有感情,就用叹号。
2、把句末点号叹号用在句子中间,割断了句子。如:那动听的音乐啊!令我如痴如醉。
四、逗号〔,〕 逗号的基本用法
1、单句内部成分与成分之间需要停顿时,用逗号。示例:我2002年上的大学,现在已经毕业好几年了。
2、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示例:风是沙漠向人们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逗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在‚第一‛‚第二‛‚第三‛和‚其一‛‚其二‛‚其三‛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逗号
4、逗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逗号使用常见错误
1、插入语没有加逗号跟其他成分分隔。如:*毫无疑问对这种人我们只能诉诸法律。(‚毫无疑问‛后面应加逗号)
2、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句子肢解了。如:*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作为‛前面的逗号应去掉)
五、顿号〔、〕 顿号的基本用法
1、句子内部并列的词语之间需要停顿时,用顿号。示例:中国老百姓的投资渠道有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期货、黄金等多种方式。
顿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中间没有明显的停顿,不要用顿号分隔。示例:工农兵‖长江中下游‖上下班
2、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示例: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成为****。
3、相邻两个数字表示概数,要用汉字数码,中间也不要加顿号。示例:两三个‖三五天‖二十七八岁
4、相邻两个数字连用,有时不是表示概数,而是一种缩略形式,中间要加顿号。示例:初中一、二年级‖国棉六、七厂
5、并列的引语、并列的书名、并列的括号,中间使用顿号符合†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但作为一种技术处理,也可以不点顿号。示例:在这个句子里,‚伟大‛‚光荣‛‚正确‛都是形容词。
6、‚一‛‚二‛‚三‛和‚甲‛‚乙‛‚丙‛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顿号。顿号使用常见错误
1、没有注意到并列词语的层次。层次不同的并列关系,上一层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如: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应作: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2、词语间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却用了顿号。如:东风广场小区内的住宅共 56幢、896套,绿化率达到48%。(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3、‚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或者‛等连词前面用了顿号。如:由于商品供求往往随着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购者应当及时把握需求信息。(‚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
六、分号〔;〕 分号的基本用法
复句内部各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示例:只要城管一出现,小贩们就互相报信,赶快收摊;城管一走,他们就又继续倒卖。
分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如果分句比较简单,内部没有出现逗号,分句间也就用不到分号。示例:我渐渐爱上这些孩子了,孩子们也爱上了我。
2、分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分号使用常见错误
1、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用了分号。如:报名者请携带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书;体检证明;两张二寸近期免冠照片。(分号都应改作逗号)
2、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如: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而且‛前面的分号应改作逗号)
3、多重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不是处在第一层上,之间却用了分号。如:从文化程度上看,高学历者;从职业上看,技术人员、个体工商人员和学生;从年龄上看,35岁至44岁的人,更加认为有必要进行夫妻财产公证。(中间两个分号都应改作逗号)
4、被分号分隔的语句内出现了句号。须知:分号所表示的停顿或分隔的层次小于句号。
七、冒号〔:〕
冒号的基本用法
1、用在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示例: 亲爱的:
早餐已经买好放在餐桌上。
2、用在‚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一类动词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示例:
大部分人都认为:昆虫度过了严寒的冬季,到了春天,天气转暖,它就会苏醒过来活动。
3、用在总说性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示例:
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和说明。示例: 本店经营品种:服装、鞋帽、钟表、玩具和家用电器。
冒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冒号的形式是‚:‛,左偏下,不要与上下左右居中的比号‚∶‛混淆。比号是数学符号。
2、冒号的提示范围。一般说来,冒号用在句子内部,它的提示范围到一个句子完了为止。但是,它的提示范围有时也可以超出一个句子,管到几个句子,甚至是几个段落或成篇的文字。如人们写信时在开头收信人的称呼后用的冒号,又如讲话稿一般在开头的称呼语后面用的冒号。
3、‚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一类动词的后面,有时也可以不用冒号而用逗号。示例:他在讲话中指出,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必须立足本职岗位,矢志艰苦奋斗。
4、‚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一类动词的后面,如果宾语不长,这些词语后没有什么停顿,就不必用标点符号。示例:他说今晚不回来吃饭。
冒号使用常见错误
1、冒号套用。应避免一个冒号范围里再用冒号。如:
记者在北京一些小学采访,不少教师反映: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劳动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低,不懂得爱惜财物。(第一个冒号应改作逗号)
2、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句子肢解了。如:*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作为‛前面的逗号应去掉)
3、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后的词语,这个动词之后却用了冒号。如:*厂领导及时提出:‚以强化管理抓节约挖潜、以全方位节约促成本降低、以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新思路。(中间的冒号应去掉)
3。冒号用在了没有停顿的地方。如:女乘务员小心地端起杯子,正准备换个地方放,突然,随着一声:‚谁让你动我的杯子‛的怒吼,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一把夺走了杯子。(中间的冒号应去掉)
4。冒号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如:他们加强了施工现场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甚至每一个工点的安全管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苗头实行‚三不放过‛:即没查出原因不放过,当事人和施工人员没有深刻认识事故苗头的后果不放过,整改措 施没有落实不放过。(中间的冒号应改作逗号,或者保留冒号去掉‚即‛字)
八、引号〔“”〕 引号的基本用法
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示例:要提高全民教育,‚教育要从小抓起‛。
2、行文中需要着重说明的词语,用引号标示。示例: ‚坤包、坤表、坤车‛里的‚坤‛,意思是女式的,女用的。
3、行文中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用引号标示。示例: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引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引号的形式分双引号‚‚‛‛和单引号‚‘’‛。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偶尔出现三层引号时,最里一层引号用双引号。
