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14篇)
1.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篇一
浅谈工会组织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宫 强
青岛新闻网日期: 2007-03-10来源: 青岛日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重要的社会支柱,是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工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实践证明,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要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大力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夯实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基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新建企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职工队伍不断壮大,职工队伍的内部结构、就业形式和物质文化需求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事关能否有效地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好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这也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环节。因此,要加大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的工作力度。要把建会重点放在非公有制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建筑、餐饮、商贸等行业,并积极推动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介机构等新型社会组织的建会工作,不断拓宽工会组织的活动领域和工作范围。要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外资企业的工会组建力度,积极稳妥地做好外资企业工会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要坚持边组建、边规范、边发挥作用,在建立工会并广泛吸收职工加入工会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工会依法开展工作的新路子。
二、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搭建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职工所求、企业所谋、社会所需,是保持职工队伍先进性的关键所在,也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工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一要围绕市场需求、企业用工需求,加强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确定培训重点,丰富培训内容,提高职工群众的劳动技能。二要深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着眼于新型工业化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职工经济技术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健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组织职工群众投身到活动之中。三要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四要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五要加强职工文体活动阵地建设,结合行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职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和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在广大职工中营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注重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建立协调的劳动关系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工会组织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对此,一要进一步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交流沟通情况,使各级政府
能及时了解到工会对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商讨实现维护企业正当利益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双赢”之策,切实从源头上、从整体上协调劳动关系。二要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在抓好现有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镇(街道)推行三方协商机制,及时协商解决本地区、本行业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问题。三要切实抓好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机制建设。把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作为工会的重要工作来抓,以非公有制企业和改制企业为重点,努力扩大集体合同的覆盖面。四要坚持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切实落实职工民主管理的各项权利,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加快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做好困难职工群众的帮扶工作,既是工会的一项基本职责,又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困难职工群众的帮扶要从以往的生活救助向政策帮扶、就业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等综合帮扶拓展,主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落实和维护好困难职工群众的就业权。创造条件让困难职工就业,这是对困难职工群众的最大帮扶。要充分发挥工会再就业援助、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的作用,逐步在全市形成宣传教育、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帮扶救助“一条龙”的促进再就业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二是维护好困难职工群众的生存权。加大送温暖资金的筹集力度,健全困难职工档案,推动送温暖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三是保障困难职工子女教育权。建立完善困难职工子女就学基金,形成帮扶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困难职工子女在工会组织的帮助下完成学业。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会干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要发挥工会组织在推进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工会干部素质至关重要。做好这项工作,一要切实加强教育。紧紧抓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契机,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二要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大胆创新学习培训方式,积极探索工会干部培训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培训质量,真正把工会干部培养成“学习型”、“实干型”的工会干部。三要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定期到基层调查了解和指导工会工作,帮助基层工会与企业建立起相互理解、互相支持的和谐关系;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深入探讨和研究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和完善工会工作的基本制度,实现工会工作的突破和创新。
2.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篇二
关键词:工会,构建和谐社会,作用
0 引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 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 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 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必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 因此更要认真探讨工会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1 工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好稳定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当中,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追求劳动关系和谐, 以“两促进”、“两满意”, 实现劳资双赢为目的和手段, 这正是工会的出发点。要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 工会应协助党政不断解决建立稳定协调劳动关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准确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与呼声,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妥善处理职工群众性事件, 化解矛盾。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将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挥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深入基层, 摸清情况, 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对涉及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要及时介入, 合情合理合法处理, 积极为下岗、低收入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2 工会组织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最大限度地组织职工投身改革发展
工会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 做到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把他们团结和凝聚到党的周围, 不断巩固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工会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的多样性发展, 从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的高度, 充分认识工会组建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加强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 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促进发展,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实践表明, 工会组织越壮大, 作用发挥越充分, 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越巩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越有保障。
3 工会组织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切实履行维权职责, 化解劳资纠纷, 维护社会稳定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工会必须依法履行维护和表达职工合法权益这一基本职责, 着眼于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要维护和表达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 首先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包括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 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等制度以及重大侵权事件快速反应制度, 发挥这些制度在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法健全完善工会法律监督组织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实施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制度, 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另外, 要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决好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要密切配合政府有关部门, 重点解决好无故拖欠职工工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漠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侵犯职工人身权利等突出问题。对那些严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 不仅要依法查处, 还要在坚持有基本事实、有法律根据、有处理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新闻曝光, 努力推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4 工会组织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切实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当职工的贴心人
为职工竭诚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帮扶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直接具体的体现。对困难职工, 要从工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 为他们排忧解难, 济难救困。一要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 大力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 建立帮扶职工快速反应系统, 真心实意地为职工排忧解难;二要充分发挥工会再就业援助、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的作用;三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推动国家有关再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监督企业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实现工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目标;四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认真研究解决未参加养老保险而无能力缴费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问题, 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五要办好职工劳动福利事业, 增强工会为职工办实事的能力。工会要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观念, 真正当好职工的贴心人。
5 工会组织要培养工会干部勇于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模范
