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快乐教学

2024-09-13

初中地理课快乐教学(精选8篇)

1.初中地理课快乐教学 篇一

——《“祖国宝岛”——台湾省》

十堰市第十六中学 吴德彩

课型:生本地理探究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10节内容“祖国宝岛”——台湾省。本节主要讲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情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2.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

3.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4.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5.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的产品状况。6.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

(二)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3.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从地图上提取、加工信息获取简单区域地理知识。4.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在“乐中学,学中乐”。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台湾省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特征。2.难点: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 多媒体课件 电子白板 小黑板

五.教学准备

(一)知识储备——《台湾》前置问题:

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海峡两岸局势变化,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简述台湾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3.简述台湾的地形地势特点。4.P51活动题。

5.P52活动题:判断玲玲的说法是否正确。

6、简介台湾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7、简述台湾的自然资源及思考台湾岛素有“森林宝库”、“东方甜岛”等美称,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8、简介台湾的经济情况和主要城市。

9.收集资料,从正反两反面证明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教学准备

1.准备大小芒果、导游证、导游帽。2.规范全体学生“生本”地理课堂用语。

3.收集台湾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并制做成卡片; 4.对学生制作的幻灯片整理并修改。5.对“导游老师”的课堂进行指导。

6.分组讨论每个前置问题,课前抽签决定展示内容。六.教学过程——探究展示

(注:以下各环节,老师在必要情况下均会介入课堂)

(一)课堂问候: ——导游好!

——游客好!

附:两导游自我简介及开场白。

(二)课题导入:由大小芒果引入新课

导游:游客们,你们知道这两个一大一小的芒果来自什么地区吗?大的来自台湾,小的来自我们这里(十堰)。为什么台湾芒果这么大呢?和哪些因素有关?想知道原因吗?那今天我们一起去台湾旅游找出问题的答案吧!(板书:台湾;幻灯片同时播放)

学生活动:有同学提问芒果是热带水果,十堰没有芒果,所以导游的表述有误(导游向游客道歉并改正)。

学法指导:导游提问

设计目的:由实物提问激趣入题,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三)课前一分钟——地理快报(常规活动)学生活动:播报一则关于台湾的新闻。学法指导:由新闻激趣入题,转入讨论研究。

设计目的:这是“生本地理”课堂的常规活动,要求循环播报当前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播报的内容随着课堂内容变化而变化。当时正是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之时,学生从关注的灾区问题入手,找到了一则

经过长期的训练,这一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激发了他们课堂学习的兴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四)讲授新课(板书和幻灯片同时进行,必要时老师解答)

第一站:走近台湾 ———我对台湾知多少?

此环节只需解答前置问题1,将查到的资料进行分享(诗歌、历史、现状都可以)。学生活动:一个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其它小组作补充。学法指导:展示讨论。

设计目的: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在动态之中进行自主性学习;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拓展文本内涵。从中又可以做到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很重要。

第二站:了解台湾

此环节只需解答前置问题2—8。

学生活动: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与评价。学法指导:读图分析,合作学习,巩固知识并解决问题。

设计目的:此环节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台湾各个方面知识,从而突破重难点。在知识讲解中间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台湾的发展离不开内地。

第三站:热点透视——延伸与探究 此环节只需解答前置问题9

学生活动:一组代表发言,其它小组补充,各抒己见。学法指导:讨论──探究──发表观点

中学生关注热点,不仅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统筹分析的能力等。另外,对热点的分析,也可以生成新的知识,这样以来,对语文学和政治课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四站:头脑风暴——延伸与探究

学生活动:在两分钟时间内,学生用自己方式表达对台湾回归祖国的祈盼之心。然后“我们的心愿”汇报展示。

学法指导:独立探究——成果展示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以扩大知识面。第五站:习题练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出题,组外交换答题。学法指导:小组讨论——集体答疑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本节内容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双基,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习题讲评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老师学生点评

老师、学生活动:讨论后学生代表发言,老师再点评补充。学法指导:讨论——交流

设计目的:通过交流,再次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这一活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情感。

七、课堂结束语

——此次旅程到此结束,游客再见!

