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历史教学设计(精选15篇)
1.怎样进行历史教学设计 篇一
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所有现代教育思想理念都可作为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其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二)遵循原则
1、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问题是教学设计中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因而教学设计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未来教育注重学生的学,强调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设计。为学而教。
2、自主原则
未来教育的自主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设计好学生独立进行的探究活动。自主原则的另一个要求就是学生是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建构起知识,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问题情景的创造,以及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适时指导或给予帮助。
3、主题原则
传统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及教学组织的严谨性,这种“大而全”的做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个性品质的发展。未来教育认为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其核心知识,其它知识都是围绕这些核心知识来展开的。教学设计应根据核心知识确定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题,运用逆向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法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目的性强,层次清楚,体现思维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
4、发展原则
未来教育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在知识方面就是教师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最为重要的知识,其他相关知识是学生通过活动自主建构起来的;体现在学生方面就是尊重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哪些知识是学生所必需的?哪些是提高的?哪些知识是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可以自主建构的?哪些是学生比较困难的?教师如何点拨?
5、合作、交流的原则
教师的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及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发展性原则决定了课堂学习方式是合作、交流的形式。合作、交流的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问题情景的营造,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启发引导。合作、交流的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克服教师问题学生答,或者学生问教师答,或者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提倡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6、技术增强的原则
未来教育强调现代技术的使用,强调现代技术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用力工具及技术的普及使用。在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强调技术服务于教学内容,要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技术;强调技术的使用是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强调技术的使用是否促进了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强调技术的普遍使用及推广价值等等。未来教育的技术增进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设计好教学内容,其次再考虑教育技术的使用,避免重技术忽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现象,让技术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而不是一种形式。形式化(模式化)的教学会阻碍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教学活动处于低水平状态。
7、巩固原则
巩固训练是我国教学的长处,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考虑如何围绕重点知识设计理解性的变式练习及强化性的巩固练习。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明确目标、把握内容、制定策略,到权衡利弊,即从教什么和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得怎样几个方面入手,形成各个层次的教学系统。教学设计模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其构成要素是相同的。
1、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的分析是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为什么要学,以及所学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进行的分析,是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必要性的分析,从而明确“为什么教”的问题。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和各种动机一样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也是一种人的需要。在学校环境中,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驱力主要有以下四种:(1)生理与安全需要的内驱力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即为了生存的需要,可以产生学习的动机,去学习各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感情需要的内驱力这种感情的需要,可以是从学习的本身获得的一种乐趣,也可以是从学习的外部获得的感情报偿(如为了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由此产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强烈的感情需要色彩。(3)认知需要的内驱力人有一种理解问题、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需要,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即求知欲望,是进行学习的重要动机。(4)成就需要的内驱力为了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去获得另一种非学习的成就,如受到尊重或得到地位的提升,也可以产生学习的动机。
教学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回答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不是已经掌握?
(2)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中,有哪些部分已经掌握?(3)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中,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4)有多少人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
只有正确地回答学生学习的现状,才能正确把握教学设计的要求,知道应该教些什么,哪些知识和技能应该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和技能可以略教或不教,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课堂中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长短与内部需要分析有密切的关系。
2、学习内容的分析 学习需要的分析,查明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即明确了“为什么教”,为教学设计工作奠定了初步基础。接下来就要分析和确定学习内容,这是对教学内容构成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把握教材,来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这里要注意对教材的使用,而不单纯地教教材。)只有进行学习内容的分析,才能为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会因学习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有一些基本步骤,这些基本步骤包括:
(1)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
(2)首次评估学习内容
(3)确定单元目标
(4)学习内容的具体分析
(5)再次评价学习内容
3、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对某项学习目标的学习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搞好教学设计,必须分析学习者在进入学习过程前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必须确定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必须注意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特点,必须了解学习者的准备状况。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从事某项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状态,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单纯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而不考虑学习者的水平和能力,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总之,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时刻考虑“谁学”的问题。内容方法
(1)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
起始状态分析可从学习者知识起点能力、技能起点能力和态度起点能力三个方面来分析。过去教学较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分析,忽视情感态度(即人的感受),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
(2)学习者一般特点的分析
学习者的起始状态是教学的起点,对教学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学习者的一般特点将对教学产生间接的影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对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学习风格的分析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那些持续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指学习方法)和学习倾向(指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的总和。学习风格的个别差异,对学习与教学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学习风格的特点,就可以恰当地处理学习内容,准确采用教学方法,科学地选用教学媒体,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有效提高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对教学策略设计等产生直接影响。如:有的学生喜欢安静,有的喜欢有背景音乐,在教学策略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针对语词技能较强的学生,往往可以通过叙述和词汇来帮助对数学的理解。
学习者的分析,涉及的方面较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学习者的所有特点作全面的、详尽的分析。因此,在进行学习者分析时,只要抓住与学习任务有关的、一些重要的特点,作出必要的分析。一般可以根据下面一份分析学生特点的要点提纲进行分析: 分析学生的要点
1、学习内容方面的能力
(1)在有关的学习内容方面,学生目前的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如何?
(2)对有关的学习内容,学生有什么背景经验?
(3)学生对学习内容可能存在哪些误解?
2、态度
(4)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一般态度如何?对哪些课题可能存有喜爱或反感的情绪?
(5)学生喜欢什么教学媒体与方式?
3、语言
(6)学生的语言水平如何?
(7)有关学习内容中,有多少专门术语已为学生所掌握?
(8)学生喜欢哪种教学风格?
4、工具技能
(9)学生的学习技能水平如何?需要多少外部的指导和反馈?
(10)学生能否使用教学设备及运用学习方式?
