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团体辅导小游戏

2024-09-13

幼儿心理团体辅导小游戏(共12篇)(共12篇)

1.幼儿心理团体辅导小游戏 篇一

一、活动背景 :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为参加者提供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为了进一步消除天马晨练区队员们之间的陌生感,达到更为亲密的关系;以及提高他们团队合作的工作效率。十分必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二、活动目的:

1、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舒适区”好似自身“温度计”。这个游戏通过让不同人的身体部位进行接触的方式,打破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增进了彼此间的亲密度。

2、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打破自身的“舒适区”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团队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在游戏中,有一些敏感的部位进行接触时,你可以听见到人们的尖叫声和笑声,人们在游戏中,也将自身的“舒适区”完全打破。

三、活动宗旨

增进队员间的感情

四、活动主题

“打开心扉,畅游爱的海洋”

五、活动内容

“奇妙口香”游戏

参加人数:全体

时间:10分钟

游戏规则:

1、先计算一下人数,如果是双数,则先请一个人做发令员:如果是单数,则培训师先做发令员。

2、游戏规则如下:游戏开始的时候,请所有人一起问发令员“口香糖,粘什么?”发令员开始发令,比如“口香糖,粘肩膀。”则所有人必须迅速找到另外一个人,两个人的肩膀粘在一起。最后肯定剩下一个人,剩下的这个则自动变成发令员,原来的发令员则回到人群中。然后,大家继续问“口香糖,粘什么?”发令员继续发令。

3、最后请所有做过发令员的人(第一个发令员除外),一起上台演节目。

注意事项:

1、通常像粘鼻子、粘脑门、粘屁股等指令可以极大地活跃气氛,长可以听见人们的笑声和尖叫声,打破舒适区的目的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必须注意的是,培训师在开始的时候要声明:像沾嘴唇、粘胸部等指令是被禁止的。

相关讨论:

1、在工作中,有哪些情况下要求我们打破自身的“舒适区”?

2、为什么人们在开始的时候有些不好意思?

3、我们的“舒适区”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拓展“舒适区”?

4、做完游戏,全体成员间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六、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队员们之间亲密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后面的相关讨论,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舒适区”。它是怎么产生的。应该怎么克服、拓展我们的“舒适区”。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使自己能够做到最好!

“奇妙口香”----活动总结

一、活动意义

此次在天马晨练区中开展的团体心理小游戏,旨在消除队员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帮助他们互相迅速适应和熟悉,学会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学会协调互助。通过游戏这种轻松的方式,让每位同学感受团队气氛,培养团队意识,找到团体归属感,引导队员的心理朝积极健康方向发展,为他们快乐的在“阳光”下奠定基础。

二、具体安排

团辅人员

组织者

时间

地点

游戏内容

阳光天马区小分队

田佳玮

肖娜

四月六日

(周五)

天马篮球场

1奇妙口香

2直呼其名

三、值得推崇

1.团辅是以游戏互动为主,讲解讨论为辅。游戏的形式是容易接受而且是同学们愿意配合的形式,对于拉近队员与主持人,更重要的是拉近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关系有良好的效果,营造出活跃的游戏气氛。

2.团辅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活动场地的预定,游戏道具和游戏奖励的准备,以及主持人详细具体的活动策划,做的都是很到位的。

四、不足之处

1.团辅小游戏时间持续太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持人没有适时恰当的进行讲解提示,让同学们能更好的理解游戏背后更深的意义;以及讨论。便宣布结束。

2.小部分同学的心理隔阂没有完全消除,没有积极参与其中。以及主持人在游戏前没有考虑到充分将人打散,让他们随机组合。以至人员总是随惯性和原来那个人组合,让同一些人落单。

五、团体心理辅导心得

能从游戏中增进彼此的感情是最好的办法。既能享受到快乐的气氛,又能彼此了解。印象会更深刻。虽然已经相处了一段时间,但还是不太熟悉。我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班级,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但相聚在一个团队里就是一种缘分。我们就该为了这种缘分好好珍惜,努力经营这份友谊。只要每个人都用心与他人相处,一定会收获到真诚和快乐,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抛弃集体。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要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就一定能战胜阻碍,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团队中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忘却烦恼,只要每个人都团结起来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这个新组成的团队虽然现在对我们来说还不太熟悉,但如果我们主动去了解,就会慢慢融入这个团队。团队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能感受到爱,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会变得家人一样,彼此能坦诚相待,不管时间走了多久,仍是朋友,不管什么困难都能帮彼此一把。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尽自己最大力量鼓励和帮助朋友。

所以当我们孤独的时候会有一种归属感,会感受到家的温暖。

2.幼儿心理团体辅导小游戏 篇二

关键词:人际关系,干预性研究,心理疗法,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体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主要能力之一,也是个体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影响因素。现有研究表明,尽管近年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仍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困扰[1,2,3,4]。引起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原因很多,如人格特点、交往态度与沟通技能等能力的欠缺[3,4]。移情能力是指个体从他人角度出发感受到他人的情感、想法和认识的能力,是个体与他人交往的基础,维持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源泉[5]。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人际交往干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能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社交焦虑[6,7],但效果大小与长期性仍存在诸多争议。有些研究结果发现辅导效果只是短期的、即时性的[8],但有些研究结果发现能保持到2个月以上的效果[9],甚至在9个月后对社交回避、苦恼、羞怯的作用更大[7]。与团体心理辅导在意识层面进行工作不同,团体沙盘游戏充分利用非言语交流和象征性意义在无意识层面进行工作[10,11]。现有研究表明团体沙盘游戏可以有效缓解个体的交流焦虑,改善个体的回避行为,增强理解、包容他人及换位思考的能力[12]。本文试图比较团体心理辅导与团体沙盘游戏干预效果的差异,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13年11月初,以海南某高校24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筛选大学生移情能力问卷与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得分均处于40%低分段,且自意参与干预实验的44人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其中团辅组16人( 接受团体心理辅导) 、沙盘组14人( 接受团体沙盘游戏) 、对照组14人( 不参加任何干预活动)[13-14]; 3组被试的移情能力与人际交往基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将沙盘组被试分为两组,每组7人,由同一指导者带领。

1.2 评估工具

1.2.1大学生移情问卷由赵会青[15]编制,问卷包括认知移情、情感移情和行为移情3个维度共22个题目,采用1~5级记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移情能力越强。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40,分半信度为0.822。

1.2.2人际交往能力问卷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编制,魏源[14]在中国对21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7,问卷与人际反应指标( IRI) 的总分相关值( 效标效度) 为0.82。该问卷包括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与情感支持5个维度,每个维度各有8个题目,采用1~5五级记分; 得分越高表示该项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1.2.3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SCL-90[15]由Derogatis编制,共90个项目,采用0 ~ 4五级记分制,0表示没有,4表示严重。该问卷在大学生中人际关 系敏感因 子的Cronbachα系数为0.831[16]。

1.2.4团体成员主观评估此评估表由林孟平教授于2001年4月设计,主要是成员对参加团体以来发生的变化进行自我评估。评估的内容涉及了解自我、接纳自我、理解他人、关怀他人、控制情绪、自信、分享、与人沟通、乐于交友等能反映训练效果的评价项目。以参加时为0分,变化尺度为( -5) ~ ( +5) 分,如果未改变则为0分[17]。

1.3 方法

1.3.1施测方式干预前一天施测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 实验结束时施测团体成员主观评估表;实验结束1周后及实验结束2个月后施测大学生移情问卷、人际交往能力问卷、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

1.3.2干预方法从2013年11月16日开始干预实验,团体沙盘游戏与团体心理辅导均为每周1次,每次100 min,共计6次。前3次的团体沙盘游戏采用无主题的方式进行,后3次分别以“我的人际现状”“我能做怎样的努力”与“收获与感悟”为主题。在制作沙盘的过程中团体成员不能用语言进行交流,完成后再进行团体分享。团体辅导的主题分别是“相见欢”“我们都是好朋友”“认识自己”“我能行”“遇见另一个自己”“再见亦是朋友”。

1.4统计分析将没有参加全部干预( 共6次) 的被试剔除,沙盘组13名和团辅组7名成员参加了全部测验。将3组被试的测试数据录入到SPSS 19.0中进行统计处理,所用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t检验与方差分析。

2 结果

2.1干预后主观评价结果以单样本t检验法检验干预后被试的自我评估,以无变化为0分,分别检验团辅与沙盘组干预后均值与干预前的差异。沙盘组干预后的了解自己、接纳自我、理解他人、关怀他人、控制情绪、自信、乐于分享、与人沟通、乐于交友的自我评估得分分别为( 2. 38±1. 33) ( 2. 07±1. 71) ( 3. 46±1.27) ( 3.08±1.38) ( 2. 23±1. 79) ( 2. 00±1. 68) ( 3. 77±1.17) ( 3.38±1.45) ( 3.08±1.55) 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t值分别为6. 487,4. 390,9. 859,8.027,4. 502,4. 284,11. 658,8. 442,7. 146,P值均 <0.01) 。团辅组干预后的了解自己、接纳自我、理解他人、关怀他人、控制情绪、自信、乐于分享、与人沟通、乐于交友的自我评估得分分别为( 3.00±1.29) ( 3.14±1.35) ( 3.43±1.27) ( 3. 14±1. 07) ( 2. 71±1. 25) ( 2. 86±1.21) ( 3.57±1.40) ( 3. 29±1. 25) ( 3. 43±1. 40) 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148,6.181,7.129,7.778,5.729,6.222,6.763,6.935,6.492,P值均<0.01) 。

2.2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得分比较由表1可知,沙盘小组在移情总分、认知移情、行为移情、人际交往总分、适当拒绝、自我表达、人际关系敏感上的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均好于干预前( P值均<0.05) 。

团辅小组在情感移情与适当拒绝上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干预后高于干预前,但在其他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2.3 干预结束 2 个月后各项指标得分与干预前比较由表 2可知,沙盘组在移情总分、认知移情、行为移情、适当拒绝、自我表达方面,干预后2个月的得分仍高于干预前( P值均<0.05) ; 团辅小组只在主动交往上的得分高于干预前( P<0.05) 。

(±s)

(±s)

2.4对照组干预前后各指标得分比较将对照组干预前后3次测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只在自我表达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差异主要发生在干预结束1周后与干预前( t = 3.095,P<0.05) ,干预结束后2个月这一效应无统计学意义( t = 1.900,P>0.05) 。见表3。

(±s)

