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沟通从心开始(精选13篇)
1.与父母沟通从心开始 篇一
沟通从心开始
众所周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讲的是人民和当权者之间的关系,从我们通常的思考角度来讲,就是老百姓和政府的关系,尽管说政府并不是当权者。作为出于管理层次的政府和出于被管理地位的老百姓,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有“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吏于土者”等诸如此类的强调老百姓的重要性的名言。
作为处于不同层级结构的两个团体,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各自有各自的思考角度和思维领域,这种地位与生活领域的差异性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利益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行为上的不满甚至是反抗。我们不可能达到利益的绝对均衡性,这就需要两者之间有足够的语言交流来让双方做出在兼顾双方利益的条件下并且能够达到“1+1>2”的最佳状态,也就是内部效率的最大化。我现在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我想从我个人的角度谈谈如何从一名管理者的角度来与民沟通。
首先,作为管理者,本身似乎就占据着一个很高的社会地位,这种社会地位会很大程度的带来老百姓看你的“异样的眼神”,那作为管理者本身来讲,要想消除这一个沟通的前提阻碍,就首先必须降低自己的身份,这不是屈尊降贵,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一味的自己高高在上,而不去照顾自己管理对象的感受,这就势必会成为一个“光杆司令”。安徽小岗村第一党委书记沈浩之所以赢得全体村民的拥戴,首先就是源于他的平易近人,一个省财政厅的干部,跑到一个村来当基层村官,放下了架子,老百姓也会卸下包袱。这样才会建立一个互信,互等的交流平台。此所谓“心诚”
再次,作为管理者,想和老百姓进行沟通,除了得掌握必要的沟通技术之外,还得掌握点心理学知识,“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当然,老百姓不是我们的敌人。那么作为老百姓来讲,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心理是什么呢?国家体改委社会调查系统有一项持之数年的民意调查,旨在反映全国城市居民对社会生活主要方面的基本看法和需求,为有关方面制订政策提供依据。他们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选取40个城市,进行等距离随机抽样调查分析,每年进行两次,已持续观察5年。5年间,计算机积累的上百万个数据勾画出当代公众一条清晰的心理需求轨迹,可用四个字概括:“求富求
稳”。从结果分析,中国老百姓其实只是想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有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条件,当然,富得流油也是种追求。作为管理者,我们和老百姓沟通就必须得保证能够给老百姓做实事,能够给老百姓营造一个安逸和谐的社会环境,引导老百姓走上致富的道路。此所谓“心灵”
而接下来,作为管理者,还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践行职守。管理者似乎天生就有了和老百姓的差距,这种与生俱来的差异性会伴随着沟通的始末,而这种差异性在沟通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相信,所以作为管理者来讲,想要与民建立起一个长久的互信机制,就必须言而有信,“羊来了”的故事切不可发生。此所谓“心实”
接着,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与民沟通的平台,光靠着我们与一个一个的百姓面对面的交流还不行,这毕竟是少数人的信息交流,我们需要得到更多的更广泛的信息,因为我们所针对的并不是一人或者局部,我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整体,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可以供所有人畅所欲言的平台,网络固然是一个不错的平台,但是我个人认为即使是网络,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从大部分人的思想的角度,并不相信网络的可靠性。我个人认为我们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
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纵横交错的信息交流平台,当然,我们也可以叫做是一个信息交流机制,这种机制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是他的其中一员,能够做到永久的共享信息,我们不免联想到无锡的太湖水藻事件,在无锡自来水遭受污染之际,市有关部门及其领导的慌乱的应急措施不免让人寒心,这其实就是源于信息的不完善和不通畅,我们试想,如果民能够与官之间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这种问题不就能迎刃而解了?当然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机制应用到诸如破案之类的事情中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此所谓“心阔”
最后,作为管理者,想要随心所欲的和老百姓畅所欲言,还有一点必须提到,那就是让自己受制于民。说起来似乎很难,对于管理者本身来讲,这点也很难做到,但是权力是个很邪恶的东西,咱们必须得把他请进“笼子”而且必须得让老百姓“照看笼子”,让老百姓更多的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参与对管理者的监督,这样才能在某种程度上做到安分守己,服务于民。此所谓“心宽”
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说到底,大家都是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顺利与否取决于双方敞开心扉与否。作为管理者,想要更好的和民交流,想要更好的做出政绩,就必须与民为善,就必须做到“心诚”“心灵”“心实”“心宽”“心阔”。
公管院09级行政管理专业陈明03090223
2.与父母沟通从心开始 篇二
如何沟通,这是我们特别关注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能平等地与孩子交换意见,即使孩子做出了在大人看来不可容忍的事情,也应该心平气和地去认真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地去理解孩子……
一、多样沟通方式让孩子信任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烦恼或郁闷时,应该耐心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真实的、细微的想法,并进行恰当的鼓励,使孩子克服自卑,看到希望,增添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产生“我能行”的良好感觉,满怀信心地向前走。
首先是平等协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向你提出各种各样的精神上、物质上的要求。对孩子的要求,我们应该及时地、仔细地关注和重视,想一想这些要求是否合理,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动机是什么,通过与孩子商量的办法进行沟通,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支持孩子。
其次是牵线搭桥。有时候当家长与孩子在某种不能沟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孩子的知心朋友,也可以是孩子最信任的大人来做工作,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是笔墨沟通。某些家长一发现孩子犯错误,特别是犯品德上的错误时,往往恨得“咬牙切齿”,认为必须严厉惩罚,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家长应该及时指出孩子所犯错误的性质,让他知错就改,并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当面不好说可以通过写信的形式,让他认识到错误。这样做,不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加深了父母之间的情感,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
二、丰富沟通内容寻找对话窗口
父母与孩子沟通,不仅要通过多种渠道,讲究多种方式,还应有丰富的内容。现在,一般家庭主要是通过“饭桌形式”或晚上“陪谈”与孩子沟通,而内容则主要是学习情况或生活起居,其他则很贫乏。学习型的家庭,交谈内容是很广泛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沟通的内容,而在此过程中彼此都可开拓视野,实现知识上的互补,思想上的互启,情感上的互通,彼此相得益彰,既感到融洽,又能达到素质上提高的目的。一般来讲,可有以下内容:
1. 市场信息反馈。
父母有意识地与子女一起接触市场,或观察,或购物,回到家中,一起讨论商品的品种、质量、价格,营业员的服务,新产品的式样包装等,父母再通过比较、鉴别、分析、褒贬等方式,向子女灌输市场、质量、服务、信誉和科技等观念,并听取子女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取得共识。
2. 讨论新鲜事物。
父母和子女把在社会上、单位里、学校中所接触到的特殊、有趣、奇怪的事物列举出来一起叙述、判断、推测其因果缘由,从而开拓信息渠道,获得较多的间接知识,学会科学分析的方法。
3. 活动交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活动数量增多、内容丰富,如家庭成员的生日,祝贺升学、参军等,家里总要热闹一番。借此机会,父母应该有意识地鼓励、促进孩子去进行一些社交活动,在活动中让子女成为小主人,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的能力,增强其责任感。
4. 影视评论。
影视为大家所喜爱,应充分利用影视手段提高子女和父母自身的美学素养、道德修养和鉴别能力。父母乐于和孩子一起观看他(她)所喜欢的影视片,注意选择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的片子。观看时,父母要善于透过影视情景,去引导子女进行评论,从中发现他(她)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一旦有误,及时矫正。
5. 共同解决困难问题。
为提高孩子的智力,锻炼其独立自主能力,父母应设置一些疑难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在解决过程中,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确立效率、质量的观念。如母亲缝被子,让子女穿针,每一次计算时间,激励其努力,穿快穿好;再如烧菜,让孩子解决作料按怎样的顺序放比较好的问题;拆散的玩具怎样既快又好地复原等,让子女既尝到解决问题过程的艰难,又尝到解决困难获得成功后的愉悦。