——导游再见!

八、教学反思

下课了,我和老师在一起交流这节“生本课”,有了不少的收获。我认为一方面,这节“生本“地理课的学习效果不错。有五大教学特色:

1、课堂形式的变化:导游课;

2、收集资料,多渠道进行;

3、激发兴趣,快乐中学习:

4、质疑历史,深层次挖掘;5.学科知识大熔炉,体现了各学科的紧密联系性。

6、学生由于课下小组探究知识面广泛,生成了只有高中教材的“台地”内容。课堂学习氛围浓厚。最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识图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一节普通的课能够激发学生心中无限的兴致和崇高的爱国情怀,已经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另一方面,老师要加强更深入的教学教材的探究,知识要更加丰满,否则底气不足,应付不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后带来的“思想容量”。我相信他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会获得回报。俗话说“学无止境”,我今后会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让他们真正做到在“乐中学,学中乐”。

2.初中地理课快乐教学 篇二

1. 利用日常的地理常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般来说, 常识性的东西很容易理解, 也便于记忆。地理常识很多, 也很繁杂, 可以从最常说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开始。比如, 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那条河?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最大的平原、最大的洲、最大的洋是什么, 等等。

2. 利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 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爱好。比如, 我国的少数民族:维族人喜欢舞蹈, 能歌善舞, 男女老少都喜欢戴四楞小花帽, 喜欢穿牛仔衣和皮靴, 习惯把右手放在左胸上, 表示尊敬。藏族人喜欢吃糌粑, 喝奶茶、酥油茶、青稞酒, 喜欢穿长袍, 献哈达是藏族人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3. 利用天气气候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天气是变化无常的。有时晴空万里, 而有时又瞬间乌云密布, 倾盆大雨;有时风和日丽, 而有时又狂风大作。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奇怪的自然现象, 如同样一座山, 高度不同, 生长的植物截然不同;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而有的地方又终年炎热, 这些自然现象都说明了一些地理上的有关知识。

二、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是学好地理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 只有对学生付出了爱心, 才能感化学生, 乐意接受你的教育。同样, 我们的地理课也需要对学生付出爱心, 需要我们教师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帮助学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尊重教师, 喜欢教师, 爱戴教师。也只有学生喜欢教师, 才能喜欢教师所上的课。试想, 如果学生不喜欢一个教师, 他们又怎么会喜欢那个教师所教授的课呢?因此, 要想让学生喜欢教师的课, 乐意上教师的课, 我们教师就要爱护学生, 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 帮助学生, 与他们交朋友, 平等相处,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所作所为。这也可以说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法宝。

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精通教材内容, 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打动学生

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课, 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精通教材内容, 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打动学生, 感动学生。因此, 要想上好每节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精心做好课前教学设计。

即教师要学习课标, 研究课标, 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做好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的设计。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这主要包括教学情景的导入,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具的使用, 板书的设计, 作业的布置以及课后反思等。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气氛要活跃,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对此, 教师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明显, 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 做好教学反思。

一节课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做好课后反思, 总结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思考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不足的地方是什么, 为以后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这个教学环节非常重要, 不可轻视。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 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四、熟练掌握地图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

地理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掌握好运用好地图。这也是取得地理课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 要想学好地理, 必须能熟练运用地图。要能达到熟练运用地图, 一是要多看地图, 二是要亲手画地图, 熟练地画出某一个地方的位置。如能熟练地画出重要的铁路干线、重要的河流、每一个省份的位置, 等等。地理知识丰富而繁杂, 能把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在地图上, 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不管是重要的山脉、气候、河流, 或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交通枢纽、港口城市, 只要一提起, 就能在地图上展现出来, 在脑海中呈现出来, 说明充分掌握了教材的内容, 教学成绩自然也不会差。

总之, 只要我们注重教学细节, 关注学生实际,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在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 就一定能使地理课教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浅谈初中地理微课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同时包括与该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练习测试以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因此,“微课”是在传统单一资源的类型(教学课例、教学课件)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是对一个知识点具体化的教学,主要围绕某一问题而设立的目标明确、内容简短的教学活动。学生易于掌握,同时微课程也是一个有计划性的实践系统,教师可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学习。微课展现知识所需时间段,同时可以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情景化的方式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设计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进入“微时代”,特别是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的推广,“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必然在初级教育阶段得到普及和推广。那么,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如何设计一节好的微课呢?

