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调查报告范文

2024-08-09

背景调查报告范文(精选8篇)

1.背景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

选题背景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世界上存在三大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其中最宝贵的是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使员工激励收到一定的效果并最关键的是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激励。只有准确而恰当的激励,才会使员工更努力更积极为企业工作

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复杂,需要对企业组织管理活动的心理模式进行充分的考虑。团队管理的和谐团结是组织有效活动的重要储备。在工作过程中员工的未实现心理素质的利用(激励,心理相容性)是优化企业发展的强大杠杆。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重点是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教育过程。现在社会中存在着相当大数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并建立了一些专门的心理学机构,这些现象反映了心理学在社会实践领域中的作用。对于员工激励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因此,如何对人才进行有效的激励管理,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当代企业员工激励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

论文的目的:

通过研究企业员工现行的激的制度,结合激励的相关理论,找出其弊端和待改进之处,为实现员工科学的激励和有效的管理提供对策。通过激励理论的研究,指出现今激励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这些制度加以研究和剖析,总结出问题所在,结合激励理论最新的发展思路,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构建一套适合知识型员工自身特点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其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背景调查报告范文 篇二

一、背景调查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早期对劳动力资源实行的是计划方式的配置, 从学习到就业一般衔接较紧密, 大多数人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单位工作, 也很少出现职业的变动。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在逐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各地人才市场基本都已建立起来, 出现了全国性的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局面。由于人才在市场上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 用人单位招聘门槛越来越高, 对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验、个人特长等要求水涨船高, 求职者面临极大压力, 相当部分求职者在求职时对自己进行包装, 求职书越做越精美, 工作经历越来越丰富, 其实水分很大。那些文凭低、工作经验不足的选手为迎合用人单位的需要, 纷纷弄虚作假, 致使假文凭、假职称证书到处泛滥。国际上最大的入职前背景调查服务提供商First Advantage公司 (FADV) 提供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中国的求职者中, 有10%左右的职位申请人的实际情况, 会与其简历存在“出入”。在这10%的人当中, 99%都是在就职经历或者教育经历方面做手脚。

防假于未然, 背景调查是拒假于门外的有利武器, 放弃背景调查意味着公司失去了基本的免疫力。因没有对员工做背景调查而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因没对一位有过盗窃其他公司机密文件行为的低职位秘书做背景调查, 使得可口可乐公司险失可口可乐机密商业文件和产品样品, 而这位秘书最终被美国一家法院以窃取商业机密的罪名, 判处8年监禁。上海某高档小区保安利用职务之便入室抢窃, 残害业主。经查证, 该名保安有盗窃犯罪前科, 物业公司在招聘该保安时没有对其进行背景调查。业主最终将物业管理公司告上法庭, 物业管理公司不得不面临巨额索赔。广东一家微电子企业在招收了5名技术开发人员后的半年里, 公司的许多重要技术被竞争对手掌握, 凡是新开发产品, 对方都会抢先一步推向市场, 专利也会被抢先申请, 为此, 公司遭受巨大损失。后经调查发现在当初招聘的5名技术人员中, 有一人原是竞争对手的员工, 他的任务就是窃取技术秘密。后来虽然公安检察部门作了处理, 但是企业遭受的损失却已无法弥补。由此可见, 员工背景调查在企业招聘中必不可少。

二、背景调查面临的问题

目前, 由于难以得到求职者原单位的配合以及准确性等问题, 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选择基本上还是采取个人材料结合测评的方法, 背景调查极少被采用。背景调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如下问题:

1. 我国人才流动性大、个人信息不健全

目前员工个人档案的保管部门是国有单位的人事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 按照规定, 他们对档案的传递有一套严格保密手续, 因此, 档案的真实性比较可靠。相对而言, 国有单位人事部门对自己员工的资料补充较好, 每年的考评结果都会入档。但目前人才中心保管的档案存在资料更新不及时的普遍缺陷。我国人才流动频繁, 流动区域不断扩大;员工在流动期间的资料往往得不到补充, 完整性较差;甚至部分高校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工作数年、更换单位数个但个人档案未作任何补充, 仍停留在学校的纪录。而且企业招聘的人员大部分来自于非国有单位。个人档案的不完善不利于企业对求职者实施背景调查。

2. 常用的调查方法难以获得真实全面的求职者信息

现在企业对求职者进行背景调查遇到的最大难题就在难以获得求职者真实的评价信息。由于种种原因, 用人单位间往往不愿意互相配合。最明显一点就是, 由于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 求职者的前任雇主或公司评价者往往会从正面的角度对他以前的同事进行评价, 并不太愿意对他的缺点进行真实的说明, 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一番话会让别人失去工作的机会。与此同时, 即使求职者的前任公司评价者很客观, 愿意提供真实的看法, 可有些应聘者往往不愿意让原公司知道跳槽的动机, 在新单位决定录取之前不愿与原公司摊牌, 怀有很多实际的顾虑, 因此仍然会千方百计想办法弄虚作假, 如提供虚假的公司电话;让自己的朋友冒充前任公司评价者等等。再则, 也有一些雇主或有关人员故意诬陷求职者, 对其进行恶意诽谤。如此一来, 企业很难获得客观、公正的求职者的信息。

3. 缺乏完善的求职者背景调查体系

在国外, 求职者若向企业提供虚假信息, 录用后被发现, 不仅将受到处罚甚至辞退, 而且将被记入职业记录, 对个人整个职业生涯将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因此求职者的诚信状态普遍较好。同时国外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采用不同的手段在决定是否录用求职者之前设法获取一些关于求职者的背景信息。背景调查是国外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企业外部申请者进行筛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办法。主要背景核实方式为推荐信核实, 其次为电话核实, 也有利用商业调查公司进行的。商业调查公司通过公共纪录系统, 购买信用纪录的企业已经计算机化的纪录资料。同时法律为了防止侵犯个人隐私或防止就业时的歧视, 对背景调查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原雇主提供的材料不真实或出于恶意传播给无关的人有可能会被控为诽谤, 要负相应的民事责任。目前, 我国对求职者背景调查还无完善的体系支持, 无论法律规范、制度规范以及社会舆论对此都还处在探索阶段。这样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使得企业根本无法获得求职者真实的信息。

