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1教学设计

2024-08-29

可能性1教学设计(13篇)

1.可能性1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P98主题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知识重点 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 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一、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教学过程 二、新授

(1)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可能,比如抛硬币,硬币落回你手心时候,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那么哪一面朝上的可能性大呢?或者说可能性一样大。

(2)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段录像

出示课件中世界杯赛前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发球的录像

(3)看完这段录像,大家觉得像世界杯这样大型的足球比赛,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开球权是否公平?

(学生争论中…….)

好,既然大家争论不休,这样,给大家2分钟。大家按照屏幕上的方法来抛硬币,并填写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

三、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限时2分钟)。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蒲丰 4040 2048 1992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2012 11988

罗曼若夫斯基 80640 39699 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12。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12。

P99做一做

P100练习201~3题目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事件存在着可能性,有“等可能性”和“不等可能性”

课后追记

本课由于采用了课件(录像)形式,学生兴趣盎然。

之前学生对于可能性的学习和认识只是停留在“一定”“不会”“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基础上,本课又进了一步,用数学的语言(分数1/2,1/3,1/4)或者百分数50%等来描述。

本课涉及的是“等可能性”

第2课:可能性(二)

教学内容 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分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知识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18。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两个人就是218,……9个人就是918,女生的可能性也是918。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课堂练习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追记

本课是在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基础上学习事件的可能性,这时候要看看总共有多少基本事件,每种基本事件有几种结果,占用了所有基本事件的几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事件的可能性”

2.可能性1教学设计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主要试剂左旋多巴干粉剂 (L-dopa) 、维生素-C、α-突触核蛋白 (α-synuclein) 抗体均购自Sigma公司;同相p H梯度 (1PG) 胶条 (Ph3~10, NL, 17cm) 、四甲基乙二胺均购自Bio-Rad公司;鱼藤酮均购自国内。

1.2 方法

实验动物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YXK (渝) 20070001]为健康雄性C57b l/6小鼠, 12周龄, 40只, 体质量20~22 g, 随机分为实验组 (test group, TG) 和对照组 (control group, CG) 。经行为学观察及免疫组化[3]证实模型成功, 再将成功的帕金森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 实验组分别用3种不同剂量的左旋多巴按体重10、50、100 mg/ (kg.d) 作用不同时间 (1、3、5、7 d) 对行为学变化及免疫组化各项指标再次评估。

1.3 双向电泳

参照THOMAS G等[4]及小鼠解剖图谱[5], Wenbin Tu蛋白提取方法[6]提取纹状体蛋白质及定量, 得到的肽质量指纹谱数据, 再进行数据库搜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鱼藤酮慢性PD小鼠模型,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鱼藤酮组及腹腔内注射小、中、大剂量按体重10、50、100 mg/ (kg·d) 左旋多巴后爬杆时间, 游泳实验及自由活动实验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均<0.05) [7]。

2.2 免疫组化结果

实验组纹状体内出现较明显突触核蛋白聚集, 实验组则相反[3]。小剂量左旋多巴注射后突触核蛋白聚集减少, 中至大剂量左旋多巴注射后突触核蛋白聚集较用药前明显。通过PDQuest软件对正常对照组小鼠与鱼藤酮致PD组及不同剂量左旋多巴组小鼠黑质蛋白质的电泳图谱2-DE图谱上的蛋白点进行分析, 选其中改变较明显且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有明确关系的蛋白点: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图1-4) 。

3 讨论

蛋白质组学目前是生命科学各领域的研究热点, 尤其是在人类重大疾病生物标志物和药物治疗靶点的研究。PD (Pakinson's disease, PD) 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病因未明, 引起PD的可能原因有:兴奋毒性、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免疫调节异常、线粒体机能障碍及细胞凋亡。鱼藤酮是目前帕金森动物模型中运用较多的神经毒物之一。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最常用的药物, 但多数PD患者在服用左旋多巴及其复方制剂数年后, 易发生易动症、开关现象、剂末效应等。本课题组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8], 采用的鱼藤酮诱导慢性PD小鼠模型, 应用不同剂量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根据其临床表现对其蛋白点进行研究分析, 寻找在帕金森病及左旋多巴作用后差异明显且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较密切的蛋白质, 为帕金森病的诊治奠定基础。

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是胰高血糖素原基因表达形成的由小肠L细胞分泌的一种肠促胰岛素。在中枢神经系统, GLP-1R在啮齿类动物及人脑内分布较广泛[9], 丘脑、小脑、脑干、穹窿、后区、外侧膈核、尾壳、海马和大脑皮层均有表达。GLP-1通过血脑屏障能在相应脑区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作用。GLP-1可调节神经细胞的多种生理过程, 例如:细胞存活及神经元轴突生长;抵御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氧化损伤和死亡;降低神经元β前体蛋白 (βAPP) ;降低内源性Aβ水平[10];保护神经元抵御多种凋亡性刺激及诱导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分化的功能[1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GLP-1还能发挥生长因子和激素样作用, 调节细胞的有丝分裂、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GLP-1可介导神经元重塑, 动物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模型中, GLP-1可以减少基底节脑胆碱乙酰转移酶的缺失, 对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对所有表达GLP-1细胞的营养作[11]。GLP-1可保护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剂量依从性地保护Aβ1240、Aβ1242和Fe2+诱导的细胞免于死亡。这些实验表明GLP-1可能为调节氧化应激的标志物。

本研究发现, GLP-1蛋白在鱼藤酮模型中表达明显下调, 经左旋多巴治疗症状好转, GLP-在小鼠纹状体中蛋白表达左旋多巴治疗剂量升高, 中毒剂量仍然下调, 更进一步说明了GLP-1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鉴于GLP-1R在中枢广泛分布 (特别是在黑质纹状体内) , 且目前GLP-1的神经营养作用及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综上所述, GLP-1蛋白是与帕金森病诊治密切相关的蛋白, GLP-1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PD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 应用不同剂量的左旋多巴腹腔注射治疗帕金森病 (Pakinson's disease, PD) 小鼠模型, 在对其模型大脑纹状体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 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PD的本质, 有助于全面探讨其病理机制, 发现药物治疗靶点。方法 构建鱼藤酮诱导的慢性PD小鼠模型, 行为学及免疫组化证明模型成功, 同时应用不同剂量左旋多巴腹腔内注射, 提取小鼠脑纹状体蛋白质, 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蛋白, 用质谱进行分析, 统计学分析。结果 GLP-1蛋白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在鱼藤酮PD模型中表达明显下调 (P<0.05) , 经左旋多巴治疗症状好转, GLP-1蛋白在PD小鼠纹状体中蛋白表达左旋多巴治疗剂量上调 (P<0.05) , 中毒剂量仍然下调 (P<0.05) , GLP-1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 本研究新鉴定出一个蛋白:GLP-1蛋白为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热点, GLP-1蛋白对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 与帕金森病诊治密切相关。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帕金森病,蛋白质组学

参考文献

[1]彭国光, 董为伟.帕金森病神经保护性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3, 22 (8) :505-507.

