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交响曲 教案(11篇)
1.田园交响曲 教案 篇一
关键词:布格罗,安格尔,女性形象,新古典主义
什么是美?美这个抽象名词到底要如何去解释?对于美这个概念,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想法,然而纵观中外美术,不论具象或者夸张,女性形象已成为对美的诠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在他们的笔下女性形象已经成为了传达自己的精神理念表明自己的态度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
笔者认为安格尔与布格罗绘画作品存在发展与传承的关系二者不可单独而论,细观布格罗的作品可发现布格罗的绘画在安格尔绘画风格基础上进行了发展。
安格尔作为一名古典艺术的集大成者对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和永恒美的追求极其重视,这点在《泉》一画中充分体现出来。此作的题材源于古希腊神话,讲述的是维纳斯的诞生,但从安格尔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俨然已是一位现实中的少女,立于中央的少女右手高举过顶,略倾斜的头部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细腻白皙的皮肤与周围形成对比突出了视觉中心,跳跃的身体曲线彰显了少女妩媚的一面,但略微仰视的构图与少女庄重的面部表情又使得画面呈现出高贵不可侵犯的古希腊雕像的宁静肃穆之感。
布格罗同样以维纳斯的诞生为题材创作了他人体艺术中杰出的代表作品。画面中的女神从海水中升起,受到众多海神与小爱神的欢呼。维纳斯的身体呈S形曲线变化立于众神之中形成了画面的中心视点,裸露着全身皮肤细腻白皙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仿佛出水芙蓉般典雅,低垂的眼眸仿佛女神刚从沉睡中苏醒,表现了维纳斯纯真无瑕的一面。从这两幅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大师对于女性题材的审美趣味。
在人体绘画中,笔者认为布格罗的《女精灵与撒特》与安格尔《土耳其浴室》都是极为出众的。这两幅作品呈现出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在《土耳其浴室》采用的是圆形的构图,这在当时的画作构图中较为新颖,仿佛是人眼的窥视一般。这幅作品描绘了21位裸身女子在浴室里神态不一姿态各异,人物面部表情柔和放松。安格尔通过不同姿态不同角度展现了女性裸体的柔美,安逸柔和的面部表情传达了画面中人物生活的闲适与安逸。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优雅与贵气借助于微妙的明暗与流畅的线条进行表达给观者带来舒适的视觉观感。
布格罗的《女精灵与撒特》偷窥女精灵们沐浴的半兽人撒特被女精灵们发现后被女精灵们试图拉下水的一幕,在布格罗的笔下时间仿佛在这一瞬间凝滞,虽然人物动态丰富夸张但却呈现出了平静肃穆的感觉。位于画面最前方的女精灵直接以臀部示人这样的画面形象在十九世纪是不常见的。这幅作品不同于布格罗以往的作品表现形式,切形象大胆动作夸张,给布格罗带来了积极的评价。
布格罗与安格尔的作品对于光影的把控与细节的处理可谓达到极致,二者所描绘的女性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掺杂了作者对于女性美的个人见解。布格罗的作品倾向田园风格,他的作品包括了天真快乐的小女孩,情窦初开的少女,饱受战争摧残的平民女性,以及一些贵族女性。
安格尔的作品对贵族女性的描绘细节处理堪称完美,女性衣服的描绘与色彩运用呈现高贵典雅的视觉观感。受希腊艺术重视作品的美观的影响,二者作品中的女性总是有一双柔若无骨而又白净的手与干净白嫩的双脚,这些对于细节的深入精准描绘给画面增添了许多乐趣。传统典范才是两位古典主义大师希冀的真实和美丽,才是自然。艺术的目的和精神本来就是超越。任何流派在艺术的演变中都有它的历史使命,同时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限性,新古典主义也不例外。新古典主义所特有的精准造型和高超的写实技法,以及那种静穆、单纯、典雅、和谐的理想美,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欣赏。
参考文献
[1]李新生.个性·气质·语言——对于中国画创新的一点思考[J].国画家,1996,05:36.
[2]于宙.古典艺术美与唯美线条的完美结合[J].艺术教育,2012,11:138.
[3]马万林.矜持与开放——安格尔作品(泉)评鉴[J].艺术教育,2013,6:137.
[4]石欣.安格尔和他的(土耳其浴室)[J].世界文化,2011,4
[5]盛中仟.浅析安格尔油画创作中的古典主义精神[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16.
[6]赵立平.新古典主义美术的概念与特点[J].文艺研究,2006,11:160.