3 讨论

团体沙盘游戏有利于大学生认知移情与行为移情能力的提升,且在干预结束2个月后这一作用仍得以保持; 人际交往中的适当拒绝、自我表达、人际关系敏感干预的即时效应也有统计学意义,但只有适当拒绝、自我表达的效应在干预后2个月内仍得以保持。团体沙盘游戏通过个体自由选择与摆放沙具来表达无意识中的内容,个体不需要担心他人会窥视自己的内心,从而减轻了个体的参与焦虑,能更放松地探索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对于改变人际交往的自我偏差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个体的自我表达能力[18]。其次,在团体沙盘的制作过程中不允许成员间的言语交流,每个参与者需要对他人意图进行揣测,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制作结束后,团体成员讨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意图,个体通过比较自我揣测与他人真实意图,逐渐学会理解他人,从而有效提高其认知移情与行为移情能力。随着团体中各成员移情能力的提高,个体在自我表露时能感受到倾听者的真诚与理解,人际敏感性降低,自我表露的意愿也随之增加[5]。在团体沙盘中能够允许个体移动、掩埋他人摆放的沙具,这有利于其更好地探索自己的内心,同时,被移动或被掩埋者也会谈到这一行为对他造成的影响,他内心的体验通过这一真诚的表露,也有助于个体认知移情与行为移情的发展,并帮助个体学会适当拒绝。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情感移情与适当拒绝即时效应显著,对主动交往的即时干预效果不明显,但在干预2个月后主动交往效应明显。随着团体交往的加深,在“遵守无批评原则”“保守秘密”“相互尊重”“敞开心扉”等原则下,团体成员在其中收获了积极的人际交往体验,因而更愿意主动交往,也学会了适当拒绝。但是,团体心理辅导创设的这一情境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情境存在一定的差异,个体的情感移情能力与适当拒绝能力也难以顺利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19],因而情感移情与适当拒绝能力的长期效应不明显,但随着人际交往活动的增加,个体体验到了主动交往的作用,因而主动交往能力的长期效应得以提升。

团体沙盘游戏的长期效应优于团体心理辅导,原因在于沙盘游戏是无意识能量的释放过程[11],因此在沙盘制作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团体沙盘,在沙盘呈现的过程中受到他人的影响,这种相互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团体成员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建立一种交流,而这种意识与无意识的整合过程正是人格心理分析理论中人格的成长; 另外,团体沙盘游戏的象征性也降低了个体改变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与阻抗情绪,因此沙盘游戏效果的保持性较好,与其他学者的研究一致[17]。团体心理辅导是在意识层面进行的一种交流,通过创设一种信任、安全的氛围来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交往、体验与观察学习来达到辅导的目的。这一活动氛围与现实生活存在差异,个体也难以有效的将习得的人际交往方式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效果自然也难以保持[19],与胡春红[20]的研究结果一致。

团体沙盘游戏在情感上的移情与支持干预效果不大,原因可能在于团体成员共同构建沙盘,个体难以系统性地呈现自己的无意识层面,这样也就很难深刻、准确地去体验内心的情绪感受; 在分享过程中,成员也更多地表达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沙具,却鲜少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自然也很难对他人产生“同感”。团体沙盘游戏的这一缺陷正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长处。

团体沙盘游戏与团体心理辅导对成员的情感支持与冲突管理的提升作用均不大,原因可能在于参加此次干预活动的均是人际交往能力不良的人,他们很难通过观察学习习得恰当的情感支持与冲突管理的技能。

3.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初探 篇三

摘 要 团体心理辅导有别于个别心理辅导。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需要以心理团体的发展为保障。根据团体发展理论,完整的心理团体发展要经历三大阶段。团体发展理论框架可以运用于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团体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需要心理团体的领导者科学处置。

关键词 心理团体 团体发展 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01-02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由团体动力来看,心理团体是由一定数量的成员组成,全体成员具备较好的团体意识, 有能力在相同的方式下运作,彼此互动相互影响,去达成共同的心理建设目标。也就是说,心理团体是有组织、有次序、彼此相互依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朝向同一目标、并持续进行情感和心理互动的两人或以上的结合体。心理团体包含领导者和普通的团体成员,团体的规模应该适当.控制,成员的数量一般控制在10人左右。

根据上述定义,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在两人或以上的结合体中,有组织、有次序、彼此相互依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朝向同一目标、并持续的团体互动行为。

二、完整心理团体发展的不同阶段

根据团体发展理论,心理团体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三个大的阶段,包括:团体开始前阶段、团体发展中阶段、团体结束后阶段。团体发展中阶段又包含五个小的阶段:团体的初始、转换阶段、凝聚与和谐阶段、工作生产阶段、巩固结束阶段。以下主要介绍团体发展中的五个小的阶段的特征及主要任务。

(一)团体的初始——定向与破冰阶段

在团体开始之初,作为团体的领导者应该向团体成员明确团体发展方向,引导开启团体的“破冰之旅”。在这个阶段成员之间需要彼此认识,确保所有的团体成员参与到团体的互动作用中,以避免有人会感到被排斥。要澄清团体目标,建立团体规范,作为领导者应该适时表达团体预期和希望。创造安全、信任的关系,从而帮助团体成员坦露他们对团体中所发生的内容的想法和感受,开诚布公地解决团体成员们的担忧和问题。

(二)转换阶段——冲突或者抗拒处理阶段

转换阶段领导者和成员之间,以及成员和成员之间都可能存在冲突,部分成员甚至出现抗拒心理。领导者在这个阶段应该以同理心主动接纳成员的负向情绪,同时要引导成员意识到自己或者他人负向情绪的存在并学习接纳,同时还应该鼓励成员直面并认识自己的焦虑,帮助成员面对自己的防卫性行为,并将之转化为建设性行为。此外,这个阶段团体成员还可能出现挑战行为,作为领导者应该直接而坦承面对,并积极处理成员的挑战行为。

(三)凝聚与和谐阶段——以团队精神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阶段

团体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凝聚与和谐,这个阶段对于团队精神的形成至关重要。领导者通过鼓励成员彼此尊重与关怀,鼓励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等方式,提升团队精神,为接下来的工作和生产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四)工作生产阶段——以成员之间的完全接纳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团体的工作和生产是以成员之间的完全接纳为前提,这与之前三个阶段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完全接纳的接触上,领导者应该协助成员从团体经验中认知重建,帮助成员把领悟化为行动,鼓励团体成员尝试新行为,倡导成员互相帮助。

(五)巩固结束阶段——所有成员需要面对分离的阶段

巩固结束阶段也是团体发展的最后阶段,成员在这个阶段需要面对分离。领导者应该主动处理离别的情绪,在帮助成员整理学习成果的同时,应该协助成员做好预备,去适应外界实际的情境。如果存在未完成的工作,应该及时处理,查漏补缺。在这个阶段,团体的领导者可以采取回顾与祝福、继续提供学习或更进一步服务的资源等方式巩固学习成果。

三、团体发展理论在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中的运用

成熟的心理团体必须经历上述三大阶段,只有在成熟的团体中,效果才能更好的实现。然而完整的心理团体发展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使得团体心理辅导达到预期效果,则要按照团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团体心理辅导正式开始以前,合理安排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针对每个阶段的问题,结合实际灵活调整,并运用相应的方法、手段来支持和辅助化解。

(一)团体发展理论给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带来的启示

首先是由于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所面对的主题五花八门,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所面临的群体也完全不同,每个群体中的个体情况更是不尽相同,因此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可能会经历相对较长的过程,有的团辅方案甚至长达一年以上。其次,高校团体心理辅导需要有详细的策划,策划要在遵循团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根据主题和对象的差异确定有针对性的、较为完备的方案。甚至需要对诸多细节进行提前的考量,包括团体心理辅导的次数、每个阶段的次数、每次的时间间隔等,同时结合实际进行不断调整,不能完全照搬。再次是要设定明确的目标,一方面是要有总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将总体目标划分到每个阶段甚至每次团体心理辅导中去执行和实现。目标也可以随着团体进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而有所调整。

(二)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发展各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处置

1.团体形成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处置

在团体形成前领导者遇到的常见问题可能包括:有被迫参与一个团体;没有获得关于该团体性质的充分讯息;处于消极被动之中,对他们想要或希望从这团体中所得到的东西没有任何的想法。领导者针对在团体辅导开始前出现的常见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处置方式如:建立一份明确的书面计划,以建构一个团体;向有关的权威人士提交这份计划书;公告这一团体,以便向未来的团体参与者提供较多的资料;进行团体前会谈,以完成筛选和适应准备的工作;遴选并会晤协同领导者;安排一次预备性团体活动以便相互熟悉,说明团体的基本规则等。

2.团体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处置

团体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主题转换太快;主题不是成员的兴趣或需要;焦点只集中在其中的一两位成员;把焦点停在对团体进度落后者身上;领导者不足或过分的主导等。针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领导者应该进行三个方面的思考。第一,包括总的主题是什么,每个阶段的主题是什么,主题背后蕴含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困难预案以及应采取的必要方法等。第二是如何处理与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如何认识团体成员个体差异,如何公平的对待不同特质的团体成员,如何调动部分团体成员的积极性,如何利用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助与互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等。第三个方面如何加强自身的领导力和使用自己的影响力,包括如何培养和拓展自身在心理团体中的领导力,如何适度的、适时的运用自身的影响力等。

3.团体辅导结束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置

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只是团体发展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个人心理成长的结束,团体成员可以通过寻找自我增强的方法,以寻求继续发展。这个阶段利用好了,可以巩固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果,促进个人发展。因此帮助团体成员克服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有助于个体心理的继续成长和心理问题的解决。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无法运用所学于生活中,而感到沮丧并贬低团体的价值;对自己维系新行为有困难;或者不去主动运用在团体中所学习的新技巧等。

作为团体领导者,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阶段性的提供个别晤谈;进行追踪观察活动或个别晤谈,以评价团体的影响活动;以及为团体成员提供进一步的资源和帮助等。

参考文献:

[1]蒋静.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72-73.

[2]马国亮.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及其评价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2,(04):53-55.