三、完善员工背景调查的途径初探

一方面是求贤若渴的人才空缺, 另一方面是鱼龙混杂的人才市场, 企业在人才遴选中通过对求职者背景调查达到去伪存真, 去芜存菁。根据我国背景调查的现状, 完善员工背景调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诚信机制建立是完善背景调查体系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大了造假者的成本,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立求职者背景调查体系提供可能。而社会诚信的建立、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完善求职者背景调查体系。现在学历造假司空见惯, 办理各种假证件的“牛皮癣电话广告”成为大多数城市市容整治的难题。这反映出公众对造假的漠视, 这也成为造假者层出不穷的缘由。只有个人信用、社会诚信的健康建立造假者才会无地自容, 同时法律和制度对个体和企业的利益保护才会使背景资料证明人或企业敢于说真话、造假者由此才会销声匿迹, 企业才会获得真实的员工信息。

2. 个人信息资料建立及完善是完善背景调查体系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立求职者背景调查体系提供可能。一般来讲, 员工背景调查主要可分为学籍调查、历任公司调查以及个人信用和特别记录调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员工信息获取比以前容易。我国已经对近年来颁发的高等教育毕业文凭进行了电子注册,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检验出学历的直伪。对没有上网的文凭, 可以通过与高校有关部门联系来证实, 甚至部分高校已将学校历年毕业的学生名单挂在网上, 随时供查询。同时依托互联网的中国企业从业人员管理系统的网站也已开通运行, 只要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注册成为其用户就可以凭密码进入该网站查询应聘者的个人履历、学历、在原单位的表现、工作能力以及是否有不良记录等历史资料。我国虽然还未从法律层面对这些网站的人事管理权已于确认, 但企业可通过这类网站快速获得员工的背景信息, 而且对造假者有一定威慑作用。国家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也为员工背景调查提供及时信息。比如First Advantage公司已经针对中国人才市场,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和系统解决方案。同时, First Advantage公司已经和国内30多家法庭、200多个派出所、180所大专院校的学籍处建立了合作关系。新乡人才

3. 企业内外部调查相结合是现阶段企业背景调查的最优方式

针对背景调查现状, 用人企业对新进员工进行背景调查首先应根据企业的规模、实力决定背景调查的强度。另外, 不同的职位对背景调查的要求是不同的。背景调查的强度取决于招聘岗位本身的职责水平, 责任较大的岗位要求进行准确、详细的调查, 对于管理人员、重要的职能及关键岗位的聘用时尤为重要。因此可通过工作分析确定对岗位的调查内容。对不同工作岗位要根据其性质确定调查重点。比如招聘财务人员就要重点核查信用情况和品质。背景调查的一般内容有:工作证明, 以前工作的地点、任职的时间、头衔、薪资水平、教育背景、有无不良记录等。在确定了调查的内容后, 背景调查工作可由人力资源部完成或委托中介机构。在调查前企业应与被调查者协商, 让被调查者以书面的形式签订诚信调查授权书, 同意企业对其进行背景调查。企业在进行背景调查时应采用适当的方式以确保不触犯劳动法及其它相关法律的规定。

人力资源部进行员工背景调查, 首先可从网络或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查阅应聘者的教育情况, 分辨文凭真伪。二是从员工历任公司了解到应聘者的工作业绩、表现和能力, 但历任公司的评价是否客观需要加以识别, 可通过一些人力测试来佐证历任公司的评价。第三是档案管理部门。但如前所述, 目前人才中心保管的档案存在资料更新不及时, 员工在流动期间的资料往往得不到补充, 完整性较差。因此到求职者历任公司核实是重要的步骤, 设法取得历任公司的合作需要调查者通过感情交流, 与历任公司相关证明人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打消他们的戒备和疑虑, 以期获得真实信息。

背景调查也可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选择一家具有良好声誉的调查咨询公司, 向其提出需要调查的纲要和具体要求, 双方签订合同。调查公司在约定日期交付调查信息, 方便快捷是这种方式的优点。但是我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这类调查咨询公司近千家, 良莠不齐且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现象。所以此种方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选择一家优秀的调查公司。

当然, 背景调查并不是万能的, 错误和失真有时难以避免, 但如果将背景调查同其他甄别手段相结合, 就会大大提高人员选择的正确度。细节决定成败, 把背景调查工作做好做细, 企业才能在人才选聘中达到去伪存真, 获得企业最优秀、最合适的人才。这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

参考文献

[1]黄海莹:背景调查企业招聘的暗器[J].中国新时代, 2008年05期

[2]姚莉萍 毛海强:员工招聘中背景调查的技巧[J].人才开发, 2005年08期

[3]姚莉萍 毛海强 罗 洁:浅论科技型企业招聘中的背景调查[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年04期

[4]陈维政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别让背景调查阻碍你 篇三

背景调查很流行

2014年9月,高先生跳槽到一家新公司。与以往换工作不同,新的单位在给出offer之前,要求他提供上一家公司主管以及HR的电话,因为新公司要对高先生进行背景调查。在新公司向高先生上一家公司的主管以及HR询问了一些情况后,新公司HR告诉高先生,经过调查,高先生简历所写的内容与调查到的结果吻合,现在正式给他发offer,希望他按时到新公司报到。

虽然在经过了层层面试后,高先生对于能够拿到offer,入职新公司感到高兴。但是对于背景调查,他却感觉有些不爽,“感觉怪怪的,有一种被人不信任的感觉。”不过他也对这样的行为表示理解,“现在很多人提供的简历有水分,用人单位要求做背景调查验证一下信息的真实性也是可以理解的。”