[7]王康.女性美的不同诠释-(洛神赋图)与(维纳斯的诞生)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
[8]朱韵超.论安格尔绘画作品中的理性思维[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9]杨慧.布格罗绘画风格研究[D].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
[10]贾岛.威廉·布格罗人物画作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2.河北交响乐团举行“英雄与田园” 篇二
当晚的河北艺术中心音乐厅座无虚席。伴随着《埃格蒙特序曲》的奏响,指挥家精彩的诠释,演奏家动情的演奏,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最早发挥其创作潜力的作品。在这首作品中,他以往的钢琴协奏曲里的柔弱、单薄已荡然无存,全曲洋溢着年轻力壮的粗犷男性的作风。在张橹的手下,音乐处理的干净、到位,不拖泥带水。张橹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和指挥系二年级学生,师从盛一奇教授和指挥家余隆。曾得到过世界钢琴大师巴杜拉·斯科达、纳乌莫夫、格拉那斯达娃的指导,并有过与国内外多家乐团合作的经历。
《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与贝多芬的“第五”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指挥、乐队的精彩演绎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演出结束后,广大观众迟迟不肯离去,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3.《田园交响曲》的音乐结构论文 篇三
1前言
此曲为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又叫F大调第六交响乐,一般来说,古典的流派的作曲家是不会直接命名曲目的。我们熟悉贝多芬的“悲枪”、“月光”、“热情”奏鸣曲和“命运”交响曲等,这些题目都是出版商或者是后人添加的。有些是与其内容有关,有些则不然,懂古典音乐的人应该知道月光奏鸣曲所表达的内容跟月光毫无关系,而这首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自己命的名。不过那时候给交响曲命名还不是一个常见的事情。为交响曲命名要等到浪漫主义后期的时候才普及。
从这样的一个观点出发,这首交响曲并没有具体用音符描述各种田园对象,我们是透过音乐得到如此的感觉,无以名之,恰好很类似田园风光,故名之为田园。既然作者亲自为其命名,那我们就遵循他的思路,去感受心中的田园气息。贝多芬有标题的音乐作品往往只能勉强说是从一种与标题有关的情绪出发,而不能说是真正标题音乐。田园交响曲固然可以如动画名片《幻想曲》那样把整个田园风光完全白描出来,然而小提琴绵延不断并且与一个富节奏性的主题同时进行,这里就绝对不可能与田园风光有任何白描意含了。
4.田园交响曲 教案 篇四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聆听(línɡ).摇曳(yè)
.
歇息(xiē).清冽(liè).B.穹顶(qiónɡ)
避难(nàn)..咆哮(páo)
.C.羽翼(yǔ)
.嶙峋(xún)
.D.窒息(zhì)
.和煦(xù)
.
震撼(hàn).隐没(mò).凛冽(lǐn).拂面(fó).强劲(jìn).【解析】 D项,“拂”应读fú,“劲”应读jìnɡ。【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静穆 悬崖峭壁 垂顾 金殴无缺 B.忧惧 心慌意乱 坠入 书写了草 C.野蛮 焦躁不安 苍穹 学识修养 D.漂游 呼啸而出 熙攘 出奇致胜
【解析】 A项,“殴”应为“瓯”;B项,“了”应为“潦”;D项,“致”应为“制”。
【答案】 C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相连贯的一组是()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____________。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____________。
①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 ②“善良”二字就是对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的概括 ③那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
服/务/教/师
超/值/馈/赠
④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那就是仇恨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注意前后文的照应,要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首先看到广阔的平原:空荡、平坦。我认为它是灌木叶腐殖土层,很干燥。平原上没有羊群,也没有人。
B.与此同时,大地似乎后退了。我感到自己坠入到虚空之中,而且不知发生了什么奇迹?我竟稳立于天地之间。
C.我时而因为我的孤独,时而又因这些不计其数的飘游的人们而恐惧,他们和我一起堵塞了通向永恒的道路。
D.天幕渐渐半开,我听到一个声音从高处传来:“来吧,我的强者,去休息吧”。但我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交响乐结束了。
【解析】 B项,问号改为逗号。C项,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D项,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里边。
【答案】 A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道微弱光线在深渊的蓝色深处摇曳,我似乎从梦中醒来,我环顾四周,看到我脚下是令人胆战心惊的悬崖峭壁。
B.乔治·桑属于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最早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我不得不随机在这些方队之中心慌意乱地飞来飞去,它们和我一样失落、不安,它们发出的悲哀或野蛮的声音充满了层层乌云。
D.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德国相继诞生了七位作曲家。他们是:巴赫、亨德尔、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人们常为这群音乐巨星的光彩夺目而惊叹。
【解析】 B项,语序不当,“最早的”应放在“反映”之前。【答案】 B
二、阅读鉴赏
服/务/教/师
超/值/馈/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在维也纳寻找贝多芬
那是一个时而晴朗,时而飘着雪花的三月,我在维也纳默默寻找着贝多芬。即使在维也纳,贝多芬也是很难找到的,虽然他1793年11月就到了“德意志音乐的首都”维也纳,在那里生活了35年,乔迁过30个寓所,而且,几乎他所有的重要作品都是在维也纳完成的。1827年3月26日,“他在大风雨中,在大风雪中,在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罗曼·罗兰《贝多芬传》)。那所宅第就坐落在黑色西班牙街上,一百多年来,一直保留为贝多芬纪念馆。但我在黑色西班牙街听到的是最后一个低沉的音符,看到的是一个凝固了一百多年的悲剧终场,却没看到贝多芬,没有!