2、在‚某某说‛的后面引号的用法。这要根据‚某某说‛的位臵而定。某某说在前需用引号,某某说在后不用引号。
3、既有直接引语,又有间接引语时,引号的使用。直接引用的部分用引号,间接引用的部分不用引号。直接引语后面的句末点号放在后半个引号后边。示例:他指出,科学是没有地区性局限的,‚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以及形成这种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
4、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引号的使用。一般要在引文的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加上前引号,而只在引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结尾才使用后引号。这样的多段落引用,还可以采用另外字体(如仿宋或楷书),每行缩一个或者两个字,就不再需要另外用引号了。
5、引文末尾标点的位臵。
(1)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那么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独立性,末尾的标点应该放在引号之内。示例: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末尾的标点必须放在引号外面,示例: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火种犹存。共产党人‚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6、引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使用常见错误
1、滥用引号。词语没有特殊含义,随便加上了引号。如:樱花飘落时,就像漫天的‚雪花‛在飞舞。(中间的引号应去掉)
2、引号前后相关的标点处理错误。如: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可改作: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
九、括号〔()〕: 括号的基本用法
1、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示。示例:在最危险的三种性病的病源中,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是女性应该特别关心的。
括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2、‚一‛‚二‛‚三‛和‚甲‛‚乙‛‚丙‛等,以及阿拉伯数字,用括号括起来,表示序次。带括号的序次后面不能再用顿号或逗号
3、行文中补缺或订误,用方括号标示。
4、国际音标,用方括号标示。示例: friend[frend]
5、公文编号中的发文年份,用六角括号标示。示例:国务院国发“2013”23号文件
6、作者的国籍或朝代,用六角括号标示。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语出“宋”柳永†虞美人‡。
7、行文中的注释序号,用六角括号标示。若最大的序号不超过两位数,一般用圆注码①②③。
8、尽量避免括号套用。同一形式的括号不得套用。必须套用时,可采取六角括号与圆括号配合使用。一般情况下,里面用圆括号,外面用六角括号。若里面或外面的一种已有定式,可首先照顾它的形式而作变通。示例:孔雀石“Cu(OH)2〃CuCO3”。
9、工具书的条目,用方头括号标示。示例:【标点】bin•标点符号。
10、括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括号使用常见错误
1、括号位臵不当。如:我市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增幅和乡(含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分居全省领先水平。(括注应放在‚以上‛后面)
2、不该使用括号而用了括号。如:珠宝行重质量、讲信誉,长年聘请荣获国际(FGA)、国内(GIC)珠宝鉴定师资格的专家监督商品质量。(两处括号都应去掉)
十、破折号〔——〕: 破折号的基本用法
1、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示。示例:我曾经登上过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示。示例: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5000多呢?——我先去上个厕所在继续聊!
3、表示话语的中断。示例:‚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4、声音延长,在象声词后面用破折号标示。示例:‚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5、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标示。示例: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 ——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
6、表示引出下文。这种由破折号引出的下文常常是另起一段。示例:
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
7、用在副标题的前面。示例: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8、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示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波折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破折号和括号都有标明补充说明的语句的作用,但是破折号标明的补充说明性语句是正文的一部分,比较重要,需要读出来,而括号标明的补充说明性语句不是正文,一般可以不读出来。应根据表达的需要加以选择。示例:每当肝疼发作时,他就采取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肝部,从来没有因为肝疼影响工作。
解释说明或补充的语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间的,可以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示例: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
3、破折号不能排作‚--‛,也不得一分为二,分居两行。波折号使用常见错误
1、破折号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都有引出解释说明语句的作用)。如: 专家们经分析认为,打捞俄潜艇,最可能被采用的方式便是混合打捞法——即先行封舱,将内水抽干增加潜艇自身浮力,再利用浮吊、浮筒来起浮沉艇。(破者号应改作逗号,或保留破折号去掉‚即‛字)
2、由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语句与被解释说明的对象不照应。如:这家碳素厂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松花江畔——吉林市。(破折号应改作‚的‛字)
该用括号的地方用了破折号。如:在亲人金珠玛米——解放军——的帮助下,我很快就恢复了健康。(破折号应改作括号)
十一、省略号〔……〕 省略号的基本用法
1、话语的省略,用省略号标示。示例:各种鲜花争奇斗艳:菊花、玫瑰、马蹄莲、郁金香……
2、话语的断断续续,用省略号标示。示例:他吃力地说道:‚你……要……坚持……下……去……‛
省略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中文省略号的形式是‚……‛,六个小圆点,占两个汉字的位臵。
2、一个或几个自然段文字的省略,诗行的省略,可以用独居一行的十二个小圆点标示。
3、省略号前如果是句号、叹号、冒号,说明前面是完整的句子,那么句号、叹号、冒号应保留。示例: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4、省略号前如果是顿号、逗号、分号,要省掉。示例:花园里开满了红色的、黄色的、粉红的、紫色的……五颜六色的花朵。
5、省略号后的点号一般应去掉。因为连文字都省了,点号自然也不必保留。示例: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那壮丽的廊柱,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
省略号使用常见错误
1、滥用省略号。如:商店门前的告示牌,全是‚大减价‛、‚大甩卖‛、‚跳楼价‛……云云,好像他们都在做赔本生意似的。(应去掉省略号)
2、省略号和‚等‛、‚之类‛并用。因为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两者不能并用。
十二、着重号〔﹒〕 着重号的基本用法
1、提示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示。示例:说‚这个人说的是北方话‛,意思是他说的是一种北方话,例如天津人和汉口人都是说的北方话,可是是两种北方话。
着重号使用常见错误
1、该用引号的地方却用了着重号。要注意着重号和引号的不同,引号是用来标明着重论述的对象。如:知已知彼是战争认识的主要法则,是‚知胜‛和‚制胜‛的认识基础。(着重号应改作引号)
2、滥用着重号。着重号要在十分必要时才用,并不是语气或语义一加重就用着重号。一段或一篇文字里加着重号的地方过多,就无所谓重点了。如:大家发现,尽管他说这些话时非常真诚、自然、优雅,但听他这些话的人却大多显出迷惑不解乃至不安的神色。(应去掉着重号)
十三、连接号〔—〕 连接号的基本用法
