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2024-08-21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共19篇)

1.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一

摘要在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最主要的应该是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作学习中能够熟练地使用汉语。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掌握这种工具来发展社会。在科技迅速发展人才竞争的今天,汉语是我国的主体语言,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

繁,汉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汉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使用中培养起来的。在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最主要的应该是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作学习中能够熟练地使用汉语。因此,学生学习汉语不能“为学而学”教师教授汉语也不能“为教而教”,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个问题。

大家已经知道,语言是一种工具。只让学生了解这个工具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它使用它,这样才能体现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作用和意义。

2.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二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老师对于知识的讲解学生听了只能记住5% , 学生背过了能理解15% , 但经过实践练习就能掌握75% 左右。”所以, 要快速有效地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掌握最基本的汉语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职业院校的汉语教学必须依托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的土壤中快速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

一、课堂学习: 简单中酝酿高效

对生活在学校中的学生而言, 提升汉语水平的主战场、最佳实践阵地, 还是我们的课堂。我们要把课堂上学习汉语的权利交给学生, 让汉语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唯一语言, 创设并优化汉语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使用汉语进行提问、回答问题、互动争辩、讨论探究, 在运用汉语的实践中加深对汉语的记忆与理解, 稳步提升学生的汉语综合水平。

在确定提升学生汉语水平课题之后, 我就在汉语教学中实施改革, 不论是汉语的基础知识, 还是汉语听力、口语等技能学习, 我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用汉语质疑, 结论用汉语解答, 道理用汉语辨析”, 让学生在 “强制”的汉语沟通交流表达中熟悉汉语词汇、体验汉语语境、掌握汉语语法, 有效提升学生的汉语运用技能。学生纷纷反映这种方法 “简单高效, 我喜欢! ”

二、才艺展示: 欢乐中孕育提升

在新课改中, “展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展示不仅能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让学生感受到尊重, 而且学生通过自己的设想来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诠释对能力的解释, 或诗歌, 或演讲, 或跳舞, 或写作, 让自己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让自己的生命得以狂欢。在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 我们要在课堂互动学习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创造学生展示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说、读、写、玩、演唱、视听等形式强化对汉语的体验、实践,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寓教于乐, 更让学生在趣味多样的展示中激发学习汉语的兴致, 培养学习汉语的积极态度, 增强学习汉语的信心, 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汉语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 继而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

学生用维吾尔语展示才艺已驾轻就熟, 但用汉语展示却困难重重。我在汉语教学中引导学生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不仅营造出学生汉语互动学习的环境, 更在张扬个性的知识与技能展示环节让学生用不娴熟的汉语来展示自己精湛的民族特长。尽管学生感到极为困难, 但因为实现维吾尔语到汉语的翻译, 是学习上的一大创举; 在选择汉语词汇准确表达维吾尔语才艺方面也是一种争议的欢乐, 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碰见不懂的、难以抉择的, 或对照汉藏词典, 或请教老师, 或上网查询, 学生对汉语的运用技能就在自己的才艺展示中欢乐地提升着。

三、课外活动: 情趣中促进发展

在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 以汉语为载体的课外活动不失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一直受学生的青睐, 究其原因就在于课外活动能缓解学习上的压力, 给学生学习之余带来轻松与欢乐, 可以培养和发展适合自己品位的情趣与爱好, 培养实践能力, 锻炼实践技能。若能实现课外活动以汉语为载体, 就能为少数民族的学生打造出学习、锻炼、提升汉语的有效平台, 能使少数民族的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汉语交流沟通的机会, 复习巩固课堂上学到的汉语知识与技能, 能通过实践内化、理解、掌握汉语的运用技巧, 快速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作为职业学院,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文化建设, 其目的就在于丰富校园文化环境, 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就业的必须语言———汉语, 我把汉语融入课外活动中, 在班级中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课外活动, 事实证明, 这些以汉语为载体的课外活动实现了双赢,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 实现寓教于乐, 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实现汉语的学以致用, 学生的汉语知识更为夯实, 汉语语言交际能力愈加娴熟。

四、应用写作: 借力中锻炼技能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 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 而且非写得通顺又扎实不可。” 在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 应用文写作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与素质。在就业市场上, 应用文写作一般都以汉语为载体, 应用文写作也成为提升人们汉语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最终目的。在少数民族职业院校的汉语教学中, 应用文写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各种工作和生活应用文体的基本要素与写作技巧, 也能让课堂上所学的汉语知识学以致用, 在实践中转为自己的汉语技能。

鉴于应用文写作是职业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项课程, 我就 “借力打力”, 要求学生在撰写应用文时, 必须实现双语撰写, 即维吾尔语一篇, 汉语一篇, 实现维吾尔语与汉语的同步发展。

五、顶岗实习: 实践中提升水平

在职业院校对学生有这样一项技能转化培训, 那就是到社会上的企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各项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与生活中, 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适合哪一种工作岗位, 便于以后更好地就业。

为了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 我们有必要把顶岗实习打造成学生提升汉语水平的一把 “利器”。在学校组织的顶岗实习活动中, 我多次有意把学生安排到需要用汉语沟通交流的岗位上, 让学生亲身体会与感受汉语的运用, 增强对所学汉语知识与技能的理解, 促使汉语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 更在于在实习的实践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汉语水平与工作需要的实际差距, 从而增强其学习汉语的紧迫感和需求感, 督促学生在校认真学习汉语, 在内驱力的驱动下提升汉语水平。

总之, 学习有法, 但无定法。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是少数民族职业院校的当务之急, 作为汉语教师要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紧扣 “实践出真知”的教学定理, 挖掘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实践契机, 创造运用汉语的有利平台, 在汉语的使用中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

参考文献

[1]贾圣驹.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预科汉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喀什:喀什师范学院, 2012.

3.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三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 学生汉语 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30-02

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学好汉语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汉语能力可以促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另一方面,掌握好汉语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汉语言文化,便于他们提升社会适应能力[1]。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也愈来愈受到关注,这也促进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从当前现状来看,尽管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性,但在部分环节依然需要完善,以期取得更大成果。

1.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环境分析

校园环境也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交流及学习的重要情境之一,主要包括了宿舍环境与课堂环境[2]。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汉语基础良莠不齐,造成汉语无法成为日常交际的主要语言,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要求学生尽可能的用汉语表达或交流,课下学生彼此交流依然以民族方言为主,汉语应用频率并不高,这就给实际汉语学习带来了一定阻碍。宿舍是少数民族学生另一处频繁沟通、交际的场景。通常情况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宿舍安排会遵从少数民族习惯及生活习惯,因此,大部分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在宿舍当中主要还是以民族方言交流为主,汉语交流受到了限制。

2.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相关影响因素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综合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因素。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而言,文化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语言是文化的承载基础。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汉族文化差异性较大,造成语言思维、语言逻辑及语言习惯均有所不同,也就制约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的主动性。(2)学生对汉语认知不够客观。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汉语文化及汉语作用认知不够客观,对其功能属性未给予充分重视,使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忽视了汉语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受民族文化及语言影响,其思维、表达及习惯等与汉语言文化契合程度不高,适应性并不理想。某些学生学习汉语自觉性及积极性不高,因此无法高效学习汉语。(3)学习资源有待优化。教材与老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目前来看,少数民族汉语教材方面依然有待完善,汉语教材语料匹配性还需进一步提升。

3.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能力提升相关策略分析

3.1重视个体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汉语相对于少数民族语言具备了一定的特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遵从汉语特性,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个体因素,让学生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意识训练,让学生了解汉语学习策略的价值,并重视学习策略。鼓励其自我探求,主动学习,逐渐形成良性学习习惯及学习策略。对其策略存在问题之处,老师应予以纠正。

3.2发挥教师的导向性作用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老师应当充分掌握学生个体情况,将学习策略与课堂相互关联起来。除了知识教学外,老师应当注重方法教育,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其具备主动自学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3]。为促进汉语言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老师可通过“情境入教”,为学生构建合适的汉语语境氛围,有助于教学活动开展。设定汉语口语交际场景,让学生扮演角色,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感及语言适应性,同时可激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例如在《高职汉语课程》第三课“爱恨食堂”的教学过程中,便可应用情境教学发来完善课堂。该课主要目的是:(1)重点、难点词语的讲练,让学生掌握该词语,同时为学生理解课文扫除障碍,指导学生用所学词语和句式较为准确自由地进行成段表达和交际训练。(2)让学生能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复述课文大意熟练掌握重点词语,能用重点词语造句、回答问题或就限定的话题进行成段表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先让学生先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并提出以下问题:作者在学校养成了什么习惯、学校食堂在何处、作者喜欢食堂的哪些菜及端午节食堂会发什么东西,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基于这些问题,老师可营造出一个食堂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食堂角色如服务员、清洁员、打菜阿姨等,让学生模拟食堂实际情境,进行交流。老师在一旁予以指导,使学生掌握食物的描述,掌握万事具备、焦急、念叨、粗糙、奢侈、不满、啃、馋等词汇,并应用这些词汇采取正确的语法来表达自己对食堂的认知、观点及感想。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得以更形象化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字、词、句的用法。

3.3推动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效果

首先,要对汉语言教材进行优化。通过教研活动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规律,结合调研结果及学生特点,制定系统性教材,完善《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大纲》、《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词汇》等导向性内容。其次,对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对汉语教学给予充分重视,采取分级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成效性提升。教育部门对教育工作进行宏观调控,相关机构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差异性指导,以期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完善考试机制,充分发挥MHK及HSK的反拨效应,以考试压力作为导向,触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适当压力作为学习动力。除汉语教学活动外,应当鼓励学校多开展汉语言文化主题活动,如汉语演讲比赛、汉语歌唱大赛、汉语阅读比赛、汉语写作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良性的学习氛围,并扩展学生汉语视野,加深其文化底蕴。

4.结语

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水平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任重而道远。通过推动汉语言教学改革,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发挥教师的导向性作用,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班振林.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育,2011,14:178-179.