在工作中, 工会干部都要围绕履行维权职责、密切党群关系这一共同目标, 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共事环境, 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坦荡处事, 倍加顾全大局, 倍加珍惜团结, 倍加维护稳定, 做到气顺、心和、事业兴在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中, 要从严从紧, 但也要做到以人为本, 心平气和, 要以理说服人, 以情感动人, 以法教育人。以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平和维权, 不仅努力减少矛盾, 而且更有效地解决矛盾, 使已经产生的各种劳资纠纷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使不和谐的状态归于和谐。
3.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 企业工会;和谐社会;作用
工会组织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和代表者,企业工会直接面对基层和职工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起到很关键性的作用。
一、积极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
工会很关注劳动工资、劳动条件等职工的热点问题,坚持源头参与维护职工权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职工所求、企业所需、社会所盼、工会所能的一件事,所以我们要做到加强职工收入分配情况分析,密切关注监督是否按时发放职工工資,积极参与最低工资保障。企业和职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抓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工会还要开通维权热线,为职工提供咨询服务,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劳动争议协调组织。及时介入处理事关职工生命安全、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重大事件,以此来化解矛盾。
二、积极组织职工投身改革发展,发挥好组织动员作用
工会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吸引和组织职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企业改革,努力完成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任务。要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调动广大职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促进广大职工通过比、学、赶、帮、超,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引导广大职工在工作实践中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形成“干中学、学中练、练中比、比中创”的良好风尚,真正使劳动竞赛达到促进工程建设,打造精品工程,实现项目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作用。
三、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提高职代会质量,重点抓好规范职代会程序和落实职代会职权,各单位职代会召开率要达到100%。要加大对职工代表的培训力度,使职工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方案,必须经职代会讨论审议,也起裁员和分流安置等审议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必须经过职代会举手表决。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工作。由于改革,机构变动,监督项目部调整好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开展好各项厂务公开工作,更好的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密切干群关系。下大力推进重点、热点问题公开,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三重一大”问题的民主决策等。
四、切实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发挥协调作用
帮扶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直接具体的体现。对困难职工,要从工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为他们排忧解难、济难就困。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开展困难职工生活调查工作,通过困难职工调查摸底,及时了解和掌握困难职工的数量、分布和困难程度。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确定包保联系人,确实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尽全力为生活困难的职工办理低保,做到应保尽保,达到职工基本满意。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把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之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不让困难职工子女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五、充分发挥女职工在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力军作用
工会女职工组织要组织广大女职工投身劳动竞赛中,以“我学文化业务知识、我练岗位技术技能、我能争创一流争当先进”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女职工读书自学、参加培训和岗位练兵,不断拓展知识面,提升业务水平,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发挥女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女职工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现有基础上使女职工综合素质再上新台阶。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教育引导广大女职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工作。
六、做好宣教文体工作,发挥凝聚力作用
工会要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完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职工参与到创新活动中。评选表彰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和标兵,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潜能和活力,推动生产任务的完成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做好劳模选树工作。有重点的开展文体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员工的文化品位,增强员工的健康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干劲和工作热情,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示员工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企业文化阵地的作用。工会要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要加强工会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主要精力用在指导和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上,赢得基层的信赖、职工的信任。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保障信息渠道畅通。及时反映职工的意愿和诉求,进一步加强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各项目部要配好调解员。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度,化解矛盾,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把工会建设成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工会组织要能够发挥其独特作用,全面正确的履行工会组织的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保持同职工群众密切联系,始终把职工群众放在第一位,为职工群众真心真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作者单位:
4.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篇四
2010-6-9 15:26:27 来源: 本站原创 跟帖条
双阳区妇联 李艳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的十七大也鲜明地提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们更好地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对于我区妇联组织把握新时期妇联工作大局,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积极参与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
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推动两性和谐发展为前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社会和谐离不开两性和谐,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对于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因此,实现男女平等,是促进两性在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基本出发点和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党和政府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为实现男女平等提供了重要保障。各级妇联组织必须以宣传和推动贯彻落实基本国策为己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完善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为实现男女平等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要加大工作力度,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推动各级领导机关和决策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实施“两法”、“两纲”,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制定和实施法律、政策、规划的全过程,切实加强监控评估。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争取在资源配置、利益调节等方面向妇女倾斜,从法律和政策上保障男
女两性平等分享发展成果。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进男女平等的和谐氛围。实现男女平等和协调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具体内容。各级妇联组织要切实增强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履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职能,密切关注改革进程中妇女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要重视整合社会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有利于促进男女平等的社会资源,汇聚起推进男女平等的时代洪流。当前,我们要抓住国策提出10周年之际,探索建立国策宣传长效机制,加强长远规划和统筹协调,扩大国策宣传的广泛性。强化对媒体宣传导向的引导和监督,坚决抵制贬损妇女形象的腐朽文化现象,努力营造有利于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引领妇女参与发展为重点。
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和物质之基。解决一切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最终要靠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关键靠发展,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广大妇女群众要赢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必须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建功立业、发挥作用。只有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才能获得妇女自身的协调发展,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各级妇联组织要紧扣发展主题,认真履职尽责,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城乡妇女发展的各项工作,更好地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与发展规律,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争取政策、协调资源、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从而引导我区妇女在参与中求得和谐发展。
我区是个新区,做为长春市的南部新区,我们拥有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虽然撤县设区已经十二年了,但是城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农业仍然是我们的主导产业。因此,为农村妇女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为农村贫困妇女提供有效的扶持和帮助,抓各级各类农村妇女致富典型和文明建设典型,以典型带动广大农村妇女发家致富、争创文明仍然是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各级妇联要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目标,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一是坚持不懈地打造农村妇女小额信贷工程,2005年至2007年6月,协调区信用联社发放小额信贷资金782万元,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这一工程,引导农村妇女在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节能农业中求发展。二是抓好农村妇女科技培训,通过开展“科技服务月”、“三下乡活动”以及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本领。三是抓好农村妇女示范基地和经济合作组织
建设,要在已建立的妇女科技致富基地基础上,继续扶持女科技示范户,培育女农民经纪人,注重发挥科技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四是抓好劳务输出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女劳力转移,拓宽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渠道。五是抓好项目实施,近年来,共实施多种增收致富项目,其中妇女种植和养殖业脱贫项目共帮助了2千多名贫困妇女脱贫,今后我们将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妇女发展。
在城市,各级妇联要按照“发挥妇联工作优势、适应妇女就业特点、用创业促进就业”的思路,继续争取优惠政策,努力推进劳动就业权利的公平和公正,切实抓好对下岗失业妇女的技能培训和各项服务工作;注重发挥女企业家的带动作用,促进和扩大妇女创业再就业。抓好妇女的岗位援助,继续开展“爱心助困、共创共建”、“关注困难群体、促进妇女就业”等活动,今年我们培养了社区创业促就业新典型马闯,她是社区的妇女专干,经历了下岗的艰辛曲折,又艰苦创业,现在有了自己的花卉基地,并安置下岗职工就业。她在市妇联的社区妇女专干工作交流会上做为典型发言,并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创业促就业先进典型。我们在社区建立了10个“巾帼社区服务站”基础上,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引导下岗失业妇女就业;积极搭建巾帼建功的平台,推动女职工岗位成才,目前,我们在全区窗口行业和部门广泛开展“巾帼文明岗”和“巾帼岗位明星”创建活动,引导妇女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
