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2024-07-23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精选11篇)

1.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篇一

教学改革实施计划

(2009-2010年)

为适应经济发展以及高职教育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多元化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计划。改革目标的调整,势必要对现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等进行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满足于社会科技进步及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才能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系教学改革计划包括如下内容:

一、教学改革的领导机构及职责

为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成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胡云鹏

成员:杨玄烨 张学军 张颖

领导小组职责:全面负责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管理与实施。

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为指导,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

质量,为专业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努力打造成为院级品牌专业。

(二)改革目标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初步建立起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技术进步的要求,并与会计学科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使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与创新、发展能力领先本区同类院校水平,并以此提升会计专业及学院在本地区乃至全国的办学影响。

三、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强化专业基础,提高人才质量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植根于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的要求,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又要及时吸收和借鉴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二)进行科学规划,实施整体推进

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涵盖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办学模式与管理制度诸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符合专业特点,进行科学的规划,全方位、高起点、严要求。

(三)突出课程重点,强化专业特色

通过优化课程设臵与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突出专业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技能训练,通过校内实习、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做到学校与就业环境“零距离”。

(四)集中优势资源,合力打造品牌

专业教学改革应着力将会计专业办成我院乃至我省的品牌专业,为此必须充分利用我院会计专业长期办学所积累的办学实力与办学经验,同时集中校内优势资源,特别是优秀的师资,实施灵活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保障教学设施、实习实训条件的先进性,加大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使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在我院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使会计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影响不断扩大。

四、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通晓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现代会计核算和管理方法,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具有较强职业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高技能性会计人才。

(二)专业特色

侧重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具备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工具提高实际业务操作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教学环境尽可能仿真,做到学校与学生将来的就业环境“零距离”。

(三)课程设臵与教学要求

1、课程设臵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组成。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加强基础,扩大专业课程口径,增加技能模块比重,使学生能够适时地、主动地调整和优化知识结构,从而构建科学、优化、合理、循序渐进的会计课程体系。

2、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先进性,根据学科发展和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结构及能力的要求,及时、动态地更新教学内容,整合、归并有密切联系的交叉、重复内容,减少课堂讲授学时,为实践教学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3、教学方法

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灌输式”的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加大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4、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实践性的特质。在课程设臵上,体现在理论与业务技术相结合,开发出理论应用和实践技能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务操作、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的比重;在能力培养方面,积极倡导学生参加校内试验、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活动,将实践项目的考核纳入教学管理。

五、教学改革的保障

(一)制度保障

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有条不紊、细致严密的组织工作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步骤,而落实工作是否到位是教学改革的直接保证,这一系列工作都必须有制度保障,需要建立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体系。

(二)组织保障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在院系两级的统一领导下,由会计教研室教师参与组成“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全面负责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管理与实施。

(三)师资保障

为保证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我系选派优秀教师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除校内专业教师外,还特聘校外兼职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确保教学改革具有优秀的师资。

(四)资金保障

建议学院加大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在教学条件、教材、实验条件等方面增加经费投入,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资金的支持。

经济与管理系

会计物流教研室

2009年2月

2.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篇二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1. 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明确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是搞好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基本前提, 但目前, 许多高校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目标”这一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明确定位。很多高校只是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 即把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内容稍加改动、课时稍加删减。更有甚者, 一些高校教师仅凭自己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目标的理解, 随意挑选章节作为讲授内容, 而没有考虑非会计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色以及该专业课程设计与会计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2. 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合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理是保证教学内容实施的重要环节。现在很多高校以及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 转向多媒体教学。但这只是教学形式上的转变, 一些教师的讲授内容也只是从书本搬到了课件。许多高校仍然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缺少与学生的互动, 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尤其非课件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继续沿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两部分内容, 依然是先从会计基础理论着手, 按部就班地再讲会计知识, 缺乏针对性, 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本来就缺乏会计专业思想, 再加上由于缺乏与本专业相连的专业学习切入点, 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产生畏难情绪, 时间一长容易丧失学习兴趣, 无法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 实验、案例教学不够。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受课时限制, 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现有教材中业务的账务处理技术, 很少或偶尔采用一些小的、单一的案例 (这些案例多半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只是对教材中业务的数据更改) 。更不要说实验课了, 由于受课时、实验场地等种种因素制约, 很少有高校能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实验课, 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对会计学习的感性认识, 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对策

1. 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弄清教育对象。所谓非会计专业是指除会计专业以外的工商管理学、经济学、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涉及经济范畴的专业。他们的职业目标不是要成为如何“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 而是要成为如何“利用会计信息为管理服务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利用者”。因此,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突出差异性———即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课程实施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学习会计课程, 理解会计是一种价值核算技术, 培养他们对经济数据的认知能力、运用能力, 拓展思维, 提升分析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的判断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 只要求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过程, 重点掌握财务报表, 以会计报表为核心, 介绍财务报告对经济社会的意义, 让学生知道如何取得和运用会计资料及信息, 解决企业的实际管理问题。比如, 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 侧重引导其掌握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回报率及资金成本率等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方面的财务指标;对物流管理的学生, 则帮助其理解物流企业的市场运营和财务指标上的特殊性。