沟通,是相互尊重,认可对方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的思想和意志,企图越俎代庖,以自己的心境代替对方的心境,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代替对方的价值标准。作为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活动空间。
3.沟通从心开始 篇三
2009年9月新生刚刚入校军训,在大家热火朝天的准备军训时,路桥0902班的郝同学找到我,神情恍惚地对我说:“老师,我想退学。”我听到这话就很惊讶的问:“为什么刚开学不到一个星期就要退学呢?”郝某更不自在的说:“我想回去复读!”我开始意识到这是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得好好和他谈谈。
二、案例分析处理
这是一名刚刚入校的新生,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我应该好好的了解他,从他的言语和行为中我觉得他是一名比较内向的男孩,于是我把他叫道操场上和他谈心。通过一些简单的谈话,我了解到他会退学回去复读的原因:①郝某在高中是一名学习很努力的学生,在高考结束后对于自己的高考成绩并不满意,但在家长的建议下还是选择了进入大学。②在进入我校后,看到我校临时校区的环境可能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加之对自己成绩的不满意,就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在我與郝某的聊天中,他多次提到自己对高考失利有多么的不甘,想要回去复读。而我给他讲了一个古希腊关于选择的故事:“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第一个弟子的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郝某在听完故事后深思了很久,深吸了口气,好像下了个决定,之后人也变得精神了,他开始向我询问大学和高中有哪些不同,能找到什么样的乐趣,而我也欣然的向他讲解:“高中与大学的区别在于:①高中解决的问题是单一的,大学解决的问题是多样的。②高中的学习内容是有限的,大学的学习内容是无限的。③在高中,同学们在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在大学,同学们在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④高中学习是被动的,大学学习安排应该是主动的。⑤高中生活是以家庭生活为主,大学生活是以集体生活为主。⑥在高中,同学们是未成年人;在大学,同学们是成年人。”在我解说间,我发现郝某脸上不再是忧郁和彷徨,而是表现出了对大学生生活的向往,我欣慰的笑了,我知道我成功的为一个可爱的孩子排除了心理障碍。
日后,郝某不但没有了心理上的障碍,并且性格也变的外向了,能够和同学们一起打球、一起说笑,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事后我告诉郝某一句励志名言:“给自己定一个五年的目标,然后,把它分解成一年一年,半年半年的,三个月的,一个月的。这样,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我想郝某在日后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辉煌。
三、工作思考和建议
同学们刚刚进入大学多少都会有些不适应,有的向好的方面发展,有的可能是向负面发展。他们心理的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疏通,那可能会影响整个大学生活,甚至会对他们的人生道路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多和学生沟通我认为是作为一名学生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之一。
4.沟通从心开始 篇四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人与自然、社会之间需要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与自己内心也需要沟通。沟通,应当从心开始,从真诚开始。
我每天一开机,都会首先看到六个字:“沟通从心开始”。这也正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中国移动还有另外一句广告语,同样是六个字,高度概括了沟通的重要性,那就是“沟通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在与各式各样的人,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沟通。一句问候、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沟通的传递。沟通融入了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沟通要双方互相了解和理解对方。了解和理解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要知道,而是要对方了解你的内心。一些家长以为自己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家长们只了解到孩子们一半的内心;反而家长们以为孩子们不了解自己,其实孩子们对家长们的理解程度远远超出了家长们的想象。在事实上,父母不客观地了解孩子,原因有两种,第一,容易带有主观色彩,被主观的偏见蒙蔽。只看到孩子的长处,看不到或不愿看到孩子的短处。第二,自以为了解孩子,反而容易被空间的近距离拉远了心理的距离”。就是因为这种.种原因,使家长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是与谁之间的沟通,都可以将大家由彼此的陌生到相互的熟识。对于学习、人际关系等等,在这一独特的过程中,我们学会成熟、理智,更是一种思想融合的表现。
随着时代的迅猛进步,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正是这种时代的压力,决定了沟通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课题。沟通也就成了当今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最大需要。
自我沟通--承认自己的价值,正确地评价和认识自己,修正过去,振奋现在,调整将来。
人际沟通--消除相互的猜疑,促进相互的信任;消除之间的隔膜和矛盾,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融合。良好的沟通能力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人际环境,进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沟通,必须从心开始,从真诚开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大家对你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和大家在共同的蓝天下共同进步,共同分享人生的甜和美。虚假,只能是骗取一时的信任,而最终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我们呼唤真诚的沟通,时代呼唤真诚的沟通。
很多时候,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一个微笑,也会给一个人的心灵带来一股暖流。
沟通,是人间盛开的最美的花,带着清香,把爱散播四方。
5.与父母沟通从心开始 篇五
目前,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治病与看病的关系,病人的需要与医生的救治是息息相关的。在市场经济时代,医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都以病人为本的精神服务百姓。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疗活动,还能使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患者的整个病史,做出准确的疾病诊断和及时性的治疗,从而使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达到病患者健康需求的目的。
第一讲 沟通的魅力
一、沟通的基本含义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
它有三大要素即:
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②达成共同的协议;
③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二、沟通的重要性
有了良好的沟通,办起事来就畅行无阻。沟通涉及到获取信息或提供信息,在这种或那种之间,或对他人施以影响以理解您的旨意并愿意根据您的愿望行事。然而,许多问题都是由沟通不当或缺少沟通而引起的,结果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误传或误解。要想获得有效的沟通,了解什么地方会出错,无疑是大有用处的出发点。
三、用心沟通才能达到有效沟通
1.确立正确的服务心态——把患者当做家人
2.转换立场——如果我是患者我需要什么
3.“区别对待”
对待不同的患者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沟通。如:
儿童:要用和蔼亲切的语气和他/她交谈,并转移其注意力,以消除紧张不安的感觉。
成人:最好用理智而明确的沟通方式告知对方病情,并认真积极的帮助病人寻求解决方案。
老人:要委婉的告知对方病情,并安慰病人,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医治态度。
4.有效沟通的三原则
(1)有笑声沟通
强调人性化作用。沟通要使参与沟通的人员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只有心情愉快的沟通才能实现双赢的思想。至于有效沟通手段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2)有效率沟通
强调沟通的时间概念。沟通的时间要简短,频率要增加,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沟通的目标。
(3)有效果沟通
强调沟通的目标明确性。通过交流,沟通双方就某个问题可以达到共同认识的目的。
第二讲 医护人员接待患者的沟通技巧与接待礼仪
一、接待急诊、门诊患者
1、不慌张,不乱跑,迅速反应,沉着果断
2、快速弄清患者痛苦所在,指示明确、清晰
3、迎接、接待时不失礼仪规范
二、对待不同患者的沟通技巧
孕妇、老年患者、年轻患者、患儿
场景演练
第三讲
情景互动
交换角色
沟通的艺术——说话的技巧
一、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
(1)患者来医院究竟想获得怎样的服务?
(2)为什么当医生自认为在充满同情心、尽心竭力地为病人诊治时,病人却满腹抱怨?
(3)问题何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4)如何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风险?