[2]龙汉春, 彭国光.鱼藤酮慢性帕金森病小鼠黑质蛋白质组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 23:1775-1777.

[3]万金城, 彭国光.鱼藤酮对慢性帕金森病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α2突触核蛋白表达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0, 35 (6) :667-670.

[4]Thomas G, Heffner, John A.A Rapid Method for the Regional Dissection of the Rat Brain[J].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Behaviior, 1980, 13 (3) :453-456.

[5]George paxinos, Keith B, J.Franklin.The mouse brain in stereotaxic coordinates[M].Second Edition California:Academic Press, 2001, 49:347.

[6]Wenbin Tu, Furong Xu, Guoguang Peng.Differential protein expression in subtantia nigra induced by 1-methyl-4-phenyl-1, 2, 3, 6-tetrahydropyridine in a mouse model of chronic Parkinson&apos;s diseas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08, 3 (5) , 482-485.

[7]周长青, 杨旭, 彭国光.鱼藤酮和MPTP慢性帕金森小鼠黑质共同差异蛋白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2011, 33 (14) , 1432-1505.

[8]Goke R, Larsen PJ, Mikkelsen JD, et al.Distribution of GLP-1 binding sites in the rat brain:evidence that exendin-4 is a ligand of brain GLP-1 binding sites[J].Eur J Neurosci, 1995, 7 (11) :2294-2300.

[9]Perry TA, Greig NH.A new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ventive strategy:GLP-1[J].Curr Drug Targets, 2004, 5 (6) :565-571.

[10]During MJ, Cao L, Zuzga DS, et al.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is involved in learning and neuroprotection[J].Nat Med, 2003, 9 (9) :1173-1179.

3.可能性1教学设计 篇三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54-01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其原因是正常胃调控功能异常。多见于腹部手术,尤以胃和胰腺术后多见,据文献报道妇科手术、食管手术以及心肺移植术均可出现,近年来发生有上升趋势[1,2]。PGS主要表现为术后开始进食的1~2d或由流质饮食向半流质饮食过渡时,餐后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质量减轻等,可持续数周甚至数年。辅助胃镜、口服或胃管注入消化道稀钡、泛影葡胺检查,可见胃液潴溜、胃无蠕动或蠕动减弱,吻合口水肿、炎性反应,造影剂在胃内潴留,但部分造影剂或胃镜仍可通过吻合口,不存在机械性梗阻。PGS的发生使患者术后营养摄取出现障碍,导致恢复时间延长或诱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大多文献报道,胃瘫病人一般于3~4周可恢复,极少超过4周。针对我科收治1例胃癌术后胃瘫的患者,本病例属极少见的时间接近3个月的胃瘫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2011年11月因胃窦部腺癌行远端胃癌根治手术,术中行毕Ⅱ氏吻合。患者术后5d排气后拔除胃管进流食,未诉不适。术后7d始出现反酸、呃逆、上腹部胀满不适等症状,呕吐含胆汁胃液后腹胀明显减轻。体征:上腹膨隆,无明显压痛,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上消化道造影发现胃内大量潴留液,造影剂不能通过幽门,无胃蠕动。诊断胃瘫明确。给予行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病情缓解后口服营养液,同时行中医针灸治疗。

2护理

2.1心理护理。精神因素通过影响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而与胃瘫发生和恢复有密切关系。大多数胃瘫患者对疾病认识能力差,容易出现恐惧、焦虑不安,对预后产生怀疑甚至抱怨心理。因此,护理的重点是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向患者讲解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说明保守治疗的可行性,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对患者做到恰如其分的解释,解除其各种焦虑,调动患者治病的积极性,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接受治疗。本例患者由于病情好转缓慢,情绪反复波动,曾出现抑郁和愤怒,我们应用心理护理知识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患者了解了胃瘫的基本知识,消除了对立情绪,病情逐渐好转。

2.2禁食和胃肠减压。禁食和胃肠减压有利于减轻胃黏膜水肿,可早期恢复胃张力。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胃管通畅,准确记录引流量。待每日引流量<500mL时,可夹闭胃管;②用3%的高渗盐水洗胃,3次/d,先抽空胃内容物后再洗胃,以减轻胃黏膜水肿有利于减轻胃黏膜水肿;③鼓励患者多取半卧位。术后饮食误区:胃切除术后进流质易消化、吸收快。胃的各部排空功能分工不同,近端胃以排固体为主,远端胃以排液体为主,共同协调,互相配合、统一行动,则排空正常[3]。术后残胃之近端胃排液体功能差,当进入大量流质,往往造成人为的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过早进食及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亦可造成胃排空延迟。指导患者少吃流质,多吃干软饮食,餐后取坐位或半卧位,利用重力原理使食物排入肠道,并且在进食早期宜清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2.3营养护理。由于患者胃瘫后长期禁食,常伴有营养不良。持续胃肠减压,更易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缺乏,因此必须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我们于患者术后肝门排气,病情缓解即开始间断口服康全甘、瑞代。同时予全胃肠外营养(TPN),TPN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从而使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使胃壁功能恢复,这对阻断恶性循环有明显的作用。患者没有出现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

2.4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虽有报道认为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吗丁啉、西沙比利等可以使胃瘫缓解。但是本例患者应用吗丁啉、西沙比利、甲氧氯普胺等药物经充分研磨口服,并没有使患者病情明显改善。

2.5血糖和电解质监测。高血糖对胃动力有抑制作用,并与血糖高低呈正相关,血糖浓度正常时则对胃动力无影响[4]。高钾、低钾均可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从而加重胃瘫。因此,在禁食期间,于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用微量法监测血糖,隔日1次监测血钾,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和监测频率。

2.6中医中药。针灸穴位,予中医科会诊,每天1次针灸,艾灸辅助治疗。

3讨论

胃瘫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胃部手术切断迷走神经后,近端胃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丧失;远端胃蠕动性收缩减弱;损害了小肠异位起搏电位的抑制,引起胃窦压力波和十二指肠慢波分离,使固体食物滞留相延长。同时患者对手术及预后思虑过多,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状态,术后又经历疼痛及其他不适刺激,最终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特别是激活的交感神經不仅可以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直接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导致胃肠排空延迟。