背景调查是指通过从外部求职者提供的证明人或以前工作的单位那里搜集资料,来核实求职者的个人资料的行为,是一种能直接证明求职者情况的有效方法。时下,背景调查成为一些企业招聘时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企业在招聘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可以归纳为胜任力风险、法律风险、职业操守风险、成本风险四大类。如果在招聘时,对求职者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那么这些风险可能最终会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承担。而在入职前对员工进行背景调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这些风险的发生。

特别是近几年,人才在市场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求职者在求职时对自己进行包装,求职书越做越精美,工作经历越来越丰富。而一些工作经验不足的求职者为迎合用人单位的需要,甚至弄虚作假,致使假文凭、假职称证书泛滥。鉴于这些情况,从2001年开始,国内开始出现一些背景调查公司,一些较有知名度的企业与其合作,为新员工展开背景调查工作。

对于入职前做背景调查,不少网友同高先生一样,表示理解。豆瓣上一些网友说:“很正常啊,我们都会做。在决定要这个人之前,做个背景调查,他面试时说的都是真的,那就留下;有欺骗行为,立马XX。”

背景调查重要吗

作为一家公司的中层领导,胡小姐对于背景调查并不陌生。一方面,她来到这家公司担任领导岗位时,她本人被做过背景调查;另一方面,当公司一些员工离职时,她也会接到离职员工新公司HR的电话,那边的HR会向她咨询该离职员工在原公司的基本情况。

对于背景调查这个行为本身,胡小姐认为,“如果企业有能力和实力来安排背景调查这件事,其实也挺好的。如果公司财力足够,还可以请第三方来做背景调查,这样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更真实和客观。”

然而,调查得到的结果能否作为一个单位聘用某人的主要依据?如果一个人的本科学历是函授而非统招,如果一个人在一家公司的实际任职时间比简历上写的要短两个月,如果一个人的实际薪水比应聘申请表上填写的少一两千块,如果一个人的实际职位是主管而非经理,遇到上述种种情况怎么办?

对此,胡小姐有着自己的看法。“现在就业市场的大环境并不是很好,有些求职者的简历中可能会有水分,我们首先不能揪住这个诚信问题不放,而是要先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诚信问题,对其中的原因加以分析区别对待。”

关于学历的问题,胡小姐表示,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她对于学历并不是十分看重,一来她发现学历造假的可能性不大,二来能力和学历不一定匹配。这种情况也被一些公司认可,很多公司在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但是,对于一些要求高学历的公司而言则是另一番景象,比如有的公司在某些岗位上本着学历至上的原则,只要本科以上学历,并且标注必须为全日制全国统招并且是211工程学校。对于这种情况,胡小姐认为高学历并不一定能代表高能力,“很多在重要岗位上工作的人,并不见得学历有多么高多么好,但是他的能力和经验足够胜任这个工作。”

胡小姐告诉记者,简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大多是工资和工作年限以及相关的履历方面。

就工作年限而言,胡小姐表示,“有些人在某个企业工作的真正时长与简历上的时长可能有出入,还有可能会隐藏一部分工作履历,隐藏的原因可能是在那里工作的时间太短或者那个公司上不了台面。”对于这方面的问题,胡小姐认为不能完全归咎于求职者,“有这些原因,不一定是他刻意去做的。如果一个求职者3个月换了8次工作,他把这个信息如实填写在简历上,用人单位可能连面试机会都不会给他,就更不要说他是否有能力胜任这个工作了。”但是对这个求职者来说,他频繁换工作也许并非出于他个人的意愿,而是在他跳槽到新公司后,发现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它描述的不一样。作为用人单位的一方,公司也有可能存在着不诚信的情况,求职者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他无法在实际入职前了解到公司的真实情况,当求职者实际进入公司后发现公司并不符合个人的期望,于是不得不在短短的时间内换工作。

而说起薪水中的水分,特别是比实际工资高时,胡小姐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我认识的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了6年,当时进去的时候工资是按照市场价格给出的,然后他在这家公司的工资涨幅为每年10-15%。按理说这个比例很高,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他是从一毕业就进到这家公司工作,工资的基数很低。6年后的现在,他的工资水平相对来说是公司同部门员工中最低的。他的工资不可能赶超上后来进入公司的员工。而他又不能提出加薪,因为一旦提出加薪,老板极有可能会对他产生不好的想法。如果他要跳槽去新的公司,而他又觉得他有能力匹配几万块的薪水,那么他能在简历上写目前的工资只有几千块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的。因为目前国内很多公司在确定候选人薪水的时候不仅参考公司岗位的薪资范围,而且很大一部分参考依据是候选人上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对于一些有能力又想获得高薪的职场人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在国内,不同公司之间同类岗位给员工的价格并不相同,“比如一些公司基层岗位的业务员,给三百元的工资能招到人,给五百元也能招到,给一万元同样可以招到。这个价格是不同的,用人市场在这一方面是比较混乱的。”

4.物联网技术的背景、应用介绍范文 篇四

发表于 2010-4-12

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背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钱大群表示,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的问题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实际上都能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籍此机遇开创新乐观产业和新的市场,加速发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物联网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电工电子示范中心主任赵国安说。业内专家表示,物联网把我们的生活拟人化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在这个物物相联的世界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物联网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可以说,物联网描绘的是充满智能化的世界。在物联网的世界里,物物相连、天罗地网。

2008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上,专家们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

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

据悉,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这个数字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达30.3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易观国际预测,20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38亿元、读写器接近7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5亿元的市场格局。

MEMS是微机电系统的缩写,MEMS技术是建立在微米/纳米基础之上的,市场前景广阔。MEMS传感器的主要优势在于体积小、大规模量产后成本下降快,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和消费电子两大领域。根据ICInsight最新报告,预计在2007年至2012年间,全球基于MEMS的半导体传感器和制动器的销售额将达到1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与2007年的41亿美元相比,五年后将实现97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经济增长点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反复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他表示将会邀请台湾生产RFID、传感器和条形码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据他介绍,运用物联网技术,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10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将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据介绍,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物联网热浪为什么在中国会迅速壮大呢?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