二、影响沟通效果的要素
(1)知识水平
医生的专业术语让病人云里雾里
解决方案:尽可能以浅显易懂的话语明确告知病人病情及救治办法
(2)声音、态度
众多的病人让医生产生不耐,对病人甚至大声呵斥
解决方案:不负责任的诊治十个病人,不如认真救治一个病人。热忱、耐心的对待自己的病人是对自己职业的敬重。
3.沟通技巧
1、明确医患想知道什么
2、巧妙对患者提问
3、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
4、对患者的病情告知应巧妙处理
三、如何面对患者的不满、抱怨和投诉
1、认真分析患者情绪产生的原因
3、衡量患者投诉的影响并认真解决问题
4、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医患沟通方式
1.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把这类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与家属预约后根据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沟通,例如在晨间交班中,除交接医疗工作外,还要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家属不满意的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工作。
2.交换对象沟通:在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困难时,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患方沟通;当医生不能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时,换一位知识层面高一点的患者家属沟通,让这位家属去说服其他家属。
3.集体沟通:对患有同种疾病较多的患者,医院可召集家属,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起因、治疗及预防知识。这种沟通,不但节约时间,还可促进患者间的相互理解,使患者成为义务宣传员,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4.书面沟通:为了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医院实行了书面沟通,把一些常规问题印到书面上,便于患者家属翻阅。例如,新生儿病区因无人陪伴,家属完全不了解病儿的治疗、生活情况,除有限的探视外,医务人员还将宝宝在病区一天的喂养、洗换、护理、治疗等共性情况以及出院随访,喂养护理知识等编成小手册,发给每位入院婴儿的家属,达到沟通的目的。
5.协调统一沟通 :当下级医生对某疾病的解释拿不准时,先请示上级医师,然后按照统一的意见进行沟通;对诊断尚不明确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护人员要进行内部讨论,统一认识后再由上级医师与家属沟通。
实物对照沟通:某些疾病,口头和书面沟通都困难,可辅之以实物或影视资料沟通。比如对先无性心脏病患儿的家属,医生可用心脏模型结合画图进行讲解,家属就会形象地了解疾病到底出现在哪个部位,如何进行手术修补等;再如骨科患者,患者家属不知道骨病在什么位置,骨科医生便拿出人体骨架,用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讲解。
6.《沟通从心开始》演讲稿 篇六
大家好!我的手机每次开机,都会首先看到六个字:“沟通从心开始”。这也正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中国移动的这句广告语,之所以被我用来作为这次演讲的题目,是因为它一语道破了沟通的要诀。中国移动还有另外一句广告语,同样是六个字,高度概括了沟通的重要性,那就是“沟通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在与各式各样的人,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沟通。一句问候、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沟通的传递。沟通融入了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沟通是联络感情的重要桥梁。原本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是通过交流沟通成为朋友甚至知己。就像我们,可以说是从四面八方会聚于海医,又成为师生、同学、朋友。这不仅仅是缘分,而更多的是源于一天又一天的交往与沟通。古人也曾说过: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意思就是:不要说世上没有可以谈心的人,如果你懂得说话,不妨说一会吧!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是与谁之间的沟通,都可以将大家由彼此的陌生到相互的熟识。对于学习、人际关系等等,在这一独特的过程中,我们学会成熟、理智,更是一种思想融合的表现。
随着时代的迅猛进步,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正是这种时代的压力,决定了沟通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课题。沟通也就成了当今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最大需要。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人与自然、社会之间需要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与自己内心也需要沟通。沟通,应当从心开始,从真诚开始。
自我沟通--承认自己的价值,正确地评价和认识自己,修正过去,振奋现在,调整将来。
人际沟通--消除相互的猜疑,促进相互的信任;消除之间的隔膜和矛盾,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融合。良好的沟通能力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人际环境,进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沟通,又必须从心开始,从真诚开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大家对你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和大家在共同的蓝天下共同进步,共同分享人生的甜和美。虚假,只能是骗取一时的信任,而最终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我们呼唤真诚的沟通,时代呼唤真诚的沟通。
很多时候,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一个微笑,也会给一个人的心灵带来一股暖流。
沟通,是人间盛开的最美的花,带着清香,把爱散播四方。所以,只要你能用心去了解对方,真心地去理解对方,就会形成一条畅通无阻的沟通纽带。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开开心心,每个家庭都会幸福无比,那么我们的国家自然也会强大起来。
7.爱,从心开始 篇七
一、用爱的眼睛鼓励孩子
幼儿教师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第一开智者,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是幼儿效仿的榜样,所以,必须正人先正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孩子们能从老师的眼神中得到赞许、信任、鼓励和肯定,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老师的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和孩子们一起的时候,有的孩子往往会被我们忽略,这些被忽略的“部分”慢慢会失去信心。上学期,刚和孩子接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慢慢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宗养志是我们班比较内向胆小,不怎么爱说话的一个孩子,可是他又总是喜欢逗逗别的小朋友,而有的小朋友并不喜欢他,所以经常有小朋友打他的小报告,但每次问他的时候,他都默不作声。在和小朋友游戏时,他经常会和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小朋友们不怎么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宗养志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针对这一情况,我就有意识地接近他,多关注他,会摸摸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有什么事也要大胆地说出来,和老师、小朋友多交流,慢慢地,他有时候会跑过来和我说说他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我也会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小朋友们也时常和他一起玩了。
我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在关注聪明懂事的孩子的同时,请别忽略了那些内向的孩子”。爱是一种教育手段,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关注,多一份关爱,会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
二、用真诚的心关爱孩子
幼儿教师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社会情感。这种爱既要具有母亲般的细腻、真诚,又要具有理想的光彩。这种爱不娇、不溺、不偏、不倚,不因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如何或家长的地位高低而变化。这种爱更是开启孩子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灵。当孩子真正感受到我们的爱时,他们也会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爱———温暖而又幸福的爱。
一名幼儿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孩子们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和微笑,而比这还要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孩子们对自己的喜爱。对孩子们来说,老师的微笑是爱最完美的表示,而这感动孩子的微笑就是来自于教师的心灵对孩子的爱的呼唤,也来自对幼教工作的一份责任感。孩子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正处在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会给孩子们以生机勃勃的好印象,也会使幼儿的心境能每天保持着轻松和愉快,慢慢引导孩子形成健康、开朗的性格。
三、用宽容的心包容孩子
孩子正处于成长的懵懂期,他们调皮、好动且想象力丰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顾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了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要有无限的爱和包容心,否则,会容易因孩子的不听话而恼怒。