在贝多芬的忌日那天,我走进维也纳森林的海伦娜山谷,过了一座湍急溪流上的小桥,就是人们说的“贝多芬小路”了。路两旁堆积着去年的黄叶„„树枝上刚刚有些绿意。小路旁边竖有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写了一段贝多芬1815年的日记:“恍惚大地上的每一棵绿树都在向我述说。神圣啊,神圣!森林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谁能把这一切用语言来表述?森林里的甜蜜和静谧„„”罗曼·罗兰证实:他的“耳朵完全聋了,从1815年秋天起,他和人们只有笔上往来”。可他竟然还能听见大自然和自己的对话,多么神奇啊!我相信,他一定能听见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大自然的语言是神明的语言。否则,人类的损失就太大、太大了!在离开地面约两米的粗糙的峭壁上,雕刻着青年贝多芬的半身像。路旁有一块贝多芬经常歇息的岩石。这时,我真正找到了贝多芬,听到和看到了他!我悄悄地坐在贝多芬的身边。他的右手轻轻地敲击了一下岩石,神秘的LA-MI和声从天而降,在他整个灵魂的领域里,轰然出现了一个D小调的动机,这个动机带着他回顾了自己痛苦的一生。我看见,阳光落在他那饱满的前额上,很快就移去了,留下的是淡淡的愁云;雪花落在他的眼窝里,很快就融化了,留下的是浅浅的泪痕。接着,林中一只对春天最敏感的小鸟啭鸣起来,引出一段春天的牧歌。之后,热切的和平祈求与无奈的人生惆怅交替出现,号角声像是渐近,又像是渐远。最后,美妙的合唱在大提琴的带领下升起。唱的是什么?他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是席勒的《欢乐颂》!对,是的!“拥抱吧,万千生民,把吻送给全球。”欢乐和爱是一体的,是分裂着人类的永恒的渴望,在器乐和声中,不是理想地体现了人类的融合么?——贝多芬一跃而起;一路看着,听着,欣赏着,携带着他
服/务/教/师
超/值/馈/赠
所创造的美丽欢乐的新世界,回到自己的住所。当晚他在谱纸上绘出了海伦娜山谷里的一个辉煌的白日梦——伟大的《第九交响乐》。
6.作者在黑色西班牙街听到的“最后一个低沉的音符”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最后一个低沉的音符”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不超过5字)【解析】 抓住上文的“咽气”和“陌生”可以理解“最后一个音符”的含意,从全文情感出发可归纳作者情感。
【答案】 贝多芬寂寞地辞别人世 忧伤和不平
7.作者说在黑色西班牙街“没看到贝多芬”,又说在海伦娜山谷“我真正找到了贝多芬”,其实际意思各是什么?
“没看到贝多芬”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我真正找到了贝多芬”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解析】 第一问从“即使在维也纳,贝多芬也是很难找到的”可知贝多芬没有身后的喧闹。第二问从下文中的“他的右手„„一生”可归纳他的音乐魅力及人格伟大。
【答案】 没有感受到贝多芬由于辉煌的音乐成就而理应在身后享有的荣耀 体验到了贝多芬音乐的魅力和他人格精神的伟大
8.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海伦娜山谷的“贝多芬小路”旁产生的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乐》的幻觉,展开描述了《第九交响乐》旋律的四层含义。请你摘引文中相关的词或短语表述这四层含义。(总共不得超过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务/教/师
超/值/馈/赠
【解析】 回答此题时,摘引出的词或短语能够诠释旋律的含义,并且出自本文之中,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1)回顾自己痛苦的一生。(2)一段春天的牧歌。(3)热切的和平祈求与无奈的人生惆怅。(4)欢乐和爱。(答“人类的融合”也可以)9.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造就贝多芬音乐成就的三个原因,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总共不得超过3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圈定答题区间,然后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
【答案】(1)坎坷而痛苦的人生体验。(2)大自然的启示。(3)对欢乐和爱(答“人类的融合”也可以)的执着追求。
三、语言表达
10.将下面两句话重组,按指定的要求分别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①耳聋并未妨碍贝多芬音乐天才的表现。
②贝多芬生活中的重要乐趣和友谊被耳聋剥夺了。(1)突出贝多芬内心的寂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突出贝多芬伟大的天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重组句子时要重现句子的侧重点,转折性的句子的侧重点一般是后一分句。
【答案】(1)耳聋并未妨碍贝多芬音乐天才的表现,却剥夺了他生活中的重要乐趣和友谊。
(2)耳聋剥夺了贝多芬生活中的重要乐趣和友谊,却并未妨碍他的音乐天才的表现。
11.下面是《〈贝多芬传〉序》一文中的一个段落,请把其中的两层意思概括出来。
服/务/教/师
超/值/馈/赠
这些传记中人物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折磨,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破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考查分析并概括文段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分析出文段说了几层意思(题目要求已注明),分析时,可用筛选信息法,也可用归纳法。然后,再用简练的语句进行概括。
【答案】(1)传记中的人物由于毅力更由于灾患而成为伟人;(2)不幸的人们应汲取伟人的勇气作为养料。
服/务/教/师
5.小班惊愕交响曲音乐教案 篇五
1、初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重音部分带来的惊愕感和神秘感。
2、尝试用身体和声音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3、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活动准备:
音乐、flash动画、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请幼儿自主找好小椅子坐下来
师:好了,小朋友的小眼睛都找到祁老师了吗?今天和祁老师一起在这个舞台上听音乐做游戏。
二、边看动画边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变化。
师:今天,祁老师请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娃娃跟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小朋友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哦!(播放动画)
1、幼儿边看动画边欣赏音乐。
师:看到小娃娃了吗?小娃娃一开始是什么表情?(笑)她是怎么笑的,一起来学一学,笑给我看看,嘴巴是往上翘的,弯弯的,头还摇啊摇,真可爱。
师:小娃娃一开始的表情是笑的,后来怎么样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我们再来看一遍,小朋友可要认真听还要仔细看,小娃娃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动画)
2、幼儿再次边看动画边欣赏音乐,并观察小娃娃的表情变化
师:谁来说一说,小娃娃一开始的表情是笑眯眯的,后来变成什么样了?(引导幼儿自由说说)
三、借助小丑、小兔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
师:今天,祁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小朋友都认识的(拿出小丑),这是谁呀?你在哪见过呢?(幼儿自由说说)
师:今天小丑叔叔也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听音乐,注意看他有什么变化哦?(播放音乐)
1、教师随音乐摆动小丑叔叔,重音处拉下小丑的嘴巴。
师:小丑叔叔听到音乐,他的脸怎么变的?(幼儿学一学)
师:除了小丑叔叔,祁老师还带来了谁呢?小朋友最最熟悉的(拿出小白兔),小白兔也要和我们一起来听音乐,看看小白兔听到音乐后表情有什么变化?(播放音乐)
2、教师随音乐摆动小白兔,重音处拉下小白兔的嘴巴。
6.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案 篇六
科 目: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课 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学 校: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