胃瘫的发生给病人及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常常使病人对治疗和护理不满意及对自己丧失康复的信心。因此,对心理护理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应采用综合完善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协助并鼓励病人进行胃镜检查,可以帮助诊断。更重要的是它的机械性刺激可激活胃的蠕动,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秦新裕,刘凤林.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7):441

[2]卢诗杰,陈玉泉,杨捷生,等.移植胸胃排空障碍原因及防治[J].中华外科杂志,1991,29(11):694

[3]程嗣福.胃癌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原因及对策[J].临床肿瘤学杂志,1999,4(3):96-97

4.可能性1教学设计 篇四

执行时间___年__月__日

教案总序号__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没有什么不可能

——奇妙的图形

教学目标

1.掌握图形设计的一些基本程序和方法。

2.在图形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建立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图形设计中联想、提炼、置换的表现手法。

教学用具:教材、图形设计的范图、示范用的纸张若干、麦克笔。

学习用具:教材、16开白纸2~ 3张、彩色铅笔。

活动方式和教学策略

1.围绕《爱书》这一组招贴设计,根据书上的文字提示:书与人生道路、书与眼睛、书与人的需求、书与信息,做与图片对应的连线游戏,然后教师适当再举一些例子,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等,并做简单示范,最后设置情景问题: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让同学们做快速创意练习(5分钟)。

2.完成“活动建议二”的创意练习。

找寻单词--混合--抽取--思考联想--创造图形

3.欣赏现代图形设计《杯子》,设置课外思考与交流的延伸活动,即选择生活中的器皿,做置换练习的思考。

(第一课时)教学程序

(一)导入

让学生观察鼠标,提问:

鼠标由哪些视觉元素构成?(点、线、面)

鼠标的外形像什么?(老鼠、汽车等)

(二)新课教授

1.欣赏图片(第6~9页),设置如下问题:

找出每张图片中所包含的形象。

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

2.分析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本章图片所运用的几种创意方法(联想、提炼、置换)。学生共同讨论归纳几种方法的要点,得出如下结论:

活动交流

活动一

1.再次欣赏《爱书》招贴设计。

2.做对应连线游戏。

3.教师简单示范。

4.学生做快速创意训练。

5.小结、评议。

活动二

首先欣赏《新世纪的眼睛》,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字母。

收集两个字的单词(以名词为主)。

抽取3个单词,分配给各小组。

各小组根据单词做创意练习。

集体评议(评10幅优秀作品)。

请优秀作品的作者上台将作品粘贴于“金奖创意栏”。

5.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一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2个大盒子。学生:小棒、魔术袋等。

二、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收集、记录、分类整理信息及简单表格或涂颜色表示统计结果,本课设计了猜一猜,玩一玩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是不确定的,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描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教材上有学生喜欢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四、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例

1、例2。

五、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七、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八、教学过程:

(一)、猜无价之宝,导入新知

1、游戏:猜一猜

师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就藏在老师的手心里,你们先猜猜它在老师哪只手里?(学生猜测,教师出示手中的纸条)

2、小结展题:这就是一种可能性,今天我们就在一起来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揭题---可能性)

(二)、体验新知,引导探索

1、体验“一定”

(1)、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智慧盒,由一个同学摇动纸盒,另一个同学从里面随意摸出一个正方体来,我们一起来猜猜它的颜色。

(2)、提问:老师每次都猜对,猜一猜这个智慧盒里有什么奥秘?(引导学生说出智慧盒里的全都是红色正方体)

2、体验“不可能”

(1)、师:还想继续玩游戏吗?接下来我们玩个比手气的游戏,只要你能从2号智慧盒里摸出一个红色正方体来,说明你中奖啦!有漂亮的动物卡片等着噢!(依次让3位同学摸奖)

怎么没一个人中奖呢?(引导学生说出智慧盒里根本没有红色正方体)(2)、提问:如里让你继续摸下去可能摸出红色正方体吗?

3、体验“可能”

(1)、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一点都不开心了,既然从这个智慧盒里不可能摸出红色正方体,就得不到老师的奖品了。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把红色正方体和白、蓝色正方体放到一个盒里)这回谁上来摸?(2)、在学生摸之前猜他会不会中奖?

(3)、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摸出一个红色的正方体?(在有红色和其他颜色的情况下可能摸出红色正方体)

(4)、小结: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接下来请你们来当个小小魔术师。

(三)、实践活动,内化提高

师:这是魔术袋,这是几种颜色的魔术棒,呆会同学们根据大屏幕的要求在小组内讨论该拿什么颜色的魔术棒放入魔术袋中,哪个小组做的又对又快。(1)老师在魔术袋里任意摸一根魔术棒,一定是红色。启发性提问:如果老师再摸一次,会摸出什么颜色?

小魔术师,为什么我每次摸的都是红色?你是怎么放的?你们是这样的吗?那听好,各小组长注意,请你举起放进去的魔术棒,让老师看看你放的对不对?真不错,把掌声送给自己!

祝贺你成为第一个魔术师!漂亮吗?神气吗?

(2)老师在魔术袋里任意摸一根魔术棒,不可能是白色。

师:下面这个智慧星又会星落谁手呢?你瞧,它正等着它的好朋友呢!

(学生读题),小魔术师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小绝招告诉大家好吗?(没有放白色就不可能摸出白色。)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老师在魔术袋里任意摸一根魔术棒,可能是黄色。一学生读题,放绿色还有其他颜色就可能摸出黄色。

(4)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学会了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游戏中的各种情况,其实在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会发生的。请你们一起来判断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四)、联系生活实际运用

1、看图说(出示教学挂图:依次出现下列图文)(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一定)

(2)我从出来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不可能)(3)三天后下雨;(可能)(4)太阳从西边升起;(不可能)(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可能)(6)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一定)

2、听故事(课件出示)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关于可能性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那么从今天起,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收集更多关于可能性的知识。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确定的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了推理,培养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基本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学生特别感受兴趣的事情,而这种现象又和可能性的大小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在

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在摸的过程中发现摸出的全是红色的正方体,对箱子产生了“问题”,从而积累到关于预测可能性的经验。同时,学生在摸的过程、猜测中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大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多次摸正方体的环节。第一个摸红色正方体的活动是让学生感受“一定”,为什么摸到的全是红色,因为里面全是红色,所以继续摸一定是红色。在做第二个摸奖活动时,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可能”。学生在操作后进一步发现,一个红色正方体都没有,不可能中奖,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能中奖,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应用,深化巩固引出“可能”。

《可能性》是人教版版第五册的数学数学广角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的确定及其可能性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的事情,用“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的事情。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探索,对推理活动兴致较高,部分学生对简单的推理已具有一些自己的经验。我利用教材中一组生活中的图片,组织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或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以及生动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初步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将推理运用到实践中,思考一些实际问题。

6.《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六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发散思维,小组合作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

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 :

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

有关课件、摸球的盒子及球、跳棋、扑克牌、硬币、水彩笔(学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阿凡提》的故事,提问财主要求阿凡提把一箱子的金币抛起来落下后个个都要正面朝上,这可能吗?”

