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关于地震的作文(共14篇)(共14篇)
1.描写关于地震的作文 篇一
最近的几个月里接连不断地在世界各地发生地震,这不仅使我想起了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以来的几次地震。起先的时候是海地,后来是智利,接着又是台湾、土耳其,最后是唐山。其中海地和智利的地震最为强烈。
这种种迹象仿佛在向我们人类说明着地球就要进入地震多发期了。我的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真怕哪一天地震的震源变成了我生活的温州,那就糟了。听说在智利的8。8级地震中不仅房子倒了许多,而且因为智利位于海边还引发了大海啸。如果在地震中我不幸死去了该怎么办?我再也不能干我自己想干的事了,不能睡懒觉、赖床了,不能玩电脑了,不能……有时候我真想为自己整理出来一套救生包,以备于应付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当然这种金点子一开始是绝不可能从我的脑子里蹦出来的,而是美国的一些人出的主意,这些人就叫做“有备族”。
我真希望现在能有一个权威的科学家站出来对大家说:“地震期已经过去了”、“地震暂时不会有了”之类的话,哪怕是假的话也可以,毕竟这是善意的谎言,至少这样就不再会使我成天提心吊胆的了。地震呀,地震,你真是个小淘气!虽然你淘气最多不超过5分钟但你的破坏力是那么的强!你总是有备而来,而接受你挑战的我们是没有丝毫准备的,在你那一次次强烈的动摇中我们的防守也随之层层瓦解,但我们也不是弱小的,我们一定会重建家园,总有一天我们会用智慧打败你的!
2.描写关于地震的作文 篇二
导演:傅超武高正
主演:赵联张伐冯笑李再扬李兰发
上映年份:1979年
这是第一部反应唐山大地震的电影:一个盛夏的夜里, 万籁俱寂。突然, 大地轰鸣, 蓝光闪过, 房屋倾斜倒塌, 强烈的地震发生了。震后的灾民相互勉励, 共渡难关。影片紧紧抓住“情”字, 并以具体感人的情节和细节表现出来, 使人物和主题都在情感的渲染中得以烘托和深化。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 感人至深, 不仅在影片中孩子们的身上生根、开花, 对观众也是深刻的启迪。
《10.5级大地震》
导演:约翰·莱菲亚
主演:约翰·卡斯尼博·布里奇斯
上映年份:2004年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发生强度达7.9级大地震, 同一天, 里德也爆发了8.4级地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大地震让美国陷入一片混乱。调查发现市区地下60米的地层已经产生了大面积的空洞, 整个城市正处于悬空状态, 一旦塌陷将会是场毁灭性的灾难。最终一场10.5级地震袭击了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 摧毁了金门桥, 地震引起的太平洋的惊涛骇浪淹没洛杉矶……陆地的大部分掉进了海洋, 陆地越来越少, 生存下来的数百万人都逃到一起, 他们将在那里被毁灭吗?
《东京地震8.0》
导演:橘正紀
配音:花村怜美小林由美子甲斐田裕子
上映年份:2009年
初中一年级学生小野泽未来与弟弟悠贵一起来到台场游玩, 却遭遇8.0级大地震。二人与偶然相识的日下部真理从建筑物中逃出来, 发现眼前出现的是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的都市。为了与因地震而分开的家人再会, 三人一同展开了一次崩坏东京之旅。
《惊天动地》
导演:王珈沈东
主演:侯勇李幼斌童蕾
上映年份:2009年
2008年5月12日, 中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0级地震, 山崩地裂, 房倒屋塌。大自然的毁灭力量是巨大的, 灾区阴雨连连, 哀鸿遍野, 在最无助无望的时候, 十多万部队赶到灾区。在灾难面前, 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了人性中最美丽最善良最坚韧的一面, 他们珍惜生命, 不轻言放弃, 为了别人的安危却不惜牺牲自己。废墟上, 灾区的人民在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援助下, 开始重拾信心, 重建家园。
《唐山大地震》
导演:冯小刚
主演: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
制片国家:中国
上映年份:2010年
3.目前关于地震成因的主要观点 篇三
1、板块运动致震说
板块运动致震说是指由于活动的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摩擦、分离等导致岩石断裂、破碎、错位等,造成了地震。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并非一个整体,而是被海岭、海沟等分割成漂浮在软流层上的六大板块。而板块之间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相互运动的,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就会造成地震。但由于其引起板块运动的原因不同,可以将板块运动致震说分成以下两种不同的学说。
1、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组成,呈同心圆状,从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和地壳。各大板块处于软流层上,由于靠近地核处的地幔物质温度高于靠近地壳处的上地幔,这种显著的温度差,形成了地幔物质的对流现象,导致了板块的运动。板块的运动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邻近板块的分离和碰撞。
而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摩擦、拖曳、碰撞是导致地震的根本原因。由于板块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导致岩石中产生应力(静挤压力),其应力在岩石中储集,当应力的积累超过岩石弹性所能承受的极限后,就会导致岩石断裂、破碎、错位,造成地震的发生。当应力释放之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余震以达到新的力学平衡。这就是挤压导致断裂,断裂引发地震的构造学说,也称之为弹性回跳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一直是地震成因的主流学说,从20世纪形成以来,被中国地学界普遍接受,对中国地学界影响深远。其主要文章有张振春的《地质学基础》和潘绍焕的《板块构造学说与地震》。
2、 地球自转学说
地球自转学说认为不同板块之间质量存在差异,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时,漂浮在软流层上的板块就会相互运动,导致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发生。这是发生地震的根本原因。
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导致板块间的运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分离”。当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时,质量较重的板块就会和质量较轻的板块相互脱节,出现分离作用。这种“分离”情况会引发正断层型地震。
(2)“碰撞”。当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时,不同质量板块的运动速率会有差异,质量较重的的板块运动速度慢,较轻的板块运动速度快,便会引发板块之间的“碰撞”。
(3)“摩擦”。由于靠近南北两极的自转速度小,南北板块运动速度缓慢或者接近于匀速。这就导致了远离两极的板块速度变快或者变慢都会与南北板块发生错位摩擦,出现“摩擦”的作用。这种情况会引发走滑断层型地震。
其主要文章有陈学忠、李艳娥、赵晓燕的《地球自转、地震成因与地震预报》,陈学忠的《地球自转与汶川地震的成因》等。
2、爆炸致震说
爆炸致震说主要是认为地球内部由于不同的因素会发生爆炸现象,导致地壳岩石圈的碎裂,引发地震。
但由于爆炸物质、方式的不一样,同样可以将爆炸致震说分为以下五种学说:
1、 雷电爆炸致震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现象,即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积累的静电荷过多、极化,从而引发了地壳中雷电现象的产生,引起岩石的破裂,导致地震的发生。这可以看作是一种雷电爆炸现象。
雷电爆炸说认为地下的雷电主要有以下两种来源:自然电场。自然电场主要是由电子导电地质体的天然电化学作用和地下水中电离子的过滤和扩散作用,以及大地电流和雷雨放电等因素所形成的电场。包括地下水氧化还原电场、过滤电场、地壳中的压电效应、热电效应等;太阳活动产生的电荷。太阳活动如耀斑、黑子、太阳风等产生的带电粒子、射电辐射等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到达地面,形成地壳中的电能。
持这种地震成因学说的主要文章有张宝盈的《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地震成因新探》和《地震电磁成因假说》,姚承的《地震是地下雷电》。
2 、热能过多致震学说
地核内部热能过多引发地震主要是指由于地球吸收各种能源的能量大于地球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因此地球內核储存的能量会逐渐增加,地核内具有的压力也越来越高,当地核内能量增加到一定限度,超过地壳岩石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就会爆炸,以火山喷发,地震等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形成地震等灾害。
地核热能过多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地球内部的雷电是产生地热能的重要因素。地球内部是一个闭合的电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或者自转时,会与星际磁场发生相对运动,在地球内部产生微弱电流,以地球自转的方式输往地核,形成热能;太阳辐射汇聚地核形成热能。由于地球的特性,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能大多数被地球吸收,储集起来,汇聚到地核内部,形成热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类日常所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等能量被地球所吸收,形成热能。其中前两点是形成地核热能的主要原因。
所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只要在适当的地方,尽可能多的开采地热资源,就可以人为地减少火山喷发和地震。
关于这种理论观点,笔者没有找到专业的学术论文,仅找到一篇关于此种观点的文章:张亚鹏的《地震成因新观》。
3、 天然气爆炸致震学说
这种地震成因假说认为地壳断层带是地震产生的场所,由于断层带提供了聚集气体的空间,当气体不断增加,因空间有限,气体会在封闭的地壳内膨胀受压,当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或者其它原因触发时,这些气体将会沿断层薄弱的裂缝爆破性地释放出来,引发地震。
这种假说否定了板块运动引发的地震,主要有以下四个依据:地震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地表没有征兆,这种突发现象只有气体在地底深部慢慢积聚,才能产生这个效果;地震是瞬间完成的,只有高压的气体才有足够的能量引发瞬间的能量释放;余震的产生是由于地壳内部气体的释放需要一个过程,需逐步释放,并不是一次性释放;地震发生前后会有降温现象,是由于气体膨胀吸热的缘故。
nlc202309041115
代表文章有岳中琦的《汶川地震与山崩地裂的极高压甲烷天然气成因和机理》,张恩学的《地震的特征、原因及触发机制》。
4、 核爆炸致震学说
核爆炸致震说是指地幔中核变的及时效应在地壳上的表现。
由于地幔的长期沉淀、析出、分层,在地球深处形成较纯净的核裂变(如铀等)物质圈,同时由于地幔对地表的液态、气态物质(如海水、石油、空气等)的吸入、热解,或者内部物质的生成析出,在地幔的上层(地幔、地壳之间)聚集了较为纯净的核聚变物质(如氢、氦等)。
地幔的对流会造成核裂变物质相遇,发生核裂变,如果此时附近存有核聚变物质,进而引发核聚变。核变要在极短时间里释放极大的能量,产生高温膨胀即产生高压,导致地壳因为这种压力而产生破碎、断裂,形成地震。
余震的产生机理有两方面因由。大地震发生后,一方面核变产生温度熔化地幔,并同时造成地幔温度的不均匀,加速其对流,提高了核裂变物质相遇的概率,引发余震;另一方面核变产生温度可以熔化地壳使一些曾经被冻结的核聚变物质被重新释放,同时又可以提高含氢化合物(如海水蒸汽)的热解比例,增加核聚变物质的含量,产生了余震。直到该地区下方地幔中几乎所有相遇可以超过临界体积的核裂变物质及其附近的核聚变物质全部发生核反应,余震才会停止。
主要文章有虞振东的《地下核燃烧假说的主要证据》,李六四的《地球热核演变说》。
5、 地球排气致震学说
其认为地球内部存在着大量不同于外界的强还原性气体,这种气体在巨大压力的迫使下不断钻入岩石裂隙的最尖端,通过H+H→H2反应产生上万大气压,压力使裂隙急速雪崩式地向前劈裂,当岩石的强度不足以抵挡这种压力时,遂发生破断地震。也可以算作是一种气体爆炸现象。