1.认真钻研教材,将教材内容“分解化”

一节地理微课设计成败,关键看教学效果,而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强调学生对讲授知识点认知与理解程度。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地理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相应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有创新地进行分析和处理,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易懂。如,在初中世界地理中要给学生讲授澳大利亚这一小节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可能会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地理位置;(2)气候;(3)植物;(4)动物等。学生听起来很枯燥,也许初次接触世界地理的初中生连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都记不住;但是教师可以尝试将这一小节内容“分解化”,即寻找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本小节的教学内容。

2.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微课类型,构建完整精练的教学过程

以下几种类型是微课设计常用的方式:(1)问答方式。教师依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该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获取、巩固和检查所学知识。(2)课堂(分组)讨论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全班成员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共同研讨,进行学习。(3)教师引导启发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思想与思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4)课堂演示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教具或实物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认知的过程。(5)专题实验方式。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一定的实验器具、设备和实验材料,通过相应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在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如,在初中世界地理中要给学生讲授澳大利亚这一小节内容,教师可以选择讲授类与问答类相结合的方式。提问初中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澳大利亚有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时在微课视频中展现动物的图片)这些动物有哪些生活习性?(引出世界版图中的澳大利亚;同时展示魏格纳的板块漂移学说的版图,让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知识,并强调澳大利亚的动物是独一无二的。)

3.制作实用的微课教学课件(视频)

教学课件(视频)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计微课教学课件(视频)的过程中要力争做到:(1)主题突出,具有美感。优秀的微课课件是内容与优美形式的统一。在教学中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2)图画丰富,动静结合。动静结合的图画不仅丰富了微课内容,还能有效督促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3)合理穿插拓展知识。在一个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时间,并在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一部分拓展知识。如,在世界地理中穿插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或者世界杯,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拓展知识要适可而止,切忌喧兵夺主;(4)微课课件(视频)要易于操作。在操作界面上设置菜单、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方便教师在课堂使用,在课后交流。

初中地理微课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年轻教师在教学中认真钻研业务知识,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认真备课,在微课设计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在微课教学中用心教学,做到真正地融入地理教学。地理微课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年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为提高地理工作效率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4.初中地理课快乐教学 篇四

一、重视在实践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自己动手实践、校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例如,在〈〈地图〉〉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绘制校园平面示意图,让学生将实物转化成符号。从中得知,什么是比例尺,地图上有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同时掌握绘制地理草图的技能,也能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了亲切感,有助于形成生活中主动观注和使用地图的习惯。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地理现象。如,让学生记录正午太阳照射的物体的影子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通过记录水表每天家庭用水量,让学生既会读出水表的读数又能使学生尽量想出节水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这样在各种活动中,师生有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改变了师生的关系。

二、重视从生活实际中学习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到“中国的气候特征”,“季风”这个概念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蓟县冬、夏季的风向情况,我问:“我们这个地区冬季吹什么风?”学生回答:“西北风。”我接着问:“我们这个地区夏季吹什么风?”学生回答:“东南风。”接着,我补充讲解:像我们这个地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就是季风。同样,在讲授“我国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冬季由于气候干燥,我们的手、嘴唇等特别容易裂口子”。在讲授交通运输中“枢纽”这个概念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蓟县汽车站的情况。此汽车站联系着我们蓟县与天津市、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公路运输。我们蓟县的汽车站就可以称上是蓟县公路运输的一个“枢纽”。这样通过举例说明,学生就可以把这些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重点及关键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注重在探索中学习