1、表示连接。连接相关的汉字词、外文符号和数字,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1)连接两个中文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示例:氧化—还原反应‖焦耳—楞次定律‖一汽—大众公司。
(2)连接外文符号,构成一个意义单位(应用半字线)。示例:Pb-Ag-Cu三元系合金。(3)有机化学名词(规定用半字线)。示例:d-葡萄糖‖a-氨基丁酸‖3-羟基丙酸。(4)连接汉字、外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组成产品型号(可以用半字线)。示例:MD-82客机‖大肠杆菌-K12‖苏-27K型舰载战斗机
2、表示起止。连接相关的时间、方位、数字、量值,中间用连接号。
(1)连接数目,表示数目(生卒日期、量值等)的起止(科技界习惯用浪纹)。示例:孙中山(1866—1925)‖20%—30%‖15—30℃‖1988年—0221年。
(2)连接地点名词,表示地点的起止(不要用浪纹)。示例:北京—上海特别快车‖北京—旧金山—纽约航班‖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表示流程。连接几个相关项目表示事物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也可以用两字线或者箭头。不过箭头不属于标点。示例: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连接号的特殊用法
1、连接号的常用形式为一字线‚—‛,占一个汉字位臵。此外还有半字线‚—‛和浪纹‚~‛。
2、中文半字线连接号与西文连字符长短不同,不可混用。
3、用于表示时间、数字、量值的起止,一字线与浪纹的功能相同,出版物可选择其中一种。科技文章常出现负号‚-‛,为避免与一字线勾连,一般习惯使用浪纹。
连接号使用常见差错
1、连接号过长,处理作两字线。如:1986年太阳能研究所从加拿大引进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铝复合生产线。(‚铜——铝复合生产线‛应改作‚铜—铝复合生产线‛)
2、连接号过短,处理作半字线。如:您可以用尺子量一下,腰围减了2-6厘米。(‚2-6厘米‛应改作‚2—6厘米‛或‚2~6厘米‛)
3、把连接号充做‚到‛字用。如:从5月20日—7月10日,凡在**网购买iphone5手机者,即可获赠精美礼品。(‚从5月20日—7月10日‛应改作‚从5月20日到7月10日‛或者‚5月20日—7月10日‛)
十四、间隔号〔•〕 间隔号的基本用法
1、外国人和一些少数民族人名内部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示例:诺尔曼〃白求恩‖爱新觉罗〃玄烨。
2、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用间隔号标示。示例:†新史记〃郭美美列传‡。
3、诗的标题、词的标题与诗体、词牌名之间,用间隔号标示。示例:†七律〃长征‡‖†江城子〃咏史‡
4、表示节日或事件,代表月份的数字和代表日子的数字之间,用间隔号标示。示例:‚一二〃九运动‛。
5、用几个并列词语做标题,词语之间可以用间隔号标示。示例:人性〃法律〃社会‖信号〃符号〃语言‖人〃兽〃鬼。
间隔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外国人名如果是外文缩写字母与中文译名并用,外文缩写字母后面不用中文间隔号,应用下角点(齐线小圆点)。示例:E.策勒尔‖D.H.劳伦斯。
2、外国人名如果有两个缩写部分,要么都用中文,要么都用外文字母。示例:副总裁比〃哈〃帕蒂‖副总裁B.H.帕蒂。
3、用月日数字表示历史事件或节日,如果是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要用间隔号,并且加引号。其他月份则不加间隔号,是否加引号,视知名度而定,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事件或节日,不必加引号。示例:五四运动‖二七大罢工‖五一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八一建军节‖‚一二〃九‛运动。
4、由媒体创造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事件的形式,予以认可,但不要把这种形式扩大到重 要的历史事件和节日。示例:‚3〃15‛维护消费者权益日‖‚12〃25‛抢劫案‖‚3〃20‛重大交通事故。
间隔号使用常见错误
1、应使用间隔号的地方用了顿号。如:当年他亲身参加了‚一二、九‛运动。(顿号应改作间隔号)
2、不应该使用间隔号的地方用了间隔号。如:†旷世奇才〃杨度‡一书受到好评。(应去掉间隔号)
十五、书名号〔《》〕 书名号的基本用法
1、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用书名号标示。示例:†三国演义‡‖†参考消息‡‖†大众电影‡。
2、法律、规章、规定、合同等文书的标题,用书名号标示。示例:†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汉语拼音方案‡。
3、文化产品(电影、戏剧、绘画、歌曲、舞蹈、摄影、邮票等)的题目,用书名号标示。示例:影片†红高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独舞†月光下‡
4、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栏目与板块名称,用书名号标示。示例:该报†人民子弟兵‡专栏‖副刊†笔会‡‖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体育沙龙‡
书名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书名号的形式分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书名号里面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如果偶尔出现三层书名号时,最里一层书名号用双书名号。
2、单书名号的形式是‚„‟‛,不可用数学上的小于号和大于号的组合形式‚<>‛代替中文单书名号。
3、书名、篇章名等如果使用缩略形式,照样要用书名号,示例:阅读†毛选‡四卷‖参见†现汉‡第234页
4、丛书名用书名号。至于‚丛书‛一词放在书名号里面还是外面,要看图书本身书名(主要指封面)是否有‚丛书‛字样。示例:†万有文库‡‖†四库丛刊‡。
5、书籍、报刊的版本、版别的位臵。因为不是书报名称本身,只是一个注释说明,通常的做法是用括号把它们括起来,紧放在书名号之后。也可以不用括号,直接跟在书名号后面,或放在书名之前。示例:采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二版)‖编辑†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
6、法令、规定、方案、条例等‚草案‛‚初稿‛‚试用稿‛之类字样,如果包括在文书标题之中,则应放在书名号里面。这类字样在书名号里是否括注,依据原件模式。示例:公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十六条
7、报社、杂志名,如果着眼于单位,指称报社、杂志社、编辑部,一般不用书名号。如果指的是那个文字载体本身,用书名号。如果报刊名称易与普通名词混同,无论哪种情况都要加书名号。示例:†山西青年‡向一稿多投宣战。
8、教科书名称用书名号,但课程名称不用书名号。示例:这学期开设微积分课,需要买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微积分‡。
书名号使用常见错误
1、滥用书名号,随意超出应用范围,如品牌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奖杯名、活动名、机构名,也用书名号标示。下面的书名号均有不当之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永久牌‡自行车‖†桑塔那‡轿车
2、建筑或单位用书名号标示。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参观天坛†祈年殿‡‖住在†北京饭店‡。
3、书名号里面的名称和原名称不符,或者将选题内容与篇章标题混为一谈。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摘自†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半月谈内部版‡‛应改作‚†半月谈‡(内部版)‛)
十六、专名号(__)专名号的基本用法
1、专名号(__),亦称私名号,用于标明人名、地名、朝代名、种族名、国名、机构名等专名所使用的符号。‚
2、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配合。示例:刘邦、项羽先后攻入咸阳,秦最后统治权被推翻。
专名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这类著作如果使用专名号,书名号可以用浪线(放在书名下面)。
2、文史著作和辞书,专名号除了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以外,还用于国名、民族名、年号、宗教名,也有用于官署名、组织名。
3、直排规则:直行文稿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里一层书名号用双书名号。专名号使用注意事项
1、专名号在现代的中文书刊已极少使用,但在台湾和香港的中文教科书、电视或电影中文字幕中仍然保留使用,但香港学生多不会在家课上写上麻烦的专名号;在中国大陆则只用于古籍、文史哲作品中。
2、建筑或单位用书名号标示。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参观天坛†祈年殿‡‖住在†北京饭店‡。
5.小学语文使用标点符号 篇五
一、基本用法:
掌握逗号、句号、顿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和分号这十种标点符号。现将这十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如下介绍:
(一)逗号[用,表示]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例: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二)句号[用。表示]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1:刘胡兰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女英雄。例2:请递给我一杯水。(祈使句)
(三)顿号[用、表示]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例:总攻开始了,军号声、枪声、炮声、喊杀声,立刻混成一片,震动着山谷。
(四)问号[用?表示]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例:①你叫什么名字?(疑问)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③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动群众。(设问)
(五)感叹号[用!表示]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例:①您就让我再试一试吧!(请求)②我的“小咪咪”多可爱啊!(喜爱)③什么,“迷糊”也考了一百分!(惊奇)④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还在忙什么别的事!乱弹琴!(气愤)⑤他白了我一眼,说:“别动!”(命令)
(六)冒号[用:表示]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由于冒号主要有以下用途:
(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例: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例:商店里什么都有:服装、布匹、文具、食品……
(3)冒号还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其作用也是表示提示。例
1、敬爱的解放军叔叔:
2、颜黎民君:
(4)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如: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5)用在总提与分述之间,使两者眉目清楚。
如: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每天按时做好作业;
二、看一些儿童读物……(6)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便于阅读理解。
如:我知道:越是在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七)引号:引号表示文中的引用部分,就形式而言,分为双引号[用“”表示]和单引号[„ ‟]两种。一般说,单独使用引号用双引号,而引用的话中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面用单引号。
例:赵大叔拍了拍牛头说:“累不累,„独角龙‟?” 小学阶段引号的用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引用别人的话或者表示直接说出来的话。
例:我要牢记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需要标出的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例1,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例2,北风“呼呼”地吹个不停。例3,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3)表示讽刺的意味或反语。例1,他嘲笑着说:“你的手太„巧‟了!”
例2,这就是鼓吹资产阶段自由化的精英们所谓的“民主”。
(4)要注意的是:在写一个人的直接语言时,在提示语后面,除引语部分用引号外,还要加上另一种标点,表示这句话是谁说的。引号与其他标点连用有以下三种:
①第一种: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用冒号。如:小李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
②第二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如:“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邻居西蒙死了。”
③第三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用句号。如:“睡着了吗?”主人一进门就严厉地谴责阿辽沙。
(八)省略号[用……表示]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意思没有说完的部分,占两格。它主要有以下三种用法:
(1)表示对引文的删节和对重复说的词语的省略。例:“铃,铃……”小闹钟叫了起来。例2,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营养对作文大有好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读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枯燥了。”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情景。
例1,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例2,老师,我……昨天……昨天错怪了你。
(3)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发人深省。例如:哎!你这个人真是……使用省略号,无论在句首,句中,还是在句尾,一般都不再加其他标点。
(九)书名号[用《
》表示]用来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歌曲、电影等的名称。
例1,《少年彭德怀》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表示电影名知称)例2,请把六月一日的《作文报》借给我。(表示报刊名称)例3,我最爱唱《歌唱祖国》这首歌。(表示歌曲名称)例4,今天我读了《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表示文章名称)例
5、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表示书籍名称)
(十)分号[用;表示]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它所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并列的部分之间用分号。例如: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2、有的长句子,一个分句内已经用了逗号,那么一个分句与另一个分句之间则应用分号表示停顿。例如:大的面积不是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十一)破折号[用——表示]它表示解释说明,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声音的中断或延续等,占两格,写在格的中间。
1、表示声音的延续。例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表示声音的中断。例如:小明睁大了眼睛,不解地问:“这——。”
3、表示解释说明。例1: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22日。
例2:这是在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4、表示意思的转折。例如:训练动物很有意思——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
5、表示递进的意思。例如: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二、使用标点符号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七种符号书写时一般都占一个字的位置,标在紧靠文字的右边偏下的位置。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写在行文中间。引号的前后两部分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前半边标在文字的左边编上,后半边标在文字的右边偏上。
第二,书写换行时,句号、逗号、感叹号、问号、冒号、顿号、分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应该紧跟一句话的末了一个字。引号的后半边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同样,前半边也不能标在一行的末尾。另外,省略号和破折号可以标在一行的开头或末尾,但是不能把一个符号分为两截分行书写。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篇六
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气候变化,从未像2010年这般引起广泛关注,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全球公映的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更是寓意无穷,让人类深思如何善待地球,如何善待共有的家园?