4.幼儿心理团体辅导小游戏 篇四

1、如何建立信任:(适用:团队建设)游戏方法:带眼罩行走,两人一组第一阶段:一个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手牵手,可以提示;第二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在其左右,但不能身体接触,也不能使用语言提示;第三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与你保持一定距离,不能使用语言提示。游戏说明:1.领导行为、观点的连续性、一致性,保持沟通,是信任建立的根本保障。2.手把手教—引导—建立信任,授权,同时不断给予指导。

2、头 脑 风 暴 形式: 4-6人一组为最佳 类型: 讨论类 时间: 10分钟 材料: 回形针,可移动的桌椅 场地: 教室 活动目的: 给学员练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操作程序: 调查研究表明,创造性可以通过简单实际的练习培养出来。然而,大多的时候,革新想法往往被一些诸如“这个我们去年就已经试过了”或“我们一直就是这么做的”的话所扼杀。为了给参与者发挥先天的创造性大开绿灯,我们可以进行头脑风暴的演练。头脑风暴的基本准则应当是: 1.不允许有任何批评意见 2.欢迎异想天开(想法越离奇越好)3.我们所要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 4.我们寻求各种想法的组合和改进 有了这些基本概念后,将全体人员分成每组4-6人的若干小组。他们的任务是在60秒内尽可能多地想出回形针的用途(也可以采用其它任何物品或题目)。每组指定一人负责记录想法的数量,而不是想法本身。在一分钟之后,请各组汇报他们所想到的主意的数量,然后举出其中“疯狂的”或“激进的”主意。有时,一些“傻”念头往往会被证实为很有意义的。有关讨论: *当你在进行头脑风暴时还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顾虑? *你认为头脑风暴最适合于解决哪些问题? *你现在能想到的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头脑风暴的地方?

3、训练幽默乐观的游戏情绪有正性与负性之分。有些正性情绪,如兴奋、好玩、幽默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而许多负性情绪,如痛苦、焦虑、恐惧则会阻碍人的创造力发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因成功或失败而导致情绪波动的经历。下面这个游戏可以让你体验情绪在问题解决中的强大作用。更可以训练你的幽默和乐观的情绪。这个游戏要求你和一些朋友一同做,而且要求你偏离你一贯的社会行为。游戏的内容是要你学动物园里动物的叫声。下面一表决定你要学的动物是什么:你姓氏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 动物名称A--F狮子G--L海豹M--R猩猩S--Z热带鸟现在选择一个伙伴(最好在这些朋友中挑一位不太熟悉的人作为伙伴)。彼此盯着看,目光不能转移,同时用嘴大声学动物叫,至少10秒钟。点评: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你的感觉如何?你是否感到既幽默有趣又有些尴尬?这个游戏尽管开始时会感到不舒服,很可能结束时已是笑声满堂。也许不管你模仿的动物是什么,最后你的表现都是“傻驴”一头。你是否注意到好玩和幽默的情绪会有助于你在这个游戏中创造性的发挥,可能会使你灵机一动,模仿出种种出人意外的叫声,获得满堂喝采,或者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而在游戏中,感到尴尬的心理却会使你羞于开口?假如你有幽默感,学动物叫就更容易开口。正性乐观的情绪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因此,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要忘记幽默可以使你保持乐观。

4、串名字游戏 游戏方法: 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单位、姓名,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要说:我是***后面的***,第三名学员说:我是***后面的***的后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单位复述一遍。分析:活跃气氛,打破僵局,加速学员之间的了解。

5、扮时钟 游戏规则:

1、在白板或墙壁上画一个大的时钟模型,分别将时钟的刻度标识出来;

2、找三个人分别扮演时钟的秒针、分针和时针,手上拿着三种长度不一的棍子或其他道具(代表时钟的指针)在时钟前面站成一纵列(注意是背向白板或墙壁,扮演者看不到时钟模型);

3、主持人任意说出一个时刻,比如现在是3小时45分15秒,要三个分别扮演的人迅速的将代表指针的道具指向正确的位置,指示错误或指示慢的人受罚

4、可重复玩多次,亦可有一人同时扮演时钟的分针和时针,训练表演者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点评:

1、该游戏非常适合在晚会上或培训课程的休息时间进行,可以活跃气氛

2、亦可在《时间管理》课程上引用这个游戏,同时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

6、衔纸杯传水 目的:增进亲近感,考验成员配合、协作能力。要求:人员选八名一组,男女交替配合。共选十六名员工,分二组同时进行比赛。另有二名人员辅助组第一名人员倒水至衔至的纸杯内,再一个个传递至下一个人的纸杯内,最后一人的纸杯内的水倒入一个小缸内,最后在限定的五分钟内,看谁的缸内的水最多,谁就获胜。

7、踏板运水接力(共48人)

1、队员:每队男女各6人共计12人,分三个小组进行接力,每小组须配置2男2女;

2、比赛流程: 1)预备:每组第一位队员踏板一对放第一小组队员右侧;每组4位协作队员各端水一盆; 2)裁判宣布”开始”,各队第一组队员迅速将双脚分别伸入踏板脚套中,右手端协作队员递过来的水盆,左手搭前一位队员的左肩(最前面一位队员除外)前行; 3)到达终点,将水盆中的水倒入本队的水桶后,按原方式原路返回; 4)返回起点,队员双脚离开踏板,水盆交协作队员打水; 5)下一组开始; 6)最后十秒,裁判开始读秒:十、九、八。。。。

一、停(鸣锣)!

3、规则: 1)比赛时间10分钟,以运送水的多少决出名次; 2)打水可以由协作队员进行,但协作队员必须是队员,非队员不能提供任何协助; 3)终点倒水除本人或本小组其它队员协助外,其它人员不能提供任何协助; 4)倒水时可以双脚离开踏板; 5)终点踏板掉头时,可以用手协助掉头,但位置应与掉头前大体相当; 6)2男2女一组,男女队员前后踏板位置不作限制; 7)中途倒地可以重新套上踏板端起水继续前进; 8)某队如果第三组完成后仍有时间,可由12个队员中的任意四位队员(仍需2男2女)继续,直至10分钟时间结束裁判鸣锣收兵;

4、奖励:奖励第一名,其它队获鼓励奖

5、道具:踏板4副;大塑料桶9个(其中4个空桶放终点,4个装满水的放起点,1个装满水的在起点处备用);小塑料盆16个;中塑料桶一个(加水备用);秒表一个,鼓一个;锣一面。

8、合力吹气球简述:藉着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人数:每组限六人场地:不限道具:准备每组各六张签,上写:嘴巴;手(二张);;脚(二张)汽球(每组一个)适合全部的人游戏方法: 1.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必须要有六人。2.老师请每组每人抽签。3.首先,抽到嘴巴的必须藉着抽到手的两人帮助来把汽球给吹起(抽到嘴巴的人不能用手自已吹起汽球);然后二个抽到脚的人抬起抽到的人去把汽球给坐破。

9、捆绑过关——(适用:团队协作)简述:藉着被绑在一起来完成数件任务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道具:绳子或其他可以绑的东西适合全部的人游戏方法: 1.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最好二人以上。2.每一组组员围成一个圈圈,面对对方。老师帮忙把每个人的手臂与隔壁的人绑在一起。3.绑好以后,现在每一组的组员都是绑在一起的,老师想些任务要每组去完成。题目例子:吃午餐;包礼物;完成个美术作品;帮每个组员倒水等。

10、记忆考验简述:随着越来越多要记的东西,试试自已可不可以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合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全部人围成一圈,从第一个人开始说“今天我吃了一个AA”(AA为随意食物名!)2.接着第二个接着说,吃了一个AA,二个BB…

(BB不同的食物名!)3.像这样一直传下去,每传一个人就必须重覆前面的食物名,另加一个新的食物名。4.一直到有人中途讲错出局!题目例子:可选一些较难的食物名或菜名!或一些平常不容易吃到的!例:滑蛋干贝牛肉汤。

11、比一比简述:藉着组员的动作,来猜题目是什么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用范围:适合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最好五人以上。2.轮留每组派出一个人出来,老师给他看题目。他只能以动作来告知组员题目。3.视题目的难度来计时。看那组的得分高低来算输赢。

12、比长短简述:每队派出一人比不同的单位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用范围:适合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分组,不限人数,至少要二组。每组五人以上。2.老师宣布要比的小组,然后每组派出一位他们认为会赢此小组的人。3.等被派出的人都出来后,老师再说比什么。4.计算每次比完的输赢即可。题目例子:这个游戏的题目就是要想越不会被大家猜中的越有趣!比长:比手臂;比上衣;比头发…比短:比手指头;比裤子或裙子…比高:比声调;比手抬起来的高度…比大:比眼睛;比手掌…比多:比身上饰物;比穿的衣服;比身上的扣子…题目必须在看到被派出的人之前想好!

13、超级大头贴简述:用不同的是非问题猜出头顶上的答案人数:最少十人场地:室内适用范围:适合熟悉团体中人物的朋友们游戏方法:1.分组,每组人数不限2.每组派出一人面对面坐在中央(中间可放一张椅子)3.老师在宣布题目后,分别把二张答案放在出来的两人头上。这两人只能看到对方头上的答案,但不能看到自已头上的。4.当老师说开始时,二人可以开始问问题猜自已头上的答案,但必须先拍打放在中央的椅子或地板来做抢“问”。问的问题也只能问是非题。5.队员可在旁边帮忙回答,但不能问问题或讲答案出来。6.每队有三十秒到一分钟的时间来问问题(看题目难度而订),有三次(看题目难度而订)的机会猜答案。7.每一轮派不同的人上来猜不同的题目,直到所有的题目被猜完。8.可看每组猜对的数目来算分数,输的队必须接受处罚。题目例子:这个游戏的题目不一定只能猜人物。可适团体中的熟悉度来出题目。每个题目必须要有二个答案。比如:团体中最爱唱卡拉ok的人?;孔子学生的名字?

14、谁在布后?简述:藉着游戏来记他们的名字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道具:一块大布适用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先大家围成一个大圈逐一念出自己的名字2.分成两组,各坐在场所的一边3.老师和帮手把布拿着隔开两组人4.每组在布拿起时各派出一人坐在布两边的中间5.老师看二边都坐好人后,数到三跟帮手一起把布给放开。两边被派出的人必须很快的叫出对方的名字。叫的比较慢的就输了。一直持续下去。

15、猜猜是谁? 简述:藉着猜背后的名字认识对方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道具:一些名片贴纸,或是任何纸加胶带;笔适用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 1.给每个人一张名片贴纸,要求大家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 2.老师收集所有的名片贴纸,然后把每一张贴纸贴在每个人背后(不能是同一个名字贴在同个人背后),不能让他们知道他们背后的人的名字; 3.游戏开始,每个人必须去问别的人任何是或不是的问题来猜他们背后名片上的名字。(人数多的话,只限问个人一个问题)

16、虎克船长 简述:藉着游戏来多认识旁边人的名字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用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 1.全部的人围成圈圈,先搞清楚坐在两旁人的名字。2.由其中一人开始,说自已的名字二次,然后再叫另一人的名字。3.被叫到的人两边的朋友必须马上说:“嘿咻!嘿休!”和做出划船的动作。4.接着再由被叫到的人接着叫别人的名字

(如 2),直到有人做错或做错三次(随意!)题目例子:可以先全部的人自我介绍再开始这个游戏。

17、猜五官 游戏说明:

1、两人面对面

2、先随机由一人先开始,指着自己的五官任何一处,问对方:“这是哪里?”

