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2024-11-02

中考地理复习方法(共17篇)

1.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篇一

2020初三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1.明确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作为学生,首先要明白这个考试的重要性。既要重视,又要藐视它。在复习之前,根据老师总的计划,可以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有的放矢,什么时间复习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地理复习中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是精选习题,做好综合练习,第三阶段是进行模拟测试。

2. 落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复习的第一阶段,一定要特别重视,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强化自己复习计划的使用,可以和同学进行组内监督,或者让家长监督。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才有熟练运用的可能。

3.活用地图,利用地图引领复习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地图去记忆,复习,尽量将所有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去。

地理复习中的读图一般包括识、析、绘、默四个主要环节。

识读地图是学习地图知识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

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要注意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单幅到多幅地图的复合过程。因为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

所以在复习中要结合地图记忆,这样记的知识不会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做到“脑中有图”,图中有知识,才是最好的效果。

地理和生物学科的结业考试,是学生中考前的一次大练兵,若能取得好成绩,那学生在初三的学习中会信心百倍,劲头十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期末复习迎考攻略

1. 夯实基础——“善记”

每年会考的地理考试说明中都会明确提出对识记能力的考查,这就要“善记”。

地理知识繁多,没有头绪是不可能考好的。尽管现在的考试重在考查能力,但能力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离开知识去谈能力,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熟悉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熟悉重难点(如经纬线、地球的公转、世界的气候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等),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以干带枝,重在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 提升能力——“善用”

文字和图表是地理信息最主要的两种表达方式。读文字信息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通过关键词语理解题目条件和要求。地理考试都非常重视对图形知识的考查。复习阶段要加强地图的学习,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努力提高读图、识图、填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复习时,要善于观察各种图表上有哪些基本要素,掌握阅读各类图表的基本方法。读图要注意以下要领:

(1)先读图名,确定知识范围;

(2)细辩图例和注记、发现图像信息;

(3)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数据(注意辅图),如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

(4)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分析、判断;

(5)读图时要注意突破思维定势。


2.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篇二

首先, 教师要把握好近几年来的中考或毕业考试地理试卷中与时事相关的材料分析题的命题思路和分值, 从而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

从思路上看, 近年来, 地理学科时事地理材料分析题多是结合当前或近期国内、国外发生的与地理关系密切的时事或新闻事件, 时间跨度约为中考前一年左右, 目的是联系生活实际, 学以致用。从分值上看, 与时事地理相关的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在10~20分左右, 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如哈尔滨市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卷中, 这类题共有7道, 总分值占了27分, 占试卷总分的27%, 这个比例是较高的。

其次, 教师要密切关注当前发生的与地理教学相关的新闻和时事, 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来。对教材的灵活取舍和重组, 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 学以致用, 提高教学效率。当然, 这也需要教师在设计试题时有所体现。

下面, 笔者就以中考试题中的时事地理材料分析题为例进行解析。

在哈尔滨市2011年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卷中, 第28题 (3分) 读图回答中, 给出了背景材料和图片, 如下:

2010年4月14日, 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

(1) 玉树县的经度是96.7°E, 纬度是_____°N。

(2) 西宁位于玉树的_____方向 (填方位) 。

(3) 从上海把一批急救药品运往玉树, 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C、公路运输D、管道运输

此题意在结合青海玉树地震这一时事, 考察学生对“根据经纬网定位、判定方向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三方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解析1】此题是考察学生对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经纬线认读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题中给出的图示, 只要认真观察, 就能容易地看出玉树的纬度是33.1°N, 学生不用猜, 不用想, 只要从图中找就可以了。换句话说, 就是答案就在所给的材料中。如果材料中不给出北纬的表示符号“N”, 学生也可以根据青海属于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一, 我国位于北半球, 从而判断出其纬度应是“北纬”。

【解析2】这是个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的问题。可以假想成西宁所在的经纬线已画出, 即其纬线与33.1°N平行, 其经线与96.7°E平行, 这样, 玉树和西宁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就构成了经纬网。根据经纬网地图上,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来判定, 西宁在玉树的“北”和“东”, 合起来就是西宁在玉树的东北方向。

【解析3】此题的考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中, 如何正确地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题目中有两个关键因素, 一个是上海到玉树“路途遥远”, 另一个是要运送“急救药品”, 属于急需或贵重类的物品, 所以, 应选择航空运输, 即选择答案“B”。

又如, 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地理试题中, 第54题 (5分) 的材料分析, 是这样的:

2011年入夏以来, 一向雨水充沛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往年相比, 气候发生反常现象, 降水大量减少。我国湖北、江西、江苏等省份遭受了严重旱灾。这些省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因此今年粮食产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经济损失巨大。为了缓解旱情, 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现场指导抗旱工作, 各省投入数亿元, 积极采取人工降雨、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等措施, 以解决人畜饮水和基本农田抗旱用水。

(1) 本地区属于我国东部地区, ___气候显著。

(2) 我国除旱灾外, 另一种严重的气候灾害是___。

(3) 本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

(4) 这种气候反常现象, 除了自然原因外, 也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关。在环境保护方面, 你能做到哪些? (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

此题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灾旱这一事实为引子, 列举出一系列问题, 属于综合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情况。

【解析1】题中所说的“本地区”就是材料中所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根据已学的八年级地理上册33页图2.15, 可知本区属于亚热带;再根据本区属于沿海地区, 是季风气候, 可以得出结论: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当然, 学生也可根据所学的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2页图2.26———“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图中得出正确结论。这个答案是材料中没有的, 要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来回答,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点掌握牢固, 才能答对。

【解析2】本题是对“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这一知识点的考察。根据材料中所说的“旱灾”, 以及“一向雨水充沛”“反常现象”两个关键词, 很容易想到我国除旱灾外, 另一种严重的气候灾害就是涝灾。当然, 也可答“洪涝灾害”。

【解析3】这是一个关于我国农作物分布的问题。在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 明确指出了秦岭—淮河以南, 即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题目中所说的本区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即南方地区, 其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水稻”。