这项工作可以通过访问、征答、测试以及查阅研究文献,从而获得有关教学对象的资料。
在分析阶段,学习需要的分析了解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学习内容的分析揭示了从属知识、技能及其相互关系;学习者的分析则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并分析了学习者的一般特点及学习风格。这样,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可进入下一步设计过程。
4、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指针,教学目标的确定将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性、方向性、主动性和计划性。根据前面的背景分析,制定出具体、确切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系统方法论和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目标应该预先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媒体的选择,同时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1)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作为规定教学方向的重要指标体系,一般分为知识、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领域。当然,随着社会的需求会有新的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所设置的三个目标,是关注学生发展理念的体现。)
(2)教学目标的编写
教学目标的编写,不是写教师的教学活动,而是写希望学生在学完后应知道的或能够做的行为变化。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编写时,要注意教学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区别,不要把学习目标写成教与学的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所陈述的教学目标,指的却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或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活动。
5、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目标确定后,就要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学策略的设计,明确教学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即“怎样教”的问题,促使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策略的特点:(1)指向性(2)灵活性(3)多样性
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1)从教学目标出发(2)依据学习和教学理论(3)符合学习内容(4)符合学习者特点(5)考虑客观条件
教学策略设计内容:(1)教学顺序的确定(2)教学活动的安排(3)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4)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策略的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我们必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设计工作,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巧妙地设计各个环节,合理地安排各种因素,使之形成一个优化的结构,以发挥整体功能,求得最大的效益,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是“低耗高效”。
6、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的选用实际上属于教学策略的研究范畴,把它单列出来,是为了突出教学媒体在教学设计中重要地位。过去可供选择的教学媒体仅仅是黑板、粉笔等。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教学媒体。所以,现在可供选择的教学媒体多种多样,选择的余地也很大。我们应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学习者的特征、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策略的安排等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有许多种类,各种教学媒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没有一种能对所有教学情境都适用的教学媒体,我们应遵循“经济有效”的原则来选择教学媒体。选用教学媒体的原则
(1)根据教学媒体的特点和功能进行选择
(2)根据教学目标的类型和学习者的特征选用教学媒体
(3)不存在“万能媒体”
(4)应考虑易获得性和成本问题
(5)必须熟悉教学媒体的操作技术
(6)注意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
不仅要选择教学媒体,还要具体设计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设计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将教学内容与方法转换为印刷的或视听的等具体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以把学习内容充分展示给学习者,使学习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7、教过程的设计
通过以上三个分析和三个设计阶段,应着手设计教学过程了。所谓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用流程图的形式,简明扼要表达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观地表示教学过程,给教师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
(1)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习者为主体和媒体优化作用。(2)遵循学习者认识规律和学习心理(3)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
四、目前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重一定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下的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具理性化特点,理念应是设计的灵魂。但在设计中教学内容设计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理论的指导仍然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理论与实践结合再紧一些。
(二)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千万不要忘了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学而设计。没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往往是教师如何表演的设计。
(三)要注重学情分析基础上的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缺乏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只是教参教案的移植。目标撰写时应注意知识、技能、情感目标都涉及到,尤其是情感目标。
(四)教学设计中应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
现在教学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不用教学策略与不会用教学策略,这就需要对教学策略再深入研究。
总之,教学设计是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坚实的理论基础,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特别是针对传统教学备课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这将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反思自己的教学,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搞好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可以断言,没有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有教学的优化,教学设计是达到教学最优化理想境界的关键一步。
…
2.怎样进行历史教学设计 篇二
一、 物理规律的类型
1.实验规律.
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 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 如焦耳定律、欧姆定律.
2.理想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用实验来证明, 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对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 去掉非主要因素, 抓住主要因素, 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 总结出来的规律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事实为根据, 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 叫做理论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
二、那么, 怎样进行物理规律教学呢?
1.加强实验, 引入物理规律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 提供感性认识.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有的教师不甚了解感性认识是头脑进行思维加工的原料、掌握规律的基础, 在教学中习惯于"口头加粉笔"的教学, 特别是对教学中的物理实验不重视, 因而在学生对所学的物理问题尚未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的情况下, 要他们掌握物理规律是不可能的, 在物理教学中不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事实, 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 那么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是枉费心机的.因此, 教师必须一开始就要加强实验教学, 来展示相关物理知识和过程, 利用直观教具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知识基础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学生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 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 就形成了物理规律.
2.建立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只有在学生获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排除次要因素, 抓住主要因素, 找出一系列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 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建立规律.
3. 讨论物理规律
教学实践证明, 只有被学生了解了的东西, 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物理规律建立起来以后, 还必须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 以深化学生的认识.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物理规律的意义;二是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物理规律与相关规律间的关系.讨论还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以便使学生获得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
4.运用物理规律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在这一环节中, 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事例,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 使学生深化、活化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 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 逐步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物理规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2.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
3.要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在规律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防止学生对其死记硬背.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1) 从理论上解释实验规律, 做到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来充分认识物理规律.
(2) 要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如ρ=m/v.对同一物质而言, 不能说密度跟质量成正比, 跟体积成反比, 因为同一物质的密度不变的.