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做好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为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这其中包含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涵。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妇联组织的重要职能。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进一步激发妇女民主参与的意识,增强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群众基础。社会稳定,是妇联组织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全面实施“维权行动计划”。一是加大普法力度,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深入开展“法律社区行”、“法律进万家”等活动。宣传法律知识,跟踪报导典型案例,扩大宣传效果,增强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意识。二是发挥好妇儿工委办公室的职能,在协调推动“两纲”实施进程中,密切与人大、政协及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法推进各项指标的完成,更好地代表妇女的利益需求,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强化基础建设,构筑社会化维权格局。不断加强维权
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妇联系统信访网络和领导接访、目标管理、信息反馈等制度;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了社会治安防范体系,继续做好“社区妇女维权示范站(岗)”的推广工作;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维权合力。四是注重源头参与,推动政策维权。进一步增强维权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准确、迅速地将涉及妇女儿童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议案、提案、调查报告,及时从源头推动解决。五是关爱贫困女童,做大做强“春蕾计划”。“春蕾计划”在经历了“打基础、上台阶、创品牌”等三个阶段,目前共资助了1200多名贫困儿童。今年,区妇联还牵线搭桥,协调动员区人大代表刘士祥为今年高考的五名优秀贫困大学生捐款资助10万元,受到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建设和谐家庭和社区为支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和谐美满的家庭有利于每个家庭成员自由、平等和健康、全面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我们要立足家庭和谐,带动社区与乡村和谐,服务于社会和谐。
各级妇联要注重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全区开展的“和谐新家庭”和“双合格”实践活动中,坚持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高城乡妇女文明程度为宗旨,积极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新“家”字特色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双合格”育人工程、“美德在农家”等活动,评比表彰和谐新家庭典型,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内涵,以家庭成员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今年,我区山河街道的文明家庭典型张淑清被评为长春市公民道德模范受到表彰;区水库管理处的赵长霞同志被评为省级“双合格”优秀好家长受到表彰。其次,不断提升“巾帼文明队”活动水平,立足社区、乡村、家庭,坚持不懈地开展健身娱乐、环境保护、纠纷调解等活动。通过“巾帼文明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云山街道各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长山社区的“知荣明耻促和谐”演讲会、清江社区的扶贫助学为贫困儿童献爱心活动、春阳社区为养老院的老人们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通过活动团结、凝聚、教育妇女群众和家庭成员,以活动增活力、促和谐。
家庭和谐与社区和谐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要在家庭与社区的结合点上做文章,加大对和谐家庭创建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居民走出家庭,融入和谐社区建设的队伍,融入到打造“平安双阳”建设之中,使家庭和谐与社区和谐互动发展,共生共融,为全区的平安和谐建设做贡献。
五、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加强妇联干部能力建设为关键。
能力建设是成就一切事业的保障和前提。各级妇联要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在代表、代言上下功夫,增强维护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本领;在动员、引导上下功夫,增强激发妇女创造活力的本领;在调研、沟通上下功夫,增强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本领;在宣传、疏导上下功夫,增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在合作、配合上下功夫,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在协同、协作上下功夫,增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的本领。
5.发挥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篇五
税收作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和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在奠定国家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充分认识税收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大业中的地位和责任,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财力保障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物质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税收从本质上讲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实践中,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财政资金,并通过运用财政资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目前,我国正在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关键的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突出,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财政支出的压力不断增大。一方面,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政府需要拿出大笔资金用于公共支出,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为促进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政府用于调控经济的资金支出也大量增加,如增加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等等。税收收
入作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对保障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各级税务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不断壮大财政实力。在组织收入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大力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分税种、分行业、分税目地细化各项征管措施,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质量。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搞好纳税评估,加强税源管理。同时,加强与工商、国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作,及时沟通信息,共同构筑税源监控体系。
二、积极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税收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可以自动对经济波动产生熨平作用,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调节机制。同时,国家还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平衡社会总供求的矛盾、调节资本投向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实现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保持宏观经济发展的平衡和协调。
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当前应重点把握好两点:一是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落实好国家有关支持国有
企业改革、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提出制定有关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税收政策的建议,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良性互动。二是按照“简税制、低税率、宽税基、严征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税制,更好地发挥税收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加快增值税转型改革步伐,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增强企业扩大投资、进行技术更新改造的动力;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率,合理引导社会消费行为;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内资、外资企业健康发展;完善地方税收制度,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提高地方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等等。通过建立公平、科学、法制化的税制体系,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三、利用税收手段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公平、公正。只有公平、公正,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融洽,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整个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公,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两极分化明显。因此,缩小贫富差距、控制两极分化,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分配工具,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缓解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把税收称作社会的“减震器”、“调压阀”,指的就是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缓和社会矛盾的这种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很好地运用税收这一调节工具,着力强化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发挥好“减震器”、“调压阀”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一是着力强化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特别是对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的税收征管,建立“双高”人员个人收入档案,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打击各种偷骗抗税行为,堵塞个人所得税征管漏洞。同时,国家应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及早修改《个人所得税法》,重点是提高费用扣除标准、拓宽税基、优化税率结构,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二是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及早开征遗产和赠与税,着力加强对高消费、遗产继承和赠与等行为的税收征管,缓解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三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管。税务部门应充分发挥征管优势,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大力加强社保费征管,提高征缴率,确保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保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及早开征社会保险税,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四、规范执法,优化服务,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税收事业发展、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重要条件。理
6.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篇六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大代表如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和作用,这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人大工作的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人大代表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力量
代表性、广泛性和先进性是人大代表的共同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人大代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1、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决定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基本途径。人民通过选举,把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委托给自己信赖的,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人,即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去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因此,各级人大代表都是国家权力机关的
—1— 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的代表性要求人大代表从民众中产生,为民众办事。人大代表的代表性保证了社会各阶层在人民代表大会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愿,而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平衡各个阶层的价值诉求,从而使各种社会利益和诉求通过其在人民代表中的代表而介入决策过程。正因为有人大代表介入决策,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家权力机关能充分表达民众意愿,更科学地制定出整个社会所认可的公平、公正的规则体系,从源头上有效地制止矛盾的发生和激化。人大代表作为具有特殊政治身份的人履行职务,有利于建立畅通、公正、规范的表达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够及时、充分、有序地得到反映。
2、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决定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首先各级人大代表在社会上的分布不单是普通的广泛,而是从地域、民族、党派、界别、产(行)业诸方面科学合理地形成上下左右、纵横联系的网络。这种网络通过代表作用对社会的作用表现为普遍、稳当、巨大。其次各级人大代表不管是选举单位差额选举产生,还是选区选民直接差额选举产生,一般是出类拔萃的。通常情况下,是人民信赖的、靠得住的群体。再次各级代表的整体知识结构相对齐全,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且通过集体履行职权,依法开