B.“哥偷的不是菜,哥偷的是寂寞。”小白领“偷菜”上瘾的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空虚的无聊文化。
C.按照计划,德、英的风力、挪威的水力、比利时和丹麦的潮汐以及其他国家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发出的电力将形成互通的输电网,用于解决单个发电厂由于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供电不稳定问题。
D.近日,“贫二代”一词在各大网站频频出现,“出身贫寒,社会关系缺乏,求职过程中全靠个人奋斗”成为校园“贫二代”的简单特征(2013年2月12日《中国青年报》)。
解析:A项,句末问号改为句号;C项,“风力”“水力”后顿号改为逗号;D项,括号为句外括号,故应在句号后面。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晨报讯(记者颜斐):刘女士在网上订“快乐飞”往返机票,刚支付完毕就发现订错时间,遂要求更改,却被告知只能重新购票。为此,她将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退回原回程机票款630元。朝阳法院昨日开庭审理了此案。
B.俄罗斯计划耗资逾40亿英镑在北极圈内建造一座现代化小城、理论类似国际空间站、外部风雪严寒、城内温暖如春、生活设施齐全、以宣示对北极丰富油气矿产资源的主权。俄罗斯总理普京已经同意建城计划。
C.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其新浪微博上传了一段《乔布斯传》中“帮主”写给妻子结婚20年纪念的情书(中英文对照版)。有网友抱怨中文版翻译“太坑爹”,李开复又提供了几条网友的自译版本,未料竟引发了微博上个性翻译的热潮,白话浪漫、文言隽秀、方言直白、各种风格迥异的《帮主情书》令人惊叹不已。
D.周恩溥是周恩来的亲弟弟,他的后人周荣庆一家一直隐居在焦作市:他们从不炫耀自己的身世,就这样平凡、平静、平常地在焦作度过了54个春秋。
解析:B项,所有顿号均应改为逗号;C项,最后一个顿号应改为逗号,“帮主情书”应用引号;D项,冒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A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旱之下,在云南超过300万公顷的152处自然保护区内,珙桐、苏铁等珍稀植物,大象、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如何?请看本报记者调查。
B.战国时期,孟子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施行“仁政”。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天下,如“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
C.“我认为全运会跳水比赛‘金牌内定’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也是毫无根据的。”李桦说,“各单项冠军获得者都代表着目前我国跳水运动的最高水平”。
D.近来,各地接连暴发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卫生部门的一些专家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要怕,二是不要掉以轻心,不要不当回事,三是不要相信谣言。
解析:B项,括号及括号内的内容应该放在引号外面;C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D项,“不要怕”和“不当回事”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的孩子们,”他温和而严肃地说:“新教师明天就来,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了,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B.唐代诗人王维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作品具有空灵之美,正如苏轼对他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人们不会忘记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食指、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人的名字将永远被镌刻在新中国的诗歌史上。
D.现在很多中学生都难以抉择,是在国内考一所一流大学,还是去国外考一个二三流的大学?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个新问题。
解析:A项,“严肃地说”后面应用逗号,句尾句号应放在引号内;C项,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存在,应删去一个;D项,问号前的句子并非问句,问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说“人言可畏”,我认为人言既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是因为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是因为“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B.最近A股暴跌,网友“自由一方”在微博中留言,“美股患病,A股吃药;别家大鱼大肉时,我吃糠咽菜;最让我想不通的是别人感冒,凭啥我吃药。”
C.“婚前房产要加上另一半的名字,以后得收税了”。近日这条消息突然在网上传开,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
D.3G手机到底贵不贵,消费者说,尽管有预存话费送3G手机的优惠活动,但还是感觉有些贵。
解析:B项,“留言”后的逗号应用冒号;C项,“收税了”后的句号应该放到引号内;D项,“3G手机到底贵不贵”后应该用问号。
答案:A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是一个网吧,有的孩子考完试就来到这里“减压”,对此,一些家长颇感担忧。
B.整治马家沟河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市民非常关心这条河怎么治理?那里的两岸居民将怎么办?
C.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D.公诉方认为:被告人叔文秀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解析:A项,“
二、三十米”是约数,中间不应加顿号。B项,后两个疑问句均作“关心”的宾语,为陈述句。因而,两处问号,前一个应改成逗号,后一个应改为句号。C项,冒号只管到“发生变化”,将“发生变化”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答案:D
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眼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尚未缓解、调整房价、实现教育公平有待努力,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
B.古语云“成由勤俭败由奢”。国有企业的领导者要带头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享乐。
C.2013年7月11日,《法制日报》记者向石家庄易和丰公司的总经理李继东(所谓“李氏兄弟”)求证其与王朝的关系,李继东表示,他从来没有与王朝合伙开过公司。
D.他对记者说:“郭省教书很认真,也很负责,2013年还获得了‘蔚县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20年来,他几乎年年得奖。”
解析:A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尚未缓解”和后面的“调整房价、实现教育公平有待努力”是分句间的并列关系,所以第一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A
8.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近日一条有关“市售豆浆机、果汁机中的电机用的是工业润滑油”的帖子被广泛转载,豆浆机“有毒”,究竟是谣言?还是“揭黑”?