(3) 要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 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
(4) 要充分认识物理规律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4.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
3.怎样进行队列教学 篇三
[关键词]对列教学;教学与学生兴趣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着名的学者管仲说: “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比较单调,主要内容有立正、稍息,报数、向左转、向右转,原地的队形的变换、行进间的队型变换、齐步走、跑步走、向左转走、向右转走、向后转走、合队走、分队走等。反复的训练中,学生会感觉枯燥疲惫,从而失去了对队列队形练习的兴趣,把它看作是一件苦差事。教师在教学中不妨采取情景创设的方法,把学生带人一定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调节教学气氛。
1.场景模拟法。教师把训练场地布置或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特定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利用小学生好奇、爱新鲜的心理特征,激起他们训练的热情。
例如在齐步走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國庆六十周年大阅兵的场面,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音乐的伴着下,让学生进入角色,同时教师也要置身其中,扮演好检阅者的角色,用语言激发他们的激情,用口令来指挥他们的行动,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练习,精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异常的好。
又如在练习原地四面转法时,教师可以把训练场地布置成热闹的十字路口。让一部分学生来扮演行人和车辆,另一部分学生就模仿交警指挥交通。当“小交警”打着手势向不同的方向转动时,课堂上学生情绪十分高涨,同时,教师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学生的动作,要规范、标准,动作优美、洒脱,以往训练中重复单一的原地四面转法得到了较好的巩固。在教学完成后,学生的反馈中,反应特别的好。
2.游戏竞赛法。每个人都希望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小学生的好胜心更为强烈,在祷戏中获胜是学生参与活动最重要的原动力,因此设计一些竞赛性的游戏也是队列队形训练的有效载体。
例如在“集合解散”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队,围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在解散状态下,听到集合哨声时,比一比哪个小队集合的速廖陕、队列整齐;看一看哪一队的队员精神饱满,站姿准确;听一听哪队队员报数的声音响亮有力,评选出“优秀小分队”,予以表扬。
3.争当指挥者。每个人都想能够指挥别人,尤其是学生,看到别人在自己的口令下,完成各项动作,心里都有一个成就感。
例如在进行“向左转走、向右转走、向后转走”的练习时,让每一个学生都当一回指挥者,找一部分学生当评委,看谁的指挥是有条不紊,口令清晰洪亮、准确无误,队伍整齐一致。评出最佳的指挥者。
二、降低难度切合实际
体育教学首先是教育,它必须为育人的最高目标服务。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突出它的教育性、人文性,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注意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教材中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和要求都是参照军事训练的相关要求制定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军事化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及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表现出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心理素质不稳定等现象。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以高标准去要求他们,只会使他们的生理、心理都承受巨大的压力。
例如在教学原地踏步和齐步走的练习中,教材中对摆臂的角度与幅度有很高的要求。可是这种空间感和本位感较强的动作,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而且对动作刻意的强调,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整个动作的准确性。诸如此类的高要求还有很多,如原地踏步时提腿的高度,集体训练时的动作同一陛等,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排斥抵触的情绪。在教学中,面对这些难点,教师要降低动作难度,使学生易于做到。如摆臂时学生能够做到双臂自然摆动、动作协调、姿态美观,就可以视作达到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有了兴趣和自信,才能使以后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三、丰富语言调控情绪
l.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在机械的队列队形练习间隙,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是缓解学生身心疲劳的有效方法。幽默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有助于放松练习带来的紧张感,能让学生更快地自我调整,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抓住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句话与学生开些善意的玩笑,打一个比方,作一个对比,鼓励学生说些健康的俏皮话。也可以应景说一句歇后语或反正话,课堂气氛会在学生的笑声中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与兴旮眭随之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就显现出来了。
2.琅琅上口的顺口溜。为了让学生牢记动作的要领,同时也激发训练的兴趣,教给学生一些自编的顺口溜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配合相应的队列队形练习内容,编了一些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在教学中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怎样进行课题设计论证 篇四
课题设计论证非常重要,论证好坏是决定你的申报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因为同样课题申报者有几家甚至十几家,哪个能评上,哪些评不上,主要看论证,再加上申报材料活页上没有单位和申报者名字,哪个单位什么人申报的一概不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作为一个完整的课题设计,还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第一、在选题意义方面。对该项研究课题所涉及学术理论问题已达到的研究水平、已有的研究成果,要作出比较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评价。必须通过对大量文献材料的阅读,弄清楚申报课题所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国内外、省内外,是否已有人作过研究。如已有研究成果,达到何种水平,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论证。课题所作的研究,在哪些方面是有创新意义或者可以在哪些问题上纠正错误,澄清是非,力求避免问题研究中的雷同,相似和低水平的重复。
第二、在研究内容方面。对该项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内容、重点难点以及提出的主要观点,作出逻辑的梳理。使评审专家能一目了然地了解申报者会在哪些方面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从而不仅仅是从该项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方面,更重要的是从研究所能达到的学术水平上去理解、认同该项课题的价值。不少教师在申报课题时,往往热衷于论述所申报课题的意义,忽视交待自己对这一课题的全部分析要点和假设观点,结果使课题论证空泛而无具体内容。事实上,能否对课题中的问题提出独特见解,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研究的本意。
第三、在预期价值方面。必须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对国内外特别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具有较全面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弄清楚申报课题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否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性价值,能够在哪些方面和何种意议上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力求避免课题研究的空泛、苍白和对现实生活的疏远与隔离。
第四、在研究方案方面。课题申报者必须实事求是地估价和评判自身的研究能力,扬长避短地充分发挥自身及所在地区、单位的优势和特色,恰当地提出研究任务和具体步骤,使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具有可信性、可行性。
5.怎样进行初中生物有效教学 篇五
作者: 莫朝文(初中生物
贵州黔南初中生物二班)评论数/浏览数: 6 / 66 发表日期:
2011-11-28 23:30:03 何谓有效教学?即达到了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的教学。
一、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定准目标。首先要熟悉和理解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要吃透教材,明晰教材的知识脉络、逻辑结构及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情,明确每节课的三维目标。然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特点及身理心理状况的分析,再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找准切入点来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以学定教。
有效“讲授”要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有效“讲授”中,教师要注意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互动”,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
二、有效“提问”并“倾听”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首先提问的时机要合适,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以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难的地方。其次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如果太难,致使大部分学生对问题茫然失措,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如果问题太简单,连差生都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那么成绩好的学生听来肯定是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问题”的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三、有效“激励”
6.怎样进行单元解读和教学设计 篇六
●单元解读路径:
从整体到局部【整体把握单元内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梳理不同板块内容,关注重点读写目标,理清板块之间在目标落实上的联系→大体掌握每一项具体学习内容及承载的学习目标,创造性梳理内容学习先后的逻辑顺序(参看思维导图)→按照重新组织的学习顺序,细致解读每项学习内容】 ●关于“双线组织”:
双线指的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严格来讲,人文主题没办法成为一条“线”,只能是一个一个的点,是“立德树人”的一个个成长点,它们没有先后序列关系,很难从人文主题上梳理出逻辑关联性和层次性。
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人文就自自然然存在于母语学习当中,不必特别为其安排学习内容和活动。语文要素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策略、习惯等多个方面,教材已经在每个单元的导读(导学)中明确列出,主要突出了读和写这两条轨道。
读写能力的形成,由易到难,由散点到综合,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所以解读一个单元时,要明确它在整本书、整个学期(学年段)中的位置,也就是要“思前想后”。●解读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怎样理解在三年级一开始就安排校园主题单元?三年级的学生与一二年级相比,对校园的理解有什么区别? 2.这个单元里的三篇文章除了落实语文学习的常规目标和单元重点学习目标外,还有哪些发展性学习价值?如有没有必要向学生推介吴然的作品,要不要读一读泰戈尔的《新月集》。
3.这个单元的学习可以并应该为师生带来一段怎样的教室课程生活?
