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2024-07-09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精选16篇)

1.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一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2′重庆市万州区天城小学1′蒋余芹;2′张传召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01-0005-02

课程改革,犹如一声声春雷响起,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多了生气、多了活力。课堂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自主的、发展的、有潜能的、需要我们开发的宝藏,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是让多数学生参与还是让少数学生参与。只要我们把学生看成朋友,相信学生,静下心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小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潜能。新教材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强的教学内容,这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等非常有宜处。如在教学一年级教学“9加4”的算法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之间比一比看看谁的算法多?学生通过努力发现有多种方法,并能一一说明理由,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对每种算法都有体会和收获,最后告诉学生在计算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这样既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又能使全体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再如进行一年级第33 页的练习时,让学生将立体图形进行滚、搭、摸等实践活动,感知物体的特征,形成对这些物体的直观认识。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索多种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于是我们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学习情况,融会贯通地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出有生活味的、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流程,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鼓励学生勇于去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如在教学一年级“9 加几”这个内容时,以学生非常喜欢和熟悉的校运动会形式呈现,主题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先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再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互相说一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问小朋友“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把你的算法在4 人小组内交流,说给大家听。”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有多种,教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情感、态度得到发挥。新教材编排上紧紧联系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你身边。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形成技能技巧,体现算法多样化,注意减少单纯技能性训练,避免了繁杂计算,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理解、解决了问题。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新事物都好奇,同时也存在对老师倚赖的特点,不知该怎样学习。因此,要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应该使他们在积极的准备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从而满怀信心参与学习活动。同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折一折找圆心的位置,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知道在同圆孩子等圆中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 倍,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二分之一。操作与比较分析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活动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了儿童的探究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容易使同龄人容易接受,可以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互相启发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要观察每组是否都在有组织地、有效地开展活动,如果没有,应及时加以辅导。教师再深入到一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一员,把自己的思维转换到学生状态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凡是学生会的,教师决不代替,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再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学生掌握了倒数的意义,这时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0 有没有倒数?0 为什么没有倒数?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和老师一起交流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了知识。像这样我们把学生看成一个学习的主体,和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之间除了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之外,同学之间也起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平等竞争、相互协作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率。长期坚持,课堂教学会发生很大变化,学生活泼而不散漫,规矩而不死板,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敢于质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逐步形成。

五、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也就是说当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和积极性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因为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设计的教学过程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尽量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所不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师: 同学们,老师刚刚拿到了一套新房的钥匙。想把它装修得漂漂亮亮的,这堂课,是想请同学们一起帮忙算一算该买多少装修材料。同学们愿意帮帮我吗?

师:看了这张平面图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好胜心理,大胆地把教材的例题改变成富有挑战性的探究题,把学生带入开放的情境,让他们获得学习材料和自由开放的空间,在生动而活跃、紧张而和谐的求知氛围中感受体验,激起参与动机。

又如在教“加法的意义”时,先让三名学生表演。教室前面站一名学生,教室后面站两名学生,教师说开始走,当三名学生走在一起时,教师说停,反复走动3――4 次。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直观地看出,1 名同学和2 名学生合并的过程,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表达合并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直观理解。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合作、探索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合作互补的表现机会,使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真实、高效,做精做实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以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和谐的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乐园。

2.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二

1.传统教学方式弊端凸现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 应试教育的色彩过于浓重, 突出表现在授课时间长、教学内容多、课内外作业多、习题难度大等, 随着国家实施素质教学, 各地教育机构逐渐进行教学改革, 但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传统弊病仍然十分凸现。特别是很多地区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 缺乏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硬件, 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队伍老龄化导致教学观念缺乏创新性, 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引导, 使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校为了推进素质教育, 缩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 但是教学方式仍然传统化, 导致学生不能在有限时间内系统全面的掌握相关知识, 造成习题不会做、基本知识不扎实、独立解题能力下降、作业完成不及时等, 最终导致学习进入死循环状态。

2.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引导

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数学教学方针做出了明确规定, 教师不是教学主体, 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参与者、引导者,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具, 不再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 而是通过科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尽管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有些理想化, 但是其明确了初中数学学习的主体, 即广大学生, 从而使教学全过程的重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中, 更能够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 从而实现新课程所谓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

3.学生综合素质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智力不断提高, 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学习能力, 他们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非常敏感, 很多初中生已经有非常出众的特长爱好, 如玩魔方、计算机游戏、航模等, 他们周围的世界也充满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 如3D电影、智能手机等。所有这些新变化都带动了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变化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当北京奥运会举行时, 很多初中生就知道了鸟巢和水立方, 知道了鸟巢的钢架结构, 知道了水立方的特殊材料。他们用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意识、需求都在迅速增强。

二、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的措施

1.教学流程优化

教学流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序, 优化教学流程就是要重点突出、系统全面的进行教学实施。例如沪版初中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六单元讲解的是方程和不等式, 优化教学流程并不是缩减教学流程, 而是使教学环节张弛有度, 因此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如下,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目前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现状, 结合现实生活的问题制定合理的片头, 也就是做一个合理的、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课堂开头, 在方程这一章教师可以通过x这一通用字母进行各种情景下方程的列举, 从而使学生将方程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然后教师要对教学的目的、作用做举例介绍, 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课堂结束前教师必须有针对性的做课堂总结, 使学生明白这堂课到底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用, 怎么用。

2.教学内容优化

教学内容的优化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内容优化, 内容优化不是删减教学内容, 而是对内容的形象化丰富, 换句话说是使简单内容直观化、枯燥内容形象化, 增加教学内容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例如初中六年级第一学期主要是数学基本内容的讲解, 考虑到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 各方面都有适应的过程, 教师在授课内容中要注意与小学教材内容的衔接, 可以通过列知识结构框架图的方式, 将小学数学内容作大体总结, 引导学生进入六年级内容的学习, 第一学期主要讲述数的整除、分数、比例、圆和扇形等, 这些知识比较枯燥, 教师可以通过绘图方式、案例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3.教学方式优化

教学方式的优化主要是教学手段的优化, 特别是在几何教学中, 如果课堂讲述立体时用黑板教学, 既增加画图时间, 又不能通过不同图对比讲述内容, 所以优化教学方式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比较普及的信息技术, 在八年级第二学期第22章中介绍了梯形和等腰梯形,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式, 将多种梯形结构播放, 然后将多种梯形图绘制, 对比讲解梯形的定义、性质等, 对于等腰梯形两底角相等的证明, 需要做其中一条边的平行线, 通过多媒体可以实现辅助线的自动添加, 从而使问题的证明形象生动。

4.教学主体优化

教学主体的优化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优化教学主体需要深入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 根据学生的理解力、思维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 防止主体教学变成尖子生教学。例如在九年级第二学期27章中,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对这类空间问题理解较快, 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直线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在生活中的表现, 例如车轮与地面相切等, 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直线与圆相切的各种性质。

5.教学案例优化

教学案例的设计一定要突出显示命题目的, 从而达到案例效果扩大化。例如, 给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该方程是教材例题中的公式, 通过四种不同方式得到方程的解, 但是仅通过a、b、c字母表示难以区分究竟采取何种方式, 而通过 (x-1) (x-2) =0, (x-1) 2=4等典型方程可以一目了然的表达四种解题方法的特点。

三、结语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化, 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光斌.浅谈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现代阅读, 2012, (9) :171.