【解析4】这是一个主观试题, 是对所给材料的拓展, 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只要学生抓住“环境保护”这一主题, 从它入手答题, 关键是把握好“能做到”这一采分点, 就可以得2分, 每一点1分。比如“节约用水, 不浪费水”“植树造林, 爱护草坪”“不乱扔垃圾和废电池, 节约用纸”“践行低碳生活, 骑车上学”等等, 均可。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有关时事地理的材料分析题, 答案通常来源于3种渠道:在题目所给的图文材料中找出;根据所学的知识作答, 相当于填空题;依据题目要求, 围绕主题进行主观回答。所以, 学生在答题时切忌随意猜测作答。

下面是笔者自己设计的几个有关时事地理的材料分析题, 与同行们交流:

1. 读材料回答 (10分) :

材料一:

材料二:2012年2月27日, 中国海军第十一批护航编队从青岛胶州湾某军港解缆起航, 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十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海军自2008年12月开展护航行动以来, 第一次由北海舰队组织执行护航任务。

(1) 写出名称:

城市: (1) 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国家: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 目前, 因核问题引起世界关注国家B是_____, 其首都是_______。

(3) 2012年2月27日, 中国海军派出舰队第_______次执行护航任务, 目的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麦加、耶路撒冷、麦地那、埃及、土耳其、沙特阿拉伯 (2) 伊朗、德黑兰 (3) 11、亚丁湾、索马里海域。

2. 阅读材料回答 (4分) :

2012年2月26日, 四川省攀枝花市连续的干旱使平地镇平地村出现用水困难, 自来水停水, 唯一的水库平地水库也已经基本见底, 村民们只能在水库库底挖井取水。

2 月28日, 云南石林遭遇的干旱已造成全县4万多人饮水困难。截至1月29日, 全县81座小型水库坝塘已干涸32座, 1万多亩庄稼绝收。据当地村民介绍, 自去年6月份以来石林就没有过彻底的降雨, 每天只能去8公里外的地方取水。

(1) 从材料中可知, 2月份我国旱情最严重的地区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地区。

(2) 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严重的气候灾害是。

(3) 云南省所在地属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第____阶梯。

(4) 四川省的简称是______。

参考答案: (1) 南方 (2) 旱涝灾害 (3) 二 (4) 川或蜀。

3. 阅读材料回答 (7分) :

材料一:中新社南极中山站2011年11月29日电 (记者阮煜琳) 经过26天、7 800海里的海上航行,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29日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

材料二:昆仑站地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 093米的冰穹A地区, 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 东经77度06分58秒, 高4 087米, 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 建立的第3个南极考察站。

(1) 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3个科学考察站是、_______、_________。

(2) 南极洲的暖季是___, 我国到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____月。

(3) 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__以南的广大区域。

(4) 当阳光直射赤道时, 南极洲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2) 11月—次年3月、2 (3) 南极圈 (4) 昼夜等长。

3.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篇三

关键词: 互联网+ 地理中考 复习策略

身处“互联网+”时代,今天的中学生课余生活被手机、电脑、网络所充斥,他们对互联网的兴趣与依赖性很高。“互联网+”的远程交互、共享平台等功能,可以模拟出虚拟环境,促进地理问题的解决,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协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协作学习的意识,促进知识的自主构建。因此,把“互联网+”引入到地理中考复习,具有传统面授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独特优势,可以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孩子,促进他们的成长。我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互联网+”与地理中考复习的融合。

一、利用“互联网+”激活复习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会受学习场的影响,场依存型的学生受这种影响尤为明显。课堂气氛是影响学习场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复习课上,教师往往以讲授知识点或习题为主,忽视了对课堂气氛的调动。其实,巧妙利用“互联网+”可以激活复习课堂,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课前导入出新意

在地理复习课中,导入往往被很多老师忽视。殊不知,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设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我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尝试了地理课前歌曲的形式导入。例如,在经纬网复习课前播放歌曲《赤道和北极》,在等高线地形图复习课前播放歌曲《地图上的旅行》,在世界地理复习课前播放歌曲《世界真奇妙》,在中国地理复习课前播放歌曲《小苹果版大中国》,等等。这些歌曲中都包含相关的地理知识,可以引导学生更快复习。

2.网上资源破难点

互联网是个“万花筒”,各种地理教学资源应有尽有。在地理复习教学过程中,可以筛选出合适的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微课等融入课堂,使学生手、脑、眼、耳、口并用,充分激发其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并借此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复习七大洲四大洋、34个省级行政区时,可以在电脑教室让学生进行网上拼图游戏比赛;在复习地震避险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寻找避难所”的线上小游戏;在复习地球运动、日影的方向和长度时,教师可以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等等。

借助“互联网+”的应用,地理教师可以从演示者转为“导演”,学生不但做听众、观众,还转为“演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师生身份的转换有助于课堂复习效率的提高。

3.试题库中测实力

在地理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完毕,适当地做一些中考真题有利于学生对中考重难点知识的把握。以前的复习形式大多是教师印发纸质试卷,学生做完后老师批改讲评。据统计,每个地理老师基本都有6-7个教学班,批改的工作量非常大,占用了很多辅导学生的时间,而且时效性较差。基于“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将所有题目转换成选择题形式录入电脑,建立起几个试题库,再让学生在电脑教室集体在线测试,做完后立即显示得分和答错的题目,教师可以立即得知每个题目的得分率,当堂讲评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这种立即反馈的试题库的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二、利用“互联网+”玩转课余复习

大部分学校每周只有2课时的地理课,地理中考复习的课堂时间非常有限,课余时间的复习变得更加重要。“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让学生的复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使得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得以更充分利用。

1.让微课发挥“威力”

初中地理知识点繁多,而且有很多如经纬网、地球运动等高线地形图等较抽象的知识。同时,在区域地理学习中,还需要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例如要学会如何描述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农业和工业区位选择条件分析、人口和城市分布影响因素分析等,还要说出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还较低,再加上课时较少,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有些学生课堂复习过后仍然不能完全掌握这些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

这时,短小精悍的微课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发挥“威力”。教师可以自己制作重难点知识微课、难题解析微课、区域学习方法微课等供学生复习时选用,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在线观看或下载相关微课,提高复习效率。

微课就像“零食”一样,可以弥补“正餐”的不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2.让二维码飞入提纲