地球排气理论已有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历史,不算新近形成的理论,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才形成规模的、系统的一种理论,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接受。
地球排气观点认为地球内部含有巨大的气流和幔汁潮,而且在数量和能量上都不是大气、海洋可比拟的。杜乐天先生认为地球内部至少还存在4个规模很大的气圈,它们由深至浅依次是:外地核氢气圈;上地幔气圈;中地壳气圈;上地壳气圈。大气和海洋都是地球十几亿年内部排气的产物,气圈和水圈是地球排气的次生物。
由于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使气体向上运动,向外排气,这种排气是造成地震、旱灾、地磁异常、特大暴雨、部分森林火灾等全球特异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
主要的文章有杜乐天的《地球排气作用—重大自然灾害孕因和地下巨大天然气来源》、《地球排气作用的重大意义及研究进展》,杜乐天、强祖基的《特异自然灾害发生的内因》。
3、流体致震说
流体活动致震说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熔融物质(即流体)在不同作用下导致了地壳岩石的破碎,引发了地震。
但根据流体物质活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种学说:
1 、流体上升活动致震学说
地球内部存在着高温熔融物质,这些物质由于地球内部不同的温度差、密度差、压力差等差值,导致流体的上升活动,侵入地壳薄弱部位。当地壳岩石圈薄弱部位不能承载流体的冲撞力道之时,就会导致地壳岩石破碎,形成地震。
流体致震说是建立在地球内部存在大量熔融物质基础上的学说,其否定了板块碰撞导致地震的说法,解释了板块运动所不能解释的大陆内部板块稳定地带地震频发的现象。
代表文章主要有刘武英、吴建华、郭永霞等的《关于岩浆活动在地震过程中的作用的讨论》,车用太、刘五洲、鱼金子的《地壳流体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及其在强震预测中的意义》,车用太、张培元、谷元珠等的《地震预测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探索》。
2、 势—动能转化致震学说
其认为流体上的岩石具有极大的重力势能,当地球内部某一处封闭的熔融流体物质的温压发生变化或者沿地壳裂缝散逸之后,流体上覆的岩石圈的稳定状态就会被打破,就会导致地壳岩石圈因重力势能向下运动,发生塌陷、错位、形变等情况,引发地震。
这种观点认为流体对地壳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高温高压流体会降低岩石的刚性,引发地壳岩石从脆性向塑性变形转变,因而大地震通常在脆性中上地壳内发生;流体会降低破碎岩体或者断层之间的摩擦力,地震发生后会获得较大的速度和动能,使塑性的地壳产生位移或者错位、形变。
代表文章是徐常芳的《壳内流体演化及地震成因说》和《地震流体成因说及其应用研究》。
4、天体引力致震说
天体引力致震说是指由于月亮、太阳等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导致地震的产生,古来就有根据太阳、月亮的变化来预测地震的方法。
关于天体引力对地震的影响,都是直接引起了地球上某些运动的发生,间接的产生了地震,所以可以根据天体引力引发的不同运动,又可以将天体引力致震说分为以下三种学说:
1、 漩涡活动致震学说
漩涡活动致震说是一种将天体引力和地球内部流体结合起来的地震假说。主要是指地球内部软流圈内的流体物质在太阳、月亮引发的潮力作用下,与地球表面的的海水、大气发生同步运动,以漩涡的形式在地球内部形成有规律的升降,即所谓的固体潮,从而导致地震。
这种在天体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漩涡升降活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自地球内部向地表盘旋上升的漩涡,它是流体在由低纬度区向高纬度区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当这种漩涡形成时,来自地球内部深处的热能就像是钻头一样不断的冲击、融熔岩石层,并使之抬升。当这种上升盘旋的势能积累超过岩石层的强度时,便会导致岩石层顶部的破裂,形成上冲型地震。由于上冲型地震的震源距离地表较浅,因此这种地震也被称为浅源地震。
nlc202309041115
自地表向地球内部旋转的下降漩涡,它是流体岩浆在由高纬度区流向低纬度区的过程中形成。当这种下降式的盘旋发生时,对地壳岩石层的支撑力降低,地壳岩石层在自身重力和向下吸附力的作用下,必然产生向下沉降的运动趋势。当向下沉降的势能积累超过岩石层的强度时,岩石层在底部的莫霍面上破裂,就会形成陷落型地震。由于震源距离地表较深,因此陷落地震被称之为深源地震。
代表文章是徐万民的《地震成因新说》。
2、 强潮汐致震学说
强潮汐致震说是指受天体引力的影响,地球上的海水会发生大规模、强烈的潮汐活动,这些潮汐活动会引发海平面的上升或者下降运动,引起了地下流体活动,而流体的活动会引发地震的产生。
天体引力引发地球上海水运动变化导致地震的说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海水的潮汐运动发生时,大规模潮水移动离去,重力势能的减弱,使海水离开的这一地区内的地壳受到流体的冲击而抬升,在地壳裂缝或者薄弱地带就会发生地震或者火山情况;另一方面是随着强潮汐转移到所在的区域内时,此地所受的重力势能增大,地壳会相对下降,挤压下面的流体向两边运动,导致两边地壳内的流体增多,同样受到流体的冲击、抬升,导致地壳撕裂、张开,从引发地震、火山等状况。
地球上海洋运动的变化,并不是天体引力一方面的作用,但是强潮汐的形成却与天体引力密切相关,是形成地球海洋强潮汐的重要原因。
代表文章有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的《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和杨学祥、杨冬红的《潮汐激发地震的最新研究》。
3 、天体引力触发地震学说
这种观点认为天体引力只是地震形成的一种次要因素,并不是主要原因。天体引力只是对地震的发生起到一种触发作用,即是一种加快地震发生的因素。
这种触发作用因为地震成因主要原因的不同,其触发机制也不甚相同。如坚持应力积累是导致地震成因主要原因的学者认为,天体引力可以通过对地壳的撕裂和提升作用,加速应力的积累,致使地震的提前发生;坚持流体是地震发生主要原因的学者认为天体引力强大时会引发地球流体剧烈的活动,导致地震的提前发生。虽然其观点不甚相同,但却都认为天体引力对地震有触发作用。
所以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通过观察太阳或者月亮的变化,有助于我们预测地震。
代表文章是张尚勤的《太阳月亮与地震》,胡辉、王锐、郭晓明的《日月引潮力与地震》。
以上的四种地震成因假说,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目的是一样的:旨在地震预测,解决地震预测难的问题。本刊的立场主要倾向于气体爆炸致震学说,本期涉及的文章也多与气体爆炸致震学说有关。
4.关于地震作文:地震救灾 篇四
摘要:灾难发生后,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国家总理温家宝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赶往地震灾区的专机上说。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截至12日22时,四川地震灾区已发现死亡人数7651人。受地震影响,受伤者1万人,受灾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成都地区因地震机场关闭、铁路停运、通信中断。海南、云南、四川、湖南、重庆、江西、湖北、北京、甘肃、山西、内蒙古都不同程度感觉到了震感。
灾难发生后,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国家总理温家宝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赶往地震灾区的专机上说,这次抗震救灾工作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各级党和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全力组织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特别要抓紧通水、通电、通路,保证通信畅通,保证重要基础设施和水库大坝、铁路、涵洞安全,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等立即赶赴灾区。党和政府对灾情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干部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抗震救灾,不怕牺牲,让我们深受鼓舞。
5.关于地震作文:地震后感想 篇五
摘要:全国各地派来的医生和武警官宾也都来到了这里救援。全国上下都在组织募捐,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众志成城与灾难作斗争,大家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一定能早日重建家园。
5月12日,四川发生了7.8级的地震,那里的房屋都塌下来了,许多人都埋在了下面,伤亡了数以万计的人,一个中学24个班的老师和学生都被压在了废墟当中,有人被埋了三天三夜……
我们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时间来到了汶川等受灾现场,慰问灾民。
全国各地派来的医生和武警官宾也都来到了这里救援。全国上下都在组织募捐,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众志成城与灾难作斗争,大家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一定能早日重建家园。
去年我去过四川,可现在的青城山在摇晃了,都江堰的鱼嘴裂开了,二王庙坍塌了,美丽的四川到处是废墟。大地开始咆哮,天空开始流泪,我的心无比悲伤。
6.关于地震作文:地震中感人儿童 篇六
摘要:郎铮,地震发生时刚满三岁,在北川县的一所幼儿园里正上着课,这时,房屋突然摇晃起来,只几秒钟后他和同学便被掩埋在废墟中。当解放军叔叔们将他奋力解救出来时,已被掩埋近80个小时了。
距离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已过去许久了。
可当我们一想起地震袭来时,解放军叔叔们为了争取每一分每一秒,奋力抢救每一条鲜活的生命,那种不顾自己的安危,在救援现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精神,至今都令人震撼难忘。在那段既短暂而又漫长的岁月里,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敬礼娃娃”——郎铮就是其中的一位。
郎铮,地震发生时刚满三岁,在北川县的一所幼儿园里正上着课,这时,房屋突然摇晃起来,只几秒钟后他和同学便被掩埋在废墟中。当解放军叔叔们将他奋力解救出来时,已被掩埋近80个小时了,解救出来的小郎铮满身是伤,非常虚弱。可是,当他明白自己已获救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在担架上举起了自己遍布伤痕的右手,真诚的向解救他的解放军叔叔们行了一个少先队队礼,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而此时的他,还仅仅是个小孩子——一个刚满三岁的儿童,他的真诚打动了现场所有人,大家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热泪,而此画面就犹如定格一般,永远的停留在我的脑海里。
我是通过电视屏幕看到这一幕画面的,内心深受感动与震撼。一个年仅三岁的孩子,比我年龄还小、还没有上学的小弟弟,竟然在大灾难到来时如此的镇定,如此的懂得感恩,太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了!我明白了:灾难来临其实并不可怕,我们只要怀着一颗坚强无畏的心,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激,充满爱的去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就如同温家宝爷爷说的一句话:多难兴邦。在灾难面前的中国人一定能够更加团结、更加奋进,齐心协力将灾难化解为民族振兴、发展前进的动力。
7.描写关于地震的作文 篇七
以2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为契机,近年来档案部门地震灾害应急抢救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2011 年3 月10 日的云南地震中盈江国土资源局档案紧急抢救是中小型地震中档案抢救成功且具有普遍性的一次档案紧急抢救。本文以此为依据,总结其中紧急抢救的经验和教训,归纳了档案紧急抢救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和流程等具体问题,为档案紧急抢救提供现实依据与理论基础。
一、2011 年云南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档案紧急抢救介绍