[2]史长江.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思考[J].现代阅读, 2012, (10) :126.

[3]屈勇.浅议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读与写, 2012, (7) :151.

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三

【摘要】教育方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尤其重要,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由自主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取代了就课程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化 师生互动 教师素质 灵活多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98-01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实施,基础教育的课程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由自主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取代了就课程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那么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课堂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形成教学相长,使教学目标得到贯彻落实,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笔者认为:

一、教师素质的提高是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的关键。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掌握学情,使新课改思想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思路,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英语口语,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提高各项素质水平,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和观念,这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

二、教师变无效课堂教学为有效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优化的重点

有效课堂教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既关心教师的教,更关心学生的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在“教”的角度思考问题外,更需要把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教学的焦点,以教促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要想使英语课堂高效教师就需要把自己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关注每位学生,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不停的动脑、动口、动手,让他们的思维活动不受教师思维的限制主动参与互动学习,避免以往教师把学生看成自己讲的对象,学生围着教师转的错误思想,将讲堂变为学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这样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双向互动,形成课堂只是组织形式,老师、学生、课堂、环境相互作用,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广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目标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导言要精、要巧,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情趣,导言要准,使学生的思维迁移到新的正确的轨道——进入新课中。讲授新课,精讲精练,突出重难点。这个环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策划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转变观念,由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师启生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转变,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促使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教师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从“会教”提高到“乐教”,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由“会学”提高到“乐学”,达到“以美言真,乐中获知”的目的。

三、拓宽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是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的有益补充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学习效率,使英语课堂教学优化还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器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利用英语角或者英语沙龙等形式及时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逐渐把他们的兴趣热情转移到学习上来。作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而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积极互动过程。因此,应建构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有效的形式关注每位学生,启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以自觉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让学生始终处于激情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四、注重教学反思是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后结合各方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对自己前一节课的教学行为及效果的分析与思考。教师是通过课后学生所反映的各方面问题来分析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是否适宜,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逐渐成长,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效果。

4.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四

湖州中学 全刚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也在发生根本的转变。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将会发生哪些转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是什么?本文将简要地阐述新课程课堂教学发生的转变及基本追求.

关键词 新课程

生物课堂教学

生活性

发展性

生命性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渠道。“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那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是什么?

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的需要; 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1. 教学的生活性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是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知识本是生活的结晶,但当我们单纯把它们作为知识传授,而根本就没有顾及它们对生活的意义时,我们所授知识只是一堆与人无关的僵化的东西。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少学生学习了高中生物课程,却不会解决现实中简单的生物学问题,不懂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生命现象。新课标也明确要求生物教师、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服务生活。这无不要求生物课堂教学追求生活性。1.1面向生活的教学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生活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号,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生联系。而生物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与生活的各方面都密切相关。例如:“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基因诊断与治疗、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组织培养、非典、禽流感”等生物学名词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有血渍的衣物很干净,一般的洗衣粉却效果不佳。这些生物学名词和现象虽然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如转基因食品是如何产生的,禽流感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为什么加酶洗衣粉能很好的去除血渍等。课堂教学要面向生活,就是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疑问中引入课题,立足课本知识、使知识具体化、真实化,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对转基因食品的产生过程,对禽流感的产生等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对是否食用转基因食品做出决策和了解如何预防禽流感等。1.2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不可缺乏的认知停靠点。生物学教学要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才能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显得空洞、枯燥,而具有趣味性,这样也拉近了生物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高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教学几乎都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教学。例如在“细胞渗透吸水与渗透失水原理”的教学中,就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归纳。如“用盐腌萝卜盘子里的水会变多,这水是哪儿来的?学生很快回答出:“从萝卜的细胞中渗出来的。”这时要求学生模仿着也举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举出了例子。“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细胞内的水份可以从细胞内向外渗。”再如“如果青菜发生了萎蔫现象,怎样使青菜变得鲜嫩?”“把青菜泡在清水中,菜叶中的水就得到了恢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青菜细胞吸水了。”在这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接着引导学生归纳 出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在底浓度溶液中细胞吸水的原理;并利用这个原理,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盐碱地上的庄稼长不好,一次性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庄稼“烧苗”现象等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与信心。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正是因为学生有“实际生活”作为认知停靠点。2.教学的发展性

传统的知识性教学以学科为本位,旨在传授知识;发展性教学以人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其发展的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这个三维目标的整合,而这个三维目标的核心就是人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1由狭义教学向广义教学转变

传统的知识性教学主要是促进学生认知素质发展的最有效的资源,对于人的其他方面素质的发展来讲,它只是提供一个发展基础,可以说知识性教学是“狭义教学”。而“广义教学”,不仅仅是指关于知识的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育资源,它应有活动的教学、交往的教学、间接经验的教学、直接经验的教学、环境的教学等,总之包括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狭义教学,新课程强调广义教学。在“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简单讲述沃森和克里克DNA模型的建构在科学发展和普及中的意义,激发同学们制作DNA模型的动机和热情;师生共同利用各种手段查询和收集DNA模型的相关资料;成立合作小组,设计制作方案;小组合作完成制作过程;课堂上各小组展示作品并由同学们做出评价;对自己的模型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学生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修正自己的观点,激发出新的灵感。通过这样的互动、合作、交流、成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仅学习了生物学知识,还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合力,促进彼此的发展。2.2由讲授性教学向感受性教学转变