—2— 展各项活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人大代表作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群体,在群众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好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能够带动群众,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3、人大代表的先进性决定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一,人大代表是社会的“领头雁”。人大代表中的绝大多数自尊自励,加之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在诚信友爱、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往往起到带头作用。其二,人大代表是社会的“和谐剂”。代表履行职责的过程,是和谐国家机关与人民、干部与群众关系的过程。人大代表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心声,通过各种法定途径反映给国家机关,使其在决策中更多地体现人民意志,办事符合人民利益,并能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国家机关的决策、意图及有关情况,及时传达到人民中去,使人民群众心悦诚服地执行。其三,人大代表是社会的“动力源”。人大代表队伍汇集了各方面的精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库,对于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二、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积极发挥作用 当前,各级人大代表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要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决定精神,付诸到行动中去,努力在
—3— 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要围绕经济建设发挥带头作用。人大代表要为发展生产力作出努力,重要的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争先创优,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献计出力,用自己的行为与智慧带动人民群众,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未来五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代表要围绕经济发展这个大局,把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与履行代表职务很好地结合起来,与本地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农村代表要在带领群众致富上当先锋,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贡献;企业代表要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上做文章,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带头纳税、带头扶贫;知识分子代表要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上下功夫,提升教科文卫的新水平;机关代表要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水平上作榜样,不断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领导干部代表要在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上尽职尽责,当好人民公仆。
二是要围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骨干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人大代表要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4— 要认真参与和推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宪法和法律,宣传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着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履职的一个重点,正确反映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着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要关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及公共安全等,着力构造优美的人居环境;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关心国家的大事,关心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勇于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积极参与大政方针的决策。要认真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活动,把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放在监督的突出位臵,加以重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在认真调查和思考的基础上,提炼成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议案、建议,使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从各个方面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着力打造民主的政治环境。
三是要围绕维护群众利益发挥纽带作用。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行代表职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涉及群众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努力去办;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遇到再大的阻力也要依法协
—5— 助解决。要通过健全代表联系选民制度,深入到人民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困难,了解他们的愿望,为维护人民利益积极建言献策。热情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了解群众的意愿,要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动员群众自觉与党和政府共同克服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四是要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向心作用。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社会的安定团结,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必将带来一些经济利益的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将凸显出来。在这方面,要发挥人大代表分布面广、联系群众密切的优势,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支持政府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代表自身也要自觉接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法律赋予了人大代表比一般公民更多的权力,同样也要求人大代表要比一般公民履行更多的义务。要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把依法执行代表职务与从事个人的职业活动严格区别开来,不得利用代表权力为本人或者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自觉地运用法律法规去开展工作,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以维护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尊严。
—6—
三、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树立良好形象 人大代表自身素质的高低,履行职务能力的强弱,形象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权力机关各项职能和任务的完成,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加强学习,从严要求自己,提高履职水平,树立良好的形象。
1、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履职本领。当前,摆在各级人大代表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学习,争做一名学习型代表。一是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要原原本本地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准确把握、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二是要加强对宪法、法律、法规、法令的学习。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民主、平等、公平、公正、稳定和谐的社会,就人大代表而言,特别要注意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和与人大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和掌握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执法水平,真正做到严格依法履行职务,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通过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带动全体公民学法、懂法、用法,通过扎实工作,促进依法治国进程。三是要加强
—7—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人大工作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熟知人大工作的内容和规律,掌握人大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不断探索人大代表履职的新经验、新方法,推进人大工作的不断发展。四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开拓创新。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要改进工作方法,竭力维护群众利益。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言人。因此,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人大代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就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体察群众疾苦,听取和反映群众的呼声。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大作出的决策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才能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愿从形式到本质,高度地统一起来。在日常工作中,一要为民代言。要通过各种形式,密切与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联系,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愿,对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特别是重大情况,要深入调查、具体分析。对群众反映的正确意见,要认真负责地反映上来,并
—8— 尽可能提出解决的建议办法,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依据。二要为民办事。要尽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不负人民的重托和愿望。过去许多代表自己掏钱、献物、出力,为遭受天灾人祸的特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并积极资助修桥、修路、建校等公益事业等等,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这种奉献精神是应该提倡和发扬的。今后,还应大力实施“帮扶工程”,通过帮助发展生产、传授技术、扩大生产门路、解决就业岗位、结对帮扶等方式,使一些困难产和特困户逐步脱贫致富,通过经济的振兴和公益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3、要严格要求自己,大力打造代表形象。应当肯定,我国绝大多数各级人大代表都能够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认真履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在加快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和贡献。但不可否认,过去极少数代表当代表的动机不纯。譬如,有的当代表是为了个人的政治荣誉、政治待遇;有的当代表是利用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尊重、信赖和优待,为自己的企业或个人办事行方便;有的当代表是利用宪法和法律对代表的特殊保护措施,作为“护身符”和“挡箭牌”。他们当上代表后,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的打牌赌博、包养情妇、奢侈浪费、偷税漏税,有的其至与黑恶势力搅合在一起,走
—9— 上了与人民对立的一面,严重伤害了广大选民的感情。作为代表,只有依法履职,为人民谋利益的权力,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殊权力。因此每位代表都要珍惜组织和人民的信任,树立形象,把人民的重托、为人民代言作为自己庄严而神圣的政治使命,接受人民的监督,按照“三个代表”要求,防微杜渐,遵纪守法,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多做奉献,切实做一个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合格代表,树立代表的良好形象。
7.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篇七
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依法治国做了重大部署。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完善各项法律制度,落实依法治国的理念。工会组织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保证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经过多次修订,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好的法律保障。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指出: “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在实施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当中,通过法律的约束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追求劳动关系和谐,以“两促进”“两满意”,正是工会的出发点。所以,工会组织必须要在职工与单位领导之间发挥好桥梁作用,促使单位稳步和谐发展,依法维护劳资双方的和谐关系。
二、工会必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工会发挥其自身作用,为此,工会需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组织职工投身改革发展,完善工会制度,建立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制度,不断创新工会管理机制。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切实把工会工作放到全市乃至全国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积极发挥工会作用。工会要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做到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把他们团结和凝聚到党的周围,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调整,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队伍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会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的多样性发展,从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的高度,充分发挥工会作用,把职工的凝聚力作用用在为国家、为单位多做贡献上。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最大限度地组织和动员职工投身改革,促进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