当前,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二维码方便、快捷,并可实时与互联网连接,将其应用在现代教学之中,可以发挥出其寓体验于学习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在地理中考复习过程中,简明扼要的复习提纲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复习提纲中,因篇幅有限,往往只有文字或一部分地图,很多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上面的知识点,未达到真正理解掌握的目的。鉴于此,地理教师可以将复习提纲中涉及的教学资源转换成一系列二维码。学生只需要用手机轻轻一扫二维码,相关的地图、课件、视频材料、习题一一呈现,大大强化了复习效果,也节省了很多复习时间。

3.让线上交流激趣解惑

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通过QQ或微信平台分享一些地理实事新闻、地理事件分析、地理话题讨论、地理美文欣赏、地理问题解答、地理试题选做等,让学生从多方面感知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更加喜欢地理这个学科,提高学习、复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后复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懂的知识点,需要老师及时帮助解答。这时,教师可以利用QQ或微信平台跟学生互动、答疑,并可将共性的问题置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中考中拿到高分。

三、利用“互联网+”形成家校合力

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的勤奋努力程度、家长的督促指导情况。只有这三方面形成合力,学生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地理中考复习中,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全心投入外,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关注也是至关重要的。“互联网+”为家校联系提供了最便利的平台。例如,通过建立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号召教师和家长共同加入,实现双方的时时互动。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作业提醒,除了传统的纸质作业外,也可布置知识点语音背记作业,让家长督促学生发送语音背诵内容。教师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及考试成绩,让家长能实时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况,以便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地理中考复习任务。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引入到地理中考复习可以强化复习效果,是地理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必将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更加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4.地理中考复习建议 篇四

首先,我想借这次机会再给同学们交流一下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如果初中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欠缺,很可能就会使你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困难重重。有很多往届地理成绩差的学生反映,初中没学好地理,高中的地理课就像听天书一样。因为高中老师不会再抽出时间来给你补充初中的知识。所以对于想考高中上大学的同学,正好利用现在会考复习这个契机,认真复习,不但为自己明年能升入一个理想的学校创造必要的条件,也为你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自己的地理素养。

2

第二,我想和同学们分析一下目前的形势。现在距离中考只有64天的时间,我们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刚刚开始,通过几节课的复习,老师感觉到,很多知识同学们都忘记了,老师要像重新讲新课一样,复习进度很慢,所以说时间紧迫;另外地理中考的80分要算到你初三中考的总分中去,可以说地理生物的中考是你最后中考的开门砖,考好了,初三这一年你信息十足,没有后顾之忧;不理想,就等于比别人慢了一大步,相当于最后的百米冲刺,比别人的起跑线后退了十几米。总之,形势非常严峻,希望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

3

第三,地理复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态度的转变很重要。

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对这些学科重视起来,要有危机感才行。今年地理中考成绩以等级和分数两种形式呈现,等级的划分是按照全青岛市的学生总数来划分的,而不是考到多少分就是A级。当前由于地理生物划归中考学科,可以说全市的孩子都行动起来了。我们要争取的等级是和全市的学生去比。同学们都知道市南区的孩子成绩最高,然后是市北区的孩子,咱们李沧区的成绩要稍低于以上两区,其实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同学对这些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比市南市北区都要差远了。中考关系到你自己的前途和升学,所以希望先把你自己动员起来,重视起来。

二、正确的复习方法很重要。

虽然时间紧迫,但是我们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成绩,需要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

1、把握课堂,紧跟老师步伐,提高课堂效率。今年的八年级地理会考备课组已经达到每周每课都要集备,每一堂复习课老师们都精心准备,所以你在课堂上要聚精会神的听讲,尽可能的记好笔记、重点。争取当堂能掌握的就必须当堂背过,不要等课后有时间再背。课后练习和作业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千万不要形成那种,老师检查就做,不检查就不写,就像给别人打工的感觉,那可就完了。

2、合理规划。作为地理学科来说,内容多、难度大、时间紧,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基础不好,开始慌,而有些同学自以为是的认为只要最后突击几天就能过关。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连续多年的中考复习,老师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度的安排,课堂上选取的复习材料以及课后布置的复习任务都是精心设计。所以最基本的就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跟上老师的要求,该看的看、该记的记、该动脑的动脑、该动手的动手,课后的任务及时完成。这样你的复习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有偏科特别大的同学,赶快想办法。

3、提高效率。复习阶段不要盲目做题。每一个专题都要先把基础打好,把基本知识点、原理记熟,把方法、技巧掌握,这些在将来高中都用得到。看明白再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发现自己的问题。每一道题不光看结果,还要明白题目的考察点、相关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学会看图。地理始终离不开地图,养成看地图、学地图、用地图的习惯。

4

最后,同学们还要树立信心,其实每年的中考试题并不是太难,只不过就是数量大,知识点的覆盖面广,技能的运用比较多,只要你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只要你以前的基础没有落下,经过最后的冲刺,还是能拿到你的理想的等级。还有部分成绩较弱的同学,也不要担忧,只要你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紧跟老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地理复习方法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教材中,各类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图像系统”,在地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图题在中考题型中所占比例也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一看图名,二看图例,三在图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并注意各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图中观察到河流的流向,就可以判断地势的起伏状况。气候的特征也可以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

三、构建地理思维模式

地形特征的总结方法

1.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典型用语:以× × 地形为主 。

2.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典型用语:× × 方向高,× × 方向低。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空间排列方式。

4.特殊地貌 如火山地貌广布、冰川地貌、海岸线状况等四、培养学生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篇五

2. 2月广州进行了区划调整,原先“十区二县级市”改为了哪种状态?(改为“十一区”,从化、增城市“撤市改区”;萝岗、黄埔区合并为“黄埔区”)

请试谈谈改变的原因(①面积、人口增加,扩大发展机会;②区划合并,调整区域平衡;③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

3. 广州的地势特点是怎样?(东北高,西南低);河流(流溪河)的流向又是怎样?(自东北向西南流)

4. 珠江什么时候水量大?(春末盛夏)广州的龙舟节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农历5月,因为此时降水丰沛,加上广州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适宜赛龙舟)

5. 广州的气候类型名称?(亚热带季风气候) 此气候特征是怎样?(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6. 广州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珠江咸潮、赤潮…)

7. 岁时风俗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例如:

广州春节花市习俗?(气温) 广州端午龙舟竞渡(降水、地形)

广州重阳登山(北部山区地形) 广州沙湾飘色、市桥水乡(南部平原地形)

8. 饮食习俗最能反映广州地方特色。例如:喝糖水、老火靓汤、饮凉茶(气候)

9. 民居建筑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例如:

荔湾的西关大屋(降水、气候) 上下九骑楼(降水、气温、台风等气象灾害)

10. 广州已成为我国第五个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据全国第六次普查人口数据可得,20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270万人,因此广州的人口密度大约是多少?(1708.3人/平方千米)

其中,哪几个区人口密度相对高?(越秀区、荔湾区) 哪个区人口增长最快?(天河区)

11. 目前,广州人口问题面临哪些问题?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分别是哪些?