4.这段课程生活的评价量规是怎样的?需要哪些学习证据作为学习评价的依据? ●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为中心;运用系统思维;建构有联系的课程生活(不是简单的读与写的联系,而是多维度的联系,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做到母语教育“为儿童全生活着想”)。●教学设计愿景:
7.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篇七
一、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1. 要反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 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 创新意识的培养等。
2. 要反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 如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得心应手的教具使用、画龙点睛的难点突破、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韵味无穷的课尾总结等。
3. 要反思“偶得”有哪些。教学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收获。它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对;面对学生的偏差理解,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 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 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4. 要反思“缺失”在何处。上完一节课后, 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 哪个重点不够突出;哪些问题设计的不科学;小组合作学习还需哪些改进; 哪句评价语点评不得体等等。
5. 要反思“效果”如何。每一节课后, 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 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学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二、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有价值还需要思之有“据”。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的来源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1. 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2. 学生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 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3. 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一堂课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 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 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将它记录下来,作为有效反思的依据。
三、 有效反思不可拘泥于形式
教学反思强调时效性。往往刚上完课我们对这节课会有许多想法和思考, 及时记录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反思的形式应当以便于及时记录为佳。主要的形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 旁注。旁注就是在教案旁边的空白处写反思。旁注一般记的是教学的“细节”所引发的点滴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点的展开、某一处的操作安排、由某一句开始的诱导提问、某一道练习的设计等等,都是旁注的对象。
2. 点批。点批是在教学环节的中间处写的反思。点批的重点是教学的“片段”: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令人难忘的东西,如典型的经验或深刻的教训等,进行深层的剖析。
3. 总评。总评就是在结尾处写的反思,总评教学的“整体”。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从多个角度去透视教学实践。
4. 串析。串析是在章节设计的结束处写反思。串析的重点是“归纳”: 对一阶段积累的教学反思进行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从多个特殊的现象中梳理出共同的本质。
8.谈谈怎样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篇八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它既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阅读由于其题材和知识面广而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然而,我们当前所教给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只仅仅停留在手里的教材上,一成不变,很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一、 First?reading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在第一步阅读时,不需要去逐字逐句地理解或翻译每一句话的意思,而是要结合所出的问题去文中寻找你所需要的答案。这样,有助于在阅读时节省时间。目前,学校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指标相比较而言普遍偏低,因此,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可以实施以下做法:
(1) 导入中心。通过铺垫来引入主题。
(2) 进行速读。可传授给学生浏览读法、粗略读法等快速阅读方式。
(3) 课后检测。可通过一系列习题方式进行检验。
二、 Second?reading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经过快速阅读,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含义也有了大概的理解,速度也得到训练。但是,真正的阅读理解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理解文章表面的含义;二是对文章的吸收理解和深层含义的理解。因此,理解性阅读还是有必要的,阅读阶段的教学方法设计主要如下:
(1) 细读课文。阅读时提醒学生划出关键词便于理解。
(2) 检测理解。可通过课后的一些日常习题来检验是否对文章有所理解。
(3) 阅读感悟。课后可采取学生对文章有什么样的感悟以及自己有什么的观点等方式来进行集体讨论。
三、 Post?reading task, 注重实践运用能力
经过二次阅读甚至是多次阅读文章,对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吸收的东西更多了。那么,随之而来学生对文章的剖析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和培养。我们让学生阅读文章是为了可以表达我们所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传给学生阶段,还要从学生手中递出去,应该使输入和输出的发挥得以平衡,并且也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看出,阅读不仅是阅读文章,也是语言交流的途径。随着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加深,老师也要随时准备适合学生理解的文章,以便提高对知识水平的掌握。大纲还规定,英语教学要从传统教学转为实际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可以与人沟通交流。为此,在完成对文章的深度理解后,对语言的实际操作与交际能力就有了必然的要求。这方面教学可进行如下活动: ① 知识总结。 ② 加深理解。如介绍词的使用、长句分析等拓展性知识。 ③ 话题讨论。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而这四种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因为这些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另外,快速阅读文章可以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深度阅读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教师要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阅读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9.美术课怎样进行组织教学 篇九
松滋市实验初级中学 向琼艳
在美术教学中课堂纪律总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学生在上美术课时思想上本身就比较放松,有时候又要准别相应工具,容易弄得教室闹哄哄的。美术老师又不能过多训斥学生导致学生讨厌美术课,又不能太过温和导致学生课堂随心所欲,纪律涣散。课堂纪律我们不能一味指望班主任的管理,我们要在细节上多去下功夫。那么在课堂上怎样做既能让学生喜欢美术课又能让学生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呢?