另一方面,是切实为职工着想,当职工的贴心人。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扶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直接、具体的体现。工会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当职工的贴心人。对困难职工,要从工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为他们排忧解难,济难救困。要办好职工劳动福利事业,增强工会为职工办实事的能力,把职工想的、想做的提前想到、做到,体现单位的人性化管理。
三、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党的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
要构建和谐社会,激发社会活力,必须把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贯彻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牢把握实现“中国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当代工人运动的主题,更加广泛地把广大职工团结动员起来,发挥职工的作用,虚心听取职工的意见,组织好各种座谈会、民主生活会、意见箱等工作,真正把他们视为单位的主人,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工会要适应党执政方式的改进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充分发挥工会作为重要社会团体在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要坚持组织、动员、依靠、服务职工群众,及时征求合理化建议,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的政府与职工群众的联系,为他们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单位的亲情所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践行“中国梦”的执政理念。
四、坚持以人为本,培育高素质职工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职工所求,单位所谋,社会所需,是保持职工队伍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此,工会要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创新活动的方法、方式,更加扎实有效地抓好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做群众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耐心细致地解释群众提出的每一个小问题,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要从思想深处做工作,为群众的根本利益着想,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多召开一些与广大职工群众有关的座谈会、联合会及文体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拉近领导与职工间的距离,增进职工与职工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地化解矛盾,营造融洽气氛,增进团结。同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及生存综合素质等,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既充满发展活力又富有秩序、充满亲情的社会,而人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人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最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文明了,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加速“中国梦”的实现。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工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工会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职责,找准切入点,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树立法治观念,完善工作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8.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篇八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升工作能力
提升维权工作的能力。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当前,特别要提升工会在改革发展、参与帮扶过程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提升工会运用法律政策武器维护职工权益的能力,切实保障职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公司工会要支持基层工会干部大胆维权,依法维权,努力替他们说话,为他们撑腰,提升工会组织整体维权工作水平。
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工会干部要不断提升联系并服务职工的能力。当前,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职工理念,贯彻群众路线,努力实现群众组织群众化。工会干部要经常深入到分厂(车间)、班组和职工群众中去,特别是要到生产任务忙的单位去,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提升为职工办实事的能力。职工有困难才找工会,工会最大的责任就是为职工解决问题。不仅要解决有困难职工的问题,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具体工作,如夏季生产任务忙时,到一线送降温茶,逢年过节慰问独身与住院职工等等。当前,要从职工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提升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能力,理直气壮地替职工说话办事,尽心竭力地为职工排忧解难。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更新工作观念
要确立服务意识。工会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树立围绕大局服务发展的意识,真情实意服务职工的意识,满腔热情服务基层的意识,切实体现全心全意为企业分忧解难,实实在在为职工办事的工作理念,实现在企业中有影响,在群众中有威望,不断提高企业方方面面对工会工作的认可度;
要确立忧患意识。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认识到工会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不足,深刻认识不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快发展,提高工会工作水平,工会组织就势必要失去党政信任和职工的信赖。工会干部务必要讲奉献,有作为,恪尽职守,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工作,创造一流的业绩。
要确立创新意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基础。要认真研究目前工会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把握新形势下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从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旧的工作方法中解脱出来,要做到传统工作有新创意,常规工作有新思路,日常工作有新办法,不断促进工会工作提档次、上水平。
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把握工作重点
强化经济技术创新和职工素质工程。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职工素质工程是工会推动和发展的两个重要载体。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旨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组织群众、发动群众,集中职工智慧、凝聚职工力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会要组织广大职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功立业。职工素质工程则旨在推进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工会要努力督促和协助企业各方面力量,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如扩建图书馆,创办职工读书廊、读书角,定期在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等,帮助职工提高科学文化和操作技能,增强广大职工在新形势下的技术知识竞争能力。
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工会的帮扶工作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监督和落实好针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各项基本保障政策,让困难职工了解掌握并充分享受到这些政策。二是从工会自身出发,科学配置和使用工会现有的帮扶资源,全力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就业、就医和子女上学等问题。帮扶工作应加强针对性,保证实效性,从职工群众迫切需要帮助的地方入手,多在扶字上下功夫,探索多种帮扶形式,使帮扶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整合,形成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工会有效运作的长效机制。
要深化集体合同和职代会制度建设工作。职代会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作为企业进行民主管理、规范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其作用和价值日渐显现出来。职工通过职代会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享有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使公司与广大职工结成一个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在强化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深化集体合同的关键在于以集体协商的方式保障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通过工资集体协商使职工的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同步。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要充分表达职工的意志、愿望和要求,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和事项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职工知情、参与和决策的各项民主权利。
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完善工作机制
要完善维权机制。工会要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要以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为着力点,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要从完善机制入手,建立健全职工生活状况调查分析机制、劳动关系矛盾预警机制、劳动争议与调解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从而在调整劳动关系工作中发挥政策参与、协调立场、调解矛盾、指导服务的作用。
要完善学习机制。要突出工会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制定好学习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系统地组织工会干部学习。请老工会工作者、专职工会干部讲课,走出去学习兄弟企业的好做法与经验,有目的地组织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和理论素养。
要完善信息畅通机制。工会信息是反映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事件苗头等内容的重要渠道,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保持工会信息渠道的畅通,不断提高信息的质量,发挥信息的实效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9.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篇九
一、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
纪检监察工作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由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引发的矛盾,必须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解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渠道。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特别是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全党全国在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原则问题上高度一致,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作风保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四是构建和谐社会是纪检监察工作追求的最大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的执纪办案、预防和惩治腐败、监督检查、行政效能监察等各项工作,都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如何发挥职能作用
1、纪检监察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反腐倡廉的组织协调职能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不好,是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志。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现阶段,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反腐倡廉工作,不坚决反对和预防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当前全党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纪检监察机关要协助党委通盘谋划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战略任务,针对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部署和任务分解,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督促它们按照各自的职能开展工作等。在具体加强组织协调工作上,一是搞好调查研究、作好组织协调预案这个基础。要围绕组织协调的目标和任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作好组织协调预案,预案内容主要包括协调目标、任务分工、措施和手段、对协调效果评估等。比如,制定《纪检监察机关惩防体系主要任务立项分解方案》、《党风廉政预警机制实施方案》、《预警信息员制度》等。二是把握争取领导、协调各方这个关键。“争取领导”:纪检监察机关协调的是事关一个地区全局性的反腐倡廉的重要事项,就要争取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重视、支持和理解;纪检干部要就组织协调事项争取分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大事多请示、多汇报,使纪检监察工作引起重视,列上议程、定期研究、具体指导。请示汇报要做到,事先有充分准备,汇报时有自己的见解、打算,提出意见供领导参考,当好参谋、助手。“协调各方”:就是主动牵头,平等协商,明确各自职责,把任务和责任分解到有关部门或科室个人,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协力完成相关任务。例如,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组织协调,合力查办大案要案;加强与组织、宣传、文化、广电和新闻单位的组织协调,发挥党风廉政“大宣教”的作用;加强与政府办、教育、卫生、财政、建设、农业等部门的组织协调,开好政府廉政工作会等。三是建立健全好组织协调制度这个长效机制。对一些带有稳定性、长期性又涉及各个层面的工作要切实建立健全组织协调制度。比如,进一步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在查办案件中加强协调配合机制、损害群众利益专项治理协调制度等;加紧建立