在讲授性教学中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自主性的体验,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教师自己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书本中隐含的只能意会的知识时显得困难,只能靠死记硬背。至于学会解题要靠多做练习,自己在练习中去领悟,但只有少数好的学生能真正在练习中领悟到解题策略和方法,多数学生却没有领悟,大量的练习成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厌恶学习。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都在呼唤讲授性教学向感受性教学转变。感受性教学的进行主要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体验,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从而习得只能意会的知识。某教师在“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教学中,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区,甚至到医院去调查。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遗传病种类、外在表现及其遗传规律。如让学生从社区了解常见遗传病到底有哪些种类,有哪些外在表现并通过交流获得比来自书本更为具体的必要信息;了解外耳道多毛症患者是否均为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是不是远远多于女性等。还借助当地医院收集了多份遗传病例、家系图谱,通过已有的遗传学知识进行分析,找出凡是与性别有关的遗传病案例的遗传特点。又组织学生到遗传咨询中心了解有关优生与遗传的知识。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的经历中去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的方式,还有互动式体验、情景中体验、想象中体验和艺术陶冶中体验等形式。2.3由依赖性教学向独立性教学转变 实现“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念之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客观进程和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的,是由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向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发展的过程。高中阶段主要是实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基本独立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教师怎样教密切相关。有些老师非常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发展得快,反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发展得慢。那么教师如何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这实际上是由重教师的 “教”的表演向重学生的 “学”的指导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彻底摆脱传教学中“至高无上”的权威角色定势的影响,不能以自己预设的思路和方案去取代学生的思想,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去影响学生,而是以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去参与教学。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看书、查阅资料、动手实验等自学形式,指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设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悟出其中的道理,理解所得的结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在这个“从教到学”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不断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3. 教学的生命性

传统课堂,教育工作者常把人“物化”,忽视了教育场所中“人”的活动和“人”的感受,这种对生命意义的忽视,还表现为课堂的被动性、接受性和封闭性,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活力。而事实是教师劳动的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在于使每一个生命感到新的成长和发展。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那么生命化的课堂教学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个表演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受体,而是形成“学习的共同体”,通过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意义。其次,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只局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而是促使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不再是从外部强制地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的苦与乐,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次,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再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面对思维各异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很难扮演的,要开动脑筋,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情形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最后,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活力。

5.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五

1.借助游戏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创设游戏活动不仅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在学习“队列、队形”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打破传统沉闷的课堂,也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组织了“听口令,做相反动作”的游戏,这样一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体育课堂的高效进行;二来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养成自主体育习惯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体育价值的有效展示做好基础工作。

2.树立榜样作用,重视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榜样作用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体现。对于目前的学生们来说,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手心里长大,不懂得也不愿意吃苦,所以,在体育活动常常会出现偷懒现象,甚至一些学生一上体育课就开始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逃课,尤其是在长跑项目中。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我们要借助榜样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就以“长跑”为例,众所周知,学生不喜欢长跑,常常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长跑的技巧,也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经常会组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锻炼。分组的原则是“优差”“中中”“中差”“优优”等组合方式,在“优差”“中差”组合中目的`是让优等生和中等生起到带头作用;在“中中”“优优”组合中主要是让学生在竞争中坚持下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感受到体育课的价值,进而,让学生在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

3.实施分层教学,确保全体收益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我们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也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体育水平。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从而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进而,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层,也可以按照体育项目进行分层等等。比如:有学生擅长跑,有学生擅长乒乓球,有学生擅长跳高,还有学生擅长短跑等等,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这样可以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确保体育价值的有效展示。

4.借多媒体教学,培养终身意识

6.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六

面对全球性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实施等方面都积极倡导了全新的理念,我们在教学中应找力全面贯彻新课程概念。

一.树立“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思想

“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课改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必须树立人本思想,始终体现人性。

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学生获得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二.体现教育的开放性

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现代教育的开放性日渐突出。现代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意识,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要树立“社会即课堂”、“世界是教科书”的思想,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适时补充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眼,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教学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教学设计中对各种素材、整体的选择组织要尽最大可能地联系现实,尤其是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组织教学活动也应灵活、多样。在教学中要结合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积极营造学习、体验的实际情景,创设能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课改要求: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索,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教学注重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用什么方式和怎样的策略学习。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就必须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四.改变教学方式

7.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七

一、为什么要“问”

“问”可以调动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问”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便于课堂教学的探究;“问”常常能引起学生的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是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正如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的,教师就是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句、提示,以开启和推进学生思考的小船前进.”那么,究竟该如何提问呢?我认为,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以一个个小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前人和自己对知识结论的认知过程分解为若干步,并一一铺设,层层设问,使学生了解分析问题的思维起点和基本模式,理解和认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之间的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促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使数学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1. 以“问”引起学生的“忆”

以“问”引起学生的“忆”,一是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得以再呈现,增强记忆;二是可以引起学生的联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各知识交汇点的联系;三是进一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回归“双基”,深化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温过知新”促使学生加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例如,由二倍角公式,你能推导出升、降幂公式吗?这块内容是高中数学三角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强化学生对二倍角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提问,明确教学目的,即让学生自主推导公式,了解公式之间的相互联系,注意角度的变化以及次数的变化等,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2. 以“问”引起学生的“疑”

在学生有疑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帮助学生想通道理以便突破疑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教师常常是不一致的,学生的“疑”与教师认为学生可能遇到的“疑”并不总是吻合的.因而在提问中最重要的任务并非是向学生阐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是如何根据学生思维的具体状况和原有的思路,针对其“疑”去设计“问”,启发、引导学生其“疑”的原因所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上的“瓶颈”.通过提问,进行变式,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例1过抛物线y2=4x的顶点作互相垂直的弦OA、OB,求证:直线AB过定点(4,0).

变式1:将命题变为逆命题,得:抛物线y2=4x与过点(4,0)的直线交于A、B两点,O为原点,求证:∠A OB=90°.

变式2:将抛物线方程一般化,得:过抛物线y2=4x的顶点作互相垂直的弦OA、OB,交抛物线于A、B,求证:直线AB过定点,并求该定点.

变式3:将互相垂直的弦OA、OB一般化,得:过抛物线y2=4x的顶点作两条弦OA、OB,交抛物线于A、B两点,且kOA·kOB=a.求证:直线过定点.

变式4:将顶点一般化,得:过抛物线y2=4x上的点,作互相垂直的弦PA、PB,交抛物线于A、B两点,证明:直线AB过定点(x0+2p,-y0).

3. 以“问”激起学生的“探”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对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因势利导,及时鼓励、支持学生发散和标新立异,鼓励他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此时“问”就起着一种激励的作用,这时的“问”要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教师可以从一题多解等方面去创设问题,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例2已知a,b,c是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且a+b+c=4,试求斜边c的取值范围.