宽容如阳光,照亮孩子的心;宽容如春雨,滋润孩子的心;宽容如爱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萌芽。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宽容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爱的阳光里健康地成长。宽容之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引导孩子朝着幸福的彼岸前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对于这句话,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怎样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呢?在我踏上工作岗位的这一段时间里,我领悟到,作为一名新教师,师德是一门必修课,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品行,是一种自觉内化的高尚情感。而我们更应该以一种真诚、宽容而发自内心的爱关心每一个孩子,给予孩子们更多的亲近感、信任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份爱的温暖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的熏陶。
8.和谐沟通 从心开始 篇八
一年级上期,小朋友们刚刚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许多的新奇的事物让他们对小学的生活充满了期待。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彼此熟悉后,一些小摩擦就开始出现了。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我们班的昊昊总喜欢打人,引起了许多小朋友家长的不满,让我着实很头疼。
[案例一]
昊昊和欣欣是同桌,他们都属于身材修长型的小朋友,坐在一起时,手臂容易碰在一起。只要欣欣碰到了他,他就掐欣欣。欣欣比较胆小,不敢告诉我,终于在一次吃中午饭时,昊昊掐她,她看到我就“哇”的一声哭出了声来。我检查了欣欣的手臂,他将欣欣的整个手臂都掐青了。欣欣的爸爸看见自己的女儿才开学没多久就被欺负成这个样子,火冒三丈,给我打了电话。
[分析]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这个问题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教育层面,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不能保证一个孩子的人格的完全成长。在事情发生后,我做了掐人事件调查:这不是偶然的事情,而是持续了一周左右的事情,欣欣的手臂虽然青了,但欣欣也掐了昊昊,欣欣是女孩子,下手比较轻,所以昊昊的手臂上没有留下痕迹。昊昊下手重,掐人很疼。两人掐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手碰在了一起,对方不肯退让,就对掐。在现在的社会里,许多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都是父母心头肉。昊昊的父母在区县经营着自己的公司,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将孩子交给婆婆爷爷照看,父母比较溺爱孩子,很少对他进行德育教育,所以昊昊性格比较冲动。在昊昊幼儿园的时候,昊昊便经常打人,这个坏习惯一直没有改过来。而欣欣的爸爸在回家和女儿吃饭时,发现了女儿手臂上的掐青的手臂,心疼极了。后来欣欣的妈妈给我打了电话,原来,她妈妈一早就发现了欣欣手臂上的掐痕,欣欣妈妈让欣欣自己学会处理这些事情,欣欣的妈妈便没让欣欣把这件事及时的告知老师,这耽误了老师及时处理事情。
[策略]
1.及时沟通:面对这样的状况,及时通知家长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要让昊昊的家长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我拍了图片发给昊昊的妈妈,并将事情的经过也告知了昊昊的妈妈,还将欣欣妈妈的电话号码给了昊昊妈妈,让昊昊妈妈主动给欣欣妈妈打电话。这样的做法可以让欣欣家感受到昊昊家的诚心,为两家的关系埋下了良好的种子。
2.家校共育:在经历这件事后,我建议昊昊妈妈多关心孩子。我也时常将昊昊在校的表现告知家长,进行家校共育。
[案例二]
昊昊画的画被瑞瑞不小心撕开一个角,昊昊一激动就朝瑞瑞的背上重重地踢上一脚,瑞瑞一下子跌落到了地上,嚎啕大哭起来。晚上,瑞瑞的妈妈发现瑞瑞的尾椎的地方有大面积的淤青,非常生气,在家长联系群里公开指责昊昊的行为,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群里闹翻了天。
[分析]
1.昊昊屡次欺负同学,在同学,家长,老师之间留下了非常坏的印象。这一次瑞瑞的妈妈在家长联系群里的公开指责更是激起了家长们强烈的反应。
2.习惯问题:当欺负同学成为一种习惯时,这个习惯是非常难改的,改起来也非常不容易,这需要长时间的纠正引导。而家长的反应是让自己的孩子躲避昊昊。
3.打人原因:据我的询问调查,这一幅图是昊昊最宝贝的一幅图,这幅图被美术老师表扬过,是昊昊上小学以来画的第一幅图。昊昊的性子非常冲动,见自己画被撕后,内心愤怒,所以动了手。
[策略]
1.及时处理:当看见瑞瑞妈妈在群里质问昊昊妈妈的时候,我第一时间给瑞瑞妈妈打了电话,做好沟通的工作,让瑞瑞妈妈平息怒火,将孩子带往医院进行检查。接着,我又给昊昊妈妈打了电话,让昊昊妈妈赶到医院,进行当面的沟通。最后,我在家长联系群里传播正能量,扭转局势。
2.深入处理:因为昊昊的行为以及之前大大小小的伤人事件,导致许多家长的心里都在担心自己的孩子人身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甚至有家长要联名要求昊昊退学。在这件事情上,我采取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道之以德,齐之以理”的方法。我告诉家长,瑞瑞早已原谅了昊昊,还要跟昊昊做好朋友,可我们的家长却将这些珍贵的友谊斩断。而我,作为一名班妈妈,每一位学生都是我的孩子,我不会将任何一个孩子往外推,我会紧紧的将每一个孩子搂在怀里保护他。
3.付出师爱:爱是教育的前提。对于昊昊,我主动放下架子,亲近他,时常用事例告诉他一些做人的道理,教会他明辨是非。渐渐的,他尝试着改变自己主动去跟同学玩。同学遇到困难,我教导他要主动帮忙。当有同学欺负他时,我教他学会原谅别人。渐渐的,昊昊的纪律越来越好,成绩也越来越好。因为昊昊活泼开朗的性子,许多小朋友都爱跟他玩儿。家长的反对浪潮也越来越小。
4.同窗之情:我告诉小朋友们,昊昊同学有“肌肤饥渴症”,也就是缺少别人的拥抱的人会竖起他们混身的毛来保护自己,当有人伤害他的时候,他竖起毛的就会扎对方。所以啊,大家要学会拥抱他,让他得到大家的爱,尖尖的毛就会变得柔软,变得很温暖。当我说完之后,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去拥抱昊昊,有的还要亲亲昊昊,昊昊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5.家长力量:我们班时常会举行课外活动,会邀请家长们参加。家长们悄悄的躲在暗中观察昊昊,发现昊昊并非流言所说的如此“恐怖”,而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乐观向上的人。从此,再也没有家长向我抱怨过昊昊了。
一个学期总是过得很快,新的学期里,昊昊的表现得到了各科老师的认可,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他了。
[收获与思考]
9.沟通从心开始演讲稿 篇九
沟通是联络感情的重要桥梁。原本是素不相识的陌生客,是通过交流沟通成为朋友及至知己。就像我闪,可以说是从四面八方会聚于炳辉,又成为师生、同学、朋友。这不仅仅是缘分,而更多的是源于一天又一天的交往与沟通。古人也曾说过: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是与谁之间的沟通,都可以将大家由彼此的陌生到相互的熟识。对于学习、人际关系等等,在这一独特的过程中,我们学会成熟、理智,更是一种思想融合的表现。
随着时代的迅猛进步,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正是这种时代的压力,决定了沟通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课题。沟通也就成了当今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最大需要。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人与自然、社会之间需要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与自己内心也需要沟通。沟通,应当从心开始,从真诚开始。
自我沟通――承认自己的价值,正确地评价和认识自己,修正过去,振奋现在,调整将来。
人际沟通――消除相互的猜疑,促进相互的信任;消除之间的隔膜和矛盾,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融合。良好的沟通能力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人际环境,进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沟通,又必须从心开始,从真诚开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大家对你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和大家在共同的蓝天下共同进步,共同分享人生的甜和美。虚假,只能是骗取一时的信任,而最终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我们呼唤真诚的沟通,时代呼唤真诚的沟通。
很多时候,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一个微笑,也会给一个人的心灵带来一股暖流。
10.感恩父母、从心开始实践活动方案 篇十
【引子】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一、指导思想:
鸟儿报答不了蓝天对它的恩惠,小草报答不了春晖对它的哺育,天底下所有的子女都报答不了父母无私的爱,天底下所有的学子都报答不了老师的呕心沥血„„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的美德。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才会主动把爱心传递。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父母、是家族、是这个民族的血液,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存在。我们赖于生存的自然,学习、生活的环境,让我们享受着多少的恩惠,这一切的一切,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用一个感恩的心来回赠。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2、让全班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谁言寸
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让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4、对全体学生全面的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班级“社会感恩文化”,其目的就是不
要受传统“万般结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要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养育之恩,知遇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之情感生根、开花、结果。
三、活动内容:
1、以“家庭教育投入调查”为起点,让学生充分了解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对前途、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2、以情感调动为切入点,开展培养感激父母的亲情、感激社会的胸怀、感激人生的激情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3、以培养学习责任感为落脚点,让感恩之情落实在学生努力学习、报答父母、报效社会的具体行动上。
四、活动口号:
感恩父母,从心开始!