一、关注教学时课堂组织纪律细节。
1.上好见面课。新学期老师第一节课要和学生举例子讲美术课的重要性及广泛的应用,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美术。再提美术学习的要求。我会提纪律上的,工具上的要求。如不许将其他作业或书本摊放桌上,作业时不许交流;作业上的要求,如,不许撕美术本;不许在美术本上写画其他课堂之外的内容;作业次数要符合要求,告知期末美术成绩要和平时成绩挂钩,课堂上必须用规定美术本作画,没有的不管什么原因重新购买。并且在期中考试后集中检查美术本。工具要求,带工具由科代表统一口头或微信群通知,各组长督促。
只有事先提了要求,平时课堂去实施时就有理有据好管理一些。
2.老师上课前要充分备好课。教师的课生动,有条理没有废话,学生爱听,听得有趣自然就专注听课安静了。上课前在教室外面站立等学生上位坐好安静了再进教室。如果个别还在讲话做动作,教师就盯着他直到他坐好静下来,进教室后喊起立后,教师要环视学生,重点是看四个角落,前面的和后面一排的学生,看有没有没站好没安静的学生。因为角落和前排的学生都是比较调皮的学生,你看他相当于告诉他老师随时盯着他呢,你若不和他的眼睛对视,学生就觉得老师没有注意我,就会讲话违纪。坐下后要等几秒钟再开讲,也可以把刚才哪些上位动作慢,安静最慢的学生点个名,哪些表现表扬一下,严重的可以扣他们小组的每日量化评分。学生都比较爱惜自己和小组名誉,就不会再违纪,下次上课也就会快速安静下来。
如遇有的班级纪律不好,不要训斥,更不要说哪个班比你们强,这样的话,学生最反感,最不喜欢老师这样说他们。而要反过来说他们某方面比别的班都强,学生最开心,也就喜欢你,愿意听你的话。比如现在的九年级有个班,在八年级下学期时各科老师反应纪律差上不下去,可是我上美术课记纪律特别好,个个都认真画,作业质量年级最高。是因为有一次我上美术课在讲课时也是闹哄哄的,我就对他们说,你们班的同学很有点与众不同。学生们就静下来了,我说:你们,老师在上面讲你们在下面闹,看似没有听,可是我从上次改的作业上看,你们完成的比哪个班都质量高,你们表面嘻嘻哈哈,做起事来其实相当认真,如果把爱讲话的嘴巴管住了,你们比哪个班都强!学生们开心极了,即表扬了他们也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从那以后我来上美术课他们就非常认真纪律特别好,不比上正课纪律差。
上课时,讲的内容不要太多,要精讲,多留时间完成作业。美术课讲多了学生不爱听。讲课时要不断盯着学生的眼睛,一但有低头讲话的要立马提醒阻止。讲课中通如果不安静可表扬最安静的小组,教室会立马安静下来。也可以让正在讲话的学生复述或回答问题,这样学生怕出洋相就会很快安静下来。若有的点了一次名还讲话,点第二次名时就警告他事不过三,再讲话就请他出去站或找班主任去,这样若他再讲话请他出去他也会乖乖听你的,不会与你作对。若有做其他作业的学生一定要管,讲不听的把他作业收了下课还给他。这些细节若不管做其他的作业的人会越来多,造成美术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二、作业要分层要求
学生绘画能力高低不同,有的学了几年,有的从来没有画过,如果画一样的,或一样的要求,必然会造成有的学生无法动笔,有的学生觉得太简单不爱画,课堂上就没人画,纪律就不会好。可以准备难易不同的相似内容,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或者画同一个内容做不同的要求,基础好的要求高一点,形精准一点,刻画深入一点。基础差的要求低一点,达到一方面的要求就可以。学生都能画并且能在课堂中找到成就感,这样上课人人都有事可干,人人都愿意画,会画,课堂纪律就会好维护一些。
三、在教学中作业布置要细化并落实步骤。
不管是初中生还是小学生绘画步骤要一步步落实,不能讲老师完步骤就要学生自己画。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会无法完成,即使完成质量也不高。教师最好一步步示范,示范一步要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出现的多数问题集中讲,做的好的表扬,再进行下一步。这样一步步落实学生跟着完成的效果就好。完成的作业分数打的高学生就开心,就更有兴趣上美术课,今后就会更认真,形成良性循环。
四、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要给学生充分的课堂时间完成,学生抽课余时间作业几乎不会落实。我采取本堂课学生完成作业时,教师当面改上次作业。这样的好处是:因为要当面一个个改,学生也蛮担心自己画的太差或者没有画而羞愧,上课也会认真完成作业,同时也可当面指出不足。
打分的分值也可以都有微妙差异,学生很看重分数,比同学高一分低一份都很在意,不要都打一样的分数。
五、认真组织期末考试,并公布成绩。
期末美术成绩我们是统一出卷,并且上交美术本,成绩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挂钩。绘画打分以考卷上画的和平时作业为标准,参赛的和平时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会有加分,因此我的分数没有上线,会有100多分的情况。考试的成绩我会张贴在教室内让所有老师同学看到,这样优秀的打了高分,今后会更认真,低分的同学他会后悔没有认真,有利于下学期的课堂纪律。
美术课堂的纪律维护,我们不能全靠班主任的管理,在教学中我们注意这些细节,教学就会更舒心。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上学有所获,课堂纪律也能很好的维护。当然,遇到那些本身就没有管好的班级,可以私底下和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帮忙管理。
10.怎样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
要想写好作文,无外乎多练。我布置小练笔是很频繁的,内容大多取之于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级中出现的事写自己的感想。其实,课文也是很好的小练笔的来源。例:学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我便布置孩子们写出自己的感想。随后,再连续帮家长做一个星期的家务,再来写一篇感想。这样既练了笔,又让孩子们真真了解槐乡孩子的了不起。
说真的三年级课本中60%的课文我都让孩子们写过小练笔,而这样太多的练笔孩子们肯定会厌烦,所以孩子们的小练笔,我并没有太多的限制,给予他们自由的发挥空间,字数也不限制,有话时可写多些,没话时也可只写几句话。但一定要写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想。而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待以后进一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我们班有三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这除了平时的训练外,对题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
在考前,我上网查找了近几年楚天杯作文竞赛的题目,以及各种针对作文竞赛的评论,随后对这些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再确定了考试题型范围为童话和记事类文章,而写童话的机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专门针对了这类的作文做了训练。我来学校7年了,而我也是在这儿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而我的成长,离不开在座各位老师的帮助,在这儿我谢谢大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么问题,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11.怎样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73-0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也是促使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为什么重视阅读教学以及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为什么重视语文阅读教学
1、课改的需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成为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就成为课改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所以,重视阅读教学是有效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
2、学生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决定了仅靠教材中的知识,学生是不能够很好地应对社会变化的,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的。而开展有效的阅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学科的需求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而且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语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中感受文本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确保语文学科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要确保学生在恰当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健全的发展。
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
1、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在语文阅读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目的就是要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要在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与文本有关系,要确保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文本的内涵,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时,为了提高阅读质量,也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之前,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文本中一共写了几件我和爸爸的事情?(2)文本题目为什么要用“爸爸的花儿落了”而不用“我的爸爸”“父亲”之类的,有什么用意?(3)文本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4)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成长过程?(5)文本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最为深刻?……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需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带着目标进行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解决上述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开展自主对比模式