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思想方法展开探讨.

方法1:应用函数的有界性来建立不等关系,利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题.

方法2:应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

方法3:应用二元均值不等式,利用转化与化归思想解题.

方法4:应用判别式建立不等关系解题.

通过不同方法,突破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探究,一种创新,这需要我们教师以“问”去启发,以“问”去激发.

4. 以“问”引起学生“反思”

多数教师都已清楚地认识到反思在学习数学中的积极意义,反思是一种消化,也是一种自我检验,更是一中深化.在目前的数学学习中,许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甚至也不知道如何去反思,因此,通过“问”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反思,从而促使学生自我反省,从而深化理解数学的概念、性质、方法等.

二、如何提问

“问”要问得自然,要问到点子上、要问得有效果,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设置情景,在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拓展问的角度,使“问”真正发挥功效.

1. 设置情景,提供“问”的素材

给“问”以素材,创造引发认知的条件.例如,在复习“三次函数”这一节中,对导函数的判别式、根等要素,教师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图象,层层提问,逐步研究其性质,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出三次函数的大致图象,以便于了解其性质.

2. 通过“变式”,拓展“问”的视角

通过“变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深化理解概念.使问题的情景得到进一步开放、发散,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一走向多向,便于展开丰富的联想.例如,在研究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个数时,通过提问:点的位置的变化,结合图形,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尔后通过几何画板演示,由此就得到了许多新的结论,学习的效果就更明显了.

3.“问”得技巧

“问”不能太随意,要问得恰到好处,要充分发挥“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反问、追问、点问等形式,联系相关的知识与方法.例如,在复习立体几何时,教师可以通过法向量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法向量具体可以解决哪些立体几何问题,通过提问如何解决平行、垂直、角、距离等问题,激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探究,从而系统地掌握问题、解决问题.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偏向于让学生通过接受去理解;现在的提问则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去获取新的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变“讲”为“问”,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来巩固“双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刺激学生的心智不断向前追求,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才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晓斌.创设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J].数学通报, 2003(2)

[2]王芝平.新课程理念下“问题开放性变式研究”[J].数学通报, 2006(10)

[3]黄河清.“问”要有的放失而“设”[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4(8)

8.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育教学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5-01

小学美术教学,肩负着如同音乐等学科的美育教育重任,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达到心灵境界内化的一种教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美的感知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才能不断地创新小学美术教学呢?

一、充分认识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足发展的今天,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正好契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成为当代美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下,与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相比,摒弃了教师一人主宰、注入填鸭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更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培养,为小学美术的教育教学开创了美好前景。在这个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的美育启蒙教育——美术,就彰显出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显著作用。因此,不断创新小学美术教学,让学生通过美术语言去感受理解美、探索创造美,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就成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

1.着力兴趣激发,创设良好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没有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不可能得到较好的激发。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始终得到恒久保持,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不二选择。只有在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下,学生才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将兴趣转化为积极地参与。比如:在教《遨游太空》一课时,我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引导学生:“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外星人吗?”然后找几名学生戴着动画片中外星人的头饰出场,把自己想象成在太空中,乘着自己喜欢的飞船飞来飞去。于是,学生在这种游戏的吸引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或做或画,积极地把自己心中所想表现出来,效果良好。

2.充分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创造。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小学生的想象力来源于观察和记忆,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大量积累,学生就不可能对原有事物进行二次加工和改造。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虽然学生的想象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但只要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教师就要积极地予以肯定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我手画我心。例如:给学生一个圆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增加一些其他东西,变成另一种东西;提供给学生一个手套形状,让学生根据其外形,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添加的方式,变成或树或楼房等,让学生的想象体现出求异和创造的新意。

3.培养良好品德,适时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利用学科特点进行适时的德育渗透,是每位小学美术教师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每节课的思想教育因素,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情操同步发展,激发学生为我们祖先所创造的艺术文明而骄傲和自豪,了解艺术發展史与对世界所做的贡献,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和欣赏前人所留下的宝贵遗产,把明理与寓于美的形式中来提高德育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应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通过对祖国美丽的山川、家乡的名胜古迹、当地的建设成就、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描绘……,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等教育。

4.利用评价机制,巩固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是改进教师教学活动,激励学生自信,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应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要重过程轻结果,尤其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予以引导,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创作自信和热情。当学生的创作与现实不符时,教师切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作品大加评价,而是要耐心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修正不足,掌握创作方法。而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站在学生的观点上去认识,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主旨,对学生的作品需要肯定的,要及时地予以激励,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更好地去进行创作,巩固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在高昂状态,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更加强烈。因此,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及时而充分的肯定,会让学生随时得到启发与鼓舞,建立起较强的自信心。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教师还应根据学情和实际情况去灵活地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的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强化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地接受艺术熏陶,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季婷婷.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讨[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2]王利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J].网络财富.2010年第18期

9.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作文教学 篇九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为学生的自主协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走个性化之路,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才能使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个性化作文。

什么是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能我笔写我想,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写自己的话,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需要”、“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需要”,就是学生把写作文当作自身一种倾吐的需要,一种表达的需要,不吐不快。“自主”就是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地写,自觉地写,内容自己取,主旨自己定,方式自己定,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不说套话,不说别人的话。“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他们才会乐于去学、去写,也才会养成健康的人格”。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文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只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观察、感受、想象、获取,学生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作文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呢?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式,加强对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培养。

一、千树万树梨花开——释放心灵。张扬学生个性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个性化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这就要求学生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

思维的个性发展,是最深刻的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设计的首位。这种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要注重启发思路,传授方法,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打破观念枷锁。解放学生的思维主要可从两个方面人手:

1.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是牛顿发现了,引来现代文明社会,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秦牧也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很畅通了。”联想很像串联的灯,电通灯亮,一亮一串,形成一条链。想象力、联想力,是衡量创造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常常可以听到“浮想联翩”一词,“浮想”就是“联想”,“联翩”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联想”,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有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到训练经常化、具体化。经常化,指平时的作文,大都可用来培养想象力、联想力。具体化,指通过启发思路、传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想象,如何联想。用这样的训练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加强思维深刘性的训练

深刻思维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针对学生作文停留在单纯的记事、作文没有深度的现象,我故意出一些似乎自古已有定论的问题,让他们讨论,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