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争当“校园感恩之星”。
五、活动时间:2012、5、8
六、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七、具体措施:
1、利用学校及教室的宣传栏、橱窗等为阵地,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
2、开展“上好一月主题班会”、“唱好一组感恩歌曲”、“阅读一组亲情文章”、“完成一套感恩作业”四项活动,增强育人实效。
3、评出优秀“我为父母献首诗”诗文朗诵节目,“感恩父母”优秀征文,评选“感恩之星”,并推荐参加学校的“感恩之星”评选。
八、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主题阅读篇)
(一)、活动内容:
1、组织学生开展观看感恩影片,吟颂感恩诗歌,推介感恩美文,讲感恩之言的活动。教师帮助学生收集关于感恩主题的美文、故事、诗歌等,有计划有目的的给学生推介一些适当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美文中体验情感,在故事中明白道理,在诗歌中升华激情。有效的利用早读、班会和课余时间组织好“晨诵、午读”活动,也可利用家庭资源,让学生的亲子阅读中感悟真情。
2、集中推介感恩诗歌篇目为:《献给母亲蓓》(海涅)、《致我的母亲》(歌德)、《粗瓷碗》(金波)、《呵,母亲》(舒婷)、《母亲》(洛夫)、《纸船》(冰心)、《红雨伞》(金波)、《父亲从乡下来》(王宜振)、《新月集》(泰戈尔)。集中推介感恩美文篇目为:《父母不会站在原地等你》(田小勇)、《陪他好好活下去》、《请你记住我母亲的生日》(葛闪)、《荷叶 母亲》(冰心)、《和爸爸的电话约定》(张靖)、《告别》(泰戈尔)。
(二)、资料积累:
1、班主任确定班级阅读材料,汇集成册。
2、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本班学生阅读资料的过程。
第二阶段(主题实践篇)
(一)、活动内容:
1、上好一月主题班会。
召开《感恩父母、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养育之恩,使学生认识到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唱好一组感恩歌曲。
利用音乐课,学唱感恩歌曲,做到熟背歌词,熟记旋律,演唱时感情充沛。
推荐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童年的小摇车》、《白发亲娘》、《感恩的心》、《儿行千里》、《常回家看看》、满文军的《懂你》、刘和刚的《父亲》、阎维文的《母亲》等。
3、完成一套感恩作业。
(1)每天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开展“每天表达爱一点”活动,如: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整理房间、为父母装饭、向父母说“我爱您”等,学生做好每日记录。班级根据学生记录及月底家长填写反馈意见后进行评比。
(2)开展“点亮亲情,与爱同行”书信大赛活动,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汇报学习成长情况,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并进行评比。
(3)组织一次“送给父母一首诗”诗文创作及朗诵会,并进行评比。
(二)、资料积累:
1、班主任确定班级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2、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本班学生主题活动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的书面材料由班主任精选后汇编成册。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篇)
1、展示班级在活动中积累的资料。
2、推选一名表现优异的学生并附上该生的主要事迹和相关活动照片送交政教处,参评本月的“感恩之星”。
第四阶段(反思评价篇)
1、根据感恩活动的开展情况,组织开展“感恩之星”评选活动。
2、总结“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积极推广成功的经验,也要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认真检查和考核,形成活动总结。
11.与父母沟通从心开始 篇十一
------心理健康班会实录
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
许勤萍
内容提要: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学生的亲情意识淡薄,只知享受,不懂感恩。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关键词:感悟亲情,理解亲情,学会感恩
活动目标:
1、教育学生感悟亲情,理解亲情,学会感恩;
2、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亲情意识,培养对亲人,他人,及对祖国的感情。
活动准备:
1、编小品;
2、制课件;
3、搜集感人的故事,歌曲;
4、邀请家长参加。活动过程:大屏幕
(看小鸟蓝天图片,听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歌)师:蓝天白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学生们感到他们象笼中的小鸟一样,不能自由自在的飞翔,太多的束缚使他们很苦,很累,很烦。为什么呢?请看小品《**》,你就知道了。
小品: 星期天,学生甲做完家庭作业,看电视.母亲不让看电视,还让学习,矛盾冲突,孩子离家出走.师:大家有没有同样的苦恼?我们已经相处了半年多,都成知心朋友了,请向大家诉诉苦也许我们会帮你走过困惑的。
听学生诉苦„„.父母不理解,烦家长唠叨。
归纳起来:
1、一天到晚一味的让学习,一玩就批评;
2、遇到麻烦时不问青红皂白,一股脑的训斥;
3、总拿自己和别人比,感到没面子;
4、不让自己独自干事。
师: 听了大家的苦衷,孩子们,我感觉你们真的很苦,很累。难到父母真的不理解我们的苦衷吗?
请家长朋友代表发言说说不许孩子干这干那的担忧。家长:
1.怕上网.2.与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成为社会人渣
3.自己小时候没学好,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父母为儿女所作的感人事例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地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爸爸潘天奇和妈妈贺燕雯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
结果,儿子潘子灏得救了,这一对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这个壮举也许是出于父亲、母亲的一种本能,也许是出于他们对孩子的一种爱,韩红的歌《天亮了》展示了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下面请欣赏歌曲《天亮了》。(大屏幕展示)师:在灾难面前,每一个父母总会忘记自己的危险,竭尽全力的去保护孩子,在必要地情况下甚至会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
师:同学们,谁还能举一些感人的的亲情故事呢?
生: 还记得唐山大地震中的那位母亲么?她在废墟里,在小孩吸干了母乳的情况下,她咬破自己的食指,以鲜血代母乳,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她用母爱延续儿子生命。大屏幕:火灾图片
生: 深圳的一位叫卢映雪的母亲,母亲半夜起床发现火灾,围墙又高,一个人攀不上去,她让五个孩子一个一个踩着自己的手爬上墙逃命,当五个孩子平安时,转眼间,母亲被大火吞没,墙外五个孩子声泪俱下地锤打着墙,大声喊着“妈妈,妈妈,妈妈呀”,而墙内的母亲再也听不见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大火扑灭后,人们看到了极为悲壮的一幕:母亲跪在阁楼内的墙下,双手向上高高举起,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师: 烈火中的母亲在母爱的驱使下拼进了最后的一丝力气,将儿女们托过墙头,脱离了危险,而自己却再也没有力气逃离,最后葬身于火海之中,然而最为让人感动的是,就在母亲即将被大火吞噬的一刹那,她心里想着的仍然是把孩子们举得高些,再高些„„ 师: 这说明了什么? 生: 母爱无边,父爱无价.生: 母爱太伟大了.师: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们既要上孝敬老人,下照顾好小的,再加上繁忙的工作,过渡的操劳,使他们早生白发。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一辈子都嫌不够,我们对父母的汇报又有多少呢?