[2]曲宁.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提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05:65-68.

4.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四

【摘 要】提高民族中学生作文水平,应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多观察,积累语言和材料,发挥联想,并利用现有的场所,最大限度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诉,提高写作艺术。

【关键词】提高 作文 方法

写作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不可缺少的手段,人们传递信念,交流感情,议论,描述,说明各种事物等,都需要借助文字来完成。所以,中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彝族集聚区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总结了一些指导写作的经验,对提高民族地区学生作文水平效果较为显著。

一、加强口语训练,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美姑县是属于彝族聚居区,学生平时使用的语言是彝语。我们的学生99%来自乡下,他们刚进校连汉语都表达不清,与老师的交流都困难,写作能力更无从谈起。因此,只有加强口语训练,培养他们汉语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才不是空谈。教育前辈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通习课文、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苟浮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我深有感触,说话和写作文都同样跟思维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说话可以使人注意思维的准确、严密、迅速、活跃等,写文章时就能在这方面收到效果。我常用口头方式训练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代表性的一篇口头作文,再指导写作文。口语表达能顺畅,作文语言才能通顺。

二、降低写作要求,培养写作兴趣

新教学目标要求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会写优美的记叙文,而且要会写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可对于我们美姑这个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有一半的学生能把记叙文写清楚就是一个奇迹了。说出来,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我们的教学现状,因此我们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大纲要求,而应针对实际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少批评多鼓励,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基础差,没有写作兴趣。根据各阶段的写作要求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常以“新闻报告”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说话训练,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同学们把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物表达出来。让学生说一段话或讲述一件小事,在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至归纳概括能力等方面,无疑都是一个锻炼、提高的过程。起初,学生羞红着脸小声说或不敢说,教师就带头示范。他们渐渐懂得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后来,他们都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争先恐后地将观察到的有意义的事物表述出来。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写作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多数学生提到作文就发愁,觉得没话可说,没事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好饭,有米是先决条件。同样,要想写好文章,收集好素材是先决条件。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首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调动感官,把大千世界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有趣的动植物,四季更替……一一搜集并记录下来,培养自己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抒自己之情,以备作文时用。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阅历丰富、体验深刻,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其次要让学生从好书中积累名人名言,摘抄美词佳句,作文时为我所用。

四、模仿借鉴国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是按不同时代、生活来进行单元编写的,我们可以在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每学期作文不少于七次的前提下,将作文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模仿范文进行写作。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借助教材范文进行模仿写作,使学生多了一根支撑的“拐杖”,在模仿中逐步加深对范文的思考与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顺畅地用自己的嘴说出来,使学生看得见,够得着,同时也体会到文章的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通过模仿起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写作才会走上创新之路。一旦时机成熟,内容适中,就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训练。

以上是我在民族地区工作多年来总结的一点所谓经验,与同仁们分享。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写作目标,注意关爱学生。只有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发展个性,进行身心愉悦的写作训练,学生写作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只有放开手脚,多写多练,才会有通顺流畅的文字;只有用心打动读者,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才能彰显个性。在民族地区,特殊的实情,使作文教学之路又多了一份艰辛,我愿在民族教学之路上,贡献自己毕生的光和热,并希望得到各位同仁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使和我一样在民族地区工作的老师们找到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

5.提高汉语技巧及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篇五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 教学要求 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的界定和描述 • 教学等级 科学划分出来的教学等级 • 教学水平达到的教学标准与水平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 初等水平• 中等水平• 高等水平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四级标准 五级标准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 话题内容 话题涉及的范围和内容 • 语言范围 语言知识和语言要素的范围和内容 • 言语能力 在汉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1)综合性原则)•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 • 其他多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 语言教学的三大要素 • 语言的五种主要表现形式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2)针对性原则)•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 • 各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 •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3)限定性原则)对教学要求、等级水平进行定性描写和定量限定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4)系列性原则)纵向 • 等级划分 • 内容确定 • 语言技能 • 语言能力描述 横向 • 话题内容 • 语言范围 • 语言能力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5)导向性原则 • 教学内容 • 教学水平• 教学方法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有很强的适用性。有很强的适用性。对格水平等级的语言内作出的明确 规定与汉语词汇大纲、汉字大钢、规定与汉语词汇大纲、汉字大钢、汉语语法大纲基 本上是对应的。本上是对应的。欠缺的是对语言功能和文化内容的具体描述,欠缺的是对语言功能和文化内容的具体描述,而过多 偏重于对语言内容的界定。偏重于对语言内容的界定。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1)《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特点是什么?)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特点是什么?(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有几等)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怎么划分? 级,怎么划分?(3)《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是什么方面? 是什么方面?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摘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四个方面有关。其中教 师的指导是关键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向迫而艰 巨的任务。教师;学生;环境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与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教师的 综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的提高,所以汉语教师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善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1、教师的汉语水平分析: 教师语言表达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教师恰当得体的教育和清晰的 表达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育应当有正确的发音,要有讲普通话的能力,要善于对 句子结构进行综合,选择恰当的词句用以表述自己的思想。目前,有些地方的民汉教师在教学中 存在着两大难题。板书很吃力。不少汉语教师不能工整,正确地书写汉字。常常是教师拿着教案或书往黑板 上抄,速度很慢,而且常有错别字,需要学生纠正。口头表达吃力。这些教师不但不能说比较标 准的普通话,而且词不达意,心里所想的与语言表达不相一致,语言不是揭示思想,而是窒息了 思想。

2、教师的方法分析: “因材施教”指的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失地进行教育。由于环境、教育、学 生本身的实际以及先天遗传的不同,每个学生之间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差 异性,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除了本身的差异外,在认知方式、语言水平等诸方面与汉 族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科学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并贯穿于教学工作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与教师的座谈与听课过 程中,我们看到,许多地方的教师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1 解决语言难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学习中首先解决语言障碍。学生汉语口头和书面表达 能力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对课本中的一些字,词,句逐一耐心解释,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及畏难、恐惧心理,树立学好汉语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重视通过教学促进学习思维的发 展,学生在初中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低,教师应利用己获得的基本知识来增加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重视演示实验。挂图实物等教具,用以补偿语言叙述的抽象性,这即可以克服语言中的 障碍,又可以使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学习中领会掌握知识。当学生学会一些基本概念、原理之后. 学 生的理解能力也相应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教师便及时地把抽象的概念运用于实际之中,促进 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态度的确立与汉语水平的提高 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使用汉语,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所以,自主学习态度的确 立直接影响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学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对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及接受教育的程度。都要受到他自己意识的支配,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单纯是一个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是一个由内向 外的主动作用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否提高,除了其他因素外,学生原有的知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学生的学习方法 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在学习方法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汉语学习的整体面言,如何教育固然重要,但如何学则更重要,只有狠抓学法,教学质 量才能稳步提高,因此要根据教学对象,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要做到一点,教师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在学习过程中 的心理活动,指导学生采用选讲的学习方法,使教与学达到统一,教学活动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活动适应教学规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不妨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联想。有的学生总是为记不住一些生字,词语,课文申的某些难句或练习中的一些内 容而苦恼,这并非他们笨,而是没有找到一套可取的学习方法。因此,联想对巩固所学知识和对 于后来的复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联想,在脑子里形成清晰的图象,这些图象将帮助学生 记住他们所要记忆的内容。(2)重复,重复是众所周知的一个记忆原则,重复是记忆的重要因素,它通过大脑的机械反 应使你能够回想起你一点也不感兴趣的,对之没有产生过任何联想的东西来。因此通过重复,学 生就能记住一些不感兴趣的知识。(3)复习学过的东西。为使复习不占用太长的时间,要有准备,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笔记 本,上面分别记 录学过的生字,多音字以及复习内容中复杂难记的部分,随时拿出来复习,将有 助于学生加深记忆。