1.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档案受损情况。2011 年3 月10 日,云南盈江县发生5.8 级地震,盈江县国土资源局遭受重创。盈江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大楼四层被挤压成三层,三楼和四楼的档案室遭受破坏,墙体完全坍塌,支柱断裂,档案柜被大量的预制板碎石、瓦砾覆盖、档案盒混乱不堪、档案资料散落,抢救国土资源档案迫在眉捷。
2.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档案紧急抢救进程。3 月10 日,盈江县国土资源局第一时间启动了《盈江县国土资源局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并积极组织驻滇某集团军展开抢救。3 月12 日上午,国土资源局和驻滇集团军实施第一次档案紧急抢救行动,数十名解放军官兵冒着危楼随时可能垮塌的危险,帮助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抢救被埋的地籍资料。截至3 月12 日下午18 时,共抢救出了500 余份地籍档案。3月13 日,启动第二次档案紧急抢救工作。成都军区某师政委郑璇奉命带领救灾官兵前往受灾现场,迅速派出小分队赶赴现场,出动40名官兵参加国土档案抢救工作。部队官兵共抢救出地籍档案资料1348 件6740 宗,办公室行政档案407 盒,土地开发整理资料506盒,财务档案451 盒,给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挽回了巨大的损失[1]。
3.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档案紧急抢救作业方式。抢救过程中,由于作业面小,墙体无法承受,不允许多人同时作业。因此,军区政委采取单人作业、轮流作业的方法抢救,一次投入一名身手敏捷的战士搬运档案。抢救官兵无法直接用手将档案取出来,必须通过专业人员用液压钢剪钳把钢筋剪断,刨开碎石,然后把铁皮柜抬出来,才将档案转移到安全场所。在档案盒抢救出来后,官兵们在瓦砾堆里搜寻部分散落的档案,将零碎的档案收集齐全。
4.盈江县国土资源局档案紧急抢救人员的安全防范。在抢救工作进行中,抢救组采取了严密的人员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抢救人员的安全。首先,抢救人员设立了应急避险的通道,将三楼的不锈钢的围栏拆除便于逃生。其次,在楼底设立了救生的气垫。如果有紧急情况,抢救人员通过发出紧急避险信号,从上面安全跳下着地。
二、档案部门地震灾害紧急抢救机制
档案部门地震灾害紧急抢救机制是指地震灾害发生时采取的各项行动,包括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处置、救援等一系列操作程序。它是档案部门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整个生命周期的核心流程和关键之处,决定着应急管理的成败和档案资源受损程度。如何使档案的损失降到最低,震后紧急处置、应急抢救则是各级档案工作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所要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2]23。为此,笔者结合盈江国土资源局档案抢救设计了档案部门地震灾害紧急抢救机制理论模型。
1.优化受灾档案紧急抢救基本流程。
(1)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是地震发生后档案部门开展紧急抢救的首要环节。启动应急预案能确保档案紧急抢救所需的人员、设备等各种资源的迅速到位,能有效保证档案紧急抢救的有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档案紧急抢救的效率,为受损档案的紧急抢救提供最大支持和保证。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机构成员应当在第一时间迅速集结,各就各位,各司其责,启动档案部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2)全面挖掘搜寻档案。全面挖掘搜寻档案是地震应急预案启动后的关键行动。震后,档案紧急抢救组要在档案人员的指导下安排多组成员分区域展开档案搜救行动。首先,保证抢救档案的完整性。在明显堆集档案挖掘抢救完成后,需组织一定人员进行散落档案的搜寻,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搜寻散落在四处的少数档案。其次,确保抢救时档案实体的安全性。在全面挖掘搜寻受灾档案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档案资源,谨慎细心地开展档案抢救工作。抢救时需采取柔性挖掘方式,避免抢救设备在与档案实体接触时产生刮痕或破损。
(3)转移安置受灾档案。转移安置受灾档案是将档案搬离危险地带,安置在安全的临时保管场所。受灾档案的转移和安置途径一般有三种:一是在灾区搭建临时活动板房;二是转移至最近的档案局(馆)库房;三是转移至便于存放档案的社会机关或单位。临时活动板房能避免档案实体裸露在恶劣的环境下,但它不具备档案保管的科学条件。邻近档案局安置点既具有档案保管的足够空间,又具有档案科学保管的设施和条件。但它不利于受损档案的长期修复,也可能造成邻近档案局馆库房的紧张。便于存放档案的社会机关或单位对于安置受灾档案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它既有足够的空间来保存档案,也便于档案修复工作的开展。例如,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县档案局清理出来的6 万余卷,全部转移到省档案学校抢救[3]58。这种安置方式充分利用了省档案学校的人力资源,有利于档案的后续修复工作。
(4)有序整理受灾档案。经过地震的摧残,挖掘出来的受灾档案的大部分排列混乱、摆放无序、缺乏规律性,不利于档案的检索查找,因此需要重新进行有序整理,恢复到原先的排列顺序。有序整理受灾档案是震后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基础。受损档案的整理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实现档案有序化、规范化。第一,落实先易后难的原则。因为受损较轻的档案和受损严重的档案的整理方案不同,应当先易后难,有序整理,方可提高效率。第二,以案卷为最小整理单位。坚持以案卷为最小整理单位,这才能保持档案全宗和文件之间内在历史联系。第三,档案整理需维持原始档号。保持案卷原有的档号,待受损档案整理修复完毕后能准确归位,便于档案查找利用。
2.遵循受灾档案紧急抢救的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所谓统一领导,是指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震区档案抢救工作实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是指县级以上的档案行政部门主管区域内的档案紧急抢救工作,按照上级指示和要求,结合震区档案受灾情况,制定具体的档案紧急抢救策略,妥善安排具体事项。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提高档案紧急抢救的科学性。国家档案局和上级档案行政部门是全国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智力团队,它能迅速为受灾档案的紧急抢救提供科学的决策指导和智力支持。第二,有利于提高受灾档案紧急抢救的效率。因为它能整合全国档案系统和其他救援机构的资源。第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档案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基层受灾档案部门在地域、馆藏及业务方面的优势。
(2)人档并重、安全至上。“人档并重、安全至上”原则是指在紧急抢救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人员生命安全,而且要关注档案资源的安全,实现抢救工作的“双赢”。一方面,基于档案抢救的紧迫性,必须抢救档案活历史。在向受灾人员施救的同时不能放弃对档案的紧急抢救。四川省档案局《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提出“档案优先”的原则,要求把保障档案的安全作为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5.12 地震中,汉源县县长张桥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像抢救人的生命一样抢救档案[4]39。另一方面,在抢救档案时也要注意保护人员的安全,做好各项防范措施,避免因抢救档案而影响人员生命健康。例如,盈江国土资源局进行档案抢救时,采取了严密安全防范措施,通过设立应急避险通道和救生气垫保障抢救人员的生命安全。
(3)快速反应、时间第一。“快速反应、时间第一”的原则是基于档案抢救行动的速度而言的。在地震中,档案部门必须把握档案抢救的黄金时期。但这一原则在已有实践中落实情况不佳。“快速反应、时间第一”是档案紧急抢救获得成功的关键点和制胜点,它体现了档案抢救过程中时间、速度与效率之间的紧密联系。坚持该原则能有效提高紧急抢救的响应速度,提升应急管理的效率。首先,践行该原则能有效缩短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的周期,避免紧急抢救时间战线的延长。其次,践行该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档案资源的安全,避免档案资源的二次损毁。最后,坚持该原则还能为震后恢复重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减轻档案部门震后恢复重建的工作任务。
(4)抢救有序、合理取舍。档案紧急抢救工作是一个非常短暂且讲究效率的过程。“抢救有序、合理取舍”是指在挖掘和抢救档案时根据档案的受损情况,综合档案的价值大小,注重档案抢救的轻重缓急,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抢救。优先抢救重要档案已经成为国内档案机构应急管理的共识。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北川档案抢救专家研讨会上强调的“先急后缓、重点突出”,也是该原则的另一种表达。地震后,档案部门紧急抢救的顺序更应具有针对性和顺序性,优先抢救特藏档案室的档案资源,再依据档案的重要性和价值大小有序抢救。如果紧急抢救过程中余震不断,那么档案人员就要合理取舍,将孤本、价值重大的档案抢救出来后暂缓一般档案的抢救工作,待震区安全后再次进行挖掘抢救。
3.加强受灾档案紧急抢救的几个关键举措。
(1)迅速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紧急抢救的宏观指导。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是档案紧急抢救的核心,是整个档案紧急抢救过程中的总指挥和决策者,为档案紧急抢救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决策支持和宏观指导。震后档案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迅速成立档案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为受灾档案紧急抢救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档案紧急抢救工作组必须由受灾档案部门领导、主管以及联动救援队伍的总指挥构成,这样方能从整体上提升抗震救灾队伍的层次和水平,成立一个既专业又全能的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例如,北川档案抢救工作领导小组则由10 位四川省档案局领导、3 位绵阳市档案局领导、3 位北川县主管领导及若干驻滇某部队领导共同构成。只有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才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档案紧急抢救行动,才能确保档案紧急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实施应急联动处理,增强抗震救灾的合力与能力。应急联动处理是执行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任务和指令的行为,包括降低直接危害、抢救档案资源、进行现场控制等等,它直接关系到档案抢救效率。档案部门与各部门的联动应急处理能增强抗震救灾的合力与能力,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最多的档案资源。例如盈江县国土资源局和解放军官兵进行了两次应急抢救,抢救流程合理,操作规范,因而抢救效率高。在实施应急联动处理时应分工明确,协调一致。一方面,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前提。在布置抢救任务时应该根据各自的专业和优势进行分配。例如档案人员熟悉档案的保管环境,应当作为紧急救援的行动向导。消防队员和解放军战士身手敏捷、动作迅速,应当分配进行障碍清除和受灾档案的搬运转移。另一方面,要协调一致,注意联动行动的整体性、协调性。各单位联合行动,配合有佳,方能使档案紧急抢救的各个流程有条不紊地开展,避免出现秩序混乱、操作不当等现象。
8.描写关于地震的作文 篇八
In 20xx May 12th, an earthquake shaking heaven and earth, is an earthquake China by scale in history the strongest, at that time we were all scared Stigmata.