下面我们就来个现场调查:
1、知道父母生日并买礼物的请举手。
2、帮父母洗过脚的请举手。
3、知道父母穿多大鞋的请举手。
通过调查发现: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为父母做的这些力所能及的活实在是少而又少。每天,我们生活在父爱、母爱的怀抱里而不知足,抱怨这抱怨那,抱怨的目的不就是父母让我们玩的时间少、自由少吗?与父母用生命保护孩子的无私的、博大的爱相比,我们的想法是不是有些自私。亲情测试: 带四样美好的东西去旅行, 四样美好的东西中有爸爸妈妈自己.路遇灾难必须牺牲一样东西才能顺利前行,依次类推,一个一个牺牲,让学生体会失去亲人的感受,从而体会父爱母爱的珍贵.师: 由此看来,同学们还是很爱父母的,在生与死的瞬间,我们才想起父母的千般万般疼爱.人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珍惜,才觉得他的可贵.请看小品《**后》 小品: 学生甲到吃饭时间,饿了.一老奶奶 为他做了一碗面, 学生甲很感动,说:”我与你素不相识,你却煮面让我吃,我和妈妈顶了几句嘴,就被赶出家门,妈妈太狠心了.”
奶奶说:”我给你一碗面,你就感激,你母亲给你做了十几年的饭,你怎的不感激.” 学生甲理解母亲,回家认错,母子相互理解.师:有时候我们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却视而不见。孩子们呀,趁父母安康之时,尽情珍爱亲情吧!别在有生之年留下任何遗憾。父母这样的爱我们,我们怎样报答父母呢? 学生发言:
1、给父母一个惊喜——节日送礼物,尤其是在父亲节和母亲节时,自制贺卡表真心;给父母洗洗脚,捶捶背,按摩按摩,放松他们一天的疲劳。
2、帮父母作家务——洗碗,拖地,做饭,洗衣,让父母欣喜地发现我们能自立。
3、陪父母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让父母了解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知道我们长大了,不再是小孩,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独立干一些事。
4、节约零花钱
5、好好学习,力争好成绩,这是父母最大的心愿,因为面对竞争的时代,父母不想让我们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全体起立和老师一起举起右手宣誓: 1 节日送礼物。2帮父母作家务。3陪父母聊天。4节约零花钱
5好好学习,力争好成绩。
现在回头想象,你是否已想出解决开头同学们所遇到的问题的办法了呢? 学生发言: 1.常与父母沟通、交流,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以书面形式的;
2.当父母在真的生气时,主动帮助父母干家务,等父母心平气和时,再提自己的合理要求. ......
如果我们能这样,父母就可以理解我们,放心让我们做事了。听完学生们的发言,下面请家长朋友发言。
家长朋友发言:平时我们家长经常在说我们很关心孩子,以往可能是只管生活吃饱就行,现在可能就是让学生学好就行,我们注意到了孩子的衣食住行,但却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心理,也不理解孩子,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想着有这么好的条件,他们不认真去读书又能去干什么呢?现在看来,现在的孩子和我们读书的时候有着很大的区别,今后还是应该从多方面跟孩子去沟通一下。全体起立和我一起说:“谢谢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相信我们吧!我们会成为你们的好儿女的。
孩子与家长拥抱,说:”爸爸妈妈,我爱你”
师:通过这次心理健康课,我想我们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会有一定的沟通和理解。
12.教育:从心开始 篇十二
大家对教育现状的不满,由来已久,不外乎以下的现实:
[1]从高考制度来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成才方式,并没有任何根本上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带来的是社会就业问题;
[2]不论学习知识是如何的多,学位如何的高。动手实践能力的低下,是公认的事实。经历了10多年的教育,学生们仍然需要在社会中从头开始他们学习一些常识:独立思考、做事的态度、基本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等。对老百姓来说,倾其一生投入的子女的教育资产,跟冷酷的现实相比,是一条壕沟:无法理解,也不能原谅;
[3]在教育的整体环境中,学生、教师和家长都不快乐。学生被揠苗助长,教师在职业的现实要求面前屈服,家长在希望的田边眺望和祈祷,看着田里的庄稼任人蹂躏,插不上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其实,教育早已经沦落为世俗成功的工具了。对于知识和技能的热衷,不是导向人的内心的培养,人生幸福的向导,而是导向现实成功的窄门:读好书,找一份好的工作,有机会的话,出人投地。一个人的一生,如此地单薄:从出生的那一天,就看见走向天堂的所有道路,这,就是我们希望的一生吗?
如果我们的教育带给我们的只是一条从头到尾的光滑的高速公路。那么关于幸福、关于价值、关于爱、关于恨,关于成功和失败,所有人生旅途的风景,难道只是不足挂齿的装饰和碎片吗?
所以,生活是如此广阔和重要,可以想象得到,教育的不足是那么显而易见地:
[1]不鼓励思考
总是在乎问题的答案的唯一性,本质上就是不鼓励思考。既然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那何必要想呢?大家都知道,那个正确的答案,在教学参考书中,在老师的口中。学生们从无数次考试中得到的教训就是:不被老师打勾的选择都是错误的选择。
[2]对权威的盲从
对权威的盲从,不仅剥夺了思考的自由,而且助长了胆怯。因为最安全的做法,是不用出格。所以,创新是越界,而不被鼓励。
创新的通俗说法,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3]教师在职业中挣扎
有良知的老师,都是育人重于授业。老师是最了解教育需要什么的了,但他们在职业的现实中徘徊:没有升学率,就没有价值,就没有工作,就不能在现实中存活。
关注人的内心,就要放弃世俗的欲望和奢求;关注职业效果,就要严格要求:如果可以用“为了你将来好”的理由,惩罚或用条尺抽打学生的手板,那么家长和学生就都不应该抱怨什么呢?
孩子会很听话,会去学习音乐和芭蕾,学习机器人。但我们永远不要希望拥有贝多芬和比尔・盖茨。
[4]家长没有担负教育的责任
受教育的方式,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里面了事。完全不是。
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细节。
家长才是担负教育的重要力量。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向学校:好的就是自家教育的好,坏的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
这不是谁付钱的问题。即使你付得起所有的费用,但学校也不会教给孩子所有需要的.东西:比如,勇敢、冒险等等。学校是根据你的收入来定价,而非孩子的需要。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人财产,也不应该是家长未能实现的自我价值的寄托所在。
你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难为孩子。还有,与其跟孩子抱怨自己的后悔,不如自己给孩子带给头,做个表率如何?
孩子的冷漠和暴力都是周围的环境传承给他的。他恨社会,不是他本身就恨,或跟了谁谁谁学坏。而是在他的周围,没有谁真正关爱他。
这样看来,不全是青春的错误,也不全是网吧的错误:看见孩子的偏激,固执,甚至暴虐的情绪,是否该想想,是否自己平时的表现也是这样?
物质条件的丰饶,一点也代替不了真情的交流,跟孩子做朋友吧!