2.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讲授教学法, 在教师掌控课堂教学节奏、演绎思维推理过程、展开关键知识点等几方面有其优势的一面,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愈来愈快, 仅凭书本和黑板的讲解很难满足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求, 而且这种讲授教学法的最大缺陷是学生被动接受。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 引入情境教学法, 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情景教学法就是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 通过画面、听觉全方位感官刺激, 给学生直观感受, 加深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印象。除此之外, 有条件的学校, 教师可以带学生到企业实地实习, 参观车间、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 了解企业经营环境和生产流程;还可以模拟角色, 让学生按企业生产流程“供———产———销”模拟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等角色, 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如果受场地和时间限制, 还可以有教师实地拍摄企业内部或银行内部的岗位设置, 由学生模拟角色进行演练。总之,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 最终达到活跃课堂气氛, 激活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灌输式教学为吸收式学习,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3. 充实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包括手工操作和上机操作、网络作业教学和综合案例分析等内容, 就是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务操作, 转化为能力训练, 以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为此, 非会计专业实验的设计不在于验证账务处理原理, 而在于让学生从账务处理程序中体会经济业务的财务特点和财务成果, 学会利用会计信息。也就是说, 非会计专业的实验不要太重视过程, 而在于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的能力以提升他们的决策水平, 提高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 在讲授案例分析课时, 对案例的选取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针对性, 应融入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特色案例;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时, 应督促学生做好充分的案例分析准备, 指导他们查阅必要的参考资料, 为课堂案例分析写出发言提纲;在课堂讨论时, 教师要做好引导;最后在广泛讨论之后, 让学生独立写出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 使许多经济管理、金融和贸易等与经济相关的非会计专业越来越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在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 许多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 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南方, 静韬.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问题探讨.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4)

3.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教学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行各业都需要通过会计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分析、预测、决策等各项管理职能。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将会计学列为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比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物流管理等各专业,都相应地开设了会计课程。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在学习会计课程时感到吃力,取得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需要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进行改革。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会计课不是其专业课,首先,他们从心理上不够重视,加上会计概念难懂、理论抽象,因此,学生有很大的厌学情绪;其次,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和手段显得过于简单,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要求,进而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效果;最后,只通过一两次的书面考试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务必会使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标是行动的领航灯,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才能有的放矢,目前教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标认识模糊,常常照搬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对会计知识的需要考虑得不够或根本不予考虑。

(三)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的内容顺序讲解,对会计知识与非会计专业的内在联系认识不够,加之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譬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的内容缺乏必要了解,难以把握会计在各非会计专业的应用,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联系起来,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是做账,而是如何看账,因此对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循环及会计报表的编制这类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生认为学习会计与专业毫不相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

(四)课程实验安排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没有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安排实验,会计模拟实验课使用的资料都是针对会计专业学生设计的,实验内容以会计核算为主,对于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实习效果不够理想也没有吸引力。

二、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现状,有必要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应强调学习会计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介绍会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会计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会计并非是一些枯燥的数字和繁琐的记账,而是一门语言,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的商业语言。其次,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的教案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而是要利用多媒体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优点,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印象;推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案例通常是跨学科的,内容涉及企业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来做出恰当的分析和判断。最后,改革考评方法。不同专业对会计需求不尽相同,不同学生个人特长与自我规划也不尽相同,故不宜采用百分之百的刚性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可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案例分析、分析报告、论文等多种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弄清教育对象,在教育目标的制订上要突出差异性,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应本着使学生“懂会计,合理运用会计信息,分析经济问题、实施理性经济行为”的宗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特有的思维方式,注重会计信息的获取、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学会如何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工具,运用会计信息做出生产、营销、投资、融资或其他商业决策,从而改善和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因此,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能够通过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财务信息进行运用;学生会运用会计电算化技能把握会计信息,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三)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不会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而更多的情况下会是会计信息的“消费者”,也就是利用相关会计知识进行会计决策,所以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同会计专业有所区别。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了解会计要素划分、借贷记账法,熟悉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掌握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特别是涉及企业投融资的会计处理。对于一些具体的会计核算部分,则可以将要求适当降低,不需要考察较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应用,如金融专业重点在于金融行业主要业务核算,以及外币业务、长期投融资中的债券业务等;物流专业授课时可增加物流企业会计的内容;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授课时可增加外贸企业会计的内容;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增加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内容。此外,对于财务报表的理解和使用,是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重中之重。财务报表分析与应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非会计专业本科生今后接触的会计工作更多的是对财务报表的应用与分析。 按不同行业特征安排教学内容。

(四)安排好课程实验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日后从事工作的情况,有重点地取舍实验内容。例如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外投资的管理等一般企业的基本业务可以作为实验的重点。考虑到非会计专业学生从事管理活动的需要,教师还应该将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放在重要的位置,指导学生认真学习。

因此,对于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知识,我们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改变固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突出专业特色的会计教学,使非会计学生喜欢学习会计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刚.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6):66-67.

[2]李梦玉,论会计教育改革方向[J]. 财会研究,2003,(2).