B.唐“开元杂报”是开元年间发行的邸报,该报系雕版印刷,质量不是很高。此报本身原无报名,因其发行是在开元年间,后人便称其为“开元杂报”。
C.这里选取了几个亲历者,他们中有参加救援的消防界人士,有现场播报“9·11”事件的新闻主播,有在世贸大厦办公的公司职员„„等等。
D.此次活动由中纪委、中联部、外交部协同江苏、浙江省纪委组织举办,范围涵盖了中国东部两省六市——这些地方在反腐倡廉方面进行的探索将通过国内外媒体的报道一一亮相世界。
解析:A项,“究竟是谣言?还是‘揭黑’?”属于选择性问句,前一个问号应改用逗号;B项,“开元杂报”是报名,第一套引号应改为书名号;C项,已经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再用“等等”,可删除“等等”。
答案:D
9.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安有家《阳光报》,在它的《人间》和《域情》版面上,常刊载一些精彩的社会新闻,试录一则,您一定爱听爱读。
B.“用心讲话”、经济危机大潮中胜似闲庭信步地与大使馆工作人员一起“包饺子”、访问行程结束后的“归心似箭和起床就问股市”等,再一次让人见证了温总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一心为民的执政情怀,更见证了温总理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坚定信心。
C.虽然这些具有楷模风范的国外媒体也遭遇了很多问题:新媒体的冲击,报道的公正性被质疑等,但是,它们仍然处在一个令人艳羡的高度,它们的影响力仍将持续。
D.返乡民工路在何方,大学生就业形势会好转吗,“留守儿童”有望在城里和父母团聚吗?„„这些民众关心的问题,在新年到来之际,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
解析:A项,“人间”“域情”是报纸里栏目的名称,不能用书名号,应该用引号;C项,“问题”后面的冒号不能总领“但是”后面的内容,故冒号应改为逗号,“但是”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D项,“返乡民工„„”“大学生„„”是各自独立的问题,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答案:B
10.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实,第一流的作品由于逻辑比较清晰,表述比较果断,个性比较鲜明,形态比较优美,阅读起来不见得比第二、第三流的作品费力。
B.有了怀疑,还要有一种穷追不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正如朱熹所说:“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C.在如此广阔的文化天地中失去了仰望的兴致,失去了亲和的热量,失去了趋附的动力,整个儿成了一尊冷眼面世的泥塑木雕,那还说得上什么?
D.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
解析:A项,“由于”是介词,其后四个短语作其宾语,故第二、三、四个逗号应为顿号;B项,引号内句子属于直接引用,第二个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D项,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因前后两个复句之间为转折关系。
答案:C
1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名人利用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为厂家做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是“忽悠”民众,还是“谋财害命”,与雇凶杀人有何不同?
B.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即使是发达的文明人,仍然——像原始人一样——是他自己时代和地域的囚犯”。
C.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与此同时,各种洋节却搞得红红火火,有人戏称为“汤圆”动辄败给“玫瑰”„„等。
D.英国《每日邮报》刊文称,连日来的气候异常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在接下来的20年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
解析:A项,“谋财害命”后的逗号应改为问号;B项,句号应移到引号里面;C项,应删去“等”字和后面的句号。
答案:D
1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有比这更惬意的消遣吗?
B.白居易有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同一季节中,桃花何以忽而“芳菲尽”,忽而又“始盛开”呢?
C.《长江日报》的“黄鹤楼·城周刊”分别用整张报纸4版的篇幅刊发了《楚风汉韵》系列,对汉剧与楚剧做了大量的宣传。
D.美的对象,何以能陶冶人们的性情?因为它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解析:A项,两个顿号均应改为逗号;C项,“楚风汉韵”应用引号;D项,分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B
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文汇出版社精心打造的《文汇原创丛书》又添新丁,白先勇的《第六只手指》、董桥的《文字是肉做的》、李子云的《我所经历的那些人和事》。
B.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
C.“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李强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办成。”
D.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有荣誉,说让就让;他这个刚性子,大家都很喜欢。
解析:A项,“《文汇原创丛书》”书名号应改为引号,“新丁”为特殊称谓,应加引号;B项,“基石”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D项,最后一个分号应改为冒号。
答案:C
1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考生赶考,请携带您的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或“军校学员证”),若无上述证件,将无法进入考场。
B.古人云:“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记得温总理曾说过“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只要领导干部把群众的意见当做“宝贝”,虚心听,广泛取,就是国之幸、民之幸。
C.“三公消费”是指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公费出国。问题难治,其根源在于官员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因此,根除官员头脑的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D.山东省旅游部门充分利用央视媒体,广泛进行“好客山东欢迎你”的旅游推介活动。这个活动有指导性、有时效性、有感召力,在宣传中提升了山东的形象。
解析:A项,括号应放在“身份证件”之后;B项,第一个句号应移至引号内;D项,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C
1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师王锡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公路是一种外部性十分明显的公共物品,不独本地车辆可以通行无阻。”
B.刚刚坐下,是想来点面条,还是米饭?是吃软食,还是硬点?是中餐,还是西餐?这些问题很多时候无需乘客操心,上飞机之前,空姐们已经对很多客人的喜好有所了解。
C.什么是语文呢?目前至少有以下几种说法:“语言文字说”“语言文学说”“文化说”“言语说”“语言说”,众说纷纭,各执一端。
D.适之先生的门是紧紧关着的,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解析:A项,引号里面的句号放到引号外;C项,冒号要管到句终,可把冒号改为破折号,或者把“众说纷纭”前的逗号改为句号;D项,“这样的人”后面的逗号改为破折号,前面为插入语。
7.简论人类符号的使用 篇七
一、符号的定义