3.加强灵感思维的训练

灵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是人的一种普遍而新颖的心理机能呈现出来的最佳思维状态。许多名篇就是作家妙手偶得的结果。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功能。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练笔本,随身携带,灵感的火花一旦闪现,及时捕捉,信手拈来。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思维,培养学生悟性

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数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构思过程中如何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作用?我觉得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讲得太多,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点拨的作用。因此关键还是在作文前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让我们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不妨变教师讲为学生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课堂上将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时时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高尔基介绍写作经验说,他写作前,总是把写作内容讲给别人听,别人听后说好,他再写成作品。我在作文教学中,尽量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交流看法,各抒己见,更是能集思广益,激发作文表达的欲望。教师要讲的,学生几乎全能说到,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学生容易接受。从讨论中,学生明确了作文的目的,即为什么写;获得了许多材料,即写什么;还可以找到完篇的办法,即怎么写。这样,个个跃跃欲试,不仅“有的写”、“乐于写”,而且自信必能写好。

10.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能力;个性发展;学科结合;全体学生

托尔斯泰说:“音乐,可以唤起人们的愿望,使更多的人体验和分享,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能表现出艺术的真正内涵。”可见,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新时期音乐教师的我们要深入挖掘音乐教材的价值,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可以选择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让学生在其形象、直观的课堂模式中感受美,进而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学《外婆的澎湖湾》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台湾的澎湖湾,一张张形象的图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澎湖湾的美。之后,再结合歌词,让学生在图片和歌词的对比理解中感受歌曲中寄予的那份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而且,形象的展示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就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可以组织情境表演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展示自己的个性。

例如,在教学《小青蛙找家》时,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也为了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在本文的学习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情境表演活动。首先,我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依托向学生展示了小青蛙找家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扮演“小蝌蚪”“鸭妈妈”“大鱼”“乌龟”“大白鹅”“青蛙”等角色,同时,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要进行配乐,即演唱“小青蛙找家”,轻松的旋律、形象的情境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表演欲,而且,在引导学生揣摩每个角色的特点时,学生的个性也能得到发展。

三、在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学科结合

提倡学科综合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構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本文以歌配画为例进行介绍,所谓的歌配画是指将音乐和美术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能力,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例如,在教学《苹果丰收》时,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用活泼热情的情绪,准确流畅地演唱此歌曲,并让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目的是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丰收图,并鼓励学生从中提炼出绘画的素材。比如,有学生的着眼点在“丰收的苹果”上,还有学生关注的是“朝鲜人民”欢喜的表情上等等,一幅幅内涵丰富的作品就这样产生了。通过歌配画的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都会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将小学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很显然,只有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教材中感受美,才能真正发挥音乐课堂的效率。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可以借助多样化的评价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确保全体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音乐教学特点,认真贯彻落实基本理念,并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当中,以此来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尹静.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

11.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一

1. 教学机智的解析

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规律和心理学原理,对教学的设计、实施及反馈过程中出现的偶发情况进行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或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1]

2. 新课程理念的物理教学机智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目标诠释了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以育人为本”。传统的物理课堂以书本知识为本体、以教师为本位、忽视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直接把结论提供给学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直接被扼杀。新课程改革将彻底改变这种教学观念,由此孕育而生的教学机智也将诠释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围绕其开展。

新课程的教学机智较以往的教学机智有了深刻的变化,其内涵与形式随着新课改有较明显的扩展。

2.1 运用范围更广。

“三维目标”的确定、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等新课程特点为教学机智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现平台。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此在物理教学中要运用教学规律和心理学规律巧妙地揭示生活中的种种物理规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教师要有机整合三维目标,灵活处理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自由度更大。

2.2 主动性更强。

新课程提倡开发课程资源,主要是对教材的补充、延伸、重组并且和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比如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的时候,教学机智能够灵敏地辨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师既要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又要主动并及时地防止教学目标的偏离。

2.3 表现常态化。

新课程赋予了学生思考和讲解的主动权,凸显了教学的生成性,使教学机智的表现常态化。教学机智要在预设的范围中把握生成,防止预设成尴尬,挖掘和捕捉学生的智慧,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生长点,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双收益。

2.4 挑战更多。

物理教学中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和活力,同样偶然因素也变多,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不知道会迎接什么样的挑战。学生问题多了起来,自然会给教学带来一些烦恼,教师有时为学生问题的无关痛痒或者被学生问倒而感到尴尬。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提高许多,教学机智在课堂上能够真正做到亲切自然、游刃有余、指点有方、触类旁通。

3. 教学机智的类型

当然,教学机智能够对教学实现有效的控制,也将物理新课程改革推向了更完美的境界。

3.1“静”的教学机智

3.1.1 等待是创造机遇

智者创造机遇,而等待的人未必是蠢人,也可以创造机遇。教学语言速度太快,学生没有琢磨消化的时间而思维跟不上,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掉队。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者。部分学生因初高中物理学习内容的变化还暂时没有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特点和要求,过早对物理失去信心、丧失斗志,教师的滔滔不绝只会赶跑学生。在物理新知识的介绍中,是学生智慧发展的时刻,教师应该在抓准时机停下匆忙的脚步,给予学生享受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奇妙的过程。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等待,不是急忙跑到摔倒的孩子面前扶起他,而是在他们生成错误的时候等待时机的到来,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自行纠错。这样的学习才使学生深刻体会和能记忆保持的学习。新课改后,课堂赋予了学生一定的话语权,在探究性实验材料中,学生一定有自己别出心裁的想法,教师一定要善于等待,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3.1.2 沉默是金

雄辩是银,沉默是金。机智的沉默是积极的沉默,可以是教师冷静思考、观察学生心理活动的契机,可以是教师有意识地给予学生思考、消化吸收的时机,亦可以是进行启发式教学重要的教学机智。有时候课堂总结的时候善意的沉默是进行启发的有效手段。在讲完超重和失重之后进行小结时,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超重和失重有什么规律吗?”然后进行一定时间的沉默,教师突然暂停可以使学生已经发现“超重的加速度都是向上的,而失重的加速度都是向下为的”。同学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而给还未找到规律的同学思考的空间并在潜移默化中思维得到提升,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机智的教师要善于沉默,既可给学生消化的时间,又可为自己本身整理教学思维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3.1.3 搁置而不搁浅