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用途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亿博物流咨询生动的介绍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例如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间还有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该发车了!”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应用 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RFID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英文缩写,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

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开展步骤

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上的开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并且需要国家政府的主导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上的扶助,物联网的开展具有规模性、广泛参与性、管理性、技术性、物的属性等等特征,其中,技术上的问题是物联网最为关键的问题,亿博物流咨询介绍,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是一项系统,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全面负责物联网的整个系统规划和建设,理论上的研究已经在各行各业展开,而实际应用还仅局限于行业内部。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和设计以及研发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以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的研究。

一般来讲,物联网的开展步骤主要如下:

(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关键领域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目前我国的技术研发技术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中科院早在10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数亿元,目前中国与德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要国家之一。

国信证券认为,物联网的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从IT硬件与设备上市公司来看,能够在物联网主题中受益的领域有:(1)二维码和RFID,主要是二维码溯源的新大陆(000997.SZ)、RFID芯片、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的远望谷、上海贝岭(600171.SH)及子公司阿法迪、厦门信达(000701.SZ)子公司信达汇聪;(2)传感器有关的华东科技(000727.SZ)子公司南京高华科技、MEMS封装的长电科技(600584.SH);(3)与TD—SCDMA芯片与SIM卡的有关公司大唐电信(600198.SH)、东信和平(002017.SZ)、SiP封装的长电科技。

日信证券认为,未来3~5年相对明确受益物联网建设的首推RFID制造厂商远望谷;新大陆短期看凭借二维码的低成本优势、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也将获得不错的发展机遇。中国移动出于扩张增值业务收入的考虑对发展物联网兴趣浓厚,东信和平、大唐电信有望获得超预期增长机会。除此之外,投资者可关注MEMS传感器概念厂商歌尔声学(002241.SZ)、家用电器智能控制领域的拓邦电子(002139.SZ)以及集成电路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

联合证券则认为,从产生物联网信息方面受益的设备公司包括远望谷和新大陆,不过IT设备制造的产业逻辑是技术和成本比拼的全球竞争。在行业向好的背景下,相关公司是否能够获得成长机会需要自下而上再次分析和确认;从传递物联网信息方面受益的设备公司包括光通信系统和光器件领域的烽火通信(600498.SH)、中兴通讯(000063.SZ)和光迅科技(002281.SZ)。通信设备制造的产业结构明显向中国的优势企业倾斜,物联网产生的需求将带动相关公司的持续成长;而在传递物联网信息方面受益的运营公司包括WIFI运营商中国联通(600050.SH)和中国电信。

国信证券同时提醒,从目前国内的发展水平来看,物联网的发展仍存在瓶颈:一是RFID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无法产业化,国内RFID以低频为主;二是国内传感器产业化水平较低,高端产品国外厂商垄断;三是实现物物互联的数据计算量庞大,更需要算法的革命。

发展

中国拥有话语权

2009年10月24日,在中国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左图是“唐芯一号”的显微照片。

“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不同,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刘海涛自豪的说。

目前,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城乡,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农村,从海岛到珠穆朗玛峰,到处都有无线网络的覆盖。无线网络是实现“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传送出去。“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

而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该院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业内专家表示,掌握“物联网”的世界话语权,不仅仅体现在技术领先,更在于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这使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迎头赶上甚至占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成为可能。

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无锡传感网中心’),是国内目前研究物联网的核心单位。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江苏省委省政府接到指示后认真落实总理的要求,热情拥抱“物联网”,突出抓好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并迅速形成了研发安全感与产业突破的先发优势。无锡市则作出部署:举全市之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把无锡建成传感网信息技术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2009年,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被成功应用,首批价值1500万元的传感安全防护设备销售成功,这套设备由10万个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散布在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道路上。传感器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分析判断,爬上墙的究竟是人还是猫狗等动物。

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后,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由于效率高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防入侵产品,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至2009年8月,仅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金额为4000多万元,加上配件共5000万元。刘海涛称,若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如果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将产生了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高校的研究

物联网在中国高校的研究,当前的聚焦点在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作为“感知中国”的中心,无锡市2009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1],标志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协议声明,无锡市将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设研究院,内容主要围绕传感网,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此外,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工作也同时纳入议程。

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中心及物联网建设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保持、扩大学校在物联网研究领域的优势,近日,南京邮电大学召开物联网建设专题研讨会,及时调整科研机构和专业设置,新成立了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2009年9月10日,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2]新华日报记者探访了南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这里的研究者与“物联网”打交道已有五六年。在实验室,一些“物联网”产品已经初见雏形。此外,南邮还有系列举措推进物联网建设的研究:设立物联网专项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物联网建设的研究;启动“智慧南邮”平台建设,在校园内建设物联网示范区等。

政府的措施

中国将采取四大措施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这些措施包括:

1.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同时结合物联网特点,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时,研发和推广应用技术,加强行业和领域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应用技术为支撑突破应用创新。

2.制订中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全面布局。重点发展高端传感器、MEMS、智能传感器和传感器网节点、传感器网关;超高频RFID、有源RFID和RFID中间件产业等,重点发展物联网相关终端和设备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

3.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带动发展。通过应用引导和技术研发的互动式发展,带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传感网在公众服务与重点行业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确立以应用带动产业的发展模式,消除制约传感网规模发展的瓶颈。深度开发物联网采集来的信息资源,提升物联网的应用过程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4.加强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保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满足产业需要,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和知识产权协调互动机制。面向重点业务应用,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建设标准验证、测试和仿真等标准服务平台,加快关键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整合国内研究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国内自主创新研究成果推向国际。

未来

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

物联网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新兴产业。

物联网需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固话宽带的普及是物联网海量信息传输交互的基础。依靠网络技术,物联网将生产要素和供应链进行深度重组,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实载体。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今年就能创造1000亿元左右的产值,它已经成为后3G时代最大的市场兴奋点。