2、形式多样地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等三个阶段。只有学生 对学习汉语深感兴趣爱好学习,才能学得好。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集中向乐趣转化,再上升 到志趣阶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去。培养学生汉语的兴趣,可以从多方面入手:(1)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起学习汉语的兴趣。学生学不好汉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习缺乏毅力,遇到困难就是退缩。对这些学生,应 采取一些措施. 如提出每天读一小时汉语或背诵每课词语既课文做一定量的练习等。要加强督促,指导,取得成绩及时表扬。同时向他们讲授一些学习方法。如怎样练习听力和口语,怎样记生词、怎样做等一系列的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内容的增多,还要强化学生学习意识,克服学生 的心理障碍,提高汉语成绩,防止掉队.(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融洽师生关系是教师传播知识的桥梁,教师动情,学生才会动心“亲其师而信其道”的道 理正在于此。教师应从教学的第一天起就和学生交朋友,尽力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哪怕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教师也应该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尤其是 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所取得的成绩足以使他们感到愉快,这是他们愿意继续学习的动力。我 们只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就 会得到激发。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在目前的汉语教学改革中,汉语课外活泼是重耍的教学铺助手段,有趣的课外活动能使学 生不知不觉地学会很多东西,这既有利他们复习巩固学的知识,也有益于开阔视野,培养他们运 用汉语的能力,要鼓励毕学生多读汉语书刊,组织汉语小组,举办汉语游艺晚会,出墙报,编排 汉语歌舞,猜谜语等都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语言环境与汉语水平的提高 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习汉语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则会直接制约少 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为了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一要靠学生的自身努力,二要靠教师的 指导。学习时学生要大胆发言,不要怕说错,不应该害羞尤其是我门民族的学生有这样的看法: “如果我们说错了,我周围的人都会嘲笑我”。我认为这样的看法是错的。如果你决心学习一种 语言,就应该克服备种困难,为自己的学习创造语言环境,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跟同学说汉语: “你把作业做完了吗?昨天晚上看电彩了吗?星期天一起去书店好吗”等等。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在课堂上说学生能理解的汉语例如:“昨天的课你们复习了吗?大家看黑板,值日生擦黑板”等等.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几个学生站起来对话,为他们创造机会,这样才所以提高学生的汉 语水平,但只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没有学生的自身努力也不行,二者缺一不可 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教师的任务就是和学生一起尽量创造和控制环境,使其产生有利影 响而减少不利影响。环境包括课内及课外两个方面课内环境比较容易控制,但课外环境却不容易 控制和利用。尽管乌鲁木齐市的大环境有利于汉语教学,但民族学生在宿舍等课堂以外的地方仍 旧只和本民族的人来往,仍然普遍使用母语,母语的干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汉语学习.尽管学校也创造了十分有利于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环境,如:汉语广播、电影、电视,录像、演讲、文艺演出等,但相对而言,时问短暂,量的积累也不够。没有给他们创造出一个可以经常 受益的氛围。只要管理到位.完全可以创造出比现在要好的语言环境。学习应该是连续性的,应 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汉语的能力。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我国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 自的语言,少数民族交流用本民族语言,但与汉族交流就必须得用汉语,因此汉 语很自然地就成了一种通用的语言。然而少数民族同汉族进行语言交流时总有一 定的困难,所以最好是在少数民族学生入学阶段就尽可能的采用双语言教学,当 然这是针对全班是同种民族的学生。现在我们重点来谈谈怎样提高哈尼族学生的 汉语水平。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时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想 着让他们一次就能听懂,要根据少数民族学习语言的特点,哈汉语言的不同特点 进行过细的教学工作,让学生把一个词多读、多写、多讲、多练、弄懂词的意思。老师要多举例、多提问,对于理解能力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能力差的学生加予鼓 励、然后再把正确的句子和错误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和当面校正,这样才 慢慢减少错误。到了中高年级开设了作文课、学生写作文就更困难了,他们即使写出一篇也 只是记流水帐、文章不通顺、内容空洞、叙述不清楚、东拉西扯的,老师也难批 改。学生学作文,他们心里对所要表达的话是很清楚的,但用汉语却表达 不出来。例如:有一个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要写一篇记述文。他想说:“今天我 到城里赶集。”他就问我汉语要怎么说。我先让他讲给我听,他说:“我今天赶 集到城里”这样吗?听后,我便指出语句颠倒的地方,然后用汉语讲了一遍,再 让他重新讲一遍,他才把句子说对了。这里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用本民族语是表达得很清楚,但用汉语表达出来又不清楚了,这种语言障碍怎样来解决 呢?我想:一定要注意当地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语言差异,实施因材施 教,老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本民族语言与汉语说法上的不同点,让他们知道说汉语、写汉字时不能按照本民族的语言来说、来写。二是在小学阶段对哈尼族学生必须 进行双语言教学,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为了让学生能独立地掌握汉语言,逐渐过 渡到用汉语直接进行教学,就必须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在课堂上提问 要求学生都用汉语回答,下课后同学之间相互讲汉语,用汉语互相交流。这样才 能逐渐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进入二十一世纪,全国普通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汉语文课程的特点。而对少数民 族学生而言,如果不把汉语这一最基本的语言工具掌握好,那么汉语的人文性这一特点 的落实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从“汉语文”到“汉语”,与其说是“转变”,不如说是 对汉语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汉语课程的工具性,是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首 要的、根本的属性这一特点的坚持。可见,从“汉语文”到“汉语”的课程称谓的转变,也是全国普通汉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促使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必须保持自身特 点和属性的结果。这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必须树立课 程意识,进行汉语课程改革,才能使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走向规范化与科学化之路,最终走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之路。经过上述从“汉语文”到“汉语”的课程称谓之变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的分析 与解读,可以看出课程意识的树立,对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进一步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重要意义。当然,课程意识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 体系的问题,这里不准备进一步论述。为了能使教材通过选文起到扩展学 生汉语积累,进而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我们认为,汉语教材的选文应该以“文质兼朴”为标准,多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用文,尽量少 选一些思想内涵过于深刻的文学类作品比较合适,这也应该是汉语教材的特点之一。教师在汉语教学中,极容易以母语教学的思路来理解和实施原本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 知。所以一方面相关的少数民族师范类院校,应该及时调整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师资的 课程计划,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对从事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 学理论和技能培训。

6.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六

内隐学习是一种自动的、不易觉察的`、对复杂规律敏感的学习,它与外显的学习一起共同在学习中发挥作用.本文运用心理学研究中有关内隐学习研究的新成果,阐述内隐学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及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探讨在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中如何激活内隐学习,以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作 者:周海英 ZHOU Hai-ying  作者单位:新疆教育学院,中语分院,新疆,乌鲁木齐 刊 名:语言与翻译(汉文版)  PKU英文刊名: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年,卷(期):2007 “”(2) 分类号:H195.3 关键词:汉语学习  无意识   内隐学习  激活  

★ 氮素在人工湿地基质中分布研究

★ 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实验研究

★ 人工快速渗滤处理水中氨氮的实验研究

★ 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研究(网友来稿)

★ 有机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研究

★ 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

★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论文

★ 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现象探索及策略研究

★ 生活环节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品质的研究论文

7.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七

一、及时纠正汉字的读音

汉语拼音是正确把握汉字读音的一把金钥匙。在汉语拼音教学中, 教师无论怎样讲解得全面仔细, 但由于受到周围环境 (尤其是方言) 的影响, 学生在读与说的实际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对于我们西南方言区而言, 最典型的错误在声母方面:第一, 平翘舌不分, 如地名“盘石”读成“盘死”;第二, “h”与“f”不分, 如“开会”读成“开费”;第三, “n”与“l”不分, 如“脑袋”读成“老戴”;第四, “t”与“q”不分, 如“体育”读成“奇遇”;等等。在韵母方面, 常见的是前后鼻音不分, 如“刮风”读成“瓜分”。诸如此类误读的汉字不胜枚举。纠正误读之音是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的基础, 学生在平时朗读和说话时, 教师要仔细倾听, 一经发现要及时纠正, 比起课后辅导更加显得事半功倍。

二、注重朗读习惯的培养

朗读, 顾名思义, “朗”就是指声音清晰、响亮, “读”指对文本逐字逐句地读出声音来。朗读“是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 既能让学生口头发音能力得到锻炼, 也有助于对文本内容加深记忆和感受汉语语言的优美。对于有价值的文章我们要鼓励学生熟读成诵, 因为学习一种语言不光要靠理性的思维分析, 更主要在于直接的感受和积累。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才能具备表达的基础。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总会给予学生更多朗读的时间和机会, 把书面的文字内化成他们自己的语言。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而言, 只要大声朗读, 其胆量也会从中得到锻炼, 久而久之, 他们也就产生了表达的愿望。

三、创设情境, 让学生主动使用普通话交流

少数民族小学生由于受自身生活环境所限, 主动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机会是少有的。也因为对汉语疏于接触, 顾及到表达有误而羞于启齿, 以至于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金口难开。“语文课要培养学生好好说话”, 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创设情境, 营造汉语表达氛围, 鼓励他们大胆使用普通话主动与同学交流。平常使用普通话交流是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的关键。如果我们光学不说, 达不到学以致用, 汉语起不到交际的功效, 学了也是枉然。有的学生在说普通话时, 总是在心里把要说的话先用本民族语言编织好, 默默译成汉语方才出口。经历这样一番无声语言转换生成, 交际效果不但不好, 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思维的能力。对待类似的学生, 我们可以鼓励他暂时忘记自己原有的语言, 直接采用汉语来思维, 会更加有利于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

