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电教论文(共15篇)
1.小学数学电教论文 篇一
2012-2013学年度上期电教工作总结
──电教帮我教数学
一学期即将过去,这个学期对我来说既紧张忙碌又收获多多。我就这个学期电教工作谈一些自己肤浅的体会。电化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电教媒体和教学内容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系统的观点来规划和设计,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完美地结合起来,并采取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探解决方案、评价教学结果等步骤统筹兼顾。
这个学期,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电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优合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做法是:
一、利用电教手段形象直观,激发意向。
投影仪教学可以使教学图象静中有动,动中有变,变中激趣,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学好,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电化教学能把静止的实物图和直观图变为活动的变化的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运用电教手段能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电化教学实践操作,强化感知。
利用电化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践操作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使学生真正能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智力技能,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去,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电化教学能使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些同学对被乘数和乘数的实际含义不不理解,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在投影器上摆花朵图,每人摆2朵用3个人来摆,让学生写出加法算式2+2+2=?再让学生摆“□”图,每组3个,共4组,并写加法算式3+3+3+3=?,然后再让学生摆“△”图,每组摆4个,共5组,也写出连加算式4+4+4+4+4=?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区别同数相加时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的不同含义,强化“相同数连加”的认识。最后将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导入乘法算式,特别是在很多个相同数连加很麻烦,可以数一数多少个这样的相同数连加,使学生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道理。最后师生再根据乘法的结合顺序,编写成儿歌,通过录音机放出来,如3个2是2×3或2×3,5个4是4×5或5×4,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这样使原来的加法知识结构得到了巩固,又使新的乘法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
三、利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化难为易。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规律可以化难为易。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利用电化教学能使学生观察基本规律和概念的形成,把抽象的客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为具体的直观的容易掌握的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在当今各种教育手段竞相发展的时代,电化教育手段以其特殊的功能和优越性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努力改革传统教法,探索电化教育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优化组合的规律和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大自身的培训力度,克服种种困难,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使之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2.小学数学电教论文 篇二
1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探究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 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运用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 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
如在教学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时: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 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 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 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 动画显示出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 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收集数据, 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 学生注意力集中, 学习兴趣很浓, 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 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2 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 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 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 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 唤起学生的兴趣, 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 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变抽象为直观, 变静为动, 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 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 教师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 我们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回答后, 运用电教媒体显示自行车、摩托车的模型, 然后再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 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着多媒体的演示, 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椭圆形的车轮, 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将车轮依次换成长方形、正方形, 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不断地变换, 把它们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 在对比的情境中, 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
学生注意力更易集中, 获得了深刻的表象,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利用电教媒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 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 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 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例如, 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 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 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 李诚每分钟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时, 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 创设动态情境,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 当发出第一声悦耳的响声后, 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 相对而行, 经过3分钟相遇, 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 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 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 屏幕底色是浅黄色, 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 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 形象深刻的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 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 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 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第二步, 观察、质疑, 得出结论。利用电教媒体逐步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 并质疑: (1) 出发3分钟后, 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 (2) 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适时启发、点拨, 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 从而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4 利用电教媒体使练习形式多样化, 让知识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电教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联系的及时反馈,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 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小学生稳定性差, 易疲劳, 在巩固环节上思想最容易溜号, 只有不断改变练习形式, 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 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 化抽象为具体, 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 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 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 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3.小学数学电教论文 篇三
