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培训总结

2024-12-02

2015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培训总结(精选5篇)

1.2015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培训总结 篇一

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疗纠纷很难完全杜绝,一旦形成医疗纠纷,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道德和法律责任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医疗纠纷的防范工作,只有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才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责任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重点防范以上多发环节,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按规范进行诊疗操作。我院制定医疗纠纷防范的几个要点:

1、执行查对制度

要求医护人员把查对意识和医疗责任结合在一起,贯彻于医疗活动中,使其成为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

2、执行检诊制度

误诊漏诊常常是由于诊疗经验、技术和责任心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医疗管理有接诊、二级查房、会诊以及病案讨论等制度,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会使误诊、漏诊率大大减低。

3、健全病案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病案管理制度,可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医疗纠纷的复杂性。病案作为医疗档案,是医生对病情分析和处理的真实记录,当发生纠纷时,它又是出具医疗鉴定和调解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依据。

4、转变服务观念

要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医院和医务人员必须切实重视患者的权利,转变医疗作风。

5、严格管理,堵塞漏洞

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预防医疗纠纷的实际手段主要还是靠加强管理、堵塞漏洞,例如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不完善,监督执行不力;科室和部门之间衔接协调不够;个别医院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病案和其它医疗文书书写和管理不规范等。

6、告知义务

医患关系的改变,消费者意识的抬头,医疗人员在诊疗病人的过程中,应充分让病人与家属了解病人目前的病情,即将采行的检查或治疗之原因和可能之结果,让病人与家属感觉受到尊重与参与感。对严重副作用的药物以尽到事前告知之义务。

7、不要轻易承诺

对于病情治疗的愈后状况之措辞应较为谨慎,千万不要向病人保证能治愈或根治,也不要让病人有错误之期待,对于一个可理解的病人,虽然可能确信病人会有好的结果,也不要轻易给予承诺。

8、注意措辞

解释病情时,医疗人员应该站在病家的立场思考,以病人与家属能够理解的措辞与用语,并确认他们已经正确了解所要传达的讯息。

9、医护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必须学法、懂法。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纠纷应采取个案分析,对案例进行讨论剖析,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使全体护理人员逐渐学法、懂法,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10、重视临床护理记录的法律意义

护理记录不仅是临床诊治病人病史资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的高低,是医疗、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法律效应,可以成为权威性书证材料,所以必须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与保管。

11、完善病历和处方的书写

病历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是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文件的记录存在缺陷,势必使医院处于举证不力的境地,因此,规范病历书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各种医疗文件应按照有关规定详细记录、及时完成,特别是抢救、会诊、手术、麻醉、上级医师查房、交接班等记录。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2.2015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培训总结 篇二

1 案例:患者,男,70岁。因脑中风收治于我院神经内科 ,因入院时病情重,遵医嘱每日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为了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常规采用静脉留置技术,位置在患者右前臂贵要静脉。患者出院时病情好转,出院后三周突然来科室,护士长接待病人,见静脉穿刺点上段约10厘米处有一4厘米长似胶管状异物在血管内,突出于血管外皮肤内,前后推能推动。他们来医院时非常不冷静,大喊大叫,干扰护士工作,认为是护士拔针时将静脉留置针胶管落入了血管内造成的,索要赔偿,讨个说法。

2 解决纠纷采取了以下方法

2.1 心平气和安抚患者及家属。安排到办公室。热情地给患者及家属倒水,安慰他们,一定会找到原因的。全科护士非常认真地对待此事,护士长将科室资深护士、科主任召集到一起共同会诊。但因患者的静脉走向无红、肿、痛等情况,只能疑似静脉炎。

2.2 请普外科主任会诊。“遗留”在静脉内的胶管不能排除,只能在彩超、DR放射线下检查,否则很难排除。主任、护士长、护士患者僵持着,如果确定是否有异物,就必须静脉切开,患者及家属坚决反对。

2.3检查患者入院期间静脉输液的记录,冲管、换贴、拔管记录。确定静脉留置针胶管没有落入血管内。

2.4患者已经出院三周,如果确实是异物在血管内,一定会出现排斥反应或全身反应。

2.5 如何排除静脉内是否有异物呢?请医院资深的专家会诊,其中一位副主任护师、临床比较有经验的护士来到了患者面前,微笑着和患者说:“把您的前臂伸直,于是让病人伸出并抬起右前臂,用右手拇指和食指绷紧似胶管状异物处,用左手食指触摸此处,确认无异物。此情况属特殊静脉炎。”非常肯定的告诉患者和家属静脉血管内无异物。告知病人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从未见过,是因为在住院期间长期应用高浓度溶液输入所致,是一种个体现象,存属个体差异,老年人血管弹性比较差更容易发生。