3、对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回答提问方的问题,例如如果对方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是哪里的话,同伴就必须说:这是鼻子。同时同伴的手必须指着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它五官。

4、如果过程中有任意一方出错,就要受罚;3个问题之后,双方互换。

18、瞎子背瘸子 目的:沟通配合能力,活跃气氛 游戏规则:当场选六名员工,三男三女,男生背女生,男生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其中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汽球,须踩破;鲜花,须拾起,递给女生。

19、挑水接力(共16人)

1、队员:每队男女各2人共计4人;

2、比赛流程: 1)预备:扁担一根放置第一位队员身旁;二位协作队员各提起一桶水(此时不能挂上扁担);一位协作队员拿红绸一根准备; 2)裁判宣布”开始”,各队拿红绸的协作队员迅速将红绸绕在第一位队员的腰上并扎紧后(要求挑水队员原地转若干圈将红绸绕到尽头后扎紧),拿起扁担挑起水出发; 3)过桥;; 4)到达终点,将水倒入本队的水桶中后,按原方式原路返回(返回时可以不上桥,但需挑起水桶); 5)返回起点,解开捆在腰上的红绸后,交下一位队员继续,直至第四位队员; 6)最后十秒,裁判开始读秒:十、九、八。。。。

一、停(鸣锣)!

3、规则: 1)时间10分钟,以运送水的多少决出名次; 2)队员顺序为:第一位队员男性,第二位队员女性,第三位队员男性,第四位队员女性,如第一轮完成后仍有时间,须按第一轮的男女顺序继续接力,直至10分钟时间结束裁判鸣锣收兵; 3)打水及捆绸可以由协作队员进行,但协作队员必须是本队队员,非队员不能提供任何协助; 4)队员过桥时不许掉下,否则需从桥头重新上桥; 5)中途倒地,可以爬起后继续;若倒地后水已倒掉,可以返回起点盛水后重来;

4、奖励:奖励第一名,其它队获鼓励奖

5、道具:小桥一座(预先安装);扁担4根;挑水小塑料桶8个;大塑料桶9个(其中4个空桶放终点,4个装满水的放起点,1个装满水的在起点处备用);中塑料桶一个(加水备用);秒表一个,鼓一个;锣一面;红绸4根(每根长5米)。

20、踩汽球 目的:活跃气氛,增进协调性和协作能力。要求:人数为十名,男女各半,一男一女组成一组,共五组。步骤:当场选出十名员工,男女各半,一男一女搭配,左右脚捆绑三至四个汽球,在活动开始后,互相踩对方的汽球,并保持自已的汽球不破,或破得最少,则胜出。

21、扯龙尾人数:40人以下用具:色带或绳或报纸条或类似之条状物体玩法:1)将玩者分成若干组(如5组),每组若干人(如6人)2)每组皆排成一直行,手放在前面那人的肩上,在最尾的那人背上挂上色带。3)游戏开始时,每组最前的那人要去捉住其它组组尾的色带,而组尾那位亦要闪避不让人捉到其尾巴。4)若捉到别人的尾巴,两组便会合成一组,变成一条较长的“龙”。5)游戏继续进行,直至所有组成为一条龙为止。6)排在这条长龙的最尾的一组,是赢家。

22、大风吹方法: 1.全体围坐成圈,野外可划地固定各人的位置,主持人没有位置,立于中央。2.主持人开始说:「大风吹!」大家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有穿鞋子的人。」则凡是穿鞋子者,均要移动,另换位置,主持人抢到一位置,使得一人没有位置成为新主持人,再吹。备注:可「吹」之资料:有耳朵的人、带表的人、两只鼻子的人、没有指甲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带戒指的人、打领带、擦口红的人、有太太的人....。PS : 小风吹则吹相反的23、青蛙跳水:方法: 1.全体围坐成圈。2.由主持人开始说:「一只青蛙」,第二人:「一张嘴」,第三人:「两只眼睛」,第四人:「四条腿」,第五人:「扑通!」第六人:「跳下水」。3.继续下个人开始:「两只青蛙」,第二人:「两张嘴」,第三人:「四只眼睛」,第四人:「八条腿」,第五人:「扑通!扑通!」第六人:「跳下水」....。备注: 这本是喝酒时候,用筷击碗的游戏。看似单纯,但玩的时候,要越说越快,往往是说成「二条嘴」、「四张腿」的笑话。

24、奇数偶数 人数队形:没有限制,人越多越好;围成一个圆圈。游戏方法:

1、将全队人分成红白两对。

2、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面向内侧坐下。

3、然后依圆中央的主持人的口令逐次报数。但是和普通报数不同,以只报奇数或只报偶数的不按规则的形态进行。

4、如果主持人说:“报奇数”,就是1,3,5,7,主持人换成说:“报偶数”,则接在刚才的数字报8,10,12,14。。。

5、如果说错了,就被判出局,必须离开圆圈。

6、玩到最后人越来越少,就可以结束游戏。

7、由主持人计算人剩下较多的那一组优。

41、人椅 形式:全体学员一起参加类型:破冰时间:5分钟材料:无需材料场地:空地适用对象:所有学员操作程序:

1、全体学员围成一圈。

2、每位学员将双手放在前面一位学员的双肩上;

3、听从培训师的指令,缓缓地坐在身后学员的大腿上。

4、坐下后,培训师再给予指令,让学员叫出相应的口号:“例如“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5、最好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看看哪个小组可以坚持最长时间不松垮。有关讨论:

1、在游戏过程中,自己的精神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身体和声音是否也相继出现变化?

2、在发现自己出现以上变化时,是否及时加以调整?

3、是否有依赖思想,认为自己的松懈对团队影响不大?最后出现什么情况?

4、要在竞争中取胜,有什么是相当重要。

25、可怜的小猫方法: 1.全体围坐成圈,一人当小猫坐在中间。2.小猫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学猫叫。面对者要用手抚摸小猫的头,并说「哦!可怜的小猫。」但是绝不能笑,一笑就算输,要换当小猫。3.抚摸者不笑,则小猫叫第二次,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离开找别人。4.当小猫者可以装模做样,以逗对方笑。

26、顶球竞走器材:汽球十余个吹饱,橡皮筋十余根。(不用汽球用郊游所带的蕃茄、柳橙、橘子亦可)。方法: 1.全体分成数组,各组分由二人为一小组。2.设定竞走的距离与目标。3.开始时,各组由二人用额头互顶汽球或水果向目标前进,绕一周回来,由另一小组继续,最先结束者为优胜。

27、认识朋友方法: 1.全体围坐成圈,由某人开始循顺时针方向起立,自我介绍说:「各位朋友好,我姓张XX。」第二人起立说:「张XX您好,我姓杨XX。」第三人起立则说:「张XX、杨XX你们好,我姓刘XX。」以后的人照样说下去,强迫大家把每人的姓名记住。备注: 1.人多时,可以分组举行。2.改成由一人起立介绍左右邻居的朋友也可以.28、解手链:10人一组为最佳,大约20分钟,此活动让队员体会在解决团队问题方面都有什么步骤,聆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

1.培训师让每组圈着站成一个向心圈

2.培训师说:先举起你的右手,握住对面那个人的手;再举起你的左手,握住另外一个人的手;现在你们面对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在不松开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

3.告诉大家一定会解开,但答案会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大圈,另外一种是套着的环。

4.如果过程中实在解不开,培训师可允许队员决定相邻两只手断开一次,但再次进行时必

须马上封闭。

29、团体活动—不要激怒我1.将学员分成3人一组,但要保证是偶数组,每两组进行一场游戏;告诉他们:他们正处于 一场商务场景当中,比如商务谈判,比如老板对员工进行业绩评估。

2.给每个小组一张白纸,让他们在3分钟时间内用头脑风暴的办法列举出尽可能多的会激 怒别人的话语,比如:不行、这是不可能的等等,每一个小组要注意不使另外一组事先了解 到他们会使用的话语。

3.让每一个小组写出一个一分钟的剧本,当中要尽可能多的出现那些激怒人的词语,时间:10分钟。

4.告诉大家评分标准:①每个激怒性的词语给一分;②每个激怒性词语的激怒程度 给1~3分不等;③如果表演者能使用这些会激怒对方的词语表现出真诚、合作的态 度,另外加5分。

5.让一个小组先开始表演,另一个小组的学员在纸上写下他们所听到的激怒性词汇。

6.表演结束后,让表演的小组确认他们所说的那些激怒性的词汇,必要时要对其做出解释,然后两个小组调过来,重复上述的过程。

5.团体心理辅导感想 篇五

团体心理辅导我参加过几次了,每次都有很多不同的感悟。这次是我们学校自己开展的活动,我更是增加了一份投入感,得到了一份亲切感。

这种感觉我以前参加时从未有这么强烈过,自己也从未有这样投入过。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过,这是因为我们彼此之间太过熟悉。大家都很放松,没有不好意思,不适 应的感觉。说到这里,大家也会知道屈生为什么会这样享受黄校的照顾啦。对啊得到信任的朋友的关怀照顾我们会感到很温暖,见到兄弟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这种 互相之间的帮助关怀是建立在感情上的。

社会是复杂的,多元化的,人的圈子也是这样。我们也避免不了要取得一些不熟悉的人的帮助。这个时候我们心里的感觉是怎样了,还会那样轻松自然吗?当然不会。得到帮助的人老是琢磨别人帮我是为了什么。给予帮助的人也在考虑我帮别人有好处吗,以后别人会帮我吗。这种互相之间的帮助是建立在利益上的。