(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大; 流动人口问题――交通堵塞、社会治安差等)

但流动人口对广州市的贡献有哪些?(①促进经济发展 ②提供丰富劳动力 ③带来企业竞争优势)

6.2016年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篇六

地理组

2015年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教学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考试要点,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组织复习,努力提升地理总复习的质量和效果

现状分析

因为学业考试范围广,有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地理知识杂乱无章、千头万绪,学生对各种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常常手足无措;对各种地理图表,常眼花燎乱,地理名称与所在位置脱节,海陆搬家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填图读图又是地理考试的重点,常出现图文转换,无图考图等题目,如何让学生 在短时间内既掌握知识同时又培养能力,进行有效的复习,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本人认为 必须吃透【甘肃省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同时结合平凉市的具体布署,针对学生实际,制定 好复习计划。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复习策略:

1、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回归教材,巩固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定要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传授一些中考的复习方法与技巧,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过程中落实“讲、练、查”三个环节:

第一步是“讲”。教师必须根据《甘肃省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要求,向学生讲清概念,复习过程要突出重点,讲清因果,使地理知识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做到概念准确,知识网络清晰。例如在讲到农业的分布时,可以 与四大地理区域联系起来,东部地区农业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北方和南方的差异上;而东部与西 部的差异,可以联系

降水的分布进行讲述,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认识并掌握地理知识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 第二步“练”。练是实践。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要循序渐进,练习的题目类型要多样,同一内容,要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

第三步“查”。章节过关,节节检测,不留疑点到下一节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安排:

1、第一轮复习:(第6周——第11周)立足课本,讲练结合,巩固基础。

从去年中考试题看,知识点覆盖所有章节,且试题凸现异常的灵活性,与社会结合,与时事结合,与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呈现的方式如何新奇,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不可能脱离地理课标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而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课标规定的范围,以《甘肃省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也不能疏忽。做到准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熟练掌握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过三关”:过基础知识记忆关这;过基本方法关;过基本技能关。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必须扎扎实实地巩固基础。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训练、检测中的问题,应采取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3)做好辅优帮困,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2、第二轮复习:第11周——第14周(5月2日——29日)梳理知识体系,组织专题复习。

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必要,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这是不够。因为,考试不是简单地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理想的成绩。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这个阶段我们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1)梳理知识体系环节。以中考复习资料《岳阳市2011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指导丛书》为主,打破4册课本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专题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做到心中有图,心中有“球”,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练习,材料分析题训练,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知识的规律性,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及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和方法,规范解题步骤和表达形式,掌握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习题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查漏补缺。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一定要达到课本知识点熟悉,解题方法技巧熟练的水平。

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章、节为单位,而是以合理划分的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系统性,突出主干知识,避免无效重复;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舍得投入精力。

3、第三轮复习:(第15周——第16周)强化训练,决胜中考。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是通过模拟题的强化训练(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以提高学生参加中考和取得好成绩的信心。

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试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题目的类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等要贴近中考题。(2)批阅要及时,讲评要到位。

(3)统计学困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学困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4)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总之,我们将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因材施教,分类推动,全面提高复习效率,努力实现学校学科中考目标。

闫招兄

7.浅淡中考化学复习方法 篇七

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纲

复习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 对照考纲明确命题原则和考试内容, 并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题, 关注社会中出现的热点话题。中考化学命题的方向如下:从试题比例来看, 易中难之比为7∶2∶1;从题型来看, 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包括推断题) 、实验题、计算题;从考试内容来看, 基本概念和理论占35%, 元素化合物知识占25%, 化学实验占28%, 化学计算占12%。从命题的立意看, 试题在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的同时, 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 即自学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从命题的趋向看, 融入新课程思想, 试题多取材于实际生活, 关注社会热点, 立意新颖, 知识起点高落点低, 灵活性强, 使考生在答题时, 能深切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二、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化学学科与其它的学科不同, 义务教育阶段只有九年级一年的学习时间, 新课完成后复习的时间很短, 若想在有限的时间内, 尽可能的提高复习效率, 就要用科学的复习方法, 而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和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是关键。本人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化学学科的特点制定的复习计划是:第一轮主要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教材为依据, 复习将课本内容分为四个板块, 分别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基本实验、化学计算;第二轮以专题复习为主,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 主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应用, 适当提高深度和广度, 但不宜过深;第三轮以化学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应用为主, 关注社会热点, 进行查漏补缺, 并有的放矢进行综合练习;第四轮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模拟考试练习, 先考后分析, 分析时一定要重视总结, 找出错误原因和丢分原因, 讨论怎样避免和减少失误。

三、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主要采用记忆法, 分层次的进行提问, 再分析总结、查漏补缺, 对一些易混的概念, 在复习中要进行仔细分析, 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训练。例如, 分子和原子, 原子和元素, 纯净物和混合物、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等。在本轮复习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 在复习中可采用将各物质相互关系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归纳的方法, 例如以空气的组成为线索, 归纳出氧气的性质、用途、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制法,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还要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 比如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等。化学实验也是中考的重点,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复习中应掌握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重点复习实验探究, 如粗盐的提纯, 溶液的配制, 探究影响食盐溶解的速率的因素。同时, 也要关注家庭小实验, 阅读选做实验。在第一轮的复习中除进行必要的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网络外, 还要对一些常见题型进行归纳解析, 探究规律。为第二轮复习打好伏笔。