教学讲究循序渐进,物理概念的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在不同阶段,学生可以对概念有不同程度的理解。适当地对某些知识搁置可以避免在某个阶段讲的过分复杂而引起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例如山东科技出版的高一必修1在讲“重力与重心”时,有个迷你实验:圆锥为什么会向“上”滚?此时用“重力下降”的方式理解学生还可以接受,若是改用“重力势能减少的方向进行运动”来解释则为时过早,此时学生还没有接触到重力势能的概念。教学上不做急性的判断,延迟满足学生的策略是让学生更加主动深入思考,引导群体进行讨论,这样获得的知识就更加深刻和透彻,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恰到好处,种庄稼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漫不经心,庄稼会荒芜,如果关心过切,不顾它的生长规律,同样是行不通的,欲速则不达,这也是防止一些前摄抑制现象的有效手段。

3.2“活”的教学机智

3.2.1 以“动”治“静”用头脑风暴法

高中生已经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批判性,他们不再轻信现成的结论,而比较倾向于自己亲自的验证。这点为头脑风暴法的实施带来动力基础,也为教师机智选择添上华丽的一笔。物理是个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自然少不了。进了实验室以后,一部分学生面对一大堆的实验器材,往往不敢下手而待在一边。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尽情猜测教师要演示的一些实验结果而不给予评价,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来证实自己的想法。[2]

3.2.2 评价机智靠中庸

中庸讲究的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内在的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描述得太轻,别人不理;讲得太重,别人会因过度恐惧,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高中生的自我评价开始成熟,自尊心上进心也较强,为此评价有时应该果断地惩恶以终止恶行,有时应该理智地隐恶,通过温柔的手段制恶,而不是以恶制恶,既要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这才是照顾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的中庸之道。[3]

3.2.3“施威”不忘“善后”

在平常的教学中,适度发火是必要的,特别是原则问题在公开场合碰了钉子时,当对有过错的人帮助教育无效时,必须以发火压住对方。物理教学使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而不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适当地“发威”是要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解决问题时“重结论、轻条件、不尊重实验数据”的悲哀。当然教师要快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行积极的引导。正确的“善后”,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教导,循循善诱、孜孜不倦,不管是多么复杂的问题,学生都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3.2.4“故伎重演”出真知

新课程物理教学,要求教师更注重物理知识发生过程。教师演示电磁感应现象时,故意与当年的奥斯特一样,将通电导线摆成与小磁针互相垂直,后经反复调整摆放的初始位置,才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又例如,要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当年伽利略要用斜角来研究自由落体,让学生意识到当时伽利略为了便于测量时间t和位移s的智慧。这样的教学过程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实现的有效手段,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机智,使得学生“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曲折艰难。[4]

教学机智,不是狡诈掩饰自己的过错,是有原则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不要故作深沉,可以以幽默、微笑、诚恳、冷静等有效方式回答学生地疑难问题,并且应该认真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及时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

4. 物理教学机智的形成

在日常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是智慧的象征,是保持学生积极的物理学习态度、优化物理课堂、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发展物理教学机智。

4.1 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多积累“病例”,同时寻找“疗法”,对症下药。目前学术界认为效果最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写教学日志、观摩与交流、专题研究、再现反省、行动研究。在平时的观察中抓住学生的心理,得出重要的教学经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心态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对于教师的身体和身心都是挑战。教学机智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积累的属于有心人的成果,最重要的是心态的培养。教学机智是一种心态的美,试问,一颗没有爱的心,又怎能用眼睛去感受世界的美呢?

4.3 发挥集体的智慧

团体合作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常提倡的事。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个老师都可以回答出学生的绝大部分的问题,但是对于少数问题,还是要发挥团体的作用,在课后之余把自己的困惑与相关同事讨论或者把问题上交到教研组,以便获得教研团队的帮助。这是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也是教学机智所必需的,另外,这样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良好表率。

参考文献

[1]黄汉升.知明行笃求实创新——福建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39-248.

[2]邹晓川.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物理教师, 2011, 12:4-8.

[3]王少农.孔子做人做事的中庸之道[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5:13-24.

12.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二

——谈“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模式的构建

【摘要】: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应是广大教师思考的重点。本文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条件下高中英语的教学实际,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等方法,欲对高中英语课堂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教师角色观念转变导入互动学困生心理情感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设计、结构、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笔者认为,无论怎样改,其落脚点最终还是要求广大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着重提高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本文欲从教师角色和作用、学生心理与教育两个方面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作一些初步的思考,以抛砖引玉。

一、“教师搭台”怎样实现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着重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而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归根结底还是得靠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要充分实现“教师搭台”这一概念的全部内容。首先,就得重新来认识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

过去,人们会心生敬佩地把教师认为是“园丁”、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随着教育资源和规模的不断发展,这些观念早已经不符合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教师是“园丁”,隐含着一种学生的发展类型和阶段基本不变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下,教师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通过浇水施肥来辅助其生长;教师是“蜡烛”,其精神固然可嘉,但是蜡烛的光十分有限,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下,似乎教师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学生是一块没有生命、没有思想的钢板,可以由工程师来任意设计。

过去的这些教育观念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实际上任何年代的学生都不会是一块毫无自主意识的钢板,他们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激发”和“升华”。新课程改革充分重视人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要求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让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促进者。

其次,教师要摒弃“英语教学就是为了考试”这一错误观念,真正做到课堂导入与互动教学相结合,为学生主体参与搭建好广阔的舞台。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并非只是为了平时考试和高考的需要,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地学语法和做试题。

英语课堂教学要做到生动有趣,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就必须得从课堂导入开始来精心营造热情洋溢的课堂环境。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顺利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它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为当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它既能直接影响教师授课的效果,又能影响到学生整堂课的接受效果。因此,其意义对于新课标下的英语课堂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导入才能让课堂精彩起来呢?首先,课堂导入要有趣味性,导入的设计和选择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切忌牵强附会,为了导入而导入。最后,导入要有生活性和启发性。选取生活中较为关注的新事物和新信息,通过一些有意识的环节设计,来激励学生课后去详细钻研。笔者经过统计,课堂教学导入的一般方法应有以下几种:生活常识导入法、音乐歌曲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悬念式导入法、趣味故事导入法、图片提示导入法、新闻焦点导入法等等。

成功的课堂导入过后,还应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引导来思考和学习。切莫整堂课的独自灌输、让学生当听众,那样既索然无味,又会打击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 课堂教学仍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途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勇于发表意见、自由想象和创造,才能让他们汲取知识、发展能力, 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学生唱戏”如何推进

“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敢于说英语、善于说英语、乐于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最终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能力。然而这一模式能否取得成功还是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依据。