课 型:音乐鉴赏课
课 时:一课时
教 具:多媒体
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并喜爱贝多芬的音乐。(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介绍以及引导学生聆听及浅析,以《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片段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创作。
2.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及创作背景人物生平等的研究激发学生对于贝多芬的喜爱(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有初步的体验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3.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
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四、教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目标:让学生产生对于贝多芬作品的学习兴趣。
导入方式:音乐导入
导入内容:范唱《欢乐颂》合唱主题。引出贝多芬及其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
导入策略:通过范唱,以及对《欢乐颂》词曲作者的介绍,引出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并简要介绍该曲的曲作者贝多芬。
(2)精讲:
精讲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内容,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有初步的体验,精讲内容:
1、介绍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及交响乐团的队形和编制
2、第九交响乐的基本曲式结构。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
交响乐公演片段,重点让学生赏析:①前两个乐章的感情基调,②主题的出现意义及发展,③第三乐章的柔版男女声部旋律的交替运动,④第四乐章最后的高 潮,⑤光明动机和黑暗动机的数次交织和碰撞。
3、从第九交响曲中探究贝多芬音乐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4、结合视频最终的观众特写镜头及相关历史时期的介
绍,提炼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
精讲方式:体验法、提问法与讲解法相结合精讲策略:
1、先介绍交响乐和《第九交响曲》的大致结构特征(几个乐章组成,交响乐团的演出形式和编制示意图)。
2、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片段,教师在几处关键点进行讲解,带领学生浅析各乐章的主要动机,调性色彩和主题的出现、柔版旋律男女声部的旋律交替运动的意义以及最后全曲的高潮。
3、从第三乐章之后强调光明和黑暗两动机的碰撞。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作者在每一个乐章中所想要表达出的斗争性和革命性。
3、探究这部交响乐的时代意义。对于贝多芬这个作曲家有一个新的更加具体的认识。
(3)略讲:奏鸣曲
讲解目标:让学生们感受奏鸣曲,进一步体会贝多芬奏鸣曲的结构并且能够哼唱《悲怆》奏鸣曲的主题。
讲解方式:体验式教学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
讲解内容:首先介绍《悲怆》奏鸣曲的大致结构形式和各乐章调性,通过播放软件分解过的音块图像。讲解贝多芬《悲怆》
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让学生体验奏鸣曲风格,主题的两次出现有何区别。并找同学尝试哼唱第三乐章的主题部分。
六、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
今天我们了解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有关内容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以及这部作品和贝多芬这个音乐巨匠做出的划时代的贡献,毫无疑问,他的作品都是伟大的,经典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才是经典的音乐作品呢?给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定义并做一定程度的引申和升华。布置作业:
作业1:欣赏《热情》奏鸣曲,背唱《热情》奏鸣曲的主题。作业2:搜集贝多芬的名人轶事一两件,充分了解贝多芬的性格特点。
篇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机电普10-3 2010441194 张敏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整的旋律在4个乐章中间不断上升,终于在最后的《欢乐颂》中爆发出来,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和典范先例,当然也算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此乐曲的韵律走向呈不断高扬的旋律。节拍也不断变化。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合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 呼、兴奋、不能自已,许多人流下了热泪。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 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前面就说到过,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听贝多芬的作品,探寻他的心灵历程一直是喜欢贝多芬音乐的朋友非常愿意 去做的一件事。
贝多芬不仅是一位音乐巨人更是一位人中之杰,他的人格是多样化的。贝多 芬既有英雄豪情的一面,也有深沉、忧伤的一面,还有天真的、温柔的、童性 的??,他的音乐风格非常的多样化。
很多人认为是耳聋、贫穷、孤独和不公平的世界造就了贝多芬。可是不幸的 命运,可以使人产生挣脱、抗争、向上的力量,也可以使人彻底沉沦,变成一个 终生抱怨的悲观者和失败者。是理想和自尊造就了贝多芬。
贝多芬一生最匮乏的就是爱。他父亲暴戾,总是阴错阳差的无法结婚,他很 早就有严重的听力障碍、必须辅以「脑海中的乐符」来创作、晚年又被他想认养 晚年作伴的侄子背叛....他这一生一直没有爱。因此他的音乐严肃深沉、甚至是 严厉的,但是到了晚年的大和解、大博爱,这又是一个多么让人不可思议的心灵 历程啊。这是一种神秘的体验,是贝多芬只能透过音乐来言说的神秘。而我们,也只能透过对他的作品的聆听,进入那不可言语的、两个主体间的从对抗、呐 喊,到哀告直至生命的陪伴者的神秘历程。总结,在速度和力度上,都让人想起尼采的那句名言:“欢乐——比心中的忧伤更为深沉。”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欢乐颂》的乐队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笑出声来,连听众都一个个神情严肃,沉浸在一种精神享受之中,其情绪与在听悲歌时是一样的。这时听众和演者都陶醉于一种美感之中。体裁:交响曲。形式: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风格: 晚期[维也纳后期;1809-1827]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作品规模缩小,主题带有歌唱性,增强了抒情性。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