关键词: 电教手段 巧妙导入 小学数学
电教媒体教学,是指教师使用相关的器材设备,结合教学材料,通过幻灯片、电影、录音、录像等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既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质和认知规律,又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开启学生探索学习的闸门,为一堂数学课的成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调研和教学实践,以下方面对如何合理融合电教手段,巧妙导入小学数学内容进行探究。
1.创设“问题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重要的是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形成数学逻辑思维,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循环小数”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在导入时给学生展示循环亮起、形象逼真、色彩清晰的红绿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大家通过观察幻灯片,发现了什么规律呢?”有的学生说:“三种灯是依次变化的。”有的学生说:“红、黄、绿灯总是重复出现。”此时,教师便可以提出循环的概念。然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循环小数,比如1.3313131313...,3.66666...,9.21212121...,然后询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顺带提出了“循环小数”这个知识点。这样学生的认知热情得到了激发,从认知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过渡到发现数字排列规律,教学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再如,在讲解“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自行车车轮,然后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车轮是圆的?车轴为什么装在圆心位置?为什么不能设计为正方形或三角形?通过设问,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了兴趣,更认真地融入思考和探索数学的情境中,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创设活泼的学习气氛,用形象生动的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等,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眼、口、耳、脑并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模式,先进行动画演示:花果山上的小猴子们最爱吃大桃子,但是他们还小,爬不到大山上去。这天,孙悟空去桃树最多的山上摘了一些大桃子,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筐桃子平均分成四堆,分给猴甲一堆。猴乙便说:“不够吃,我要两堆。”孙悟空便把第二筐桃子分成了八堆,分给猴乙两堆。此时,猴丙抢着说:“我也不够吃,我要三堆。”于是,孙悟空就把第三筐桃子分成了十二堆,分给猴丙三堆。分完之后呢,三只小猴子发现它们得到的桃子数竟然是相同的。看完这个小短片后,老师可以问大家:“为什么小猴子们分的桃子数量相同呢?”学生兴趣盎然,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对学习分数的性质也产生热情。教师通过选取形象的教学材料,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推进知识的展开,让学生真正参与数学课堂学习,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制造悬念导入新课开启学生探索之门
教师要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在新课导入时制造一些悬念,引领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开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大门。通过制造悬念,学生不仅课上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在学习之后也能更清晰地回忆起相关数学概念或者规律,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4.电教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四
电教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丛台区学步桥小学 梁静
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家涅把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看成是学习情景中刺激学习者的组成部分,即教和学的组成部分。教学媒体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媒体又都具有自己的功能、特点和局限性,一种媒体的局限性往往又能由其他媒体的优越性来补充。在诸多媒体中,我认为计算机这一媒体的优势最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人们常说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CAI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时,必须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新知识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计算机辅助教学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比赛镜头,每当一个歌手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2分 ……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然后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2、创设问题情境,“学习自疑问开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求知识的欲望。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根据低年级的儿童对彩色图画的敏感,对小动物的偏爱,制作一些动画片,为儿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同时配上富有启发而有趣的谈话,来提高学生参与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制作了“小猴子找外婆家”的动画片让学生看,并配上录音:有一次,小猴子的妈妈生病了,要小猴子上山告诉外婆,临走前,妈妈说,外婆家和奶奶家的房子很像,只是稍有点不同,外婆家的房子呈正方形,奶奶家的房子呈长方形。可是,顽皮的小猴子还没听明白撒腿就跑,到了山上,看见差不多的房子才愣住了。这时,小朋友完全进入情境中,都愿意帮助小猴子,可是他们也不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呀?于是我趁机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3、创设应用情境。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大纲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空间、时间等限制,无法有效的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计算机教学媒体却具备这方面的长处,能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首先出示各式各样的柜子,然后提问:“如果老师要你们帮忙设计一个衣柜,你会怎样设计?”学生汇报时老师再用计算机进行演示说明。又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利用计算机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或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模拟购物。由于计算机演示具有“复原”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不断重复,使练习效果强化。利用计算机教学媒体创设应用情境,可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想象,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4、创设生活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我们不能将课堂教学搬到生活中,只能在课堂上借助计算机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学“生活中的大数”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商场电器的价格表,让学生说说这些电器的价格,为读数和认识数位及数的组成打基础。然后,再呈现四幅照片,一方面通过这些真实的数据使学生学会万以内的数,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用数字表示数的特点。
二、展现过程,拓展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过程,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演示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形象逼真的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学生探求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需要将圆转化成其他图形来推导圆面积公式。以前无论是运用教具教师演示,还是制作学具学生操作,都难以较好的完成“曲变直”,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由原来的教具或学具对圆的等分份数提高很多倍,直至无限,而且分的过程具体、形象、清晰,不仅能拼成长方形,还能拼成三角形、梯形进行推导。这样通过计算机的过程展示,既较好的解决了“曲变直”的认知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而且还顺利的渗透了极限思想。