20世纪50年代,从提高教育质量,改进科学教育入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所谓科学知识,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 “思维过程是可教的,且思维过程的学习比结果的学习更为重要。”他提倡的就是培养探究性思维学习方法。新课标同样提倡教师要使用探究式教学。教师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动脑筋、敢质疑、亲自动手、大胆探究,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为了培养和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在学习《地球仪》这一节时,先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制地球仪,说出—地轴、两极、赤道等概念。从而使学生既明白了这些地理名词,又使学生有了一个地球这个球体的空间概念。然后,在讲经纬网时,教师提出问题:一艘海上遇难船只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所在的位置?并在自制的地球仪上标出假想遇难船只的位置,让学生边观察边议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问题。然后叫几名学生报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又问学生当你去电影院看电影怎样找座位。教师由此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再自制的地球仪上标出南、北纬23.5°,南、北纬66.5°,0°经线,180°经线并在此地球仪上画出北京的位置。从而明白遇难船只怎样让别人知道其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了。又如讲“地方时”时,提问“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央电视台播放刘翔的110米栏的决赛,是在凌晨1点多钟,难道刘翔是在半夜进行比赛吗?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即带着问题去学,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时时处处有地理知识。再比如讲“水资源”一节时提问“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讨论学习,有关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及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的特点。从而明白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

四、注重合作学习

新的地理学习方式提倡除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外还有合作学习,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利于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更具生动,富有亲切感。例如:在学习《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记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歌诀。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学习,教师把已准备好的具有国家名字的卡片发给学生,然后教师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找到与卡片上的国家吻合的顺序站好,看哪一组用的时间最短。又如在学习〈〈收听天气预报〉〉这一节时,天气符号不好记忆。讲完后给学生十分钟记忆,然后按学习小组让学生做为天气预报播音员。把课本上的天气预报图从头到尾每个小组播报一遍,看哪一个组声音洪亮、准确、流畅。如有播报不准确的,有停顿的就坐下,后面的同组同学继续播报。最后看那一组报的最好,用的人数最少。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再比如学习〈〈设计旅游方案〉〉这节时,让学习小组自己设计旅游方案,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优势,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来完成本组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但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拓展完善,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五、重视地图的运用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图象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如何利用地图对学生进行图象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师面临的新任务。首先,应该运用书中插图,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比如,在讲比例尺时,书中给出的三幅比例尺大小不同的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得出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要注意运用插图。其次,还要积极运用板图,它既简便实用,灵活性大;又可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还能动态显示,形象具体。比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这一节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轮廓图,让学生说出主要走向的山脉后。教师在黑板轮廓图上画出这些山脉的简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地图填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的丘陵的名称,并且填完每种地形区后让学生讨论说出它们的区别。这样师生共同完成,边讲边画。既简单、容易、效果好,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再比如,在讲,〈〈水资源〉〉这一节时,将水资源的形成过程中,边讲边画,把死图变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统一协调,在观察中获取知识。

5.初中地理公开课评议 篇五

当我得知要上展示课,第一时间就和我们组的老师探讨讲课的内容,大家帮我分析目前来说最好的选择:2.2课件展示很出彩,3.1学生活动也很有看点。最后根据课程进度,选择了3.1。大家立马表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说。

我随即开始着手备课,准备课件。好几个晚上要么是为了找一个图片,要么是调整课件顺序,要么是琢磨课件的细节,要么是撰写教案详案„„一次次不经意外面天已经黑了„„

终于在周二课时进度正好到了的时候基本成型,先是自己第一遍试讲,然后第二遍就邀请同组的老师们来听,当时仓促地调了节周三的第一节课,没想到大家都来了,我看见下面坐着组里的所有人,那一刻感谢的心情超过了紧张。