在第二轮复习中, “双基”夯实后, 要针对重点知识和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 进行相关专题的专项训练。例如化学用语、质量守恒的应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推断题, 物质的鉴别、实验设计等, 通过专题训练, 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 还要利用好近三年来兰州市中考题目, 将这些试题根据内容编为专题来讲解, 并适当进行变换, 提高其示范性;或作为习题来精炼,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在第三轮的复习中要以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为主, 关注社会热点, 并有的放矢进行综合练习。例如, 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 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白色污染、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生态平衡、生活健康、火灾的防范和灭火为题材, 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 用以考查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并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幸福感。

第四轮是复习的最后阶段, 经过系统复习, 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时进行必要地模拟考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同时也得到一个发现弱点, 及时查缺补漏的机会。必要的模拟考试也可以让学生早一点适应考试的氛围, 更好把握考试节奏。通过模拟训练, 要让学生注意审题时怎样抓住问题的关键, 怎样用精练、简洁正确的语言答题。还特别要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 如在做化学计算题时, 应练习怎样按要求设未知数, 如何规范地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怎样列式, 如何答等,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

8.“区域地理”复习方法探究 篇八

一、构建复习模式(要求学生复习任何一个区域都要明确其具体的内容)

模式如下:

1. 地理位置

2. 自然地理概况地形:地形地势特征、主要地形区及分布气候:主要气候的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及对应的自然带河、湖:主要河流的地位与水文特征;主要湖泊的地位与成因植被及土壤:资源:主要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3. 人文地理概况面积、范围、人口(再生产、分布、迁移)等农业:①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因素;②农业区(带)的分布; ③主要 进出口农产品工业:①工业生产特点;②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区位分析交通:主要交通干线、枢纽的分布及区位分析城市:主要城市的位置与地位

4.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的类型、危害与成因。

二、复习过程

1. 准确定位:采用“一读、二绘、三填、四想”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从读懂图(从图中知道有关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经纬网、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到绘制图(绘制过程中尽量做到多种地图的叠加,如将经纬网图、地形图、河流分布图、气候图、交通图、城市分布图等融合绘制成一张图)、填充图(在空白轮廓图上进行地形区、气候、农业区、工业区、城市等相关地理事物的填注),最后通过上述过程进一步在大脑中构建出一幅“心理地图”——想图。

2. 以“点”连“线”谋“面”。对于区域地理特征要求学生将初高中知识相融合,用系统地理知识统领区域地理知识, 充分利用高中地理的规律、原理,理解推导区域地理特征,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提升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网络结构如右图所示。

3. 利用经典案例突破区域重要考点。在充分研究考纲和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针对高考对本区域的重要考点,设计一些相关的经典案例,通过让学生独立分析—学生之间相互探讨—教师引导分析形成标准答案的步骤来进行突破。如“美国”的经典案例:(1)地形对北美气候有何影响?美国西部地区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及原因。(2)美国东南部地区与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特征上的差异及原因。(3)阿巴拉契亚山脉低矮的原因与五大湖的成因。(4)密西西比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意义。(5)美国人口的分布、迁移特点及其原因。(6)美国东北部乳畜业的区位分析、 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与区位以及对我国东北农业基地建设的影响。(7)美国工业区的分布及各工业区的区位分析。(8)飓风的形成原因及防御。

注:在具体教学中,一部分案例在课前布置,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另一部分案例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有一种学以致用的体验。这样做,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复习巩固

1. 整理笔记:要求学生课后及时整理出本部分复习内容的笔记。教师要督促与检查。

2. 面述:分层次要求优、中、差生按模块内容进行面述,人人达标。

3. 巩固练习:结合高考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一般采用11+2模式:11个选择题,2个综合题。尽量选择近三年的高考题或者进行适当的修改,时间控制在45分钟),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以达到巩固的效果。

四、复习反思

高考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的区域性,虽然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但几乎都是“高起点低落点”,万变不离其宗。区域地理的复习其实需要解决的主要有五个问题,即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什么时候、怎么样。如果说我们在复习和练习后,能够针对这五个问题进行思考和处理,我想对于该部分的复习也就基本到位了。

9.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篇九

情况分析:

初三地理总复习时间相当紧,只有15周左右,而复习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涉及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空间跨度大,.知识要点多.因此,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科学设计复习计划,精心选择复习试题,努力提高复习效率非常关键。鉴于这些情况特制定如下复习计划.复习要求:

一注重基础知识,提高读图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知识系统化,以教材为依据,以《初中学业水平》为指导,把握好地理知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其次,要特别重视读图训练,提高读图能力.二把握热点问题,加强实际应用

现实问题与焦点问题始终是中考最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部分.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关注如环境,人口等热点问题,运用有关资料和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具体措施:

一、强化地图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拐杖,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考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在最后的12周中,老师应指导学生将地图装在大脑里,培养自己图文转换的能力,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理

二、关注生活,关注热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社会热点、焦点,身边的生活环境问题往往是地理考试的切入点.老师要指导学生将这些问题回归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述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三,重视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

首先,要加强读题和审题能力的训练.老师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经常变换题型,防止学生答题时的定势现象.其次,要注意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答卷中用词不准确或不完整,也会影响得分.最后,要注意检查.特别是选择题,得分容易失分也容易.做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第一阶段:(2月25日——4月中旬)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主要是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从去年中考试卷看,命题覆盖了所有章节,且试题凸现异常的灵活性,与社会结合,与时政结合,与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呈现的方式如何新颖,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地理还是地理,不可能脱离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新考标》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

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阶段,应要求学生会:“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牢记地图.”特别是地图,从每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地图占有的比例相当高,如果复习中只强调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把知识点与地图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第二阶段:(4月下旬——5月中旬)梳理体系,讲练结合,专题复习。

课本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而且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中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这阶段应安排以下两个环节:

10.地理中考备考第二轮复习时建议 篇十

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对地理基本规律、基本特征、特点的理解、对比与运用

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运用、地球自转与公转、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规律、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运用、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等高线的特点及运用、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中国的地势特点、我国气温的特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的气候特征、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特点、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等。

二、加强对易混地理概念的对比理解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天气与气候、地形与地势、地形类型与地形区、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等。