2、扩展时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
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形象的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如学习“平行线”时采用动画的方法来演示两平行线向两端无限延长直到尽头,让学生结合直观发挥想象,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维,同时动态演示能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更牢固。
三、利用动态,提高技能
1、模拟演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他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角的度量”时,先将量角器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着色、移动的方法介绍量角器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再显示可活动的角,学习看量角器上的度数;最后指导学生学习量角和画角的方法。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的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加大容量,提高学生练习技能。
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经历:为节省上课板书时间,课前准备了大量纸条,把板书内容逐条写上;为增加课堂练习量,把各式习题都抄在小黑板上。至使上课出现“纸条到处贴,黑板到处挂”的现象。而在“圆的直径有几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问题教学中,又由于无法充分展示“无限增加”的效果,使学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来比较困难。CAI介入课堂教学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多媒体技术“动”性强,因而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强,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
5.电教优化数学教学课堂 篇五
清镇市太平小学:陈朝刚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少年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以前的课堂,学生往往只有视觉参与,很少有视、听觉各方面都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得不到调动,效果往往是不大理想。多媒体教学的投入,给教学带来了无穷的魅力。那生动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更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一、巧用多媒体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其求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调动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学习,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呈现信息,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不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求知欲,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师开展教学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例如:在做小学数学“转盘”一题的练习时,先让学生想想、说说,指针停在红色区域和黄色区域谁的可能性大,再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检验其分析是否正确,通过2~3次演示,反复刺激,既加深了对新知的认识,又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化静为动,让图像说话,突破教学难点
形象生动的图像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实际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由模糊变清晰。
例如:“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老师出示例题:张华和李成同时从家里相向而行去学校,张华每分钟走65米,李成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他们同时到校,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学生读题后,老师开始操作、演示。屏幕首先出示一条线段,左端闪动两下,用黄色三角表示张华家;右端闪动两下,用蓝色三角表示李成家;学校用一面红色小旗表示。教师一声令下,两人同时从家向学校走来,张华走过的路用黄色线段表示,李成走过的路用蓝色线段表示,走了1分钟后,两人停了下来。教师提问:张华、李成各走了多少米?两人共走了多少米?用了多少时间?接着老师又发令,两人继续走1分钟后,又停了下来,教师又提问:现在张华、李成各走了多少米?两人共走了多少米?用了多少时间?教师再发令,两人继续行走,直至相遇而停。提问:两人共走了多少米?即路程是多少米?通过屏幕上线段的动态演示,学生逐步理解了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了“相遇问题”中的求“路程”应用题两种解法的思路和步骤,从而学会了正确的解答方法。可见,通过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黑板、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同时也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教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更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课件:一个家庭有3口人,爸爸、妈妈和小明。妈妈回家,带回来13个苹果。首先,妈妈拿出1个苹果,让小明平均分成3块,每人1块;接着,又让小明把剩下的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也是每人1份。全班同学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1)两次如何分?(2)在两次中,分别可以把什么看做单位“1”?(3)如果用分数表示,两次分配中什么是相同的?(4)用分数如何表示每人分到的是多少?等等。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巧用多媒体视听结合调节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感觉和知觉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大门,小学生感性知识贫乏,学习时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即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五、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还要避免走入误区
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万能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不能盲目依靠多媒体技术搞形式主义,要注重实效。
在设计和使用课件前应该首先思考,有无必要使用多媒体,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教学媒体,从众多的教学媒体中选取更加符合教学内容的、更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媒体,不要不问青红皂白而一味盲目地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易懂得不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就不要去使用,也可改用其他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做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篇六
赵庄镇中心学校耿 青
锋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学校:赵庄镇中心学校 作者:耿青锋 摘要:
电教媒体具有趣味、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它能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抽象的数学直观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创造了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从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为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
关键词:
激发学习兴趣;反馈教学信息;培养思维能力; 减轻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正
文: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今天,人们逐步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重要地位,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就必须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借助电教媒提,快捷、清晰,可从直观入手
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借助电教媒提,快捷、清晰,可从直观入手,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认识,还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意识,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电教手段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演示力,它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
在我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运用覆盖抽拉片,先出示33根小棒,很明显看出3不够减7,接着移动下上面的活动片,将1捆小棒覆盖,同时用于牵动一张抽拉片,将这捆小棒折开为10根小棒,这样将其与原数中的3根和并为13根,再拉动活动的抽拉片,从13根中去掉7根,剩下2捆6根,即33-7=26,通过使用电教覆盖、抽拉片,使图中的小棒变静为动,学生在动态表表象中想象,在有限的空间里形成联想,加深记忆,配有鲜明的色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投影,展现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全过程,既调动了积极性,又突破了难点。