13.教育从心开始 篇十三
“教育从心开始”早就被人们提出来了,但一般的人都会认为这是指对学生的关爱,而我认为它更深、更广的含义应该指教育的机智。被人们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那么,它不是一门艺术吗?因为艺术需要体现美和创造性,而教育正好体现了这个特点,一个搞艺术的人,难道不需要用心吗?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给学生师爱。教育如果没有爱无疑于茫茫沙漠没有水源。但这“爱”,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方式恰当的爱能让学生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与幸福,这种爱如同涓涓的细流能让学生干涸的心田得到滋养;反之会让学生感受到火上浇油的烦躁与愤恨。要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爱”。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在教学中讲究技巧。我的音乐老师李巧红的成功教学案例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班新选的那个音乐委员因为胆量小放不开,高音部分总是上不去,李老师就对她说:“你的声音很好听,这首歌更好听,我想跟着你学,请把我也当你的同学,放开了唱,一定能唱好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那以后,自信点燃了她学习的激情,笑容随时在她脸上绽放。就是这句微不足道的鼓励却让这个学生得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我想起人们常说的: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学生辉煌的人生,也可以摧毁学生理想的城堡。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注意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遭遇偶发事件一定要冷静,要处理得灵活。有的年轻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硬逼学生交出看的书籍,可有的学生就是不愿交,于是和学生抢、厮打,最终不了了之。用一个眼神、一句话去提示他,让他自己把书收到课桌下,下课后再找他谈。难道这不是良策吗?课堂上还有更多的偶发事件,比如教室突然飞进不速之客,并且已经虏获了学生的心,不妨就此开一个“如何保护动物”的主题班会;再比如罕见的白雪让学生目不转睛的时候,何不让他们一次看个够? 当今这个社会只要你能取得教师资格证,能被学校聘用,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就这一点来说当老师很容易,但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的很难,学生是活生生的发展的个体,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所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改进、完善我们的教育方法。既然选择了做人梯,那么我们就应该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双慧眼,用机智去经营教育。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859年,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像一颗炸弹扔在了教育阵营里,触动了占据各种立场的人士的神经,一场争论从那时至今未休。教育关乎知识,知识关乎课程,课程研究正是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
在当时,斯宾塞对古典学科占据学校课程的主导地位极为不满,于是,针对社会上重虚饰、轻实用的知识价值观进行了批判。他依据五种人类活动,即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的闲暇时间满足
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确立了按价值大小排列的各类知识。这些知识的最高目标是,有利于人的完满生活。在此基础上,斯宾塞最后得出结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在这里,我的任务是尝试回答这一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回答之前,先来确认在这个问题中,“价值”是对谁而言。
知识具有对个人和对社会的双重价值。对于个人,知识具有心智训练价值、自我实现价值、人格发展的价值,即增加智慧、解决问题、提升人格的价值;对于社会,知识具有生产力价值和促进社会文明的价值。鉴于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因此,提升个人素质,社会整体素质即获得提升。我的思路是,将知识的价值着眼于个人,才可能获得社会的长远、可持续的进步与文明。而那种用个人幸福和社会安宁来换取社会经济的一时繁荣的,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知识观,也必然导致一种急功近利式的课程观。我们拒绝一种线性的、封闭的、工艺学取向的课程研究,尽力把目光从教育本身投向课程以外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投向被课程遮蔽的每一位教师和学习者的内心。这也正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解释学、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所关注的焦点之所在。在这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性的课程问题,不只是一个教育上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的、政治的问题,此时探究课程问题,就需要批判性地考察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我认为,成就个人幸福,以至成就人类幸福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掌握相当于生产力的钾识,可以喻为是做蛋糕,掌握的知识越具有生产力,这个蛋糕做的就越大,但是,人生和社会的终极目的就是做大蛋糕吗?不,是文明、是进步、是自由、是幸福。做蛋糕是为了享用这美食,因此,在当下这个社会生产力空前发达,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里,站在个人幸福及全人类幸福的高度上,我们可以说,那种关于“如何分享、细细品尝这蛋糕”的知识,即增进个人自由、增进社会民主的知识是更为有价值的知识。
这便是我交上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现代答案。
缤纷成就和谐
三个学生走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有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世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呼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
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绎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子曰“有教无类”。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尊重不同的学生,尊重不同的看法,尊重不同的选择,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对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保护;对各个学生的学习陋习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学生;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学生„„正是每个学生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缤纷的色彩,——为何? ——缤纷成就和谐!
师爱无限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师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开始,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发自心灵深处对学生的爱,去挖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自我肯定的积极情感,并转化为学生自信、向上、进取的动力,从而达到教人、育人的目的。
师爱是心灵的沟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人的深处。”作为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去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这样,你会感到一种心灵的愉悦,这份愉悦来自学生带给你的感动,它如蒙蒙细雨般滋润,如融融春意般温暖。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人者,人恒爱之。”只要你付出爱,用心去爱,就能感受到来自学生的爱。
师爱需要换位意识。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当有了缺点或错误时,往往害怕老师批评,特别是不希望老师当众批评。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陶行知先生曾告诫师范生:“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的确,我们必须蹲下身子,学会变成孩子,要有一种换位意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理解学生,真正把师爱转化为激发学生追求进步、积极进取的力量源泉。
师爱需要讲究艺术。有些教师埋怨:“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重老师,一点也不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这恐怕就是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分,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至学生“谈师色变”。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近似溺爱,对学生缺乏基本要求,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过犹不及,爱学生不等于放任自流,但更不能吝于施与,关键是要讲究分寸,讲究艺术。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教师既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也要注意师道尊严,才能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师爱是催生百花的春风,是抚慰心灵的阳光,是滋长希望的土壤。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用“心”去爱学生,让你对学生的爱孕育出教育的累累硕果,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去做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师爱无限。
职业道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但丁曾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不足。”因此,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于是,那位坚持取出最后一块纱布的护士遵守了自己的职业道德,那位坚持给一个学生上完了一节课的教师也遵守了教师的师德。那么,我们如果能够做一名教师,也必须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因为这是对真理的永恒追求,对责任的永不言弃。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教师的关爱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缺乏师爱的班集体是不和谐、不快乐的,孩子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成长,势必形成不健全的性格和个性品质。教师的爱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教师,仅仅具备热爱学生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教学需要教师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另外,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教书育人,需要自己有一桶水才可以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认知、情感、能力、价值观等等,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核心要求是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时,要运用教学机智灵活而巧妙地处理,灵活多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搞恶作剧,若立刻处理,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若不予理睬,会影响教师的威信,使学生变本加厉。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以使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下去。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是不一样的,其智力、特长也是不一样的。作为教育者,应依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职业道德是一名护士的职业灵魂,也是一名教师的职业灵魂。
用细节绽放美丽
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成功的玫瑰终将绽放出最动人的美丽。——题记
山间的花儿知道,自己只能盛开一次,因此,它细心地张开每一片花瓣,细心调整每一片花瓣的角度和色彩,最终绽放出令人惊叹的高雅。
天上的彩霞知道,自己只能绚烂一次,因此,它细心地铺开每一片云霞,用心设计每一片云霞的浓重轻淡,用心舒卷霞光的灿烂和风采,从而成就了上帝领空那最美的花园。
青春的我们知道,我们只能年轻一回,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静静地守候成功殿堂的幸福花开。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遥想战国时代,蔺相如大智大勇而又慎于细节,把握好献璧于王而请指示于王的关键时刻,方能够有礼有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而一代剑客荆轲虽刚勇过人,但在“执秦王之手,握秦王之袖”的关键之处犹豫徬徨,致使良机错过,酿成了刺秦不成,荆魂归阴,血溅秦廷的莫大遗憾,亦为千古之人敲响了“切莫疏于细节”的警钟。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放眼航天事业,我国“神州号”系列飞船之所以能够发射成功,是因为航天人细心严谨,认真把握飞船发射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细节。而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后不幸失事坠毁,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一个细节没有做到位。小小的细节失误,造成惨重的航天事业损失,令人惊愕,令人扼腕沉思。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长于幽默而慎于细节,终成为相声表演艺术大师;贝多芬才华超人而又慎于细节,注重推敲每一个音符,他的交响曲才成为最美的“天堂之音”;我国历代的伟大诗人,文采雄奇而又秉承“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原则,才有了“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潇洒飘逸,才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新奇别致,才有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睿智哲理。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当然,这里的慎于细节并不是不辨本末;这里的细致入微,并不是要畏首畏尾。胸有全局而又慎于细节,大智大勇而又细心慎重,这才是人生成功的有力保障。