4.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篇四

(一)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素质

1.人文和科学素质

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自觉性,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具有法制观念,注重人文精神、公民意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掌握一定的人文和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人文知识进行审美,利用科学知识观察世界,培育自己的创新能力。

2.自然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包括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调控包括进行体育锻炼、陶冶情操、稳定或平衡心理状态等,能够正确认识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3.专业素质

具备会计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坚持职业操守,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二)能力

1.综合能力

(1)人际交往能力

具有一定的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能与组织内的部门和其他人员以及其他组织协调合作,妥善解决利益冲突和工作矛盾。善于扬长避短,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为了集体的共同利益,能够与他人一起开展有效的工作,包括与不同文化和知识背景、不同观点、不同信仰的人共事。

(2)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能够有效地倾听、阅读、观察、传递和交换意见或看法,能够通过正式、非正式、书面的或口头的交流,妥善地提出、阐述、讨论、报告、辩论自己的判断、观点、看法、心得和体会。能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获取和分析各种信息;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识的激情和习惯,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并能运用新知识和新技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制度变迁和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能够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

2.专业能力

能够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处理会计与财务事项、问题、撰写会计与财务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不断提升专业判断和专业水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信息进行恰当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规避风险的合理建议

3.知识结构

(1)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会计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2)人文知识

具备一般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伦理学、哲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修养,正确认识世界,善于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法律、法规和惯例知识

熟悉和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经济政策,熟悉国际经贸规则和商业惯例。

(4)数理、计算机和外语基础知识

掌握并运用数理、计算机及外语等多方面的知识,以便从事会计的量化推理与分析工作,能够进行相关的预测和决策,善于运用外语处理涉及国际经贸领域的会计业务。

(5)技术知识

了解工程技术原理,熟悉和理解工艺、工程、服务流程等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状态,增强对管理对象的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的认识;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常用会计与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财务预测、估值判断、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估等;能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以及初步掌握会计与财务制度设计方法。

三、学制和学分要求

1.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可为三至六年

2.学分要求:总学分 166 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 58学分

学校通识课: 9学分

专业必修课: 40学分

专业选修课: 24学分

公共选修课: 10 学分

实践性教学环节:25学分

四、授予学位门类

管理学学士。

五、专业主干课程及其内容简介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统计学、经济法、税法、高级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1.微观经济学

本门课程主要讲授微观经济学理论。微观经济学以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单位的市场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家庭、行业、市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

2.宏观经济学

本门课程主要讲授宏观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收入、就业和价格水平等宏观总量及其变化,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各种主要流派。

3.基础会计

本门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概念与方法,课程按照凭证、账簿和报表这一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以展开,使学生掌握会计等式、记账方法、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盘存方法、账项调整、结账、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基本的会计技术和方法。

4.中级财务会计

本门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学习和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基本原则入手,主要围绕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展开,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方法和技术,以及财务报表列报和分析的一些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学习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做好准备。

5.高级财务会计

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处理复杂的财务会计问题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技能。课程内容包括特殊企业的会计、特殊的财务报告、特殊的经济业务处理等。

6.成本管理会计

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利用会计方法进行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的现代知识与技能。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成本控制方法、利润规划与决策制定、预算控制、责任会计与绩效考评、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近年来在管理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等。

7.财务管理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具体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环境、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营运资金管理、财务预测、财务控制等。

8.审计学

本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审计方法和设计程序、与业务循环相关的审计实务、审计风险控制、其他常见的鉴证与审核业务等。

9.统计学

本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分析、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统计指数分析以及综合评价分析等。

10.经济法

本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法律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法基础知识、企业法、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外商金融机构管理制度、公司法、公司债券、企业破产法、证券法律制度、经济合同法律制度、经济合同的担保、外汇管理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等。

11.税法

本门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我国税收的基本法律法规,为依法纳税,规范会计专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增值税法、消费税法、营业税法、关税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税务行政法制等。

12.金融市场

本门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金融市场的组织架构、交易工具、运作机制和运行规律。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远期、期货和互换、期权和权证等。

13.高级财务管理

The course is the main subje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To develop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expected of a finance manager, in relation to risk management,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 leasing, options and derivative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inancial Distress.The objective is to give the student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theories and practices from the view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value of management.14.管理信息系统

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通过开发实践的训练学会系统开发的方法与技术,培养开发应用系统的实际能力,该门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在管理领域的一门实用技术。综合运用了管理科学、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在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下,形成了自身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军事训练(含军事理论课):2学分,共2周,秋季生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春季生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

2.形势与政策:2学分,分1-6个学期安排,每学期6学时,共36学时。

3.社会调查:1学分,利用第二、第四、第六学期的暑期安排3次社会调查与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分别为2周,内容为社会调查与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并将实践过程登录《上海商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记录》内。

4.普适公共实验:2学分,安排在第四、五学期。每学期选择一个学分的普适公共实验项目。

5.学年论文:2学分,安排在第六学期末。根据所学专业课程,完成一篇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合格的学年论文获得2学分。

6.专业实习:4学分,安排在第五、第七学期,共计8周。学生利用第五学期和第七学期期末4周,共计8周时间。第五学期的专业实习学生在校内实验室进行会计、税务等综合仿真模拟训练;第七学期则深入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实习。根据实习内容撰写专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不少于3000字。合格者获得4学分。

7.毕业实习:4学分,安排在第八学期,共计8周。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本系教师和实习单位有关人员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的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是与学生就业最为密切的环节。毕业实习结束须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毕业实习报告。

鉴于学生已经过四年的学习和专业训练,即将步入社会,毕业实习应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为目的。因此,毕业实习应训练和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习惯、敬业精神、法制意识、团队合作以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人际沟通和信息获取能力等等。

8.毕业论文(设计):8学分,安排在第八学期,共计8周。

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特点,围绕会计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或者当前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深入到有关单位实习调研,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应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的会计和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毕业论文应当参加毕业答辩。成绩合格者获得8学分。

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二)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基层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事务管理等工作。其岗位层次为中、小型企业、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员;基层财税协管员;出纳人员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和劳动者。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一)招生对象: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二)学制:全日制三年。

三、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

(1)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经济数学、应用文写作、英语等职业基础知识;

(3)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会电算化等职业技术知识;