篇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赏析: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整的旋律在4个乐章中间不断上升,终于在最后的《欢乐颂》中爆发出来,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和典范先例,当然也算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此乐曲的韵律走向呈不断高扬的旋律。节拍也不断变化。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合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评价:在速度和力度上,都让人想起尼采的那句名言:“欢乐——比心中的忧伤更为深沉。”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欢乐颂》的乐队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笑出声来,连听众都一个个神情严肃,沉浸在一种精神享受之中,其情绪与在听悲歌时是一样的。这时听众和演者都陶醉于一种美感之中。体裁:交响曲。形式: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风格: 晚期[维也纳后期;1809-1827]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作品规模缩小,主题带有歌唱性,增强了抒情性。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流派: 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篇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孕育于1814年,1823年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前后经历了十年的时间。这部作品是 贝多芬音乐艺术创作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贝多芬的思想境界、生活热情和艺术造诣,是他的艺术创作中占首要地 位的作品。就像瓦格纳所说:“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这部四乐章作品,从悲剧性的斗争场面经过积 极的行动和哲学性的静观思考,发展成为一首全人类胜利的欢乐颂歌,体现了贝多芬通过斗争得到自由欢乐的崇高理想。把席勒的诗《欢乐颂》用人声写进交响曲,以表达对人类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贝多芬生平的一大夙愿。为 实现这一宏伟的构思,他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创造性地将《欢乐颂》用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这是这部交响曲中最为辉煌的部分,也是贝多芬交响曲发展的顶峰。经前三个乐章的铺垫后,进入了急板的第四乐章----人们经历了 艰苦的斗争和深沉的思考,所期待的欢乐就要到来。
这一乐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器乐部分,包括序奏、宣叙调、前面三个乐章的回忆和欢乐主题的出现;第二是声乐部 分,是一部用庞大的人声合唱写成的回旋变奏曲。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索,寻求自由和欢乐”,而这个乐章是作出“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这个结论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乐章的中心思想。
乐章开始是一段狂风暴雨般猛烈的号角声,这是引子,它嘹亮雄伟,像怒潮般的冲击,瓦格纳称之为“恐怖的号角声”.但它立即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宣叙调所否定:“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原来,贝多芬的构思是在这段宣叙调的地方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因此,他把唱词乐段向后推移。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接着,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一一重现,又被一段段宣叙调一一打段。在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出现后,低音乐器回答道:“哦,不,不要这个,我要更愉快一些的”;接着管乐吹出第二乐章谐谑曲主题,立即又遭到拒绝:“也不要这个,这只是戏谑,要更好的,更高尚的”;于是管乐又吹起第三乐章的慢板主题,回答仍是不满意:“这还是老样子,太纤柔了,一定要找出一些强有力的东西。我想,还是让我唱给你听吧。但是,要请你应和着我。”最后,木管乐器隐约闪现出《欢乐颂》主题的片断,才终于肯定:“这才对了,终于找到了”,这是贝多芬毕生追求的境界。这时,从乐队深处,像是从远方,缓缓地传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咏出的一支纯朴的旋律,乐章的主要部分开始了。这是《欢乐颂》主题的全貌展现,第一次展示无任何伴奏,随后逐渐加入中提琴和小提琴。这个欢乐主题一次次重复着,音响逐渐增强,声势越来越大,直到发展成为乐队全奏的高潮。突然,“恐怖的号角声”又闯了进来,这时回答它的是人声了。首先独唱男中音揭开声乐的序幕,唱出了贝多芬亲自写的宣叙调的歌词:“啊,朋友,你别旧调重弹,还是让我们来唱一些更动听的、更欢乐的吧!”紧接着,男中音独唱《欢乐颂》。在后面的发展中,以独唱、重唱、合唱的形式唱出了席勒《欢乐颂》的诗句,音乐的主题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形象变化,有威武雄壮的进行曲风格,有豪迈战歌般的男高音独唱,有庄严、肃穆的圣咏旋律„„然后,转入快速的进行曲,这是由欢乐的主题演变成的一支活泼而热烈的进行曲。越来越热烈的进行曲,将乐曲推向又一高潮。之后,一个庞大的二重合唱赋格,以插部形式出现了“亿万人民团结起来”的主题。这个主题先由长号奏出,继而合唱,之后又与欢乐主题构成二重赋格。最后以强烈、欢腾的尾声,把乐章推向高潮,结束全曲。
篇五: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最初贝多芬计划在柏林首演,后经维也纳众多的朋友坚决请求,才改在维也纳。首演当晚音乐厅里座无虚席,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盛会,贝多芬的往年好友兹梅斯卡尔,正卧病在床,他要求别人用担架将他抬到剧场以恭奉盛会??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自己,许多人流下了热泪。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第九交响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第一乐章: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乐章开始只用a和e两个音组成的几小节引子,它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失败封建王朝复辟给人的阴森迷茫情绪。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断续的音调像是在回忆什么,突然引子的音调飞聚在一起组成了乐章的第一主
题,它好象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的缩影。随后的连接段主题时,它好象是久遭压迫的人们在胜利时对幸福的憧憬。然而降b大调的第二主题立即出现,这哀怨的音调正是共和人对一波三折的大革命发出的一声叹息,并且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悲剧。在后面骚动的发展部和咆哮的再现部中高潮迭起,恰似法国人民三次将革命从危急中挽救出来,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
第三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第一主题在乐章中不断地变奏,但始终始终改变不了它沉思的面貌。第二主题不时在第一主题的变奏间插入,极其温婉动人,让疲惫的心灵得到一丝抚慰。如果你能沉下心来感受,你就不会感觉冗长,乐章临近结束时两声明亮的号角响起,你会触到英雄的思想,它暗示着已经思索出最后光明的出路。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准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第四乐章一开始音乐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变 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似乎在说:不要这些陈旧的东 西,要创新,要前进。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终于千呼万唤地出现了《欢乐颂》主题,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欢乐颂》主题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接着渐渐发展扩大到弦乐器和整个乐队,并且力度和节奏越来越强,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在通往自由欢乐的大路上迅猛前进。《欢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响。但这次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由男中音领唱:“啊!朋友们,不要唱旧的调子,让我们畅快、欢乐地唱起来吧。”于是“欢乐颂”在领唱的带动下,以合唱的形式加入了演奏的乐队。欢乐颂歌词是与贝多芬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席勒的诗句,贝多芬采用来表现了他的理想。在《欢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的不同,席勒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前提,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这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