我们一生一世就是纠缠在这两种“互相之间的帮助”上。我们老是想得到第一种关心帮助,然而往往遇到最多的都是利益上的帮助。没办法,人生难得一知己吗。这就 是社会的现实,我们不能反感建立在利益关系上的帮助,我们应该适应它,驾驭它。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教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他们如何和别人相处。每个班 级都是由不同档次的学生构成,而每个班级就这么几个老师,所以很多“小老师”就成了我们老师的“好帮手”。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使学生们处于利益和帮助的矛盾 纠缠之中,有矛盾就会出现问题。有的学生无私的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知识,有的学生却留一手。有的学生乐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有的学生会抵触别人的帮助。其 实这种情况在各行各业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的一个故事:“南方有一种鸟叫做鸢雏,这鸟从南海飞到北海的时候,在这遥远的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喝。有一天它飞过 一只鸮鸟的头上,这只鸮鸟正在吃腐烂的老鼠,鸮鸟恐怕鸢雏抢走它的老鼠便仰头嘎地大叫一声。”鸮鸟为什么会嘎地大叫一声呢?我想大家都明白。社会现实营造 了“鸮鸟”,同时也教会了它们“嘎地一声”。鸮鸟为了顾全自己的利益,其实没有做错啊。很多学生不愿意帮助别的同学往往出自这种原因,他们会想:我帮了别 人,到时候别人的成绩好过我,那怎么办„„

现在国家助学机构力不从心,私人助学机构出现时便出现了很多的矛盾,贫困学生接受了“嗟来之食”,在新闻媒体面前好像没有了尊严,在其他同学面前失去了信心,还要背负起“报恩”的强大精神压力。有的学生得到助学后在学校还要接受不公平的待遇,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说来说去“帮助”二字,我们还有我们的学生都应该去好好去理解它,适应它,驾驭它。

6.幼儿心理团体辅导小游戏 篇六

1.1 对象

淄博科技职业学院在校高职一二年级学生,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授课期间和课余时间, 个别访谈招收训练对象;学生报名时, 用自尊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1]进行筛选。根据测验结果和面谈情况选择24名肢体残疾学生, 年龄18~21岁, 这些学生大多留有婴儿瘫后遗症。有学者认为肢体上的残疾, 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对外界刺激敏感, 加上经常遭遇挫折、取笑和不合时宜的怜悯, 容易产生自卑感。但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中与常人并无明显区别, 只是在个性特征方面有些不同于常人的特点, 即对自己的外表、能力、家庭和性格等持否定态度, 表现为贬低自己、不喜欢自己、非常自卑、心情郁闷, 对前途没有信心, 对人际关系淡漠、敏感、偏执。

1.2 方法

1.2.1 方法介绍。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 是通过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人际互动、场的动力来解决浅层共性的心理问题, 促进其健康发展。活动前让每个参加团体辅导的学生写申请书, 内容包括自愿加入、遵守规则、珍惜、悦纳自己等9项内容。

1.2.2 辅导方案。

设计8次活动, 每周1次, 每次时间2小时。每次活动有1个主题, 分别为相互认识:填写信息卡、连环自我介绍、识你知我;自我探索:我的核桃、写出我是谁、谁塑造了我;自我探索:我是一个独特的人、天生我才、生命线[2];自信心训练:很肯定的说出三句话、自我精神训话、戴高帽、短片关于缺陷与满足;自信心训练:观看司晶故事———让生命找到方向、我的收获、学习手语操感恩的心;建立信任彼此接纳:信任圈、信任之旅、同舟共济、搭建高塔;明确价值观:洞口余生、我的五样、我的素描;生命的彩虹:图画接力、组歌大比武、相亲相爱一家人。每次主题活动前做一些热身活动活跃气氛;每次活动后都有作业, 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训练主要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人本主义疗法为理论根据, 辅导学生学会放松, 接纳现实的自己, 矫正非理性观念, 改正不合理的行为, 倾诉自己的烦恼;利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持, 提高自信心、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追求成长, 促进心理健康。

1.2.3 效果评定。

训练后用自尊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 对训练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并作t检验。

2 结果

团体辅导前后自尊量表评分和SCL-90评定结果比较。训练前的自尊评分为21.15±2.78分, 训练后为23.34±2.65分, 差异有显著性 (t=2.59, P<0.05) 。训练后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P<0.01, 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 残疾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有相应提高, 与孙时进等的研究结果相同[3]。团体心理辅导有效的主要原因: (1) 团体可提供一种安全互动、相互信任的环境与氛围, 通过倾诉和行为训练使学生长期压抑在内心的苦闷得到充分宣泄。 (2) 团体辅导使残疾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面对现实, 理智处理现实中人际关系, 提高自信心、坚定了生活信念。通过团体活动学生们敞开心扉、真诚沟通、相互启发、相互支持, 遭到困难不再孤单无助。 (3) 团体成员聚在一起, 可以有效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 通过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 得到别人的肯定、赞扬, 从而肯定自己, 认为自己很重要、很有价值;团体有效的相互作用, 可以使他们在社会情境中相互支撑, 更好地善待自己、关爱他人,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形成合理的认知, 改变非理性观念。

残疾学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 属于边缘化人群, 他们的人生经历中遇到的心理冲突困惑比正常学生多或更为复杂, 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残疾学生的生活、学习及人格发展, 心理健康关怀对残疾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关怀使他们在平等、尊重、信任、互助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这种氛围中他们学会悦纳自己、感恩他人和社会, 树立一种身残志坚的精神, 达到自我实现。通过生理救助与心理关爱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强化育人环境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创建和谐校园相结合等救助、预防和教育手段, 共同实施效果会更显著。

残疾学生的心理变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除团体辅导的作用, 不能排除在团体辅导活动之外, 其他时间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以及生活中遇到愉快事、学习成绩提高等良性事件刺激。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要继续尝试团体心理辅导这种有效方法, 让更多的肢残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7.幼儿心理团体辅导小游戏 篇七

关键词: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心理干预

分类号:B849

1前言

大一新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的重大变化,要适应全新的环境,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2010年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大一新生中有11.6%的人可能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2011)。如何预防和解决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高校新生辅导存在的问题是仅仅关注大学生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辅导方式也多为安排教师或学长讲解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区别,加快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让学生更多了解学校的政策法规和校园文化。但这其实是一个浅层次的辅导,对新环境的适应随着时间会好转,但大学生活还会出现新的问题,更本质的认知风格和解释方式才是关键,而这是无法通过传统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的。

积极心理学作为“关注人类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近年来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国外大量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个体和团体咨询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健康水平,预防抑郁。Seligman 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团体辅导的实践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可以缓解抑郁症病人的抑郁情绪状态,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Krentzman,2012)。但国外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抑郁症、物质依赖和癌症等身心疾病患者群体,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的发展性辅导研究比较少,而相应的团体辅导实践更少。

团体辅导在国内的发展迅速,已有研究表明,团体辅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各个不同方面,主要有缓解抑郁、愤怒、生气情绪,加强适应能力,缓解社交焦虑,减低人际敏感等 (李丽娜, 孙洪霞, 付英雪, 郭永芳,李建明, 2012)。适应不良是大一新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团体辅导被证实有利于提升新生人际和谐、自尊水平,降低压力和抑郁 (葛慈,张聪颖,武雪娇,马红霞, 2013)。国内目前针对大一新生的团体辅导主要集中在学业适应和人际关系提升两个方面,这是问题导向的补救性措施,目的是解决现存的问题,而对新生的长处和优势关注甚少。有研究者尝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团体辅导,结果提升了贫困生和研究生的自尊和幸福感,促进了高职学生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幸福感 (何瑾,樊富珉, 2010; 黄文倩, 张蓉, 柳迎新,朱婉儿, 2012; 李丽娜,孙洪霞,付英雪,郭永芳,李建明,2012; 杨云,陶嵘,2012)。本研究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团体辅导,通过对大一新生开展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检验其促进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通过公开志愿招募的方式,在北京某高校选取大一本科新生36 名,并平衡性别和专业的比例。通过面谈筛除精神疾病患者和其他不适合参加团体辅导者。将学生平均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 18 人 (男生12人,女生6人,平均年龄19.4岁),对照组 18人 (男生12人,女生6人,平均年龄19.4岁)。

2.2研究方法

2.2.1研究工具

Beck抑郁自评量表 (Beck Depression I,BDI)。该量表是应用最广泛的抑郁评估量表之一,共有 13 个项目,各项症状分别为: 抑郁、悲观、失败感、满意感缺失、自罪感、自我失望感、消极倾向、社交退缩、犹豫不决、自我形象改变、工作困难、疲乏感、食欲丧失。各项都为四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高。

罗森博格自尊量表。该量表共有10 个项目,按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符合和非常符合4 个等级打分。

内控性量表。Levenson 在I-E 量表的基础上于1981 年发展了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 (Internality,Powerful Others,and Chance Scale,IPC 量表)。本研究中只选用其内控性维度,测量个体对生活的控制感。

2.2.2团体干预方案

团体干预前 1 周,组织36名初选被试在统一的时间、地点完成Beck抑郁自评量表、罗森博格自尊量表、内控性量表。干预组进行 6 次团体干预,每周1次,每次 2 小时,活动设置见表1。辅导老师为经验丰富的高校心理咨询师。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后测及6周后追踪测验。在团体辅导结束后和6周后分别进行量表重测。

2.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多变量重复测量设计,追踪了被试的抑郁状态、内控性与自尊在团体干预之前、干预结束当时以及干预结束6周之后的变化情况。对干预组与控制组数据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别两两比较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对组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比较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3结果

3.1积极心理团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即时促进作用

从表2可以看出:在6周的积极心理团体干预后,干预组被试的抑郁水平显著降低 ( t=4.08, p<0.001),自尊水平显著提高 ( t=4.38, p<0.001),内控感显著提高 ( t=2.59, p<0.05)。而控制组被试的抑郁水平、自尊和内控性均没有变化 (p>0.05);对比之下可见,积极团体干预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3.2积极心理团体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持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在积极团体干预结束6周后的追踪测验中,干预组被试的抑郁水平继续降低,追踪测验和后测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 t=1.79, p>0.05),可见干预效果具有稳定性。干预对自尊提高的效果也在团体结束后6周得到了保持,甚至进一步提升 ( t=2.15, p<0.05)。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内控性的效果在6周后也很稳定 ( t=1.91, p>0.05)。而对照组被试的抑郁水平虽然有所降低,但是追踪测验和后测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p>0.05),这说明即使没有干预,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大一新生的抑郁水平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自愈。对照组被试的自尊在追踪测验和前测上存在显著差异 ( t=2.63, p<0.05),但在追踪测验和后测上没有显著差异 (p>0.05),这也说明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大一新生的自尊水平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对照组的内控性在前测、后测和追踪测验上都没有显著差异 (p>0.05),说明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内控性是一个较为稳定的特质。