二、运用电教手段,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通过电教手段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与法则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感知、探究、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发现新的规律。例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黄花6朵,红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时,我采用复合片,先出示6朵黄花,9朵红花,再覆盖活动片,将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覆盖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使学生清晰可辨红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黄花同样多”,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概括出计算方法: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就要从9朵红花中去掉与黄花同样的红花朵数,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用减法计算,即9-6=3(朵)。这样通过直观演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形象思维,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电教手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其接受信息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传递信息的载体是语音信号,其实学生对此较容易产生疲劳感,而且语音信号稍终即逝,不能反复感知,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全体保时保量地传递信息。并且有具体的光、色、形的信号,并通过调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复感知。如我们可以借助投影片反映作业情况,及时点评;通过录音、录像使学生及时审视自己的操作情况,满足求知欲。
总之,现代教育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减轻学习难度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
7.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1. 电教媒体的应用利于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的学习作为一种活动过程、一种建构过程, 是需要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的, 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应用电教媒体,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乐于接受的富有思考性和探索价值的学习情境, 使教学变得更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猴、小狗进行的骑车比赛。小猴骑的车的车轮是椭圆形的, 小狗骑的车的车轮是圆形的。小猴的车行驶时一高一低, 既费力又缓慢;小狗的车行驶时轻松自如, 又快又稳。圆形车轮的车为什么跑得快?椭圆形车轮的车为什么跑得慢?在这种富有探索性的学习情境中, 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他们调动原有的知识, 积极探索思考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 心理上产生了对学习新知的渴望和期待, 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而为正确认识圆的特征做好准备。
2. 电教媒体的应用利于优化学习过程
应用电教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 让学生了解更生动直观的事物形象, 可以根据需要变曲为直, 变静为动, 或作可大可小、可快可慢的呈现, 使变化过程可停止可重复, 可变分散为集中, 变整体为分散, 把不便于感知的事物或过程以易于感知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教学“行程问题”为例,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认识实际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行程问题”,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下内容:
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没有相遇。
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交叉而过。
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经过一段时间两车相遇。
甲乙两车从两地相向而行, 甲先行一段路程后, 乙车才出发, 又经过一段时间两车相遇。
甲乙两车同时从同地向相反的方向行驶, 两车的距离随着行驶的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演示过程中, 多媒体课件发出的声、光, 彩色画面和图像, 以及模拟运动变化的动画等,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物体运动时, 速度、时间、路程三种量之间的关系, 认识了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及相遇的含义。通过优化学习过程,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探索意义的学习情境, 促进学生展开观察、思考的思维过程, 探究“速度”的含义, 为学习“行程问题”奠定思维的基础。
3. 电教媒体的应用利于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也是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和要求。电教媒体的应用, 可以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人机交互的学习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 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知识基础和思维背景的方式, 自主构建数学问题模型, 并进行深入探究、合作交流、灵活应用。同时, 电教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转变。需要注意的是, 在应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交互式学习环境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探究发现、讨论交流、合情推理。要允许学生在自己认知的基础上, 根据学习兴趣来展开学习活动, 表达自己的见解, 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促使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的思考, 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例如“统计图”的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统计观念, 学会从统计的角度去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经历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推断, 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报刊和网站中去收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数据信息, 如江河污染、车流量、近视、龋齿发病率、身高体重、某物品的销售量、电视节目收视率等。在收集有关数据资料和了解运用电脑制作简单统计图方法的基础上, 让学生选择适合的统计图类型, 尝试用电脑制作, 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教师给予引导及提出问题, 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例如从江河污染情况统计图中, 你有什么发现?你想提出什么建议?从近视眼发病率情况统计图中, 可以看出统计数量怎样变化?变化的趋势怎样?你可以作出什么推断?通过运用电脑制作的统计图, 形象直观、整洁美观, 制作简便, 学生的操作技能、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培养。
8.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八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教学效率师生互动思维力兴趣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电教煤体。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旧引新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二、激发兴趣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都是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寻找相关的素材给学生观看,既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又能吸引学生。
我在上“轴对称图形”时,课前用煤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及一些对称的建筑和图形,让学生感知它的美。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被牢牢抓住,我接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也可以创造出这样漂亮的图形,无形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思维力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出数学课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统计时,课件出示正在参加运动会的各种小动物,并出示问题:要为这些小动物准备各种午餐,你有什么方法?有的学生会根据动物的种类分配午餐,有的学生会根据运动项目分配午餐。我再提出问题,这两种分法,哪种更合理?学生会继续交流探索。
四、引导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获得动手动脑的活动体验。
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出示一组图形,随后提出问题:“你能把这些图形对折,并把它们分分类吗?”这是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作铺垫。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老师并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去探索新知。分类以后,老师继续问:“你为什么这么分?”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样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并且也体会到思维的乐趣,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五、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直观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对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理论或概念理解时比较困难。