参考文献:
[1] 唯民.贝多芬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2] 于润洋.西方音乐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3] 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乐出版社,2003.[4] 胡企平.交响音乐名作鉴赏[m].上海音乐出版,2000.45.[5] 冯伯阳.音乐作品欣赏导析[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6] 费魏因迦特纳.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7] 《谈谈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背后英雄风格构思》 吴永瑜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年 10期 [8] 《浅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内容和思想倾向》廖乃雄 人民音乐, people s music, 编辑部邮箱 1979年 z1期
7.田园诗情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品味课文语言,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顽皮、严肃、偶尔、汽笛、舒缓平稳、一抹、牲畜
2、课文开头这样概括介绍荷兰,出示(第1节)
3、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荷兰有三多——(水)多,(花)多,(牧场)多。
4、这三多中,课文重点要写的是哪一多呢?(牧场多)课件红显(也是牧场之国)
能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重点写的是牧场多吗?(齐读)我们先去欣赏荷兰的牧场。
二、细读描写动物的语句,体会幸福、自由。
(一)浏览,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第2-4自然段,看看课文写到了牧场的哪几种动物,找到的迅速圈出来。看谁找得快。
2.交流。很明显,这四种动物中详写的是哪两种(奶牛、骏马),略写的是(绵羊、小鸡、猪群、长毛山羊)
(二)导读奶牛,明确学法。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课文写到了几种姿态的奶牛。
交流:(出示写奶牛的句子)写到了几种姿态的牛? 2.分组读 练习概括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 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 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练习概括
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是怎样的牛
抓重点词:低头吃草,站立思考,活泼顽皮,仪态端庄()的牛:吃草的牛,思考的牛,顽皮的牛,端庄的牛 概括成两个字:吃草、思考、顽皮、端庄
3.练习朗读 读中体会牛的特点
牛的姿态不同,读出的味道也应该不一样。怎么读可以让老师听出这些牛的不同姿态呢?赶紧练练吧。
指名读,相机评价如指导后学生仍读不到位的教师可适时范读 4.不管是哪种姿态的牛,它们都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相机板书(自由)读出这份悠闲、自由来。指名读
5.课文在写奶牛的这段话前后还分别有这样一句话,出示。读读开头和结尾,看看这些奶牛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现在你又觉得他们生活得怎么样?(板书:幸福)6.背诵
练背、试背
(三)迁移学法,自读品悟。
1.用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读——品——诵”的方法,自读三、四节。你最喜欢什么动物,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然后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⒉交流: 第3自然段
(1)最喜欢骏马的举手,来,读一读。
▲说说你最喜欢骏马的什么?(骠悍强壮)相机指导读好“骠悍强壮” 哪儿看出它的强壮了?(腿粗如桩)读词 强壮的骏马跑得好快呀,看,鬃毛(随风飞扬)来,一起读出骏马的骠悍强壮(齐读)▲你还喜欢骏马的什么?(自由)你来读出骏马的自由。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自由的骏马,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想想,什么地方要变一变了?(“它们”变成“我们”)指名读“除了„„”
自由的小骏马们,你们是这辽阔无垠的原野的主人,一起读“除了„„”(2)喜欢绵羊的谁来读,指名读 说说喜欢绵羊的什么?读出这份悠然自得。
(3)有喜欢猪群的吗?不停呼噜的猪多可爱啊,多自由啊,想呼噜就呼噜。
(4)读读写小鸡和长毛山羊的句子。能读出这份安闲吗?静下心,放低 2
音量读。小结:
在这绿意盎然、一碧如洗、柔软似地毯的牧场里,郁金香的五颜六色;奶牛的千姿百态;骏马的强壮自由;绵羊的悠然自得;黑猪群的呼噜。一切都是那么的悠闲,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这是自由的牧场,悠闲地牧场。这就是荷兰的——田园诗情(再读课题)
三、略读第五、六自然段,体会安静、祥和。1、2、3、来4、5、指名读,用朗读来告诉大家这份安静。
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老师想问动物们自由、宁静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过渡:白天的牧场景色迷人是动物们的天堂。那么,牧场的夜晚又是一速度5、6节,用一个字来描述——静,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一切文章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静?找出来,好好地读读,把这份安静读出番怎样的景象呢? 归于平静”
6、找一找牧场中留下的人的痕迹
小结:只有懂得享受宁静的人,才不会去破坏自然,才能拥有这样的美好生活环境。
四、欣赏荷兰风光,诵读小诗,升华情感
1、在音乐声中欣赏荷兰风光
2、回忆板书,诵读小诗,读出宁静之美 总结,这就是荷兰的——田园诗情。(读课题)
五、作业
1.选择你喜欢的2个自然段进行背诵。
8.王维《田园乐》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
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
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
“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
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
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9.《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篇九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教师: 刘林洋 编号:
课题:《
23、四时田园杂兴》
一、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编排的。《四时田园杂兴》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场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父母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满辛劳,也充满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要让现在的孩子体会乡村田间劳动的场面,有着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诗文的朗读,看插图补画面,展开想象展现意境,使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更为丰满、更为灵动、更为深刻,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二、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教学准备:
1、收集范成大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
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2.