教师出示一元硬币问:“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什么?”

师:你会玩正反面游戏吗?能介绍一下是怎么玩的吗?现在想不想玩? 师:(抛出硬币后盖住)谁来猜?能确定吗?

师:,硬币抛下来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有没有可能既是正面又是反面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

(一)摸球游戏

1、体验一定

师:我们来做个摸球游戏怎么样?先放四个白球在盒子里,师:请一位同学任意摸一个球。谁想来猜猜结果?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师:如果再任意摸一个球,结果怎样?师:可能摸到别的颜色吗? 生摸球验证,还是白色。

师:如果一直重复摸下去,结果会怎么样? 师:同意他的想法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也就是说,都是白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能确定吗? 板书:都是白球

一定

2、体验不可能

师:另一个盒子放黄球,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么样?可能摸到白球吗?为什么不可能摸到白球?

(在学生的回答中注重学生的说理,为什么不可能,在摸球,形成说理和活动想结合。)

师:也就是说,没有白球,就不可能摸到白球 板书:没有白球

不可能

3、体验可能

师:怎么样才能摸到白球呢?让生想一想,回答。师把四个白球放入盛有黄球的盒子里,提问:如果让你摸你能摸到什么球?为什么?你还能摸到其他颜色吗? 板书:有白球、黄球

可能

(二)拿棋子

出示两个放有棋子的盒子,其中一个里面都是红棋子,另一个里面有红色、黄色、绿色,指着盒子提问:哪个盒子一定能摸到红棋子?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到绿棋子?哪个盒子可能摸到黄棋子?

(三)课前故事

师:那么阿凡提要想获胜,他采取什么方法呢?

看课件,得出结论:阿凡提把硬币的反面都粘到一起再往上抛落下后一定都是正面。

三、实践应用

1、师:像“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三种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用手势来判断画面中的现象,是“一定”的就用手势√,是“不可能”就用手势×,可能就用手势○。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让生回答。

2、联系生活,你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吗?师提醒:(1)、一个星期一定是7天。(2)、李老师以后可能还会来咱们班上课。让生小组内互相交流,全班汇报。

3、课件出示:箱子里有14个球,8个白球、4个黄球和2个红球,从箱子里面摸出一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生回答。

4、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四第一、二题。

5、游戏:师拿扑克牌让生抽牌,如果抽到红桃就是中奖,奖品是一个乒乓球。师先只拿方片和黑桃让生抽,三个学生抽完后,师说如果让全班同学都抽一次也不可能中奖,为什么?

得出结论:里面没有放红桃。师放入红桃让生继续抽。

6、综合提高,课件出示5个盒子里面放着球按要求连线,让生坐在小卷上,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和你的收获吗?

2、师小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像这样确定的事件和不确定的事件,希望你们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事物,细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可能性》教学设计

7.《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七

“可能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教学时节奏不宜过快。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摸球游戏、涂色游戏、拓展游戏三个环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摸球游戏: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试验、比较、分析、猜想,最后打开袋子验证自己的猜想,使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

涂色游戏:让学生通过想一想,涂一涂,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可能性”。

拓展游戏: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寻找生活中具有的可能性事件,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

三个袋子,一号袋装红色球数个,二号袋装红色球和白色球数个,三号袋白色球和蓝色球数个。

教学实录

一、摸球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家长和老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老师和你们一样激动,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放松一下。

师:老师今天带来三个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吗?(生想)

师:那你们先来猜猜一号袋里面装着什么?谁想试着摸一摸,记住每次只能任意摸一个,摸完后再放进去。(学生跃跃欲试)

生1摸到红球;生2摸到红球;生3也摸到红球。

师:怎么摸出来的球全是一样的呢?谁再来摸一摸?

生4、生5、生6、生7摸到的还是红球。

师: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摸到的都是红球呢?(生想)

师拆开袋子的外包装,学生清晰地看到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球。学生哗然。

生1:因为袋子装的全是红球,所以我们每次摸到的都是红球。

师:是任意摸一个吗?

生2:一号袋里装的全是红球,所以任意摸一个就是红球。

师:一定是红球吗?

生:一定。(师板书“一定”)

师:因为袋子里面装的全是红球,所以我们刚才任意摸一个就一定是红球。

师:从一号袋子里你能摸到红球,那现在看看从二号袋中能摸到什么?

生1和生2摸到白球后就有学生回答:这里面装的全是白球。

师:摸出两个白球就能判断出袋子里装的全是白球吗?我们接着来摸一摸。

生3摸到红球后学生很惊奇,想看看接下来会摸到什么球;生4摸到白球……

师:现在你来判断一下二号袋里装着什么?

生:白球和红球。

师:都是这样想的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拆开袋子的外包装,里面装着白球和红球)

师: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吗?

生:不一定。

师:一定是白球吗?

生:不一定。

师: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从二号袋里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袋子里装着白球和红球,那么我们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白球,也有可能是红球。(师板书“可能”)

师:如果老师现在特别想要一个红球,你会帮我选择从哪个袋子中去摸?

生:一号袋。因为从一号袋子中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师:二号袋子中也能摸到红球,为什么不选择?

生:二号袋子中虽然装着红色,也装着白色,任意摸一个可能会摸到红球,但也有可能摸到的是白球。

师:同学们为老师想得真周到。那来看看,从这个袋子中能摸出红球吗?(出示透明的三号袋)

生:(观察后说)不能,因为这个袋子中没有装红球。

师:摸到红球的机会一次都没有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说?

生:从三号袋中不可能摸到红球。(师板书“不可能”)

师:袋子中没有红球,怎么可能摸出红球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从这个袋子中可能会摸出什么?

生:可能会摸出白球,也可能会摸出蓝球。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

二、涂色游戏

师:同学们,请你根据要求来设计一个游戏。

师出示:

学生读要求并涂色。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学生汇报)

三、拓展游戏

师:同学们涂得真棒!看来大家对这三种情况都掌握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关于“可能性”的问题非常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出示PPT:

三天后(可能)下雨;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花(可能)是香的;世界上每天(一定)有人出生……

师:你会选用其中一个词来说说发生在你周围或你知道的事吗?