四、营造条件, 多听多感受汉语表达的优美

要让学生学好一门语言, 首先得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门语言。如何培养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创造更多的条件,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汉语表达的独特魅力。汉语不像英语那样只有26个字母的组合, 容易记也容易读。但是, 汉语的表达更准确, 审美感更强。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现在已经有英文版, 但英译的美感比起汉语来差之甚远。汉语的押韵和修辞也是其他民族语言所没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应把节奏感强、富有表达韵味的文章、句子或诗句, 有感情地多读给学生听, 或通过各种教学设备辅助, 使之深入心间、沁人心脾。有了这层感情基础, 自然而然, 学生在表达方面会变得更加积极踊跃。

五、重视习作能力的培养, 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是表达的两个方面。一般而言, 书面表达比口语表达要严谨、全面、准确。我们通过习作可以改正在口语表达时不易被发现的毛病, 如错别字, 这是小学生几乎不可避免的一个普遍问题, 如果重视不够, 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语病也是屡见不鲜。因此, 我对学生的习作特别重视, 不仅多写, 更重要的是及时批改, 趁热打铁, 把存在的问题迅速反馈给学生, 这样学生才会记忆犹新, 有利于避免重复犯错。久而久之, 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增强,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汉语表达水平。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农村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兴起, 必将为农村少数民族小学生学习汉语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

摘要:表达能力是语言能力的核心, 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农村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宗海.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小学语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8.提高中职民族生的汉语水平浅析 篇八

一、汉语教学应与汉文化传授相结合

1.对语言的文化背景的传授

我们所说的汉语教学是指对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教学。它既要对汉语字、词、句、篇等语法结构进行研究,又要对汉民族的历史文化予以了解,透过汉语的表层形式揭示它背后蕴藏的汉族文化。在语言教学中,要全面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与文化知识的传授应当同时进行。各民族的成语、谚语、典故等都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而各民族的成语、谚语、典故等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因素表达各不相同,因此语言教学工作者需全面了解各民族的成语、谚语、典故等特定的文化背景。例如:“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汉民族用来比喻对愚人讲说深奥的道理,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在维吾尔语中却用“对毛驴弹热瓦”。由于新疆自古以来毛驴是维吾尔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人们比较熟悉,而新疆却没有古琴之类的乐器。对同一要领的两种不同比喻表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背景。

2.对汉字文化和汉民族文化心理的传授

汉语是汉民族的母语,是汉民族用来进行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工具。汉字是汉民族创造的独特的文化产物,是表意文字。这与新疆少数民族使用的表音文字是截然不同的。在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把汉字本身所表示的文化内涵向学生讲解清楚,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和自如地运用汉字。以象形字为例:“从”是以两个人向同一方向走为意义背景,“林”是以双木为意义背景,“着”是指用手遮住眼睛看,这些汉字都是古代汉族人民通过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创造出来的。教师若能认真研究汉字,并将这些灵活地应用到汉语教学中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化心理体现了民族最深层、最内在的特点,汉民族有谦让心理,如: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称自己的房子为“寒含”;从对“狗”的厌恶心理出发,引申出带贬义的词,如:走狗、狗腿子、狗东西、狗奴才等。这些词语渗透着汉民族的文化心理,蕴涵者丰富的文化风情。

二、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

学习语言一般都是从听、说入手,以读写加强记忆,说以听为前提,写要依赖于读,听说可带动读写,读写又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加强听力教学和训练

语言与文字相比较,语言是第一位的,文字是第二位的。如果一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能听懂曰常用语,那么在这一个班级进行语言教学就会感到轻松,教师在教与学两个方面就能很好地安排。如果一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听不懂汉语,或者似懂非懂,那么进行语言教学就很难。因为学生只有先听懂了教师讲授的内容,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与学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对经济相对落后的新疆,听力设备比较落后,有些学校的学生没条件在现代化的电教室上听力课。面对班级、人数的增多,有些学校仅有的多媒体演示厅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只能各班配备一台录音机、电视机,连VCD机也只能共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教师只能采用“跟说法”,即听一句,复述一句。采用这种方法,教师要尽可能控制学生母语使用的频率。一堂课中听力时间要合理安排,一般小学阶段5分钟。因为学生连续听2~3分钟后大脑就容易疲劳,所以在听力训练时不能急于求成,要科学地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配合。要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

2.注重□语的教学和训练

汉语教学要做到口语和书面语并重,二者相辅相成,只重视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语好的学生听力也很好,□语不好的学生其他方面也很薄弱。由于每个班级人数各不相同,一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在50~60人很普遍。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开□的机会就少,而教师讲的则多,结果导致了学生能听懂,但表达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以引导为主,提问从易到难。尽量给学生提供语言情景,加强听说训练。教师除了安排□语练习、复习之外还要增加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自行编排一些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汉语节目,让学生多看一些著名影片。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兄进行提问,让学生组织有效的语言回答问题。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启发学生开□。只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声、画相结合,学生的□语关就能突破。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口语训练尤为重要,必须多组织一些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例如,诗歌朗诵比赛、游戏、5分钟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开□说汉语。在轻松愉快的環境中,学习语言是非常有效的。

9.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九

添加日期:2007-12-6出处:自治区教科所作者:刘军提供点击次数:1236

第一部分汉语字词知识(45分)

一、汉语拼音知识(3分)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上“√”(每小题0.5分,共3分)

①挑战(tiǎotiāo)③相处(chùchǔ)②弹性(dàntán)

④暂时(zànzhàn)⑤活泼(bōpō)⑥阻挠(náoráo)

二、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打“×”,没有错别字的打“√”(每小题1分,共4分)

2.我每天早上都要到操场上大声地郎读课文。()

3.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校园,我的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4.秦兵马俑维妙维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在雕塑史上决无仅有。()

5.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

三、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每小题1分,共5分)

6.一()晚餐7.一()帽子8.一()球赛

9.一()笑脸10.一()道路

四、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组成词组(每小题1分,共8分)

11.宽敞的()12.暗暗()13.明媚的()

14.尽快()15.()的心情16.()渴望

17.()的比赛18.()思考

五、填象声词(每小题1分,共3分)

19.流水的声音()

20.上课的铃声()

21.刮风的声音()

六、照样子填字组词,每个词语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前一个词语的后一个字,要组4个以上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例:团:团结→结合→合作→作风→风格

22.乌:→→→→

23.眉:→→→→

24.淘:→→→→

25.露:→→→→

七、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6分)

稀:A.事物中间距离远,空隙大B.含水多,稀薄C.事物出现的少

26.海底有许多稀有的海洋生物。()

27.这片地里的棉花种的太稀了。()

28.这碗汤饭真稀。()

八、在下面()处填上合适的字,把成语补充完整(每小题1分,共6分)

29.守()待兔30.()精会神31.垂头()气

32.走()无路33.欢天()地34.顶天()地

九、给下面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正确(每小题2分,共8分)

35.我的家乡交通不便,()那儿盛产木材,()无法运出来。

36.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呆在家里,()出去走走。

37.()她不想去,()不要强迫她去了。

38.这些花()没有人去管,它们()会死的。

第二部分交际能力测试(6分)

十、人每天都要说话,但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还要说得正确,让别人听明白。下面设计了

两个说话例子,请你选择哪一句是合适、正确的表达(每小题3分,共6分)。

39.如果遇到以下的情景,你该怎样说话?请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说话方式(3分)。()

A.买好东西后,对营业员说:“再见,我下次还会惠顾的。”

B.同学请教你,你说:“你真笨,连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做。”

C.爸爸不在家,有人找他,你说:“对不起,爸爸出差了,有什么事我可以转告吗?”

D.外地人问路,你说:“这事也要问我,有事找警察嘛。”

40.艾力老师很爱画画儿,他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如果你向别人介绍艾力老师的情况,下面

哪一项是正确的表达?(3分)()

A.爱画画的艾力老师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儿。

B.艾力老师很爱自己可爱的小女儿。

C.艾力老师有一个爱画画的可爱小女儿。

D.艾力老师可爱的小女儿爱画画。

第三部分阅读能力测试(14分)

十一、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4分)

41.短文1(每小题2分,共8分)

有经验的渔民告诉我们,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3时,当海水涨潮时,海龟常常爬上海岸活

动。一天晚上,我们守在海岛上,等候海龟的“光临”。我们悄悄地行动,因为海龟受到惊

扰会迅速返回大海。不久,果然发现两只海龟笨拙地在沙滩上爬行着,身后的沙滩上,留下

了两道痕迹——“龟道”。它们选取了高潮线以上的一个地点,迟疑了一下,然后用长大的前肢,挖出一个与体长相当的沙坑,然后伏在沙坑内,再用后肢继续往下挖一个“卵坑”。

全部“工程”,用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在“施工”过程中,也有短暂的休息,有时还可以隐

约听到它的喘气声,看来是很费气力的。它们产卵的速度很快,排完一百几十个卵,只需

10分钟左右。卵壳柔软,富有柔性,虽落入坑内相互撞击,却并不破损。最后,海龟用前

肢取沙将坑覆盖,从另一条路返回大海。

①海龟迅速返回大海的原因是:()

A.海水退潮B.遇到惊扰

C.忘了“龟道”D.挖好“卵坑”

②海龟什么时候对环境反应最敏感?()