有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同时,有专家认为,物联网架构建立需要明确产业链的利益关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而在新的产业链推动矩阵中,核心则是明确电信运营商的龙头地位。

物联网的发展,也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3]。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下一代创新的核心。开放创新、共同创新、大众创新、用户创新成为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新特征,技术更加展现其以人为本的一面,以人为本的创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现实。

问题

1、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隐私问题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解决。造成侵犯个人隐私问题的关键在于射频识别标签的基本功能: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隐私信息。这就带来了如何确保嵌入有标签的物品的持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问题。

3、商业模式

物联网商用模式有待完善

需要解决的五大问题

通信专家项立刚认为物联网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五大问题:

1.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物联网不是一个小产品,也不是只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出来,做起来,它不仅需要技术,它更是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我们都知道,汽车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行业,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汽车行业的政策制订,把持在一些利益集团手中,象一汽、上汽这些汽车制造厂,很大程度借着国有企业,重要产业的名义,影响了国家的政策制订,把持了这个行业,导致新的力量无法进入中国汽车业,这些获得利益的集团却不思进取,根本不努力进行研发,把合资作为发展的唯一一条路,结果是为外国企业赚了钱,自己的汽车业没有发展起来,而中国消费者十多年一直买远远高于国际市场的汽车。而产业政策一变,奇瑞、吉利、比亚迪这些企业进入汽车业,中国汽车业马上高速度发展起来,新车型不断推出,价格也大大降低。

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一度并不特别强大,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不但是政府进行投资,而且在产业政策上给予了很多支持,导致美国的信息产业高速度发展,现在全世界基于PC和互联网的信息产业完全控制在美国人手中,不但获得了巨大利益,甚至政治利益、文化的传播、价值观的传播都起了巨大作用。

因此对于复杂的物联网,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必须要有专门人和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和协调,物联网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发展,否则,它只能小有成就,而不会大有作为。

2.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有一件事是解决的非常好,就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非常好,全球进行传输的协议TCP/IP协议,路由器协议,终端的构架与操作系统,这些都解决的非常好,因此,我们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使用每一台电脑连接到互联网中去,可以很方便的上网。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那结果是灾难的,大量的小而破的专用网,相互无法连通,不能进行联网,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马上就要面对问题,开始时,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以后就很容易,开始解决不好,积重难返,那么以后问题就很难解决。

这个问题和第一问题又是相关联,如果政府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和协调,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何来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3.管理平台的形成。物联网是什么?我们经常会说RFID,这只是感知,其实感知的技术已经有,虽然未必说成熟,但是开发起来并不难。但是物联网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在于网,而不在于物。传感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那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因此,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庞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小企业甚至都可以开发出传感技术,开发出传感应用。但是一个小企业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全国性高效率的网络。没有这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难发展起来,也很难起到效果。

这个平台,电信运营商最有力量与可能来建设,也可能这个过程中,会有新的管理平台建设与提供者出现。我也相信,这个平台的建设者会在未来的物联网发展中,取得较好的市场地位,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

4.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它对于产品的主人而言,有这样的一个体系,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尤其不被竞争对手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现在应该说,会有哪些安全问题出现,如何应对这些安全问题,怎么进行屏蔽都是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是不清晰的。但是这些问题一定值得注意,尤其是这个管理平台的提供者。安全问题解决不好,有一天可能有价值的物联网会成为给竞争对手提供信息方便的平台,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大的打折扣,也不会有企业愿意和敢于去使用。

5.应用的开发。物联网的价值不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必须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些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这些应用开发不能依靠运营商,也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物联网企业,因为运营商和技术企业都无法理解行业的要求和这个行业具体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这是非常难的一步,也是需要时间来等待。需要一个物联网的体系基本形成,需要一些应用形成示范,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更多企业看清楚物联网的意义,看清楚物联网有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也会把自己的应用与业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

5.背景调查报告范文 篇五

从1987年中国开始运营900MHz模拟移动电话业务至今的20年内,中国的手机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08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达到将近4亿之多,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OPPO手机作为国产手机品牌,是伴随着中国通信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

OPPO公司是步步高视听电子有限公司2002年策划的一个品牌,一家全球注册,集科研、制造和营销于一体的大型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营:Hi-Fi音响,Hi-Fi DVD 播放机,高端家庭影院,高品质MP3/MP4 播放器、手机等,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市场。OPPO(美国)公司和 OPPO(中国)公司在2005年同时成立,OPPO(美国)公司成立于美国硅谷,OPPO(中国)公司成立于中国东莞,OPPO成立于2005年,公司先后在中国成功推出MP3、MP4播放器,并于2008年5月,正式推出手机产品,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时尚数码行业的国际一流品牌。至今,OPPO产品的销售覆盖全球,公司多元化、国际化经营已初具规模。OPPO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高端品质数码产品,OPPO品牌全球注册,公司凭借雄厚的自主研发能力,在品质表现上力求完美,在产品造型设计上力求时尚精美,在功能操作上力求简洁易用。

OPPO用简单的文字来表达,就是“年轻、清新、国际化。OPPO品牌致力于数码电子产品的研发,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目标群体直指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消费者。OPPO提供了比其它品牌更高品质、可炫耀的数字产品,它始终把产品的精美、以人为本的设计和消费者享受到的自由、时尚的生活作为执着的追求。在产品造型设计上力求时尚精美,在功能操作上力求简洁易用,在品质表现上力求完美。公司凭借雄厚的自主研发能力,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孜孜不倦追求高品质。OPPO公司成立伊始就严格按照ISO9001体系要求运作,并于2006年2月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7年2月,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短短几年时间,OPPO凭借时尚精致的定位,卓越创新的品质,以及传播给消费者的专属荣耀体验和优质服务,在竞争激烈的数码市场脱颖而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追捧。