(4)掌握计算机在本专业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5)掌握会计原理、经济法、会计基本技能等相关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2)具有职业工作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

(3)具有所在职业或岗位的活动能力;

(4)具有手工会计核算操作能力;

(5)具有电算化会计操作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知识;

(3)有责任心、事业心,有法制观念;熟悉国家有关财经方针、政策和法规;

(4)熟练掌握2—3项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和方法,掌握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

四、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1、德育:130学时

(1)着重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和普通法律常识教育。

(2)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在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语文:325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325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英语:260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体育与健康:174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6、音乐/美术:66学时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了解美的本质与特性、美的形式与形式美,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并在音乐中理解美的欣赏与判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在欣赏和鉴别中了解美的判断标准,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7、计算机应用:64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专业技能课程

8、基础会计:164学时

掌握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理解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关系,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及其适应范围;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概念、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与费用概念、费用分配的基本方法、简要会计报表的编制和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等内容。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电算化管理、账户的分类等内容。

9、财务会计:192学时

掌握企业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财务成果等方面主要经济业务的确认、计价、计算与账务处理方法和企业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了解企业结算方式、包装物核算、固定资产投资方式、固定资产租赁业务、对外投资分配方式、其他资产、收入确认准则、企业内部报表的种类及其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等内容。

10、成本会计:64学时

掌握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核算中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及企业成本报表的编制;理解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主要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了解定额成本法、分类法等其他成本计算方法,了解成本控制与考核的一般要求与程序。

11、财务管理:64学时

掌握货币的时间价值、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与方式、项目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中的应收账款及存货管理、收入分配管理、财务报告分析、主要财务指标体系与分析;理解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其基本因素、财务指标体系;了解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价值、证券投资管理等内容。

12、经济法:64学时

培养学生获取与经济相关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经济法律法规;能在经济活动中自觉的把法律意识贯穿到实践中去,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处理一般的经济问题;能对应一般经济纠纷的起诉和应诉;为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专门人才奠定专业法律基础。

13、珠算点钞:156学时

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的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珠算脑算技能、点钞、电子计算工具的应用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基础。逐步培养学生智能的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观念。

14、会计实务:180学时

熟练掌握仿真企业环境下的会计凭证的填制、各种会计账簿的登记、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系统掌握企业常见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掌握会计凭证的审核、会计核算程序、会计账簿的设置、账簿的启用与保管的基本要求;能阅读和理解会计报告附注所说明的内容,能对主要会计报表进行简要的分析;了解企业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分工协作关系。

15、会计电算化:150学时

使学生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在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的能力;达到会计电算化岗位中的软件操作员和审核记账员的应用水平;为学生拓展就业领域,提高全面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16、专业综合理论:352学时(对口单招方向)

17、企业实习:240学时

通过下企业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会计各业务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管理要求与核算方法。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

实习内容: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凭证稽核;登记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等;编制会计报表;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要求:熟练掌握企业记账凭证的编制、总账、明细账的登记、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会计核算特点与程序、实习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三)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18、军训:30学时

19、综合语文:110学时(对口单招方向)

20、综合数学:110学时(对口单招方向)

21、综合英语:88学时(对口单招方向)

22、校本特色:30学时

书法:讲授书法基础知识,加强书法训练,使学生能力写出规范的正楷毛笔字、正楷钢笔字和标准的阿拉伯数字。

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三)一、概述

1.专业名称及含义

1.1专业名称 会计

1.2专业含义 本专业主要培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掌握会计学基本知识,以会计应用技能为主,有一定会计实务能力的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招生对象

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同类专业毕业生及其他具有同等或以上学历人员。

3.学制

3年(高中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培养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全面会计核算工作、承担财务管理任务的高级技能人才(高级工)。

三、职业能力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管理及核算流程,严格执行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会计核算规程,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能协助部门领导全面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基本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会计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能运用借贷记账法对企业单位的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3、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流程,能正确记账结帐,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成本报表。

4、掌握财务分析方法及技能,具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能力。

5、熟悉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工作流程,具有办理相关业务的能力。

6、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使用。

四、教学原则

1、课程采用考试、考查制度。

2、课程按公共课、技术课、技能课的结构划分。

3、重视课程实验、技能课等实践环节;充分利用网络化、多媒体技术、视频点播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等。

4、教学内容,特别是技能教学应随着专业的发展而做适当的变化,使教学重心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调整。

五、对应或相关职业(工种)

会计人员(2---06---03---00)

六、职业资格: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财政部颁发)、中级会计电算化证书(财政部颁发)

七、专业主要教学内容:

5.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篇五

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是摆在我们中职院校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问题,然后研究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缺少学习兴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中职院校学生多为参加中考后未被普通高中录取而选择了职业教育,普遍年龄偏小,学习兴趣不高,这与十几年前的初中毕业生优先选择中专的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异。由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对学校和老师容易产生逆反心里,从而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兴趣、没有积极性的直接结果是学习起来很被动,年龄偏小有致使学生不容易接受讲道理的说服性教育。学生的这些特点,都会影响他们学习技能知识,妨碍他们提高能力水平。

2。教师工作经验少、授课方法简单。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处于发展阶段,为了加强学校的内部建设,年轻教师居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经验很少,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授课方法简单,讲课不生动,照本宣科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缺乏足够的授课技巧,所以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同时,会计专业对于中职院校教师有一定的要求,有会计从业经验、熟练使用各类会计软件、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的“内行”授课才能真正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现在中职院校教师大部分从普通院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从学校到学校,实际工作经历少,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院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3。教学思想保守。目前中职的教学思想仍比较保守。基础课→专业课→实习→毕业,这种模式依旧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子。过度的重视会计理论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