隔天我们看新闻才知道,这次天然灾害的灾情最为严重的地方是汶川。
The next day we watch the news to know, the natural disaster is the most severe place is Wenchuan.
这次地震,汶川的桥梁断落、房屋倒塌、花草树木折断,许多住户因为和家人分散或亲朋好友死亡,而痛哭失声,有许多人出钱、出力、捐血,来帮助灾民,使灾民恢复正常的日子,真是好心。
The earthquake, Wenchuan bridge broken, houses collapsed, trees and flowers break, many residents and their families because of the dispersion or relatives and friends die, and cried, many people have money, output, blood donation, to help the victims, the victims to resume normal life, is really good.
我觉得生命真是太可贵了,所以我们要珍惜在世界上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那些出钱、出力和捐血的人,是如此的热心助人,这是我们该学习的地方。
9.关于地震的六年级作文600字 篇九
首先姜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地震是由于什么原因引发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凌导说:“地震时由于地壳裂开而造成的。”王浩说:“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大家讨论得很激烈。
接着姜老师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地震前会有什么异常现象发生?”顿时,教室里一片鸦雀无声。这时老师又提醒我们:“地震前会发生什么情况?”原来是这个意思啊,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洪理玲说:“地震前,猪牛羊等动物会感到很不安,会到处乱窜,不进食,也不进自己的窝。”蒋一凡说:“地震前,我们会发现老鼠特别的多,而且,井里会发出奇怪的声音。”……“地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姜老师最后问道。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刘梦说:“地震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会让许多人无家可归。“谭艳说。”许多房屋都会倒塌,打的会裂开。“王珊杉说……“大家说得都很好。地震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应该做好预防措施。
最后,老师让我们进行了一次地震演练。只听老师说:“地震啦、地震啦!”大家纷纷找寻地方躲起来,有的同学抱着头,躲在了桌子下面;有的同学蜷着身子,蹲在了角落;还有的同学藏在了椅子下面……
10.描写关于地震的作文 篇十
为此, 笔者结合对永夏矿区新桥煤矿北四北六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分析, 就古风化层的解释提出了一种新的认识, 力图更准确地解释新生界底界和煤层露头位置, 为优化矿井和采区设计、避免地质风险、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1 古风化层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选择古地层与新地层角度不整合关系为例。图1为新老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的示意。在新地层沉积前, 老地层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搬运等地质作用, 在古地表下0~30 m范围内会存在一个风化氧化带。由于老地层是倾斜地层且基岩地质年代不同, 各地层的物理特性存在差异, 所以在风化氧化过程中也存在差异, 故而形成了古风化层特有的地震面貌。风化严重的地层与古地层是很好的角度不整合关系, 风化不严重的地层与古地层为角度不整合与平行不整合的混合反映。
2 古风化层的地震特征识别难点与原因
在地震时间剖面 (图2) 上, 水平地层和倾斜地层都有明显的体现, 但是在2组地层相接触的地方, 上面1个水平层位非常连续, 而其下的水平层位和倾斜层位互相叠加, 出现相互交错的情况。2个水平层位中究竟哪一个是新生界底界面的反射波, 通过对古风化层的研究, 可以判断, 上面的一个较强的近水平反射同相轴是新生界底界面的反映, 而其下较弱的一个近水平反射同相轴是古风化氧化层的地震反映。
3 新桥矿地震勘探新生界底界面解释实例
3.1 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永夏矿区新桥煤矿新生界厚度较大, 平均厚约400 m, 地层近水平, 与老地层呈现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关系。全区被第四系全新统砂质黏土覆盖, 地势平坦, 地面坡降1/5 000, 一般高程在33 m左右, 有利于地震野外施工。
勘探区潜水位一般在5 m左右, 低速带厚度4~6 m, 低速带速度为500 m/s, 有利于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是地震勘探较为有利的地区。区内有些地段在深度为5~7 m处存在流沙层, 在施工中要确保激发层位选取在流沙层下面的黏土层中。区内的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可分为以下3类:①黄土覆盖区。岩性以含砂黏土及砂质黏土为主, 土层中多夹礓石、砾石或坡积物, 同时黄土层和碎石混合物所组成的地层对地震波高频成分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直接影响地震波向下传递。②风化氧化堆积区。分布于新生界地层底部, 成分较复杂, 既有黄土、砂土, 又有风化滚落的岩石碎块, 这些地方激发条件较差。③基岩出露区。出露岩性为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 岩石裂隙风化严重, 成孔困难[1]。
3.2 中、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该井田的主要目的层位有2组:水平覆盖层和倾斜基岩地层, 其中水平覆盖层主要为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而倾斜地层为二叠系至奥陶系地层。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中奥陶统 (O2) , 中、上石炭统 (C2、C3) , 二叠系 (P) 和新生界 (Kz) 。
(1) 水平地层。
勘探区内新生界厚度310~400 m, 岩性多为黏土、砂质黏土、粉砂, 速度和密度较低, 下伏基岩多为二叠系的泥岩、砂岩、泥砂岩等, 具有速度和密度高的特点, 2套地层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 具有形成反射波的良好条件。在人工波场作用下可产生与该界面对应的反射波, 称为TN波。TN波具有能量高、同相轴基本连续的特征, 全区易于对比识别, 个别地段由于基岩风化程度不均匀及岩性变化会造成TN波的不稳定。
(2) 倾斜地层。
①三undefined煤层:三煤组具备层数多、间距小的特点, 三undefined煤和三3煤为稳定煤层, 其他煤层均不稳定, 由于煤层与围岩之间的波阻抗差异存在形成反射波的良好条件, 但由于三煤组各层之间间距小的原因, 各煤层形成的反射波将无法分开, 形成了复合波, 称为T3波, 又由于三煤组在横向上的不稳定, 导致形成的T3波也表现出波形与能量的不均匀变化。②二2煤层:勘探区二2煤层厚度稳定, 结构简单, 具有速度低、密度低的特点, 而其周围的岩层速度和密度均高, 从而形成了显著的波阻抗, 具有形成强反射波的良好条件。在人工波场的作用下可产生波形稳定、能量强的反射波, 称之为T2波, T2波在勘探区能连续追踪识别。③奥陶系灰岩:奥陶系灰岩与周围的砂岩、泥岩具有一定的波阻抗差异, 具有形成反射波的良好条件, 但奥陶系灰岩埋藏相对较深, 并且由于上部煤层的强屏蔽作用, 造成反射波能量弱、连续性差, 不容易对比和追踪。
3.3 新生界底界面的确定
由于该区新老地层是角度不整合接触, 应该很容易确定新生界底界面。根据垂直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的产状、相对强弱关系及空间位置, 可准确确定主要反射波的地质属性。经过认真分析, 结合该区以往的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以及邻区地震资料, 可以把地震时间剖面划分为上下2部分, 它们具有不同的反射波组特征, 是不同地层所形成的反射波[2]。
(1) 水平或近水平反射波组。
位于垂直时间剖面的上部 (0~400 ms) 范围, 是新生界地层所形成的反射波, 其特点是反射层位多、连续性一般, 反映了第三、四系地层砂性土和黏性土交互沉积的岩性特点。
在垂直时间剖面上350 ms左右有1组时强时弱的连续性中等的反射波, 为新生界底界所形成的反射波, 称为TN波, 是此次三维地震勘探的目的层反射波之一。造成TN波时强时弱连续性中等的原因有2个:①下伏地层具有一定的倾角, 第三系底部与下伏基岩的接触岩性横向不均匀, 从而引起波阻抗不同, 导致TN波强弱不等;②基岩顶界面岩性不同引起差异风化, 强风化带与其上第三系之间的密度差和速度差减小, 从而引起波阻抗差变小, 导致TN波能量变弱 (图3) 。
(2) 倾斜反射波组。
在时间剖面上位于新生界TN波以下, 其特点是反射波强弱相间出现, 反差大。强反射波振幅大、连续性好;弱反射波位于2个强反射波之间, 振幅小, 连续性差, 甚至出现空白带。这一反射波组是由石炭、二叠系的含煤地层所形成的, 反映了石炭、二叠系的特点, 煤层与围岩之间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 因而能形成能量强、连续性好的反射波。由于区内煤层沉积比较稳定, 因而煤层反射波连续性较好;而砂、泥岩横向沉积相变化较大, 厚度不一, 而且砂泥岩之间的波阻抗差较小, 故其间的反射波能量弱、连续性不好 (图4) 。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古风化层顶界面的地质原因分析及永夏矿区地震资料的实例分析比较,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古地表下的确存在1个约30 m的风化氧化层, 且风化程度不一致;②最下面一个连续性不强的近水平层位并非新生界底界面反射波, 而是风化氧化层与未风化氧化层位界面的反射波, 而其上的连续性较强的反射层位才是真正的古地层与新地层界面形成的反射波;③只有准确识别古地表的层位, 才能准确解释煤层露头位置, 更好地为煤矿生产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这一成果只是在永夏矿区进行了实例分析, 理论分析应该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 但是还未在其他地区进行实例验证, 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验证。
摘要:在煤田地震勘探中常常碰到新生界底界面解释问题, 长期以来, 人们对其在地震剖面中的反映认识不一。古地表层由于长期遭受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在距离古地表几十米的风化层内早已失去了原来基岩固有的特性, 变得松散。因此, 在地震勘探中古风化层表现为一个与新地层速度、密度相近的低速层, 且由于基岩地质年代不同, 岩性差异较大, 受风化、氧化的程度也不同, 故而形成了古风化层特有的地震面貌, 风化严重的地层与古地层是很好的角度不整合关系, 风化不严重的地层与古地层为角度不整合与平行不整合的混合反映。
关键词:古风化层,地震勘探,地震特征
参考文献
[1]张宁茹, 于水.三维地震勘探在复杂煤矿勘探区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 2010 (8) :44-65.