高中阶段是学生在智力、身体、情感与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取得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和家长的关心不够,社会上的不良影响等等因素,学校里还存在着不少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和失去信心的学生。他们中多数的智力并非低下,也有学好英语的决心,并曾为之努力过一番。因此,英语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 还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班上的学困生。

曾有调查表明,学习者的态度、动力和学习兴趣是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学生开始学英语时,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一般感到新奇有趣,其爱好程度往往超过其他学科。但往往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以及其他学科压力的增大,其中一部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情绪,甚至知难而退,采取放弃的态度。于是学生当中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学困生群体由此产生。

通常,我们可以把学困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卑型、基础太差型、厌学型、对抗老师和家长型、无所谓型、被动型等。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去仔细分析了解学困生群体产生的根源,并去认真感受这些学困生的心理和情绪,及时开导他们,帮助他们。

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片面地理解为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灌输系统化,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导致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要,对学生的评价依然看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对情感因素的评价。所以我们在解决学困生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实施情感教育,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热爱学生,相信学生。教师要认识到,学困生由于学习太差已习惯了“冷遇”、“白眼”,对学习往往抱有消极态度。如果教师能从一些细小的事情入手,关心他们,信任他们,是很容易感染和激励他们的。有时候,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课后耐心的辅导,都会成为师生间相互信任的桥梁、成为学困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

2.用生动的教学来激发兴趣。一个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注意力集中、越学越爱学;相反,如果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责怪学生不想学英语是不公平的,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善于结合教学对学生开导,使学生懂得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学习动机。还应该通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愉快有趣的活动中去,促使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转为乐学。

3.多给学生机会去体验参与活动成功后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环境和机会。例如:每节课开始前利用三至五分钟进行英语演讲,内容可以是讲故事、英语才艺表演、演短话剧等。这样精彩的内容既可以活跃和营造气氛,又可以让同学们在开怀一笑中,释去学习的疲惫而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在这种活动中,教师要尤其注重对学困生的帮助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多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课堂提问,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

4.以表扬来鼓励学困生。学困生同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对于他们来说,适当的鼓励是非常必要的。对一时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决不能嫌弃、挖苦、讽刺,更不能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般地训斥。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并要求其他同学也一起鼓掌来肯定学困生的成绩。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不仅能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情绪和抵触心理,更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带给学困生们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角色的观念转变,李海云,《考试周刊》2008年第21期。

[3]引发兴趣,导入激情——浅谈新课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陈碎蕊,《考试周刊》2009年第3期。

1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三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长宁小学:尚惠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因为它是教学的生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让有限40分钟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是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本人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探究。那么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要求对课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再创造,努力设计出有效的英语课堂,达到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1、以新课程目标要求为依据,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常设计学生易于参与体验的活动。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 Book2Where is my ruler?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时,我利用学生喜欢玩的的特点,给学生提前布置好任务,让他们上课时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做游戏的形式学习我们的新句型“Where is my ruler ?”及其几个方位介词“in” “on” “under”等的用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更加的喜欢,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

2、以学生生活情境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设计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对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有强烈的参与欲望,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基础,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力图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例如在教学闽教小学英语How much is it?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实物和服装带到

学校来,并标上价格,模拟生活场景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行购物对话表演,这样具有强烈感染效果的表演场面,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大地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这样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活动中,学生摆脱了机械、被动的学习,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

3、以实现有效评价为目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所采用的评价,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例如,我常在课堂教学中把前后桌四人作为活动小组,任务完成既快又好个人奖星,小组加分,当小组总分达一定分时又给个人加星,学期末根据累计总分评选“学期英语希望之星”和“学期英语进步之星”,在全年级予以表彰及奖励。当然在“奖星”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有梯度,难的活动尽量留给层次高的学生,易的活动让层次低一点的学生去体验成功,让不同程度学生都有成就感,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大增。因此英语课堂对教学活动进行适时有效地评价,可以让课堂充满智慧、充满温馨、充满活力,师生共同享受英语的魅力,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学习英语有积极的态度,才能保持英语学习持续不断的动力,才能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创设情境,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教师,我认为最高境界无非就是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与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要让学生信服,认为老师是公正无私的,不会偏袒某个学生。特别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他们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活跃课堂氛围。

2、应用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处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好学、乐学、善学。当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使他们真正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例如,水果词汇教学中,我把事先装有多种水果的袋子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猜袋子里会是什么东西,进而创设悬念,这样马上就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我一样一样的拿出水果,并问学生,“what is this in English?” 让会回答的学生来回答,并适时给学生鼓励表扬。这样呈现词汇直观形象,并且通过回答之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词汇也巩固了学过的句型。

三、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小学生具有注意力容易分散、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单纯地死记硬背单词,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英语课堂教学。如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能将声音、图像、文字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所以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它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调动小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探究和体验。例如:我在教red、white、purple、yellow、blue、green、black等颜色单词时,我借助多媒体引入一段雷雨过后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的动画视频。然后再利用动画把彩虹的七条不同颜色的光带逐渐分离,使其摇身一变成为由七种色彩组成的单词red、purple、white、blue、black、yellow、green,学生观看了之后均会发出惊叹声“好美啊!”,这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我再趁此机会向学生提问:what color is it?学生就会很容易回答:It’s red/purple/white„因此,这种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积极倡导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实现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备注:

14.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四

一、调查学生个体差异,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奠定和谐课堂基础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个体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稳定的个体特征上的差异。作为同一班级的几十名学生, 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的状况各不相同, 因此他们所具有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基础也各不相同。教师教学之前, 必须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各种差异, 并对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

通过调查, 有利于教师可以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以教师的心灵感觉学生的心灵, 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和谐师生关系, 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 从而学生对你的喜爱很快会转移到你所教学科中去, 由“爱屋及乌”到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从而实现教师对他的期望。但是,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流于形式的与学生的说说笑笑, 教师要在与学生的真诚交流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让学生从心底里敬佩老师, 愿意和老师讨论他的想法、学习中的困难和快乐, 建立真正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物理课堂教学打下和谐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物理新课程标准呼唤充满活力的课堂,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创设必要探究教学情境, 是让物理课充满活力的基础,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这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 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如:八年级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提问:物体在液体中都受到浮力, 那么为什么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而铁块在水里却下沉呢?这类现象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 所以学生很想知道其真正原因, 教师此时再讲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在一个个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会了主动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 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