生1:今天是星期二,那明天一定是星期三。

师:说得太棒了!

生2:地球一定会爆炸。(学生惊疑)

师:你能确定吗?

生2:不能。

师:不能确定的事我们应该怎么说?

生2:可能。

师:对,谁还想说说?

生3:妈妈可能在睡觉。

……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其实每个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它的规律和征兆,有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有的事情可能会发生,有的事情则永远不可能发生,只要我们多读书,多留心观察,积累经验,就会发现世间万物更多的奥秘。

教学反思

8.《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八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装球,教师巡视指导。)

师:完成的小组用正确的姿势告诉老师你们已经完成了,下面进行小组展示。

(1号任务的3个小组上台展示)都在袋中装了2个黄球。(学生自己评判)

(2号任务的3个小组上台展示)其中一个组装了1个黄球2个白球;另外两个组装了2个黄球1个白球。(学生自己评判)

(3号任务的3个小组上台展示)都在袋中装了2个白球。(学生自己评判)

(4号任务的3个小组上台展示)都在袋中装了2个黄球。(学生自己评判)

师:成功完成任务的小组每组得到一颗智慧星,合作好的小组再加一颗智慧星。现在,请同学们看,三组得智慧星最多,这个小组一定会是冠军吗?

生:不一定,可能会是冠军,其他小组也可能会是冠军。

师:是啊,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可能发生,还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三、有效训练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一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呢?同桌两个相互讨论一下。

师:谁想跟大家来说一下?

生: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生:月亮一定从东边升起。

生:明天比赛可能会赢。

师:下面请你来当小法官。(多媒体课件)我们一起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三个词来判断一下生活中的这些现象。

①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定)

②今天下雨。(可能)

③金鱼离开水能继续生存。(不可能)

④明天比赛我得第一名。(可能)

⑤明天是12月30日。(不可能)

⑥王阿姨快生宝宝了,会生个女孩。(可能)

四、全课总结

师:看看我们哪个小组得到的智慧星最多,哪个小组获胜,谁能用上这三个词来说一下这次的课堂比赛成绩。

生:三组获胜。

生:二组不可能获胜。

师:下次三组也一定获胜吗?

生:不一定,有可能其他小组获胜。

师:对呀,下次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哪个小组就有可能获胜。游戏做完了,你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有些事情一定能发生。

生:我知道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生:学会了有些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

生:学到了确定事情和不确定事情。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在活动中体验是生态课堂的重要特征。《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的动词,也强调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陈老师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玩中学,乐中悟,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验、感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一同探讨、分享,创造了美好的生命经历。

一、在活动中体验

陈老师设计了多项活动,通过摸一摸(摸球)、装一装(按要求装球)、说一说(生活中有关可能性的事件)、连一连(自主练习)等实际活动,以此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达到知情合一,从而能够用语言来描述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一定”“可能”“不可能”。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游戏开始,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在摸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游戏的不公平,在游戏出现矛盾时激发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初步感知了什么叫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感受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体验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在学生掌握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后,陈老师又设计了根据要求向魔术袋中装球的活动,学生在思考怎样装球以及还有什么其它装法的过程中,又进一步体验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陈老师用游戏的形式贯穿全课,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既体验感悟了新知,又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其实并不是单调的、枯燥的和机械的,而是有趣的。

二、在活动中思考

赞科夫提倡:“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中,陈老师在给予学生充分活动的同时,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设置一些“跳一跳、摘果子”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设计了男女生摸白球游戏比赛,在摸球过程中,教师故意制造矛盾,让孩子感受到摸球的袋子中藏有秘密。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这一问题更使孩子的思维像喷发的火山,泉涌般产生了“在一个全装白球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白球”的观点,到这儿教师并没有让孩子喷涌的思维停止,而是顺水推舟“如果我们想让这个游戏公平的话,该怎么办呢?”再次把学生推到主人的位置,使孩子始终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发现的知识!”在这种悬念下,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争辩,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摸——议——猜——说”,顺理成章地引出“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经历了“体验一猜想一验证一归纳”的过程,探究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都得到了培养。

,《可能性》教学实录与评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事情的可能性后,又通过感兴趣的装球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验,巩固新知。装球游戏更具开放性、挑战性、创造性,学生要展开想象去猜想、去操作、去讨论、去判断,来解决问题。在装一袋摸到的可能是黄球这个活动时,学生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开放的探索过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三、在活动中应用

“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个观点充分表明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而且,学以致用不止于结尾或课后,只要运用得当、合适,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陈老师在教学伊始,就设立了小组评比栏,看哪个小组得星最多,为新知的应用埋下伏笔。在课中,陈老师小结各组得星情况,请学生猜一猜哪个小组有可能夺得冠军?这个小组一定会是冠军吗?让学生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策略,而且把所学的知识灵活服务于课堂常规教育,顺势鼓舞每组的士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挑战欲。课尾再次小结:今天的冠军是哪组?下次他们也一定是冠军吗?也是起到同样的效果。这样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可能性》教学设计(精选) 篇九

一、教材分析:

“概率”是“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课程标准将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由于概率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时,只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⑵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概括其结果。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⑶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概率知识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为教学重点。而把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演示、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重视体验等多种学习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整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一个装着黄球的盒子,一个贴着红、绿贴纸的骰子,若干投影片投影仪。

学具准备:六个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小球的盒子,六个骰子,若干红、绿贴纸,水彩笔若干。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知道你们喜欢做游戏。老师带来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球,悄悄装在盒子里。每小组的同学轮流来摸球,猜猜看你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设计意图:设计猜球游戏的情境引入,既直接又富有情趣,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展开

1.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

(1)初步感知(猜球)学生们轮流摸球,前几个小朋友摸了以后,下面开始有“黄球”、“红球”、“白球”的叫声。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摸球的情况?学生各抒己见。师:“大家说得很好,那谁能把这些情况用一句话既清楚又简单地表达出来呢?”

引导学生说:在摸球的时候有可能摸到白球,有可能摸到黄球,也有可能摸到红球,摸到球的颜色不能肯定。

小结:象这样当答案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可能”这个词来表达。(板书)

师:如果继续摸的话,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用黑板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第一次小组合作“猜球”游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初步感知“可能性”。】

(2)再次感知(摸球)

师:看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玩,老师这也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小球,看看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教师第一个摸出是黄球。接着走到学生中,学生参与摸球。

【设计意图:第二次师生互动“摸球”游戏,再次让学生在愉悦中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自然而然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个数学用语。】

随着每个学生摸出的都是黄球,学生喊“黄球”的声音越来越大。轮到最后一个学生摸球了,老师问:“你们能不能马上说出他摸的球的颜色?”