自主对比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该方式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对学生文本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学生有意识地将相关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文本价值的最大化展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阅读《背影》与《我的母亲》时,由于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无私、深沉的爱。所以,将两篇文章对比起来进行阅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进而使学生在对比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为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做好铺垫工作。
3、实施小组阅读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小组学习模式是要让学生将自己阅读后的感悟、想法或者是文本中的一些好的句子等,与小组成员进行共享、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例如,每周我们可以开设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读物、最近看过的文章以及最感动的文章等,并彼此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以及与人沟通能力的提高,进而也确保阅读教学价值的高效实现。
12.怎样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 篇十二
结合实际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就感到枯燥,若用趣味的故事来进行,将有神奇的效果:孩子们,今天回到家你将会得到平行四边形状的蛋糕,想吃吗?(想吃),那老师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就是请你先算出这块蛋糕上面的面积,看谁的脑瓜最聪明?在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三人分钱”等,国外的“毕达哥拉斯算题”、“丢番图和墓志铭”等,都是进行愉快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好素材。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如教学循环小数的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春→夏→秋→冬”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注重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
数学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在一系列知识之间,往往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所以,学习后者复习前者,以旧引新是必要的。然而新知识既是发展的,就与旧知识有所不同,如何搭建好它们之间的桥,则成了教学的关键。例如教学“除数是二位数的除法”时,要先学好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要以前面的知识为基础。
四、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协作,共同探讨,合作互助,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把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个人课外都准备了圆规并画了多个不同半径的圆,了解圆的性质。
这样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全班交流,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还养成了互助、合作与交流的好习惯。
五、关注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中能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新知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例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 一些图形的认识都离不开生活经验。我们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六、开放学习内容,放飞学生心灵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或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形象。如,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让学生人人都来分物品(课前收集),规定分得一样多……。又如,联系生活画面探索新知,围绕“今日我当家”这样一个小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部署等具体情况,设计一系列的数学应用题———如何统筹部署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一样的菜……将学生紧紧地束缚在课本当中、让他们围着课本团团转的教学,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定,心灵受到制约。我们在依据教材的同时,更应冲破教材的束缚,引导学生开展开放式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迸发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得到了满足,学生的心灵得到了解放。
13.我是怎样进行美术快乐教学的 篇十三
内容摘要:《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要做到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美术教学更加注重文化的渗透,教学的情趣性、开放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
关键词:快乐 教学情境 文化 兴趣
成功
问题的提出
“快乐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
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快乐教学”研究的真谛就是适应这种需要,寻找相关的教学策略。我是怎样进行美术快乐教学的
关于“快乐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有见识的教育理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理论,它深刻地揭示了“教”与“乐”的辩证关系:教寓乐中,乐为教存。
美术课的快乐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快乐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为快乐教学搭建良好平台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对于快乐教学而言,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教学情境能把学生引入愉快、积极、自觉、主动的思维境界。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一)教室环境融入教学情境。
物理环境作为一种缄默的知识,有时会起到潜移默化的非凡作用。
教学中,我努力创建富有文化意蕴的教室环境。根据所上的课,更换教室后面展板、左右墙壁、展示柜内容。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像一个无声的老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二)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快乐因素的挖掘,往往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化理解。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容易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知识的奥妙和学习的乐趣。
如我在上漫画课时,为了强调漫画中的夸张与变形,我把人物的脸部分为若干个不同特征的五官,并打乱放在同一平面上,以多媒体制作的方式,可以任意点击,这样大大地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使所学知识化难为易。
又如在教学《头饰》一课时。课一开始几位戴头饰的同学在我精心布置的幕布前表演《骄傲的公鸡》课本剧。下课了,同学们戴着自已做好的头饰,来到了老师精心布置的森林幕布前,随着大屏幕上播放的“走路”等儿童卡拉OK歌曲,兴高采烈地随着音乐“蹦蹦跳”、“摇啊摇”、“慢吞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音乐烘托情境。
音乐用于辅导环节,一般可产生较好效果。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如在《恐龙世界》教学中。当我把用不同方法画好的恐龙剪下来,分别贴到了黑板上“恐龙世界”的湖里、地上、空中。然后对大家说:“我的恐龙已经回到了它们的家,你也选一种喜欢的方式,画一只可爱的恐龙,把它送回家吧。随着音乐的响起,学生就动起手来,有的拿起恐龙玩具摆好架势写生、有的闭眼冥思想着要画一只什么样的、还有的干脆拿起笔就画。勾边、涂色、剪贴,一切进行的是那样的兴致盎然和有条不紊,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一直处于高涨状态。铃响了,色彩各异、姿态万千的恐龙也都回到了自己适合的家。如果说事先贴满一黑板的背景图犹如一幅巨型的风景画,那么现在的画面就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恐龙乐园了。