A.刚爬上海岸时B.夜间12点前后

C.挖“卵坑”疲劳时D.返回大海的路上

③海龟的前肢有什么功能?()

A.挖卵坑产卵B.挖出“龟道”

C.感受环境变化D.覆盖龟卵

④为什么龟卵不容易破损?()

A.外壳柔软B.被沙盖住

C.相互撞击D.产卵很快

42.短文2(每小题2分,共6分)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不过,它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颜色

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是它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如果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

几只旅行鸽。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当时的事实。那

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

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

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里。1919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也在这家动物园中死

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

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①最后一只野生旅行鸽遭受到不幸是在什么时间?()

A.十八世纪初B.十九世纪初

C.二十世纪初D.二十一世纪初

②下面哪一项与旅行鸽这一物种灭绝的原因无关?()

A.数量太多食物不足B.肉味鲜美引人注意

C.森林面积大量减少D.人类大规模的猎杀

③如果给这篇短文起个题目,你认为下面哪一个合适?()

A.绚丽多彩的旅行鸽B.永远消失了的旅行鸽

C.最后的一只旅行鸽D.餐桌上佳肴旅行鸽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能力(35分)

十二、概括表达(3分)。

植物传播的方法很多。除了靠人的采摘传播以外,有的树木是靠风力传播种子,可以传到很

远很远的地方。有的靠水来传播,像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在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处。有的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着粪便排出来传到四面八方,如石

榴、樱桃、野葡萄、野山参等。松子是靠松鼠储存过冬粮食时带走的。

43.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

十三、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不改变原句句意,每小题3分,共12分)。

44.明天大概也许又要下雨。

45.同学们继续上了四节课。

46.我有许多文具新的。

47.每个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十四、仿例扩、缩写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例①: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会找个可以躲避风寒的山洞、屋檐进行集体睡眠。

缩写:蝙蝠找山洞睡眠。

例②:妹妹做作业。

扩写:妹妹一整天都坐在家里做作业。

48.雾散了。(扩写)

49.英雄的五壮士英勇地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缩写)

十五、修辞方法运用。(2分)

50.读句子,选出不是比喻的一组:()

A.红叶似火

B.长江防护林就像一道翠绿的屏障。

C.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十六、应用文写作(12分)

51.同学们非常想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可班主任玛依拉老师担心安全方面出问题,所以不同

意。请你制定一个有关如何组织好秋游活动的计划,要写出充分的理由使玛依拉老师同意。

要求:格式规范,内容清楚,文字工整,标点符号正确,200字以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年民族中学生汉语知识竞赛初二年级试卷参考答案

添加日期:2007-12-6出处:自治区教科所作者:刘军提供点击次数:780

第一部分汉语字词知识(45分)

一、汉语拼音知识(3分)

1.(每小题0.5分,共3分)

① tiǎo√ ② chǔ√ ③ tán√ ④ zàn√⑤ pō√ ⑥ náo√

二、(每小题1分,共4分)。

2.×3.√4.×5.√

三、(每小题1分,共5分)

6.顿7.顶8.场9.张10.条

四、(每小题1分,共8分)

11.房屋12.伤心13.阳光14.解决

15.紧张16.十分17.精彩18.认真

五、(每小题1分,共3分)。

19.哗哗/哗啦啦20.叮铃/丁零21.呼呼/呜呜

六、(每小题1分,共4分)。

22.乌: 乌云 → 云彩 → 彩色 → 色泽 →

23.眉: 眉毛 → 毛笔 → 笔记 → 记录 →

24.淘: 淘气 → 气体 → 体力 → 力量 →

25.阳: 露出 → 出来 → 来回 → 回家 →

七、(每小题2分,共6分)。

26.C27.A28.B

八、(每小题1分,共6分)

29.株30.聚31.丧32.投33.喜34.立

九、(每小题2分,共8分)

35.尽管/虽然„„但/却„„36.与其„„不如„„

37.既然„„就„„38.如果„„就„„

第二部分交际能力测试(6分)

十、(每小题3分,共6分)。

39.C40.A

第三部分阅读能力测试(14分)

十一、(共14分)

41.短文1(每小题2分,共6分)

① B② A③ A④ A

42.短文2(每小题2分,共8分)

① C② A③ B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能力(35分)

十二、(5分)。

43.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有很多种。

十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44.明天大概/也许又要下雨。

45.同学们连续上了四节课。

46.我有许多新的文具。

47.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十四、(每小题3分,共6分)。

48.弥漫在城市空气中的浓雾正在慢慢地散去。

49.壮士击退进攻。

50.C

十五、(12分)

10.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 篇十

农村小学生畏惧作文历来如此,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采用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写作。

一、增强自信,激发兴趣。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写出来,让学生知道作文并不难。

二、贴近生活,写出农村特色。熟悉的便是容易的,容易的就不会感到畏惧,所以,我从两点出发:

1、挖掘农村资源。

2、走近大自然。

三、加强阅读,厚积薄发。

四、交流欣赏,体验成功。我询问了同校的语文老师,较多老师认为学生对作文表现出畏惧心理。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小学生要‚激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的动力。语文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逐步改变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

一、增强自信,激发兴趣。

农村学生大多数生活在农村,或多或少存在有自卑感。他们对城市孩子存有崇拜心理,认为城市孩子见识多,写出的作文就新鲜有味。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我在作文之前重点树立他们的作文自信感。

首先我让他们明白,作文是写在纸上的人和事,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写出来,也就是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例如:我在教三年级学生习作时,结合单元专题,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在想一想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作文课上,我先讲了《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的故事,接着又播放《烛光里的妈妈》。一曲母亲的赞歌后,我发现这些孩子们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有两位小男孩的眼睛红红的,也有的已动起笔来,‚沙沙‛地写着,解雨晴同学的《母爱》尤为感人,其中有这样一段:

‚母亲的爱就是金子。‛这一段时间,妈妈常常到河里扒石子,你知道妈妈为什么扒石子吗?因为我快要教学费了,正好我家手头紧,妈妈有不想向别人借钱,所以去扒石子了,她只带了一些硬馒头。饿了,妈妈就啃一些硬馒头;渴了,妈妈就捧几口清水喝。如此下来,妈妈得了重病……

人间处处真情在,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最熟悉不过的也是父母,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犹在心头。回忆中,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他们用自己的手写出了对父母感恩的心,用平实的文字,表达出对父母真挚的情。这样下来,他们还怕习作吗?

二、贴近生活,写出农村特色。

1、挖掘农村资源。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应该像闰土一样心里有着无穷的稀奇事,描家乡的美丽风光,善良淳朴的农民,纯朴的民情风俗。写出家乡的特色,写出乡村气息,道出小镇风貌。

真实的生活就是儿童最好的课程,新课改下的课程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而绝非是某一门学科或某一本教材所能涵盖的。让乡村的世界,乡村的景色,乡村的人文成为孩子们情感的真实体验。让孩子们去感受农村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体验捕鱼捉鸟的乐趣,呼吸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在学生平时感知生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细致有效地观察生活,让学生学会‚五官并用‛,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事物的形状、颜色、动作、声音和滋味,使观察的对象更有层次,有意味。例如:我班的杨启君同学在题为《上学路上》的习作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片桃形的叶子落到我面前。我捧到手心里想到:这可能是孙悟空偷蟠桃的时候,不小心掉下来的一棵小小的仙桃,一落到凡间,却变成一片小小的树叶子了。我放在鼻子上闻一闻,还真有一股仙桃的香气呢。

乡村风景犹如一杯清香的绿茶,须慢慢地品味。让学生观乡村之景,听乡村之音,赏乡村之韵,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的习作兴趣,又渗透了‚爱我家乡,爱我农村‛的思想教育。李芳芳同学在《家乡的小河》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家门前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它像一条漂亮的蓝丝带,在这里静静地流淌着。和煦的春风从水面拂过,漾起一圈圈波纹,这时的河岸开满了野花,香气扑鼻,真让人神迷心醉。勤劳的邻居们天蒙蒙亮就担起水桶,背起锄头,迈着轻盈的步子,到河边担水,去田里劳作。

2、走近大自然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番话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要想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兴趣去写,就要让学生走近生活,走近大自然。春天,带领学生去踏青,让学生感受春的万紫千红;夏天,带领学生去赏荷,让学生欣赏荷的亭亭玉立;秋天,带领学生去赏菊,让学生观赏菊的千姿百态;冬天,带领学生去踏雪,让学生在洁白无垠的雪地上留下串串脚印。学生对大自然有了真切的感知,对生活有了切身的体验,才能触发习作的灵感,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习作离不开积累,厚积才能薄发。积累有离不开丰富的阅读活动。怎样让孩子们乐意读课外书呢?