三、初高中相衔接的有关知识应重点落实

地球的有关知识、地图的相关知识、海陆分布的知识、世界的气候、中国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等。其中关于世界的气候只需要掌握亚洲的气候分布(可在中国的气候的分布的知识的基础进行拓展)和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与特点。

四、乡土地理的相关知识

襄阳的位置、汉江、襄阳的交通(铁路线:焦柳线、汉丹线、襄渝线;高速公路适当了解)、襄阳的气候、襄阳的农业(主要的粮食作物、熟制)等。

五、加强对地理时事的了解

了解地理时事(如雅安地震、钓鱼岛争端、三沙市的设立等),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回归课本,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落实。

11.中考复习方法浅议 篇十一

中考命题立足于各学科基础知识,因此考生复习时要回归课本,而不应一味做难题。近两年中考试题以及2008年《中考考试说明》表明,命题原则是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力求稳中有变;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力争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复习语文学科时,知识积累与运用板块题量一般在5~8道题,主要考察拼音、汉字的书写、字词意思的掌握、标点符号运用、文学常识、古代诗词等。教师可指导考生归类复习,列成表格加深记忆,避免中考基础知识丢分。这一阶段复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合理构建知识网络,点面结合,把相关知识放在一起,检查知识有无疏漏。知识网络可以是关于某部分教材的整体认识,也可以是对某个知识点的综合认识。比如化学学科考察的内容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和社会发展”四个版块。但是作为化学学科基础应是:基本化学用语,常见的物质组成、构成、性质、用途和变化规律,初步的化学计算能力等内容。所以,在复习时,教师应把握好考试内容与化学基础知识的穿插,以免考试时“顾此失彼”。

同时,复习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加强薄弱学科和薄弱知识点的复习。如果某考生物理学科偏弱,应先弄清该生是不懂物理原理,还是不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配以适度练习加以提高。还应要求考生建立“错题本”,并按题型整理好,从中找出做错题的原因和规律。

切忌在这一阶段搞“题海战术”。教师应该将手头练习题、模拟试卷与《考试说明》样题进行优化组合,提供给学生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也可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题,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绩一般的学生,更要从掌握基础知识方面下功夫,尽量少做难题。

《中考考试说明》与往年变化较大之处有:

语文:作文分值减少,增加了课外阅读。相应对策是仔细阅读试题,写作检查语句是否得体通顺,争取少丢分。

英语:写作增加2分关键词和3分提纲。可以考虑让学生先写作文后提出关键词和提纲;同时,加强学生模拟听力练习,学会排除环境带来的干扰。

思想品德:注意不定项选择题及15分的小论文。注意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注意答题时间的合理分配。

12.中考英语学科复习方法尝试 篇十二

一、树立信心, 明确目标

我们知道中考前的复习内容多, 任务重。上千个单词, 短语, 句型以及各种语法让人无从下手, 望而生畏。学生在学习中将会遇到许许多多无法预计的困难。因此, 要鼓励学生充满信心。信心十足, 目标明确是成功进行英语考前复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信心是动力, 目标是方向。一定要鼓足信心,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 周密有效的目标。我们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过教材阶段, 第二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 第三阶段为综合提高阶段。老师给学生明确各阶段的复习目标, 让学生充满信心, 带着目标去复习。

二、精诚合作, 分工明确

我们英语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One finger can not lift a stone.”意思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起来力量大。做为毕业年级的主科教师, 我们深知我们责任的重大, 我们的导向是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合作是学生受益的必要保证。划分完三个复习阶段后, 为了确保知识的周密, 准确, 为了在复习中少走弯路, 我们每周一都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大家共同探讨接下来一周所要复习的内容, 老师们纷纷献计献策, 把复习中要出现的重点, 难点及考点提出来, 然后备课组长指派专门一位老师负责这一周的内容, 把本周的重点词汇, 句型, 语法编成学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吃透考点。经过大家的共同探讨, 知识点没有遗漏, 而且方向性很强, 带着充分准备的课上的也很精彩, 学生学得也很解渴, 效率很高。经过明确细致分工, 我们每个人负责指定的部分, 间隔一定的时间轮到一回, 这样工作量相对小了些, 可以避免大家眉毛胡子一起抓。这种合作与分工, 使我们在复习中受益匪浅。

三、夯实基础, 查缺补漏。

英语基础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对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更应加强。对于像中考这样大型的考试中基础知识占70%的比例。可见在复习中夯实基础是何等重要。怎样在短时间内做到这点呢?

1. 立足课本, 夯实基础

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我们以课本为依据, 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 每一册, 每一单元, 每一部分都要细致的复习, 力求基础全面细致。所谓基础, 是指复习时要抓住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基本解题方法。所谓全面, 一是指复习要全面覆盖所学的知识, 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绝不只顾尖子生, 而忽略差生, 对于差生我们还尽力地去多给予帮助。

2. 找出不足, 查缺补漏

学生容易在词汇, 语法, 日常交际用语和阅读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复习词汇时要善于触类旁通, 形成词汇串。例如通过构词法把同一词根的单词放到一起复习, 及时归纳所学的单词, 使没有掌握的词汇逐一巩固。语法的补漏工作应该渗透在阅读训练中, 文章中的语法能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这不仅是对语法的复习, 而且是对阅读的训练。日常用语的补漏要融汇于语言运用中, 要不断提高英语的日常交际能力, 使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这种新的尝试效果很好。使学生的基础逐步提升。

四、专项复习, 梳理知识。

查缺补漏后, 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全面完整。但是为了使知识更系统化, 规律化, 我们还要对重点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 构建出知识网络, 这样就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复习。专项复习可以根据词汇的分类和语法的运用进行复习;也可以按中考题型进行复习。不论哪种方式, 这一轮复习的重点是要复习各个知识点的规律性和技巧性。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上的规律, 还要教给学生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复习中不要泛泛的大量做题, 而是要通过典型的习题使学生掌握知识体系。

五、模拟训练, 综合提高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 学生已基本掌握基础知识, 并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有规律的复习。接下来就进入了第三阶段的复习。此阶段要进行大量的模拟训练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选取了大量的高质的模拟题进行训练。其中包括了近三年来的中考题。我们还根据中考考纲和中考细目表中的考点, 每位老师自编了一套中考模拟题。训练后我们进行及时的讲评。讲评前, 我们认真地找出学生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在课堂上抓住这些错点, 帮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并对他们进行引申, 推广。针对这些考点, 易错点, 给学生讲清原理, 总结规律, 归纳方法。在讲解的同时, 更要注重练。不练习,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不牢固, 更不能深化。因此, 这一阶段要注重精讲多练, 精讲易错点, 多练考点, 让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