11.关于地震作文:大地震 篇十一
摘要:四川7.8级地震惊动了世界,灾区人民的命运也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由中国地震局12人、北京军区某部工兵团150人和武警总医院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灾区。
从昨日到今日,时间一点一点的消逝,每一分钟,都有着不少灾区人民因抢救官兵与医生的资源不够,而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在网上,最新的消息和图片以及视频不断传来,而其中一则视频,更让我难以忘怀:视频的第一画面,是一座已经坍塌的楼房,这个地方曾经是一座美丽的校园。在坍塌的瓦砾堆中,一张稚嫩的小脸出现在眼前。那是一个一二年级左右的小女孩。经过了一天的掩埋,小女孩的脸由于过度饥饿和缺氧,原本红润的小脸已经变成了黑黄黑黄了。在她的脸上,依稀可以看见哭过的泪痕,还有那淡淡的绝望。小女孩的嘴巴还在一张一合,可是在视频中却听不到她的声音,想来小女孩在被废墟掩埋时曾经哭喊、求救,嗓子已经变哑了。看到这个小女孩,我心中很是感慨。四川的大地震,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民围困在废墟中。他们和这位小女孩一样,在瓦砾堆之中无法自救,如果官兵不及时抢救他们,这些人民的生命将岌岌可危,受到死神的压迫。这时,只听一阵大喊:“这里有人!”一群官兵奔跑而来,激动地实施抢救工作。小女孩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悦,大声叫着:“快来救我!”一位官兵低下头,对小女孩说道:“小妹妹,我们正在救你。你不要讲话,好好待着,耐心等我们!”小女孩听话地不讲话了,眼巴巴地看着官兵们。由于小女孩在废墟的里层,如果动用一些抢救的机器,可能会使废墟再度坍塌,危机小女孩的生命。不能动用机器,官兵们就围成一个圈,趴下来用手来刨着瓦砾。此时已是凌晨一点,这些官兵们已抢救了多个坍塌地点,早已累的不行了。可是,只要自己松懈一秒,那么困在废墟下的人民就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为了受灾人民,自己苦点、累点,根本不算什么。官兵们就是秉着“早进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人”的信念,不间断地抢救着受灾人民。这时,小女孩周围的瓦砾终于被官兵们清理完了,小女孩成功地被解救了出来。
12.关于地震作文:同舟共济 篇十二
摘要:在灾难面前,广大解放军武警官兵、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媒体,表现了空前的团结,彰显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昂扬斗志。不抛弃、不放弃,一场场演绎挑战生命极限的时空接力不断创造奇迹。
中国四川汶川一场里氏8.0级特大地震,震碎了房屋,震塌了桥梁,震撼了世界,更震痛了一颗颗中国心„„
举国上下总动员,海外华人心连心,一股股暖流汇聚成爱的海洋涌向灾区,攻克时艰的生命大营救与众志成城的灾后重建工作从此在巴山蜀水展开„„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在地震最危急时刻,胡总书记亲自赶赴什邡市区最严重受灾安置点,用洪亮而坚定声音喊出了党中央心系灾民爱民真切的关怀,极大地激发了全党和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广泛获得了国际社会关注与支持。
在灾难面前,广大解放军武警官兵、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媒体,表现了空前的团结,彰显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昂扬斗志。不抛弃、不放弃,一场场演绎挑战生命极限的时空接力不断创造奇迹,72小时,100小时,104小时„„216小时救援人员不断刷新挽救生命的奇迹!
一幕幕生死不离、情比血浓的场景不仅感动了中国,更震撼了世界。
“让眼神不再惊恐,让心灵不再颤抖,风雨过后,让笑容重新绽放,让童心再次飞翔,为了孩子,让我们汇聚爱的力量!”这首歌诠释了北川曲山县小学六年级学生一个12岁的羌族女孩――刘小桦的感人故事。
5月13日晚温总理在绵阳九洲体育馆看望灾区民众时弯下腰哽咽着抓起哭泣着的小桦的手,动情地说:“我应该把你们照顾好。”那一幕感动全国,如今和父母取得联系的刘小桦现在最想对温总理说的话是:“温爷爷,您辛苦了,好好休息一下。有解放军叔叔在,伤心的孩子也会开心起来。”;同样还有一名左手重受伤的小英雄被救出抬到担架的一刻,立即用右手面带微笑向解救的解放军叔叔行个标准“少先队礼!”
人们更不会忘记: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在危急时刻,不顾安危,用自己幼小的身躯背出2名同学的故事„„被掩埋72小时的乐刘会被救出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来救我的。”短短的一句肺腑之言道出了一名中国公民在危难之际对党对我们解放军武警官兵的高度信任,因为她相信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13亿就会成为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从幼儿园秩嫩的小手捧着平时积攒起的“零花钱”到一名临终老党员用布满沧桑的手捧起“特殊党费”,都无不浸透着中华民族风雨同舟万众一心的精神与力量。短短20天,来自国内国际400多亿款物从五湖四海涌向灾区„„中央电视台一场“爱的奉献”晚会仅仅四个多小时,社会各界就筹集善款14亿多元人民币,四川卫视、凤凰卫视以“生命的名义”大型赈灾义演,成龙、刘德华等上百位明星再度一起扛起抗震救灾的大旗,再现动人故事,以生命的名义向我们的英雄致敬!
地震更牵动着海外同胞的心,温哥华华侨之声为中国四川地震灾区举行赈灾慈善演唱会,共筹得善款133,200加元;6月1日香港举行“演艺界,5·12关爱行动”大汇演;6月5日,“两岸同心重建家园”大型主题晚会,众星献艺募集善款6,400多万元,将用于为灾区援建128所希望小学„„一些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通过中华海外联谊会,积极向四川地震灾区进行募捐„„
地震引发了国外媒体对中国的强烈关注,在大灾面前对中国应急机制、中国模式、中国公民意识以及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凝聚力进行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美国《时代》周刊5月22日刊发的文章,文章认为,这种井喷式的支援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人的同情心和慷慨精神。同时,地震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让人们对中国政府有了不同的了解„„
美国《国际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媒体所做出的没有遮盖、没有美化的如实报导,看到了中国领导人冲在第一线,看到了中国大地上的真正的人权„„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27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是一个朋友遍天下的大国。
„„
然而,特大地震灾害以后,次生地质灾害仍然不断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唐家山堰塞湖。采取工程排险与人员转移避险的方式来解决堰塞湖隐患,坚持一切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在,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顺利大流量泄洪,广大水电官兵、水力、地质专家共同努力解除了溃堤危险,取得了爆破排险的决定性胜利,创造了堰塞湖抗洪排险的历史奇迹„„温家宝总理三次亲赴灾区,在察看唐家山堰塞湖坚定地说,“绝不能让百姓伤亡”。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生命高度尊重的庄严承诺提供。
如今灾后重建正全面展开,各省一对一支援也有序进行,数以万计的志愿者正在为灾区的孩子们心灵疗伤,遭受重创的灾区学生又恢复了琅琅的读书声„„地震无情人有情,震后约1200名的孤儿,更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国内外已有数万名好心人愿意收养、捐助灾区孤儿,为他们提供美好的精神家园,让幼小的心灵从此不再孤单„„各地援助的过度安置房也在以特有的中国速度一天天崛起递增„„
多难兴邦。1998年夏特大洪水,2003年中“非典”肆虐,2008年初冰冻雪灾,一场场灾难没有难倒英勇的中国人民,在与地震灾难抗击中,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挺起坚忍不拔昂扬不屈的民族脊梁,彰显出自力更生众志成城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13.描写关于地震的作文 篇十三
关于地震作文200字:永远在一起
摘要:你一定不知道,太阳有一个心愿,它希望挡住灾区的暴风雨,让灾区的人们不再受苦受难;你也一定不知道,月亮也藏着一个心愿,它希望在夜间闪起更亮的光,给灾区没有电灯的人们照明.你一定不知道,太阳有一个心愿,它希望挡住灾区的暴风雨,让灾区的人们不再受苦受难;你也一定不知道,月亮也藏着一个心愿,它希望在夜间闪起更亮的光,给灾区没有电灯的人们照明.解放军有一个心愿,医护人员有一个心愿,消防队员有一个心愿,我们的祖国也有一个心愿!我们永远在一起--灾区的人们遭遇了灾难,他们受伤了,伤的很重,然而,每个人都不会忘记,此刻,他们最需要的是帮助.一个个红红的捐款箱,一件件充满温暖的衣被,一刻刻默默的哀悼,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四川人民,你们受苦了!两点二十八分,全国人都默默哀悼.升天堂的路,很黑,就让我们温暖的心,给你们带去光明;天堂,很挤,但我们的祈祷,至少可以消除你们的恐惧.要记住:祖国永远爱着你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在一起!
14.描写关于地震的作文 篇十四
第一、仅把地震有关报道作为考试的材料。
(考察字词)5月19日14时28分,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哀悼氛(注音)围中,举国降半旗为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难者致哀,我们用全民族的眼泪,悼(dào根据拼音写字)念这次地震灾害中的罹(lí根据拼音写字)难者、在救灾中的牺牲者,更用全民族的意志,昭(zhāo根据拼音写字)示中国对每一个普通生命的极大尊重。我们要发扬这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根据拼音写字写成语)的精神,全社会紧急动员起来,与灾区人民同患难、共呼吸、心连心。第二、写作类语言运用题
1、学校举行为汶川大地震重建捐款仪式,请你给本次捐款仪式拟一条标语。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紧急动员起来,与灾区人民同患难、共呼吸、心连心!伸出你的援手,献出你的爱心,为地震灾区尽一份力!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用我们的爱心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用我们的双手为灾区人民扶平心灵的创伤!灾区的老人孩子在废墟中期待着我们的救援!灾区的人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一件衣就是一份温暖!一元钱就是一份希望!向英雄的汶川人民致敬!情系地震灾区,携手共渡难关
2、你做为一个志愿者到了汶川,给你那里的孩子说一句安慰和鼓励的话。
“我的同龄人,希望你们要坚强,全国人民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你们,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灾区中学生朋友,坚强起来。”“不要哭,勇敢点。”“努力学习,战胜灾难”
3、举办一次为灾区捐款的活动,写出活动的主旨。
让我们心声相连,用我们的歌声,鼓励灾区的小朋友们战胜困难。
4、设计一次为灾区捐款活动的方案。
第三、关于地震的作文(仅仅提供资料)
指导:
动情,是最重要的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对眼下抗震救灾这个“事例”,“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或阐述某一个观点,或说明某一个道理,或再现某一个场景,或抒发某一种情感,它运用的是联想、想象、推理、论证,它需要的是“驾驭语言”把你的情感、思想表达出来。
所以,面对这场既揪人又感人,既让人泪流满面又让人众志成城的“灾难”,我们不能仅是感人情节的复述,也不能只是动人故事的再现;不能似新闻报道,也不能像通讯叙述。
如果我们写这样带有议论的文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抗灾”中的那些情节、故事,甚至感人的语言,作为我们有力、有利的论据。但是,一切为的只是“说明”你的道理,“论证”你的观点,也就是说“可以用”,但不是“必须用”或“一定用”。阅卷者绝不会是因为你“使用”了抗震救灾的内容而提高你的作文分数,他们评价的主要标准还是你的“道理”是否说清楚了,你的“观点”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论证,你说明“道理”、论证“观点”的语言是否能感染人、最重要的是,只有动之以真情,才能打动阅卷者。
例文:
《最美丽的中国人》
连日来,生与死的分秒搏斗在汶川灾区的残垣废墟中进行;连日来,我们的眼里一直挂着层层的泪水,每一次看到那揪心的画面和涌动的爱心,无论多么坚强的人都忍不住泪流满脸。
谁说八尺男儿有泪不轻弹?