4讨论

根据本研究结果,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一新生的自尊和内控性,降低大一新生的抑郁水平。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的本质是放弃追究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自己的不成功、不快乐,而聚焦在做哪些事情可以让自己更成功、更快乐。也就是接纳自身和外界环境的限制,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丰富自己的生命,既品味当下的幸福,也为将来持续的幸福努力。这在团体辅导中主要是通过塑造积极认知、体验积极情绪和建立积极的团队支持三方面完成的。积极情绪能够直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积极认知的培养实质上是塑造个体对环境做出一种积极的解释,从而为积极行为的表现奠定基础。这两点都是从个体的层面上做工作,而建立积极的团队则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拓宽到同辈辅导的组织层面上,积极利用学生本身的力量和资源,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和互助合作奠定基础。

团体结束6周后的追踪调查发现,团体辅导的积极效果依然显著,且自尊的得分显著高于后测,这说明积极的心理品质被激发后不但能够保持,而且会进一步发扬,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具有长期效果,值得在高校中推广。

8.团体心理辅导心得 篇八

姓名:杨华平专业:教育学

上学期选课时看到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这个课程名称时,便深深的被吸引了,自从知道有心理学这个词时便对任何有关心理的东西感兴趣。从安老师那里得知这是王老师退休前的最后工作阶段,而我们有幸成为她的最后一届学生。王老师说话很有亲和力,且一矢重地,总能说到内心里,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

从团体心理辅导课上,我们不仅从理论上知道了团体心理辅导,同时也有机会真正的体验了团辅的过程,使我们的身心得到进一步的调节和成长。本来一开始对于老师的分组活动不是太感兴趣,由于这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而不得不参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喜欢小组活动的上课方式。

我们小组由起初的建立到最后的告别,组内成员一直相处融洽。我们组的主题是大学生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从主题的确定到设计活动方案,再到后来活动的实施,每次活动前都有一个小组研讨会。这样的一个过程让我们的关系一步步近了,从最初的点头之交,到后来的了解、信任、依赖……更重要的是在这期间我们溢着开心和快乐,体验着温暖和感动。

几个平常看起来比较外向、活泼、开朗的人又开始的嘻

嘻哈哈,到最后当着团体成员说出自己内心那些曾经逃避和不可碰触的东西直至痛哭流涕。当时我就有一种感觉,感觉自己好幸福、同时她们高兴——自己早已成为她们所信赖的人,同时她们能当着组员说出自己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说明她们应经成长强大了。

一句很受用的话“借团体的力量,助个人成长”,这是我们王老师在课上经常说起的一句话。我认为这句话会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甚至逐渐壮大,把这种思想传递自己身边的人。

对于我来说,一直都是比较特立独行的,别人说是这是有个性、有主见,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因为我不擅长、不愿意跟别人合作,没有团队意识。通过这学期对团辅课的学习和体验,让我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本无法做到跟外界的人和事断绝来往,很多时候都需要协作才能更好的完成某些工作。然而,无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它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都是相互的,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夫妻关系等等。只有先把自己的心门对别人敞开,别人才会走近你的心里。在工作和学习中才能配合的更加的默契。

在团辅课的学习过程中,确实感觉自己有成长了,现在想起忧忧同学在最后的离别祝福卡上说道:“一开始感觉你不怎么爱说话,害我以为我们的交流会有问题。可是经过这

么长时间的相处和交流,发现自己当时确实是多虑了,你已经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并且愿意表达自己。很高兴你能这么信任我们,同时也很高兴我们能给你带来这样的信任和安全感。”

9.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篇九

陈穗平

活动设计

学习焦虑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学生感到来自现实的或预想的学习情景对自己自尊心构成威胁而产生某种担忧的心理反应倾向。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或应试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我所带的这个班级普遍存在学习焦虑的情况,特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一次团体心理辅导。

辅导目的(1)了解学习焦虑程度对学习的影响

(2)了解自己的学习焦虑程度和抱负水平

(3)恰当归因,学会调节情绪,控制焦虑

辅导对象:高三、二班

辅导方式

(1)讲述与讨论

(2)自我测试

(3)放松动作练习

辅导时间:2005年4月4日第七节

辅导场地:教室

辅导步骤:

一、导入: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平时成绩好的同学在考试中一败涂地,而平时成绩一般的同学在考试中往往也回有超水平发挥。这是为什么呢?

二、讲述一个学习焦虑程度过重的例子,引起学生兴趣与注意。

三、知识传授:学习焦虑是指个人由于不能达到学习目标或不能克服的障碍,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导致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的状态。适度的焦虑对学习不但有益,而且是必然的。具有适度焦虑的人往往在学习中伴有轻度的紧迫感、警觉感、忧患感,他们的精神集

1中,思想活跃敏捷,行动积极努力,学习效率很高。焦虑程度过高或缺乏焦虑感,都将引起心理 的不适,使学习过程变得困难重重。

四、学生讨论:

下面有四种情景,描写四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并讨论情景中的同学学习焦虑程度是高还是低?自己与哪一种情景相似?

情景一:某生勤奋刻苦,严于律己,但过分注重师长期望的满足,学习上惟恐丝毫差错,作业总是写了改,改了写,稍有不顺,就自责内疚:“我真的能力很差?”(负疚自责型)(焦虑程度高)

情景二:某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不错,但过于自信。“这次考试我不考个第一,起码第二!”可试卷发下来,不是那么回事。“他怎么会得第一?一定是偷看的。老天,你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自视过高型)(焦虑程度低)

情景三:某学生学习情况较正常,但每当临近考试,便紧张不安,答题时手忙脚乱:“完了,这道题不会做,8分哪!咦?这道题好象做过,可是怎么解呢?唉!”(焦虑程度高)

情景四:某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平时穿着打扮入时,做事懒散,“学习?何必那么累?作业嘛,明天找一本抄抄不就行了?”(娇惯松弛型)(焦虑程度低)

五、知识传授:

焦虑与学习之间存在着一种曲线关系,中等程度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程度越高,学习成绩越差(如上面的情景一和三),焦虑程度过低,缺乏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学习无精打采(如上面的情景四)。这种无所谓的心理状态是难以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有所作为。下面我们进行焦虑程度的自我评价。(见后面所附:焦虑程度自我评价表)

六、讲授调节学习焦虑的方法:

1、要保持适度的学习焦虑,必须学会调节和控制学习焦虑,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如: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不要把失败看得太重;不要瞧不起自己;不要疏远他人,苛求他人;不要感情用事;不要过度疲劳。一旦发现有明显的疲劳和焦虑倾向是,可适当运动,做放松操。

2、教学生做自我放松操。

七、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先由学生自由发言,再由教师总结,并提出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在平时注意保持适当的学习焦虑,轻轻松松地把学习搞好。

(附:焦虑程度自我评价表

判断下面每句话是不是适合于自己的状态,并在括号内写上相应的分数。评1分表示自己很少是这样的,记2分表示自己部分时间是这样的,记3分表示大多数时间是这样的,记4分表示自己总是如此。

(1)我吃饭很香,胃口很好

(2)对于学习我感到忧心忡忡,就怕考不好。

(3)我特别容易 感到疲劳和乏力。

(4)我的睡眠不太好,睡得不香。

(5)我感到心情平静,很少静不下新来学习。

(6)我最怕家长和我谈学习问题。

(7)我感到肠胃不舒服。

(8)我感到头晕脑胀。

(9)我的呼吸顺畅而自然。

(10)我容易心烦意乱,十分烦躁。

(11)我容易因一点小事而生气或冒火。

(12)我的手总是温暖而干燥。

(13)我感到时间特别紧张,总觉时间不够用。

(14)我容易入睡,睡眠很好。

给各题记分之后,计算总分。先把1、5、9、12、14、这五题的分数转化一下,原先记的1、2、3、4分,分别转化为4、3、2、1、分,其余各题的分数不变。所有各题分数的总和就是焦虑程度的总分。然后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判断:总分24——31分,轻度焦虑

总分32——39分,中度焦虑

10.幼儿心理团体辅导小游戏 篇十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

众所周知,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之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宽泛,而网络上的信息十分驳杂,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这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此情况下他们极易出现各类心理疾病,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并与他人和睦相处,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成长为国家和企业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一)概念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环境下应用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将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相比于其他教学模式有着更为明确的目的。团体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团体活动,学术性和娱乐性较低,比较侧重于沟通和疏导,通过创造丰富的主题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参与和挑战,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二)形式

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讲授式,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个更加清晰的把握;另一种是体验式,由教师创建各种类型的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某种心理品质的提升。一般来说,这两种教学形式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单纯的讲授知识或是体验活动都无法让学生领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学生要么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缺缺,无法专心投入;要么被热烈的活动氛围所吸引,忘记了活动的初衷,因此只有将二者结合到一起,才能发挥出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

团体心理辅导体验式教学常常应用以下三种活动项目:

第一,角色扮演。即让学生来扮演某个小说或影视剧中的人物,按照所扮人物的为人处事方式来行事,使其切身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表演过程中学生会对彼此扮演的角色更加了解,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助于训练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心理剧。这是让学生扮演特定心理活动下的某个角色,将角色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以达到宣泄情感,消除压力的目的。心理剧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这是学生分享情绪的一个重要渠道,在表演的同时学生会将心中的情绪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使其他学生能够清晰的辨识出情绪的类型,掌握情绪的控制方法,从而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第三,游戏辅导。游戏是很多学生热爱的休闲娱乐方式,游戏的过程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刺激,使其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引入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游戏环节中,毫无防备的将心中的真实想法呈现出来,以便于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获得的效果也会更为显著。

除了以上三种形式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当前学生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设计其他的教学活动,如叙事接龙、头脑风暴、放松训练、时间拼盘等,用多样化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团体心理辅导更加易于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三大部分、六大模块、九大专题,分别为导入篇、基础篇和提升篇,下面说明各个篇章的设计要点。

第一部分,导入篇,该篇只有一个模块即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以走进心理健康为专题,讲授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这部分可看作是整个课程开篇。重点在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对于心理健康有个整体的认知。主要采用小组组合、相识接龙、问卷自测和情景体验。

第二部分,基础篇,设有发展个性、职业生涯辅导、学会学习三个模块,以及大学生人格发展、自我意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四项专题。这部分重点在于帮助其正确地认知自己,积极地看待成长中的问题,以宽容、善良、开发地心态对待外界评价,不断调适和完善自己的各项素质,从而优化个性、健全人格。采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角色扮演、职业探访、头脑风暴等。

第三部分,提升篇,设有学会交往、学会生活两个模块,专题有人际交往能力、挫折与压力管理、情绪管理、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此部分内容是从大学生的现实实际出发,对于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心理学的分析和解答,帮助大学生科学规划人生,合理管理时间。采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爱在指尖、成长四部曲、情绪训练营、生存选择等。

三、结语

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学会了管理情绪的方法,并能够与其他学生友好和睦的相处,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应受到高职院校的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许新赞,吴丽月.团体心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5).