4。课程设计简单。课程设计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即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课程设计单一,先填鸭式讲授理论课,不重视学生接受消化程度,平时缺乏理论课与实践的衔接,学期期末却将实践课堆积在一起压给学生,造成学生前学后忘。在信息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也没有经常性的将知识更新,不能将最新的会计理论知识提供给学生,造成就业后不能及时胜任工作。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将要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书面知识,能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实践课则承接理论课上传授的知识,指导学生去亲自动手、去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传统上在教学计划仍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数偏低,安排衔接不充分,形成了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的分立局面。这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学什么就能干什么”明显脱节。动手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首要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存在差距。随着各个单位对于自身数据保密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像会计、出纳这类岗位更是不能随意让外部人员接触,学生前往单位实习的机会也相对减少。缺少实习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对于理论知识抽象的理解,仅仅为了填凭证而填凭证,为了登账簿而登账簿,只有少数学生能在学习结束后有所收获,多数学生不能掌握要领。学生会认为没现金就开张支票,材料少了打电话叫人送来就行,根本不懂计划、审批、内部控制等等诸如此类的财务管理的一系列程序制度。

三、问题改进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看到学生、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等几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改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生源现状,我们不能再提更高的要求,只有尽力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对于教师队伍,我们可以对经验少、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改进照本宣科、死读书等呆板授课方式。对于会计的新政策、新制度要经常性的更新学习。同时从其他高等院校、社会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会计教师和优秀会计人员参与授课,进行学术交流,引入新鲜的血液。

2。理论结合实践,改进课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一直被看作是实践课的任务之一,而与理论课关系不大。我认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所有教学环节中,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慢慢积累就能灌输给学生一种观念——任何环境下都不能忘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这种观念带动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动手能力。建立财会模拟实习室,设置模拟会计教学课堂,在学校里就可以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以达到下厂下店同样的学习效果,使财会模拟实习室真正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模拟财会实习课堂通过选择的实习主体,设置科学的实习程序,进行点钞、珠算、会计实务、电算化会计等基本技能的反复强化训练,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印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他们毕业后参加财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6.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篇六

2.2 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大量实践表明,通常情况下,大中型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程度非常高,而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实现程度较低,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将教育目标在横向方面定位在中小企业及基层机构上,而在纵向方面应定为在初、中级会计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上。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在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转变以手工制作为处理手段的思维方式,将这种思维方式转变为以信息化处理手段为主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会计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2.3 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手段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段在会计专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时候,一定要在科学分析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等。

2.3.1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大量的典型案例,“边讲边练、多讲多练”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3.2 运用网络教学手段会计课程与会计专业项目训练,都应要求学生实施现场案例、演练现场场景,这不仅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条件达到“一人一机”,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网络支持,以利于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学生按时提交课堂作业。

2.4 建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是服务于企业的,是为了满足企业需求而存在的,所以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实践教学,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使其能胜任各个会计工作岗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应设置实践模块,形成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实践模块要包括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纳税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基础会计实训模块等。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建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5 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培训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时,应着重加强教师参与会计信息化技能的实践,将实践结果同教师的考核、职称等挂钩,从而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技能实践的积极性。例如,学校可以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信息化实践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师资水平,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

3结语

7.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探讨 篇七

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规格的规定, 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具体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主要是会记账、算账、报账以及用账的会计专业人才, 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组织的会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 将来一般从事非会计专业的其他管理工作, 就业方向是各组织的其他职能管理部门。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经常出现两种错误认识:一是将非会计专业学生视同会计专业学生, 照搬会计专业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是认为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不会从事会计工作, 因此只需学会分析会计报表就行。这两种观点从根本上影响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作为专业化教育主要是传授会计专业知识, 强调会计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 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实践性、应用性, 其目的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 重心是管理, 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 通过对会计知识的学习, 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务, 即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 还要学会如何进行财务分析, 如何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会计信息, 并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 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通用型”专业人才。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一是符合教学目的。二是教学重点突出。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的决定了其会计课程体系不能雷同于会计专业, 而是要突出重点课程和重点内容。三是结合专业特色。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符合各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并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基于以上原则, 会计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所有经济、管理类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 即通修会计课程;第二个层次是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的课程, 即选修会计课程。

(一) 通修会计课程。

通修会计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一般设置一门会计学, 包括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学两部分内容。但是, 按照目前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安排, 教学效果比较差, 特别是很难开展案例教学。由于学生对企业具体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了解得较少, 在课程的主要内容讲授完毕之前很难开展具体的案例讨论。所以, 需要对会计学的具体内容进行重新构造。

(二) 选修会计课程。

传统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往往没有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 没有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设置会计课程体系, 无法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考虑非会计专业的教育思想是使学生“懂会计”, 因此, 在会计课程的设置上应该灵活。可以根据经济、管理类各相关专业安排多门方向性会计选修课程, 讲授方式主要是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比如, 高级财务会计主要讲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租赁、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等的会计处理;行政事业会计主要讲行政事业单位特殊的会计处理;贸易企业会计主要讲授内贸与外贸企业特殊的会计处理;金融企业会计主要讲金融企业特殊的会计处理;工商企业会计主要讲授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主要业务及其会计处理。

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修完通修会计课程后可以根据具体专业选择一个会计方向课程, 作为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会计学习方向。会计方向课程应该体现非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原则, 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及相关会计学科实践中出现的最新情况, 同时学生也可结合自身将来就业方向考虑选修会计课程。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结构