在解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难点在于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多数老师都是在黑板上画图讲解,必须先画一边再画另一边,不能体现“同时出发”的涵义,但是利用计算机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先出示两地相距的线段图,在两端点都放上小汽车,小汽车同时走动,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理解了“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难点不攻而破。
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心理学告诉我们,巩固知识主要是记忆。但是记忆不代表就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如果不理解知识内涵,无法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煤体教学,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识记效果就会好,保持也会长久,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再识与回忆。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可用课件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找出这些图形的异、同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揭示概念的内在联系,这样教学避免死记硬背,真正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知识的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又避免了概念的混淆,真正达到理解概念、巩固知识的目的。
七、师生互动,探究创新,彰显活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使人觉得死气沉沉,了无生气,就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然后是学生练题,教师监督。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后,师生在课堂上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课堂上有说有笑;有电影、音乐、球赛等,给人一派热闹快乐的景象,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9.小学数学电教论文 篇九
灵活利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重庆市忠县官坝镇中心小学校 王 琼
【摘要】把电教媒体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媒体,能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它具有直观形象、色彩鲜明、视听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的特点,可以把高度概括的概念、枯燥的计算、烦琐的应用题、抽象的几何知识等形象化展示出来,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电教媒体;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分化难点;减负提质
把电教媒体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媒体,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具有直观形象、色彩鲜明、视听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的特点,可以把高度概括的概念、枯燥的计算、烦琐的应用题、抽象的几何知识等形象化展示出来,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设计巧妙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研究的欲望,形成学习的期待,产生学习的动机。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参与,要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变不想学为想学,变想学为喜欢学,变喜欢学为以学为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去追求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兴趣无疑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在新授课的导入阶段恰当地运用某种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对一堂课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创设一个新颖、别致、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机,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可以运用Flash,在音乐的背景下设计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站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上,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着它们的边步行的动画画面。提问:谁先回到起点?学生们便议论开了。有的同学说甲先回到起点;有的同学说乙先回到起点;也有同学提出疑问:他们要走的路程是多少还不清楚,怎么能知道谁先回到起点呢?教师在肯定学生质疑有理的同时导出周长的含义,指出学习内容。这样,为进一步学习周长的知识创设了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在欢乐、愉悦的情绪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导入阶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方法和手段,为教学服务。
二、利用电教媒体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电教媒体在银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利用电教媒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知识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电教媒体的使用一方面直观生动、形象逼真地反映客观事物;另一方面更能直接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教学重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一过程呢?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对圆进行平均分割及拼合的演示,让学生能直观认识演变过程。出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圆,将它们分别平均分割成4份、8份、16份、32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可以很快地把它们拼合起来,然后在屏幕上展示出拼合后的效果:从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份数的分割拼合实验,不但直观感受,而且深刻理解到: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就越接近长方形。再通过进一步想象,不难理解:如果将圆等分成无限份,就一定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比较得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πr),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即:圆的面积公式:S=πR2。这样的动态演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将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图形的不断组合、对比中将不易理解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降低了学生的思辨、推理的难度,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利用电教媒体使课堂练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电教媒体的交互性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上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新授结束后,运用灵活的电教手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课内练习是很好的方法,能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且通过学生思考练习,达到认知结构清晰的目的。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发挥投影能增大练习密度,变化丰富等特点,使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图多编、一式多编等练习形式充分利用。通过展示台,能组织大量的变通题,起到了小黑板难以起到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练习密度增大,学习积极性提高,练得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之目的。
10.中小学电教 篇十
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电教馆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04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7503邮发代号:12-117。1978年创刊,是国内最早公开发行,影响面很大的一份中小学的教育技术刊物。
主要栏目有:网络建设、资源建设、网络教学、实验研究、教学研究、教学设计、软件研制、教学随笔。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全国电教类核心期刊,省一级期刊。
来稿要求:
1.本刊对所有稿件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请投稿时注明,切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2.稿件以word文档格式,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观点鲜明,数据准确,校对准无误。
3.本刊已入中国期刊网,凡在本刊登载的作品,即视为同意上网
本站优势:1.审稿快!2.通过率更高!3.合作期刊范围广,选择性更大!