对于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年轻消费者,OPPO可以提供比其他品牌更富创意的、更高品质的、可炫耀的时尚数字产品,因为OPPO始终把产品的精美、以人为本的设计作为追求。公司以本分、诚信、创新、团队、品质、消费者导向、结果导向作为核心值观,立志于成为全球知名的公司,树立中国企业在全世界健康、长久的典范。因此,公司给自己设立了明确的使命: 对员工:营造和谐、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

对商业伙伴:提供公平合理、对等互利的合作平台。

对股东:使其股本有高于社会平均报酬的合理回报。

对社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以高于其他企业平均的水平回馈社会。

6.背景调查报告范文 篇六

鹿寨中学语文组 欧有萍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阶段的首要任务,因为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检测的重要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有些教师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看法:高考的阅读检测干扰了正常的阅读教学。他们认为课堂阅读教学应该渐渐淡化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会学习,自会阅读,但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怎样体现,我们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学生阅读分为“自主性消遣阅读”“课堂教学式阅读”和“考试应试式阅读”三大板块,毫无疑问,对各类阅读应分类指导训练,但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应该是“课堂教学式阅读”板块,尤其是课文阅读,这是因为课文阅读为其他阅读提供兴趣的支持、方法的导引和领域的扩展。学生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的提升关键就在于抓好教学阅读,教学阅读的关键在于课文.....................................阅读。...首先,课文教学阅读使学生能够全方位获得基础的阅读能力。纳入编者及师生视野的教学阅读材料尤其是课文有广泛的多层面的价值,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落实,朗读听说等技能的获得,情感领悟等人文涵养素养的培育,考试等检测能力的提高都应落实于课文教学阅读之中。

其次,课文阅读的扩展,课文阅读的影响有利于自主消遣性阅读的健康发展。高中许多课文都是中外现当代优秀作家的的文章,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余秋雨的《道士塔》、沈从文的《边城(节选)》,巴尔扎克的《守财奴》等我们就可以在进行这类课文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学生阅读《我与地坛》《边城》《文化苦旅》《人间喜剧》等书目,从而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后,课文阅读材料还都是写作能力训练绝好的载体、写作的优秀例文,如《我的空中楼阁》、《背影》、《我为什么而活着》等。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仿写它们的独到的修辞、感人的细节描写,明晰的结构等。

二 该如何抓教学阅读特别是课文阅读这一关键呢?

(一)注重初始化基础的夯实,避免干扰学生的原始体验、理解。

课堂阅读应关注学生的初始化阅读。在学生没有接触文本时,不要设计教学活动,不要一开始就以老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感悟,如教师范读、直指课文主旨的练习预习题的布置等。这样的做法就像老师把雪梨咀嚼后再喂给学生吃,学生能得到多少可想而之。我们应该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

在学生接触文本、获得原始体验之后,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学生的原始体验、矫正原始体验、引申原始体验,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原始体验的基础上生成、引导、训练。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学情的,才真正能够使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如《故都的秋》我在学生自读后让大家畅谈感受,有学生认为倒数第三段的议论是横插一杠子,也有学生认为写景太平淡了,并不觉得这篇文章好。这都是我们教学的宝贵触发点。以此为契机展开的教学不仅对学生促进最大,而且还能发现我们教学的盲点。

(二)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所作为和有所不为,提高教学效率。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强调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这绝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缺席或作用的弱化必使课文阅读教学衍变成课外自由阅读。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随意解读课文得不到矫正,或把初始化阅读当成课堂阅读,教师不自觉中就放弃了自己的职责。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生实际为本,精心设计活动。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含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在《巴尔扎克葬词》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学生看《信念》──巴尔扎克的简介后,再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给巴尔扎克的所有称谓并挑选一个最合适的给巴尔扎克并说说理由,最后以“我想握住你的手”和巴尔扎克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一活动设计,立足文本,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从文本外走来,走进文本中,在思想的碰撞中获得精神的享受。

参与生本对话,促进动态生成。“对话—生成”型阅读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有多重对话:师本、生本、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深层次推进离不开教师的艺术介入,生生对话的有效展开更离不开教师的艺术引导。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能否促进动态的生成最能显示教师的调控艺术。这方面无须举例。另外,在学生忽视、曲解或难以深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时点拨,发挥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未必就能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里罗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

笔者在上《说木叶》一课时,因为本文是自读课文,重在考查学生对“叶”“树叶”“木叶”“落叶”的形象的把握,笔者就大胆地设计了从校园找出和以上概念相符的叶子。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调动,但在具体把握上还是出现了偏差,在最重要的概念“木叶”上没有吃透,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弄懂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这类社科文的方法——分清观点和例证、筛选信息、品味语言。

参与和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当讲则讲,当问则问,当导则导,当练则练。立足于“高效、实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们要扪心自问让学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后要反思学生所获几多,是否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课堂教学应当也必须是生成和预设的统一,习得和学得的统一,探究和接受的统一,自主和引导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当讲授能快速促进学生科学高效地发展且学习内容也适合讲授时,我们为什么不采取这种形式呢?

善留空白,延伸扩展深化课堂。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要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所,把每节课上成问题课,即把课堂作为酵母,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学生合作、学生探究中发现问题。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了。

请看下面点拨学生品味语言的例子:本人上《项脊轩志》时,对以下文字进行点拨“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教师不提,可能学生不问。但当老师把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是写小妹们的天真”“是吾妻的炫耀,因为有钱人才有阁子这类建筑”“是归有光对妻子的深切怀念,否则他不会记得这些琐碎小事”“是妻子对家有知识渊博的丈夫的钦佩和爱慕”“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真实地记录”。在学生积极热烈的发言中,你会发现学生内心就是有个小宇宙,教师把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对文章的解读之中,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与文本形成碰撞,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告诉学生解读文本要主要的选材问题和结合主旨理解课文的方法,并请学生把品味语言的习惯延续到课外。去认真发掘美文中的美。