我们忘不了,在救援现场留下的这样的画面:66岁的温家宝总理不慎摔倒,手臂受伤出血,但为了抢救遇险群众,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我们忘不了,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的教导主任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而谭老师却不幸遇难了。
我们忘不了,那一个个撕裂人心的声音:“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年轻的战士哭了,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如是说;年轻的战士哭了,几个小孩子被救出来了,但只有一个活着,他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队所在的帐篷;央视的一位男主持人在直播中哭了,在一句“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爱心救助),是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的解说后,眼含泪水,忍不住哭泣。
为什么我们的眼中饱含泪水,是因为我们每个中国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看!地震消息传开后,神州大地上每个城市都立即自发行动,开始对受灾地区伸出援助之手。在每个城市的慈善会及红十字会办公的地方,许多群众自发前来捐款,捐物,他们中有企业负责人、老人、家庭妇女、农民工;献血车前更是排起了长龙……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心生感动。我们每个中国人一个小小的爱心之举,就能够挽救一个濒于生命边缘的灾民,就能够重新燃烧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的灾民。我们每一个中国同胞自发搭起通向灾区的爱心之桥,毫无保留我们的爱心,携起手来与灾区人民共渡难关!坚强的中国人,不哭!
面对如此不幸,我们除了悲痛之外,看到的则是一个个充满爱心的中国人。我们既要为慷慨解囊的企业巨资捐献喝彩,为明星艺人义演募捐之举喝彩,同样也为那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浓浓的爱心喝彩。看!那些生活尚且拮据的农民工兄弟们,当他们把一张张可能皱巴巴的票子,都捐献给了灾区的时候,虽然金额不多,但此情此景,我们真的感受到了每一个中国人对汶川灾区群众的炽热的爱心。感动让我们如此之团结,感动让我们的凝聚力如此之强!
每一分钱,每一件物,每一滴血,都凝聚着国人的爱心,都寄托着灾区战胜困难的希望。地震毁了灾区人民美好的家园,夺走了他们亲人的生命,但不要悲伤,每个灾民都是我们每个中国同胞的亲人!地震无情,中国有爱,每一个中国人必与灾区人民相望相守、相勉相助,战胜万难!
这一刻,我们都是最美丽的中国人!
中国不哭,中国加油!向生命致敬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赵银平)这几天,很多人家的灯光都亮到很晚很晚。因为我们都在期盼着能听到再多一个好消息,能看到再多一个获救者,同时也是因为我们无法在舒服的床上安眠,当想到汶川的一片瓦砾时。
泪,流下,擦不干擦不尽。
早晨的阳光,几万的兄弟姐妹,已经无法跟我们一同沐浴。无数的孩子,再吃不到妈妈做得最香的饭菜;无数的妈妈,再等不到孩子欢呼雀跃放学的身影......走在路上,抬头看天,在我们看来平常的蓝天,此刻,已经有多少人看不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你为何如此残忍!你忍看人间废墟一片,你忍看人间泪飞倾盆?!我宁愿此刻,天,是真得有意识的,那么,我们便可打上天去,为无辜的生命讨一个公道。“跪地抬手问苍天,敢否,来世我为苍天你为人!”
老天,你睁眼看清:我们哭了,可不代表我们屈服了。我们在泪水中行动着,我们在泪水中坚强着!中国,没有为你的残虐打倒;中国人,正在废墟中挺立;中国精神,正在天地间充盈!
看,蒋敏,这位坚强的母亲没哭。她两岁女儿的甜美声音,永远留在了母亲节后的那个日子。“妈妈,我想你,你什么时候来看我?”12日上午,女儿在电话中问妈妈。可直到今天,妈妈还没有去看她。因为,她在为更多的孩子们忙碌着。“女儿,妈妈虽然没有去看你,可是,你并不孤单,天堂路上,有你的小伙伴,有你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陪着你,不要怕。女儿,妈妈没有为你掉泪,因为我忙得都没时间掉泪。如果眼泪可以换回生命,那么,我宁愿哭瞎双眼。女儿,妈妈很坚强,这也是你希望看到的,不是么?”
看,我们的将军没哭。在滔滔江水、倾盆大雨和滚滚石块的夹击中,王毅将军和他的战士们没时间哭。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快些快些,再快些!昼夜疾行21小时,强行军90公里,他们终于进入汶川县城。因为这一抹橄榄绿,县城,不再是孤岛,不再是死城。断壁残垣面前,他们还是没时间哭。救人、救人、救人!这又成了他们唯一的念头。
看,英雄老师谭千秋的女儿,一个年轻的大学生,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即使是在泪水悄然划过面庞时。因为,她知道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她知道什么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
灾区不哭。逝者已矣,生者要把逝者的那份一并活,还要活得更精彩。这是逝者和我们共同的心愿。中国不哭。我们的双手我们的行动,才是对生者与死者最大最好的慰藉。我们不哭!天崩地裂面前努力微笑,生命的奇迹需要我们继续坚强。
我们不哭,生死之间努力微笑,以微笑蔑视灾难,告慰逝者,重建美丽家园。我们不哭,我们微笑。笑,是对生命最好的礼赞....《爱的奉献》抗震救灾晚会现场,我们激动地笑了。当听到在地震过去140多个小时后,又一个生命重回人间时。这是生命的奇迹,坚持的力量,坚强的证明!
我们欣慰地笑了。当得知那个刚刚在台上哭得泣不成声担心家人的小姑娘白琳的父母都安在时。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这是对亲情的礼赞!
我们含泪笑了。白琳与父亲的电话中,爸爸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女儿,不要哭!坚强懂事的女孩儿也含着泪对爸爸大声说:你们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我一定会回来看你们!....你一定要帮助其他的人,很多人还没有出来。你一定要帮助他们!这是一个所有生者最强烈的愿望。
我们温暖地笑了,李长春同志也笑了。当看到现场捐赠一片“红”时,当听到有企业现场追加捐款,表示要建震不垮的学校时。这是心心相贴,手手相携的明证。
是的,我们哭了,哭得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因为遭灾的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是的,我们笑了,因为一个个生命奇迹,一个个大写的“人”,因为我们的生死不离。
有这样的子弟兵,有这样的母亲,有这样的年轻一代,我们,没有理由不笑。即使,泪水还在脸上。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脊梁永远挺直。
灾难不相信眼泪,中华民族不屈服灾难。五千年的风雨我们坚强闯过,今天的我们要让灾难在中国的微笑面前望而却步。
让脸上的泪水,成为坚强出发的动力,让我们的笑容,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
中国,不哭!中国,加油!中国,明天会更好!这一天,生命的尊严上升到历史顶点
这一天,它的意义甚至不只是对于死难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将在为普通死难者的哀悼中,衡量出一个普通国民在一个国家政治天平中的分量。这一天,我们把“以人为本”清晰地镌写在历史的日历上。
国务院昨天发布公告宣布,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决定2008 年5月19 日至21 日为全国哀悼日。
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历史时刻。
今天,国旗为普通国民的死难而降;今天,汽笛为普通国民的死难哀鸣。今天,全体国民以国家的名义为普通国民的死难表达哀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普通国民设立的全国哀悼日。《礼记•曲礼》中说:“礼不下庶人”,而在这一天,生命的尊严上升到历史顶点。
昨天,汶川地震死难者已经上升到32477人。我们每看到一个生命无助地离开,都不禁黯然神伤,我们每看到一个生命从死神手中抢回,又不禁喜极而泣。汶川地震7 天来,我们一次次和死神对视,一次次在心灵深处完成和这些普通生命的对话。那一个个普通的死难者,他们的离去,让一个国家动容,让十三亿人颤抖。
生命脆弱得像一根芦苇,生命高贵得又难以衡量。是的,今天,我们将以国家的名义,为他们,为这些说不上来的名字,为这些未曾见过的面孔,为这些普通而又高贵的生命,用最崇高的仪式表达最深切的哀悼。
全国哀悼日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设立全国哀悼日为普通国民志哀,体现的正是“生命至上”和“以民为本”的价值观,它象征着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里程碑。
在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哀悼日设立之前,我们已经看到了生命的尊严——我们看到国家领导人为死难者鞠躬,我们看到网络上字字如泪的留言,我们看到战士跪地请求救人的画面。一个国家,从政府到民间,把普通国民的生命看得如此高贵,乃至于他们准备用生命换取生命。正是在这样的行动中,公众看到了信心,看到了进步。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2008年5 月19 日,国旗低垂,汽笛长鸣,国人共哀。汶川地震死难者,愿你们安息!这一天,它的意义不只是对汶川地震死难者,唐山大地震中二十多万死难者、1998 年被洪水吞噬的3656条生命、在历次矿难中殒命的不知名的矿工„„他们的魂灵都将在今天得到安慰。
这一天,它的意义甚至不只是对于死难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将在为普通死难者的哀悼中,衡量出一个普通国民在一个国家政治天平中的分量。这一天,我们把“以人为本”清晰地镌写在历史的日历上。
感动瞬间:奶奶用身体护孙女 爸爸又护住母亲女儿
5月14日晚上,趁着吃饭的短暂间隙,空降兵某团四连指导员余国防向全连通报:我们救出的那个两岁小女孩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已经安全脱险了。
5月13日下午15时30分,天降大雨,该团四连得知什邡市洛水镇一间倒塌民房内传出小孩哭声。五班班长何炎当即带上4名战士前往施救。赶到现场后,战士们听到废墟中传来非常微弱的哭声,马上甩开膀子挖掘通道、清除石块。经过40分钟的紧急挖掘,终于清除了表层建筑碎物。顿时,一幕感人的景象出现在战士们面前:
一个脸色惨白、目光呆滞的两岁小女孩在墙角舞动着小手,她身上压着一个面孔朝下的老妇人,老人身上还压着一个成年男子。男子全身几乎无一处完好,却生生顶住了塌下来的断梁;老人的头已经垂下没有任何反应,双手却紧紧将小女孩搂在身下„„
没有时间擦去夺眶而出的泪水,何炎赶紧上前将呼吸微弱的小女孩抱入怀中,跑步赶往灾区救护所。
据了解,那名老妇人,是小女孩的奶奶,成年男子是小女孩的爸爸。这一家三代的悲壮场景,感动和震撼了在场的战士们,传到部队后,更加激励官兵拼死奋战,尽快抢救出更多的被困者。
有关地震的感想其他语段:
5·12以来,灾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几乎所有的人,都关注着灾区,为灾区出力,为灾民分忧,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而无数救援者,更是纷纷奔赴前线,舍生忘死,没日没夜,或搜救废墟中的生命,或救治伤员抚慰灾民,无不视灾区为自己的家乡,灾民为自己的亲人。灾情是残酷的,但人性却处处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而强烈的自觉的公民意识,更让救灾成为全民的大行动。