3 防范:

3.1 心里安适,在为病人实施静脉留置技术前,向患者和家属解释采用此技术的目的、意义及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告知病人及家属,使其同意并接受,并在告知书上签字。

3.2 在为患者静脉留置输液时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及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有研究表明:老年病人留置浅静脉套管针时静脉炎的出现与血管管径有明显关系,血管管径越小,置管反应发生率越高,出现置管反应也越早,特别是管径小于3.0毫米的血管留置套管针时69.9℅的病人留置时间不超过3天,有的只留置1天,4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达100℅.故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从远端开始选用管径大于3毫米的静脉,避开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部位。

3.3 穿刺前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有效期,如破损、过期禁止使用,必须一次性使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透明贴两天更换一次,同时用消毒碘消毒穿刺点,消毒范围≥8厘米。透明贴被污染时,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

3.4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观察静脉滴注是否通畅,局部是否有肿胀、隆起等。

3.5 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用硫酸镁湿热敷,每2小时一次,一次20分钟;也可用红外线灯照射穿刺肢体,每日二次,每次30分钟。热疗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回流,增强新陈代谢及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局部抗炎能力。

3.6 每日及时封管、消毒、换帖,封管时缓慢推注封管液,速度过快,用力过猛,会使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输液过程中,发现滴注不畅时,应用注射器抽取肝素封管液2-3毫升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止凝血块挤入血液循环,发生栓塞。

3.7 严密观察、记录,发现在输液过程中故障及时解除,发现液体外渗、肿胀及时拔针。准确记录静脉留置、冲管、消毒、换贴、拔管的时间及血管情况。

3.8 护士长、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时除做常规出院宣教外,还要对病人进行查体检查,做到心中有数。

4 體会:

3.2015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培训总结 篇三

成员的通知

各科室:

由于我院人员变动,部分职工调入、调出我院,致使我院原来的“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事故领导小组”不隐定,为了不影响我院的相关方面工作,现对我院的“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事故领导小组”做相应调整及充实,调整充实后的名单如下:

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事故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主治医师)

副组长:***(副院长、医师)

***(副院长、医师)

***(党支书、主治医师)

成员:***(办公室主任)

***(护士长)

***(妇产科主任)

***(防保组组长)

4.2015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培训总结 篇四

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

为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发生,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杜绝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1、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办公室

(一)主

任:张玉芳

(二)副主任:陈

(三)成员:王建祥

于建华

王永章

魏学琴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医务科主任负责日常事务。负责组织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监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等实行情况。

2、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

(一)主 任 委员:张玉芳

(二)副主任委员:陈

(三)成员:田春燕

王道远

王建祥

于建华

魏学琴

张文广

苏红东

宋进生

陈秀梅

李富婷

余婉玲

齐俊芳

李小莹

吴巧红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医务科科长负责日常事务。定期和不定 期召开会议,负责对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进行分析、论证和定性工作,提出整改意见,修订和完善有关医疗安全各项制度。

3、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

(一)主

任:王建祥

(二)副主任:王永章

(三)成员:王建祥

王永章

于建华

孙晓辉

魏学琴

任新军

由医务科负责日常工作,受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直接领导,及时受理并处理各种投诉及医疗争议。

二、医疗事故防范

1、强化安全医疗教育。

每年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培训,不定期地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及时传达上级卫生部门的有关医疗安全方面文件和各项规定。

2、建立和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有章可循的关健,尤其是首诊负责制、急诊抢救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死亡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重视病历书写质量,病历保管规定,规范填写病人知情同意书。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植入物准入的管理。

3、落实各科室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

各科室成立医疗安全小组,制订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经常开展以科室为单位安全质量活动,及时向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办公室报告医疗缺陷、差错、事故或存在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三、医疗事故处理

1、当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争议时,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小时之内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向监控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汇报,发生医疗事故的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2、已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的,当事人在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由科室或院部组织最强技术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3、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反应,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并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患方对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需检验的,由双方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4、对发生患者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告知患方在规定时间(患者死亡后48小时,如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缓7日)内提出尸检申请,拒绝尸检的,应让患者家属签字;如拒绝签的,院方应当如实记载,并记录在场的其他证人。

5、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必须将事情详细经过以书面 形式陈述,经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写出定性结论,并以书面形式在2天内交医务科,并提交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予以责任认定和提出整改措施。

6、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人员要及时到位,一方面接待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告之处理程序。另一方面向责任人了解情况,当事人和所在科室负责人务必积极配合。在处理期间,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不准请假外出,并有责任在鉴定会和法院审理时出庭,必要时当事人暂停执业行为。