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在快乐创作中,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有趣多变的导入是快乐教学的良好开端
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
如教学《好看的的线》一课时。我让学生带一些线来,当有孩子问为什么哪时,我却笑而不答。上课了,我让学生们把带来的线自己玩一种最拿手的游戏,有的学生把一根线两头打个结,和同桌一起玩“挑花线”游戏,有的学生拿橡皮筋,自己用手指编了个“五角星”,有的学生用线编了个“中国结”……,接着我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演示几个特色玩法,让学生们用慧眼去观察线发生了哪些变化?它的形态有哪些?引导学生认识: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斜线等。再引导学生回忆说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线,从而导入了新课,学生既从游戏的快乐中接受新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悬念导入。
古人云:学生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的欲望就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巧设悬念,旨在激发兴趣,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如在《恐龙世界》一课教学中。我事先在四张整开吹塑纸上,用油画棒画了远古时期恐龙生活背景图。画面上有静静的湖泊,有高大的树木,还有各色蕨类植物。图画贴了整整一黑板,犹如电影的宽屏幕。让走进教室的同学们为之精神一振。纷纷猜测:“我们这节要干什么?”如此的视觉刺激,让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闭上眼,先听听是什么声音,再睁眼看看是谁向我们走来。”我慢慢地说着,注视着同学们。我拨动电子恐龙开关,恐龙边叫边走向同学们,学生们睁开眼一下子欢呼起来,“是恐龙!”“对”,“这是什么龙?”我托着还在叫的恐龙,问大家“是棘龙!”有孩子大声的说。“对,今天就由这只棘龙,带我们走进已经消失了的、遥远的恐龙世界。”于是我将早已写好的板书《恐龙世界》贴在画面的上方。揭开了黑板的秘密,也由此开始了这一课的学习。
新颖有趣的开场,会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导课的环节只用很少的一两分钟,但在课前的预设,却会花费大量的心思。“千沟万沥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这样的反复设计、尝试中,课堂教学的导入会越来越精致。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热情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增强教学的快乐气氛。
如在《变脸的太阳》教学中。自制的课件,由一种形象的太阳渐变为另一种形象。短时间内,七、八个不同面孔,拟人可爱的太阳形象就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再配以教师简洁明了的讲解,对太阳从脸型、表情、光芒、色彩等方面的变化,一一加以领会,同学们思维大开。设计出了有奥特曼的脸型和装扮的太阳大哥,有三角形脸,瞪眼做鬼脸长着手脚的太阳小弟,苹果形脸,红脸蛋笑咪咪的太阳姐姐,还有慈祥可爱一头卷发单眼皮的太阳妈妈。改变了以往一画太阳,就是太阳公公的一统局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又如在《美丽的天空》一课教学中。故事导入新课,图片、课件进行视觉冲击,有意扩大视野、激发想象。每个小组一片35×40厘米的吹塑纸模拟蓝天,组员充分想象,小组共同合作。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到小组合作中来。
四、合作探究,体验集体智慧之乐
学生必须要建构有意义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必须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相联系,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建构与认识重组。建构学习的过程需要指导,但是这种指导只是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建构的手段,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建构的主体是学生自身。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如在《百变团花》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制作团花的规律。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小队.第一小队探究折的方法,看看中心点和折过的印有什么关系;第二小队探究画中间花纹的方法,看是从哪起笔从哪收笔的;第三小队探究画中心和外形的方法.完成任务的小队,在经过大家的认可后可在自己的山顶插上红旗。四人一小组,每人手里都有老师自制的不同教具,可以互相交换观看,然后再在大组内交流。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学生,要探究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不太容易.所以,教师在探究过程中适时适量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每一小队的胜利都离不开各位组员的共同努力”,我暗示着合作的力量。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老师的指点和各位同学的努力下,各小队基本胜利完成任务,都插上了鲜艳的红旗。各小队的代表拿着教具边讲解边演示小组探究出的规律,俨然像个小老师。虽然显得拘谨、稚拙,但是他们一脸的认真和探究出的规律让我感动、钦佩和欣喜。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找出规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又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局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多元评价是快乐教学的高潮
孟子曰:“用人者,去人之长,避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也就是说,教师要发挥学生的长处并帮助他们克服短处。我们说,学生奇迹的发生源于教师对学生积极期待和热切的关爱。对刚入学的孩子,为了激发他们学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要是特别认真画了,就给他们100分的鼓励。然后极力肯定他(她)画好的地方,指出某处如果这么改,或是再加上点什么、去掉哪一部分、就会更好,会得100+。既让他们心理高兴,又让他们知道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有时,老师说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打分。一方面学生新鲜想自己打高分,就认真、努力去画,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培养一下他们的鉴赏力。有时,让学生互相打分、互相评论。或是拿出一些有特点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发现其构图、色彩搭配、遮挡关系、创意等方面的优缺点,再说出你喜欢这幅画的什么地方,你认为哪里画得最棒、哪里还需要改进、如何改等等。这些形式的评分和评价,学生既感到新奇,又不觉得有画不好的压力,再加上教师经常地、由衷地赞美和鼓励,所以他们都很爱上美术课。无拘无束的课堂环境为快乐创新提供了适宜的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绘画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有时遇到哪怕是不合情理的回答或不合画理的图画,也不泼冷水或轻易否定。而是多说些“谁能说得更好?”,“你的画加上什么或减去什么会更好”等征求性、探索性的话,不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哪怕画面只有那么一点点感觉,都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启发他们自信地去画想画的东西,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
六、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体验教之快乐
在讲《北京的桥》、《走进荣宝斋》等课时,我们师生互换角色,由学生主讲,教师旁听。这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让他们过了一把教师瘾,学生们兴趣盎然。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给每个小组规定了讲课内容,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为了讲好课,学生们真是煞费苦心。有的搜集资料,有的寻找视频,有的收集实物。讲课的同学神采奕奕,他们在过足教师瘾的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由此我体会到相信孩子,把学习的快乐带给孩子,我们的世界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和不可复制的幸福体验。
总之,把快乐请进课堂,让学生在美妙快乐的感受中学习表现美的技巧,在快乐的氛围中享受美的创作,让学生的心灵自由地舒展,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地张扬。让每一名学生都在这种激励的氛围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并使他们终身受益,将是我永远的追求。
参考文献:
14.怎样进行趣味性的体育教学 篇十四
体育教学过程中既有身体活动,又有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种身心一元、身心统一的实践过程,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 既有身体活动,又有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是身心一元、身心统一的实践过程。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阳光充足、空气新鲜,许多自然条件本身可以作为锻炼人体的因素,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有效地增强体质。 阳光充足、空气新鲜,许多自然条件本身可以作为锻炼人体的因素。