(注明:所投杂志名称)3个工作日内回复。
特别提醒:为了保证发表效率,建议作者事先电话咨询.(投稿时请注明:所投杂志名称)
咨询 Q Q: ***716
咨询电话:***陈老师***李老师
投稿邮箱:xinsilu02@126.com(来稿请注明:《中小学电教》杂志投稿 2个工作日内回复)
欢迎访问 新思路网址: 了解更多详情,感谢您的支持!
新思路期刊网-------国家正规期刊快速代写代发各种职称学术论文长期有效!
本站优势:1.审稿快!2.通过率更高!3.合作期刊范围广,选择性更大!
以最快捷、最专业、最低的价格为您提供最诚信的服务!
11.小学数学电教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教学设备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多媒体设备在现今多数学校当中全面渗透。电教多媒体设备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所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设备。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其中抽象性相对较强的学科之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教学当中的部分弊病,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今后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1.电教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建立合理的情景模式
对于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年龄相对较小,受其年龄的影响,其对直观的事物拥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点在于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以从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给予学生感官方面的刺激。而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期间,当教师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合理运用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充分的调动作用。在对情景模式进行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以下两个方法:其一,动画情景。由于在对小学数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多数理论知识均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且其抽象性相对较强,这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而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动画、图片等展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推演过程进行直观的认识。此时,教师应充分的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正确的指引着学生的思考方向;其二,问题情景。所谓的问题情景建立,其实质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本堂课程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问题当作给予学生的任务,使其能够通过自主的学习以及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使得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当教师指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认识的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展示,例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当学生对图形拥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将实际生活中的部分实物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要求学生对其中所出现的图形名称进行回答。
2.电教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发展成为广大从业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现阶段,国内多数学校均配备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当中,从而能够使得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以可视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演示,将静态的知识变得动态化,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点进行清楚的认识。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学生在对相关动画进行观看时,能够大幅降低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所消耗的时间,拓宽其思路。而当学生在对相关动画或者图片进行观看期间,其思维也往往较为活跃,学习热情较为高涨,进而能够使得学生自觉的加入到学习数学的队伍当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宽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对几何部分角的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时,教师可借助动画片进行。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动画片当中所出现的物体进行仔细的观察,对其存在的不同进行寻找,对相似的图形进行辨认,最终教师再对角的概念进行引入。
3.电教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般而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也将运用到生活当中。因此,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优劣,将会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当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量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素材,从而能够拉近课堂教学同学生之间的距离。此外,在课堂教学期间,能够使得学生在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进行掌握。当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时,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出现,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由于多媒体设备能够从多个层面对学生产生良性刺激,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注意力能够实现高度的集中。
例如,在对应用题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况,选择合理素材进行教学。例如对于比例的问题可运用商场打折问题等进行讲解。而当对数字的加减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对买卖过程进行模拟演示,从而能够在学生感受到乐趣的同时,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以及巩固。
12.小学数学电教论文 篇十二
一、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必要性
电教媒体在课堂中以形、色、声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1.运用电教手段,能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若运用电教手段,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亲耳所闻、亲眼所睹、亲身所感,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运用电教手段,能突破教学重难点。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运用电教手段就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不仅能突破教材的难点,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3.运用电教手段,能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语言描述和板书等方面,语言陈述内容过多,学生抓不住重点,前后内容联系困难。而应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例题、习题,使教与练的容量大大地增加,从而增强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二、当前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变着教学的形式,也改变着学习的方式,但是在使用层面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些教师真正地发挥了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有些教师只是把黑板上的习题搬到了电脑上,把老师“灌”换成了电脑“灌”,理念和行为还是两张皮。
1.许多教师对电脑操作不熟练。自己不会修改、制作课件。替别人下载下来,自己只能是机械地套用。
2.制作一节理想的课件是多么不容易,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制作课件的技术,而且还需花很多时间。因此,有的教师嫌制作麻烦,有的教师嫌上课困难,运用率较低。