一节课终了,每一个老师的听课本上密密麻麻写的对我的建议,“你说得太多,要懂得放手”,“讨论次数过多,最好集中”,“有几张图片不清影响学生观看”,“大洲位置不是初中地理学习的范围”„„我一一记下,当时觉得像是推翻了我本来的所有设想,但细细一想的确都很中肯,直指要害。

第二天周四就是展示课了,当天我还有第四节第五节两节课可以试,我赶紧趁第二节第三节把课件调整修正好,回到办公室,大家继续集思广益帮我出谋划策。组长杨老师最后说,晚上让她再看一遍。

那天晚上我印象太深了,连天的阴雨那天晚上下得还是很大,在孙主任的办公室里,杨老师一张一张地看我的PPT,听我的思路,看我的教案,不放过哪怕是一个空格。最后我们就课时长度探讨了好久,因为我在后两个班试讲时,一个超了3分钟,一个提前了5分钟。杨老师帮我分析各种可能,最后找到了一个可控的环节背诵环节,解决了我的难题。最后弄完已经快九点了。

正式上课,组里的老师们都来了,张校长和周主任来了,张校长进来的时候,我的脑袋一下子紧张得空白了几秒钟,但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和组里老师们鼓励的微笑,我很快恢复了镇定,一堂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铃声响起,我正好也说完了最后一个字,我看到杨老师露出了一抹神秘的微笑,只有我能理解这微笑,我们之前的探讨起到了效果,时间刚刚好。

最后评课,大家都是首先对我的课进行了正面评价,然后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这也是让我这些天不停思索的问题。

一、语速过快。我已经有五年的教学经验了,这一点实际上一直困扰着我。后来我听了好几节新进语文老师的展示课,突然有点开窍,抑扬顿挫并不是简单的语速慢,而是蕴含着对知识传授方法的理解,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

二、学生活动组织不够顺畅。因为在学生讨论时,好几次打断学生补充说明,一是因为的确是在学生的讨论中发现了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学生活动准备不够充分。尤其是上周听了张革主任对于小组合作的看法,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小组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随性而为,而是应该基于课堂设计,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而客观严谨的制定的教学环节。

三、练习题效果不突出。设计练习题,一定要要审慎,题目的选择、要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详细考虑。

四、张校长特别针对本节课“海陆分布”的内容提出了“立体地理”的概念。提出要重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将地图立体的映现在脑海里,从根本上学习地理应用地理,受用终身。这一点我将会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认真贯彻,努力实现。

6.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篇六

以疑激趣

教学片段一:(同步展示图片)——

教师问: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大家说为什么呀?

学生1:他们那地方很穷,修不起房子。

学生2:不对,沙特阿拉伯很富裕,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不可能是因为穷。

学生3;老师,是不是因为那地方环境优美,住在屋顶可以尽情地欣赏周围的风光,站的高,看的远。

学生4:不对,那晚上就不怕冷?也不怕下雨?

老师:同学们,要想搞清楚原因,就的好好学习地理,学好了你的知识自然就丰富起来了,你就能解释了这些奇怪的现象。

学生们:老师,我们现在就很想知道沙特阿拉伯为什么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

老师:好吧,请同学们看地图,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终年气温很高;气候干旱,很少下雨,可谓“滴水贵如油”,人们把床位安排在屋顶上,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

学生们:啊?原来如此呀!

教学片段二:——

老师问:来自非洲东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经常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1;他们没有鞋子穿,已经练出了赤脚走路,所以跑起来快。

学生2:不对,没有鞋子穿与跑的快没有关系。

学生3: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常追赶野兽练出来的。

学生4:是不是因为他们经常没有水喝,锻炼出了忍饥挨饿的本领,在跑步中不觉得渴、饿。

老师:大家思维很活跃,老师感到很是欣慰,不过,你们说的还是没有科学的依据,要想弄清楚原因,大家就的学好地理。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为什么。请看图,非洲东部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中含氧量相对较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适应了缺氧的环境,中长跑运动员需要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来自高原地区的人,无氧耐力具有优势,比较适合中长跑运动,这也是来自东非高原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通过探究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说,学习地理这门课好不好呀?有趣没趣呀?