11.幼儿心理团体辅导小游戏 篇十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某大学新生心理普查筛查出的190名重点关注学生约请至心理咨询中心面谈,根据访谈情况并结合CCMD-3中“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筛选出60名适应困难学生组成同质团体,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男生19人,女生11人,年龄(18.34±0.91)岁;对照组男生21人,女生9人,年龄(18.57±0.94)岁。

1.2 方法

采用随机2(实验组、对照组)×2(辅导前、辅导后)自身前后配对设计,实验组参加每周1次,每次2 h,为期8周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作干预,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组学生一起完成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的心理测试。

1.2.1 辅导内容和方法

在团体心理辅导内容的设计上以提高新生的人际适应能力为重点,结合自我探索、学习适应、情绪调控、压力应对等主题,构建了8个相互联系的辅导专题。运用团体心理疗法的倾听、反应、互动、行动等基本技术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分组讨论等主要方法完成辅导。辅导过程由笔者主持,另有2名经过培训的学生助手协助。

1.2.2 效果评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大学生适应量表(CSAI)作为辅导效果评价工具:(1)症状自评量表[2](SCL-90)。共有90个项目,评价指标有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和总均分,是目前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2)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2](SDS)。由Zung编制,各20个项目,主要评价个体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用总分作为评价指标,广泛用于情绪状态的评定。(3)社会支持量表[2](SSRS)。由肖水源编制,共有10个项目,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4项指标进行评价。主要评价个体获得社会支持的种类和程度,以及对社会支持的觉察和利用程度。(4)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ollege Student Adaptability Inventory,CSAI)。由卢谢峰编制,是专门针对大学生适应的测查工具,有66个项目,包括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7个分量表。采用5 级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适应性越好[3]。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各组前测和后测数据的配对t检验。

2 结果

在正式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SCL-90,SAS,SDS,SSRS,CSAI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学生在SCL-90量表人际敏感因子的得分显著下降(P<0.01),躯体化、焦虑、恐怖、总均分得分显著下降(P值均<0.05),对照组学生亦在恐怖因子得分上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SAS得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得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DS得分上,2组学生前后测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得分上均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学生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变化。实验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环境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因子上得分显著提高(P值均<0.05);对照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身心症状表现因子上得分也显著提高(P值均<0.05)。见表1-3。

注:*P<0.05;t1值为实验组团体心理辅导后比较,t2值为对照组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比较。

注:*P<0.05;t1值为实验组团体心理辅导后比较,t2值为对照组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比较。

注:*P<0.05;t1值为实验组团体心理辅导后比较,t2值为对照组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比较。

3 讨论

团体心理辅导是近年来不断受到重视的一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主要在团体情境下,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使团体成员自知自助,达到消除症状,改善适应,发展人格的目的[4],多年来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有研究表明,系统的团体心理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新生的自我接纳能力,增强自信心,改善人际沟通状况,促进环境适应,因而能有效地帮助适应困难新生克服适应障碍[5,6,7,8,9,10,11,12]。

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学生在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后,SCL-90总均分和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因子得分显著下降;SAS焦虑得分显著降低;SSRS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和支持利用度得分显著提高;CSAI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环境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得分显著提高。同时,实验组成员在团体分享和书面作业中对团体辅导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辅导后对成员进行的访谈也发现,许多成员表示,在参加辅导活动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以前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太偏激,觉得参加团体辅导后对自己、他人和外界环境的认识有了很大改变;成员在活动过程中也互助互爱,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研究结果提示,系统而规范的团体心理辅导为团体成员营造了一个同质、安全、温暖、真诚、无条件接纳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在不设防的状态下最大程度地开放自己,在接纳及理解的环境里,成员会更愿意表达自己,探索自己,逐渐觉察以前不能接纳的自我的部分,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从而在团体中获得希望和情感支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了他们对大学环境的认同感和对新角色身份的认同,降低了焦虑水平,减少身心症状表现;同时,团体心理辅导虽然不能增加学生的客观支持的获得程度,但可有效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觉察能力和利用能力,进而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感。此外,对照组学生在SCL-90的恐怖因子得分、CSAI量表的学习适应性、身心症状表现得分上变化显著,说明随着大学生活的进行,对于大学里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变化,对照组学生在没有心理干预的情况下,也能自身作出调整,但各方面总体适应状况不如实验组学生好。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43.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235.

[3]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5.

[4]刘金梅.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9):72.

[5]邓旭阳,郭晋林.团体心理疗法促进大学新生环境适应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2):91.

[6]邢秀茶,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心理科学,2003,26(6):1143.

[7]宋洪波,张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促进.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5):104.

[8]刘倩倩,李辉.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昆明大学学报,2006,17(3):63-65.

[9]孙时进.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研究.心理科学,2000,23(1):240-244.

[10]杨眉.青春期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一种解决社交焦虑的模式.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63.

[11]佘建年.大学生人际交往小组咨询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5):232.

12.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篇十二

(一)一、辅导目标:

总体目标: 抚平学生心理创伤,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认识车祸事件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困惑,端正自己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学会感恩。

具体目标:

从认知上正确地看待车祸,通过情绪的宣泄、放松训练,降低学生的焦虑感,积极适应生活;培养学生建立积极合理的认知方式,帮助其树立自尊、自信,提高他们面对困境解决困难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辅导准备:学生凳围成一圈、纸箱、笔和白纸、《感恩的心》视频、《阳光总在风雨后》视频

三、辅导对象:车祸受牵连的同学、老师。

四、辅导过程:

第一步:讲明意图,建立信任

今天我们开一个主题班会,是因为,我们有两个同学在车祸中离开了我们!想起他们我们依旧心痛不已!平时他们总是给我们带来欢笑,老师知道他们的离去给你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借这个班会课让在坐的同学对这两位逝去的同学表示祝愿,把我们对他们的爱通过特殊的方式传递给他们。

这件事情的发生,除了带给你们巨大的悲痛,可能还有震惊和困惑:生活中的苦痛真的可以通过死亡来解脱吗?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及痛苦,甚至绝望的情绪?

第二步:情境重现,情绪抒发

团体分享:

1、车祸当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身体有些什么反应?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各种情绪,并引导这些情绪都是人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反应。)

2、车祸过后,你做了些什么?想过怎样做?没法可施时你有什么感受?(从学生的分享中了解学生对事件的认知,并及时引导。)

3、小组讨论分享。(现在,你最担心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了解影响学生心理的关键问题,教给一些应对的方法,树立学生信心,帮助学生重建安全感。)

根据学生讨论得到的情绪反应,老师给予指导,让学生知道发生车祸后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

第三步:情绪罗列,端正认识

1、心理应激反应

当我们遭受一些重大的打击和挫折时,由于这些打击和挫折超出了我们个人的承受能力,因而会带来强烈的痛苦和压力,并引起情绪、认知、行为上的消极反应。

情绪上:感到悲哀、愤怒、愧疚与自责,焦虑、孤独、无助、疲倦;惊吓、苦苦思念、麻木感等;

认知和行为上:不相信、困惑、迷茫、失去目标和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失眠、食欲障碍、漫无目的和心不在焉的行为、社会退缩行为、做恶梦、叹气、坐立不安、哭泣等;

还可能出现一些生理上的症状:如胃部空虚、胸口紧迫、喉咙发紧、口干、呼吸急促、缺乏精力等。

2、悲伤现象

亲人或朋友的突然去世,这是非常大的灾难性事件,会导致我们的急性应激并出现各种悲伤反应:

(1)某种形式的身心症状或生理不适

(2)逝者影像萦绕脑海不去

(3)对逝者或死亡当时情境感到愧疚

(4)对外界有敌意反应或消极看法

(5)失去遭遇失落前的生活功能

(6)发展出逝者曾有的行为特征

(7)产生想追随而去的念头等。

3、跟学生交流这段时间他们情绪、认知、行为的表现

“这些都是你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都是正常的反应。但我们仍需要学会面对和接受这样的事件,并进行自我调节,需要让悲伤告一个段落。现在我们带着心痛一起缅怀和悼念我们的朋友。”

第四步:深情追悼,表达情感

“你走的那么匆匆,还多想跟你把酒交心谈到天亮!”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会在这里做一个哀悼仪式。如果你有什么话想跟我们逝去的同学说,就把它写下来吧!

1、让学生先写下最想对逝去同学的话。

同学把写好的纸折成心形,播放 《天堂没有车》柔和的音乐唤起学生对逝去的同学的思念。

2、哀悼仪式:接着在空旷的地方准备一个纸箱,把同学写下的心里话烧了。然后让他们大声说:“我的„„,一路走好。”

3、默哀1分钟

最后在原地默哀一分钟,给这件事情画上一个句号。引导学生逝者以已,作为有幸活着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

第五步:正视生命——“假如生命还有三天”

通过这个环节,我想让他们明白:在灾难频繁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对人自己的生命价值做一番思索。感悟生命和净化心灵,从而以愉快饱满的精神去度过剩余时光,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坚强和快乐。因此从以下几步操作:

(1)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纸,每人在纸上写出假如生命只有三天大家会去做的事情。

(2)然后依次向右传,每个人将自己写的话读给右边的一个人听。

(3)请学生们大声念出自己“三天生命的规划”,并对他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4)活动分享:让他们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有遗憾,也都想去挽回,只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去做,与其等到那个时候,不如现在就去做。如果我们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那我们的生命一定更加精彩。

第六步:珍惜人生,感恩身边的人

让学生思考对于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懂得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人。

感恩生活,每一个活着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更何况我们健康地活着。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我们朋友给予我们快乐;感谢我们的老师给予我们知识„„

(1)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纸,每人用笔在纸上写上对自己比较重要的20个人的身份,比如父母,亲戚,姐姐,老师,朋友等等„„

(2)然后将20个身份舍弃10个,再舍弃5个,再舍弃3个,再舍弃一个。

(3)引导大家思考对于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4)请同学回答自己的选择及理由。

(5)然后,用电脑播放并引导参加活动的成员唱手语歌《 感恩的心》

老师小结:面对灾难,我们不哭,因为我们相信,苦难总要过去,希望即将来临!我们充满信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面对灾难,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珍爱生命!面对逝去的生命,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亲情、友好同伴。

面对灾难,我们不哭,让我们学着坚强!让我们期待明天!„„”最后老师把《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送给全体同学,愿每一个同学,每一位老师都能把伤心、悲哀、感动化作一种力量,一种源自灾难的力量,一种令世界瞩目的力量!快乐坚强地度过每一天!