这次抗震救灾中,人性的回归确实于伤痛中给人以慰藉。虽然身处物欲社会,功利的追逐,已让不少人的心变得坚硬冷漠,但地震后人们的守望相助生死不弃表明,人性终究是永远都无法泯灭的。然而,于一个公民社会,人性只有以公民意识作为灵魂和核心,也就是和公民的责任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有更持久、更强大的力量。实际上,也正是公民意识的空前觉醒,让这场前所未有的人类大拯救,震惊了世界。
本来,公民意识是每一位公民所必不可少的。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是以一个国家的成员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公民显然是一个崇高的称号。但长期以来,有多少人始终清醒地记得自
己的公民身份?乃至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前苏联的电影中,经常把人称呼为公民,竟让我们觉得新鲜和陌生,而这恰恰显示着我们公民意识的淡薄。也因此,许多人活得窝囊、猥琐、麻木、冷漠,既有辱于公民的称号,更忘却了公民的责任。
这场特大灾难,让灾区蒙受了巨大的苦难,但同时唤醒了国人的公民意识,或许让人始料不及。5月19日14时28分,无论是在大街还是家里还是单位,大家都肃立,为认识和更多不认识的逝者默哀,多少人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悲痛的眼泪。三分钟默哀结束后,北京天安门广场成千上万的人群仍然自发地聚集着,手持国旗和菊花,高喊:“加油四川!加油中国!”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公民责任意识,真是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显然,突如其来的劫难让我们明白,生命如此脆弱,家园不堪一击,惟有每个公民都承担起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关爱、团结、坚强,我们才有应对天地无常的力量。于是,这些天来,我们惊异于自己的改变,斤斤计较的人,此刻慷慨地在捐款箱里放进一张张大钞;牢骚满腹的人,却在喝止那些无谓的指责和抱怨;麻木冷漠的人,心肠也变得柔软,真心地为灾民祈福。虽然我们自己依然有着那么多的不如意,但灾难当头,每个人都表现出了一个公民的风范。
这场灾难终究会过去,我们的生活又会恢复到以前,创痛将会抚平,惊天泣地的感人故事也都将成为记忆,但是,经历过一次灵魂的洗礼、精神的涤荡、意志的淬火,我们有理由期望,公民意识的弘扬,将从此成为社会的常态。
汶川地震有感
巴尔扎特曾说过:“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笔财富,对于弱者确实万丈深渊。”的确如此,挫折如同苦难一样,它既可能是我们奋进的号角,也有可能是我们前进的绊脚石。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挫折,他与我们终生相伴,一帆风顺是我们善良的祝愿,但有谁能平步青云而终老一生。
巴雷尼小时侯因病成疾,他在母亲的鼓励下,奋发向上,终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的领奖台;曹雪芹,蒲松龄在贫困交加中留下了《红楼梦》、《聊斋志异》的不朽之作;大家都熟悉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瘫痪在床,双目失明,竟口述了鼓舞人心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杰作;美国的林肯经过多次挫折,却更加奋进,终于当上了美国第十六届总统。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女子在钢筋混凝土中被埋了60多个小时,在救援者到来时,她仍精神很好,她说:“我坚信,你们一定会来的,于是,在听到你们的声音时,我就大声呼救,你们的声音远区时,我就静静地保存力量。”面对挫折,面对灾难,面对生命的严峻考验,她是如此的从容、镇定。让无数的人为之震惊,为之赞叹;当电视上一遍遍播放着这个镜头时,我想很多人都在心灵上受到了一次洗礼,想想他们,我们遇到的挫折,小的是不能在小了,不过是考试失败了,学习上遇到困难了,挨老师批评了,和同学闹矛盾了,等等。而我们面对问题,面对挫折,我们不少人选择了逃避,甚至一蹶不振。
其实,人生就像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你而行,即使当你获取成功后的辉煌,在感受辉煌后的喜悦之际,挫折也并未远你而去,却是隐没于朝霞的明艳中。依旧每时伴你而行,挥之不去,虽说挫折带来的凄苦是人生浓重的底色,但在这沉沉的底色上亦不乏强者们涂抹的一蔟蔟亮光,就似漆黑苍穹点缀的一颗颗星星。人生如果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就会即不丰富又不完整。挫折像雨,它打湿你艰难跋涉时背负的行囊,使你脚下坎坷的路更加泥泞;让你举步维艰,再也无意前行;也许冰冷的雨点使你惊悸,促你清醒,冷静地亲吻着那一长串脚印路,究竟是作勇士,一直朝前走不回头,还是作智者,折回去另寻他路?
这时其实,最好的方法,我认为是用平和的心境正确的态度,来迎接它;用理智的思维,缜密的逻辑,来破译它;用细腻的心思、敏捷的反应,来总结它。总之,科学面对,才能取胜,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沉浸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说声:“没什么了起。”昂起头,向前走,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小小的羁绊而停止前进的步伐,更何况,我们已经懂得了前路的艰辛,掌
握了躲避风险的技巧。
人生的长河对于弱者将会干涸,对于强者将会奔流不息。即使是遇到险滩礁石,也会吹响冲锋的号角。人生没有坦途,征程总有险峰。即使路只迢,山之高。也要披荆斩棘奔赴理想。让我们以乐观的心态,豁达的胸襟,面对挫折,以坚韧的毅力和不灭的信念去战胜挫折!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感人文章
——患难见真情 抗震救灾展现人性
再大的震,震不动我们的决心,再大的雨,浇不灭我们的爱心,请把这种决心,这种爱心传递给你,让我们共铸爱的长城,祝福四川人民。
一场突袭巴蜀的7.8级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这些天,我们无不为抗灾一线奋不顾身的干部群众子弟兵所感动,我们无不为来自四面八方的踊跃捐助而欣慰,我们无不为深处困境积极自救互助的灾区人民所震撼。在强震中,灾区人民虽然有失去家园、亲人的痛苦和泪水,但他们更有与无情天灾抗衡拼搏、与苦难同胞共度难关的坚毅和真情。在我们向灾区人民表达关切慰问、行使救援义举时,让我们向灾区人民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所谓震灾无情人有情,5•12汶川大地震中,灾区人民身体力行涌现出的一幕幕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充满敬意,热泪盈眶。
女孩废墟里读书
坚强让老师哭泣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
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与邓清清一样,另一名被压在废墟里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结果她赢了死神。
母亲用身体护住婴儿 手机留下感人遗言
——地震中最伟大的母亲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上,数十位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救援人员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双膝跪着,身体匍匐,两手撑着身体,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
母亲虽已死去,却依然在用乳汁喂养着自己的女儿!正如在现场参与救援的志愿者、妇产科医生龚晋所推测,“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这位母亲或许意识到自己可能生存机会渺茫,但是她一定具有一个无比坚定的信念,就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让她获得继续生存直至长大成人的机会,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无比强大的信念支撑之下,她才拼尽全力,将自己仅剩的些许生存能量输送给自己的至亲骨肉。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她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她还安静的睡着,她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除却这位母亲之外,这些天来,在地震灾区,母爱、父爱震惊世人的场景还有许多。有父亲顶起巨梁,为孩子支撑起狭小的生存空间;有父亲经过三天三夜徒手刨挖,让自己的孩子重见阳光„„所有这一切,再一次证实了母爱与父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两个女孩素不相识 生死对话战胜死神
“她还活着吗?她在哪,我想见她?”昨日凌晨6时许,当官兵们花费无数心血刨掉了压在她身上的一片片钢筋水泥残垣将她救出时,初二二班的女生蒋德佳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念念不忘初三一班的女生廖丽。
当医生给她输上药水后,她还在不停地问老师“廖丽呢”。她哽咽着说,事发时,她只听见一阵阵惊慌的尖叫声后就昏过去了。醒来时,白天已变成黑夜,浑身痛得要命,她想起身,但却被一块块破碎的水泥板压住,难以动弹。在饥寒交迫中,一身是伤的她好几次想入睡,但上方有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传了过来——“千万不要睡,你一睡万一醒不来怎么办?”
被碎石压在上面无法动弹的女孩告诉她,自己叫廖丽,是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她和小蒋虽不相识,但听到她的呻吟声后,担心她在疲倦中不小心睡着了丢命,就鼓励她要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赢得生机,原本不相识的她们俩在废墟里不停地相互鼓劲,最终为官兵叔叔赢得了时间。廖丽被救出后,接着她也被救了出来。她说,“我们经过了生死考验结下的情谊,将一生无法忘却。”
3人20小时喝一瓶水
5月13日,四川绵竹市。阴雨中,朱天强等三名来自德阳的志愿者身着短袖,在伞下瑟瑟发抖。从12日7时到13日下午4时,他们仨分享了仅有的一瓶矿泉水和二十块小饼干。在这20个小时里,他们一刻不停的奔波在学校、煤矿的废墟上,帮助医院救助伤病员。
这些从省内各市赶来的志愿者,数量无从统计,仅和朱天强同来的伙伴就有54名。目前,他们已成功救出100多人。
民警在儿子呼救声中含泪救30学生
地震开始前,北川县擂鼓派出所民警李国林正在擂鼓镇召开辖区企业稳定工作会议,突然有一只狮子狗冲进四楼的会议室,朝着大家狂吠,还咬住李国林的裤管朝门外拖。突然,大楼晃了两晃,李国林明白了:有地震!他大声呼喊,与会的八个人全部涌向大门边的厕所,逃过了一劫。自救成功后李国林赶到了北川中学,儿子所在的初中部五层教学楼变成了三层楼,原来的一楼和二楼都不见了。呼唤中出现了儿子的求助声:“爸爸,我在这儿,快救我!”可是当时儿子被压情况较重,李国林要求幸存人员从容易处挖起,先救外围的。至当日中午,儿子声息渐无,李国林却已经成功救出了30多个鲜活的生命。
家人丧生不见最后一面
校长坚守救助一线
“一个、两个、三个„„”在施救现场,一个削瘦憔悴的中年男子坚守在最前沿,每当有学生被施救人员从废墟里抬出时,不管生死他都要上去仔细地看上一眼,念着他们的名字。他,就是学校的老校长康玉龙。
“看着他们这样,我真是„„”说着说着康校长像个孩子似地哭了起来。
老师们透露,在这次地震中,校长的岳父因房屋垮塌丧生。听到这一消息时,康校长正忙着在学校参与救助学生,他当时只是呆了一下,擦了一下眼泪,说“知道了”,然后又继续全身心地投入救助学生,不肯离开。他告诉记者,“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没有救出来,我就不会撤离现场!”