治理领导干部涉足非法利益格局问题、治理招投标领域的腐败行为、治理干部人事工作中腐败问题等组织协调制度。通过全面整合反腐资源,形成强大的反腐合力,推动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2、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廉政教育职能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要立足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要坚决纠正反腐倡廉教育是“软任务”、“虚功”等错误认识,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思想源头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突出重点,切实把廉政教育抓出成效。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必须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导干部是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能不能做到廉洁从政、执政为民,将会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都掌握着一定权力,是权力的掌管者和行使者。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居于主帅位置,集人、财、物权于一身,往往成为那些心术不正者和不法之徒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抓好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导向作用。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活动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反腐倡廉教育必须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要抓住重点内容。要针对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抓好经常性教育;针对理想信念问题,经常开展理论教育;针对法纪观念的问题,经常性开展党纪政纪法纪教育;针对心存侥幸的问题,经常性地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要抓住重点时间。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节假日和婚丧喜庆等时
机敛财,要适时进行廉政提醒教育,使他们不要在温情默默的糖衣炮弹下“一失足成千古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要突出重点部门。管钱、管物、管人的实权部门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重点部门和重点领域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掌权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二是灵活教育载体,增强教育实效。要继续运用党课、培训、报告会、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征文、报刊专栏等一些传统的教育形式;不断发展举办展览、专题讨论,摄制电教片、公益广告等新的教育形式;认真探索运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开设廉政网站、网页,加强反腐倡廉网上舆论疏导和引导的工作。通过不断改进反腐倡廉教育方式方法,增强领导干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深入研究反腐倡廉教育规律,大力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一方面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建设。坚持把廉政教育贯穿于一个党员干部成长的每个阶段,形成终身教育格局。要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载体,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意识教育;以入党培训和初任培训为阵地,加强对新入党人员和新录用公务员的党风廉政首因教育;以干部任前培训和廉政谈话为手段,加强对新任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责任意识教育;以中心组学习会和民主生活会为契机,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经常性的党风廉政提醒教育;针对各级各类干部的业务特点制定轮训计划,对各级干部进行定期的党风廉政教育培训。坚持把廉政培训制度、廉政谈话制度、廉政承诺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等教育形式制度化,通过整合资源,形成立体教育格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发展廉政文化思想,创新廉政理论,努力构建起一个包括廉政观念、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廉政文学、廉政法规、廉政风尚、廉政作风等在内的廉政文化学科框架,引导廉政文化建设迈向更高更新的平台。要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从情感上、心理上影响、引导、鞭策着人们的行动;要紧贴生活实际,创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反腐力作,全方位多角度激励人,促进全社会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3、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作用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纪检监察工作要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坚持依法执纪、依法办案,坚持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违纪违法行为,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一方面加强执法监察工作。把监察重点放在为老百姓办事的机构和部门,坚决制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行为,坚决纠正“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乱作为”的现象,规范依法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行政监察投诉制度,引入公众监督机制,要倾听群众呼声,亲办群众之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满意留在基层。要积极探索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的听证制度,吸纳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纠风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民主监督,从制度上规范权力运行。一是针对权力过于集中产生的弊端,要用制度适度分解权力。“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腐败”。权力过于集中,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要解决因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腐败问题,关键要用科学的制度科学配置权力,使权力适度分散与平衡,把一人掌握多种职权改为一人掌握一项职权或多人交叉掌握某项职权,形成部门之间、单位之间、领导干部之间权力运行各个环节能够相互协调、相互制衡,控制越权行为,防止权力滥用。二是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和领域,要用制度规
范从政行为。抓住权、钱、人管理等环节和领域中存在的弊端,制定严格的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干部任用的监督。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限制和制止权力进入市场;要建立财务审批制度,变“一支笔审批”为“领导班子集体审批”;要通过制度建设,严格监督干部选拔任用,把好用人关;要通过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削减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领域的自由裁量空间,消除权力寻租现象。三是针对人民群众在监督中的作用,要用制度营造民主监督氛围。人民群众作为领导权力的承接主体,其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有效性。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必须通过制度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改变人民群众因不知情而无法监督的问题。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制度,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进一步在全社会创造一个人民群众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能够监督的良好氛围。4、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案件查处职能作用
构和谐社会就是要崇尚公平正义。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保持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以反腐实际成果取信于民。一是惩戒碌碌无为者。对于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对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对那些“不谋事专谋人”的人,决不能任其行事,要通过实行责任追究、引咎辞职、末位淘汰等制度,形成高压态势。同时,要通过查处抓典型,形成人人想干事、谋大事、成大事的积极向上氛围。二是严惩以权谋私者。当前,以权谋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以权代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要遏制这些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必须死死盯住有权的人、用制度监督制约有权的人,坚决查处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的人。要通过执法、纠风、行政效能、信访等渠道发现案源,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同时,要让以权谋私者,在政治上付出沉重代价,在经济上占不到任何便宜。三是打击为虎作伥者。要通过查处,重点打击严重腐化堕落的案件,司法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案件,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四是狠抓扰民乱民者。腐败和不正之风严重干扰了经济发展秩序,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要通过案件查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通过案件查处,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5、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依纪保护职能作用
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社会成员共享文明成果的社会。纪检监察工作要在方方面面贯穿执纪为民的基本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际行动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真正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一是严肃执纪,挽救干部。纪检监察工作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既要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为经济建设排除干扰,又要准确执法量纪、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旗帜鲜明的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教育失误者、惩处腐败者、追究诬告者;要通过案件查处,有针对性地帮助发案单位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发案的深层次原因,提出
10.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篇十
如何发挥图书馆在促进全民阅读、构建阅读社会中的作用
倡导全民阅读、构建阅读社会是当代图书馆的社会理想和职责.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公民(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应利用其独特的文化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将人类创造和积累的.文化精粹、智慧精神和阅历经验传授给大众,激发大众阅读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大众社会阅读意识,促进全民阅读,推动阅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作 者:熊培松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岗区图书馆刊 名:黑龙江档案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ARCHIVES年,卷(期):2009“”(5)分类号:G27关键词:
11.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 社会中的作用
一、增强维权的自觉性,把履行职责与净石沟煤矿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净石沟煤矿入组华煤集团以来,在上级组织和矿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改变了30年的炮采炮掘和落后的木棚支护技术,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职工素质、生产、生活和工资收入明显提高。为构建和谐矿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工会组织应转变观念,增强维权的自觉性,把履行职责与净石沟煤矿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好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一是发挥思想引导作用。工会组织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顾全大局,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发挥宣传教育职能,强化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引导职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为推动和谐矿区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是发挥组织建设作用。工会作为企业的群众组织其根本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公司的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化解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保护、发挥好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掘职工群众的聪明智慧,为提高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推动和谐矿区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是发挥职工维权作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推动和谐矿区建设的内在要求,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深化维护机制是行使维护职能的关键,更是参与推动和谐矿区建设的核心,因此,工会要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起来,最大限度的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工会广大职工代表者和利益维护者的作用,为推动和谐矿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是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一是工会组织拥有广阔的企业文化传播阵地,要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浓厚氛围,使干群之间、职工之间在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中陶冶情操,融洽感情,增强沟通和了解;二是工会组织联系着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以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达到教育职工的目的。三是工会组织有着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势和传统,以职工岗位竞赛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五小成果、文明服务等活动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提升业务技能,创立服务品牌,树立良好形象;四是利用工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职工思想教育和职工岗位学习成才活动,深化共产主义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引导职工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企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激发职工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搞好本职工作。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构建和谐矿区建设中体现作为