学生:好,很有趣。

评析:

教师提出了一些的问题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以疑激趣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老师让学生先七嘴八舌地发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谈话、聊天的形式来和学生对话,体现了师生关系民主、融洽。也很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方法

教学片段:

教师问:同学们,既然地理课能让我们内知道很多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地理课呢?

学生1: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2:及时做作业和复习

学生3:上课认真听讲,不说小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学生4: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鱼,两日晒网。

教师;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地方或者了解一些地理现象,你还的必须首先知道它们在地球的什么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去分析产生一些现象的原因,对不对呀?

学生们:对

学生5:老师,像我国南方为什么就热,北方为什么就冷,这要看地图才能分析出来。

学生6:为什么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人烟稀少,这也的看地图就能分析出来。

学生7:如果不看地图,我们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美国在什么地方。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对,学习地理离开了地图,就等与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要想学好地理的确需要大家做好课前语系、课后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你们说的这些道理是学习每一门课程所要求的做到的.地理学科除了要求做到以上几方面以外,我们还得重视学会读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评析:

长期以来,所有的课程的学习都好似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一言堂,根本没有学生发言的权利,以上对话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课堂充满了民主的气氛,从对话中也能感到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那种把学生看成什么也不知道的陈旧的观念在这里荡然无存。

案例反思:

7.初中地理课快乐教学 篇七

(一) 地理专业师资匮乏, 水平欠佳

农村地理教学改革首先要有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和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近年来, 高考和中考中地理的分数所占比例很小, 而且地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就业。高校针对就业市场的形势, 缩小地理专业的招生人数, 导致地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量不足。初中地理在中考中的比重很小, 所以, 地理教师得不到学校的重视, 地理教师在职称评定、业务考核和继续教育方面都不如语数外的教师, 因此, 部分教师对地理教学也不够重视。在农村初中, 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 而且初中的许多地理教师也兼职教授其他课程, 教师的学历层次比较低, 地理教学的效率很低。

(二) 优秀的教育成果未及时运用于教学工作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 能够探索和思考农村地理教育方法。同时也在实践中领悟许多有用的教学手段, 能够取得优秀的教育成果。但是, 这些优秀的教育成果很少在教学中应用, 主要是教育成果不能得到认可, 还有就是教学设施不齐全。地理作为辅修课, 教好教坏都一样。以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很难提高。

(三) 地理教学的基础设施和资料不足

地理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教学道具, 如模型、图片、实物和影像资料等。地理教学要有灵活性, 如教法灵活、空间灵活和时间灵活, 一个小的考察、展览、测量等可以作为一节课。但是,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设施配置方面比较落后, 缺乏教学道具和书籍, 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农村初中无法展开, 校内课程资源极为缺乏。

(四) 学生对地理环境实地感受的机会少

地理课程与人类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 在农村生活的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山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运动过的痕迹。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身边所见到的自然景观, 农业生产事项, 城乡综合规划, 并且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进行评述。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野外考察气象、水文和地质等项目, 了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对地理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学校值注重课堂的理论教学, 对课外的教学活动不重视, 因此, 学生对地理环境实地感受的机会少。

二、解决农村地理学科教育的建议

(一) 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

全国约75%的初中学生在农村, 农村教育的问题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因此, 必须加大农村教育的惠民政策,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一部分有经验的教师到农村进行支教, 并且加大学校的硬件建设, 改善校舍, 建立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

(二) 注重教学反思, 提升导学水平

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不仅是对一般性教学活动的回顾, 更应该引导以后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在农村地理教学中, 教师应该做好教学观念的反思、教学设计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反思。在教学观念的反思上, 要求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反思, 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设计的反思上, 要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相适应,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行为的反思上, 要求教师在教学的中转换角色, 建立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方式。