目前,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二合一”形式, 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二是“三合一”形式, 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三是“四合一”形式, 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这几种形式看起来有所区别,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篇幅和学时的影响, 在教学中, 往往只侧重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 其他内容只是简单介绍, 或删去不讲。非会计专业具有本专业的知识体系, 会计知识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 而应该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 侧重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影响, 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与会计专业有所区别。笔者对现行会计学课程内容结构简要设计如下:

(一) 《会计学》的第一部分——会计基础。

主要讲述会计学概论, 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假设、会计报表、会计循环等内容, 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应在介绍各种会计规范 (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职业道德) 时重点说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在校经济、管理类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应该是高等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 《会计学》的第二部分——中级财务会计。

会计专业使用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要素来介绍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 最后介绍会计报表。这种编写方式比较系统, 专业性很强, 但对非会计专业来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非会计专业教学中可以按业务循环来讲, 具体包括:货币资金循环核算及管理、融资循环核算与管理、采购循环核算与管理、生产循环核算与管理、销售循环核算与管理、投资循环核算与管理、利润形成与分配。在每一部分循环的内容中, 应包括:业务流程介绍;管理的要求 (包括核算的要求和内部控制的要求) ;按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的要求设置账户;按会计原则理解业务流程的实质, 掌握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在具体业务中的运用。这样设置使非会计专业学生从会计角度来理解业务流程, 更容易学习会计课程内容。同时把管理目标、内部控制、会计核算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掌握会计准则的使用方法。

(三) 《会计学》第三部分——会计报表及其分析。

除讲解会计报表基本内容之外, 重点介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 如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分析, 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处理事务的能力。

四、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方法

(一)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应用与改进。

1.“多媒体辅助教”。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的教案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 而是要利用多媒体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优点, 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通过各种感官刺激, 加深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印象。

2.“多媒体辅助学”。

应建立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平台和课程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使操作便捷、易懂, 并能提供下载、打印等功能;建立多个信息传递通道, 及时发布信息, 并对学生的信息给予及时反馈;设置专门人员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如辅导教师、咨询人员、学生顾问,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搜索功能, 制作和编制帮助软件和文档。

3.“多媒体辅助考”。

应建立完善的会计网络考试系统。这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计算机供学生同时进行考试, 或者是建立大量的试题库, 使得计算机可以随时随机选择设计出一套可供考试的试卷;二是要及时更新试题库中的试题;三是设计科学的考试软件。由于非会计专业每学期同时开设会计课程的班级和人数众多, 每一次的会计学阅卷工作都极其繁重, 采用多媒体考试方式将大大地减轻会计教学的工作量。

(二)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改进。

会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剖析会计案例,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 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案例教学的层次性。

案例教学应按内容进行层次设计, 即将案例根据设计内容的综合性分为课程独立案例、课程综合案例、各门课程综合案例。课程独立案例主要是针对某一章内容或某一个问题的案例, 案例往往比较小。这类案例通常有标准答案, 如企业会计核算案例。课程综合案例主要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案例, 案例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 案例较大, 但一般只涉及本课程的内容。这类案例通常没有标准答案,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各门课程的综合案例往往涉及多门课程, 这种案例内容复杂, 涉及的知识面广, 通常是跨学科的, 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 才能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2. 案例设计的全面性。

全面性主要是指在综合案例设计时一定尽量注意涵盖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但来自实践中的案例不可能包括一门课的所有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收集一些比较特殊的、在其他案例里无法包含的内容, 将它设计成一个小案例进行专项讨论。此外, 案例讨论要考虑环境因素。管理实践中的案例最终结果往往是进行决策, 而实际决策是很难通过案例模拟的, 因为案例分析者无法切身体验到决策者做出决策时的心理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 所以案例设计时应当考虑到环境情况、决策者的风险倾向等。

3. 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的关系。

8.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篇八

关键词:高职 非会计专业 基础会计 教学改革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目标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来完成,而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一环。目前,就业市场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只有对每门课程精心设置和不断改革,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常常设置基础会计课程作为其基础课,学习人数众多,影响面广,但其教学效果却需要改进。本文在分析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定位及其教学目标后,针对目前存在于教与学各个环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教改建议。

一、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定位

会计专业是以培养会计从业人员为目标的,学生毕业后要直接能够从事会计工作。而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涉及的专业庞杂,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也各有不同,因此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不能简单照搬会计专业的同类课程。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设置应当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读懂会计的相关术语;看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并且会使用会计信息做经济决策。

二、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1.会计课程特点导致的问题

(1)会计理论抽象导致难掌握。目前基础会计课程采用的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不断演化而来,借贷仅仅作为记账符号,已经失去了其字面含义,相对比较抽象,学生不好掌握。

(2)知识面涵盖广导致不理解。部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开在第一学期。基础会计知识又涉及经济学原理、金融学、经济法、税法等知识,在没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虽然基础会计教师简要介绍了相关的知识点,但学生还是较难理解。

2.学生接受能力欠缺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仅有两年半时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课时少。笔者所在的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航运2014级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即开设基础会计课程,总共仅有26课时。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一般,课后自觉性又不够,课上内容即便听懂了,课后也没有加强巩固。

3.学生不够重视

由于会计基础不是非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加上目前的基础会计教学大多没有和学生自身专业相结合的案例,导致学生没有兴趣,也不知道自身完成基础会计课程对其专业发展及就业有何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基础会计课程教改建议