企业工会即要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又要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即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又要依照《工会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因此,工会组织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构建和谐矿区建设中发挥优势,体现作为。
一是以改革发展为中心,为推动和谐矿区建设强基固本。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安全生产为中心,推动和谐企业建设,和谐的企业又能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企业发展是企业全部工作的大局,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工会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基本要求。工会应该把广大员工的生产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工作的出發点,抓好生产经营中的群众工作,支持和不断发展完善一切有利于调动、引导、发挥、保护广大职工积极性的工作和活力,使广大职工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使工会的活动与生产经营中心两者有机统一,互为促进,是工会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中体现作为的关键。
二是抓好协调,做到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双向维护。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是紧密相连的,企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职工利益能否实现;职工利益能否得到维护,决定着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的强弱。企业工会既要教育引导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又要适时表达和充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好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关系,使职工与企业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共谋发展的和谐局面。
三是推进民主管理,营造民主和谐氛围。积极推进民主管理,让职工充分参政议政,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凡涉及企业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提交职代会讨论、决策,而且要确保职代会各项权利落到实处。要坚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把业务公开纳入现代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中,并进一步拓展实施范围,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深入落实基层工会的队务公开内容,强化工会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监督检查职能,切实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经济权利和劳动权利等,以利益“双赢”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真正和谐。
三、选准切入点,有效推动和谐企业建设
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是企业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由于职工与企业不仅是劳动共同体,而且是利益共同体。推动和谐企业建设不仅是企业的目标,而且也是职工的追求。所以离不开工会组织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工会作用的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应充分认识自身在推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重要职责,找准切入点,为推动和谐企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四、开展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培养技能型员工
工会组织要积极构筑学习的平台,引导职工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树立“不学习,何以立”的思想,要让教育成为每位职工的内在需求,要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家庭、争当知识型职工等活动,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要提高职工素质,只有一般的号召不行,要建立有效长效的学习机制,规范组织保障机制,积极落实好职工教育培训。解决基层工会的学习场所,建立健全轮训制度,提供岗位实践锻炼的机会。尤其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工种、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面职工群体的特点,不断创新群众性学习活动载体,构建职工学习平台。工会应根据企业生产任务、目标要求,广泛开展以经济技术创新为主体的劳动竞赛和创建标准化工地活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方案,确定不同的竞赛重点和形式。通过富有成效的竞赛活动,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努力发展生产,实现企业的方针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形象上来。为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发挥聪明才智。
一是开展劳动动保护监督和落实制度,发挥好执法监督作用。一要定期检查劳动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监督规范劳动保护行为,促进劳动条件的改善,及时纠正生产过程中违犯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有关规定的行为;二要发挥好劳保和生产安全组织及职工代表的监督作用,建立劳动安全巡查报告制度,坚持定期检查和超前调研,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安全隐患的措施和方案,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三要发挥好专兼职劳动保护监察院的作用,提高职工群防群治意识、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群策群力做好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工作。
二是建立平等协商机制,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和谐。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推动和谐企业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也是推动和谐企业的内在要求。重点应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完善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三方协商机制,以及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从源头上整体上协调好劳动关系。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明确劳动法律关系,以及劳动者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卫生、劳动安全、劳动保险和女职工特殊利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并完善劳动关系预警措施;完善劳动争议调节机制,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检查、严肃处理非法用工,欠薪欠等侵权行为。
三是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促进矿区又好又快发展。工会应全面了解职工的意愿和呼声,切实加大帮扶困难职工群众的力度,诚心诚意地关爱职工,对不同困难程度采取不同救助办法,对特殊困难职工采取特殊办法,实行个性化、人性化操作。按照职工代表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好会后的日常工作,要始终坚持深入调研,细化标准,精心策划,规范运作,常念职工之难,常谋助人之策,常做关爱职工之事,以真情和诚信来赢得职工对工会的信任,对企业改革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12.发挥国有企业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篇十二
深入认识和谐, 和谐利益是国有企业的根本利益
追逐利润是企业的天职, 但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直接调控经济、弥补市场缺陷一种特殊企业组织形式, 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期望, 理应有着与私企、外企不同的利益观和价值取向。
特殊环境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 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形式的代表, 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 体现了我国国家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实现重要民族产业崛起的主力军, 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产业的有效载体;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控制者, 是政府可以掌握的应付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的战略组织。
特殊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特殊作用。正是由于国有企业所处的特殊地位,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上, 长期以来, 为国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政治上, 是我国公有制经济形式的代表, 对于发展先进生产力, 提升综合国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 国有企业一方面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 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 是推进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特殊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特殊利益观。长期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 国有企业在发挥特殊作用的同时, 逐步形成了与国家、与社会、与员工的和谐关系, 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和谐利益观和价值取向。共享利润, 共同发展, 是企业与国家的和谐。共享资源, 良性互动, 是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享成就, 共生共荣, 是企业与员工的和谐。
全面理解和谐, 和谐企业是国企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有企业追求和谐利益, 建设和谐企业, 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而且是国有企业成长壮大的客观要求, 是对国有企业发展模式的综合挑战, 同时, 也为加快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和谐是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也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基本要求。实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 经济与环保并举, 企业与社会双赢也是和谐企业的根本任务。
和谐是新挑战。追求和谐发展, 就要认识存在的不和谐;迎接和谐挑战, 就要积极面对不和谐因素。当前国有企业内外的不和谐因素还很多。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 知识经济迅猛发展, 社会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弹性化, 深化改革任务繁重, 这些都是国有企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和谐是新机遇。以和谐为目标, 有利于我们建设长期稳定营利、快速持续发展的企业;有利于我们建设生机勃勃、充满创造力的企业;有利于我们建设管理规范, 稳定有序的企业;有利于我们建设富有包容性、成熟开放的企业;也有利于我们建设党群干群关系融洽, 和衷共济的企业, 建设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具有广泛美誉度的企业, 建设讲求持续发展, 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良好的企业,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积极营造和谐, 和谐体系是国企建设的首要任务
建设和谐企业, 助推和谐社会, 首要任务是尽快形成和谐工作体系。和谐体系一旦形成, 就能够自发地搜寻、发现影响企业和谐的因素, 并发挥调节作用, 有效地整合各方面力量, 使企业结构重新获得均衡、持续的发展。
要尽快形成创新体系。培育创新意识, 成立创新团队, 倡导创新精神, 营造创新氛围, 用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去解决发展中的新课题。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方面。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发展的保障和支撑,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手段和条件, 只有实现两者的互动互促、有机协调, 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要尽快形成企业文化体系。以“和谐管理”为指导思想, 突出企业文化特有的整合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一方面将企业文化作为灵魂来指导企业发展, 通过文化建设建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取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另一方面, 要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管理语言平台和标准, 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奋斗目标, 进而形成统一的力量。
要尽快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国有企业是由成千上万的员工群众所组成, 和谐企业必须以人为本, 把人才当作企业的宝贵财富, 紧紧依靠员工群众, 倾听来自基层生产一线工人的意见和要求, 时时刻刻想着员工, 事事处处关心群众, 把不断满足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为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员工的冷暖疾苦尽心呵护。
要尽快形成稳定工作体系。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建立稳定工作体系当以教育引导、落实政策和关爱生活为主线, 针对各利益群体特征, 建立稳定工作机制, 完善稳定工作网络。要建立沟通机制, 畅通信息上达渠道, 了解员工疾苦;建立化解机制, 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 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 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建立服务机制, 做好帮扶解困工作, 切实把组织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体当中。