现代“符号”定义的确定是在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Saussure) 将语言符号看做“能指” (signifier) 与“所指” (signified) 二元关系的结合。符号“能指”指的是语言符号的音响形象 (sound image) , “所指”则是它所表达的概念 (concept) , 索绪尔将它们比作一张纸的两面, 对于构成符号二者缺一不可。“建议保留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 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后两个术语的好处是既能表明它们彼此间的对立, 又能表明它们和它们所从属的整体间的对立” (Saussure:67) 。
几乎与索绪尔同时, 美国逻辑学家皮尔士 (Peirce) 提出了符号的三元关系说, 认为符号是符号代表项 (representament) 、符号对象 (object) 和符号解释项 (interpretant) 三者的结合。代表项和解释项大致能与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相对应, 但解释项最为复杂, 比所指的涵义更丰富。艾柯将“解释项”看做是一种“观念性的意义, 是解释者心中可能的心理事件” (陈宗明、黄华新, 2004:5) , 可以理解为释读和获得符号意义的过程。“符号对象”这一项在索绪尔的理论中并未出现, 它指的是符号所表征所指示 (refer to) 的事物。
由这两个传统所形成的符号学理论体系并没有真正地融合, 反而是逐渐走向对抗和“冷战”。如皮尔士派系的典型代表、美国符号学研究所所长Charles Pearson 2007-2008两次来华讲学期间, 笔者都曾与之深入交流, 他就曾数次明确地强调自己的立场:索绪尔所提出的并非Semiotics, 而是Semiologie, 并非真正的符号学研究。秉承索绪尔思想的符号学派则依然遵循非逻辑符号的路线, 其研究不仅仅只限于人类语言, 而且扩展到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 与皮尔士传统并驾齐驱, 不相上下。
为了避免这种冲突, 方便起见, 我们采用符号学家莫里斯的说法:“一个符号‘代表’ (stands for or represents) 它以外的某个事物。 (莫里斯, 1989:9) ”这种说法, 在两种符号学传统之中都能找到立足点。从理论上来说, 任何东西都能够作为符号, 只要参与该符号使用的各方主体赋予这个符号形体以意义, 并且这个意义对各方来说都是可以通过某种途径获知的, “给予某种事物以某种意义, 从某种事物中领会出某种意义, 凡是人类所承认的有意义的事物均成为符号, 从这里产生出了符号现象” (池上嘉彦, 1985:3) 。
符号使用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在于认知和交际, 但其功能的发挥却并不完全依赖符形的确立, 而更在于对此符号的释解。只有通过正确有效的符号释解, 人们借由符号所传达的意义才能被理想地接收, 进而完成认知, 促成交际。具有高度可变性和创造性的符号及相应的使用能力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在这样的“符号过程” (semiosis) 中, 符号的提供 (创造) 和释解无疑是符号使用的核心部分。
二、符号的使用———提供和释解
人类的符号活动有着高度的创造性, 过程复杂, 但最基本的特点是:在使用符号的现实过程即“符号过程”中, 符号提供者提供符号, 即创造或发出符号, 接收者则尽可能地释解符号, 而且有时符号的提供者和接收者为同一主体。
使用符号的时候, 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符号本身、符号使用者, 以及符号使用环境, 下文简称“符境”。
(一) 符号本身
人们使用一个符号的时候, 总是将意义和思想感情赋予这个符形, 符形并不仅仅限于可视的符号, 而且是可听的符号。人们经常会用“符号”来表示符形的概念, 没有注意到符号其实是一种关系的结合, 或二元或三元, 而符形只是符号关系中的一元。比如, 人们会说玫瑰花象征爱情的符号, 尽管这并不影响人们的日常交流, 而且现实中这样说甚至很方便, 但在符号学的研究中, 需要区分清楚, 玫瑰花如果被作为符号使用时, 玫瑰花的符形象征着爱情, 玫瑰花符形和爱情涵义加上相应的解释的结合才构成一个完整的符号。在符号学中, 我们可以说玫瑰花象征爱情, 但不能说玫瑰花是象征爱情的符号。
(二) 符号使用者
符号的使用者即符号的提供者和符号的接收者, 是符号过程的主体。本文中的符号, 是指人的符号。无论是在创造符号的时候还是在接收并释解符号的时候, 人总是赋予符号以意义的主体, 意义不脱离人的主体而单独存在。当人接收到符号的时候, 总能通过某种方式来释解符号, 而其释解方式和结果的正确与否, 则与他是否对这个符号熟悉或者有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关;而且, 如果符号活动超过了单个个体, 那么, 符号意义的完整释读就要求符号使用者的心智状态必须是一致或相当的。
皮尔士曾经说过, 没有什么东西是符号, 除非它被看做是符号。莫里斯也说:“某物之所以是一种符号, 只是因为它由某一解释者解释成某物的符号。 (莫里斯, 1989:9) ”所有符号拥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被人赋予意义, 或是被看做是拥有某种意义而成为符号。例如, 文字、礼节、歌舞、宗教、象征仪式等就是人为创造出来的, 人赋予它们意义;荒野中孤零零的一棵树, 只有人赋予其意义, 才能让它成为传达思想感情如“孤独”的符号载体, 否则便只是一颗孤树而已。使用符号的时候, 符号使用者的心智状态和背景知识是有效释读符号、提取符号意义的关键因素。若无正常相当的心智状态, 很多符号意义便不易于提取, 智力因素在这里有很大的影响力;若无相应的背景知识或“共识”, 人们使用属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文字系统便没有可能, 对“荒野孤树”的涵义也不能领略。以语言和考古为例:人类语言千差万别, 操某种语言的人如果没有受过另外一种语言的训练, 他是不会理解那种陌生的符号系统的, 因为没有相应的知识;考古发掘中人们经常发现大量古代的符号, 但是由于相关背景知识的缺失, 也会引起释读麻烦, 或根本就不能释读, 或错误释读。
(三) 符号使用环境
任何人类符号的有效使用都脱离不了使用的环境, 即符境, 符号境几乎包括所有的影响符号使用的主客观因素, 甚至有时符号使用者对符号的背景知识和心智状态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符境, 其他的符号也可以成为某符号的使用环境。符境的大小和丰富程度决定了人们能否正确合理地释解符号, 因为同样一个符形在不同的情景下会有不同的理解方法, 符境限定意义范围, 甚至参与释符。
比如:用食指和中指摆出一个“V”字形, 可以在比赛等情境下表达“胜利”, 也可以在另外一种场合如游戏中作为“剪刀”, 均取决于符号使用时的情境;语言符号是人类符号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在使用语言的时候, 同样的词汇符号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合并关系中, 索绪尔曾提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比如“他”和“妈”可以组合成“他妈”, 也可分别与别的词汇符号聚合成“他人”和“妈祖”、“他妈的”, 等等, 相邻符号环境的变化导致符号变化;再如“卍”符, 起源于佛教, 其正反两种形式的本意都是宣扬“万德吉祥”, 所用的场合是喜宴、节庆甚至是安葬仪式中。但这个符号在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却被德国纳粹分子赋予了新的涵义, 象征着“争取雅利安人的胜利斗争的使命”, 成为纳粹党的徽号标志。此后, 这个符号便在人们心里留下负面的印记, 它的涵义在不同的环境中得以改变。
三、结语
符号是人们传情达意的有效工具。意义和情感被赋予到符号形体中, 实际上这就类似一个“编码”的过程, 而对符号的释解则类似于“解码”的过程。编码和解码就成了使用符号的最根本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 在“解码”的过程中, “解码者” (即符号的使用者或仅仅就是接收者) 对符号能否正确合理有效的理解取决于他对该符号是否具有足够的相关背景知识和良好的心智状态, 以及符号使用的环境。符号是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 人是提供和释解符号的惟一主体。
参考文献
[1]Saussure, F.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translated by Roy Harri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Gerald Duckworth&Co.Ltd., 2001.