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 “傍”,他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2)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故事)谁再来试试?(指名,同桌互相说说)
刚才,我们就借助【板书: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齐读)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预设:
1、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2、忙碌:(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和谐: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评语: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呢?(板书:插图)
4、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4、品读第二句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快乐: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可爱:瞧,他的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来,把这种心情带进朗读中去。(指名读)
5、升华
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配乐读)
6、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0.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词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2至5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欣赏荷兰安闲自得、美丽和谐的牧场风情。4.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通过仔细观察及合理想象,描写一组奶牛栖息图。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荷兰牧场动物安闲自得的生活和美丽和谐的自然风光,读出文字表达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通过仔细观察及合理想象,描写一组奶牛栖息图。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揭示课题。
1. 欣赏图片,初步领略荷兰风光。
介绍语:(配乐播放一组荷兰风光图片)这里是郁金香的王国,这里是风车的故乡,这里有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运河,这里绿草如茵,在广袤的草原上,栖息着成群的牛羊,飞奔着壮硕的骏马,这里的一切美得像一首诗,美得像一幅画,这里就是——荷兰。
2.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荷兰这个美丽的国家吗?(介绍荷兰的地理位置: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出示课文第一段:“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3.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作者是捷克作家卡尔·恰彼克,在他描绘了荷兰的田园风光之后,写下了这样一句结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今天我们就跟随这位捷克作家诗一般的语言文字,走进荷兰,领略“真正的荷兰”,领略荷兰浓浓的“田园诗情”。(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听完后请你用一句话谈谈第一次走进荷兰的感受。2.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提示:用读诗歌的语速来读课文,就能读出意境来。)3.检查字词读音。
多音字:满载
牛圈
吆喝
(1 什么时候读第四声?表示装东西的时候就读成第四声。
“圈”表示动物生活的地方。牛生活的地方叫——牛圈;羊生活的地方叫——羊圈。轻声读得真好。)
前鼻音:舒缓平稳
辽阔无垠
(垠:界限,边际。能帮它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后鼻音:自由驰骋
牲畜
(驰骋:骑马飞奔。)
读好这几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词语:骠悍强壮
腿粗如桩
绿意盎然
悠然自得
(“骠悍强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形容马儿体魄强壮,跑得很快。所以这个字是“票”加“马”字旁。你能给“骠”换个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吗?(飘、漂、瞟、瓢、膘)“票”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后大部分还是读piào,偏旁跟这个字的意思有关
然:„„的样子。这两个词写的是什么样子呢?本文指荷兰的村野乡间到处充满了绿色,洋溢着绿的气息。绵羊悠闲的样子)
读好这几个悄然无声的词语:严肃沉默
一片寂静
归于平静
默默无言
下面我们把这两组词放在一起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4.诗往往离不开画,正所谓诗情画意,诗画一家。默读课文2-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读着文字,你们眼前仿佛呈现出了哪几幅画面?
奶牛图
骏马图
家畜图
夜色图 5.读了课文,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荷兰独特的田园风光。如果说5-6自然段描写的是田园夜色图,那么2、3、4自然段向我们展现的就是白天牧场的画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作者精心为我们描画的奶牛图、骏马图、家畜图。
三.学习2、3、4自然段。
1.自读这三个自然段,谈谈你感受到的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
2.你们是作者的知音啊!选择其中的一幅画,一个自然段,细细地读读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传神地描绘出这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的,圈圈画画,做做记号,写写你的感受。3.交流。
(1)奶牛图(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毡子„„”
作者写出了四种奶牛的姿势,用小圆圈把四种奶牛的动作圈出来,出示:分别是:低头吃草,站立不动,跑前跑后,仪态端庄
这几种姿态的奶牛大家也能观察到,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生动的?你瞧——(屏幕映示)
前有观察,后有联想,奶牛就这样从语言文字里头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多有意思的画面!草原上的奶牛姿态各异,谁能把奶牛的不同姿态读出来呢,谁来读读看?(安静、悠闲、顽皮活泼、充满温情)让我们像她一样来深情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这富有情趣的画面。读着读着,你还觉得眼前仅仅是一群牛吗?(像人一样会思考,像家人一样和睦温情)它们俨然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多么有趣!请大家再读读画线的句子,这样的画面可以用哪些成语或四字词语来形容呢?相机出示: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再来读读,把这群奶牛读活了!