再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步骤外, 再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凸透镜的前后两个镜面上分别出现正立和倒立烛焰像的道理, 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巩固了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的知识, 让学生具有一种找到答案的成就感, 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高认知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求实的探索科学的作风。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堂教学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的参与来实现。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当前的大班化课堂教学, 由于学生认知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以及学习兴趣、积极性的差异, 不可避免的出现学生对学习新知参与程度的差异。为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 在进行“欧姆定律的有关计算”的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明显出现了差异, 部分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而部分学生由于欧姆定律意义的不理解, 不能独立地应用公式完成计算;也有部分学生由于数学能力的欠缺, 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此时我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分层辅导, 提高了教学效率:对第一部分学生采用从计算技巧的角度进行点拨, ;对第二部分学生采取从复习旧知的角度进行指导, 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对第三部分学生, 就加强其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有的放矢的分层教学辅导, 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打破传统作业模式, 设计多层次练习作业, 完善和谐课堂效果

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评价的作用。而传统教学中那种“一刀切”的作业布置, 只是注重了学生的共同要求, 而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必须要设计多层次练习作业, 设计时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 能对所学知识起到巩固作用, 习题设置要适量、适度, 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设计“密度”知识的作业时, 首先设置密度基本常量的识记, 如密度的单位、水的密度是多少?再设置一些初步理解性习题, 如找出密度表中有价值的信息等。最后根据实验设计一部分数据表格题、探究题、一题多变等的系列性习题, 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作用。

15.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五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英语 教学

一、对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实施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解

1.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是为高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以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构建共同基础的目的。

2.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高中学生经历着从少年、青年到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要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策略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习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出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信心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交际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通过学习要把握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2.加强集体备课,倡导合作精神

我们面临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如何把握.要靠集体的力量。

3.研究教材整合教材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各模块要求,从而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要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间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复习和作业的习惯,高声朗读及背诵的习惯.听英文广播阅读英文报刊资料的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书教辅资料的习惯等等。

5.要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以“我是学生友学生是我师“的态度对待他们以宽容、豁达、理解、信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这样教师的愿望、思想及教学方式便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的要求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6.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上假期的原因.学生原有的知识遗忘较多.再加上新教材的学习要求明显提高,词汇量增加,学生学习有一个适应期,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做好双基的补偿工作。同时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工作。要在语言的实践中来加强双基的复习和巩固。

7.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要尽快培养学生的预复习习惯和能力听课和记笔记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有明确的预复习提纲或单元的学案。

8.要努力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6.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六

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般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在诸多要素中,我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具有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一个好的课堂教学的开端。有好的目标,教师教什么才心中有数,怎样教才心中有路。可见,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语文教师每篇课文都要设计一个教案。我常看一些语文教师的教案设计,还有网络上的教案设计,甚至有些杂志上发表的教学目标设置,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不少。这说明一些设计者对教学目标功能的认识还是存在着模糊的现象的。下面的几个例子是比较典型的:

[例1]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例2]

《少年闰土》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

3、让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具体地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例3]

《忆江南》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背诵这首诗;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体会词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上述教学目标的设置都是有问题的。

[例1]语文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上下工夫,这是课程目标,而不是这一节课的目标。[例2]虽然是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但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计都是同在一个层面上,都是学习和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 体现不出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例3]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背诵这首诗;

2、培养学生想像能力,体会词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三个教学目标中都采用了“培养”一词来表述,这样的表述都是体现出教师行为。教师怎样培养,用什么手段去培养,那是不具体的,无可操作的,要求学生做的问题并没有涉及到。

这三个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中,强调的是怎样做和做什么的标准,对学生达到怎样的要求和标准基本上没提。这恐怕还不算得上是语文教学目标。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是抽象的,让人很难知道教师做什么,学生会什么。这种不符合具体行为的“做什么”的教学,那肯定是低效率的教学。

对以上教学目标的设置,出现这种模糊的现象,说明我们有一些语文教学设计者对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还是不够透彻的。

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有那些不同特点?

1、从两者描述的着眼点看,教学目的着眼于教师的讲授愿望,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只是教者对教学活动的一种需求;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的一种规定。

2、从二者直接作用的对象看,教学目的重在教师的教,对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指向作用,有利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直接的指向作用。

3、从两者使用的动词看,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用“了解”、“懂得”、“领会”、“体会”、“掌握”等心理活动过程的内隐体验性动词,比较抽象、笼统、模糊、可操作性差,其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教学目标的描述采用“说出”、“找出”、“说明”、“分析”、“运用”等表示特定动词外显行为动词,表义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看一节课是否成功有许多标准,但其中最客观、最重要的标准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师想知道学生是否学会本节课的内容,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测试题,以此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以教学目的代替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无法检测到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怎样设置出比较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明确陈述的主体对象是谁

“教学目的”陈述的主体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学生学习的行为。而“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变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所以,我们教师设置教学目标时,不可用“指导”、“培养”、“教育”等词来陈述教学目标,这些词语都表示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学习的行为。陈述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是不同的,前者是检查教师做和没做的问题,后者是检查学生会不会做,能不能做的问题。如果设计者用“指导”、“培养”、“教育”等教师行为的词语陈述教学目标的话,这样教师做了,教学任务就完成的话,那么学生方面“会不会”、“能不能”就无法检测。要是这样的话,在新课程理念下,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吗?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吗?教师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吗?教学目标强调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学生能在课文中找出运用比较写法的句子,并能说清楚用“什么”和“什么”来做比较。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从文中找出比较运用写法的句子,能说出文中用了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用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这样的教学例子,可以让人看到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说什么或做什么,说得怎么样和做得怎么样,是具体、有可操作性的,可以检测出学生的“会和不会”、“能和不能”的学习行为。第二、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多方面的,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它的综合性也是非常强的。而且不同的课文,特点不同,学生学习的重点也不同,这就决定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反映是多元的,也决定着我们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要体现出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如[例1]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目标设置仅仅定为“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一项是不妥当的。想想《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要求不要求学生讲述或复述故事情节?对童话中的人物小女孩总让学生有个看法吧?对文中的主题总会有学生自己的表述吧?又如前面提到的[例2]《少年闰土》的教学目标中,虽然目标的设计有三点,但都处在同在一个层面上,都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根本不能体现出语文三维目标的要求。

多样性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发展,因此,我们对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尽可能多方面体现出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第三、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是明确、集中、恰当、具体的

所谓明确、集中,就是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以及知识背景并考虑教师的特点来设置;教学目标的恰当是指符合学生实际特点,起点要准,落点要实,有可控性和可检测性;目标的具体就是要求教者设置出尽量有可量化的标准。第四、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

上一篇:难忘中秋节小学生作文下一篇:今年的教师节是星期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