3. 有些教师误以为课堂上运用了电教手段就体现了新理念。
总之,只要努力探索、不断总结,电教媒体就一定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运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把握数学学科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他们所要学习的方面,以达到教学目标。
13.小学电教工作总结 篇十三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为巩固与提高学校现有信息化教育水平,2009年上半年,我校的电教工作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线,紧紧抓住我县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完善电教设施,深入研究电教理论,广泛开展电教活动,一学期以来,我校为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提高教育现代化的办学水平,在电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完善电教设施,提高电教品位
社会信息化的普及,给教育的形式、方法和内容都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为适应时代发展,我校优化了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档案电子化,备课统一打印。同时,本学期我校对几台已经停止工作的旧打印机进行了维修和补材,用最低的费用恢复了运转。
二、完善制度,加强常规管理
进一步加强学校电教工作管理力度,这是本学期电教工作重点。“管理出效益”,要充分发挥现代教教育技术的投入效益,就必须严格电教工作的各项管理。
1.学校的电教人员,负责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各班配备了小电教员负责记录教师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的情况。完善各项电教常规的记载。各班的电教课、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播放室的使用、微机室的使用,电教管理人员就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各项电教资料的登记、借用记载完好好。广大教师在本学期中主动使用电教手段的热情高,尤其是电教设备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室电教课率和电化教室使用率达到学校规定指标。
2.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微机室管理制度,电子备课室等各项规章制度均上墙。电教设备的使用做到了有记录,有统计。
3.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各种电教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虽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在第一时间内都得到了一定的维护。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修复,确保教学的正常使用。
4.订好、管好、用好现有现代教教育技术的设备、软件,建立规范的帐册等,期初将电教中心下发的电教资源、学校自制的教学资源及时下发到各老师手中,提高了电教资源的使用率。
三、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
电教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全体师生服务,服务到位将有利于学校开展各项工作。期初召开了一次电教专任教教师会议,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牢固树立电教为学校教育教学、为全体师生服务的思想。电教人员虽为兼职,但尽量努力做好学校电教设备的维修工作,只要各科室的电教设备有问题,都能及时尽力维修好,如多媒体教室的中控、投影仪、电子白板笔等坏了都能及时维修,微机室(1)所有主机出现供电故障后,电教员朱宏亮利用两个双休日逐一进行了维修。只要有教师上公开课、研讨课需要制作课件时,电教教师总是主动帮助制作课件。
四、努力推进我校信息信息技术课的建设
开足上好计算机课程,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目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
四、本学期取得的一些成绩
1.有四名学生参加了全县小学生的电脑绘画比赛,并取得了二、三名的好成绩。
2.一名教师参加了全省的电教课比赛。
3.录制了三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并送交进行省、市教学能手选拔。
4.安装了“中小学校园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并及时填报了有关信息。
5.暑期教师培训班上,进行了Excel操作培训。
14.小学电教工作总结 篇十四
我校电教工作始终以县电教馆工作计划为根本,以学校具体安排为工作目标,本着教育教学为中心、服务全校师生的思想,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务本求实的工作作风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的电教工作。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
组织教师进取参与省资源及国家资源中心建设,做好教师注册信息维护,完成向省资源及国家资源中心“上传下载”任务。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听力竞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还把我校开展的电教活动以信息形式向电教站汇报。
(二)做好学校的服务工作
电教本来就是一个带有服务性质的工作,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服务好,这就是我的工作根本。
我校计算机比较多,并且教师们工作中依靠电脑的程度也比较高,机器出现问题势必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在教师报修后我都会及时赶到处理问题,能够解决的自我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向电教站的领导和教师们请教。使我校的机器在第一时间内得到维修。
认真做好“远教”资源下载工作,并逐一登记,分类造册,为教师查阅供给方便。及时做好音像教材的征订和收发工作。
(三)继续做好教学软件的采集、保管与借用工作
教师借用光盘等资料,履行借用手续,使借用教师能及时归还物品,也能使校领导了解学校教学软件的使用情景。
(四)加强学习
1、抓住外出培训机会,加强与外界的学习与交流。
2、主动自学。经常浏览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网站,天天看一下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文章,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中的新东西,学习一点新知识,掌握一点新技术。
3、经常动手动脑
在工作中,经常动手做些东西。比如说课件,网页之类的,这样不但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更主要的是能够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动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就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自我的确付出了辛苦,很多工作都是在家里完成的,这点可能没人明白,大家看到的只是结果。越是不断的学习,越是感到自我欠缺的太多,总有一种紧迫感,使自我不敢懈怠。当然,我在工作上也不像以前似的单打独斗,有了问题总是自我闷头干,加强了网上交流和校际交流,发挥团体的力量,与时俱进。
(五)电教设备的使用情景
电教设备的维护主要包括学校办公电脑的维护,电教设备的维护,以及网络设备的维护。电教设备的维护是很花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学校统筹安排,使每一教室都有专人负责,每一位教师职责明确,除了定期维护自我的设备,并且都留下了使用记录,异常是电教设备维修的记录更是详实。
三、工作中的不足
15.利用电教媒体促进高中数学教学 篇十五
一、运用多媒体导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与兴趣。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学生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技巧。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高中数学教学情境。
1.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一般,再者高中数学难度较大,学好不容易,尤其是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立体几何,在空间角、空间距离,以及翻折问题的教学过程中,用一些动感的“几何画板”演示,说明空间的图形可以构成平面的图形,可以把平面图形转换成立体图形;用一些建筑物图片和航空航天设计图,绕月工程等,展现椭圆、双曲线图形应用的广泛性。在教学“等比数列”时,一开始上课我就展示故事情境: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 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例如在上高二数学“正方体截面”课时,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正方体截面”课件,积极参与活动,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屏幕上浅蓝色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一个正方体中,类似于这样的三角形有几个?”“如何截正方体才能得到正三角形?”“上述三角形截面之间有何联系?”“用一把无比锋利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砍下去,它的截面将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3. 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课本上的图形是“死图”,无法表现二次曲线的形成过程,而黑板上的图形鉴于技术原因很难画得准确,更何况有谁能让黑板上的二次曲线连续变化呢?又有谁能一给出离心率就马上显示相应的二次曲线呢?教师可用《几何画板》设计并创作“离心率与圆锥曲线的形状”课件,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独立探索。