山间的花儿,用细心描绘高雅;天空的云霞,用细心泼洒绚烂。我们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也一定会用“慎于细节”绽放人生的美丽。
用生活丰富教材 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以本(教材)为本”的意识十分顽固。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当“圣经”来使用,认为“书上有什么,我就讲什么;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讲;写进书本的都是正确的。”不会把书本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处理,合理运用到生活中,以致于在殡葬的时候出现这场闹剧。我们现在有些教师把自己束缚在教材中,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掰开揉碎,繁讲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认为只要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现代课程论强调课程是“教科书与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因此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新课改的精神告诉我们: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等,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使我们重新认识教材的“法定”性质,只强调“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必须突破教材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应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沦落为教材的奴隶,既要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不依赖教材。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听到朋友的夫人责骂拆表的孩子之后,连连摇头说:“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他亲自到朋友家里把小孩领出来,带到修表店看师傅修表。陶行知对那位夫人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赶走。”由此看出,只有将“生活”这本教材灵活的运用好,并将书本知识融汇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观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就应具备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其实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包括学生的经验、生活的环境、教学设备设施、自然和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等。只要我们留意生活、敏锐观察,丰富的生活积累将成为我们教学信手拈来的生动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只要我们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就一定能“化平庸为神奇”,使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价值得到“超水平”发挥。
实施创新型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创新及创新型教育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如何实施和推进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首先,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创新。因为思想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决定性因素,在教育工作中,思想理念尤为重要。作为创新型教育的实施者——人民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观点和理念。从新的教育观来看,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内容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新的人才观来看,不仅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人才,而且只要是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并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合各个领域需要的人才。从新的教育质量观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即教育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并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素养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教育既有传递性又有创新性。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欲望,能创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具有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艺术,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再次,教育的内容需要创新,包括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等。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传授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这一模式下,教学过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型教育教学的模式则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知识内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灵活性,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对知识的自悟。因此,实施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三个层次上着手来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最后,需要营造创新型教育的良好氛围。好的环境才会有好的发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机关要转变过去的职能和作风,改变旧的思维定势,实施学校特色建设工程,指导校、系从各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选准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速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为信息化远程教学创造条件。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才是创新教育的意义所在。
知行合一 贵于行之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的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曾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所成就。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每个人都可以重新开始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在面对困难、烦恼、失败时,敢于直接面对。重新开始,我们就会说这个人很坚强。可重新开始只属于遇到失败的人吗?我们说:“NO!”重新开始属于每个人,人人都可以选择重新开始。不管你曾经失败或是成功,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重新开始犹如冬日中的傲梅不畏严寒,战胜困难;重新开始犹如沙漠的水源滴滴可贵,挽救生命;重新开始犹如浴火中的凤凰冲破困难,飞向光明。淡然看待过去,摆正心态微笑生活,重新开始,会带你走向更为精彩的人生。
邓肯是美国第一位现代舞蹈家,她的舞姿、她的气质无一不显示着动人的风范,然而就是这么成功的她,经历了无数次的重新开始。
在当时,现代舞蹈不为人们接受,尤其是王室贵族都极力地反对邓肯,认为她的舞蹈不是正规舞蹈,会危害统治,因此没有一家舞团愿意用她,她贫穷到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但是这并没有阻挡她前进的脚步,她没有因此而退缩、消极,而是选择了重新开始。坚持自己的梦想,把每一天都当作是自己追梦的开始。最终现代舞成为舞坛的主流,她被称为“现代舞蹈之母”。邓肯终于获得了成功,人们也都敬佩她的坚持。有人采访她,问她:“您现在获得了成功,以后就可以好好休息,享福了吧?”邓肯却说:“不,成功只是昨天的成功,舞蹈没有止步,我要重新开始。”
站在失败中,重新开始,我们说这是一种坚强;站在成功上,仍能坦然面对,选择重新开始,我们说这是一种品质。
有太多的人喜欢回忆过去,怅然若失,怀念过去的辉煌,感叹如今的沧桑。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对自己说一声:“没有关系,重新开始。”当然,重新开始,不是忘记过去,不是跟过去一刀两断,而是不要沉浸在过去的情绪中。不管你的昨天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辉煌也好、苍白也罢,过去就是过去,不会回来,我们要做的是,坦然面对,选择新的开始。
重新开始就是小鹰折翅后飞向蓝天的勇气;重新开始就是哪里跌倒哪里站起的坚持;重新开始就是雨水落下形成水蒸气上升的乐观;重新开始是一切美好的开始、一切成功的开端。学会重新开始,就找到了成功大门的钥匙,找到了通向成功的路。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过去,昨天所有的失败已变成过眼烟云,不要因一时的成败而否定整个人生,从头再来,重新开始,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选择。
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孔子曾经说过:“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生只有喜欢上了这个老师,才有可能会喜欢这个老师的课,真正接受这个老师传授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内涵是一回事,而要让学生喜欢自己又是另外一回事。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呢?我认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关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用同样的模具刻出来的。”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作为一名教师,应尊重、关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这种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一,他们会在思想上有不同、行为上有差异、成绩上有高低。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是因为在这方面出现了“爱”的倾斜,致使学生意见满腹。尊重学生是赢得学生尊重的前提,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只有教师做到真正地尊重、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热爱教师。
二、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
教师易当,但当好难。因为教师不但要把书教好,而且还要把人育好。我们不但要扮演“教师”的角色,同时还要扮演“家长”“朋友”的角色,而且不但要扮,还要扮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教师。
一个学生曾这样写道:“课堂上能用眼神关怀我,当我疲倦、厌学时给我以提醒,课下能够静听我的心声、排解我心中烦恼的老师,才是我崇拜的偶像、学习的榜样、信赖的朋友!”还有一个学生写道:“老师,我缺少的不是批评和斥责,而是关怀、理解和包容。”从这些学生真挚、诚恳的话语中,我们是否读懂了学生那颗既需要严又需要爱,既需要教又需要哄的幼稚无邪、天真烂漫的童心呢?一方面,他们那颗充满求知欲望的心需要我们去满足,他们那颗童稚的心灵需要我们去塑造。另一方面,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所遇到的诸多烦恼,又需要我们去引导、去解脱,使他们愉快地度过青春期,排除成长所带来的烦恼,从而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而且要在生活中积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在生活中和学生交朋友。
三、技高一筹,德才兼备,以德服人
在学生的心目中,文化修养高,德才兼备,能够在某些方面让学生产生敬佩之心,也是一个好老师所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苦练教学技能,争取使每一节课都能妙趣横生、充满活力,都有学生意想不到的内容。当然,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之功,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创建和谐校园
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校园是学生每天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像海绵一样汲取着知识的养分;老师像园丁一样辛勤地耕耘着。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希望在一个和谐的氛围内学习和教授知识。因此,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给了学生文化知识的启迪,使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学生知识的雨露,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校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同样也需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互相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才能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更需要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作弊的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严谨、文明,有利于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学风、良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良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吸引每一个学生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以此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与父母沟通从心开始】推荐阅读:
与父母沟通问题08-11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09-03
沟通,从心开始---浅谈医患关系演讲稿09-21
第5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 教案07-05
如何与父母进行良好沟通主题班会教案06-27
沟通,从细节开始08-22
沟通从改变对话开始07-30
领导与沟通09-25
组织协调与沟通06-10
沟通与交流论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