[2]Laird, Charlton.The Miracle of Language[M].Green wich, CT:Fawcett Publications, Inc, 1960.
[3]陈宗明, 黄华新.符号学导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
[4]池上嘉彦.张晓云译.符号学入门[M].国际文化出版社, 1985.
[5]莫里斯著.罗兰, 周易译.指号、语言和行为[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8.例谈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篇八
一、注意问号
(一)含有疑问词的陈述句不可用问号,问号用于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例:
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楚说些什么?
(2004,哈尔滨)
解析:尽管本题有疑问词“什么”,但整个句子是一个陈述句,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二)选择问句之间不可用问号。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例:
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天下无贱》的电影,你去呢?还是不去?
(2005,扬州)
解析:本题明显是选择问句,因此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二、注意顿号
一般来说,并列的词或短语用顿号,不表示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不可用顿号。例:
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武林门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2005,杭州)
解析:本题中“三”和“四十”之间的顿号应删去。
三、注意书名号
(一)一般来说,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表示。如果书名中还有别的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例:
像《论语十则》这样的古代经典诗史,一定要能够背诵。
(2005,茂名)
解析:本题中“论语”是书名,因此应加上单书名号。
(二)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人在节目名称、考试名称、主题活动、工作计划或表特指、强调等引号作用的地方常常误用书名号。例:
名种图案统一在圆形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这一哲学思想。
(2004,南京)
解析:本题中“天人合—”是对哲学思想的引用,不能用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四、注意省略号
对于省略号,使用时要注意:(1)不能与“等”、“等等”并用。(2)并列的词语如用省略号,必须至少列举三个词语。(3)省略号前——‘般不可用逗号和句号,但如果是问号则不省;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但感叹号除外。例:
学校开展的“当一日校工”体验活动,包括巡查、分报递信、清除杂草……等内容。
(2005,扬州)
解析:本题中省略号与“等”作用相同,二者不能同时使用,因此,应删去省略号或去掉“等”字。
五、注意引號
(一)一般来说,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应用书名号表示,不可用引号表示。例:
今年三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
(2005,泰州)
解析:本题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是书名,应用书名号,因此,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二)引语与点号的正确使用是备考标点复习的难点和重点。引用的内容如果是直接引用,那么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如果引用的内容是间接引语,即引用的内容只是从属于引用者,那么后引号前不能出现问号、感叹号以外的点号,如需使用,应放在引号外,例: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005,扬州)
解析:本题引用的内容为间接引用,引号中的句号应移到引号外。
六、注意句号
一般来说,表完整意思的一句话或一段话用句号,而表并列关系的并列分句间应用分号,不可用句号。例:
有两则新闻引人思考:在长沙举行的全国文化经典教育交流会上,一个11岁的男孩表演了正、倒背《老子》81章的绝技。深圳一名5岁女“神童”,一口气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33020位,其父母正准备中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5,兰州)
解析:本题中冒号表示对下面两则新闻的总括,两则新闻间是并列关系,因此,中间的句号应改为分号。
七、注意逗号
并列复句的大层次之间不可用逗号:单句构成排比或较短的并列关系句常常用逗号,但是当分句的内部已使用逗号时,那么在并列复句的大层次间必须用分号,而不能用逗号。例: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2005,甘肃)
解析:本题中“信”与“不信”表示两个并列的分句层次,因此,应将“是”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八、注意冒号
“xx说”后的标点使用时应注意三个方面:1.“XX说”放置在引语之前,用冒号加引号;2.放置在引语之后,用句号;3.放置在中间时,则用逗号,但这时一定要看清前后必须是同一个人所说的话,否则就应使用冒号。例:
“快看”他说:“火车开过来了。”
(2005,甘肃)
解析:本题中引语前后都为同一个人所说的话,“XX说”放在中间应用逗号,因此应将冒号改为逗号。同时在“快看”后面加上感叹号。
九、注意倒装旬末点号
倒装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应用逗号。例: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谊付您多少钱?先生。”
(2005,甘肃)
【小学语文使用标点符号】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08-08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题目06-19
语文标点练习题小学11-07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工具书使用10-03
中考 语文标点符号题11-19
标点符号小学作文09-12
小学生标点符号用法07-1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