体育教学是在活动中进行的,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还受环境的干扰,场地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由此决定了体育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在活动中进行,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受环境的干扰,受场地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体育教学中的趣味口诀
立正
两手贴着裤缝线,挺胸抬头向前看。
脚跟靠拢尖成八,站直不动是关键。
稍息
上体立正伸左脚,只能伸出大半脚。
若是累了可以换,报告立正就行了。
报数
听清再用转头报,排尾报数不转头。
声宏嗓亮精神振,抱完还原成立正。
向右看齐
转头向右眼看腮,通视前面别站歪。
对正看齐要站好,仅除末尾一人外。
向前看
头转正,眼向前,余光还要看全线。
身体立正要站好,全对需要一个面。
向左转
左跟右掌两为轴。左掌右跟同时转。
一拍转好别晃动,二排收右脚立正。
齐步走的口诀
听到口令左脚迈,重心前移两臂摆,
挺胸抬头直线走,脚臂协调体不弯。
正步走的口诀
绷脚踢腿臂前伸,脚掌着地体前移,
脚臂到位体正直,节奏明快显威力。
跑步走的口诀
提肘握拳体前移,脚掌蹬地借弹力,
行进整齐节奏快,夹肘摆臂在腰际。
体育教学中的常用动作要领
立定跳远:预摆、起跳、腾空、落地
预摆时,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预摆时根据个人需要可做多次,起跳时,两腿快速蹬地,两臂右后往前上方摆,给身体一个向前上方的力。从而使身体向前上方腾空,腾空时要充分展体。落地时,收腹举腿,小腿前伸,两臂往后摆动,屈膝落地缓冲。
蹲踞式跳远: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助跑自然放松,逐渐加速,步点准确,最后几步加大步频。踏板要积极用力,做到狠、准、稳。
起跳时,起跳腿快速蹬伸髋膝踝环节,摆动腿快速折叠前摆,水平位置时,上提拔要挺胸,头和躯干保持正直,两臂上摆,在摆臂摆腿的协调配合下,完成起跳。
腾空后,上体正直,保持腾空步,当身体达到最高点时,起跳腿向前上方提举与摆动腿靠拢,身体呈团身蹲踞姿势,两臂由前往后摆动,前伸小腿落地。
落地时,双脚同时落地,并屈膝缓冲。双手前抛实心球:持球预备姿势和预摆,最后用力和缓冲
双手前抛实心球:持球预备姿势和预摆,最后用力和缓冲:持球时,两手十指分开把球放于两手掌间,十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放于球的两侧,大拇指紧扣球的后上方成8字形,保持球的稳定性。
准备时,两脚前后开立,前脚距起掷线20-30cm,两脚前后距离一脚掌,左右距离半脚掌,后脚跟稍离地,上体前倾,双手持球与体前,肌肉放松。
抛球前预摆,球从前下方经胸前至头后上方,上体后仰,身体成反弓。
抛球时。双手握球从头后上方往前上方摆,此时蹬腿送髋收腹,两臂用力前摆手腕用力手指拨球,提高手臂鞭打速度,整个发力顺序由下而上一气呵成。
15.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篇十五
关键词:学习动机,课堂纪律管理方法,有效的课堂管理
一、学习的理念
学习是个体在一定的情景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影响成熟, 学习能激发人脑的智力潜能, 从而助力个体的心理发展, 人脑有许多智力潜在能量, 这种潜能不受年龄大小的限制, 一旦有条件学习, 发挥这些潜能, 它就表现为某种特殊的才能, 因此, 人的潜能是在一定的后天的学习条件下, 才能得到表现和发展, 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进行的, 语言是各种事物及事物之间关系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信号, 也是记载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工具, 有了语言才扩大了个体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可能, 语言可以使人不仅掌握具体经验, 而且有可能掌握概括和抽象的经验。人的学习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需要探索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因, 它既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所必要的条件, 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中有着特别重的要作用, 教师应以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 教师应根据社会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动机形成的规律, 巧妙地把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 以培养学生正确而稳定的学习动机。
二、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课堂上是遵守纪律或者是违反纪律, 由谁来评定呢?主要是由教师评定。教师在决定什么是纪律问题、什么不是纪律问题上起着主要作用, 教师可以解决已经产生的纪律问题, 也可以引出本来不存在的纪律问题,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纪律管理呢?首先不要过多监督学生, 过多的监督, 干涉学生反而会引出许多纪律问题, 教师要给学生在允许的范围内的自由, 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课堂允许的自由范围;儿童需要管教和监督, 但是如果处处都处在管教和监督下, 便不可能学会自制;不要过分关注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 有的教师常因个别学生调皮, 就停下课来解决问题, “一人违纪, 全班受罚”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不能因个别学生而影响全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可允许学生适当地表现其情绪, 可减少纪律问题, 对于学生的纪律问题, 教师应用积极的语言。例如, 一个学生没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 没有专心学习;教师用积极的语言说:“我们看哪些同学坐得好, 专心听讲。”这就可以积极提醒那个学生, 比批评的消极性语言有效。教师在课堂管理中, 不能把精力主要放在怎样控制学生行为上, 课堂教学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课堂交往, 这可促进学生的课堂遵纪行为。
三、课堂纪律的有效实施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非言语控制法, 一个手势或眼神就可以心照不宣地达到沟通, 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可分为积极行为、中性行为、消极行为。教师应主要组织学生的积极行为, 将某些中性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 如果不可能, 就只好允许那些不受欢迎的少数学生的中性行为, 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善于培养班集体的班风、舆论, 利用“伙伴集体”对学生的心理压力, 去促进课堂合作与纪律, 个别学生有时可以不听教师的劝阻, 但是他不得不重视集体, 尤其是他所属的“伙伴集体”对他的要求;如果学生“伙伴集体”的要求与教师的要求相冲突, 必然会破坏课堂纪律。在明知故犯的捣乱行为出现时, 应迅速及时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 进行说理和解释是多余的, 也是无效的。其次, 学习任务会吸引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他们一旦被任务所吸引, 甚至连平常很感兴趣的事也可以置之不理;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便会“自然地遵守纪律”;加强课堂纪律, 从根本上需要教师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不断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四、总结
课堂纪律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良好纪律习惯意味着无需外在监控而能自动遵守;在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 以积极的指导为主, 消极的强制管理为辅, 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反对使用体罚与变相体罚, 同时也反对使用苛刻的、侮辱性的和恶意的惩罚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以及建立良好的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课堂上生动活泼, 学生自觉遵守纪律, 反映出师生关系融洽友好, 有利于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师生心理相容, 行动协调配合, 良好的课堂纪律自然就容易形成了。即使是个别学生有违纪行为, 教师用目光注视, 表情示意, 细声提醒或走近学生身旁等方式, 就可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 由此, 可见, 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班级课堂纪律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前程。
参考文献
[1]徐辉, 季诚钧等.大学教学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怎样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板书的设计07-01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08-19
怎样进行作文审题09-04
怎样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08-07
怎样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辅导07-14
安全评价师经验交流:矿井怎样进行通风10-10
作文速成之最13:作文怎样进行细节描写10-18
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0-08
初中历史教师怎样备课08-22
如何进行企业薪酬设计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