如果学生猜测是黄球,说说为什么?(学生猜测里面全是黄球)

【设计意图:先进行大胆猜想,再进行实验验证。】

师:一定吗?

【备选】当学生回答不一定时,打开盒子验证一下。小结:当我们知道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表示。(板书一定)如果在这个装着黄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白球,你认为可能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可能)2.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1)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

(2)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进行验证。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结论对错。

(3)如果要求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该怎么办?

(4)概括: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一般事情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种情况”,当然,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有时候可能性也会发生变化。

(5)揭题(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根据结果验证猜想结论对错,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有密切关系,既丰富了感性经验,又有了实际依据。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生活中的“可能性”

(1)小小裁判(出示书P105插图)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可能性,你看,这里有几件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请你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这几件事进行判断。同意说法的打√,不同意的打×。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3三天后下雨。()4世界上每天都有孩子出生。()5太阳从西边升起。()

6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实物投影出示插图)学生进行判断。有争议的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选词填空

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都做过选词填空。今天数学课也要来做选词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人()会老。明天的数学测试小明()得满分。冬天()会下雪。在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

鱼离开水()会死。在地球上,石狮子()在天上飞。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和选词填空,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现象,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体会概率知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倾听、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三)巩固

1、涂一涂

你看,这里有三个盒子。盒子里分别装着不同形状的物体,可是他们都忘了穿衣服,要同学们根据要求给他们涂上颜色,穿上衣服。根据要求涂 ⑴○一定是黄色的 ⑵☆可能是蓝色的 ⑶△不可能是红色的

2、造句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个实例,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造一个句子。

师示范:

星期三过后一定是星期四。让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小组交流。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地震可能会发生。”

“其它星球上可能有外星人。” “人一定会死的。”

“三十岁的爸爸妈妈不可能变成一岁的小宝宝。”„„„.【设计意图:巩固新知】

(四)拓展

设计骰子

师:前几天老师到一个乐园玩,参加一个玩骰子的游戏,规则是骰子上面有两种颜色,甩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你们想玩吗?

1、师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得奖可能性大小和骰子颜色设计有关。

2、动手设计骰子,根据学生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骰子。

3、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设计意图:“设计骰子”不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学以致用、大显身手,而且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学会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总结

10.可能性1教学设计 篇十

1.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 (上册) 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这一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概率”范畴。从教材的编排意图不难看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是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是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2.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本单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教学可能性, 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由对可能性大小的感性描述过渡到定量刻画。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会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摸球、摸牌、涂色、连线、猜想等活动中, 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 提高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不断发展和增强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初步感悟生活中任何幸运与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 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4.教学策略

为了达成有效教学、突出交互与生成, 本课准备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乒乓球比赛录像来设置问题情境, 以彩色球及扑克作为教学资源, 通过师生对话与交流, 即时生成研究课题。

5.所用的教学资源及环境

交互式电子白板、Activstudio、V3.7软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 我们以前学过可能性, 知道可能性有大有小, 比如说, 抛硬币抛到正面的可能性就要比买彩票获特等奖的可能性要大, 那么到底有多大呢?可能性怎样来表示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板书) 。

(二) 新知探索

1. 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 (喜欢)

师:你们是怎么决定谁先发球的?

生: (可能有) 石头剪刀布、猜球、谁先到谁先发。

师:在正式比赛中, 你知道是怎么决定的吗?大家请看。 (点击交互式电子白板链接, 出示乒乓球比赛视频) 裁判会用什么方法来决定谁先发球呢?继续看 (点击交互式电子白板链接, 出示裁判猜球视频) 。

师:这种方法公平吗?为什么?

师:有几种可能? (两种)

师:一方猜对或者猜错的可能性—— (相等) 。

师:猜对猜错的可能性相等才会让游戏更公平。那么, 这里猜对的可能性用分数怎么表示呢? (1/2)

师: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时, 每个运动员猜对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

2. 用几分之一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师: (从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库中拖出一个透明口袋) 这个袋子里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 闭上眼睛, 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

师:袋里有两个球, 任意摸一个球, 一共有几种可能?其中摸到红球有几种可能?,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是多少?

师: (从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库拖曳一个绿球) 我们再增加一个绿球, 现在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为什么? (再次拖曳一个绿球) 现在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师:都是任意摸一个球,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怎么会不同呢?我们在思考“任意摸一个球,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时, 先要知道什么, 还要知道什么?同学们讨论一下。

师:如果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5, 口袋里该怎样放球?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从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库中拖出相应颜色的球, 生成教学资源。

3. 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师:看来难不倒大家, 现在增加难度, 我们再增加一个红球 (从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库拖曳出一个红球) , 现在闭上眼睛, 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

师:再增加一个红球呢?去掉一个绿球呢? (教师将球从资源库中拖出或拖进垃圾桶)

4. 小结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方法

师:咱们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 一共有几种可能, 分母就是几。我们所选的物体有几种可能, 分子就是几。

(三) 深入探究、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图1 (从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库中逐一出示红桃A、2、3, 黑桃A、2、3) 。

师:把这些牌洗一下, 反扣在桌上, 从中任意摸一张, 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1/6)

师:摸到黑桃3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1/6)

师:那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此环节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可以问:你是怎样得到的?还有不同想法可以得到吗)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把你所想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悄悄地说一说, 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上。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很了不起。这些问题中有没有类似的问题?请你们自己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来研究吧。

师:同学们, 通过刚才的练习, 你觉得怎样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

(四) 实践与应用

1. 转一转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研究了摸牌中的可能性, 其实生活中关于可能性的问题还有很多, 如抽奖 (出示图2转盘) 。

师:谁能说说这个转盘是怎样划分区域的?

生:平均分成8份, 其中1份红色, 3份黄色, 4份蓝色。

师:指针转动后, 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停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8, 停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是3/8, 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2。

师:如果要根据指针转动后, 停在某一种颜色的区域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 你准备怎样设计?

生:停在红色区域的得一等奖, 停在黄色区域的得二等奖, 停在蓝色区域的得三等奖。

组织讨论:如果指针转动80次, 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确定吗?

小结:根据可能性算出的结果, 仅仅是一种预测, 而实际操作的结果仍然是不确定的, 可能正好是10次, 也可能多于或少于10次。

2. 连一连 (如图3)

师:任意摸一个球,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对于同一个袋子, 摸到绿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之间有什么联系?