这是一场特殊的救助,这是一个危险重重的救助!但让人感动的是,在蓥华镇中学的垮塌教学楼废墟里,前来抢险的300多名官兵经过一天一夜的拼死相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武警军官刨出亲人遗体后含泪继续指挥救援
从5月12日到15日,3天,对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张秋红来说,像是一个世纪。这个14年兵龄的铁铮铮汉子,率队解救都江堰一废墟中的幸存者,而他的父亲和嫂子就埋在这片废墟中。虎目噙泪,十指掘土,战友帮助张秋红将父亲和嫂子从废墟中刨出时,他已经没有了眼泪,颤抖的身影依旧站在废墟的顶部,指挥救援„„
由于任务在身,张秋红12日午夜见到母亲后,来不及到废墟上看一眼,就匆匆赶往都江堰武警中队。一个通宵,他向都江堰中队传达了支队指示,回到观凤小区时,已经是13日清早。此时,他一个人来到掩埋父亲和嫂子的废墟前,再也忍受不住一晚的悲伤,放声大哭。“我得坚强,在家人面前不能哭,只有撑着。”说着,张秋红再次泪水满眶。
14上午11时,在成功解救出一名幸存老者、转移10具遇难者遗体后,张秋红沾满灰土的双手摸到了一片衣角,他本能地一愣,这片熟悉的衣角,瞬间模糊他的视线,“爸爸!”我当时就肯定是他,他和五六名战士用手刨出父亲身旁的碎石、灰土,将父亲遗体抬出废墟。一路走,张秋红一路洒泪。
张秋红的哥哥将把父亲和嫂子遗体送到新都区殡仪馆火化,然后将骨灰盒带回湖南。而张秋红并不能亲自送父亲最后一程,他依旧在解救现场指挥,“废墟里还有别人的爸爸,别人的嫂子。”
“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
5月13日,四川绵竹。一所学校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100多个孩子瞬间被埋在了地下,数名战士在废墟中刨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正在抢救时,废墟因余震和机吊操作突然移动,随时可能再次坍塌。消防指挥下死命令,所有人员马上撤离,待稳定后再进入。
但随即,几名战士大叫还有活着的孩子,转头又要往里钻,另几名战友将他们死死拖住。突然,一名刚从废墟中带出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女孩被埋50小时获救:叫醒18个同学
5月12日14时28分,木鱼中学二层宿舍。
每天的12时30分到14时40分,是学生们的午睡时间。这天,何翠青躺在下铺。
房屋摇晃。小翠青起床大喊:地震了。孩子们睡得沉,没有人反应。小翠青起身一个一个地拽衣服,房间一共住着19个孩子,很多孩子惊慌中跑出宿舍,而翠青继续喊人。在她唤醒最后一个孩子准备往外跑时,宿舍楼塌了。
翠青的身体被乱石和床板压住,而更致命的是,最上方还压着一根约8米长的钢筋水泥大梁。很快,翠青发现,除了右臂,她寸步难移。而不远处,还有4个同学。呼喊,呻吟„„几个小时后,2个孩子没了声音。何翠青呼吸艰难,2条腿开始麻木。她试着用手扒开腿上的砖块,以缓解麻木。在右手可及的地方,她又发现了一条腿。几个小时后,整个身体开始发麻,右手摸左臂和双腿,感觉冰冷;而摸摸另外那条腿,感觉温热。“左臂和双腿是我自己的吗?”翠青怀疑。
“另2个孩子还活着,我不知道是谁,但我想是孙小慧(音),她住我上铺。就算被压,也应该离我最近。”何翠青试着和另2个孩子说话。“要沉着,要坚强。一定要活着。”翠青说,随后,她开始跟他们聊天。没有水和食物,3个孩子眼前眩晕。“我就当什么事都没有,让自己轻松点。”翠青盼望着尽快出去。
又过了一天,孩子们突然听到头顶上有声音。呼吸困难的翠青让王丽云喊:叔叔,救我!
翠青说,救援人员先后2次听到声音,但上方的重物总也不动。在翠青看来,这种等待度日如年。“如果这次救援发生意外,这声音可能会在我耳边回响一辈子!”一位救援人员说,石板下传出的“叔叔,救我!”听到后印象太深了!经过手术,翠青保住了生命,却失去了半条右腿。
无力救娃 特警失声痛哭
救援人员的脚步声刚停留在废墟前,10多个孩子的声音就传了出来:“叔叔,救我„„”紧接 着,哭声传出一片。北川县中学、幼儿园,曲山小学的废墟中,总会传出这样的叫声和哭声,一直揪扯着人们的心。14日,记者徒步22公里进入绵阳市北川县,记者一直因自己的力量单薄而自责,为孩子们那一阵阵稚嫩的揪心呼救声而落泪„„
两天来,这些困在废墟下的孩子们已经见到了多名救援人员,除了家长、当地村民、救援人员外,也见到了来自天津的特警。200名特警于13日下午6点赶到现场救援,截至14日下午2点,已经成功营救出困在北川县县城、景家村、苦竹坝水库、电站等地的400余名被困人员。然而,却因为手上的施救工具只有铁锹和钢钎而无能为力。
特警们对压在废墟中求救的孩子束手无策,他们不敢乱撬楼板,担心整幢楼垮塌下来;也不敢采取粗鲁方式实施救援。特警们无能为力,他们在安慰孩子的时候落泪了,在走出操场的时候放声大哭。
一位救灾护士的72小时
5月15日清晨,唐蔓蔓双眼有些浮肿,不到8点,已经来到护士站,等待着护士长给她安排新的工作任务。唐蔓蔓只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一个普通护士,从5月12日5点30分到5月14日深夜,唐蔓蔓已经有近3天没有合眼了。护士长叫她回去休息一天,她拒绝了。
根据唐蔓蔓的介绍,当伤员被送进医院以后,在救治和手术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药材和仪器,均凭救治医生的字条,在药房无偿领取。“这种时候,谁还能想到钱呢。”都江堰市中医院的一名医生告诉记者,“救人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前来援助的医院都在无偿救治伤者。成都市卫生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震救灾医疗卫生工作的紧急通知中,第5条也作出规定,“各级医疗机构对地震伤员一律实施免费救治,并免费提供治疗期间的必需品和餐食。市财政先期预拨2000万元专项经费”。
此外,许多医院的供货商也无偿地将自己的产品捐献给医院,一位来自湖北的供货商张先生告诉记者,从5月12日晚到5月14日,他都已经向成都市范围内的各大医院捐赠了上百万的抗生素。
24岁女护士震中不断转移病人最终流产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4岁的护士陈晓沪,一趟又一趟背着、抬着病人,搬运氧气罐、床、被子„„。在成功转移了病人后,她却先兆流产,孩子无法保住!。“换成别人都会那么做,更何况我还年轻,还有机会要小孩„„”面对记者,陈晓沪淡淡地说。
忙于疏散村民 自己父亲却死于地震
彭州市磁峰镇石门村一韩姓家里,在这次地震中去世的老人静静地躺在简易的灵堂。灵堂旁,大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等后人们都到齐了,唯一没有在现场的就是这位老人最骄傲的小儿子——石门村支部书记韩志保。而此时的韩志保,正在给受灾的群众送救灾物资„„
受灾之时 心里想着的是村民
5月12日,磁峰镇逢场。韩志保的父亲有来镇上喝茶的习惯,逢场的日子当然不会错过。
灾情发生时,韩志保正在镇上开会,不过镇村干部都顺利脱险,但通信顿时中断,叫喊声、哭喊声不绝于耳。韩志保跑出来后的第一件事本应去寻找在街上喝茶的父亲,但是他前进的步伐不由自主地朝石门村跑去。刚出政府大门,韩志保遇见学校大门处的小学生们一团慌乱,他赶紧现场指挥学生们镇定下来,成功救下几名学生;离开学校时韩志保看见自己的姐姐,匆匆地吩咐姐姐去寻找父亲后,便匆匆消失在一片哭喊中。
“其实我和父亲平时没有居住在一起,出事那天我在场镇上看见了父亲的背影,由于当时要开会,没有上去打招呼,可是,没有想到,背影竟然是我看见父亲的最后一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韩志保非常懊悔。
四处疏散 危急之中出手救人
韩志保一路奔跑,此时的磁峰,四处房屋坍塌,路边巨石翻滚。几次躲过险情后,韩志保第一时间来到石门村7组,挨家挨户巡查,当他跑到7组村民韩礼支家时,韩礼支不是在躲难,而是看着两头刚刚在地震中死去的生猪发愁。眼看房屋就要坍塌,说迟时那时快,韩志保拽上韩礼支就跑。跑出不远,韩礼支的房子坍塌了。随后韩志保又相继来到6组、8组„„
工作之余 隐隐感到父亲出事
原本韩志保应该静静地跪在灵堂前为父亲守灵敬孝。但韩志保只是简单将后事安排了一下,便又走家窜户地了解灾情。昨日中午12时左右,韩志保头戴白头巾,腰系白绳(当地为死者祭奠的象征),带着面包、馒头、矿泉水等食物,来到该村5组杨良楷的家,将食品放在杨良楷家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韩支书,你该回家歇歇了!你的父亲还尸骨未寒啊„„”杨良楷哽咽了,两行泪水顺着脸庞滑下。但韩志保抹了抹眼角的泪水,转身离去。“自古忠孝无两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只能选择前者,让我一辈子愧对父亲吧,总比愧对1117户村民强啊,我也只能祈祷父亲能在天堂里原谅我!”
生命重于泰山
“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 9
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13日22时12分,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的遗体从废墟中扒出来,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
我不会走的
4个小时,他用双手刨出同学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崇州市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这位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此时,一个声音唤醒了她,是同学马健。“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住。’”
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面对巨大的灾难,埋在废墟下的孩子,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也在用勇气和坚毅,传递着生的信心。
决不放弃
【描写关于地震的作文】推荐阅读:
关于描写园林的作文09-14
关于描写背影的话题作文06-10
关于描写交警的作文优选06-26
关于描写雾的作文07-29
关于描写小兔子的作文08-13
关于描写鸟的作文09-30
描写关于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07-20
关于描写同学的优秀作文09-27
关于描写太阳的作文400字10-17
关于描写秋天景色的400字作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