13.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篇十三
日期:2006年07月27日 浏览:213 次
浅析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作用
安徽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
王南来
构筑和谐社会,旨在形成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既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来看,非政府组织的正常发展是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相对和谐的有效机制与必要条件。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政治、教育、科学等各种形式的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兴起,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就不能不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就社会发展必然性而言,和谐社会的建构、社会体制的改革客观上要求我国非政府组织发育发展起来,而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践则为非政府组织生存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现实的空间。因此,在一定意义上,非政府组织的多少、成熟和发达程度也是一个社会是否和谐或和谐程度的标志。
一、非政府组织能够疏导、化解社会矛盾,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知道,创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应对社会矛盾的激化,尽量化解矛盾,使社会矛盾降到最低点。如何应对矛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矛盾是现实存在的,只能冷静应对、协调疏导。谁来疏导、化解矛盾?社会各方面都应当做出自己的贡献,党和各级政府已经在不断地寻找和解决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等的相关政策,但是仅靠党和各级政府的作用是不够的,正应该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缓解社会矛盾、处理社会各阶层矛盾中的重要作用。
1、非政府组织为各种社会成分提供了较宽松的活动空间,社会成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其多样性和多层次的愿望和实现其利益,能够起到排解社会怨气、释放社会压力的作用,也使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能够依法共存相容,增进社会容忍度。在非政府组织中贯穿的宽容、互助、互惠、利他和公益精神,不仅能够在非政府组织内促进社会和谐,而且还可缓和或消除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所引发和造成的一些社会矛盾,从而有助于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发展。
2、非政府组织产生于社会基层的民众之中,又能同政府保持密切的关系。它们可以宣传和普及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教育和动员民众,使之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又可作为传达民情的渠道,反映民众的愿望和意见,从而影响政府政策和计划使其更适合民众的需要。非政府组织所倡导的关心人类发展、互助互爱的旨趣、坚守以人为本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为社会注入了清新的空气。非政府组织在各种不同组织之间建立沟通、合作和协调机构,开发、整合大量分散于民间的潜在资源的同时,也为人们参与社会管理和增强民主意识提供了渠道。通过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人们学习和时实践公共道德,学习文明生活的规则,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关心共同利益,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提高公民素质、倡导社会文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各种中介活动,指导和帮助广大民众,特别是弱势社会群体的民众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潜力,以各种形式参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增强他们的自立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政府和社会、企业和政府、农民和城市居民、富人和穷人等各种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成为改革的最根本、最具实质意义的内容。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非政府组织充当着安全阀的作用。在社会冲突出现时,最先觉察社会冲突的是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非政府组织。早觉察、发预警,就可以避免把局部矛盾酿成全局性冲突,避免把能够妥善处理的矛盾演化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社会冲突发生以后,非政府组织又可以起到化解矛盾的润滑剂、稀释剂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中已经有一个相当大的高收入人群,以非政府组织来动员这个群体,为低收入弱势群体状况的改善出钱出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安徽省各地相继成立的慈善协会,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扶贫。其中包括生存扶贫、技术扶贫、教育扶贫、合作扶贫、文化扶贫、实物扶贫等。通过提供这类公共物品,为从根本上消除安徽省的贫困作了积极的贡献。
二、政府社会职能转移的促进者和主要承接者。政府的职能和功能事实上是有限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和社会的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正如温家宝总理最近指出的,既然政府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能提供所有的服务,就必须依靠社会的其他领域贡献他们的力量,使政府逐步从社会领域里直接的操作性事务中解脱出来。显然,能够承接这些社会职能和事务的应是各类非政府组织,而这些组织的主体则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人们在寻求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和满足这些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发现政府与市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因此,需要有一种组织的创新,而非政府组织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和满足这些社会需求时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这种职能的剥离和承接,无疑就是“政府指导、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各方参与”的、政府和非政府的社会力量共同治理社会格局的形成过程。
三、现代公共财政体系的催生者。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体系一直是计划性的“吃饭财政”和“建设财政”。公共财政体系是“政社分开”的社会体制的重要支撑。无论在社区还是在专业机构开展的社会服务,都离不开政府购买服务的体制和政策。因此,政府购买服务、非政府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模式,必将打破我国长期以来且至今仍在运转的、政府集权的计划建设财政体系,促进政府公共服务理念的确立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从而改善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取消农业税后,部分地区政府合法财政收入不足供养吃财政饭的干部。这就需要进行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把部分政府权力下放给社会,还权于民,让民间自治,成立一些非政府组织,来行使这些下放的政府权利。只有发展非政府组织,政府只管该管的事,不该政府管的事由非政府组织去管,社会的管理才会高效低耗,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四、建构与开拓非营利性和专业性的社会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服务需求。这些服务包括社会康复与社会辅导、社会支持与维权等两个大类。非营利和专业性是非政府组织开展的社会服务的两大特征:非营利使得非政府组织区别与营利性企业及其其他机构提供的服务;专业性使得非政府组织的服务区别于传统体制下社会服务粗放式和经验主义的模式,从而为社会服务注入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内涵。此外,非政府组织由于直接面对社区居民和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因此了解他们真实服务需求具有主动开拓社会服务的内在动力。社会服务的实际成本也远低于政府直接提供的服务。在服务资源上,非政府组织不仅自己提供有关的社会服务,而且还组织大量的志愿者开展服务项目,由此可以培养和弘扬社会的志愿精神。
五、非政府组织在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20世纪后半叶以来,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从掠夺型、征服型和污染型的工业文明走向协调型、恢复型和建设型的生态文明,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当我们在内心深处树立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我们才会有足够的动机去选择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制定和执行保护环境的法律。因此,非政府组织通过采用教育的方式,对企业、集团、个人不加控制地大量向陆地、水面和大气中排放固体、液体和气体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后果进行广泛的宣传。同时,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将科学研究成果重新包装后提供给媒体,就具体的问题与政府官员进行交流。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非政府组织已经越来越致力于通过研究和论证来寻找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对一些破坏自然和谐社会环境的行为进行集体的抗议活动。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高层次,是向更高层次文明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目标,不仅是政府的事情,而且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开展工作。
14.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篇十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部署,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和壮大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我们要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的精神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的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紧密结合首都实际,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做好首都的统一战线工作,进一步开创首都统战工作新局面。
一、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立足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从实现三大历史任务、加强党的建设的高度,提出统一战线不仅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而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强调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的统一战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要求全党同志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总书记关于“三个重要法宝”、“四个必然要求”和“三项重要任务”的论述,是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提高做好统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基础。
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对统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四个突出特征。从这些特征出发,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点:
一是牢牢把握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统一战线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二是牢牢把握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发展目标。推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使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协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更加密切,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战线。
三是牢牢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做好统战工作要坚持的基本原则。要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坚持统一战线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坚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坚持“团结——批评——团结”,坚持以人为本、照顾各方利益。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的这些要求,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这些要求,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
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必须处理好的五个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服务,是新形势下统一战线面临的重要任务。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必须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这五个方面的关系既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也是统一战线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处理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全面兼顾和实现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处理好海内外同胞关系,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做好侨胞侨眷工作。
处理好这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保持和促进这五个重大关系的和谐,使社会各界更好地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共同促进首都的社会和谐,推动首都的发展,实现首都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是首都统一战线工作最重要的任务。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如何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06-25
充分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与创新中的作用11-15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国企的优势07-14
如何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12-02
如何发挥乡村干部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作用07-12
如何发挥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10-30