1.根据定位调整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设置应当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读懂会计的相关术语;看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并且会使用会计信息做经济决策。因此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利用,适当增加这一章节的课时量和课后练习的数量。

2.根据课程特点调整专业培养课程设置

基础会计课程可开设在第二学年,在学生已学习了经济学原理、税法、金融学等相关课程后,相关知识点更容易理解。针对基础会计各项原理比较抽象的问题,可引入身边实际案例以增强趣味性,降低陌生感。

3.根据学生实际全面改革课程

(1)调整课程实施计划。制订课程实施计划时内容酌情减少,难度酌情降低,在有限的课时内争取让学生领会基础会计的主要内容。对于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课后习题、单独辅导等形式使其掌握更多知识。

(2)选择编排合理,难度适中的教材。目前市场上适用的教材编排上没有区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掉某些章节,或者对某些知识点不要求掌握。如果针对学生的具体专业设计一些行业内的教学案例,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需要各个职业院校针对自身的行业特点,选用相关的案例教学,或者组织教师编写一些校本教材。

(3)以学生为主体,抓好课程45分钟。“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深远,而良好互动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目前基础会计课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流,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们要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因材施教,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多下工夫,例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引入一些图标、漫画、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笔者所在的学院,年轻教师经常参加教务处组织的多媒体课件比赛,对于优秀的作品,可通过教研活动推广其做法。

(4)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相结合,加深对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解。应提高实训课时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可从综合实训、分项实训和电算化实训三个方面全方位开展基础会计实训课程。

第一,综合实训可根据专业选择相关企业的一个月的常用会计业务资料,让学生完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整个流程。

第二,分项实训可通过分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例如将班级均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部由老师或学生自行安排会计角色进行实战演练,完成相应的会计岗位任务。实训课程中,提供给学生真实的会计凭证、账页和报表,老师多媒体示范,演示会计工作教程,学生操作,老师巡堂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

第三,在多媒体教室能保证的前提下,在分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结束后,可安排1~2周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各个流程的电算化会计操作,体会实际工作中基础会计的应用。同时课外练习也可采用软件辅助,相关软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练习的正确率,对于错题反复练习,达到最终掌握的目标。

(5)改革考核和激励办法。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目前笔者所在院校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平时作业的完成和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平时作业难以杜绝抄袭现象,本人曾在基础会计课堂练习中采用4种考卷随机分发的形式防止学生抄袭,但由于采用的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模拟题,客观题为主,仍然发现少数抄袭现象。对学生的考核应采用多元的评价办法,以修正单一评价办法带来的不够客观的缺点。课程考核内容不应仅限于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学习态度的评价;课程考核形式不应仅限于期末考试的卷面形式,还应包括演讲、报告等多种形式。如此,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考核达到正向的引导作用。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偏重于实践,作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找准课程定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不断思考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对其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梁秋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0).

[2]朱淑芳.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与财务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

[3]吴湘.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9.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篇九

摘 要:《税法》课程是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与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本人提出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会计;理论教学;税法;税收缴纳

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理论教学内容较多,法律知识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对税法的理论概念理解不够深刻税法是法律的一部分,其法律概念非常严谨。高职学生对理论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容易混淆几个概念,导致在税法的学习中困难重重。

(三)税法所涉及的行业较多,税法的内容适用于我国各行各业,学生能力有限。

(四)税法的核算内容对高职学生来说比较复杂,税法内容中税收主要的税种是流转税类和所得税类,流转税中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内容较复杂。

二、对于上面所提出的问题,本人也做了教学反思和教学改革,下面来具体介绍一些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一)开好每一次的“头”,上好第一堂课。情景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扮演法律里面规定的任意一个角色,从自身扮演角色的需求出发,进行加入理论知识,这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接触并掌握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本人首先在第一堂课上就会好好介绍该门课程,最主要的让学生了解清楚这个学期该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带着任务进行学习。

(二)运用模拟电子报税系统平台,进行开放式、竞赛式教学来解决学生在理论过程中理解报税流程的困难。通过模拟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报税工作的理解,熟练计算。竞赛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有奖励机制的情况下推动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发挥每个学生能动性,并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运用模拟企业核算,解决理论教学中的难点。在高职教学中经常采用企业案例来说明企业实际缴纳税额的情况。比如制造业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的过程发生以后,当月需要缴纳的税额有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同时还发生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附加税,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整体的企业税金的核算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税费核算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注重实践活动,学习知识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出知识应有的价值。首先学校应与当地区域税务局进行联系,带学生去税务局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对税收缴纳有个心理定位,了解税收缴纳的严肃性、法律性及重要性。同时,让学生观摩各个企业实际上门申报及上门办理税收业务的具体过程,从中学习实际工作经验。

具体的教改实施方案如下:

授课内容 教改实施方法 教改效果

程序法内容 情景角色法进行,随机挑选21名学员,进行3人一组分组,分别扮演税务局、企业税务员、企业主管进行角色扮演企业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手续。学生觉得扮演有趣,所以积极主动进行角色扮演,无形中掌握了程序法得知识。

实体法内容 实例演示法、案例教学,将实务中得一般纳税人申请表、发票领购核实表等用于课堂讲解,并将实际工作中对该申请表得具体填写及填写要求做详细介绍。学生通过接触实际中得表单表示新奇,并有很大得主动性进行接触枯燥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如何运用理论知识来填制表单。