3. 涂一涂

师:要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 (如图4) , 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2/5, 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3/5。应该怎么涂色呢, 哪位同学到上来涂一涂, 其他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试一试。

如果在口袋里放9个球, 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2/3, 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1/3。应该怎么涂色?

如果在口袋里放入一些球, 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4, 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1/2。可以怎样设计装球?有不同的方法吗?

你觉得最少装几个球?装3个球行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 即时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进行书写。

4. 猜一猜

师:这儿有1~7这7张数字卡片, 将它们反扣并打乱后, 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每个数的可能性各是多少?摸到奇数和偶数的可能性各是多少呢?

师:那么摸到素数和合数的可能性又是多少?为什么这两个数的和不是1呢?

5. 试一试

师: (教师利用JAVA技术制作了一个抽奖程序,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中插入页面, 点击就可运行) 接下来, 请每位同学自编一个七位号码, 每个号码均从0~9这10个数字中开出, 然后现场产生一个七位号码, 如果产生的号码与你写的完全一致, 那么你可得一份神秘大奖。

(教师点击程序) 幸运号码已产生 (如图5) 。有没有同学中大奖啊? (没有) 真是很遗憾。那同学们中奖的可能性是多少啊? (1/10000000) 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猜中第一个号码的可能性是1/10, 猜中前两个号码的可能性是1/100……)

●教学反思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由于概率知识本身比较抽象, 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内容时, 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 我通过精心设计对话与交流活动, 充分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曳、擦除、涂色、遮幕、书写等功能, 即时生成教学资源, 让学生在丰富、持续的直观学习活动中, 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在教学中, 我努力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注重层次,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学生的认知是有规律的, 那就是从易到难, 逐步深化。因此, 我合理安排学生探究的路径, 先认识几分之一, 然后认识几分之几, 通过摸球与摸牌, 让学生小结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再通过实践运用加以提高, 使学生的认知过程经历了“探索——研究”的过程, 也就是“观察——思维”的过程, 最终使学生把这个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2.注重生成, 灵动学生生命旅程

蒋鸣和教授说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点在于交互, 课堂的生命在于生成。在本课教学活动中, 我充分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及垃圾桶, 随机出示与隐藏素材, 帮助学生理解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 在摸球环节, 我随机从资源库拖曳一个口袋, 里面放了一红一黄两个球, 闭上眼睛, 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接着, 我从资源库中拖曳一个绿球, 现在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再拖进一个绿球呢?如果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5, 口袋里该怎么放球?

3.注重方法, 逼近数学思维本质

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说过, 在课的起始阶段, 我们要后退一步, 让学生容易进入数学情境, 在课的高潮部分, 我们要前进一步, 逼近数学的本质。

11.可能性大小教学设计(模版) 篇十一

昌黎县直第一学区何家庄完全小学

李晓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使学生学会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

⑵使学生初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会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2、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教学准备

课件等有关资料

主要教法选择 游戏教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

1.引导:你们玩过摸球的游戏吗?(出示装有红色、黄色两种球的盒子)摸到黄球就有奖,你最想从那个盒子摸?

2.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然后回答(初步感受中奖的可能性有大有小)3.导出课题:看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互动新授

1.体验可能性有大有小。出示教材第45页例2情境图。

(1)引导:在盒子里有红色和绿色两种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绿色。)(2)(继续出示情境图做实验部分)A:教师用实物让学生亲自摸球记录自己摸出的颜色。后出示教材中的小组做的实验,两者进行比较结果是怎样的。(摸出红色的多,绿色的少。)(3)追问:这说明了什么?

(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比较大,绿棋子的可能性小。)

(4)质疑:假如再摸一次的话,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红色),那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红色呢?

(不一定,因为蓝色摸到的可能性虽小也有可能会摸到。)2.动手操作。要求:

(1)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都装有红色和绿色两种棋子,请小组仿照教材的实验,自己摸一摸,其他成员注意观察,注意摸出一个棋子后,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同学们观察摸完20次后的结果是怎样?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开始吧。(小组操作结束后,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小结: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板书)(3)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抽奖、买彩票等。并由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再汇报。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想。

引导学生总结:在总数中占的颜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颜色少的可能性小。可以进一步渗透“公平”的思想与画法。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再说一说。(盒子里红色的棋子多,黄色的棋子少)

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推想数量的多少吗?(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并记录结果。)

四、拓展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摸到的可能性大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少。

作业:教材练习第48页练习十一第6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大小

大←→数量多

12.一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内容:P105例

1、例2,练习二十四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理解、辨析“一定”、“不可能”、“可能”发生的事件。

课前准备:小黑板、硬币、卡片、圆片、教学过程:

一、游戏活动,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让你们猜猜我的哪只手中有硬币?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设计猜硬币游戏的情境引入,既直接又富有情趣,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1、抽牌游戏

两撂纸牌上分别有5张笑脸和5张哭脸,请2名学生以摸到笑脸数量多的为胜。

比赛开始后,当生1连续抽到笑脸,而生2连续抽到哭脸时,问:如果继续抽,你会抽到什么脸?为什么?

摊开纸牌来验证,板书“一定”与“不可能”。

2、重新比赛

怎样才能让比赛更加合理呢?生提建议后,把5张笑脸和5张哭脸 都放在同一撂里,再进行比赛验证。板书:可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事件的可能、不可能和一定。】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我是设计师。

想一想:在袋子里放什么颜色的圆片?

A、摸出的圆片一定是红色的。B、摸出的圆片不可能是红色的。C、摸出的圆片可能是红色的。

2、小小裁判(出示书P105插图)

⑴地球每天都在转动。⑵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⑶三天后下雨。⑷世界上每天都有孩子出生。

⑸太阳从西边升起。⑹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学生进行判断。有争议的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3、选词填空

人()会老。明天的数学测试小明()得满分。

冬天()会下雪。在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

鱼离开水()会死。我的年龄()比哥哥大。

4、造句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个实例,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造一个句子。

让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小组交流。

5、涂一涂

给方块涂红、蓝两色,要使摸到红色的可能性大,应该怎样涂?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现象,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体会概率知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P108第2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

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

13.可能性1教学设计 篇十三

●《可能性》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虽然教师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但在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统一布置的任务和教学流程进行学习,而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导致学习的进度也不同,可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度下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去设计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工具等,但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安排学习资源还有所欠缺,难以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有的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但他们考虑的是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师生交流的时间有限,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差异性。

2.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习兴趣

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传授知识,只对重点知识用信息技术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该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初步接触“概率与统计”的专题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更倾向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即使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也难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设计的习题作业也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分层练习。