7、发生较大医疗纠纷时,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安全保卫处有关人员要迅速到达现场,如遇矛盾激化或事态扩大,立即报警,同时向五通桥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处理程序

1、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接待投诉者,将投诉的情况填写《登记表》并告知答复时间(一般一周内),而后向科室责任人了解情况,由责任人写出详细书面说明书(一般2日内),反馈科室经讨论后由科主任写出书面说明并予以定性,上交安全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定性后,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告知投诉者。

2、解决双方医疗纠纷争议途径:告诉患者或家属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医学会鉴定后解决;第三条途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五、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1、医院设立专门管理部门负责患者的投诉接待工作,有工作规范与记录文件,对投诉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科室部门通报,对重大事件投诉的信息迅速报告院领导。

2、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建立适宜的投诉处理流程。

3、通常一般问题应在一周内予以答复,若因问题复杂须增加时间进一步调查时,应事先向投诉者告知.。

4、对投诉问题的处理及整改意见,及时向科室反馈与落实情况。

5、医院应对投诉事件进行定期分析,要从医院管理的机制、制度、程序上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时件重复发生。

6、建立完善医患沟通体制,增强医患交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交流用语通俗易懂,增强沟通效果。

七、医疗投诉登记处理程序

1、医疗投诉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负责接待工作。

2、接待者将患者或家属投诉的事由、意见、建议记录在登记表上,并告知答复时间。

3、将登记表交给当事人写出书面陈述后,交科室讨论,并由科主任写出定性结果于2日内交回交医务科。

4、医院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院领导或院安全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提出定性结论和整改意见。

5、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在一周内将处理意见告诉患者或其家属,如有不同意见,同时告知其它解决途径。

5.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总结 篇五

今年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建立平安和谐校园”这一工作大局,进一步深化对警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长期性的认识,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消极倦怠思想和消极倦怠情绪,树立必胜的坚定信心,切实实现警示教育从阶段性活动向基础性工作的转变,建立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推进反邪教斗争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领导、强化职责。

年初,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陈升祥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党支部书记王文进担任,成

员有德育处处长李明雄、副处长苗海柱担任,确定苗海柱同志为信息联络员。参加属地单位召开的工作例会、信息上报,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有条不紊地开展防邪工作。

三、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一是经常性检查制度。安保部成员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认真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二是经常性教育制度。利用学报、广播、校园网、黑板报、等宣传文化阵地,开展主题征文、发公开信、知识问答、建立联系点等活动吸引学生和教职工参与;依托校园、家庭、社会互动的正面教育平台,用心开展“大手抓小手,小手拉大手”反邪教活动,以广大学生为桥梁,帮忙家长更新观念、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防范邪教组织的渗透活动。提高干部师生对邪教的辨别力、免疫力和抵制力,个性是在节假日、敏感期领导亲自值班,预防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到警钟长鸣;三是职责追究制度。党政主要领导是组织开展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教育活动的第一职责人,要切实发挥组织领导和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安排部署好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四是信息保密制度。坚决防止将重要号码泄露给“法轮功”人员,坚决防止“法轮功”分子打着各种旗号套取电话号码的事情发生;五是值班和上报制度。对“法轮功”电话要做到“三不、两记、一报告”,即在接到“法轮功”分子打来的煽动骚扰电话时,要做到不听、不传、不信,记电话号码、记来电时间并及时向公安机关和区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重点教育与普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大力营造浓厚的无邪教单位宣传氛围。

为将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引向深入,把宣传警示教育活动同普法教育、科普教育、德育教育、三生教育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同研究、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采取群众易于理解、乐于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方式,提高教育活动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营造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的良好氛围。突出主题,构成合力,建立健全了警示教育长效机制。3月份,我们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倡导礼貌生活新风、建立卫生礼貌城市”活动;5月组织了“为革命烈士扫墓”“学习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6月开展了“远离毒品”签字仪式、“帮忙残疾同胞爱心捐款活动”;9月结合新生军训组织了“国防知识和预防H1N1甲感专题讲座,开展了“国庆晚会”10月组织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和“消防知识”专题讲座;11月组织了“创卫大赛”和“讲礼貌、讲卫生、构建和谐校园”评比活动。透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提高广大师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崇尚科学和知邪、识邪、防邪潜力,提高群众抵制邪教,拒绝邪教的防范意识,构成浓厚的宣传氛围。这些年来,我校师生无一人参与习练“法轮功”和其它邪教。

上一篇:库房消防安全主题标语下一篇:勤杂工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