7.背景调查报告范文 篇七

教师工作焦虑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忧虑、恐惧和焦灼不安的情绪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 焦虑是一种有用的情绪, 没有它, 人们做事会缺乏动力, 但如果焦虑程度过高, 就会对环境中各种威胁产生不适当的反应。同样, 适度的教师工作焦虑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 过度的焦虑则会成为一种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由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 使得原本压力就较大的中小学教师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心理压力。由其所处的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即初中阶段是承上启下阶段, 同时初中生又是处于暴风骤雨的青春期) , 初中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新课程背景下, 他们的工作焦虑情况如何呢?本文拟就城市初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这一群体在新课程背景下工作焦虑现状, 并分析其焦虑成因, 以引起人们对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 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统计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教师工作焦虑在性别、是否为班主任、学历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仅在年龄、教龄及不同类别的学校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具体结果如下:

1. 不同年龄初中教师的工作焦虑比较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 笔者发现, 在这5个维度中, 唯有教学方式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 具体情况见表1。

在教学方式维度上面, 因为p=0.05, 说明可以做比较, 比较后的p值均小于0.05 (0.013、0.015) , 由此可以说明, 35岁以下的教师 (M=1.9137) 比35岁以上的教师 (M=1.7565) 在教学方式方面有着更大的工作焦虑。

2.不同教龄的初中教师工作焦虑比较

通过方差齐性检验, 结果发现除了教学能力 (p=0.036) p<0.05之外, 其他维度的p值均大于0.05, 所以可作比较。然而通过进一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只有教学方式维度p<0.05, 说明不同教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工作焦虑存在差异, 即在教学方式所产生的工作焦虑中, 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与教龄小于5年以及6-10年的教师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其具体结果见表2。

经过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 教龄为5年以下的教师焦虑程度最高, 6-10年次之, 10年以上最小, 具体情况如图1。

3. 重点及非重点学校初中教师工作焦虑比较

通过方差齐性检验, 结果发现只有教学评价 (p=0.138) 以及教学内容 (p=0.235) , p值均大于0.05, 说明可以做单因素方差分析, 其具体结果见表3。

笔者经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后发现, 在教学评价方面, 国家级重点与非重点学校教师的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在教学内容方面, 省级重点与国家级重点以及非重点学校教师的焦虑水平都存在显著差异, 尤其以省重点与非重点最为显著。具体情况见表4、图2、图3。

由图2可知, 说明教学评价所引起的焦虑水平, 国家级重点低于省级重点和非重点。

由图3可知, 教学内容所引起的焦虑水平, 国家级重点低于省级重点但高于非重点学校。

三、分析与讨论

1. 不同年龄、教龄的初中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工作焦虑差异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 笔者发现, 35岁以下及教龄在10年以下 (包括5年教龄与6~10年教龄) 比35岁以上及教龄在10年以上的城市初中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的工作焦虑有更高程度的焦虑, 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 且教龄越小, 焦虑程度越高。这一结果与孙杰远、李青的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 与张艳芬、牛秀平的研究结论相反。出现此结论上的差异, 笔者认为可能与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有关, 如孙杰远、李青的研究选取的对象包括小学和初中教师, 而笔者的研究对象仅为初中教师;张艳芬、牛秀平的研究内容是教师焦虑和抑郁情绪, 而笔者侧重于研究城市初中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评估、教学方式、教学实施及教学内容五个方面存在的工作焦虑。

对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与城市初中教师的工作经验有关。我们知道,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强调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摒弃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要求教师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强调以问题为中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教育教学经验与年龄教龄密切相关, 教龄越长, 教育教学经验越丰富, 使用的课堂教学应对策略更有效。而已有研究又表明, 使用有效的应对策略有助于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即降低教师的工作焦虑。在新课程背景下, 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 重新厘清教、学、教师、学生等概念,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超越对于年轻的初中教师 (教龄10年以下) 尤其是教龄在5年以下的新教师, 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不足, 他们在运用新的教学方式的过程中, 往往容易出现课堂秩序难以掌控,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受到影响, 这会极大地降低他们的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 , 由此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与焦虑感。然而对于教龄在10年以上 (一般年龄也在35岁以上) 的初中教师而言, 由于他们累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所以能比较灵活地把新的教学方式运用于其教学过程中, 且能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提升了他们的教学效能感, 由此产生了较强的成就感与掌控感。

2. 重点及非重点学校初中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工作焦虑差异分析

根据统计显示, 在教学评价方面, 国家级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初中教师的焦虑水平之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 (P=0.032<0.05) , 即非重点学校城市初中教师由教学评价引起的工作焦虑水平高于国家级重点学校的城市初中教师。

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即教学评价要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 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 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 促进其不断进步, 实现自身价值。

然而, 在实际践行过程中,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各种类型的学校仍然主要关注的是升学率的高低 (因为这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生源) , 并以此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工作绩效。同时, 由于重点和非重点学校固有的教育资源不公平现象 (如生源的不公平、教育经费和教学设备的巨大差距、教师的待遇等等) 的客观存在, 非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远远低于重点学校的事实也一时难以改变 (一般而言, 国家级重点学校升学率高于省级重点学校, 省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高于非重点学校) 。更为重要的是, 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各种类型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却使用的是同一标准, 这种表面的公平, 潜藏着巨大的不公平, 理所当然加剧了非重点初中学校教师的工作焦虑水平。

四、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在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应当关注初中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 尤其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尚需累积教学经验的新教师, 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 以促进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升。另外, 为降低非重点初中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引起的高焦虑, 我们应逐步取消“重点制”, 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 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教育差距, 真正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评价目标, 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 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肖伟平, 马勇军.国外“教师焦虑”研究述评.外国教育研究, 2009 (3) .

[2]陈明丽, 许明.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3) .

[3]刘河燕,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与缓解, 教学与管理, 2005 (11) .

[4]孙杰远, 李青,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5]邵光华, 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比较教育研究, 2002 (11) .

[6]赵建华,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及自我心理调控策略研究.心理科学, 2002 (3) .

[7]张艳芬, 牛秀平.初中教师焦虑和抑郁情绪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6) .