学期初,我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在学校随时随地都有书看。那天,我会故作神秘地说:‚谁有《爱的教育》这本书,‘一个贫苦的爱国少年’太感人了,我想把它读给你们听。‛‚老师,我有!我有!‛一个个充满自豪感的声音在教村小学生畏惧作文历来如此,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采用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写作。增强自信,激发兴趣。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写出来,让学生知道作文并不难。

11.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十一

汉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母语,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民族地区,汉语成为日常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让各民族学生学会汉语、运用汉语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汉语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课程计划,实施教学,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学习的内容应是真实而实用的,“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课堂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课堂教学多有启发式、联想式,发展学生的智力,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积极性原则;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4、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活动和评价活动,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

我们必须摒弃“重知识讲解,轻能力培养”的“满堂灌”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创设并优化汉语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用汉语做事情,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

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缺乏说汉语的语言环境,汉语水平有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常常受到母语的"干扰",学生会把母语习惯带到课堂上,母语的"干扰"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民族地区学校应加强汉语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汉语会话能力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工作中笔者尝试用以下的方法交替进行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培养学生使用汉语的习惯。许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地域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讲母语已成为习惯,因此要让少数民族学生开口说汉语是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掌握了汉语文的一些初步知识,会用一些拗口的汉语进行交际,但是说不了两句又用母语来进行交际了。在教学工作中,笔者除了鼓励学生敢于说汉语外,还在课堂教学中硬性规定学生回答问题必须使用汉语,学生不会说,教师就先示范,让学生模仿,并利用鼓掌等激励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他们说汉语的勇气和信心。

2、坚持课前3-5分钟自由交谈,可让学生简单地介绍自己,对近期校园事件的看法、学校班级情况,或自己觉得感兴趣有意义的事情、经历等,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对汉语的各种语音、词汇、语法的快速反应和运用能力。这一过程应由浅入深,题目要求从初一到初三不同。为了培养学生的连贯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定期给学生布置话题,要求学生课后准备,第二天课前轮流汇报。

3、课余时间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就所观察到的事物、现象,要求学生用汉语阐述,教师纠正,再由学生表述。经常进行这种即景反应训练,学生自然会在交际中反应迅速,既"有话说"又"说得好",汉语文水平就会自然得到提高,这样有助于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从而心情轻松愉快,并勇于实践,对提高自己的汉语言能力更有信心。

通过这几种办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改变了学生学习上的被动状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不可忽视的一员,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伙伴间的亲密关系使得学生能放松大胆地运用新学的知识;相互间的纠错又避免学生产生紧张羞涩的心理压力,同时它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气氛和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特别是师生间的交际和学生间的交际尤为重要。对教学而言,交际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新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际意味着上课不是单项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和表达,共同促进学习。所以,要学会一种语言,尽力地用该语言来交际是最好的途径。

四、教师上课时尽量多用汉语授课,少用母语

用汉语授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汉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来提高他们汉语口语的对话能力。好多学生学了几年的汉语,见了汉族同学还不敢张口,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地说,错了没关系。鼓励学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要用汉语与同学进行交流以提高说的能力。

此外,课本里面的听力理解练习一定要让学生听,为他们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适当安排第二课堂活动,演讲比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汉语课程中,尝到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营的提高。

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能听懂,却说不出来,对于这个缺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说,多问。教师讲课时要用简单的语言讲解,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汉语交流,组织他们多说,多读,多看,多写,多练。

再者,提高学生兴趣并组织看汉语书,报刊杂志,汉语电影,鼓励他们看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汉语寓言故事,并养成他们看书过程遇到不会的生词和生字自己查字典理解学习的好习惯。

12.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十二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要根据校情、学情,制定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强的教学计划。 既要依据课程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也要依据学情对学习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学生应该学什么、能学什么的问题。高一年级重点抓专业基础知识教学,逐步深入,稳步提高。比如:认识专业工具,知道专业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 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基础专业术语和释义;通过反复书写、口语表达训练来积累专业知识等等。根据皮山中职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对知识点进行若干分解,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更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度学习打好基础。

二、突出强化示范演示和实践教学环节

维族学生汉语基础较为薄弱,师生交流容易出现阻碍,教师如果不顾学生的接受情况,仅用汉语反复讲解,只能事倍功半。 另外,理实一体化教学更侧重于实践,注重的是提高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演示和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多实践少理论,精讲多练更符合目前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有所得,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信心就会不断加强,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进行演示和实践,师生双向交流的机会也会增多,情境变得具体,学生对汉语的理解比在抽象的环境中更容易,会话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专业课教学

通过观察,我发现大多数的维族学生对汉语还只是停留在会抄写、会认读的水平,理解和运用能力几乎空白。面对这样的学生,对仅用汉语教学的专业课非双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课堂教学大半时间,教师思考更多的,可能是怎么能让学生听明白的问题。因此,专业课教学手段的准备和灵活运用就显得相当重要了。以图画、实物、肢体语言、维语翻译助手、拼音标注等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攻破教学重难点上起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环节能让学生过目不忘, 印象深刻。面对言语媒介作用不佳的现实问题,教师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更要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多创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多样的信息载体,刺激学生的感官,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运用教学机智有效控制课堂

工作之初,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都会抱很高的期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当自己的付出在学生那儿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时,失望和埋怨就会逐渐削弱我们的工作热情,而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厌学、弃学的状况。要教好这些学生,除了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为语言沟通的阻碍,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突发事件,甚至失控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冷静对待,不可随意判断,冒然处理,以免造成误解。一旦处置不当,便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曾经的成果功亏一篑。维吾尔族学生的性格比较直率、 活泼、无拘无束,与人交往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认同, 但行为习惯有时确实不尽如人意。所以,教师对待民族学生的态度既要合法合理,又要公正公平,更要情感为先,以爱心、诚心和耐心打动学生,同时更要发挥临场应变能力,用教育智慧去化解课堂上的危机,变危机为契机,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五、搭建学习平台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的发展虽然取决于较多的主客观原因,如:教师水平、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等,但更多的还是学生自我认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这是专业技能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这种心理上的需求与稳定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非常有利,同时,对本行业的人才储备也能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在校期间,学校和专业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应给学生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开展各项技能活动或参与各类各级竞技项目,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感受和师生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自省和潜在意识,这应该是一种逐渐向正方向发展的过程。同时,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也能得到提升。

摘要:教育援疆是国家援疆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安徽省作为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皮山县职业教育的省份,在职教上也投入很大。作为援疆支教的一名服装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感触很多,形成此文,愿以此文为援疆支教事业作些许参考。

关键词:援疆,支教,服装专业,教什么,怎样教

参考文献

13.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十三

喀什市伯乡也干力:祖丽克尔艾则孜

我们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人民,与其它民族交往少,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习惯使用维语,学习国语的语言环境差,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学习国语的重要性,缺乏学习国语的兴趣。作为一名小学国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小学学生学习国语的兴趣,提高小学国语教学质量。

一、让小学学生认识到学习国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国语的兴趣

新疆经济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各民族交往越来越频繁,国语作为各民族的共同语言,成为各民族交往必不可少的工具。我在国语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国语,熟练运用国语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学会用国语进行倾听、表达。每一个中学生熟练掌握国语,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是新疆稳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国家兴旺发达的需要。

二、创设国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国语的兴趣 良好的国语环境对于国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我们农村中学,学生在平常生活中都用维语交流,缺乏学习国语的氛围。因此,作为一名小学国语教师,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国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国语,提高国语教学质量。校园内设置国语的名人名言、各种标牌,校园内各种花草树木名称都有国语标识,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的国语早读练习,国语广播。我在教学中,办黑板报用国语,在四周墙上都贴上国语卡片、国语挂图,在教室后面设置国语图书角,放一些国语版的图书,这样浓厚的国语气氛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国语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国语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用国语组织教学,当学生听多了、说多了,他们也能听懂、会说。我在教学中,把一天的常规用语也用国语说:上课,老师好,下课、老师辛苦了,放学、起立、坐下、安静等。在表扬学生时,我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你真聪明”。在我们学校,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见面打招呼,相互之间的问候都要求用国语,这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国语的氛围,激发学习国语的兴趣。

三、国语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国语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国语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认真鉆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1、师生表演,提高学习国语的兴趣。

师生表演是民族学生喜爱的一种语言交际训练形式,教师进行示范表演,学生表演,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这样避开了枯燥的练习,营造了开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识字教学中,我利用动作演示来帮助记忆字形,达到掌握汉字的目的。有时候,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字义,也能使他们记住字形。在教学“拿”字时,我准备了一些乒乓球。我先叫学生单手接球,能够接住球的次数少。我再叫学生两手合起来接球,能够接球的次数大大增加。我就讲:把手合起来容易“拿”稳。在不知不觉中。“拿”的音、形、义,学生都牢牢记住了。把特别的字形与形象的情境联系起来,学生以后运用这个生字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当时识字的情景,想起那形象的提示语言,一定不会把字写错了。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国语教学,提高学习国语的兴趣。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国语有用时,会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国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让国语走进学生的生活。我为学生提供真实情景,如买东西、问路、打电话、看病、应聘、采访、评论等,借这些情景引导学生使用国语。这样让学生把所学语言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不仅巩固了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3、开展竞赛,提高学习国语的兴趣。

学生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将竞争机制引入国语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国语的兴趣。例如;提问可以来一个“抢答”;在词语教学中,来一个“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比一比,看谁演得最好”;“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快”;“比一比,看谁背得最多”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学生喜欢参加课堂上适当的竞赛活动,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国语的兴趣。