13.2017地理中考复习提纲湘教版 篇十三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陆地上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西部的日本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等一系列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山体,构成了沿太平洋西岸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14.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篇十四

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东 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南北两侧, 自然环境、地理景观 和居民的生活生产习惯有明显差异。

2、秦岭为 黄河 水系和 长江 水系的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平原,南侧是狭窄的 汉水 谷地。主峰是 太白山 。

3、在中国地图上,按照 秦岭—淮河线线、400mm等降水量线 线和 青藏高原 边缘线,将中国分为四大区域,即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和 青藏地区 。

4、北方地区指 秦岭—淮河 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

5、北方地区农业以 旱作 为主,人民的主食是 面食 ;南方地区农业以 水田 为主,人民的主食是 米饭 。

6、北方地区 煤 、铁 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 东北重工业区 、京津唐 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北方地区 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

7、云南省 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

8、成都平原素称“ 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富庶的 “ 鱼米之乡”。

9、南方地区是全国最大的 水稻 、生猪 、柑橘、桑蚕等产区。 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0、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来自 海洋 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呈现 由东向西 逐渐减少的趋势。东部是肥美的 草原;中部黄河沿岸形成大规模的 农作区;西部表现为典型的 荒漠 景观。

11、西北河流稀少,多为 内流 河, 塔里木河 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沿岸树木以耐旱的 胡杨 为主。总之 干旱 是本区主要自然特征。

12、西北地区的 鄂尔多斯 已成为中国新兴的特大型能源基

地。

13、西北的自然景观大致呈现由 草原 向 荒漠草原 、荒漠 的变化趋势。

14、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 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15、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因而,保护本区的 自然环境,防止 生态破坏 、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 河谷 地带,主要农作物有 青稞 、豌豆、小麦 等。

17、牦牛 被称为“高原之舟”。

18、青藏地区是 藏族 的主要聚居区,居民信奉 藏传佛教 。位于拉萨的 布达拉宫 、西宁的 塔尔寺 是藏传佛教的圣地。

19、现在青藏地区构成了以 拉萨 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 青藏 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 柴达木盆地 被称为“聚宝盆”。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臵与分布

1、东北地区包括 黑龙江省 、吉林省和 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面积 78.8万平方千米。

2、东北地形以平原、山地 和 丘陵 为主,地表结构呈现 半环 状的三带。

3、植物 对其生长环境有明显指示作用,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4、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其中 中部平原和 南部平原人口稠密。

5、满族 是东北地区最多的少数民族。

6、东北的交通运输网中, 铁路 占主要地位。

7、哈尔滨 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 长春 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沈阳 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8、东北地区农作物中 玉米发展很快,以 松嫩平原 和 辽河平原 相对集中。

9、黑龙江是中国甜菜主要产区,集中在 松嫩平原 和 三江平原。

10、重工业 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的 高新技术产业 和 轻纺 工业有了长足发展。

11、,国家明确提出了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发展战

15.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篇十五

一、研读《考试大纲》,通读教材

《考试大纲》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对于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考试大纲》的研究,明确考试的要求,了解题型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使自己的复习有方向、有目标,从而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在研读《考试大纲》的同时,还要仔细阅读教材,因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所以,考生特别要注意教材中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在最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此类题目的分值要占到10%左右。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经常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如,速度、压强、比热容、电功等概念的形成过程,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物理规律的得出等,都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

2. 教材中的实例分析。

3. 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探究过程。

4. 相关的物理学史。

二、整理知识,熟知内容

物理知识涉及的面较广,中考物理试卷中知识点的覆盖率也较高。学生要对每个章节中的知识按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归纳题型,掌握方法

中考前考生本已做了大量的模拟试题,在临考前的有限时间内大量做题,并不是明智之举。考生应把所做练习中的各类题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其中的异同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薄弱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多角度地理解题意,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近几年,中考命题人员锐意创新,设计出了不少新题型,现列举如下:

1. 估计、估算题。

如,估计考场内空气的质量,估算杠杆的最小用力等。

2. 动态问题分析题。

如,杠杆的转动分析等。

3. 故障问题分析题。

如,电路故障分析及检修等。

4.

科学方法题。

5. 情境信息题。

如,材料阅读题等。

6.

开放性试题(包括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结果开放等)。

四、查漏补缺,规范答题

从多年中考阅卷中发现,失分原因主要出现在以下几点:

1. 未认真审题、看图,导致思路不清,误入圈套。

2. 在答题过程中,关键字、词写错。回答问题不能用物理语言,不能抓住主要问题,条理不清,回答不全面。

3. 对实验目的、器材、原理、过程、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认识不足。

4. 作图不规范。如实线、虚线的表示,两线是否垂直,是否用规定的字符表示等问题都不重视。

5. 解答计算题时乱套公式,对物理过程分析不深入、逻辑混乱。做题时物理单位不统一,对题干给出的条件不知如何取舍。解题过程只有数字运算,没有物理公式。

为了在中考中不丢分或少丢分,考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审题要仔细、认真,抓住关键词和数据,寻找突破口,可先阅读一遍题目,再带着问题阅读一遍题目。答题语言要准确、完整,单位的使用要统一。

2.解答计算题时,可先从文字、图象、表格、装置中找出有用的物理信息,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努力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关系,同时步骤要简洁、规范。

3.保持卷面清晰,检查时切莫随意更改答案。

16.中考历史复习方法探讨 篇十六

【关键词】中考;历史;复习;方法

中考在即,历史学科复习量大、内容繁杂、头绪众多的特点使许多考生甚感棘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是九年级毕业生备受关注的问题,那就得注意复习方法。中考历史试卷考查学科的各种素质和能力,若单靠死记硬背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所以同学们在中考复习中,必须掌握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注重基础,把握重点,形成网络,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做到有的放矢。本文就中考历史复习方法做一些粗陋的探索,请各位专家和同仁不吝踢教。