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数学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二、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圆柱、圆锥的侧面积的推导,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常用一张纸片或实物模型演示,一会儿是平面图形,一会儿是立体图形,教师讲得别扭,学生听得模糊,教师还要反复地演示、讲解,立体感差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处展开思维,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对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一个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旋转,其动态过程可反复显示,并保留圆柱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闪烁“圆柱底面圆”和“母线”,使学生注意到“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即它展开的长方形的一边,母线即长方形的另一边”的实质,从而完成“圆柱的侧面积即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转化过程,这样较实物模型演示,更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使枯燥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学习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可是学习数学概念是一件枯燥的事。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际操作,形象演示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例:对于平行线的教学,教师可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关系的图形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平行概念,再用直线代替图形中互相平行的部分。这样就把简单的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形象的图形,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数学概念更易理解。
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虽然多媒体有诸多的优越性,但它也不能囊括一切。像教师的板书、鼓励、爱抚,学生的学具操作、小组合作等传统手段与方法有时还是有它自身的优势。传统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及恰当的体态动作较之屏幕更具有亲和力,师生间的交流较之学生与屏幕间交流应为融洽、有感染力。另外,教师在板书、板画的同时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刺激,而且可以使学生得到一个短暂的思考、回味、休息的时间。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和平共
浅议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
阮发军
(西乡县桑园镇初级中学,陕西西乡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一种意识倾向,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是一个人自觉、自主学习的最大源泉。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才能真正把学生带入创造性思维的王国之中。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师在从事数学教学活动时,既要注重教材内容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兴趣培养的基石
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一般对数学学习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讲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时,没有先讲教学内容,而是用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兴趣。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大伯想量一下自己鱼塘的宽,他把皮尺交给一个中学生,请他帮忙,中学生很认真地把皮尺的一头交给大伯,自己拿着另一头勇敢地跳入水中,向对岸游去。”讲到这里,学生发出哄堂大笑。然后我发问:“你们笑是感到这个学生太笨,假如是你应该怎样做?”课堂突然安静下来,有学生回答:“用测量仪!”“那你们知道测量仪的原理是什么?”没人回答,这时我告诉学生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多,要测量塔高是否一定要爬到塔尖?三根任意长短的小棒是否能拼成三角形?当你回到家里,所看到的家具、墙面、地板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几何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不神秘。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老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是兴趣培养的关键
1. 优化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我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课件演示。最后我让学生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我通过简单的表演和多媒体演示,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 发挥“数学学具”的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和学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我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
感、亲近感,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教师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老师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因此,教师要甘为人梯,为人师表,平易近人,尊重学生,用爱心、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学法指导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手段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我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我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成绩进步快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应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思考和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特别感兴趣,但常常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思考、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思考和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4. 培养小结习惯。
教师应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去小结、去归纳,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四、开展课外活动,着力展示闪光点是兴趣培养的催化剂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从而到达数学学习效果最理想的彼岸。
总之,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七年级是中学的起始年级,抓好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对今后学生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109-121.
【小学数学电教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学术论文12-10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07-06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论文08-23
小学数学小论文五年级11-1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内容论文12-16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08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研究论文08-11
读图能力教学小学数学论文11-15
小学低年级数学论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