(三) 树立地理学科为现实服务的思想

目前, 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农村初中毕业生中有一部分能够升入高中, 其余转入职业中学或者回家就业;二是初中毕业由于年龄的关系还不能适应农村的经济建设。因此, 在课程改革中, 我们借鉴成功经验, 因材施教, 将农村地理教育和农村的生活环境想结合。农村也有很多的教育资源, 比如黄土高坡、农舍炊烟、道路桥梁、丘陵山冈和一草一木都是教学的主要元素, 对于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四) 改革和创新教育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授课方式, 按照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学生的自主性完全缺失。这样课堂教学的结果, 忽略了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记忆, 忽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培养, 学生简单的记忆代替了创新和思考。因此, 地理学科多元化教学评级体系的构建是教学方式和考核体制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 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 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成为根本点。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师正确引导”的教学教育方案, 要按照现代教育的思想, 开展多元化的地理教学评价目标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把教学的过程与教学的结果相结合, 把教学的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将惩罚性评价方式与鼓励性教学方式相结合, 建立一个全面的地理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新课改的实施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为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同时也存在着挑战。地理教师要认清教育发展的趋势,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 使地理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相一致, 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思想。同时地理教育的发展要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 达到以学致用, 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热爱家乡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宝堂.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4) .

[2]吴育忠.中学新课程下高师地理教学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2) .

[3]孙芳芳.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 2013 (3) .

8.浅谈初中地理课中地图的教学 篇八

一、紧密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学习地理必须运用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怎样阅读地图?一看图表标题,标题指明了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与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图片分散在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不然有可能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二看图表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三看图表内容,看时要细、要详。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

在课堂上紧密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使教材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能接受理解。例如,讲《美洲》一节,在指引学生看《北美洲自然环境》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要了解掌握北美洲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气候造成的影响。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北美洲各地形的名称、分布、平均海拔、地势起伏等情况,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及冰川作用显著的特点,说明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因素影响显著。

二、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地图

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地理教学。在教学中将世界各国或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景观点等美丽动感的画面通过投影仪、电视机、课件等生动有趣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室里能看到世界、了解世界,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又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不失为现代教学的首选方法。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地图知识,轻松读图、填图,并实施图文转换,以提高认识,加强记忆,发展思维。而且可以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制简易地图

简易地图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去勾画地图。教学实践中用最简单的笔画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绘出所需要的示意图、简图,或是结合教材边讲边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以前沉闷单调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所要引导的问题上。

例如,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就是采用地理简图来进行“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边讲边在黑板左上角用圆圈绘出铁路干线交汇点,然后用直线条连接成为铁路干线;先标注全国铁路枢纽中心北京,再在相应位置标注全国最大城市上海,然后用直线相连,说明该线路名称;讲一条干线,画一条,画完南北铁路干线,再画东西铁路干线;最后,再熟悉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要求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根据铁路干线结合农民工的流向思考,从本地区出发到北京、上海等大都会的近便线路。整节课气氛十分活跃,可见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用处很大,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作用独特。

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书地图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不容易。教师要经常练习,提高绘图基本功,还可以利用备课时间自制简易挂图在教学时使用,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清楚明了教学的内容,实现教学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边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笔者要求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地图,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锻炼动手能力。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自觉学习掌握地理知识点,提高识记、填注、分析地图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完中国地理“西南三省”一节后,为了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把西南三省的教学挂图挂在课堂上,指名学生在挂图上“举例说明西南三省地势和气候的关系”,他们就能在地图上熟练地指出:“贡嘎山、峨嵋山和重庆都在北纬30°稍南的地方,但由于贡嘎山海拔7556米,峨嵋山海拔3099米,而重庆海拔仅200多米,根据地势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的原则,所以贡嘎山气温比峨嵋山低20℃,峨嵋山比重庆又低20℃,所以说地势同气候是有密切关系的,不仅西南三省如此,其它地区也同样。”这一答案基本是正确的,而且完全是根据地图情况答出来的,这是理解记忆,决不是机械记忆。

上一篇:第18周备课教案下一篇:工作打电话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