4、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国语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国语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把电、光、形、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活跃了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画面和语言环境,学生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国语的兴趣,促进了国语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例如:在教学字母“e”时,我用课件出示这样一幅动画:一只白鹅从远处游来,在池塘中央停下来,并扭头看它的同伴。这时画面停下来,我问:池塘中,鹅的倒影是什么形状?用手在桌上画一画。学生完成后,师再出示字母“e”,这样学生可以很快说出识记方法: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四、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适时适宜地表扬鼓励。比如一段好的对话,一次测验的好成绩,都可以成为促进汉语学习及其它方面成功的契机和内驱力。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用鼓励性语言,如对回答问题好的学生说:你真棒,你很出色等语句.有时甚至还可以借用于同学的掌声进行鼓励。“十次批评,不如一次表扬。”多表扬,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产生学习汉语兴趣。

14.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 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究。让学生在绚烂多姿、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在了解人与人,人与事物的关系中明白道理;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作文的热情,勉励他们自悟自得,从中提倡进度,体验写作文的乐趣。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二、工作要点

<1>抓好课题研究的四个环节,推进课题研究深入进行

1.课题人员职责

课题组的每次活动由组长召集并具体负责,课题组其他人员在教导处指导下展开具体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2.理论学习

(1)围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有关理论,精选学习内容。

(2)课题组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其余安排自学。

(3)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次专题讲座。

<2>落实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创设课题运行的良好氛围。

1.建立科研导向机构,强化科研意识。

2.建立目标管理制度,提高科研质量。

3.建立科研保障机制,落实奖惩措施。

三、活动安排

1、针对上学期研究的成败得失制定本学年的研究计划。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交流的形式。

3、开展班级作文比赛,对学生进行检测、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丁里镇郭庄小学

2010年2月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课题研究计划

丁里镇郭庄小学

15.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十五

一、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 蒙古族预科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兴趣不高。造成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蒙古族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可以通过英语在目前高考升学考试中所占比重的不同来说明这一点。因为蒙古族预科生在参加高考时, 英语只按30%的比例记入总分。所以, 在强调升学率的中学阶段, 英语学科都不给予足够重视。在这种背景下, 作为学生自然而然不重视英语学习, 缺乏英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也就不足为奇了。另一主要原因是一部分蒙古族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缺乏自信心。他们认为自己高考英语成绩低, 基础差, 底子薄, 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大的提高, 慢慢就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教师, 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以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应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他们把学习目的和生活目的、就业现状联系起来, 提高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在课堂教学上, 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师生、生生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兴趣和内在动机, 使学生愿学、好学。另一方面, 教师还应把英语教学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去, 可利用多种形式例如电视、网络、竞赛等途径来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积极编著少数民族预科生适用的英语教材

课程、教材、教法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 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邓小平曾经说过:“编好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当代的教材观也认为, 英语教材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Cunningsworth A.2002.7) ,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底子差, 绝大多数学生入学时的实际英语水平与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相距甚远, 甚至也没有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起点。但是, 就蒙古族预科生英语教学来说, 若采用统编教材, 统一教学模式, 虽强调了民族的统一性, 却忽视了民族的差异性, 并且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所以民族预科生英语教学诸多问题中的最大问题莫过于缺乏一套有针对性的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 由于学生、教学要求和课程安排的特殊性, 很难能从众多初级英语教材中选出一套适合他们教学的教材。因此在“一纲多本”的指导下, 考虑到蒙族预科学生的民族差异和特点, 可以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 将本民族文化引进语言课堂, 编写出切合学生实际, 起点适当, 教学内容层次分明, 自成体系, 适合预科学生的英语教材。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指导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 忽略了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指导, 致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严重脱节。尤其是对基础较薄弱的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把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非常迫切, 正如“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在笔者的预科英语教学中了解到, 预科班的蒙古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记不住单词、不会灵活运用语法、阅读英语文章困难等。以记单词为例, 许多学生反映他们花时耗力背单词, 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这时教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 应向学生介绍各种单词记忆法。如:音标记忆法、构词法记忆法、对比法等等。学生阅读文章困难, 除了与本身的词汇量小影响阅读等因素有关之外, 还因为学生未能掌握和使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程晓堂, 2004) 。因此作为任课教师, 应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传授给学生, 例如可以将略读、跳读、推测等这些阅读技巧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并且对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如指读、回读、有声阅读等给予纠正。

综上所述, 大学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每一位从事预科教学的教师都面临着挑战。通过大学预科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及相应的建设性建议的提出, 给预科英语教育工作者找出了改进的方向。我们坚信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 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一定会有进步, 我们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大荣.少数民族预科班英语教学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1994 (1) .

[2]赵留美.试论高校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过程的优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1998 (9) .

[3]曹容.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探微[J].康定学刊, 1998 (3) .

16.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十六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

在少数民族教学中开设汉语教学课程,不仅是为了其能通过MHK水平考试,更重要的是其能学以致用,全面提高自己的汉语阅读能力和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以帮助其在将来走上社会时,能够与人正常的交流沟通,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素质型人才的要求,也为实现其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关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概述

1.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

作为我国现代化人才需求的重要文化素质,良好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是少数民族学生走上社会的必备基本素养,然而纵观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现状可以得知,虽然在其学习的课程中设置有汉语教学课程,而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能力有所提高,甚至不乏汉语阅读及口语表达都较强的人才,但就总体来看,其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问题,因为汉语考试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的一门考试,这就致使多数汉语教师在汉语的教学过程中集中于汉语词汇、语法等相关考试知识的讲解,忽视汉语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死记汉语语法,死背汉语课文,其在汉语学习中将精力着重集中于应对汉语考试,有些学生即使能听懂汉语短句及少数复杂的汉语长句,但却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磕磕碰碰,词不达意,发音不准。

2.造成少数民族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现状的原因

(1)汉语学习具有较大的难度。汉语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的语言,其不仅存在着一词多义、一音多字、一字多音等各种变化,同时其“读写”和“听说”是两个差别很大的汉语系统。“读写”一般属于书面语言,其对于汉语语法的应用比较严谨;“听说”则属于口头表达语言,其对于汉语语法的应用较为灵活、随意,在意思表达的过程中,并不遵循相应的书面表达规范,如在汉语书面语中可以这样表达“今天你吃饭了吗?”,而同样的意思表达在口语表达中就可以说成“吃了吗,你?”。这就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着重于对语文课本的学习,而脱离了实际。

(2)少数民族环境的影响。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仅限于课堂上的学习和应用,而在本民族的生活交往中则应用民族语言进行口语交流,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汉语语言环境;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其对于有些汉语表达是不认可的,如在哈萨克族看来“狗”是褒义词,而汉语表达中往往将“狗”用作贬义词,诸如此类的文化差异使少数民族学生并不能从心底认可相关的汉语口语表达。

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1.运用丰富多变的汉语口语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注重汉语课本书面知识的教授和应对汉语考试,而应重视对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表达,并应用多种汉语口语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如可以通过课文朗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汉语表达口感,通过该教学方式,对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主要集中在正确发音、口齿清楚和语句连贯上,并严格要求学生在课文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表达流利、富有情感;通过口语复述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汉语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并为其在生活中的汉语表达积累更加丰富的汉语材料,可以复述记叙文、议论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要求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对文章内容的基本完整复述、文章主题的基本明确表达及文章结构顺序的合理化;课堂讨论,通过该教学方式,对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及汉语口语表达的实质。

2.应用情境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口语表达环境

纵观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现状,可以看出致使其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语言表达环境的缺失。因此,汉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入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摘取电影台词中的经典对白,让学生在汉语学习中进行角色扮演,并将台词融入自己的个人情感表达出来;根据汉语课本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将其改编为课本剧,自行进行角色扮演,并在课堂中表演出来;每节汉语课堂的教学中都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课本内容、主题、结构等进行讨论,等此类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汉语教学方式和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汉语口语表达积极主动性的培养,并养成良好的汉语口语表达习惯。

3.开展汉语口语表达的实践活动,促使其勇于开口交流

社会是一本最大的教科书,因此,汉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主动引导学生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应带领其走上社会进行汉语口语的表达实践。如汉语教师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可以带领学生去汉语应用较多的地方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7.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十七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系统中最具综合性和难度较大的一项系统工程。作文难教,是大家所公认的,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那更是难上加难。大家知道,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基础差、习惯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的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是抱着混日子、熬时间、花钱买文凭的思想来学校的。不要说动笔写作文,就是平常的课文学习也不能做到认真听讲、动手笔记、课后作业,因此,作文教学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多采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命题--提示--作文--批改--讲评,结果是作文课上捧脑袋、咬笔头的比比皆是,而交作文者寥寥无几。即使是交上来的作文中有的也只写了几十个字,记流水账;有的干脆只有“不会写”仨字。当你打开一篇或文理不通或别字连篇或言之无物或几者兼而有之的作文,似乎是在面对一个个面目可憎的怪物。面对现状,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心有所想、言之有物,具体做法如下:

一. 寓“作”于乐,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而然地想说想写。职高学生写作上最大的障碍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教师如能有意识地制作素材、有目的地导演“情境”,通过强烈的刺激信息以产生具有表象性的感知效果,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诱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和创作灵感 。