各个税种的纳税要素 比较总结法,税种计算复杂多样,每个税种计算之间存在异同,这样教师必须将各税种之间得关系和计算得共同性做总结进行比较性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及记忆。让学生思路清晰,擅于总结,便于理解,记忆准确,属于理解性记忆而不是盲目得死记硬背。

各个税种得纳税申报 竞赛法教学,将各个税种得纳税申报用于组得形式进行14注会59人,共分12组,每组约为5人,将12组得网上纳税和纸质纳税进行竞赛,最终以准确性及速度来判定获胜组从而获取平时成绩得奖励。让学生之间形成团体意识,分工协作,并有竞争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

各个税种得纳税计算及会计核算 模拟报税平台以及模拟实际工作得操作平台,让学生进入工作状态,对岗式教学。真正得模拟操作平台,学生最感兴趣得一部分,而且学生能够有实际操作能力区计算和核算各个税种

税收改革 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新闻动向,把握最新国家税改政策。开拓学生得知识领域,树立税改得意识

三、结论

10.浅析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篇十

浅析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An Explor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铜陵学院 安徽铜陵 244000)

摘要: Abstract: 关键词: Keywords:

前言

一、双语教学的真正内涵

双语教学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 1.浸入型双语教学,即对学生使用一种非母语进行教学。2.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3.过渡型双语教学,即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模式属于保持型双语教学,使用的第二语言绝大部分是英语。对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双语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外语的综合运用

能力,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专业知识体系、思想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动态的理解,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所从事的专业教学。

二、当前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从当前情况看,会计双语教学在师资方面 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数量不足。高校扩招后,教师数量不足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有资料显示,1 992年我国高校的师生比为1:6.2,到了2002年为1:16.2,再加上各类成人教育,许多高校的实际师生比已超过1:20。教师不足的情况在会计双语教学中尤为突出,因为目前我国在会计双语教师的培训上没有专门的专业,而会计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合格的会计双语教师数量不多。

2、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会计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外语教学,也不仅仅是使用外语来解释会计专业课程,它要求教师有足够的会计专业知识,并能够自由地

对两种语言进行语码转用。而目前许多会计双语教师都没有能达到这个要求。

3、对教师的选拔和培训未建立完善的体系。在双语教师的选拔和培训上,许多学校比较倾向于需要时才临时配备,而没有长远的计划,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要提高会计双语教学的品质,需要在教师的选拔和培训上下功夫。

三、目前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四、关于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结束语

11.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篇十一

关键字:会计;高职教育;改革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在我国在大力推广教育事业的发展之时,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严重阻碍教育的发展。现今高职会计专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各个学科也不断推出新的知识、新的方法,会计学也推出了大量新的内容。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也得到的迅速的发展。而在会计专业教学方面,仍然使用比较早的知识,在知识内容方面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虽然在这一方面各个高职院校都加大的改革力度,一直极力紧跟学科前沿,但还是有大量的知识内容需更新。

(二)师资力量不足

在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学校的师资人数也在大量的增加。大量新进入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也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同时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三)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高职教育的大力推进,学校的学生人数也成几何数增长。仅从招生的学生高考分数来看,其跨度也是相当大,之间的分数差距多达二、三百分。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对于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四)教学方法的落后

现今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想象力。在教学方式上一般采用比较传统的“灌输法”,整堂课不停地灌输给学生知识点,但老师讲完提问,学生竟一问三不知。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对于一系列出现的问题,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事在必行。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由于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更新,选择一个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要认真选择与授课对象想适应的教材。现今关于会计学课程的教材比较多,不同出版社都有这方面的教材,甚至是相同出版社出版多本这方面的教材,此类教材基本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指导会计实际工作起到了相当大的指导作用。而就内容来讲,理论和实践侧重点不一样,内容的更新不一样。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必须要谨慎,要针对学生的水平以及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同时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不断推新或修订,教学内容也应及时更新。然而教材编写到出版是需要相应时间的,更新的内容特别是最前沿的知识在教材中很难反映出来,学校应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及企业会计人员编写讲义,讲解最新的知识。

(二)师资力量的培养

针对大量新进入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第一,定期培训。聘请资深会计教学教师、资深从事会计行业的专家学者,对专业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包括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等方面;第二,定期考核。学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考核,针对其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等方面;第三,培养实践技能。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锻炼,或从事社会兼职,密切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关系;第四,编写精品教案。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经验并收集有关资料,编写会计教学精品教案,充实教学内容。

(三)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现今的学生对于教学的趣味性要求很高,很多学生都反映上课乏味,没有兴趣。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往往是技术性强,趣味性不够。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法”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培养目标。对于会计教学有以下建议:一是采用教学中常用的讨论方法。成立相应的学习小组,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学习之间进行沟通,相互帮助;另一方面,可以让各个小组对其形成的共识相互讨论、辩论。以小组为单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 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在组织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在课堂上应该有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提问,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避免产生一言堂的现象;三是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教学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事先指出相应的学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增强自己的自学能力;四是实例教学法。现在的学生对死板的理论知识都缺乏兴趣,而对于比较生动的实例都非常积极。实例也可以让学生避免死记硬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力提倡学生的实践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验证、加深理论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毕业就可以上岗,满足企事业单位的对会计人员的需求。

三、校企合作

对于教学紧随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是现今教学改革中事在必行的事。要解决这类问题,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由于教学往往滞后于现实中的市场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现实社会中。校企合作是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也拓宽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同时也吸引了企业的资金解决了学校资金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晶,会计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上一篇:春节环卫工作简报信息下一篇:论文内容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