它们还有什么不同的动作和神态呢?你也学着作者的写法,前有观察,后有联想,仔细观察奶牛的一种姿态,合理想象,把奶牛写活。(散步,远望,回首,闭目,交谈„„)有的奶牛,仿佛„„;牛犊,好像„„
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是啊,读着这段文字,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色彩迷人、充满诗情的画面,那画中成群的奶牛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片碧绿的草原上,那是多么的——(板书:悠闲)
你们知道荷兰的国花是——郁金香,所以,在——(引读)出示郁金香画面。读句子。难怪课文一开始就说,荷兰是花之国。
(2)骏马图(课文第三自然段)
喜欢这幅图的孩子,你一定是个充满活力,向往自由的孩子!谈谈你的感受吧!你瞧,“骠悍强壮,腿粗如桩”,八个字就把一群上等的好马描绘出来了!
你再看“鬃毛随风飞扬”这是何等的速度和英姿啊!谁来读读?男同学读,齐读。没有缰绳,没有马鞍,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飞奔,真是自由啊!
如果说奶牛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宁静与安逸,那么骏马为我们挥洒的则是一种阳刚和奔放,这就是——田园诗情。
(3)家畜图(课文第四自然段)
不只是骏马和奶牛,草原还有其它许许多多的动物,你发现了吗?引读,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想呼噜就——,想发呆就——,想跑两步就——,想躺下就——,多么悠闲!还有谁也喜欢这一段啊?读给大家听听,听你读这段话真是享受!生活在这里真是——悠然自得!(板书)
(4)草原图
家畜的生活如此安闲,更何况它们生活的王国是那么美,找出2-4自然段描写草原美景的词句,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描绘充满诗情的田园风光的。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运河之间 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 辽阔无垠的原野 天堂般的绿色草原
4.这些景物与牲畜互相穿插在一起描写,自然的美与动物的悠闲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我们用朗读把这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田园图读出来吧。
5.今天,我们游览了荷兰的牧场,欣赏了温馨悠闲的奶牛图,骠悍强壮、自由驰骋的骏马图,悠然自得的牲畜图,作者用了丰富的想象,通过比喻和拟人等写作手法把荷兰的牧场描写得多么美丽、悠闲,自由啊!白天的荷兰,是美丽的,自由的,是令人神往的,充满诗意的,到了晚上,荷兰的牧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你又从哪儿感受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呢?我们下一堂课接着学。
板书设计:
田园诗情
水之国 花之国
奶牛图 温馨悠闲
牧场之国 骏马图 骠悍强壮 自由驰骋
11.命运交响曲(贝多芬)音乐教案 篇十一
命运交响曲(贝多芬)音乐
一、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贝多芬的热爱,命运交响曲(贝多芬)音乐教案。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形成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3理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二、教学重点:
欣赏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两个同学表演“见面握手”(1)
互相看的见(2)
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表演中品味出点什么来? 我们请这两位同学说说他们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残缺给人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理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贝多芬。
(二)贝多芬简介
1、同学们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2、观看录象片段,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录象来更深入的了解贝多芬。我想,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命运交响曲”
三、《命运》欣赏
1、欣赏呈示部,师: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现了哪些画面? 请学生谈感受
2、感受两个主题音乐并会哼唱主题旋律。
a第一主题:命运主题 0 3 3 3 1
师:你从哪句旋律感觉到贝多芬在和命运作斗争?
这个命运是好运还是厄运?
对于这个主题动机,贝多芬是这样说的:“命运就是这样来敲门的”
我们一起把这个命运主题来哼唱一下,教案《命运交响曲(贝多芬)音乐教案》。
学生模唱,要求力度强,并能伴以敲门的动作。
b 第二主题:英雄主题 5 1 7 1 2 6 6 5
师:接下来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个乐章的第二主题,(听音乐)
谈谈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力度变得柔和,速度缓慢,旋律更优美)
这是一个充满温馨的抒情旋律,抒发了贝多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和追求。我们把这个主题命名为“英雄”。学生一起模唱。用“啦”来表现。边唱边引导学生画波浪线来表现旋律。c、两个主题音乐的对比
请男同学唱命运主题,女同学唱英雄主题。用歌声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师小结:同学们表现的不错,其实我们刚才的手势就是简单的指挥动作,说不定将来我们班还会出一个指挥家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上最出色的指挥家“奥地利指挥家—卡拉亚”,请大家看看他是如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命运的理解。d、欣赏视频《命运交响曲》
四、交响曲、奏鸣曲
1、奏鸣曲
师:其实我们刚才欣赏的只是第一乐章的呈示部,它还包括展开部、再现部。这种曲式结构叫奏鸣曲式。(课件展示)
2、聆听展开部
3、聆听再现部
4、交响曲
出示交响乐团的画面,了解交响乐团的乐器位置
五、谈谈你的感受
六、拓展 维也纳“三杰” 在欧洲18世纪古典乐派中,为交响曲作出杰出贡献的有三位音乐家,被人们称为维也纳三杰。他们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海顿把交响乐的形式和体裁进一步完善,医生创作了140多部交响曲,因此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歌剧、交响乐,为世界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贝多芬,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坚韧的理想主义震撼着世界乐坛,被人们尊称为乐圣
七、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田园交响曲 教案】推荐阅读:
命运交响曲鉴赏08-01
厨房交响曲评语08-24
个性与命运交响曲06-16
雨的交响曲作文09-27
有关命运交响曲作文11-16
春节交响曲—腊月的诗歌07-01
自然的交响曲作文800字06-13
厨房里的交响曲作文06-20
初二议论文:青春交响曲07-27
小金鱼的命运交响曲作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