一、科学方法

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现已被广大师生否定。我省的中考政史试卷是闭卷考试,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第一步:快捷定位找考点。对于任何一个考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那一册课本所学。具体说中国史中清朝以前是七年级内容,以后是八年级内容,世界史是九年级内容。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应熟练化、自动化。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

第二步:渐进分化细致梳理。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渐进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教法上说,要加强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每一轮复习前都要明确目标与要求,一轮比一轮深入,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配合一些多选、列举、名词解释和材料解析题,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

第三步:综合贯通再提高。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在第三步的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如中国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强化这条线索。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以线带面。二是勤作比较。如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等。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二、明确考纲

要结合《考试说明》和课标要求进行复习,我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要求层次。也就是说,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选择题和辨析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必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一般情况下在材料题和问答题呈现,有时在选择与辨析题中也考查到,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学会拓展,和学以致用。

三、复习要关注热点,联系现实

如:改革开放、汶川地震、奥运会、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建国60周年、金融危机、三农问题等,结合教材与之联系。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一些有跨度的问题,重视审题能力的锻炼,加强题目的变异能力训练等。注重知识的整合。

四、夯实基础

人间没有空中楼阁,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也要从世界史和中国史的基础入手,才能构建博大精深的历史科学殿堂。对每一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都要听清楚、理解透,为以后的复习奠定基础。切忌盲目赶进度,吃夹生饭,否则将后患无穷。如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只有分别记清楚国别史中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才便于复习。

五、提升能力

在把握基础知识后,同学们可通过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单元复习:总结出单元中各课的共性和特点,从而确立每个单元的主题。

专题复习:打破单元复习的内容框架,按事件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专题,可把中国史的单元内容纳入到世界范围内复习,因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由此可设多个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下设国别史、大国崛起、两次世界大战)、民主与法制、革命与改革、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近现代史科技思想文化等。

综合复习:包括历史学科内中外史的综合复习及跨学科的史政综合复习。这要求高度综合,抽象思维,构建宏观框架。如,三次科技革命认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三农问题联系中国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民主政治与法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与西部大开发;构建和谐社会。

六、精选精讲练习题

现在中考资料满天飞,精选一套有价值的符合中考需求的资料是当务之急。教师可以适当精选资料,要尽量选系统引领中考复习,体现中考新思路的,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同时要注意,一些资料整体上难度大、挖掘深,有许多高中试题下放到初三,对于拔高能力是有益的,但切忌拔苗助长。尤其对中考题研究透,对中考的题型、命题思路、命题规律、命题方向都有前瞻性、预见性的试题要当经典试题操练,从而找到捷径。做题宁精简勿杂乱,从而做到事半功倍。

七、做好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

要针对中考的题型和要求进行专项指导。同时必须在复习当中,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并且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作者简介:

17.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篇十七

共1课时

教学目的:

1、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差异的表现

2、国界、领土、领海、领水、领空等概念

3、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及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含义

4、掌握13个分区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3、4 教 具:投影片、挂图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世界的国家

1、目前,世界上有18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地区(未获得独立)

2、不同国家面积大小不同

世界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3、不同国家人口数多少不同:世界十个“亿人大国”

4、政治制度不同

5、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发达国家: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日本等

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

6、各国地位应平等

195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洲和平会议上签定的“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共同求得进步和发展。我国政府派周恩来前往参加,当时在世界震动很大。当今世界由于边界和领土的纠纷,不断发生战争,所以必须划定国与国之间的界线。课题: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

共1课时

二、国界

1、国界及划分国界的意义

国界是本国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国界线以内就是本国的领土(包括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以外就是邻国的领土。领土中的陆地(领地):包括地面和地下的全部资源。

领海:是沿海国家行使主权的海域,包括其下的海床和底土。指从海岸线向外伸展到一定的海域。关于领海的宽度,至今国际上无统一的规定,是由沿海国家自行宣布的,从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拉美许多国家宣布为200海里,中国政府1958年宣布的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领水:指陆地上的河流、湖泊,以及领海中的内海部分(如我国的渤海)。领空:指在陆地、领海和领水以上的全部上空,上空的垂直高度,目前国际上尚无明确规定。划分国界的意义:确定国家主权的管辖范围,即属于一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不允许别国侵犯。

2、国界的划分方法

(1)在地表上的划定和表示方法---设定界碑、界墙、栅栏、哨所作为标志 天然边界和人为边界(经纬度、几何边界、历史传统边界、条约边界等)划分办法:以山脉为边界

以河流为边界(通航河道通常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不通航河流通常以河流的中心线为界;由于自然作用河道发生变动时,如系侵蚀,则边界随之变动;如系改道,则边界不随之变动而停留于原处。)

河流上的桥梁以桥的中间为界

海峡分为通航与不通航两种,其划分办法与河流同。

湖与内海均以中间线为界

采用“按照已占有”原则划分(拉美国家以西班牙统治时期各省的行政区划作为它们彼此的边界)

课题: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

共1课时

袭用殖民地时期的边界(非洲国家)

此外,还有以民族分布划分的民族边界、以居民宗教信仰而划分的宗教疆界、以战争或实力而划分的强权疆界。等等

(2)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已定边界、未定边界

注意地图上两种边界的画法(直到80年代,中国和前苏联、印度的部分边界尚未划定)。(中国西部与塔吉克斯坦交界处为未定边界)

(3)用和平谈判的方法解决边界和领土争端

三、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 德国的统一(两国变为一国)、前苏联的解体(一国变为15个国家)等

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1、南北的含义: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差别,说成是“南北之差”。

2、南北对话的含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发展中国家仍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可结合高中地理下册的相关内容进行剖析)。南北对话就是要通过谈判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符合公平合理和平等互利原则,以利于发展世界经济和维护世界和平。

3、南南合作的含义:发展中国家必须实行自力更生方针,根据本国国情,制定自己的战略,争取经济独立,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即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五、世界上区域的划分

1、为什么划分区域:便于对比和研究,了解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更好地认识世界。

2、划分区域的依据: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来划分的,把这些因素相近的划分在一个区域。

3、世界划分为十三个区域 课题: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

共1课时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上一篇: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创新下一篇:猴子学游泳续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