五、辅导效果:

通过将近4周的辅导,主要通过观察、问卷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情绪,心理有了明显的改善,具体表现在:

1、情绪上:大部分学生不再感到悲哀、焦虑、孤独、无助;惊吓、苦苦思念、麻木感等;

2、认知上:正确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价值。

3、行为上:同学之间更加团结,互助互爱。

但与逝去学生有密切关系的个别学生情绪上还有点恍惚,第二天重点找他们进行一个心理测试,让他们了解这样的情绪、心理反应还是正常的,特别让学校心理老师跟进这些情绪较大的学生。

专家评语:

优点:

1、整个团体辅导,目标明确、流程顺畅、循序渐进地深入,从情绪宣泄、缅怀同学和展望未来三个过程来处理此次问题。

2、方案针对性强,有利于同学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生活。

3、活动的操作性很强。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二)活动主题:“增进交流,提高团队凝聚力”

活动目的:

1、使团体成员积极融入团体,为团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使团体成员彼此信任、相互协助、融洽相处;

3、使团体成员感受团结的力量,体会集体的温暖,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合作精神。

活动对象: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协会成员

活动场地:待定

准备材料:报纸若干张

活动时间:5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活动开始之前播放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营造活动氛围。主持人说明本次活动主题及活动目的,并说明保密规定。

二、破冰之旅——大风吹

活动目的:让学生放松身心,并打乱学生所站位置,便于之后活动的顺利展开。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程序: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先由主持人站在团体中说:“大风吹”,学生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的人”,那么所有„„的人就必须离开自己站的位置,重新寻找新的位置。没有找到位置的人表演一个节目,并作为新一轮的主持人重新提问“大风吹”,如此进行下去。()如有时间主持人还可以说“小风吹”,则„的人不动,没有的„的人移开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

备注:可「吹」的资料:戴手表的人、扎辫子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做四组游戏

三、团体智慧——心有千千结

活动目的:让同学们体验团结与合作的力量,从而增强集体凝聚力。

活动时间:20分钟

活动规则:A、同学间手拉手围成圆圈,并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边分别拉的是谁。

B、记住后,当听到主持人说放手时,大家立刻放手,并在一定范围内走动,要求是走得越乱越好,再当听到主持人说“停”时,大家都立住不动,迅速找到原来左、右手所牵的那两只手。

C、当手牵住后,再一定时间内恢复到起初的完整的圈。

分享感受:

(1)一开始面对这个复杂的“结”时,感觉是怎样的?

(2)来自不同班级却同在一个社团,是否曾因为意见不一致产生心结,那我们应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这些“结”?

(3)要想解开这个结,靠的是什么?

四、团队合作——同舟共济

活动目的:齐心协力,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合作的重要意义。活动时间:20分钟

活动规则:每6人一组,每一组的圈内放上一张报纸,要求每组的所有成员同时站在报纸上,尤其是成员的任何一只脚都不可以留在报纸外的地面。在行动之前每一小组可以充分讨论,拿出最佳方案。再请各小组派人将报纸对折,比较各小组用时。如此下去,不断将报纸对折,让各小组的同学想方设法使所有成员同时站在报纸上。

分享感受:

(1)描述一下你们组刚刚是用怎样的方法做到的?

(2)在此次活动中哪些是让你印象深刻的?之前有无类似这样的感受?

五、结束——相亲相爱一家人

让学生发表在此次活动的感受,主持人总结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让学生之间相互拥抱,并说“有你们真好!”以此结束本次的活动。

设计人:吴师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三)一、指导老师、领导者和其他成员介绍:

【指导老师】:

高美才,南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曾多次主持领导团体心理辅导。

【领导者】:

海柳娟,南昌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061班学生,心协会长顾问

【协助人员】:

刘伟芳,应用心理072班学生,心协心研部副部长。

二、团体性质:

结构式的,异质的,训练成长,自我体验的封闭式辅导。

三、团体对象:

心协理事会成员。

四、团体规模:13人,男女比例为7:6。

五、地点:心协办公室

六、活动时间:共一次,1.5—2小时,时间10月18日晚7:00—9:00。

七、活动费用:

各种手工制作材料和印刷费用以及团辅相关道具,奖品等。

八、理论依据:

1、团体凝聚力是以团体共同活动为中介,在团体活动中,成员经过互动,彼此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增进成员之间的感情和思想交流,这时,彼此发生认同,互相满足心理需要,产生亲密感和相互依赖感,加大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团体多成员之间的吸引,在这样的团体中,成员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行为,认知,情感一致,凝聚力就高。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归属的需要,一个人成为一个团体的一员时就希望自己能找到归属感,希望自己在团体中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效能感,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3、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体希望与团队中其他成员有人际互动,并希望投入该团队的活动中,并从团队中获得自己的价值实现,有自我满足感。

九、辅导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所有成员都参与,并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充分进行体验,感受,发挥自我能动性,与成员一起分享,一起成长,在团体中实现自我成长和体会团体凝聚力的重要性,并把团辅的收获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之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并与团队其他成员更好的合作,增强团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发挥主人公的角色为团体目标一起进步。

十、活动内容:

(一)开场白:

领导者做自我介绍,并介绍协助者,把团体成员按男女比例分开,让大家更好的融入进集体中,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为大家营造一个平等,互相尊重,信任的小组氛围,促进团体成员的自我发展,增进组员的团体归属感和对团体的信任,以提高小组内部工作积极性,增强团体凝聚力。

时间:5分钟

(二)热身活动:

1、小游戏:先伸出两只手的食指,领导者叫开始,一、二、三一起派三下,然后再伸出中指和食指一起跟着口令派三下,依此类推,最后变成一个手掌一起排三下,随着手指的增多,你会发现声音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虽然游戏简单,在但这个过程中,你会不经意间发现“团结就是力量”,在一个团体中,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弱的,但当两个人,三个人,甚至全体成员齐心协力为共同目标一起努力,一起付出的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收获。目的: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引导大家初步形成团体意识,充分体验这种氛围,积极融入到团体中,与团体成员一起成长。

领导者引导大家带着这种氛围充分体验今天的活动,并要求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体会,积极发言。自己有什么体会,收获或者什么看法,观点都可以说,这不但是我们一起成长的过程,更是我们发现不足,改进不足的过程。我们的目标就是敞开心扉,共同进步。

让团体成员签协议:(准备承诺书),要求每个人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并遵守承诺,做不到的要接受一定的惩罚。这部分工作由协助者完成,发纸和笔让成员签写承诺书,写好后贴在心协办公室。

三、无家可归

活动前奏:所有成员围成一圈,并转身成为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背后,相隔一定的距离,领导者说开始时,每个人给前面一个人做按摩,捶背,一分钟之后换方向,进行同样的动作。目的:所有成员都放松,准备好进入接下来的环节中。

正式活动:所有人任意走动,当领导者报数的时候就要按要求的人数组织在一起,进行三到五次,要求每一次都有人落单最好,但也要注意有些人因挫败而丧失信心。

要求:这个活动中看似很简单,但蕴涵的道理深刻,要求领导者要作好引导工作,指导成员不是为了玩游戏而玩游戏,要认真体会游戏过程。

创新:当看到成员都在集中注意力等待数字时,可叫一,很多人会反映不过来,当发现时大吃一惊,这时请大家分享一个人是什么感受?

讨论:

1、在这个游戏中,你有没有积极参与,是否处于主动地位,当听到数字时你是主动去找他人组队,还是等着别人来找你?

2、你为什么被抛弃了,是什么感受?当第一次被抛弃之后,第二次你想到了什么策略了吗?

3、作为组织的一员,你是否意识到家的重要性?这个游戏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时间:20分钟。

“家”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不但需要家,我们更需要一个充满温暖、包容、温馨的家。

四、画图接力赛:

这是一个有难度的活动,一般在一个组织中都是领导者分配任务,下面的人去完成就行,但今天我们要求每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自己做主的同时还要求与其他人配合,完成共同的目标。

过程:指导者介绍活动规则,根据所规定的题材(如走进考场,我们的学校,未来的学习,成功的日子等),各组成员在限制的时间内,通过充分的讨论,发挥各自的想象力,轮流接力将图画完成,要求是成员每人都必须动手,图画必须是团体合作的结果。成员如果各执己见,不能充分讨论协商,会由于意见不集中而耽误了时间,无法顺利完成任务,如果成员协商充分,意见集中,作品不仅有创意,有特色,而且所花时间少。成员通过此练习,可以学习团体内如何沟通,促进合作。

要求:成员之间可以提供意见,但不可以代画,每人都要画,最后小组进行解说,领导者进行评选,颁发奖品。这个活动有奖品哦,大家一定要加油。

目的:培养成员的合作态度,训练思考,讨论和创造的能力,学习合作的行为,培养团体合作精神。

这个活动会因意见不和而发生争执,这就要求大家学会包容他人,作为一个团队就要以团队的利益为重,以共同的目标为首,抛出个人思想,齐心协力,一起努力达到目标。讨论:

1、你们是如何确定来这样画这幅画的?

2、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小组是如何完成的?有没有出现一个人中心的现象?

3、在这个活动中,你发挥了什么作用?若没有你,他们能达到目标吗?

4、当意见分歧很大时,你们是怎么解决的?你是否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还要注意观察小组动态,组员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材料:一组六人,一组七人,一起完成画。两张大材料纸,13只彩笔。

时间:约45分钟(画30分钟,说15分钟)

团队合作不是要求你听从安排,而是要你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团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为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心灵寄语:

这是今天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了,相信大家对家的重要性和团队角色的重要性都有了一些思考认识,下面就把我们对这个家的期望写下来,作为我们一起奋斗的目标,我们互相督促,一起成长。

要求:在心型卡片上写下你对心协的期望,每位成员写下对团队的祝福,希望自己的团队是什么样的,以及在团队这么长时间的感受,贴在海报纸上。要求写出自己最内心深出的想法,我们会把它贴在办公室墙上,作为勉励。并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在互相监督的同时也要自我反思,带着我们的期望一起成长,一起奋斗,为了心协的明天,为了我们心中的信念,有了梦想我们一定能飞翔。

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

材料:15张心型卡片,彩色。

时间:10分钟

六:填写反馈表:

上一篇: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自查报告下一篇:写我的爷爷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