8.网络群体事件生成背景的调查研究 篇八

关键词:网络 群体事件 生成背景

近年来国内发生的网络事件日益增多,这些网络群体事件往往会引起社会公众广泛的关注。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缺一不可的一部分,其本身具有的虚拟、自由、开放、匿名、跨地域、无国界等特点使有些网络事件大大偏离了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当前的网络性群体事件不仅会在网络上造成巨大的影响,而且在现实世界中影响同样不小。其中一些负面网络群体事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1 网络群体事件的背景及其特点

网络群体事件的背景通常是指涉及到广大网民的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网络群体事件背景与传统群体事件背景并无本质区别。传播媒介网络使网络群体事件的背景更加的多样化。网络群体事件生成的背景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广泛性。据北京日报2011年1月20日报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较2009年年底增加7330万人。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网络不再只是一种工具,而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网络的广泛传播下网络民意涉及的议题具有了空前的广泛性。

1.2 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以外还包括如“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此类无目的性跟随性的网络事件。

1.3 复杂性。由于网络无地域限制导致网民身份的复杂性,网民在虚拟的网络中伪装身份肆无忌惮的发表言论。

2 网络群体事件背景的种类及描述

2.1 社会不同群体间矛盾

2.1.1 官民矛盾。有进步就会有矛盾产生,我国近些年来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已经渐渐与发达国家水平拉近了距离。但是伴随着令人满意的高速发展,矛盾也渐渐显露出来。由于个别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淡薄,在依法办事的实际过程中缺乏自觉性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加上不正确的教育疏导,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还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萌芽。

2.1.2 贫富矛盾。我们广泛看到富人慈善、扶贫的报道,但是贫富矛盾不可否认,不可忽视。中国的贫富矛盾,不是具体的阶级矛盾,因为穷人和富人其实很难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阶级。中国的富人来源各不相同,主要有官员、私营企业主、企业高管和高级白领、社会名人、资本致富者等。中国的穷人来源也不甚相同,大致由城市的平民、工人和农村的非流动农民和流动农民构成。贫富原本就一对矛盾,再加上人群复杂使得中国的贫富矛盾更加突出,这也就成立网络群体事件的多发地带。

2.2 网络舆论引发的网络事件。网络舆论和其他舆论都是舆论发布的渠道,网络舆论的特点是:匿名性、瞬间性、感性。这些都有积极一面,它反映了人们的本真要求,真实的信息通过网络浮现出来,在舆论监督、公共政策调整等方面都有积极因素。而普通民众并没有其他方便快捷的渠道来反映他们的呼声、表达他们的观点,网络却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一般来说,为社会所不容的程度越高、事件潜在的变革现实的价值越大、网民的关注程度越高、传统媒体的涉入力度越大,就越有可能形成网络抗议。

2.3 民族爱国主义背景下生成的网络群体事件。此类议题通过网络抗议某些国家、组织机构、团体或个人来体现爱国主义、标榜民主认同、捍卫民族利益而产生。在舆论的大背景下,敏感的社会政治事件极易突发。

2.4 网络谣言为背景的网络群体事件。网络谣言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多带有非法谋取私利的因素,是一种个人或群体通过捏造事实并将其集中进行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的行为。“在网络环境下,网民群体易出现严重的‘群体极化倾向’,即网民一开始就有的某些倾向,通过网上交流,偏向发展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这种现象容易照成过于同质化的圈内舆论,从而失去控制,进而危及社会的稳定。”在被群体意见同化后的网民们自身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丧失对客观是非的判别能力,盲从于群体意见并映射到思想中支配行为的疯狂举动。

2.5 当事人或知情者通过网络直接曝光事件真相

2.6 通过人为炒作的网络事件背景

2.7 以社会公共事件为背景。对道德的焦虑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一直认为,强大的国家需要由有道德的民众组成,自私、不顾及公共利益的民众只能是一盘散沙,这样的国家不会强大。

2.8 无目的的行为导致跟风。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动态性极强的世界,其对消息的播散速度非常迅速。一旦发生网络群体事件,就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手段,如电子邮件、贴吧,论坛、聊天室等形式迅速将相关事件的各种消息、信息进行传递。

3 防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途径

3.1 社会不同群体间矛盾。现在社会群体矛盾如社会不公,贫富差距严重,普通老百姓往往会吃亏,化解社会矛盾需要人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真诚面对。我们的政府要尽快完善官员的问责制,依法严肃处理造成恶劣影响的直接责任人。唯有情、理、法的有效统一,网络群体性事件才能得以防患于未然。

3.2 网络舆论引发的网络事件。加强网上信息引导工作,积极对网上的热点和网民反应的问题进行疏导和答复。防止事件朝反方面发展.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和网评员制度,加强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

3.3 民族爱国主义背景下生成的网络群体事件。采取政府引导的方式,使网民认识到什么行动才是真正的爱国,不盲目跟风,辩证的看待爱国主义表现的形式。

3.4 网络谣言为背景的网络群体事件。建立健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体制。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当第一时间公布准确的调查处理结果、第一时间发布正确的权威消息,在信息公开上必须与谣言赛跑,对发布谣言者追究责任。

3.5 通过人为的炒作的网络事件背景。要杜绝网络上人为地恶炒,正确的引导,要健全立法,因人为炒作对社会及群众带来危害的,要追究责任。引导群众的社会价值取向,让互联网健康有序的发展。

3.6 社会公共事件。可以利用市长信箱、市长博客等网民容易认可的手段,并通过积极搭建信访网络服务平台,开展全方位服务,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3.7 当事人或知情者通过网络直接曝光事件真相。政府无疑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举报机制,使举报有门,并对举报者给予奖励。

4 小结

当前社会矛盾、社会舆论、民众的道德取向、行政机关的重管理轻服务都是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而及时的应对、沟通和处理就会有助于事件的迅速平息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林凌.网络群体事件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林凌.《学海》.2010(5).

[2]刘文博.网络群体事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初探.《中南大学》.2010.

上一篇:公司领导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公司环保学习培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