3.难以实现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并且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这要求数学课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目前,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直接给出可能性的知识,而很少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究发展的过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即使知晓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但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往往趋于形式,没有找到适合小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难以内化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联系到生活实际中。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 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入可能性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使他们在情境中学习与思考。例如,在引入不确定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电子书包上创设儿童节出游的情境,这样很容易将小学生带到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即时评价反馈,关注个性化发展

目前在信息技术支撑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智慧课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多样化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中就要有多元的交互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体现为教师与学生要能实现及时沟通、即时的评价反馈,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保障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设置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与教师交互的环境因素,尽可能地保障学生能及时地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3. 学习活动具备任务化、探究性

智慧教育引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多以探究为主,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活动要具备一定的任务,任务化的学习能保障学生学习的持续进行,问题的探究性要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状态和思维深度出发,适当地采用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推进学习进程。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使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方法有初步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摸棋子游戏,让学生学习任务、探究问题,学习支架资源,并配以微视频来指导学习重点知识,使学习具有关联性。学生在一个个的学习步骤中不断成长,并最终达成智慧教育的培养目标。

案例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概率”是“概率与统计”中的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将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由于概率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只在生活中简单地接触过类似的事件,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中的不确定现象。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生通过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不确定现象,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生思维具备初步逻辑的或言语的特点,这种思维具有明显的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性,所以他们一般表现为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在游戏中学习,但是意志比较薄弱,有效的注意力时间很短,在学习过程中协作学习的意识较弱,学习动机多倾向于兴趣型,抗诱惑的能力较差,由此需要更多外控性的激发、辅助和教导。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有对“可能性”事件的接触,对于“一定”“可能”“不可能”这类词语有一定的理解,具备初步与同伴交流互动的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思维的严谨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能从日常生活的简单事件中提出并解决有关不确定现象的问题,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求实态度和合作意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4.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正确的描述。

难点: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去正确判断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5.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电子书包上观看《守株待兔》的动画,并让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这个动画你知道了些什么呢?”通过《守株待兔》的故事,学生明白了“兔子撞树上”这件事是有一定可能性的。教师创设新年晚会的情境,并在电子书包上开展抽签活动,抽签的字条分别为唱歌、跳舞、做游戏。具体活动方法为: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签决定新年晚会表演什么节目,然后组内选择一名学生抽签,该生可以在抽签前先表达出自己的意愿,由组内其他成员来猜测该生抽到的是什么。经过一番探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三张纸条中选择一个,有可能是唱歌,有可能是跳舞,也有可能是做游戏。这意味着学生并不是喜欢表演什么节目就能表演什么,由此说明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新年晚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事件的发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并且通过该活动让学生尝试表达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教师根据对时间的把握,可以选择一个小组的学生来进行抽签活动。

(2)游戏激趣,探究新知

活动准备:在电子书包环境的资源平台中,此游戏环节呈现盒子A和盒子B,盒子A中有8颗红色棋子,盒子B中有2颗红色棋子、2颗绿色棋子、2颗蓝色棋子和2颗黄色棋子(如右图)。

教师活动:①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盒子A中任意摸一颗猜测颜色,反复几次后观察摸出来的结果,引导学生对“一定”这种事件在可能性判断中的理解,并且可以利用“一定”来描述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②教师要求学生在盒子A中摸出一颗黄色棋子。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得出“从A盒子里摸出黄色棋子是不可能的”的结论。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得出“不可能”的意义,并描述“不可能”的事件。③将两个盒子放置在一起,教师提出问题:“从A盒子中不可能摸出黄色棋子,那么从B盒子中一定能摸出黄色棋子吗”?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猜想与验证的过程,猜想目标为“在B盒子中可能摸出黄色棋子”。

结论:通过摸棋子这个游戏以及小组讨论猜想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可能”来描述游戏中事件发生的情况,逐渐理解“可能”一词在游戏活动的可能性判断中的意义,进一步体会生活中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设计的摸棋子游戏实践,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可以亲自动手实践发展规律、总结规律,判断生活中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简单、随机的现象,如抛硬币、掷骰子、商场抽奖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进而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因此,摸棋子的游戏设计贴近生活实际,它不仅将教师和学生融合在一起,还使学生们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3)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教师活动:①教师展示练习内容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中对可能性的判断。③汇报小组学习结果,展示交流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讨论分享自己对可能性事件的看法;通过教师的生活实例,更加深了对判断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本环节主要是一个学生对知识消化吸收的过程。在上一环节中,通过摸棋子的游戏学习知识,一些学生可能没有及时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那么这个环节可以是拉齐全班学生学习进度的一个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求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已经掌握知识的学生可以巩固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所有学生对新知识运用自如的目的。

(4)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①梳理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了可能性的问题,知道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和描述,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把一定会发生的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称为确定现象,把可能发生的一些事件称为不确定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事件属于不确定现象,需要大家细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有一些遇到的可能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答。②拓展延伸。大家在喝饮料的时候,会注意到包装外面写有“开盖有奖”的字样,并设置了一等奖(5个),奖品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二等奖(50个),奖品是一台平板电脑,三等奖(500个),奖品是一本笔记本,优秀奖(50000个),奖品是再来一瓶。在这样的中奖活动方案中,会更容易中几等奖?为什么?③布置作业。首先,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一。其次,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发生的哪些事情与可能性有关?举例说明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最后,思考拓展延伸的题目,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教师能为学生梳理出一个今天所学内容的体系。简单的总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实际上,拓展延伸是发散学生思维的过程,将其融合到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这里设计了难度逐渐增加的作业,它有助于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智慧反思

本节小学数学课的设计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它颠覆了传统课堂直接学习知识的方式,并通过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不可忽视的还有电子书包环境为本节课所提供的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如下:

首先,数学学科是要求思维能力强、数据严谨、应用广泛的学科,要想真正实现智慧教育,教师要做的就是在价值定位上改变原有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环境支撑小学数学课堂要瞄向智慧教育发展的目标,重新审视设计教学活动,不管通过何种教学方式,都要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上。

其次,教师采用探究的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他们要考虑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支架等,同时,教师的辅助指导也很关键。在智慧课堂中,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要能还原知识本身,让学生看到知识原来的样子,这样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学习共同体讨论的过程也是向其他同学学习的过程,学生更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进步和成长。

最后,教师的辅助引导作用是探究活动的关键。学生在开展探究活动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锻炼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朝着知识学习路径的方向前进,知识学习的结果并不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整个思维过程及科学的探究方法,这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都是非常必要的。

上一篇:党风廉政教育谈话心得体会范下一篇:乡镇农经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