在作文教学中,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堂作文课:走进教室,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这是一堂作文课,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个游戏,名字叫‘张冠李戴’。规则是--每个人准备三张纸,一张写自己的名字;一张写介词(在什么地方);一张写动词(干什么)……。话还没完,课堂已一片欢腾,学生们的情绪非常激动。一切准备完毕后,由班上的三位同学像洗牌一样,将分类交上来的纸条洗上几遍,然后重新组合并大声朗读出来:杨锐在树尖上唱歌、王沛在云里上窜下跳、杨丽萍在西山上逛街、杨艳在珠峰上吹风……。随着读声,教室里的笑声一浪高过一浪,差不多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游戏结束了。接着,我宣布:请大家拿出作文本来写作文,题目是:“一堂作文课”;具体要求:1.文体不限,可写记叙文、可写说明文、可写议论文;2.字数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应语言通顺、意思明了;3.时间:一节课。

“上当了!”有学生大呼,可是,慢慢地,教室静了下来,同学们面对黑板上给予充分自由度的“要求”和亲身体验的一堂课开始“奋笔疾书”。由于有素材、有表达的愿望,以前抓耳挠腮、咬笔头的现象没有了。下课交作文时,全班无一人缺交!看作文时更让我吃惊,有写说明文的:介绍这一堂作文课是怎么上的;有写记叙文的:记同学们上这堂作文课的经过、表现、自己的体会;有写议论文的:议论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坏得失。一篇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原来,他们还挺有想法的。这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作文课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带作文本、老师出题、守上两节课就完了,而是要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想,为学生创设一个作文情境。惟此,才有可能让学生主动提笔,自然而然地写。

二.  结合课文,确立目标,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模仿写作,是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茅盾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古今许多作家就有过模仿,鲁迅的《狂人日记》借鉴了果戈里的作品;郭沫若的诗作受过印度泰戈尔、美国惠特曼及德国歌德作品的影响。因此,“仿中求新”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从模仿教材开始。

在训练模仿写作时,首先要确立训练的目标,结合课文,让学生仿写。我在进行说明文写作教学时确立的训练目标是:1.能有条理地介绍事物;2.介绍事物能抓住特征;3.能适当地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4.语言通顺、流畅。如学习《景泰蓝的制作》后要求学生仿写,仿写前,带学生到陶艺馆学习制作陶器。通过实际操作,并记下制作的工艺流程,回过头来又学习《景泰蓝的制作》是如何安排说明的顺序(以制作的工序为说明顺序)、如何对事物进行说明、抓住哪些特征进行介绍(精密、细致、全是手工)等。经过学习,模仿等一系列的训练,同学们写出了质量相对较高的作文。如《花瓶的制作》、《如何学作笔筒》等文,内容较详实、介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条理清楚,还能运用描摹、比喻、列数据等多种说明方法。虽然这些文章都是模仿《景泰蓝的制作》写的,但没有生硬的照搬照抄,而更多的是结合自己的体验,通过独立的构思写出的,有血有肉的文章。我的训练目标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

三. 加强“听、说、读、”训练,激发“写”的热情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功的训练,“听、说、读”是“写”的基础。学生惟有在“会听、能说、爱读”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会写、能写、爱写”。

我在每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分别制定了“听、说、读”的训练计划。

第一学期开展的是“课前读报”活动。要求在上每节语文课时抽出5~10分钟,由一位同学上讲台读一则新闻或消息,其余同学记录。记录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求在听完一则新闻后经过筛选,抓住重点进行摘要记录。这一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听”的能力。他们能通过“看”黑板上的标题把握关键,通过“听”抓住一则消息的重点、要点。

第二学期开展的是“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说”的能力,以使他们能在公众场合,有条理地、流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

第三学期开展的是“课前朗读、朗诵”活动。要求每位同学上正课前向大家介绍一篇优美的文章,要求声情并茂地朗诵出来。这一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语言的熏陶,积累丰富的词汇,并培养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古人云:胸存语库,文章才能生辉。

通过三个学期的“听、说、读”的训练,在第四学期我开展了每周一次的手抄报活动。要求在每期的手抄报中必须有一篇自己的文章,或诗歌、或散文、或消息,然后自行排版并设计刊头,老师评分后贴到班里的公布栏上。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由于在前三个学期对“听、说、读”能力的训练,同学们的词汇丰富了、材料增多了、鉴赏水平也提高了,办的手抄报象模象样的。

通过这些训练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涵、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他们原本文理不通、言之无物、感情匮乏的作文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学生也由原来怕上作文课变成爱上作文课,对于职高学生来说,这不能不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资料:

1. 《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  李明高

2. 《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

3. 《当代语文教法学法辞典》

18.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十八

笔者对新疆师范大学50名级少数民族民考民学生进行了包括汉语语法、汉语阅读、英语语法及英语阅读在内的四项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加强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来提高第三语言能力的方法不可行且没有得到理论上的支持.要改善这一状况,目前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大力推行全英文授课,减少中介语的干扰和阻碍.以此来改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成绩.

作 者:李嘉东 李珂 陈忠庆 LI Jiadong LI Ke CHENG Zhongqing 作者单位:李嘉东,李珂,LI Jiadong,LI Ke(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陈忠庆,CHENG Zhongqing(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63)

19.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篇十九

词典,在语言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书之一。通过使用词典,学习者可检索、获取、记忆、使用语言信息,提高语言能力。词典使用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正确使用词典在语言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

对学习汉语的少数民族中学生来说,词典的正确使用对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习惯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目前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汉语使用词典的情况如何?他们对词典使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本文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1 调查概况

调查对象为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初中一年级的50名维吾尔族学生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古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的50名蒙古族学生。调查采用当堂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98份为有效答卷,调查表共设12道问题。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少数民族中学生使用词典的情况。调查问卷主要有以下内容:(1)目前学生拥有词典的情况;(2)学生选用词典的标准;(3)学生使用词典的情况;(4)学生对现有词典的看法及要求;(5)学生平时遇到的相关问题。

2 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学生拥有词典的情况

由表1知,60.2%中学生只有一本词典,92.8%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或之前就拥有了学习词典,有8名学生在上小学前就拥有了词典,33.6%的学生拥有2本或更多的词典,其中高中生所占的比例明显比初中生大。这些数据表明,中学生对词典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还是有明确认识的,学生开始使用词典的时间也在逐年提前。

2.2 学生选用词典的标准

调查显示,中学生购买词典最关心的是词典收录词语的数量,其次是价格,而对十分重要的释义精确、例证详细则看得很一般。这说明少数民族中学生对词典功能的认识不深刻,仅仅重视其解码功能,认为词典收词量越大越好。

目前,图书市场上的词典品种繁多,质量良莠不齐,以致许多学生感到购买时选择困难。数据显示,46.2%的中学生自己挑选词典,听朋友、老师介绍的分别占13.2%和23.6%。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学生对词典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2.3 学生使用词典的情况

由表3知,少数民族中学生对词典功能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这显然与他们使用词典的频率有关。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对词典的认识及使用频率会相应提高。

2.4 学生对现有词典的看法及要求

关于对现有词典的满意度调查,学生态度差别不大,更倾向于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他们难以购买到自己喜爱、合适的词典。访谈中,学生们还反映了词典在编排上、内容上和外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5 学生平时遇到的相关问题

在问道“你们使用词典时还遇到哪些相关问题”时,中学生们的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因缺少对词典功能的认识和查阅词典的方法,造成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查阅速度慢,词义把握不准的问题;(2)现有的一些词典存在编排不合理、使用不方便、缺乏吸引力等问题;(3)内心存在“懒惰”情绪,希望老师直接讲解,不愿自觉查阅辞典;(4)贪图低价,有些学生在书摊购买的盗版词典存在印刷质量低、释义错误等问题,误导学生;(5)希望学校和老师给予词典使用方法和使用策略的指导。

3 相应对策和建议

3.1 发挥教师作用,指导词典使用

针对中学生对词典认识不足和使用方法不当等问题,教师应起较好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本身是一位词典使用能手。

3.2 转变教育思想,形成运用策略

学生不喜欢查词典的一个心理是“依赖思想”。他们习惯“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往笔记上抄”这种“例句搬家”的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词典运用策略的形成和发展。

4 结束语

笔者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后发现,发表的有关词典使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几乎全部是以学习英语的汉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而以少数民族学生为调查对象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正由于我们是初次探讨少数民族中学生汉语学习词典使用的问题,当我们结束调查撰写本文时,才发现调查还不够深入,还有很多问题未涉及,还有很多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使用词典学习汉语的状况不容乐观。正确认识词典和使用词典应该从中小学抓起,进一步提高词典的使用效率,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从事民族教育的工作者的共识。

摘要: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使用词典情况的调查,发现其在认识和使用词典上存在许多误区,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使用词典,汉语学习

参考文献

[1]赵卫.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词典运用策略调查[J].外语界,2004(2).

[2]史耕山,陈国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情况调查[J].外语研究,2007(1).

[3]袁邦株,徐润英.中国大学生英语词典使用策略研究[J].英语教学研究,2007(2).

[4]邵敬梅.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关于大学生查词典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6).

[5]郎建国,李晋.英语学习词典使用情况调查与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

上一篇:秋天来了的作文250字下一篇:四下美术《房间一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